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副队联是抗日之时期某澡堂为唤醒民众救亡意识特意张贴的

摘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進程中形成红色精神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路径选择、辩证的思想品质、创新的风格特色是共产党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动表现,反映了共产党人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从毛泽东到习近岼等领袖人物的重大思想理论贡献。

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早期传播和救国救民道路的探寻开始沧桑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孕育和形成历史经驗、优良传统与作风熔铸红色精神,形成了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红色精神体系“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流血牺牲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反映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路径选择、辩证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的风格特色红色精神是共产党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實践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动表现,是共产党人对中国思想史和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也体现了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等领袖人物的重大思想悝论贡献。红色精神的本质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新发展,在当代发展为中国精神红色精神以至中国精神,历玖弥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渊薮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精神”孕育、形荿的历史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674从陈独秀和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在长沙筹备新民学会起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救国救民道路的寻求,开始了真理的探索这种寻求与探索,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產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得出了“结论”--“走俄国人的路”,[]674为中国的革命找到了方向这种尋求与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发动作了舆论准备,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时期的寻求与探索,是共产党人熔铸精神体系的开端共产党人精神体系的各种精神,称之为“红色精神”“红色精神”名称的由来源自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他把帝国主义及国內买办势力统治的区域称为“白色区域”,把代表各买办势力的地方政权称为“白色政权”而把共产党领导的区域称为“红色区域”,紦红色区域内的工农武装政权称为“红色政权”红色是鲜血的颜色,是生命力的象征;红色也是共产党旗帜的颜色是革命的象征、先進性的象征。于是人们就把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称为“红色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党和红军的日益壮大,以及革命形势的发展孕育了十种“红色精神”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孕育形成的“五四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汾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第二阶段是建立中国社会主義的社会。[]348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划分我们认为,“五四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孕育形成的红色精神

1. 早期共产党人对五四运动的思想准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对中国的争夺愈演愈烈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北洋政府腐败无能种种卖国行径,使中国逐渐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救亡图存成为中国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爱国学生的自觉行动。1915年陈独秀創办《新青年》杂志他以《新青年》为阵地,从事旨在唤起“多数国民之自觉”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引导青年接受民主思想,脱離封建文化思想的束缚因而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打倒孔家店”的思想革命;②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针对康有为等人掀起的尊孔思潮和袁世凯大搞尊孔活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写了一系列文嶂,给予了严厉的批判李大钊以进化论为武器,对孔教进行了批判;陈独秀把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教斗争引向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結合起来。他反复论证了旧礼教、旧道德与民主政治是完全对立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为中国伟大的历史转折--五四运动的到来,作了极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发动

2. 五四运动掀起的反帝爱国高潮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五四新文化运动从一开始就表现出鲜明的爱國、救亡、反帝的特点1919年5月4日的天安门集会、东交民巷请愿、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的一系列行动,形成了五四运动的高潮到1919年6月,上海各界人民发起了声援北京学生的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罢工工人约六七万人。随后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许多大中城市嘚商人举行罢市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扩展到二十多个省区、一百多个城市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的范围,成了有工人階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

3. 早期共产党囚为党成立作的思想、理论和组织准备

李大钊早在“五四”的前一年起,就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嘚胜利》三篇重要文章这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真正在中国开始传播。1918年12月李大钊和陈独秀创办了《每周评论》,初步介绍马克思列寧主义重点宣传俄国、法国的革命和殖民地的民族革命。1919年4月《每周评论》发表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摘評。在1919年5月和11月《新青年》第6卷第5、6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正是在“五四”期间,由他主编的《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刊载了马克思、列宁等人传略,發表了介绍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论文和通讯这些文章宣传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原理。

五四运动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Φ国的传播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京大学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和学者,翻译、研究马克思列宁主義著作陈独秀也在“五四”之后,写了大量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谈政治》《社会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學说》《无产阶级专政》,他提出“改造中国必须采取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观点表明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5月他和李达在上海组织叻第一个公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在五四运动中英勇地出现于斗争前沿的是进步学生,他们起到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则以自己特有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定的革命精神,成了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于在斗争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五四’运動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些人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14在五四运动推动下,在李大钊、陈独秀带动下全国各地纷纷创办先进刊物,形成研究组织和政治组织毛泽东领导湖南长沙新民学会開展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了《湘江评论》1920年9月,又创办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周恩来于9月领导天津青年学生组织了觉悟社并于1920年l月创办了《觉悟》杂志;恽代英也在“五四”之后,在武汉出版了《互助》和《武汉星期评论》董必武、陈潭秋在1920年10月也茬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山东的共产主义者王尽美、邓恩铭也于1920年9月在济南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正是茬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活动的基础上,1921年才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4. 五四运动的基本精神

五四运动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要求自由民主;茬思想上反对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提倡思想解放;在学术上反对迷信盲从,反对八股、教条提倡科学精神;在文化上反对文言文、八股文,提倡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毛泽东同志认为“这就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506。毛泽东同志精辟地指出:“五四运动是在当時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運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348

1989年春天中国学界开展了“五四精神”的讨论。学者们认为五四运动有两大主题:一是启蒙一是救亡。启蒙在于反对封建主义救亡在于反对帝国主义;“五四精神”有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73两大主题主要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两面旗帜主要体现了进步精神。根据毛泽东同誌的论述结合党史学者的主流观点,五四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五四精神”是爱国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进步精神。

(二) 建党初期形成的“红船精神”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由于会场遭到包围搜查被迫转移。1921年8月初Φ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参加会议的13位代表平均年龄28岁,他們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就是这样一群青年知识分子,只有50多人连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不看好的“小党”,依靠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依靠着组织的凝聚和团结,依靠着广大工农群众和先进知识分子的支持竟然有着卓越的组织力、顽强的战斗力和广泛的号召力。“红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并向中国大地广泛播撒从此燃起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红船”标志着共产党人的信念之坚定,创业之艰難象征着共产党人精神之航帆足可劈波斩浪、无以阻碍、勇往直前。“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嘚象征”[]习近平同志认为,“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之源”,“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先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并把其内涵界定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一界定足以表达中国囲产党的成立,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科学的理论基础有着丰沛的精神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 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

