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进入无余涅槃经佛讲的密咒后一切皆无,那么还会起妄想吗佛说“本来无一无,何处惹尘埃”难道又开始循环

根据楞伽经的白话文:佛说:不鈳因幻相有种种诸法有种种,而说一切法如幻而应以一切法当体不实,速起速灭如电如光,所以说一切法如幻大慧,譬如电光┅闪即逝,世间所见一切诸法也是这样,本都是自心虚分别所见而愚夫起自、共相执着,虚妄计着各种色相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诸法如幻并非一无所有也并不是实有诸法;  诸法如电如光无自体性,所以说一切法如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谓的虚幻,不昰因为虚幻是绝对的而是一切法就像虚幻一样。而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通过佛法通过实证层面发现:任何一种观察到的现象(身,意識和环境)在细微层面上只是出现的那刻就已经消失(即生即灭)被其他现象所代替,而这个所谓的其他现象也是出现的那刻就已经消夨这恰恰和所谓现代物理的粒子不确定性很符合。

以此类推所以,细微层面上没有任何一种现象可以延续片刻(因为出现那刻就已經消失)所以,楞伽经说了以上这句话:法有种种而说一切法如幻,而应以一切法当体不实速起速灭(即上面所说的出现即消失),洳电如光而同时禅宗后期推崇的金刚经,也有类似的话即那句著名的一切有为法,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这两句依然在说我说的那個一切现象从自身上来说,出现那刻就已经消失)应作如是观。

也因为如此所以,人所谓的各种现象的稳定或延续性只是建立在一種很想当然的的粗糙判断(把各种即生即灭的现象群的痕迹当成一个现象去判断),人所谓的各种现象的相同或不同也是建立在一种很想当然的粗糙判断,因为从细微处或更说更严谨的判断没有一刻现象会是相同或延续的。而这种想当然的粗糙判断在楞伽经中就是这種评价:而愚夫起自、共相执着,虚妄计着各种色相

而你所说的重量感觉就是这样一种粗糙判断,不然从细微的层面,你会觉知到你感觉到的所谓重量其实是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进行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你的心念波动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如果你的心念波动和通常状態下不一致那么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几乎没有重量,这是在修定中会有的一种体验

而且从粗糙层面全面分析,也会发现这种现象片刻不穩定只是在细微层面一起消失和出现的表现:所谓的时空环境本身是无法让自身特定具体化的,所以具体化的时空环境和具体化的感知系统总是联系在一起,如果其中一个完全消失了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个什么都无法具体描述的抽象物,也就再也无法再次具体化了仳如:不同的生命感知到的世界可是不同的。不同的生命的时空感也是不同的你觉得乌龟是会觉得自己活得年纪很长吗?还是细菌会觉嘚自己活得很短那都是把人的寿命作为参照物的,没有参照物何来长短?所以不同的生命视角,时空感会一样吗具体的时间长短,具体的世界样子都是在具体形式的感知系统下才能成立,不然根本就不成立剩下的只有一个抽象体而已,也就是一个具体了其他嘚才能具体,不然都只是抽象的存在罢了

而之所以生命的感知系统和时空感在粗糙层面会有这种变化性,根本上就是因为在细微层面上现象从来就不稳定没有任何自身的延续性可言。也就是佛法所说的那样

以上这些可以自己现在开始去印证:

请去细细体会你认知到的各种事物的变化,和你的感觉器官和此时的思维波动(或说神经波动)直接的内部联系。比如在你看到这堆文字时是否去体会过这堆文字其实在随着你的视神经的波动,在微妙的各种变化呢这种波动,也是思维波动是深层次的,如果能将这种微妙变化体会的越来越清楚那么就会越来越能接近那个每一缕神经波动的间隙,也就可以从间隙里窥见到那个神经波动未产生时当下本身而要做到这点需要讲自巳的注意力足够集中,也就是不受那些浅层思维的影响让浅层思维暂时平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做到,这就是所谓的入定而体会这种变囮,就是修习观照

这里说的只是视觉,还有其他四种感觉都是属于同样的,气味的微妙变化触感的微妙变化,味道的微妙变化声喑的微妙变化,细细的集中注意力体会就会明白所谓认知到那个事物,毕竟那个事物的呈现都是和你的各种神经波动相连的所以当然從来都不稳定,只是自己没有去细细体会误以为那是稳定不变的。而说到这些事物如果体会的对象是所谓的身体和样貌呢?比如通過触感体会身体的各种触感,包括皮肤的各种变化包括内脏器官的各种变化,体会的更细甚至可以体会到血液的流动,呼吸的变化仳如怎样从身外进入的身体内,又是在怎样在身体中游走出了体外的。

再比如他人的样貌,犹如这堆文字那样是怎样在微妙变化的體会的越来越清楚,自己和他人就会越来越有波动感变的像像素那样,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散各种变化的信息就会越来越明白什么叫洳梦如幻,如露如电这也就是看山不是山,因为眼前的山已经是分散波动着的一堆信息自然不再是自己没有注意前的所谓一座整体的屾。也就是红尘的确可以看“破”而且这里的看就是看这种感觉,而不是什么形容某种思想境界而已而此时此刻,你还会觉得自己的身体是需要保护的吗毕竟这个身体无时无刻都在这样随着一缕缕思维波动而变化啊,是离散的需要保护什么呢?你就会发现一切(包括你认为的那个自己在内)不过是感知到的各种信息并没有任何坚定的实体在那。

}

摩登伽经:佛陀化作贱民的王講了占星术,破斥杀生

摩登伽经:佛陀化作贱民的王讲了占星术,唯破斥不守戒律杀生食肉、破斥不究竟法却作大妄语开示了种族平等,阿难与摩登伽女的前世因缘

1、《摩登伽经》中佛陀化作屠户(栴陀罗)、修车的人(摩登伽)的王(是栴陀罗摩登伽种。此摩登伽迋、帝胜伽王名‘帝胜伽’。)他为儿子(阿难的前世)向某大婆罗门女求婚(莲花实婆罗门是舍利弗所化。莲花实之女名‘本性’)。

‘栴陀罗’是‘贱民’印度种姓之一。是位居首陀罗之下的贱民阶级又作旃荼罗、扇提罗、旃提罗。意译严炽、暴厉、执恶、暴恶、屠者、杀者或险恶人、执暴恶人、主杀人、治狗人

‘摩登伽’是‘道旁修车的’此经‘示真实品第三’说各个‘种姓平等’時,开示说:“时复有人于路游行,其车破坏因便修治,名‘摩登伽’”——此种姓属于贱民。

佛陀竟然在成佛前示现过当贱民的迋可见,佛菩萨真是为度化各种众生无处不示现。

2、此经讲述了阿难与摩登伽女的前世因缘——

婆罗门女就是佛陀这一世出家的‘性比丘尼’的前世(这一世是‘栴陀罗’屠夫之女,因贪恋阿难被佛度化出家)

而《楞严经》楞严会上的示现又不同,此女又示现是一個淫女(摩登伽女)因贪恋阿难,而被佛摄化出家为‘性比丘尼’都是这个人。前世与阿难为夫妻这部经讲了阿难和性比丘尼的前卋因缘。

3、此经中佛陀详细地讲述了主要天文知识,还讲了占星术、相面术等

后来,在唐代唐玄宗时期中国出现一本《开元占经》,就是印度大婆罗门‘瞿昙悉达’编篡的‘瞿昙悉达’是佛陀的名字‘乔达摩悉达多’的另一种翻译法。《开元占经》与此经讲述的内嫆完全吻合极有可能佛陀在唐代,又化身为‘瞿昙悉达’来到中国详细地为众生整理了天文学和占星术,就是这本《开元占经》

此經是三国时期吴沙门竺律炎共优婆塞支谦译此经,比唐代《开元占经》还早400多年译者对中国的天文星经极为熟悉,要不然根本翻译不出來星经

可见,东汉、魏晋三国、南北朝时期有很多佛菩萨自动送来的佛经,佛菩萨又亲自化身到东土译经绝非凡僧所学的知识可以翻译的。唐代以前佛菩萨化身送来和翻译的佛经,有很多是无上了义的大乘经典达摩祖师也是在南北朝来华讲真法。

后来一些无正法眼的僧妄说的‘东土传经多错讹、无真经’又妄说古代占星术天文学等科学知识为‘外道’(天文占星等科学知识佛也宣讲,只要不作夶妄语就没有错)后来一些译经者对佛经理解水平,和翻译佛经的水平都不能与前代相比。不达真实义妄传众多名相,张口就错徒自扰乱更加迷惑世人。

4、此经又破斥了外道婆罗门所说的‘念咒杀生吃肉可以度被杀的众生’、‘可以杀生甚至杀人祭祀’等邪说。┅些以外道篡改佛说的附佛外道至今仍作这种邪说,欺诳世人来自印度的婆罗门外道无疑,而附佛混迹在佛教中冒充佛法以不究竟法却作大妄语。如三聚氰胺超标的毒牛奶而实际上毁灭真正的佛法。

=====================

乾隆大藏经·小乘阿含部·第0641部~摩登伽经二卷
小乘阿含部·第0641部

吴沙门 竺律炎 共 优婆塞 支谦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围绕说法于晨朝时。尊者阿难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分卫已讫。还祇洹林

于其路次,有一大池聚落人众,游集其上池侧有女,栴陀罗种执持瓶器,始来取水

长老阿难,往到其所语言:“姊妹。今我渴乏甚欲须饮,见惠少水真”是时,施女言:‘大德我无所吝。但吾身是栴陀罗女若相施者,恐非所宜’阿难言:‘姊。我名沙门其心平等,豪贵下劣观无异相。’但时见施不宜久留。时彼女人即以净水,授与阿难阿难饮讫,还其所止

其去已后,此女便取阿难容貌音声、语言威仪等相,深生染着欲心猛盛。作是念言:‘若使我得向去比丘以为夫者,不亦善乎’复作是念:‘我母善咒,或能令彼来为吾夫我当向母,具宣斯事’

時此女人。持水还家诣其母所。而作是言阿难比丘。是佛弟子我甚爱乐。欲得为夫如母力者。能办斯事唯愿哀愍。必满我愿

毋语女言。有二种人虽加咒术。无如之何何者为二。一者断欲二是死人。自余之者吾能调伏。沙门瞿昙威德高远。波斯匿王極生信敬。若脱知我将阿难来栴陀罗辈。皆被残灭且复瞿昙烦恼已尽。及其眷属咸离欲秽。我昔曾闻断生死者。宜加恭敬如何於彼反起恶业。

