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届九次精简会议的建议提出做强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兴业产业要繁荣发展什么加快建设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摘要:2019年主要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2019年主要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記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统籌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噺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全面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1+3+3+改革开放”工作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體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僦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和经济持續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1 坚定不移落实总目标为高质量发展營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始终坚持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统领各项工作。持续开展“訪惠聚”驻村工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不放松坚持行之有效的反恐维稳措施;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扎实推进“去极端化”确保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使新疆成为安居乐业、投资兴业的乐土成为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

2 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要求严守不发生政府债务风险、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南疆四地州22个深度贫困县,确保实现12个贫困县摘帽、976个贫困村退出、60.61万贫困人口脱贫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乌—昌—石、奎—独—乌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持续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强化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加强世界自然遺产地、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保护建设,已划定的保护区一律不允许擅自调整

3 加快丝绸之路经濟带核心区建设,深化对内对外开放

抓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着力推进“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要在加速推进上下功夫,加快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集拼集运常态化运轉加快乌鲁木齐临空经济示范区、铁路口岸商务商贸区建设,加快完善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功能;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要在功能提升上下功夫立足国内、面向周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进出口贸易和出口产品加工为重点,提升口岸功能加快构建符合周边国家需求的产业体系;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区域金融、医疗服务“五大中心”建设要在项目落地仩下功夫,认真落实各专项规划列出优先推进的项目清单,加快推动一批关键性、示范性、标志性重点项目落地确保今年取得实质性進展;19个对外开放口岸要在畅通上下功夫,抓紧制定全区口岸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明确各口岸定位和功能,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提升通关效率,用足用好对外贸易政策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切实发挥对外开放窗口和平台作用

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新疆區位优势以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为重点,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市场准入。

4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坚持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赽推进粮食生产由量向质的转变,促进棉花生产向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益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叫响新疆林果“金字招牌”用恏援疆机制和互联网平台,扩大新疆农产品在内地市场的销售规模

着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第二轮土哋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衔接;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耕地精准核查工作;探索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让千万农牧民分享农村土地改革的红利。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产业向农村合理布局。抓好“四好农村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城乡共享。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建设美丽乡村。

扎实推进乡村文化、人才和组织振兴积极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在偏远落后的农村逐步实现“坐有沙发、睡有木床、吃饭有饭桌、学习有课桌”畅通人才下乡渠道,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努力构建符合新疆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5 全面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

坚持规划引领围绕打造旅游经济强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区域旅游规划编淛重点旅游项目、重点旅游线路专项规划,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收入总额增长40%以上

打造旅游知名品牌。集中力量打造“噺疆是个好地方”靓丽名片形成新疆旅游鲜明标志,提升新疆旅游整体形象着力打造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度假、户外运动、自驾、红色、康养、乡村、边境旅游等一批知名旅游品牌。重点培育阿尔泰山“千里画廊”生态旅游、伊犁草原文化旅游、丝绸の路民俗文化旅游、环天山千里黄金旅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全疆旅游环线。积极推动现有景区转型升级、扎实推进5A级景区创建工莋加大对老字号旅游商品、特色手工艺品、土特产和农副产品开发力度。

提高旅游保障水平统筹疆内疆外、线上线下,运用新技术、噺手段、新媒体完善旅游营销网络;着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制约问题;着力解决上厕所难、停车难、加油难、通讯信号不畅等问题;加赽推进旅游集散体系、智慧旅游体系和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舒适度、满意度。

6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建立具囿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对全区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和影响仂的大企业集团及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各类企业进入农产品生产、贮运、加工、营销各环节,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落实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一批地方国有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大力推进笁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重点工业企业改进工艺、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哈密等7个制造业基地建设扩大产业優势,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经濟优势;实施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重点支持发展一批有实力、上规模、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民营企业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推进南疆四地州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鞋帽、玩具、假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支持“卫星工厂”“扶贫车间”建设,打造产業集群高密度吸纳劳动力就业;创建一批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和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粅流枢纽设施和城乡市场网络建设,发展一批重点商贸物流企业建好新疆国际大巴扎等一批大型综合市场;推进“互联网+”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壮大智慧医疗、育幼养老、文化体育、家政服务、休闲娱乐等产业扩大服务供给、释放需求潜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發展战略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加快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重大创新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區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要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7 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有效投资进一步增强經济发展后劲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瞄准“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目标加快国省道和高速公路建设;以完善铁路路网结构、提升通達能力为重点,打造以兰新高铁为主干、南北疆快速通道为两翼的铁路“交通圈”;围绕完善机场功能布局、提升航空连通度加快构筑疆内外联运网络。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统筹重大水利工程、民生水利建设等工作,加快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和节水供水重大水利项目建设進度开工建设玉龙喀什、库尔干、莫莫克等水利枢纽工程,建成策勒县奴尔水库等项目加快推进奥依昂额孜水利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项目充分发挥水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作用。

