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开家十元百货精品店要投资多少钱?刚毕业大学生没有太多资金怎么办?

1、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的产品价格都非常优惠,产品非常齐全,可以随意挑选。但是他们的质量往往一般,如果追求高质量的产品,在这样的进货渠道不能够满足需求。创业者可以和品牌合作,精心挑选,对产品的质量都有保证。加盟后都会提供一整套的专业服务,贯穿选址、装修、开店、进退货的整个过程。   2、电商平台   其实,现在有很多商家都会和电商平台合作,电商平台进货的优点是操作方便,价格和款式选择更有优势。但货物质

}

9月24日,名创优品正式向美国证监会提交IPO文件,百年纽交所即将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

一位“10元店”的零售企业。

一个专门做“10元店”这样的零售店,竟然能做到年销售额超百亿,能在美国上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但成功往往是事在人为,你种下了什么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名创优品的前身是哎呀呀。

2009年,叶国富还在经营哎呀呀的时候,曾经参加过单仁资讯第30届策略班,是我们早期的学员。

借助升级版的零售连锁品牌名创优品,他俨然成为一家百亿企业的创始人。

名创优品也被无印良品、屈臣氏、NOME视为“最可怕的竞争对手”。

▲2009年单仁老师和叶总的合影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叶国富的发展路径和方法。

希望我们每一家企业都能从名创优品的商业模式和经营当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2016的时候,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的概念,这个概念到现在可能都还有人搞不懂。

有人觉得新零售就是做线上零售,再往深一点,就是“线上线下一起做”这样的商业模式。

但要是这么去想,我想你肯定会亏死。

我们想想“新零售”的背景是什么?

第一个首当其冲的就是线上零售遭遇到了天花板。

从两大电商平台,天猫和京东的获客成本可以看出,电商的线上流量红利基本见顶。

与此同时线下边际获客成本几乎没变,线下渠道的价值需要重新做评估。

第二就是移动支付、VR这些新技术开拓了线下场景智能终端的普及。

我们一部手机走遍天下,商家通过大数据洞悉消费者需求,消费型社交被进一步开拓。

第三就是新消费主力的崛起。

这些80后、90后的消费主力,理性化倾向很明显,他们不仅看重品牌,更加在意产品品质和性价比。

所以,用简单的“线上+线下”这样的方式,还不能去解释好什么是新零售。

名创优品从2013年开始,3年时间销售额就达到100亿,靠的既不是单纯的电商平台,也不是线下门店。

它的商业逻辑是以产品为中心,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新技术,给客户提供高用户体验和高性价比的购物体验;

并纵向整合从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到终端的价值链,创造更大价值,去提升整个零售业态的运营效率。

我们再从产品、设计、渠道三个方面和大家深入的讲一讲。

产品是企业的第一战略

2013年,叶国富在广州花都开了第一家“名创优品”,这家门店很有意思。

它既像一个百货精品店,又像一个量贩零售商,这就有点像Costco。

我们知道零售商超这样的企业一般的库存量很大,像沃尔玛的库存量就超过10万个,但Costco的库存量只有3700个。 

因为Costco面积只有3000平方米,3700个库存,你要想引进一个新产品,就必须要先淘汰一个旧产品,一个库存都不能多。

如果你真正懂你的顾客,你就应该知道他们要什么,你不会让他们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选择困难,浪费时间。

同时,减少SKU(库存)数量,也为自己节省货架和仓库空间,以及多余库存的所占用的资金。

所以每一个产品都必须精挑细选,层层把关后才能最后上架。

名创优品同样也是选择了这样的爆品战略和精选战略。

当一家初创企业没有那么多资源和财力去直面大企业的时候,你就得转变一下方法,从消费者去考虑。

你看,沃尔玛的超市3万个平方,10万个产品,我们去找个东西,真的是大海捞针,逛一遍都要很久时间,找到了还得选品牌,看价钱作比较。

但是在名创优品这种融合了“精品、量贩”的零售店里,你只需要对着目标去就行了。

所以,在零售行业,企业的第一战略是什么?

是产品,如果产品做不好,什么战略那都是白搭。

而且产品并不是越多越好,相反,产品是越少越好,你要赶在消费者犹豫、挑选之前,先帮他把选择给做了。

一个能卖遍全世界的爆款,才是最好的产品。

极致的产品来源于极致的设计

新消费主力的崛起正在带来一个认知上的改变。

颜值就是正义,好看我就买单。

好看说起来很简单,但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个顾客觉得好看,那个顾客可能认为这不符合他的审美,所以你的设计就显得很重要。

这不仅仅是在贴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更是在给产品增加附加值。

一个产品质量过硬,具有美感,那么价格你是不是就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了?

