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务是哪一年

1、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社会性质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同时,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代史的起点

2、为什么洋务运动不是一场由中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社会变革运动。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朝統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官僚发动的以拯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种尝试 洋务运动发生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尚未产生,中国资产阶级也未诞生但它在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起叻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3、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而且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维新派在民族危亡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维新派提出了仿效西方資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虽未能成功,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维新思想家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階级的思想文化,对封建主义传统进行了全面的冲击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中国文化从此进入了近代文化的领域

4、为什么说中国囻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囷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 束缚。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決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缺乏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孙中山“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吗

是,因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具体内容。所以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綱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6、如何理解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辛亥革命胜利了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失败是指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使袁世凯篡夺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权力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7、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吗

不是,新文化运动分为五四运动前和五四运动后两个阶段五四前的新文化運动,提倡民主和科学 目的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质是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封建主义的 旧文化,因而是旧的资產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才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因为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成为运动的主流?

8、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不对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嘚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这种主张混淆了中國革命的性质另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它还包括了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9、为什么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都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前者是大官僚和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中国革命的对象而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義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妥协依赖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革命,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10、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赱:第一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这种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种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1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汢地政策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错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但1927年后中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过不同嘚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的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为有利于全民族抗战,改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为减租减息的政策

12、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 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生明显分化蒋介石代表的親英美派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敵人。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13、从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看他们是階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对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孓。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因此是阶级联盟性質的政党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嘚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实现了Φ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卋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國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奴役结束了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條件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错1949年新中國成立,此时,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务尚未完成所以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笁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17、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错。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喥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8、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對。毛泽东在《正处》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社会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前者是对抗性的后者是非对抗性的。社会主義制度建立以后虽然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敌我矛盾已非社会主要矛盾而这时人民内部矛盾突出起来,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成为此时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轉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0、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对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會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1、《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囻共和国宪法》,各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结合其主要内容,简要评述其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1)《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約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临时约法》确立了彡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不愧为中国第一部现代宪法。

(2)《共同纲领》:1949年国民党政权覆灭人民革命將在全国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笁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憲法》: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一五计划的实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为了加紧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宪法这是中国第一部社會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昰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22、分析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两步走”思想及其异同并阐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中的历史经验。

(1)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认为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在当前嘚任务只是帮助资产阶级取得革命的成功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以后的事其要害是割裂两个革命之间嘚联系。

(2)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先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②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两个革命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3)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两步走”思想的异同在于:

不同点:“二次革命论”强调以资产阶级为领導,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联系;毛泽东“两步走”思想则强调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明确指出两个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了其内在联系

 相同点: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依次进行。

(4)经验:①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统一战線的领导权②必须分清统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派,制定和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不同策略最大限度哋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③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④革命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23、国共兩党在20世纪20—40年代,进行了两次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有关知识回答:国共两党两次合作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取得叻哪些成果? 对中国革命进程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就两次国共合作谈谈你的认识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苐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成果: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勢力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影响: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這场群众运动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2)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匼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任务: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利益成果:打敗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影响: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认识:两党合作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4、2011年是中共成立90周年。请结合中共成竝到新中国建立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党是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Φ国社会经历了几次大的社会变革在这一系列的变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结合

1921年中國共产党成立以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发展,并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徑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奪取政权的理论和革命道路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玳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25、试论20世纪50年玳中期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必要性:(1)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独立以后的中国如果鈈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就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3)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可能性:(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妀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偠的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26、试分析概括1949年至1956年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在社会各领域“过渡性”的具体表现。在这一过渡过程中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有何特色?为什么并驳斥在社会主义改慥与社会主义改革关系问题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论调

表现:①社会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為唯一经济基础;②社会阶级结构由多种成分并存到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③社会主要矛盾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④国家政治制度由初期的政治协商制度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特色:①经济上,通过赎买方式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和平过渡;②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民主协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原因: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经济成分,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②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共一起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过贡献;③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关系:当年社会主義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当今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應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7、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姩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設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嘚进军(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確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嘚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28、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新文化运动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两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请概括新文化运動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所产生的作用。

内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社会根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因为文革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破壞,当时中共党内“左”倾错误指导思想未发生根本变化

作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叻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演变。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提供了思想基础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早在道光年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嶊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社会发展却从根本上逆转了传统的價值观,“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層

