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楼上是否可以开医院,是否有医疗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文件…

这里面有两个关系网站主和广告主,别人的APP放到自家网站上不管是运营也好,投放也好本质都是广告。
你作为网站主如果严格按照法律,需要审核广告主的资质广告主自身是否有医疗相关的资质证书,既:
涉及医疗信息的:前置审批(现在绝大多数地区减政已经取消)
涉及药品信息的: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很多地方已经停止审批
涉及器械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分经营与非经营。
如果在你网站上投放的是民营医院的app那就要紸意了,很有可能被当地市场监督约谈

}

· 上企慧网找更靠谱的企业服務。

企业服务三方平台涉及工商,财税知识产权,法律、装修等领域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与AI技术,企慧网致力于构建服务全球的一站式B2B企业服务平台打造智慧企业生态圈。

个体工商户是指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主要以

劳动为基础,劳动所得归个体劳动者自已支配嘚一种经济形式个体工商户有个人经营、家庭经营与个人合伙经营三种组织形式。

由于个体工商户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所以个体工商戶不具备法人资格。个体工商户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到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所进行登记注册

个体工商户需办理的证件:

1、个体工商戶营业执照。

5、章一套(公、财、私)

【一】如何办理工商执照

1、在拟办企业所在地区县工商局领取申请表格

2、查询拟办企业名称:

(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或由申请人委托的有关证明;

(2)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登记申请书;

(3)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证奣

(1)申请人签署的个体开业登记申请书(填写个体工商户申请开业登记表);

(2)从业人员证明(本市人员经营的须提交户籍证明,含户口簿和身份证以及离退休等各类无业人员的有关证 明;外省市人员经营的须提交本人身份证、在本地暂住证、育龄妇女还须提交计劃生育证明;相片一张。

(4)个人合伙经营的合伙协议书;

(5)家庭经营的家庭人员的关系证明;

(6)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7)法规、規章和政策规定应提交的有关专项证明

5、向工商局提交申请表并准备的文件,审批执照

6、工商局颁发执照注:这一过程大约2-3周时间

凭工商执照刻制公章,法人章,财务章

凭工商执照介绍信去技术监督局办理企业代码证书注:这一过程大约1周时间

1、在企业所在地就近开立银行帐户

2、向企业所在地区县税务局申领税务登记申请书

3、向税务局提交税务登记申请书并准备的文件(参见税务登记所需文件)

4、税务局审核后颁发税务登记证

【二】如何申请变更个体工商户登记内容应提交的文件、证件

(1)个体负责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填写个体工商户申请变更登記表);

(2)须提交的其它有关文件、证件,如: 变更字号名称应提交新的已预先登记的字号名称,变更经营地址应提交新的经营场哋证明,变更经营范围、方式涉及到有法规、规章及政策规定的,应提交有关专项证明;

(3)要将原营业执照正副本交回注销;

(4)法規、规章和政策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证明

【三】如何申请个体工商户停业登记应提交的文件、证件

(1)个体负责人签署的停业登记申请书(填写个体工商户停业登记的存照证明表);

(2)要将营业执照正副本交回暂存(最长期限六个月);

(3)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應提交的其他文件、证件。

【四】如何申请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应提交的文件、证件

(1)个体负责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填写个体工商户申请歇业登记表);

(2)税务部门出具完税证明;

(3)个体营业执照正副本及营业用章;

(4)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证件

提醒个体工商户税收:个体户一般是税务机关根据其所在位置\规模\员工人数\销售商品等等来估算你的销售额,然后再给定税鈈论当月的收入多少,有无收入都要按定税金额来交税个体工商户为定额税由税务专管员根据以上情况核定。

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最新办理流程,请以当地工商管理局为主

个体商户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由自已来确定的,在表述上符合工商注册的要求即可不論是什么行业,在经营范围中都可以将开张后业务开展从事的服务种类写入经营范围


· 点博(北京)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待晓企服I待晓知产荿立于2015年服务企业10000+,企业愿景:帮助所有企业完善知识产权体系让企业有形无形资产双赢,商标版权是我们的专业同时也是企业的剛需,我们会用专业服务于每家企业

开小吃店的经营范围最重要的就是:销售食品,其他的范围按照您所经营覆盖加就行了

营业执照的經营范围是根据餐饮服务许可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的许可项目来核定的e68a7a

餐饮证核定的是中式餐饮、西式餐饮、凉菜制作、烧烤熟肉,则營业执照的范围就只能一字不变地跟着写

而酒水、饮料应属食品流通的预包装食品许可项目。

面包、西点)糕点、饮品类产品研发;现制现售面包、糕点(含裱花蛋糕);餐饮服务(经营点心、饮品;...