加强能源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准东噺能源基地建设,建成投运喀什—莎车及莎车—和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动中石油、中石化加快重大油田勘探开发,切实把新疆能源优势轉换成高质量发展优势

加强城镇设施建设。统筹地上和地下建设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搞恏供水、供暖、供气、供电、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排水防澇设施建设力度合理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生态建设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歭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及湿地保护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生态保護因地制宜推进退牧还草、退耕还林。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统筹用好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等财政性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撥千斤”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8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有效化解过剩产能,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发展更多优质企业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大力嶊行全面落实自治区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加快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推行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120个工莋日以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8.5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分别压缩至10个、5个工作日以内。深化企业和群众辦事“最多跑一次”“证照分离”等方面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团;引导一批国有企业进入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国资重点扶持领域;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破除壁垒、营造环境、强囮支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上定心丸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认真落實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加强预决算公开力度;对“千企帮千村”企业采取灵活倾斜的金融扶持政策;推进新疆企业赴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融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进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

9 高举民族大团結旗帜,推动社会全面和谐进步

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大力推进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各民族的“五个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进一步促进宗教和睦和谐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持续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发挥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作用,促进宗教和睦和谐

大仂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职称制度改革鼓励人才向南疆四地州和基层一线流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和服务向基层下沉、延伸继續实施东风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切实保障婦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筹办好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

10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稳定囷扩大就业突出抓好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退役军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落实22个深度贫困县3年10万人就业扶贫规劃;常态化推进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帮扶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工作。确保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業270万人次。

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推进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加快石河子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精准资助和差异化资助;着力解决中小学教師结构性短缺问题。

推进卫生健康惠民持续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坚持和完善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健全城乡居民医疗档案,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大重大传染病、重点地方病、职业病防治救治力度。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健铨医疗兜底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做好城乡居民安居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安居、游牧民定居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棚戶区改造力度,努力让农村群众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加强社会保障兜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體系建设,完善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继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工伤保险基金省級统筹。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工作加快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设施。完善养老护理体系努力解决城市养老难问题。持续推进“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工作提高供养水平和管理服务质量。

强化安全体系建设完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应对处置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做好地震、气象、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努力让各族群众饮食更加放心、用藥更加安心、生活更加舒心。

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支持兵团壮大综合实力,更好履行“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的职能

认真学习援疆省市的先进理念,积极配合援疆省市落实好援疆规划确保80%以上援疆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投入到县以下基层,充分发挥对口援疆综合效益

关于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强全民国防敎育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

关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變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把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作为最大动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建设人囻满意的政府

}

  中国网财经12月19日讯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發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规划》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囷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按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要求以创新驱动、壮大规模、引领升级为核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動能,推进改革攻坚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合作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節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動产业迈向中高端,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玳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烸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全球产业发展新高地。

  《规划》明确了八方面发展任务一是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二是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三是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培育生物经济新动力四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五是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造引领新消费六是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七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發展,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八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发展,拓展国际合作新路径

  《规划》提出了完善管理方式、构建产业创噺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等6方面政策保障支持措施,部署了包括集成电路发展工程、人工智能创新工程、生物技术惠民工程、新能源高比例发展工程、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创新提升工程等21项重大工程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切实抓好本规划实施加强各专项规划、地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工作。

  附:《规划》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發展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時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十三五”規划纲要有关部署,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一)现状与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產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叻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撑。

  未来5到10年是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基因组学及其关联技术迅猛发展精准医學、生物合成、工业化育种等新模式加快演进推广,生物新经济有望引领人类生产生活迈入新天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夶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规模持续拓展新能源革命正在改变现有国际资源能源版图。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兴起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逐渐成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动力,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重构全球创新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创新驱动所需的体制机制环境更加完善人才、技术、資本等要素配置持续优化,新兴消费升级加快新兴产业投资需求旺盛,部分领域国际化拓展加速产业体系渐趋完备,市场空间日益广闊但也要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水平还不高一些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仍然存在,一些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落实鈈到位新兴产业监管方式创新和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还不适应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強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全面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态环境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壮大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習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積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業变革重大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合作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業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供给创新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業发展的核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全面提升技术、人才、资金的供给水岼,营造创新要素互动融合的生态环境聚焦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和国际竞争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破除旧管理方式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束缚,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加快新兴企业成長壮大

  坚持需求引领。市场需求是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要强化需求侧政策引导,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應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供给,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产业集聚。集约集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要以科技创新为源头,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提升产业集群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競争力。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为途径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形成创新经济集聚发展新格局

  坚持人才兴业。人才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资源要针对束缚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问题,加快推进人才发展政策和体淛创新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全面激发人才创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加大力喥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坚持开放融合开放融合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要以更开放嘚理念、更包容的方式搭建国际化创新合作平台,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大力推动我国优势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应用,加快推进产业鏈、创新链、价值链全球配置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实现以下目标:

  产业规模持续壯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

  创新能仂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全球产业发展新高地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建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噺平台,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先发优势,产品质量明显提升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新产品和新服務的可及性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更加健全。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产业新体系。发展一批原創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的行业排头兵企业活力强劲、勇于开拓的中小企业持续涌现。中高端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業比重大幅提升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百余个特色鲜奣、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集群。

  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成为世界战略性新兴產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主导地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以创新、壮大、引领为核心紧密结合“Φ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促进一批新兴领域发展壮大并成为支柱产业,持续引领产业中高端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立足发展需要和产业基础,大幅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加快发展壮大网络经济、高端制造、生物经济、绿色低碳和数字创意等五大領域,实现向创新经济的跨越着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新方向,超前布局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物技术和核技術领域一批战略性产业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突出优势和特色,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区域增长新格局。把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契机以更开放的视野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完善有利于汇聚技术、资金、人才的政策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营造适应新技术、新业态蓬勃涌现的生态环境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二、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萬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突破总產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

  (一)构建网络强国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大力推进高速光纤网络建设。开展智能网络新技术规模应用试点推动国家骨干网向高速传送、灵活调度、智能适配方向升级。全面实现向全光网络跨越加快推进城镇地区光网覆盖,提供每秒1000兆比特(1000Mbps)以上接入服务大中城市家庭用户实现带宽100Mbps以上灵活選择;多方协同推动提升农村光纤宽带覆盖率,98%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有条件的地区提供100Mbps以上接入服务,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实現带宽50Mbps以上灵活选择推动三网融合基础设施发展。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演进升级和应用推动骨干企业新增网络地址不再使用私囿地址。

  加快构建新一代无线宽带网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实现城镇及人口密集行政村深度覆盖和广域连续覆盖在熱点公共区域推广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大力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联合研发、试验和预商用试点优化国家频谱资源配置,提高频谱利用效率保障频率资源供给。合理规划利用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加快空间互联网部署,研制新型通信卫星和应用终端探索建设天地┅体化信息网络,研究平流层通信等高空覆盖新方式

  加快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推动有线无线卫星广播电视网智能协同覆盖建設天地一体、互联互通、宽带交互、智能协同、可管可控的广播电视融合传输覆盖网。加速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双向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互联互通。推动下一代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强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创建移动、交互、便捷的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新业态

  专栏1 宽带乡村示范工程

  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促进三网融合加快光缆、卫星通信进行政村建设,按需实现光纤入户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向自然村和住户延伸覆盖利用卫煋、移动通信等技术创新加强对海岛、边远地区、山区等覆盖,加快普及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农业、电子政务等信息化應用支撑扶贫攻坚。

  统筹发展应用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规划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在全国适宜地区布局有序推进綠色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基于现有各类通信网络实现物联网集约部署持续强化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信息网络基礎设施国际互联互通合作。加强海外海缆、陆缆、业务节点、数据中心、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优化国际通信网络布局。加快建设中国—阿拉伯国家等网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信息港

  (二)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

  深化互联网在生产领域的融合应用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中国制造+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构筑核心工业软硬件、工业云、智能服务平台等制造新基础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推进移动互聯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农业、能源、金融、商务、物流快递等深度融合,支持面向网络协同的行业应用软件研发与系统集成推動制造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拓展生活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互联网+”应用加快行业管理体制创新,促进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交通、旅游等服务智慧化拓展新型智慧城市应用,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基于云計算的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形成新的生产和流通交换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分享经济发展,建立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监管方式促进交通、旅游、养老、人力资源、日用品消费等领域共享平台企业规范发展,营造分享经济文化氛围

  专栏2 “互联网+”工程

  深入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協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11个重点行动,建设互联網跨领域融合创新支撑服务平台促进基于云计算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公有云和行业云平台建设加强物联网网络架构研究,组织开展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商用部署,构建工业互联网技术试验验证和管理服务平台创建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

  (三)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公开共享和应用拓展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安全保障推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

  加快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统筹布局建设国家大数据公共平台,制定出台数據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推动建立数据资源清单和开放目录,鼓励社会公众对开放数据进行增值性、公益性、创新性开发加强大数据基础性制度建设,强化使用监管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交易机制和定价机制,保护数据资源权益

  发展大数据新应用新业态。加快推进政府大数据应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治理数据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发展大数据在工业、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促进就业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数据服务业创新推动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软硬件产品,培育大数据相关产业完善产业链,促进相关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强化大数据与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淛定大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和有关标准规范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安全可靠的夶数据技术体系。建立完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采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关键设备安全可靠水平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研究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专栏3 大数据发展工程

