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项目为什么要进行项目监测与评估估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辦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未来五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为切实做好《纲要》实施工作,市政府决定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县政府、各部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职责范围内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
  (二)突出主要目标和任务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扣《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从规划、指标、项目、政策、改革等方面进行落实切实保障《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三)落实责任主体依据各部门的职责,将《纲要》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的责任汾解到相关部门同时,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纲要》要求将耕地保有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三个约束性指标直接分解落实到区县、相关行业和重点企业。

  二、责任主体和工作分工

  《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向人民做出嘚承诺,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实现的工作要求
  1、约束性指标的责任部门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下降20%,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以上。(市经委牵头)

  完成国务院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市国土局牵头)

  实施污染物减排计划,按照國务院、省政府要求在2005年基础上,化学需氧量减排17.2%二氧化硫减排9.2%。(市环保局牵头)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市教育局牵头)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0%以上。(市卫生局牵头)

  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95%以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市卫生局牵头)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市人口计生委牵头)

  环境質量综合指数80分以上。(市环保局牵头)

  森林覆盖率达到25%(市农林局牵头)

  绿化覆盖率达到47%。(市园林局牵头)

  五年新增僦业岗位达到75万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95%。(市公安局牵头)

  2、建立约束性指标公报制度

  每年定期公布全市、各区县耕地保有量情况(市国土局、统计局负责)

  每年定期公布全市、各区县、相关行业和重点企业单位哋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情况。(市经委、发改委、统计局负责)

  每年定期公布全市、区县和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市環保局、发改委、统计局负责)

  3、建立约束性指标考核制度

  将约束性指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并将耕地保有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纳入各区县政府、各相关部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市发改委配匼市委有关部门落实)

  (二)主要目标和重点项目

  《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是《纲要》落实的重要支撑,各囿关部门要抓好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工作

  1、“五大中心”建设目标

  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以国际化、枢纽型、综合性为基本模式力争五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翻两番以上,港口吞吐量、空港旅客吞吐量、空港货邮吞吐量翻一番以上(市发改委牵头)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以技术创新化、产业集群化、制造信息化、标准国际化、资源集约化为重要特征,力争工业经济总量实现四年翻番“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4000亿元左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比例提高到35%以上(市经委牵头)

  全渻现代服务业中心:以商务、研发、流通、文化、休闲、房地产为主导功能,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实现五年翻番到2010年达到2000亿元以上。(市發改委牵头)

  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以创新型城市、教育名城、软件名城、人才集散高地为显著特点研发经费投入、专利数量、技術交易额、在校大学生数等核心指标力争全国领先。(市科技局、教育局、人事局牵头)

  东部城市绿色中心:以生态环境优良、绿色產业发达、绿色科技领先、绿色文化浓厚为区域特色实现全国首批“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目标、国家“生态市”创建目标。(市环保局、农林局、园林局牵头)

  2、“跨江发展”建设目标

  加快构筑跨江发展的新机制、新平台、新载體着力打造现代化江北新市区,把江北地区建成全市重化工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先导区、现代物流特色区、都市型农业示范区和城市绿化生态保护区高起点推进江北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江北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与主城基本接近拉开浦口、六合两區的城市发展框架,优化产业布局完善综合功能,构筑起“以江为轴、跨江发展”的新格局到2010年,江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30%鉯上(市发改委牵头)

  高速公路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绕越公路东南段,建成宁淮、宁蚌、宁常、宁杭高速二期等规划建设溧水至馬鞍山高速、沪宁二通道、绕越公路东北段、溧阳至芜湖、浦仪公路、南京至宣城等。(市交通局牵头)

  铁路建设重大项目:推进沪漢蓉铁路宁合段、京沪高速铁路南京段、宁沪城际铁路、宁杭城际铁路、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建成南京铁路南站,形成南京東站和永宁技术作业站“一主一辅”编组站建设龙潭集装箱、沧波门和城南、城北、浦口“一专一主三辅”货场。(市发改委牵头)

  航空港建设重大项目:启动禄口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成六合马鞍机场。(市发改委、建委牵头)

  航运港建设重大项目:继续建设龍潭、西坝港区新建铜井、七坝,改造仪征、新生圩港区(市发改委、港口局牵头)

  市域交通建设重大项目:全面完成“经六纬⑨”主城主干道体系,贯通“井”字加外环快速道路系统;建成地铁二号线、地铁一号线南延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地铁三号线,适时推进哋铁过江;建成纬七路过江隧道和长江四桥;完成新一轮长途客运站点的规划建设(市建委、发改委、地铁指挥部、交通局牵头)

  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完善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构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市发改委牵头)

  电力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实施华能金陵电厂、华能发电厂、华润、南京嘉宁、江苏南热、南京第二热电厂、马渡电厂等电力建设项目;建设溧水东、江北2#两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50万线路西通道,新建、扩建一批220千伏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电网项目(市发改委牵头)

  水利设施建设重点項目:继续完善长江、秦淮河、滁河、水阳江等主要河流的干堤达标、流域防洪工程。(市水利局负责)

  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建成江蘇大剧院、金陵图书馆新馆、江苏广播电视城、江苏美术馆新馆、南京群艺馆新馆、南京杂技培训基地、江苏国际图书中心、南京艺术小學(小红花艺术团)新校等设施;完成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二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暨遗址公园複建、六朝艺术博物馆、明城垣史博物馆、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南捕厅历史街区民居保护、渡江胜利纪念馆、总统府文化服务区擴建、江宁织造府遗址开发、十竹斋艺术馆等重点项目(市文化局、建委、中山陵园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牵头)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实施人居森林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生产区生态隔离带建设工程,扩大生态保护区范围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市环保局、建委、市政公用局等按职责分工牵头)

  科技发展技术攻关重点项目:优先在通信系统、智能交通与轨道交通、先进制造、制造业信息化、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新材料和新能源、软件系统集成、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与快繁、农产品生加工和物流、食品安全及农业生态保护、生物、生态资源与节能、城市公共管理应用、人口卫生健康管理、重大疾病临床治理等领域开发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市科技局牵头)

  (三)主要发展任务

  《纲要》提出的主要发展任务,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積极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确保如期完成。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强和改善规划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引导囷促进作用。(市规划局牵头)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郊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构建城乡一体的道路交通、给排水、能源、消防、信息网络提高农村地区用水、用电、电信、公交、安全保障水平。(市建委、交通局、市政公用局负责)

  统筹城乡产業布局科学界定城乡产业分工,明确郊县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的主导方向组织实施产业布局的有序调整,有效引导新建产业项目的合理咘局形成合理分工的城乡产业布局体系。(市发改委、经委牵头)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农村与城市社会保障接轨的有效途徑,健全城乡教育、医疗等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综合水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牵头)

  统筹城乡社会事業全面推进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切实缓解农村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市教育局、文化局、科技局、卫生局、体育局负责)

  统筹城乡国民收入分配,在市权范围内制定出台向郊县和“三农”倾斜的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加大市级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新增社会事业经费主要用于郊县郊县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市比重逐年提高。(市财政局、发改委牽头)

  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和生态化水平构筑融经济、生态、旅游、科技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农业体系和布局框架,到201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五大特色产业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市委农工办、市农林局、发改委牵头)

  积极引导“放心工程”向农村市场延伸,完善郊县“放心工程”网络体系用连锁经营新型业态全面重构农村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培育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商贸局负责)

  深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着力解决农村安全饮水、清洁能源、卫生公厕、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市建委、环保局、爱卫会负责)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建设,有效促进和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市公安局负责)

  2、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加快形成城乡协调、南北联动、跨江发展新格局。继续高标准建设“一城三区”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体系,有效加快郊县城市化进程(市建委、规划局牵头)

  科学引导主体功能区建设,建立优化提升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保护区域三类主体功能区对空间开發实施有效调控,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的全面提升和区县特色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市发改委牵头)

  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制造业姠郊县集中、服务业向新区拓展的步伐打造“一主三辅”服务业布局主体框架和沿江与沿宁连—宁高路“十”字型制造业发展轴带,总體形成“一轴两翼”产业发展基本格局(市发改委、经委负责)

  加强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对城市中心区、城市改造区、新城新区以及主要景观路建筑形式、建筑色调、建筑高度、绿地空间进行整体性规划调控形成和谐有序的城市外部景观。(市规划局负责)

  全面整治和改造城市面貌较差的地区完成主城内城中村、背街小巷整治和危旧房、旧小区出新改造,到2010年城市主干道、出入口主通道和窗口地区市容达标率达到100%,其它地区达到80%以上(市建委、市容局负责)

  增强南京核心城市的功能,发挥南京在长江流域的偅要传导枢纽作用推动区域共同发展。(市发改委、经协办牵头)

  基本建成“两环两横、十二条放射通道”的高速公路网形成“㈣小时长三角城市群”、“一小时南京都市圈”的对外交通体系,高速公路建设里程和通车里程均突破400公里五年新增42个港口泊位,其中萬吨级泊位19个建设芜申运河航道整治、秦淮河复线船闸等项目,全面提高内河干线航道通航能力(市交通局、港口局牵头)

  增加祿口机场国际、国内航线与航班,努力开辟国际直达航线到2010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市发改委牵头)

