国际大环境对我国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总体有利但部分地区什么对我国企业和公民在

人民网北京2月24日电(覃博雅、徐祥丽)“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专题研讨会24日在北京召开。在分论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经验与主要问题”上,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吴志成介绍了“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中国海外利益的维护情况。

吴志成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使更多的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出国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工程进一步增长。但由于海外利益主要依靠所在国的维护,再加上中国奉行的不干涉、不结盟的原则,因此,海外利益的维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挑战和风险:

一是沿线国家安全问题突出,部分地区是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多发的区域;二是部分沿线国家国内的问题严重,一些国家的国内政局动荡,相关政策容易遭遇修改,道路、电力等基建工程面临考验,缺乏对外来人员和投资的有效保护;三是沿线各国对“一带一路”的立场、态度、战略认知存在偏差;四是中国海外利益维护的经验不足,机制不够完善;五是主要大国的战略竞争态势依然紧张。

面对“一带一路”海外利益面临的挑战,吴志成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战略顶层设计,引导参与各方协调合作;二是加强沿线安全形势的研判和风险评估机制的建设,制定海外利益维护的预警方案;三是消解大国的误解疑虑;四是增加中国维权的政策选项,提升沿线国家的安保能力;五是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真心实意引导国际舆论;六是借鉴其他国家国际维权的经验,注重发挥中国自身的优势。

(责编:刘洁妍、常红)
}

海外利益保护过程中的风险应对(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和危机管控)实际上是一个危机管理的过程。风险管理、危机管控和冲突预防是“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外交战略转型的必然。

做好风险管理是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重要内容。何谓“风险管理”?简言之,广义上的风险管理是指帮助决策者评估现时与潜在的风险、分配有限资源以及在不确定条件下采取行动的战略策划过程。狭义的风险管理则认为任何系统都存在着结构、设计与运作方面的缺陷,且在其他系统的交互作用中产生脆弱性;对这些缺陷与脆弱性通过评估、测试和预警以求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即为风险管理。开展海外利益保护领域的风险管理在明确海外利益面对的主要风险的基础上(对重要类型的海外利益要单独论证所面临的风险情况),及时掌握风险的动态情况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为下一步做好危机管控做好准备。

做好危机管控至关重要,这已经成为中国海外利益保护和处理一些国际关系问题的共识。2004年7月19日,中国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加强中国境外人员和机构的安全工作。这是保护海外公民利益的问题第一次被中国政府高层讨论。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越南期间,中越发表联合声明:保持高层交往管控好海上分歧。在2014年举行的第十届北京——东京论坛上,中日双方学者一致认为:两国关系应管控危机维持稳定。在2016年6月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习近平主席表示:中美要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双方要努力解决或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加以管控。只要相互尊重,聚同化异,两国就能避免受到大的干扰。”200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外交部牵头、国务院26个有关部门参加包括军队有关部门的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成为中央层面的领导协调机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境外涉及中国公民和企业重大领事事件的处置工作,来加快重大危机事件的外交解决程序。

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评估工作应贯穿于危机管理的整个过程。及时、恰当和全面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是开展预防危机、有效应对危机、对危机做出损失最小的反应、以及有效开展危机恢复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着力做好。详细评估的优点在于:组织可以通过详细的风险评估而对信息安全风险有一个精确的认识,并且准确定义出组织的安全水平和安全需求;详细评估的结果可用来管理安全变化。当然,详细的风险评估可能是非常耗费资源的过程,包括时间、精力和技术,因此,组织应该仔细设定待评估的信息系统范围,明确商务环境、操作和信息资产的边界。

1、加强海外利益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机构建设

应该整合国内现有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资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金融、安全等各种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出台评估报告,并提供部分评估内容网上公开查询服务。相关政府部门在情报信息搜集方面予以适当协助。实践中部分领域已经在国家层面制定了《海外安全风险评估和防范预警机制实施方案(暂行)》,初步建立起了海外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基本形成了以商务部、外交部为主体,涉外企事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境外风险评估体系,发布的成果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加强专业风险评估机构建设。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起步。2010年7月11日,中国独立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了《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该报告依据不同于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对50个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占世界经济总量90%的国家信用等级进行了评估。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个非西方国家爱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主权信用风险信息。应该认识到大公国际评级之路必将充满挑战,既有经验、人才等方面的现实困难,更在于突破西方主要国家相关评级机构的封锁。

