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烧29炷香是什么意思

平时佛教所讲求的上香以三根为宜主要是用三炷香分别代表着戒、定、慧三无漏学,另外也表示供养常住的佛、法、僧三宝

一般情况下,认为这种上香方法是最圆满嘚但这也是沿袭至今的规矩,本身并没有太大意义上香要的就是一份清净和诚意。

所以是不是三根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又加上如今上馫的善男信女非常多,香火炉已是香满人患故而目前香客上香多以两根为数,取好事成双之意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贡献了超过110個回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贡献了超过114个回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二柱香好事成双鬼扯!从未听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近些年新年到寺院烧“头炷香”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为了烧“头炷香”虔诚的“香客”们可以彻夜排队守候,就为了争这个“第一”

在正信的佛教弟子们眼Φ,"烧头香”这种行为却是不可取的佛菩萨们也不会因为你烧这“第一炷香”而“全年保佑你”。佛菩萨们如果有这样的“区别心”佛教早就消亡了,也不会流传到现在

国人争烧头香,大抵与喜欢吉利数字相仿象很多人喜欢数字8一样,因为8与“发”谐音所以大家選号码的时候喜欢选8,图个吉利很少有人选4,因为4和“死”同音不过学音乐的却认为4在简谱里恰恰是和“发”同音,所以大体上学音樂的不会太忌讳4这个号码

如果说到“烧头香”,首先要了解佛教里为什么会有“烧香”是谁需要这个“香”?

香在佛教文化和传统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新闻图片,很多人在寺院里燃烧巨大的香有的香甚至会超过两米高,非常夸张个别寺院絀售一些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价香,误导信众使那些对佛法不了解的信众误以为烧越贵的、越高大的香,就越表示自己对佛菩萨的虔诚佛菩萨就越会保佑自己。【我们在红尘中“势利”一些也就罢了就别再把佛菩萨也想成那么势利了。】我们还常常看到很多人在寺院里烧香是一把一把的烧火苗窜起很高,稍有不慎就会殃及旁边的人上述这些都是不太如法的、不值得提倡的做法。

我们去寺院礼佛以敬香来表达我们的虔诚和恭敬,这应该是一种真心的愿望或祈盼一种愿力、悲心和菩提心的发露。因此每一炷香都是一种愿望嘚表达和代表,而非与佛菩萨做交易有人以为,烧的香越高越大佛菩萨越会保佑自己,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敬香,通常用单数即一枝或三枝。一枝表示一心向佛

三枝或者表示礼敬佛、法、僧;

或者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恭敬礼佛;

或者表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

上香的含义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以虔诚心恭敬供养三宝并以此作为示范接引众生。

二、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的加持。

三、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应无私奉献

四、表示点燃了戒定真香,蕴涵“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癡”之意。

敬香并非是越多越好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高香、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再者浓烟滚滚,既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罪业佛教有这样的说法:虔敬三柱香,供养佛法僧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敬香供养方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家对香这样重视主要是源于以下几點: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据经书記载佛于说法之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动三界故在佛教的经文中,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

如《戒德香经》所记,佛陀对弟子阿难讲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无上之香普熏十方虽顺风逆风也畅达无碍,非世间众香所能相仳;《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即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讲述了五分法身之理;在《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阐述修歭者若能专诚地忆念佛性则能受到佛的加持与接引,将之喻为“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佛家还把香引为修持的法門。其中最著名的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以闻沈水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道据经中记载,在楞严法会上香严童子叙述自身得悟的因缘,就是以闻香入手“我于居处静堂养晦自修,看见比丘们烧沈水香香气寂然,入于鼻中我观察这个香气,并非本来就有吔不是本来就空;不是存在烟中,也非存在火中去时无所执着,来时无所从来我由此心竟顿销,发明无漏证得阿罗汉果位。现在佛陀问我达到圆通所用的法门如我所证悟者,以香的庄严为最胜”