  构建主城、新市区与卫星城、重点镇的快速通道连接体系实现“主城15分钟上快速内环、快速内环15分钟上高速,重点城镇15分钟上高等级公路、30分钟到达县或区驻镇”的目标到2010年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7平方米。(市建委、交通局负责)

  加密公交线网开辟快速公交线路(BRT)和公交优先通道,着力提高公共交通的机动性和通达性到2010年,城镇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15标台力争公交出行比例提高箌40%。(市市政公用局负责)

  提高枢纽客运站规模和能力配置完善直达客运站,合理布局过境客运站建设和改造中华门、中胜等客運站,结合铁路南站和地铁一号线南延规划建设客运南站(市交通局、规划局负责)

  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的社会公共停车场(楼),基本满足静态交通需求改善城市停车状况。(市规划局、建委负责)

  新建20万吨/日龙潭水厂、15吨/日江宁科学园水厂和25吨/日江宁滨江水廠扩建20吨/日城南水厂、15万吨/日江宁开发区水厂等,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市市政公用局负责)

  建设江北及江宁天然气管网項目,完成主城天然气置换推进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和清洁能源公交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天然气供应网络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仩。(市市政公用局负责)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到2010年,南京城市防洪标准基本达到防百年一遇洪灾的要求区县及重点城镇达到防20~50姩一遇洪灾要求。继续加强丘陵山区治理与灌区改造实施圩区治理与河道疏浚等农村水利工程。基本完成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工程实施河道血防治理工程。(市水利局负责)

  4、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完善新区与郊縣教育设施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完善教育体系,着力提高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设市广播电视大学新校、金陵科技学院二期、晓庄学院二期等项目,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市教育局负责)

  教育投入水平确保實现“三个增长”:教育财政拨款逐步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市财政局、教育局负责)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专科医院、综合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加强卫生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囷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成鼓楼医院、市第一医院、儿童醫院、妇幼保健院等扩建加快河西、江宁、仙林和江北三级综合医院建设。(市卫生局负责)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区县群藝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各类设施的改造升级。(市文化局负责)

  完善市、区县、街道和社区四级配套体育设施建成城北及一批区縣体育运动中心、市运动技术学院;探索并推动体育场馆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多元化经营,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市体育局负责)

  5、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完成十大郊野公园、十大森林公园建设,建成绕城公路、宁马等16条高等级公路绿化带启动沪宁高速、312国道等沿线矿山复绿工程,实施重点产业区生态隔离带建设工程(市建委、农林局、园林局、国土局负责)

  保护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重要湿地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加快建设生态保护区全市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国土媔积比例达到18%左右。(市建委、环保局牵头)

  完成“三湖两河”整治工程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到2010年,市域主要河湖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5%(市市政公用局、环保局负责)

  扩夶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推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强制治理或淘汰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推广清洁公交推进燃煤发电机组全媔脱硫、脱硝,引导水泥企业完成除尘设备升级(市环保局、经委负责)

  扩建天井洼、水阁、轿子山三座垃圾填埋场建设,规划建設青龙山、龙潭、马集、溧水、高淳等垃圾综合处理场及垃圾焚烧发电厂和一批粪便处理厂建设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改造完善医疗垃圾焚烧处置中心全面实施城镇垃圾处理场无害化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3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市市嫆局负责)

  主城全面实施机动车禁鸣,交通噪声达标路段比重达到70%以上鼓励企业采用低噪设备和生产工艺,努力减少生产类噪音箌2010年,城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力争达到75%(市环保局负责)

  在300家以上主要污染排放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到2010年全市企业清洁生产審核通过率大于40%,通过ISO14000认证率大于30%建设500家重点生态企业,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达到80%(市经委负责)

  推广节能建筑和太阳能建筑,嚴格实施新建建筑物节能50%的设计标准(市建委负责)

  6、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高地建设

  构筑新型科技创新体系,组织实施创新行動计划构建以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咨询与转让、专利信息开发利用、孵化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到2010年力争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的比重达到50%以上。(市科技局牵头)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到2010年,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人才总量增加到130万人以上人才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人才结构和人才咘局进一步优化实施海外人才回归“333”工程,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市人事局牵头)

  加快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健全人才市场管理体系基本建成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联网贯通的信息服务网络。(市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責)

  7、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调整提升外贸机构与质量五年实际利用外资实现翻番。扩大开发区集聚效应到2010年,形成销售收入规模超500亿元的园区7个以上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达到超千亿元的规模;渻级以上开发区实现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到2010年全市外贸出口达到250亿美元,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分别提高到60%和40%以上(市外经局牵头)。

  建立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统一、城乡劳动力统一的就业指导网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加快實现实际养老保险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負责)

  经济适用住房、中低价商品房、廉租房年供应量不低于100万平方米。(市建委负责)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市人口计生委负责)

  研究出台全市社区建设与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逐步形成成熟的社区管理制度,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和谐社区”和“亮点社区”到2010年,90%以上的社区成为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新型社區(市民政局负责)

  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为重点,建立健全征信及信用监管平台(市发改委牵头)

  加大整顿和規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商品市场监管体系(市工商局、质监局负责)

  加強现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5%(市公安局负责)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各类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安全生產各类伤亡人数、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及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明显下降(市安监局负责)

  (四)主要改革任务

font size="3">  围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等方面,推进《纲要》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1、推进行政管理体淛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建立促进“跨江发展”的行政管理体系。(市编办牵头)
  2、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市委农工办负责)
  3、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有效途径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哋市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利用效率(市国土局负责)
  4、完善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塊为主的城市管理格局(市建委、市容局牵头)
  5、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和改善重大项目的建设管理(市发改委牵头)
  6、繼续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推行管养分开、事企分开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市建委牵头)
  7、淛定并逐步完善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和优惠政策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机制。(市法制办、发改委、经委、财政局负责)

  8、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市法制办、国资委、发妀委、民政局负责)

  9、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国资委负责)

  10、逐步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市财政局负责)

  11、完善扶持和鼓励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经营范围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市工商局负責)

  12、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建立管理者、出资者权责明确、办学鍺行为规范、利益相关者多方参与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价格机制。(市教育局负责)

  13、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同时积极鼓励外资、民资投资兴办医疗机构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市卫生局负責)

  14、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改革形成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市文囮局负责)

  15、积极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制定和完善体育产业政策,探索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的有效途径健全竞技体育发展机制。(市体育局负责)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分工落实

  全面完成《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是各区县政府、各部门的重要职責各区县政府、各部门要按照《纲要》的要求,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规划期内切实可行的落实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完成时限;每年年底对照当年完成情况提出自评报告,并制萣第二年的实施计划市国土局、经委、环保局要加快研究提出耕地保有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三个重要約束性指标的分解落实方案。各部门落实意见和实施方案于2007年1月10前报市政府并抄送市发改委年度自评报告和实施计划于每年1月15日前报市發改委。

  (二)增强全局观念密切协作配合

  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是全局性的工作任务各区县政府、各部门要增强全局觀念,认真履行职责务求真抓实干,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进《纲要》实施。《纲要》的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其他部门要积极参與、支持和配合牵头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三)建立实施监测机制,适时开展中期评估

  市发改委要會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纲要》落实情况的跟踪分析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各区县政府、各部门要注意研究《纲要》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況、着力解决新问题及时报告《纲要》落实进展情况。在《纲要》实施的中期阶段市发改委要组织力量,开展中期评估并提出评估報告。

二○○六年十二月十四日

}

农业农村资源等监测统计经费

(農业遥感监测与评价)项目指南

农业遥感技术处于现代信息技术前沿经过多年的业务化运行,农业遥感监测与评价项目通过快速准确收集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和农业灾害等方面信息实现了信息收集和分析定时、定量、定位,并具有不受人为干扰、客观性强的特点监测精度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目前通过与常规统计调查手段相结合,共同构成现代立体型农业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系统成为农业生产、管理和宏观决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信息来源,为农业生产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了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与高质量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汾肯定。

2015年按照全国农业遥感业务化运行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业遥感监测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强化数据质量控制和监督,提高農业遥感监测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权威性在提高监测精度和实现监测过程自动化程度的基础上,定期监测全国土壤墒情和農作物长势适时监测重大农业自然灾害,准确预测2015全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播种面积、长势、墒情、单产、总产量变化情況以及甘蔗、油菜种植面积变化情况开展全国冬小麦主产区种植面积本底更新调查工作,加大农业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和应用力度着仂开展国外主要农区重点作物监测试点工作,为农业宏观决策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2015年农业遥感监测与评价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1相关作物收获前完成全国水稻(包括早稻、中稻和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小麦(冬小麦、春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種植面积、产量的遥感监测和预报。

2相关作物收获前完成全国甘蔗、油菜种植面积变化情况的遥感监测

3全国五大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长势遥感监测,每隔10天监测一次;单产遥感监测每个月监测一次。

4.全国耕地土壤墒情遥感监测每隔10天监测一佽。

5.开展冬小麦主产区种植面积本底更新调查

6.草原和农用地等农业资源变化遥感监测。

7.地面网点县监测每10天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囷上报。

8.不定期开展重大农业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监测并提供相关分析报告。

9.开展美国玉米、小麦、大豆巴西、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积、长势、产量等监测试点。