应该加强专业风险管理公司建设。专业风险管理公司主要提供定制化的企业风险调研、预警、处置、培训、辅导服务。以跨境并购与战略合作为例,专业风险管理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风险评估调研,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所在地政治、投资与安全环境,具体包括:当地政治形势是否稳定,政府主要官员换届是否会影响已经达成的合同或协议执行?当地政府对外资是否欢迎,是否存在针对特定国家企业公开或隐形壁垒?当地政府的运行效率如何?是否有明显的潜规则习惯?当地治安形势是否稳定,是否曾发生专门针对中资企业或商务人士的袭击或者绑架?

二是竞争对手与利益关联方的可能干扰。包括:行业竞争对手并购与合作的态度、是否可能干扰以及可能以何种方式干扰?并购方员工对并购的态度、是否可能干扰以及可能以何种方式干扰?当地环保、劳工群体对并购的态度、是否可能干扰以及可能以何种方式干扰?

三是并购对象本身商业或者法律风险,具体包括:目标公司的实态运营状况,其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正常进行,是否存在影响其运营的风险因素或者负面传闻?目标公司在行业内与当地的真实实力、声誉?目标公司是否存在任何诉讼、劳工或者环保纠纷?公司创办人、股东及主要高管是否曾有犯罪、诉讼记录或各种债务纠纷?

“风险评价”(risk evaluation)是把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风险准则相比较,以决定风险及风险的大小是否可接受或者可容忍的过程。正确的风险评价有助于决策机构对风险应对的决策。因此,准确及时地确立风险因素是重要基础。

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某一特定风险事故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其损失程度的原因或条件。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例如: 对于人而言,则是指健康状况和年龄等;对于财产中的建筑物而言,风险因素是指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等。

根据性质不同,风险因素可分为有形风险因素与无形风险因素两种类型。有形风险因素也称实质风险因素,是指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风险事故发生或增加损失机会或加重损失程度的因素。如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某一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所用的建筑材料的性质等地壳的异常变化、恶劣的气候、疾病传染等都属于实质风险因素。人类对于这类风险因素,有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有些在一定时期内还是无能为力。这类风险可以考虑通过保险制度来解决。在保险实务中,由实质风险因素引起的损失风险,大都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无形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心理或行为有关的风险因素,通常包括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其中,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品德修养有关的无形因素,即由于人们不诚实、不正直或有不轨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以致引起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因素。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欺诈、纵火行为等都属于道德风险因素。在保险业务中,保险人对因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因素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不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心理风险因素是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即由于人们疏忽或过失以及主观上不注意、不关心、心存侥幸等情况,以致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和加大损失的严重性的因素。例如,企业或个人投保财产保险后产生了放松对财务安全管理的思想,如产生物品乱堆放,吸烟后随意抛弃烟蒂等的心理或行为,都属于心理风险因素。由于道德风险因素与心理风险因素均与人密切相关,因此,这两类风险因素合并称为人为风险因素。

前文已经对中国海外利益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地分析,这是进行风险识别、开展风险评价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一旦风险源有所动作、风险因素出现、突发事件发生,导致了风险识别的情况出现,应及时准确开展海外利益保护有关的风险评价工作。要确定这些风险的危险程度、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等内容。

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简而言之,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2011年11月,《中国企业海外政治风险防范指南》,专门篇章论述了“风险评估”,并对立项评估、安全成本评估、风险动态评估和信息渠道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指导意见和要求。

中国海外利益的风险评估,就是要在风险事件还没有结束之前,通过研究和推理、初步确定该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机构及其财产安全等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以及损失的可能程度。

