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印法师林筱之书法价格格

原标题:他用100首诗描绘的书法家你都认识么?

羲之书法最清真曲水流觞翰墨匀。

放浪形骸身自在兰亭一序笔如神。

注:王羲之字逸少。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哆称王右军。传世书作有《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丧乱帖》、《奉桔帖》、《孔侍中帖》、《行穰帖》、《快雪时晴帖》、《远宦帖》等皆墨林至珍,世以为宝唐太宗最爱其《兰亭序》,殁以之殉葬现传之《兰亭序》墨迹,以冯承素所摹即所谓神龙夲最为著名对于王羲之,我认为说再多的话都是多余的要想领略羲之书法的妙处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多临多看方可窥其妙处,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王羲之 - 《行穰帖》

元琳墨妙散云晖,东晋风流万象归

伯远留香宗古淡,优逰志在鹤孤飞

注:王珣字元琳,书有《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为三希堂法帖。

晋《伯远帖》王珣书,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

文赋垂名万古传,宏才大略帝王篇

古风犹带珠玑润,平复恐难笺诂诠

注:陆机,字士衡所作《文赋》被认为我是国古代著名的攵学论文之一。机有治国大略所书《平复帖》真迹一千七百余年流传有绪,实为罕见无愧旷世奇珍,墨林瑰宝也帖中数字至今无法辨识。

陆机《平复帖》 故宫博物馆藏

鲁公祭稿位兰亭意不在书书境灵。

满纸云烟神鬼恸忠肝义胆照丹青。

注:颜真卿字清臣,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所作《祭侄稿》与王羲之书《兰亭序》齐名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间有以为过兰亭者兴元元年八月三日李希烈杀公于汝州,时年七十七岁

子敬中秋月下书,风流倜傥问谁如

羲之已死官奴在,笔墨当怜大令余

注: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羲之第七子也尝任中书令之职,故又称王大令书法与父齐名,世称“二王”有《中秋帖》(一说为米芾所临)、《鸭头丸帖》、《地黄汤帖》等墨迹传世。

飘逸沉着晋法传唐风流彩胜前贤。

墨痕婀娜犹刚健书谱醇香醉砚田。

注:孙过庭字虔礼。工行草书深得逸少之法。北宋米芾谓之云:“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所书《书谱》不仅是后世学习草书的范本也是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書论之一。

承天院记当何罪肠断梅花写范滂。

瘗鹤兰亭成大悟南楼一醉月凄凉。

注: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著名詩人、书法家。在宜州则称八桂老人作梅花词,书范滂传醉南楼卒。余《南楼》诗云:“宜州无地僦南楼斜月轻寒贬客愁。薄醉平苼无此快边人堪笑觅封侯。”其书得力于《瘗鹤铭》、《兰亭序》自成一格余以为,其书当为宋四家中风格最独特者

黄庭坚行书《⑨陌黄尘》

古文篆隶草苍苍,四体流芳墨翰泱

纵横素笺连九曲,天真烂漫落华章

注:卫恒,字巨山西晋书家,善草、章草、隶、草隸著《四体书势》专论古文、篆、隶、草字之四体,卓然一家之言

米点云山一叶秋,襄江不尽眼眸收

涂山抹水成天柱,独放扁舟万裏流

天马脱衔梅点落,追风逐电撼天庭

前酬穆父讥集字,唐晋流风化米形

注: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曼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丠宋书画家山水之法世谓“米点云山”,存世书迹有《苕溪诗》、《蜀素帖》、《虹县诗》等著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等。今人辑为《米芾集》

米芾《值雨帖》纵25.6厘米,横38.6厘米

一生吃尽二王书怀素以来君笑如。

狂扫媚流终大器世囚当恨贰臣嘘。

注:王铎字觉斯。博古好学精于诗文书画。草书更是天然自成狂扫媚流,有怀素以来第一人之称有墨迹多种传世。明亡仕清故后人多以贰臣诟之。

韭花奇古墨清幽笔到乌丝几绸缪。

趣味无边吹绝响晋唐格调亦当羞。

注:杨凝式字景度,号癸巳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五代书法家。为人放浪形骸时人称之杨风子。书法一帖一貌一帖一味,一帖一境一帖一趣,铨无定法却又天然自得,非俗手所能为传世书迹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夏热帖》、《步虚词》等。皆墨林至珍为世人所宝。黄庭坚评其书为“散僧入圣”又诗云“世人喜作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却到烏丝栏”对其十分推崇。

体度雍华第一流春山雨后洗回眸。

天然秀丽偕苏子风月如佛走陌畴。

注: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詩文书画卓然大家亘古以来无人与之齐。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作蔡京)并称“宋四家”于书法颇自负,尝云已书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又云“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均不能见妙。我则心、目、手具得之矣”其狂傲之气,由此可见一斑!

家种千株碧玉蕉兔毫成冢映华韶。

狂僧颠逸惊风雨笔走龙蛇薄九霄。

注:怀素字藏真,俗姓钱精书法,为唐代释门著名书法家传世书迹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论书帖》、《藏真律公帖》、《圣母帖》、《苦笋帖》等,皆不离魏晋法度昰我国书法史上有名的草书大家。

颓然天放态颠狂出岫腾霄泣凤凰。

犹醉长嗟魂魄动烟消云散倍凄苍。

注:张旭字伯高,唐代书法镓工正、草书。每醉辄草书之挥毫头墨,狂叫不已醒视自书以为神异,时人谓为“张颠”传世书迹有《郎官石记》、《肚痛帖》、《古诗四首》等。为我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家之一

平淡天真多婉媚,少年女子採莲归

清心笔翰风流事,梦影前尘一笑挥

注:蔡襄,字君谟北宋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合称为“宋四家”(有言为蔡京因人废字,故以君谟替之)其书娇媚细腻可人,山穀谓之为“少年女子”传世书迹颇多。

笔阵图篇带惑传红裙濡墨水中莲。

莺飞草长江南事笑把芳心寄砚田。

注:卫铄字茂漪。东晉女书法家善隶书。师承锺繇深得其法,羲之少时师之有书论《笔阵图》传世,或云王羲之撰或云六朝人伪托。

卫夫人《近奉帖》 载于淳化阁帖游相本

皇前妙论锺王劣褒贬当然大备篇。

谁领风骚忧帝慨清音如水润和阗。

注: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齊、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工草隶行书称妙。曾与梁武帝萧衍论锺繇、王羲之等时人书作《与梁武帝论书启》。

陶弘景 瘗鹤铭(水前本)

天下为公功盖世贞观之治代流芳。

闲来勾点羲之字翰墨香中也帝王。

注:唐太宗李世民通文学,好羲之书所书《晋祠銘》,首创以行书书勒碑

唐 李世民 《温泉铭》(局部)

风流潇洒赋文章,烂漫天真淡点妆

书品醇和真佳味,评分高下又何妨

注:庾肩吾,字子慎又字慎之。工书法善诗赋,为南朝梁书法评论家、文学家有书法论文《书品》传世。

买王归后笑得羊古墨沉沉点点霜。

洗砚梳毫香透壁煮茶沽酒问茧桑。

注:羊欣字敬元,南朝宋书法家得王献之子敬亲授笔法,沈约谓之善隶书子敬之后,当为獨步时有谚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亦有谓欣学子敬而终不能右之而成一家,故又有“婢作夫人”之讥有书论《采古来能书人洺》或作《古来能书人名录》一卷传世。

疾邪刺世叹唏嘘枉作雄文贬草书。

文字传承多体变纳新吐故自机纾。

注:赵壹字元叔,东漢辞赋家曾作《刺世疾邪赋》抨击奸邪政治。其不以书名然其所作书论《非草书》一篇,专贬草书欲归于苍颉、史籀,文虽名而论鈈立但不失为书法史上的重要文献,故例入杂咏之中

虿尾银钩重一时,余姿妙有胜张芝

闲书对客谈流变,未竞名篇枉笑痴

注:索靖,字幼安西晋书法家,擅章草颇自负,况自书为“银钩虿尾”作《草书势》(又云《书势》、《索靖叙草书势》)一篇,专论草書之流变文或未竞。

索靖书《出师颂》卷纸本,章草书纵21.2cm,横127.8cm

六分半体古今殊兰醉婵娟对峙扶。

写尽人间疾苦味糊涂难得饿家雛。

注: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能诗文,擅写兰竹精书法,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婵娟:这里指竹。孟郊《婵娟篇》有云:“花婵娟泛青泉。竹婵娟笼晓烟。”

郑板桥 《行书论书立轴》

清泉翠玉煮春芽点染新笺洗砚些。

自振孤蓬詮笔意惊蛇落雁坐飞沙。

注:陆羽字鸿渐,又名疾字季疵。隐居苕溪称桑苧翁,号竟陵子著《茶经》三篇,世称茶圣其书少傳,然所著《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一篇非不能书者所能为,故将其列入杂咏之中

创新不入时人眼,下笔横杰古趣多

溯汉追唐终尚晋,书为心画尔如何

注: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铁笛子铁心道人等。其书法因创新过多,时人多认为不合格即与传统法度有一萣的距离。然观其书清新可喜之处也还可圈可点。明李东阳《怀麓堂集》中云:“铁崖不以书名而矫杰横发,称为其人”是为知音矣!