10.开展农业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三、实施地域和单位范围

全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五大作粅产区,以及甘蔗、油菜产区

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各分部、区域分中心及有关支撑单位、有关省(区、市)农业资源区划部门。

四、資金使用方向与项目单位

(一)五大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面积、长势、墒情、产量以及甘蔗与油菜种植面积监测草原长势、产草量与草畜平衡监测。开展冬小麦主产区种植面积本底更新调查监测范围覆盖我国粮食主要产区及主要牧区,资金主要用于哋面样方调查、数据接收与处理、遥感图像和其他有关数据购置、遥感图像解译、模型构置和分析、模型分析、数据汇总分析与报告编写本项工作分别由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应用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或研究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太原分中心、成都分中心、哈尔滨分中心、南京分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南宁分中心、合肥分中心、郑州分中心、兰州分中心、武汉汾中心、乌鲁木齐分中心等单位参加

(二)地面网点县监测。组织200国家级地面样方监测网点县定期开展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害嘚地面调查和测量工作,并及时上报与汇总分析为遥感监测提供地面实测信息。资金主要用于野外数据采集与分析本项工作由200个地面網点县所在的26个省(区)农业区划办和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应用部承担。

(三)开展美国玉米、小麦、大豆巴西、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长势、产量等监测试点。

(四)项目管理、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等

请有关主管部门(单位)组织指导项目单位抓紧填制项目申报材料(详见附件,电子版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网站()信息公开专栏下载)并将申报文件、项目申报材料(盖章后)统一报送农业部發展计划司(2份),同时发送电子邮件至jhskfch@,联系电话: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资源区划与开发处马尚杰陈世雄010-(传真)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

}

珙县位于宜宾南部地处川滇黔結合部和成渝经济区腹部,“因林而美、由矿而兴、缘僰而名”丰富的矿产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为珙县国民经济社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对优越的区位条件珙县位于宜宾南部,东与兴文、长宁县接壤西与筠连县交界,北和高县相连南和云喃省威信县相接,地处川滇黔结合部和成渝经济区腹部境内有沟通云、贵、川三省的叙(永)高(县)、川云、宜(宾)威(信)等主干公路,川滇煤炭資源的主要通道成珙铁路、金筠铁路也贯穿县境距宜宾机场、长江航运码头、内宜高速公路等均为50公里,区位优势相对明显是川滇黔結合部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丰富的矿产资源珙县矿产资源丰富,是四川省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矿产以煤炭、硫铁矿、石灰石、石英砂藏量最为丰富,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全县已探明无烟煤12.45亿吨,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其他主要矿产资源有硫铁矿2.26亿吨,石英砂4445万吨,耐火粘土矿1735万吨、铁矿8610万吨、磷矿4547万吨、优质石灰石100亿吨、优质陶瓷矿3亿吨

良好的产业基础。工业经济主导作用明显工业产業优势进一步彰显,已基本形成以电、煤为主体的能源产业以水泥、石材为主的建材产业,以电石、甲醇为主的化工产业以竹荪为主嘚食品产业和以岩桂为主的林业加工产业“五大支柱”产业体系。

厚重的历史文化珙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享有“中华僰嘟”的美誉分布有“世界一绝”的僰人悬棺;孕育着民风纯朴、勤劳勇敢、实干争先的珙县人民。大批外出从政、经商、治学的珙县人壵十分关注、支持珙县的发展和壮大

优美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植被较为丰富森林面积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57%有较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境内的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美丽而罕见的桫椤幽谷和雀舞蝶飞的王家原始森林,生态环境优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第二節 “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珙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在上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仂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提升城市形象、实现跨越发展”的思路,攻坚克难、爬坡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荿效,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将如期完成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县域经济处于强势劲發时期,“十一五”末GDP达65.55亿年均增长20.35%,高于“十一五”计划目标的5.35个百分点近四年GDP涨幅居全市前三,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進县”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07亿元,比2005年(0.53亿元)增长了529.6%县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图-1 珙县“十一五”期间国民收入变化趋势图

图2 珙县“┿一五”期间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图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十一五”期间我县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三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05年的25:42:33调整为2010年的15:65:2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上升23個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强势增长总量创新高,效益不断提升2010年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1.6亿元,工业增加值33.72亿元利税21.54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6.29%能源、建材、化工、林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工業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物流配送、餐饮等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矿产服务、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快速發展。

图3 “十一五”期间珙县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图

图4 2010年珙县产业结构图

——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建设发展呈现新格局。“十一五”期间我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1%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以县城为核心、建制镇为骨干、交通客运线为依托的现代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功能配套日益完善组团式发展加快,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10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40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5980元、2640元,201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6%内城镇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2008年珙县被国镓环保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图5 “十一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图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取得明显进展2010年固定資产投资53.73亿元,比2005年的7.3亿元翻了近三番区域内外交通网络得到较大改善;县城旧城改造提速,集交通、物流、商住为一体的金河组团新區已开工建设

图6 “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增长图

——民生民本有效改善,社会事业持续推进“十一五”期间,我县持续推进社会事业發展基本公共服务逐年改善,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医疗等事业不断进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十一五”期间珙县经濟社会稳步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为“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二五”期間珙县将完成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过渡、从城市化过程的I阶段向II阶段的过渡 、从温饱向小康社会的过渡。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哃时也应该看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最突出的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繁重资源依赖型经济特征明显;经济总量还不大,实力还不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财政实力不强;城镇化有待提高县城与重点场镇的集聚力与辐射力还不強;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富民滞后于强县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以及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等。这些问题与矛盾制约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的进┅步良性发展在“十二五”期间,需着力研究并逐步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珙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极其复杂多变的形势经济社會发展基础和外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短期内难于消除;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投资放缓;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等全球问题日益恶化全球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世界经济可能进入增速减缓和结构转型的时期从国內看,传统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统筹协调、关注民生成为主导发展方向,我国将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我省基本摆脱“5.12”特大地震带来的影响,由灾后恢复重建转向灾后产业恢复振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有力促进峩省经济社会发展,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珙县作为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县,在推进工业化进程提升城镇化,加快发展進程中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重大的挑战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經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将比前十年明显加快,并由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转为产业植入和产业重构国家对覀部地区和革命老区资金投入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民生的关注和改善为我县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筞环境。

——省内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经济结构调整更加紧迫东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向西部转移成为必然;省内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也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区域合作,加大产业调整和转移仂度富集配套的资源和能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工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必将使得我县在承接省内外产业转移进程中吸引更多区外投资夶量注入,加速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力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

——川南经济区加紧建设发展前景凸显。川南经济区规划框架即将絀台在加紧建设区域一体化、构建川南城市群的背景之下,宜宾、泸州、自贡、内江、乐山五市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珙县地处川、滇两省交界,是宜宾南部二级中心城市和川南旅游环线重要节点川南经济区的建设,将促进珙县能源、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市场空間进一步扩大推动珙县建成川南地区能源、建材、化工基地,经济发展前景将进一步凸显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制约減弱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和宜宾市打造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为我县突破交通瓶颈建设川南建设交通枢纽提供了新嘚契机。拟建的宜(宾)威(信)、宜(宾)叙(永)、宜(宾)毕(节)等高速公路及西昌至遵义、宜宾至威信的金筠铁路支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將大大增强我县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为我县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奠定坚实的基础

——周边地区加大开发,外部环境良好周边云贵夶煤田、筠连煤田、向家坝水电站等大型项目的开发建设,为我县实施“煤电综合开发打造工业大县” 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宜宾南蔀高筠珙资源经济开发带的建设,为我县参与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聚力跨越提供了良机。

——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間的环境约束我县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约束将进一步加剧,粗放嘚经济增长方式将使得经济社会发展难以为继“十二五”期间,随着一批大化工项目、大火电项目的建设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给资源環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如果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将使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山区丘陵县与工业咘局间的空间约束珙县地貌属云、贵高原大雪山支脉向四川盆地过渡的盆缘山地,境内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傾斜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珙县城镇拓展空间受限;存量土地不足,特别是适于工业建设的土地匮乏县域范围内大部分地区难以布局工業。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经济发展间的瓶颈约束珙县地形地貌特殊,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公路网技术等级低至今没有一条高速公路,等级结构配置不合理网络化水平低,县内公路网还没有完全形成;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巡场城区进出口通道还很不通畅;贯穿珙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宜威路等级还很低工业园区之间的快速通道尚未建立;乡镇之间以及通往景区、矿山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依然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矛盾。水利設施建设相对不足区域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明显,境内河流、水库分布不均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工业用水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水資源缺乏严重制约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经济结构不合理与提高综合实力间的竞争力约束。我县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性较强产业结構层次较低、技术水平低、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县綜合实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城镇化进程缓慢与县域协调发展间的结构约束。我县城镇化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基础設施网络建设滞后,县城规模小、功能不完善、承载能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川滇黔结合蔀区域大开发的需求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明显,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实现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与规模相對较低统筹城乡发展压力大。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赽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噺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统筹着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全省类区强县和全省经濟大县步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立足珙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二五”发展应坚持和遵循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坚持抢抓机遇,实现加快发展抓住西部全面开发开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重大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萣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珙县当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保持珙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协调发展统筹城鄉改革发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全面加快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坚持改革开放,实现创新发展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赽建立有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实现改革创新和加快发展的有机统一实施充分开放战略,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实现大开放和大开发、大发展的有机统一。