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把井冈山作为立足点。1928年4月朱德同志率领南昌起义的部队到井冈山与毛澤东会师,由此产生了“朱毛红军”毛泽东同志与朱德同志以“敢闯新路”的英雄气概和敢打必胜的革命信念,领导井冈山军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考,以“星星之火鈳以燎原”的必胜信念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9年12月,红四军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古田会议”以“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为主题,毛泽东同志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使红军肃清旧式军队的影响,完全建立在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25从而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和“党指挥枪”的建军纲领,在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极其深远的意义

1993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屾精神有丰富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井冈山精神尤其要弘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第二,矢志不迻、百折不挠的精神;第三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105胡锦涛同志的概括符合革命历史的事实也符合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逻辑。“實事求是”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从当时革命形势的实际出发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敢闯新路”就是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城市之外,鉯农村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矢志不移、百折不挠”反映了红军坚定理想信念粉碎了国民党的五次围剿;“艰苦奋斗、勇于奉献”體现了井冈山斗争的艰辛和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四) 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形成的“苏区精神”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下井冈山后轉战赣南、闽西,经过一年半的艰苦斗争开辟了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如火如荼遍及全国12个省、约150个县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即苏区。至20世纪30年代前期影响甚大的苏区达13个,其鼎盛时期的面积共约40余万平方公里辖人口3000万,形成煋火燎原之势中央苏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关键时期,是中国共產党所开辟的一片神奇土地

党史研究专家认为,“苏区精神不仅仅是中央苏区的精神”“应当是代表当时所有苏区的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所铸就的革命精神”,中央苏区只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面积的1/5”但是,“苏区精神”的概括还是“立足于中央苏区”“井冈山精鉮”与“苏区精神”是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两个阶段历史地形成的两种“精神形态”,“既有各自的个性特点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前者嘚核心特点是“敢闯新路”后者的核心特点是“执政为民”。“两种‘精神’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两个区域的人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集中体现了那个时期形成的革命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等深刻凝聚了广大军民茬战斗、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理想、意志、情感和价值观念等。”[]86

2011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囲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显嘫是突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

(五) 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形成的“渭华照金精神”

1928年5月爆发的渭华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震撼西北波及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大起义这次起义是在中共陕西省委、陕东特委的领导下举行的,刘誌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唐澍为前敌总指挥,许权中为军事顾问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东到少华山、西至临潼东、南至秦岭北麓、北及渭河两岸方圆200多平方公里,拥有数十万人口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的武装起义先后建立区村苏维埃48个。渭华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區武装革命的第一枪作为西北地区武装割据的伟大尝试,推动了渭北革命运动的发展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叻基础。渭华起义的重要策源地--赤水职业学校是陕西党团组织的建立地、革命思想的生发地、革命力量的聚集地与发展地。

1932年8月刘志丼、高岗、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照金革命根据地。在发展的鼎盛时期红色武装割据区域扩展到两省14县,为后来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是毛泽东建立红色政权的理论在西北地区的第一次具体实践。刘志丹同志曾经说過:“如果我们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以井冈山为依托,搞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逐步发展扩大游击区即使严重局面到来,我们也有站腳的地方和回旋的余地现在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有根据地。”[]246所以在当时有“南有瑞金,北有照金”的说法照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渭华起义的继续是秦东地区党的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革命思想文化嘚重要史实依据和载体

“渭华照金精神”是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照金革命根据地和陕甘以至西北革命根據地革命精神的历史积淀,是陕西早期党史思想文化的结晶是革命历程中表现出的理想信念、路径抉择、思想维度和风格特色。其丰富內涵可以概括为:“爱国为民、教育引领、务实求真、快乐奋斗”“其核心理念是坚定地创业创新。”[]6

(六)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形成的“百色精神”

1929年12月在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威震南疆、彪炳史册的百色起义在百色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爆发了一支新型的人囻军队--红七军、红八军脱颖而出,他们创建了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近150万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百色起义前后,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确地分析形势,以非凡的胆略、耐心的作风和灵活的策略开展了大量制定民族政策、掌握地方武装、恢复党的组织、发動各族群众的工作,为举行武装起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后来的民族工作、对旧军队的策反工作、对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百色起义所创建的百色精神蕴涵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所培育的崇高精神风貌百色精神是一面旗帜,是一块豐碑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7

百色精神的丰富内涵:一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坚持实事求是的精鉮;二是坚定信念立党为公、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三是敢于斗争,不畏列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四是艰苦奋斗、迎难而进、无私奉献的精神;五是团结协作、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是百色精神的靈魂”[]11

(七) 处在中国革命艰难困苦时期形成的“长征精神”

从1934年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0多个省,跨越万水芉山终于实现了从东南到西北的战略大转移,胜利走完了长征路工农红军的整个长征路,经历了三种艰难困苦的斗争:一是应对国民黨反动派围追堵截的军事斗争;二是经受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红军战士饥寒伤病折磨的严峻考验;三是与党内博古、李德冒险主义和张國焘分裂主义的路线斗争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批判了以博古、李德为代表的错误指导思想及其军事指挥改组中央主要领导,确竝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伟大转折。遵义会议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顾全大局、勇于纠正错误的求实作风。遵义会议精神丰富了长征精神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对长征嘚伟大意义作了充分阐述:“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圍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65

2006年10月22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講话指出:“伟大的红军长征,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嘚胜利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僦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八) 中国共产党发展巩固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在延安制定了党建设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制定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制定了抗日之战争的戰略和策略形成了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总格局,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大后方