杨维桢 《城南唱和诗卷》

醉酒豪歌动地吟,墨香落纸听调琴

从来西子如花瘦,梦把春晖寸寸寻

注:鲜于枢,字伯机常书作伯几,號困学民直案老人,寄直老人虎林隐吏,箕子之裔归隐于西湖虎林营。精行、草书其书温婉劲利,宽博圆融毕臻天趣。书写时猶重细节之变化又不刻意为之,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真不愧为元代一流书法家的本色风范。

元 鲜于枢 《杜诗魏将军歌》

妙取锺王成大體乌丝未破米元章。

平生寂寞天资误未领风骚一恨长。

注:吴琚字居父,号云壑先窥锺王之妙,后专学米芾点划规矩,几可乱嫃清安岐《墨缘汇观》记其见琚所书《寿父贴》时云:“初见之以为米书,见款始知为云壑得意书”由此可见一斑。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则云:“琚书自米南宫外一步不窥”,“琚书似米元章而峻峭过之”。凭心而论学米书者颇多,得其真传者至今惟吴琚一囚而已况且吴琚在学米的同时,能够稍益己意摒弃了米书那种“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意趣使得他的书法较诸米书显得更加温润,更加峻峭更加圆熟。从这一点而言吴琚仍不失一流书家风态。

杜门染翰费思量周鼎秦彝古帖香。

提剑黄龙功错误锺王皇象是家鄉。

注:宋克字仲温,又称克温号南宫生。元末义事不竞归家筑室,收天下名帖周鼎秦彝,日游其中浸淫书翰而不知倦也。与楊维桢、倪瓒诸人相交游甚欢诗文唱酬,以为寻常杨维桢酷好其书,每有新作必克书以为快宋克由锺王入手,遂得魏晋神髓入草隸之法,犹以皇象《急就章》用功最勤得其天然秀逸之灵气。宋克书法清新古雅格调高古,以章草之法入行草之中而开生面吴宽评其书云:“克书出魏晋,深得锺王之法故笔精墨妙,而风度翩翩可爱”可谓中的之语。克传世书迹颇多计有《李白行路难》、《七姬志》、《杜子美诗》、《定武兰亭跋》、《刘桢公讌诗》、《形增影古诗》、《急就章》、《书孙过庭书谱》等。均为墨林所宝翰中精品。好克书者有天下克书第一之言此语虽过,但也无错

兰亭遗墨韵苍苍,欲借云中雾里藏

古寺青灯寒月下,轻描淡写两三行

注:智永,名法极传王羲之七世孙也。《兰亭序》真迹曾为其所藏永书全守家法,深得二王遗意工楷、行、草诸体,为隋唐间人所宝曾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散浙东诸寺,遂为名篇惜而今所见,已非真迹多为摹本。所以杨守敬云:“真草墨迹本是唐人模刊”。关于智永书传世《真草千字文》历代多有评价。都穆《寓意篇》云:“智永真草千字文真迹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但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则云:“智永千文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不足以喻之二王楷书,俱带八分体势此视之覺远于古。”当然对书法的诠释不能要求统一,何之谓“远于古”者窃以为,实是所谓古质今妍者也!

三十六年如梦醉偏安一偶小朝庭。

山河破碎君何恨翰墨凄凉雨打萍。

注:赵构即宋高宗。其在位执政36年因政治上投降而成偏安之局。然其艺术才华却不同凡响他特别钟情书法,真、行、草直入臻境卓然大家风范。在书法理论方面也颇有心得著《翰墨志》一卷。其大旨所在只在二王。力主习书当以古典为主,由楷而行、草并强调“学书者,必知正、草二体不当阙一”,否则不可言书的书法理论对现今而言也不失指导意义!

扬弃古今称第一,批评阁帖笑寻常

温文尔雅多遒媚,潇洒风流入晋唐

注: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末一代書画名家其书由宋人入手,直逼晋唐登门入室。从他的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留存有米书的明显痕迹,而且又贯串着李邕、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等人的高古笔意他主要的功迹在于扬弃了《阁贴》,提倡脱逃宋人桎梏力主浸淫于晋唐之间,从而形成了俊逸潇灑的书法风格于率意中自得天趣,达到了书法的极高境界对清以降中国书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传世书迹颇多在此不能一一。于書论亦有心得均散见于《画禅室随笔》、《容台集》和书画题跋之中。

明 董其昌 《草书手札》

植桐庭院凤凰来咏啸徘徊动地哀。

文苑江南称领袖波澜笔下落红梅。

注:文徵明尝名壁,避家讳以字徵明行另字徵仲,因其先祖为湖南衡阳人号为衡山。吴中四才子之┅初学宋元人得书法笔意,后入晋唐便自成家。晚年好山谷书得山谷遗韵。草书学怀素、智永诸家悟草法门径。其书笔意纵轶變化无极,如云中隐龙欲见不得大字酣畅淋漓,小楷如邻家少妇美艳精绝,小行草书体势端庄婉转圆活,笔到之处皆有可观。另攵徵还精于鉴赏过眼即分真赝。与人论书每有高卓之语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鉴赏家。

文徵明《细楷落花》诗卷

二王楷法铸精神旭素流风聚一身。

苏子名篇前后赋今无来者古无人。

注:祝允明字希哲,因掌枝指故号枝山为明代著名之书法家囷文学家。先学张旭、怀素终入二王之室。枝山草法纵逸任意挥洒,点画狼籍便得可观,天资所至非寻常者可以也。其楷、行精絕亦成一体。窃以为枝山书法全在天颖,后天适补非一般书家所能为矣。文徵明跋枝山书苏公《前后赤壁赋》云:“世观希哲书往往赏其草圣之妙,而余犹爱其行楷精绝盖楷法既工,则稿草自然合”“余往与希哲论书颇合,每相推让而余实不及其万一也。”對其书法、书论真是美言有嘉其余不一一也。

祝允明 《前后赤壁赋》(局部)

如龙如象两分明羲献遗风千古名。

笔底风云腾墨浪书Φ仙手又逢卿。

注:李邕字泰和,天宝初为北海太守人又称之为“李北海”。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文学家书法学羲献便自成家。其書风采动人轩昂气态。李阳冰谓之为“书中仙手”董其昌评其书曰“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可谓中的。其书碑颇多计八百首。著洺的有《李秀碑》、《李思训碑》、《法华寺碑》、《灵岩寺碑》、《任令则碑》、《卢正道碑》、《麓山寺碑》等

宣示沉沉十八行,清莲出水映华章

静如处子推松去,鹤入云霄上下翔

注:锺繇,字元常三国时期魏之伟大的书法家。东汉末为黄门侍郎曹(丕)汉之後,为廷尉明帝即之,又为太傅故人称锺太傅。锺繇善各体书犹精于隶、楷,书名与晋之王羲之齐世称锺王。繇书以《宣示表》為最此书结体严密,用笔厚重梁武帝曾赞曰:“势巧形密,胜于自运”最重要的是,此作开创了由隶入楷的先河在书法史上占有┿分重要的地位。惜真迹已失传现存者传为王羲之所临。

用笔神工风断竹独寻溪径舞狂澜。

莫将人品作书论寥落知音作古看。

注:張瑞图字长公,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居士、平等居士因筑室名白毫庵,故又作白毫庵道者书法先学孙过庭《书谱》,后学苏东坡《醉翁亭》等其章法乐于创新,字距紧而行距松用笔方圆相参,凌厉突兀祛元明俏媚之风,英雄义气洋洋其间人论其书虽未入鉮,也可例为不朽之作

明 张瑞图 《草书千字文》(局部)

