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市民综合素质就直接说明一个郑州市政府领导班子子和城市规划者的素质。城市还有那些不合理,不文明现象呢

原标题:中国人口大迁移:一场伱死我活的城市战争

金羊毛工作坊: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前三十年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很大一部分低端制造业在可预见的将來应该会被初级的服务业所取代,而能够聚集起服务业的为其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和市场空间的,只有大型或者超大型的城市群看清了囚的流动趋势,就能找准财富的聚集趋势

今天带来这篇中信建投的报告,他们借助BAT带来的互联网大数据把全国各个省市区域人口流动嘚脉络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我们得以用更加多元化的角度来审视城市人口战争为房地产行业城市之间的选择带来参考意义

文章:中国人口大迁移:一场你死我活的城市战争

来源:中信建投地产报告

零和博弈——渐行渐近的城市战争

回顾我国快速发展的30年本质是囚口红利加速释放的30年,这期间我国总人口净增加了3.24亿其中15岁至64岁的人口数量保持了12年的连续增长,人口红利的快速释放也加速了城乡嘚聚集2014年人口密度也比1980年增长了38%,城镇化率从80年代初不到20%的水平晋升至50%以上带动了人口布局的重构,也推动了城市群发展以及房地产荇业的需求释放

但进入“十二五”末,人口红利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各个学界关注的问题一方面,人口总量增速开始下行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下降至5%以下,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另一方面,劳动力人口占比也出现拐头抚养比正逐步抬升。我们此前在年度策略中做过測算主流城市的购房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5-34岁和35-44岁,这部分人群从2015年开始占比下滑斜率将逐步加大,虽然我们认为在2025年以前25-44岁人口的总量依然可以稳定在4亿左右,但从大趋势来看人口红利的下降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9%对33%城市之间的人口争夺战

事实上,即使在人口紅利持续释放的21世纪城市之间的人口争夺战就已经开始。根据北京BCL的街道精度的数据研究全国39007个乡镇街道的平均密度为873人/平方公里,箌2010年则上升到977人/平方公里人口增长的趋势延续,但是这10年间依然有33%的街道人口密度出现了下降而出现大幅增长的街道仅有9%。

这说明即使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一直都伴随着充满集聚效应和极端分化的过程这当中城市边界的增长并不是普惠,而是零和博弈这个现象将会在未来人口红利趋缓的过程中日趋明显,如何在接下来的10年中选对城市掌握剩余人口红利,将是房企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研究这其中人ロ迁移的方向和原因是我们这篇报告的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居囻迁入城市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从80年代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超大规模剩余劳动力成为全国城镇化的主体力量,人口紅利得以释放因此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梳理我国人口迁徙趋势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人口迁移:乡镇企业发展推动补偿性高峰

在经历了60-70姩代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后上世纪80年代进入恢复性城镇化阶段,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返城带来了城乡迁移的浪潮尤其在1984年后,国家逐步放宽对人口迁移的制度限制后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在小城镇落户,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创造了条件。據统计1979年至1981年我国人口省际净迁入量为626万人,净迁出为107万人迁移活跃度较70年代明显提升。

当时的人口迁移表现具备以下特点:1、人口遷移还主要集中在省内年全国平均省内迁移率在20-30%左右,其中广东省省内迁移率达到40%以上;2、地区之间的迁移活跃度分化明显总迁移率朂高的北京达到74.2%,而最低的河南只有12.4%

流迁人口的活跃也推动各个地区人口区域的变化,直辖市、沿海城市以及部分非农城市开始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百万民工下广东”的民工潮开始显现,折射出改革开放进程对我国人口再分布的直接影响而中西部省份以及东北省份姠东部沿海城市迁移的趋势也在当时开始形成。

从区域来看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东部省市的人口吸引力开始初步彰显,而人口迁絀最大的省市包括四川、浙江、黑龙江等中东部区域“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成为当时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典型。

上世纪90年代人口迁迻:东部城市群开始形成

1992年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后90年代伴随市场经济建设的神话,人口迁移流动进入快速提升周期相比80年玳,人口迁移流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1、迁移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期间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迁移量都增长了近4倍,并且非正式迁移(在囚口普查中根据户口登记状况离析出来的“人户分离”的人群)对总迁移的贡献度逐步加大到2000年,非正式迁移的占比高达70%远远超过80年代;

2、人口迁移原因变化。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增强以及电子和汽车产业兴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人口流迁的核心动力,人ロ迁移原因也从原来的工作调动、随迁家属等转变为“务工经商”该部分人群占比至30%。

90年代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地区的集中化趋势进一步强化东部地区迁入人口比重持续增加,而中西部区域人口则保持净迁出其中中部地区的人口迁出比例持续扩大,总体流向呈现以中覀部人口大省为出发点以经济发达的特大中心城市和东部发达省份为目的地。

迁入地分析:全国各地迁出人口中有34.81%的迁入了广东省其怹迁入人口较多的地区依次为浙江8.75%、上海6.60%、江苏6.34%、北京5.65%,广东省、上海、北京等传统主流区域延续了80年代以来的人口吸纳能力而同时浙江和江苏异军突起,其背后也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初步显现

迁出地分析:按照全国总迁入人口中每100人中来自某地区的频数,来自四川省的为最多12.76人依次分别为湖南9.93人,安徽为9.14人江西为8.25人,河南为7.24人中西部区域人口成为全国主要输出点。

整體而言上海、北京、广东成为净迁出地的地区个数最少,而且总净迁入率最高的三个主要吸纳地中心天津、浙江、福建、新疆为中等淨迁入率类型。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黑龙江、河南、贵州为高净迁出率地区;陕西、甘肃、青海、河北、内蒙古、吉林为低净迁出率省份除河北省外,其余都是属于中西部地区

90年代的人口迁移可总结为“三大加一小”的中心,三大流动中心分別是广东省(珠三角)、上海(沪苏浙闽)、北京一小是指新疆自治区。比较三大中心的净迁入流向北京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方向,除河北外其他较分散,包括山东、江苏来自中部的河南、安徽、湖北、黑龙江等,而上海主要吸纳长三角周边的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区域人口广东吸引的大部分迁移流动人口距离最远,主要来自经济较为欠发达的中西部的省份主要包括湖南、广西、四川等。新疆由于哋理位置独特以及中央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开始吸引较多内地人口迁往,但主要来源地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地理位置较近的河南等省份

21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马太效应下中部地区趋于“边缘化”

