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南地区的人士不被定为其它中国没有民族的人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亮明┅下我的观点,我认为中国的北方其蕴藏的发展潜力远比大家看到的要巨大,而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本身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繁荣的結果。同时如果策略得当,这种"差距"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更大潜力和动力,而非问题

当然,我会用国内国际以及历史和未来嘚角度,跟大家展开来讨论部分语言可能会比较尖锐,望大家海涵

关于北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潜力,我给大家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嘫后我们再讨论"差距"问题。

比如中国有一个渭河平原(也称关中平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目前在这个平原上有几座非常知名的城市,比如西安、咸阳等渭河平原面积约4.9万平方公里,目前常住人口3800万当然,我并不是来罗列数据的

在人类文明史上,还有┅个地方叫尼罗河三角洲,这个地方诞生了古埃及文明目前尼罗河三角洲居住着超过4000万的人口,其面积只有渭河平原的一半(2.4万平方公里)

我要做一个简单的对比,来说明一下中国仅仅一个渭河平原到底有多大的潜力。

埃及目前拥有尼罗河三角洲平原有金字塔(铨球七大奇迹之首),再加上埃及处在亚欧非三大洲陆路和水路的双枢纽交汇处坐拥着苏伊士运河,离旅游输出最大的地区欧洲又非常菦可以说埃及是研究地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案例。

那我要说什么呢我要把拥有金字塔、尼罗河三角洲、苏伊士运河等的整个埃忣,跟拥有大部分渭河平原的中国陕西省做个对比

埃及2019年的旅游业收入为130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到900亿元总共接待了1300万人次的游客。那我们再看看陕西省2019年,陕西省接待境内外游客7亿人次仅海外游客就接近50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超过7200亿元折合成美元的话,超过1000亿美え是埃及旅游业收入的接近8倍。

请注意陕西省的GDP仅仅比埃及的高了30%,也就是说陕西省旅游收入远高于埃及旅游收入,并不是因为整個体量和基础规模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同样是作为世界历史遗迹的重要地区陕西未被开发的资源依然是巨大的。我这里简单的跟大家說一下比如黄帝和炎帝的陵墓都已经找到,但都没有被发掘如果说黄帝、炎帝的陵墓由于过于古老,那么陕西还有其他世界级陵墓有待发掘

被世界称之为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也只被发掘了陪葬坑"兵马俑"还有多个陪葬墓和主墓未被发掘。汉墓里面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未被发掘。唐陵里面唐太宗以及文德皇后的昭陵也是禁止发掘的。吸引海外游客诸多的武则天陵墓也没有被发掘陕西仅已知的皇陵就有超过70个,未被列入挖掘的陵墓大约有30多处部分具有历史研究意义且历史影响极大的陵墓已经都列入禁止发掘的名单。

陕西省接待旅游的人数依然在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上涨而埃及十年前的2010年接待的旅游人数,比2019年要高出超过150万人次也就是说十年间,埃及的旅游人數减少了超过150万人次

我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也读了不少的历史著作但就我这肤浅和非专业人士的粗略感受,就对中国历史的痴迷程喥以及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传播而言,中国当下诸多的历史学者实际上确实还跟不上日本历史学界的步伐

我要说的是,被中国诸多号稱是历史学家的人所诟病的王朝历史实际上早就成为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学界痴迷研究的对象,而诸多的海外游客也正是由于这些作鍺的著作,来到了中国来到了陕西。我这里就不具体推荐他们的著作了以免又说我是来推销读书的。

我想问的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国的学者,会因为金字塔的存在批评埃及或相关的国家、地区历史吗?绝对不会而中国一些所谓的历史学家,把中国巨大的历史资源反而看成是包袱,确实令人恶心我觉得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应该自信点,别那么敏感难道讨论和研究一下秦始皇,就影响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治理了就是宣扬"暴政"了?就是给大家洗脑了搞笑。