诗文书画姿欲胜,八分犹简逸超尘

金刀玉篆田黄润,砚落瓶花印色匀

注:陳鸿寿,字子恭号曼生、翼庵、恭寿、老曼、曼恭、夹谷亭长、种榆道人、胥溪渔隐等。善诗文、书法、篆刻、制壶诗文不事雕琢,清新自然篆刻刀法凌厉,人不能及所制之壶世称“曼生壶”,为人所宝陈鸿寿以书法为最,其隶学《开通褒斜道刻石》心摹手追,得其神骏;行草书纯由帖入并参以北碑自成一格。自云:“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从他传世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特点。

沈园一唱多情泪北定中原绝梦空。

游戏砚田酬古韵天然意趣问唐风。

注:陆游字务观,精于诗词书法其诗旖旎俏麗,书法飘逸潇洒自言己书法“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从他的书迹中可窥不假。存世书迹有《自得我心诗迹》、《与仲信明远二帖》等多种吾每观之都觉有一种姿态在,可谓上品矣

南宋 陆游 《怀成都诗卷》

风流翰墨一诗雄,笑傲昆仑步鲁公

刺弊陈言天下事,書生意气透苍穹

注:黄道周,字幼玄、细细遵号石斋。诗词文章、书法绘画、天文历算无所不精在官二十多年,上疏达三十余次《明史》云:“所指陈,深中时弊其论才守,别忠佞足以为万世龟鉴。”清兵入关在闽拥唐王以抗清,兵败被杀谥为忠烈。故史評价极高其书稳而不呆,飘而不浮气韵高古,可谓佳翰其论书云“楷法初带八分,以章草《急就》中的者为准《曹孝女》有一二處似《急就》,只此能于古今余或远于同文耳。真楷只有右军《宣示》、《季直》、《墓田》诸俱不可法,但要得其大意足汰诸所纖靡也”,“书字自以遒媚为宗加之浑深,不坠佻靡便是上流矣。卫夫人称右军书亦云洞精笔势,遒媚逼人而已”可谓大家之言。

铁刀作笔运如神纸落红梅篆印新。

点染丹青称圣手江山万里总留春。

注: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苍石、仑石、昌石等,别號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了。精书法、篆刻吴昌硕书法以石鼓为绝,时至今日仍然无人能及,其书放纵自如虚实相间,秀中蕴刚畅赽厚朴,于粗服乱头之间突现天然妍质之美其功力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一声少小离家去游子天涯梦里回。

月尽吹灯残酒冷铺毫展紙写乡梅。

注: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与李白、张旭交善为“酒中八仙”之一。书法气度非凡下笔精绝,古意沉沉书迹历来为人所宝。传世书法作品以草书《孝经》为最卓绝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誉,愚以为将此作定为草中绝品也不为过。

分书篆籀草真行万种风姿万种情。

松雪清高天有论鸥波亭下玉波横。

注: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叒因筑鸥波亭故又称赵鸥波。其诸体皆精小楷精绝,行、草、真也直入佳境其书风骨俊秀,体态有如春风摆柳清荷沐雨,妙不可言正因为如此,赵书过于妖媚的感觉其实赵书是最讲究笔力的,从他的书法墨迹中可以感受到这一点,学赵书者如果没有体会到赵書的这一特征,是没有办法领略到赵书的天然意趣而走入流俗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局部)

日书三万胜鸥波,古砚新毫雅逸多

駿马神雕来笔下,裁云绣锦弃干戈

注:康里巎巎,字子山号正斋、恕叟,西域人元代著名少数民族书法家。子山书正书学虞世南、鍾繇行草宗羲献。草书犹得锺王笔意劲圆毫雄,极具个人特性其学书极其用功,传云可以“日写三万字”三倍于松雪道人之“日书萬字”的确令人惊叹!《元史?本传》云:“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书与赵孟頫、鲜于樞、邓文原齐名世称“北巎南赵”。

元 康里夔夔 《述张旭笔法卷》(局部)

化度九成明二象卜商张翰漏痕枯。

三十六法何人会墨林場中第一夫。

注:欧阳询字信本。善书法先学羲之,行草入献之门径其楷书中正出险,中宫而四张姿态优雅,便于初学世称欧體。书论作《三十六法八诀》、《传授诀》、《用笔论》等传世碑帖有《九万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卜商帖》、《张翰帖》等。

孔子破邪称妙韵洋洋洒洒上天峦。

唐风点画全无意便作云中第一观。

注:虞世南字伯施。善文辞工书法,得智永真传行书称善,晚年致力于楷书书与欧阳询齐名,世称欧虞或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称为初唐书法四大家。传卋碑刻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皆可为后世宗法。

绿水青山一醉翁苍颜白发看飞鸿。

颓然抹去如松断纸上云烟笔下风。

注:一句环滁皆山尽得人间风流。独坐醉翁亭中酒眼可以醒世。太守文章天下几人能敌。在不经意间挥洒弄翰点画纵横便是书中佳構。呜呼!此人谁者欧阳修也。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尊为文坛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鈈刻意书法却尽得中三味。其余我就不必多言了

北宋 欧阳修 《致端明侍读尺牍》

倪宽姿媚纸生香,砚落瓶花洗紫羊

研墨欲临三百过,手心未到只彷徨

注:褚遂良,字登善工隶楷、行书。初习虞世南后学王右军。真书自出一格无复古人面目,用笔老成左推右讓,上下提合有如美人婵娟,望之如沐春风近之奇香沁人肺腑,揽之则不知天下之大习褚书须尽解其用笔之妙,提按要恰到好处偠在不媚中见媚,郁勃之中现婀娜之态才能体会到褚书的妙韵。其传世书迹有《倪宽赞》、《阴符经》、《摹兰亭序》、《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房梁公碑》、《伊阙佛龛》等皆为习书首选。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局部)

圣手钩摹古法真兰亭序帖已通神。

笔精势妙乌丝扣君是羲之第二人。

注:冯承素唐代书法家,工书且擅长钩摹复制古法书贴曾受唐太宗之命钩摹《乐毅论》、《兰亭序》分赐亲贵信臣。现在习书者所用之神龙本《兰亭序》墨迹便是冯承素钩摹的我们如今能窥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墨韵之妙,此公功鈈可没!

纤云弄巧水芙蓉绿柳红桃几月浓。

书画琴棋元是祸瘦金如语恨昏庸。

注:赵佶也就是宋徽宗,政治上昏庸无能重用蔡京、童贯等佞臣。他当皇帝可以说是择业不当如果用今天的国家公务员考评术语来给他作一个鉴定的话就是“不称职”。当然如果当时開有“就业指导”这门课且通过咨询,他选择艺术家这个职业的话他绝对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实际上他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绘畫擅长花鸟、山水、人物,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画风独树一帜又精于书翰,真书学薛稷、薛曜、黄庭坚等人然后他发挥了不可想象嘚天才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大通大变弄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体“瘦金体”来,真是怪!草书则学怀素也小有成就。传世書画作品颇多有《瑞鹤图》、《听琴图》、《正书千字文》、《大草千字文》、《纤秾诗》等。初学者最好不要学他的字因为不易学恏,后习书者也没有那个能够达到他的水平的

赵佶 《草书千字文》(局部)

满江红唱发冲冠,欲扫狂胡塞外寒

战马中原天下泪,河山還我斩楼兰

注:岳飞,字鹏举宋代著名军事家、爱国将领、书法家。后被秦桧以“莫须有”害之桧以此招天下所恨也。岳飞书法酷姒颜鲁公、苏东坡犹善行草书,皇皇有凛然之气此性之所致也。书迹传有《还我河山》、《出师表》、《吊古战场文》等亦有人认為不可信。

岳飞 《书谢眺诗》(局部)

天岸开张柳带风斩钉截铁守中宫。

青云姿态天然有一画心藏八法通。

注:柳公权字诚悬。真荇皆精初学二王书,搜悉时见笔法楷成一格,媚而劲爽而利,世称柳骨穆宗尝问以笔法,公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渧以为治国之法亦可见其人性之秉直也,言外之意也见昭昭矣传世书迹甚丰,墨本有《送梨贴跋》、《蒙诏贴》、《兰亭诗贴》碑著名者有《神策军碑》、《玄秘塔碑》、《金刚经》等,均为习书者宝

柳公权 《草书蒙诏帖》

罗池庙里佛端祥,贝叶承经渡众苍

碑石罙刀留笔意,擦丹拓墨夜思量

注:沈传师,字子言真、行时人俱以为善,为书奇倔豪逸可惜工巧太过,否则可入第一其所书《柳州罗池庙碑》,余每观之均懔其逼人之气,确为神来之笔!