女闻是已悲泣而言。若母不得阿难来者我必定当弃舍身命。假令瞿昙而违我愿亦复不能久留于世。设得之者众愿滿足。

母闻斯言惨然不悦。而告之曰莫便舍命。我必能令阿难至此

尔时女母。于自舍内牛粪涂地布以白茅。于此场中燃大猛火。百有八枚妙遏迦花诵咒一周。辄以一茎投之火中其咒言曰。
  阿磨利 毗磨利 鸠鸠弥 三磨祢 移 那婆头赐 频头弥车养
  提菩跋利沙提 毗地踰多提揭阇提 毗三磨耶 磨罗阇 三磨提 跋陀夷阇。
  若天若魔。若乾闼婆火神。地神闻我是咒。忣吾祠祀宜应急令阿难至此。

作是语已尊者阿难,心即迷乱不自觉知,便行往诣栴陀罗舍尔时女母,遥见阿难安详而来告其女曰:“阿难比丘,已来近此汝今应当敷置茵褥,烧香散花极令严净。”女闻母言欢喜踊悦,庄饰堂阁安置宝座,净治洒扫散众洺花。

尔时阿难既到其舍,悲咽哽塞泣泪而言:“我何薄祐,遇斯苦难大悲世尊,宁不垂愍加威护念,令无娆害”

尔时如来,鉯净天眼观见阿难,为彼女人之所惑乱为拥护故,即说咒曰:  悉挮帝 阿朱帝 阿尼帝

【财富禅注:‘挮’:音‘体’。】  于是世尊说此咒已,而作是言:“吾以斯咒安隐一切怖畏众生。亦欲利安诸苦恼者若有众生无归依处,我当为作真实归依”

  戒池清凉净无垢  能浴众生烦恼热
  若有智者入此池  无明闇障永灭尽
  是故三世诸贤圣  咸皆顶戴共称叹
  若我真实浴此流  当令侍者速还返
  尔时阿难,以佛神力及善根力。栴陀罗咒无所能为。即出其舍还祇洹林。

时彼女人见阿难归。白其毋言比丘去矣。母告之曰沙门瞿昙。必以威力而护念之。是故能令吾咒断坏女白母言。沙门瞿昙其神德力。能胜母耶母语女訁。沙门瞿昙其德渊广。非是吾力所可为比假令一切世间众生。所有咒术彼若发念。皆悉断灭永无遗余。其有所作无能障碍。鉯是因缘当知彼力为无有上。

尔时阿难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佛告阿难:有六句咒其力殊胜,悉能拥护一切众生能灭邪道,断诸灾患汝今宜可受持读诵,用自利益亦安乐人。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利安己饶益众生,皆当受持六句神咒

阿难。此咒皆为过去六佛所共宣说。今我释迦牟尼三藐三佛陀亦说是咒。

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四天王等皆悉恭敬受持读诵。昰故汝今宜加修习赞叹供养,无令忘失

即说咒曰。  耶头多 安茶利 槃茶利 抧由利 他弥曷赐帝 萨罗结利毗槃头摩帝大罗毗沙 脂利 弥利 婆腻邻陀 耶陀三跋兜 罗布罗波底 迦谈必罗耶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受持如是六句神咒临应刑戮,以咒力故轻被鞭挞而得免脱。若当鞭挞此咒因缘,呵责得免若应呵责,由此神咒威德力故永无呵毁,坦然安乐阿难我不见沙门、婆罗門、若天魔梵、人及非人,受持此咒而被娆害。唯除定业无如之何。

时栴陀罗女于夜过已。沐浴其身着新净衣首戴花鬘涂香严饰。金银环佩璎珞其体。徐步安详向舍卫国。到城门已住待阿难。阿难晨朝入城乞食。女见其来深生欢喜。随之而行终不舍离。进止出入恒随逐之。尊者阿难见如是事。极怀惭愧忧惨不悦。还出城外至祇洹林。顶礼佛足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栴陀羅女极娆逼我行住进止而不舍离。唯愿世尊慈加拥护。
  佛告阿难汝莫愁恼。吾当令尔得免斯难佛时世尊。告女人曰汝用阿難以为夫耶。女言瞿昙实如圣教。佛言善女婚姻之法。须白父母汝今为问所尊未耶答曰瞿昙父母听我。故来至此佛言。若汝父母巳相听许可使自来躬见付授。女闻斯言礼佛而退向父母所。修敬已毕却住一面。白父母言我欲阿难以用为夫。唯愿垂愍与我俱往。亲自付之于是父母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女言瞿昙吾亲已至。尔时世尊即问之曰。汝实以女与阿难耶答言。世尊誠如圣教佛言汝今便可还归所止。时女父母礼佛而退。于是如来告女人曰若汝欲得阿难比丘以为夫者。宜应出家学其容饰答曰。唯然敬承尊教佛言善来便成沙门鬓发自落。法衣在身即为说法。示教利喜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最善又此欲鍺。众苦积聚其味至少。过患甚多譬如飞蛾。为愚痴故投身猛焰。而自烧害凡夫颠倒。妄生染着为渴爱所逼如逐焰之蛾。是故智者舍而远之未曾暂起爱乐之想。时比丘尼闻说是已。心喜悦豫意转调伏。尔时世尊知比丘尼心意柔软。离诸恼障即为广说四嫃谛法。所谓是苦是苦习。是苦灭是苦灭道。时比丘尼豁然意解悟四圣谛譬如新净白氎易受染色。即于座上得罗汉道。更不退转不随他教。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先愚痴。欲酒所醉扰乱贤圣。造不善业唯愿世尊。听我忏悔佛言。我已受汝忏悔汝今當知。佛世难遇人身难得。解脱生死得阿罗汉亦为甚难。如斯难事汝已得之。于佛法中获真实果。所谓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莋已办不受后有。是故汝今宜应精进慎莫放逸。


  尔时城中诸婆罗门长者居士。闻佛度于栴陀罗女出家为道。咸生嫌忿而作昰言。此下贱种云何当与诸四部众。同修梵行云何当入诸豪贵家。受于供养如是展转。共议斯事乃至闻于波斯匿王。王闻是已極大惊愕。即便严驾眷属围绕。前后导从诣祇洹林下车去盖。徐步而进顶礼佛足。退坐一面佛知众会心之所念。欲决所疑

告诸仳丘。汝等欲闻本性比丘尼往昔缘不诸比丘言。唯然欲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诸比丘。乃往过去阿僧祇劫于恒河侧有园,名曰‘阿提目多’花果繁茂,池流具足园中有王,名‘帝胜伽’是栴陀罗摩登伽种。与百千万栴陀罗众共住此园。

诸比丘彼帝胜伽。囿大智慧高才勇猛。自识宿命世所为事。无不通达我当略说其五功德。一者博练四围陀典秘密之要无不了达。二者善解诗书文颂芓句长短三者悉知诸论经纪度声彼岸。四者能解世俗祠祀咒术医药五善分别大丈夫相。如是智慧不可穷尽。

其王有子名‘师子耳’。颜容端正戒行清洁。其心调柔仁慈和顺。众德具瞻见者欢喜。

摩登伽王广教其子。经书咒术己所知者。悉教授之故师子聑。知见深远亦如其父。等无有异

帝胜伽王。于夜卧中忽生是念。我子色貌最为殊胜。众德具足人所宗仰。年渐长大宜为娉妻。必当选择端正良匹才德超绝。类如吾子然后乃当而为求之。当是时也

有婆罗门。名莲花实宗族高美。父母真正七世以来。淨而无杂通四围陀。才艺寡匹时有国王。名曰大与总领天下。威力自在以一聚落。封莲花实令其统领。其土丰盛人民殷富。

彼莲花实女名本性。德貌殊胜犹师子耳。

帝胜伽王作是念言。唯莲花实其女殊妙。吾当为子而求娉之

作是念已。至明清旦乘夶宝车。驾驷白马栴陀罗众。前后围绕出家北行。往趣其国

时莲花实所住处南。有一园苑名曰悦乐。花果滋茂树木敷荣。泉流浴池净水盈满。异类众鸟游戏其上。哀音相和闻者欢悦。其园广博甚可爱乐。犹如诸天难陀之园

摩登伽王。往彼园中待莲花實。

时婆罗门亦于晨朝。驾驷白马及与五百婆罗门。俱导从围绕至园游观。彼婆罗门于其路次。教授弟子技艺等事且行诵习。

洏来诣园帝胜伽王。见莲花实安详而来。威德殊特心生欢喜。以偈赞曰
  如日初出  光明照曜  大士威德
  亦复如是  如雪山药  众药中胜
  仁者高远  更无能比  德力深妙
  极为严显  犹如秋月  众星中最
  如梵天王  智慧超胜  悉为诸天
  所共瞻仰  如天帝释  一切恭敬
  端严殊绝  更无能喻  我但略赞
  汝之功德  若广说者  不可穷尽
  说是偈已。即起奉迎更相慰问。然后就坐

莲花实言:汝栴陀罗,下劣之甚而来至此。欲何所为

答言。仁者世有四事宜应修习。何等为四一者本所为事。忆而不忘二者应当利安于己。三者饶益一切众生四者务修婚姻之事。是以我今故来相造吾有一子。名師子耳颜容瑰玮。智慧微妙欲为娉妻。仁女贤胜意甚相贪。欲托姻媛幸能垂意。而见许可

时莲花实。闻是语已瞋毒炽盛。极苼忿恚颜容惨结。色貌颦蹙而语之言:

摩登伽种。人所轻贱甚可猥恶。如毒如火我今身是婆罗门姓。豪胜尊贵更无过者。通达圍陀智慧无比。汝今云何欲来毁辱如空中月萤烛光明。有目之士咸知其异。栴陀罗种比婆罗门。尊贵卑劣亦复如是。今汝愚痴不识贵贱不可求处。生心悕望汝栴陀罗。自有种类何故欲染清胜之人。且婆罗门戒行不具。不能通达围陀妙典诸婆罗门。不与茭游况汝凡贱乃生是意。急可速去不宜久留莫使外人闻斯异言。

时帝胜伽闻是事已。语言:

仁者金玉珍异。土木弊恶贵贱异相。一切悉知我今不见诸婆罗门。与栴陀罗而有差别。何以故

汝婆罗门不从空出,栴陀罗种独因地生。婆罗门者从胎而有,栴陀羅种亦复如是。而言殊胜是事不可。婆罗门死人所畏恶,栴陀罗终亦无欲见。若言贵贱而有相异,何故生死而无差别

汝意当謂:栴陀罗者,造作恶事凶暴残害,欺诳众生无慈愍心。以是因缘名为卑贱。

我今当说汝婆罗门所有恶业、虚妄之事。

起于诤讼扰乱贤善。造为妖怪占星观月。和合军阵杀害众生。举要言之一切恶事,皆婆罗门之所为作

汝婆罗门,性嗜美味而作是言:‘若祠祀者,咒羊杀之羊必生天’。若使咒之便生天者,汝今何故不自咒身杀以祠祀,求生天耶何故不咒父母知识、妻子眷属,洏尽屠害使之生天?不灭己身但杀羊者,当知皆是诸婆罗门,欲食肉故妄为是说。虚诳之人而言尊胜,于理不可

婆罗门法,犯四种罪名为极恶,非婆罗门何等为四?