叶国富说:在名创优品,只要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找他,任何事都可以先放在一边,一定先解决好产品和设计上的事,并且要亲自来抓。 

名创优品曾经有一款产品叫名创冰泉,瓶子设计成了独特的圆锥形,特别漂亮。

但这种特别的设计生产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

因为大家喝的水瓶都是正正方方的,最后名创优品找了不下50个工厂,才找到一家非常有实力的供应商,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开出了模具。

这就是在产品上花了硬功夫,好产品都是磨练出来的。

富士康在给苹果代工的经历中就有一些产品要在富士康打样1000次以上。

苹果不修改设计,只改模具,改1000次,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个什么概念。

所以,极致的产品一定是来源于反复的打磨,极致的设计。

有了极致的设计和产品后,渠道就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了。

不管是招商加盟渠道还是供应商渠道,这都是制约一家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我们看到有很多过去的企业,像哈娃娃这种被渠道所累,离不开层层分级的经销商,它没法融合到今天信息高度透明的互联网时代。

它已经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了,为什么?

因为这种层层代理、层层分级,层级越多,价格当然会加的越高。

利润反而越少,消费者拿着手机查一下,噢,别人的东西更便宜、更好看,那就完蛋了。

消费者肯定就对你的产品打上不好的标签了,特别是性价比不高的标签。

我们看看名创优品的加盟渠道是怎么做的?

名创优品的“加盟商”只是店铺的投资人而已,他们没有任何经营权,店长店员直接向总公司汇报工作。

所以,名创优品在全国也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加盟店,直接从工厂到店铺,中间没有任何环节。

而且他们和投资商共享渠道。

名创优品作为一个品牌商,优势是品牌管理、店铺经营。

加盟商是投资人,他的优势是有人脉关系,能够拿到好的店铺,找到好的位置。

投资人带着钱来找名创优品,投资开店,名创优品就锁定一个分成比例,投资人会为了更好的盈利找到最好的店铺位置,并且还要想办法把租金降到最低。

这就是共享渠道,企业专心做经营,投资人专心负责地段、房租和资金,充分发挥每一方的最大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本质上,名创优品不是一家零售商,而是一家自带品牌的零售商业管理服务公司。

作为一家零售商业服务公司,只不过他们收的不是固定费用,而是收取和销售额相关的超额分成的佣金而已。


而在供应商上,叶国富的策略是一把手、用钱砸、下大单、给现金。

名创优品走的是“精品低价”的策略,在供应商上的选择上就特别重要,因为只有优秀供应商才能批量的做出好产品。

但是在制造行业,垫付款项是一个很常见的事。

工厂做的东西卖的出去,钱收不收的回来还是个问题,收钱的时候还要给采购商当孙子,求爷爷、告奶奶。

其次是好的工厂不愁订单,他不接小单。

那就是企业一把手出面,叶国富自己直接跟供应商一把手谈大单。

并且是给现金不拖欠,这样不仅效率高很多,而且可以和供应商维持超越买卖之间的关系。

截止到今年,名创优品和17家拥有漫威、迪士尼和凯蒂猫这样流行品牌的知识产权授权商建立了品牌合作关系。

更重要的是,名创优品把数字化放在了它600多家供应商身上,几乎所有的供应商都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名创优品进行数字化连接。

这个系统可以让供应商获得门店端的实时销售数据,动态地优化自己的生产计划和库存风险。


商业其实没有太多秘密,名创优品的成功是因为他做到了“更好的产品,更低的价钱”。

可偏偏最难做到的也是这两点。

名创优品为什么能实现“更好的产品,更低的价格”?

把产品当做企业的第一战略。

通过设计打造极致的爆款产品,高效的供应链和共享的加盟渠道才令名创优品获得生产、库存、周转、产品投放和采购成本各方面的优势。

这才能让它在压缩成本、生产高性价比产品上有了空间和盈利的可能。

未来的商业会有两种人逐渐失去竞争力,一个是把东西做得很好,但是价格卖的很贵,一个是把东西做得很烂,价格卖的很低的人。

而胜利者会从极致的产品设计、极高的性价比、极好的购物体验、高效的供应链这四个方面抢走所有主流消费者的注意力。

所以,我们不妨去想一想,在哪一点上,我们还需要更努力呢?

