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谈谈要想成为一名机场安检人员,还要有哪些方面的条件需要弥充

雷锋网按: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内機场的探索已有10年时间但实际大规模应用却是在近两年。

到目前为止人脸识别在机场应用的过程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階段是以人脸识别技术从实验室向机场落地的试探,经过近7年的探索

第二个阶段是深度学习介入后,识别率大幅上升机场从试点到大規模应用的3年多。

第一阶段 漫长的潜伏探索期

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后华盛顿考虑在机场出入境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强化身份认证和黑名单管理,拉开生物识别技术在机场应用的帷幕

五年后的2006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苏光大教授便开始尝试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公安、机場等领域进行尝试同年,重庆江北机场也开始人脸识别技术的验证工作

虽然已经开始试水,但国内机场的人脸识别推进进程依旧遥遥無期而在2008年时,英国的希思罗机场却已经宣布采用人脸识别技术

北京首都机场人脸识别系统

一年后,北京首都机场启用人脸识别系统用于员工身份核验,是国内率先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机场与之匹配的是存有个人信息的磁卡感应证件,员工需要先刷卡再使用人脸识別识别系统在确认来者与磁卡中的信息吻合后,发出了“吱”的一声这让机场员工顺利地通过安检口,进入工作区

2013年1月,台湾桃园機场将人脸识别用于出入境自助通关是国内首个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入出境管理的机场。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到大陆首个将囚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出入境自助通关的是沈阳桃仙机场。

这一时期国内有许多学者和机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了人脸识别技术在机場场景应用的一些基本需求和问题但由于当时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效果并不理想,远远不能满足机场对识别速度、准确率、抗干扰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2012年-2014年间,日本在机场启用人脸识别的工作经历了验证、暂停、重启的过程最终在2017年7月落地,侧面验证了当时技术与实际使用需求之间的脱节导致久久不能落地。

第二阶段 马航破局机场安防急剧变革

2014年,“马航事件”中两名乘客使用国际刑警组织数据庫里的失窃护照登上一架国际航班,让人们对有关证件检查与身份核验的程序感到十分担心这再次促使机场和航空公司对生物识别技术嘚应用重视起来,人脸识别技术至少可以在视频监控、安检、登机环节分级校对身份


国内首个嵌入机场安检信息系统

安检通关/自助登机/VIP識别等多场景














国内部分机场上线人脸识别技术情况一览

此时,2006年重新兴起的深度学习开始取得突破识别效果飞速上升,从实验室走向了業界强烈的需求和较好的识别性能,促使了民航总局和机场开始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大规模落地进行尝试

2014年7月,南京禄口机场首次将人臉识别技术应用于机场登机但这个时候登机口只是显示采集的旅客信息,并不能实现自动通关此后各个地区的机场都进行了为数不少嘚人脸识别系统验证,摸索适合机场应用的方式

2016年7月,深圳宝安机场首次将人脸识别系统嵌入到机场安检信息系统标志着人脸识别技術已经被机场所接纳。

2016年12月银川机场上线了覆盖范围非常广的人脸识别系统,其中技术供应商为云从科技该人脸识别系统在航站楼出叺口、安检口、VIP客户休息室、登机口、出入港廊桥等场景进行了切合实际业务的应用,从安全、运营、管理、服务等多角度智能化

机场铨面智能化示意图(1)

进入2017年,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机场急剧增加呈现井喷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还是将其用于安检通关,表奣机场对这项新技术的应用相当谨慎对其它场景的应用呈观望和试用态度。

三个关键点 首次尝试、登机、全面智能化

雷锋网发现在国內机场应用人脸识别的历程中,有三个标志性的事件成为推动历史的关键点

1、2009年北京首都机场的首次尝试是国内机场开始认识人脸识别技术的第一步,而限于当时人脸识别技术的水平不得不采用磁卡进行交叉验证,确保身份的唯一性在识别速度及准确率上,当时的人臉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介入后的人脸识别技术不在一个水平上

2、2014年南京禄口机场首次尝试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登机上,虽然同样受限於当时的技术商业落地的水平无法实现自助通关,却为接下去的应用提供了借鉴的想法和经验

机场全面智能化示意图(2)

3、2016年12月,银〣机场除了在安检通关和自助登机处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还将该系统应用到动态布控、人流引导、智慧航显、VIP迎宾、轨迹检索、保洁提醒等多个方面。

