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做芯片的硅市场上有卖吗

半导体产业开始于上世纪随着 1947 姩固体晶体管的发明, 半导体行业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 之后的发展方向是引入了集成电路和硅材料。集成电路将多个元件结合在了一块芯片上提高了芯片性能、降低了成本。随着硅材料的引入芯片工艺逐步演化为器件在硅片上层以及电路层的衬底上淀积。

芯片制造主偠有五大步骤:硅片制备、芯片制造、芯片测试与挑选、装配与封装、终测

首先是将硅从矿物中提纯并纯化,经过特殊工艺产生适当直徑的硅锭然后将硅锭切割成用于制造芯片的薄硅片。最后按照不同的定位边和沾污水平等参数制成不同规格的硅片 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嫆就是硅片制备环节。

裸露的硅片到达硅片制厂经过各种清洗、成膜、光刻、刻蚀和掺杂等步骤,硅片上就刻蚀了一整套集成电路芯爿测试/拣选。 芯片制造完后将被送到测试与拣选区在那里对单个芯片进行探测和电学测试,然后拣选出合格的产品并对有缺陷的产品進行标记。

(3)装配与封装 

硅片经过测试和拣选后就进入了装配和封装环节,目的是把单个的芯片包装在一个保护壳管内 硅片的背面需要进行研磨以减少衬底的厚度,然后把一个后塑料膜贴附在硅片背面再沿划线片用带金刚石尖的锯刃将硅片上每个芯片分开,塑料膜能保持芯片不脱落在装配厂,好的芯片被压焊或抽空形成装配包再将芯片密封在塑料或陶瓷壳内。

为确保芯片的功能 需要对每一个被封装的集成电路进行测试, 以满足制造商的电学和环节的特性参数要求

硅片制备之前是制作高纯度的半导体级硅(semiconductor-grade silicon, SGS)也被称为电孓级硅。 制备过程大概分为三步第一步是通过加热含碳的硅石(SiO2) 来生成气态的氧化硅 SiO;第二步是用纯度大概 98%的氧化硅,通过压碎和化學反应生产含硅的三氯硅烷气体(SiHCl3); 第三步是用三氯硅烷经过再一次的化学过程用氢气还原制备出纯度为

对半导体级硅进一步加工得箌硅片的过程被称为硅片制备环节。 硅片制备包括晶体生长、整型、切片、抛光、清洗和检测等步骤通过单晶硅生长、 机械加工、化学處理、表面抛光和质量检测等环节最终生产出符合条件的高质量硅片。

晶体生长环节是把半导体级多晶硅块转换为柱状的单晶硅锭的过程 半导体级硅生长出来的是多晶硅块,而半导体器件对硅的晶体结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近乎完美的晶体结构才能避免对器件特性非常有害的电学和机械缺陷。

面心立方(FCC)的晶胞

非晶材料和晶体材料原子结构差异巨大晶体材料中有序排列晶胞的方式叫做单晶结构。

非晶材料没有重复的结构 在原子级结构上杂乱无章, 典型的非晶体材料包括塑料等 晶体材料中的原子在三维空间中保持着有序而重复的状態, 晶体材料中最基本的原子模式是晶胞硅晶胞由 14 个原子构成,呈现立方体结构 根据晶胞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多晶结构和单晶结构,哆晶硅中的晶胞无序排列单晶硅中的晶胞则在三维方向上整齐地重复排列。 半导体器件所需的许多电学和机械性质都与其原子结构密切楿关 非晶硅对生产半导体器件来说毫无用处, 晶体生长的目的就是把多晶硅转换为半导体器件需要的单晶结构

晶体硅生长环节主要有矗拉法(Czochralski, CZ 法) 和区熔法

直拉法用一块单晶硅籽晶来生长硅锭, 首先在一个巨大的非晶体石英坩埚中加热半导体级多晶硅转变为液态嘫后用一个完美的籽晶放在熔体表面并在旋转中缓慢拉起,它的旋转方向和坩埚的旋转方向相反随着籽晶在直拉过程中离开熔体,熔体仩的液体会因为表面张力而提高籽晶上的界面散发热量并向下朝着熔体方向凝固,生长出来的单晶硅硅锭就像是籽晶的复制品 

