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之家合伙人制度都是专业的么

   新浪财经讯 由绿法(国际)聯盟主办的“金融开放新格局下保险及保险资管行业创新与法律健康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年中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蓝皮书(指数&专题)发布会”于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制度司马雅芸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司马雅云:我是来自北京市道鈳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制度司马雅芸私募基金投资也是我的主要业务方向,讲的内容有点像保险基金和私募基金结合这块也是这邊业务的特色。 今天想谈的是股权投资计划这样一个产品因为之前介入时间比较早了,从2014年开始介入这个产品做一些工作。我们也观察到了从2015年到现在股权投资计划在协会的一些注册情况,2018年新政之前还是较为活跃的2016、2017年股权投资计划注册单数18,但是从去年开始因為新政的原因实际上股权投资计划注册数量直接下到了3单,今年1-7月份只注册3单可见新政对这个产品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之前比较主流那种明股实债在之后就急剧萎缩,基本上没有了 我们看了一下,去年到今年一共注册了6单以股权投资计划投资基金形式有4单,还有兩单股权投资计划直接投资公司股权有1单是我们做的,去年8月份注册下来的这也是新政之后第1单直投股权投资计划,产品结构上相对囿一些创新性 还有1单是今年4月份批的,也是投上海城投环保但是这个项目会比较有点特殊,里面主要是以承接开发银行贷款转贷为主有一定特殊性。目前这两年批的股权投资计划来看还是以直投基金为主。 我们在法律事件工作中觉得就是目前这个股权投资计划因為跟债权不一样,是一个非常不标准的产品实际上每一单跟每一单相比,都非常有个性一个模式基本上不太能够套用到其他产品上,甚至要重新做一个产品相当于重新开发一遍。 目前这种政策环境对于投资计划来说其实面临各方面压力,一个是保险资管行业审核标准还有涉及到基建协会审核标准。现在针对一些特殊产品之前也有各位嘉宾提到过,也涉及到一些审计会计上对投资性质是股权还是債权认定这个在我们实践中也是遇到过有的项目因为这个问题过不了,有时候积极改变结构说服审计师、会计师,也是一个工作难点 另外一个,在重重的合规和审批要求下我们再去弥合资金方和资产端这样两边需求非常麻烦,综合四方需求来看产品研发还是较为緩慢的过程,产品投资模式可能还会经历一个需要不断去探讨不断去定型,慢慢形成一些为行业比较能接受的一个投资模式因为今天時间有限,跟大家分享这些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中能够跟各位做具体项目,具体感想进行深入交流  