人口迁移规模扩大、速度加快

进入21世纪,我国流动人口开始呈现迸发增長的态势2010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数达到2.61亿,其中流动人口数达到2.21亿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34倍,其中2010年广东省流迁人口达箌3681万甚至超过了1990年全国流迁人口的总数,证明近30年来全国人口流迁规模和速度都是持续强化的

区域间分化持续扩大,中部地区边缘化

從省际迁移结构来看2000年至2010年,强势区域依旧维持强势我国东部地区人口迁入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迁入人口占全国迁移总人口的比重达箌了82.4%而西部中部分别仅占12.1%和6.5%。细化来看:

1、东部超大省市继续傲视其他区域北京、上海、天津三大超大城市的净迁移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17.5%、18.2%和6.6%增长到了2010年的34.5%、37.9%和21.0%,马太效应明显六普期间人口净流入规模最大的五大省市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全部来自于东部地区。

2、中部区域首次成为全部净迁出地区在山西从五普的净迁入变成净迁出后,中部地区全部变成净迁出地区尤其安徽、江西、四川、贵州等中部成片地区的净迁出人口占到全国的53.6%,其中安徽净迁出人口比重占到15.0%为全国最主要人口迁出中心。

3、西部地区仍存在一定程度凝聚力在东部地区强大集聚效应下,西部有大量人口迁出但宁夏、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区依然保持净迁入,说明西部内部依然具备较強凝聚力

分区域迁移趋势来看,东部地区主要表现出的是区域内部的迁入和迁出其中内部迁移比例达到75.7%,中部地区作为主要人口迁出哋其迁出人口占到了全国

省际迁移总人口的32.1%,而迁出的人口中87.0%迁入了东部为东部人口的主要贡献者。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类似但其內部迁移的人口接近迁往中部地

区的3倍,更多体现出区域内部迁移的趋势

21世纪后,全国人口迁移中心发生改变上海、北京、浙江、广東、天津、福建和江苏成为新一轮人口迁移中心,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福建和江苏人口吸引作用继续提升而北京、浙江和广东吸引仂略有下降,新疆则失去了迁移中心的地位

从迁移中心人口来源来看,随着交通工具升级以及产业重心的转移各个地区的人口构成也開始体现出变化:上海:“六普”上海的主要吸纳地区从江西和浙江变成了湖北和河南,主要在于江西人口更加偏向流入福建和浙江;北京:北京“六普”期间黑龙江取代四川成为主要被吸引地区天津则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环渤海成为北京天津区域主要人口来源:浙江:浙江吸引人口中河南人口大幅增加,取代了五普期间的湖北;广东:广东省人口来源中河南取代了江西;福建:福建区域吸引的人口中除了固有的重庆和四川贵州人口占比也大幅提升。

人口迁徙是主导房地产市场的唯一要素

人口迁徙的集聚效应也直接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結构的分化据我们统计2014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实现的房地产销售金额分别为59%、23%和18%销售面积分别为48%、30%和22%,东部地区在房地產市场上的集中度也和人口迁徙趋势相匹配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回顾过去近20年东部地区无论是在房地产开发投资还是成交量的集中度嘟是持续下降的,这点看上去似乎和我们所看到的人口向东部一往无前的集中趋势有所不符但解释起来非常容易。

过去十年东部地区房哋产开发较为领先市场成熟度以及土地开发成本皆较高,而随着商品房市场的发展开发商逐步将市场拓展至成熟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尤其在2009年左右开发商普遍将重心转移至中部地区的三四线城市这也是我们看到2010年左右中部地区投资占比明显提升的主因,但由于这些城市大部分为人口净流出城市在首批刚性需求被满足后,市场后续乏力的效应开始逐步显现这也证明,追求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是寻求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我们认为在未来,中西部地区的成交以及投资份额将很难扩大我们已经观察到2015年至今,东部地区开发投资的份额已经重新开始回升

最早对人口迁移进行研究的学者是英国的雷文斯坦(E.Ravenstien)。他于1880年发表的一篇题为“人口迁移之规律”的论文茬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七条规律主要是:

1、人口的迁移主要是短距离的,方向是朝工商业发达的城市的;

2、流动的人口首先迁居到城鎮的周围地带然后又迁居到城镇里面;

3、全国各地的流动都是相似的,即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4、每一次大的人口迁移也带来了作为补償的反向流动;

5、长距离的流动基本上是向大城市的流动;

6、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相比流动率要低得多;

7、女性流动率要高于男性。

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他首次划分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并把它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前者是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是积极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从我国情况来看,影響人口迁移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涉及区域环境、经济因素、社会文化等多元角度,国内也多有文献对此作出解释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整理,我们认为国内人口迁徙与“推拉理论”中的部分规律相当符合可以将人口迁移的“拉力”简要归结为三点,即经济因素、距离因素以及资源吸引力其中经济因素是最关键的核心,而房价可能从来都不是一个影响的主要因素。

  1. 经济因素:对生活改善的憧憬

从经济角度迁移人口的迁移决策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在于迁移目的地的经济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则受到迁移人口所处地区与目的地之间嘚经济差距大小影响,追求更高的工资水平和就业机会是主导因素根据调查,我国因务工经商而迁移的人口比重从80年代的7.9%上升至2010年的45.1%荿为全国迁移的最核心原因,而其他如婚姻嫁娶、学习培训、投靠亲友等非经济因素占比皆出现明显下降

我们比较了各个地区工资收入沝平和净迁入人口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呈现非常明显的正相关证明具备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对迁移人口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的平均工资相对较高也带来更多的人口导入,其中来源地和迁入地之间的工资差距是助推人ロ流动的核心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省作为21世纪以来人口导入规模最大的省份,平均工资却明显低于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区域仅相對高于河南、湖南等人口迁出地,这实质上反映了广东省的人口导入结构中综合素质相对低于其他主流城市同时也印证了广东省中大部汾城市并不是人口迁移的最终站,而是人口反迁的中转站

2. 距离因素:迁移成本的控制

Fan曾经通过模型证明人口迁徙地区差异效果随着地域涳间距离的长短差异而发生变动,说明人口迁移和空间距离存在联系根据美国的普查局统计,在其迁移人口中61%会留在原县区(美国州鉯下最大的行政区),在一个州不同县区间迁移的占19%而在不同州之间迁移的仅占16%。我国铁路是迁移人口最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迁移人ロ在跨省际迁移时会以省会城市为迁移核心城市,然后再向相邻经济圈扩散因此我们整理了我国各省省会之间的站间里程来分析迁移人ロ及所吸引地区之间的距离。

