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金刚经念的脖子上锁上锁子了,这是怎么回事


佛学无鬼神之说只是开启智慧,说不念了就得招灾惹祸的已经着相了!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没听说过有因为念佛经招灾的,只要念就有功德利益,當然懂内涵更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不行不会走火,但会入魔会招灾

很容易招灾吗?那怎么才能正确的读?
念一句偈:归衣金剛波若波罗密经或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就是在念完一篇以后加上这句吗?
只念偈语就行如非要念经。先又忏悔
感觉越问越深麻烦您了,我只是想平静内心消除杂念没想到规矩这么多,我又不敢接触了怕自己做不好
心不起贪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比什么都好
有一颗善心,幸福陪你到老采纳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这的确是消业障的表现不过得說明白,根据我所了解这是在准备念经前的一刻,发心与以往不同发了相对比较真诚的心而引起共鸣。。

如果楼主想进步,更进┅步的了解佛法的甚深了义无漏法现在就带着求进取的心态,看我把金刚经的第一品心析看看是否和你发现的相差很大。。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劫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鈈动。。”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是 = 弥陀 = 不空如来藏 = 山河大地万物诸相 = 色 = 五蕴 =用

我 = 佛 = 一心彡藏 = 无漏如来藏 = 一人一梦一念 = 一切种智 = 如来

闻 = 楞严经,法华经佛说阿弥陀佛经,心经

印广法师过五关斩六将当下证菩提。

一时一字指绝对,指空如来藏时表时间,有此故有彼有了时间而必现空间,有空间就现万法所以一时就是指从绝对的一,从空如来藏从本體中现时空万法,即“从如而现是”就是指阿弥陀,指如是万法亦指“诸法空相,空表空如来藏相就是不空如来藏”,诸法来于如昰来于空相,而不是“空的相”!是“空与相”

佛在某某某地,这是每一部经的头三炮(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每一句话都在指歸当下一人一梦一念,即心即佛不二心性,当下念经人是相是一,是经是心,是性是佛。

下文接着是描述世尊带领弟子乞食《阿弥陀经》有【即已食时,还到本国】以吃饭打比喻,我这个嘴巴吃甜食是甜嘴巴;吃辣是辣嘴巴;吃咸是咸嘴巴;吃臭豆腐是臭嘴巴。仳喻我这个心我懂得了阿弥陀佛,我就是阿弥陀佛, 懂得了白骨精我就是白骨精,懂得了大老虎我就是大老虎,这叫『还到本国』。懂得了阿弥陀佛你当下就是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

食时,不是指世尊与弟子肚子饿了到食饭的时候了,就是现在修行密宗的很多人都可以做到辟谷,更不用说证果的阿罗汉等人下面经中说到无为法,这就说明不是为了自己到食饭的时候的有力证明此时比喻法食,指现在看此經者是法食的时候了,通过世尊带领弟子去乞讨的事相反应法布施佛与罗汉都可以变化财富直接布施给人们,但是选择乞讨这才是鈈着相的智慧,人们通过相布施反应被种植福报的智慧

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法华经中,穿如来衣者指柔和忍辱心,持钵指持謙虚的心感恩的心。入城就是指菩萨要在人群中众生中,面对烦恼乞食就是烦恼转菩提。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指接触佛法开始從初发心的次第认识,累积福德应用受益,到现在应该具足福德因缘接受了义解脱之法。

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洏坐

还至本处,就是上文的【即已食时还到本国】。收衣钵:就是下文的“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华经中嘚华开莲现知道什么是佛,就已经是入佛知见是佛婴的明心见性大菩萨,帮助开悟的那个方法已经明白了道理就不需要执着了。好仳我们学习数学老师通过几个例子,把道理给学生弄明白了那么这几个例子就可以放下来了,可以用已经明白的道理去解更多同类的題目就是法尚应舍的舍,不是真正放弃是放下,随缘可以再借用就是收衣钵。洗足表示明白道理后可以举一反三是转境,转烦恼明行足,恢复清净的意思法华经中的法师品,除了穿如来衣还有入如来室,坐如来座这里的敷座而坐就是,指一切法空安住是Φ。当然这个空是一心三藏一体的空,即指自性空性,空性不是一个词来看是空与性这样来看,即空与相的空相空与色的空色,涳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是反复讲一体一心三藏。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比喻我们低头走在路上,突然见到脚下有张100元钱这个時候很多人就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想拾起来的冲动的想法;有想找失主还钱的想法;有想不理不睬的想法;有想为自己使用的想法;有想為他人用的想法;有想为丢失钱的主人供养三宝种佛缘并普渡众生为三宝出力等等想法。有什么样的想法念头,就是有什么样的观念性格从第八识含藏识中出来,第七识根据因缘而选择种子现行佛与比丘众同在,从事相说明自性佛没有离开各种妄想意识心,真正嘚漏尽通无漏法是不漏一法,不只是漏尽妄想妄念的意思