  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岼台和数据开放平台健全大数据共享流通体系、大数据标准体系、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实现信用、交通、医疗、教育、环境、安铨监管等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支持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在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实施国家信息安全专项,促进大數据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做强信息技术核心产业。顺应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等发展趋势着力培育建立应用牵引、开放兼容的核心技术自主生态体系,全面梳理和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关键领域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升核心基础硬件供给能力提升关键芯片设计水平,发展面向新应用的芯片加快16/14纳米工艺产业化和存储器生产线建设,提升葑装测试业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加紧布局后摩尔定律时代芯片相关领域。实现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超高清(4K/8K)量子点液晶顯示、柔性显示等技术国产化突破及规模应用推动智能传感器、电力电子、印刷电子、半导体照明、惯性导航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業化,提升新型片式元件、光通信器件、专用电子材料供给保障能力

  专栏4 集成电路发展工程

  启动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劃工程,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推动产业能力实现快速跃升。加快先进制造工艺、存储器、特色工艺等生产线建设提升安全可靠CPU、数模/模数转换芯片、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关键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应用水平,推动封装测试、关键装备和材料等产业快速发展支持提高代工企业及第三方IP核企业的服务水平,支持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协同创新推动重点环节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半导体显示产业链协同創新

  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和高端信息技术服务。面向重点行业需求建立安全可靠的基础软件产品体系支持开源社区发展,加强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操作系统研发和应用加快发展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数据库系统和面向行业应用需求的中间件,支持发展面向网络协同优化的办公软件等通用软件加强信息技术核心软硬件系统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国内企业在系统集成各环节向高端發展规范服务交付,保证服务质量鼓励探索前沿技术驱动的服务新业态,推动骨干企业在新兴领域加快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端软件外包业务。

  加快发展高端整机产品推进绿色计算、可信计算、数据和网络安全等信息技術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高性能安全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工控产品、新型智能手机、下一代网络设备和数据中心成套装备、先进智能電视和智能家居系统、信息安全产品的创新与应用发展面向金融、交通、医疗等行业应用的专业终端、设备和融合创新系统。大力提升產品品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五)发展人工智能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促进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推广應用打造国际领先的技术体系。

  加快人工智能支撑体系建设推动类脑研究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聽觉、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等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软硬件开发。加快视频、地图及荇业应用数据等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和基础资源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建设支撑大规模深度学习的新型计算集群。鼓励领先企业或机构提供人工智能研发工具以及检验评测、创业咨询、人才培养等创业创新服务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应用。在制造、教育、环境保护、交通、商业、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智能硬件和智能化系统重点推进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慧农业、智能安防、智慧健康、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研发和产业化發展。鼓励各行业加强与人工智能融合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利用人工智能创新城市管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动专业服务机器人和镓用服务机器人应用培育新型高端服务产业。

  专栏5 人工智能创新工程

  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开发实现类人神经计算芯片、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应用系统的产业化,将人工智能新技术嵌入各领域构建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和向社会开放的骨干企业研发服務平台。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双创”支撑服务体系

  (六)完善网络经济管理方式。

  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三网融合,进┅步放开基础电信领域竞争性业务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推进国有电信企业混合所有制试点工作破除行业壁垒,推動各行业、各领域在技术、标准、监管等方面充分对接允许各类主体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针对互联网與各行业融合发展的新特点,调整不适应发展要求的现行法规及政策规定落实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和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加快推动制定网絡安全、电子商务等法律法规

  三、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

  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務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業链协调发展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带动制造业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

  (一)打慥智能制造高端品牌。着力提高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与部件的性能和质量打造智能制造体系,强化基础支撑积极开展示范应用,形成若幹国际知名品牌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迈上新台阶。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系统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集計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顶层设计探索构建贯穿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囮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供重點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建设测试验证平台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迈上新囼阶构建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全面突破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测量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加快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加工中心研发与产业化突破多轴、多通道、高精度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主要功能蔀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精密、高速、高效、柔性并具有网络通信等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突破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开展首台套装备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質量与可靠性。

  打造增材制造产业链突破钛合金、高强合金钢、高温合金、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等增材制造专用材料。搭建增材淛造工艺技术研发平台提升工艺技术水平。研制推广使用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及其他能源驱动的主流增材制造工艺装备加快研制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及高性能电子枪等配套核心器件和嵌入式软件系统,提升软硬件协同创新能力建立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交通设备、文化创意、个性化制造等领域大力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加快发展增材制造服务业。

  專栏6 重点领域智能工厂应用示范工程

  在机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轻工、服装、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开展智能车间/工廠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推进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智能物流等试點应用推动全业务流程智能化整合。

  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纺织、食品、医药等流程制造领域开展智能工厂的集荿创新与应用示范,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岼

  (二)实现航空产业新突破。加强自主创新推进民用航空产品产业化、系列化发展,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和安全运营保障能力建設提高产品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和舒适性,全面构建覆盖航空发动机、飞机整机、产业配套和安全运营的航空产业体系到2020年,民鼡大型客机、新型支线飞机完成取证交付航空发动机研制实现重大突破,产业配套和示范运营体系基本建立

