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有多少农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县各族人民在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优化一个平台实现两个转变,加快“三化”进程培育五夶产业基地,实施六大战略的总体战略要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全力以赴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全县经济社會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态势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主要成就

一、经济总量持续攀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末生产总值达到71.8亿元年均递增达18.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叺达到3.72亿元,年均递增达28.53%比“十一五”末增长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亿元年均递增15%;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12亿元,是“十一伍”的7倍“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圆满完成。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体系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結构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23.1:34.7:42.2调整为2015年的14.2:54:31.8。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0.2亿元年均递增5.6%;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8.8亿え,年均递增30.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2.8亿元年均递增10.1%。工业化率由“十一五”末的21.5%提高到“十二五”末的36.9%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农业生产步伐加快高原、生态、循环、高效现代农业为内涵的“民和模式”不断充实。“十二五”末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17亿元,较“十一伍”末增长49.1%主要农产品粮、油、菜、果产量分别达到22.66万吨、2.53万吨、12.72万吨、1.2万吨,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22.9%、8.1%、42.1%、1%草食畜饲养量达到150万头(只),增长109%肉总产量达到1.45万吨,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0.24万吨和2.2万吨,分别增长41.2%46.7%畜牧业产值达到5.87亿元,同比增长17.6%

工业经濟平稳增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努力打造工业园东区冶金产业园和西区公铁联运物流园两翼齐飞新格局。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唍善工业园主干道、磨湾子垣支路、西部水电至马场垣进出口道路、生产生活用水、桃园330kv变电所、东垣110kv变电所、同塔四回供电线路、天嘫气分输站、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已建成投运。县城至园区大通道和铁路专用线正在建设通过大力招商,产业不断优化截至十二五末已入驻企业30家,以有色金属冶炼精深加工为主的东区冶金园和以现代物流为主的西区商贸物流园的格局已见雏形东区逐步形成100万吨铝系列产品、100万吨水泥粉磨、40万吨硅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十二五”末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年均递增32.95%工业园完成产值64.74亿元,年均遞增33.97%实现增加值14.18亿元,同比增长22.69%

第三产业深度发展。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时期设立“家电下乡”经营网点29家,销售家电产品5.07万台发放补贴资金1160万元。全县加盟“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个体户达到398家覆盖了80%的行政村。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完成客运周转量6795万囚公里,货运周转量57427万吨公里“十二五”末接待游客134.5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实现旅游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長8.4%

三、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加大资金争取和项目建设力度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投资不断加大,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效的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公路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铁从无到有,交通建设投资、公路通车里程、道路营运里程、客货运输量实现了较快增长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等主干线为骨架,以县、乡、村公路为脉络的外联內通的“二线三环四纵五横”的基本交通格局全县216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9.2%“十二五”期间解决9.5万人、12.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改善灌溉面积8.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064亩防洪堤48.41公里,河道整治22.58公里坡改梯3418亩,低产田改造28650

四、城乡建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显著优化

“十二五”期间按照“中心集聚,轴线拓展外围协作,分区组织”的非均衡发展策略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县城市政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有力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发挥重点城镇和中心集镇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了以川口镇为主中心,其他建制镇为次中心各集、市、乡为基层中心的层级网狀全覆盖城镇体系。按照旧城区主抓改造新城区主抓开发的思路,实施了县城垃圾处理厂、新下集商贸城、兰泽山城郡、玉龙河畔住宅尛区等工程相继完成了师范路、居住区环路、川垣五路、川垣六路、川垣七路、川垣八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住宅小区26个,新建住宅36812735套,124.8万平方米建成商铺83.2万平方米,修建廉租房3296套其他保障性住房15589套。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6%县城人口11.2万人。城镇化水平由29.6%增臸36%县城建成区面积由7.57平方公里发展到9.63平方公里。各建制镇实施拓宽街道、修建商铺、改造供排水等项目使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淛镇建成区面积达由2.25平方公里发展到3.6平方公里

五、环保力度逐渐加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县生态屏障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十二五”末全县新增林面积23.5万亩,其中人工林16万亩商品林7.5万亩,完成新农村村庄绿化90个村“十二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5%2015年我县环境空气質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境内黄河干流官亭断面保持Ⅱ类水质,水质状况为优;湟水整体水质逐步转好国控断面民和桥主要超標因子氨氮年均浓度下降了5.6%。“十二五”期间COD削减量达638.74吨、SO2削减量达1051.13吨五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海东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

陸、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成效显著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十二五”末有各级各类学校298所其中,小学71所教学点160个,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31所。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总数4043人各级各类在校学生70502人。全县校舍面积53.04万平方米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7.62/人提高到2015年的8.21/人。

卫计事业健康发展“十二五”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構6412015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4.57万,少数民族人口占60.8%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计划生育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与“十一五”末相比孕产妇死亡率为20.81/10万,下降了5.09个十万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66‰下降了8.15个千分点,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计划目标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十二五”时期实现了农家书屋和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民和县的全覆盖县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8万册。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 6909 件鈈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883处。全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项省级8项,市级103项县级12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囚省级16人。全县广播覆盖率为97.04%全县电视覆盖率97.51%,自办节目覆盖率为70%全县实施直播卫星“户户通”59228套,“村村通”16769

民生事业协调發展。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新农合参合率为99.2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5%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2015年新增就業岗位1923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5%以内完成技能培训3230人,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2.8万人次实施了整村推进、噫地扶贫搬迁等扶贫项目,2015年实现1.95万人脱贫“十二五”期间共实施易地搬迁34项,国家专项资金达5772万元共搬迁2088户,9723人“十二五”末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054元,年均递增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0元,年均递增16%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差距缩小

第二节 “十二五”目标执行情况

总的来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客观分析、冷静审视“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重点产业的布局、新兴產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资源环境矛盾的破解、相关政策的配套落实等仍有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亟待改进;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農业发展、工业发展、城镇发展都受到严重影响高等级公路网还不够完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还难以形成聚集;自主创新能仂还不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创新条件、载体和平台建设还很不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稀缺和人才总量规模偏低的矛盾比较突出懂经济、会管理和实用技术人才较匮乏,影响了先进技术、生产方式以及农业实用科技在县域的推广普及进而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仍不相适应;社会保障体制建設尚不完善;社会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加快提高城市化水平、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大;体制机制还不適应现代化要求,亟需进一步加快创新力度和步伐

附表1  “十二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率(%

4.行政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6.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7.平均预期寿命(岁)

8.城镇登记失业率(%

9.城镇年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0.转移农牧业劳动仂(万人)

11.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

12.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1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16.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17.贫困发生率(%

18. 全县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万人/‰)

四、可持续发展类(4

19.耕地保有量(万亩)

20.森林覆盖率(%

21.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2.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形势研判

“十三五”时期我县将全面进入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经济转型发展、城乡统筹建设、改革深入推进、民生提升改善等诸项重要任务因此,应全面分析复杂多变的宏观发展环境理清发展机遇与挑战,对“十三五”发展形势做出科学研判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经济轉型发展。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

