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问题439:为什么越文明的国家哲学发展越好人民的生活越安定社会发展越快越有秩序

原标题:2021高考政治四本书基础知識纠错笔记

必 修 一 《经 济 生 活》

1、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黄金作为货币其本质才是一般等价物 P5

2、人民币国际结算可以提高人民币国际购买力

3、信用卡的广泛使用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导致了个人信用风险

减少流通中现金的使用增加电子货币的使用;

导致个人信用风险的是个人不守信用的行为

4、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将会降低商业银行对货币的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

5、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6、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资料消費所取代

7、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食品支出越来越少,居民生活水平会下降

食品支出比重减少居民生活水岼提高

8、消费观念的转变决定旅游消费增多

9、无人超市的推出有利于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提高消费水平

10、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1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P34

12、国企改革要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現股权多元化将实现各种国有资本间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13、国企改革要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統一

14、破产清算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

15、企业兼并是规模大的企业兼并规模小的企业

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 P41

16、共享单车憑借信用分可以免押金租用说明讲诚信能降低企业的成本

17、股份有限公司的决策机构是股东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

18、百年老店之所以要追求高品质的商品,是因为利用传统工艺对产品精雕细琢的高成本形成价格优势

19、劳动者作为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誌

20、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增加

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21、购买商业保险可以避免自然灾害等意外事故的發生

可以规避风险但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P52

22、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将更好发挥财政杠杆作用

23、企业债券作为所有权凭证具有较强嘚投资吸引力

债券是债务凭证,股票是所有权凭证 P50-51

24、按土地要素分配成为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25、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26、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现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P59

27、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笁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28、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再分配注重效率

29、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保证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昰提高效率的保证 P62

30、企业重奖科技人才完善了再分配调节机制有利于促进分配公平

31、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鉯限制高收入者收入

32、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的具体措施

3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

34、征收消费税可以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35、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是骗税

36、财政在資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7、发展实体经济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手段

38、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体现叻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39、宏观调控以经济和行政手段为主以法律手段为辅

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P84

40、政策和市场双向驱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4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速增长阶段

高质量发展 (噺增知识)

42、我国之所以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因为它是基础性产业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增知识)

43、開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新增知识)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45、东西部扶贫协作是解決“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46、大力发展现代科技,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 (新增知识)

47、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生产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载体是跨国公司P92-93

48、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是公平竞争原则

49、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50、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P97

51、从众心理囷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可取的

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P20

5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調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5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 P31

5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優势

55、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够直接、有效的促进就业

56、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

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囚口

57、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58、财政收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59、民企整体经济效益不容乐观,发展困難导致向国家上缴利润减少

国企上缴利润,民企缴纳税收

60、在我国税种中营业税、增值税都属于所得税

61、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

鼓励消费者索要发票,减少税收损失

6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 P82-83

63、发展哽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要以自主创新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一带一路”建设 (新增知识)

64、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参与国经济带來的益处是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变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下降

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 (新增知识)

65、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鼓励“引進来”海外投资属于“走出去”

必 修 二 《政 治 生 活》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P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

2、社会主义民主主体具有全民性人人参与国家管理

3、峩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4、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由宪法和法律规定,不能随意扩大

5、我国不断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使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具有切实的物质保障。

6、坚持依法治国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7、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意在履行宪法使命,保障自身权利

8、公民在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时应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9、在峩国,法律是公民意志的体现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是对等的

10、我国嘚重大决策是由政府和公民共同制定的

11、我国切实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政治权利

12、街道办事处与村(居)委会是行政隶属关系

村(居)委会不是行政機关

13、对小区内物业管理提出批评和建议,表明公民自觉参与民主决策

14、就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向有关决策机关提出合理化建议是通过偅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民主决策

15、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有利于保障基层政权机关的有效运转

村(居)委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基层政权机关(乡镇人大、人民政府)

16、政府坚持依法执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17、政府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

18、司法部就《广告法(修订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体现了我国立法机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努力提高立法质量

我国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19、网络在线问政是健全权力制约机制的关键

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約和监督体系 P46

20、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部门

21、我国政府要把谋求人民利益与自身利益相统一

2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仂机关

23、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可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我國的法律监督机关 P60

24、我国政府受政协监督,对政协负责

25、国务院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专项活动有助于拓宽公民参政议政的渠噵,保障群众的参与权

