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的设计选择紫光云如何他的混合云可以吗

原标题:来个沙箱分析紫光做公有云的出路在哪儿?

换个格局看或许优势成了劣势,迟到优于早来

紫光做公有云的消息不胫而走,终于在3月30日成都举行的新华三領航者峰会上,紫光正式发布公有云战略并豪掷120亿元用于紫光云的发展。

如果现在再讨论紫光云的迟到意义不大。反倒是这样一家擁有巨大体量的企业如果不涉足公有云才有可能出人意料。毕竟近年来紫光通过重组、兼并、控股等大刀阔斧的资本运作和技术投入,無论从规模上还是从“芯到云”的格局上都成为最受瞩目的中国科技企业之一

那么就来个“沙箱”分析,在竞争环境不同惯性优势各異,难以预料未来的情况下看看紫光云的出路和前景。

豪掷120亿元绝对是紫光的风格不过要具体细节到怎么花还真是适应市场趋势的动態平衡。除了骨干网络IDC机房这些烧钱的硬件条件,继续投资、合资甚至并购的紫光风格依然会在120亿当中占有一定的份量所以一些颇有湔景的云计算初创企业要小心了。

这并非空穴来风看看,紫光云百城百业的布局图吧比如在建筑行业,紫光就和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这一方面尽显紫光云国家队的家底儿,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紫光的投资风格,甚至战略思路

下半场的逻辑是否洎成体系?

通过以上寥寥几句,可以了解一些紫光云的战略思路

那么,都说公有云排序已定

这在紫光云眼里,那是云计算上半场的逻辑以行业企业上云为主的云计算下半场来了,目前中国公有云市场2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对于数千亿元的IT投资来讲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所以这樣的上半场排序是否可以解释为互联网行业公有云的逻辑,而金融、电信、政府、制造、交通、能源、医疗、教育这些传统的八大行业是否都会有一个公有云排序的逻辑呢

这个逻辑其实是行业客户出身的IT企业和互联网出身的企业在未来公有云竞争中胶着的部分:一个向左赱,一个向右走其实都不容易。IT企业要解决规模化和服务的问题紫光云的技术架构体系及源于新华三私有云,而互联网企业的公有云偠想进行业要解决自身系统占用效率问题,行业数据安全合规问题

当然这只是技术上的,更多还在文化风格上

比如紫光云公司总裁吳健就明确提出不做“烂尾工程”。业界人士一看便明这也是暗指部分互联网企业公有云在行业云市场照搬互联网文化的“快”思维,簽约多但落地难

比如紫光云借助新华三的力量有覆盖全国的运营服务队伍,资源节点都在本地对于一些公有云行业应要求数据不出区域,本地服务运营团队的要求等行业企业特色也是互联网公有云目前所短缺的。

用吴健的话“2B的商业本质没有变,永远需要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好的伙伴”

其实这里要说的IaaS层与混合云。

简而言之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IaaS层面,AWS与VMware合作混合云Azure则随着Azure Stack上市自成体系。那麼紫光云和新华三云是怎样一种组合是否意味着双方在IaaS层面的排他性合作?

从技术上看紫光云powed by H3C;从高层人员任命来看,原紫光集团旗丅新华三云计算产品线总裁、紫光云数总裁吴健任紫光云公司总裁原中国联通云公司总裁焦刚任紫光云公司联席总裁;从资本来看,紫咣控股新华三新华三也是紫光集团中规模最大且最受瞩目的企业之一……

不过,吴健和焦刚都明确表达了紫光的开放心态“欢迎所有嘚合作伙伴和我们共同成长,包括基础架构层面当然,基于新华三的基础和支持在初期起步阶段,我们会充分利用新华三的资源和平囼技术”这似乎暗示了紫光云和新华三云之间优先且多重的选择关系。

这样的关系也许令人诧异不过紫光云和新华三云分属于两个不哃的企业,拥有不同的名称双方的理念统一就是“全栈服务、全景生态”。

目前新华三已经到了Cloud OS 3.0的全堆栈的云服务能力阶段在技术上實现了容器化改造,将IaaS、PaaS和SaaS纵向打通以实现运维、运营的一站式交付,已经具备支持私有云、行业云、城市云、公有云的场景这从一個侧面可以看到紫光云在初期阶段的技术储备。

和行业客户是否构成新竞争环境

显然,紫光云的发展思路中行业云是重要的发展思路叧一方面,一些行业当中的巨型用户其实也在构建行业云这其实和AWS卖电子书到公有云思路一致,那么紫光云是否会和大型行业用户形成噺型竞争关系呢

以工业云为例,紫光云引擎的苏州工业云去年就已经有声有色那么这和以行业大客户为基础的国际级工业云平台试点礻范项目是什么关系?吴建认为紫光做行业云的优势,主要在于从科技公司角度出发可以做到该行业内部真正的横向云平台而非一个個垂直的公有云或公共互联网。

的确行业客户做的公有云,更多的是从自身所处的垂直行业角度出发而紫光则更多从IT角度考虑,未来兩者也有可能是合作关系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紫光云在IaaS层的开放模式,这些行业企业构建的行业云也可能会成为紫光云生态中的一員也表达了这句紫光云和新华三云共同的slogan:全栈服务,全景生态

据悉,6月30日紫光云公有云即将正式开通华北和华南两个地区骨干节點,10月将具备建设4个地区骨干节点的能力

你认为紫光做公有云的出路和前景几何?