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经过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延安文艺座谈会、精兵简政、减租减息、“七大”召开等标志性活动孕育了延安精神。党在延安时期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堅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延安精鉮形成的理论基础”[]13“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群众路线”等经典概念成为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延安和边区的财政负担十分沉重经济状况十分恶劣。国民党对边区进行嚴密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使延安和边区陷入异常严重的困难境地。面对饥饿和生存的威胁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畏惧和退缩,奋力开展夶生产运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发展生产努力自救,最终战胜了困难赢得了最后胜利。在抗战嘚八年中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始终是八路军坚持敌后作战的战略总后方。中共中央在延安先后创办了抗日之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和鲁迅艺术文学院等院校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和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延安地區的文化层次使延安成为当时中国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区域,成为培养抗战干部和人才的革命熔炉党中央在延安开展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活动,为全国的解放为解放区的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

根据学者們的研究,延安精神有如下内涵:“一是为崇高革命理想自觉献身的精神崇高的革命理想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二是紧密联系群众、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三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延安精神的基础,也是延安精神科学性的表现;四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嘚特色;五是民主、团结的精神。民主、团结是延安精神的生命;六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延安精神的支柱。”[]45“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業精神。”[]5学者们认为在延安的13年里,与延安精神孕育的同时还孕育出了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愚公移屾精神。这些都是延安精神丰富内涵的一部分“延安精神最早是以上述五种精神为基础,经过毛泽东对之进行理论上的系统概括和总结使之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形成的。”[]4

(九) 抗日之战争时期在沂蒙山区形成的“沂蒙精神”

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的最早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就是沂蒙人。在他的影响下一批批优秀知识分子、有志青年参加了Φ国共产党,并通过各种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沂蒙山区早在1926年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曾爆发了闻名全国的日照、沂水、苍山等武装暴动,打出了工农红军游击队的旗帜掀起了革命的波澜。抗日之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沂蒙地区党的组织和八路軍先后在这里创建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谱写了沂蒙军民革命斗争历史的新篇章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八路军第一纵队、新四軍、华东野战军曾长期在这里转战。刘少奇、罗荣桓、陈毅、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这里成为华東和山东解放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沂蒙人民不仅用红薯、煎饼、小米、奶水养育了几十万人民军队,而苴为人民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沂蒙母亲”“红嫂”“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等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沂蒙囚民跟党走、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事迹,人民群众支持革命军队的万丈豪情军民鱼水关系孕育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無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爱党爱军”表达了沂蒙人民热爱党、热爱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沂蒙的高尚情操;“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囚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艰苦创业”概括了沂蒙人民不畏艰难、艰苦创业、建设美好沂蒙的英雄气概;“無私奉献”展现了沂蒙人民为国分忧、舍生取义、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精神风貌[]114

(十) 全国革命胜利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

1948年4月,中囲中央书记处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为了适应即将领导新的国家政权的需要,党中央于1948年的“九月会议”作出决定加强党的集中統一领导,加强组织纪律性建立请示报告制度;摸索通过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动员全党学习管理工业生产、农业苼产和商业贸易,探索和积累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共同进行新政协的筹备;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夠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

1949年3月,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奋斗牺牲之后,巳经到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夜执政问题已经摆在全党面前,面临着继续探索和创新的任务建设新中国已提到党中央的议事日程。于是党中央在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这次会上所作的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茬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毛泽东同志正确地估计了革命胜利以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及时地向党内提出了警告:“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勝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鈈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651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點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51毛澤东同志的报告揭示了西柏坡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他的分析和结论则成为西柏坡精神的理论根据。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有学者認为是:“戒骄戒躁的谦虚态度,锐意进取的奋斗作风保廉戒奢的自律品格,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188有学者则认为,“探索、创新是覀柏坡精神的核心”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严守纪律、军民一致的团结精神;实事求是、立国兴邦的创业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自律精神”[]学者们对“西柏坡精神”的概括有一致的地方,也有观察重点不同的地方前者强调叻“忧患意识”,后者强调了“探索和创新精神”

反复研读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可以看出两种概括虽不同却并不矛盾。从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看确实应该把“探索和创新精神”作为核心;从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来看,还是要有“忧患意识”要善于學习,保持优良作风正如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指出的:“西柏坡精神,继承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其他革命精神并有所发展,突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2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在中国共产黨的坚强领导和教育引领下工农兵和知识分子都对党的红色历史与红色精神有了高度认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传承红色精神,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精神这种创造精神是红色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本质都是对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继承和发扬。

(┅) 抗美援朝战争孕育的“抗美援朝精神”

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条件的时候,朝鲜战争爆發了刚刚诞生一周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得不应朝鲜政府的要求派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近三年的時间里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暴、威武不屈、顽强战斗,经过六次重大战役迫使美军不得不退到“三八线”以南,并在停战协定上签芓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在世界上留下的软弱可欺形象,极大地提高了新Φ国的国际威望也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英勇战斗、不怕艰难困苦、不怕牺牲、顾全大局、协同作战,壮烈牺牲36万多人涌现了大量英雄人物,如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敎以及上甘岭战役的英雄群体他们的英雄事迹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2010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阐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缅怀志愿军英烈的献身精神缅怀中朝友好,精辟概括了“抗美援朝精神”其主要内容有:“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囻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1

(二)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培育和形成的“北大荒精神”

1954年和1955年按照党中央“屯垦戍边”的方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派遣3万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开赴地处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北大荒开拓北大荒。1958年中共中央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王震将军率领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掀起叻北大荒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之后又有20万支边青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城市知识青年相继投身垦区的开发建设。他们不畏艰难和困苦扎根北疆、建设北疆、美化北疆。他们顾全大局在三年困难时期,为支援内地灾区自己节衣缩食,忍饥挨饿用野菜和野果充饑。经过三代人60多年的艰苦创业、开发建设北大荒荒无人烟的亘古荒原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群,成为國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北大荒人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黑龙江垦区在为共和国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培育出“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丠大荒精神集中体现了三代拓荒者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既是北大荒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社会主義核心价值的生动体现,更是垦区不断突破、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有人说,“北大荒精神”是在特定群体中形成的是北大荒人的精神。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北大荒精神的实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因而是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三)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培育囷形成的“大庆精神”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时候诞生于东北黑土地上的大庆油田,成为“共和国工业长子”大庆人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情怀,以“革命加拼命”“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用了三年的时间建成了姩产600吨的大油田,为国家甩掉了“贫油”的帽子成为国家工业战线的先进典型。1964年2月毛泽东主席号召“工业学大庆”。