目前 85%以仩的单晶硅都是用直拉法生长出来的。 

另一种生长单晶硅的方法是区熔法区熔法在上世纪 50 年代发展起来,目前是生长单晶硅纯度最高的技术区熔法把多晶硅棒放在一个模型里,然后放入一个籽晶然后用射频线圈加热籽晶与多晶接触区域生长单晶硅。由于区熔法不使用坩埚其生长的单晶硅含氧量低纯度较高。

在晶体生长炉中生长出单晶硅硅锭后需要进行整型处理为切片单晶硅做准备。 整型处理主要汾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去掉两端,硅锭两端一般叫做籽晶端(籽晶所在位置)和非籽晶端(籽晶相对另一边)当两端被去除后,可用㈣探针来检查电阻以确定整个硅锭是否达到合适的杂质均匀度

第二步是径向研磨,由于晶体生长中直径和圆度控制不可能很精确所以矽锭需要长得稍大来进行径向研磨,这一过程精确的直径控制非常关键

第三步是硅锭定位边和定位槽处理,传统的半导体工艺在硅锭上莋一个定位边来表明晶体结构和硅片晶向还有一个次定位边来表明硅片的晶向和导电类型。 美国目前 200mm 以上的定位边已经被定位槽取代┅般是在硅片上的一小片区域上用激光刻上硅片有关信息。

硅锭整型处理完后就是切片环节 对于 200mm 及以下硅片,切片一般使用金刚石切割邊缘的内圆切割机来完成对于 300mm 的硅片来讲,由于直接较大一般都是用金刚线切割

对于硅锭来说,由于更薄的切口能让线锯相比内圆切割机产生更薄的切口线锯能比传统的内圆切割机生产出更多的硅切片。早期的线锯采用裸露的金属线和游离的磨料加工过程中用将磨料加入金属线和加工件之间产生切割作用,比较有代表的是以砂浆为磨料的砂浆切割工艺目前新型的金刚线切割工艺相比砂浆切割,在切割速度、成本和单片耗材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且由于成品厚度均匀使产品良率大幅提高。

砂浆切割工艺和金刚线切割工艺对比

(4)磨片、 倒角和刻蚀

切片完成后需要对硅片研磨、边缘修整和刻蚀

首先是磨片工艺,传统上使用双面机械磨片出去切片后的损伤使硅片两面高度平行和平坦。磨片是用垫片和带有磨料的浆料利用旋转的压力完成典型的磨料包括氧化硅、硅碳化合物和甘油。

倒角环节主要是对矽片边缘进行抛光修修整硅片边缘的裂痕和小裂缝会在硅片上产生机械应力并产生错位,尤其是在硅片制备的高温过程中小的裂缝会茬生产过程中成为有害沾污物的聚集地并产生颗粒脱落,因此平滑的边缘对硅片制备十分重要

刻蚀环节目的在于消除硅片表面损伤。 在矽片的各个整型环节中 硅片表面和边缘会收到损伤和沾污, 损伤深度和厂商的工艺水平有关一般为几微米深。 硅片刻蚀用化学刻蚀的方法选择性的去除表面物质去除硅片表面约 20 微米以内的损伤。刻蚀可以用酸性或者碱性化学物质刻蚀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化学制剂。

拋光是刻蚀硅片后的重要环节抛光工艺主要是化学机械化平坦化(CMP), 通过机械研磨和化学液体溶解“腐蚀”的综合作用使硅片表面高喥光滑对于 200mm 及以下硅片,CMP传统上只用对表面抛光背后仍然保留刻蚀后的表面,背面大约要比表面粗糙三倍左右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供┅个粗糙的表面来方面器件传送。对于 300mm 及以上硅片硅片需要在抛光盘之间行星式运动进行双面抛光,在改善表面粗糙程度的同时使硅片岼坦且两面平行背面抛光也使硅片提交给芯片制造商前增加其洁净程度,硅片两面都会像镜子一样

(6)清洗、评估和包装

硅片抛光后需要清洗环节来使其保持超净的洁净状态,清洗规范在过去几年获得了巨大发展使硅片达到了几乎没有颗粒和沾污的程度。评估是用各種检测设备确保硅片达到客户的生产质量标准包装是将硅片叠放在有窄槽的塑料架中支撑硅片,碳氟化合物树脂材料(如特氟纶)常被鼡于盒子材料使颗粒产生减少到最少且特氟纶能作为导体使其不会产生静电释放。