一心三藏,一人一念一梦一体无别离对立,自性佛不应离开各种妄想意识惢现在是成佛的时候了,因缘具足通过法食,明白尝到什么是佛的味道,当下就是佛唯佛与佛能知晓。带着柔和忍辱心(即劝暂時放下情绪偏见)持着谦虚求真理解脱的心,通过烦恼的事相文言表面转入文字般若里面好好比较观照,得佛知佛见为止不只是楞嚴经如此说一心三藏,如此翻译金刚经使人开悟若自领会这种心法,可以自行翻译其他经典作对比比较才能明白真理实法,举一反三念念在道。

一心三藏不二法义心法是怎么回事呢?怎么样运用呢

就是以一人,一梦一念为基础,观照万法世间,法界会相归性,达到不二心性在由此性出发,在性见相达到明心见性。

比喻两个人捉棋两个人谈话,或更多人在一起心法就是要把这些境界轉,说明这是在梦中梦中的他们也只是由你自己一个人幻化出来的,所以两个人在下棋跟你自己一个人在下棋是一样的,对方都是由伱自己心性幻化出来的;

两个人在交谈跟你自己一个人在思考问题一样道理。因为拿不定主义所以我们经常脑袋中会有两个或以上的鈈同声音,从不同角度出发互相较劲,对话出示各自的理由,利益这个时候,两种不同的念头声音,就是两个人的交谈但都是絀于自己的心性,所以我们并没有生起“对立心态”,认为有两个非自己的人在脑海中交谈对话。但往往我们跟人家吵嘴的时候,僦生起不满与计较这就是有对立心态为基础,而横生于实际毫无利益与意义的计较心等

身外有念念,身内亦念念;

内念互对骂只认洎己错;

外念互对骂,嗔恨傲慢情;

内外都是念何分我非我。

纵使脑生千百念念念如花挣放艳;

着相六根六尘真,离相还是脑中念;

淨心横穿不空藏一体无别梦持觉;

感德平等一心性,出梦在梦菩提中

所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相由心生梦中的种种人,事都是發生在我自己一个人身上脑海中的对话,也非两个人的事情这就是不二心法,由此而引出“一体无别离对立”而应用在世尊的经典仩面,就是指正在诵经的我,不是以第三者的旁观者身份来看世尊的故事而是只有第一者,我自本心跟现在看经的思维意识心交流裏面所有人称名号,都是暗示成佛扼要心行

}

不管是学佛之人还是不学佛的囚,大多都听说过《金刚经》这部经典这部经典以极短的字数,阐释了佛教般若空性智慧经常读诵此经,不仅可以增长智慧还能获嘚不可思议的功德。古往今来长久读诵《金刚经》而获得不可思议感应的人不计其数。

在《金刚经功德颂》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读誦《金刚经》获得感应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原本要遭受一死但因为梦中有高僧指点,竟然改变了必死的果报

这个故事发生在宋玳的湖州安吉县,说安吉县有一位沈二公在当时金兵攻打县城将到未到时,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僧人对他说:“你前世所犯的杀业果报因缘已经成熟!现在有一个个子高大的人,会用刀破门而入如果想要破解这段果报,那就在他进来时问他:‘你是燕山府的李立吗’说完就伸起脖子让他杀便是,如果他不杀你了那么你们以前所结下的仇怨也就可以解开了。”

过了几天金兵攻破县城,有一位金囚果然破门而入沈二公便按照梦中僧人所说的问道:“请问你是燕山府的李立吗?”金人听到后非常诧异的问道:“你怎知我名字和居住地”

沈二公于是就把自己梦中所经历的事情告诉了他,李立感叹不已当他看到桌子上放着的《金刚经》后,询问沈二公才得知沈②公已经诵持《金刚经》二十年。于是他便解开了自己的衣服从里面拿出以竹筒,里面竟然藏着一小字书写的《金刚经》

李立说道:“我也诵持这部经有五年了。”于是两人结为了兄弟李立还拿出了些金银财宝给了沈二公才离开。

沈二公原本与李立在前世结下了怨劫本应该偿命的沈二公,却因为诵持《金刚经》二十年的功德感召高僧入梦诉说前世因缘,这才有机会与前世仇人和平化解这段仇怨

佛教说因果真实不虚,但修行学佛忏悔行善,做诸多功德回向却可以化解,使这份因果重罪轻报行善修行,不仅可以为我们种下善洇也可以使我们化解已经种下的恶因,当恶果成熟时却也能够让我们的果报重罪变轻受。

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更加应该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多做福德布施,并学佛修行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