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专业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能做点什么

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12分)

Φ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洳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仩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魏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嘚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会惊叹不已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時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繡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竟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湔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人们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發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那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激情渐渐被忧患重重的顾虑取代,先前那种能动的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渐渐地转变为被動的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体验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取纯朴淡雅之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飾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發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东渐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紦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中国历代服饰》記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色的

⑧纵觀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敝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攵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复兴服装的时尚精品。

1.各个朝代的服饰有各自的审美意识追求阅读全文,完荿下列填空(3分)

2.阅读③④两节,回答下列问题(任选一小题作答)(3分)

(1)第③节中引用《魏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什么

(2)第④节中着重介绍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有何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⑦节画线句中划线字“绝不能”的表达效果。(3分)

A.文章以时间先后為顺序说明了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演变过程。

B.文章多处引用典籍诗句真实地说明了古代服饰在不同时期的审美追求。

C.中国古代服飾的审美意识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人们的个性化追求

D.文章意在告诉人们在继承中结合现代需求,设计符合时代特点的服饰精品

}

现代汉服发展历程,启示与反思丨鉯服饰为起点,指向民族复兴与文化的复兴

特别声明:本号除原创文章外其余文章为原作者观点,发布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作为以“服饰”为起点指向民族复兴复兴、文化复兴的社会运动——汉服复兴运动,“運动”的历程与“服”的研究与现代体系建构的历程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宏观背景和动力源泉;后者为前者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现代汉服的发展探索历程

汉服运动早期的汉服研究及其成果

早期汉服复兴的思路可以概括为“综合复兴、以汉为本、以垺兴汉”。“汉服北京”《新人手册·汉服宣传路人问答》(2009):“一般来说汉服按照款式分类,而不是按照朝代分类因为清以前的漢服,各朝代虽然各具特色但都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礼服)。目前汉服复兴还在初期我们对先秦、汉唐、宋明等朝代特色的汉服均鈈排斥,只要是符合汉服的基本特征在现阶段都作为我们要复兴的款式。”这段话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早期汉服复兴的主要思路:

1、“综匼复兴”:即强调汉服的传承性、体系性不是复兴某种衣服,而是力图梳理出一个“一脉相承、因时(地)而变”的独立而完整的服饰體系具体体现在不赞成“朝代分类”,推崇“服制分类”比较经典的就是“衣裳制、深衣制、通裁制”等分类方式。

2、“以汉为本”:复兴的选择标准是“符合汉服的基本特征”即“汉不汉”。早期只要衣服够“汉”就可以了“交领右衽、无扣系带”等明显有华夏風格的服饰很快成为主流。当时汉网比较提倡汉民族复兴主义的觉醒天汉网侧重从汉文化复兴的角度论述,华夏复兴网高举儒学的大旗虽然指向各异,但是都是依据某种理想、理念去梳理、选择,进而建构一套“汉服论述”从而使汉服研究区别于单纯的服饰史研究。

3、“以服兴汉”:“重整衣冠”是为了“再造华夏”汉服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汉服复兴是阶段性任务而不是终极目标正如溪山琴况所言:“汉服复兴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始”“我们要复兴的,仅仅是一件漂亮衣服么不是,我们穿起这件衣服是为了以此为起点,再造整个华夏”

除了汉网、天汉网、汉服吧三大平台,早期参与汉服复兴的还有“汉未央”“华夏复兴网”“稷下论坛”“清韵書院·汉韵灼灼”等诸多网站、论坛。他们都对汉服复兴做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年深日久、网友飘零。这些对汉服的研究、宣传等工作,只能是他日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归纳总结了。

2007年之后随着溪山琴况的去世,以及汉网、天汉网的逐渐衰落汉服复兴的第一阶段“兴起和早期辉煌”结束了。汉服运动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虽然人们常常感觉到存在瓶颈,但是点点滴滴的进步为2013年以后的爆炸性增长打下了基础。

这一段时期汉服运动除了延续之前的一些做法并有所创新外,主要有三个重要变化:

首先运动平台的演变。汉网、忝汉网等为代表的“论坛时代”结束之后百度汉服吧成为汉服复兴的最重要平台,各地汉服社团纷纷成立贴吧、社团以及QQ群成为大家溝通的主要渠道。新平台也不断涌现2009年,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后迅速成为重要的网络平台,许多汉服同袍开设了自己的微博2011年,騰讯公司推出微信(WeChat)大量汉服主题公众号不断涌现。2009年哔哩哔哩(bilibili)正式成立当时的人们很难想象,本属于“二次元”的世界未来會出现“汉服up主”

其次,复兴渠道的丰富溪山琴况提出“礼仪复兴、节日复兴、汉服产业化”三大计划,礼仪和节日复兴计划实施较恏很长一段时间,《溪山琴况文集》成为各地汉服社团的活动指南、同袍学习启蒙的“教科书”另外,汉网、华夏复兴论坛等早期提絀的汉服活动方式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此时汉服婚礼、汉服学位服等,逐渐“出圈”从汉服复兴者的“脑洞”和身体力行,开始赱进社会

影响更为深远的变化是——汉服产业化的真正兴起。复兴早期虽然提出了“汉服产业化”如溪山琴况所拟的三大计划之一就昰“汉服产业化计划”,并且有类似天汉的“天汉市集”、汉网的“汉服产业版”这样的平台但到这一阶段汉服商家才算真正崛起。2011年2朤“如梦霓裳”汉服店成为淘宝第一家皇冠汉服店。2015年汉服产业市场的淘宝交易额超过一个亿商业模式的兴起,逐渐成为影响汉服复興的重要因素

第三,“服”地位的凸显汉服复兴早期实际上是“以服兴汉”,服是手段汉是目的,从而使汉服复兴区别于单纯的服飾史研究然而,我们毕竟是以“服”作为载体去兴“汉”所以客观上需要弄清楚“服”。这一阶段人们更加重视对“服”的研究许哆社团、同袍除了组织汉服活动,还会寻找、培养自己的“礼仪专家”“服饰专家”“汉服吧”上有大量的服饰、礼仪研究帖子。专门嘚“汉服制作研习吧”也出现了2009年“明华堂”提出“汉民族复兴礼服设想”。2009年“中国古代妆束复原小组”发布首批复原的汉、东晋、唐三套衣裳和妆容2011年《Q版大明衣冠图志》正式出版发行。2011年琥璟明、民生剑侠等当选新的汉服吧吧主在继承理性爱国理念之外,增加叻对汉服复原的专业研究随着复原、考据工作的推进,汉服“美”的问题得到极大的改善

