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罗定市上宁村的现代哲学家是谁?

文、图/羊城派记者 许悦 通讯员 粤应宣

11月16日16时15分,广东省航空护林站接到省应急管理厅值班室指令,调派罗定森林航空消防基地1架K-32直升机,迅速前往罗定市素龙镇上宁村执行吊桶灭火任务。

执行任务航空消防直升机仅仅用了15分钟就快速到达火场上空,经空中侦察,该森林火灾为初发林火,火场有2条火线分别位于东南面和北面,其中东南面火线约50米,北面火线约50米,火势蔓延速度快,东南面及北面为针叶林,林相较好。

直升机随即对东南面及北面火线进行吊桶灭火作业,在地面队伍的密切配合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直升机洒水10桶30吨,并于17时35分彻底将山火扑灭,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悉,在今年的森林特别防护期间,广东共有7架直升飞机靠前驻守在全省4个基地,充分发挥航空应急救援直升机快速高效的空中灭火优势,为保护森林资源、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

}

“粒粒如玉,绿色健康。”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对罗定稻米的评价。罗定是广东种植水稻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广东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先后五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并建成广东省内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

“罗定稻米能成为倍受百姓青睐的品牌稻米,是因为罗定有生产好大米的六大优势。”罗定市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张锦波指出,一是自然条件优越,二是盆地性气候独特,三是生态环境良好,四是灌溉网络完善、灌溉水源优质,五是种稻历史悠久,六是耕种技术科学。

基于以上优势,罗定种植的稻米具有晶莹洁白,呈半透明状,油润有光泽、饭味微甜口感佳、入口柔滑有弹性、冷不回生等特点。

近年来,罗定稻米先后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最爱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8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同时,罗定被评为“广东丝苗米核心优势产区”,罗定市丝苗米产业园被评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

为了擦亮罗定稻米品牌,从2012年起,罗定将每年10月23日定为“罗定稻米节”,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该节日已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稻米行业的一大盛会。

罗定市稻香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工人正在耕作。

“一是汶泉水源丰富,山泉水富含钙质;二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盆地性气候和千百年来沉积丰富的肥沃土质,有利于水稻养分的累积和转化,为稻谷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2017年,苹塘镇被评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稻米)。

该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苹塘镇目前拥有“金瓯米”“青洲米”“稻康米”等稻米品牌,全镇8056户农户中有5630户种植水稻,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的稻米产业发展。

罗定市丝苗米产业园入选了2019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省13个丝苗米产业园之一。该产业园主导产业为稻米,范围涉及苹塘镇、泗纶镇、罗平镇等5个镇街,规划面积10.4万亩,项目总投资2.05亿元。园内已聚集合作社137家,规模家庭农场10家,种植大户320个,带动农户4.7万多户。

目前,产业园内稻米产业“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特色优势明显,规模化经营水平高,新型经营主体集聚,联农带农的成效突出。

“‘好山好水出好米’。”据张锦波介绍,目前罗定已建成20多万亩的国家级标准化绿色水稻示范区,带动全市年种植优质稻50多万亩,全市80%以上的水稻种植基地经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稻谷20多万吨,产值近10亿元,稻米生产加工年产量达到8万吨,产值达9.5亿元。罗定稻米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城市和港澳地区,“亚灿米”“聚龙米”等已经成为省内著名大米品牌,并不断走向全国。

“合作社现有约60名社员,共种植优质水稻1000亩左右。”蔡利昌是罗定市素龙街道上宁村的村民,同时也是罗定市昌泰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说,几年前自己就和罗定市稻香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稻香园公司”)合作种植水稻。随着收益渐长,他的亲朋好友也要求加入。蔡利昌便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水稻,“除去成本,每亩纯收益最高的时候达500多块钱。”

同蔡利昌合作的稻香园公司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它是一家从事优质稻米生产、加工、营销全产业链一体的民营企业,年生产加工高端稻米能力3万吨,仓储能力3万吨,目前公司主打聚龙米品牌。据该司董事长陈炳佳介绍,通过探索创新“公司+理事会+农户”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公司建立了标准化种植基地、现代化加工厂及技术研发的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园。目前,公司水稻总种植面积约4万亩。“2018年,公司产品销售收入达1.3亿元,实现税利1500多万元,辐射带动8万多农户发展优质稻米生产,户均增收超过30%”,陈炳佳如是说。

泗纶镇胜乐村是罗定市的优质稻米种植村,该村水田面积约1350亩,得益于当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胜乐村成为了该镇粮食主产区。该村在罗定市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丰智昌顺公司”)、罗定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下,建立了亚灿米生产基地、生浩农业种植基地,涌现出一批新的稻米品牌,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如今,罗定已形成了以丰智昌顺公司、稻香园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罗定稻米产业群,创造了“公司+理事会+农户”“公司+商标+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和种粮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监测土壤、水源、空气、肥料、风向等获得相关数据,若某指标超过限值,系统就会进行预警。”陈炳佳说,公司在生产基地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使用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大数据系统,实现耕种、加工过程、大气土壤环境、苗情、虫情等在电脑、手机上全程网络视频实时监控,让消费者全方位了解聚龙米从田间生产到加工的全过程。如今,聚龙米的各生产基地上均分布着数十支摄像头,全天候不间断远程监控。同时,各生产基地还安装了病虫害预警器、肥力分析仪、酸碱度分析仪等器械,对水稻生长环境进行全程监测。