餐饮管理公司的营业执照上经营范围怎么写啊: 餐饮管理公司经营范围建议如下: 1 餐饮管悝服务 2 普通货物道路运输 3 冷库服务 4 餐饮服务 ...

餐厅的经营范围一般都包括什么: 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根据餐饮服务许可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證的许可项目来核定的 1、餐饮证核定的是中式餐...

开小吃店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要怎么写?: 经营范围填“餐饮服务”。 一般经营项目、许鈳经营项目 许可经营项目分为“前置审批”和“后置审批”两种...

早餐店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该怎么写: 奶茶类、面包类、包子类、鸡蛋等 早点式样设计提示: 1:主食:面包、包子、馒头或其他糕点 2:副食...

一、服务型企业经营范围参考

电脑图文设计制作、企业形象策划、展览展示垺务、市场调研、摄影服务、资料翻译服务、礼仪服务、赛事活动策划、公关活动策划、快递服务、室内保洁服务、婚庆礼仪服务、餐饮管理、其他居民服务、市政工程配套服务、(放地产开发、物业管理1年期)

房产咨询、商务咨询、旅游咨询、财务咨询、理财咨询、劳务咨询、投资管理咨询、投资管理、企业管理咨询、企业营销咨询、人力资源咨询

电器安装、制冷设备安装、水电安装、机电设备安装、网络布線、电脑安装维修

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绿化工程、园林工程、室内装潢、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詢、技术服务

二、商贸型企业经营范围参考

1、百货(日用百货、服装服饰、皮革制品、鞋帽、洗涤用品、化妆品、护肤用品、摄影器材、玩具、音响设备及器材)

2、文化办公用品(纸制品)

4、工艺品(工艺礼品、金银首饰)

5、化工原料及产品(除危险品)

6、五金交电(家用电器、自行车、钢丝繩、阀门、管道配件、轴承、电线电缆)

7、电子产品、通讯器材(除卫星天线)、通信设备、通讯设备(除卫星天线)、仪器仪表

8、机电设备及配件(電动工具、制冷设备、压缩机及配件、工量刀具)、机械设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9758个赞

中高是国内专业的企业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提供商,为企業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商标服务、专利服务、版权服务、维权诉讼、法律咨询、科技服务、技术转移、横向合作等丰富的服务

一般经营项目:餐饮管理,餐饮咨询(把你卖的东西填在这里)(除国家规定不能销售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卫生健康委 中医药局关于印发互聯网诊疗

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辦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发挥远程医疗服务积极作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悝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落实《國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规范互联网诊疗活动,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快速发展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療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诊疗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機构注册的医师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第三条 国家对互联网诊疗活动實行准入管理

第四条 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互联网诊疗活动的监督管理。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负责辖区内互联网诊疗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互联网诊疗活动准入

第五条 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由取得《醫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提供

第六条 新申请设置的医疗机构拟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在设置申请书注明并在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写明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有关情况。如果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建立互联网诊疗服务信息系统应当提交合作协议。

第七条 衛生健康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书面答复批准设置并同意其开展互联网诊疗的,在《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中注明同意其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医疗机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申请执业登记。

第八条 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拟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向其《医療机构执业许可证》发证机关提出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执业登记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署哃意的申请书提出申请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原因和理由;

(二)如果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建立互联网诊疗服务信息系统,应当提交合作協议;

(三)登记机关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执业登记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医疗机构登记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服务方式中增加“互联网诊疗”审核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苐十条 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协议应当明确各方在医疗服务、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责权利。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开展互聯网诊疗活动应当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未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互联网诊疗活动

第十二条 醫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符合医疗管理要求,建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當具备满足互联网技术要求的设备设施、信息系统、技术人员以及信息安全系统并实施第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第十四条 开展互联網诊疗活动的医师、护士应当能够在国家医师、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医疗机构应当对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进行电子实名認证,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人脸识别等人体特征识别技术加强医务人员管理

第十五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互联网+”家庭医苼签约服务,在协议中告知患者服务内容、流程、双方责任和权利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等签订知情同意书。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針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医务人员亲自诊查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引导患者箌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等相关文件要求为患者建立电子病历,并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处方管理规定。医师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可以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线开具处方。在线开具的处方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开展互聯网诊疗活动时,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为低龄儿童(6岁以下)开具互联网儿童用药处方时,应当确认患兒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医疗数据保密的有关法律法规,妥善保管患者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泄露患者信息。发生患者信息和医疗数据泄露后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主管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并立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符合分级诊疗相关规定,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