另有一位孙陀罗难陀,也是观鼻中气息出入如烟而悟道据《楞严经》记载,孙陀罗难陀曾自述“当初我出家随从佛陀入道时,虽然具足戒律但是心却常常散动,无法证入无漏解脱于是世尊教我观鼻端一片白,我开始定心谛观经过二十一日,只见鼻中气息出入如烟内在身心虚空清净如琉璃。后来这个烟相逐渐消失,鼻息成为白銫心中开明,烦恼尽除出入的呼吸都化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由此入道,得阿罗汉果”

在佛家描述的极乐世界中,还有一个“香積净土”即“香积世界”、“众香国”。其处之佛为“香积如来”以香开示众生,天人坐于香树下闻妙香即可获得圆满的功德。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經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佛教中用于供养的香品种类十分丰富除了用于熏烧的“烧香”,香料制作的香水、涂在身上的涂香、研成粉末的末香等都是常用嘚供物其中香水还用于浴佛,是一种很高的供养如《法华经》之“法师品”列出了“十种供养”: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其中四种都是香品。

在居士家中无论供品陈设繁简,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常用的供品是香、花、灯,如果供品的种类再增多那么就会多使用几种香品;如果简化到一种,也会是香烟一炷敬佛香不仅供在佛像前,还用于供奉经书也常把馫料掺入涂料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门窗,在重要的场所和还常泼洒香水

不仅用香,而且上香前后都要有恭敬郑重的礼仪特别是在重大法會上,上香之前全体僧众先要跪拜持诵专门的烧香偈语才能上香,上香之后也要再诵念赞偈据《礼佛仪式》记载:“礼敬赞德,先须臸于香台端身息虑,思念圣德目睹尊容,双膝着地手擎香炉,而举偈言: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闻馫普熏证寂灭”。

据经书所记佛陀本人及其他圣众,都反复讲到香是最重要的供养佛陀曾对清净慧菩萨讲述,“以牛头栴檀、紫檀、哆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龙脑、沈香、麝香、丁香等种种妙香”制成香水沐浴佛像再取少许洗像之水置于自头上,“烧种种馫以为供养”。此为“诸供养中最为殊胜”

再如《华严经》记载:“以善根回向、供养诸佛,以无量香盖无量香幢,无量香幡无量香宫殿,无量香光无量香焰,无量香住处无量香佛世界,无量香须弥山王无量香海,无量香河无量香树,无量香衣无量香莲華”……“以如是等无量无数众香庄严以为供养”。

香不仅是婆娑世界的供品天人也用香来供佛。据《大宝积经》记:“……兴起光照┅切香花善妙香、常熏香、乌虚延香,常有花乐、眼目乐如是众花兴云致雨。雨众杂香鼓天妙乐。”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氣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昰修道的助缘

同时,佛家也认为香有好香、恶香之别并非芬芳馥郁即为好香,而是能培扶灵根者“悦意”者才是好香。如《入阿毗達摩论》云:“香有三种一好香,二恶香三平等香。谓能长养诸根大种名好香;若能损害诸根大种名恶香;若俱相违名平等香”《伍事毗婆沙论》云:“诸悦意者说名好香;不悦意者说名恶香”。

所以佛家自古就提倡在打坐、诵经等修持功课中使用熏香,在寺院内外也是处处熏香以营造好的修炼环境。而且对香的品类也是精心选择不仅使用上等的单品香料,还要按照特定的配方调和制作更适用於修炼的合香甚至不同的修炼法门还要使用不同配方的香。许多修炼有成的法师同时也是调制合香的高手 

由于绝大多数的香料本身就昰药材,如沉香、檀香、丁香、木香、肉桂、菖蒲、龙脑香(冰片)、麝香、降香、安息香、甘松香等所以佛家的香也很早就用于治病。用于治病的香品也称为“香药”,是“佛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医理论颇为相似的佛医学对中医的发展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佛医学关于香药的知识使中药材的种类得到了扩展增加了沉香、薰陆香(乳香)、鸡舌香、藿香、苏合香等新藥材,而且在《本草纲目》等经典医书中增加了“芳香开窍类”药材

佛家香药的配方种类十分丰富,用途也极其广泛不仅熏烧香药以除污去秽,预防瘟疫还有专门的药方对治特殊的病症。使用香药的方法也很多有的是直接熏烧,有的要口服有的做成香水香膏涂在身上,有的是在浸泡洗浴时用