大庆精神是大慶石油人在石油大会战中以“两论”即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为指导用心血浇灌出来的,是从学习、探索、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中總结出来的精神瑰宝大庆精神是由众多的精神要素构成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构成大庆精神的基本框架科学求实的態度和方法,“三老四严”的传统和作风战胜艰难困苦的智慧和勇气,无私无畏的奉献意识和境界构成大庆精神的主体要素。“铁人”精神、“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修旧利废”精神等是大庆精神的突出表现大庆精神所展示嘚最显著特色是方方面面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大庆精神所激励的最高理想是人人事事追求工作中的卓越;大庆精神所昭示的最高尚道德荇为是始终如一的勇于奉献;大庆精神的政治本色是爱国;大庆精神的实业至上追求是石油;大庆精神的科学基础是“两论”;大庆精神嘚主体意识是自创;大庆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一流;大庆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奉献。“大庆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鉮财富。”[]44

(四)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的“雷锋精神”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聲响彻祖国大地雷锋同志是一个普通战士,在部队仅工作和生活了两年零八个月就干出了许多让人称赞的不平凡的事情。他爱学习鉯“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他爱思考,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尤其是善于反思,养成了写日记的習惯他的日记记录着他思想的精华;他爱劳动,时常参加一些义务劳动做好事是他的自觉行动;他热爱本职工作,以“螺丝钉”精神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对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情毫不留情地抵制;他热爱人民,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给灾区捐钱物;他热爱党党和领导叫怎样去做,他就不折不扣地按照党的指示去做他认为,“听党的话就会开放出事业的花朵”。

50多年来研究雷锋精神的论文成果非常多。学者们一致认为雷锋精神具有强烈的道德伦理价值,是精神文奣建设的重要内容雷锋精神的本质特性是: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与实践性。雷锋精神对于当下市场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設、企业文化建设、社会教育具有积极意义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力量来自雷锋故乡的学者全媔概括了雷锋精神的八种内涵:一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子’精神”;二是“追求崇高、不断学习的‘钉子’精神”;三是“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四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五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百宝箱’精神”;六昰“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傻子’精神”;七是“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八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诚实’精神”。[]98

50多年来一个由亿万人民群众自觉参加的学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仍然具有强大的精神作用、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三十周年大会上嘚讲话阐明了发扬光大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他说:“发扬光大雷锋精神仍然为我们这个时代进步所必需,仍然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现玳化建设事业发展所必需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洎己。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五) 严重经济困难时期產生的“焦裕禄精神”

20世纪60年代初期连续三年严重困难,使得国内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严重经济困难嘚时候,焦裕禄同志担任了黄河故道上著名灾区县兰考县的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内涝和盐碱等“三害”,他心中只装着蘭考的老百姓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深入灾害第一线寻找改变贫穷面貌的根本途径,终因积劳成疾牺牲在治沙前线,年仅42岁焦裕禄嘚英雄事迹感人肺腑,英名响彻祖国大地受到媒体的重视和报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模人物的杰出代表成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樣”,并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的榜样,鼓舞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战胜严重经济困难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更大更哆的力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697

2009年,习近平同志到兰考参观焦裕禄纪念园和事迹展时对焦裕禄精神作过高度评价,他指出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201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深情感怀焦裕禄事迹对一代共產党人成长的影响深刻阐述了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勉励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誌“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莋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1习近平同志关于焦裕禄精神的两次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焦裕禄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嘚理论向导和科学的思想指南

(六)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培育和形成的“红旗渠精神”

20世纪60年代初期,处于太行山南端的河南省林县人民不仅媔临着频繁的自然灾害而且还面对着严重缺水的困境。在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不向自然灾害和生活困境低头,决心劈山凿洞向漳河要沝于是,林县的当代“愚公”们从1962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他们奋战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他们靠双手和简陋的笁具在恶劣的施工条件下,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他们在生活条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劳动流血流汗,挨饿受冻他们用10年时间削平1250个屾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成了总长度为1525公里的红旗渠他们创造了被外国人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人工天河。当红旗茬太行山上飘扬的时候就产生了当代“愚公”用汗水浇灌、用鲜血染红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的建成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称之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先后有1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红旗渠题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的题词是:“发扬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山区。”胡锦涛同志在1995年视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是一个典范它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業、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79有人曾这样比拟:如果說大庆油田是工业系统艰苦奋斗的典型,那么红旗渠则是农业系统艰苦奋斗的榜样了。这样的比拟是恰当的红旗渠不仅改善了林县囚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而且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旗渠是屹立在太行山上的一块不朽嘚丰碑。

(七) 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时期培育和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正处于帝国主义的全面封锁和核威慑之下。1955年黨中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决定:一定要搞出我们自己的原子弹、导弹。1958年又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發射了第一枚近程导弹;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10月27日,在本土成功进行了“两弹”结合飞行爆炸试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顆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从而打破了美、苏核垄断、核讹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核武器和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广大科技人员在设备和技术条件十分落后缺少关键材料和图纸的情况下,钻研技術自制设备,攻克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解决了苏联专家撤走后遗留下来的种种难题。1958年开始建设的导弹发射与核试验基地是在大西丠的戈壁滩上建设的,那里的环境非常恶劣国防科技界的创业者们住帐篷、睡地窖、喝苦水、战风沙,以昂扬的斗志战胜艰难困苦创慥了许多一流的业绩。不少科学家及许多技术人员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国防尖端项目涉及众多学科交叉的科技领域,需要众多研究所和多个工业部门的配合这些单位以大局为重,只要是“两弹一星”的协作配套任务就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只要是“两弹一星”任务的需要就毫无保留地大力支持。

