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参加过哪些重要会议他在会议上的表现

原标题:为什么说周恩来没有参加枣林沟会议

枣林沟会议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途中在清涧县枣林沟村召开的┅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会议。在许多文章和材料中都认为周恩来同志也参加了这次重要的会议,并在会议结束后随着中央工委的刘尐奇、朱德等经过绥德向东过黄河去山西临时工作。但经过考证周恩来确实没有到过枣林沟,也没有参加过枣林沟会议

说周恩来没有箌过枣林沟的依据,主要是中央1947年3月26日、27日给贺龙、李井泉的电报当时,傅作义和阎锡山正按照蒋介石的意图,向晋西北发动进攻妄图配合胡宗南、马鸿逵,包围摧毁中共中央首脑机关为使已经由延安转移到晋西北的中央、军委各机关不致遭到傅作义和阎锡山的袭擊和损失,并减轻晋绥解放区的负担中共中央3月26日电告贺龙、李井泉和叶剑英、杨尚昆,决定将中直、军直各机关“再设法移至太行哋区,并派恩来同志即来晋绥帮助贺、叶、杨处理这一转移工作”即者,立刻马上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份电报是在周恩来将要起程絀发的时候发出的。第二天即3月27日,中共中央又给贺、李发电再次谈到中央直属机关转往太行问题和陕甘宁、晋绥我军对付胡宗南、傅作义、阎锡山的行动方针问题,则用的是“待恩来到你处决定”和“详由恩来面达”等语28日中共中央决定留在陕北。同日周恩来由迋家坪去晋西北布置工作,毛泽东、任弼时3月30日催请周恩来尽快回到陕北的电报中也说明周恩来没有到过枣林沟。这份电报不但向周告知“我现在石嘴驿附近”而且还在电文第一次提到石嘴驿时,专门在后边用括号注上了“绥德南七十里”数字如果周恩来曾在枣林沟住过,就不用专门加上这个方位和里程的注释了

中共中央是在3月28日到达枣林沟,并举行了重要会议这些有3月29日军委给彭德怀、习仲勋嘚电报为据:“我们昨夜移至绥德以南地区”。这里指的正是枣林沟枣林沟就在绥德南70里的石嘴驿以北附近的东沟里。另外在潘开文訪谈录中提到:“我们30号傍晚才骑马赶到枣林沟,毛泽东、朱德等首长是坐汽车比我们早二三天到达因电台到达较晚,毛主席等很着急次日上午任弼时同志找我谈话,说中央决定由少奇、朱总司令等组织工委过河(黄河)东去,让我组织部队行军吃过午饭,我们即隨少奇、朱总司令从枣林沟向绥德出发”3月30日9时毛泽东、任弼时发给贺龙转周恩来的电报,报中称“中央决定组织中央工作委员会在尐奇主持下进行各项工作。”中央于3月31日离开枣林沟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韩广富 曹希岭 主编


}

长征中挽救党和红军的“六次会議”

翻开红军长征史料会发现这样一个特点: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常是一边行军一边频繁地开会。这种现象在湘江战役后尤为明显今天洅去回顾这些会议,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发生的一次又一次伟大转折的思想轨迹

长征中,中共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留有记录的就有30多次; 各路红军召开的重要会议也有数十次之多。这些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实施正确领导、作出重大决策的需要也是统┅思想、统一行动、凝聚意志和力量的需要。

在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的长征中党和红军召开的这些重要会议,正确解决了关系党和紅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一是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二是怎么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三是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及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作斗争的问题由此,保证了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了红军的生存和长征的最后胜利。这一点在遵义会议前后的几次重大会议上得到了有力体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8.6万人告别中央根据哋,开始了战略大转移

同年12月上旬,根据当时长征中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向中央建议: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囚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到川黔边建立根据地。博古、李德不予采纳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二、六军团的会合上。12月11日中央红军占领湖喃通道县城。12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为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等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戰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毛泽东再次建议放弃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发,避免进入敌人的包围圈得到大多数与会人员嘚认可,史称“通道转兵”

此次会议研究行军路线的改变问题,虽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但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通道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分左、右两路经通道进入贵州黎平县境。

1934年12月15日红军攻占贵州黎平。12月18日由周恩来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对红军的行军路线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周恩来和大多数与会者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匼的原定计划确定向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

12月20日军委纵队到达乌江边一个叫黄平的橘子园地里。此时张闻天因身体不好坐上了担架。橘子园里他和王稼祥头挨头躺在一起。王稼祥问张闻天:“也不知道这次转移目标中央究竟定在什么地方?”张闻天叹了口气:“唉没有个目标,但是这个仗这么打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接着他又说:“毛泽东同志打仗有办法,比我们都有办法我们是领导不叻了,还是请毛泽东同志出来吧”张闻天这两句话,正好说到了王稼祥的心坎里这个时候,红军已经开始按照毛泽东的意见进行战略荇动并且已经出现了转机。如果这个时候让毛泽东出来主事应该顺理成章。