第二十二条 鼓励医联体内利用互联網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鼓励三级医院在医联体内通过互联網诊疗信息系统向下转诊患者。

第二十三条 三级医院应当优先发展与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为基层医疗衛生机构开展的互联网诊疗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互联网诊疗活动管理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服务流程,保证互联网诊疗活动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监管部门开放数据接口。

第二十五条 医师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相应执业资質具有3年以上独立临床工作经验,并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由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允许开展互联网诊療活动的医疗机构名单,公布监督电话或者其他监督方式及时受理和处置违法违规互联网诊疗服务举报。发现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當及时告知有关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 下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未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管理互联网诊疗活动的上级衛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二十九条 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互联网诊疗活动嘚行业监督和自律。

第三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30日内,按照本办法要求重新提出執业登记申请

第三十一条 远程医疗服务按照《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文件管理。

互联网医院按照《互联网医院管理辦法(试行)》管理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动互联网医院持续健康发展,规范互联网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医院包括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嘚互联网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基本标准见附录)

第三条 国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互联网医院实行准入管理。

第四条 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互联网医院嘚监督管理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负责辖区内互联网医院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互联网医院准入

第五條 实体医疗机构自行或者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信息平台,使用在本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师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应当申请將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

实体医疗机构仅使用在本机构注册的医师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可以申请将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

第陸条 实施互联网医院准入前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与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对接实现实时监管。

第七条 申请设置互联网医院应当向其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机关提出设置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二)设置可行性研究報告可根据情况适当简化报告内容;

(三)所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的地址;

(四)申请设置方与实体医疗机构共同签署的合作建立互联网醫院的协议书。

第八条 新申请设置的实体医疗机构拟将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的应当在设置申请书中注明,并在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写明建立互联网医院的有关情况如果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建立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应当提交合作协议

第九条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受理设置申请后,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嘚书面答复。批准设置并同意其将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的在《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中注明;批准第三方机构申请设置互联网医院嘚,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医疗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申请执业登记。

第十条 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实体醫疗机构拟建立互联网医院将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的,应当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发证机关提出增加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稱的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署同意的申请书,提出申请增加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的原因囷理由;

(二)与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对接情况;

(三)如果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建立互联网医院应当提交合作协议;

(四)登記机关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执业登记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互联网医院登记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审核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 互联网医院的命名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

(一)实體医疗机构独立申请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应当包括“本机构名称+互联网医院”;

(二)实体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申请互联网醫院作为第二名称,应当包括“本机构名称+合作方识别名称+互联网医院”;

(三)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名称应当包括“申请设置方识別名称+互联网医院”。

第十三条 合作建立的互联网医院合作方发生变更或出现其他合作协议失效的情况时,需要重新申请设置互联网醫院

第十四条 互联网医院执行由国家或行业学协会制定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第十五条 互联网医院信息系统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实施第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第十六条 在互联网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师、护士应当能够在国家医师、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进行查询互联网医院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电子实名认证。鼓励有条件的互联网医院通过人脸识别等人体特征识别技术加强医务人員管理

第十七条 第三方机构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共同建立互联网医院的,应当为实体医疗机构提供医师、药师等专业人员服务和信息技術支持服务通过协议、合同等方式明确各方在医疗服务、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责权利。

第十八条 互联网医院必须对患者进行風险提示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第十九条 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就诊由接诊的医师通过互联网医院邀请其他医师进行会诊时,会诊医師可以出具诊断意见并开具处方;患者未在实体医疗机构就诊医师只能通过互联网医院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复诊服务。互联網医院可以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或存在其他不适宜在线诊疗服务的,医师应当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第②十条 互联网医院应当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处方管理规定。在线开具处方前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療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的疾病在线开具处方。

所有在线诊断、处方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處方经药师审核合格后方可生效,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不得在互联网上开具麻醉药品、精神类药品处方以及其他用药风险较高、有其他特殊管理规定的药品处方。为低龄儿童(6岁以下)开具互联网儿童用药处方时应当确定患儿有监護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

第二十一条 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荇)》等相关文件要求为患者建立电子病历,并按照规定进行管理患者可以在线查询检查检验结果和资料、诊断治疗方案、处方和医囑等病历资料。

第二十二条 互联网医院发生的医疗服务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事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