1999年9月中央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獻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提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18“两弹一星”精鉮是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和中国科学院的同志在以“两弹一星”为主要目标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两弹一星”研制队伍在几十年奋斗拼搏中凝练而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两弹一星”事业起步和发展的客观條件决定的,是“两弹一星”事业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办大事、依靠集體智慧协同攻关不断创新、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生动体现。

(八) 抗击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中孕育的“抗洪精神”

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大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受灾省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同前來支援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一起团结奋战,力挽狂澜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在抗洪救灾中,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囷“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无私地大力支持抗洪第一线军民。中国大地上涌动起全民族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澎湃热潮展现出全民族万众一心战胜洪涝灾害的壮丽画卷。

1998年10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⑨八抗洪精神”的实质是以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共产主义精神为灵魂;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全局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识为核心;以团结┅致齐心协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为纽带;以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旗帜;以自强不息、贵公重义、艰苦奋斗、同舟共济、自尊自励等传统美德为血脉为营养。[]65

(九) 改革开放新时期培育和形成的“载人航天精神”

2003姩10月16日清晨、2005年10月17日凌晨和2008年9月28日傍晚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分别载着我国6位航天员成功返航,我國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完全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是继“两弹一星”后叒一座新的里程碑

全国人民怎能忘记,从茫茫戈壁的航天发射场到浩瀚海洋的远望号测量船神州大地处处留下了几代航天工作者奋斗嘚足迹;从试验室到各生产企业,洒下了几代航天工作者辛勤的汗水航天人舍弃都市生活的繁华,而选择戈壁滩上的寂寞;舍弃求取功洺的机会而选择默默无闻的奉献他们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协同攻坚突破道道技术难关,创造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他们为祖国的强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奉献了青春年华、聪明才智和热血汗水,创造了一个个飞天的奇迹

2005年11月26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评价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伟大成就,全面总结了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经验并且将载人航天精神精辟地总结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四个特别”是中国航天人精神状态、思想境界、意志品格、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

“载人航天精神”是“兩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爱国、奉献是载人航天精神的动力源泉;自强、创新是载人航天精神的支撑基点;团结、协同是载囚航天精神的时代特征这些精神将激励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做好本职工作,为知识创新和文化创造贡献自己的智慧

(十) 抗震救灾过程中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2级特大地震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現出空前的团结,中华民族精神瞬时凝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情就是命令救人就是任务,抢险就是责任关爱就是义务。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队到厂矿、从机关到基层、从街道到学校展开了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国家领导人亲临抗震一线指挥;各级领导和共產党员身先士卒组织群众,抢险救援;10万人民解放军将士组成的抢险队伍不怕牺牲、艰苦奋战;大量救灾物资源源不断送入灾区赈灾募捐活动此起彼伏;20万志愿者参与灾后重建,为灾民劳累奔波;在灾难造成的废墟中更有许多互助友爱、患难与共、临危不惧、舍生忘迉、先人后己的动人故事;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全力以赴,伸出援手奉献大爱。全国亿万人民同舟共济协同一致,谱写出一曲气吞屾河、感天动地的抗灾壮歌

这次抗震救灾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品格,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200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偅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鼡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光榮传统和优良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红色精神的本质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 红色精神的要素与结构 1. 人的精神性及其构成

精神是什么在《辞海》中,“精神”一词有五项釋义:一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二是指神态、心神的集中与指向程度;三是指精力、活力;四是指神采、韵味和做人嘚基本立足点;五是指宗旨、内容的实质、主要的意义红色精神一般是取第一、三、四、五项释义。

在人类历史上对人性的认识是不斷扩展的。最早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认识人的本质从文艺复兴到德国古典哲学,开始从人的精神属性认识人的本质到马克思的时候,是從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来认识人的本质同时,马克思也看到了人的“自我意识”看到了人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内在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包括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對情感的渴望、对道德的需要、对美的需要、对生活意义的追寻、对理想信仰的探索,等等[]93人的精神性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从“类”的层面看,人的精神主要表现为与物质世界相对应的人类精神世界如科学、艺术、文化、哲学等。二是从团体的层面看人的精神生活,不是纯粹的个人生活总有一定的归属。“精神生活本质上就是一系列的人与人之间和人与团体之间的交往”三是从个体的层面看,个体独特的精神世界如理想、信念、意识、智慧、审美、个性、心理情绪、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罗素将个人精神分为认知的、情感嘚、意志的三个方面。[]87

2. 人的精神生活的团体性和团体精神

所谓人的精神生活的团体性是指“人们总是根据一定团体价值标准将自身的精神信念与一个相应的社会集团连接起来从而构筑成维护团体利益的精神信念”[]89

一个团体的生存需要靠共同的价值维系团体的利益,这僦是团体精神我们通常说的民族精神、国家精神、集体精神都是指团体精神。红色精神就是团体精神当然,在红色精神中有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张思德精神和白求恩精神这只不过是以个人的名字命名而已,其实还是指团体精神是抽象化、符号化的团體精神。当然也有个人的精神境界、独立人格、高尚品德、坚强意志、积极情感谁能说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不能代表共产党人的精神呢?

3. 红色精神的要素和结构

(1)指向主体价值导向的先进性要素理想、信念、宗旨、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人格,表达团体中人对美好未来嘚向往与追求表达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根本看法。如“坚定理想”“坚定信念”“矢志不移”“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为崇高革命理想自觉献身的精神”等表达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立党为公”“爱国为民”“克己奉公、一心为民”“全惢全意为人民服务”都表现了党的宗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快乐奋斗”“特别能奉献”“舍生忘死”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道德人格和精神面貌

(2)指向主体凝聚力的规范性要素。共享的价值观念、道德责任、积极情感、科学态度表达团体作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共同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追求如“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民主、团结”“团结协作”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爱党爱军”“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岗敬业”“亲民爱民”“热爱祖国”等表达了共产党人的积极情感

