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说为什么六道轮回是假的,那以什么来评判一个人下辈子是否为人,是否下地狱,这个尺度是什么

谭嗣同:“佛教能治无数无边不鈳

说之微尘世界尽虚空界,何况此区区之一地球”

孙中山:“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辅科学之偏。”

陈独秀:“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瞿秋白:“无常的社会观菩萨行的人生观,引导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爱因斯坦:“未来嘚宗教应该是宇宙的,它超越一个人化的神无需死板的信条与教义,包含自然现象和精神领域基于对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经验洏成一体。佛教符合这些条件”

梁启超:“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入世而非出世乃积极而非消极,乃兼善而非独善”“佛教为最崇贵圆满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为人类最高文化之产物”

佛生万法。佛教超过一切不是迷信。有正信就好好思考伟大的佛法给您个佛教网站。。我发信息给您了

要有正信信仰是证悟人生的意义。求来生现世的福报为了解脱轮回。成佛度众生要知道今生的苦报嘟是自己造业而成。一切都是心的影像正法太伟大了。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学佛最大的享受就是学佛。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希望您早日解脱

很多人不了解佛教就说迷信。您说不懂有什么资格说了

其实很多迷信的东西都不是佛教的东西。佛是开大智慧的觉悟之者

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大智大觉的教育,佛教是智慧觉悟的教学佛教的教学宗旨是在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正智使人能明辨真妄、邪正、善恶、利害、得失,进而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清净慈悲救世的宇宙人生观达到解决众生一切苦难,获得圆满、真实、幸福的生活目标因此,佛陀教育确是每个人都应当接受应当依教奉行。

}

实际上你叫有为地做功德,有目的地去做功德你得到的是善报e5a48de588b,让你在人间会得到一些福 报所以,我们修心人很可怜修了一辈子,如果最后脱离不了六道下辈孓就是个大富豪、大德之人,那很可怜一辈子就白修了。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明白我们不能有求,我们不能有目的去修要无所求地去學佛。为名为利想 做功德就是在做善事虽然你以为在做功德。你今天在佛堂里帮助人家做了一件事情你以为这是做功德,但是你为了顯示给很多人看好了,你得到的就是善报不会有功德的。所以解脱的布施就是无为的布施,如果你布施是解脱的就是你做任何法倳,做任何好事情你都觉得无所谓,你没有利益没有目的,你就觉得应该这么做你应该好好学佛,做人就应该这么做菩萨就是这麼做的,你学菩萨你就这么做了,无为了没有目的了,那么你会得到功德。

你只有不断地去除、消除心中的恶念和业障在走的时候,才能去西方极 乐 世 界才能上四圣道。如果你永远把那些恶业藏在心中在15岁的时候,你这里有一块恶业在25岁的时候,那里有一块惡业你曾经做错了什么,你没有忏悔没有真正地把它消除,而这些储存在你心中的业障会越积越多就像癌症,你没有把它消除它會扩散一样,人的业障就是这样的犹如在人间学佛,你们看见了男男女 女你们动了这个心了,你就多了一块黑的东西明天又动一个惢了,你又多了一块黑的东西长此以往,这些黑的东西就是你的业障越积越多。

为什么师父一看图 腾这个人身上左一块黑的,右一塊黑的这些黑的东西等到一旦激活的时候,就是灵性爆发你就会出大毛病。所以必须要把自己身上的业障克服,首先不能有新的恶業在里面制 造新业实际上就是在让旧业繁殖。一个人如果现在不做坏事了即使过去的业还没有消掉,但是他也是在往好的方向走;洳果没有把新业这个事情看重,就算你在消旧业、念经、做善事但是你不断地在制 造新业,也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业障那么,新业要怎麼样来预防呢很简单,克服自己的贪念、瞋念和痴念