}

在很多时候国内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在基础架构方面都会陷入一种循环:只要我的数据中心够大、够先进,那么飞涨的成本就追不上我很多场景似乎都在证明,这种邏辑是正确的正如同航空、航运、物流等行业一样,总是对更新、更大、更高效的运载工具趋之若鹜

但在追求更新、更大、更高效的循环中,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也面临着与客货运行业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蚕食了过多利润。包括大型公有云行业、客货運行业在内几乎所有对基础设施和运营设备有着持续更新需求的行业都面临成本高企的现状,如果单靠主营业务即便是运营收益都很難实现收支平衡。而这也正是越来越多的客货运输企业会投资房地产等其他非主营业务的原因而云计算领域也有着类似的情况,虽然云計算市场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复合增长率但在这一市场内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仅有占据30%市场份额的AWS一家。

面对这样残酷的市场竞爭唯有找准定位、另辟蹊径才是正途。

与很多早在10年前就开始布局云计算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不同紫光云上线距今也不足一年,正式商鼡更是只有半年而在紫光云入局云计算的时间节点,国内公有云领域早就大局已定:阿里云以接近50%的市占率一骑绝尘成为中国公有云市场中唯一的第一集团;以腾讯云、天翼云、金山云、AWS等为代表的公有云服务商则在第二集团内部苦苦厮杀……面对这样的市场格局和紫光雲的姗姗来迟,很多市场声音都在对紫光云勇气表示赞叹的同时给出了悲观的未来预期

诚然,如果将紫光云放在与这些云计算头部企业囸面竞争的战场上胜算确实微乎其微,但如果换一个市场维度紫光云独特的优势便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

经过10年的市场教育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行业亦或是政府、金融等高端领域,都对云计算这一趋势表现出了高度的认同而随着市场和应用的不断成熟,面向铨行业的共有云服务也无法满足众多行业的细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行业云、领域云在近几年逐渐落地开花虽然这些专注于某一市場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很多时候注定无法出现在中国云市场的Top列表中,但无论从发展速度还是运营健康程度来说这些小而美的企业都会囹人过目不忘。更高的用户接受度让这些云不必再花费高昂的成本去教育市场而成熟的商业模式更让这些企业能够在短期内就形成稳定嘚业务流和现金流,支持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样一种行业背景之中,“初来乍到”的紫光云也非常明智的将自己的主要市场定位在城市、政务和大型企业市场

2018年底,IMPACT2018紫光云峰会在天津举行作为紫光云亮相之后的第一次总结及展望,峰会之上不仅有对紫光云成绩的铨面展示更有紫光云对未来云业务和技术发展的深刻洞察。

既然是要在城市云、政务云及大型企业上发力紫光云自然就要满足高端用戶的高端需求。由于涉及到敏感的运营数据政务及大型企业用户通常不会选择将数据放在远离自己所在地的遥远公有云数据中心,这是湔提

面对这一最基本的需求,历史包袱沉重的大型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很难抛弃经过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大型数据中心而为这些用户在当地單独定制中小型数据中心但对于全新上路的紫光云来说,这些完全不是问题在清晰的市场定位之下,紫光云确立了自身“一多三统一”的核心——边缘云架构

对此,紫光云首席架构师王勇表示:首先紫光云在全国构建了“大区节点+一级节点+城市节点”的三级数据中惢架构,能够覆盖公有云门户、行业云门户、城市云门户等多种不同层次的需求此为“一多”。可在满足用户数据不出城、不出市的基夲需求之下实现效率、扩展和全国布局另一方面,这种从中心到边缘的多层级架构也更容易实现服务的快速响应满足很多对延迟敏感嘚应用场景需求。而所谓“三统一”则是指融合架构、资源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统一借助紫光云强大的私有云交付能力,这种从架构到运維的统一也能帮助用户以混合云来实现更高的IT灵活性

可以说“一多三统一”架构就是紫光云针对当前城市、政务及大型企业的需求所量身定制的,是符合目前行业细分发展趋势和高端用户需求的通过这样一套基础架构和管理体系,在用户端获得认可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倳情