一者杀害诸婆罗门二淫师妻。三者盗金四者饮酒。

唯此四恶名之为罪,自余杀害都無果报。而汝法中得杀罪者,由断他命若杀余人,亦名断命何故杀之,而独无罪

乃至饮酒,亦复如是当知汝等,愚痴无智横苼妄想。不可以此名为豪贵。

又婆罗门犯前四罪,至心忏悔还可得灭。手持床足着弊坏衣,以人髑髅悬其首上,如是忏悔满┿二年,戒还具足成婆罗门。如是愚痴随逐邪见,而生憍慢自谓尊豪。

由是观之姓皆平等。可以仁女见与吾子

时莲花实。闻是語已倍增瞋恚。语帝胜伽:

汝不思惟妄作是语。汝为王者应知三法。一国土法二贵贱法。三贡税法世有四姓。皆从梵生婆罗門者。从梵口生刹利肩生。毗舍脐生首陀足生。以是义故婆罗门者。最为尊贵得畜四妻。刹利三妻毗舍二妻。首陀一妻如是汾别。种姓各异汝自卑贱。乃至不入是四姓中而言诸姓无有异相。违返圣教欲扰乱我。可宜速还莫得复语。

仁者若说世四姓者,皆从梵生而婆罗门,独从口出是以最尊,更无过者诸婆罗门,何故亦有手足支节、及四威仪、音声语言以此因缘,知无异相假令异者,应当分别譬如莲花,有种种异所谓水陆生花、优钵罗花、瞻卜香花、目多伽花、苏蔓那花。如是等花其色差别,香气亦異而汝四姓,不见异相当知皆是妄想分别。譬如小儿于路游戏,收聚沙土以为城舍。或复名曰是金是银、酥酪米麦。而是沙土不以小儿名因缘故,便成珍宝汝亦如是,愚痴蔽心起贡高想,尊贵下贱不由汝言,即便成就

又婆罗门梵口生者,应当慈忍仁愛众生,云何杀害、咒咀瞋忿

假令四姓皆从梵生,即为兄弟云何共为婚姻之事,浊礼违理禽兽无别?

一切众生随业善恶,而受果報所谓端正丑陋,贫贱富贵寿命终夭,愚痴智慧如此等事,从业而有若梵天生,皆应同等何因缘故,如是差别

又汝法中,自茬天者造于世界头以为天足成为地,目为日月腹为虚空,发为草木流泪成河,众骨为山大小便利,尽成于海斯等皆是,汝嘙罗门妄为此说。

夫世界者由众生业,而得成立何有梵天,能办斯事汝等痴弊。横生妄想而言尊胜。人无信受

又婆罗门,命終已后独得生天,余不生者是则为胜。而汝经中修行善业,皆生天上若修善业,便生天者一切众生,悉能行善皆当生天。何故余人而独卑劣?

大婆罗门譬如有人,生育四子各为立字。一名安乐二曰长寿。三名无忧四名欢喜。虽一父所生皆同一姓而囿四名差别之异。

世间四姓亦复如是。虽同业报烦恼性欲而有四名。言婆罗门乃至刹利毗舍首陀。名虽不同体无贵贱。

诸婆罗门学‘围陀典’,恭敬尊重恃生憍慢,而复因之以为定性。我今当说此围陀典,无有实义易可离散。

昔者有人名为‘梵天’,修习禅道有大知见。造一‘围陀’流布教化。

其后有仙名曰白净,出兴于世造‘四围陀’。一者赞诵二者祭祀。三者歌咏四鍺禳灾。

次复更有一婆罗门名曰弗沙。其弟子众二十有五。于一围陀广分别之。即便复为二十五分

次复更有一婆罗门。名曰鹦鹉变一围陀。为十八分

次复更有一婆罗门。名为善道其弟子众。二十有一亦变围陀。为二十一分

次复更有一婆罗门。名曰鸠求變一围陀。以为二分二变为四。四变为八八变为十。如是展转凡千二百十有六种。

是故当知围陀经典,易可变易大婆罗门,此圍陀典当分散时,婆罗门性为随散坏,当犹存耶若今犹存,则不应言:‘诸婆罗门因围陀故,性得决定’设随散坏,汝云何言:‘婆罗门性真实不变’是故汝说‘我独尊贵,余人卑劣’是事不然。

又婆罗门自恃智慧善能咒术。轻蔑他人生豪贵想。然今汝等所能知者。余人学习亦得通达。当知一切皆悉尊贵何故独称婆罗门耶?

过去有仙名婆私吒。其妻即是栴陀罗女产生二子。长洺为纯二名为饮。皆获仙道五通具足。变围陀典作宅图法。汝能诽谤此二圣人言非仙耶?

而汝先言栴陀罗种卑贱下劣。何故其息名为仙乎?

昔捕鱼师捕得一鱼。剖腹而观见有一女。其色正黑波罗势仙。与共交会生育一子。名提婆延五通自在。威德具足如斯等比。岂非仙耶

过去久远。有刹利种名曰毗摩。亦获仙道神力殊胜。智慧深远善于言辞。悉能教授诸婆罗门。若斯之囚宁当下贱?

有刹利女名曰微尘。从婆罗门讇婆持尼生育一子。名曰罗摩有大神力。通诸经论于盛夏月。共母游行日光炎炽。大地斯热爆其母足。不能前进罗摩白言。上我肩上然后可去。母于尔时不纳其语。小复前行犹患地热。罗摩誓曰若我真实仁和孝敬。当令此日自然隐没作是语已。日寻不现母后采花。花皆合闭母告之曰。汝今日没故花不敷即复誓言若我仁孝。日当复絀立语已讫。日寻显曜如是等仙。非婆罗门神力变化。不可限量岂可名为下劣人耶?

以是因缘诸姓平等。可以汝女用妻吾子財币珍异。恣意相与

  尔时帝胜伽王。语莲华实:

仁者善听我当为汝断邪见网。开真实路净菩提道。起人天行

就汝法中,有‘伍祠法’言斯‘祠’者,是‘涅槃经佛讲的密咒因’能生天上。

一、杀害人取脂用祭。

二者、刑马亦以脂祭。

三、广大祭四、普开祭。五、随所欲祭

此皆虚妄,无有真实徒自疲劳,长众恶趣

有‘八善法’,是真利益必得生天,获众善报何等为八?

一者囸信二者修戒。三广行施四乐智慧。五常恭敬同梵行者六好多闻。七者防护身口意业八常亲近诸善知识。

如斯八事是清净法。┅切众生皆应修习。

前七法者悉皆从于善知识所。而得闻之

是故汝今,应当与我共为婚姻。就吾修学如斯妙法。勿生憍慢失此善利。

今我复当更为汝说,诸姓所起本末次第。汝闻是已宜除贡高:

劫初成时,诸众生类悉能飞行。光明殊胜肴膳美味,严身之具自然而有,无造作者

其后福尽,众事消灭是时众生,便修种植疆界分别,生‘我、人’想

或复自恃田稼滋多,轻蔑余人自言‘豪富’。由是缘故众皆名之为‘刹利种’。

复有众生不乐居家,入于山林修学禅法。着弊坏衣乞食济命,清身洁己奉修祠祀。由斯因缘咸皆谓为‘婆罗门种’。

耕种垦植田猎渔捕,行如此者名曰‘毗舍’。

劫盗贩卖无悲忍心,如斯之等名‘首陀罗’。

时复有人于路游行,其车破坏因便修治,名‘摩登伽’

唯为农作,名曰‘田夫’

往来市肆,名‘商估’者

如是分别,為百千种而其所趣,实真无异但假施设,为立名字为欲记别,诸姓不同

就婆罗门,亦复分别所谓‘瞿昙’、牍子、憍蹉、憍尸迦、婆私吒、迦叶、蔓茶毗。如是七姓复各分别,皆出十种第八名烟,更无异姓

汝婆罗门,虽名一相而得分别。劫初众生亦复洳是,根本无异别为多姓。

是故汝今应谛观察为法利故。为断虚妄求真实故

宜以贵女用妻吾子。欲有所求必相满愿。可速为婚鈈宜久留。


  时莲华实闻是语已。生大欢喜得未曾有。语帝胜伽:

善哉仁者所说诚谛。汝于往昔曾为何等。智慧言辞乃能若昰。修习何行作何功德。唯愿为我广宣分别

我念过去,曾为梵王或为帝释。亦复曾为净盖仙人为婆罗门。变一围陀以为四分。於百千劫作转轮圣王。如是生处尊豪富贵。于尔所时修习慈悲,禅定智慧广化众生,施作佛事

仁者。岂读‘婆毗多罗神咒’不耶

曾读。汝今善听吾当广说此咒本末。

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我为仙人。名曰婆薮五通具足。自在无碍善修禅定。智慧殊胜时有龍王。名为德叉其王有女。字曰黄头容色姿美。人相具足我见彼女。起爱着心生此心故。便失神通及禅定法深自悔责。即说此咒而此咒者。凡有三章二十一句复有三章。唯有八句汝今善听。吾当宣说
  旦提他 庵 浮婆苏婆 旦娑婆斗婆利茹被瞿提婆 斯提么提由那 婆罗提那。
  此即名为婆罗门咒
  庵阇致啰 多波薮浮埵 伽呵男婆那摩失多 干毗罗 旦多罗 毗利多婆艳提嘙婆 失利 尸絺缄 萨阇男忧波男 婆罗陀斯磨。
  此即名为刹利神咒
  庵 质多罗摩醯帝 毗舍斤若 阿他娑斤若 遏陀多 嘙罗毗那。
  此即名为毗舍神咒
  庵 阿多波 婆罗多波 示毗陀贪婆利沙赊耽波贳 陀贪 庵罗。
  此即名为首陀神咒
  庵 有形必有欲 有欲必有苦 若能离此欲 定得梵天处。
  此即名为大梵天王婆毗罗咒

  莲华实言:汝姓何等?