有位佛友说了一句话,“台长你帮我看看,我想早点到西方极 乐 世 界你能跟觀世音菩萨讲讲,我能早点去吗”他的境界是不是很高啊?他不要人间一切什么都不想 做,他想早点离开他想到西方极 乐 世 界去。囼长跟他说了“你这个就叫贪。”今天该你受的你必须受足,你还没有在人间消完业障你怎么走掉?你又能走到哪里你这个就是貪,你连这个意念都不能有功到自然成,菩萨到时候就会把你带上去你有这个意念了,然后你要用自己的心把自己的这些业障消除幹净,你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不是你今天怕死不怕死的问题,不是你觉得我要涅槃我就涅槃,而是靠着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必须跟佛光融合在一起。那么你想什么,菩萨就能想什么而菩萨想什么,你就能想什么那个时候,你也用不着台长去跟观世音菩萨講你自己的意念观世音菩萨知道,水到渠成你就能很快地超脱自己。

所有的这一切我们说都是为空。因为你今天所有想的实际上僦叫法空。我们在人间一切有为法,就是在这个法界里面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暂时到最后就是空了,空了就是没了,夶家想一想就是无为法,连我们以后都没有了这个还有什么法?很多人说我要保持这个法 门,我要保持那个法 门法 门是一条路啊,让我们走回天上的路让我们回到我们原来的本性佛性的路,当我们走完了这个法就没了,这条路对我来说就是没有了就像我们过詓有个家,等到我们要死的时候我们这个家就不存在了,就没有了拼命地去追求那些法的人,实际上就没有空而真正舍弃这个法的囚,他就空了所以,学佛要学 法空

学佛,首先要立人什么叫立人?就是做个像样的人啊你们现在做人像不像人啊?圣圝人你们做嘚到吗你们现在能做圣圝人吗?你们要在天地之间而无愧于天地。大家想一想只有人是头顶着天的,所有的动物基本上都是背朝天嘚我们人是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所以顶天立地啊。而我们现在有多少人没有顶着天没有立着地,做着鬼的事情所以,人应先做好学佛首先是立人,其次是学善善是什么?善为、善修、善 念这个善就是真正地能够帮助你超脱为什么六道轮回是假的的善,这个善僦是慈悲啊一个人的善心、善 念不就是慈悲心吗?如果这个人没有善心、善 念他哪来的慈悲心啊?有善是为上虽然你没有马上得到菩萨的境界,但是你必须在心中有一个基础这个善业要共享,你必须心中想着很多的善并要帮助众生,救 度众生者才称为善如果这個人还没有帮助人家,只是自己在学习、修 炼这个人实际上还不能称为完整的善知识。真正的善要学大乘佛法救 度众生,才称为善知識

我们要以戒定慧来对治贪瞋痴,这是很重要的必须戒掉很多身上的毛病,我们不贪心我们就不会愚痴,这就是对治就是对抗它。比如说你生病了,你要不要吃药你吃药不就是对治你的生病吗?你今天生病了所以你才需要吃药。我们今天人有杂念、有烦恼所以,我们必须修心念佛要学佛理,学佛法要对治,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无为法就是为无相就是没有相。一切有为相實际上,我们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哪来的相?我们没有相就是不着相,就是我们对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放弃了所以,懂无相即为空当峩们学佛做人的时候,懂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无相的实际上,我们又空了为什么?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穿了都明白了,实际上你就空了,对不对想穿了,不就是想空了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有空者,这个人才会不着相才是悟者,才是悟道之人啊学佛僦是悟道啊,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你怎么能够学好佛法呢?

师父经常跟大家说四大皆空,看穿了明白了,什么都是空的对不对?所有的一切均为空你在空的里面想得到什么呢?你什么都得不到你最后得到的就是空。我们在人间有钱有名有利最后走的时候一切都是空,你能得到什么你能带走什么?今天某某人这么有钱他走的时候能带走什么?你有五六个公 司又能怎么样你活得再长,你吔得走人啊所有人的一切都是五蕴假合之身,有什么可以看不透的所以,无争无求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要无争无求,有什么可以争的有什么可以求的,舍下一切对所有的事情都不要求,无名利之争无争斗之心。你今天在单位里人家对你不好,如果你还会争你還有恨人家的心,这一切说明你还没有开悟这一切说明你还没有脱离六道,所以你走的时候,还是在六道里面轮回看看你们现在做嘚一切就明白了,这就是用无为法来解脱人间的一切就是对世界上一切没有所谓,没有一切能够作为牵住你的东西你要把一切看清楚來解脱,让我们的自圝由之身没有任何的束缚我们的身 体是自 由的,因为我们脑子里没有牵挂我们没有烦恼,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自 甴而这个自 由是来自于你的本性和良心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佛性你就不会被它所有的事情所束缚住。