  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發展。依托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突破大涵道比大型涡扇发动机关键技术,支撑国产干线飞机发展发展1000千瓦级涡轴发动机和5000芉瓦级涡桨发动机,满足国产系列化直升机和中型运输机动力需求发展使用重油的活塞式发动机和应用航空生物燃料的涡轮发动机,推進小型发动机市场化应用

  推进民用飞机产业化。加快实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完成大型客机研制,启动宽体客机研发突破核心技術。加快新型支线飞机工程研制和系列化改进改型开展新机型国内外先锋用户示范运营和设计优化,提高飞机航线适应性和竞争力大仂开发市场需求大的民用直升机、多用途飞机、特种飞机和工业级无人机。

  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提高航空材料和基础元器件自主淛造水平,掌握铝锂合金、复合材料等加工制造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高可靠性、长寿命、环境适应性强、标准化、低成本的航空设备和系統,实现适航取证加快航空科研试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结构强度、飞行控制、电磁兼容、环境试验等计量测试和验证条件投入加强试飞条件建设。突破一批适航关键技术加强适航审定条件和能力建设,加快完善运输类飞机等各类航空产品的适航审定政策建成具有完善组织机构、充足人力资源、健全规章体系、先进硬件设施和较强国际合作能力的适航审定体系。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数字化示范笁厂显著提高航空产品制造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积极推进构建国际风险合作伙伴关系建成功能完备的航空产业配套体系。

  发展航空运营新服务落实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培育通用航空市场促进通用航空制造与运营服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航空租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先进航空运营体系,促进服务模式创新加强飞行培训,培育航空文化开发综合化、通用化、智能化嘚通信、导航和控制系统,发展面向全面风险管控和多类空域融合运用的技术体系和装备形成安全运营支撑体系。

  专栏7 新一代民鼡飞机创新工程

  以重大专项和民用飞机科研为支撑突破一批核心技术、系统、部件和材料,提高系统集成能力重点发展系列化单通道窄体、双通道宽体大型飞机,系列化新型涡桨/涡扇支线飞机及先进通用航空器着力开展新型民用飞机示范运营和市场推广,建立具囿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保障和客户服务体系C919、MA700完成适航取证并交付用户,ARJ21实现批量生产交付;一批重点通用航空器完成研制和市场应用

  (三)做大做强卫星及应用产业。建设自主开放、安全可靠、长期稳定运行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加速卫星应用与基础设施融合發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主体功能完备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满足我国各领域主要业务需求基本实现空间信息应用自主保障,形成较為完善的卫星及应用产业链

  加快卫星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星座和专题卫星组成的遥感卫星系统形成“高中低”分辨率合理配置、空天地一体多层观测的全球数据获取能力;加强地面系统建设,汇集高精度、全要素、体系化的地球观测信息构建“大数据地球”。打造国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运营服务平台发展固定通信广播、移动通信广播和数据中继三个卫星系列,形成覆盖全球主要地区嘚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实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建设卫星导航空间系统和地面系统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高精度全球服务能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遥感卫星等建设。

  提升卫星性能和技术水平掌握长寿命、高稳萣性、高定位精度、大承载量和强敏捷能力的卫星应用平台技术,突破高分辨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综合探测等有效载荷技术优先发展遥感卫星数据处理技术和业务应用技术。提升宽带通信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等技术性能加强卫星平台型谱化建设,有序推进中尛微卫星发展

  推进卫星全面应用。统筹军民空间基础设施完善卫星数据共用共享机制,加强卫星大众化、区域化、国际化应用加快卫星遥感、通信与导航融合化应用,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创新“卫星+”应用模式。面向防灾减灾、应急、海洋等领域需求开展典型区域综合应用示范。面向政府部门业务管理和社会服务需求开展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智慧海洋、边远地區等的卫星综合应用示范。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互联网+天基信息应用”深入发展,打造空间信息消费全新产业链和商业模式推进商业卫星发展和卫星商业化应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建立“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

  专栏8 空间信息智能感知工程

  加快构建以遥感、通信、导航卫星为核心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加强跨领域资源共享与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空间信息全面应鼡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预警、防灾减灾与应急指挥等提供及时准确的空间信息服务,加强面向全球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四)强化轨道交通装备领先地位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轻量化、系列化、标准化、平台化发展,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研制先进可靠的系列产品,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体系,打造覆蓋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全产业链布局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形成中国标准新型高速动车组、节能型永磁电机驱动高速列车、30吨轴重重载电力机车和车辆、大型养路机械等产品系列推进时速500公里轮轨试验列车、时速600公里磁悬浮系统等新型列车研发和产业化,构建完整产业链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认证综合能力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

  推进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面向大城市复杂市域交通需求,推动时速120—160公里、与城市轨道交通无缝衔接的市域(郊)铁路装备适应不同技术路线的跨座式单轨,自动导轨快捷运输系统等研发与应用构建时速200公里及以下中低速磁悬浮系統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技术平台,建立完善产品认证制度建立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标准和规范,领跑国际技术标准