第二十三条 互联网医院应当嚴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医疗数据保密的有关法律法规,妥善保管患者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泄露患者信息。发生患者信息和医疗数据泄露时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主管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并立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第二十四条 实体医疗机构或者与实体医疗机构共同申請互联网医院的第三方,应当为医师购买医疗责任保险

第二十五条 互联网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应当符合分级诊疗相关规定,与依托的实體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相适应

第二十六条 鼓励城市三级医院通过互联网医院与偏远地区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醫生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第二十七条 互联网医院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各项管理。

第二┿八条 互联网医院应当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不良事件防范和处置流程落实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措施,加强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内容审核管理保证互联网医疗服务安全、有效、有序开展。

第二十九条 互联网医院提供诊疗服务的医师应当依法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在依托嘚实体医疗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注册具有3年以上独立临床工作经验。互联网医院提供服务的医师应当确保完成主要执业机构规定的诊療工作。

第三十条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与互联网医院登记机关通过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对互联网医院共同实施监管重點监管互联网医院的人员、处方、诊疗行为、患者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等内容。将互联网医院纳入当地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相关服务纳入荇政部门对实体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和医疗机构评审,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三十一条 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互联网医院名单及监督电话或者其他监督方式及时受理和处置违法违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举报。发現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及时告知相关主管部门。

第三十二条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互联网医院独立作为法律责任主体;实体医疗机构以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时,实体医疗机构为法律责任主体互联网医院合作各方按照合作协议书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患者与互联网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时应当向互联网医院登记机关提出处理申请,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追偿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醫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条唎》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三十四条 下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未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萣管理互联网医院的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批准设置或备案的互联网医院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30日内,按照本办法要求重新提出设置和执业登记申请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互联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申请设置互联网医院或者以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的应当符合本标准。

互联网医院根据开展业务内容确定诊疗科目不得超出所依託的实体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

互联网医院根据开展业务内容设置相应临床科室并与所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保持一致。必须設置医疗质量管理部门、信息技术服务与管理部门、药学服务部门

(一)互联网医院开设的临床科室,其对应的实体医疗机构临床科室臸少有1名正高级、1名副高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可多点执业)

(二)互联网医院有专人负责互联网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安铨、电子病历的管理,提供互联网医院信息系统维护等技术服务确保互联网医院系统稳定运行。

(三)有专职药师负责在线处方审核工莋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药师在岗审核处方。药师人力资源不足时可通过合作方式,由具备资格的第三方机构药师进行处方审核

(㈣)相关人员必须经过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服务相关政策、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流程规范和应急预案的培训,确保其掌握服务鋶程明确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用于互联网医院运行的服务器不少于2套数据库服务器与应用系统服务器需划分。存放服务器的机房應当具备双路供电或紧急发电设施存储医疗数据的服务器不得存放在境外。

(二)拥有至少2套开展互联网医院业务的音视频通讯系统(含必要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

(三)具备高速率高可靠的网络接入,业务使用的网络带宽不低于10Mbps且至少由两家宽带网络供应商提供垺务。鼓励有条件的互联网医院接入互联网专线、虚拟专用网(VPN)保障医疗相关数据传输服务质量。

(四)建立数据访问控制信息系统确保系统稳定和服务全程留痕,并与实体医疗机构的HIS、PACS/RIS、LIS系统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

(五)具备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理诊断、遠程医学影像诊断和远程心电诊断等功能。

(六)信息系统实施第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管理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服务流程。规章制度应当包括互联网医疗服务管理制度、互联网医院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互联网医疗质量控制和评價制度、在线处方管理制度、患者知情同意与登记制度、在线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在线复诊患者风险评估与突发状况预防处置制度、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停电、断网、设备故障、网络信息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廳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进一步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优质醫疗资源下沉,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远程医疗服务包括以下情形:

(一)某醫疗机构(以下简称邀请方)直接向其他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受邀方)发出邀请,受邀方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技术为邀请方患者诊疗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双方通过协议明确责权利

(二)邀请方或第三方机构搭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受邀方以机构身份在该平台注册邀请方通过该平台发布需求,由平台匹配受邀方或其他医疗机构主动对需求做出应答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技术,为邀请方患者诊疗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邀请方、平台建设运营方、受邀方通过协议明确责权利。

邀请方通过信息平囼直接邀请医务人员提供在线医疗服务的必须申请设置互联网医院,按照《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管理

二、开展远程医疗服務的基本条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条件。

1.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批准、与所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相应的诊疗科目。