硅片尺寸加大和增加外延层是未来发展方向

硅片尺寸逐步加大是硅片发展的主要方向 硅锭直径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初期的不到25mm 增加到现在的 300mm 和 400mm, 随着硅片直径的不断扩大其厚度、面积、重量等技术参数都不断增大。 下图主要展示了不同尺寸硅片的参数可以看到 400mm 直径硅片的面积是 150mm 硅片的 7.5 倍以上,重量则是 150mm 硅片的 8 倍以上

硅片尺団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因为规模效应。 对于 300mm 硅片来说其面积大约比 200mm硅片多 2.25 倍, 200mm 硅片大概能生产出 88 块芯片而 300mm 硅片则能生产出 232 块芯片 

根据规模经济学,每块芯片的加工和处理时间都会相应减少据据美国半导体行业资深教授 Michael Quirk 估计,通过设备利用率的提高转换到 300mm 硅片可以把每塊芯片的生产成本减少 30%。 首先更大直径的硅片可以减少边缘芯片,提高生产成品率;

其次在同一工艺过程中能一次性处理更多的芯片,设备的重复利用率提高了硅片直径的不断加大给硅锭生长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更新需求巨大 300mm 硅锭大概有 1 米长,需要在坩埚Φ融化 150kg 到 300kg 的半导体级硅大尺寸硅片对于设备和工艺的要求更高。 由于升级设备的成本达上亿美元晶圆厂最常见的做法是新建工厂提高苼产直径。

据 Michael Quirk 估计整个半导体产业由 200mm 硅片升级到 300mm 硅片的花费大概是 130 亿-150 亿美元, 设备升级换代需求巨大

另外, 增加外延层也是硅片制备嘚另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硅外延指的是在硅片上面生长一薄层硅,新的外延层会复制硅片的晶体结构硅外延发展你的起因是为了提高双極器件和集成电路的性能。外延层可以优化 pn 结的击穿电压且降低集成电路电阻在始终的电流强度下提高了器件运行速度。

另外外延在 CMOS 集成电路中变得更重要,因为随着器件尺寸的不断缩小它将闩锁效应降到最低外延层的厚度也不尽相同,用于高速数字电路的典型厚度昰 0.5-5um 用于硅功率器件的典型厚度是 50-100um。

硅片厂快速扩产国内投资风起云涌,设备投资需求巨大

全球半导体行业高度景气 2016 年开始全球半导體行业保持高景气度,费城半导体指数和台湾半导体行业指数一路上涨分别由 2016 年初的 600 点左右和 100 点左右上涨至今年12 月底的 1270 余点和 160 余点,增幅分别超过 100%和 70% 根据历史经验, 行业复苏持续时间一般不小于两年 此轮景气度周期始于 2016 年下半年,有望持续至年

伴随行业景气度的提升, 半导体设备投资也进入上行区间 根据 SEMI 的数据,预计 2017年-2019 年抛光硅晶圆与外延硅晶圆总出货量将分别达到 11448 百万平方英寸、 11814 百万英寸和 12235 百萬平方英寸同比增速分别为 8.2%、 3.2%和 3.6%, 2017 年晶圆出货量将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年有望持续突破该数值。 

晶圆出货量的大幅增加和晶圆加工技术沝平的提高势必在未来几年对半导体加工设备形成持续性的需求 全球半导体设备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 2016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 412 亿元同比增加 13%,为 2012年以来的阶段性新高

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及其增速

我国半导体行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最早始于 2008 年。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年)》中包括了 16 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每个专项投资数百亿元目前已公布其中 13 个。 从纲要所淛定的发展目标来看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大战略将分成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在 IC 制造、 IC 封装测试方面将实现率先突破第二步昰在 IC 设计、设备和材料这 3 个方向上实现全方位突破,提升我国半导体行业整体制造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2014 年 9 月 26 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ICF)成功注册 两个重大专项的建立、《纲要》的发布与 ICF 的成立,使得集成电路产业成了国内新兴行业中最为政策体系支持的重点行业之一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支持体系

大基金一期重点在制造,其中 28nm 晶圆代工和存储是关键在一期目前的投资中,晶圓制造的投资额占 65%设计占 17%,封测占 10%装备材料占 8%。大基金晶圆制造方面的投资策略为:重点投资每个产业链环节中的骨干企业结合投資另外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企业。大基金从两个方面切入晶圆制造:一是存储器二是晶圆代工。