海外政治风险评估机制通常包括跟踪、分析、研判海外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基本国情及其动态变化,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总体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分级,供相关机构和个人当作投资、务工、旅游和留学参考。海外安全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突发事件领域也应该逐步完善相关机制建设。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所面对的风险进行客观管理的基础上,追求最大限度的风险规避,尽量减少所面对的风险、降低所面对的风险的严重程度,尽量避免危机发生,一定要发生的话谋求损失的最小化。

美国政府问责局于2008年6月提出了改进国土安全部风险管理的操作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五个风险管理步骤:(1)确定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任务和客观制约因素;(2)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3)考察多种风险管理路径的利与弊;(4)锁定最佳风险管理方法;(5)实行风险管理办法并监管工作进程与结果。即:战略设计——风险预测——路径对比——方法选择——实施与监管。

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通常包括:一是确立所面对的主要风险的内容和类型;二是确定这些风险可能引发的问题及其后果,并依据后果的危害程度对风险和问题进行分类;三是分析风险和问题的根源,并探索解决和规避的路径、方法;四是针对谋求规避的风险、解决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资源储备;五是逐步实施推进规避风险、解决问题的方法;六是对采取的措施及时跟进和掌握情况,预测实际效果,及时更新调整。

在外投资、经营和并购的中国企业,应该分析自身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建立专门的风险防范和危机处理机制,来有效化解企业在规则、制度、信息、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保险手段来化解和分摊风险。企业可以根据海外的股权投资、资产、贷款、货物、原材料供给、贸易和租赁交易、根据合同提供货物或者服务等不同类型财产所面临风险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购买相关保险。

5、高度重视互联网风险评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应该“尊重网络主权。《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覆盖国与国交往各个领域,其原则和精神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既要有过硬的技术,也要有丰富全面地信息服务、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

要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网络安全的本质在于对抗,网络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应该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安全标准,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一些地方要重兵把守、严防死守,一些地方由地方政府保障、适度防范,一些地方由市场力量防护,都要有明确的措施和计划安排。攻防力量要对等,要以技术对技术。

必须开展符合互联网实际和运行规律的风险评估工作。“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正所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要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摸清家底,认清风险,找出漏洞,通报结果,督促整改。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研判处置机制,准确把握网络安全风险发生的规律、动向、趋势。要建立政府和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把企业掌握的大量网络安全信息用起来,龙头企业要带头参加这个机制。”

整个风险评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整个前述的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第一,要确定保护的对象(或者资产)是什么?它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如何?具体要保护的海外利益是什么?有多大的价值?第二,中国海外利益资产面临哪些潜在威胁?导致威胁的问题所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三,中国海外利益资产中存在哪些弱点可能会被威胁或利用?利用的容易程度又如何?第四,一旦威胁事件发生,中国海外利益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或者面临怎样的负面影响?第五,中国海外利益维护力量应该采取怎样的安全措施才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中国海外利益保护工作中,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就是中国海外利益风险评估的过程。

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是最好的保护。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财产安全,最好的保护都是不出事、少出事、出事也是出小事。因此,必须高度注重预防工作。而中国的海外利益保护工作,重处置、轻预防的背后是处置能力弱而预防能力更弱。而且“从海外项目类型上看,中国目前的资本输出,基本上还是以基建工程和资源开发为主,比如铁路、港口、矿山、油气开发等。这些大型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风险高、回报率低的特点,项目的成败与当地稳定的政治环境、安全环境密切相关。‘一带一路’沿线的局部地区存在政局动荡不稳、社会治安不靖、恐怖主义势力活跃、政府管控能力薄弱等不利因素,在这些地区,中国企业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安全环境不容乐观。‘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使得中国企业和资本全面暴露在各种海外风险之中,治安风险防范面临的压力随之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危机预防的意义更加突出。

预防阶段针对的是危机的潜伏期。这个阶段中,危机还没有爆发,但苗头已经出现,造成危机的结构、问题已经形成,培育危机的“温床”已经就绪。最成功的危机管理不在于危机形成和爆发以后的干预,而在于排除可能导致危机前的各种可能性,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爆发,即“防患于未然”是最高的境界。如修建水库大坝等重大工程一定要注意当地的地质结构情况;在当地雇工一定要注意宗教信仰情况。