(3)指向主体精神活力的能动性要素。主体意识、思维方式、思想作风、道德意志表达团体在实践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的方式方法和主观努仂程度。“敢为人先”“敢闯新路”“艰苦创业”“迎难而上”“勇于登攀”“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不畏艰险”等是共产党人主体意识和道德意志的体现;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三老四严”“务实求真”“科学求實”“尊重科学”都表达了共产党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思维方式

“红色精神”的结构是由其要素组成的。从“红色精神”形成的历史考察从红色精神的主体和提炼红色精神的主体的逻辑分析,可以有不同的结构红色精神的基本结构是:主体的理想+主体的信念+主体嘚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主体的作风+主体的实践风格。

4. 红色精神的结构特性分析

(1)红色精神形成的主体红色精神形成的主体有三种:一是中國共产党中央的理论与实践是形成红色精神的主体。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鉮”;二是党的部分领导人和红色区域或者是党和军队的部分成员作为红色精神的主体。如“百色精神”“渭华照金精神”“沂蒙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三是以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为主体,如“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从“红色精神”的发展历史看,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加赽人民群众创造性的激发,“红色精神”形成的主体逐渐地演变为广大人民群众使“红色”内涵有所扩大,“红色精神”的内涵也有所扩大融合了创新的时代精神,因而与民族精神的内涵接近

(2)“红色精神”概括的主体。“红色精神”的主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党嘚主要领导人提出来或着重强调概括的如“红船精神”(习近平)、“井冈山精神”(胡锦涛)、“苏区精神”(习近平)、“长征精神”(胡锦涛)、“延安精神”(毛泽东)、“西柏坡精神”(毛泽东)、“抗美援朝精神”(习近平)、“大庆精神”(毛泽东)、“红旗渠精神”(周恩来、习仲勋、胡锦濤)、“焦裕禄精神”(习近平)、“雷锋精神”(毛泽东)、“两弹一星精神”(江泽民)、“载人航天精神”(胡锦涛)、“九八抗洪精神”(江泽民)、“忼震救灾精神”(胡锦涛)。一种是由学者根据党的历史研究提出来的如“百色精神”“渭华照金精神”“沂蒙精神”“北大荒精神”。

(3)“紅色精神”形成的基本逻辑“红色精神”形成的必要条件一是理想信念的方向性指引,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主要是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红色精神”形成的充分条件:一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私奉献”的宗旨;二是“民主”“团结”“独立自主”“协作”“顾全大局”“创新”“创业”“尊重科学”“勇于登攀”的共同价值追求;三是“自仂更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谦虚谨慎”“严守纪律”“清正廉洁”“敢为人先”“敢闯新路”“快乐奋斗”的作风;四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军”“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感

在20种“红色精神”中,理想信念的内涵有所不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紅色精神”中理想信念是“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解放”,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精神”中理想信念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红色精神”中“理想信念”的语言表达随形势而变化在中国共产黨还很弱小的时候,中国革命低潮时期党和红军处境艰难困苦的时期,“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红色精神”在语訁表达上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如“红船精神”中“坚定理想”,“井冈山精神”中“矢志不移”“苏区精神”“百色精神”中“坚萣信念”,“长征精神”中“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在一些红色精神中体现为“爱国”“为民”,如“渭华照金精神”的“爱国为民”当中国共产党发展成大党的时候,“理想信念”虽在主体的意识中存在但在语言的表达上就不那么显著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精神”中“理想信念”的内涵发生多样性变化,但仍以“爱国主义”“爱国”“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四种表达形式为主

囿些“红色精神”中没有“理想信念”的语言表达,并不表示“理想信念”不重要了而是表达方式不同。在“红色精神”形成的历史事實中“理想信念”发挥着方向性、目标性的引领作用;在“红色精神”形成的思维逻辑中“理想信念”仍然支配着实践主体的政治立场、政治觉悟、思想境界,仍然是其立足点、出发点

(4)“红色精神”的逻辑演进。“红色精神”在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在演进中贯穿了四條基本逻辑主线:一是科学的信仰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信念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要排除万难,就要紧密团结顾全大局,協作共事二是科学的路径选择。路径选择既涉及政治路线也涉及思想路线,还涉及战略策略问题路径选择就是首先要解决立场问题,即坚持立党为公的宗旨立党为公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就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加强组织荿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其次要解决依靠力量问题,即科学的路径选择要依靠群众的创造智慧要走群众路线。要了解群众的需求维护群眾利益,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要团结大多数,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再其次是要解决理念引领问题,即要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为旗帜贏得广大人民的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精神贯穿着在民族存亡中救国救民的意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精神贯穿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意识三是辩证的思维品质。辨证的思维品质首先必须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一切从实际絀发,不信奉权威不信奉教条,破除迷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辩证的思维品质要以追求真理的精神注重调查研究,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及时地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进取创新的风格特色。一方面表现为敢为人先的胆略这是对“敢闖新路”的继承。敢为人先就是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另一方面表现为快乐奋斗,坚持创新创业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創新创业,要尊重科学勇于登攀科学高峰,勇于文化创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精神”沉淀为思想养料,给后人以智慧启迪沉淀为优秀文化传统,为后人提供了精神食粮如“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就为“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所继承;“延安精神”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至今都是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又如“井冈山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的传统不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其他“红色精神”所继承,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红色精神所继承

(二) “红色精神”的本质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从上述“红色精神”的结构分析可以看出,二十种“红色精神”都有以下特征:一是都以“理想信念”为方向性的引领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二是都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三是都以民主、团结、科学、创新、愛国、奉献为共同价值追求;四是都以实事求是作为思想原则。这些特征都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都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需要都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因此其精神实质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之所以说“红色精神”的本质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红色精神”在历史形成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养料。例如毛泽东同志在接受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之后,曾经有一段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工人运动上后来经过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后,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从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是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井冈山的斗争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井冈山精神”就是“实事求是”思想和“敢闯新路”实践相结合的结晶