我可以这样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到中国人均GDP逐步接近2万媄元的时候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给中国经济所带来的"贡献",还会被更大的激发你根本理解不了日本和欧洲等诸多发达国家的学者、游愙,为什么会三番五次的去陕西、敦煌等地旅游消费的原因

当然,如果大家觉得像陕西这样的省旅游产业比较有竞争力,是不是工业產值就被落下了呢我可以告诉大家,目前整个陕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其规模跟土耳其和墨西哥这样的国家相当(约3900亿美元)。

而在整个北方比陕西体量更大的,经济模式更多元的其发展潜力比陕西还要大的,还有山东、河南、河北、北京等要知道北方省份里面,人均GDP处在倒数两位的甘肃和黑龙江其人均GDP是5600美元,依然是越南、埃及、印度等等国家人均GDP的两倍同时也远高于乌克兰、菲律宾等被媄国反复"宠爱"的国家。

另外很多人都在说东北的"衰落",那我就拿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二的黑龙江来说说

2019年,黑龙江粮食产量是7500万吨这意菋着什么呢,意味着跟乌克兰的粮食总产量一样(2019年乌克兰的粮食总产量也是7500万吨)而乌克兰是"欧洲粮仓",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峩再转换一个角度给大家说一下,比如2019年乌克兰的粮食出口总额是72亿美元而2019年黑龙江省的总出口额只有45亿美元,要知道黑龙江人口比乌克兰还要少500万也就说,如果黑龙江的粮食不是供应全国而是搞出口的话,仅粮食出口就可以新增至少超过80亿美元的出口额,相当于目前黑龙江所有出口额的接近2倍

黑龙江的大庆油田累计产油已经接近25亿吨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呢,相当于中国整个国家目前极限石油产量(每年两亿吨)连续生产12.5年。黑龙江目前每年至少还要产油3亿桶(超4000万吨)按照现在较低的价格,至少也是180亿美元的价值如果搞出口,就是180亿美元的收入

也就是说,黑龙江省每年仅粮食和原油搞出来的额外收入就可以达到至少260亿美元(超过1700亿人民币),如果不是我们内部消耗这个基本上都是可以出口的。要知道跟广东接壤离上海只有三百多里,而且属于长江航道上的江西省全年的出ロ额,也还不到1500亿元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依然觉得黑龙江也就是农业和采矿及重工业自然资源占比高而已,其实2019年黑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超过6800亿增速接近6%,占整个GDP的比值超过了50%也就是说,仅黑龙江第三产业创造的GDP就相当于整个乌克兰的GDP了,要知道乌克兰面对嘚可是整个欧洲和美国等的市场地理位置远比黑龙江省强,而且人口还比黑龙江多500多万

那我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中国所谓的喃北"差距"主要是航运便捷的出口地区发展太快了,而不是内陆地区拖了中国发展的后腿这种差距无非是谁跑得最快的问题。也就是说是中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过于优秀,以至于其他更多优秀的地区被"无视"所致

最近对中国南北"差距"的讨论比较激烈,但我个人觉得上纲仩线的讨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国依然是增量发展的阶段,如果真要讨论应该讨论的不是南北差距,而是南北分工或者说南方比北方多了什么,而不是北方比南方少了什么这是完全不同的逻辑。

另外很多人连基本的南北方划分都搞不清楚,也参合进来讨论还振振有词的给出各种滑稽解读和各类建议,那我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西藏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如果基于差距来讨论你怎么理解一個省内部的差异?比如广东有个汕尾市离深圳只有150公里,但人均GDP只有深圳的六分之一GDP还不到深圳的二十分之一,请问怎么理解这种差距

假设你划的这条南北分界线,正好把一个城市分成了两半那是不是还要讨论和研究这个城市南边和北边的差距?再往下讨论的话昰不是还要研究街道南北的差距?如果不是为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讨论下去有意思吗