}

8月19日,名创优品公布了截至2021财年第四财季未经审计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该季度公司总营收2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增长242%。

但在整个2021财年,名创优品总营收90.7亿元,同比仅增长1%,并且在2019财年和2020财年分别亏损2.9亿元、2.6亿元后,2021财年名创优品的亏损扩大到了14.3亿元。

在财报发布后,名创优品股价短时走高后又下跌。截至美东时间8月20日收盘,名创优品股价报12.43美元,已跌破20美元的发行价;总市值为38.08亿美元,相比今年2月107.74亿美元的市值高点,已蒸发了70亿美元。

号称“最牛十元店”的名创优品虽然成功上市,但一直撕不掉“山寨”标签。但现在,名创优品“极致性价比”的壁垒也在逐渐失效,尤其是当国内的“精品十元店”们也开始内卷,亏损还在持续的名创优品要如何才能挽回资本市场上的颓势?

开店步伐放缓,“出海”遇阻

名创优品股价下跌、市值腰斩,与其持续低迷的业绩不无关系。

在2020财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名创优品的营收出现大幅度下滑。在2021财年,名创优品的营收恢复了增长,但是90.7亿元的总营收仍然要低于2019财年的93.95亿元。

名创优品在2021财年持续经营的亏损为14.3亿元,根据财报,这主要是由于具有其他优先权利的可赎回股份的公允价值变动,在2021财年亏损了16.3亿元。调整后,2021财年名创优品净利润为4.8亿元,相较于上一财年的9.7亿元,下降了50%。

截至今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全球的门店数量达到4749家;其中国内门店2939家,本财年新增406家;海外门店数1810家,本财年新增121家。在总营收中,国内业务产生的收入为72.9亿元,同比增长20.6%;国际业务产生的收入为17.804亿元人民币(合2.758亿美元),同比下降39.3%。

但对于名创优品来说,其国际业务的毛利率是高于国内业务的。受到国际业务收入下降的影响,名创优品2021财年毛利率为26.8%,比上一财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

曾经号称“最牛十元店”的名创优品,在国内市场上也遇到了更多同类项目的竞争。出海,曾是名创优品用来“破局”的主要战略。尽管名创优品的业务已经逐渐从疫情影响的“至暗时刻”中恢复,但是随着海外疫情的反复,名创优品在海外的布局仍然受到了影响。

在业绩电话会上,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表示,“目前,受国外疫情影响,截至 2021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停牌门店数量从一季度前的208家降至205家的季度低点。然而,近期自7月以来的流行病死灰复燃预计将继续影响国际业务。”

叶国富曾对名创优品提出了“百国万店”的计划,即在2022年前进驻100个国家和地区,年营收达到1000亿元,全球门店达到1万家。现在,万店计划受阻的名创优品开始大力布局线上。在最新财季中,名创电子商务收入近2亿元,同比增长136%;电子商务和 O2O 贡献了总收入的 12%。天眼查显示,6月25日名创优品还成立了跨境电商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不同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因地域、语言文化、政策法规等差异,形成了更复杂的市场环境。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对AI财经社表示,“名创优品做跨境电商,虽然会比开实体店好很多,但还是面临很大挑战的。”

名创优品目前的营收主要还是依赖于线下门店销售。门店的快速扩张、薄利多销都曾是它的招牌。而现在,名创优品需要考虑的是,当“开店”的商业逻辑变得陈旧之后,该如何向资本市场讲出新的故事。

被挑战的“极致性价比”模式

2004年,不满足于做“销售员”工作的叶国富开始做起了小饰品店铺,并依靠加盟模式,将其发展为瞄准低价女性饰品市场的“哎呀呀”连锁饰品店。凭借低消费优势,“哎呀呀”开始在国内迅速扩张。据了解,在2010年,“哎呀呀”已经拥有近3000家门店,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眼看它的发展势头一片大好,叶国富还曾表示准备在2013年上市。

但几年后,电商的崛起让叶国富的资本梦落空了。线上出现了更便宜、样式也更丰富的小饰品,失去低价优势,还要承担线下模式更高支出的“哎呀呀”逐渐没落了。而就在叶国富心灰意冷之际,国内日系风格产品的热卖给他带来了转机。他发现,相比低价,更重要的是“物美价廉”,人们追求更极致的性价比。

2013年,叶国富与日本青年设计师三宅顺也合作创立了名创优品。但从创立之初,名创优品就一直被调侃为无印良品的“山寨品”,被指采取的是“复制、粘贴”的商业模式。不少用户认为,名创优品(MINISO)的“名字”内,集合了日本品牌无印良品MUJI、优衣库UNIQLO、大创DAISO于一体。除了名字的糅合外,名创优品的logo、店面设计等,也酷似优衣库、无印良品等日系精品店;产品品类则和屈臣氏等品牌有着相似之处,店内摆满了各类一线大牌的平价替代品。不同的是,在名创优品中,超过95%的产品零售价格都低于50元。