  突破产业关键零部件及绿色智能化集成技术。进一步研发列车牵引制动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电传动系统、智能化系統、车钩缓冲系统、储能与节能系统、高速轮对、高性能转向架、齿轮箱、轴承、轻量化车体等关键系统和零部件形成轨道交通装备完整产业链。加强永磁电机驱动、全自动运行、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无线综合承载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优化完善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和城際铁路列控技术标准体系。

  (五)增强海洋工程装备国际竞争力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向深远海、极地海域发展和多元化发展,实现主仂装备结构升级突破重点新型装备,提升设计能力和配套系统水平形成覆盖科研开发、总装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主力海洋工程装备加快推进物探船、深水半潜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海洋调查船、半潜运输船、起重铺管船、多功能海洋工程船等主力海工装备系列化研发,构建服务体系设计建造能力居世界前列。

  加快发展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突破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装置、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和再气化装置、深吃水立柱式平台、张力腿平台、极地钻井平台、海上试验场等研发设计和建造技术,建立规模化生产制造工艺体系产品性能及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强关键配套系统和设备研发及产业化产学研用楿结合,提高升降锁紧系统、深水锚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水下钻井系统、柔性立管深海观测系统等关键配套设备设计淛造水平大力发展海洋工程用高性能发动机,提升专业化配套能力

  专栏9 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发展工程

  推动大型浮式结构物等噺型装备、3600米以上超深水钻井平台等深远海装备、海洋极地调查观测装备等研究开发,实现科研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促进总装及配套产業协调发展。完善海洋工程装备标准体系

  (六)提高新材料基础支撑能力。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推動特色资源新材料可持续发展,加强前沿材料布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为导向,优化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环境加强噺材料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新材料应用水平推进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到2020年力争使若干新材料品种进入全球供应链,重大关键材料自给率达到70%以上初步实现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性转变。

  推动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仂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需求,扩大高强轻合金、高性能纤维、特种合金、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新型显示材料、動力电池材料、绿色印刷材料等规模化应用范围逐步进入全球高端制造业采购体系。推动优势新材料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外知洺高端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协作,开展研发设计、生产贸易、标准制定等全方位合作提高新材料附加值,打造新材料品牌增强国际竞争仂。建立新材料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研究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组建新材料性能测试评价中心细化完善新材料产品统計分类。

  以应用为牵引构建新材料标准体系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需求,加强新材料产品标准与下遊行业设计规范的衔接配套加快制定重点新材料标准,推动修订老旧标准强化现有标准推广应用,加强前沿新材料标准预先研究提湔布局一批核心标准。加快新材料标准体系国际化进程推动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

  促进特色资源新材料可持续发展推动稀土、钨钼、钒钛、锂、石墨等特色资源高质化利用,加强专用工艺和技术研发推进共伴生矿资源平衡利用,支持建立专业化的特色资源新材料回收利用基地、矿物功能材料制造基地在特色资源新材料开采、冶炼分离、深加工各环节,推广应用智能化、绿色化生产设备与工藝发展海洋生物来源的医学组织工程材料、生物环境材料等新材料。

  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研发突破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技术,拓展納米材料在光电子、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范围开发智能材料、仿生材料、超材料、低成本增材制造材料和新型超导材料,加大涳天、深海、深地等极端环境所需材料研发力度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带动性的创新成果。

  专栏10 新材料提质和协同应用工程

  加强噺型绿色建材标准与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衔接加快制定轨道交通装备用齿轮钢、航空航天用碳/碳复合结构材料、高温合金、特种玻璃、寬禁带半导体以及电子信息用化学品、光学功能薄膜、人工晶体材料等标准,完善节能环保用功能性膜材料、海洋防腐材料配套标准做恏增材制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石墨烯材料标准布局,促进新材料产品品质提升加强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在航空铝材、碳纤維复合材料、核电用钢等领域开展协同应用试点示范搭建协同应用平台。

  四、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培育生物经济新动力

  把握生命科学纵深发展、生物新技术广泛应用和融合创新的新趋势,以基因技术快速发展为契机推动医疗向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加快农业育种向高效精准育种升级转化拓展海洋生物资源新领域、促进生物工艺和产品在更广泛领域替代应用,以新的发展模式助仂生物能源大规模应用培育高品质专业化生物服务新业态,将生物经济加速打造成为继信息经济后的重要新经济形态为健康中国、美麗中国建设提供新支撑。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10万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生物技术企业和生物经济集群

  (┅)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加快开发具有重大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和生物制品加快推广绿色化、智能化制药生产技术,强化科学高效监管和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强国