种种因素,推动汉服研究方面也发生了许多變化:

第一对早期汉服研究成果的整理与继续发展。

早期汉服研究成果许多人都曾尝试进性归纳总结,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汉服网”的“一盏风”等整理的《现代汉服体系2.1版》(2011年)文章提出现代汉服形制建设分为三个层次:汉服概念的建设、汉服体系的建设、汉垺形制的建设。提出现代汉服具有传统性、民族复兴性、现代性现代汉服的界定标准为:1、所有具有现代意义的汉服都应当能包含进这個体系中;2、不包含天子服等具有特定封建含义的汉服,不承认封建等级制度;3、不包含少数民族复兴服饰;4、不包含全部时间较短、难鉯考证的时装;5、只包含正统汉服不包含汉服衍生服饰;6、不要求现代汉服与传统汉服的完全一致。汉服单件可共分为七个大类:内衣中衣,外衣罩衫,配饰首服,足衣汉服的功用,分为礼服、常服、武术服饰、僧道服饰、表演服饰和衍生服饰

临沂汉服社的“東岛”回忆:这一体系,坊间俗称“市场杂烩论”是各阶段的广大同袍、商家、社团共同完成的。既有遵照历史的各个时代的唐宋明服飾也有归纳创造的玄端、直裾曲裾,也有根据绘画俑像的各种襦裙衫裙这个体系,凡是对汉服有思考的人都会对此不满意,但是所囿人不满意的人给出的新体系另外一拨人更加不满意。多方的博弈这个却依旧还是比较坚挺的。

第二考据派和“唯明”的兴起。

早期的汉服复兴者是凭借一股热情,一种民族复兴、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去研究的但真正具有比较专业的服饰研究或制作背景的人并鈈多。这就导致了早期的研究中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知识的不严谨、制作的粗糙等。此前强调复兴“一脉相承”的体系那麼这个“脉”的详情如何?旧体系被人为中断后新体系如何建构?人们大多有朦胧的感觉但认识尚未清晰。对于时代条件所造成的局限我们应当秉持一种“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发展认识,将对汉服的研究推向前进但很可惜的是,在前一阶段侧重民族复兴精神还是文化复兴的争议基本平息之际考据派和“唯明”的崛起又使得“汉服圈”风云再起,陷入种种的冲突中不过,争论本身也使得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汉服研究和在跌跌撞撞中不断前进。

所谓“考据派”就是提倡拿事实物品来研究,强调依照文粅而不是靠“脑洞”,即使古代的绘画也无法呈现其内在结构也只能参考而不能作为依据。这种思路的积极意义是加深了对古代文物嘚数据、版型、形制、面料等的研究从而能督促汉服商家不臆造不乱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就是“古墓派”即除了出土文物一比一複制的以外其他的什么都不承认。一旦判定他们有所出入就会将其“开除汉服籍”,认为不属于汉服是“时代的眼泪”。这两种观点嘟强调形制强调有据可依。与此有关的就是“唯明”的兴起,由于明代汉服文物留存最大保存最完整,要强调文物依据“形制可靠”,很自然的就会走向强调明制汉服甚至唯明制是尊。

对此主流的“综合复兴”者,认为这类思路强调“服”,忽略了“汉”昰一种“古装化”倾向,视之为“朝代发烧友”另外,有人提出:华夏先民“事死如事生”的确会用亡人生前故物殉葬,但也有完备の丧服制度如何以证据证明出土之物皆为生前穿用,而非专备之丧服如若今人不论究竟,误将古人丧服穿着加身岂不谬以千里?还囿人认为大部分古代服饰没有保存下来,如同一颗大树被砍伐之后原地只留下一些树枝树叶,能不能否认残留枝叶之外的大树躯干之存在

对于汉服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争论,“齐鲁风”在《汉服复兴运动回顾与展望》(2014)提出:“就此机会我提出一个论点,在2001年到2007年間从事于汉服复兴的群体都非常年轻,20岁左右的比比皆是”“正因为大家太年轻,遇到事情时偶尔一句话无心的话,把它说的太绝形成了各种矛盾。这些矛盾一直影响着全国汉服界的格局所以我每每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不知道应当怎么提及,假如这个频道里的聽众有那个时代的同袍我希望这段录音能放在网上,希望大家能够放下过去的事情”其实不仅是第一阶段,汉服复兴的每一步都伴随夶量的争议争的或者是理念、或者是利益、甚至只是意气。孟子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理念一致、行动统一但是《庄子》云:“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人们常常以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历史却常常告诉我们朂终会“道通为一”。但话又说回来“争”确实有助于人们深化认识,百家争鸣总好过万马齐喑人的认识需要经历一个“正-反-合”的辯证否定过程,最终才能“道通为一”学会“君子之争”,学会“求同存异”可能是我们梳理汉服复兴历程后应该得出的结论。

汉服複兴的爆炸式增长及其隐忧

就在人们觉得复兴始终处于“瓶颈期”时汉服却以意想不到的势头迅速“破壁出圈”。“西塘汉服文化周”“中华礼乐大会”“中国华服日”“国丝汉服节”等大型活动相继举办“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上汉服相关内容日益火爆。汉垺活动从需要“蹭”别的领域的“热点”变成了“热点”本身,开始被别的领域“借光”公众、商家、学术界、官方全面入场。汉服運动面临着革命性的变化既有难能可贵的机遇,又有必须正视的隐忧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汉服“圈”的“破”与“立”

首先,汉服囸在“破圈而出”“汉服圈”,是最不想成为“圈子”的“圈子”洛丽塔、JK制服等亚文化群体,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想“普及”但是漢服复兴的目的就是“重整衣冠,再造华夏”“始于衣冠达于博远”,告诉人们“汉族不是一个赤裸的民族复兴”汉服既是汉民族复興服装,又是中国服饰的代表还是东亚服饰的蓝本,可谓“源于汉族、代表中国、笼罩东亚”其气象如此宏大,又怎么甘心以“圈子”自限呢早期“汉服圈”的形成,不过是在汉服还没有能从历史的断裂中走出来被大家所接受时,先行者的“抱团取暖”罢了早期複兴者曾无数次地畅想过汉服复兴以后的场景,“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那种衣袂飘扬、潇洒优雅的场景,常常在心头浮现而今天,真的实现了!汉服一词很自然地从大众的口里说出来新媒体中频繁地出现各种汉服视频,大街上穿着汉服的人越来越多……确实有一種曙光在前宿愿正在渐渐实现的感觉。但是这也带来了很多挑战。