虽然饱受“山寨”的质疑,但是凭借性价比优势和门店快速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名创优品迅速发展起来,并顺利于2020年10月在纽交所敲钟上市。根据招股书,2019财年名创优品总营收93.94亿元,GMV高达190亿元,全球开设超4200家门店,其中中国国内开设了2500多家门店,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1680家门店。

作为一家轻生活的快消品店铺,名创优品的“极致性价比”吸引着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创始人叶国富更曾提出,想把95%以上的商品价格从50元以下再压缩到30元以下。

据了解,名创优品主要是通过寻找优质代工厂进行模式化生产,去掉中间环节和营销成本,并通过大批量的出货,来掌握议价权优势,从而控制更低廉的成本,这才可以在“薄利多销”的模式下获取到更多利润。

追求“极致性价比”成了名创优品的品牌核心,也是它的护城河。但这也意味着,其产品丧失了溢价的可能,稳定的供应链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营造性价比的壁垒,并非难以跨越。近年来,诸如三福、木槿生活等生活时尚连锁店的发展,也让名创优品的“护城河”变得越来越窄。

同时,近年来名创优品在产品质量上出现了不少问题。

年初,名创优品因在“3.15晚会”上曝光的门店摄像头问题而被立案调查。4月,设计师李栋举报名创优品抄袭一事又引发网友议论。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名创优品(广州)有限责任公司涉及法律诉讼57起,包括外观设计专利、著作权侵权纠纷等。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共有444条有关名创优品的投诉。其中就包括了“化妆棉里有虫子”、“水杯是被用过的,有污渍”、“耳机质量有问题”等,还出现了用户“已换货一次,但仍存在质量问题”的现象。

除了品控屡次翻车外,名创优品引以为傲的加盟模式也在经受着考验。

根据财报,加盟管理服务费是名创优品的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而其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于门店数量扩张。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国内开店2939家中,包括直营5家、加盟2934家;海外开店1810家中,直营105家、加盟1705家。2021全财年共新增527家店,全为加盟店。

据悉,名创优品加盟模式是由加盟商承担开业的资本支出和商店运营费用;店内商品出售前,名创优品保留商品所有权;名创优品从店内销售收益分走一部分后,加盟商拿剩余部分。除了销售收益,名创优品有偿向加盟商提供商店管理和咨询服务。

而事实上,对于承担绝大部分资金风险的经销商来说,门店数疯涨,但人流有限,伴随竞争加速,单店赚钱难度更大。

潮玩、盲盒,名创优品押对宝了吗?

想要讲出新故事的名创优品,从近年来盲盒的爆火和泡泡玛特的崛起中,得到了灵感:“得年轻人得天下”,抓住年轻人市场,以“潮玩”为立足点开辟新品牌。

2020年12月,名创优品公布了旗下首个独立运营的潮玩品牌“TOPTOY”,定位于“亚洲潮玩集合店”。

“我们将继续扩展我们的IP库,本季度在我们拥有顶级IP的公司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例如TOY商店、MBA和Minions,IP销售额比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了79%和59%。”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叶国富说。

名创优品旗下也拥有Twinkle、Yoyo等自有IP,但更多地还是依靠联名IP。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名创优品旗下IP主要覆盖二次元IP、国潮IP、创意潮玩IP等,已与全球超过80个IP版权达成战略合作,包括漫威、迪士尼、火影忍者等都与名创优品推出过联名IP产品。

但潮玩市场本身的竞争门槛并不高。除了泡泡玛特外,也有52Toys、十二栋文化、酷乐潮玩等大批竞争者抢食市场。

对于潮玩市场而言,内容调性和IP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长于供应链的名创优品在其中,又有多少竞争优势可言?

庄帅指出:“在目前的潮玩市场中,名创优品并不介入到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等环节,它是做成集合店的模式,类似于百货模式,但这就对买家和商家获取IP授权的要求更高了,但是因为IP授权很少被垄断,所以竞争是很激烈的。”

对于名创来说,留给自有IP“出圈”的时间不多了,毕竟一方面,先行成功、拥有众多联名IP的泡泡玛特自身也并不好过,股价下跌、市值缩水,用户对它的盲盒产品也陷入了“IP审美疲劳”;另一方面,难以去掉“山寨”标签的名创也该通过“创新”去竞争了。“消费升级后,大家对商品品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名创优品需要重点提高产品质量,再去拓展新业务,不管是门店、线上,还是潮玩,都与产品质量息息相关。”庄帅说。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精品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