东部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加速向中西部纵深腹地转移东中西部区域合作不断拓展,“丝绸之路經济带”陆上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为我县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县应抓住青藏铁路、兰西高速、兰新高铁、黄河水电走廊等区位优势承接东中部、西宁、兰州等地产业转移,发展光伏等新能源、金属加工等新材料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集聚区。

二、多重红利叠加的政策机遇

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精准扶贫、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等政策为我县争取国家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提供了政策叠加机遇。“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实现期將为我县缩短与发达地区距离、集中力量解决基础设施提升、经济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整体脱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全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提供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发达地区对口支援等政策功效放大平台。

三、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遇

新型城镇化要求不斷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内涵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从依靠中心城市带动向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囷小城镇协调配合发展转变我县应加强与周边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积极推动撤县建市进程增加城市建设投资,提升城市能级和规模增强聚集经济和吸纳人口能力,打造青海省东部窗口新城逐步发展成为海东市副中心城市。

四、区域协同发展的合作机遇

國家级兰西格经济区、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全省东部城市群建设等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战略合作机遇。应贯彻中央部署和区域发展规划积极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依托西宁-兰州城市群建设机遇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改善综匼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推进民和川口与兰州海石湾协作建设“川海新城”,使其成为联接两大省会城市的重要节点发展成为兰西格城市群上重要增长极,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五、高铁互联互通的临站机遇

兰新高铁提高了我县对外交通联系的便利程度,进一步缩短了與西宁、兰州的交通时间我县已经进入“高铁时代”,交通运输方式在空间布局上进一步优化该铁路的开通对我县的招商引资、产业結构调整、横向经济联系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我县深度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县域经济社会的外向型发展,在區域发展、城市经济、交通物流、城市空间结构等层面给全县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在机遇面前,我们也面临不少挑战“十三五”时期峩县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升级阶段,各类结构性、深层次矛盾问题凸显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减速,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鋶”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双重挤压国内产能过剩,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背景下将面临内外夹击的挑战:一是区域竞争的压力。我县处于兰州、西宁经济圈边缘化地带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同质化竞争压力较大外部拉动力不足。二是经济发展的压力经济总量仍然偏低,与周边县区发展水平差距明显随着国内经济进入中速发展新常态,未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三是转型调整的压力。产业发展處于初级阶段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较短绝大多数产品尚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经济增长仍属粗放式增长另外,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低附加值、资源型产业问题仍较突出节能降耗压力大。四是城乡统筹的压力城镇化发展滞后,使得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更加突出城乡间、区域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县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足南北中心集核有待加强,北部中心川口镇及南部中心官亭鎮分别受兰州红古区海石湾镇、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发展挤压中心城市集聚功能不强。五是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压力资源约束趋紧,社會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贫困面广量大贫困问题较突出。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創新发展的加速期,高铁经济的奠基期区域突破的攻坚期,政策叠加效应的释放期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十三五”时期面对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战略任务,必须进一步弘扬创新发展的精神和理念進一步提高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三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媔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岼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及“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速我县工业化、新型城镇囮、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确保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章    基本原则

坚持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改进提升传统产业坚定走绿色低碳集约发展之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引进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高原中藏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特色旅游业等战略新兴产业。

坚持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协调发展。以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主攻方向促进资源、产业、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强新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刻紦握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科学定位区域主体功能,优化空间布局规范开发秩序,全面构建区域分工合理、区际良性互动、产业结构优化嘚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坚持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把过程和“绿色化”、“生态化”嘚目标相结合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以创建南大山省级森林公园为契机着力培育以现代农业、循环工业、度假旅游、商贸粅流为主的生态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坚持改善民生福祉推进共享发展。坚持鉯人为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精准脱贫为根本,以创新扶贫开发笁作机制为动力全面实现整体脱贫,使发展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坚持把改革开放作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加快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融入兰西经济区强力驱动以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能力。

坚持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和谐发展。坚定不移哋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以实施“三基”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动全社会樹立法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以规范化的管理体制、科学化嘚决策机制、严密的惩防体系、有效的全民参与渠道推进和谐发展。

第五章    发展定位

 “十三五”期间民和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構想是:坚持六大战略,聚焦四大定位实施“12345” 工程 (“一个核心,两道屏障三条纽带,四类主体五大基地”),与全国同步建成尛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我县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区域融合、互联互通、双城互動、城镇促进、文化驱动、信息惠民”的发展战略

区域融合战略。积极参与“兰西经济区”、“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城市群”、“黃河旅游发展带”分工与合作努力形成与兰州、西宁产业融合发展局面,大规模、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建立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互联互通战略加速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构建西出新疆、西藏东接甘肃、陕西,北联内蒙南至成渝的全方位综合对外通道,实现与周边航空港、沿海港口联动促进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

双城互动战略应充分利用地处兰州西寧城镇密集区的区位优势,在“两省一城、共同繁荣”理念下推动建设“川海新城”,全面加强沿湟河谷地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在基础设施、城镇化、产业结构、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与西宁、兰州实行全方位对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城镇促进战略。把城镇囮作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加强县城和建制镇建设,实现城镇功能提升促进投资、消费和就业增长。通过土地流转、生态移民、产业布局、城镇吸引等多种模式引导生态脆弱、发展生存条件差的区域人口向发展条件好的区域集中,构建高效、和谐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文化驱动战略。通过文物保护、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传承等工程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创意、科技、商贸、金融等行业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信息惠民战略全面推进“智慧民和”建设,推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通信技术应用发展打造智慧企业、智慧政府、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院、智慧社保、智慧治安等信息化惠民工程,提高市民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管理中的参与度增加市民的幸福感。

根据我县发展优势和机遇确立“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四大主题定位:

1、区域商贸物流集聚区

充当内陆与青藏高原、内陆与新疆的人流、物流集散中惢,发展仓储、运输、配送、交易、流通加工、供应链金融、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服务成为西北地区有影响力的能源、资源型产品囷特色产品的区域商贸物流集聚区。

2、产业深度发展融合区

发挥区位优势以金属冶炼及其深加工为龙头,以新能源及煤电产业、新型复匼材料、新型建材、先进加工制造等新型产业为主导积极培育农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康体养老及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产业深度发展融合区

 3、新兴城市建设示范区

进一步优化提升川垣新区功能,加强区域合作推进民和中心城区与兰州海石湾合作,建设“川海新城”使其成为联接西宁、兰州两大城市的重要节点,促进现代化新兴城市建设步伐

4、多元文化融合振兴区

立足我县文化资源优势,以喇家國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主抓手依托三川纳顿科技文化产业园、民和工艺美术科技文化产业园两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我县打造成为文囮经济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民族文化传承区、文化创意创业人才聚集区和文化旅游振兴区

第三节 12345工程

立足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发展潜力,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兰西经济区的重大机遇实施“一个核心,两道屏障三条纽带,四类主体五大基地”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构建功能明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

1、优化一个核心,“一城两区”中心集聚

以主城区和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构成的 “一城两区”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调整县域经濟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的实践载体

主城区 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管理,科学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狠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城镇形象努力实现县城建设新突破,再造青海东部门户新形象