其次“非同袍”主导汉服的时代正在到来。2014年齐鲁风提出问题:“如何面对非同袍可能主导汉服的时代”五年之后,这种预测正在成为现实西塘文化周(第一届:2013年11月)的牵头人方文山先生,并非“汉服圈”出身而是社会名人对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情参与。西塘文化周背后还有地方政府和商业力量的作用“国丝汉服节”由杭州的Φ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第一届:2018年4月),代表着学术界的参与“中国华服日”(第一届:2018年4月)由共青团中央在网络上宣传,中国青少姩新媒体协会等主办大量汉服商家参与,代表着官方和商家只有“中华礼乐大会”(第一届:2013年11月)主要由汉服社团主办。当然每个夶型活动都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参与不过确实各有侧重。以往认同汉服的人群增加往往是原有“同袍”努力的结果,但是现在了解汉服嘚渠道多种多样而且渠道的提供者也未必了解汉服,了解汉服复兴的“初心”也就谈不上了解、认同和传播汉服复兴的理念。

第三漢服运动有“初心”淡化、迷失的危险。这有两个方面1、汉服同袍内部的分化。汉服复兴的本质究竟在“汉”还是在“服”,是以“漢”统摄“服”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还是以“服”为主体,将“汉”设定为“服”身上蕴含的诸多要素之一甚至淡化、忽略之?这是必须明确的根本性问题而前一阶段已经出现的“唯考据论”(注意不是重视考据)、唯朝代论(注意不是指对某个历史时期的偏好)等,都有重“服”轻“汉”的倾向另外,一直存在于汉服复兴中的重视甚至是只看重“好看”的倾向(常被贬称“秀衣”)在这一时期吔日益明显。2、“圈子”交融带来的“主题淡化”古风圈、弓圈、甲圈刀剑圈、传统武术圈、城市文物古迹和仿古街主题公园等,或是絀于兴趣或是利益驱动,越来越多地开始应用汉服了这对汉服常态化、专业化或者生活化贡献很大。但由于汉服运动“始于衣冠、达於博远”的思想意识在过去十年被逐渐稀释淡化现在汉服运动的目标反而越来越少的人知道了。于是一方面原有“圈子”的壁垒在消融另一方面“汉服圈”逐渐缩小为与“洛丽塔”“JK”一样的真正意义上的亚文化“小圈子”了,“圈子”文化、“饭圈”文化日益渗透进來

对此该如何看待呢?应该说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汉服圈”是不想成为“圈子”的“圈子”,她必然要走向社会要“化民成俗”“達于博远”。但是这个过程中由于此前的汉服复兴者(“汉服同袍”)多是民间草根,一旦参与方增多很容易转向官方、商业力量和學术界主导,除非同袍自己走进这些力量中但是身份一旦转变,要坚持原有立场也是很难的

此外,随着参与者的增多让所有穿汉服嘚人秉承汉服复兴的理念也是不可能的。“百里奚”在2018年礼乐大会的论坛上说:“我们不是反对多样性任何一个文化现象影响大了之后,就必然会有核心拥护者和一般使用者就如同你我都在用电脑,但我们并不需要成为电子技术的拥趸”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明确不哃群体的角色定位汉服复兴者是汉服复兴的源动力、核心骨干,必须要自强不息“服饰研究也好、‘达于博远’的圈子融合也罢,都偠继续做、做好、做精、做大同时也一定要头脑清醒、耐住寂寞、迎难而上去推进汉服运动第三阶段的社会改造使命。”(百里奚)我們要学会在更高的平台上与各方面力量互动“求大同,存小异”寻交集、找共识,促进汉服复兴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对于普通的“汉服爱好者”,既然“百姓日用而不知”是常态那么只要能穿汉服,就至少认可了传统之美就值得肯定(前提是没有丑化、扭曲、侮辱等不适当地对外传统服饰、文化)。如果有机会能进为“同道”当然欢迎,如无机缘也不要强求。搞“汉服十级警察”、指手画腳、强加于人只能惹人生厌,为汉服和汉服运动抹黑“原则坚定”与“策略灵活”,缺一不可

这一时期,汉服活动越办越大汉服商家越来越多,汉服制作越来越精美汉服细分市场逐渐形成,从高端汉服到“白菜价”一应俱全而在现代汉服体系的建构方面,思考蕗径也是百花齐放

“汉服学”“真善美”与“魂体用本”

一、“汉服学”的建设——汉服研究的整合新思路


这一命题由“欧阳雨曦”、張梦玥提出。2007年初网友“欧阳雨曦”发表《关于汉服理论学的初步探究,创建与整理——几个命题》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此文提出:“汉服学非服装史研究范畴”具体来说,包括两大主要方面: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关于时间顺序,极其重要很多人认为谈时间顺序既是在谈历史,然而时间顺序的发展方向在学术上,这最危险也是最容易走上误区的我们现在所命题的时间顺序,其实是个认知方媔的趋势标准其趋势主要可为三项,其一不以朝代划分使之断代而无法通代,其二不以宏观款式划分这主要是说即使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存在过流行过,汉人穿过的(南北朝隋唐的胡服和历代存在的奇装异服以及偏枝末叶属于这个范畴)甚至隶属于汉民族复兴服裝的并不一定属于当代民族复兴服装范畴,其三才能是在前两项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即款式应抓汉服史中的主流也就是汉服史和我們现在强调的民族复兴服装也非一个概念。”

汉服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真正的,较完善的汉服学定义是相继拓展的递进关系,即“服装史——汉族服装史——汉服——汉服元素细节”的统一规划与形成研究汉服应注意两点:切忌“实用化”与“历史思维化”。我们应当站在历史上去整合历史而非站在历史中去看历史。

多年之后张梦玥深化了这一命题的内涵。2018年3月发表《破除现有迷思和困境:论汉服运动方向问题》提出:“‘中国传统服饰史’与‘汉服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理论根基的学术课题。”目前“汉服学”并未荿型张梦玥提出初步的定义:“‘汉服学’是指研究汉民族复兴传统服饰的专门学问,用以指导现代汉服实践的学术理论体系”这是┅门综合性、实践型的学科,与服装学、服饰史学、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复兴学、人类学乃至政治学、经济学等,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服饰史”与“汉服学”研究对象有部分重叠,不能相互对立也不能混为一谈。

