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远征军的几千辆坦克全报废在缅甸呢

部队打散了就只好留下来还有┅些是不愿意回国参加内战的,有一些是云南兵败后逃出去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李光钿一直不愿意加入缅甸籍始终拿的是外侨证,需每年交税盖章

4月4日,李光钿和老兵之家的志愿者讲述当年的故事

4月5日,清明节李光钿到原中国远征军30师墓地祭拜。

  4月5日李光钿出门散步。除了特别不好的天气他每天都要散步两次,每趟有四五公里A12-A13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四月,漫長的雨季就要开始了缅甸密支那街头,人们都在享受为数不多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下了主干道,拐几个弯往前走越来越安静。道蕗尽头一家小院两层小楼,朱红的门荔枝树已经长到二楼高,月季结着红色的花骨朵向日葵矮着头,院子里都是草木的芬芳李光鈿家到了。

  辨认他家的关键是浓烈的中国元素。灯笼、对联都是国内最家常的样式挂历是中文的,树是从中国买的连狗都是从昆明带来的。

  95岁的李光钿就坐在院子角落他怕冷,还穿着棉袄手边放着一根拐杖。眼睛大而明亮丝毫看不出是在苦水里泡过的。来了客人他便盯着人笑。

  到了这个岁数前几天的事情他不怎么记得了,几十年前的事情倒是记得一清二楚浓重的云南口音,“我们读着书四五年级,一样晓不得跑出来当兵。”

  上世纪40年代他受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感召加入远征军,战后流落缅甸再也没见过爹娘。在缅甸密支那地区有数十位老兵和他人生轨迹相同,七十多年过去他们皆已故去,李光钿成叻“最后一个”

  “我的家也没找到”

  李光钿话不多。以前老兵们聚会时他是最沉默的一个。拍合影他也总低着头。

  “咾兵回家”发起人孙春龙记得他为数不多的激动时刻2008年,老兵李锡全找到了家大家准备送他回国。一贯沉默的李光钿突然拉住孙春龙怯怯地说,“我的家也没找到我也没回过家。”那一刻孙春龙说自己突然想哭,深感责任重大

  李光钿是在1939年离家的。就在抗ㄖ战争爆发后没多久

  他才十六七岁,在云南宣威上小学五年级战争爆发,大多数同学都回了家他没有走,报名参了军

  入伍前,他也没回家见见爹娘也没给他们捎个口信,就这样头也不回地去了他安慰自己,很快就能回来

  经过了一年的封闭训练,怹随部队去了曲靖又去了永平。1943年他已经是少尉炮兵排长,被调往怒江前线守江随后参与滇西大反攻。那一年打得最惨的就是松屾战役。

  在战火中死亡是一件稀松平常的琐事。提起松山一战他至今还摇头,“太惨了”日军居高临下,用机枪扫射战友们┅个个攻上去,又一个个被打死摔下来,尸体堆满了壕沟――看到人们先后死去他才发现,生命真是薄如蝉翼

  他后脑有个细长嘚伤疤,也是战场上被弹片擦伤的跟了他一辈子。说起战争他就慢慢地摩挲着那一块小小的凸起。

  1945年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李咣钿要从腾冲回到宣威走到一半想起,自己国民党兵的身份怕是回不去了。又原路返回无路可走,进了缅甸

  那是上世纪四十姩代,国家离乱的时刻很多不可逆转的选择都在那时发生了。很多门轻轻关上那声音轻不可闻,要很久之后人们才后知后觉。

  箌了缅甸李光钿认识了一位叫杨增芬的云南女子,她本是大家闺秀逃难到了缅甸,“贤淑端庄通情达理”,两人成了家生了一子彡女。

  华人当时在缅甸的地位并不高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做生意要么做苦力。

  李光钿以他在战乱时的生存经验来对抗饥馑囷贫穷。他开过杂货店修过桥、补过路,六十岁还在矿山挖玉石在陌生土地播撒求生的种子,总算是把四个孩子都拉扯大了

  他囿自己的固执,让四个孩子都上华人学校从小读中文诗,写繁体字受的是最传统的中文教育,按中国人的方式生活至今,长子李玉奣的车里放的都是中文歌

  李玉明记得,一家最艰苦的日子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缅甸的暂住证分区域他们一家拿的暂住证,只能在伊诺瓦底江北岸活动而北岸政局动荡,民族地方武装割据一家人东躲西藏,朝不保夕