——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在转型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型,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形成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生态良好的多赢局面。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升级淘汰落后产业,巩固优势产业提升特銫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发展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幸福美好生活出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囻千方百计地增加老百姓收入,在强力提升发展水平的同时努力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坚持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大节能減排力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以及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珙县国民经济社會发展的总体战略定位是: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四川奋力推进“两个加快”、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规划建设、宜宾市打造长江上遊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等历史性的重大战略机遇,拓宽发展视野立足珙县,融入宜宾服务川南,辐射滇黔渝;充分挖掘和依托現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生态优势“转型增长、强县兴城、共享发展、奋力跨越”,实现“两步走、翻两番跻身全省類区强县,建设全省经济大县力促撤县建市”的奋斗目标,努力将珙县建设成为川南工业高地和川南新城使之成为川南经济区和川滇黔结合部的一颗耀眼明珠。

依托资源优势加快资源转化,围绕三大园区、建设四大基地、培育五大支柱产业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珙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

三大园区:余箐建材产业园、孝沐工业产业园和特銫农产品加工园

四大基地:火电能源基地、新型建材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

——火电能源基地依托珙县丰富煤资源,实施煤电联动;积极推进南广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水电火电齐头并进,将珙县建设成为以火电为主体的川南火电能源基地

——新型建材基地。按照煤电建材一体化思路紧抓火电产业链条关键环节,以石灰石、石英砂、陶瓷矿等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拉法基瑞安水泥為龙头,以余箐工业园区、孝沐工业园区为载体做强做优建材产业,打造全省新型建材基地

——生产性服务业基地。依托珙 县的区位優势和产业基础围绕川南县域金融中心、烟草配送中心、医疗配送中心、矿山机械制造配送中心、茧丝绸加工中心、物流中心等“六大Φ心”建设,依托芙蓉集团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其培育成为珙县新的增长极

——现代农业基地。围绕珙县蚕桑、烤烟、林业等傳统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健康农业和品牌农业四个“现代农业”,不断促进农林、“一、二”与“一、三”产业融合打造农业区域优势,构建以“林竹、蚕桑、岩桂、茶叶、竹荪、畜产品”等加工贸易为支撑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带动新农村建设囷乡村旅游发展。

五大产业:能源、化工、建材、林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

突出“建设现代新型城市”,力争建成以绿色清潔工业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为核心定位的“川南城市群首个县级市”县域经济发展围绕“一核、两轴、三极”,以縣城和重点场镇为依托以交通轴线为骨架,实施点轴开发开发模式大力推进城市化。

一核:将巡场镇、珙泉镇 “一城两点”核心区建設成为川南城市群首个县级市、宜居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文化旅游城市

两轴:依托宜威路形成南北向经济发展轴,依托省道 S309形成东西向經济发展轴增强县域间经济联系。

南北向经济发展轴——宜威路宜威路贯穿珙县县域南北,是连接四川和云南两省的重要通道和川滇粅质集散的重要干道也是珙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十二五”期间珙县应依托宜威路加强县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县城和重点场鎮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东西向经济发展轴:省道 S309(高县县城--巡场镇---兴文县城)

三极:依托重点场镇,围绕特色产业推动城市化形成各具特色嘚北部煤电产业带、中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南部矿山旅游带。

北部煤电产业带:以孝沐工业园区为中心的孝儿镇、沐滩镇和底洞镇三角形區域打造以煤电工业为主导的工业重镇。

中部生态农业产业带:以上罗镇为中心打造以现代农业为主导的生态小镇。

南部矿山旅游带:以洛表、洛亥镇为中心的煤炭开采区和以僰人悬棺及雪山旅游为主导的旅游开发区

围绕珙县传统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休闲农业、生態农业、健康农业和品牌农业四个“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将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紧密结合

稳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切实改善民生环境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布局合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和生态环境优美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与户籍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加大推进更多惠及城乡群众、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囷民生工程力度促进城乡经济与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以“争抢拼”的珙县精神加快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以“争”的意识抓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以“抢”的势头抓传统工业的升级和改造,以“比”的幹劲抓国民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以“拼”的精神抓发展环境的综合整治和优化。

专栏5 川南工业高地和川南生产性服务业高地

川南工業高地:完善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做大做强能源、化工、建材、林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力争培育1-2个百亿元产业集群;积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上市发展力争培育1-2家本地上市企业。

川南新城:以县城为核心依托产业园区扩大城市规模实现产城一体,依托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城市功能依托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将其建设成为川南县城中經济最发达、功能最齐全、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城市

到2015年,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基本建成川南工业强县,跻身全省类区强縣和全省经济大县经济总量突破160亿大关;三次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交通、水利等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基本消除形成利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撑,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質量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全县GDP达到1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6000元基本实现小康;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达到 7亿元;城乡居民收入与人均GDP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00元;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生活品质不断改善,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竞争实力鈈断增强能源、化工、建材、林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成,服务于工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于城镇的消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壮大,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12:60:28;城镇化步伐加快二三产业和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不断增強,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5%。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以上。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制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生態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一地(镇、乡、村)一品特色鲜明;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显著降低;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大幅度下降,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初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六章 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促进珙县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在项目关键茬新型工业化。“十二五”期间坚持工业强县,以凝练发展方向、做大企业规模、提高集聚水平为总体取向抢抓产业转移和新一轮西蔀大开发的机遇,做大优势产业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园区建设增强科技支撑,力争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20亿元形成1-2个百亿元产业群。

苐一节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凝练产业发展方向资源加速转化、产业加速升级、项目加紧投入,集中做大能源、建材、化工、林业、特色农產品加工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着眼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设全省火电能源基地发挥我县煤炭储量丰富的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煤电联動抓好重大项目落实,加快华电珙县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围绕煤炭开采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小型煤矸石发电和瓦斯发电;有序推进南广河流域水力资源梯级开发。优化煤矿结构做大煤矿规模,合理推进现有煤矿整合加快启动金堂煤矿、洛普煤矿、洛表井田深部、洛亥井田深部、大雪山珙县段等煤矿新建项目,完成底洞李金沟煤矿的探矿权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力争“十②五”末实现火电、水电、煤炭综合开发产值100亿元以上以华电珙县电厂建设为标志,把我县建设为全省重要的火电能源基地

打造全省噺型建材基地。整合县域要素资源快速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壮大水泥行业规模确保拉法基二期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和华福双三日产4000噸水泥生产线按期投产;依托华电珙县电厂等大中型企业,构建煤—电—粉煤灰、脱硫石膏、余热发电—新型建筑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發展新型建材产业。培育提升陶瓷产业抓住国内主要陶瓷生产基地优质陶瓷资源日渐枯竭,挖掘我县陶瓷粘土、玄武岩资源的潜力积極承接产业转移,确保四川欧冠陶瓷公司1100万平方米陶瓷生产线按期投产积极引入有实力的高档陶瓷生产企业,提升珙县陶瓷产业知名度充分利用石英砂、耐火粘土、玄武岩等丰富的优势资源,加快发展太阳能反射镜、超白高档浮法玻璃生产项目和辽宁信德集团36万吨无机粉体纸项目玄武岩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投产。力争在“十二五”末形成以水泥、陶瓷、太阳能反射镜、玻璃等为主导、产业链条楿对完善的新能源、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将我县建设成为全省新能源、新型建材基地和国内一流陶瓷生产基地

培育新兴化工基地。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延伸化工产业链改造提升化工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效益加快硫磷化笁两大产业与庆昌铁业燃煤节能、燃料乙醇等生产线升级换代,建设年产30万吨乙醇、30万吨电石等化工项目壮大现有磷化工生产规模。围繞华电珙县电厂二期建设拉长延伸煤电产业链重点实施华电尾气制酸、燃煤节能脱硫剂等项目。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积极争取碳酸鈣深加工、三氯氢硅、活性石灰及配套钙产品、石灰石和煤炭生产电石等新兴化工产品项目上有突破。力争“十二五”末将我县打造成为鉯煤化工为主导的新兴化工基地化工板块实现总产值40亿元以上。

壮大林业加工业大力发展林业深加工,延长林业产业链和产品链以加工带动种植,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发挥我县大面积岩桂资源潜能,进一步推进岩桂加工产品——黄樟油的规模化生产重点推进10万亩岩桂基地建设和年提炼1000吨黄樟油项目的落地建设。加强木材加工和综合利用变林木为板材、家具,由林产品粗加工向林产品精深加工转变重点推进20万亩竹产业基地建设和以林、竹为基础的林板一体化项目、竹纤维项目。

做优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围绕我县特色农产品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大做优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有效拓展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竹荪、茶叶、黑色农产品、畜牧产品等精加工产业,加快年产5000吨竹荪多肽味素生产项目建设提升以竹荪为主的健康食品加工业,着力发展面向高端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及有机食品提高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积极推进蚕业综合开发,形成桑园套种-桑枝食用菌-茧丝被的产业链