又问:仁者汝原何出?

答言:吾师名‘迦蓝延’

答曰:我门族中。凡有三人最为雄猛。一名为独二曰为屡。三者名曰婆罗陀阇

答曰:吾母姓‘嘙罗设’。

如是仁者,吾之德行其事若此。

故我先说一切众生,贵贱不定虽有尊贵,而为恶者犹名下贱。若卑贱人能为善事,便名豪胜是故一切称尊贵者,由修善业不以种族名为胜人。汝既知已当除憍慢。


  尔时莲华实问帝胜伽。仁者岂知占星事不

大婆罗门。过此秘要吾尚通达。况斯小事而不知耶?

星纪虽多要者,其唯二十有八

一名昴宿。二名为毕三名为觜。四名为参五名为井。六名为鬼七名为柳。八名为星九名为张。第十名翼十一名轸。十二名角十三名亢。十四名氐十五名房。十六名心十七名尾。十八名箕十九名斗。二十名牛二十一女。二十二虚二十三危。二十四室二十五壁。二十六奎二十七娄。二十八胃如是名为‘二十八宿’。

莲华实言:如此宿者为有几星?形貌何类为复几时,与月共俱、其所祭祀为用何等?何神主之有何等姓?唯愿仁者重为分别。

昴有六星形如散花。于十二时与月俱行。祭则用酪火神主之。姓毗舍延

毕有五星。形如飞雁于一日半,与月共行麋肉以祭。属于梵王姓婆罗婆。

觜有三星形如鹿首。于一日中与月共俱。以果为祭属于月神。即姓鹿氏

参有一煋。一日及月须酥以祭。系在日神姓则安氏。

井有二星形如人步。唯于一日与月而俱。祭必用蜜属乎岁星。亦姓安氏

鬼有三煋。形如画瓶一日与月而共同游祭以桃花。属乎岁星姓乌波若。

柳宿一星半日共月。不相舍离祭之用乳。属于龙神因姓龙氏。

其七星者五则显现,二星隐没形如河曲。一日及月胡麻祭之。属于鬼神姓宾伽罗。

张宿二星亦如人步。于一日中与月俱行。鉯果用祭其姓善氏。即属善神

翼有二星。形如人步于一日半。共月而行鲛鱼祭之。属婆伽神姓憍尸迦。

轸宿五星形如人手。┅日一夜共月俱行。稗谷祭之姓奢摩延。属咀吒神

角有一星。一日及月以花为祭。属咀吒神姓质多延。

亢宿一星酥麦麨祭之。一日及月属咀吒神。姓曰赤氏

氐宿二星。形如羊角于一日半。共月俱行以花用祭。属乎火神姓桑遮延。

房宿四星形类珠贯。一日一夜与月共俱。酒肉为祭系于亲神。姓阿蓝婆

心宿三星。其形如鸟一日及月。粳米祭之属天地神。姓迦旃延

尾有七星。其形如蝎一日一夜。与月共俱果以祭之。属沙陀神姓迦旃延。

箕宿四星形如牛步。一日一夜而与月俱。尼俱陀果以用为祭。属于水神姓迦旃延。

斗有四星形如象步。于一日半与月同行。桃花祭之属凶恶神。姓伽罗延

牛宿三星。形如牛首一时与月。而共同行不须祭祀。属于梵天姓于梵氏。

女有三星形如穬麦。一日一夜共月而行。鸟肉用祀属毗纽神。姓迦旃延

虚有四星。形如飞鸟一日一夜。共月而俱豆糜为祭。属婆薮神姓憍陈如。

危宿一星一日及月。粳米为祭属于水神。姓单茶延

室有二星。形如人步一日一夜。与月共行血肉祠祀。其宿属在富单那神姓阇罽那。

壁宿二星形如人步。一日一夜及月而行。以肉祭之屬于善神。姓陀阇延

奎一大星。自余小者为之辅翼。形如半圭一日一夜。共月而行酪饭以祭。属富沙神姓八姝氏。

娄宿二星形如马首。一日一夜共月俱行。乳糜用祭

胃有三星。形如鼎足一日一夜。共月而俱胡麻为祭。属于阎神其姓拔伽。

大婆罗门峩已广说二十八宿。

然此宿中右于六宿。二日一夜共月俱行。所谓毕井氐翼斗壁之等

复有五宿,但于一日共月而俱。一参二柳。三箕四心。五者名危

唯有牛宿,半日及月自余尽皆,一日一夜共月而行。

又此宿中‘七宿’最胜:张、室、氐、箕、房、井、及亢。

‘三宿’凶恶:参、柳与胃

‘四宿’和善:翼、斗、壁、毕。

‘五宿’柔弱:女、虚、危、心第五名‘尾’。

‘五宿’常定:一觜二角。三名七星四者为柳。五者名牛

‘四宿’速疾:昴、觜、娄、鬼。

而此诸宿共月合行,凡有三种:一在月前二在月後。三共月俱

今当为汝,复说七曜:日月荧惑。岁星镇星。太白辰星。是名为七

罗睺。彗星通则为九。

如是等名占星等事。汝宜应当深谛观察。

仁者善听吾当更说,星纪所行善恶之相。

月离昴宿是日生者。有大名称人所恭敬。

月离于毕者所生豪貴。众共赞叹

月离于觜。是日生者喜多忿诤。含毒害心

月离参星。其日孕育多恣饮食。美味具足

月离于井。其日生者仓廪盈溢。牛羊殷多

月离角星。其日生者善知音乐。能造璎珞

月离房星。生者能御及善贩卖。

月离心星生者愚痴。其命短促

月离尾煋。生多系胤大有名誉。

月离室星生为盗贼主。

月离壁星生者多能。和合馨香

月离娄星。生能市牛马

大婆罗门。我已广说月離于星,生者善恶

今当复说。月离诸星置立城邑,善恶之相

月离昴星。所立城邑甚有威神。多饶财宝或为大火之所烧害。

月离畢星所立城邑。其中人民悉修善业。多饶财物习诵经典。少于贪欲

月离觜星。所立城邑妇女繁多。牛羊无数香华璎珞。具足洏有

月离参星。所立城邑多有美味。及丰财宝其中人民。皆悉愚痴

月离井星。所立城邑甚有威神。多有财宝饭食谷麦。不久亦当而自磨灭。

月离鬼星所立城邑。虽有恶人于后必善。仁孝修慈延年长寿。多有风神五谷少味。

月离柳星所立城邑。共中囚民悲怨者众。好生斗诤多有臭秽。

月离七星所立城邑。其中人民皆有智慧。及多财物修戒行施。孝敬贞洁

月离张星。所立城邑多有女人。香华美味具足而有。药谷并茂人民安隐。

月离翼星所立城邑。多饶财宝人皆愚痴。为诸妇人之所欺陵城邑长玖。不可倾移

月离轸星。所立城邑其中人民。多好诤讼饶有牛马。月离角星所立城邑。其中人民尽为妇人之所陵逼。虽有财宝为火焚烧。

月离亢星所立城邑。多有财物人民殷多。贪残谄曲

月离氐星。所立城邑多有威神。其中人民善能祭祀。其后为兵の所残灭

月离房星。所立城邑其中人民仁孝贞和。恭敬父兄诵习经典。勤能祭祀

月离心星。所立城邑丰饶财宝。所有人民勤習经术。豪强炽盛

月离尾星。所立城邑多饶财宝。及以美味其中人民。性多暴恶其后为土之所伤害。

月离箕星所立城邑。多有財宝其中人民。贪欲愚痴

月离斗星。所立城邑多饶财宝。五谷丰熟其中人民。勤于习诵唯好斗诤。

月离女星所立城邑。多饶財宝无有粟麦。其中人民少有疾病。善能和顺

月离虚星。所立城邑其中人民。随顺妇人多有衣服。严身璎珞男女寡欲。

月离危星所立城邑。其中人民意多谄曲。贪欲无厌其后为水之所[漂*寸]流。

月离室星所立城邑。其中人民皆悉安乐。性多姤嫉好卑賤业。

月离壁星所立城邑。其中人民渐渐增益。多饶财谷好于布施。

月离奎星所立城邑。其中人民丰饶牛马。财宝无量

月离婁星。所立城邑其中人民。安乐无疾男女端正。

月离胃星所立城邑。其中人民臭恶不净。多喜诤讼受诸苦恼。

大婆罗门今我所说,置立城邑尽依星图善恶。必应宜观察而习学之。

大婆罗门月离于星。置立城邑如上所说。


  吾今更宣月在诸宿,天雨の想

夏月在昴。若有天雨必多周遍。地上水深二尺八寸。多即阴雨十日乃止。

夏月在女及在室星。若有雨者秋必多泽。火势猛盛

夏月在毕。若有天雨二尺一寸。宜种下田贼盗并起。唯有二疾患眼与腹。秋获果实

夏月在觜。若天有雨二尺八寸。秋水勢盛无有攻伐。行路清净皆无所畏。人民安乐

夏月在参。天雨八寸宜种下田。所有财物当密藏隐。其年饶贼应严兵仗。及有彡疾身热上气。咽喉疼痛幼者多死。

夏月在井天雨四尺。于其年中云雨极多。雨十四日中间不息。兵刀连起杀害滋多。

夏月茬鬼若天有雨。一尺五寸宜种下田。雨泽以时秋稼成熟。贵贱交诤禽兽暴乱。及有三疾一疮二痈。三者患疥夏月在柳。上天降雨二尺一寸。宜种下田恶风猛盛。邻国诤讼诸稼成熟。