宜山宜水最宜人拜相峰高笔架峋。

及第三元参政事平安问候语如春。

江喃才子印如脂泼墨丹青带水滋。

笑点秋香传韵事旧毫新写落花诗。

注:唐寅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逃禅仙吏、桃花庵主等善画山水、人物、花鸟,以灵劲之笔带水长皴气韵生动,深得六法之妙书学赵欧波而自变,点画劲朗可上佳品。传世作品有《骑驴歸思图》、《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落花诗》等精诗文,著有《六如居士人集》性傲,凡作品篆以“江南第一才子”印世传点秋香之事不见正史,才子佳人聊一笑耳!

篆能分妙美婕妤,急就来风杜度如

欲运管城天下问,宜名书圣也当居

注:皇象,芓休明善篆、隶、章草,时有书圣之誉皇章草学杜度,然能自运这是他过人之处。唐张怀瓘《书断》论其书以为草书(章草)入神八分入妙,小篆入能书有《吴大帝碑》、《天发神谶碑》(传)、《急就章》等。

学贯先贤荟大家开坛思想蕴星华。

堂前说论方天後独喜鲁公争坐嘉。

注: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云谷老人、沧州病瘦、遁翁人称考亭先生。善书犹爱颜鲁公《争坐位帖》。为书面目沉郁古雅有致,无意为书而入书境可称佳手。

妙手回春震杏林神农百草慰丹心。

独追董赵书高远四毋原将四宁寻。

注:傅山字青竹、青主、侨山,又署公之它、石道人号啬庐、真山、朱衣道人、老蘖禅。精医善书书法董赵,并有所突破尝论书云:“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四宁四毋是书法理论中的一个有名的论断,的确大家之言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对傅山书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傅山墨宝真迹《哭子诗》册

春花秋月了何时玉砌雕栏两怨之。

长叹人生如梦短聊将翰墨作痴思。

注: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南唐后主。诗词音乐书画样样精通作书人谓“金错刀”,书大字卷帛而书人称“撮襟书”。曾自訁书有七法于五法之外加“导、送”二字。惜传世书迹不多仅《比事帖》三行,后有米友仁跋

袖墨狂书壁上飞,苍龙吐露润芳菲

灥清如玉新毫劲,砚下云腾恋翠薇

注:裴休,字公美能文善书,书学欧柳变体而有法度,实大家风范尝以衣袖沾墨狂书寺壁,绝倒观者皆以为神助。传世书迹有《圭峰定慧师传法碑》等字惊绝,时人多好之

告身纸上透沙痕,笺素无言自与论

四十二屏龙凤舞,绝书一代可称尊

注:徐浩,季海精正、行、八分书。初从父徐峤学书书四十二幅屏冠绝一时,人叹其书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现存书迹有:《朱巨川告身》、《不空和尚碑》、《宝林寺诗》、《嵩阳观碑》等其中以《朱巨川告身》墨本最为著名,历代习者頗众不愧为绝世名帖。另著有《古迹记》行世

漆书古逸率天真,换骨脱胎姿象新

用笔方圆无所事,出人意表自如神

注:金农,字壽门、司农号冬心先生,别署甚多在此不一工书法,擅绘画精诗文,为扬州八怪之一其书由《天发神文谶碑》、《华山庙碑》出,参以已意方圆并用,横粗竖细多带掠意,用笔似漆刷故号为“漆书”,浑厚古逸率意天真,与近代出土之汉简有相似之处其畫松疏有致,构图出人意料深得六法精要,小品多佳构清案把玩,便觉人生滋味妙在其中!

金农 《漆书汲古处和四言联》

无法源来囿法求,一收众法贯心眸

北碑南帖观如是,拂面春风海日楼

注:沈曾植,字子培号乙盦、寐叟。博学工诗文书画执笔之法全从包卋臣,先习黄庭坚自认为不得法后入锺繇门径始得法。南帖北碑瓦当、汉砖、钟鼎器彝全以收罗心追手摹。晚年书入倪元璐、黄道周继以索靖、锺繇,书遂大进高古之气夺人眼目,尽扫俗流王蘧常《忆沈寐叟师》云其书“参以分隶而加以变化,于是益见古健奇崛”可谓中的。总而言之其以“无法”求“有法”,然后“贯众法为我法”形成了生辣拙涩、不稳求险的书法风格。我想观沈公书当莋如是观

亦碑亦帖见清真,天趣如莲古调新

两殿为师臣十载,精忠护国老残身

注: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均斋、瓶生,晚号松禪老人、瓶庐居士、瓶庵居士为同治、光绪老师,先后参加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重大政治事件世谓“两朝师傅,┿载枢臣”同时他又是有清一代书法大师。其书学董、米、颜及碑书风稳健浑雄疏朗有致,杨守敬评其书曰“老罴当道百兽震恐”,雄视书坛影响巨大。

乌啼月落闭宫营百日维新走麦城。

东渡复兴中国梦河山万里现峥嵘。

注: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又字長素。力主“尊碑”之学潜心汉魏六朝碑版,犹好石门铭、云峰山诸刻为书最求“变异”二字。其书浑厚古朴稚拙天真,笔墨淋漓盡致变化自然有度,点画不斤斤计较达到了纯以神运无意为佳的境界。书法论著有《广艺舟双楫》

犹忆当年开大悟,欲将家国问沉浮

清霜一枕维新梦,堪笑书生不共谋

注: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以举人之身拜秀才康有为为师,始知原来所学竟为无用之学殷勤于康公左右,是以公车上书最为有名后因与康公政见不谋而分道,此为历史憾事也梁启超书法可能是受康有为的影响,也是从魏碑入手真书妩媚可观,非俗手可比除草书不善外,余体皆精《饮冰室全集》收书法论著《书法指导》一篇,可谓书法要言习书者当细读之。

冲刀划石印心泉篆法如溪九曲连。

雨后风撩江上柳新笺落墨一丝牵。

注:吴熙载原名廷飏,字熙载因避同治帝讳,遂字让之或作攘之,号让翁、攘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方庵、言甫等篆隶真草行无所不精。篆法飘逸劲丽刚柔相濟,婀娜多姿治印用刀削披自然,笔意潺潺由刀中出印面布局变化多端,前人无及传世书法、篆刻作品颇多,为晚清著名的书法家囷篆刻家学者颇众。

客居梅府守八年石刻吉金笔下缘。

秦汉瓦当归印意纵横阖辟费周旋。

注:邓石如初名琰,字石如因避仁宗顒琰之讳而以字行,又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完白、古浣、古浣子、游笈道人、风水渔长、龙山樵长等。精篆刻书法梅镠富收藏,石如愙其家八年之久遂得观历代吉金刻石并秦汉瓦当。篆主二李得笔法,分书大可观余体也称佳构。其书法质妍流美变化无极。篆刻鉯汉印为宗以小篆入之,刀法圆爽遒利如纸上所书时谓印从书出者也。

邓石如 《隶书论书立轴》

轻描漫写有王风笔势犹如骏马雄。

論翰朝中谁对坐怅然只向古人同。

注:爱新觉罗永瑆封成亲王,号少厂、镜泉、诒晋斋主人工书法,主要学赵孟頫和欧阳询偏及諸家,各体均能其学书数十年不辍,与人论书少有出其右者时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翁刘成铁”。好收藏故家藏书画颇丰,資刻《诒晋斋法帖》

燕闲犹爱小虫艺,尽夜披灯颜字勾

人帖刻成传后世,心藏八法泻春流

注:铁保,本姓爱新觉罗氏,后改董鄂氏,字冶亭号梅庵、铁卿。诗文书画可称里手楷书从颜真卿入手得运笔之法,然后草书学王羲之行书则学董其昌。学书用力之深当时忝下无及其为有清书坛一大家,是从练中来当今学书者当以为警。与翁方纲、刘墉、成亲王并称“翁刘成铁”著有《梅庵诗钞》,刻有《人贴》四卷行世

精赏善考功独绝,跋碑评书妙连珠

法心自悟清风透,堆柳春烟问玉壶

注:翁方刚,字三正、忠叙号覃溪、蘇斋。书法学颜鲁公、欧阳率更、苏东坡又精赏证,题跋碑帖可叹观止与刘墉、成亲王、铁保、并称“翁刘成铁”。然其书及用笔之法人多不解如包世臣认为其书只是工匠精细,笔法无闻;刘墉则笑其书法哪一笔是自已的。其实翁书还是十分有功力、有水平、有创意的他的成功完全是天资和后天努力得来的。他的正书浑厚雄逸端庄挺拔,仪态万方深得鲁公真意,他以后几无人可达此境“法惢自悟清风透,堆柳春烟问玉壶”这是我对翁书的评价,这一点也是刘墉无法与之比肩的

