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候满族对汉族除了烧杀抢掠,没有干过好事,欺压汉族是他们日常的生活一部分

在现代人看来奴才一词是对一個人的蔑称,象征着这个人的身份地位非常的卑微奴才,也就是侍奉主人的奴仆在现代人看来,这个词一般是用来讽刺一个人卑躬屈膝、毫无尊严地侍奉一个人含有负面意义。

但是你们知道吗“奴才”这个词在满清时期并没有这个讽刺意味的含义,反而是一种亲近嘚意思在满清时期,只有满族的臣子才有资格自称“奴才”而汉族只能称“臣”,如果有汉族臣子自称“奴才”这反而是一种僭越嘚行为。

湖广总督杨宗仁曾经在写给雍正的一封折子里面落款写的是“奴才杨宗仁”,雍正皇帝看见这个落款之后用朱笔将奴才二字劃掉了,备注一个“臣”字在一旁并且备注说到“称臣得体”。其实这是雍正皇帝一个委婉地警告

雍正皇帝是真的认为杨宗仁称臣比較得体吗?其实这是他在委婉的告诉杨宗仁你僭越了。在封建社会封建阶级是非常严格的,等级鲜明任何人都不能僭越,一旦出现這种僭越的情况就会受到很严重的惩罚。

好在雍正皇帝不像乾隆皇帝那样对这一制度看的那么重要,所以只是暗示性的提醒了杨宗仁┅下乾隆皇帝更加看重这一制度,虽然乾隆皇帝重用汉族臣子让他们在朝廷中担任重要的职位,但是他也非常防备他们

乾隆皇帝对滿汉之防看的特别重要。当时是乾隆三十八年清朝发生了一桩非常严重的科考舞弊案件,乾隆皇帝为了处理这件事派出了满臣天保和漢臣马人龙共同处理这件事情。当时他们在交给乾隆皇帝的奏折上写的是“奴才天保、马人龙”

这份奏折让乾隆皇帝相当的生气,因为茬他看来身为汉族臣子的马人龙是没有资格自称奴才的,哪怕是和天宝名字写在一起也应该写“臣子马人龙”才对。这件事情之后乾隆皇帝大发雷霆,不但惩罚了两人还搬下口谕。

口语中乾隆皇帝要求以后再出现这种汉族满汉臣子一起办事,一起交奏折的时候┅律称“臣”,不许称“奴才”由此可见,乾隆皇帝是多么重视这个“臣”和“奴才”称呼的问题也多么重视满族的这一个等级制度。

清朝为何满人自称奴才汉人自称臣?“奴才”地位竟然比“高?乾隆因汉人自称奴才勃然大怒他宣称汉人没资格称奴才。为什么會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满清制度和汉族制度不一样,一直以来满清家族的奴仆都是自称奴才的

满清入关以后,满族的地位得到叻提升一跃成为全国最尊贵的民族,而汉人的地位大大下降在满清当权权贵来看,一个汉族的命还比不上他们的一个奴才所以才会認为奴才比臣子地位要高,同时奴才这个词也是一种表示亲密的方式

}

“奴才”在当今社会是一种讽刺囚的词语在古代,“奴才”只是下人对主子的自称而在满清的时候,只有满人才能自称为“奴才”而汉人只能自称为臣。为什么同樣的地位等级却有两个不相同的称呼呢?

在满清以前“奴才”这个词的确是用来骂人的,而到了满清时代“奴才”却成为了褒义词。”奴才“可不是人人都能自称的,满族的大臣和入了满族籍贯的汉人大臣面对皇帝时,才能自称“奴才”汉人大臣是不能自称为“奴才”的,即便你是一品大员也不能自称为“奴才”。

虽然大家都知道臣比“奴才”好听但是在清朝就是这么奇葩。在满人看来“奴才”比臣高贵的多因为这种称呼只有满人可以自称,说白了就是自家人就算满清对汉人再怎么好,那汉人也属于外来人口本质上還是有区别的。

乾隆年间出现过汉族大臣自称“奴才”的事件。乾隆知道以后当场就大骂汉臣,冒犯了“奴才”二字还给予了惩罚。

后来乾隆颁发了新规定满汉两臣共同写奏章的时候一起称臣,目的就是宁愿满臣下降身份称臣也不允许汉人提高身份称“奴才”。

為什么清朝这么看重“奴才”和“臣”这两个称呼呢因为满族内部本身就一直流传着奴隶制度,满族习惯了三六九等在外面对皇帝自稱“奴才”,不仅仅是为了体现自己是皇家人更重要的是打击汉臣的地位。

或许这就是乾隆皇帝一直冷落纪晓岚和刘罗锅,而宠爱和珅的原因吧毕竟不管汉人如何忠心,在满清皇帝眼中也是外人而满人再怎么无能,也是自己人

}

满清入关后就开始强迫汉人剃發留长辫子,改变了汉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式和着装习俗当时处于满清统治下的其他少数民族,有没有像汉族一样也被强迫剃发易服呢?

剃发易服是满清取得统治权后进行的一项政策,主要是想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其他民族的抵抗有人说,剃发易服是只针对汉族的摧殘因为这是汉族汉奸提出来的。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看一下当初多尔衮发布的剃发令就知道了,“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上面写的很清楚剃发令的实施对象是全国官民。当然这只是满清的一厢情愿,实际情况卻是有不少地方没有推行下去

当时满清刚入关,不少地方都没有实际控制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传统的蒙古、新疆、西藏地區对于这些没有能实际掌握的地方,满清皇室只能采取变通的方法如蒙古跟满族很早就结盟,就采取了怀柔和同化的方式对于已经加入八旗的蒙古人,强推剃发令对于正在拉拢的漠南蒙古,让王公贵族剃发易服对那些尚未投靠清廷的蒙古部落,直接忽视以后再說。

新疆和西藏差不多也是这种方式因为这两个地区当时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实际控制权还在当地自己人手里为了不激化矛盾,在新疆西藏也只是让高层官员和投降的王公贵族剃发易服而且,还尝试了一种荣耀式的推行方式就是把剃发易服当作一种皇权赏赐,成为┅种身份的象征

另外,朝鲜作为藩属国生活中清朝本土疆域的朝鲜族,加入八旗的和清廷登记造册的相当于具有中国国籍,也需要剃发在朝鲜半岛的,和未登记造册的无须剃发。

南方地区少数民族由于地处偏远,清廷鞭长莫及其实一开始也是很多人没有剃发噫服的。包括南方农村地区的一些汉人也是没有剃发易服。清朝流传下来的一些画里《刘阆春绘农村演戏图》、《康熙耕织图》等,裏面的农夫就是穿着明朝衣着留着明朝发式。

一些喷子张口就是汉人软弱汉人无能,其实当时在推行剃发令时遭受到了很大的抵抗,更有大量汉人为此付出了性命迫使满清暂停了这项运动。后来满清的统治更稳固了,才第二次颁发剃发令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