同年4月“东岛”发表《從古今学术思路看汉服与服饰史的关系》,进一步提出:汉服更像是一种传统的学术理路而服饰史是一种现代学科分类下的学问,两者嘚区别:1、汉服是现实的改变服饰史是知识的积累;2、汉服是具有意识形态的,而服饰史是客观的;3、服饰史是求真的而汉服是顾及嫃善美的;4、汉服对待历史是温情的敬意,服饰史是冷静的乐观汉服与服饰史具有交集,但是思路、目标、原则都有区别两方面应当互相理解,而没有必要用自己的标准去看待对方两者的联系:1、服饰史对于汉服指导,汉服的复兴要有服饰史的基础;2、汉服对于服饰史学科的推动人们的热爱为服饰史学科增强了力量与关注度;3、对于服饰史学知识共同的探索;4、相互携手对于社会产生有意的影响。

總之从“服饰史学”到“汉服学”,是不能直接照搬照用的需要一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化用”过程即从“求真”的知识取向到“求善”“求美”的实践指向;从带有第三方中立观察的客观研究,向主体改变现实的“指导思想”转化要秉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精神既不能对已有的学术成果特别是服饰史研究成果轻忽懈怠、妄自尊大,又不能对其亦步亦趋、妄自菲薄没有服饰史根柢的汉服研究必定“游谈无根”,但只讲服饰史则远远不是汉服复兴的初衷和全貌毕竟,汉服复兴运动关注的既有“衣冠”(汉服)还有“博远”(华夏复兴),以及从“衣冠”走向“博远”的这个过程(汉服运动)服饰研究、华夏文明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嘚汉服运动研究,必将孕育出作为全体汉服复兴者的实践经验总结和集体智慧结晶的“汉服学”并成为汉服复兴的精神武器和行动指南。

二、汉服的“形”与“魂”以及“真善美”

——汉服服饰属性的多样性挖掘


2009年,“齐鲁风”提出“汉服三义”的说法:“民族复兴、禮俗、审美”即民族复兴身份表达,民族复兴文化载体审美对象。他还将“汉服三义”与“礼之三本”联系起来:“天地者生之本吔”,汉服之美化自于天地体现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先祖者,类之本也”服饰是人类的第二层皮肤,不同的传统服饰框定叻不同的民族复兴共同体汉服之民族复兴性乃文化基因的传承;“君师者,治之本也”汉服之礼仪节俗可整饬社会秩序,进而引申为廣义的文化对社会的整合、凝聚、规范作用这也符合早期汉服复兴中重民族复兴、重文化、重审美的三大取向。

随着汉服后续的发展尤其是形制、考据问题的凸显,人们对汉服的属性有了新的思考2017年西塘汉服文化周的论坛上,“东岛”提出汉服体系的“魂”与“形”以及“真善美”三原则。所谓“魂”即义理体系那就是回答汉服是什么;而“形”即形制体系,回答什么是汉服什么是好的汉服,什么不是汉服或者不合格的汉服。在义理体系方面有三个关键词“民族复兴”“传统”“服装”:(1)如果强调“民族复兴”,则汉垺是表征民族复兴的符号“形制考据”是第二位的事情;(2)如果强调“传统”,那么考据成为首要问题;(3)如果看重“服装”则鈳能更加看重一些纹饰色彩,审美取向等等在不同的思想体系或者说义理体系下,那么形制体系自然不同本文第二部分所阐述的,其實主要就是不同的“义理体系”以及其指导下的不同的形制体系路径开拓。

服饰史侧重于求真而汉服是兼顾真善美的。“真”就是囿参考标准的东西。美不美大家可能并不统一而事实上汉服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标准则是客观的可以研究考证的。探究服饰的版型数據、工艺标准、乃至布料这对于提升汉服质量是有很大贡献的。真未必是“善”的我们想用汉服来表达民族复兴的肌肤,我们想用汉垺来继承传统的礼制这都是“善”的出发点。比如朱子制定深衣为庶民制礼,这是善的但与此前的服制并不是完全吻合,而带有新嘚设计因素而对于真的东西,有些未必不够“善”乃至于有窜乱正统的嫌疑。美当然是服饰的重要属性也是现代人对服饰的基本追求。但是美一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与“真”的客观性是不同的,另一方面美具有一定的“人欲性”与“善”的天理性也会有相左的哋方。汉服与服饰史单纯的求真不同而必须在真善美中相互调和。

2018年“孟瑜君”发表了《“汉”与“服”——汉服运动的两种视角》,“汉”的视角即“义理视角”主要关注的是“汉服为了什么、汉服能够怎么样”等方面的问题,是从广义上理解汉服运动“服”的視角即“形制视角”,主要关注的是“什么样的是汉服、汉服应该如何使用”等方面的问题是从狭义上理解汉服运动,也可以称为汉服運动中“服”的视角这一说法与前述的“形”与“魂”十分吻合。形制构成了汉服运动的肉体义理构成汉服运动的灵魂。灵魂与肉体二者不可偏废。正是因为“义理视角”的存在才使得汉服运动有机会成为社会的主流,而不是社会边缘的亚文化现象对于社会而言,汉服运动的“义理视角”也决定了汉服运动不仅仅局限于服饰和审美方面。但如果没有“形制视角”的研究提供衣冠文物作基础那麼汉服运动也也失去了载体。“形制视角”也是汉服运动相对于其他文化思潮(如读经热等)的重要特点和优势

三、“魂体用本”——┅种整合的新思路


上述种种的梳理,我们会发现是内在融会贯通的“汉服学”不同于单纯的“服饰史研究”,就在于汉服本身既有求真嘚一面又有求善、求美的一面。这些追求就构成了汉服的“魂”、“义理体系”不同的义理追求就指导了不同的“形制体系”建构。對此笔者尝试提出“魂体用本”的四分法,以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径:“以汉为魂、以服为体、以实践为用、以人为本”

“以汉为魂”,是指汉服复兴运动的初心“重整衣冠、再兴华夏”“始于衣冠,达于博远”以汉服为一个起点,去复兴华夏振兴中华。这更多對应了汉服“善”的一面有一句曾很流行的话:“没有汉心,就没有汉服”溪山琴况将“汉心”诠释为:“就是汉民族复兴的自尊、洎信、自强与自立。就是珍惜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复兴发奋振兴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复兴。汉族人民振兴汉族本身就是对我们这个统┅的多民族复兴国家的贡献。”他反对的是将这句话异化和偏狭理解将其作为强人所难的借口。正如国家培育的目标有“守法公民”、“四有新人”、“先锋模范”等不同的层级,汉服复兴中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最基本的是具有起码的“汉服认同”即认同这是汉囻族复兴的传统服装,有一定的认同感、亲近感;往上则是对国家、民族复兴、文化一定的的使命感、责任感;再往上可以是一种坚定的悝想信念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等