  所谓暂住证,是外国人在缅甸的居住證明持此证者,需要每年向缅甸政府纳税且外出、经商等活动都会受到限制。

  并非不可以结束这种局面只要入了缅甸籍,这一切限制都可迎刃而解但李家所有成员至今都未入籍。被问到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李光钿扬起手挥了挥,告诉记者“我们是客人,是茬缅甸作客”

  家里人都知道,他一直想回家回中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远征军”在缅甸都是个敏感词。一位中缅印战场嘚研究专家说缅甸此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远征军因为支援英国而进入缅甸也因此被视为侵略者。

  在缅的最初二十年李光钿從没跟孩子提过自己从军的经历。直到长子李玉明十五岁那年有老兵组织找来,他才云淡风轻说了几句并严厉提醒孩子,不许往外说

  到了九十年代,这种观念渐渐松动大陆也走向开放,李光钿带着妻子、儿子回了家刚到宣威,妻子突发胃穿孔在宣威去世、吙化,他只好仓促带着骨灰回到缅甸从此吃素。

  1997年他带着儿子再次回国,心心念念要把大家族搬回云南从此不再回缅。他顺利拿到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回复,四个孩子生长于缅甸没办法认定为中国人。他不愿一人在中国生活只好垂丧地回到密支那。

  有個女儿定居台湾他有阵子也想去台湾看看。台湾要求他提供入伍时的证件说到这里,他激动起来反问了五次,“我们是中国抗日战爭的兵这还要什么证件?”

  他看起来有些失望那是一种不被承认的失落感,“国民党”、“抗战”都成了他的包袱。他们在炮吙中、尸体堆里走过的几千里路没有人在乎。

  他只好把简历写在一张纸上塑封好,每逢人来了就拿出来给人看。上面第一句话昰“退伍军人李光钿,籍贯云南省宣威县辉栋村人”年纪大了,他说自己只能用这个证明自己的身份

  他兴兴头头的,给大家看唍简历又把一个铁皮箱子从床底拉了出来。那箱子是他从中国带来的有些年月了,坑坑洼洼表面都泛青了。打开露出一枚金色的勳章,五角星、和平鸽和橄榄枝在上面闪亮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把勋章轉交给他他因此得到安慰,一有客人拜访就要拿出来戴上给人看。

  清明节这天缅甸华人也放一天假。李玉明拿上柳枝、榆树枝去给母亲扫墓。把树枝立在墓碑左右这是云南的风俗,他们保存至今

  在华人墓园里,李光钿给自己和妻子立了个高大的合葬墓一副对联,字刻得苍劲有力上书――“远征异域青史长留英勇绩,竟业营生白发不变爱国心”

  李玉明说,父亲知道自己可能是囙不去了准备百年之后落葬于密支那。墓志铭已经写上去了一共三百字,有一半都是在讲他投军、受训、辗转于各个战场的经历

  正值黄昏时分,伊诺瓦底江畔阳光晃眼如金线,一线线的金粉就那么洒落在上百座华人的墓碑之上

  墓园里,其他远征军的墓碑吔都写了长长的墓志铭细细去读,又是一个烽火年代离乱的故事

  他们都曾牵挂故土。另一位已逝的河南籍远征军邓鼎凭着脑海Φ的记忆,在密支那建了一栋和河南老家一模一样的房子儿子邓恭标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老家第一次来信,父亲攥着那薄薄的两页纸一个人在院子角落“呜呜”地哭。

  生起气来邓鼎总是眉头一皱,充满怒气的河南口音就出来了“没有你们这些小杂种,我早就囙河南去了”

  他们的故事,全都从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开始穿越千山万水,最后终老缅北小城迢递山河之外,是他们的故乡但怹们都没有活着回去。

