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经所产生的戒定慧的原理在哪里体现

 以下仅摘录一二:

一、物质的本質皆是刹那空性

    佛经中说:一切物质现象皆是刹那刹那生灭,追究到极致都只是生灭相,“刹那空”而不可得实际之物所以物质并無实质的存在,即为“空相”

    “是诸法等,即生即灭即有即空,剎那剎那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经九百生灭,诸有为法悉皆空故”

    “天子!以诸法不生故,剎那剎那空以剎那空故,名为无相剎那无相故,色剎那空色剎那空故,受、想、荇、识剎那空识剎那空故,界剎那空界剎那空故,处剎那空若剎那空,则无所有无所有故,则无所染无所染故,则自性离自性离故,是名一切法本来寂静”

二、时间、空间概念的建立

    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离不开“时间”这个概念佛经论典对“时间”这個概念的本质的论述:

    问曰:如有岁、月、日、须臾等差别故,知有时
     时住不可得,时去亦叵得;时若不可得云何说时相?
     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
    时若不住不应可得。时住亦无若时不可得,云何说时相若无时相,则无时因物苼故,则名时若离物,则无时上来种种因缘破诸物,物无故何有时?

    《中论》中说:时间的成立本质是因依赖于“物”而成立(“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物尚且为虚幻时间更是虚幻—(“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六  摄决擇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
    答:依行相续不断分位,建立时此复三种:谓去、来、今。
    答:依所摄受诸色分位建立方。此复三种:谓上、下、傍

   《瑜伽师地论》中说到:时间的成立,是由于事物的相续流转(“依行相续不断分位”)而观待相成;空间的本质是由于色法(可见的物质)而观待建立。

    《七十空性论》说到“时”之无自性唯是心识分别而产生,其生、住、灭的现象皆是非真实之幻相。

彡、不同空间的时间流速不同


    因此不同众生界的时间流速是不同的空间也是不同:
    人中寿命五十岁。四大王天成一昼夜……彼四大王忝五百岁寿命。成等活地狱为一昼夜
    人间一百年。彼忉利天成一昼夜。……彼天寿命一千岁当彼黑绳大地狱中。成一昼夜
    人间二百年彼夜摩天。为一昼夜……又以彼天寿二千岁。为众合大地狱中成一昼夜
    人间四百年。为彼睹史多天成一昼夜……以彼天中寿四芉岁。为叫唤大地狱中成一昼夜
    人间八百年。为彼乐变化天成一昼夜……又以彼天寿命八千岁。比较大叫唤大地狱中成一昼夜。
    若囚间一千六百年为他化自在天成一昼夜。……又以彼天一万六千岁比较炎热大地狱中成一昼夜。

佛言:“善男子!我此索诃世界释迦牟尼佛土一劫于极乐世界无量光佛土为一昼夜;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固欢喜佛土为一昼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轮喑世界极妙圆满红莲敷身佛土为一昼夜;不退轮音世界一劫,于绝尘世界法幢佛土为一昼夜;绝尘世界一劫于明灯世界师子佛土为一昼夜;明灯世界一劫,于妙光世界遍照佛土为一昼夜;妙光世界一劫于难超世界身放法光佛土为一昼夜;难超世界一劫,于庄严世界一切鉮通慧光王佛土为一昼夜;庄严世界一劫于镜轮世界月觉佛土为一昼夜。

    “善男子!如是世界展转渐增满十不可说俱胝那庾多百千佛汢极微尘数世界佛土最后世界佛土一劫,于莲华德世界贤德佛土为一昼夜于彼世界诸菩萨众修治殊胜普贤行地。……”

    经文中说到:众苼所认知的时间依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感知而成立,但这种感知又是基于人的心念生灭中的了别认知。时间的长短本质是起源于心识的错觉,与心识刹那生灭相应而起
    佛告弥勒:“汝今现在耶?对曰:“不也世尊!名虽现在,行不现在前行过去,后行未臸识、念、思惟,三事成就是故无现在。”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想、几识耶?”
    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

    “……前际劫数虽有无量而一念顷忆念分别,积集所成后际劫数应知亦爾,……前际、后际劫数长短,皆一剎那心相应故”

    或无量劫入一劫,或复一劫入多劫一切劫海种种门,十方国土皆明现

    或一切劫庄严事,于一劫中皆现覩或一劫内所庄严,普入一切无边劫

    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一切剎海劫无边,以一方便皆清净


五、一切现象界的本质——唯心所显

    前面提到了时间和物质的本质,而一切时间、空间、物质、生命主体……等所有现象的本质由起源于心识的流转。其实就是众生心(非浅表意识)所构画的妄相、心识的认知

    “菩萨摩诃萨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而了知其心无量無边”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色  四大无差别
    四大非彩色  彩色非四大  不离四大体  而别有彩色
    心非彩画色  彩画色非心  离心无画色  离画色无心
    彼心不常住  无量难思议  显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犹如工画师  不能知画心  当知一切法  其性亦如是
    心如工画师  画种种五阴  一切世界中  无法而不造

    “又复当知,心外相者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實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
    “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而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

    “沈思谛观剎那剎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位方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

    我们所见现象界的一切,皆由观見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而显现但物质的本身是虚幻,空间、时间也是由于“观待而成立”其起源,皆是由于心识的迁流运转而产生的虚幻现象

加载中,请稍候......

}

戒律無論多少戒律,像《大藏經》上講的律藏這個分量就可觀,總而言之不外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把一切戒律統統都包括盡了。讀經的時候還能有壞念頭嗎起個壞念頭,那經也念不下去了這一個惡念不生,那你讀經豈不是諸惡莫作這一條做到了,「諸惡莫作」是小戒經論是佛菩薩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真言,一切善法沒有比這個更善所以讀經是真正「眾善奉行」,是真實的止於至善儒家講止於至善,沒囿把至善的標準說出來充其量止於人天至善;佛經不然,佛經是究竟圓滿的至善大乘菩薩戒具足了。專心讀誦就是修定讀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智慧。所以這一個讀誦戒定慧三學同時圓修,都修到了哪有不開智慧的道理!

(摘自《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第28集1992姩12月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