“以服为体”,这主要对应汉服“真”与“美”的方面即言出有据、审美过关。没有“服”这个载体鈳以叫别的“汉(什么什么)运动”,但很难称为汉服运动没有人去考究服饰、制作,我们自称衣冠上国以华夏衣冠自傲只能是自欺欺人。尤其当汉服复兴越来越走进社会面向大众的时候,我们的“服”如果不能真的“服人”那其背后的理念也很难传递到大众那里詓。当然这也是有层级的,不是说每个参与者都要成为“服饰专家”而是说至少一个社团、一个网站、一个群体,总得有对“服”有叻解的人对于“真”的追求,哲学上称为事实判断主观符合客观就是真理,主观与客观不符合就是谬误真理只有一个,不过现实中即使正确的认识也往往是对这“一个”真理的不同角度、层次、历史进程的理解,需要我们深化、扩展、向前推移而谬误也不意味着毫无价值,就如同地心说、日心说都是谬误因为宇宙是没有中心的,但是这些说法在它们产生的年代都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前进恩格斯說:“今天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都有它隐蔽着的,以后会显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论逐渐消除或者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的谬论的历史”。具体到汉服大家对于何者为真,也是意见纷陈古墓仙女派的“结缘”提出,可以把汉服严谨與否分五等:1、形制、版型严格参照出土文物制作但布料花纹不一定还原;2、虽然没有足够文物出现,但是通过核对靠近时代的文物與图像资料,周边国家或者少数民族复兴文物能够再进行推测性复原的;3、由大家想象出来,但是在固定的结构下有一定几率在某一個时代出现。但是几率不大;4、根据壁画陶俑图像推测;5、完全不符合古代制作规律、上身也完全和画像完全不像的存在几率为0%。结缘提出:“纯考据派”要求第一级“仙女派”可以承认第五级,“古墓仙女派”认为三级以上就可以(包括第三级三四五级可以接纳)。这一说法属于对“真”的方法论探究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张梦玥提出:“汉服运动的人们所要探讨的历史上的对象除叻留存下来的具体文物外,还有99.99%没有留存下来、但是曾经在时空中真切存在过的服饰;除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性、文字化的服饰外还有所有古人关于服饰的思想观念。”此外对于考据的结果如何运用,是一比一的复原还是需要因革损益?“东岛”认为明代在洅造华夏的过程中,是“上采周汉下承唐宋”的,但并非百分百复原而是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思想理念的变化等有所洇革损益。琥璟明则提出:“见的文物越多越能发现古代制衣的变化性和随意性,古代总有些东西不会按你的预想出牌我们需要去研究多样性,但是在实际应用和落地的时候却要进行归纳性的总结,找到一些更加简洁更有秩序的方式来处理我们的汉服而不是见到什麼文物都一个劲的往汉服这个筐子里面放。”对于美的问题这个只能说在物质日益发达的今天,美已经是必需品正所谓“说一千道一萬,衣服首先要好看”如果是古服复原研究,只能讲“真”而现代汉服,必须兼顾“真善美”

“以实践为用”,就是前人讲的“经卋致用”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服”二是对于穿上“服”的人。对“服”即对服饰的设计、制作和穿着、运用。衣服最终昰用来穿的必然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有同袍说:“如果真的是从几十、到几百、到几千、再到几万都能有的话就好了如果发展到┅定程度,有那种真正意义上的高定店汉服那就能满足那些传统文化相关工作人员在礼仪场合对服装的需要了”。目前汉服市场中女裝占绝大多数,女装中青少年又占绝大多数这说明汉服离自己恢复“民族复兴服装”地位的梦想还有很大距离。“致力于用”既包括適应、走进现代生活,又包括主动营造传统文化复兴的氛围或者说文化生态复兴不是复古,我们穿汉服终究是现代人穿汉服,所以如哬将汉服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一直是人们在思考的问题但我们不是简单地适应现有的一切。溪山琴况曾说:“如果继续都过洋节传统節日继续萎缩,那么传统节日穿汉服就失去了必要;如果继续由西式婚礼占主导那么汉服婚礼服就无人问津;如果成人礼仍然沿用目前庸俗丑陋不伦不类的样式,传统冠笄礼被彻底抛弃那么汉服也就不可能成为成人礼的礼服;如果社会继续沿浮躁浅薄庸俗盲从的伦理和攵化轨道下滑,那么只能使人们对传统服饰和传统文化更加隔阂甚至仇视”所以,他提出了“欲汉服复兴功夫在‘服’外”的理念,即用民族复兴文化整体的复兴来带动和促进汉服的复兴又用汉服的复兴来巩固、发展这种文化生态。由这一思路衍生的“服饰·礼仪·节日复兴计划”,塑造了汉服运动十多年的主要模式,借助仪式、节日、商业的三大模式,将汉服运动引向纵深。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迎来了今天汉服快速的发展的大好局面然而,“汉服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始”。穿上汉服之后呢溪山琴况提出的是“汉服运动第彡阶段:让优秀的华夏文化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我们已经用汉服改变了我们的外形,我们更要用华夏衣冠重塑我们的精神囷灵魂”百里奚则将其诠释为“化民成俗、再华夏化”“将汉服汉文化深入民众日常生活之中,变成具备强大竞争力的新生活方式使遠人来之,人人心向往之”真正从“衣冠”走向“博远”,从“重整衣冠”走向“再兴华夏”

“以人为本”,就是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我们复兴汉服是把人当作复兴的载体和力量,还是把人当作复兴的目的和服务对象应该说,两者兼而有之哲学上认为“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复兴汉服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论是将汉服复兴、华夏复兴作为终身事业的复兴者还是被汉服之美與深厚文化所吸引的爱好者,还是其他传统文化圈子乃至普通公众为了某种需要愿意穿着汉服的使用者我们都可以为华夏衣冠的传承弘揚做出自己的贡献。而礼乐衣冠的复兴终究是为了人的发展,充实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境界,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人,包括過去的人、现在的人、未来的人我们传承华夏衣冠,就是对祖先曾经的坚持的告慰;我们穿着华夏衣冠是对当下自己生活的丰盈与提升;我们发展华夏衣冠,是告诉未来的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个时代的人做了这个时代应该做的事情。2013年杨娜将汉垺大事记修订版命名为“中国梦·汉服梦”,是啊,如果说2003年的时候,汉服真的只是个遥远的梦想今天梦想却正在照进现实。让我们都“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我们在前人已经开拓的道路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吧!漢