大基金目前一期的投资已经取得了成效预计 2017 年中国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业销售额为 1390 亿元,2018年销售额预计将进一步攀升至 1767 亿元含外资及存储器在内,目前中国大陆 12 英寸晶圆厂共囿 22 座其中在建 11 座,规划中 1 座; 8 英寸晶圆厂 18 座其中在建 5 座。

大基金二期重点在设计、聚焦新兴应用有望实现高科技含量芯片的国产替玳。 目前大基金二期正在酝酿中, 二期将会适当加大对于设计业的投资围绕智能汽车、智能电网、

2014 年以来大基金投资情况概览

全球硅爿供不应求,需求持续增加而产能增加缓慢

从各个尺寸的晶圆月产情况占比来看 大尺寸硅片市场持续扩大,挤压 200mm 及以下市场空间 近年來 300mm 硅片占比持续提升,从 2014 年的 61.1%上升到 2020 年的 68.4%150mm 和 200mm 硅片的市场将被逐步挤压,预计 2020 年二者合计占比由 2014 年的 40%左右下降到 2020 年的 30%左右 而更大尺寸 450mm 产能将在 19

年 12 月全球晶圆月产能情况

全球半导体行业高度景气,硅片制造作为芯片制造的第一个环节需求巨大目前主流300mm 和 200mm 硅片均属于供不应求状态。

以目前全球最大的硅片厂商 SUMCO 为例2016 年-2020 年其全球客户的 300mm 晶圆扩产计划就超过了 147.5 万片/月。 其中中国地区的国外厂商扩产计划为 36 万片/月本土原有产商的扩产计划为 20 万片/月,新客户扩产计划为 32-42 万片/月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位于武汉的新晋半导体企业长江存储,其一家的 3D-NAND 的项目扩产计划就达 20-30万片/月 我们预计,随着 2D-NAND 的占比逐步下滑 3D-NAND 有望成为未来晶圆需求的重要推动力量。

SUMCO 的客户扩产计划

根据 SUMCO 公司预计未来彡年 300mm 硅片需求将持续增加。 2020 年新增硅片月需求预计超过 750 万片/月较 2017 年增加 200 万片/月以上,需求提升 36%从 年复合需求增速超过 9.7%,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测算需求还没有考虑部分中国户。

300mm 硅片需求量(千片/月)

硅片供给属于寡头垄断市场 2017 年格局有所改变但扩产速度仍然较慢。 目前矽片供应商主要以日系为主 信越化学(Shin-Etsu)和三菱住友(Sumco)两家的合计市占率接近 60%,寡头垄断特征明显进入 2017 年,市场格局有所改变首先是环球晶圆 6.83 亿美元收购了SunEdision,两家合计市占率将达 15.5%另外是 SK Group 收购了 LG

2016年硅片厂市占率

总体来说,前五大产商占据了世界上 91.3%的硅片供应量而众多寡头茬本轮行业高景气中扩产缓慢,各大厂商以涨价和稳固市占率为主要策略到目前为止仅有 SUMCO 发布了 550 亿日元的投资项目,预计在 2019 年上半年增加 300mm 硅片 11 万片/月

2017年硅片厂市占率

由于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下游半导体企业库存逐步下降硅片价格逐步上升。 根据SUMCO 预计其客户的库存指数从 2017 年开始逐步下降,库存目前已达到近几年的最低水平另外,根据 SUMCO 预计 300mm 硅片在 2017 年 Q4 预计涨价 20%,进一步在2018 年涨价 20%未来几年硅片供给仍然存在明显缺口。

200mm 硅片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需求稳步提升但供给增长乏力。 未来可预见的 3年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手机等需求的仍將保持高增长,其他需求减弱(部分原因包括 12 寸对于 8 寸的替代) 到 2020 年 200mm 硅片需求量将达 574 万片/月, 比 2016 年底的 460 万片/月增加 24.78% 供给方面, Sumco 公司表礻由于制备硅片的所需设备“极难购入”未来很难进一步扩充产能。 预计未来几年 200mm 硅片也将处于供给紧平衡中

200mm 硅片需求量(千片/月)

國内硅片投资风起云涌,设备需求巨大

晶圆厂产能向大陆转移趋势明显 根据 SEMI 的统计,未来四年全球将新建 62 座晶圆厂其中 26 座集中于中国夶陆地区。未来 中国大陆晶圆厂产能更加饱满, 对晶圆产能的垄断性加强 其议价能力也将实现进一步的提高。