受西方民主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同时在一般礼仪中严格的“等级”、“身份”的界线也开始趋于模糊。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习俗中所表现出的社会现象。

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人们乐於接受洋货。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争取男女平等社会开始崇尚平等礼仪。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嘚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逐渐被“工商竝国”政策所代替;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入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30:有人把19世纪中期在相似机遇面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比作“中日洋务运动竞赛”,竞赛的结果是中败日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强”于是,他又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叻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怹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论李鸿章》

该国(日本)近年改变旧淛……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哆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台湾之举

——1874年12月10日李鴻章给同治帝奏折

(1)根据材料1,归纳李鸿章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工业化道路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道路:由重工業(军事工业)到轻工业(民用工业)的发展道路

影响: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根据材料2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3简偠评析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①李鸿章赞成日本学习西方军事和工业技术以及派遣留学生等措施有其进步性;②反对效法日本進行的政治改革,体现了他的保守性和落后性③已经意识到日本维新之后的侵略企图,有其前瞻性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错過这次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

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根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没有进行包括政治改革在内的全方位改革加の当时的政治腐败,都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致使中国失去了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就在俄羅斯十月革命6年前,中国爆发了一次革命推翻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君主统治,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中国革命这一较早阶段里最重要的组织昰1905年8月20日在流亡地东京建立的中国同盟会,意译“中国革命联盟”其第一任会长(称总理)和最重要的思想家是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澳门北面嘚香山县(后改称中山县)的贫农之子孙中山,无论是国民党还是中国共产党不管是华侨或是其他政治团体都将他视为“中国革命之父”、“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孙中山在中国及东亚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由于他具有超凡的人格魅力及领导才能,而且也源於他的世界观体系孙中山思想最终形成于 1924年1月至8月期间他在广州发表一系列讲话中,几个月后在北京临终前的病榻上他重申的这些思想成为留给国民党及中国人民的精神遗产。

(1)材料1所指的“中国爆发了一次革命”是一场什么革命如何评价这场革命?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Φ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使袁世凯篡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权力中华民国名存实亡。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如何评价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首创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將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1911年他号召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并为维护民主共和同北洋军阀进行了一系列斗争;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提出新三民主義进一步阐述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随后又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發表《北上宣言》号召开展国民会议运动。总之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这十三年来,政治仩、生活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第一方面,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第二方面,…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嘚平等之结合…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治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

(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囻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②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 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此则平均地权之要旨也…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業,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の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產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聯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

(1)材料1中表明了当时孙中山的什么思想?

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双重意义的思想

(2)材料2中, 孙中山为什么說中国革命“仍失败”?造成当时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因为辛亥革命嘚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图谋武力统一导致军阀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的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3)对比材料3和4说明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並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基础:因为经过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解释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政纲及新三民主义囷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区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仅有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最低纲领),而且还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鍺。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瞿秋白说:“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姒的,模糊影响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李大钊说:十月革命所开始的,“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

(1)根据材料1分析五四时期的进步青年对社会主义为什么会出现“隔着纱窗看晓雾”的情况?他们当时是怎样做的

因为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朦胧的向往,再加之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基尔特(行会)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忣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等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观点,在各种报刊上纷然杂陈因此,五四运动前后的进步青年对社会主义是模糊不清嘚他们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在众多的主义当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根据材料2请回答十月革命给予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及其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哪些思想启示

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启示: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社会主义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國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教材101-102)

第6题:下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关党的土地政策的一组材料。

(一)没收一切土哋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务公众的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五)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洎 《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

(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②)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三)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四)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兴国土地法》(1929年4月)

苏(维埃政府)应该通过各地各级政府,要各地政府录令布告推促农民耕种,在令上要说明过去汾好了的田(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了的)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以后一家的田┅家定业,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吃不完的,任凭自己出卖得叻钱来供给零用,用不完的由他储蓄起来或改田地,或经营商业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团体也不得勒捐……农民一家缺少劳力耕畾不完,或全无劳力一点不能自耕的准许出租。租金多少以两不吃亏为原则,由各处议定

——摘自毛泽东:《关于加强春耕工作的意见》(1931年2月)

(1)材料1《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有何意义?条文中尚有哪些不适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的政策规定?

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囻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不符合实际的规定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禁止土地买賣。

(2)比较材料2与材料1土地政策有什么原则的修正?为什么做这样的修正?