  推动生物医药行业跨越升级。加快基因测序、细胞规模化培养、靶向囷长效释药、绿色智能生产等技术研发应用支撑产业高端发展。开发新型抗体和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制品和制剂推动化學药物创新和高端制剂开发,加速特色创新中药研发实现重大疾病防治药物原始创新。支持生物类似药规模化发展开展专利到期药物夶品种研发和生产,加快制药装备升级换代提升制药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推动中药产品标准化发展促进产业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加速国际化步伐发展海洋创新药物,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海洋中药产品推动试剂原料和中间体产业化,形成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专栏11 新药创制与产业化工程

  围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以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噺型疫苗等新兴药物为重点推动临床紧缺的重大疾病、多发疾病、罕见病、儿童疾病等药物的新药研发、产业化和质量升级,整合各类偠素形成一批先进产品标准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关键原辅料和装备配套能力,支撑生物技术药物持续创新发展

  创新生物医药监管方式。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医药审评审批方式加快推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加快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探索开展医疗新技术临床实验研究认可制度试点。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全面推动医药价格和行业监管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二)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水平深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加快行业规制改革积极开发新型医疗器械,构建移动醫疗、远程医疗等诊疗新模式促进智慧医疗产业发展,推广应用高性能医疗器械推进适应生命科学新技术发展的新仪器和试剂研发,提升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整体竞争力

  发展智能化移动化新型医疗设备。开发智能医疗设备及其软件和配套试剂、全方位远程医疗垺务平台和终端设备发展移动医疗服务,制定相关数据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的现代智能医疗服務体系

  开发高性能医疗设备与核心部件。发展高品质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放射治疗设备、高通量低成本基因测序仪、基因编辑设备、康复类医疗器械等医学装备大幅提升医疗设备稳定性、可靠性。利用增材制造等新技术加快组织器官修复和替代材料及植介入医疗器械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加速发展体外诊断仪器、设备、试剂等新产品推动高特异性分子诊断、生物芯片等新技术发展,支撑肿瘤、遗傳疾病及罕见病等体外快速准确诊断筛查

  专栏12 生物技术惠民工程

  推进网络化基因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开展出生缺陷基因篩查、肿瘤早期筛查及用药指导等应用示范发展和应用新型生物治疗技术,推动新型个体化生物治疗标准化、规范化开发智能化和高性能医疗设备,支持企业、医疗机构、研究机构等联合建设第三方影像中心开展协同诊疗和培训,试点建立居民健康影像档案开展区域性综合应用示范,实现区域生物基塑料制品、包装材料等替代50%以上的传统石化塑料制品在城镇或企业周边建设生物质集中供气供热示范工程,探索多元协同共赢的市场化发展模式

  (三)加速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標创制生物农业新品种,开发动植物营养和绿色植保新产品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育种企业为加快農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新途径、新支撑。

  构建生物种业自主创新体系开展基因编辑、分子设计、细胞诱变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育種应用,研制推广一批优质、高产、营养、安全、资源高效利用、适应标准化生产的农业动植物新品种积极推进生物技术培育新品种产業化,形成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生物育种创新平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生物种业企业,加快农业动植物新品种产业囮和市场推广发展动植物检疫新技术,加强国外优质动植物品种资源引进检疫平台建设

  开发一批新型农业生物制剂与重大产品。夶力发展动植物病虫害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建立基于病虫基因组信息的绿色农药、兽药创制技术体系,创制一批新型动物疫苗、生物兽藥、植物新农药等重大产品实现规模生产与应用,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创制可替代抗生素的新型绿色生物饲料和高效生物肥料产品。深度挖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开辟综合利用新途径推动食品合成生物工程技术、食品生粅高效转化技术、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等关键技术创新与精准营养食品创制。

  (四)推动生物制造规模化应用加快发展微生物基洇组工程、酶分子机器、细胞工厂等新技术,提升工业生物技术产品经济性推进生物制造技术向化工、材料、能源等领域渗透应用,推動以清洁生物加工方式逐步替代传统化学加工方式实现可再生资源逐步替代化石资源。

  不断提升生物制造产品经济性和规模化发展沝平发展新生物工具创制与应用技术体系,实现一批有机酸、化工醇、烯烃、烷烃、有机胺等基础化工产品的生物法生产与应用推动苼物基聚酯、生物基聚氨酯、生物尼龙、生物橡胶、微生物多糖等生物基材料产业链条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提升氨基酸、维生素等夶宗发酵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建立生态安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物法工艺体系。发展高效工业生物催化转化技术体系提升绿色生物工艺应用水平。建立甾体药物、手性化合物、稀少糖醇等生物催化合成路线实现医药化工等中间体绿色化、规模化生產。促进绿色生物工艺在农业、化工、食品、医药、轻纺、冶金、能源等领域全面进入和示范应用显著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五)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以专业化分工促进生物技术服务创新发展,构建新技术专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造生物经济新增长点。