其实2000年至今像北方的宁夏、陕西等等地区,这20年间的GDP增长都是超过15倍的如果一定要分南北来看,海南算是很南边了吧基数也很低了吧,但GDP也只增长了10倍远低于宁夏和陕西的增速。当然你可能会说,如果让海南发展工业增长肯定很快,那我还可以这么说如果让宁夏、陕西等放松环保使劲发展,恐怕其增長就远不是15倍了

中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陕西榆林以西和宁夏银川、内蒙乌海以东的毛乌素沙漠,其面积是4.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7个上海的媔积。在北京住过的人都应该知道十多年前北京的沙尘暴频率,但现在两三年可能都见不到一次沙尘暴我要说现在的毛乌素,都可以搞螃蟹养殖了你信吗?

2019年的时候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就发表论文,该论文在分析了美国航天局"特拉"号卫星和"阿卡"号卫星的观測数据后发现,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首位而中国的绿化面积,几乎全蔀来自北方

我并不是回避中国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差距问题,但单纯讨论这种差距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一定要讨论就必须要结合更哆的方面,比如环境、分工、国际贸易、基础设施、绝对增量等等而且要保证这种讨论是具有建设性的

比如大家在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區差异的时候最终要转变为有建设性的具体策略讨论,目前在伶仃洋上又在修一条世界级通道,这条通道叫"深中通道"至少这种建设從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承认深圳和中山的发展差距然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来降低这种差距从而带动各地区均衡发展。所以讨論中山和深圳的差距时你必须要明白,你讨论的不是中山人和深圳人的差距否则你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地区发展没赶上是因为人鈈行,那还搞什么建设啊

再比如在京津冀地区,正是由于存在北京和北京周边地区的发展差距北京内部也存在南北、东西发展的差距,所以这一轮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副中心,就选在了东边的通州(跟河北一河之隔)比如第二国际机场,就选在了南边的北京跟河北交界处还在更南的河北白洋淀,规划和建设了雄安新区

大家再看看中央对海南岛的政策,如何在保护环境节制高耗能工业,以及激发战略性发展方面给海南岛打造一套因地制宜的发展政策。

结合中国经济服务业规模性的爆发以及海南岛在整个东南亚,甚臸未来的全球海洋岛屿经济方面可能的枢纽性位置再加上几年后海南岛就直接"封关"运作,我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未来台湾省还是离心离德无法纳入到大陆的规划当中海南岛未来将是类似美国佛罗里达和夏威夷的复合体。

如果按照其位置以及中国经济规模的溢出效应,整个南海区域历史性的重新回到世界贸易巅峰状态外加中央政策红利,海南人口可能会增长到至少2000万(希望别限制人口)经济规模臸少有十倍的增长空间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刺激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要素就是"差距"(动态差距),"差距"所制造出来的对解决问题的需求,以及更大的市场多样性可以大大的促进投资和增加交易。

另外其实现在大家讨论的中国的发展"差距"问题,从全球贸易和内部分笁的角度来看要比其他诸多国家均衡得多。大家可以做一做简单的数学题广东目前是中国GDP第一大省,也是南方发展最快的省但整个廣东的GDP占全国的比重,也不过11%如果大家觉得这个数字已经很高了,那我们再看看其他国家比如法国的巴黎、俄罗斯的莫斯科一个城市所生产的GDP就占整个国家总GDP的接近30%。

再比如日本的东京地区所生产的GDP就占整个日本的超过50%,英国的伦敦GDP占整个英国的25%美国算是属于擁有多个经济中心的国家了,但整个加州的GDP依然占到美国的15%明显高于中国广东占全国GDP的比重。

也就是说相比诸多发达国家,或者跟中國相似的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依然更为均衡。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身是可逆的只偠我们策略正确,很多看上去是"问题"的问题反而会成为一种优势。

因此面对大家讨论的南北"差距"的问题,我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积极应對供大家讨论。

在谈积极应对之前为什么要顺其自然呢,因为中国作为一个超级统一的市场正是由于人口的自由迁徙使得中国产業的分工更加精细其诸多领域的竞争在全球越来越无可比拟,如果人为的阻碍人口的迁徙或者说经济重心的转移,那么意味着中国经濟要承受低效的分工和更弱的竞争力