布施分没有解脱的布施和解脱的咘施没有解脱的布施就是说,你对自己所做的善事功德你没有把它解脱,你没有认为这个事情是你应该做的而是你把它看成,这个倳情是你做了之后为了某种利益比方说,你为了学佛你为了超脱,你为了到四圣道所有的这一切,你都以为你在做功德实际上,伱叫有为地做功德有目的地去做功德,你得到的是善报让你在人间会得到一些福 报。所以我们修心人很可怜,修了一辈子如果最後脱离不了六道,下辈子就是个大富豪、大德之人那很可怜,一辈子就白修了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明白,我们不能有求我们不能有目嘚去修,要无所求地去学佛为名为利想 做功德就是在做善事,虽然你以为在做功德你今天在佛堂里帮助人家做了一件事情,你以为这昰做功德但是你为了显示给很多人看,好了你得到的就是善报,不会有功德的所以,解脱的布施就是无为的布施如果你布施是解脫的,就是你做任何法事做任何好事情,你都觉得无所谓你没有利益,没有目的你就觉得应该这么做,你应该好好学佛做人就应該这么做,菩萨就是这么做的你学菩萨,你就这么做了无为了,没有目的了那么,你会得到功德

}

1、转自妙音新闻网:生死之b893e5b19e64轮--为什麼六道轮回是假的图释义开示 生死之轮--为什么六道轮回是假的图释义开示1 ----------(共9篇)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Φ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为了成佛我必須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

)等(注: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緣起图」)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 描述众生生死轮回、受苦及脱苦的教法在内。

在佛法上我们必须注重传承。既然我们要修佛法就当然必须谨慎地决择甚么是佛所开示嘚法、甚么不是佛所开示的法、甚么是有传承的正法和甚么是似是而非、某些人自创的无传承「佛法」!换言之,我们不要大意必须确萣自己所听、所学、所修的法的而且确是佛陀所开示的。为 这个原因衲现在先讲一讲生死之轮图的传承,亦即这种图画的来源

在佛陀於人间示现的年代,在印度的中部摩揭陀国(Magadha中印度当年十六大国之一,即今之Bihar近佛陀成道的地方)有一座城叫做「王舍城」(Raja Girha,佛陀最常說法之处即今之Rajgir,城境内有一山称为「灵鹫山」即佛陀开示《般若心经》的圣地)。摩揭陀国王舍城的国王名为「频毗娑罗王」(Bimbisara亦译莋「影坚王」、「形牢王」、「瓶沙王」及「影胜王」等)。这个国王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他不但是第一位皈依佛陀的国王,佛教史上的苐一座精舍 — 竹林精舍(Venuvana) — 亦是由这位国王所供养予僧团的(注:见《因果经》中记载)在印度有另一个大城,名叫「胜云城」(Rauruka)此城则囿一位称为「优填王」(Udrayana,亦译作「优陀延王」及「乌扎衍那王」等)的国王上述的两位国王,是甚有交情的朋友频毗娑罗王在现在所说嘚典故发生时,早已皈依了佛教而优填王则未信佛教,亦未见过释迦牟尼本师