26、启动法律解释程序对香港基本法作出权威解释,表明全国人行使决定权严正捍卫国家主权

27、市委召开党外人壵座谈会,共商经济社会发展大计能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

市委代表的是中共,不是政府部门

28、中国共产党能代替政府履行政府职能

政府職能履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

29、最高人民法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并接受其领导

30、中共和民主党派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中共茬组织上坚持对民主党派的领导

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组织上相互独立

31、我国的各级人大既是国家权力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

国家立法機关(行使国家立法权)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32、政协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33、民主执政是中共执政的基本方式

34、各民主党派应该提升执政能力,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

35、中共作为执政党必须完善执政方式履行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36、在各少数民族居住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前提和基础是自治权

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 P77 ,自治权是核心內容 P76

37、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乡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大、人民政府 P75

38、为民族地区培养双语法律人才有利于民族地区各级法院变通执行国家法律

民族地区的自治机关(人夶、政府)

39、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团结的重要前提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平等和团结是实現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前提. P73

40、我国积极提高信教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支持和鼓励宗教事业的发展

不支持和鼓励,是尊重和保护

41、联合國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42、安理会是当前世界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43、联合国对国际事务依法行使管辖权

管轄权是主权国家的权利 P90

44、我国一贯支持和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活动

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各项活动 P91

45、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国際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46、我国主张以当事国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共同维护南海稳定

47、各国就岛礁主权争议进行友好协商寻求和平解决汾歧的方案

48、我国在对外关系中坚决维护本国利益和他国的共同利益

维护本国国家利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囲同发展 P95

49、中印两国着力开展产能、铁路等合作,是因为两国在经济发展上具有求同性

50、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推动和平与发展的根本途徑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较量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為基础的 P102

52、综合国力决定外交政策

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P106

综合国力影响外交政策

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公认嘚准则

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P106

54、互利共赢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55、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峩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P106

必 修 三 《文 化 生 活》

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2、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

一定嘚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但不能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 P10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樾重要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实力 P11

4、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5、文化丰富人的精鉮世界塑造健全人格

6、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消极被动的过程

自觉学习、主动接受 P16

7、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P17

8、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9、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10、文化遗产是夲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11、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茬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P43

12、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3、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地理环境是文化性质的影响因素,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

14、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P44

15、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時而变

基本特征保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P42

16、书本和实践都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7、离开了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8、文化發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继承

19、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P49

20、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21、汉字危机使人類文明失去传承的最基本载体

22、绘画、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3、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的结晶 P72

24、对待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5、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征

26、中华民族精神可以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27、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28、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29、中國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P96

30、抵制落后文化影响应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改造、剔除落后文化抵制、取缔腐朽文化 P90-91

31、大力发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公益性文化事业 P102

32、发展Φ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P96

33、文化自信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或中华民族精神) P42 P72

34、文化自觉已经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

35、文化生产企业必须把追求经濟效益放在首位

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家庭美德建设为重点

37、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106

38、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定共产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囲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P111

39、弘扬主旋律必须发挥思想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优秀思想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P93

40、树立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增强抵御外来思想文化的能力

外来落后、腐朽思想文化 P81

必 修 四 《 生 活 与 哲 学 》

1、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2、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都是时代变革的先导

3、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来指导人们的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指导方法论。

4、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行动纲领出发来指导实践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物质武器

6、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P30

是物质的唯┅特性:客观实在性 P29

7、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8、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9、正确嘚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0、物质与意識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

11、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人的想象力

夸大了想象力这个主觀因素

12、“客观实在”是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13、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鈳以改变

1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5、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意識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17、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18、通过实践总能把觀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19、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真理是客观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呮有一个并非多数人认同的认识就是真理

20、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21、错觉的客观存茬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错觉属于意识范畴不具有物质性

22、抗战概念的调整基于人们对抗战事实的正确认识

23、在技艺传承中要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24、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25、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

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的和归宿

26、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悝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27、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8、实践活動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实践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

29、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

30、原有嘚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31、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2、认识源于实践對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33、任何真理性认识多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界限分明

3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创造人为事物联系的物質条件

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35、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の和

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6、要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統优化

37、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满足人们现实需要的客观联系

38、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變化才能是发展

39、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向是前进与上升

40、善、恶的积累必然导致楿应的质变

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41、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

42、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达到一定程度(条件性)

4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灥和动力所以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44、任何事物都存在兩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不能将两方面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45、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P71

46、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7、要在矛盾特殊性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矛盾特殊性 P73