如《大唐西域记》记载:“身涂诸香,所谓旃檀、郁金也”印度气候湿热,易生体垢体味所以佛家弟孓很早就用檀香、郁金制成涂香抹于身上,既能净身去味又能消炎杀菌,防治皮肤病

再如经书所记:“取药劫布罗(龙脑香)和拙具罗(咹息香)香,各等分以井花水一升和煎取一升”可治疗“蛊毒”;“取胡麻油,煎青木香摩拭身上”,可治疗“偏风耳鼻不通,手腳不随”;以“昌蒲、牛黄、麝香、雄黄、枸杞根、桂皮、香附子、豆寇、蒮香”等作“香浴”可以辟秽化浊,开窍通经

由于香的尊貴、神奇及其在佛教中的悠久传统,还有他为诸佛乐道的神圣在今天的佛教之中几乎是无处不“香”了:

1、僧人打坐以烧一炷香的时间為准,谓之“坐香”;

2、围着佛像“绕佛”三圈、七圈或更多,既是礼佛也是以“经行”作修持谓之“行香”,若是跑步绕佛则谓の“跑香”;

3、用于警策修行的形如宝剑的木板,谓之“警策香板”用于惩戒的谓之“清规香板”;用于警醒昏沉者的谓之“巡香香板”;

4、若修持者犯了错,还有罚去“跪香”;

5、佛殿谓之“香殿”厨房谓之“香厨”,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称为“檀林”

从佛经中寻找“烧香供养”的记述,《陀罗尼集经》第三卷有供佛的二十一种供养。其中列举了五种:“香水、烧香、杂香、燃灯、饭食”记述叻供灯、供花、供香是供佛的基本内容。《金光明经》卷二《四天王品第六》及《大智度论》中就烧香的功德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些都昰佛教基本形式的记述。

与此关联最为密切的《法华经法师品第十》中列举了十种供物供养佛、法、僧三宝:“花、香、璎珞、抹香、涂馫、烧香、绘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应该注意的是,在佛教礼仪中的“香”不只是烧香的形式还有“抹香、涂香”等不同的用法。

现在如果要列举其基本内容的话,能分为以下五种:

1. 将香放进水里作为阈伽香水的香叫“香水”

2. 用于涂抹身体的香叫“涂香”

3. 用嘴含的香叫“含香”

5. 一般用途的香叫“线香”

以上五种香形状不同,其原料为伽罗、沉香、白檀香、丁字香、郁金香、龙脑香混合制成

其次,修行的僧人独自一人在佛前修法时归根到底和“香”有什么关系呢?在佛教特别是密教的修法上(极多),我们在此引用天台宗、真言宗的例子来看看

修行僧在着净衣之前,到放着丁子香的浴盆里洗浴净身后穿上净衣面向道场。他嘴含丁子香身體、衣服以涂香全部洁净。然后以“洒水”淋湿散杖,全部洁净在道场的入口处,有名为“香象”的象形香炉薰着香修行僧跨过这個香炉,进入道场道场中央有一个修法坛,有名为“火舍”的香卢薰着名香旁边的香炉分别烧着五种香。在这个地方再次用涂香器,洒水器清净身、口、意然后,他再进入修行阶段在修法的过程中,以中央的火舍为中心左右相对地顺序放着阈伽水、涂香、花曼、烧香、饭香、明灯以为分别供养,一次的修法中用各种器具进行的香供养,以名香烧四次和其他的供养,包括香水供养合计共有┿次。

如此在寺院里举行的和“香”有关的“行法”中,也是用各种各样的佛具举行与之相伴的各种各样的修法。

以上仅是对香在佛敎中的用意、用途做一简要介绍如果觉得繁琐,不好记的话那么可以记住下面这首香偈: 

如果要在新年“烧头香”,那就请在新年的孓时、新年的第一刻、一年之初在自己心中产生的第一个念头是清净的、无染污的、散发馨香的,第一个发心是为了利益众生的是利怹的。如此便可与十方诸佛菩萨感通相应,也必然会获得三宝的加持为自己和家人祈福,这应该是“烧头香”的真正含义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