王舍城与优填王所管辖的地方,堪称国富民强两个城の间常常有商人来往作买卖,两位国王就常常托来往两地的商旅代捎书信及礼品予对方在多次互相送赠了珍宝及上等布料后,优填王把┅件镶满了各种宝石的珍贵铠甲赠予频毗娑罗王这套珍贵的盔甲,不单镶满了多种宝石更有防火、防毒及护身的功能,所以它价值连城令当时的见者赞叹不绝。在收礼后频毗娑罗王召集了大臣,向他们说:「这么贵重的大礼朕应当如何回礼呢?朕必须以一件同等嘚厚礼或更有价值的礼品回赠你们快帮忙想一想吧!」各大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这些建议都不太恰当令国王伤透了脑筋。这時候一位属婆罗门阶级的大臣开口说:「我王!三界之中所有珍宝也比不上佛陀!佛陀现正在我们国境中驻锡,我王何不以佛陀之身相莋画回礼呢这份礼既吉祥,且又能令优填王积聚福德!」频毗娑罗高兴地决定:「就这样办吧!」

在佛陀听到频毗娑罗王的要求时,怹在应允之余还授记说:「优填王见画时,将生大信心及见谛!」在画师为佛陀作画时由于佛陀的圣身自然放出光明万丈,又因画师絀于敬心而未敢直望佛身绘画便变得极难进行下去了。后来佛陀把自己的身影投在画布上,由画师依他的身相比例勾划身形再为佛畫上色。画师又依佛之开示在佛身相图画下,加上了开示皈依、三学、六道生死轮回及十二因缘教法的生死之轮图这幅布画,被涂上馫料而包于上好的丝布内再放入一个金盒之中。金盒又被放在更大一点的银盒中;银盒又复被收藏于更大的红铜盒中频毗娑罗王写了┅信,派使者把信交予优填王请他在城中张灯结彩,再由大象、步兵及战车等四军陪同出城十一哩恭迎佛画。这幅包装好了的佛画便被供在一匹大象背上,送到了在其城境外恭迎的优填王手中

本来不信佛的优填王在恭敬地展开佛画后,便仔细地观看图中的内容及参想画中偈文的内义同时亦在心中禅思十二因缘的顺逆流转过程、四谛及为什么六道轮回是假的之苦。由于佛陀的加持、优填王的过往善業力及因缘成熟优填王在当下便证得了阿罗汉圣人的预流果位境界(注:一种修行的境界)。此后这位国王为佛教亦作了极大的贡献。他的生平故事可见于《大藏经》中的戒律教法等典着中(注:汉文《大藏经》中之《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阿含经》及《四分律》等,俱有有关优填王之章句片段)衲在几年前曾往印度尼西亚的浮罗布多(Borobudur)大塔朝礼,留意到塔上的石刻中亦有极多有关此王生平的雕刻图像

由上述典故可见,生死之轮图并非西藏人的发明而是源自古印度佛陀的时代(注:在印度阿旃多石窟第十七号窟殿中,便存有古老之生死之轮图像)在优填王看画证道后,古印度的佛教寺院(乃至后来的藏传佛教寺院)便开始有把这幅画绘于寺门外的传统以囹来访或路过的人见画而心念画内含藏的教义(注:见汉文《大藏经》之《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三十四:「尔时世尊告阿难陀…是故我今敕诸苾刍,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应差苾刍于门屋下坐为来往诸人婆罗门等,指示生死轮转因缘…」及《释氏要览》卷三:「毘奈耶云:给孤长者造寺后作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即白佛佛言,于门两颊…次一面画五趣生死轮…」)。

在汉地虽然并未及其在古印度与西藏之普及,但由《法苑珠林》卷二十三及《诸寺缘起集》兴福院条史料中可知此图在汉地乃至日本亦曾有某程度上的流传。此外汉传佛教及日本佛教中各种版本之十法界图(亦称「十界图」及「十界大曼荼罗」)亦源出于五趣生死轮图(注:参考宋.遵式《忝竺别集》卷二及王日休《龙舒增广净土文》卷八)

2、 转自妙音新闻网:生死之轮--为什么六道轮回是假的图释义开示2 生死之轮图的法义

这幅圖像,并不用于禅修观想用途其作用乃是为了提醒行者业力、因果等教法,令观画者对佛法生敬信心、对轮回等教法生出理解及令修行鍺生出修行的大决心

生死之轮图,是显示凡夫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的图解它同时亦教授了苦的来源、脱苦的方法及脱苦的自在境界。

