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敬畏天地,是因为天地生养万物?

  中国人历来“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习近平主席2016年11月21日在秘鲁国会发表的演讲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语出北宋学者程颢。“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是治国理政的基础,“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者追求的至高境界。在儒家学说中,“仁”不是一个空泛、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其实实在在的内容与具体可行的形式。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答以“爱人”。鲁哀公向孔子请教“仁”之道,孔子说:“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意思是,培养爱心,从孝敬自己的双亲开始;培养恭敬心,从尊重兄长开始。如此这般,仁爱、诚敬洋溢,社会就会充满和睦。同时,“仁”又是一切美好品德之始,如朱熹所说:“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时为春,于人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也。”

  对于“仁”的理解,我们党的领导人有着更高的境界和追求。在谈到儒家的“知、仁、勇”时,毛泽东指出:“还有别的更重要的态度如像‘忠实’,如果做事不忠实,那‘知’只是言而不信,‘仁’只是假仁,‘勇’只是白勇。”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仁”之境界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要把忠诚铸进灵魂,始终与党同心同德;要把清廉溶入血液,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要把敬畏放在心间,始终守住为人做官的底线;要把担当扛在肩头,始终为党奋斗为民造福。

  “仁”之于从政,表现为一种使命、一种追求。在儒家看来,把“仁”施于从政实践,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即要以虔诚的态度、专注的精力,全身心投入治国安邦的事业。“居之不倦,行之以忠”。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孔子回答子贡对“为政”之道的问题,提出为政三纲领,即“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食”,即繁荣和发展经济;“足兵”,即建设强大的国防;“民信”即确立诚信政治。在三者之间,“民信”尤为关键。只有争取民众对国家的认同与拥护,赢得民心的归附,才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再次,为政者要率先垂范。“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统治者严于律己、公道用人、善于治世,必然成为民众效仿的榜样和楷模。

  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学习和借鉴优秀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毛泽东曾经说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从内心深处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是为官之本、执政之魂。共产党人为官从政,就是要牢记宗旨、勇于担当,守好为民奉献这片心中的净土,以敬畏之心对待手中权力,以感恩之心对待人民群众,以公仆之心对待事业和工作。当前,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时所强调的,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党中央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全党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仁”之于齐家,表现为一种责任、一种情怀。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健康,社会肌体才会正常。治国平天下,必须从家庭做起。儒家将“仁”用之于齐家,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沉淀,不仅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家训家规,而且灌注于一代代人的血脉之中,成为日常生活中影响人、感染人、教育人的生动实例。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敬姜“匡子过失,教以法理”,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等等。今天,我们借鉴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就要从中汲取修身的智慧、治家的经验、涵养的家国情怀。要注重德行培育,把做有道德的君子作为对家庭和家族成员的基本要求;要划定行为底线,无论居家还是处事,不做有损人格、辱没家风的事。只有坚守底线,行为、办事才会不逾矩、不违法;要发挥表率作用。搞好家教、注重家风,是一种责任、一种情怀。家长要模范带头,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形成“家风正、政风清”的局面。

  “仁”之于自然,表现为一种敬畏、一种尊崇。对待自然,儒家崇尚天人合一,讲天、地、人和谐和美。如遇鸟兽哀鸣、草木摧折、山石毁坏,“恻隐之,不忍之,悯恤之,顾惜之”。一个人如能体会到万物之生意就是“仁”,那他就“浑然与物同体”矣。党中央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体现了我们党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认识的新境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这一观念贯穿于发展和日常生活之中,就要敬畏自然、尊崇自然,做到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合理布局,依托现有山水脉络,使山、水、城融为一体,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要大力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低碳生活、爱护环境,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把我们生活的地球建成诗意家园。

  那么,“仁”的境界如何才能达到呢?古人有两句话给我们提出了实现的路径。一句话是孔子所强调的,对伦理德性的追求离不开“好学”。他认为,仁、知、信、直、勇、刚这六种德性都是伦理道德,所有的伦理德性要中和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都离不开“好学”之德。另一句话是孔子及其门生所共识的,“道不远人”,即道离人们很近,应从身边做起,“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有既坚持“好学”,懂得“仁”的意义和内涵,又坚持实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将“仁”的规范渗透于日常行为之中,就能实现“天下归仁”“天下大同”理想社会的目标。(心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敬畏天地下一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