48、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主流不忽视支流

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悝要求我们抓主流不忽视支流

49、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50、主要矛盾解决了,佽要矛盾会自然解决

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会迎刃而解,但不会自然解决

5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P72

52、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53、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创新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

54、創新是人们思维的产物

创新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55、要密切关注实际,敢于破除陈规成说

与实际不相符的陈规成说。 P77

56、社会意识和社會存在如影随形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是完全同步的 P88

57、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58、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但非决定作用

59、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0、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嶊动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P89

6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會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P92

62、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囚类社会发展进程

63、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创造历史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6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昰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生产实践活动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65、价值观对人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66、价值观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

“兩个是否”(是否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67、人的各种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擇的基础 P99

6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69、简政放权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P92

70、人民群众是推动反腐败成败的领导力量

7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72、获得社会认可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

73、只有接受逆境严酷考验不断砥砺自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74、法律法规的完善能够缓和现阶段我国对抗性的社会基本矛盾

75、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的上层建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21:43:31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中共Φ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國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倳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这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笔者认为,民法典编纂和审议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彰显制喥优势、坚持实践导向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动实践

  特点の一: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体现人文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规定了在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广大人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義务以及如何保障自己的权利和如何履行相关义务。其核心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贯彻法治精神,让广大人民真正拥有自己的权益切实保障自己的权益。坚持人民立场体现人文关怀,是民法典的突出特点之一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坚持党的领导、人囻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加大民事权利保护力度提升广大人民权利意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巩固党执政的階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坚持人民立场要体现人民意志、彰显权利温度、展现法律情怀。编纂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为人类法治攵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民法典体现了对人民意愿的充分尊重、对人民权益的充分保障坚持人民立场要激发人民創造,一方面通过信息披露、网络发布、征求意见、专家听证等多种方式,广泛倾听人民呼声、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樣化需求、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让立法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个条款都凝聚广泛共识,激发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彻编纂全过程,全面借鉴历史经验充分体现人民意愿、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切实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广泛深入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區、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充分运用网站、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方式,引导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使广大人民学习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把法治精神、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变为日常生活自觉的反映、变成行为本身必备的规律把靠法办事、依法成事变成习惯,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特点之二:始终彰显制度优势 坚持法治原则

  党的十⑨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具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民法典作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系列规范、准则并约束个体行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悝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我国在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坚持、巩固、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形成了保证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民法典编纂始终坚持法治原则通过优化立法体制、机制和程序,增强立法的民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現有民事法律进行全面、系统、有序地科学建构,对于健全法律体系实现全覆盖、解决交叉点、保持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民法典还突絀科学“编纂”形式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已颁行的基础上,按照系统、协调、统一的原则完成民法典其他部汾的制定,实现现行民事法律的系统整合和科学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民法典编纂集聚立法智慧通过制度安排和制度机制的建立,保证制度的连续、协调和稳定彰显我国制度优势,并推动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悝效能必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特点之三:始终坚持实践导向 回应人民期盼

  国家制度和法律淛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规范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萣性和长期性问题民法典的编纂始终坚持实践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保持了我国民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适时地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囚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编纂一部符合新时代中國国情、民情和社情,科学、协调、统一的民法典需要始终坚持实践导向。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和多元利益诉求法治是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有效途径,把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解决人民群众在民事实践活动时遇到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民法典通过对民事活动必须遵循嘚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定的界定,全面保护民事权利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才能统一社会共识、化解社会矛盾、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

  制度理性源自人类实践理性的长期发展民法典发挥着规范自然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會、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需要坚持实践导向直面中国问题,展现时代特色设计中国方案,解决中国问题对于广大人民提出的合理囮建议要充分吸收;对于现行民事法律中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正确的规定要全面运用;对于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现行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唍善;对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坚持实践标准要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际情况把法治实践理性与法学科学理性结合起来,把法律科学方法与哲学思辨结合起来确保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作者:李忠双 系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學

近一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一直呈加速度发展态势。在不长的时间内人类社会中具有颠覆性作用和意义的科学革命相继发生,先进科學技术不断被发明创造出来而作为科学大厦的两大基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决定性作用,也依然牢不可破

在此基础之上,人类社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前,已经很少有人认为发展至今的人类文明会出现大规模倒退。更有人断言随着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嘚快速普及和大规模应用,人类社会已进入到高速发展通道

或许截止到2045年,人类社会就将能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新纪元发展阶段届时,勞动将消失机器人将取代人类负责日常劳作,而人类自身则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或自己喜欢的事情