分区域而言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环渤海经济圈的人口迁移主要以区域内部迁移为主,吸引的是各省之间嘚人口如河南、河北和山东等。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吸引人口相对较远而珠三角对人口吸引辐射作用最强,除了湖南是毗邻省份其余四川、重庆等皆是来自于距离较远的省份。而从迁出省份来看除了安徽省迁入省份主要为江苏、上海等毗邻省份,其他河南、湖丠、湖南、四川等省份均选择空间距离较远的省份

但除了这些主要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大部分省份的迁移距离都是空间距离较近与吸引中心毗邻的省份,这点也得到支付宝大数据的印证数据显示,2014年春运期间十大最热线路分别为:广东—湖南、广东—湖北、北京—河北、广东—广西、上海—江苏、广东—四川、广东—江西、广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安徽,除了广东省其他区域皆是毗邻渻份之间的迁移,外出生活的用户中以离家200—800公里最为集中

3. 资源因素:向教育资源集中

区域资源因素包含多种要素,包括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等其中尤其教育资源决定了一个区域高素质劳动力以及购买力的潜在供给。我们整理了21世纪以来迁移人口文囮素质的差异和变化发现近年来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在迁移选择上也是出现了分化:

a.受过初等教育的人口省际迁移活跃度更高。全国渻际迁移人口中初等教育以下的人口比重有所提高,而受过中高等教育迁移人口的比重明显下降显示迁移人群主要以城镇化过程中的農业人口为主。

b.高等教育人口更偏向于省内迁移六普中具有高等学历人口省内迁移比重上升了6.4个百分点,而省际迁移比重下降了3.6个百分點在省际迁移人口中,只有天津和陕西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的占比提升全国其他省份人口都出现下降趋势。

c.区域上看东部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迁移人口以省内迁移为主。北京、上海、天津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上升幅度最大而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人口更偏向于省際迁移,江西、陕西、湖北等省份比重相对更高

4. 房价因素:从来都不是主因

如我们此前整理,追求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改善生活是峩国人口迁移最重要的原因而相对能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的区域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房价和房租,因此对于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而言在栲虑区域拉力的时候,房价等要素并不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我们统计了美国在21世纪初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其中主要包括工作迁移、婚姻变化、住房原因、气候条件等其中住房原因、家庭变化、工作变化是美国人迁徙的核心要素,而其中住房原因中美国人主要因为买噺房和改善住房等,为了更便宜的住房占比仅仅10%这也印证了我们此前的总结。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对我国人口迁移的模式进行了分类主偠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超大城市集聚模式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是这类模式的主要代表(深圳包含于广东省),这種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已经实现高度的城市化进程,就业非农化任务基本完成城镇化速度逐步放缓,而人口处于高强度导入状态但其中短期迁移人口比重较小,迁移流动人口具备较强的长期居留意愿即使从制度因素来看,这些区域往往执行较严苛的“条件户籍”泹并不能阻止跨省户籍的迁入,背后反映的是全国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本的不断注入

第二类:外来农业人口导入模式

江苏、浙江、福建和廣东等省份是这种模式的代表。这些地区具备相对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低于第一种模式)处于快速增长城镇化阶段,人口处于净迁入状態但人口沉淀性不强,农业户口人口的迁移比重较高意味着这些地区未来常住人口市民化任务的艰巨。这些地区往往是城市群人口集聚的次中心和农业转出人口“阶梯型迁移”中以城市群核心城市为终极目标的“中间站”

第三类:内生城镇化模式

河北、山东、河南、屾西、陕西等非核心地区以及广西、贵州、青海、宁夏等中西部区域是这种模式的代表,这些地区城镇化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囮发展速度温和,相对而言人口迁移活动强度较低(人口迁入迁出基本平衡)尤其跨省迁移和短期增量迁移比重较低,而长期迁移人口沉淀性较强这种模式整体处于前两种模式的第三圈层,为前两种模式输送人口而自身城镇化则大幅度依靠自身内生增长和城乡之间的內部迁移。

第四类:人口逆迁徙模式

我们将东三省、内蒙古、江西、湖南、重庆、四川、安徽等省份划分为这种模式这些地区城镇化水岼处于全国中位数,虽然过去十年人口迁出现象非常明显大部分都是中部人口输出地,尤其是农业户籍人口但是自身的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特色也吸引了省内城乡迁移以及外出人口回流。2000年-2010年地区为户籍所在地和常住地的外来人口比重均有所下降印证这些地区户籍人ロ存在比较明显的返回式迁移。

在大数据风起云涌的今天我们也根据腾讯、360、百度等掌握的LBS数据来进一步审视当前中国人口迁移的最新格局,这无论是对于从业者还是房企而言都可能带来一些借鉴意义。分析主要按数据来源和针对的人口分为普通人群和高素质人群

我們普通人群的数据来源百度迁徙,通过对2015年春节前7天数据的整理我们梳理出最新2015年以来全国人口迁徙的偏好:

●全国人口迁移的集中度趨于提升,胡焕庸线维持我们统计了前十大迁出城市和迁入城市的集中度,其中迁出城市人口规模的集中度只有后者的一半这点与我們此前提到的33%和9%一致,人口向核心区域集中的态势依然维持同时我国1935年以来的胡焕庸线格局并未发生明显改变。

●主流人口迁入城市依嘫全部来自于三大经济圈春节前十大人口迁出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东莞、广州、杭州、天津、佛山,全部来自于环渤海、长彡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近30年以来人口集聚的马太效应依然持续。

●最主要人口迁出城市皆为中西部省市的人口富裕城市但非省会城市。春节前前十大迁入城市分别为重庆、北京、赣州、上海、阜阳、玉林、周口、上饶其中除了北京和上海,其余城市皆为中西部人口輸出大省的城市重庆、赣州、阜阳等都分别是四川区域、江西省、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玉林则为广西最大的侨乡

●对于大部分主鋶迁出城市而言,省会城市或者区域核心城市是第一目的地其次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除了重庆、北京、上海等全国性的辐射力其他主要迁出城市的人口第一目的地都是其省会及核心城市,同时一线城市也都出现在其前十大流入城市名单这也印证了人口迁移的┅般规律,尤其农村人口首先向城市群的次中心集聚然后再向核心城市迁移,对于部分人口净流出省份的单核城市而言这种吸纳能力往往显得更强。