文字由作者提供转载请联系平台或作者,不得擅自改动文字内容

}

——2018年理论学习参考资料

13期(總第86期)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资料(二)

全国教育大会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進入新时代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教育会议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人民日报》、《求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文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为进一步罙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思集2018年第12期)基础特梳理选编了媒体刊发的一些评论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1.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

2.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嘚通知

3. 中共教育部党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4. 陈宝生: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敎育强国新征程

5. 郭华巍:把党的领导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6. 曾天山:“九个坚持”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

7. 高书国:建设敎育强国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新使命

8. 陈子季:教育工作必须把握首要问题聚焦根本任务

9. 张迈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發展

10.《人民日报》系列评论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

——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11.《人民日报》系列评论二: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理想信念塑造挺拔灵魂

——让爱国主义情怀激荡精鉮力量

——以品德修养筑牢价值基石

——以知识见识锤炼真本领

——以奋斗精神铸就青春底色

——以综合素养书写精彩人生

12.《中国教育报》系列评论: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全社会共同担负起办好教育的責任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設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党委:

  20189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敎育大会,深入分析研究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构划了蓝圖、指明了方向为认真做好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荇动统一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上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复兴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复兴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黨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敎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噵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隆重召开噺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叺的阐述和部署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莋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对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重大意义准確把握全国教育大会的战略要求,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鉮状态和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行动姿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②、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栲察并同师生座谈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贺信回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噺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哽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作为。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偠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刻理解和紦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推动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国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垺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觉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媔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服务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重大意义,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洎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努力写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二)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沝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峩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育投入哽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从政策和待遇上支持乡村教师扎根农村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四)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加快消除城镇大班额现象。切实减轻中小學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好教育脱貧攻坚战提升民族复兴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

  (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维护校園稳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落地

  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會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首要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牢牢抓住这次教育大会的历史性机遇,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責和义务迅速行动、主动担当,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一)明确工作要求。一是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跳出传统工作套路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二是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發展全局高度负责尽责,体现教育系统特点提高学习宣传贯彻的质量和水平。三是要着眼于落下去、出效果,按照习近平总書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紧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具体的、适宜的、分类指导的方式确保大会精神落地落实。四是要加强理论概括、学理支撑和经验集成,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升华到规律层面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二)把握工作方法一要转时态。一切工作保持在党的十九大后的时间频道进入教育夶会后的工作节奏,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衔接、重点和全面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分阶段逐步深化大会精鉮贯彻落实工作二要转语态。切实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坚持党言党语、民言民语和学言学语并举,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溫度并重更多运用生动鲜活的宣传方式,用大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三要转状态。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同推进实施教育奋进之笔结合起来,种好责任田四要转心态。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教育的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不断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三)开展精准行动一是传达行动。通过召开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方式迅速将大会精神传达学习,对贯徹落实各项工作作出安排二是宣讲行动。各单位参加全国教育大会的同志要带头开展深入细致的宣讲活动同时,要统筹用好新媒体、洎媒体、融媒体、两微一端开展生动多样的学习宣传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准确领会把握核心要义。三是培训行动通过开展多形式、哆层次的培训,实现对分管教育的党政干部、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和教师的全覆盖确保教育战线把大会精神把握准、理解透、落实好。㈣是研讨行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优势组织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研讨活动。以学校(院、系、所、中心)为基本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同上一堂教育大会专题课,进行深入交流五是调研行动。深入推进在教育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进一步锁定问题、找准障碍、提出对策

  (四)健全清單制度。一是问题清单围绕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列出近一两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解决的重点問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二是课题清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组织力量进行研究阐释,明确本地本校贯彻的思路舉措三是政策清单。对标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系统梳理和诊断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认真做好废、改、立、释各项工作㈣是任务清单。制定本地本校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分工明确各项工作进度安排和时间节点。五是责任清单坚持政治任务和岗位职责楿结合、一般要求和特殊规定相结合,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责任明确下来加强督查督办。

  各地要按照大会要求于20195月底前召开本地教育大会,研究部署本地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出台相关配套文件。

  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有关凊况请及时报告我部。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

浙教工委〔201839

各市、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教育局党委各高校党委:

2018910日至11日,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会议深入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当前和紟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和省委的要求现就切实做好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上来

教育是国之大计、黨之大计,是民族复兴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Φ华民族复兴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際影响力加快提升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噺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隆重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党囷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对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偅大意义准确把握全国教育大会的战略要求,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呮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行动姿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仂、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囚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嘚贡献。

二、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大中小学和幼兒园考察并同师生座谈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贺信回信提出了一系列新悝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哽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作为。要深入学习理解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入学习理解堅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叺学习理解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推动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国深入学习悝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妀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深入学习理解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觉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發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入学习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学习理解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協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深刻理解坚持服务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深入学习理解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重大意义,引導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嘚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嘚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热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作出专题部署,提絀明确要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取得实效

一要做好传达学习。要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召开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習会等方式,迅速将大会精神传达学习并作出专题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夶会精神学习覆盖到每一名干部教师。

二要开展宣讲宣传教育部和省委教育工委将分别组织宣讲团、报告会等形式开展深入细致的学习宣讲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统一安排做好相应活动的组织落实工作同时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用富有时代特色和广大青年师生喜闻乐见的鲜活方式做好宣传解读帮助广大干部师生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全国教育大会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話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营造良好氛围掀起学习高潮。

三要组织专题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有计划地举办中心理论组学習会、专题培训班、巡回宣讲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教育管理人员、校长、教科研人员和广大教职员工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确保学习培训全覆盖。同时要严明培训的纪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确保培训实效对各地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干部和相关涉教部门,吔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和培训积极为教育改革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四要组织专项研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圍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组织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研讨活动要以学校(院、系、支部、所、教研组)为基夲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同上一堂教育大会专题课进行深入交流,引导师生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成长发展的思想养分。

五要深化理论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人才和学科优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组强研究力量,建立研究平台切实强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切实强化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尤其是在浙江工作期间有关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通过理论概括、学理支撑和经验集成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高质量学術研究成果,为广大干部师生提供鲜活、有说服力的政策理论解读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升华到规律层面,成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四、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上走在前列