1、加强对涉中国重点地区和国家的风险状态的研究

这也是分析危机的客观环境。“一带一路”涉及五大方向,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大走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两大走向,此外还涉及“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涉及国家、地域、文化的形态各异,需要突出重点。作为危机管理者,应该对其管理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环境进行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估。

比如安全风险最严重的中东地区的研究。而埃及国内冲突主要源于各种武装团体与政府武装力量之间的矛盾与对抗。比如缅甸和泰国爆发了比该地区其它国家更多的武装冲突和暴力冲突,而老挝、越南和柬埔寨则相对较为稳定。比如印度的武装冲突事件主要集中在其与巴基斯坦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而巴基斯坦国内主要的武装冲突集中在与阿富汗交界的地区、即塔利班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巴基斯坦虽然武装冲突和暴力袭击偏多,但是在南北两端,即巴基斯坦北部靠近中国的地区和南部靠近阿拉伯海的瓜达尔港地区,呈现出平稳的态势。巴基斯坦的国内主要是两种冲突,一是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军事冲突;二是国内武装团体与强力部门之间冲突。国内武装团体包括巴基斯坦塔利班、基地组织和俾路支省独立组织等,其中巴基斯坦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南亚分支是其国内安全的主要威胁,俾路支系统的各种武装力量虽然较为分散,但也对巴基斯坦国内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中国对外投资及中国海外利益分布的相关国家和地区经常出现的风险类别有哪些?出现这些风险的规律有哪些?这是投资动议和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内容。建设重点项目特别是战略性项目启动前,必须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作为项目决策和后续建设的依据。在确定存在风险的地区开展项目务必慎重进行。还要定期全面细化梳理境外建设安全风险,及时提出防范化解政策措施建议。

2、加强不同类型风险的应对策略研究

前述五大类二十五种风险的有效应对策略是什么?有风险不可怕,只要能够有效地应对、规避或者化解,中国海外利益的安全就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

比如应对政治危机和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事前的危机管控,事中的立场坚持以及事后的危机管理。在叙利亚危机上,中国一改以前在联合国安理会被动投弃权票的次要角色,变成“主动投反对票,派外交官调解冲突”的大国,不断强调叙利亚出现的人道主义危机,不仅是阿萨德政府的责任,也有反对派武装分子的责任。在2016年以来的朝核危机中,中国在安理会也投票支持了制裁朝鲜的议案。

2011年11月,《中国企业海外政治风险防范指南》,明确要求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管理,要制订派出人员行为守则,规范驻外人员行为方式,引导和督促员工树立良好文明形象,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要严格执行高危国家和地区安全规定,员工外出必须经项目领导批准,并由专业安保人员或军警护送,严禁私自外出;要建立外派员工紧急联络信息库,包括员工国内亲属的姓名、关系、联系方式等。应该进一步编制《境外中资企业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加大境外企业安保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和其它主体的境外安全防范和管理能力。

"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是发现、承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风险识别包括对风险源、风险事件、风险原因及其潜在后果等内容的识别。风险识别包括历史数据、理论分析、专家意见,以及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比如说,预防火灾就要找到最危险的可燃物。

在对中国海外利益开展保护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可能产生风险的风险源进行准确的界定,比如恐怖主义的威胁主要在哪里?国际上发生的哪些大事属于海外利益保护工作中的风险事件?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和主要后果是什么?

在实践当中,要特别注意风险源的识别。危机管理者要找出可能导致危机的关键因子,并尽可能提前加以解决。只要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并事先采取好应对风险来临的有效措施,风险就在可控的范围内,风险就不是可怕的内容。