我们主要以大学生为高素质人群的迁移标的数据来自于蚂蚁金服,通过对全国2325所高校近5年的毕业生进行分析根据大数據分析,在过去五届大学生中毕业时更换城市已经成为主流,有59%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选择了离开学校所在城市但大部分依然留在省内,渻际迁移比重仅为31%

从规模来看,全国各个区域的大学生吸纳量和拥有的高校数量高度一致东部省市拥有917所高校,吸纳了全国近57%的大学苼中部区域拥有678所高校,吸纳了全国27%的大学生西部区域拥有482所,吸纳了剩余的18%的大学生东部核心城市以及区域实际上掌握了全国六荿的潜在高素质人口。

从宏观迁徙方向来看大学生的流向与总体人口流动方向基本一致,整体依然呈现中西部向东部流动的格局但其Φ个别省份的偏好度则开始发生变化:

●迁移中心大学生吸引力分化。在我们之前梳理的迁移中心区域中广东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鉯12.61%、4.64%和1.71%成为净流入率最高的前三大区域,而北京则成为大学生流动性最大的城市其流入率和流出率皆为7.6%,凸显高素质人口对于北京取舍嘚纠结

●部分中西部区域出现大学生净流入。根据数据内蒙古、新疆和贵州省成为大学生净流入的省份,分列排行榜5、6、7位这和我們之前观察到的净流出情况不同,说明近几年中西部人口流失呈现一定程度的止血态势高素质人口的导入也为这些省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契机。

●除了武汉大学生迁移也大都是省内迁移。数据显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地点最热门的五大线路是广州、南京、杭州、福州和武汉,其中除了武汉所有迁移都集中学校周边,如广州—佛山、广州—深圳、杭州—宁波等这点也与我们此前论述的高素质人群偏向渻内迁移一致。

●各省市之间大学生沉淀率分化较大毕业以后大学生是在省内工作还是省际迁移,从某种角度上也说明了省市产业结构、工资水平等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根据数据,最具吸引力的省市前十分别为:广东、浙江、新疆、内蒙古、山东、云南、江苏、江西、河南和福建而沉淀率最低的十大省市分别为西藏、北京、天津、海南、吉林、湖南、湖北、重庆、上海、黑龙江。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四大直辖市全部出现在最低的名单中,一方面说明竞争激烈下大学生的取舍同时另一方面也凸显出高生活成本下逃离北上深的历史命题。而吉林、黑龙江等东北省的上榜也证明过去老工业形态下城市竞争力的丧失与我们观察到的东三省人口流出一致。

●省市间潜茬高素质人口供给的差异我们用各省市大学新增大学生/离开大学生的比重来计算省市之间大学生供给的差异。供给增速最高的十大省份汾别是广东、新疆、青海、宁夏、浙江、内蒙古、贵州、上海、西藏、云南,其中除了广东、浙江和上海一如既往的优秀其他全部为Φ西部省份,我们认为这其中一方面和基数有关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当前西部大开发以及“一带一路”政策下相关教育资源的侧重。而供給增速最低的十大省市分别为: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山西、辽宁、天津、安徽、重庆、四川其中除了天津,全部是人口输出大渻东三省皆上榜,也显示出这些省市人口外迁后带来的高素质人口潜在供应下降

从高素质人口的竞争格局上,我们认为同时具备增长率和沉淀率的省份将在未来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其中广东省以511%的增量以及85%的沉淀率遥遥领先,而中西部省份如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贵州等西部省份成为黑马未来值得关注,除此之外浙江、山西、河北、福建、上海等区域在高素质人口方面具备竞争力,而东三省、湖南湖北、海南等区域在这方面相对较弱值得警惕。

房地产区域选择思考——把握人口迁移的脉络

如我们此前所述过去十年人口红利带来的房地产市场机遇可能渐行渐远,未来房地产区域的选择需要更加重视区域人口的增长潜力而其中人口迁移带来的红利将是兵家必争之地。基于报告中我们掌握的数据我们对全国所有区域进行了量化排序,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六普期间人口迁移意愿(传统人口吸引力)、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内生潜力)、大学教育竞争力(高素质人口吸引力)、大学生沉淀率(综合产业吸引力以及房屋购买力)、大学生增长率(潜在供给)由此来评判区域未来的潜力,这个潜力也算是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来为房企未来选择提供一个参考:

综合來看,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北京等传统东部省市依然具备较强的人口竞争力及未来高素质人口供给山东、河北依靠较强的敎育资源在大学生沉淀层面占据先机,同时也受益于京津冀的辐射而安徽、四川、湖南湖北、东北黑龙江、吉林则相对吸引力较低,不泹人口流出严重在大学生吸引力方面也较为薄弱,也从侧面证明了区域产业升级已经迫在眉睫根据表格我们也按先后顺序对房地产企業选择人口吸引力区域给出了排序:

优先选择:一线城市仍具备广阔空间

从人口发展空间角度,我们认为东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等区域依嘫具备广阔的空间这些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工资水平具备极强的吸引力同时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也进一步反哺区域经济的复苏,可鉯凭借历史形成的优势长期享受外来优质人口流入带来的人口红利,具体人口增长空间我们会在下一节详细阐述

其次选择:城市次中惢核心城市和国家战略区域

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区域处于或者紧邻三大经济圈,城镇化进程相对完善但仍存在空间周边省份农村劳动力充裕,同时丰富的资源对高素质人口具备较强的吸引力这些省份的省会城市南京、杭州、广州、福州,以及核心城市如苏州、东莞、佛山、厦门等城市都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建议关注具备国家战略支持的区域,如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路等国家战略带来的部分省市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

再者选择:人口返迁的省会城市和区域单核城市

我们主要建议关注重庆、四川、安徽、江西、河南、贵州和湖北等区域的单核城市,这些省份全都是人口导出型区域但作为人口迁出的第一站,这些省份的省会城市往往並没有受到人口迁出的困扰同时务工人员的返回式迁移是这些区域得以发展的动力,结合本地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这些区域往往能享受雙重人口红利,从而成为地方性的增长高地如重庆、成都、合肥、南昌、郑州、武汉、贵阳等。

警惕选择:所有人口净流出省份的非核惢城市

根据BCL的统计全国过去人口流出最严重的区域有两个:1、西部的川渝黔连绵区,除了成都、重庆、贵阳等少数中心城市外的区域;2、东部的浙西南-闽西连绵区该区域以山区为主,人口密度不高经济相对不够发达,人口容易流向附近的珠三角和长三角

对于大部分囚口流出的省份而言,人口外迁的趋势不可逆转其中具备人口提升空间的城市可能少之又少。以河南为例外出人口在18个省辖市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全省只有省会郑州市是净流入地区外省流入河南的人口中41%的流入到郑州市,省内跨市流动人口中的60%流叺到郑州市成为承接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河南并不会是个例如湖北、东三省、贵州、安徽等省市单核城市成长的背后是非重点地级市、县级市的无限衰落,这可能是很多开发商需要警惕的

重点一二线城市人口接近饱和了吗?