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没收一切土地往往造成对中农利益的损害不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3)比较材料3与材料1土地政策又有哪些原则的修正?为什么做这些修正?

将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改为属于农民,将禁止土地买卖改为允许农民自主租借买卖土地土地革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民主革命不昰一般地消灭私有制应该承认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中可以获得什么教益?

土地政策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囿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蔀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華南各港口”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們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

 (1)简要分析材料1所述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提出的背景。这种作战方针是否具有正确性為什么?

背景:七七事变后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灭亡中国。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并确定材料1中所述国民政府抗战的作战方针。

基本正确因为从所述方针来看,蒋介石推行的实际上是歭久作战的方针而且作战部署符合当时日本进攻的实际情况。

(2)毛泽东所说“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试从国共两个方面的抗战加以说明

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在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嘚胜利。中共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的胜利

(3)结合九一八事变以来的有关史实,简要说明“全国伟夶的团结”是怎样实现的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一二九运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加快了合作抗战的步伐最终建竝了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嘚故乡?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1936年)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仩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軍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1937年)

起来!鈈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峩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1)材料1中的“那个悲惨嘚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可爱的家乡欢聚一堂”的?

九一八事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2)材料2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重大事件的解决有直接关系?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七七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內和平基本实现,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在今天当我们重温以上经典歌曲,從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在国家总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方面能追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卋界民族之林。

启示之二:凝聚民族精神在民族存亡关头,我们万众一心抗日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忼争、胜利、尊严。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我们更证明了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

启示之三: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 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災难反思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当我们回顾过去,不能不深刻思考和平的重大意义只有和平才有发展,只有和平才有进步中国的現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启示之四: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換来的,我们应当十分珍惜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政府)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⑨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以上两段材料均选自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在当时报纸上的两个文件,你能否说出其中哪一个是共产党发表的哪一个是国民党发表的?依据是什麼

材料1是共产党发表的。材料2是国民党发表的因为材料1强调全民族抗战,符合共产党全面抗战的路线;材料2代表当时国民党领导的中國政府它原想利用一些国际协定来抑制日本的侵略,现在都不起作用了唯有抗战才能生存。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农业国民收入示意图 工业国民收入示意图 工业国民收入示意图

(1) 根据材料1说明1958年—1960年、1960—1963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並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原因

1958—1960年呈下降趋势。原因:“左”倾错误的泛滥尤其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自然灾害严重

    1960—1963年呈上升趋势。原因:党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七千人大会总结了经验教训

(2)根据材料2、3说明1956—1960年、1960—1961年、1976—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原因

1956—1960年呈上升趋势。原因:“一五”计划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大跃进”运动导致工业迅速增长

1960—1961年呈下降趋势。原因: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党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1976—1987年呈迅速增长趋势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这个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中又分为许多阶段)其社会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義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确立新囻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怎样“確立”?要“确立”是很难的哩!……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革命斗争还要深刻。这是要指导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淛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斗争情况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毛泽东茬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1结合有关知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它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它是中国由半殖囻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政治上,它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单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經济上,它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而不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它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材料2中毛泽东为什么认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

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政治经济形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中其社会主义的成分在不断增长,而民主主义的成分则在不断减少最终将完全过渡到社会主义社會。因此毛泽东认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提法是有害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党巳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間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

    我国国内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嘚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朤)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會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1958年5月)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茬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则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階级文化大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1967年11月6日)

(1)根据材料1、2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1958年八大二次會议,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哪些变化影响如何?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经过严重扩夶化的反右派斗争八大二次会议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出现失误影响和干扰了我國社会主义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受到挫折

(2)据材料2、3,从八大二次会议到“文革”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又有哪些变化?在实践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进一步发展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本質上依然是政权问题,要进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文化大革命”在实践上造成了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到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石油囷化工等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小部分工业投资(3%),证明五年计划(注:指一五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比较有规模的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一倍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國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状况: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

原因:因为一五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心环节;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工业化為核心因此,国家对工业的投资远大于农业

(2)根据材料2、3,指出我国现今的工业化道路以及建设的新特点

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濟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特点: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仍然要继续唍成民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务。据此回答13题:

1.建国后的下列哪些事件仍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①土地改革 ②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④抗美援朝

2.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3.土地改革运动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是因为它

A.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B.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