4、境外企业等主体要增强防范意识

如“跨国企业应该高度重视项目建设的社会影响及社会风险,并将社会风险管理有效嵌入到项目规划、开发、建设、竣工及运营的各个阶段,如在项目规划阶段需准确识别影响范围内有战略意义的社会要素,综合制定流域开发的社会目标及社会规划;在项目选择阶段,应具体评估项目影响范围内的社会发展现状和社会发展目标,依据社会承受能力和社会兼容程度调整选址及规模;在项目准备阶段,重点关注非自愿移民、减缓贫困、少数民族发展、劳工保障、文化遗产、公共健康、公众参与、反腐败、信息公开与透明等社会风险高发高危领域,并制定减缓社会风险应对方案;在项目实施阶段,应制定可核查的社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动态评估项目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程度,预测社会风险发生概率及影响程度,根据行动计划的效果调整完善社会风险应对方案;在项目竣工及运营阶段,应持续监测项目影响群体及组织的发展状况,评估社会目标实现程度,总结反馈社会风险管控效果。”从根源上避免危机发生、或者避免卷入危机、以及危机发生后尽量减少损失是最成功的危机管理。

5、建设风险与冲突数据库

一要立足自身条件,建立符合实战需要的专用数据库。撤侨工作需要准确掌握当地工作、生活和旅游的中国公民的准确情况。应整合外交、商务、公安、国家安全、旅游和国有资产等管理部门和各省区市相关资源,逐步搭建中国公民、机构、境外企业、项目等信息共享平台,建成海外利益专用数据库,真正把《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在外人员相关信息备案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对中国公民和企业在境外特别是在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活动情况的全面掌握,实现对海外利益分布和变化情况的动态全面掌握。

二要借力相关部门和机构的作用,构建最大合力,比如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万达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的“全球多语种信息监测与决策分析平台项目”中就有“一带一路”政治安全风险数据库的相关内容。建立数据库能够为研究者和相关实务人员提供冲突事件中各个行为体和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网络信息。

三要尝试建立安全分析数据模型。建立数据库的目标在建立预警与预测系统。一是体现目的性原则。建立国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时,要以该指标能够全面反映该国的风险状况为目的,选取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一国的国内安全、政治、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二是兼顾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首先指标数据要有较好的可得性,即选取的指标相关数据要容易从公开渠道获得,这样模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才能被认可;另一方面,要求指标要可以被较好的量化,这样才能有较好的实践效果。三是重要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选取要全面、尽可能的覆盖经济活动。但并不是要求指标选取的数量越多越好,要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同时尽量避免指标的重复。

预防准备工作针对的是危机的发展期。这个阶段持续时间或长或短,危机苗头开始出现,烈度逐渐增强。这个过程中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十分重要。近些年来危机研究的不断进步、大数据以及信息传输领域的重大进展,使得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不仅可能,而且可行性大幅度上升。

应急计划和预案是公共危机事件处理的前期准备和应急处理的基本指南,没有应急预案的应急救助工作必将是混乱、无序、盲目和代价高昂。根据掌握的情况,判断危机可能爆发的方式、规模,应准备好几套应急方案,危机一旦发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应用对策。危机应急方案中,要全面考虑,尽量不要遗漏;也要做最坏的打算和准备。

国家层面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确立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研判决策、联络联动、操作实施等程序,明确相关主体职责和任务。各部门、各地方依据国家应急处置预案,结合本部门或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级应急预案。针对高危国家、地区和重点项目,制定一国(地区)一策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2011年外交部推出的《中国企业海外政治风险防范指南》对企业应急预案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企业要针对境外机构所在地安全风险状况,以“用得上、行得通、靠得住”为标准制订企业境外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员工就预案内容进行演练,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2013年3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成为中央企业实施应急管理的最新权威指导。

应急计划要注意满足不同行业的特殊需要。比如海外利益保护中的国际性特征在海外承包工程领域具有特定含义和体现:人员和机械设备的跨国调遣、工程材料和设备的异国采购和运输、合同实施过程中受到多个国家法律制度的约束、使用合同规定的语言进行工作和交流、采用多种货币和不同的支付方式、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影响较大、用于施工的技术和标准庞杂且差异比较大等等。这些特点可能导致我国企业在海外工程承包业务的运作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识别并化解各种风险因素,就很可能会造成企业人员伤亡、工程无法完工、发包方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或延期支付工程款、企业效益亏损等对我不利的局面。