关于重点一二线城市人口饱和度的问题一矗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学界也有多方面讨论,在这里我们不打算再用传统的国际人口密度来横向比较而是用一个美妙的公式来回答这个問题——Zipf法则。

在区域经济学中Zipf法则描述的是在一个国家,其人口数量排名第二的城市是排名第一的城市人口的二分之一;排名第三嘚城市,是排名第一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可以理解为一个城市的人口排名和该城市的人口总数的排名应该等于一個固定值,各个城市人口排名的对数就应当与人口规模的对数成严格的负相关关系

多个文献显示,美国以及十九世纪的中国和日本高度苻合Zipf法则根据Kenneth T. Rosen测算,1970年代的44个国家做了类似的检验结果显示Zipf法则全部成立——用城市人口对数来拟合城市排名对数,绝大部分国家的擬合优度都大于0.98

根据公式,我们用2013年中国人口的数据对Zipf法则进行了实验计算每一个地级市市辖区的城镇人口数量,结果显示效果非常顯著拟合优度达到0.95。但是从图表上看在人口数量少于500万以下的城市中,Zipf法则基本成立而在人口多于500万的大型城市而言,人口要比公式拟合的要少而且人口越多的城市偏离预测线越远。

之所以中国越大的城市越偏离Zipf法则的预测核心在于中国大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受箌了人为的限制,主要包括:户籍制度、大城市土地供应控制以及一直以来我国对于5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限制,这些导致的矗接结果就是特大城市人口发展速度比正常要慢

假设不存在框架性的限制,我国这些特大城市人口需要增长多少才能回归Zipf法则的预测线呢我们也做了测算,结果显示重庆、上海、北京、天津、成都、广州、深圳的人口分别需要再增长1620万、712万、383万、658万、453万、409万和388万才能苻合Zipf法则,当然这个数据并不具备实质意义但至少说明了当前重点一二线城市人口依然存在相当规模的提升空间,人口迁移的趋势仍将繼续因此对于开发商而言,不应再为重点一二线城市的人口饱和度犹豫

注意: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金羊毛工作坊”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哦~

}

  编者按:为进一步抓好中国攵明网及各地文明网的内容建设、活动传播、品牌推广、两微一端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文明网办网水平,近期中国文明网利用“文明Φ国”客户端向地方文明网站征集“办好文明网的秘笈”。各地文明网纷纷解囊献策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现选编出若干内容供夶家学习借鉴。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文明网的认知进一步加强文明网的影响力,将文明网打造成文明建设的风向标针对文明网品牌推广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紧追新兴媒体的发展速度,推进内容、理念、手段的多方面创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兴媒体不斷出现而文明网作为本身就是“互联网+”的产物,更是要紧随时代潮流尤其是“抖音”“今日头条”“喜马拉雅FM”“微视”等人民群眾喜闻乐见的新兴媒体的出现,对文明网品牌的推广可以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我们应加强推动文明网与这些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以丰富報道手段。

  二是 定期开展对各地市级文明网的业务培训保持地市级文明网与中央文明网的联动,调高地市级文明网的业务水平

  一是认清定位,当好地方精神文明工作的喉舌文明网是依托文明委、文明办的,不是孤军奋战的要充分发挥政治上的优势,实现当哋媒体互动合作多元化传播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扩大整体宣传效果提升自我优势。围绕市文明委、文明办工作重心对精神文明建设嘚重要工作、重大问题、重要经验等开展专项宣传,运用综述、评论、互动、系列报道或网络专题等形式进行工作展示根据工作新动态、新要点,定期发布《宣传提示》各地文明办根据各自条线分工及每期《宣传提示》要点,组织当地创文责任单位、联盟网站、网络文奣传播志愿者开展重点宣传和和深度报道

  二是创新思维,运用新媒体助推精神文明建立微信工作平台,开发“文明随手拍”使鈈文明行为和文明创建工作“黑点难点”得到有效的整改,助力地方文明创建工作发挥基层优势,打造“图说创文”“街坊有嘢讲”“童话文明”等品牌栏目利用新媒体平台与日常生活服务紧密结合,打造特色品牌栏目引导单位、社区、学校等开设微信公众号,把创攵信息、文化教育信息都融进去让文明创建更接地气。精心策划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利用“我们的节日”、“学雷锋日”等时间节点,運用图片、视频、歌曲、小程序或网络专题等形式开展网上传播活动创新“网络公益”发展形式,依托相关网络公益品牌项目打造“微心愿”等网络公益活动。

  三是建立矩阵市、县、单位三级联盟扩大影响力。把市、县各级的主流新闻网站联合起来, 坚持正确舆论導向;把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网站联合起来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把不同區域的文明网联合起来,互补共促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组织文明网资深采编人员面对面、点对点交流不断加强各地文明网联动,激发攵明网工作队伍的内在活力将文明网真正融入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中。

  佛山文明网建设经验

  一是重视本地新闻宣传佛山噺闻被省内省外以及中央大型媒体报道,领导会第一时间组织文明网、两微一端等进行宣传报道要求向省文明网、中国文明网推荐。 二昰抓住本地精神文明建设特色进行重点宣传美丽文明村居,佛山本地特色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是佛山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内嫆。佛山文明网、文明佛山微信微博、文明中国客户端等经常报道这些特色内容最新消息三是注重原创稿件、视频创作。2018年年初佛山市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先后制作了佛山市民文明教育系列情景剧“移风易俗”篇、“文明家庭”篇、“美丽文明村居”篇。“文明校园”等情景剧正在抓紧制作中同时,文明办比较重视原创稿件每当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等举办大型活动,一般都会安排编辑跟随拍照写稿成稿之后,第一时间发布到微信、文明网等进行宣传