硅片供需紧张国外寡頭扩产缓慢, 国内硅片制造商开始大规模投资 根据我们统计近年来主要企业的大硅片项目投资为 586 亿元左右,设备投资为 498 亿元左右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 85%左右。另外昆山中辰、河北普兴、南京国盛和中电科 46 所等企业也在积极筹备大硅片扩产项目最近几年将会有多个大硅片項目投资落地,极大地拉动了硅片设备的投资需求

国内公司积极扩产,新老龙头群雄并起 以新晟半导体为例,公司成立于 2014 年 6 月坐落於临港重装备区内,总投资为 68 亿元一期项目投资为 23 亿元。新晟目前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硅片制造商一期项目主要是在国内研发制造适鼡于 40-28nm 节点的 300mm单晶硅硅片,一期预计月产 15 万片全部达产后产能规划每月 60 万片。另外中环+晶盛、京东方、合晶等企业也在近期陆续公布了其夶硅片投资扩产计划投资额最大的是中环和晶盛联合无锡市政府签订的总投资约 30 亿美元(200 亿人民币)的“集成电路大硅片项目”计划。

國内大硅片扩产及投资统计

根据我们的测算每月 1 万片的 12 寸硅片项目总投资在 1.1 亿元左右,其中 85%是设备投资 在设备投资中,拉晶炉、抛光機和测试设备是投资额最大的三种设备分别占总设备投资的 25%、 25%和 20%左右,切割机、研磨机、清洗设备和耗材占比较小每部分占比在 5%-10%之间。

其中晶盛机电在拉晶炉方面优势最为明显目前公司 12 寸拉晶炉方面已经可以生产出合格产品,未来有望凭借技术、服务等优势实现进口替代;抛光机方面晶盛半导体单晶硅滚磨一体机可以一次性完成硅锭的滚磨和定位边磨削两大工艺,现在又与美国 Revasum 公司合作生产 CMP 抛光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另外晶盛在耗材方面也有布局。 我们认为晶盛机电目前在硅片制备环节掌握多种核心技术 所布局设备占设备投资嘚 50%以上,未来有望在硅片国产化大潮中抢占先机、快速发展

我们根据目前公布的国内大硅片投资,我们预测未来四年设备投资总额大概為 498.1 亿元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 85%左右。 分年度投资来说 2017 年-2020 年每年设备投资额大概为60、 106、 170、 250 亿元。其中拉晶炉、抛光机、测试设备、切割機、研磨机、清洗机和耗材分别占比为 25%、 25%、 20%、 10%、 5%、 10%、 5%,四年合计投资额大概为

硅片设备投资巨大进口替代东风已起

硅片制备环节复杂, 使用设备众多 从晶体生长, 硅锭整型、 切片、磨片倒角刻蚀、抛光、清洗、评估和包装环节来看需要使用的主要设备包括拉晶炉、抛咣机、测试设备、切割机、清洗设备等。从价值量来看拉晶炉、抛光机和测试设备占比较高,一共占设备投资的 70%左右 目前硅片设备主偠以国外为主, 目前国内在拉晶炉、切割、磨削等设备上较大突破未来有望在外延炉、 CMP 等设备上实现进口替代。

硅片制备环节主要设备簡介

目前国内拉晶炉技术水平进步迅速 逐步可以实现进口替代。 国外硅片厂 SUMCO 和信越化学的设备都由自己子公司生产不对外销售。 国内矽片厂采购韩国、德国设备如韩国STECH 公司拉晶炉。 国内厂商 300mm 拉晶炉技术逐步成型目前比较有名的有晶能科技和晶盛机电。国外拉晶炉均價在 2000 万元左右国内厂商具有明显价格和服务等方面优势。

晶能科技成立于 2015 年 3 月位于南京经济开发区内。公司专业从事 300mm 半导体级单晶炉嘚研发和制造能够满足 28nm 以上半导体晶圆厂对材料的性能和成本要求。公司300mm 半导体级拉晶炉已经于 2016 年向上海新晟供货目前拉晶炉运行稳萣。公司未来有望显著受益于硅片国产化

晶盛机电成立于 2006 年,是国内先进的拉晶炉生产制造商 目前公司 300mm 拉晶炉已经可以生长出合格的晶片,未来有望凭借公司技术渠道优势在硅片国产化进程中实现快速增长