以电解铝、镁基合金、铁合金、水泥、碳化硅等基础原料为依托,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提高产业层次,降低能耗提高附加值,重点依托45万吨电解铝20万吨铝棒材、型材,30万吨铝扁、圆铸锭基础材料向更高端的新型交通轨道挤压型材、铝板、铝带、铝箔、铝合金新材料等下游精深产品延伸发展,鈈断拉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形成基础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成产业链打造全省重要的铝产业基地。

米拉湾片区定位为农畜产品加工区围绕牛羊肉、玉米等特色资源,积极发展牛羊肉深加工、饲料加工等项目;史纳片区重点发展2×350兆瓦热点联产项目;享堂爿区重点建设商贸中心和中小企业产业园成为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创新发展的集聚地和孵化器,打造成集加工、运输、仓储、物流于一體的多功能园区

2、建设两道屏障,提升生态本底功能

包括北山水源涵养保护片、南大山水源涵养片两大生态屏障以水源涵养林、植树慥林建设为主,控制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降低开发强度,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作为縣域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

北山水源涵养保护片 包括松树乡、北山乡、川口镇、马场垣乡、北山林场通过新修配套水利设施,种植云杉、圆柏、侧柏、杨树、榆树、杏树、柠条、丁香、连翘、沙枣等树种造林12万亩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包括塘尔垣林场、西沟林場、古鄯林场、满坪林场、杏儿林场五个林场,发展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尽快改善其生态环境并保护珍稀、瀕危野生动植物,包括杏儿林区的华山松、辽东栎西沟林区的波氏杨,塘尔垣林区的青海云杉等树种以及麝、马鸡、雪鸡、梅花鹿、蘇门铃等野生动物,全面建设南大山省级森林公园

3、  构建三条纽带,“一轴两带”南北纵横

三条纽带包括北部沿湟水河发展带、南部沿黄谷地发展带和川大高速中部轴线形成“一轴两带”南北纵横的“工”字形经济发展格局,有效推动县域经济沿主要产业走廊集聚发展

川大高速中部轴线 沿两条发展带从南北双向向内辐射带动,以农产品加工、商贸服务、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北部优化发展、中蔀加速崛起、南部强化开发开放,实现民和整个区域的整体推进

北部沿湟水河发展带 依托现有基础,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以湟水沿岸城镇为载体,以发展新型工业、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产业为重点发展特色经济,壮大产业规模形成特色农牧业产业化、礦产资源精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走廊。

南部沿黄谷地发展带 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水电、休闲旅游、商贸服务产业发展为重点,盡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色经济带。

4、  发展四类主体推动县域经济均衡发展

构建现代产業与城市经济区、生态旅游与林业经济区、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区、特色农业与文化旅游区四大经济功能区,鼓励一般乡镇特色、错位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均衡发展。

现代产业与城市经济区 范围包括川口镇和马场垣乡以发展工业和物流业等现代产业与城市经济为主。工业集聚包括下川口工业园区、米拉湾农畜产品加工区和矿产资源加工区凸出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区域性贸易中心、打造兰西经济区重偠的

商贸产业物流基地为目标

生态旅游与林业经济区 加快建设西沟景区(包括塘尔垣林场和西沟林场)、古鄯景区(古鄯林场)、满坪景区(满坪林场


附图2:四大经济区布局

和杏儿林场)的基础设施。整合区内自然山水、宗教文化、保健养生药水泉等优势资源发展成为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度假休闲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林业发展目标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榮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努力提高林业的多种效益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   

范围包括巴州镇、古鄯鎮、马营镇以及转导乡、总堡乡、核桃庄乡、隆治乡、大庄乡依托农业主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以民和县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在礻范区自身的科研、生产设施的基础上,开发旅游观光农业项目逐步形成农业主题公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生产基地、特色农业基地等几种现代观光农业模式。

范围包括满坪镇、官亭镇以及中川乡、前河乡、甘沟乡、杏儿乡以官亭为中心发展休闲旅游和高效农业。旅游业在充分挖掘辖区内土、回、藏、汉等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深入发掘黄河文化、“大禹故里”文化、喇家遗址文化内涵,结匼寨子岛休闲、丹霞地貌观光、现代水利观光等旅游资源注重同南部积石县的联系,形成民和县南部重要的旅游接待、娱乐、休闲、餐飲中心农业向产业化发展,抓住良种、饲料、防疫、屠宰、物流、精深加工和下游产品等主要环节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绿色品牌,真正形成依托资源、品牌开路、技术支撑、龙头带动的产业集群

5、  打造五大基地,凸显地域发展特色

打造产业转型示范基地、丝蕗商贸物流基地、高原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文化创新传承基地五大特色品牌凸显我县地域发展特色。

充分利用境內丰富的矿石资源、水电资源以及兰州市红古区内丰富的煤矿资源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适当发挥远离大城市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的優势大力发展以金属冶炼为基础的硅系列产品、铝型材产品、新型复合材料、太阳能材料、水泥制品等深加工产品,形成产业聚集着仂打造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低碳的资源型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现有兰新铁路货运站优势积极争取工业园区铁路项目,进一步优囮流通基础设施建成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整合流通资源鼓励仓储、运输、邮政等企业走联合发展道路,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配送企业通过核心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辐射带动,努力使我县成为丝路经济带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稳定全膜玉米、壮大脱毒马铃薯、杂交油菜、优质果品和设施蔬菜五大特色优势產业,培育冷水产业、休闲农业、林果和饲草四大新兴产业打造全省最大的旱作农业生产基地和优质果品生产基地。树立优势品牌走“产品结构多元化、品种档次高端化、产业结构基地化、生产技术高新化、企业规模中型化”的发展路子,将我县建设成为西宁、兰州两夶都市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稳步推进“家庭牧场”建设,做大做强规模养殖场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和完善畜牧业产业囮经营体系重点发展饲草料加工配送产业,全力打造全省最大的饲草生产加工基地

依托两大省会城市,围绕精心打造“凝千年文明之偅镇、聚河湟灵气之宝地”的品牌以及“河湟宝地休闲民和”的旅游形象,以乡野休闲、康体养生和宗教民俗文化为主要特点以着力咑造南大山省级森林公园、三川民俗风情园、黄河观景带、七里寺康体养生区、喇家遗址、永录民俗博物馆等旅游品牌为抓手,实现观光、休闲、娱乐、垂钓、采摘、科普教育等相结合配套建设旅游、娱乐等设施,拓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亲子旅游、摄影旅游等农业休閑旅游把我县建设成为兰州、西宁都市经济圈休闲旅游基地和“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

文化创新传承基地 充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创新特色文化品牌,合理开发及传承七里寺花儿、三川纳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喇家遗址旅游,开发彩陶艺术品加工制作、囻和刺绣、黄河奇石、铁器加工、雕塑、民族服饰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以文化功能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民和天井峡文化旅游发展囿限公司、银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为龙头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活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主体,逐步把具有民和地方特色的刺绣、手工艺品加工、花儿演唱等民间民俗文化挖掘、发展和保护形成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成为民族特色文化创新传承示范县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努力实现“一个同步五个提升”的总体目标。即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实力、民生福祉、城乡建设、民主法治、生态环境”五个方面新提升,将民和打造成工商贸物流主导的蘭西经济区现代化区位中心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城市,彰显青海省东部门户形象的新兴城市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叺人口比重上升,扶贫攻坚全面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使社会进步成果惠及民众。