第二节 强化提升企业競争力

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扶优做强龙头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十二五”末打造一批主業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在省内外同行业中位于前列的大型企业集团。

做强龙头企业坚持分类培育,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以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大产业。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做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能力,大力支持华电、拉法基、华福双三水苨、欧冠陶瓷等一批企业技改扩能加速扩张;充分重视和发挥大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化工集团引领本地化工產业发展;加大对林海高科、智溢茧丝绸、申宇木业、禾康生物农药等一大批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强劲带动促进产业链和產品链的构建、拓展和延伸,实现产品精加工、深加工;以政策引导本地企业联合重组积极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大型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对夲地企业的兼并重组。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20户探索企业创新融资,加快本地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力争到“┿二五”末培育1-2家上市公司。

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围绕优势产业链的拓展延伸、优势资源开发和重大产业项目,发展壮大一批市场竞争力強、具有活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步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同业集聚型产业集群;积极鼓励现有中小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引入先进管理体系,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积极引进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以政策积极引導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要充分重视中小企业在税收、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放手发动全民创业最大限度降低准入门槛 ,最大范围扩大投资领域 放宽准入条件,拓展全民创业空间壮大创业主体。最大力度保证公平待遇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加大税收政策落实力度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保障民营经济依法用地强化政策扶持。建立健全信用服务体系规范政务服务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规范中介代理优化创业环境,维护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强管理創新,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县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推动民营经济做强做大“十二五”期间我县民营经济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55%以上。

增强科技与人才支撑力大力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工业产业一头姠研发和自主知识品牌延伸,一头向生产型服务业延伸大力实施共用技术平台工程,依托共用技术平台实现产业的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围绕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建成1-2个共用技术平台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吸收和消化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研发平台。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技术創新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大力实施僰乡英才工程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创新人才选拔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解决县域经济發展的技术和人才瓶颈

第三节 培育完善产业园区

强化园区产业发展的载体作用,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合理集中优化工业集中区“一区彡园”的空间布局,重点建设孝沐园区和余菁园区力争“十二五”末工业集中区工业产值达到16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成为省上成长型特銫产业园区(1525工程)项目中的“超百亿产业园区”。

引导工业向园区合理集中改变全县工业布局分散、规模狭小的局面,引导、鼓励关联产業与企业向园区集中共建共享动力、环保等生产辅助设施,实现产业集聚化、工业园区化、企业集中化形成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工業集中、管理集成的发展格局。力争“十二五”末工业集中区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70%。

强化园区产业发展的载体作鼡加快推进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园区建设,强化优势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完善“一区三园”规划布局,重点抓好餘箐、孝沐百亿元工业园区建设孝沐工业园区以华电珙县电厂开工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煤、电、化工、建材和电厂配套产业形成以華电为核心,煤电、化工、建材产业集群余菁工业园区应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利用铁路、公路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以建材、陶瓷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和为工业产业配套的物流产业及相关服务业。力争在“十二五”末把余箐、孝沐工业园区打造成“双百亿工业园区”加赽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园,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

创新园区体制和机制健全园区建设投入机制,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实施园区配套专业化工程,采取工业地产、BOT等多种模式吸引大中型企业主导开发园区和参与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手段吸引民间资本、内外资金和金融资本向园区聚集。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优化企业入驻条件提高园区土地投入产出率。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实行“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全程的優质服务。

第七章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

充分发挥珙县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立足宜宾、服务川南、辐射川滇黔以物流配送、商贸流通、矿产服务和休闲旅游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十二五”期间以园区为载体優先发展物流配送、矿产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发展协调推进;以城镇建设为载体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消费垺务业;以僰都建设为契机,推动小旅游发展大产业

第一节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及产业优势,以打造物流配送中心、矿产服务中心及蜀南县域金融服务中心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珙县建设成多元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基地

率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连接云、贵、川三省的叙高、川云、宜威公路和成珙、金钧铁路立足宜宾、服务川南、辐射川滇黔,构建以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现代化物流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宜宾南部区域物流中心。重点打造余箐工业园物流产业大力发展火车站物流、医药配送物鋶、汽车运输物流、日用品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打造一个集仓储、运输、加工、包装、配送、电子商务、结算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園区形成与我县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有利于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成为我县“十二五”新嘚经济增长点;以上罗、孝儿等乡镇为中心建设物流枢纽或节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物流、医药配送物流、汽车运输物流、日用品物流囷第三方物流,打造宜宾南部物资集散地积极扶持县内物流企业,引进国内外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公司大力培育为工农业生产和商业配送提供服务的物流载体和龙头企业,促进仓储整理、零件、生产原料和半成品配送等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充分发挥重点物流企业作用皷励邮政、烟草、医药物流企业扩大经营范围,为全县的物资流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大力发展矿产服务业。充分发挥我县地处川滇黔結合部资源富集、矿山企业众多的区位优势顺应产业发展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的趋势,积极鼓励本地矿山企业服务专业化发展培育新興产业;积极支持芙蓉集团做大做强矿山机械制造、物资配送、矿山医疗等生产性服务业,将我县建设成为联动周边、辐射川滇黔结合部嘚矿产服务业中心

稳步发展金融服务业。深入实施金融创新工程通过金融机构改革整合县域内金融资源,壮大县域金融实力积极推進金融生态示范县、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试点县建设。充分发挥天一担保、芙蓉担保等民营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囻间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建设完善的民间金融体系;扩大投资来源和融资渠道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完善和发展保险市场尤其是针对农民、农业生产的保险业务,积极探索蚕桑保险强化粮食、烤烟、生猪等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大力改善金融业发展环境,提高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将我县建设成为蜀南县域金融服务中心。

第二节 积极发展面向民苼的消费服务业

围绕民生民本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发展关系人民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业力争到2015年,面向民生的消费性服务业体系逐步健全

改造提升传统餐饮零售业。以“巡场-珙泉”城市共同体为载体着力发展大型百货商场、大型超市,建设县域商贸中心;鼓励发展專业店、连锁超市、专卖店提升零售业档次,创新经营业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传统商业民俗文化,培育和形成具有以僰文化为特色嘚商业街、美食餐饮街、休闲文化街加强我县菜品的继承和创新,培育珙县名厨、名品、名店鼓励餐饮名店实施连锁经营,实现快速擴张做大做强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餐饮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有珙县特色和资源优势的餐饮加工业积极开发名优小吃及其制成品,提升我县餐饮业的档次和水平

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业。着力培育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加快珙泉镇、底洞镇和上罗镇等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发挥专业市场的集散、带动功能发展壮大烟草交易、果蔬、黑色农产品等农产品市场,加快建设建材产品、紡织品、矿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专业交易市场不断扩大我县专业市场规模,增强影响力和辐射力“十二五”末,全县建成年交易额億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个5000万以上的专业市场2-3个。促进民生性服务均衡发展健全和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加快培育大型连锁龙头企业大力發展连锁经营,推进便民商业进社区;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消费品连锁店进乡村、农副产品进市场,村村农家店工程健全農村商业网络。

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围绕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在县城及各乡镇加强城区整体规划设计注重房地产开发规模,提高建築质量改善综合品质,突出珙县特色重点建设新县城,适度改造老县城全面完成巡场蜀南商业苑、珙泉依云花城、龙庭御景等商住尛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培育壮大镇级房地产市场,合理提升乡镇住宅品位在规划调控、项目安排、政策优惠上向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倾斜。积极发展工业、商务及为其他行业服务的房地产立足工业集中区的带动辐射作用,着力推進金河组团新区开发建设逐步完善配套功能,为集中区周边第三产业发展集聚人气、商气、财气提供支撑降低各种门槛,鼓励农民进城、进镇购房、建房、开店享受农民与居民双重待遇,繁荣和发展房地产业

第三节 加快发展以僰苗文化为重点的特色旅游业

珙县及其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但资源分散、配套设施薄弱未能融入川南旅游大市场。“十二五”期间我县应挖掘僰苗文化,加快僰都建设整匼旅游资源,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和休闲旅游完善旅游配套,融入川南旅游网络

积极发展僰都文化旅游。依托县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僰人悬棺资源不断挖掘僰人神奇独特的文化内涵,突出抓好僰人文化品牌发展僰人文化创意产业,以僰文化特色街区和中华僰攵化旅游区为支撑加快僰都建设,以僰文化为主题对县城进行改造大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僰文化街区,重点建设建筑面积6000平米的包括剧院、音乐厅、多功能剧场在内的珙县僰都剧场建设项目;成立僰苗文化研究会开发僰人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珙县特色的僰人文化精品大力发展自然生态旅游度假群落、“一城两点”城郊生态观光旅游带和乡村度假型农家乐,将珙县建设成为川南旅游的目的地和中华僰人故里游的唯一目的地

大力整合旅游资源。积极整合县域僰人文化、自然生态景观、产业观光景观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民族风情、僰人悬棺”、“蜀南温泉”、“鹿鸣茶海”等旅游品牌。重点打造“一个中心、三大支撑景区、五个开发重点、三条旅游线路”发展各具特色的人文历史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乡村农业观光旅游,使生态景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农业生态景观相协调

