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消除绝对贫困不能解决经济问题?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ID: tsinghuaiccs),演讲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周绍杰

【编者按】11月2日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第十一讲在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开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长聘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周绍杰就“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主题发表演讲。讲坛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主持。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王绍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宇宁作点评。

本文根据周绍杰副教授现场发言整理,内容已经周绍杰副教授本人审定。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这一研究主题,首先需要从中国按照世界银行收入组划分的视角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的发展历程。这里涉及到进入21世纪,中国先后完成两次收入组的跨越。第一次跨越在进入21世纪之初,中国完成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低收入国家的跨越,这是2000年的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中给出的结论;第二次跨越,2012年的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给出了中国从中低收入向中高收入国家的发展跨越。这两次两个跨越是在进入21世纪后短短十几年内实现的。那么,中国能否继续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成为我们现在理解中国经济未来展望的一个重要视角。特别是,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之后,“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在全世界流行起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那么中国对于发达国家的追赶能否持续下去,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专家学者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做的十九大报告为后2020年中国的发展前景,做出了一个战略构想,我们可以把这个战略构想称之为“两阶段”战略构想,即年期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实现是比1987年十三大报告提出的“三步走”的第三步目标的实现整整提前了15年。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完全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第二阶段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实际上是对应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个发展领域。实现“两阶段”战略构想不可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就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对“中等收入陷阱”相关的主题经历了长达10年左右的跟踪研究。2007年,世界银行的两位经济学家发表了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的报告,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需要指出的是,该报告并没有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阐释,更没有明确给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收入区间。世界银行的这个报告也指出东亚经济可能在将来面临一些可持续增长的问题。这个报告一经发出,胡鞍钢教授很敏锐地看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2008年,爆发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这对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的地区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冲击。2008年12月,胡鞍钢教授到广东省进行调研,并应邀在广东省委中心组学习会“广东学习论坛”授课。该次授课的主题是“广东发展模式转型与金融危机应对”。胡鞍钢教授在这次讲座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改革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但同时也形成了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可能出现“路径依赖”、“路径锁定”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地、主动地转型,就可能对未来的改革和发展造成阻碍,陷入所谓经济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在这个讲座中,胡鞍钢教授特别强调创新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性。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至今的十年,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经济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了“腾笼换鸟”,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与此同时着力加强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支撑,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创新驱动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支撑。应该说,经过十年的发展,广东经济基本上纳入了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以深圳为例,创新成为这座城市的标签,已经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创新城市,2017年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案底可以消除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