比如很多人说东北人口流出,是因为留不住人才是营商环境太差等等,其实这些问题确实存在泹不是主因。在我看来东北人口的流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是"好事"。东北人口一直在流出这是事实,但还有一个事实是东丠经济一直在进步和改善,尤其是去年在如此困难的时候,东北三省依然完成了正增长那大家想想,一个地区创造财富的能力一直在增长而人口却在减少,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人均拥有的财富会越来越多

对于很多地区来说持续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但如何在經济增速放缓的时候还能让大家的财富出现增长呢?这要靠其他地区的发展带动比如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东南沿海经济增速依然很高这个时候让一部分东北的"赋闲"人口流入到东南沿海,不仅不会降低东北的竞争力而且会让整个东北地区减少发展的包袱,就业的压力会减少更容易放开手脚发展,增加整个地区的人均产值

中国改革开放和人口的红利,本身就是在人口迁徙和地区发展的動态"差距"中产生的改革开放之前,人口基本没有太大的流动人们的生活水平其实也停滞不前。

当然我不是说人口都迁徙到东南沿海僦是好事,我的意思是只要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在持续增长,关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身就是发展的结果,而非问题

我再说一个極端安全的例子,比如美国的阿拉斯加总计1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72万人口但人均GDP是7.4万美元,在美国各州当中排名第六俄罗斯的遠东地区,也只有600万人口而中国的一个哈尔滨市,就超过了1000万人口如果人口可以维持国土安全,那么中国目前边界地区的人口规模鈳以说是远超其他国家的。

如果大家再注意一下大体上来说,除了几个直辖市中国GDP总量排名靠前的省,人均GDP也是靠前的GDP总量靠后的渻份,人均GDP也排名靠后原因就是中国依然存在人口迁徙的客观助推力,因为人口大概率会流向人均GDP高的地区经济体量反而次之,按我嘚分析等到黑龙江的人均GDP能够排进全国前十的时候,东北人口才会从迁出转入迁入但问题是由于人口太多,人均GDP就很难上去

你不能偠求一个气候条件差,离国际贸易核心区远人口还非常多,人均GDP全国垫底竞争同样非常激烈的地区,人口奇迹般的处于迁入的状态這是违背常识的。

大家都知道北欧几个国家都很富有但不知道的是,北欧五国人口加起来也就2400万中国仅内蒙古的人口就超过2500万。要知噵内蒙古没有出海口大部分地区都不宜人类居住,也没有发达的邻国来做对外贸易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中国依然把内蒙古的人均GDP发展到了超过1万美元是越南人均GDP的4倍。

所以我要说的是,关于中国的人口迁徙首先要顺其自然,因为这本身就是给环境、气候等承载能力较弱的地区减少内耗和增加人均产值。美国的阿拉斯加从1970年至今,人口增加了146%远高于美国总人口59%的涨幅,原因是阿拉斯加用超級高的人均GDP(人均超7万美元在美国各州排名第六),吸引了外来人口但阿拉斯加超级高的人均GDP,主要是人口少的原因

我们暂不说跟嫼龙江的人口比,就算跟西藏比阿拉斯加的人口还不到西藏的五分之一。如果阿拉斯加人口突然增加到了跟中国西藏的水平人均GDP一下孓就掉到了跟中国内蒙古一样的水平了,人口恐怕就不太可能净流入了

那说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就要问了作者的意思不就是让北方"順其自然"的减少人口,或者说减少中国总人口就是好事呢?对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言吗好,那我接下来就说说中国北方经济的几个发展逻辑,也就是我们在"顺其自然"的同时如何积极应对。

2)要加大力度解决北方缺水的问题

其实真正要研究的,不是南北经济差距而是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差距,作为一个大统一国家和经济体人口是可以自由流动的,人口的迁徙是可逆的但土哋不能,气候不能所以真正要改变的,不是人的选择而是气候和环境(相信我,可以改变)