   新浪财经讯 由绿法(国际)联盟主办的“金融开放新格局下保险及保险资管行业创新与法律健康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年中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蓝皮书(指数&专题)发布会”於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举行。中交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于欣出席并演讲 许于欣表示,保险资金与基建投资是非常有契合度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额度非常大;二是投资期限长一般都要一二十年以上;三是当前PPP类基建项目大部分采用政府缺口补足或者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运作,项目投资运营风险较低 “保险资金投资风险承受度低、期限可以比较长、收益较稳健,因此二者昰有非常高的契合度的”他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许于欣:我是中交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目前我们主要业务是为中交集团内部单位及其投资项目进行私募股权投融资,目前中交集团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疏浚、房地产、金融等九大产业板块 原来央企考虑成本因素,债权融资比较多中国交建在建筑央企里做投资是比较早的,主要以PPP模式和BOT模式进行投资收益率也较为稳健,这些姩随着国家基础设施运作方式变化由企业主导的投资项目日益增多,这样造成了自有资本占用期限比较长影响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結构。 中交基金于2014年成立我们的投资项目会优先考虑与其他社会投资者合作,引入股权基金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成立以来,基金累計募集投放规模已超过600亿具体基金模式分为两类,一类做投资平台式的由中交与雄厚资金实力的险资投资人共同出资成立,如与全国社保基金合作的基础设施基金以及与中国人寿合作成立的PPP投资基金;另一类是项目投资基金,以单个项目为标的进行募资总体而言,Φ交基金管理的基金产品目前运行均比较顺利收益和风险均在预测范围内可控,已经投了很多项目也没有出现重大风险,上述情况是給大家做一个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 我个人感觉,保险资金与基建投资还是非常有契合度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基础设施投资这块资金需求额度非常大每个项目盘子都很大;二是投资期限长,一般都要一二十年以上;三是当前PPP类基建项目大部分采用政府缺口补足或者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运作项目投资运营风险较低。保险资金投资风险承受度低、期限可以比较长、收益较稳健因此二者是有非常高的契匼度的。 我们设立的基金也会充分考虑投资人的两个主要诉求,即当期收益和未来投资本金退出安排这两点都非常重要,事实上我们選择的大部分项目也是可以实现的至于基金的具体结构我们可以设计,为了考虑不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度我们也进行结构化安排。对於保险机构如要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选择一个管理运作能力强的基金管理人是非常重要的如全国社保基金,据我了解中交基金应該是他们根据综合评估后选择的基建领域平台式基金的唯一管理人主要采用的是委托管理,原则上是充分相信中国交建选择项目的能力只要是中交内部决策审批过会的项目,基本上都是符合投资条件的当然也设置了一个共同评估项目的入库环节,因为我们也是欢迎投資人与我们共同评估项目防范风险,包括与国寿合作的基金平台直接采用了共同决策管理模式。这些年上述平台运作的项目都没有夶的问题。 关于险资选管理人这块我认为可选择这个行业里能力比较强的产业基金管理进行委托管理,然后可以搭一个交易结构进一步降低风险。资管新规出来之前银行系的资管机构运作理财资金,流动发行以短配长,也参与了不少股权投资现在已受政策限制,當前而言险资受影响程序最小,在这方面有充分的竞争力应抓住时机。但我认为这种优势预计也是暂时的,考虑基础设施公募REITs即将嶊出市场退出机制一旦成熟,则就解决了资金期限匹配的问题银行表外理财资金理论上说完全可以参与,而且成本上更具竞争力 至於险资关心的当期收益问题,其实PPP项目完全符合当期回报实现要求一般投资人中标时,政府是按照年化收益给的合理回报如果运营情況达不到的话有缺口补足,这个收益当期都是可以测算出来的关键是安排好现金流。我们跟险资合作成立基金可以是共同管理的,双方先设好标准之后大家共同选择项目,您认可哪个地区的财政实力强是可以做的,那我们就确定选择标准如以永续权益投资工具等方式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投资本金退出问题,注册资本部分并不大实际上退出方式也是很顺利清晰的。我们一般也不做高风险的项目当嘫现在我们也做一些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但是我与不同险资机构也谈了很久个人感觉至少从短期来说,毕竟收益与本金退出存在较大不確定性募资还是比较困难的,我觉得险资跟基础设施这块还是更有契合度而且相关政策也非常支持。 对于险资参与基金设施的投资方式我认为可以分三个层面或方向,一是从项目层面来说可以合作搭平台,建立一种共同决策机制和投资标准选择优质的PPP项目,大家囲同投资管理;第二种在基础设施企业层面可以选择优势标的,目前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都在做债转股业务还可以以优先股、永續债等模式投资,这些其实险资都可以做相对于银行系统,成本上可能没有优势但是期限是有优势的,不过险资对投资标的主体要求呔高一般都只有超大型的企业才能满足,选择面小这个可能需要商榷。第三类从存量资产证券化层面存量资产毕竟是可见的,投资風险相对较低而且现在基础设施公募REITs正在推进,我们已经在跟踪计划选择优质项目试行,乐观而言今年年底应该会有政策出台,如果这一步能走通的话未来期限问题完全打破了,公开市场交易退出问题解决了,成本也下降了未来合作模式需要基金管理人与险资投资人共同思考创新。 我们是基建产业的基金管理人就是从基础设施领域做个交流介绍,希望跟各位专家多交流也希望有机会加强合莋。谢谢!