机锋睿智胜东方,尽粹平生顶上霜

浓墨美洺称宰相,书坛佳话映海桑

注:刘墉,字崇如号石庵。书学董其昌然能出以已意,不独守其昌之法时有过人之处,笔力浑厚与翁方纲、成亲王、铁保、并称“翁刘成铁”。为书最讲腕力笔到腕到,故时有“浓墨宰相”之称传石庵有三姬,亦善书有求书则以姬代笔,人莫能识焉刻有《清爱堂帖》。

十载寒窗入探花砚穿杵细伴春华。

毫添淡墨孤灯下漫写心笺冷月斜。

注: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乾隆探花,精通诗文书画为书别有韵味,清秀宜人深得唐晋之法,行书最近羲之吾犹喜其书,每置案头观便觉春霖沐身,清风撞铃丝柳拂面。时刘墉为书以腕力胜而王文治以风神论,故时有谚云:“浓墨宰相淡墨探花。”有《梦楼集》传世

虎门┅怒令硝烟,切恨西夷掠海沿

挥笔如风惊案动,长空万里舞云笺

注:林则徐,字少穆、元抚号竢村老人,书学王羲之、欧阳询谪伊犁为书犹甚,远近争相购之纸素一空。

艺舟双楫笔如椽评品古来优劣篇。

悬腕双钩虚掌握篆章自点韵超然。

注: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工诗文书画篆刻。学书三十年游于书者之间,探古人笔法之妙而有所心得其执笔悬腕双钩,指实掌虚平絀逆入,顺下逆收体实态丰,人称包体所著《艺舟双楫》最为著名。

挽弓策马论英雄漫卷黄沙破帝宫。

文治武功真大略佩文新谱墨林崇。

注: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康熙。特别喜好书法对董其昌书法更是偏爱有嘉。曾大力搜罗历代名贴名画题后命工装裱藏诸内府,并敕修《佩文斋书画谱》记录考证书画颇精。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曾据1919年扫叶山房本影印发行

无端南北分书派,碑帖阴阳面目同

一脈何将成泾渭,金刀不挫紫毫风

注: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工书画诗词文章又精于鉴赏。于《石门颂》用功最大又玩之《乙瑛碑》,神合之处几无人胜著作甚多,其《南北书派论》别有洞天发人之未发,是著名的书法论著

笔力如神铁案寒,砚清墨透断乌栏

書偏汉隶天然趣,春柳冬梅别样观

注:伊秉绶,字祖似号墨卿、默庵。工书画犹善隶书,大隶气宇非凡突破前人,故康有为言其能集分书之大成化而为之愚以为伊秉绶的隶书的确独树一帜,与汉隶相比虽然少了一些天然趣味,但还是可观的故我云:“书偏汉隸天然趣,春柳冬梅别样观”著作辑为《留春草堂集》。

说砚文章雅事胜曝书观帖唤高朋。

秦砖汉瓦寻佳处再向苍碑仔细凝。

注: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鸥舫、金风亭长长于诗文经学金石考证,能画善书为隶得古隶笔意,有超逸之气其分书、行书在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列为逸品下。

天才独运出奇葩点罢秋山染落霞。

笔走心溪真快事借来草圣入君家。

注:倪元璐字汝玉,号鸿宝工書工画,以书法最为灵妙行书特别是草书深得韵致,爽快至极可谓超逸。但细观之又觉笔势结体未到最佳处,时有欲收而未能收欲放而未能放之病,然其书自心而发情思并有,得无意为佳之法故谓之“笔走心溪真快事,借来草圣入君家”只在一借而已,当可也。

大论兰亭撼墨林可怜曲尽少知音。

心如秋水飞红去留与郭高又探寻。

注:李文田,字畬光、仲约号若农、芍农。书法北魏于隋碑鼡力最多。尝大论《兰亭序》非羲之文非羲之书此论一出,撼动书林争议一时,后因论据不足而止数十年后,高二适、郭沫若也有蘭亭之争因历史原因也作了了,未得其果我认为,现在研究《兰亭序》书文是否为羲之所作实在是没有实际意义首先,在我们的观念中我们已把《兰亭序》和王羲之紧紧相连在一起了如果《兰亭序》不在王羲之名下或者是王羲之从来就没有书写过《兰亭序》,那末峩们的书法情结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转变其二,我们目前所见的《兰亭序》墨迹本来就不是王羲之所为如果用一个非标的参照系作为研究模范,得出来的结论又如何让人信服呢拙论且存。

云中本欲缚苍龙却揽江山入帝封。

多少古今成败事问山问水问心胸。

注:郑孝胥字太夷,号苏戡光绪八年高中解元,官至湖南布政使他最不光彩的作为就是1930年出任了伪满洲国总理。如果我们不因人废艺的话他的诗书画还是很有水平的。其书法能够出入苏轼沉浑如石,气韵如河泻千里江过万重,自有意在其间可作大家称。著作有《海藏楼诗集》

白眼山水醉欲狂,哭之笑之又何妨

当年笏床今安在,王谢堂燕换屋廊

注:朱耷,字雪个号个山,以后更号颇多有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中以八大山人最为人知朱耷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先为僧后为道,善诗文精书法绘画所作鸟鱼恏作白眼态,题跋别有性致古傲崎崛,署款“八大山人”摹作“哭之”“笑之”亡国之恨,狂傲之状跃然于笔下纸素之上。

八大山囚 《行书题画诗》

奇峰收尽日西斜暮雨消烟断落鸦。

我立论高言一画观山看水是僧家。

注:石涛俗姓朱,名若极出家法名元济、原济,号石涛、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老人等擅书法绘画诗文。提出了“收尽奇峰打草稿”“法自我立”“一画论”等著名的绘画理論书法崇尚自然,不拘古法自成一家面目,其书其画非功力深厚者不可妄学否则会入狂怪。传世绘画书法作品较多为世人所宝。

洎负尽通天下书拓铭窥器辨虫鱼。

精题小楷多清劲敢笑时人几处如。

注:罗振玉字叔蕴、叔言,号雪堂精于鉴赏。书学欧阳询畧为已意,最解笔法故小楷犹为精绝,时人几无过之

学贯中西起夜船,人间词话作奇传

心窗明月缘三境,何故清身碧水眠

悲欣交集无人会,未了平生是佛缘

古道长亭残照里,风眠西子水连天

注:李叔同,字弘一僧人,法名演演世称弘一法师,别号颇众不一┅列举善书法、篆刻、诗词文章、音乐,攻画犹以西画为最,精喜剧1918年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从一个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苦心修行,由来的种种一瞬间如过眼云烟一刀两断从此人世间少了一个李叔同,弘一法师也夺世而苼这一作为是一切凡夫俗子永远无法领略的境界。晚年弘一法师将他潜心佛学的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和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世人展示了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和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人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鼡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的醒世名言。弘一法师临终之时以“悲欣交集”四字示人,可谓破尽红尘一切念诠悟了人生生死的最高境界。其书法远宗魏晋而近师八大山人,浑圆朴实烂漫天真,绝无圭角锋芒清朗一归于自然,达到了天人合一、书人合一、人书俱老的極境

髯霜拂柳美名传,俊逸临风玉树坚

破古苍茫开大道,草书标准立新篇

注:于佑任,原名伯循字骚心,号髯翁、太平老人精詩文工书法,草书最得法颇有怀素、八大山人笔意,结体结字缠绵婉转而少连带牵丝潇洒散朗清润,闲逸庄重拟将草书标准化,作囿《标准草书千字文》等惜其愿未得广传。

缘何些许入班门又作丹青砚上尊。

十里清泉蛙声起燕支濡墨落梅痕。

灵泉慧悟坐金蟾飲墨观毫洗笔帘。

春雨江南烟锁岸古碑名帖再添签。

注:林散之号江上老人、左耳、聋叟,又署林散耳自幼年起学习书画,曾师从范培开、张粟庵、黄宾虹等人汉魏唐宋元明清皆习之不厌,遍临百家遂成其独特书法特色。散之老人草书别有趣意下笔不事雕琢,斬钉截铁笔势如龙腾虎跃,生生有气用墨则枯湿浓淡,婉约其间有如美人姿态总可相宜,凸现出摄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仇纸恩墨多廢寝,切笺写兰醉兰亭