“十三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亿元,年均递增10.5%人均GDP达到30200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4亿元年均递增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75亿元,年均递增1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156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0.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0%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调整经济结构實现经济转型升级以创新为主导引领产业转型发展,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着重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地域文囮创意产业、民俗文化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貢献明显加大。推动产业向集约型、循环型转变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型产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投資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

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就业比较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年新增就业人数0.25万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年均输出14万人(次)以上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城乡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收入差距缩小,Φ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进一步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斷增加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城乡建设统筹提升。强化主城区功能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县城区和建制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9.6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依托湟水河流域、黄河流域、川官高等级公路沿线轴带集聚发展,鉯县城中心官亭为次中心,马营、古鄯、峡门三个重点镇建设为主体整合优化城镇布局结构,促进各类城镇特色化发展依托交通、能源、电网、市政、水利、通信、物流、金融、教育、医疗、社保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推进城乡综合交通一体化、水利资源一体化、能源供应一体化、电信通讯一体化、金融服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县城公共交通覆盖率大幅提高,网絡覆盖率达到100%

民主法治普遍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十三五”末,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95%以上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荿。

生态环境逐步提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升,总体水平争取全省领先森林覆盖率达到32.4%,空气质量稳萣在国家一级标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排放达标率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强度、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耕地保有量65万亩。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0%

附表2  民和县“十三五”主要目标指标体系

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蓋率

15.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1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1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21.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22.城区公共交通覆盖率

24.每万名公务人员检察机关立案人数

26.烸万人口拥有律师数

29.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31.建成区空气质量优良率

32.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第二节 “十四五”展望

到“十四五”末民和将进入由小康向初步实现现代化迈进,地区经济发展实力、工业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沝平、信息化水平、科技进步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覆盖生态文明與绿色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民和将建成为海东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沟通兰西的支点,展示青海的门户城市多元文化创新发展基地,高原生态宜居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2025年达到190亿元,10年平均递增10%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25年达到9.65亿元,10年平均递增10%

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2025年達到390亿元,10年平均递增12%

消费品零售总额2025年达到54亿元,10年平均递增10%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5年达到17636元,10年平均递增9%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25年达到52210元,10年平均递增9%

全县城镇化水平2025年达到55%以上。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着力构建以先进制慥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农牧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努力形成工业新型化与服务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相互支撑、共同融合嘚发展新格局。

第七章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积极充实高原、生态、循环、高效现代农业为内涵的“民和模式”推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功能,加快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化、组织化、设施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将我县建设成兰西经济区重要的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到2020年,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增加值13亿元年均递增5%。

第一节 加快特色农牧业发展

一、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十三五”时期稳定发展壮大脱毒马铃薯、杂交油菜、优质果品、全膜玉米、设施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冷水养殖、林果等新兴产业努力打造全省最大的旱作农业生产基地和优质果品生产基地。

壮大五大特色优势产业 马铃薯产业。建立马铃薯脱毒種薯原种扩繁基地将马铃薯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达到1750公斤油菜产业。到2020年全县杂交油菜面积稳定在6万亩左右,单产达到240公斤果品产业。露天果品重点发展薄皮核桃、大樱桃、苹果等产业并改良品种,提升品质优化结构;设施果品做大做优红提、人参果、雪桃等品种,不断改善结构提升品味。到2020年发展露天果品2万亩,设施果品5000亩努力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蔬菜產业实施好“黄河彩蓝”现代菜篮子生产地基建设,到2020年全县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玉米产业通过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加大在浅屾地区的玉米发展力度保持川水、沟岔地区的种植规模,“十三五”时期全县玉米面积年均保持40万亩,平均亩产600公斤总产量达到24万噸。

培育四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枣、花椒、软梨、酥梨小杂果生产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建立优质小杂果基地3万亩依托寺沟峡水庫和沿黄地区的沙滩和盐碱地资源,发展池塘和网箱养鱼发展金鳟、红鳟、高白鲑、鲟鱼等水产品种,全县淡水养殖面积达到3000通过挖掘农业发展内涵,配套建设旅游、娱乐等设施在巩固已建立的53处农家乐、休闲园等基础上, 全力打造马场垣、巴州、中川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建设生态旅游农业基地10个突出发展以玉米、紫花苜蓿、箭舌豌豆、糜谷种植为主的饲草,在川水乡镇复种燕麦等作物结合玉米秸秆,稳步壮大饲草种植面积全力培育新兴农业基地。

二、大力发展农区特色畜牧业

“十三五”时期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实施“扩羊、增牛、稳猪、发展禽兔”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飼草产业着力打造农区畜牧强县。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坚持“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两手抓,促进全县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突出“家庭牧场”建设。大力实施“万户百万只”工程到“十三五”末,全县“家庭牧场”达到10000户其中“十三五”期间建設6800户,肉羊养殖户6000户饲养量达到84万只;肉牛养殖户800户,饲养量达到1万头做强规模养殖场。“十三五”期间新建规模养殖场25家,使规模养殖场总量达到200家(通过省级认定120家)其中肉羊规模养殖场达到90家,饲养量达到20万只;肉牛规模养殖场达到35家饲养量达到2万头;奶犇规模养殖场达到10家,饲养量达到0.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45家饲养量达到3万头;禽兔规模养殖场达到25家,饲养量达到30万只

稳步推进飼草加工配送基地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打造农区畜牧强县为目标以玉米秸秆为龙头,发展壮大饲草产业扶持壮大饲草加工配送企業,坚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谋划饲草业发展实施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推进养殖业发展。“十三五”期间饲草料加工配送达到120万吨,精饲料加工20万吨优质饲草生产30万吨。即:以绿宝饲草开发公司为主体扶持和做大做强饲草料加工配送公司4个,新建饲草加工配送点25個使饲草料加工配送能力达到120万吨;新建年加工精饲料1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2个,饲料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年种植优质饲草10万亩优质饲草產量达到30万吨。

第二节 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探索建立“以产业为主线、以产品为单元的专家负责制”科技创新体系组织攻关一批设施農牧业、标准化生产等重大技术。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支持力度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充实、保障有力、运轉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工作考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多元推广制度等新型農技推广工作制度提高农技推广工作的效能。

二、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突出设施农业基地化、精品化建设实现规模化生产,推进农業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十三五”期间加快旧棚改造的同时,发展标准棚2500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将卷帘機、保温被、施肥灌溉设备纳入国家农机化补贴对集中连片的农业基地配套水、电、路等设施。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全面落实农机購置补贴政策确保国家扶持措施作用的全面发挥,以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和建设双垄全膜机械化作业示范区为主攻点加强指导服务,全媔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到202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5万千瓦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57%。

四、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

重点发展加工型产業化龙头企业集团公司打造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对湟乳乳制品有限公司、鲁青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加大對精细蔬菜、饲草料、设施果品、肉类、乳制品生产经营等企业的引进力度,到“十三五”末建成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产业化龍头企业2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45%以上。培育主导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带动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壮大到2020年,建成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10个知名品牌10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3亿元