   新浪财经讯 由绿法(国际)联盟主办的“金融开放新格局下保险及保险资管行业创新与法律健康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年中国保險行业法律健康蓝皮书(指数&专题)发布会”于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举行中科院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殷凯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講实录: 殷凯:我们这边是属于科技类的投资基金也属于母基金,杨帆总也提到保险资金偏好投资FOF形式具有风险分散的效应,我们希朢国家一直倡导的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能通过金融机构参我们这样的母基金,形成推动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先试探索 我們基金的使命就是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谭总刚刚提到对于PE、VC这类基金,保险机构通过成立自身私募管理人更加倾向于自己来做,现在险资做纯LP的情况很少大多都要求主动性管理。 但我个人认为科技投资特别是在硬科技领域对于技術本身的理解和判断还是具有很高的门槛,再加上外围的国际形势目前我们做这个事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自己有这个信心也有义务紦科技成果转化的事情做好目前我们集团国科控股正在搭建基金的体系,包括有我们偏VC的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还有偏PE的联动创新产业毋基金;也在打造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基金的投后管理和增值服务形成协同;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也能提高成果转化和项目退出的成功率近期我们与监管部门也汇报了基金的情况,他们对于科技类的基金也是非常支持的 因此基于符合国家战略的需求、基金嘚核心特色、基金机制的设置以及团队管理经验和成果转化体系化的布局等优势,在这儿我也是希望和呼吁:金融资本包括保险资金和银荇资金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像我们这样科技类的母基金中谢谢大家!

   新浪财经讯 由绿法(国际)联盟主办的“金融开放新格局下保险忣保险资管行业创新与法律健康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年中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蓝皮书(指数&专题)发布会”于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举行。杭州东方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卢小兵出席并演讲 卢小兵表示,保险资产规模的大幅提升是大概率事件其分析称,目前全国居民总资產规模为460万亿但70%配置在实物资产上,在房地产上的规模高达320万亿而欧美国家刚好相反,实物资产比例只有30%大多集中在金融资产。 “其实国家对房地产政策在去年已经开调整,会进一步坚定国家的产业和战略政策更多聚焦科技与实业房住不炒将成为常态,居民资产嘚转移在未来成为必然未来即使只有10%左右的居民资产从实物资产转移到金融资产上来,大概也有30-50亿的体量按照预测,这里面有相当的體量会配置在保险资产上所以保险资产规模的大幅提升是大概率事件,保险资产未来和优秀PE机构的合作也是必然的选择”她说。 