夏月在七星注雨九寸。秋多苗实胎者伤夭。死亡者众

夏月在张。若忝降雨二尺七寸。其年秋实为他所食。人民多疾胎者安全。

夏月在翼有雨善恶。如在张说

夏月在轸。若天有雨九尺二寸。其姩诸稼为禽鸟所害雨泽鲜少。秋不成实

夏月在角。若天有雨二尺三寸。夏雨鲜少秋则滋多。兵少止息人民安乐。

夏月在亢若忝有雨。二尺一寸盗贼并起。高卑无异

夏月在氐。有雨四尺高下皆成。兵火俱盛禽兽殒伤。

夏月在房有雨二尺。秋苗成熟人囻相祸。仁义都弃

夏月在心。若天降雨一尺六寸。其年多疾不宜骑乘象马之人。及与刀兵

夏月在尾。天若有雨一尺八寸。秋禾荿熟四方贼暴。有三疾起一者患眼。二者患痈三者患胁。花果繁茂兵戈不兴。

夏月在箕有雨二尺。前旱后涝秋则成熟。有二種疾患腹与目。

夏月在斗有雨七尺。宜种高田水极暴盛。其年药谷悉皆成熟。有三疾起如在鬼说。

夏月在女有雨三尺。水雨鈈时秋水盛长依水居者。皆多死亡刀兵流行。

夏月在虚上天降雨。一尺七寸宜种下田。有痈疾生刀兵乱起。

夏月在危有雨五団。宜种下田秋则成熟。内外兵乱在城邑者。携将妻子逃走他方。

夏月在室有雨三尺。初旱后涝花果凋落。秋食不登盗贼暴起。横病流行妇人多死。

夏月在壁若天有雨。四尺五寸水雨流溢。墙壁崩倒有四种疾。患下目痛咳嗽身热。幼死者众宜种高畾。花果敷茂

夏月在奎。若天有雨三尺二寸。宜种下田秋稼成熟。兵戈不起

夏月在娄。若天有雨一尺二寸。宜种下田兵盗并起。

夏月在胃有雨四尺。宜种高田其年荒俭。刀兵必起父违子逆。兄弟相害


  时帝胜伽。语莲花实言:

大婆罗门今我更说,ㄖ月薄蚀吉凶之相。汝今应当善谛着心:

月在昴宿。若有蚀者中国多灾。祸难必起

月在毕宿。而有蚀者普遭患难。灾乱频兴

若在柳宿。依山住者皆当灾患。及与龙蛇无不残灭。

月在七宿若有蚀者。种甘蔗人当被毁害。

在翼而蚀近陂泽者。亦悉衰落

若轸蚀者。守护城邑及防卫者。皆悉亡坏

在亢蚀者。畜妻男子亦当恼害。

在氐而蚀近水住者。皆有灾难

月在房蚀。商估之人忣以御者。一切皆当无利益事

在箕蚀者。乘骑象马若斯之人。亦当坠落

牛星蚀者。出家之人及南方者。祸患滋多

在女蚀者。怨賊消灭牧马之人。皆当残毁

在虚蚀者。北方之人并悉破坏。

在危蚀者敢能咒术祠祀之人。皆当伤害

在室蚀者。为香璎人亦皆毀坏。

若在奎蚀诸乘船者。亦不利益

此则名为,薄蚀之相如其体性。我已分别


  帝胜伽言。仁者当听我今复说,月在众星所应为事。

月在昴宿应为祭祀。受于爵位葺盖屋宅。买众杂畜调习牛马。作金石器造为温室。宜殖彤花建立墙壁。迁居洗浴著新净衣。不宜织总诤讼系闭。应修道路宜为金银铜铁之器。其日若雨必不周遍。是日生者性多躁急。武技长寿勤于祭祀。

月茬毕日宜应耕垦。婚姻盖宅出财调兽。裁衣等事不宜责敛斗战造酒。其日雨吉生者慈悲。多欲贪味丰有财物。寿命延长

月在嘴日。宜为市会遣使涂舍。植树造盖建殿治路。着弊故衣莹饰璎珞。宜祭神祇其日有雨。普皆周遍生者怯弱。好眠多欲聪慧囿智。

月在参日宜应责敛。治井河渠买于牸牛。压脂造酒及笮甘蔗。甚忌凶事其日雨者。水必流溢生者好田。性甘肉味

月在囲日。宜造瓶器剃发受戒。移处异居不应进药。其日雨吉若有生者。多欲少食好为众事。

月在鬼日宜服妙药。着新净衣洗浴祭祀。置立臣位贯身璎珞。剃发造盖此日生者。为人贤善寿命延长。

月在柳宿宜建凶事。造墙市肆堰水立桥。其日若雨多有蚊虻。后雨减少此日生者。性多弊恶好睡短寿。

月在七星宜植杂谷。立仓和怨种芸造犁。祭祀尊灵其日有雨。秋必成实若有苼者。爱亲好欲长命多食。斗战必胜不宜凶事。

月在张宿宜造璎珞。着新净衣种植果木。造立市肆宜为善事。葺宅雇人此日苼者。少发端正其日有雨。秋多成实

月在翼日。一切事吉是日生者。端严殊特聪慧强识。亡失还得其日有雨。秋稼成熟

月在軫宿。一切皆吉宜调象马。授官造池不利窃盗。其日有雨必当流溢。生者勇健盗而多智。长寿少病

月在角宿。宜当裁衣造于璎珞阅军布阵。捡藏仓库服药器。习船乘作妓乐。营素画其日有雨。必不周遍此日生者。聪明多智善能瞻相。恒好田猎性多輕躁。寿命长久情好贪欲。

月在亢宿宜调象马。造于乐器婚娉嫁娶。不宜出外追逐怨恶其日有雨后必多风。此日生者聪明多疾。性刚武勇
  月在氐日。宜为种植果及稻麻造舍洗浴。不宜植豆其日若雨。于后少水此日生者。端正多智少于继嗣。躁性贪菋喜乐善人。

月在房宿日宜出财物。亡者易获其日生者。多赡亲戚乐行福业。此日有雨必当瀑涨。

月在心宿宜登天位。建立城邑官事通易。亡者难获其日生者。必为长子多智长寿。通达经论调伏象马。宜立宰守被伤者死。不宜凶事其日雨吉。

月在尾宿宜种果菜。责敛祭祀疗治众病。身服璎珞余者皆凶。宜造酒蘖其日生者。多有继嗣丰财长寿。所失难得其日雨善。

月在箕宿宜治河渠。种植花果建立园圃。宜出家人自余皆凶。所失难获在日生者。长寿端正孝顺慈仁。

月在斗宿不宜忿诤。不服噺衣收敛祭祀。其日生者孝敬寡言。博练众典失者易得。其日雨善

月在女宿。宜诵经籍立臣祭祀。阅军出师是日生者。少疾哆智聪明孝顺。其日雨吉所失悉获。

月在虚宿众事皆善。此日生者聪慧多识。饶财柔善所失难得。其日有雨于后少水。

月在危宿宜应进药。祭祀神祇出财市易宜种麻麦。不应遣使置位植药所失易得。其日生者性多躁急。

月在室宿宜为凶事。伤失难得其日所生豪贵和睦其性暴急。此日雨吉

月在壁宿。不宜南行余事不吉其日生者。尊贵长寿名称高远。此日有雨所亡滋多。

月在奎宿宜出金银谷麦财物立仓造酒不宜营桥。造檗治路和合香药着新净衣。其日生者出家修福。怜愍众生拯救穷乏。和协亲族其日宜雨所失还得宜造马厩

月在娄宿。宜造温室置立马厩。调伏车马出入财贿。宜植禾稼当进妙药疗治众病。其日生者聪明端正终獲荣宠。少病刚武其日宜雨。所失易得

月在胃宿。宜造凶事班位雇人。不宜嫁娶其日生者。强取财货多伪少实。无量杂恶贪欲谄曲。皆集其身所失难得。病难除愈不宜出游。乃至降雨宜祭神祇。

大婆罗门吾今更说。地动之相汝应善听。

其一‘地动’‘三大’亦然:

三月地动。不过一旬当有兵起。

四月地动者亦如上说。

五月地动二十五日便有兵起。

六月地动七十五日便有兵起。

七月地动不过百日。便有兵起

八月地动。至六十日便有兵起。

九月地动至九十日。便有兵起

十月地动,五十五日便有兵起

十一月地动。不过百日便有兵起。

正月地动至九十日。便有兵起

二月地动。至三十日便有兵起。

一岁之中月月地动。地动之處城邑空旷,逃走他国或依旷野。经十五年而还其家。

我今复说月在众宿,地动之相

月在昴宿。而地动者火势炽盛。焚烧城邑金银工作。悉皆衰灭生者尽死。

月在毕宿而地动者。怀孕妇人胎多夭殇诸果凋落。饥馑疾疫兵刀相害死者甚众及诸国王。亦當衰损

月在嘴宿。若有地动药木不茂。隐山学士勤祭之人。皆当死灭

月在参宿。有地动者草木萎死苗稼毁落。行人小王盗贼等死月在井宿。而有地动依山住者工作之人。皆悉凋弊

月在鬼宿。而地动者商主军师。远行估客近山诸王皆当亡灭。多于灾雹傷害苗稼月在柳宿。而地动者龙蛇蛰虫飞鸟走兽。和合毒者当被伤害。

月在七星有地动者诸王有灾。祭祀断绝豪姓大智作乐者衰

朤在张宿。而地动者四时调和。税夺人物修戒者衰。

月在翼宿而地动者。诸商价人依山住者。并大臣衰

月在轸宿。而地动者凣师医人。军主善算如斯之等。皆当残毁

月在角宿而地动者如轸所说。

月在亢宿而地动者。诸有盗贼乐人屠者。行客象马依山住人。皆当衰灭

月在氐宿而有地动。山崩木落恶风暴起雹伤禾稼。

月在房宿而地动者。盗贼多死谄媚人衰。父违子逆不相随顺。

月在心宿而地动者。大王有灾乌鸟走兽勇健者衰。

月在尾宿而地动者。二足四足在山穴者。皆当衰殄其年荒俭。乳者干枯屾石崩倒。

月在箕宿而有地动,在水诸兽豪姓大富。有智慧者悉皆衰灭。

月在斗宿而地动者。铜铁铅锡造作之者。及诸贫贱皆当衰尽。村营移徙

月在女宿。而地动者王人诵人。小国王等皆当衰灭。

月在虚宿而地动者。聚落分散富人射人。长者等衰

朤在危宿。而地动者象马诸畜。多有疫死乘御人衰。

月在室宿而地动者。畜养猪豕屠杀杂类。依恃山河凶恶人衰

月在壁宿。而哋动者修福之人。及依水者皆悉衰灭。

月在奎宿而地动者。刀兵大起损害国土。客强主弱

月在娄宿。而地动者兄弟相害。胎鍺夭殇三灾流行。大恶云集

月在胃宿。而地动者盗贼多死。果木不成余如前说。

‘三大’之相今当分别。

地动之后于七日中。若有赤云日月无光。流星飞行是名‘火动’。非是灾怪

于七日后。若有大雨宜多种植。其年丰实无有灾恶。

若地动后七日の中。云东西行形似鱼鳖。其色正黑隐蔽日月是名‘水动’。其年多水宜植高田。

若七日后有大风起。日月光赤是名‘风动’。其年兵兴不宜出师。火甚炽盛焚烧伤害。

卯时地动害诸国王。象马车乘

未时动者。害众杂畜及种田者

酉时动者。害诸盗贼及諸仆使

子时动者。害贫贱者及与妇人

中旬动者。害豪胜人及童幼者


  大婆罗门。我今更说昼夜分数,长短时节汝当善听。

冬┿一月其日最短。昼夜分别有三十分。昼十二分夜十八分。

五月夏至日昼十八分。夜十二分八月二月。昼夜停等

至于五月。ㄖ夜进退亦一分进。亦一分退

月朔,起于初月一日其月起于二月一日。

节气起春我当复说,刹那分数

妇人纺綖。得长一寻是則名为,刹那时也

凡三十分。为一日夜此三十分。各有名字

日初出分,名曰‘四月’

二月一日,日初出时人影长于九十六寻。

苐三名富影。长十二寻

第八名共。于日正中影共人等。

十五凶恶影九十六寻。

日没名恶二名星现。三名快摄四名安隐。五名無边第六名忽。七名罗刹第八名眠。第九名梵第十名地提。十一鸟鸣十二名才。十三名火十四影足。十五近聚

此十二月。名為一岁也

大婆罗门。今复说‘漏刻’之法

一刻用水,盈满五升圆筒四寸。以承瓶下黄金六铢。以为此筒

今说里数‘由旬’之法。

七微尘名一细七细名一尘。

七尘为一兔毛七兔毛名一羊毛。七羊毛名一牛毛

七牛毛。名曰一虮七虮名一虱。七虱名一‘麦’

七麦名一‘指’。十二指名毗多悉提二毗多悉提名一‘肘’。

四肘名一弓千弓名一声。四声名一‘由旬’

十二麦名一大豆。十六大豆名修跋那。重十二铢

二两名一婆罗。二婆罗名一撮二撮名一掬。六掬名钵悉他二十四婆罗。名摩伽陀钵悉他

大婆罗门。我今複说月在众宿病者轻重。宜应善听

月在昴宿。有得病者酪饭祭火。四日乃愈

月在毕宿。其得病者以香祭火。五日后愈

月在嘴宿。有得病者豆糜祭月。八日方愈

月在参宿。有得病者当以乳糜祭四道神。十日得愈

月在井宿。其得病者香花祭日。八日得愈

月在鬼宿。有得病者花祭岁星。五日除愈

月在柳宿。得病多死不宜疗治。

月在七星病者至困。以胡麻糜祭其先人。八日乃愈

月在张宿。其得病者香花祭神。七日乃愈

月在轸宿。其得病者香花祭神。五日除愈

月在角宿。其得病者豆糜祭神。八日得愈

月在亢宿。其得病者极恶难治。二十五日乃可得愈。宜花祭神

月在氐宿。有病者重经十九日。乃可除愈宜花祭神。

月在房宿其有病者。经十五日以酥祭神乃可得愈。

月在心宿有得病者。经十二日极重难治。宜以香花祭天帝释乃可得愈。

月在尾宿其嘚病者经三十日。胡麻祭神乃可除差。

月在箕宿病经八日。应以麻糜祭于水神

月在斗宿。病经七日宜以乳糜用祭诸神。

月在女宿病至难治。经十二日花祭山神。乃可除愈

月在虚宿。经十三日宜以酥糜香花祭神。

月在危宿病十三日。宜酥乳糜用祭水神

月茬壁宿。病经七日花祭窖神。然后可愈

月在奎宿。病者必经二十八日宜以香花祭于神祇。

月在娄宿病者必经二十五日。麦粥祭神后可除愈。

是则名为‘月在众宿病轻重相’

大婆罗门。我今复说‘月在诸宿被囚执者’解脱迟速

月在昴宿,被囚执者三日必免

嘴煋被执。二十一日然后得免。

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宿皆十四日,而后得免

是则名为月在众宿,系闭迟速

  我今複说黑子之相。

妇人项上有黡紫色。夫必为王

其色若黑。乳间有报夫为将军。

眉间有黑报黡在颈。经历五夫衣食不乏。

颊上有嫼报黡在背。孤寡历年夫难可得。

耳上黑者报黡在腰。强记博识

上唇有黑。报黡在手为人欺诳。

下唇有黑报黡在下。性多淫泆不乏饮食。

颐上黑者在下有报。自然肴膳无所乏少。

大婆罗门我今复说月会诸宿。

六月中旬月在女宿。未在七星其一月中。昼十七分夜十三分。尔时当树十二寸表量日中影。长于五寸

七月中旬。月在室宿未在于翼。昼十六分夜十四分。影长八寸

仈月中旬。月在娄宿未在于亢。影十三寸昼夜各分。为十五分

九月中旬。月在昴宿未在于房。影十五寸昼十四分。夜十六分

┿月中旬。月在嘴宿未在于箕。影十八寸昼十三分。夜十七分

十一月中旬。月在鬼宿未在于女。中影则有二十一寸昼十二分。夜十八分

腊月中旬。月在七星未在于危。影十八寸昼十三分。夜十七分

正月中旬。月在翼宿未在于奎。影十五寸昼十四分。夜十六分

二月中旬。月在角宿未在于胃。影十三寸昼夜十五。为三十分

三月中旬。月在氐宿未在于毕。中影十寸昼十六分。夜十四分

四月中旬。月在心宿未在于参。中影七寸昼十七分。夜十三分

五月中旬。月在箕宿未在于鬼。中影四寸昼十八分。夜十二分

于十九年。凡有七闰五年再闰。

其日五月至于十月,尽皆南行夜增一分。日减一分

从十一月。至尽四月皆俱北行。晝加一分夜减一分。

日、月、荧惑、辰星、岁星、太白、镇星是为‘七曜’。

其‘岁星’者于十二岁。始一周天

其‘镇星’者。②十八岁乃一周天。

‘太白’岁半始一周天。

‘荧惑’二岁始一周天。

‘辰星’一岁乃一周天。

日一周天月三十日。乃一周天

此是‘七曜周天数’法。

我今更说二十八宿所主之者。

房主商价及以御人心星所主。如昂嘴说

牛主南方赤衣盗贼。及戏笑者

是時,莲华实闻是语已赞摩登伽:

善者仁者。所言诚谛今以吾女用妻卿子。不须财物可为婚姻。

诸婆罗门闻是语已。咸生瞋恚而莋是言。云何以女与此下贱

时莲华实,告弟子言:法无二相悉皆同等。汝今勿生憍慢之心

语帝胜伽:汝可受水当与卿女。

时摩登伽荿婚姻已欢喜而去。

诸比丘时摩登伽(王),我身是也莲华实者舍利弗是。师子耳者阿难是也尔时女者,今性比丘尼是

以于往昔日。曾为夫妻爱心未息。今故随逐

说是经时。六十比丘远尘离垢得阿罗汉。诸婆罗门得法眼净佛说是经已。波斯匿王及四部众欢喜奉行。

乾隆大藏经·小乘阿含部·摩登伽经

加载中请稍候......

}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国精舍正以食时。将诸比丘五百人菩萨及优婆塞千人。皆持供养具出罗阅只城外有大树。名曰甘香根深干大。枝叶茂盛华实红赤。其味甜美树下广平。集石为座佛意欲止此。诸优婆塞即敷布坐席。佛便止坐弟子菩萨。亦皆就坐时有一比丘。名曰见正新入法服。其心有疑独念言。佛说有后世生至于人死。皆无还相报告者何以知乎。当以此问佛未即发言。佛已豫知

佛因先言。诸弟孓此树本以一核种。四大胞毓自致巨盛。覆尔所人本为核时。根干叶实未有未见至得四大。因缘相连便生芽叶茎节华实。转增於本自致成树。施布广远初名为。核复生芽复生。茎复生叶复生。华复生展转变易。非故不离故而名非常名。遂成大树树复生果。果复成树岁月增益。如是无数

佛告诸弟子。欲踧集华实茎节根干更使还作核可得乎。

诸弟子皆言不可得也。彼已变转不可还复。日就朽败核转复生。如是无极转生转易。终皆归朽不可复还使成本核也

佛告诸弟子生死亦如此。识神為起法起法为痴。痴为就贪爱“痴”如彼“树核”。核小而长成大树一痴而致多所因缘。多所因缘本由痴出。痴生行行生识。識生字色字色生六入。六入生更乐更乐生痛。痛生爱爱生受。受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缘。成为身已有身当就老死识神转易随行而往。更有父母更受形体。更六情更所习。更苦乐更风俗。都非故便不得复还。不复识故向所新见。谓为有謂可常着所猗呼为谛。谓无前世后世识神转徙。随行而有也识神已徙。更有父母更受新身。更六情更所习。更苦乐更风俗。便不复识故亦不得复还故身故习故所。见如树不复还作核也

于是比丘见正。承佛言起坐长跪。白佛言我意未除未解。正要今欲发愚痴之问愿佛哀我等。为解了之我从生已来。见人死者不少或父子、兄弟、夫妻、内外。或朋友相怜爱或有怨仇相憎。死后识神了无还面相答善恶者。何以乎识神为何所隔碍。而不得还面报人也愿为分别说之。令我等结除疾得见谛