我们有一天必定会死但在死后,生命却并不终结在这个肉体灭亡后,我们的意识会先进入一个叫作「中阴」的阶段然后便再次轮囙投生,得到新的肉身以另种生命形式延续生存。我们佛教常常谈及轮回今天我们又在谈轮回之图像,哪到底是谁在轮回呢在哪 轮囙呢?为甚么他们在轮回呢简单地说,凡夫众生的心识便是正在受困于轮回中的生命;由三善道及三恶道组成的六道便是凡夫众生轮回被困的处所;凡夫众生因为烦恼而造业又因造业而受生、受死及再次受生,经历似无止境的轮回、轮转在这六道中转来转去,不能自茬或出脱

佛法中又常提及「自在」这个名词,「自在」又是甚么呢「自在」即「自由」的意思。我们一谈及自由就以为不要干活、鈈用上班或没人管束便是自由,其实这些都不是真的自由、真正的自在因为这些处境都仍有局限性 - 我们没有不死的自由、没有不病的自甴、没有不再轮回的自由…。佛法中所提及的自在是指真正的自由、自在、自主,亦即不再受生、受死、受病、受中阴、受轮回所困的境界这亦即超出了生死轮回、业力及烦恼的束缚和枷锁的解脱自在境界。这才是真自由、真的自在

人生在世,辛辛苦苦的为的是甚么呢其实所有人,乃至所在生命追求的不外乎是离苦得乐,亦即脱苦的自由不论你追求的是金钱、名位或其它的甚么,归根究底你追求的便是离苦得乐的自由问题是:穷一生地去追求后,谁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呢有谁能达到拥有不病、不苦、不死的自在境界呢?大家鈈妨在这一点上好好想一想

佛陀开示说,烦恼与业力是我们受苦及受轮回的真正原因修持正法是我们脱苦而得自在解脱境界的方法。

苼死之轮正是开示我们凡夫不断地在六道中轮回之境况、过程及原因,并开示脱离这种无奈境况的方法虽然六道之苦况包罗万有,但其大概情况已全包含在此图像之中了

生死之轮图像有多个部份,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央有一个阎摩鬼王口噬掌持 生死大轮这部份开示为什么六道轮回是假的中之苦的本质(四圣谛中的苦谛教法)及这些苦的根本来源(四圣谛中的集谛教法)。在这部份的上方有一尊佛以掱指 两段偈文及一个月亮。佛手指偈文开示灭苦及脱出轮回苦海的方法(四圣谛中的道谛教法);月亮则描述诸苦息灭的自在境界(四圣諦中的灭谛教法)现在衲将把这图的各部份逐一分拆开来作解说。

我们先看生死之轮图的主体部份亦即阎摩鬼王手持巨轮的图中央部份。

我们在死后会经历中阴阶段,然后又投生为另一生命形式然后又再经历死亡、中阴、投生…的循环。这便是生命的轮回但我们並不一定再生为人,而是可能再投生于六种生命形式中之任何一种这六种生命形式称为「六道」。生命便是从无始的过去以来不断一佽又一次的投生、死去、再投生、死去…周而复始,不可出离是甚么令我们不断地经历生、死、中阴、生、死、中阴…的循环而困于六噵中轮回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烦恼及业力我们因贪、瞋、痴(三毒)等烦恼而造作种种业,所以便造作了一连串的因缘令自己不断轮囙受苦。生死之轮图主体部份包含了六道之内苦的本质及众生之苦的来源,亦即佛法中四圣谛教义的苦谛及集谛这一部份,开示了三蝳等烦恼、生死及中阴过程、为什么六道轮回是假的之情况及十二因缘等教法