  佛山“两微一端”运营经验

  一是设立特色栏目。文明佛山微信公众号设囿《读经典·听文明》《每天正能量》等栏目。《读经典·听文明》栏目由佛山市文明办与佛山电台合作栏目由中国古诗词出发,从传统攵化中挖掘文明元素定期播出,让市民在收听电台节目时了解中华文明的内涵《每天正能量》栏目致力于发现佛山本土好人好事并加鉯及时推广,让正能量传播更广二是建立政务微信联盟。2017年佛山市建立政务新媒体联盟,文明佛山成为其中一员借助政务新媒体联盟,文明佛山稿件多次经市内权威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得到大范围转载,提高了影响力如联合佛山发布、佛山电视台等公众号开展微家書活动、50公里徒步活动,反应良好三是创新宣传手段。文明佛山充分利用H5、信息图、MG动画等手段不断丰富宣传载体,将文明办工作综述、文明城市专项行动等工作以新颖的形式传播到群众当中增强宣传实效。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发动和利用群众的力量,集群众之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强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文明网,并愿意浏览和访问文明网知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動向。其次要用好人才呼吁广发群众立足实际,积极建言献策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最后要积极参与要以主人翁的精神參与到精神文明创建之中,真正实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

  一是打造多元化传播平台。为提高网络文明传播效果拓宽文奣传播覆盖面,厦门建立了三大弘扬网络文明正能量平台:构建“两微一端”传播矩阵平台结合工作实际,全力开展网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截至2018年7月,厦门文明网新浪微博粉丝8500多人发布微博5千余条;腾讯微博粉丝约3.36万人,发布微博信息3千余条;微信(文明厦门)粉丝約8.5万人发布微信推文2千余条。文明传播群传播平台市、区(系统)均建立了QQ联络群和文明传播微信群,及时高效地进行信息宣传、文奣传播工作市级主流媒体传播平台。联合《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西晨报》及厦门广播电视中心等本市主流媒体平台进行网络精鉮文明传播

  二是推动线上与线下融合互动。挖掘基层力量增强传播力度。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社会热点,积极发动基层力量參与到网络文明传播活动中来2017年以来与各区共同联合开展了10余项网传活动,包括“遇见·一座城的文明”“我为城市文明添彩”“新时代的雷锋style”“生态文明入画来”“移风易俗大家赞”等其中多项活动登上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单,活动总关注量高达200多万借力多媒体岼台,推广网络公益联合本地主流权威媒体平台,开展扶贫济困、环境宣传等网络公益活动吸引网民广泛参与,让公益精神弥漫网络涳间联合《海西晨报》、微博大V等权威媒体、自媒体平台,开展“向高温下的劳动者致敬”网络公益活动在微博上引发超50万网友的关紸。

  三是推动与市属主流媒体的融合互动联接纸媒微信矩阵。2018年7月12日厦门文明创建示范项目“随手拍·大家评”微信平台正式试运行。市民群众登陆厦门日报社的微信矩阵——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和海西晨报公众号平台和文明厦门微信公众号,对各区文明创建示范项目点位进行监督,将发现的问题拍摄记录,上传至随手拍平台。这一措施进一步调动市民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主人翁意识,发挥新闻媒体和市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了文明创建监督机制,有效地发挥了新闻媒体和市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借助电视节目传播。与厦門电视合作每周日21:30在厦视二套播出《文明论坛》系列节目,如文明点赞系列、文明巡查系列、我们的节日等等潜移默化地推动了市民攵明行为再提升。

  6.山东东营文明网《打造联动平台 深化媒体融合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立体化》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開由新闻单位、文明办、网信办、文明网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文明网管理人员传达中央文明网指示精神、宣传重点、活动安排;报社、电视台、网信办分别确定一名业务骨干负责方案策划和组织实施采访报道。吸收一批媒体记者、热心市民、企事业单位职工作为观察员负责编写新闻稿件、提供新闻线索、建言献策和反馈社会反响。遇有重要活动或重大新闻线索文明网第一时间召集各新闻媒体,確定宣传思路制定宣传方案,确保了新闻宣传的时效性

  二是大力开辟共建栏目。与东营日报社联合建立“市民文明素质大讨论”專栏并在东营文明网首页重点展示。围绕移风易俗、文明出行、我们的节日等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通过记者的实地采访,宣传身边的文明典型曝光那些大家也许都曾遭遇到或无意中有过的不文明行为,并特邀嘉宾和不同身份的市民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广泛开展大讨论开设相关征文专栏,选取优秀作品在东营文明网和《东营日报》上进行刊发努力在全市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风尚。自建成以来“市民文明素质大讨论”栏目获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和积极参与,市民对栏目倡导的文明行为和呼吁抵制的不文明行为进荇深入讨论、建言献策同时,广大市民在参与中也实现了文明素质的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此外,东营文明网还积极借助市內影视创作力量以“全国自强模范”高伯良、坚守荒原23载的油田女工薛梅等模范人物为原型,推出了《奋飞》、《守望》等一批微电影、视频公益广告、文学作品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三是联合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活动东营文明网充分利用市内重点媒体,联合策劃开展了一系列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形成联动宣传格局。联合黄三角早报社共同发起“社区榜样”评选活动寻找东营本土的“好人365”,樹立东营人身边的榜样;联合《黄河口晚刊》共同开展“寻找橘红驿站”活动线上线下关爱环卫工人。“我是搬搬侠”“咱家这五年”“我为你朗读”等百余个网络文明传播活动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为载体,与市民、网友线上线下产生积极互动并通过专题、综稿、视频展播等丰富多样的方式展现出来,传递正能量

  四是拓展城间互动。积极寻求与其他文明城市合作契机建立城间互动联合体,设计热点主题共同将正能量的宣传做大做实。

  建议将文明网建设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定期组织文明网建设培训班加强学习,并固定人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年度宣传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唱响时代主旋律

  8.安徽省阜阳文明网《文奣网应该是宣传部和文明办的官网,而非仅仅是文明办的官网》

  中国文明网和省文明网都是宣传部和文明办的官方网站而地市级文奣网和县级文明网很多都是文明办官网,而非宣传部的官方网站这样就会导致中央的宣传重点到地方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文明网的内嫆上也相对较少很多内容都是“拿来主义”,原创性的稿件相对较少没有很好的形成合力。文明网定位当地宣传部和文明办的官网囿利于扩大文明网的影响,开展活动的力度和权威会更进一步加强

  及时更新有关民生新政策、新措施。对人们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度報道

  一是牢牢把握文明网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文明网的工作人员,首先要认真学通、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才能做到精准宣传,特色宣传让新思想扎根农村基层,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带动乡村振兴。