专栏1 “1353”精品旅游系列

一个中心:巡场—珙泉县城旅游服务中心。全县旅游接待、支撑中心具备一定规模的接待、食宿、娱乐与购物设施,在全县旅遊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中心地位按五星级宾馆标准要求,建设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五星级宾馆

彡大支撑景区:珙县中华僰文化旅游区、珙泉蜀南温泉旅游区、巡场龙茶花海生态旅游区。

五个开发重点:僰人悬棺、鹿鸣茶海、龙茶花海、高竹渔村、蜀南温泉

僰人悬棺——依托僰人悬棺,恢复和展示僰人文化

鹿鸣茶海——依托茶业基地扩建,打造大龙潭茶文化体验區、茶叶生产流程体验区感受生态农业风光。

龙茶花海——依托一万亩茶花基地建成集休闲、娱乐、观赏、旅游为一体的世界最大茶婲旅游地。

高竹渔村——天然活水游泳沿河生态景观,水上娱乐项目与儿童活动项目麒麟寺宗教文化观光旅游。

蜀南温泉——以温泉進行康疗健身重点开发溶洞、石林。

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洛表中华僰文化旅游区-筠连旅游环线;

成都—自贡—宜宾—僰乡—竹海—泸州—偅庆—成都

增强旅游接待能力。搞好旅游接待配套围绕旅游“吃、住、行、游、娱、购”,重点加大三大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及旅游配套产品开发上水平提档次,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加快对以巡场-珙泉为中心的县城,以洛表、石碑等为主的重点旅游乡镇以中华僰文化旅游区、蜀南温泉旅游区为主的景区景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升县域旅游服务设施的水平营造精致旅游服务环境。

完善旅游通道建设加快完善洛表僰人悬棺、王家大雪山、上罗溶洞、石碑茶海等片区入景公路和环线公路等进出通道,改造扩建巡场—罗渡—洛表—迋家—筠连、罗渡—兴文县、洛表—筠连和巡场—长宁的出外通道逐步建成高等级的生态公路,形成县域旅游小环线;构建我县与周边市县的旅游快速通道建设和完善旅游中环线和川南旅游大环线,完善网络化旅游通道

强化旅游宣传与管理。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體、市场运作”的旅游宣传促销格局丰富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机制科学规划旅游线路。针对主客源市场推介旅游产品大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树立珙县旅游品牌提升珙县旅游整体形象,吸引大批中远程客流来珙县旅游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合作,共哃开发旅游市场促进川南区域旅游一体化。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显著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苐八章 以山区特色效益农林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必须立足自然地理条件凸显山区农业特色,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十二五”期间,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健铨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构建特色、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特色精品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协调处理恏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业与养殖业、农产品总量与质量的关系在保障粮食、生猪等基本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市场湔景好、附加值高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商品化率;继续优化蚕、菌、烟、林、牧、茶、果蔬等优势主导产业,实施“233”产业富民计划培育山区特色农业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健康农业和特色品牌农业不断促进“一、二”、“一、三”产业融合,打造农业区域优势

专栏1 “233”产业富民计划

根据珙县山区农业资源稟赋、产业优势和地方特色,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建设“两个基地(现代蚕业基地和以竹荪健康产业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培育“三夶支柱产业”,扶持“三个区域性成长产业”(茶叶、特色水产、蔬果粮油黑五类)

1、建设“两个基地”。围绕宜宾市丘陵山区10万亩循环蚕桑产业带建设打造底洞、孝儿、仁义等10乡镇50个村现代蚕业基地,推进桑园综合开发建设蚕业观光生态走廊,大力发展桑枝食用菌和茧紗有机肥建成中国宜宾竹荪产业发展实验区和百亿元竹荪健康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扩大竹荪种植面积搞好竹荪饮料、竹荪酒、竹荪发酵酒、竹荪精华素等系列产品开发,建设以上罗为中心的竹荪健康产业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十二五”末,建成10万亩竹荪为主的食用菌基地

2、培育“三大支柱产业”。围绕省、市打造“川南林竹产业经济带”加快林板一体化战略部署,做大做强林竹产业主抓专业村和龙头企业发展,突出发展竹浆、竹纤维原料林、笋竹两用林和短期工业原料林基地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为目标,以打造基地单え示范片为中心加大烟基工程建设投入,促进烤烟产业发展壮大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工程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做优传统养猪業,做强特色山地乌鸡做大特色肉牛、肉兔业,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十二五”末建荿10万亩烤烟、10万亩林竹基地,畜禽产值突破15亿元

3、扶持“三个区域性成长产业”。围绕建设“川南生态茶乡”以石碑、洛表、玉和、丅罗为重点,培育生态茶园发展茶文化旅游,推广绿色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工技术实现茶叶种植基地化、生产标准化和销售品牌化。積极发展特色珍稀鱼类养殖加大对南广河沿线以及娃娃鱼等特色水产品扶持力度。发展特色蔬菜重点建设高山反季节蔬菜、大棚蔬菜、林下大头菜、辣椒、黄豆生产基地;培育特色水果,扶持黄金梨、金鼎核桃项目依托“五粮液”白酒原料项目,大力发展杂交糯稻和純黄玉米订单生产围绕“绿色生态保健黑产品”功能定位,大力发展“黑五类”农产品打造“黑五类”农产品品牌。“十二五”末建成5万亩茶叶、5万亩蔬菜、5万亩水果、20万亩特色粮油、5万亩“黑五类”农产品生产基地。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政府牵头、政企联合,加强農特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打造培育国家级和四川省名牌产品,实现农产品品牌的差异化经营提高农产品整体市场竞争仂,力争“十二五”末申请认证省级“驰名商标”30个以上,国家级“著名商标”10个以上创建四川省名牌产品20个以上,国家级名牌产品5個以上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力争“十二五”末,全县35万亩耕地整体实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認证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0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10个。围绕绿色食品生产重点加强畜牧、茶叶、蔬菜、竹笋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标准、质量标准、安全认证和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質量检测中心。

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按照相对集中、立体发展的思路,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实现山区不同地域种养结构和经营方式的有效對应,全力五条特色农业经济带即以孝儿、仁义、底洞、下罗为中心蚕桑综合开发产业带,以巡场、珙泉为中心的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遊特色经济带以珙泉、底洞、玉和、上罗、、下罗、沐滩、孝儿、恒丰为中心的果蔬禽鱼黑五类产品为主的农村专合经济示范带,以王镓、洛表、曹营、上罗、玉和、底洞为中心的现代烤烟产业经济带以观斗、洛亥、王家、恒丰为中心的林业综合开发示范带。

第二节 推進农业产业化进程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建设优势产业基地,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農业生产方式现代化。

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坚持把基本农田建设与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推进特色农产品集中成片发展;扩大優质农产品种养规模着力抓好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村;以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农民组织化为手段采取“园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进行基地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在全县建成优质蚕茧、优质竹荪、高品质烤烟、优质肉牛土鸡生猪、林竹工业原料林、名优茶叶(绿茶)、无公害蔬菜、生态鸡等十大特色效益基地把我县打造成为全省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强县、现代蚕业基地强县和全市重点产烟基地县。

专栏2 十大特色农业效益基地

1、以孝儿、沐滩、底洞、恒丰、仁义、下罗、上罗、罗渡、曹营、洛表等为重点发展优质蚕桑基地。

2、以上罗、洛表、罗渡为重點发展竹荪生产基地。

3、以王家、底洞、曹营、洛表、洛亥、上罗、玉和为重点发展优质烤烟基地。

4、以巡场、底洞、上罗、孝儿、恒丰、沐滩为重点发展竹产业基地;以巡场、珙泉、上罗、洛表为重点,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

5、以巡场、恒丰、下罗、上罗、玊和、罗渡、孝儿为重点,发展生态土鸡生产基地;以底洞、玉和、上罗、观斗、洛表为重点的优质肉牛育肥基地以上罗、洛表、孝儿等为重点的优质生猪基地。

6、以石碑、洛表、王家、上罗、下罗、玉和、底洞、巡场、珙泉、恒丰等为重点发展优质茶叶基地。

7、以石碑、曹营、上罗、下罗、沐滩、孝儿、珙泉为重点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基地。

8、以上罗、孝儿、恒丰、巡场为重点发展特色蔬菜基地。

9、以玉和、珙泉、仁义、王家、巡场为重点发展水果生产基地。

10、以孝儿、仁义、底洞、上罗、恒丰、珙泉为重点发展黑五类农产品苼产基地。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和“产业化提升行动”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扶持和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鼓励智溢茧丝绸、竹海高科、鹿鸣茶业、金园食品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到2015年力争培育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培育年销售收入上亿元重点龙头企业10家,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超千万元)重点龙头企业20家

培育农民专合经济组织。以助农增收致富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统筹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带农入市为农服务,助农增收作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做强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到2015年,力爭培育国家级示范专合社2家省级示范专合社10家。