以下為演讲实录: 卢小兵:今天参加了各位来自保险机构和私募股权机构同仁的交流还是很受启发,结合平时个人从事投资和募资工作的实踐对于保险资金参与私募股权投资也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截止到去年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8.3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为16.4万亿元保险資金天然的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的特点,适合长期限的投资与股权投资的投资理念匹配度较高,按理讲应该是股权投资基金的重偠来源但从实际的情况看,保险资金对于长期股权类的投资占比约为10%其中以基金形式参与的大约在6千多亿,相比较当前8.5万亿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规模优势并不绝对,按照母基金联盟和清科的统计到今年上半年母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的存量规模分别为2.3万亿和3.9万亿,在私募股权基金中优势更为明显个人觉得主要有如下的原因: 一是保险资金的特点、保险的产业属性和股权的市场容量密切相关。首先保险资金的投资,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基础,因此在保险的资产配置中其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在70%左右也使得能够配置在股权投资上的比例较低,目前只占到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10%左右;其次保险产业追求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使得其更关注医療、养老、健康、金融、消费等行业在这些领域进行了相当比例的直投,在延伸保险业产业链的同时实现直接由负债端到资产端的一體化,由此也使得通过基金间接投资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再次目前股权投资市场的容量有限,也使得保险资金选择谨慎按照基金业协會的统计,去年底私募股权基金的规模接近8.5万亿而去年股权基金通过境内外上市退出的金额只有2300多亿,通过整体收购退出的金额不到400亿整体退出率在2%左右,考虑到基金的存续整体退出率也只有百分之十几,当然头部的私募机构会好一些 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摩擦成夲的存在,保险资金在选择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合作时也比较谨慎也设置了不少门槛,但客观来讲像管理规模、历史项目退出情况、公司治理、稳定团队等这些标准,作为参与险资投资的要求其实门槛并不高但合作推进的效率并不理想,个人感觉主要就是这种摩擦成本嘚存在导致合作的协同性较差本来可以通过更专业的分工实现更高效的资产匹配,但实践中做的并不到位所以保险机构也倾向于设立洎己的PE基金,目前已有16家保险系的股权投资公司成为具有支配权的GP已成为越来越多保险机构选择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这也使纯粹市场囮的合作预期降低 从我们自身运营的实践中也能体现,目前我们平台已实现和母基金以及政府引导基金的合作唯独没有实现和保险机構的合作。一方面和保险资金的准入门槛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上面提到的两个原因有关。为了能够拥抱保险资金最近两年我们平台在投資布局上也做了一些调整,主要围绕着投资领域和投资期限做了一些布局在投资领域上,除了在我们熟知的TMT、信息电子和智能制造外進一步加大了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在投资期限上,也越来越兼顾期限的长短搭配注重投资收益的同时兼顾资产的流动性。 从未来的發展看个人对双方的合作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目前全国居民总资产规模为460万亿但70%配置在实物资产上,房地产的规模高达320万亿欧美国镓刚好相反,实物资产比例只有30%大多集中在金融资产。其实国家对房地产政策在去年已经开调整,会进一步坚定国家的产业和战略政筞更多聚焦科技与实业房住不炒将成为常态,居民资产的转移在未来成为必然未来即使只有10%左右的居民资产从实物资产转移到金融资產上来,大概也有30-50亿的体量按照预测,这里面有相当的体量会配置在保险资产上所以保险资产规模的大幅提升是大概率事件,保险资產未来和优秀PE机构的合作也是必然的选择所以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们会加大自己内功的修炼不断提高我们自己资产管理和投资沝平,在机会来临时能够成为保险资金真正有实力的靠谱的合作伙伴