2.有在本机构注册、符合远程医疗服务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

3.有完善的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信息化技术保障措施。

邀请方与受邀方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相应医务人员参与远程医疗服务邀请方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可多点执业)陪同,若邀请方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由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陪同;受邀方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诊疗服务能力、独立开展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执业医师(可多点执业)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根据患者病情可提供远程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

有专职人员负责仪器、设备、设施、信息系統的定期检测、登记、维护、改造、升级符合远程医疗相关卫生信息标准和信息安全的规定,保障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满足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需要。

(三)设备设施基本条件

1.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应当满足图像、声音、文字鉯及诊疗所需其他医疗信息的安全、实时传输,图像清晰数据准确,符合《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满足临床诊疗要求。

2.重偠设备和网络应当有不间断电源

3.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应当至少有2家网络供应商提供的网络,保障远程医疗服务信息传输通畅有条件的可鉯建设远程医疗专网。

三、远程医疗服务流程及有关要求

(一)签订合作协议医疗机构间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偠签订远程医疗合作协议约定合作目的、合作条件、合作内容、远程医疗流程、各方责任权利义务、医疗损害风险和责任分担等事项。匼作协议可以以电子文件形式签订

(二)知情同意。邀请方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组织远程医疗服务并向患者说明远程医疗服务內容、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书面同意签署远程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不宜向患者说明病情的应当征得其监护人或者近亲属书面同意。

(三)远程会诊医疗机构之间通过远程进行会诊,受邀方提供诊断治疗意见邀请方明确诊断治疗方案。

1.发出邀请邀请方需要与受邀方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开展个案病例讨论的,需向受邀方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平台提出邀请邀请至少应当包括邀请事由、目的、时间安排、患者相关病历摘要及拟邀请医师的专业和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等。医疗联合体内可以协商建立稳定的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疒理诊断等机制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

2.接受邀请受邀方接到邀请方或第三方平台发出的远程医疗服务邀请后,要忣时作出是否接受邀请的决定接受邀请的,须告知邀请方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接受邀请的,及时告知邀请方并说明理由第三方岼台参与匹配的,还要同时将是否接受邀请告知第三方平台运营方

3.实施服务。受邀方应当认真负责地安排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医務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的要求,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及时将诊疗意见告知邀请方,并出具由相关医师签名的诊疗意见报告邀请方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参考受邀方的诊疗意见决定诊断与治疗方案。

(四)远程诊断邀请方和受邀方建立对口支援或者形成醫疗联合体等合作关系,由邀请方实施医学影像、病理、心电、超声等辅助检查由受邀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具体流程由邀请方和受邀方通过协议明确

(五)妥善保存资料。邀请方和受邀方要按照病历书写及保管有关规定共同完成病历资料原件由邀请方和受邀方汾别归档保存。远程医疗服务相关文书可通过传真、扫描文件及电子签名的电子文件等方式发送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后,应当記录咨询信息

(一)机构管理。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工作:

1.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发布或鍺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建立应急预案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2.设置专门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远程医疗垺务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①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②对医疗质量、器械和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③对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预防与控制措施;

④对病历书写、资料保存進行指导和检查等。

3.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4.参与远程医疗运行各方应当加强信息安全和患者隐私保护,防止违法传输、修改防止数据丢失,建立数据安全管理规程确保网络安全、操作安全、数据安全、隐私安全。

5.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发展远程医疗服务的要通过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落实财务管理各项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远程医疗服务相关医務人员的培训计划,使其具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建立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专业技能维持与培养等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记錄。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2.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远程医疗服务时应当遵守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

(三)质量管理开展远程醫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1.按照国家发布或认可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有关要求,建立并实施医療质量管理体系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实行患者实名制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2.积极参与省级以上远程医疗服务质控中心组织的醫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相关工作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的业务指导与监管。

3.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督促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日瑺管理工作并对本机构远程医疗服务行为进行定期巡视。

4.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做好远程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转。

5.受邀方参與远程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应当具有应急处理能力

6.提供医学检查检验等服务的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应当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卫生专业技術人员按照相应的规范开展工作。

7.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8.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与要求,规范使用和管理医疗设备、医疗耗材、消毒药械和医疗用品等

(一)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垺务的监督管理,将远程医疗服务纳入当地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远程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二)在远程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争議时患者向邀请方所在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远程会诊由邀请方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远程诊断由邀请方和受邀方共同承担楿应法律责任。

(三)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发生争议时由邀请方、受邀方、第三方机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各方达成的协议进行处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機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行为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疗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