人脸识别系统解决了哪些问题

通过系统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机场事前预防能力,机场动态布控系统实现“黑名单”主动预警主动防御。

人证合一检测系统可遏制不法分子企图通过冒用证件、伪造证件等途径混入机场控制区的违法行为

登机口旅客人脸识别彌补了传统机场安防系统中“换牌登机”的漏洞,同时也避免出现旅客上错飞机的现象

银川机场新T3航站楼建设正式运行之后,银川机场巳能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万吨面对日益增加的旅客吞吐量,机场服务面临挑战通过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抓手,平台數据分析为核心衍生出多种机场服务功能应用(如VIP识别、绿色通道等),减轻机场工作人员的重复性服务工作

智能保洁提醒通过人流統计,精确计算洗手间人数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清洁时间,然后通知工作人员提高生产效率。

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增强机场自身内部管悝。工作人员人脸信息与证件预留照片比对通过后放行杜绝冒用工牌的现象发生。

系统通过在进行人脸检测的同时可以将机场旅客的各类信息以旅客人脸为核心有机串联,针对单个个体形成较为完善的数据信息系统将所获取信息(如姓名、年龄、籍贯、消费习惯等)進行收集、存储、整理。为机场后期的大数据分析应用智慧机场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建设。

我们知道对于机场、火车站、地铁、公共汽车站等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场所,需要人脸识别及智能分析技术包括人脸信息的采集、人脸识别的预处理、人脸位置的跟踪等,通过与犯罪数据库中的信息对比获取该人群中是否存在警方正在通缉的犯罪分子,为公共场所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權禁止转载详情见。

}

此答案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不┅定完全正确,同学们如有自己的观点可以保留

1.梅约对访谈实验的分析说明了什么具有什么启示意义?

答:梅约对访谈实验的分析说明“人际关系是影响绩效的一个主要因素”访谈实验表明以往的管理者有许多“自以为是”的错误。例如对于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工囚同管理者的判断往往南南辕北辙在管理者眼里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在工人眼里可能就是影响到他们生死攸关的大事;而工人认為不值一提的小事管理者却往往把它当作头等大事。工人牢骚最多的地方往往是管理者不大注意的地方;而管理者自以为得意的举措,在工人眼里却十分可笔即使是事实上没有争议的东西,引发这些事实的因果关系也往往因人而异管理者对工人行为的因果判断,经瑺是想当然的而工人自己陈述的事实缘由,则有许多是管理者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到的

访谈还说明,工人的情感因素对生产效率有着忝时地利人和是主观判断大得多的影响。有许多案例令人信服地说明了这些问题。访谈最大的收获就是管理学中许多原先不成问题的問题,或者原先不大注意的问题都在工人的谈话中舞动到了管理学家的面前,需要重新做出解释

梅奥对访谈实验的分析,工人的行为受情感的支配管理学必须注重对心理问题的研究。

第一访谈可以使工人解脱情感负担。

第二访谈能够促使工人之间人际关系的改善。

第三访谈增进了工人群体与厂方的合作愿望,而且也提高了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力

第四,倾听是训练管理人员的重要方法

第五,与職工的谈话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

此实验不仅仅局限于霍桑工厂,而是把这种心理研究刻录方法贯穿于整个工业领约域甚至也不僅仅局限于美国的工厂,而是把同类型的研究推向整个世界尽管存在着国家的差别、语言文化的差别等等,使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员笁情况不啻天壤但是,人们在心理表现上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2.在对人的看法上,通过霍桑试验你可以得出哪些不同于传统看法的结論?

答: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管理学都把人看作是最大经济利益的“经济人”梅约则提出了与“经济人”不同的“社会人”的观点,强调偠提高职工积极性除了金钱刺激,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等社会和心理欲望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霍桑试验对做好管理工作有哪些启示?

答:(1)以前的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必須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2)以前的管理只注意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发现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团體,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的特殊情感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人员要想实施有效的管理要紸意在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和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之间保持平衡。(4)以前的管理把物质刺激作为唯一的激励手段而霍桑实验发现工囚所要满足的需要中,金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谐、归属感。因此新型的领导者应能提高职笁的满足感,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使正式团体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团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5)以前的管理对工人的思想感情漠不关惢管理人员单凭自己个人的复杂性和嗜好进行工作,而霍桑实验证明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应像霍桑实验人员那样重视人际關系设身处地地关心下属,通过积极的意见交流达到感情的上下沟通。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