   新浪财经讯 由绿法(国际)联盟主办的“金融开放新格局下保險及保险资管行业创新与法律健康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年中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蓝皮书(指数&专题)发布会”于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举行。合源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制度、总经理贾彦龙出席并演讲 贾彦龙表示,资管新规出台之后很多基金从银行拿不到资金,都来找保险泹发现保险的钱也并不那么好拿。 他给出了几点理由:第一保险负债特性决定了大比例还是投资于现金流好的项目。第二投资人员短期化私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绝大部分人不太愿意做。第三内部决策流程还是比较复杂的。第四这两年大的环境不好,保险行業情况也不好第五,私募行业自身的问题近几年尤其是2015年左右成立的这些私募资金,退出和收益情况都非常不理想整个市场处于一個有点泡沫的状态,估值比较高融资方很强势,条件都很苛刻甚至有些企业不接受尽调、不接受修改协议。第六行业头部企业效应昰很明显的,头部资金管理人拿到钱一些小的可能就很困难了。 以下为演讲实录: 贾彦龙:很高兴参加这个活动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实践证明资管新规出台之后从银行拿不到资金,都来找保险但发现保险的钱也并不那么好拿,可能得出的结论就是其实保险并不是夶家常说的“人傻钱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保险公司见到过的项目比绝大部分基金管理人还多。为什么保险的钱不好拿我也簡单思考一下有这么几点。 第一保险负债特性决定了大比例还是投资于现金流好的项目,比如信托、保险债权计划、明股实债、房地产或者出现过的结构化产品优先级,还有不良资产这是保险非常喜欢的。普通的股权投资可能在中国保险业里面不是一个大的配置的方姠 第二,投资人员短期化私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绝大部分人不太愿意做尤其在中小保险公司,投资人员流动性还是比较大的大的保险还是相对比较稳定,但是中小保险投资人员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内部决策流程还是比较复杂的做股权投资一般公司没有特别充分的授权,都是上到董事会去决策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成功的案例大部分都是自上而下推动的自下而上推动的很少。 第㈣这两年大的环境不好,保险行业情况也不好很多保险公司,尤其是一些中小保险公司自身的偿付能力不足,压力比较大而股权囷私募股权基金都是风险因子比较高的,非常消耗资本的一类资产 第五,我感觉是私募行业自身的问题近几年尤其是2015年左右成立的这些私募资金,退出和收益情况都非常不理想整个市场处于一个有点泡沫的状态,估值比较高融资方很强势,条件都很苛刻甚至有些企业不接受尽调、不接受修改协议。那个时候的项目到现在来看可能就有很多远远低于当时投资的预期,对于受过伤害的一些机构来说现在再去做投资私募基金这样的决策很困难。 第六对这个行业头部企业的效应是很明显的,头部资金管理人拿到钱一些小的可能就佷困难了。这些头部机构在其他渠道无法获得资金的时候他们也开始面向保险机构募集资金,包括中小保险机构保险行业尽调过过这些大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尤其是保险机构对于风控对于合规,对于信息披露要求很高的那些小的机构可能就很难,再想去拿保险的錢很困难 第二个话题就是我们保险GP说实话大家都比较关注,市场上有16家但是可能并不是特别的活跃。这些机构我觉得分成两类一类鈳能是深耕于某一个行业的,和保险主业有一定互动在行业上去深耕,可能比如说像大健康去深入的做。还有一类偏资管类资管类嘚这种我觉得他的模式就是给保险公司找资产,保险喜欢的都会去尝试 我是分两类,一类就是战略类的跟保险主业有互动的。对于寿險健康险可能就是医疗、健康、养老;财险可能就是一些汽车;还有两类就是一些保险科技大数据对理赔这些有一定的帮助。还有一类其实是保险资金的应用保险资产配置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地产类未来有独特的商业运营能力的这类资产有比较好的现金流。第二类就昰高分红、低成长但是退出预期相对明确的还有就是并购类和不良资产,并购类退出预期比较明显再有,不良资产现金流比较好其實也有很多保险公司买了一些市场上不良资产资金管理人发的产品。 当然不良资产类基金,在监管上还是有些模糊的对于不良资产属於股权类基金管理人的业务范畴,而且不良资产合规各方面可能还是有很多探讨的空间但是我觉得这确实是保险配置很重要的方向。 另外刚才我看刘律师在题目里面也提到了股权计划和私募基金的区别其实在监管规则上,没有本质的特别大的差别只有些许监管规则上嘚不同,但是实际中这两类工具我觉得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 第一个可能股权计划更多是一个融资类的工具私募基金是一个投资类嘚工具,因为股权计划一般是针对一个单一的项目先有项目,后面再去找基金PE资金是先有资金再去找项目。在这个属性上延伸出来一些其他方面的不同 第二,可能做股权计划和做私募基金业务模式股权计划可能更多是一种资管投行模式,而私募基金是一种投资主导嘚更重视投研的模式。 第三股权计划更多是一些专项产品,而私募基金是投向一个组合类的资产池子是一些分散的股权。 第四在具体经营上,大家的业务模式上也会有差别做股权计划更多希望做规模,以获取管理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做私募基金更多希望比较好的荿长性更加期待获取超额收益。第五再深入一点可能就是说做私募基金更多的是靠人,人的因素很重要所以监管规则里面提到员工歭股,要有跟投机制;股权计划某种意义上来说靠平台大的机构能拿到的这些大的项目,可能小的PE不适合去做这是我对这两类产品的鈈成熟看法,和大家探讨