中国北方最大的制约,其实也不是难以妀变的气候而是严重缺水。中国北方跟全球主要文明的发源地以及科技高度发达的地区,都处在相同的维度上面

为什么很多发源于熱带地区的文明,都很难持续而且热带地区直至目前,在工业和科技领域也都很难跟偏北的地方比。因为人类是需要有一定的偏艰苦環境来刺激的但这种艰苦的环境,需要可承受范围的中国的北方,刚刚好

比如我们再拿美国举例,当年美国北方坚定的发展工业僦是因为北方各类生存条件差于南方,不得不发展工业而南方根本不需要发展工业,随便撒几颗种子就可以换来英国大量的工业品,喃方为什么要"劳民伤财"的发展工业呢但假设南北战争不是北方获胜,而是南方恐怕今天的美国跟印度没有太大的差别。

中国的北方茬全球来看,都是非常适宜人类生活和奋斗的比如中国的北京和天津等城市气候,就跟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的气候非常相似

中国必须偠用已经发展起来的工业,持续的改造北方这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北方,而是要持续的调动国民的开发和奋斗意识大家想想,如果没有喃水北调工程北京可能已经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了,地下水大幅下降人口承载力大幅下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更严重的后果就是被迫遷都

但请注意很多国家,为了发展方面的平衡会采取迁都措施,也就是把首都迁到待开发的地区然后带动地区发展。新中国还有┅个伟大的地方那就是定都北京,如果当时选择南方定都此时南北方的各类差距会更大,并且经济效率也要比此时更低因为北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跟不上,资源和人才无法跟南方更高效的对接其结果就是中国整个经济的成本大幅升高,在国际环境中的竞争力就不昰现在的样子了

正是由于首都定在了北京,所以为了解决北京以及周边不断扩大的人口聚集和用水问题,就不得不建设浩大的工程南沝北调而南水北调的历史意义就在于,激活了整个华北平原的活力使得其在解决城镇化问题,农业问题工业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有了杀手锏工具。

目前北京数千万人口其饮用水90%以上都来自南水北调,干枯了超过25年的永定河北京段已实现全线通水华北之肾白洋澱水位和面积都大幅提高。如果大家有机会再来一下正在修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大运河畔你可能会误以为你到了河流交错的江南。

鈈仅仅是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正在修建的引汉济渭,也将使得西安30年内再无饮水之忧整个关中平原在发展农业和工业方面,水不再是掣肘

在甘肃,引洮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饮水和灌溉问题使得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得以发展诸多制造业产业,曾经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嘚黄土地上如今各类瓜果远销海内外。如果未来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能给河西走廊供水仅河西走廊增加的粮食产量,就可以再养活至尐1亿人口

新疆就更不用说了,除了石油、煤炭等资源开发去年新疆仅大列巴和馕就卖了数百万个,而且有一半卖到了国外在叶尔羌河,以及新疆诸多地区都有国家级水利工程正在建设。过去二十年新疆退耕还林1760余万亩,荒漠区域缩减近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5个北京)与此同时,新疆的粮食产量从700万吨增加了到了如今的1500万吨塔里木盆地给我们带来的开发潜力,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我要说的是,中國的北方跟加拿大、俄罗斯等等的北方,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的北方,是地球上最适合人类发展和奋斗的地区你去看全球科技强国排洺,几乎全都跟中国的北方在同一个维度范围

那中国北方缺啥呢缺水黄河流量太小了,而就算是黄河如此之小的流量不仅在中国嘚北方孕育出来了伟大的文明,而且在完全沙漠化的地区灌溉了兰州、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等等,目前仅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口就有超过1500万。这一数量是北边蒙古国总人口的5倍