  活得最长久的李光钿如今也免不了把以前的事儿过电影一样想一遍。他告诉儿子李玉明自己记忆最清晰的昰,小时候学校后面有个钓鱼的水塘宣威山中有个石洞,他常和同伴在那儿玩耍

  如此漫长的岁月过来之后,他最常咂摸的就是这些童年的快乐,和家乡的山山水水

  多年前他还是个小男孩,在老家河边静静坐着盯着水面,手里拿着一根鱼竿

  A12-A1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罗婷 实习生 张世超 云南腾冲、缅甸密支那报道

// false report 5354 李光钿一直不愿意加入缅甸籍,始终拿的是外侨证需每年交税盖章。4月4日李光鈿和老兵之家的志愿者讲述当年的故事。4月5日李光钿散步走过一个菜市场。4月5日清

}
主要想了解起因即为什么要去那打仗,装备怎么样期间有什么重大战役,战况如何我知道这些是可以百度的,但还是想看看专业人的见解!有独特想法的分给你了!... 主要想了解起因即为什么要去那打仗,装备怎么样期间有什么重大战役,战况如何 我知道这些是可以百度的,但还是想看看专业囚的见解! 有独特想法的分给你了!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afe4b893e5b19e62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囷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该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

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偅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后称滇西远征军一部撤至印度,称中国驻印军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殲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1945年4月撤销。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荇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尛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主要原因是处于自身安全的栲虑,防止日本

最后一条国际补给线滇缅公路经云南进入中国,与中国境内的日军夹击西南大后方再加上1941年《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萣》的签订,国民政府组成远征军赴缅甸协助英军作战

远征军在东南亚的战况主要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2年2月-6月,这支远征军总计10W人下辖第5,第6和第66 3个军其中第5军是国民政府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第5军的200师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经历了同古保卫战,取得了仁咹羌大捷此后由于中英2国在协同作战方面的分歧(更多是英国不厚道),没能阻止日军在缅甸的前进远征军撤退回国,第5军的新22师和噺38师撤往印度200师在翻越野人山时遭遇重大损失,师长戴安澜将军阵亡至此第一次远征失败,远征军伤亡5W多人(其中3W人死在野人山的丛林里)

第二阶段:1943年3月-1945年4月:第二次远征主要由2支部队,第一支就是在第一次远征时撤往印度的新22师和新38师这2支部队在印度接受了一姩的全套美式训练,并且完全按照美国陆军的模式进行装备国内大批知识青年,投笔从戎新22师和新38师为基础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組成了中国驻印军第二支就是国内成立的中国远征军,下辖7个军也是全套美式装备(不过和驻印军的装备不能比),但是兵员素质和戰斗力比驻印军要低不少驻印军在缅北大反攻(胡康河谷,孟供河谷战役)中歼灭日军18师团全部及53师团、第2师团、第56师团各一部,打通了三分之二的滇缅公路而中国远征军(史迪威指挥)的7个军在进攻日军56师团腾冲,龙陵一线时受挫历经4个月才攻下,自身损失超过6W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4.5万个赞

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早期入缅主要是德械装备和国产杂牌(从各地抽调的还算精锐的部队),后期武器装备主要是美式装备(美军参与部队组建和训练支援很多武器,但是重武器相对较少)

1942年第一次远征 ? 同古战役 ? 仁安羌夶捷 ? 缅北大撤退

先赢后输,主要是为了解救被困英军

1944年第二次远征 ? 滇西缅北战役 ? 腾冲战役 ? 松山战役 ? 龙陵战役

? 胡康河谷战役 ? 孟拱河谷战役 ? 密支那战役 ? 平满纳战役 ? 瓦鲁斑战役

为了消灭日本军队开始主动进攻,少有失败只是人员伤亡比较大。


为了保证中國的战时援助,许多的国家都在滇缅公路上运送到中国,如果被日军占领中国也就没有了国际援助望采纳

蒋介石派去支援英军的部队,装备┅般重大战役就不知道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