2、有针对性地情报信息搜集工作

确认危机一定要发生后,必须要进行危机有关情报有关的搜集工作。这关系到危机管理者认识的科学性和判断的正确性等相关内容。危机中最缺乏、最珍贵的资源就是情报信息。准确及时的情报信息,能够使决策者准确地找到危机的原因和关键因素,能够使决策者对危机性质进行准确的定性,能够使决策者准确判断危机的破坏程度,能够使决策者迅速对症下药、甚至缩小或者化解危机。海外利益的保护能力是以海外行动能力为基础的。中国虽然有很多政府单位和企业在境外活动,但是还没有建立起独立可靠的海外安全信息网,依旧高度依赖外交部门。而外交部门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只能做到事后通报,很少能够事先预警。

要逐步探索建立国家海外利益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电子平台。重点依托各种海外机构、基础信息数据库、海外利益安全风险评估指数、以及各种实时的情报信息,逐步拓展以“一带一路”为中心的海外利益保护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电子平台。逐步实现电子平台与风险评估模型的良好对接。

各驻外经商机构、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和有关商(协)会负责收集涉及驻在国、本地区和本行业企业的境外安全风险信息,整理、分析和评估有关信息对我对外投资合作造成的影响,及时向驻在国中资企业、本地区、本行业相关企业发布预警并将有关情况报送商务部。商务部视情对各单位报送的和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境外安全风险信息向全国发布预警。

也可依托第三方权威机构及时做好风险公开提示和预警,重要涉密预警信息以适当方式点对点通报给相关驻外机构和国内派出单位。

各驻外经商机构、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有关商(协)会应认真搜集情况,分析各类境外安全风险对我对外投资合作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及时向驻在国中资企业、本地区、本行业相关企业进行通报,并将有关情况报送商务部门。商务部门汇总各类境外安全风险信息,视情向国内和国外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信息通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境外安全形势分析、境外安全突发事件总体情况、企业应对和防范境外安全风险的典型案例、企业境外安全生产和管理案例。

4、强化预案衔接和实战推演

立足应对现实复杂情况,坚持实案化、检验性推演,实行实兵、实装、实地演练,强化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建立完善相关实训机制,优化推演方式方法。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跨部门、跨地区联合演练,提高协调行动能力。

确认危机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要进行必要的资源储备。资源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根据境外安全风险信息的敏感程度,可采取内部方式和公开方式发布预警和进行信息通报。对于敏感的境外安全风险信息,通过内部通报方式直接向企业发布预警并进行信息通报。必要时,召开形势分析会,研究境外安全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应对措施。对于可公开的境外安全风险信息,通过网站和其他主要媒体向全社会发布安全风险预警并进行信息通报。

危机反应的相关工作针对的是危机的爆发期。一般而言,这是一个持续时间短而猛烈的时期,不过有些危机可能没有明显的爆发期。这是危机最严重、也是对参与者冲击最大的时期。这也是危机管理中最困难、最急迫的时期。危机发生后如何应对成为最迫切的问题。

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关键是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应急机制建设。要确保在各类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不仅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而且应急反应迅速、高效、到位,应对措施从专业性讲针对性强、从实际效果上讲非常有效。各种相关措施主要由经济商务、外交部门启动和运作。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要采用外交保护手段、启动领事保护机制。在发生危及或可能危及我境外人员和机构的危机事件的情况下,应首先寻求保障企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必要时可以撤回部分甚至全部工作人员;除了积极、主动寻求我国使领馆的帮助外,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向当地政府、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等国际机构寻求帮助;与当地使馆和境内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客观公正地进行新闻媒体沟通。

要达到这个目标,危机管理部门就要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决策者提供准确而必要的信息,决策者依靠这些信息迅速及时找到危机要害,及时出击,在最短的时间内减少危机的冲击。

努力控制危机建立在风险应对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应该注意到中国目前风险应对机制的缺失。中国对外输出资本和产能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受到国际视野、国际法律及管理的熟知、国际人才储备等方面薄弱的影响,对沿线国家缺乏深度的了解,及缺乏足够的国际经营的风险意识,导致不能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

为防止危机蔓延,首先要防止危机扩大或迅速发展。其中一种方式叫做隔离。这就好比发生火灾时在火场周围建立隔离带来防止火势蔓延一样,危机管理者要把危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其次要防止危机引发相关领域、更大影响的危机。如防止政治危机蔓延为社会危机;防止自然灾害或者经济危机蔓延为政治危机等。