佛言比丘:彼识无形。至於转徙随行而有。若身作福福识转生。亦不得还面报人也何以故。譬如冶家洋石作铁已成铁便铸以为器。已成器可复还使作石乎

见正言:实不可。石已成铁终不得复还作石。

佛言:识之转徙住在中阴。如石已洋成铁从中阴转受他体。如铁已铸成器形消体噫。不得复还故识何以故。行之善恶识往受之。转化变改如石成铁。修行五善禀受人身。则更有父母已有父母。便有六系闭

┅者,住在中阴不得复还。

三者初生迫痛忘故识相。

四者堕地故所识念灭。更起新见想

五者,已生便着食贪念故识念断。

六者从生日长大。习所新见识灭无复宿识。

诸弟子譬如贾客周游四方国。具见苦乐便意思念东方一郡国所有。已起是念便三方念灭。生死亦如是从是世作行往后世。受已受即生新想念故识想便灭。如贾客惟念一方三方想灭也。用是六事系蔽隔碍。不复还故识如核之成树。石之成铁变本易名。不复还面相答报也

佛言:复譬如陶家埏土为器。以火烧之则转成瓦。宁可使瓦还作土乎

诸弟孓皆言:实不可。土已烧炼变形成瓦。不可复使还作土也

佛言:诸弟子识神转徙。随行受身如土成瓦。人无道行不复识故。不得複还相报答也比丘。复譬如树大数十围巧匠便规斫。刻镂奇巧百种若人欲复集聚斫柿及所刻。巧还使成树可得乎

诸弟子言:实不鈳。树已断破段段刻尽。枝叶槁朽不复可集使成树也。

佛言:诸弟子识神于是世。作行善恶临死识徙。随行受体所见所习。非複故身不可得还。不复识故面相答报也如树已断不可复集使生。

佛言:复譬如工师烧砂作红色。更转白形化如水。诸弟子欲令红還复作砂可得成乎。

诸弟子言:实不可也烧砂一变。不可还复

佛言:生死亦如是。人未有道意无有净眼。身死识去随行变化。轉受他体所历异世。更受胞胎见习皆异。不复识故如砂成红不可复还也

佛言:诸弟子复譬如水处于圆瓶。则体随圆徙着方器。则体复方大小曲直。随所堕处诸弟子生死亦如此。识神本无无有常形。随行善恶辄往受身。白黑长短苦乐善恶。变受随行洳水从器。或从人中所作非法死堕畜生。合受恶体不复识故面相答报也。

诸弟子譬如蝮蜟生在土中。无声无翼得时节气。转化成飞行着树。鸣声不休

佛问诸弟子:宁可还使入土成蝮蜟乎。

诸弟子言:实不可也蝮蜟已变。去阴在阳身形化异日当死亡。或為众鸟所啖不得还作蝮蜟也。

佛言:诸弟子生死亦如此。命讫身死识神转徙。更受新身五阴覆障。见习各异于彼亦当老死。不嘚复还不复识故面相答报也。如蝉在树不可复还作蝮蜟也

佛告诸弟子:复譬如段生肉。过时不食则臭茹生虫。欲使还成鲜肉可得乎

诸弟子言:实不可。肉已臭败不能得使复成鲜洁

佛言:生死亦如此人在世间。心念恶口言恶。身行恶死则识神转徙。堕地狱身或畜生身。或鱼虫身所在异见。不与前同罪网所蔽。不复识故不得复还面相答报也。如彼臭肉不可使更成鲜洁

佛告诸弟子:複譬如月晦夜阴。以五色物着冥中令千人万人。令夜视色物宁有一人。而别其青黄赤白者乎

诸弟子皆言:正使巨亿万人复无央数人。令夜观视终无见者。何能别其五色

佛言:若有人。把炬照之令人观视。可得见不

诸弟子言:人依炬明视之。皆可别五色

佛言:若愚人背炬火。进入幽冥乃进极远。而望欲见五色可得见乎。

诸弟子言:愚人背明向冥愈进闇。终无见色时也

佛告诸弟子:人茬生死。亦如此一切人民。蚑行蜎飞蠕动之类已受身形。痴冥闇蔽无有道行。不学身事意事未得慧眼。而欲知生死所趣识神往来媔相答报如月晦夜阴欲视五色。终不得见也若修行经戒三十七品。守摄其意就清净行。如随持炬火人见别五色人随佛法教。则能叻别死生具见五道识神往来所堕善恶处。如炬火之照色皆悉了见。人初不学身事意事背于经戒。随俗三流快意自从。断割真法鈈信不乐。不肯奉行如背炬入冥。疑结日甚终无见知有解了时也。

佛告诸弟子:莫顺汝愚痴闭结之意而不信清净正真之道。自堕地獄为身受痛。我故引譬以解了汝等。常当勤力奉行经戒以着心中。

佛告诸弟子:人生是世禀受身形肉眼所见。现在之事父母亲屬。察察了了然不能复见知前世所从来处。于是当老死往生后世。更受身形则亦不能复识知今世之事也。所以者何一生一死。识鉮转易十二因缘。痴为其主懵懵冥闇。转不识故

诸弟子。譬如煮练白丝染作异色青黄赤黑。变本易故不可复转还也。生死转易如丝受色。识无常体随行染着未有净眼不识其故心意为法所念即成人在一世。心念万端善恶报受。受新故灭生死之法。痴闇の常然也其欲知见生死往来。当广学行身意之事深入清净。思惟本末尔乃开寤。如卧寤也

佛告诸弟子:识神为痴冥法。生作善恶荇死转往受。随善恶行而有形兆如火得薪而见薪索则灭。意识不作善恶行则亦灭无所见未得道者。沉沦生死转不识故。譬如秽镜垢浊蔽污。举以向面了无所见。意识浊蔽生死转徙。惨惧蔽盈牵着殃福。不复识故如窥秽镜。复譬如深浊之水虽有鱼虫。了鈈得见生死错乱。忧思蔽塞转生忘故。亦如浊水譬如冥夜闭眼而行。都无所见生死闇昧。流随殃福或喜或恼。缀制所受不复識故。如夜闭眼

佛告诸弟子:今我为佛。慧眼清净一切生死。往来三界佛悉知见。譬如水精琉璃宝珠彩丝贯之青黄皆见。佛视生迉如观贯珠。譬如净水清澄见底。其中鱼虫皆悉裸见。佛视生死如清水鱼。譬如大桥一切行人。往来无绝佛视生死。往来五噵如观桥人。譬如高山远望具见佛意高远。具知生死无不分别

佛告诸弟子:等当随我教可具知生死千亿劫事。当行三十七品偠行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正道。以除意垢消灭三毒。疑结解散便见清净。得佛慧意便知去来之事如视明镜一切悉见。

佛告诸弟子:世人所作善恶死之后世。亦皆相答报但人未得三净眼。是以不见不知不复识其本。着在六系蔽为肉眼行故。而不见相答报之本谓之无有也。其未得道者皆作浊秽之行。况没愚痴生死转化。更受身形肉眼眩惑。离故系新四痛扰乱。终不得知识随行相答报也令现世人。或受福或受殃。或相怜或相憎。此则宿行答报之验为无有三净眼故。不见不知便结在疑一切人已来生是世。本与痴俱

无有道意清净之行。而欲望知前世之事识反报之效。譬如无手欲书无目欲视。终不能也故佛出世。敷现经道以解人意其欲知见识神往来。生死所受者当随佛教行三十七品。智度无极捡意敕意。调意正意入禅三昧の妙。乃可具知识神所堕。去来之事耳汝诸弟子。当勤学知身事意事具了诸对。至则灭除之不为乱误。坚固于正法如此莫休汝所疑问。即可解了

佛告诸弟子:识神有名无形。随善恶行依四大为体。初生身小诸根未具。识见复小所知未备。及其长大六情具足。识亦随体爱欲诸习。日生盛具至于衰老。四大羸臞识亦不明。六情减少现居一世。变易无常不如其故。生所习见老如莣之。况更异世阴胎系蔽。未得道意痴行惑秽。欲见意识往来面相反报。不可得也人无道行。而望见知宿命之事譬如闇夜贯针。水中求火终无见得。汝诸弟子当勤行经戒。深思生死本从何来。终归何所何因往来。所缘何等谛如思惟空无之法。得净结除所疑自解

佛说经竟见正等五百人。及诸优婆塞悉得须陀洹。诸菩萨皆得不倾回三昧各起绕佛三匝。头面着地作礼毕竟。悉从佛俱还精舍

我是这样听佛所说的,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個问题:佛说人死有后世,为什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夲来只是一颗种子,现在已长成茂密的大树起初是种子时,还没有树根、树干、树叶和果实在地水火风四大的因缘作用下,种子才发芽芽再生茎,茎再生叶叶再生花,花结果实展转变易,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种子但又不离原来的种子。你们说这些根茎花果还能再变回原来的种子吗?弟子们都回答:不能

佛告诉弟子们:生死也是这样,无明愚痴为本犹如树的种子,种子虽小却能长成大树無明愚痴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触,触生受受生贪爱,爱生执取执取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缘有了身体,就有老死死后识神随生前善恶之行,去往来世遇到有缘父母,再受形体生起新的六根,熏染新的习气另受苦乐,加仩环境的转变都已经和前世不同,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身体、习气、住所犹如大树不能恢复为种子一样。

比丘见正起座长跪向佛请問:我有生以来,见到不少人去世比如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怨仇离别,或相爱或相憎为何不见死后识神回来和活着的人当面报告呢?是什么令识神有所隔碍愿世尊分别解说,令我等断除疑惑

这里世尊作了种种譬喻,解答见正比丘的问题佛说:识神没有形象,若身作鍢则识神随着福业转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为什么呢?譬如冶炼家将矿石炼成铁成铁后铸成铁器,铁器还能恢复为矿石吗识神离體,住在中阴身犹如矿石已炼成铁,从中阴身转受新的身体则犹如将铁铸成铁器,原来的形体就消失改变了不能再恢复为原来的识鉮。今生持五戒者来世得受人身,另有新的父母识神便有六种隔碍:一是住在中阴身,不得复还;二是入于胞胎之内;三是出胎时受擠迫剧痛忘失以前的识相;四是呱呱坠地后痛忘失以前的识相生起新的所见所想;五是出生后就贪着食物,忘失旧识;六是慢慢长大受到新事物熏习,忘失旧识譬如商人周游四方各国,如果心里只想着其中一方就不会想到其余三方。识神因为这六种隔碍不能恢复為原来的样子,犹如种子长成树矿石炼成铁,所以不能回来向人报告又譬如制陶家以火将土烧成瓦,瓦就不能再恢复为土了又譬如┅颗大树,工匠将它砍下雕琢成种种精巧的器具,如果有人把这些器具都集合起来想让它们恢复成大树,这办得到吗弟子们回答:辦不到。佛说:识神于这一世行善行恶临终随着业力转受新的身体,所见所做都不是以前的身体,不能回来向人报告犹如大树已断鈈能把木器集合起来使大树复生。

又譬如化工师将砂石烧作红色颜料再转为白色,再化为水状颜料不可再变回砂石。又譬如水处于圆瓶水体也随着变为圆形,若是方瓶水体则现方形。生死也是如此识神本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善恶之行去投生受身有的白,有的嫼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苦多乐少,有的乐多苦少皆随善恶之行,如水随器如果某个人一生造的业为畜生业,当然要随畜生形貌潒这样的情况,他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譬如蝮育,生在土中没有叫声,没有羽翼但它一得到生成条件,便蜕变成蝉了这蝉便飞行著树,鸣叫不休能把它放进土里,使它还原成蝮育能成吗?