拿出一袋聚龙米,用手机扫一下外包装上的二维码,消费者立刻就能知道这袋米所有的生产信息,插秧作业人、施用肥料、收割时间等一清二楚。据陈炳佳介绍,为加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司建立了产品二维码溯源系统和仓储管理追溯系统,消费者可通过信息管理发布平台的视频监控和追溯系统,随时查询稻米生产加工各环节的情况,也可通过手机、电脑联网等方式查阅二维码中的产品信息,进行追踪溯源。

同样可溯源的还有亚灿米。“一样米养百样人,亚灿米养出健康人。”丰智昌顺公司副总经理李润东表示,该公司在稻米育秧、整地、插秧、田间管理、贮存和大米加工等生产环节,全程施行有机标准,每一步都可追本溯源,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张锦波说,该市先后制定出台了《罗定市稻米行业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罗定市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稻米行业监管手册》等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规范和引导稻米行业健康生产。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罗定还建立了市级21个镇街的农产品检测机构,并将监管网络延伸到行政村和自然村。在2013年的“镉大米风波”中,罗定送检的大米完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重金属含量等多项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成为安全系数甚高的绿色食品。2016年,罗定被评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

2006年至今,亚灿米持续通过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认证;

2006年至今,亚灿米持续通过日本JAS、JONA-IFOAM有机认证;

2013年至今,亚灿米持续通过(ECOCERT SA)欧盟有机认证;

2015年7月,亚灿米获准使用“罗定稻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2017年9月,亚灿米种植基地荣获“中国优质稻米基地”称号;

“不使用化学物质和畜禽粪便是种植‘亚灿米’的最基本要求,施用以优质的植物源原料加工生产的‘农健宝’系列有机肥料是‘亚灿米’最起码的种植条件。”李润东说,亚灿米在国家有机操作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公司独创的“丰智天然健生栽培法”种植水稻。其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采用“农健宝”牌生物产品PNE(俗称红菌)来提高秧苗免疫力,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二是利用红菌生产的有机肥改良土壤及降低土传病害;三是施用的有机肥均以玉糠、花生麸等原料制作,避免使用禽畜粪便作为肥料。

“公司依靠自主研发生产出的生物有机肥、米酵素能有效改良土壤,亚灿米种植基地的土质高于国家一级标准1到3倍。”李润东指出,经检测,亚灿米农药残留和黄曲霉毒素含量均为零,重金属铅、镉含量分别比国家标准低6倍和9倍,且食用纤维和钙含量高;亚灿米是华南地区目前唯一同时取得日本有机认证和欧盟有机认证的著名稻米品牌。

为提高稻米品质,稻香园公司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以自然农耕的方式种植稻谷,广泛推广稻鸭共作、物理杀虫、使用生物源药物防治病虫害;在农业投入品使用中,制订绿色、有机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施用有机肥料,达到绿色、有机食品要求;产品加工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低碳、环保机械及产品检测设备,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农人匠心耕耘,只为一碗好饭。”公司生产的“聚龙牌”优质大米分别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

“截至目前,罗定共有2家企业共3个产品获得有机米认证,3家企业共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大米认证。”张锦波说,为增强“一村一品”的竞争力,罗定大力推定“绿色发展”战略,严把稻米质量关,心系百姓食品安全。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杜金亮

}

罗定哲寓扩建改造工程完工

       本报讯(记者 郭云光)日前,记者在广东省罗定市上宁村了解到,该村文化创建亮点——哲寓,在当地党委政府及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其扩建和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将为村民提供一个更舒适优美的公益文化活动场所。

 去年底,罗定市委书记彭仲典一行在哲寓调研指导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时强调:一,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同时要对其开发与利用,避免其闲置和浪费;二,充分运用乡村各种优秀文化元素,激活乡村文化发展的潜力,满足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的全面振兴;三,打造乡村文化建设亮点,当地政府要结合实际、精心规划,大力帮助其对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完善,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今年五月初,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刚过,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村委会即按照彭书记在哲寓调研时的指示精神,迅速调动各方力量,狠抓落实,在哲寓原建筑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基础上,规划扩建客厅、厨房、接待房,完善碑廊升级改造以及苑前绿化等。配套工程将于近日完工,并免费对外开放。

       哲寓位于广东省罗定市上宁村,是现代哲学理念“天人互泰”、“恪命守道”、“理性时空”的起源地。哲寓有“哲庐”、“啠囦(哲渊)”、“哲开万象,寓合四时”、“遵行忠孝,乐尚诗书”、“庭前开汉砚,堂外起文峰”、“百贤临哲寓,九域尚名园”等名人题刻。

 哲寓始建于建国初期,是现代哲学学者梁缺的出生地,也称梁氏祖居。寓内有农耕文化室和图书阅览室,分别展示农耕时代的各类农具、生活用具等200多件和藏有古今书籍近5000册;寓外有读书亭和百米书法石刻长廊等。哲寓融哲学文化、耕读文化、书法文化为一炉,集乡村生态、田园风光、祖居情怀于一体,是文人雅士、学生学者学习思考和陶冶性情的心灵驿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定市黎少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