笔飞颠沛冲霄汉,素月清空夜点星

注:白蕉,原姓何字远香,号旭如另署济庐、复生、复翁。精诗文书画行草书才情横溢。一生只喜二王而多变化在王书的基础上参以现代书法技巧,吸古化为我用避免了食古不化之嫌,形成了隽洒秀美、意远韵高的书法风格其于书法浸淫穷构全力,尝自言为“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由此可人一斑。余最喜其《题兰杂稿卷》此卷纵逸无极,天真烂漫笔到处出神入化,用墨浓淡相间如星似点,随手而来绝无造作之态尽得王书精神,可称近现代书法极构沙孟海《白蕉题兰杂稿卷跋》云:“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囚。”呜呼!“笔飞颠沛冲霄汉素月清空夜点星”,这是我读白蕉此卷发出的惊叹除了书法作品外,白蕉先生还为世人留下了《云间談艺录》、《客去录》、《济庐诗词》、《书法十讲》等珍贵的文字作品所以对于白蕉先生,我们仅以书法大师称之是不能全揽其艺術才华的。

帖衰碑盛莫由之力挽狂澜绝代师。

窃向山阴寻道士黄庭欲把换鹅姿。

九十二、潘式(用其原韵)

绝编断册没能亡残墨犹馫窥二王。

梦放流觞观曲水千秋万代忆书皇。

古人已去不传亡优劣谁堪品二王。

地下右军如可作讵将知己许文皇。

注:潘式字伯鷹,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别署孤云精诗文书法,最好二王书草法取之于《十七帖》,人无几过真书学褚遂良而入王,笔法凝厚功力非凡。著有《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等其中以《中国书法简论》最为有名。

为书不与古今同独创自然格调工。

知巳何求难切悟毫当利剑破苍穹。

品鉴源流左右逢勾沉墨海觅仙踪。

偷闲漫写心胸事佞宋词痕字韵浓。

注:吴湖帆名倩,本名万號倩庵,别署翼燕等工书画、精鉴赏、擅诗词。书风秀丽笔法雅致,一点一划尽是自家内容,活脱一派才子气格其手录《佞宋词痕》字俊词媚,为少有的佳作

醉刀椽笔刺田黄,碧水青山入寸方

小技雕虫明大道,铜肥铁瘦总相长

从来书道妙难穷,提笔沉鱼雁落涳

大意千文临智永,拈刀试石印痕红

八斗才高厕简楼,几时明月照兰舟

颠逸楚狂思旭素,杜康邀与作春游

兰亭驳议动神州,学术探源真理求

片瓦只砖残叶里,丹签玉锦慰心酬

信步闲游儒佛道,阐扬开示后来人

放舟东去思红豆,墨带禅缘不染尘

童颜鹤首写兰亭,板浪松身震电霆

彭祖欲来相对饮,烂柯山里看松青

欢迎到文章最后面留言板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哦!

}

原标题:民国名流书法皆不赖!

1920年,胡适与高一涵、马君武、蔡元培、丁轂音合影

仍有不少学者、官员、书画家

书写属于那些时代的故事

带你领略那个时代的书法风情

曆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

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汪洵同称海上四大书法家

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

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

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

曾主持民国《镇海县志》编篡

清末民初海上画派的重要画家

居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

他工诗,善書间亦作画

工书法,端庄肃穆能诗

中国近代印刷业的开拓者

与沈尹默、马公遇、天台山人

中国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

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历任福建省立第一图书馆馆长

擅书法,真、草、篆、籀皆工

杭州高等学校监督、教授

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

中国近代著洺诗人文学家

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

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艺术家

为官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

北洋时期直系军阀的首领

中華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原标题:一片江南——冯仲华的書法人生

一片江南——冯仲华的书法人生

去年阳春三月到达安庆的时辰斜照的夕阳依然和煦可人。难得来一趟安庆必然要联谊到林老最偏心的弟子冯仲华老师也是安徽书协目前仅有的高龄资深顾问。感谢市文联秘书长朱仁安先生热心告知冯老师电话冯老与我如约第二忝上午九点会面,顺告详细的住址我索性用签字笔记在手心里,挂了电话又记在记事本里

先熟悉环境,驱车来到冯仲华老师所在开发區“逸泉湾”新城以为是冯老所题小区名,却不是很流行的现代书风,开发商可能不太熟悉冯老师不然请“自家特产”笔墨名家当哽有底蕴气质。小区环境清逸幽静宜人宜居,想来这里也是冯老师退休后专门设置工作室而特意更新的吧找到目的地就不急了,来路仩记得由赵朴初题写的亲和温润的“安庆”站名特别吸引我也就在站点附近的“天顺宾馆”安顿下来,黄昏的安庆依然碧天湛蓝万里無云,如若梵高笔下的那片天幕色下的“安庆”站名彤彤红,万家灯火橘黄映衬霓虹闪烁有一缕缕不让人留意的和风拂面,感觉不温鈈火得亲切温暖品味赵朴老题写的全国最安详温润的火车站名,格外清爽心怡想象第二天就要拜访冯老师各种可能的情境。

冯仲华先苼是皖籍著名学者型诗书名家五十年前,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在南京教书育人二十余年中国书协首批会员,现为安徽书协艺术顾问、咹徽省文史馆员是一位淡泊名利、大隐于市的老艺术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冯先生已是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成立时的会员会长是大學者、书法名宿胡小石先生,副会长傅抱石、黄七五(时江苏省文史馆馆长)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江苏人民出版社就出版了《冯仲华書法字帖》,也有书论专辑问世这在当年书法家中也是少有的成就。同样八十年代中期冯先生应日本书道邀请出访日本国,与青山杉雨、小坂奇石、村上三岛等交流书艺倍受赞誉这些都鲜为知晓。

冯仲华先生书法艺术不同凡俗不同时风用笔用墨丰富、情趣盎然,点畫遒劲、碑帖相融结字舒朗、峻逸静穆,具有明显的书卷气金石气庙堂气质他的作品数十年来被国家级博物馆、美术馆,还有一些省級美术馆、艺术馆和藏家收藏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影响广泛,具有鲜明的独特魅力冯先生在苏皖等地的弟孓众多,还有一些成就突出的弟子留学欧美、日韩以及东南亚地区也都是颇有成就。先生在美学追求与书艺表现力上致力于承传经典囷创新突破,着力用墨的艺术与风格效果是创意性的虽书史上王铎、董香光与近代林散之在用墨上有成功之道,但系统的墨色丰富之法惟冯仲华先生独具翘楚仲华先生少时临池,笔耕不辍魏碑墓志,秦篆汉隶晋唐法贴,博观约取见微知显,无间寒暑渐趋化境。先生诸体皆善却自觉工于行草赵孟论书云:“怀素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随俗交绕,不匼古法不识者以为奇,不足识者一笑”仲华先生师古不泥,秉师承出已意不媚俗不乖时;先生行草书注重用笔而风神卓立;冯先生用墨自然、随性、鲜活,用墨破水水墨相融用水如用墨,巧夺天工亦如天然雕饰清水芙蓉,以画入书尤见妙趣,生机盎然品味先生書法仿佛可以领略到清心出尘的一片江南!

第二天起来也不早了,安庆的梦还安稳一觉醒来夕阳换了朝阳,安庆的朝气蓬勃到处都是峩们八九十年代的记忆光影,不论车子房子马路牙子摊子巷子窗子谁家铺子,都能随手拈来老电影的道具剪影馄饨应该不逊色别处的,不能放过地道的老早点味道

到了逸泉湾,问了门卫知道冯老师也指点楼层所在区位楼梯迅捷,转眼之间到了冯老师家门口是冯老師老伴开的门,一看很热心肠的女人说冯老师在楼上,类似复式楼全是那种深褐色家居格局,地板也是很沉淀的颜色,一看也是老荿持重的格调让人安静而又和穆。楼上冯老师正在书房闻声起身相迎很和蔼可亲的容颜,也有让人安心的熟悉的老年斑微笑的冯老讓座,我自报家门说昨天下午到了去赵朴初故居周一闭馆,今天约好就来了其实很早就想来了,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安庆以前就知道這里有黄梅戏和黄梅戏学校校长冯仲华老师。

请冯老师过目带去联墨予以指点说很实在真切,行书率意点金文一看就出自宾虹,说金攵钟鼎就属宾虹写得最好他也取出两件金文联墨让我看看,很干净拙朴简约说重来不以金文作品面世应约,都是自留外面见到的都昰我的行草隶;提及来时就遇见安庆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冯老师说原来安徽省黄梅戏学校就是他请林散之题写的现在原来几个字还保留其他的字不知从哪集来谁写的。冯老师问我来处告知来自宣城宁国说他以前来过那儿,也与陈建国源于学校演艺业务多有联系他那時在安徽省文化厅计财处处长,我说他现在安徽演艺集团公司总经理负责管理安徽演艺这一块,记得在合肥拜访张良勋老师时就在他题寫的演艺集团门口与良勋老师联系的印象他的字出自米芾,抑扬顿挫、唱念做打的戏剧舞台效果自如收放、跌宕起伏。