3、转自妙音新闻网:生死之轮--为什么六道轮回是假的图释义開示 16:58转自妙音新闻网:生死之轮--为什么六道轮回是假的图释义开示3 生死之轮图主体分说

阎摩鬼王手持的大轮,可以分为四层圆圈排列

在图嘚正中央,亦即大轮的轴心部份是一个小圆圈,圈内有三种畜牲:鸽、蛇及猪;蛇及鸽由猪口而出

这三种动物,分别表义贪、瞋、痴這三毒这三毒念,是凡夫的根本烦恼也是令我们不断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

为甚么鸽表义贪欲呢这是因为鸽的特征是贪欲无足,这昰传统的说法衲有一个研究生物行为的徒弟说,现代的西方动物学家经研究后发现鸽是所有生物之中性交频率最密的,这似乎与佛教傳统说法不谋而合在某些生死之轮图中,画师会绘上其它的鸟类表义贪欲但这些画法是不正确的。在佛经上教授绘画此图的开示中嘟指明了应以鸽(而非其它鸟类)表贪。

蛇是瞋恨的表义如果你以手指头轻轻碰一下一条蛇,它马上便会发怒、马上便会咬人还击所鉯画中便以蛇代表瞋恨。

一头猪不会分辨好、坏、干净或肮脏它只会狼吞虎咽地把任何东西吃下肚子。在平时猪也只懂吃、睡及拉粪,其它就甚么都不干了如果你牵一头猪往花园游玩,它绝不会好好的坐在一旁欣赏景色反而会到处捣乱,把花、草等都从泥土 统统掘絀来在这世上有千千万万种动物,但在不同国家、语言及文化中不约而同地以猪来形容笨人,例如西藏人及汉人在骂别人蠢的时候嘟会说:「你这个人笨得像猪一样!」,可见以猪来表义愚痴的确是贴切的

由于我们凡夫最根本的愚痴,我们才会对外境事物生出贪欲又在得不到欲得的事物时生起瞋恨心,这便是贪及瞋源出于痴的情况在图的中央最内圈中,蛇及鸽都画成由猪的口而出这就正是表義贪欲及瞋恨源出于愚痴。在某些画中画师把三种动物画成排为一圈的模样,猪咬蛇尾蛇咬鸽尾,鸽又咬 猪的尾巴严格地说,这并鈈是最传统、最正确的画法但这种画法也有它的表义:三种动物互咬联成一环,表义贪、瞋、痴此三毒念并非单独运作而是相互串连引发的。

前面已经说过三毒等烦恼及业力是令众生不断地在六道苦海中生死流转的原因。这也就是说轮回的原因及苦的来源便是烦恼忣业力。如果我们想灭苦单单抱怨是没作用的,我们必须把苦的根源连根拔起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烦恼与业力的运作。

在烦恼与业力②者之间造成我们不断轮回的主要原因是烦恼。甚么是烦恼呢它们是各种令我们的心不安及狂妄起伏的元素,例如贪念、瞋恨、愚痴這三毒等等假设我们只有过往曾积作之业,但却没有生起我执等烦恼单单业力是不可能令我们再次投生的,这就像是一颗没有水份的種子无法发芽生长。反过来说如果你过往并未作任何业,但只要你一天还未断除烦恼你便会因烦恼的驱使而即刻开始种业,从而凑足了轮回、受生、受苦的因缘

三毒分说 烦恼的种类可说是数也数不尽,我们今天主要是把它们归纳为贪、瞋、痴这三毒念来讲说这三種心态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三毒中之「贪」是指贪恋可爱的事物当我们见到一位美丽的异性时,便会想:「啊!我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同样地我们对财产、名利、饮食等等都会生起贪欲。又如垃圾堆中的苍蝇它们飞来飞去,在垃圾堆中穿插这也是因为它们的贪欲。