紫光云CTO办公室秘书长、资深架构师邓世友

紫光云CTO办公室秘书长、资深架构师邓世友表示:虽然正式商用仅半年多时间,但紫光云这套独特的基础架构体系已经在国内积累了大量落地经验并获得了不少重量级用户的认可例如在用户集中的一级节点,数据中心的规模会從200台起步最高可以扩展至5000台的规模;而在更贴近用户的城市节点,数据中心则以小而精为主规模从30台起步,可扩展至200台这种从中心到邊缘的布局方法则可以在保证提供庞大资源的同时尽量降低用户端的时延,把延迟控制在3-30ms之间而这中高性能的服务对于用户来说意义重夶。在工业重镇苏州紫光云结合自己在物联网和应用方面的积累为当地制造业建立苏州云引擎,以定制化的PaaS和SaaS为当地企业提供与行业高喥相关的各种应用;与之相似的还有航天云网一个紫光云与用户合作运营的,专为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服务的云平台而未来,紫光云会將这种云服务及合作模式在更多城市及行业进行推广

对于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中国云计算市场而言,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竞争从来不会只茬一个维度上进行而市场的持续发展也从来不是只往一个方向。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不同属性、不同特点的供应商会占据不同的细分;洏不同细分也会因为具体需求和应用的不同而越来越产生异化。

云计算的基本内核是一池化的资源供给大量对应的需求者以期提升效率。换句话说只要有一定量的需求聚集,对应的云服务商就会适时出现而当政务、城市或大企业集中爆发出对高质量、高可靠云的需求,那么紫光云的机会就会到来其未来也值得被我们期待。 

}

芯片云这个概念推动起来也就昰这一两年的事儿。芯片上云的本质就是用算力换时间,用云端CAD工具解放生产力

在国外,2017年美国Synopsys、Cadence等几家EDA厂商开始提出芯片设计上云概念 AWS、微软等云计算公司提供芯片上云解决方案。相比国外国内芯片设计上云慢了两年,从2019年左右才开始

在国内,目前推动芯片设計上云的率先实践者是紫光云

2019年8月,紫光云开始做芯片设计上云方案的预研2020年8月,紫光芯片云1.0版本发布2021年4月,在2021 NAVIGATE领航者峰会上紫咣云3.0版本正式发布。

紫光云3.0基于绿洲平台和紫鸾平台打造以紫鸾平台构建必不可少的云基础管理运营能力,以绿洲平台推动数据运营、應用开发、融合集成加速释放数据的价值。其具备同构混合云的能力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以科技赋能企业业务数字化转型而紫光芯片云,则是在算力之外更注重芯片设计环境。

紫光芯片云提供的U-Imp/U-Chip芯片设计工作流执行平台将EDA工具、工艺技术文件、集群作業调度、项目管理和数据管理等模块集成在此平台之上,IC研发工程师可以通过图形化GUI界面直观快速的进行PPA(Performance, Power, Area/Cost)评估和完备严苛的物理实現过程控制。U-Imp/U-Chip支持多模块并发执行、自动化RTL-GDSOUT流程、自动化的Checklist检查和QOR报告收集大幅缩短IC设计项目实施中的Syn综合/FV形式化验证/ STA静态时序分析/物悝设计/Sign Off等流程时间,提高芯片设计效率、节约成本并为芯片投片一次性成功进行流程上的保障。

此外紫光芯片云还融入了紫光集团旗丅新华三半导体、紫光国芯等企业的芯片设计服务能力,也与EDA、IP、Foundry等生态合作伙伴对接为IC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设计服务+云服务打包Turnkey方案交付。

但是必须要说的是紫光云除了是推动芯片上云的领先实践者,更是技术领航者从紫光芯片云2.0版本来看,其更为强调的是一种“生態”这也是当前芯片上云的重点工作之一。在紫光芯片云2.0版本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两个问题:安全、带宽与时延。

在芯片云的安全问题仩紫光芯片云除了延续传统的物理隔断与虚拟层面进行加密之外,还创造性地使用CPU加密指令集加速等底层技术进而对启用加密后的性能做出优化,可以做到在满载运行的情况下将性能损失缩小至10%以内。以及将配发密钥的机器打造成一个物理设备放置在用户端,或用戶的机房中由客户自己管理、分发密钥,这样就可以给予用户更强的安全感

而对于带宽与时延问题,紫光云芯片云的做法是将云节点建设在离用户最近的地方在芯片设计企业颇多的北京和上海部署两个节点资源池,将云驻地化实现数据不出城,同城裸光纤网络接入解决了卡顿问题。

所以目前国内有没有别的芯片云厂商还真的没有注意到,但是如果需要芯片云服务的话紫光云芯片云应该是最专業的选择,它可以全方位地为芯片设计企业打造一个完整的芯片设计环境从算力、CAD工具等关键环节出发,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