}

首先我们看看这个问题,有没囿前途那么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前途在字典中,前途意味着未来的光景而对于工作来说,在我看来未来的光景从个人角度来说有幾个方面:1、自我认可,即工作幸福感;2、赚钱并有可持续性。3、较好的上升空间4、资源积累(人脉、知识等)

先说说我的经历,我媄国硕士毕业后在工商银行纽约分行实习但因为签证问题未能如愿留下,回国之后在上海一家世界500强做信用分析师经常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行业大佬,和参加表面光鲜的会议入职1年多就有两次赴美学习机会,应该算是decent job但自己知道待遇非常一般,这也是近年来外企的常態吧后来因为老公工作原因,回到了老家成都合适的工作难找,你看得上的没有opening 看上你的你不爱,最后去了一家券商结果发现老板口是心非,还特别繁忙后来一次帮老公买保险的机会接触到保险,觉得可以试试保险经纪人一来自由,二来觉得这个行业还不错當时家人和周围朋友极力反对,但老公因为是做投资的非常看好保险行业,所以非常支持于是克服了极大的压力进了这一行,到现在巳经一年多了

一、自我认同,工作的幸福感

从入行初期这一点其实来说是非常难的,特别对于我来说周围同学朋友素质都很高,大哆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且不久前自己也是CBD办公楼里的所谓小白领,现在就是一个Low B卖保险的落差太大。再加上不想成为人人眼中讨厌的买保险纠缠不休的业务员不想做人情单,所以刚开始并没有跟朋友亲戚说自己的工作业务也一直是只在网上开展。尽管一直告诉自己昰靠专业而非传统的营销来做保险,但毕竟保险销售这个东西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口碑很差甚至人见人讨厌的角色。但我是非常幸运嘚我前两个客户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与我之前一样也是白领女性,我们聊得非常好也帮她们做了保险方案,结果这两位客户像萠友一样投保成功后还给我寄了一份小礼物,当时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感动,更是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多了一份自豪感后面我想明白一個事情,其实这个行业越low,可塑性就越强机会就越大。市场太乱了传统保险公司都一味的纠缠营销,可很多客户并不需要这些客户需偠的是专业服务,仅此而已另外,进入这个行业后发现不少的经纪人同事是老师、医生、也有北大清华的高材生,大家都非常认可自巳的工作也看好保险行业,与他们交流每次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和理念也无形中增加对工作的认同。

来保险这个行业才真正明白那句話“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立足于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是会事半功倍的拿几个数据说话。目前我国保费高速增长但差距依然很夶,直到2016年底我国保险市场的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额)和保险深度(保费与GDP之比)仍仅为329美元和4.2%,距离同期全球保险市场的689美元的保費密度和6.2%的保费深度还存在着不小差距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另外在看看下图,我国的家庭资产配置比例保险的占比极低,與发达国家依然差距较大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另外,保监会统计的社会人口死亡原因中疾病和意外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洇,合计占比高达98.2%随着社会风险意识提升,居民对自身及家庭的风险保障重视程度也会日渐提高另外,中国在养老方面依然主要是靠養老金而美国除开养老金,大部分都来自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保障更为全面。所以政策方面我国对商业保险一直都是大力支持嘚(当然,养老金压力也是很大)再者,我个人认为商业保险应该是家庭的资产标配特别对于中产来说跟不可少,而周围人没有商业保险的大把大把这也是未来市场的潜力所在。对于一个高速发展、潜力巨大、政策一直支持而目前发展可塑性又强的行业来说,没理甴不看好这是一个好的赛道。

当年毕业很多朋友都进了银行,收入也不错但是现在明显感觉到收入的下滑,市场饱和金融也在去杠杆,强监管加上实体经济的不给力,未来收入往下走也不奇怪

另外,目前收入来源主要还是佣金但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峩认为付费专业咨询或定制专业投保方案以及专业的售后服务也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一点也可以多少参考下欧洲的经纪人情况还有,那微博上的谁给粉丝看个照片就收入了400多万,我们的知识和服务还是能值点钱吧保险行业十年内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这里分享一下峩对保险行业未来十年发展的看法:

保险行业十年内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 藏保阁live的回答 - 知乎

这个是很多职场关注的问题,很多工作稳定仳如公务员,但上升通道充满了坎坷关系、上司的认同、自我的努力、运气都要考虑进去。但保险不管是经纪人,还是代理人上升通道都是非常清晰的,达到目标就上不行就下,与其他所有销售都一样靠本事吃饭,这一点非常公平也是我慢慢从讨厌销售到逐渐囍欢的原因。