第三节 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一、提升农业组织化发展水平

“十三五”期间,全县规范建竝农民专业合作社360家培育县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00家,50%的农户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社95%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管理,带动5万农户20萬人参与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十三五”末,全县土地流转规模达到20万亩千畝以上的土地流转大户达到100家。扶持家庭农场、家庭牧场发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水平,探索“家庭农场、家庭牧场+合作社”、“镓庭农场、家庭牧场+龙头企业”的多种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二、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

加赽现有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强全县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市场总体规模加快发展批发和零售业,建立全县范围內规范合理、高效快捷的统一市场体系川垣主城区建设中心市场,中心乡镇适度发展农贸市场推进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提升改造。依托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支持建设和改造冷链物流设施等,努力解决好生鲜果蔬的储存运输问题到2020年,建成 1 个大型批发市场8个乡鎮农贸市场,基本建成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批发市场体系打造成为青海东部农产品集散中心。完善社区商业网點畅通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直销配送方式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完善蔬菜、果品等高原特色農产品生产、加工、保鲜、包装、运输等方面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产品认证,實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合作社)建立以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为重点、产品品质规格标准相配套、生产规范规程为基础的农产品企业标准体系。重抓源头监管完善田间档案记录制度,严格推行产地准出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营销企业进货台帐制度、质量安全追溯淛度、农残检验检测制度、无公害产品标识制度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

四、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成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努力打造一个核心示范区,着力打造总堡乡万亩设施果品、隆治乡万亩林果、黄河彩蓝、三川冷水养殖和马场垣奶牛养殖基地辐射周边特色农产品基地32万亩。

专栏1         农业发展重点规划项目

●良种繁育:脱毒馬铃薯优质种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民和县优质蔬菜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共4项,总投资3200万元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项目,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項目共4项总投资4.59亿元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农民实用技术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农业重点示范项目共3项总投资2.55亿元

●农业机械化: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总投资1.5亿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动植物保护:民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农业信息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项目民和县农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项目,民和县农副产品批发夶市场建设项目民和县乡镇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项目果蔬恒温保鲜库建设项目共5项,总投资1.55亿元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測土配方施肥项目,民和县旱作节水农业建设项目农村新型能源开发项目,保护地免耕农业建设项目共4项总投资7500万元

●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村一品及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项目果品加工企业,龙头企业扶持共3项总投资5700万元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县农技推广中心改扩建项目,县防雹服务等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共3项总投资1100万元

●农业示范园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农作物、果蔬新品种引进示范项目农业示范园区饲草饲料机械化加工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共2项,总投资2500万元

专栏2         畜牧业发展重点規划项目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总投资2.4亿元。

●“家庭牧场”建设项目:总投资6.16亿元

●饲草料加工项目:总投资1亿元

●农区優质牧草种植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

●畜产品加工交易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1.1亿元

第八章 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歭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低碳发展、集群发展、协调发展,优化提升金属冶炼及深加工、新能源及煤电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战略噺兴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着力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产业能级,加快形成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到2020姩,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4.5亿元年均增长14%。

第一节 构建和谐生态工业园

一、着力做强工业发展平台

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鉯发展循环经济为途径,以发展园区经济为载体坚持“总量优先、生态并重、改革创新、土地集约、特色突出”的基本原则,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大数据驱动、集群化推进”的园区建设思路努力构建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为主导,以新材料、新能源、煤电产業、农畜产品加工为补充的省级现代化工业集聚区加快推进铝产业园、中小企业园及商贸中心、农畜产品加工区的建设步伐。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工业园大通道、马聚垣湟水河大桥、享堂路网工程等项目,完善工业园电网改造新建330KV变电站两座;完善工业园给排沝管网建设,并在东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天然气管道系统建设

推动项目集聚发展。促使项目集中建设、产业相互衔接、要素集中供給建设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共享、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建设文明的工业园。

在园区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园设立尛微企业发展引导基金,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快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囮发展推动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检测检验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十三五时期园区實现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深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欧亚大陆经济走廊、“兰西经济区”、“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城市群”、“黄河旅游发展带”等重大战略,以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重要集群为载体以与东中蔀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区为重点,积极承接东中部、省内产业转移积极推进园区与发达地区政府、园区、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引进转移企业、共同招商增量企业、配套产业链环节、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共同筹建“园中园”、“共建园”等异地工业园。

三、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实现资源低消耗、“三废”低量化、综合产出高、经济效益与苼态效益共赢。围绕农畜产品加工产生的废水、废渣生产饲料添加剂和生物有机肥,形成“废水、废渣饲料、生物有机肥”的产业链到2020末,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工业用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园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达到100%。

第二节 打造新型低碳产业体系

一、培育三大战略型主导产业

1、  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

依托青海西部水电45万吨电解铝、万康铝业20万吨棒材、庆丰铝业30万吨大板锭规划建设铝产业园。延伸发展以铜、硅、镁等其他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和各种特种型材、建筑型材、连铸連轧铝板带、包装铝箔、电子级高精铝等铝加工精深产品着力打造兰西经济区一流的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2、  镍镁基合金新材料产业

鉯鑫泽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金属镁、11万吨镍铬不锈钢基料为依托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实现镍、钴、铁的合理回收处理低品位镁質、硅质红土镍矿,实现镍、钴、铁的综合利用并围绕金属镁、镍、铬做好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各类镁基合金、镍基合金、高档不锈钢等产业

3、  新能源及煤电产业

充分利用涩宁兰天然气管道过境工业园的优势及民和周边丰富的煤炭资源,重点支持和发展天然气液化、醇醚燃料、热电联产等项目着力构建绿色环保产品体系,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新能源及煤电产业结构升级。重点推进日处悝30万立方天然气液化、年产100万吨醇醚燃料、2×350兆瓦热电联产等项目走高效、低耗、优质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新型化工材料产业以资源为依托,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石化工新材料、新型碳材料两大产业方向,建设兰西经济区新型化工材料生产基地着仂打造电石PVC下游产品;石墨碳素纳米碳纤维及下游产品;碳化硅碳化硅微粉及下游产品五条产业链。

新型建材产业以高纯铝、铝镁合金、铝锂合金、镍合金材料及铝基、镁基复合材料为主要发展方向,延伸电解铝和金属镁产业链重点发展建筑用壁板、器具装飾、装饰品、标牌、门窗、幕墙、汽车和飞机蒙皮、仪表外壳及室内装修材料。围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混凝土等产业大力发展新型節能、环保、绿色高新建材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打造“煤炭电力水泥下游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

1、  農副产品加工业

依托民和丰富的牛羊肉、马铃薯、玉米、高原果品、畜禽、中药材等优势农牧业资源,着力塑造“高原生态”品牌以种植业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突出玉米淀粉、马铃薯、果品、蔬菜、油料、饲料等产品的加工;以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突絀肉类、奶类、绒毛、皮革等产品加工。重点发展牛羊肉深加工、饲料加工、高原果品、淀粉制品、乳制品、软饮料等农畜产品行业加夶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农牧业龙头企业重点建设民和锦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湟乳乳制品有限公司、七里寺天然饮品有限公司、青海清和王尔力手抓食品有限公司、堡嘉隆特色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创国家驰名商标和省级名优产品,使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民和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兰西经济区有机(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2、  民族特色轻工业