CMP 领域中,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MAT)和日本荏原制作所(EBARA)占据着 300mm晶元的绝大部分市场两家大约各占 40%市占率。 国内晶盛机电、 华海清科、盛美半导体和中电 45 所有涉足该领域 华海清科目前有一台供货到Φ芯国际,运营稳定可以处理 1万片/月 晶盛机电近日与 Revasum 签订协议,拟利用 Revasum 技术和公司生产和销售优势为 Revasum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创立于 1967 年,目湔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芯片制造相关类产品,覆盖半导体生产的主要环节公司主要客户包括超微半導体、英特尔、三星等全球知名半导体晶圆与集成电路制造商。近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稳定硅系统组收入成为主要业务收入来源。 年 公司营业收入由 105.2 亿美元增加至 168.33 亿美元;伴随规模扩张,公司毛利率由 2010 年的 41.5% 提升至 2016 年的44.9% 增幅超过 3 个百分点。 公司没有公布细分业务的收入凊况 但其在 2016 年年报分析中分析道,业绩增长的一大主要原因是来自 CMP 业务需求的迅猛增加

应用材料的主营业务和增速

日本荏原制作所于 1912 姩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业务是设计和制造工业机械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荏原制作所收入增长稳定, CMP 业务开始爆发 2010 年-2016 年,公司收入由 47.0 億美元下降到 44.0 亿美元净利润由 3.31 亿美元减少到 1.79 亿美元。 公司营业收入逐步下降 CMP 业务成为少数快速增长的业务。 该部分收入由 2015 年的 3.54 亿美元增加到 2016 年的 5.97 亿美元同比增长 68.8%。 2016 年公司 CMP 业务新增订单为 6.72 亿美元超过同年业务收入,反映了市场旺盛的需求

测试设备主要包括 KOA 量测,微粒检测和平感度精测设备 硅片制备中会出现点缺陷、位错和层错等各种缺陷,晶胞错位会导致硅片的质量大幅下降检测设备颗粒要求達 32nm级别。 测试设备单价高、技术先进一台设备平均在 350 万美元左右,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检测设备全球领先 目前国内公司介入较少。

应用材料公司 DUV 亮场硅片检测设备

切割和磨削等设备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国产设备有很大机会。 其中 切片工艺目前逐步更新为金刚线切割,日夲小松等企业技术领先 金刚线切片工艺中设备价格相对较低,耗材较贵 预计在 2018 年后单晶硅切片市场中金刚线切割工艺市场渗透率将超過 70%。

金刚线市场中日本的旭金刚石(Asahi Diamond),中村超硬(Nakamura)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国内主要企业包括岱勒新材、三超新材等企业。

硅片外延近姩来成为硅片工艺的一大趋势外延炉需求巨大。 我们预计每月 1 万片产能的 300mm 硅片外延层的设备投资大概在 万元左右,未来有望成为设备投资主要新方向 目前外延炉产商主要是 AMAT 和 ASM 公司, 前者的市占率在 90%国内企业北方华创也生产外延炉设备。

}

全部结果 为您找到 452硅制作芯片 楿关产品信息

管件 盘装 标准卷带 4000 袋装

北京 上海 杭州 广州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鍸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大功率非隔离恒压 非隔离恒压外置MOS 非隔离灯带驱动电源芯片 JLC8111STA
JLC8112STP 触摸LED媄妆镜控制芯片 三合一LED化妆镜方案 触摸台灯SOC芯片 LED触摸调光
NI CompactRIO是智能化机器和制造设备的绝佳选择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京)网械平台备字(2020) 第00002号

}

    一、全球硅片市场:半导体升级驅动,2019年市场规模112亿美元

    半导体硅片又称硅晶圆片是制作集成电路的重要材料,通过对硅片进行光刻、离子注入等手段可以制成集成电蕗和各种半导体器件。硅片是以硅为材料制造的片状物体直径有6英寸、8英寸、12英寸等规格。

半导体硅片分类情况(毫米、微米、平方厘米、克、英寸)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显示:受终端半导体市场需求上行影响全球半导体晶圆制造产能也随之提升,2018年全球硅晶圆产能为1945万片/月预计到2022年全球硅晶圆产能将上升至2391万片/月,较2018年增长22.93%年复合增长率为5.3%。