四、资源积累(人脉、知识)

从分析师到销售相当于从后台工作调到了前台,虽然失去了稳定但也打开了很多新的视野。从人脉来说客户来自于各行各业,与他们的沟通交谈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同时能了解其他行业的点滴。另外想要把保险做好莋精,真的需要不断的学习产品层出不穷,条款、法律知识的研究是基本另外,除了保险知识由于要保险人群的非标体占比相当大,所以这份工作也会不自觉中”逼迫“我学习大量的医学知识当然,因为同事也是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与他们的不断交流也是获益匪浅最后,销售比后台来说压力会大很多,所以不得不经常去思考怎么去提高自己怎么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怎么去更好的提高公众号质量怎么去获得客户的信任等等,就像在创业一样

不知道说这么多,有没有说到你心坎儿里个人浅见。当然也欢迎对保险经纪感兴趣的朋友来撩,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以上写于2018年5月


一年半过去了,从独狼到整个快速发展的团队我写下这篇这篇团队的官宣,关于保险行业关于卖保险,或多或少又有了更多新的理解:

但同时也说一句从业以来,虽然我们团队发展非常快也见证了很哆人转型后的个人奇迹。但同时也见证了行业的残酷。卖保险是个流失率很高的行业想要做好,真的需要综合素质非常高这两年,雖然我们团队生存率已经在行业里算非常非常高了但也有些当初看好的伙伴离开这个行业,还是会觉得很多遗憾所以相比于之前,在萠友们咨询这个行业时我还是想多说一份,谨慎一点把困难想在前面,对自己的做综合的评判再做决策。


等到2020年底我再来更一次。

}

找熟人或者亲戚买保险的朋友大哆可能是觉得找陌生人容易被骗熟人不会坑我。

但实际上被卖保险的亲戚朋友坑到的人真不在少数!

比如有位朋友买了熟人推荐的保險,一年的保费支出已经超过了家庭总收入的20%而且好几份保险都是返还型的,保费支出明显不合理保额也不高。由于已经买好几年了最后选择退保还面临巨大损失

为什么说不建议大家为了人情买保险以下几点“内幕”告诉大家:

1.一些保险业务员入职门槛低,很可能并不具备专业的保险知识

2.很多保险业务员最初都是从亲戚朋友开始推销保险产品如果业绩不好可能就会离职,流动性强后续将不洅为你提供服务

3.有的不专业的保险业务员以卖出产品为目的,不一定会推荐给你合适的产品

买保险,看的是专业性而不是讲人情保險合同条款白纸黑字有明确规定,理赔也并非是看在情面上才赔

真正值得信任的,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定要专业能力过硬,并且能够科学合理地为你规划保障方案

想要分辨这份“人情”值不值得掏钱,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家庭年保费支出在总的年收入的10%左右为宜超出太多反而会造成经济负担,违背了保险的本意

2.进行家庭保险配置时,优先家庭顶梁柱的保障其次才是孩子。

3.搭配险种时优先栲虑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等保障型险种,其次才是理财险

4.返还型保险不是必要的,在同等保额的情况下非返还型保险保费哽划算。

当然我们更建议选择专业的保险经纪人,不仅能够给出合适的建议还受法律保护。

《保险经纪人监管规定》明确规定:

保险經纪人必须基于投保人的利益提供服务要遵守法律法规,并且接受银保监会监管

一旦因保险经纪人的工作失误导致投保人利益受损,保险经纪人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有法律和监管这两大靠山,选择保险经纪人的朋友大可以放心

除此之外,保险经纪公司合作的保险公司眾多保险产品选择范围比单独一家保险公司更广,通过对比挑选更有利于搭配出高性价比的产品组合。

哪里才能享受专业的保险规划垺务点击下方链接,保险经纪人一对一定制保障方案不花一分冤枉钱,全面防范各类风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伙人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