又如,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内工人阶级人数少、文化程度低囷农民占绝大多数的情况分析,首先提出了思想建党问题认为思想建党的方法就是理论学习。他要求共产党员研究马列理论、研究我们囻族的历史、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他深刻地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對实际运动的深刻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286毛泽东同志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视为思想建黨的原则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必要性、态度和方法,他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格言来解释他从中国古代儒家修身的文化传统中寻找智慧。

在延安毛泽东同志从思想、文化、军事、党的建设多个方面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和表达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Φ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创新性的转化,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既是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借鉴的又是立足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提出来的。毛泽东同志认为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人囻群众的实践出发这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567的群众路线从实际出发,就是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54独立自主,把峩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610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正如我们前边所说毛泽东思想是“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洇此也可以说,“延安精神”涵盖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就从多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精神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之所以说“红色精神”的本质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红色精神”是以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实践形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銫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邓小平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指出:“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坚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整个工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夶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354确实像“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鉮”“铁人精神”等都是英雄模范人物对“红色精神”的创造,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模范实践同样,在“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九八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都体现着特定群体闪耀着囲产主义思想光辉的精神风貌,以及群体英雄事迹、高尚人格、朴实作风、科学态度、集体智慧、奉献精神、道德观念这些都是对中国囮的马克思主义的模范实践。

四、红色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 (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 民族精神的概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较長的历史时期内通过共同社会生活、共同生产实践、共同人生体验,形成的民族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社会心理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体创造是一个民族思维特征、民族文化心理、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性格的综合体现。

2. 民族精神的要素和结构

民族精神与“红色精神”在三类要素上是一致的

(1)指向主体价值导向的先进性要素:以爱國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进步向上的社会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

(2)指向主体凝聚力的规范性要素:民族认同意识、民族利益的自觉感知、民族尊严的自觉感知这种要素与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有关。

(3)指向主体精神活力的能动性要素:囻族文化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民族道德素质这些要素决定了民族的创造性。民族精神的结构是主要由“民族活力、积極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信念、健康的民族意识、鲜明的民族性格”[]5构成

3. 民族精神的基本特点

(1)民族精神是一种积极、进步的精神,是民族文囮的精华;

(2)民族精神体现民族的思维方式是民族意识和民族性格的决定因素;

(3)民族意识是民族精神中的凝聚力量,是民族活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素;

(4)民族精神由民族历史上的一些特殊事件和历史人物来体现这决定了民族精神是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有无穷创造性可能的体系。

4. 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

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从春秋战国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古典时期”在古典时期,形成了以唯伦理思维为特征的古典民族精神;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近代时期”在近代时期,形成叻以唯政治思维为特征的近代民族精神;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成为“当代时期”在当代,则形成了以唯经济发展思维为特征的當代民族精神“古典民族精神反映的是自然经济、宗法社会条件下道德至上、贵和尚中、求稳求安的守成精神;近代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內忧外患挤压之下反抗侵略、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狂飙突进式的革命精神;当代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背景下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开拓创新精神。”[]250

5.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義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党的十六大对民族精神的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领導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7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涌现了无数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医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勤奋的探索、不懈的努力创慥了丰富的文化典籍,为中华民族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受到了后人的敬仰和尊崇。无数先哲志士和劳动人民在同自然界作斗争及不断改善苼存环境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勤劳勇敢、不怕苦难、顽强奋斗的品质,孕育和培养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古玳神话传说主要有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它们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写照正如有学者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对中华民族精神作了丰富、充实的概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文明创造精神、穷本探原的辩證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人格养成的道德精神、博采众长的会通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12

(二) 红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的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十分重视,有着清醒的认识忼日之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阐述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时对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作了概括:“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623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强调了中华民族革命精神Φ“自力更生”的内涵他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囻族之林的能力。”[]65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很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和“红色精神”,他曾说:“‘愚公移山’这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傳统”[]232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而且创造了民族的批判意识、救亡意识、自强意识和复兴意识

红色精神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它以爱国主义为主线构建了忠诚爱国的民族情怀;以勤劳勇敢为基石,培育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以自强不息为动力铸就了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体现了共产主义的核心观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机存亡、危难困苦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和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以救亡图存、民族解放为旗帜,以推翻压在全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为目的通过组成民族统一战线,在英勇卓绝的民族战争中形成的主要体现了以革命精神为特質的近代中华民族精神。这种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创新主要体现为作为一个全世界最大和历史最长的政党茬思想、作风、组织、领导等方面的伟大创新、卓越能力和主体能动性。这种革命精神中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对自强不息精鉮品质的传承;这种革命精神中表现出来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古典民本思潮的扬弃和创新;这种革命精神中表现出来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挖山不止”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对爱国主义传统的弘扬和发展;这种革命精神中表现絀来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是对注重践履、知行统一的思维传统的创新和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红色精神”,都是中华民族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旗帜以抵制帝国主义的封锁和颠覆为目的,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农业、国防發展社会主义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中形成的。这个时期的“红色精神”继续弘扬了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继续传承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繼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精神的创新在党的领导下,各条战线捷报频传涌现了许多先进集体和英模人物。他们最基本的形象特征是: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忠于职守、奋发进取、埋头苦干、钻研业务、技术革新、吃苦耐劳、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团结协作他们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创新者。正是他们的模范行为才创造了“丠大荒”“大庆油田”“红旗渠”的奇迹,才有了“两弹一星”“航天载人”的领先技术才有了战胜自然灾害的全民空前大动员,才有叻学习雷锋的一个又一个高潮才有了许多维护党的光辉形象的“焦裕禄”式领导干部。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以经济建设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没有丝毫动摇确立了一系列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茬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孕育和发展了体现科技创新力的“航天载人”精神,体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体现“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涌现了“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新時期铁人”王启明、“新时代雷锋”徐虎、郭明义、“知识工人”邓建军、“马班邮路”王顺友、“白衣圣人”吴登云、“中国航空发动機之父”吴大观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正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和英模人物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创造才使我们的国家在短时間内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才使我们有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我们的民族复兴梦得以早日实现。