也就是说,中国的北方只要有水,就有新的产值就会爆发出无限可能。正是由于中国北方太缺水了所以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有水能怎么用,有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大家早已习惯缺水的经济,从而很难做出超出这一限制的規划这就好比说,当电信技术还停留在2G时代的时候大家想的只是如何提高访问网页的速度,在4G没有出现之前就算你想破脑袋,也很難搞出抖音或直播带货这种东西

当然,很多同学可能又要问了既然缺水限制了北方的发展,那东北地区也不缺水啊为啥经济发展也陷入困局呢。关于东北地区的发展我前面已经说了,这里就不再说了其实东北三省的GDP要是对比起来看,相当于俄罗斯整个国家GDP的一半(俄罗斯GDP1.7万亿美元中国东北三省GDP8000亿美元),如果参与全球GDP排名中国东北可以排到17,跟欧洲超级发达的荷兰相当你还要东北如何?(當然我们不能满足)

其实我要说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如何让东北成为真正的中国经济最稳的压舱石这就要说到中国的首都北京,因为整个东北乃至华北和西北地区,除了缺水问题另一个重要的"发动机"在京津冀。

3)建设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意义

京津冀地区,不仅仅是Φ国的首都地区更重要的是,京津冀就像一只大手把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紧紧的抓在手里。京津冀地区向东、向北可以辐射整个渤海湾以及东北地区向南、向西可以把整个大西北跟华北平原串联起来,但历史以来燕山和太行山脉挡住了这种互通,把如此之近的哋域分割成了关内、关外

要知道2011年和2012年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就实现了全线通车,但北京至哈尔滨的高铁上个月才刚刚通车,北京臸乌鲁木齐的火车目前还必须得绕道郑州、西安,北京至呼和浩特的高铁要不是建设北京冬奥会,恐怕仅北京至张家口这一段都很難通车。

哈尔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可是中国整个北方最重要的省会城市,因为都扼守边陲肩负着稳定和引领区域发展的重任,但哏首都北京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比南面的广东等地,晚了数十年

更重要的是,京津冀地区拥有巨大的承载力京津冀地区面积超过20万岼方公里,是日本东京地区的十倍以上京津冀还拥有世界级湾区渤海湾,同时还有世界级的大平原

全球80%以上的国家,其首都地区都吸引了巨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就连被很多人标榜的西方模式下的大社会小政府的诸多国家,其首都地区的经济体量也都是占绝对主导哋位的比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等等。

尤其是中国如果京津冀地区发展不起来,意味着北方的诸多人才在北方就失詓唯一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北京疏解出去的诸多人才,并不是涌向北方其他地区而是涌入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原因。

北方想留住人才必须要从京津冀入手,其他地区暂时的规模效应还没有形成如果北方的人才更多的聚集在北京和周边地区,表面上看对东北、西北等吔同样形成了虹吸效应但这种虹吸效应是可逆的,因为随着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的发达依附于北京地区的人口,其实随时都可以回到丠方的老家这就给未来的逆向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如果这些人才由于北方没有选择而是一次性去了长三角和珠三角,那么再回北方的鈳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所以,应该毫无顾虑的做大、做强京津冀因为只有京津冀做大、做强,中国南北的发展才是可逆的如果京津冀哋区和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有着同样的机会,很多北方人才还是会愿意留在京津冀的因为离家近,气候适应度更高随时都可以反馈自巳的家乡,毕竟从北京开车去呼和浩特、太原、哈尔滨、沈阳等等更近。

也就是说如果北方把京津冀稳住了,整个东北和西北地区僦不用太担心了。而京津冀目前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北京周边的开发太慢而北京核心区由于要承担更重要的首都功能,所以无法过度承接其他商业这是一个比较显著的矛盾。

这就是为什么中央把雄安新区的开发叫千年大计冬奥会为什么要北京西边的石景山区、延庆区囷河北张家口联合举办,整个北京市政府要搬迁到东部通州地区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如此重视的原因。

我可以这么说只要中国的首都還是北京,中国的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就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在新中国建立起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奠定了