大家可以幻想一下:我们本来是心境平静地逛街的然后我们的眼角不经意地瞄到了店铺展示窗中的一件饰物,觉得它实在漂亮我们莣记了逛街的动机,驻足在店前凝望这件小东西有些人可能会不加思索马上把它买下来。另一些人则可能没有钱便只好回家去了。没買下它的人回家后可能不思茶饭,心中想这小东西的美丽不能自已,甚至在梦中也想 要得到它买了这东西的人,会把它带在身上展礻看完又再看,彷佛怕它会逃走似的!这便是贪欲了 我们的贪欲是无穷尽的。我们喜欢看漂亮的东西、听悦耳的音乐、嗅好闻的味道、吃可口的食品、穿柔软的衣物…总之我们希求各种外界的事物来满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等等而这些欲求是我们永远不觉滿足的。不论我们已得到了多少我们仍不断渴求更多。就以金钱为例:你有一百元的时候便想得到一千元;在拥有一千元的时候你又想要一万元。即使是世上最富有的人仍然不觉满足,他仍然不会停止追求更多的财富正因为这种无止境的贪欲,我们便造作各种的业种下了种种不同的业因,所以便不断地在受业果之报、不断地在轮回我们每天看新闻时,天天都听到有人偷钱或抢劫这便是贪欲所驅使这些人把欲望付诸行动而作之业了。又如淫邪等事往往也因为满足贪欲才会发生的。即使我们不谈罪犯等例证反观自己,我们何妨不是因为要满足贪欲而天天在作各种业因呢我们在肚饿时走进餐厅,想 鱼、虾的美味可口便在鱼缸前用手指一下,叫侍应为我们烹殺一尾鱼或几十尾虾这便是因贪而作之杀业了!我们又往往在工作上,因为自己之利益而常常妄语这也是因贪而作之不善语业!

在各種烦恼中,贪念是较为难克服的其它的烦恼好比衣服上的尘埃,扬一扬可以把它们去除;但贪念却好比渗透入布料衣物上的污渍不易被除掉。正由于贪欲众生便被绑在为什么六道轮回是假的之中,不易生起脱离六道之心当然,我们受困六道之中的原因还包括了其它嘚各种烦恼及业但贪欲的确是其中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

当别人做了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事或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时,我们便会生气這便是「瞋」了。瞋恨的对象可以是有生命的但也可以是死物。

在我们的瞋恨心生出来时心中便会烦燥不安,不能自已甚至要把被恨的对象杀死才满足。世上的战争及打斗有一部份因贪欲而引致,也有相当大部份便是因为瞋恨心而引发的由此可见,这种心态既令洎己不快乐而且对其他生命也只会带来伤害,而不会带来利益仇恨不单只伤害别人,同时也伤害到自己在发怒时,我们不快乐也瑺常会作出不理智的决定、说出不应说的话、做出会令我们事后后悔不已的事,甚至做出杀生等严重罪行在生起瞋恨心时,人就像疯了姒的有时人甚至会杀害自己的慈父和慈母!这种毒念,是导致世上千千万万生灵被杀害及在战争中失去性命的原因也是家庭不和及自巳不快乐的原因,更是能导致我们造作重罪而堕三恶道的原因所以说,瞋恨心是我们内心中的「敌人」

在各种烦恼中,仇恨是最能导致我们于未来堕于三恶道之中的一种我们修行所作之功德,即使是如山那么大也会被短短一刹那冒出的瞋恨心烧毁。

「痴」是指「无奣愚痴」亦即对事物的实际客观情况不了解的意思。在藏文中「痴」的原字是marigpa;rigpa的意思是「明知」,ma 是「不」的意思marigpa 便是「不明知」之意。痴就似是失明的病态令我们看不到一切事物的真正情况。

由于我们的愚痴我们不明白业力及因果,才会造作种种令我们在为什么六道轮回是假的中不断受苦的业因正因为我们不明白及不信因果,我们才会做出种种如杀生、偷盗、妄语等的恶业令自己在死后墮于三恶道之中受苦。同时由于我们误执「我」为实有,认为「我」是一个单独存在而有自性的个体我们才被困于六道之中不断经历苼生死死的循环。故此在各种烦恼之中,痴是最根本的烦恼也是贪、瞋与其它一切烦恼的根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六道轮回是假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