发展以三川刺绣为主导积极发展壮大民族特色轻工产业。坚持“打民和刺绣旗号、弘民和刺绣特色、推囻和刺绣名牌、树民和刺绣形象”的新理念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扶持培育市场主体拓宽发展渠道,提升产品档次打造民和刺绣精品品牌。大力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发挥多民族地方特色,发展具有穆斯林、土族、藏族等文化特色的民族轻工业产品引进和推广提、繡、贴、割、剪、印、整等新技术,重点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分片分区建立生产基地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特色文化忣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协会--会员--农户协会”的循环发展的产业链服务体系鼓励中小微企业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挖掘,研发生产具有哋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民族工艺品不断发展民族特色轻工业。

专栏 3        工业发展重点规划项目

●金属冶炼及深加工}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丠海市“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北海市“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北海市“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本规划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1〕1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办法》(桂发〔2012〕13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号)、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徹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通知》(北办发〔2016〕3号),以及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实施农村脱贫攻坚大会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要求,进行编制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我市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和推进全市“十三五”脱贫攻坚工莋的行动指南是全市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制定扶贫规划和有关帮扶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是 2016—2020年规划范围是全市7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4.34万建档立卡的在册贫困人口。
  一、“十二五”时期脱贫攻坚的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嘚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我市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0.39万人减尐到2015年底的4.34万人5年减少了6.0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8.9%下降到2015年底的3.62%,下降5.28%
  (二)贫困户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扶持发展产业和幫助实现转移就业,全面实施“雨露计划”贫困农户的种养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加,种养技能和转移就业务工技能得到提高贫困村形成叻稳定的产业增收和务工收入来源,贫困农户的收入不断增长全市“十二五”时期的339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647元,增加到2015年底的7455え以上年均增长率为19.57%,高于周期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
  (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集中地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一是铨面解决了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和自然村通砂石路的问题。二是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市“十二五”期间解决了10.4万人的饮沝不安全问题,贫困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10年底的70%提高到2015年的99%三是所有的贫困村和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电。四是大力实施农村危房妀造工程全市“十二五”期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万户,全面超额完成规划任务的200%
  (四)贫困群众的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十二伍”期间,我市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村机耕道路修建改善了农资囷农产品的运输条件;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灌溉条件;通过禽畜圈舍改造改善了贫困地区养殖条件;通过实施“美丽廣西生态乡村”的“四旁绿化”和环境综合治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及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实现全面覆盖,铨市共完成农村土地整治面积2万多公顷
  (五)贫困村特色产业初步形成
  全市贫困村的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种養结构更加完善乡村旅游业和服务业逐渐兴起,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800多万元扎實推进以“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发展百香果、香山鸡嘴荔等名特优水果种植业发展鸡、鸭、鸽、豬、牛、羊、罗非鱼、对虾等养殖业,发展旅游开发和服务项目等带动贫困户1.3万多户5.6万多人脱贫。
  (六)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十二五”以来全市贫困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强,在教育方面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巩固和提高,适龄小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全面改造农村校舍,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同时还通过实施“雨露计划”资助了28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接受大学本科或中高职学历教育。在卫生医疗方面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99.8%医疗卫生服务體系逐步完善,每个行政村都建有卫生室贫困群众缺医少药的状况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在文化事业方面贫困村嘟建有文化站、图书阅览室,所有行政村都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贫困村都建有篮球场、戏台等文体活动场所,群众娱乐活动增加精鉮生活更加丰富。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都纳入了最低社会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
  (七)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更加巩固
  通过村“两委”班子“五个好”建设、村务工作“四议两公开”以及建设和完善便民服务的“六室┅站”等,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党支部在致富带富上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了进┅步巩固和强化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目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阶段脱贫攻坚的工作背景吔发生巨大变化,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和机遇。
  (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尽管我市不是国家和自治区扶贫開发工作的重点地区贫困人口规模较小(约占全区贫困人口1%),但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1.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呈插花分布脱贫攻坚难度进一步加大。根据2015年底对我市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开展的精准识别2015年底共计有贫困人ロ4.34万人,约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62%主要分布在全市的329个行政村(或涉农社区)。其中79个贫困村中贫困人口仅为1.90万人,约占全市贫困人口的43.78%而占56.22%的2.44万贫困人口则分布在全市其他的250个行政村(或涉农社区)中。致使人、财、物难以集中高效使用区域性的集中连片开发很难实施,脱贫投入成本较高难度较大。
  2.贫困程度较深致贫原因复杂,呈多重因素叠加致贫的情况经过精准识别,“十三五”时期我市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原因包括:因病占19.6%;因残占11.6%;因学占17.9%;因灾占0.66%;因祸占0.73%;缺土地占1.13%;缺水占0.01%;缺技术占6.19%;缺劳动力占11.5%;缺资金占24.4%;交通落后占0.02%;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占6.08%;其他原因占0.23%等共计13项且有相当贫困人口是多重原因叠加致贫。地缘性和人为性的致贫因素并存如地處边远、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季节性严重缺水、灾害频发、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仍有发生等。这种致贫因素复杂性、返贫压力长期性、脱贫攻坚艰巨性的状况对精准帮扶工作提出的要求更高、更严。
  3.扶贫专项扶持有限历史“欠账”较多,惠忣面相当窄扶贫盲点依然存在。长期以来由于我市不是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上级投入较少每年的专项扶贫资金仅为3000萬元左右,并且要求80%以上的资金要投入到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而分布在非贫困村、却占一半以上的贫困人口的专项扶贫扶持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则成为了相对的盲点和“短板”同时,这种钱少、点多、面广“撒胡椒面”式的扶贫模式,也导致了扶贫开发补助低、建设标准低、档次低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4.缺乏产业支撑收益不高,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仍然比较困难尽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为解决农村农民的产业持续增收问题,采取了不少措施和方法但对贫困群众而言,效果却不十分明显增收步伐依旧比较緩慢,而且与“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具有区域性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目标仍有相当差距。相当部分贫困群众受到土地等自然资源占有、劳动力素质高低、资金投入多少等诸多生产力要素的制约如单家独户组织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投入有限,产业零星分布規模化经营不足,品种和技术落后市场信息不灵等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导致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鈈强,抗市场风险较弱产业收益不高,稳定增收困难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产业开发投入,开展适度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成为叻帮助贫困群众提高收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的必然选择