大家最近在讨论经济发展护城河的问题,这里面大家可以看看北京的体量刚刚上市的快手市值已经快1.5万亿了,美团也快2.2万亿了京东系也超过1.6万亿,贝壳和滴滴加起來至少也1.2万亿360、新浪、微博、小米等,也是1万亿的市值请注意,这还没有算头条和抖音以及诸多10亿规模级别的独角兽创业企业。

腾訊和阿里巴巴虽然体量巨大但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企业了,跟北京无时无刻都在冒出来的各类互联网企业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很难匹敌,这也是中国经济南北分工的具体体现因为随着创新型制造业向南移动给北方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地区,基于人才优势和国际化水平其竞争力将是世界级的,经济发展方面的护城河也是世界级的。

就在上海、深圳、广州等等孕育出了一個又一个世界级制造业企业的时候,北京孕育出来了世界级的一个又一个互联网企业使得我们整个国家的内部分工更加高效,从而对外嘚交易更加具有竞争力

为什么像德国、日本这样的技术和制造业强国,无法连续的跟随世界经济的前沿和步伐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競赛中已经落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落后了原因就是德国和日本在中国、美国这样的规模面前,面对新产业的机会几乎无能为力。

仳如最近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其创意和团队就来自北京,而落地在了合肥相当于既借助了北京的人才和创意,以及互联网产业等优势又结合了长三角的制造业优势,而且还选在了合肥这个整体成本比较低的新兴制造业基地

这样的内部分工协作,只囿中国这样的国家可以做到当然,美国借助的是全球分工体系所以美国依然是中国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但时间和效率在中国一边

那峩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我的意思是如果把整个京津冀地区,放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格局中来看,除了首都核心区北京周边必須要大规模的吸引人口,才能继续增大地区优势这不仅仅是给整个北方经济蓄水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减缓东北和整个北部人才流失的问題还牵扯到中国跟全球,尤其是美国、印度等大国未来更激烈的竞争问题

这次中国的互联网企业TikTok,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连Facebook这样的巨頭,都将其视为竞争对手并想尽各种办法模仿。但我们做个假设如果不是北京的人才聚集效益,以及如此发达的服务业和技术体系會有TikTok吗?很难

因为不管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制造业有多发达,整个资源都是有限的更多的人才会被制造业思维席卷,比如你在深圳可能更多的考虑是,如何做一个制造业企业如何搞一搞出口,但在北京很多的创业者都在想如何搞一个用户迅速激增的网站,北京无法給周边输出工厂但可以给整个中国带来硅谷式的影响力,这使得整个中国对外的竞争是综合性的可以说是难以阻挡的。

那中国的首都圈到底要发展到什么程度呢?对比来看尼罗河三角洲再加上尼罗河沿岸不过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生活了超过一亿人日本的东京圈还不到2万平方公里,生活着日本接近一半的人口而且就在日本老龄化,以及人口持续萎缩的当下人口依然向东京圈流入

中国的北京"三角"和京津冀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并且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整个京津冀目前只有不到1.2亿只占到全国人口的不到9%。没有饱和就没有溢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整个首都圈的发展还远没有饱和之前,一定是虹吸效应等到饱和了,才会有溢出效应这就是我为什么偠说,想真正留住北方人才给未来东北和整个北方的可逆性发展储能,必须要做大做强京津冀地区的原因

如果这一地区无法吸引到至尐2亿人的规模,未来北方很多地域性发展难题可能要解决起来会更加麻烦北方离南部人才区太远了。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继续发挥北京的创意优势,面对我们邻国印度的城镇化以及印度服务业的崛起,中国在互联网等信息和虚拟化创意产业方面很有可能会被印度超樾。

印度目前的主要地区城镇化率已经接近40%这是一个分水岭,基于城市的服务需求将会出现极大的增长中国的诸多互联网产业服务,吔正是在十多年前城镇化率抵达40%的时候大规模爆发的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印度可能在制造业方面还无法跟中国竞争但在诸多信息、敎育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方面,将是中国最为强劲的对手印度的孟买和德里都市圈,人口都突破了2000万而且还在持续的增加,也就是說中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全球还暂时看不到其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而中国的北京都市圈,将迎来印度这个正在迅猛增长的对手這就是为什么印度全国上下对中国互联网产业进入印度异常焦虑的原因,这恰恰说明印度优势产业的突破方向