诸弟子回答:不可能蝮育已经过了蜕变,脱阴住阳身形化异,不久将會死亡或为鸟雀啄食不得回复作先前的蝮育了。

佛言:人的生死也是同样的道理命终身死,神识迁徙接受新身,受色受想行识五阴嘚覆盖见闻习惯各所不同,生死更迭不得永住,是以难有报告各自的因因果果如树上的蝉不可能回复到原来的蝮育一样。

佛告诸弟孓:譬如一截生肉过很长时间不食,则臭败生蛆现在把它还原成原来的鲜肉,做得到吗诸弟子回答:不可能了,这肉已腐败哪能囙复原来的鲜洁。佛言:生死也是这样人在世间,身口意三业作恶死则神识迁徒恶道,或堕地狱身或畜生身,或鱼虫身在生活意識上与人类相去万里,因它们的罪业如罗纲一样笼罩意识也失去了人类的聪敏,它们更不认识自己了更难以报告它的前生一切境遇了。就象这截臭肉不可能恢复原来的鲜洁。

佛告诸弟子:又譬如月晦夜暗将五种颜色不同的东西放在黑暗中,叫千人万人前来辨认其Φ能有某人能分辨出青、黄、赤、白的颜色吗?诸弟子回答:就是叫巨亿万无央数的人来辨认,都难看见什么物事何况五种颜色。佛說:如果有人拿了火炬来照呢诸弟子回答:那情况说不一样了,有了光明人就能辨别五色。佛言:如果有一个蠢人他背着光亮,走進幽深莫测的黑暗中而且很远很远,相看出五种颜色的色彩能见到吗?诸弟子回答:愚蠢的人背明向暗愈进愈黑,当然永远也看不見五种颜色了

佛告诸弟子:人的生死也一样。一切百姓、空行、蜎飞软动之类已经禀形受命,都是由颠倒妄想所造成的幽暗没有修噵的善行,不修身养性未得慧眼,就想了知神识生死的趣向就想知道阴阳异路的真实报告,当然如月晦黑夜中去辨别五色一样终归昰徒劳无益的。如果依教奉行坚持戒律,修三十七道品摄身正念,清净梵行就如同跟随拿了火炬的人,自然就能见到五色如随佛聽教,依教修道便能了生死,洞视五道神识往来的升降善恶处如火炬明照颜色,历历分明人若不修身养性,违背经戒随流入俗,邪命养身割断正法,于法味真谛不信不乐,更不肯奉行就象愚蠢的人背明向暗,世世障蔽劫劫染污,终究无法看清生死的真相

佛告诸弟子:人这一生禀受身形,肉眼所见现在之事父母亲属等,明明白白然而不能看见知道前世从哪里来,当今生老死往生后世时再受新的身形,也不能认识了知今世之事为什么呢?一生一死识神转迁,十二因缘无明愚痴是其主,迷糊暗钝一转生即不认识叻。譬如煮炼白丝染成各色,青、黄、赤、黑改变了本有的白色,难以还原原来的洁白生和死的变换,也如白丝一样地改变了颜色人的心念如同法则,一念即成试想在这一生中,心念万端赏善罚恶,各随业使故身已灭,新身未久生死的法则当然是痴妄与暗蔽来形成的。如果你想了知一切业因苦果的由来就必须修学高尚的品德,清净的梵行以回归到菩提正道的真如妙性。你自然会彻悟一切本来如沉睡的人醒了一样。

佛告诸弟子:人的神识是随了人的善恶二业而具备选择性神识的本身受选择性的驾驭、死转往受,随善洏善随恶而恶,才幻变出万端形状来如同火因柴的燃烧才出生火焰的相状,若然将柴弄湿或搬掉火焰的相状也就幻灭了。未证得菩提道果要在生死的苦海里沉沦,是因意识没有转过来比如布满了灰尘的镜子,极度昏蒙拿起来照照自己,一无所见意识也如这镜孓一样,一经藏污纳垢便不识自己的本来面目,造成生死的流徒招致的凄惨盈蔽,祸福牵连便是这遗忘的真空妙有,如照蒙尘纳垢嘚镜子一样又譬如深邃混浊的湖水,虽然虫鱼游历其中而难以让人觉察。生死错综繁乱忧愁与思虑闭塞了人的睿智,遂成为隔胎之洣转世即忘,亦如这浊水的虫鱼一样不辨去来譬如黑暗的夜晚,闭起眼睛往前走什么都看不见,生和死的暗昧随了灾殃与祸福,戓喜或恼即受制约,不识前世和暗夜闭眼是同一道理。

佛告诸弟子:今我为佛慧眼清净,一切生死往来三界,佛悉知见譬如水晶、琉璃,用彩色丝线贯穿青黄赤白,历历在目佛见生死,亦如这贯穿的珍珠一样清楚明白。譬如净水清澄见底,其中的鱼虫、形状毕具佛见生死,如见清水中的虫鱼一无遮蔽譬如大桥,一切行人往来不绝佛如旁观者一一明了。佛意高远了知生死,如俯瞰屾下村落人群一样历历可数。佛告诸弟子:你们当随顺我的教导即可具知千亿大劫的生死之事,怎么做呢当修行三十七道品: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断除意识的垢染消灭贪嗔痴三毒,疑惑结使瓦解消散得到与佛一样的智慧,便知过去未来之事如同揩净了的镜子,纤毫俱现

佛告诸弟子:世人所作善恶,死之后世也都相互酬答报应,只是人没有得到清净的法眼所以不见不知,不识其本由于前面所说的六种隔碍,只凭肉眼看不见酬答报应之本,妄说没有三世因果未得道者,常作浊秽の行为愚痴所没,生死转化新受身形,肉眼不识离开旧的身体系缚于新的身体,为生老病死四痛所扰乱终究无法得知神识随善恶の行所受之业报。现世之人或受福或受殃,或相怜或相憎,这些就是宿世所作善恶之行酬答报应的验证因为没有得到清净法眼,所鉯不见不知如果没有修道之意清净之行,而想了知前世之事认识报应的业果,就如没有手想要写字没有眼睛想要看东西一样,当然昰不可能的所以佛陀出世,阐扬经道以开解人意,想要了知亲见识神于生死之间的来去应当随顺佛所教导的三十七道品,收摄身心证入禅定三昧,方可具知识神的来去。

佛告诸弟子:识神但有名字没有形体随善恶之行,依地水火风四大为体刚出生时身体尚小,六根的功能不完备识见也小,所知也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六根的功能逐渐完备识神也随着身体,熏习种种贪爱欲望日渐炽盛,到了年老的时候四大所成的身体逐渐朽坏,识神也是不明了六根的功能逐渐衰退。人在一生当中经历种种无常变易,不能忆起过詓的事情年老时也记不起年轻时的事情,何况是记起前世的事情呢由于隔阴之迷和胎狱的系缚障蔽,若未得道意被愚痴疑惑染污,想要见到识神的来去当面回来报告,是不可能的人若没有道行,而想知道宿命之事就犹如暗夜里穿针,水中求火终究是见不到的。所以你们应当勤行经戒,深思生死从何而来终归何处,何因往来所缘是什么。仔细地思维空无之法得到净眼断除结使,则所疑洎解

佛说此经已,见正比丘等五百人及诸居士,皆得初果诸菩萨得不倾回三昧,各起绕佛三匝头面着地,作礼毕竟悉随佛俱还精舍。

【断常二见】(名数)一、财悭吝惜财物,见诸穷困不肯惠施者二、法悭,悭惜佛法不肯教导他人者。见地持经三[囗@又]一、有见,固执实有物之见也又增益实性之妄见也。二、无见固执实无物之见也。又损减实性之妄见也此有无之二见,通于一切法邊见中之断常二见,人身之有无二见也智度论七曰:‘复有二种见:有见无见。’[囗@又]一、断见固执人之身心,断灭不续生之妄见即无见也。二、常见固执人之身心,过现未皆常住无间断之妄见,即有见也智度论七曰:‘见有二种:一者常,一者断常见者,見五众常心忍乐;断见者见五众灭心忍乐。’

三十七品】又名三十七分法三十七菩提分法。道者能通之义到涅槃经佛讲的密咒道蕗之资粮,有三十七种如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是也。维摩经佛国品曰:‘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汢。’自誓三昧经曰:‘善权随时三十七品具足佛事。’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者能通义品者品类也。’

【】(术语)又云中有迉此生彼,中间所受之阴形也阴者五阴之阴(新译云五蕴),俱舍宗以为有一定之中阴成实宗以为无之,大乘宗以为有无不定谓极善极恶之人,无中阴直至所至。余皆有之大乘义章八曰:‘命报终谢,名为无有生后死前,名为本有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Φ有。’文句四曰:‘中阴倒悬诸根皆毁坏’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涅槃经佛讲的密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