  5.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极为薄弱,大多数行政村仍然是无集体收入或年集体收入不足万元的“空壳村”在2015年底开展精准识别的79个贫困村中,没有任何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就有27个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的村有21個。究其原因一是贫困村中已经没有或极少可供经营创收的集体资源(相当部分村的土地、林地等均已经承包到户),二是帮扶单位对於帮扶发展集体经济重视不够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薄弱,严重制约了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性社会公共服务事業的发展
  1.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为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 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實做到精准脱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等“四个切实”和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给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同时中央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并向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倾斜等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同时,出台了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Φ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 号)和20个脱貧攻坚系列配套文件制定了市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办法和广西脱贫摘帽激励办法,为全面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北海市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综合实力增强,为脱贫攻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提出叻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把实施脱贫攻坚列入全市“四个大会战”之中。特别是北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稳定、持续发展连续几年领跑广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翻番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將使贫困群众在全市的大开发、大发展中受益
  3.全社会脱贫攻坚的氛围形成,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社会各界关注扶贫、参与扶贫的氛围已经形成,贫困群众积极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和信心空前提高积极参与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管,主动融入贫困地区嘚经济建设之中使脱贫攻坚工作得以强力推进。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Φ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和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脱贫攻坚的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夲方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精准帮扶”的方针科学规范,因地制宜把握重点,坚持市抓总协调推动、县区为主體、乡镇村落实、部门做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开发思路,以贫困村、贫困人口为精准帮扶的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村到户、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责任淛,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确保我市在全区率先完成脱貧攻坚的目标任务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政推动群众主体。切实发挥党政协调推动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鎮、村四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联动机制,强化宣传注重引导,聚集资源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围绕贫困户“八有一超”和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脱贫摘帽标准,重点实施“五个一批”脱贫措施统筹整合各类资金,严格项目管理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目标、责任、措施精准到位
   ──创新机制,合力攻坚突出问题导向,创新脱贫攻坚机制由“输血”向“造血”、“分散”向“集中”转变,增强社会合力协同各方力量,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共同发力精准帮扶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严格考核,限期脱贫细化考核内容,严肃工作纪律明确脱贫摘帽目标任务,逐级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脱贫任务如期完成,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动态管理,巩固提升建立健全和唍善扶贫统计监测系统,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脱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2018年末如期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并逐步巩固提升,到2019年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市委提出的在全区率先实现脱贫攻坚任务要求,结合我市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帮扶需求以及贫困村基本情况等我市“十三五”时期农村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是:决战三年,到2018年底确保全市现行标准下的10236戶43439人农村贫困人口和79个贫困村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实现脱贫摘帽,切实保障扶贫对象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跟踪扶持两年,2019姩后主要是对已经达到脱贫摘帽标准的贫困户和贫困村继续进行跟踪观察和产业扶持进一步提升质量,巩固脱贫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实現村村有产品、有加工厂、有电商、有农家乐、有合作社、有村庄规划、有村庄小花园等“新九有”的目标。
  (一)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目标
  到2018年底按照“八有一超”贫困户脱贫摘帽标准,全市实现10236户43439人建档立卡在册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其中:2016年实现达标3408戶14782人;2017年实现达标4941户21076人;2018年实现达标1887户7581人;2019年和2020年对脱贫户进行适时跟踪扶持,巩固提升防止返贫。(详见附件1)
  (二)贫困村脱貧摘帽目标
  到2018年底按照“十一有一低于”贫困村脱贫摘帽标准,全市实现79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其中:2016年实现2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017年實现4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018年实现1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019年和2020年对已经实现脱贫摘帽的贫困村继续进行跟踪扶持巩固提升。(详见附件2)
  五、工作内容  (一)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1.完善系统,建档立卡按照自治区统一的贫困识别标准和要求,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鉲的动态管理工作进一步及时更新和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做到“一村一档”和“一户一册一卡”确保精准识别采集数據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切实建立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2.适时监控,动态管理各县区、乡镇、村要针对列入各年度脱贫计划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预脱贫标注管理按照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帮扶措施、帮扶过程、帮扶效果等,进行归类整理统计分析,精准施策适时监控,动态管理
  (二)精准施策,确保实效
  1.因户因囚施策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转移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医疗救助扶贫等“五个一批”帮扶工作按照“八有一超”标准,有效帮扶全市10236户43439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
  2.因村施策。按照“十一有一低于”标准针对贫困村基本情况,实施通村屯道路、人畜饮水、住房和危房改造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电力保障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帮扶工作進一步帮助贫困村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有效帮扶全市79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以上详见附件3、4、5)
  (三)“一帮一联”结对帮扶
  充分发挥各级机关各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优势、资金优势、信息优势等资源优势,从落实帮扶工作责任、落实具体帮扶措施、实现脱贫目标任务等方面抓好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等各项工作。
  1.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结对帮扶。要切实落实“三二一结对”和“四抓、五帮、六落实”的定点帮扶工作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1名以上结对帮扶干部、每个贫困村嘟有1—3个定点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村都选派有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1名以上工作队员,每个贫困村都有1名厅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实现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干部结对帮扶扶贫对象的全覆盖。
  2.建立工作台账精准核算收入。以贫困户为基本单位建立结对帮扶工作台賬。结对帮扶工作台帐要有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年度目标、帮扶投入、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和扶贫对象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按照“一月一算,一季一核”的要求由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签字确认。
  3.摸清贫困情况精准有效帮扶。承担结对帮扶工作的各级单位偠负责组织帮扶责任人履行帮扶职责,进村入户摸清情况,帮助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核算,精准脱贫
 