依托扁平高效指挥机制,加强各部门、各地方之间协调联动,发挥各部门、各地方优势,为处置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强化驻外使领馆一线应急指挥和处置权力。提升快速行动、交通运输、远程投送、医疗救治、信息通讯等关键能力。加强应急处置信息的发布和舆论引导。

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安全,确保财产损失不再扩大。2004年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司长罗田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应急机制启动时,需要做三件事:第一要迅速地将案情上报中央,第二要进一步和使馆保持联系,及时掌握最新情况,第三要把信息尽快传达给派出单位的主管部门,让他们了解情况,同时了解他们对这个案件的善后处理的一些基本考虑。一直以来,中国采取了比较有效地救援工作,比如最近的巴厘岛撤侨行动。印尼巴厘岛阿贡火山自2017年11月21日首次喷发,受此影响,巴厘岛伍拉莱国际机场自11月27日7时15分起临时关闭,400多趟航班取消,近6万名旅客受影响,其中1万多中国游客。商家坐地起价,而且经常发生暴力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紧急行动,开展救援工作。印尼发布危机预告后,中国政府就开始计划撤离中国游客。11月29日,天气好转,来自中国的包机就从各地赶到巴厘岛,运回被困同胞。5天内外交部协调中外航空公司派出82个商业航班,累计协助1327名中国滞留游客从巴厘岛返回祖国。

不是所有的危机都能够化解的,有些危机只能通过处置来追求尽可能减少损失。但是对于能够化解的危机必须尽力寻求化解,以此谋求从根本上消灭危机、减少和杜绝损失。

4、加强媒体管控和引导

首先要向受危机冲击者及时发送出准确而权威的信息。一要让相关人员对危机事态的程度和危害有清醒的认识;二要让大家了解决策者和救援者为应对危机所作出的各种努力。

其次要坚决防止不利于危机管理的谣言流传。要使相关人员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民众情绪失控而没必要地增加决策者和救援者面临的压力。

5、要分级分层精细指导

如发生对严重危及我境外中资企业机构的生存、人员生命及资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的安全风险事件,应提醒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在风险降低前不要前往有关国家开展投资合作活动,已在当地的企业机构和人员加强安全防范,并在必要时根据驻外使(领)馆统一安排及时撤离。

如发生对境外中资企业机构的投资合作造成极大干扰、人员生命及资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安全风险事件,应提醒对外投资合作企业谨慎前往有关国家开展投资合作活动,已在当地的企业机构和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制定应对预案,加强风险防范。

如发生对境外中资企业机构的投资合作活动造成干扰和影响的安全风险事件,应提醒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及其在境外的企业机构和人员密切关注形势,及时采取措施,制定应对预案,加强风险防范。

危机恢复的相关工作针对的是危机的恢复期。这个时期长短也不一定,但是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如果处理不当,危机恢复期可能成为新危机的发展期。主要包括恢复和重建等内容。

妥善处理事件后续追责、补偿、恢复重建等事宜。这是恢复工作的基本内容。

危机发生过程结束后,如何进行恢复工作?要根据危机产生原因和实际受损失的客观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恢复计划,确保恢复工作地顺利实施。

重建过程中要特别突出应对危机和减少损失能力的建设。

在危机恢复和重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最佳的结果。首先要加强基础建设,防止类似危机再次来临时重蹈覆辙,提升规避风险的能力、有效减少危机来临时的损失。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整体评估,改进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及流程。