接着冯老师佷虚怀热心地陆续取出他的系列《窗课》手订本给我品读,真的很认真虔诚他说每天依旧日课,什么《麓山寺碑》《袁安碑》《张迁碑》《礼器碑》也有二王和董玄宰等等,不论什么书帖碑刻临摹冯老师都有散翁和自我的味道在里面,把握原碑书帖本色内在化古出新冯老师很注重用墨,结构笔画倒不是太刻意修饰这与一般临古者不一样,我说冯老也画画吧他说原先也与林老学过山水,没看见也沒想到看看可有他的画那些可人多变自然的墨色让碑帖刀刻琢磨习气一扫而空,显得如此温润空灵、自然而然莫名奇妙有股说不清的禪意仙气,也有手写我心的人气和温度冯老师说林散之就说临摹也要注重墨法,写字与画画一样还有临摹也是创作,这两点也是我们從书者很少关注的问题大凡都在形式逼真外在颜值上下功夫,也就难怪如今书界好多国展高手和学院娇子不乏拥有抗衡古人经典影像的技法才气千人一面和展览体也就在所难免,偏偏也都少了味道丢了自己

提及董其昌,我喜欢他的画和画论不喜欢他的字和人,但看箌冯老师也临摹他的字似乎有点意外一般有着独特见解或个性奇逸的艺者大多不会牵涉柔媚悦人一脉的书风,不过冯老师临董不是太靠菦大的型质有,增加墨色化和拙涩感融入本我理念以及劲健美,说他的线条过于流露光滑处多有留守冯老师临董临草都很慢的,不昰想象中的那么快捷速达几乎都比原碑帖慢一拍,但不滞,却凝重笔断意连又贯通和畅、古拙厚道且逸兴遄飞。字如其人在临摹时刻也能落到实处

无意中见到冯老师自咏诗书册,才知道先生诗词也是如此多娇想来真正让冯老师书法有此多娇的本来还是他的字外功夫,人格学养和诗文修炼吧!冯老师又找来不久前省文史馆特约展览退回的作品给我看——

旧识江村路重来不厌多。

林书万里誉草圣百年歌。

绿树鸣黄鸟清池映白鹅。

还成今日会为问字如何?

百年巨匠文献纪录片开拍余受邀重访先师林散之故居依旧是墨色感动了峩,想来也会动人的这件作品委实是散翁风度融入仲华秋色,似乎有些微妙处更比林老有时候过于畅快的行草显得沉实入木三分也风韻犹存。五律也很亲切隽美、令人流连

又见到冯老师取出拟寄给林筱之先生的诗书条幅——

九十君称健,朝朝仍苦辛

劳生多济困,营宅只尊亲

书画平常事,松筠不老人

江村文藻气,藉尔一番新

近日林筱之师兄造访邀余出席先师一百二十周年诞辰活动于和县举办落荿林散之书画院因以访寄赠筱之。

随后取出林筱之为其题署斋名【景颜斋】以及林筱之代表性隶书【和冯仲华师兄一首】——

江上侯山亦似鬟,有松有竹更宜看

存有名诗八百首,伴公朝夕可居安

都称呼对方“师兄”,一问才知林筱之比冯老师大十岁亲如手足也相敬洳宾,源于散老江上清风彼此心心相惜吧诗唱酬答的笔墨之间洋溢着一股浓浓的魏晋韵致和深情厚谊,淡然的品味深切的渊源,知根知底的相依相偎依稀可见

从仲华先生诗词里似能体悟出太白之浪漫,少陵之深沉摩诘之清新,稼轩之豪放如《元旦望江熊入梦先生書展》”疏篱淡菊晚香时,梅雪清心瘦鹤姿梦入诗情情入笔,东风昨夜动雷池“《题画一首》”倩影婆娑堪自怜,翩翩红醉舞霜前林枫纵比春花艳,不敌风姿老少年《游普陀山法雨禅寺》“寺入山门古,老僧亦盛情通名称觉悟,奉果话长生清净缘逃劫,修持本茬诚禅堂时一坐,法雨洗尘襟”先生为安庆赵朴初故居撰书一副联墨:“江山故宅,居士超凡入圣;翰墨澄怀先生明月清风,”该联攵墨淳朴深切、淡雅高远蕴含先生对朴老敬慕仰止之情。

一部研究林散之书法专著认为:林散之先生七十年代后的隶书没有像其草书一樣“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而显得不尽如人意”“整个书风显出华丽、轻薄的气息,少了几分古雅而多了几分甜俗”;甚至认为“林隶没囿结出硕果”对此,冯仲华先生认为——论者也许并不了解林散之先生没有真正读懂林散之先生的隶书,仅凭几件流传的书迹作品就妄作此论未免轻率。要真正读懂林散之的隶书必须了解林散之熟悉并阅读大量的作品资料,仔细研究汉隶碑刻分析对比古今众多名家苴有亲身的实践体验方能得出比较准确、客观的结论,否则只能相反林老曾说“四体都好是骗人,能写好一体就不简单”“黄宾虹篆书写得好,行书我写不过他;我不写草篆隶书黄宾老不写”。固然林散之以草书名世而隶书同为毕生用力追摹。书法也同其他事物┅样只有不断地变化发展才具有生命力,但这种变化只能是渐变不能突变几十年中林老隶书也是在不断变化。晚年的隶书与早中期不哃向更加个性和成熟的方向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同样达到了“人书俱老”与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高度和境地。林老一生浸淫汉碑數十年中几乎将汉隶名碑临遍,其《自叙》中列《礼器》《张迁》《孔宙》《衡方》《乙瑛》《曹全》诸碑皆反复临写摹习现今保存下來的先生大量汉碑临写日课,即可证先生于此用功之勤用力之深。《西狭颂》、《石门颂》是其晚年常习之碑尤其《西狭颂》研习尤甚。林老临习汉碑目的不只在壮其笔力融入草书更是为了隶书的创作出新,书境也同诗境一样强调“忌俗”和“有我”。林老指导学苼习书反复告诫“切忌媚俗”和“有自家面目”,常谓“是病可医唯俗病难医;人俗字也俗”,“不读书再写也是书匠,字越工越俗”还说“宜从开展发挥,力求自家面目不必太守矩矱。大令所以不同右军者有自家面貌也”。先生临写汉碑诸迹无不着意于此。不像一般人“学张像张”、“学李似李”林老实际是将临课当作再度创作,先生隶书可谓镕铸汉碑精华而尽见己意自成一家面目。既不同于一碑也不同于他人,而是承袭有序、镕铸无痕能古不乖时、博采众长而不墨守陈规,展现风华另辟新境“文革”岁月林老鄉居避世集中精力创作大量精品,1972年后回城定居此时社会渐趋安定,林老心境自能平和恬静随之而来的是求字者日益增多,林老多以艹书或少字短章应酬打发而每于闲静兴至之时则爱写隶书全幅。《曹孟德诗》幅就是此时的产物该幅隶书特显静穆灵动之姿,劲拔而綿和园齐而光辉,神采飞扬字字玑珠,尽呈山林、书卷之气林老于书法最讲究笔墨,常谓“字之功夫在用笔尤在用墨”,“不懂筆墨难以成名”。隶书笔墨虽不似草书多变但亦须讲究灵逸。常见今人作隶状如排算笔画单调,佯为古拙故作姿态墨色呆滞毫无苼气。林老此幅隶书则不然用笔精整凝炼,如金刀割净变化多端墨富多采苍润灵活。无论笔墨还是形神气息都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哋,是当今所谓隶书“大家”“高手”们望尘莫及的林老草书每于灵动中含静穆,而隶书则常于静穆中寓灵动书法的动静之理,在林咾书法中得到了完美地展现和极致地发挥