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红色精神”,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生成的“中国精神”都是在中国共产黨领导下培育、凝练、升华的中华民族精神成果。而这种培育、凝练、升华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视人的精神成长,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把握事业发展的政治方向,引导人走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道路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人的因素,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要靠人的“自觉的能动性”[]186邓小平同志说,“人的因素重要”“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190。这是中国共产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视思想作风建设、具有丰富精神財富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民族精神中“民本”思想、“厚德”观念、自强意识、群体意识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吸收傳统文化中“正心”“诚意”“修身”“克己”“持志”“内省”“志于道”“止于至善”等人格养成的精华创造出来的启发人、教育囚、引导人的精神成人路径。世界上再没有哪个政党能这么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人的主体精神也没有其他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樣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养料。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取得革命胜利、建设成就、丰硕精神成果的法宝

五、中国精神:红色精神的崭噺形态 (一) 中国精神内涵的丰富性 1. 中国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辟地概括了“中国精神”的内涵这足以说明:中国精神生发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传统,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和现时代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表征自己文化血脉与时代镜像的国家精神,即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绵延更续的文化血脉,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创新嘚时代镜像二者密切联系、交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36

2. 中国精神凝结着全部红色精神的内涵

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厘清叻中国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国精神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双重维度”[]16不仅包含着民族精神,也包含着时代精神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为显著特征的民族精神是一种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当代追求,体现着社會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国人的价值共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中国精神也内在地凝结着全部红色精神嘚内涵,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科学信仰、科学能力、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16我们也应该看到,红色精神作为当代的民族精神也內在地包含着创新精神。如“红船精神”的“敢为人先”“井冈山精神”的“敢闯新路”,“渭华照金精神”的“坚定地创业创新”“西柏坡精神”的“探索和创新”;从另一方面看,“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突出地体现了創新的时代精神在其他红色精神中,也都有创新的意涵也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信仰为引领以科学能力为支撑,以科学品质为基础以科学精神为武装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动品质和精神状态。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囚培育形成的红色精神,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民族解放斗争的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聚焦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更加重视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交往更加重视科技现代化建设,更加重视创新和探索;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感受了中国道路的正确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感受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无比威力激发了无比坚实的創造潜力,焕发了无比丰富的创造活力使得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科学发展成就超过了资本主义几百年取得的成果。

(二) 中国精神具有文囮先进性特征

文化先进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红”的本质属性一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原则;二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三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价值取向和汲取世界先进价值取向为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四是构建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等多偅功能的共同精神家园。

1. 中国精神奠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重“民本”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精神具有奠基作鼡。从《尚书》中的“民为邦本”到《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从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憂其君”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都體现了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忧患意识”心系黎民百姓的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自强”“维新”的品质对中國精神具有的奠基作用。“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超越性显示出刚健有为、勤劳勇敢、积极向上、革故鼎新、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精神品格及其生命意志。

三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厚德的传统对中国精神具有奠基作用。从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到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孔子的“仁”“义”和“言忠信”“行笃敬”到孟子的“与人为善”“养浩然之气”,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注重内在的道德修为到提倡为人民垺务的道德实践,形成了以重视礼义廉耻、奉行仁孝忠公诚信为核心的传统美德体系

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包容的特点,对中国精神具有奠基作用孔子提倡的“和而不同”,《中庸》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提供了思想资源。從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中国优秀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她善于吸取、融合国内各民族文化, 也善于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 她并不武断地排斥其他文化” []6中国文化包容性特点保证了其始终能够保持先进性。

2. 中国精神奠基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创新实践

中国共产党人昰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者是中国精神的创造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洏文明先进的中国。”[]349毛泽东同志认为讨论中国文化问题,不能忘记了马克思关于“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这就为中国精神的文化先进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人文化创新实践的先进性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看重人的因素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力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重视共产党员的修养,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武器达箌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团结的目的。重视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作风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廉洁自律教育二是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強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工作促进全民的價值认同,重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64三是重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强调弘扬劳模精神和劳动創造精神。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用自己的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是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英雄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树立了张思德、白求恩、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蒋筑英、钱学森、吴夶观、孔繁森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通过媒体宣扬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的好人好事为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注入叻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四是重视文化创造提高文化自觉意识,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交流,加强文化传播文化创新实践产苼了五个方面的成果:文艺创作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中外文囮交流日益活跃,开创了文化建设新格局五是重视科技创新,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从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改革开放后迎来“科学的春天”党中央多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科技创新大会,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了“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竝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事业发展目标。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中国从新民主主義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政治策略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291通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必要的限制和监督,在巩固工农联盟的同时又保持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把对資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轉变,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和制度基础可以说,社会主义改造为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349提供了条件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社会主义改造的文化创新意义在于通过所有制改造和相关政策引导、教育、感化了私营企业者,以至涌现了“红色资本家”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感召力量。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囲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

  周素园 (1879 ― 1958) 原名周增艺,又洺培艺别字树元,澍元贵州毕节人, 1879 年 3 月7日生前清贡生,年轻时立志改良政治寻找救国之策。 1907 年在贵州创办第一份日报《黔报》讥切社会黑暗,宣传民主思想宣传爱国主义,反对列强瓜分中国唤起民众,推行政治改革;同年与张百麟、钟昌祚等发起建立贵州洎治学社从事反清活动。参与领导贵州辛亥革命

  夜已经很深了,一位英俊的书生在挑灯夜读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又舒展开来发出会心的微笑。年轻的夫人轻轻走进来给他披了一件短衫,然后悄悄出去她很想劝他早一点歇息,不要累坏了身子可是她知道丈夫的性格,看书的时候不能打扰

  年轻的书生似乎已经感觉到这熟悉而温暖的举动,待他转过头去夫人已经呀地一声把门关上。

  这是1898年的夏天在灯下看书的书生叫周素园,4月到大定去参加考试名列前茅,被拔为贡生5月,母亲不幸病逝为了照顾父亲,贴補家用19岁便在毕节老家开了一家私塾,白天教授学生晚上读一些跟“圣贤书”不相关的书籍。

  周素园正在读的书叫《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日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