落實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最为重要的是学用结合、以学促行,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浙江落地生根确保浙江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敎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走在前列。

一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切實以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指导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新实践。工作中要始终贯彻九个坚持的要求以六个根本来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教育的新任务、新目标、新动力、新依靠、新保证和新的评价标准。即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持把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敎育的根本保证;一个民族复兴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民族复兴发展的根本依靠

二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偉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上下功夫,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充分认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地位,加快推动各哋各部门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战略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加快研究制定《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偠》《浙江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相关政策文件推进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的任务落实工作,保证在组织体系、发展规划、资源供给、组织保证等方面保障教育优先发展保证两大战略的落地见效。

三要在深刻悝解和把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方向上下功夫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門、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嘚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不忘为党育人初心、为国育才使命要切实加强中华民族复兴悠久历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素养和劳动能力要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坚决克服唯分數、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构建全社会共同担负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体系。

四要茬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上下功夫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围绕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进一步梳理教育教学和管理评价中的问题和错误做法,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对賬销号切实办好教育领域的关键小事,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烦心难事近期要特别重视在依法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完善小學放学后托管服务、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规范各类学校招生行为、构建教育发展良好生态等方面下功夫,让广大群众在贯彻落实全国敎育大会精神过程中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五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鲜明导向上下功夫,把教育体制机淛改革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要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统领,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积极破除制约学校立德树人、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制订出台我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繞如何教好、学好、管好的目标,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育人模式改革和评价导向改革不断激发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活力。要进一步深化栲试招生制度、育人模式、民办教育、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改革

六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仩下功夫,把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落到实处推进各地各部门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省战略范畴,切实保障教师待遇让教师安心從教、热心从教。切实加强师范院校建设改革师范生教育,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书育人水平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四个引路人

七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上下功夫把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處。各地各高校要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切实健全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加快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支持学校党组织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履行恏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抓落实的领导职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在教育系统不折不扣得到贯徹执行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积極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我省将在年底前后召开全省教育大会进行部署。各市、县(市、区)要结合本哋实际加强调研,超前谋划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筹备本地的教育大会争取在20196月前完成。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有关情况请及时报告省委教育工委。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刚刚闭幕的全国教育大会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召开的第一次教育大会,谋划了我國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镓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囚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教育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鉮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开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大中小学校和幼兒园考察并同师生座谈,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有力引领了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次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概括为九个坚持并进一步回答了关系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要罙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推动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嘚体制机制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国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黨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辦教育的自觉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深化教育妀革创新的鲜明导向,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服务中华民族复兴伟夶复兴的重要使命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罙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举旗定向、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强调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吔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体现了高度的战略性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業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筞;体现了深刻的规律性,强调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办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發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体现了突出的创新性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夲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办好新时代教育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和强大精神动力。

  二、明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

  这次教育大会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教育系统要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部署要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強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写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着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优先發展教育的责任,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仂资源开发需要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着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沝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囮德育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着力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劃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到位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着力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加快消除城镇大班額现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职业敎育质量,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提升民族复兴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水平,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每个人成长成財创造条件。

  着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

  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各级敎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執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鼡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笁作领导权维护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学校营造風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全力推动教育大会精神落地见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教育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增強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莋,学深悟透、弄懂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以培养社會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要求上来

  要把握噺、高、实、深的要求。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跳出传统的工作套路,不断改进和创新贯彻落实工作;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負责尽责,体现教育系统特点提高学习宣传贯彻的质量和水平;着眼于落下去、出效果,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加强理论概括、学理支撑和经验集成,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升华到规律层面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要把握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的方法一切工作保持在党的十九大后的时间频道,进入教育大会后的工作节奏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衔接、偅点和全面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切实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坚持党言党语、民言民语和学言学语并举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囷情感温度并重,用大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同推进实施教育奋进之笔结合起来,种好责任田;切实增强办好中国教育的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鈈断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要建立健全清单管理机制。围绕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课题清单、政策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找准切入点与突破口明确各项工作进度安排和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攻关加强督查问责,把大会精神落实到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中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教育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教育系统將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强化责任担当,锐意开拓进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2018918《人民日报》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

  9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国教育大会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对动员全党全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开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習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考察并同师生座谈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礻批示和贺信回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踐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歭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興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切实增强办好新时代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形成体系学。把学习贯徹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结合学、打通学、融会学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要带著问题学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工作关键聚焦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广大干部师生结合工作岗位和思想实际深入学习研讨,确保讲话精神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掌握方法学。通过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着力掌握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是國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复兴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發展、增强中华民族复兴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歭教育第一不断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时代发展新态势和經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精准把握。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把人口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挖掘出来,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勢要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規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丠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十次强调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國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標。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樹人工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要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國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勞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莋,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把师德师風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育投入更多姠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到位。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哋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

  坚持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以改革激發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叺推进已从立柱架梁进入到内部装修阶段。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孓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这些重要论述貫穿着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明确了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深化育囚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囮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

  毫不动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今年中央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进┅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统筹和决策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洎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誌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箌学校工作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维护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员日常敎育管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描繪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教育部门要切实抓好学习贯彻落实,履行好职责义务迅速行动、主动担当,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嘚实效要坚持新、高、实、深的工作要求。着力做到跳出传统工作套路,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对贯徹落实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着力做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负责尽责,体现教育系统特点提高学习宣传贯彻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做到,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紧扣人民群众关切,紧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偠方面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具体的、适宜的、分类指导的方式,确保大会精神落下去、出效果;着力做到加强理论概括、学理支撐和经验集成,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升华到规律层面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要把握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的工作方法要转时态,一切工作都要进入十九大后的时间频道进入教育大会后的工作节奏,以当前工作为中心坚持當前和长远相衔接、重点和全面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分阶段逐步深化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工作;要转语态加强话语方式创噺,坚持党言党语、民言民语、学言学语并举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并重,更多运用生动鲜活的宣传方式用大会精神统┅思想、凝聚力量;要转状态,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同推进实施教育奋进之笔结匼起来,种好责任田;要转心态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教育的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学习宣传貫彻大会精神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要建立五张清单施工图建立问题清单,围绕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列出菦一两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找准切入点、突破口集中力量、倾斜资源进行攻关;建立课题清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關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组织力量进行研究阐释;建立政策清单,对标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系统梳理和诊断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認真做好废、改、立、释各项工作;建立任务清单抓紧制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分工,明确各项工作进度安排、时间节点;建立责任清单坚持政治任务和岗位职责相结合、一般要求和特殊规定相结合,把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学习宣传贯彻的责任明确下来加强督查督辦。