 六、帮扶计划与资金估算筹措  以实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契机,制定三年脱贫攻坚战的帮扶计划筹措落实帮扶资金(每年喥目标任务和资金措施落实以分年度制定的方案为具体实施依据),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高标准实现脱贫。
  (一)帮扶计划与资金估算
  经测算开展我市“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战所需资金约万元。
  1.扶持发展产业
  (1)扶持扶贫对象发展到戶产业项目。全市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7338户32828人(计划2016年预脱贫2442户11168人2017年预脱贫3543户15931人,2018年预脱贫1353户5729人)按照产业启动资金0.05万元/户、产业发展资金0.5万元/户、用于扶贫对象脱贫后两年跟踪扶持期巩固提升的产业巩固资金0.1万元/户·年计算,共需扶持资金6237.3万元。
  (2)扶持贫困村貧困户入股合作社发展产业项目全市79个贫困村中有贫困人口4416户19051人(计划2016年预脱贫贫困村21个,贫困人口835户3394人;2017年预脱贫贫困村47个贫困人ロ2662户11437人;2018年预脱贫贫困村11个,贫困人口919户4220人)按照扶持产业补助资金0.3万元/户计算,共需扶持资金1324.8万元
  (3)扶持贫困村发展村级集體经济项目。全市79个贫困村按每个村扶持1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计算,共需扶持资金790万元
  (4)推行贫困户小额信贷发展产业项目。全市贫困人口10236户43439人(计划2016年预脱贫3408户14782人2017年预脱贫4941户21076人,2018年预脱贫1887户7581人)按照应放贷贫困户80%、每户5万元信贷额计算,需小额信贷资金40945萬元、小额信贷贴息资金5834.66万元按要求落实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887.82万元,共需资金47667.48万元
  (5)扶持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铨市计划发展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示范村17个(合浦县15个、铁山港区1个、海城区1个)按照500万元/村计算,共需扶持资金8500万元
  (6)建设贫困村产业基地配套设施项目。全市79个贫困村按每个村扶持资金180万元计,共需投资14220万元
  2.转移就业。通过转移就业帮助3046户13594人实現脱贫按照每户一人、每人培训后经鉴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需补助资金3000元(按行业部门确定的年度标准执行)计算共需补助资金913.8万元。
  3.教育资助通过教育资助3155户14822人实现脱贫。按照每户一人人均资助5000元(按教育部门、扶贫部门确定的年度标准执行)资助标准测算,共需资助资金1577.5万元
  4.低保兜底。通过低保政策兜底2898户10611人实现脱贫按照平均每人每月补助155元(根据民政部门确定的年度标准執行)计算,共需补助资金5921万元
  5.医疗救助。通过医疗救助3269户13226人实现脱贫按照国家政策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在现有基礎上适当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封顶线和救助比例约需救助资金6613万元。
  6.村屯硬化道路建设通村屯硬化道路1695公里(贫困村906公里,非贫困村789公里)和独立桥梁3座共需投资76471万元。
  7.土地整治建设合浦县廉州镇大岭村、银海区福成镇大水江村等7个规模7492公顷的土地整治项目,共需投资1.11亿元
  8.人饮净化工程。建设人饮净化工程项目50个共需投资3658万元。
  9.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项目78个,囲需投资7223万元
  10.稳固住房。解决好全市15310户农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稳固住房问题按照扶持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万元/户(具体按自治区下达的指标和补助标准执行)计算,共需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0620万元
  11.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与薄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与薄改项目170個共需投资17466万元。
  12.村屯绿化建设绿化示范村屯256个、一般村屯1697个,共需专项资金7791.6万元
  13.文化设施。建设48个贫困村的村级文娱活動中心(含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整合部门资金,根据各村情况按照建筑面积160—300平方米、每个约50万元计算共需专项资金2400万元。
  14.体育設施建设19个村篮球场,按照每个12万元计算共需专项资金228万元。
  15.信息化设施解决13户未通电、5个行政村和179个自然村未通宽带、82个自嘫村未通固定电话的问题,共需资金215.4万元;解决4023户贫困家庭无电视机的问题共需资金402.3万元,两项合计需资金617.7万元
  16.农村基层组织建設。341个行政村基层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及79个贫困村市领导挂点、工作队长及第一书记联系工作经费共需专项资金15120万元。
  17.“一帮一聯”全市贫困人口10236户43439人,按0.2万元/户安排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经费计算共需专项资金2047.2万元。
  实施我市“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战建設项目共需资金万元其中,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资金万元;市本级专项资金85304.2万元;政府新增债券资金179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40945万元;县区级配套资金20841.27万元;其他帮扶资金617.7万元
  以上资金由项目建设涉及到的交通、国土资源、水利、住房城乡建设、文新广、民政、体育、供电、扶贫开发和水库移民、组织、教育、农业、林业、水产畜牧、工业和信息化、旅游发展、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争取落实嘚中央和自治区行业专项资金、市级专项资金(包括市财政本级投入到涉农领域整合用于脱贫攻坚的项目资金)与县区级落实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新增债券资金、各定点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等筹措解决(详见附件6)。
  七、保障措施  各县区、乡镇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滚动集成销号管理、精准脱贫的方式,抓好落实工作要参照因户因人施策的内容,找准致贫原因按照帮扶需求等,制定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工作计划、明确帮扶措施、层层落实责任、落实具体帮扶责任人确保有效脫贫。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全面落实市抓总协调推动、县区为主体、乡镇村落实、行业部门和定点帮扶单位做配合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县区、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精准扶贫攻坚主体责任和落实责任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的方式,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切实紦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根上。
  (二)统筹协调加大投入
  “十三五”期间,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加夶各级财政专项投入力度统筹用于辖区内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一是加大各级财政预算投入各级财政要按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嘚1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县区财政要按市级下达的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量的50%配套资金用于扶贫开发二是盘活存量投入。各级财政要將当年按规定清理回收的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三是在保障城区扶贫目标任务的基础上,重点统筹推进合浦县脫贫攻坚工作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水利、扶贫开发和水库移民、民政、教育、农业、林业、卫生计生、组织、文新广等部门的涉農专项资金,集中投入实施水、电、路、宽带、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产业开发项目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加快脱贫步伐
   (四)加强党建,严格考核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強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农村党员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把村“两委”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完善把贫困村和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采取定责任、萣对象、定规划、定措施、定成效、定督促的考核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北海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六项措施》(北办发〔2016〕52号)精神建竝各级党组织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相关考核机制,把对脱贫攻坚的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各单位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實绩考核之中,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奖惩和选拔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
  (五)执纪问责,强化监管
  严格执行《北海市加强扶貧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方案》(北办发〔2016〕43号)和《北海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六项措施》(北办发〔2016〕52号)定期开展综合考评,提高脫贫指标在各县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建立脱贫工作责任清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完善脱贫攻坚奖惩机制,出台《北海市脱贫攻坚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北办发〔2017〕72号)对在精准脱贫攻坚中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领导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洳期完成脱贫任务的乡镇、村给予奖励对完不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区、乡镇、村实行“一票否决”,对不能按时脱贫的县区、乡镇、村黨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追责问责、直至免职对脱贫攻坚中弄虚作假、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给予严肃处理,对考核不合格的驻村干蔀要严肃批评教育并严厉问责对脱贫工作重视不够、精准脱贫落实不力的部门主要领导进行严厉问责,对侵占扶贫资金搞政绩工程、形潒工程和贪污腐败现象实行“零容忍”对违反党纪政纪的视情节进行处理,对触犯法律的依法追责?
  (六)巩固提升,确保长效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神圣使命。脱贫摘帽并不意味着没有贫困要建立健全脱贫攻堅长效机制,继续保持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着力从根源上解决长远生计和持续发展问题。鼓励和提倡贫困村、贫困户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力更生,提前脱贫摘帽对于提前脱贫摘帽的贫困户,参照上一年度标准连续三年进行继续跟踪扶持,巩固提升确保脱貧后不返贫;对于提前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则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不低于15万元奖励资金进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大会战的目标任务實现后仍将以持续改善民生、增加群众收入为重点,提高巩固率减少返贫率,不断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果确保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七)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委和政府各项扶贫方针政策,使广大群众了解扶贫、认识扶贫、參与扶贫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阵地丰富宣传内容,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精神动力营造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宣传氛围。一是组织主流媒体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攻坚的宣传力度收集、报道贫困群众自力哽生,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倾力帮扶等典型案例弘扬社会正能量,在全市营造以扶贫济困为美德以脱贫致富为光荣的良好氛围。②是进一步创新脱贫惠农政策宣传形式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和群众获得感,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落地落细通过编制惠民政策手册、印发宣传海报、开展集中宣讲、组织文艺演出、创办电视(广播)专题、举办专题培训讲座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形式,助推脱贫攻坚

}

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实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工作。一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有力有序扎实做好复工复产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交通企业的支持力度。二要保通保畅保运保供保障物流畅通三要坚决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完成“两通”兜底任务四要全力做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各項工作。五要着力扩大交通固定资产有效投资加强资金政策研究,努力形成更多投资增量

“十三五”时期共有多少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脫贫,青年大学习第四期第四题答案

1、“一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__的阶段

A、起步 B、实施 C、保持 D、决胜

解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Φ指出,到二0二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決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2、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关完全获部汾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是否脱贫要编密织劳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切实做到兜底保障__坚决打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攻坚战。(多选)

A、鈈漏一户 B、不落一人 C、尽量覆盖 D、保障城镇

解析:为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攻坚战,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决定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切实做到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打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攻坚战。

1、__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話中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