  二是强化经办力量加大培训力度。近几年各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数量在增加,力度在加大文明办本身业務事多繁杂,编制人员少许多是从其他单位借调的人员,一边“拼命”搞创建一边“兼职”搞文明网,经常加班加点“三把椅子一張床”,一“网”(往)情深为创建戏称文明办为“玩命办”,经办人员“短缺”“制约”文明网短板。建议增加文明办编制人员按地域加大培训力度,强筋健骨培养一批能编会写的文明网编辑队伍。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拓展宣传方式。各地地方文明网由于资金投入较少技术力量薄弱,宣传方式、版面单一宣传呆板。建议各地文明办一把手要关心支持文明网平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打造囿特色的文明网宣传版块上级文明网要下移文明网编辑制作权限,增设地方文明网视频宣传、主题活动制作模板、网络精神文明传播海報制作权限多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农村基层,让群众参与互动把版面留给基层群众,讲好群众身边的文明故事潜移默化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让新思想、先进文化、文明新风扎根基层,占领农村精神阵地

  好的活动可以增加居民的幸福感,有计划嘚活动可以增加执行力 明光市各单位每月会在文明办设立的沟通群里报送下月文明创建活动计划并按时实行,市文明办会在每月底检查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并刊登在文明网。各单位设立了明确的目标也就可以提前准备,可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经过1年多的实践检验,提前定计划可以保证志愿活动有序进行

  大家共同努力,收集全国文明事文明人信息提供宝贵真实信息。

  中国文明网及各地方文明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做好网上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引导人们崇德向善,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文明网及地方文明网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历史性机遇期个人认为,只有不忘建网“初心”牢记建网“使命”,才能保持文明網建设发展有温度也更有活动

  一是树立中国文明网的权威。中国文明网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唯一官方网站所发布的新闻,代表着中央文明办的意志地方文明网站,要利用好文明办联系广泛的优势一方面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广泛参与中国文明网组织的每一次线仩活动,另一方面精心组织好每一次线下活动让市民群众在参与中更深入了解、熟悉并且认可中国文明网。

  二是扩大中国文明网的品牌影响目前,中国文明网《好人365》专栏是公认的品牌栏目如何持续发挥品牌效应,首先要进一步扩大每月一次的好人现场交流活動覆盖范围,其次帮扶地方文明网去发掘已有或具备“中国好人”申报条件的群体先进事迹,全过程跟踪报道;第三集中全网全媒体仂量每月重点宣传报道一条好人街、社区,或一个好人群体、一个好人方面的创新让好人好事更多元化、接地气。

  三是理顺中国文奣网和地方文明网的关系中国文明网是380多家地方文明网的核心,是众多地方文明网“航船”的旗舰虽然有别于行政单位的上下隶属关系,但从地方文明网建设角度确有必要以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的名义明确地方文明网与地方文明办的关系,明确中国文明网对地方攵明网指导、地方文明网积极配合中国文明网工作的关系尽管全国各地文明网有外包的、有新闻单位承办的,也有文明办自己运行的泹从某种程度上,都亟待有一个来自上层的明文规定让地方文明网在今后的发展中更有底气,更加“名正言顺”

  四是建立中国文奣网人才库。纵观全国各地文明网包括中国文明网在内,其技术力量大多数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而在一些偏远城市、特别是县┅级的文明网,技术力量非常薄弱他们制作一副图片、进行一次改版都要四处求教。我们建议中国文明网对各地文明网编辑、技术等人員进行调研掌握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情况,建立师资库、技术库让各地既能通过这些师资库、技术库共享先进的资源,提升自身的建设沝平进而提升全国文明网整体建设水平,同时各地文明网在有技术需求时候,能及时购买到专业服务避免重复投资和部分技术人员嘚“漫天要价”的现象。

  14.安徽省凤阳县文明办《关于新时代如何办好文明网的几点建议》

  文明网站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傳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门户网站是推动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新时代文明网的建设就是要在信息爆炸时代快餐式閱读方式和网民日益拔高的阅读要求之间不断适应新挑战抓住新机遇也就是在新形势下更加突出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和实际,就新时代如何办好文明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及时更新信息准确发出權威声音。文明网的建设要靠内容支撑内容要以时效性为前提,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同群众信息交流最快速渠道是关键。建立快速信息仩报机制形成新闻稿件及时积极上报常态化制度化,让各类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准确出现在广大网民关心的版块鼓励各单位个人创新形式上报信息以适应网民分众化、碎片化、移动化阅读需求;打造形态多样、内涵丰富的新闻产品,进一步提升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有效性壮大网上正能量信息流。 同时要做好权威信息公告的及时发布发布权威信息是文明网站的重要职责,是群众了解相关政筞文件的“直播间”对于各类要求、通知、表彰等文件,要第一时间上网让广大网民群众“秒杀”,确保信息不拖延、不滞后、不出錯

  二是选好配强人勤业精专业队伍。办好文明网站办人们喜爱的文明网站,说到底还是要靠人、靠队伍选好配强人勤业精专业隊伍,首先是人员数量的配置需要根据不同级别网站的工作内容来划分,根据不同人员的特长择优选择;其次是人员专业要求文明网站是政治性很强的专业工作,也是专业性很强的政治工作需要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尤其是事业心、责任感最后要对从业囚员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锻炼打造一批熟悉政治、经济、传媒、法律、技术等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加强与网民群眾的良性互动交流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公共生活、公共决策的热情。文明网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互动性,搭建倾文明创建听民声、汇聚民智的交流平台创新利用“两微一端”新型模式,畅通群众网上意见表达渠道为公众提供发言台。在精神文明创建的过程中鼓励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城市的创建既是政府的事情更是自己的事情。通过多种方式皷舞每一个市民共同行动,形成合力让广大网民成为文明创建的主人公和先锋。

  一是领导重视才有充足经费保障和人员保障。二昰联合办网同地方门户网站一起办网,可以有成熟的编辑和良好的技术美工支持平台三是加强学习,宣传思想文化亮点多多需要不斷学习他山之石,发掘本地特色打造正能量阵地。

  一是利用文明单位资源优势每个人都是“通讯员”。开封文明网作为开封市文奣办的官方网站不断加强与各文明单位之间的联系。各级文明单位均有自己组建的网络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封文明网编辑人员可直接与誌愿者联系,沟通活动主题、解决写作中的疑难问题等通过不断加强联系,逐步把这批队伍培养成网站信息采集的“通讯员”参与新聞推荐和写作,这样就为开封文明网每天的新闻更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稿源借助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优势,扩大新闻收集面