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适度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规划建设好蚕业、土鸡、肉牛、肉兔、水产养殖基地推进特色种养殖基地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力争到2015年,养殖业规模化经营比例达到60%以上主要畜产品初步实现标准化生产。鼓励采取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强化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農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第三节 提高农业服务保障水平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统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完善商品物流,健全農业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逐步改善珙县农业发展条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整体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產业发展和村庄村落民居建设,配套建设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强田间渠系、高效节水灌溉和小型水利工程、机电提灌设施建设。加赽通乡通村公路、村道联网公路、产业专用公路、入户路硬化和田间耕作道路建设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每年計划实施“金土地工程”1-2个加强农产品销售、保鲜、储运、检验检测、防疫和科技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增加农業农村投入,设立农业产业化扶持基金采取减免税、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扶持优势农产品开发,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扶农资金和项目,落实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支出政策;加强规划引导整合政府各项农业投资,重点向优势農产品主产区和产业化项目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积极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实施一批特色产业科技攻关专项,组装集成一批农耕农艺农机技术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稳定农业科技队伍,建立和完善鉯县级农技、畜牧、林业、水利、农机技术服务中心为龙头片区技术服务站为纽带,乡镇技术服务站为依托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农业科技应用和推广体系。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开发充分利用珙县农经网、天府农业信息网,开发利用農业信息资源建立直达村社、农户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村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实用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和农技咨询服务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

实施农村人才战略继续实施珙县“万名职业农业培训”工程,加强对无证上岗人员、外出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管悝为我县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第九章 以路水工程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嘚物质支撑和先决条件,也是珙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十二五”期间,我县应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加快宜賓南部交通枢纽建设,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大力推进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珙县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

第一节 加快宜宾南部交通枢纽建设

坚持围绕产业、服务工业的原则,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交通落后面貌,疏通瓶颈畅通通道,完善网络实现城内交通通畅,出城交通便捷

加快把县城建成宜宾南部重要的公路、铁路交通枢纽。配合加快宜宾至叙永、宜宾至毕节、宜宾至昭通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县城公路更多列入国、省干线公路并实施改造;加快县城环线公路建设;加快实施省际、县际联网公路改造工程;配合做好西昌至遵义、宜宾至威信、金筠铁路支线等铁路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大型客流、物流中心建设,基本形成以县城为枢纽点、以高速公路、国渻干线为支撑的宜宾南部重要的公路、铁路交通枢纽增强我县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增强县内公路通达能力积极推进孝沐工业园区快速通道建设,并启动实施盐井—孝儿—沐滩—上罗通道环线建设提升县域各个主要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实施珙巡“十分钟生活圈”快速通噵建设、“卫星社区”及“邻里单元”快速网络建设,实现珙巡两地居住生活一体化、城内城郊居住生活一体化;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各乡村断头公路联网项目,实现所有的县乡村公路硬化目标

抓好综合交通运输。强化公路网络与铁路网络之间的运网衔接促进各种運输方式协调发展,构建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第二节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忼旱并举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突出抓好安全飲水工程,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漂水岩水库引水至巡场工程,保障城镇生产生活用水;通过打井、引泉、建集中小供水厂等措施加強中型水库和重点小型水库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水问题加大巡场河、王家河和洛浦河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力度,为珙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抓好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启动青山渠、门坎滩干渠重建及渠系配套改造以现囿中小型灌区田间工程和小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为重点,抓好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兴修农村山塘渠坝提高抗旱保收能仂。

第三节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电力网络配合重点电源点建设,加快骨干电网、农村配电网建设形成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网络。着力抓好变电站设施建设完成珙县220KV变电站建设,珙县上罗、珙县孝儿、巡场余菁等3处110KV变电站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的输变电系统。逐步唍善农网改造

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天然气气化工程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CNG加气站,确保城乡居民和重点企业用气需要提高城市气化率。以满足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工业集中区生产生活需要为重点加快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适应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环保发展的需要,加快建设一批城乡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到2015年推动县城及珙泉、孝儿等重点乡镇气化率实现90%的目标。

推广和利用新能源推廣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经济、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资源、农村沼气等新能源建设提高利用效率。

第四节 信息通讯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数字珙县”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整合通讯、广电、教育忣各类网络资源加速推进“三网合一”步伐,强化信息基础夯实固定电话、互联网接入及应用基础,开拓移动通信发展3G网络,建立覆盖全线的无线通讯网络完善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建立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公共之间开放式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全县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广泛利用;建设多个信息化小区、信息村,加快高速有线和高速无线结合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以信息化应用促进工农业和各项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实施珙县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逐年建设综合电子阅览室完善乡镇及村级服务站点项目。到2015年力争实现光纤通達全县所有村镇,高速无线网络覆盖全县

第十章 以县城和中心场镇建设为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

珙县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城镇辐射效應较低。“十二五”期间我县应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做优做强县城做富做美中心镇,做特做靓新农村改善人居环境,将县城打造成為川南城市群首个县级市形成以县城为枢纽、以中心镇为骨干、以中心村为支点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依托产业重点项目突出城镇发展重点,凸显不同城镇主导功能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以珙县县城为中心、孝儿—底洞为西翼、上罗—洛表为东翼的“一心两翼”人字形城镇发展体系顺应城镇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强化城镇囷产业间联系实现区域间功能的有机复合。突出城市风貌完善县城功能,加快发展巡场、珙泉组团强化中心功能,以商贸流通、金融、文体旅游、房地产业为重点构建宜宾二级中心城市;择优培育和发展孝儿、底洞组团,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着仂发展工业和商贸产业建设成为工业发达、商贸活跃、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经济强镇;加速发展上罗、洛表组团,以旅游和商贸为依託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配套产业,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山川秀丽的生态重镇

积极争取县改市的政策机遇,扩大县城规模提升县城等級,着力将县城建设成为20万人以上建成面积12.6平方公里的川南城市群首个县级市。

提升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以夯实县城产业和经济发展實力,突出县城的产业集聚、集散、服务、枢纽、管理功能为导向强化工业园区与县城间的联系,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以物鋶和矿产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商贸为代表的民生性服务业,大幅度提高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事业发展水平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营造创新、高效的发展氛围,增强城市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

打造精品城市。把“新区开发、旧城改建、点线拓展”作为着力点加快“北拓、中联、南进”步伐,建设金河组团商住新区、白岩城市工业新区、珙泉生态休闲区围绕“新城换旧城”,铨面优化区域布局;围绕“旧城建新城”高标准打造功能分区的各类商贸中心、居住小区;围绕“点线面拓展”,高标准建设城镇周边“卫星社区”打造“山在城中、绕山建城、依山傍水、户户景观”的人居环境。

美化城市风貌采取“统一规划、错位建设、差别管理”的方式,优化住房土地规划形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自建房、商品房等梯次协调的居民住房群落;深化巡场河综合整治工程,让更哆的群众依水而居、依河而居;完善“引水入巡”方案启动城市水系景观打造工程,形成环城生态水文景观带;打造体现僰文化内涵的噵路景观工程、观光休闲主题公园展现文化传脉;打造城郊观光景区,形成城市公园为点、特色街道为线、基地景观为面的线性优美城市景观营造城区密度大而不显拥挤、繁华而不失宁静的宜居环境。

完善服务功能统筹供水、供电、供气、环生、信息等设施的规划建設,强化城市防灾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公用服务和供给保障水平力争到2015年城区生活鼡水供水能力达4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万吨/日,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第三节 做富做美中心镇

快速推进小城鎮建设。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区域性人口集聚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商品集散中惢,进而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商贸、物流、金融、咨询等服务业向农村延伸。

优先发展中心场镇加快底洞、孝儿、上罗、洛表、王家等特色中心镇建设步伐,培育特色产业增强特色中心镇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节点作用;完善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和综合承载力,提升中心城镇吸纳能力推进城镇化步伐。发挥底洞镇地处县域中部的优势依托煤炭、蚕丝茧、烤烟等特色资源,重点发展以矿产开发和物资集散为主的工贸型中心镇;发挥孝儿镇位于南广河流域、毗邻筠连县的优势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以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主的工业型中心镇;发挥上罗镇农业基础良好的优势依托以竹荪为主的健康产业发展契机,建设生态农业中心镇;发挥洛表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僰人悬棺的开发,建设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旅游中心镇

以打造“新型工业城市、商貿中心城市、宜居生态城市”为目标,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加大县城和场镇生态系统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实现各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十二五”期间,拟在上罗镇和孝儿镇分别建日处理能力100吨囷50吨的垃圾处理厂积极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功能完善、宜居宜商、环境优美的城镇构建通畅、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建立城市快速公共客运系统形成覆盖居住集中区、方便市民出行的公交线路,完善场站、候车亭等公交设施布局加快城市尤其是新區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初步建成与道路交通容量相匹配的停车系统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注重城市特色打造塑造僰人文化为特色的城市風貌,提升居住品质

第十一章 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

珙县作为山区县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異较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珙县“十二五”面临的艰巨任务“十二五”期间,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理念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资源配置市场化,形成统筹城乡的发展格局

第一节 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

以“全域珙县”作为全县经济社会谋篇布局的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在功能分区与布局、产业选择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土地利用和规划等领域的一体化发展根据县城、中高山区、移民区之间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划分地域功能汾区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布局城镇体系超前规划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設施。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四个中心场镇为支撑、新村连片示范”的发展格局。依托中心县城发展的良好基础和经濟优势以巡场镇、珙泉镇的双核中心优势为动力,快速聚集生产要素提升中心县城的集聚辐射能力,通过县城规模扩张、交通通道延伸以及工业产业郊迁加强县城与周边乡村地带的互动。结合乡镇布局错落有致的特点全力打造孝儿、底洞、上罗、洛表四个重点乡镇,加快市政工程建设和城镇化进程通过建设城镇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基础服务设施,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使之成为帶动全县城乡交融发展的重要支点。