5、不断完善支援与保障系统建设

海外利益保护的危机支援与保障系统,是一个包括了外交、发改、商务、国家安全、境外企业等多个公司部门在内的庞大体系。危机处理和应对就是这个庞大体系的紧急调度和演练过程。这个系统是否能够有效贯彻危机中枢系统的决策,是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度所有的社会资源来解决危机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在实践检验后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海外利益保护工作,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全面、客观地掌握中国海外利益的现实情况;及时、全面地发现这些海外利益已经面临和即将面临的风险情况;并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化解和规避这些风险的过程。“海外利益保护的本质是回应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与国际治理格局之间的矛盾,其不仅关乎国籍国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也具有革新国际制度的意义。因此,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合法性应当是一种建构的合法性:内容上指向的应是国际正义观念而非机械的法律文本,方式上则要求国籍国顺应时代需求,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向国际社会供给新的制度和价值观。在具体操作层面,国籍国应在国际法原则、国籍国与东道国的双边关系和保护行动的外部性领域充当合理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创造者,使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和国家、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获得长久生命力。”

因此,必须及早做好预防、准备、反应、恢复的相关工作、以及贯彻这四个阶段整个过程的风险评估工作。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在埃博拉病毒防控、朝鲜、南海、东海、阿富汗、中东等问题上的参与更加主动积极,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方案。可以说既实现了危机管控,又实现了建设性参与,保障了中国海外利益的不断拓展。

【资料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文章作者】陶满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

同胞走到哪里,祖国的领事保护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这不是疫情之下的特殊要求,而是领事保护工作的庄严承诺——

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更加温暖人心

在莫桑比克马普托“春苗行动”新冠疫苗接种点摆放的招贴画。新华社发

5月13日,为海外中国公民接种新冠疫苗的“春苗行动”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正式启动,当天有300人接种中国新冠疫苗。此前,“春苗行动”已在毛里求斯、叙利亚、黑山、多哥等多国启动,让海外同胞深深感受到来自祖国母亲的关爱与温暖。

远行游子始终是祖国母亲最深的牵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完善领事保护工作体制机制,维护海外中国公民、机构安全和正当权益。”这样的规划目标,是祖国在告诉漂泊在外的游子:风雨中,只管安心,祖国的关怀永远在线!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牵挂海外同胞的安危冷暖。习主席多次强调,要切实保护好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健康。外交部、驻外使领馆等各方积极行动,全力以赴,护佑他们的生命安全。

一年多来,中国政府向100多个国家的500多万侨胞发放了“健康包”“春节包”,为所有不幸染疫的同胞及时组织了当地救治,通过派出临时班机和包机等形式分期分批从世界各地接返海外同胞。每一份礼物,每一次行动,都体现了祖国对海外儿女的关心关爱。

同胞走到哪里,祖国的领事保护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这不是疫情之下的特殊要求,而是领事保护工作的庄严承诺。从建立境外中国公民与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到成立领事保护中心,再到形成“五位一体”领事保护体系,我国领保工作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理念,在体系化、规范化道路上不断成熟完善。

更好维护我国不断增长的海外利益,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走出国门的民众日益增多,出境旅游人数从2012年的8318万人次增至2019年的1.55亿人次。同时,随着“一带一路”项目在更多国家落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海外利益保护愈发凸显。

在民众对领保工作的需求量呈指数级增长的当下,我国通过开通中国领事服务网、“领事直通车”微信号、12308热线及其微信版等,搭建起海外中国公民求助的绿色通道。下一步,我国还将推动实现海外领事“云服务”,特别是推出“中国领事APP”,让海外同胞一键直达驻外使领馆,实现“掌上办”“零跑腿”,“全天候”在线办理旅行证件和领保服务。这些措施都是真正把外交为民扛在了肩上,落到了实处。

同时,我国还在逐步建立完善海外风险评估、安全预警机制。通过实地巡视海外安全风险、考察海外公民安全状况,中国政府建立了海外安全提醒发布、退出机制,不断扩大安全提醒覆盖面,为中国公民海外出行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海外利益保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后,我国首次动用军事力量,派出军机执行接运我在利人员任务。2015年也门形势紧张之时,我海军作战舰艇首次靠泊外国港口直接执行撤离中国公民任务。这些都让海外同胞真切感受到中国军队的如磐初心,感受到祖国母亲是最坚强的依靠。

未来,我国海外利益保护仍面临复杂变化的国际地区形势、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等诸多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有信心有能力战胜艰难险阻,切实维护好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合法权益,让每一位海外同胞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作者单位: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安全面临的国际威胁与挑战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