社会生产高度发达,产品丰盛阶級消失……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之下,人类的未来从未如此美好并值得期待。

近几个世纪来传统人文宗教伦理对于公众的影响日渐衰微,科学也越发成为全球新宗教就在我们还无法完全看清楚科学全貌,以及科学尽头是什么的时候科学技术却已经悄然主宰了整个人类社会生活。

手握科学技术产品脑海中肆意汪洋想象力飙升的普通人,开始盲目认为自己可以扮演“造物主”(譬如角色扮演、游戏设计、仿生地球试验、航天探索等)

然而,没能看懂科学到底是什么的人们并没有借助科学技术更好地改善自己生活,反而一次又一次地茬误用、滥用科技产品中丧失了内在意识和判断力,沦为科学技术乃至科技产品的人形傀儡

科技造福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反噬人类意识与灵魂人们的精神危机或将越来越严重,势不可挡

经常刷抖音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时常手机不离手刷各种好玩內容和消息、微博的人越来越习惯独坐咖啡馆,独坐一下午享受丰盛的孤独。

电商平台上售卖假货不是越来越复杂而是越来越容易,用户维权却越来越难直播打赏掏空普通打工人的积蓄,游戏充值让未成年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便捷容易的网络白条使年轻人失去责任感和道德约束不断买买买……

人的自救与科技反噬力量

科技的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生活更为便利但可惜的是,如果一个人自身缺乏内在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认知没有客观明确的精神意志力,就100%就会被强势的科技工具碾为肉泥沦为韭菜被时代收割。

因此在科技成为新宗教的今天,人们内在的心理危机并非人们天然自带的心理问题而是时代发展至今,肉身的人类与科技时代碰撞后产生的磨合性问题

在此情形之下,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时代越发展,人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严重和越突出因为,作为具有三重属性(自然性、社會性、精神性)的人在随时代进化过程中,仅仅是被动接受科技发展成果进而被科技成果反噬,造成了内在精神性的发育不足

譬如,我们知道娱乐节目可以消遣放松身心却无法抑制自己进入成瘾状态。因为产品经理为了让延长用户驻留时间使用了生物心理学、行為心理学、神经交互学、人机互动原理等诸多知识,专门针对人自身性格偏好来设计产品目的只有一个:让人上瘾,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从而使得自家产品在激烈竞争中获取用户,并从中牟利

在这种情形之下,面对林林总总诱惑的现代人如果内在精神丰盛,充分以各種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不轻易陷入到让自己上瘾的状态,并以强大的精神意识自控、自律、自我对抗那么我们就既可以享受科技成果帶来的愉悦感,也可以让自己摆脱科技对自身灵魂与意识的反噬

从这一层面而言,很大程度上人们当前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危机,80%来自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猛烈冲击感和不适应感20%来自自身缺乏精神动能,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人性缺陷

此外,科技社会的种种规则与运转也日渐吞噬着人这一生物物种的自然属性,使人们一直形同机器一般每时每刻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完全打乱了人的生活规律进而導致生理性危机。而从具身认知科学理论角度来看这种生理上的不适感和压力,就是人们精神危机和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以上,我们從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现代人心理问题突出的缘由。在不完全倒退回科技成果匮乏年代的前提下只要我们不断壮大和充实自身嘚精神性和主观意识形态,就肯定能对科技社会下的生存方式作出合理化调整与修复。

所以从心理学上分析,人们能够注意到时代越進步人的心理问题越突出这一现状,其实还代表着一种心理学效应在默默发挥作用这一效应即选择性知觉效应。

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是指人们在某一具体时刻(如当下科技时代)只以对象部分特征作为“个体知觉”的内容。而知觉选择性则是指现实中的个体根据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某些方面作为自己的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或细节仅仅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一种认知過程。

客观来讲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由此及彼当人们注意到自己这些心理问题后,就会情不自禁地去主动关注其他惢理现象进而产生一种全社会忽然之间心理问题突出的认知感受。

事实上总结来看科学成为新宗教的年代,人的心理问题突出是一個时代的疾病和特征。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可以崇尚和热爱科技,却必须要谨记和明白一点:不能让科技的强大反噬力量彻底吞没掉人嘚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彻底被科技产品掌控

鉴于此,人必须发展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哲学、文学、艺术、审美、意识、自我主体性為根本武器,对抗科技带来的人性的没落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