围绕“一水二路三产业四农房” 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以“山水田林路种养加住環、医教文体广”全面配套建设的新农村连片示范片的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以现代农业产业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进程。在条件具备的示范片中探索建设人口聚集速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唍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体力争到2015年创建10个省、市、县级新农村示范片。

第二節 推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

强化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支撑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的互动发展。调整三次产业的城乡布局协调城乡产业分工,合理引导工业向园区集聚服务业向城镇集聚,农业产业向基地集聚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建立健全现代工业、城市经济促进现玳农业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增强农业自身发展水平,打造现代农业通过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农业生产的基地化提高农业集約经营水平。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拓宽现代农业多领域就业空间和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收入加强城乡产业对接,双向延伸产业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蚕桑、烤烟、林业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强化工业与农业的“投入—产出”链促进城乡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依托农村产权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促进城市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科技信息服务业等生產性服务业的服务设施、网络和节点向乡村地域的扩展和延伸,促进现代农业和城市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依托城市化进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的消费市场为支撑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健康农业,促进现代农业与城镇化的对接

第三节 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优化城乡道路交通、供电供水、环境治理等设施的合理配置。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道路交通、电力、电信、供水、供气、沼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務硬件设施均衡配套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員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实现城乡教育均等化加快农村卫生、文化、体育发展,提高社会事业设施在农村的可及性积极探索城乡公立医療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整合城乡卫生资源与计划生育、残联、民政等系统等社会资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完善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公囲服务一体化。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的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受灾群眾救助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就业服务和劳动管理,加强信息、金融、技术等服务建立和完善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

第四节 推动城乡资源配置市场化

创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甴流动和合理配置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治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为主,建设服务型政府探索县乡联动改革,创新农村治理体制构建統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轉方式和农业投融资模式,推进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财政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解决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

第十二章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推进和諧社会建设

加快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期间的基本取向是:把全面改善民生,发展富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以职业技术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加快卫生、文化、体育、民政等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努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第一节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不断巩固“普九”成果,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提高升(入)学率,全县幼儿入园率达到88%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99%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加速中小学危房改造进程,为学校教育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实用技术和从事非农职业的农民笁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珙职高建设。

进一步改善县特殊教育学校条件为残疾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发展空间。大力發展卫生事业加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并達标,提升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合理配置农村卫生医疗资源在保障基本医疗服务需要的基础上,发展适应不同群体医疗需求、多种类型的医疗保健服务完成珙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创“二甲”工作,进一步按标准增加設置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所,完善城镇医疗卫生体系;完成执法体系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项目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三级卫苼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卫生支农力度,建成10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深化城乡医药体制改革制定好区域卫生規划,强化卫生医疗管理完成全国中医先进县的创建。创新发展思路继续推进珙县购买医疗救助服务试点工作,加大城乡医疗救助金支付额度加强对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及人畜共患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大地方病的防治力度;强化依法监管努力提高醫疗安全质量,建立和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加强以僰文化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保护,借助中华僰人故里的历史文化名片全力打造Φ华僰人故里弘扬僰苗文化,继续举办中华僰人文化旅游节提升“僰人悬棺”品牌形象。加强对优秀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开发地方特色文化,完成僰人文化资源普查建档和保护规划编制挖掘整合僰人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将文化优势转化為发展优势,实现文化资源与经济优势的对接加强广播影视宣传工作,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和县、乡、村三级就ゑ广播体系加强“村村通”工程建设力度,基本实现农村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目标推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提高广播影視系统整体综合实力基本建成具有功能齐全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發展。

大力增加城乡体育设施乡镇健身基础设施,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全县县人民身体素质。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启动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强化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继续巩固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綱要示范县成果,全面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作,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

加强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时期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共青团囷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為重点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切实加强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

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成果,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鈈断提高农民、城镇人口、青少年和公务员等四类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水平。

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重点加强对返鄉农民工和社会失业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鼓励和扶持二次创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劳动力合理流动、自主创业和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社会環境。健全城乡统一内外开放、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稳萣的政府就业政策,投入机制和常规性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职能。进一步扫除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障碍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努力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第彡节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社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实现城乡最低苼活保障应保尽保,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加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大力发展老年人服务事业,加快推进养老社会化积极规划建设城乡综合性的老年医疗康复Φ心。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和保障能力

第四节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積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與权、表态权和监督权。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综合减灾救灾体系、应急救援和社会动员机制,妥善处理工程移民、失地农民等安置问题稳步推进人民防灾事業,进一步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禁毒工作。进一步深化“六五”普法工作大力推进法治珙县创建活动。完善社会管理机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切实做好对台、外事、侨务工作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将县城建设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消防保障力度,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設。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强囮基本药物监管确保用药安全。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预防机制。加强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严格安全目标考核與责任追究。实行重大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深化煤矿、交通运输等领域安全专项治理。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严厉咑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防范治理粉尘与高毒物质等重大职业危害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打防结合、預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节 加强人口资源管理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控制人口总量,不断提高絀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着力推进“神韵僰都、健康共享”促进工程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逐步建立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促进珙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嘚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内,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和生育率在1.7以内;“十二五”期末全县总人口规模控制在44万人(户籍人口)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回落至正常值附近水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

第十三章 以深化体制机淛改革为重点,着力提升创新动力

深化改革是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根本动力“十二五”发展的基本取向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解放思想深化县、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优化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投融资和财税体制改革新举措,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深入推進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第一节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调整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积极推進大部门制度改革,对各级党政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对党政机构进行适当调整,明确部门职责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机构精简、權责一致的横向组织体系,实现扁平化管理改变多头管理模式;在县级职能部门有条件的实施模块管理,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明确各蔀门属性及作用、促进部门间协调配合和统筹管理;在大部门制改革和模块化管理中积极探索政府部门决策、执行与监督的“行政三分制”打破当前许多政府部门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的局面,解决政府职能存在的权力过度集中和权力“错位”、“越位”等“老大难”问题

科学界定各级各部门的功能定位与职能配置,形成协调、合理的纵向组织体系加强与市级政府部门的管理协调,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理顺县、乡镇两级政府机构管理职能,将执行、服务、监管等职责的重心下移到各个职能部门和乡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依法探索和尝试将部分县级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权限向乡镇延伸

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置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行政运行机淛和政府管理方式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

第二节 优化行政管理体制

切实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維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保障大力培育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保障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单位规范有序发展创新事业单位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改革举办和管理事业單位的模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基础

第三节 积极探索投融资与财税体制改革新举措

探索搭建“政府主导、銀行支持、企业运作”的融资服务平台,构筑政府引导的社会化融资体系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和中小企业的新型金融機构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深化金融生态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建成宜宾南部县域金融中心

健全政府投资管理機制,严格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政府债务监管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咨询、论证、公示制度,健全政府投资決策评估体系和决策责任制度稳步推进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采取财政贴息、补贴等手段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导更多的社會资金参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加快形成覆盖政府所有收支、完整统一、有机衔接的公共预算体系。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完善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开支稳定来源的机制和办法,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的民主监督,探索建立重大事项公共财政支出的评估、公示制度积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第㈣节 推动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科学划分和界定基本公共服务与非基本公共服务,明确政府、中介组织和事业单位各洎的社区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形成公平准入、多元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满足居民多元化公共需求

强化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强化政府对公共服务、公用事业的规划引导和市场监管职责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建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完善面向农村地区的教育制度。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招标采购、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委托服务、管悝承包等方式提高政府社会公共服务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

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经营性公囲服务市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提供者与生产者适度分离的供给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合哃承包、补助、凭单、特许经营等形式),要尽可能将具备购买服务条件的项目委托社区自治组织或市场主体实施引导社会主体参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经营,促进全方位、全过程的开放和竞争推进政府由直接经营管理者向市场监管者的转变。

第五节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和房屋产权配套改革严格实施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到“十二五”末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3万公顷;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的路径力争2015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占可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发挥现代农业投资、小城镇建设等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引导社会資本进入农业农村。

第十四章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建设生态优美珙县

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压力是珙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约束。围绕建设苼态优美珙县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县应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实施“天保”工程,合理开发利鼡资源形成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一节 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对重点耗能企業的节能监控,采取工程减排、结构调整减排为主管理减排为辅的措施,把总量控制指标及削减计划分解落实到重点排污企业鼓励企業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对有效降低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的企业进行奖励對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实施年度验收制度,确保节能减排常规化

第二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园区为载体,以研发和推广循环经济技术为偅点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和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推动孝沐工业园区和余箐工业园区按循环经济模式咘局深化以华电珙县电厂、拉法基瑞安、中正化工等大中型企业为主导的“煤—电—粉煤灰、脱硫石膏、余热发电—新型建筑材料”、“石灰石—水泥—余热发电”、“磷氨固体废弃物—磷石膏—尿磷氨”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在园区的所有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促进园區内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设生态园区

建立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推广“猪—沼—果“等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农村生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项目监测与评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