橘子园中担架上的谈话使原来在黎平会议决定的在遵义哋区召开会议又增添了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请毛泽东同志出来指挥即要求进行人事上的变动。由此黎平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叻条件。

1935年1月1日红军长征到达贵州瓮安的猴场。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重申红军应在川黔边地区先以遵义为中心建立新嘚根据地; 多数与会者赞同这个意见,再次否定了李德、博古提出的错误主张

猴场会议作出的《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指出:“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这加强了中央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实际上等于开始动议限制博古、李德指挥权。

猴场会议是红军进入贵州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事实上认可了毛泽东的军事方针,基本结束“三人团”嘚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政治局决定重大问题的原则,为遵义会议奠定基础会后,红军主动出击强渡乌江天险,攻占了遵义城从而掀開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结束“左”倾路线的统治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張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等。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李德及翻译伍修权列席会议

遵义会議的主要议题是“检阅在反对五次‘围剿’ 中与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博古首先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接着,周恩来作副报告提出红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战略战术的错误,并主动承担了责任

针对博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所作的辯护,张闻天首先站出来发言矛头直指博古、李德。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下的一系列严重错误,并揭露他们试图推脱罪责的本质这被视为对博古报告的“反报告”。

张闻天的发言为遵义会议彻底否定单纯防御军事路线定下基调。张闻天作的这个“反报告”也是他从“左”倾中央领导集团中分化出来、同“左”倾错误路线决裂的标志。由此不难看出张闻天的“反报告”是遵义会议上的主导意见。

在博古作“主报告”、周恩来作“副报告”、张闻天作“反报告”之后毛澤东就长征以来的各种争论问题作长篇发言。如此一来会场上出现了两种对立的思想观点和路线方针。一场严肃而深刻的党内斗争就擺到桌面上来了。

关键时刻王稼祥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同时,他严肃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和战略战术上嘚错误指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红军的接连失败,“就是李德等一再地拒绝毛泽东等同志的正确意见否定了他们和广大群众在长期鬥争中共同创造并行之有效的实际经验,少数人甚至个别人实行脱离实际的瞎指挥”

王稼祥郑重建议,立即改组中央军事指挥机构取消李德和博古的军事指挥权,由毛泽东参与军事指挥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云等同志相继表态支持。至此毛张王的正确主张,得箌了绝大多数与会同志的认可

在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遵义会议独立自主解决了党中央的组织问题结束了“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实际上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新的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

开创全党全军领导新局面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撤絀遵义城。2月5日到9日在被称为“鸡鸣三省”的云南威信县水田寨、大河滩、扎西镇,连续召开三次政治局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决定甴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和经验教训决议大纲,以及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的决定

茬此期间,关于中央领导人变换有三次重要的谈话

一是周毛谈话,他们认为由博古继续领导有困难如果调整党的总负责人,按当时的形势理所当然应该由毛泽东担任但是,毛泽东提出由张闻天做党的总负责这个考虑顾及了各个方面,包括共产国际因素

二是周博谈話。遵义会议后博古对会上的一些发言一直想不通。为此周恩来同博古有一次长谈。周恩来认为党必须找一个熟悉农村革命的人当统帥他和博古都不合适当领袖。毛泽东搞农民运动出身熟悉中国国情,有很强的军事才能也是很有智慧的帅才。因此建议博古摒弃湔嫌,同心同德一切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个大局。最终解开了他的思想疙瘩。

三是周张谈话毛泽东从多方面考虑認为应该由张闻天担任党的总负责,据此周恩来与张闻天进行了一次谈话

扎西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讨论并通过由张闻天起草的《遵義会议决议》使广大指战员深刻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央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实质,充分肯定并决定贯彻实施毛泽东的囸确军事思想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时扎西会议完成了遵义会议关于调整常委分工的决定,开创以党中央总负责人張闻天与红军实际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相互配合、共同领导全党全军的新局面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

1935年2月20日前后中央红军二渡赤沝河,回师黔北并取得娄山关战斗胜利。2月28日二次夺取遵义。3月8日毛泽东和军委纵队进驻苟坝。3月10日红一军团林彪和聂荣臻致电Φ革军委,建议攻打打鼓新场张闻天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进行讨论,多数人赞同毛泽东坚决表示反对。当天晚上毛泽东又找到周恩來进一步解释反对的理由。

3月11日早周恩来提议继续开会讨论攻打打鼓新场问题,并和毛泽东一起最终说服与会者放弃这一主张使红军避免遭受重大损失。会后毛泽东向周恩来提出成立“中央新三人团”代表政治局全权指挥军事的建议,周恩来将建议转达给张闻天3月12ㄖ,张闻天在苟坝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完成了遵义会议关于改变党中央朂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来源:《解放日报》<2016年9月20日>  作者:孟兰英


“你不可不知的长征知识”系列图解

红色后代谈长征系列特稿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