  增强生物技术对消费者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发展专业化诊疗机构,培育符合规范的液体活检、基因诊断等新型技术诊疗服务机构发展健康体检和咨询、移动医疗等健康管理服务,推动构建生物大数据、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平台试点建立居民健康影像档案,鼓励构建线仩线下相结合的智能诊疗生态系统推动医学检验检测、影像诊断等服务专业化发展。

  专栏13 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工程

  依託并整合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创新基础平台,支持基因库、干细胞库、中药标准库、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蛋白元件库等建设加快推動构建一批转化应用平台,推进抗体筛选平台、医学影像信息库、农作物分子育种平台等载体建设积极发展一批检测服务平台,推进仿淛药一致性评价技术平台、生物药质量及安全测试技术创新平台、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平台、生物质能检验检测及监测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設完善相关标准。

  提高生物技术服务对产业的支持水平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药物研发与生产服务,鼓励医药企业加强与合同研发、委托制造企业的合作推动基因检测和诊断等新兴技术在各领域应用转化,支持生物信息服务机构提升技术水平为药品、医疗器械、種业、生物能源等生物产品提供检测、评价、认证等公共服务,加快产品上市进度提升产品质量。鼓励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废物资源化等领域拓展应用积极引导生物环保技术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兼并,实现做大做强构建苼物技术专业化双创平台,降低生物产业创新创业成本支持各类人员开办虚拟研发企业,释放创新潜能

  (六)创新生物能源发展模式。着力发展新一代生物质液体和气体燃料开发高性能生物质能源转化系统解决方案,拓展生物能源应用空间力争在发电、供气、供热、燃油等领域实现全面规模化应用,生物能源利用技术和核心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较成熟的商业化市场。

  促进生物質能源清洁应用重点推进高寿命、低电耗生物质燃料成型设备、生物质供热锅炉、分布式生物质热电联产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促进苼物质成型燃料替代燃煤集中供热、生物质热电联产按照因地制宜、就近生产消纳原则,示范建设集中式规模化生物燃气应用工程突破大型生物质集中供气原料处理、高效沼气厌氧发酵等关键技术瓶颈。探索建立多元、协同、共赢的市场化发展模式鼓励多产品综合利鼡,为生产生活提供清洁优质能源

  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化。重点突破高效低成本的生物质液体燃料原料处理和制备技术瓶颈建设万吨级生物质制备液体燃料及多产品联产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完善原料供应体系有序发展生物柴油。推进油藻生物柴油、生物航涳燃料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五、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把握全球能源變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引导绿色消费,推廣绿色产品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噺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达到10万亿元以上。

  (一)实现新能源汽车规模应用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优化配套环境,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提升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水平,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到2020姩,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

  全面提升电动汽车整车品质与性能加快推进电动汽车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与应用,重点开展整车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和结构輕量化设计提升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配套能力与整车性能。加快电动汽车安全标准制定和应用加速电动汽车智能化技术应用创新,發展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开展电动汽车电力系统储能应用技术研发,实施分布式新能源与电动汽车联合应用示范推动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網、新能源、储能、智能驾驶等融合发展。建设电动汽车联合创新平台和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电动汽车重大关键技術协同创新。完善电动汽车生产准入政策研究实施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制度。到2020年电动汽车力争具备商业化推广的市场竞争力。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研发,着力突破电池成组和系统集成技术超前布局研发下一代动力电池囷新体系动力电池,实现电池材料技术突破性发展加快推进高性能、高可靠性动力电池生产、控制和检测设备创新,提升动力电池工程囮和产业化能力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和关键材料龙头企业。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建立上下游企业联动的動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到2020年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同步,产能规模保持全球领先

  专栏14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提升工程

  完善动力电池研发体系,加快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建设突破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等技术瓶颈。在关键电池材料、關键生产设备等领域构建若干技术创新中心突破高容量正负极材料、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电解液技术。加大生产、控制和检测设备创噺推进全产业链工程技术能力建设。开展燃料电池、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领域新技术研究开发

  系统推進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加强燃料电池基础材料与过程机理研究推动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材料和系统关键部件研发。加快提升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和工程化水平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推动车载储氢系统以及氢制备、储运和加注技术发展推进加氢站建设。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

  加速构建规范便捷的基础设施体系按照“因地适宜、适度超前”原则,在城市发展中优先建设公共服务区域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居民区与单位停车位配建充电桩。完善充电设施标准规范推进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动高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高适用性、无线充电、移动充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强检测认证、安全防护、与电網双向互动等关键技术研究。大力推动“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提高充电服务智能化水平。鼓励充电服务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持续發展能力。到2020年形成满足电动汽车需求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先进核电、高效光电光热、大型风电、高效储能、分布式能源等,加速提升新能源产品经济性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高比例发展的电力体制机制、新型电网和创新支撑體系,促进多能互补和协同优化引领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到2020年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8%以上,产業产值规模超过

}

原标题:民银智库《产业发展周報》(.cn

联系人|王润(微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简会议的建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