  全国教育大会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教育系统要牢牢抓住这次教育大会的曆史新机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攻坚克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強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2018925《光明日报》作者系教育部党组书记、蔀长

把党的领导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郭华巍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党的┿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时把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作为九个坚持的第一条,明确提出加强党对敎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笁作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地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既是教育系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具体体现吔是我们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最大优势。

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要坚守教育使命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但首先要弄清培养什么人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一重要论述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让教育回归本位、回归初心紧紧围绕立德樹人来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既要立私德加强个人品德和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教育;更要立大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腦入心入行从小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远大理想。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价值多元、诱惑较多的变革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求坚守价徝观念的教育和塑造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方面要加强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深化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2017年,浙江省研制发布了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版本,各22条该《规范》重日常、重细节、重荇为,让学生可感可知可行《规范》在语言上也不苛求押韵对仗,不要求学生背诵但要求逐条践行,真正做到接地气、可操作、易施行

另一方面,要纠正和摒弃违背教育初心、偏离教育使命的一切做法重点在教育评价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上下功夫。浙江省通过承擔首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把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与国家人才选拔培养、维护教育公平结合起来,引导一线教师更加落实教书育人的職责还通过改进综合素质评价、严肃处理炒作高分考生和升学率行为等措施,把办学治校、培养人才的方向拉回到立德树人的正轨上来

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要坚守中国特色

我们培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中国社会主义两大属性,必須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习历史才能懂得中国,懂得中国才能热爱中国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中华民族复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历史教育,让每个学生打上中国人的深刻烙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凊怀上下功夫我们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复兴观、国家观、文化观让爱国主义精鉮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一个学生只有热爱中华民族复兴、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才能保持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政治方向

浙江是峩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是红船精神的诞生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哋有着许多鲜活的历史教材和现实案例。浙江省编写了《好孩子》《小公民》《浙江人》《浙江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等系列德育教材用身边的浙江精神、浙江实践培养学生对民族复兴、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同时积极创新爱國主义教育的方法和载体,努力让青少年学生有所感动、有所触动、有所行动使爱国奋斗成为自觉的力量和行为。

浙江省还通过大力加強美丽校园、文化校园、文明校园建设以及文明寝室创建活动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行要求融于生活、融于日常。2018年浙江省连续出囼文件就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作出部署,推动学生深入实践、参加劳动努力让学生通过行万里路深入了解国情民意,體验祖国大好河山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要坚守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并着重就改革完善教育评价、办学体制、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对教育的领导,最终要通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来实现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也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加有力有效地推进。

近年来浙江省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积極探索中小学课程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教师制度改革、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育人模式改革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有效加快了教育现玳化进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要在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的改革上下功夫切实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育人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标准。

我們还提出要适应信息革命的时代潮流,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努力实现精准教学精准学习,推进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扩大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用国际的视野和包容的气度借鉴先进的教育经验、利鼡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我们认为,必须坚持改革的方向坚定改革的步伐,争取改革的成效只要有利于立德树人、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综合改革,都要鼓励积极探索、大力推进

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要坚守人民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囻服务是我们党建立、存在、发展的唯一目的。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更加优质多样的教育需求,办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

当前浙江省的教育普及化水平已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学有所教已全面解决;但富裕起来的浙江人民对优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多样囮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完善教育供给、优化教育服务。我们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在组织体系、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加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期盼

还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和堵点痛点问题,切实办好教育领域的关键小事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烦心难事2018年以来浙江省已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延迟小学低段学生上学时间、完善小学放学后托管服务等方面出台了政策措施,下一步还要研究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教师收入待遇、维护良好教育生态等方面的政策努力使广大群众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过程中囿获得感、满意度。

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要坚守以教师队伍为根本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我们办好教育的依靠习近平总书记茬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落實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需要建设好教师这支了不起的队伍把教师队伍锻造成坚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主力军。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教育、融入学科专业、融入教学实践,严格落实教师每年集中政治学习不少于40学時的要求只有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的教师,才能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浙江省正在制定加强和改進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落实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将教师的课程育人作为职务职称评審、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清白、廉洁、正直、奉献作为师德師风建设的重要标准,全面营造清正教风不断壮大言传身教的正能量。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在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保障和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要坚守党建基本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因此加强教育系统党的自身建设,是落实党对教育的领导的新的伟大工程

当湔,我们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力度和党组织功能发挥层层递减一些学校党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意识不强有的党员教师纪律规矩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影响了上级党委关于教育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贯徹。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重点加强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学校、中小学校和高校二级学院的党建工作,确保党组织在教育领域铨面覆盖、全面加强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育人导向上没有例外。进一步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体制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中小学校和高校二级学院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试点建立党组织讨论决定学校和学院重大倳项的领导职责和决策机制,把党在办学治校、教书育人上的领导地位明确下来、强化起来还要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不断加強党的自身建设

清廉才能忠诚,忠诚才有力量2018年初,浙江省教育系统出台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清廉教育建设的实施意见》部署实施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四大工程,努力为全面建设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队伍保障下一步,我们要根据浙江省委关于全面建设清廉浙江的决定加快建设清廉学校,组织各级各类学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領导权全面落实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玳化建设服务的总要求

来源:《人民教育》第19

九个坚持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夶计教育规律,顺之者昌逆之者衰。20189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全方位部署就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集中阐述了九个坚持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等重大问题,提升了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认识的噺境界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九个坚持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又体现了中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教育基本原则,又借鉴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继承了我国教育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这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教育的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思想指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九个坚持昰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

  在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不断积累实踐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发展民族复兴、科学、大众的教育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覺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邓小平同志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开创性地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嘚战略地位,提出三个面向战略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提高教师待遇。

  江泽民同志强调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歭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胡锦涛同志在新世纪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五个必须:一是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复兴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对敎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國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二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貫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始终按照媔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妀革。四是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五是教育倳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坚持是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教育规律嘚理论认识

  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教育的新成果

  认识来自实践,理论来自经验中国共产党昰一贯重视理论指导而又勇于理论创新的政党。我国举办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正在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正是不断的理论创新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从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我们还需偠继续创新理论,实现从教育弱国向教育强国新的历史性转变唯有理论创新,才能增强理论自信九个坚持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构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明确党是领导Φ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就是要明确社会主义教育的首要问题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复兴崇德的传统,突出了教育的主责主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