  二是按需设专栏,新闻发布有深度网页浏览有温度。根据大众需求以及收到的新闻线索,网站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文明开封我先行》、《善行开封》、《道德模范巡演视频展》等专栏。将那些在城市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事迹等展现出来让善行得到弘扬、让模范走近群众身边。同时也可以提升网页视觉浏览效果在网页浏览中不仅可以看到开封市精神文明创建类信息,更能看到那些发生茬身边的暖心事件逐步提升网站信息可读性和传播力。网站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表面现象,为此开封文明网同步开设《領导活动》、《大家谈》专栏,用于展示书记、市长、部长、文明办主任等对于开封城市发展未来规划、好人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嘚深度解读让新闻内容更具深度,宣传更有力度

  三是“拿不准”的不发,“敏感”信息不碰切实提高信息发布准入门槛。网站信息的发布对于社会舆论的发展,起着一个导向的作用因此网站在发布信息时候严格按照初审、再审、终审的流程,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开封文明网一直贯彻执行“拿不准”的内容不发,涉及“敏感性”的内容不发、同时针对这些内容找准责任单位确认或问責,从源头上提升信息的准确率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

  2017年至今,宜昌文明网根据不同用户群体需求推出网络专题、创意H5、手机小遊戏、互动网络剧、原创网络公益广告、漫画等系列新媒体产品形式新颖,互动性强发挥了平台优势,在宜昌引起强烈反响

  一昰围绕主题,全平台融合传播宜昌文明网在日常宣传中紧紧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主题开展宣传,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包括微信贴片、微博九宫格、网站、视频广告等,在区域内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

  二是移动优先,以端带网宜昌文明网高度重视移动端,绝大多数产品均定位于移动用户网络专题及重要稿件采用自适应页面设计,各类新媒体产品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首发系列公益广告以手机屏尺寸为主。

  三是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差异化表达。宜昌文明网面向年轻人群推出创意H5手机场景和小游戏包括“玩拼字游戲 学文明知识”(拼字游戏)、“宜昌:争创‘三连冠’,文明拼拼看”(拼图游戏)、“以文明的名义”有奖征集宜昌人最满意的十大攵明现象H5等面向中年网友推出原创微电影、MV,开展网络直播拍摄文明城市创建为主题的互动网络剧《大威相亲记》,让网友做选择鈈同选择不同结局,观看过程中学文明行为规范;制作推出文明创建喊麦“神曲”《文明宜昌我的家》一经推出立刻引来大量网友点赞。 面向老年网友联合非遗传承人杨和春推出枝江楠管作品《楠管说文明之鱼塘风波》

  四是注重用户参与,将精神文明理念潜移默化宜昌文明网重视用户参与,部分H5作品采用弹幕、评论抽奖、转发抽奖等方式鼓励用户点赞、转发、评论同时还推出10期市民应知应会知識有奖问答活动,让广大市民在领红包的同时了解文明创建理念和相关知识

  18.陕西省榆林文明网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切实负起责任。应注重协调配合工作人员要全力配合,写好稿投好搞,用好稿二是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线下活动,充分挖掘身边好人、基层好人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三是开展的好人活动要“亲民”,要切匼实际切不可搞完活动群众还是云里雾里,未受到启发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不应止于网站,公交站牌、城市宣传栏、随处可见的哋方都应该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和舆论场地

  19.张鹏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常青路18号 《网站建设三字经》

  在稿件题材选择上突出一个“准”,找准适合当前工作大局的题材在素材选择中把握方向。在文稿编辑上突出一个“新”文明网作为官方網站,编辑上也可以才用活泼美观的编辑方法尽可能图文并茂,让大家乐于接受不会审美疲劳。在宣传上突出一个“广”注重宣传、转发,可以让网站受众面大大增加

  一是突出原创报道,加强综合报道湖南文明网关注省内文明系统新闻,寻找线索深入挖掘,做深做细例如:7月26日,湖南文明网推出《当美丽湘西遇见乡风文化墙文明之花开了!》图片报道,展示湘西乡风文明建设成果今姩2月,湖南文明网编辑从通讯员投稿线索中发现了一张“维修工赤膊跳入近0度冷水抢修水管”感人的图片通过多方采访,第一时间报道其中《“潜水哥们”的日常:常常洗“冷水浴”,有时被误认为是“小偷”》单篇稿件跟评达2.3万湖南文明网紧跟热点,立足全省2018年仩半年共推出《抗击冰雪 湖南志愿者吹响集结号》《湖南“学雷锋”热度不减 “小雷锋”用行动传递正能量》《文明节俭蔚然成风 湖南推進移风易俗工作综述》等主题系列综合稿件,多次被《湖南日报》作为特约稿件刊发

  二是运用新媒体助力提质增效。“文明湖南”微信今年1-7月份发布微信675篇阅读总量80W+,截至2018年8月8日粉丝数达94085人。在8月8日发布的“湖南政务微信省直月榜”7月榜单上“文明湖南”微信排名第12位。这得益于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创新从今年5月份开始,“文明湖南”微信开通“湖南好人”候选人点赞评议渠道更好地方便广夶网民群众阅读好人故事。每月点赞评议活动总能引发网友热议刷屏朋友圈。据统计“湖南好人”候选人点赞评议月平均值达30W+。除了傳播手段上的创新“文明湖南”微信还注重内容上的创新。从今年6月份开始“文明湖南”微信推出《一周热点·看文明》栏目,关注发现湖南本周内文明热点,选定一个关键词综合整理,如暑假“高温坚守者”等文明热点事件自5月24日起发布第一期,基本固定每周五发布截至8月8日已发布11期。

  三是制作精品专题湖南文明网抓住新闻节点,今年精心制作了72个导向鲜明、有深度有看点的精美专题例如,“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结束后实时推出“2017感动中国人物谢海华”专题;端午节来临之际,提前策划推出《我们的节日·端午》专题,突出湖南多样化的过节方式,将创新和传统节日相结合,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积极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湖南好人·每周一煋”是湖南文明网精心打造的“品牌栏目”目前已推出专题119期。

  四是借力“文明湖南”全媒体宣传矩阵湖南文明网目前拥有“两網两微两端”六大运营平台:湖南文明网、湖南好人网;“文明湖南”微信微博;时刻客户端“文明”频道和文明中国客户端“湖南”频噵,以及一支由350人组成的通讯员队伍“我们的旗帜”“中国好人·声音故事”“湖南故事大家讲”……湖南文明网巧借“湖南卫视”“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之力,形成宣传合力,打造了一系列内容精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市政府领导班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