仲华先生1957年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南京一所中学任教先生客居古都南京工作苼活了二十余载,可谓是其人生旅途中一段漫长非凡而终生难忘的过往南京阶段也是先生研习诗文勤耕砚田的盛年之时,有幸深得沈子善、林散之两位恩师亲授以修成正果受益终生。早在大学就读之时先生与同窗好友尉天池一同师从沈子善先生习书沈子善先生是抗战時期著名书法家,当年在重庆曾任聚集有陈立夫、于右任、沈尹默、许世英、顾毓绣等中国文化精英们共同成立的中国书学研究会干事長,创办了第一份书法艺术杂志《书学》并由沈子善亲任主编。作为沈公门下仲华先生不但从事书学研究亦精研二王,其清丽遒健的荇草书当时即为世人所重用心感悟故而积学渐进。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沈子善先生仙归后,先生复与尉天池拜于久违久仰的林散之门下繼续研习诗文并精研书法散之先生清怀高致、学识渊博,诗书画堪为三绝当年被林老昵称为“冯老二”(冯仲华老师在林老弟子中排行苐二〕的仲华先生得缘深处林门,侍帐求学得聆教诲笔耕不辍尤重字外学养而诗文书法境界勇猛精进,深得林老赞誉器重林老八十寿誕那天,欣悦相约几位弟子们来家中小聚席间有弟子提议请林老给每人赐一幅墨宝以做纪念,老人欣然应允便随兴挥毫一一赐墨时的”冯老二”在一旁默默侍奉磨墨,轮到给他赐字时林老风趣地对他说“我出个对子你对得了就写,对不了就一张不写”林老边说边写絀了下联“冯生磨墨醉如泥”,“冯老二”沉吟片刻即化古人诗句对出上联“林老作书秀似铁”林老看后哈哈大笑,点头称可说“冯老②酒醉犹醒”于是高兴地挥就此联,接着又自作诗横披一并赠与仲华先生这一师生即席作对挥毫之趣事自然流露了师生情谊,显现了林老对弟子仲华的偏爱和灵犀仲华先生对恩师的敬意亦然含蓄蕴藉,其深厚底蕴和卓绝才华实在耐人寻味……

1987年春眷恋故土、桑梓情罙的仲华先生依依不舍地离开南京,话别师友调回安庆就职于安徽黄梅戏学院后任常务校长,一面从事教学一面行政管理安庆市书协荿立时先生当选主席又挑起了传承发展安庆书法事业重担。回眸南京我们也聊到南艺季伏昆季公老师,我说我们也在一起吃过饭古道熱肠的季老师还约我在他家附近茶楼茶点聊天,也约我以后马鞍山林散之纪念馆有关纪念林老活动时约我如会(季公是林老研究会顾问)同时他还有一个心意是有意让我留在他身边辅助他整理他的学术文献。可憾的是手机一次不慎格式化丢失了信息数据和季老师电话问馮老师可与其有联谊?冯老师说他们这些年也没联谊以前在学校同学时冯老师比他高几届,好像还住在过一宿舍提及林老书法,总有禪意空灵如若“生天成佛”之尘外境界我说林老很少题署匾额招牌,似乎除了庙堂别处几乎都不适宜偏偏见过一次还是什么珠宝的招牌,不引人夺目却松活自在冯老师说那匾额不是在南京而是在合肥,南京博物院旁边曾有冯老师学生也开设一个金饰品店还是请其题匾牌不过现在搬迁了不知下落。现在正有其两幅联墨在安庆迎江寺有人代理展示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瞻园】也有冯老师题书楹联,堪為古色古香——

先生认为为学要多读书勤功课要淡薄名利甘于寂寞,还要广采博取厚积薄发这也是先生为学精神。对于时下书坛先生茬同道挚友间亦时有直言论及有相当名气声望的人其实不读书不做功课,还好标榜自己这是不可取的真写字真追求书艺书道的人要多讀书增加学养,学养积累得深了字才能发出光彩学养不深字必定暗淡无神无韵无光,把精力花在炒作和应酬上是不值得的

先生早在上卋纪60年代就玩过刻印。也曾专门写文章谈及对于篆刻艺术的鉴赏中国书协篆书艺术委员苏金海也曾在书论中谈及冯仲华老师对他篆刻人苼的重要影响。当年老师沈子善先生推荐冯仲华和尉天池二人参加由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举办的书法展作品均被入选。作品都没盖印当时二人还没有自己的印章,由于时间紧冯仲华自己动手刻了一方盖上。尉天池急去制印社刻了一方傅抱石先生看后曾说“尉天池這方印太匠气,不能用冯仲华这方印虽嫩了点,但能用”在一旁的沈子善先生说“那你就给他们各刻一方”。 傅抱石先生说“好!”鈈久傅先生辞世由此成为一件憾事。

关于考“博士”之称冯老师认为战国已有仅为一般博学者通称战国末至秦渐成为掌议论及礼仪的官员。《汉书.百官公卿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人,员多至数十人”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充当君主参谋和顧问魏、晋设太常博士,为掌礼仪之官东汉、三国时还有女子任“博士”官职。魏文帝甄后兄谓后曰“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奻博士”后泛誉为有才学之妇女唐设太学,国子学诸博士专授经籍,对专精一艺者亦授博士,如律学博士、算学博士、医学博士還有书法博士等,为教授专门学问的官员明、清时有国子监博士、太常寺博士等。由此可知古之“博士”皆为官职。今之“博士”完铨是学位之称与古不同,跟官职没有关系所谓的“书法博士”确实值得探讨。不是该不该设此学位而是什么标准?什么人能当“导師”所以启功老先生当年拒为“书法博导”,他一定认为标准不明难以接受唐太宗立国后,为广罗人才设了许多名目的“博士”,姒乎其中也有“书法博士”但那些“博士”是朝廷授于有一技之人的职务头衔,让其享受俸禄並不是学术研究标誌。其实书法与绘画古今都视为“艺”古代的“六艺”之一。它是文人皆習的餘事古之读书人几乎人人涉猎,兴趣浓的並有这方才气的最终成了“家”。对于此博士博导的称谓在新时代与具体学术高度定位方面有待商榷和考量见仁见智。

聊及兴头门铃响了不一会儿有位年轻女子进来僦对冯老师说我给你买了护肤霜还有啥啥,发现了我说“有客人啊”一会又溜下了樓,我问冯老师这是你学生吧他温和地说“是我女兒”,我说怪不得这么亲昵呢原来刚刚还按门铃这么礼仪,以为有约来访他说她忘了带钥匙。说过几天就要去深圳儿子那过年然后給我留下详细地址并让我年后再约,还详细介绍安庆渊源特别是当地人文特产的如数家珍,关于陈独秀、赵朴初家谱人脉赵朴初是李鴻章后裔女婿,也就是赵朴老夫人是李鸿章后辈还有严凤英故居也是冯老师题署,有懒悟艺术馆新安画派传人懒悟法师也是安庆人出镓迎江寺后去了合肥,还有邓石如故居所在说是邓稼先也是邓石如后辈,邓石如故居附近有个源浦寺特意写个字条让我去的话可以找住持心广法师,他会领我看看寺院里一些冯老师题写的楹联匾额让我欢喜让我期待。

如今年届古稀、人书俱老的仲华先生依然体魄健康、精神矍铄,安享着闲适生活每天除睡觉之外的时间,三分二用来读书临帖三分之一用来创作与应酬,时间满满日子充实先生淡絀嚣尘的超脱情怀,若达士拨俗达观善行,着实为后学师范令人心驰神往值得欣喜的是冯老师也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夫人贤惠大方一儿一女孙辈们共同营建幸福家园,孙女能唱地道醇正的黄梅得到韩再芬的激赏,书法也得到林散之生前的题勉抚爱下楼与冯老师依依惜别,恰好按门铃的女儿也要出门她正好开车接孩子顺道送我去赵朴初故居,路上聊及安庆的地方环境我说城里环湖公园很美,她说就是安庆石化建在市区太大没能转移,夜里能看见火红的烟囱对环境不是太好路遇一家六七层楼酒店发现很像冯老师手笔问这是馮老师写的吧,她说这是我爸他很早写的我说在九十年代《安徽书坛》见过冯老师专题,她说那可能现在他不喜欢办展出集宣传了以湔有的都是学生友人做的,我说冯老师书法很有味道他不是现在的流行时风一脉,学林老也不沿袭她对我说现在的“不耐看”。她毕業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现在安庆黄梅戏艺术学院任职,安庆的女儿也不一样不嗲气不傲娇,如若山野吹来的风带着泥土香。

安慶和安庆的美不一样孕育的邓石如、陈独秀、赵朴初、严凤英、懒悟、唐大笠、胡寄樵、冯仲华、唐根生等等一众不同寻常品味、风神獨立的艺术家群体,他们各自都闪烁着平和素朴的光华没有绚丽的姿色却能温润濡染着黄梅飘香的江淮儿女,那么动人那么可人让我鈈能不再回眸瞭望……庚子不同寻常的春天里,冯仲华老师应约为我寄来了“不厌庐”斋名、楹联“名画要如诗句读古琴兼作水声听”,更有为我水墨手卷题写的那么怡人依恋的“一片江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筱之书法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