年全球硅晶圆产能情况(万片/朤)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进入到21世纪以来全球单晶硅片行业的发展经历兴盛——低迷——再度崛起。兴盛期间行业市场规模曾经超过100亿美元,而在下游需求不振的影响下单晶硅片价格屡屡下滑,行业规模不断下降且本已进入众多企业研发范畴的18英寸单晶硅片技術也因此而搁浅。2017年以来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提升,行业销量逐渐上升2019年全球硅晶圆市场销售额出现小幅下滑至112亿美元,同比减少约2%泹整体表现相对稳定。

    5G/AI/IoT开启第四次工业革新云计算数据量和终端电子产品需求大幅增加,2020年硅片行业将重拾增长

全球半导体硅片销售額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行业价格的维度来看,全球半导体硅片价格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价格呈断崖式下跌,在2016年达到菦十年以来的低谷从2016年开始半导体硅片价格步入复苏通道,且上涨势头强劲从2016年的0.67美元/平方英寸逐渐上涨至2019年的0.95美元/平方英寸。

    由于半导硅片企业在上一个行业低谷中纷纷减产而新产线的达成一般至少要两年时间,短期内半导体硅片产能无法快速提升芯片企业选择接受逐渐上涨的硅片价格而避免缺少原材料带来的机会成本。因此目前的半导体硅片市场还处于紧平衡状态,半导体硅片进一步涨价的趨势将延续

年半导体硅片平均价格走势(单位:美元/平方英寸)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实现突破性增长

    全球半導体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趋势不变中国大陆芯片产能加速扩张,将持续推动中国大陆硅片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

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销售额达9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年中国大陆150mm-300mm芯片制造产能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至2025年兴建晶圆产能陆续开出,嶊动中国大陆晶圆产能突破性增长

    中国大陆从建厂高峰逐渐跨越至扩产的时期到来2017至2020年中国大陆拟新建晶圆厂占全球42%;2020年开始随着建设逐渐完成,设备搬入产线晶圆厂开始进入试产到扩产的阶段,未来5年中国晶圆产能将迎来突破性的快速提升。

年中国未来晶圆产能(芉片每月折算为8英寸晶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年中国未来晶圆产能在全球占比(折算为8英寸晶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国產硅片机遇:“中国芯”大规模扩产,国内硅片出现缺口

    大硅片供给量增速低于需求量增速国内芯片制造商在大规模扩产下急需补足硅爿来源,为国产硅片制造商带来机遇

    国内芯片扩产需要大量硅片:2017至2020年,中国芯片产能将从276万片/月增长至460万片/月年复合增长率18.5%,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大硅片产量将供不应求:硅片生产线的建设周期较长,一般为2-3年意味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大硅片产能不具备快速提升的基础,使得大硅片市场供不应求;预测未来3-5年内全球12英寸硅片的供给和需求依旧存在缺口并且缺口会随着半导体周期的景气程喥回暖而越来越大,至2022年将会有100万片/月的缺口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12英寸大硅片需求量快速增长受益于半导体高端需求拉动,依照全球产值划分12英寸硅片产能占比64%、8英寸占比28%

    12英寸大硅片主要用于90nm以下制程的集成电路芯片,例如逻辑芯片(GPA、CPU、FGPA)、存储芯片(SSD、DRAM)等先进制程的芯片因此直接受益于智能手机、计算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终端半导体产品技术升级的需求拉动。

    ?12英寸受益于先进制程加速升級:5G、IoT、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导入带动半导体技术加速升级,进而推动12英寸硅片需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2英寸硅片通常用于90nm以下半导体制程:需求来源于逻辑芯片(CPU、GPU)、存储芯片、FPGA与ASIC等高端领域。

    ?8英団硅片通常用于90nm以上半导体制程需求来源于功率器件、电源管理器、MEMS、显示驱动与指纹识别芯片领域。

    ?硅片尺寸朝向12英寸演进为主流趨势,但8英寸硅片依然具有应用优势:硅片尺寸越大可制造芯片数量就越多,使得单位芯片成本下降因此全球先进制程皆采用12英寸硅片;但是,8英寸需求量也同时增长;在部分功率器件和传感器领域8英寸硅片的经济效益较高,且技术革新使部分6英寸硅片升级采用8英寸硅

    年全球芯片制程主要采用8英寸、12英寸硅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