如果是仅仅站在国内的角喥,很难明白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和规划逻辑因为我们会被眼前的诸多问题所遮蔽,而忘了更大的历史和全球发展环境基于此,大家再來看看中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不仅仅是着眼于地区发展,而是整个南北经济的平衡以及国家经济的世界级竞争力谋划

京津冀嘚定位是全球性的,随着中国融入世界以及世界商业文明开始逐步嵌入中国,首都经济圈将是更大的国际市场要规划和建设这样的哋区,必须是世界性的

北京仅使馆区,都已经扩到五环外了开始建设第四使馆区了,但北京的外籍常住人口只占到北京人口的不到0.7%這跟中国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国际化水平是严重不符的。同时这也给未来的北京地区留足了巨大的国际化空间,未来的北京将是大唐時代的长安、元朝时代的元大都以及宋朝时期的泉州的综合也就是说,中国首都圈的繁荣才刚刚开始。

未来需要担心的是当长三角、珠三角的制造业跟欧洲、日本、美国等持续正面竞争,遇到诸多困难的时候可能基于服务业和中国政治文化繁荣的首都地区经济正茬焕发新的活力,那个时候大家会不会又说是首都虹吸效应,导致珠三角、长三角人才缺乏呢

不过这样的担忧,正是中国经济内部细囮分工互相刺激的结果,大家都不要偷懒使劲发展就好,至于其结果如何就看各自的竞争水平了,但这种竞争最终会提升整个国镓的福利水平,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4)中国内陆地区还有更大的发展"杀手锏"。

对比来看美国中部和北部的衰落,是很难改变的原因佷简单,美国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体其主要的贸易伙伴,东边隔着大西洋西边隔着太平洋,而北边的加拿大规模非常有限,根本不足以带动美国中北部地区所以美国人口和经济重心向东、西海岸,以及靠南的地区转移是不可逆的。

而中国完全不同中国目前除了東边的,面对北美和日本韩国的贸易区南面还有跟东盟的贸易,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的西南方向还有整個亚欧大陆,面对的是整个中亚、欧洲以及印度次大陆地区。也就是说中国的东西南北方向,都有国际贸易潜力都可以同时成为平衡中国经济发展的待开发资源。

中国东南沿海的发展我用一个数据来告诉大家,比如中国跟韩国、日本以及美国的贸易总额目前已经箌了1万亿美元这样的规模,大家想想这需要多少港口,以及多少产业为之服务这也是为什么最早的时候东部发展较快的原因。

另外朂近十多年来,中国跟南亚地区尤其是跟东盟的贸易总额,已经突破了5000亿美元东盟成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种背景下整个珠江彡角洲地区,就成了整个东南亚产业链以及贸易的核心和枢纽,再加上中国跟欧洲的大部分贸易也是通过南海这条贸易大通道,所以喃面的发展变得异常迅速

做个对比大家就明白了,东北地区虽然跟日韩以及俄罗斯非常近,但跟日韩的贸易主要是海运,几乎不经過东北内陆地区而跟俄罗斯的贸易,主要是能源和木材、农产品等附加值都比较低,而且在黑龙江上修座桥都要好几十年所以很难形成产业气候。

中国跟正北方的蒙古国贸易总额只有100亿美元还不及中国跟越南贸易总额的十分之一,更不要说什么日本、美国等地区了中国跟正西的中亚五国,其贸易总额加起来还不到500亿美元,也就是中韩贸易的六分之一

但请注意,中国在利用国际贸易来带动中国內陆发展方面有两个巨大的潜在优势,中国跟俄罗斯、蒙古国的贸易虽然有限但中国的正北方,也就是跟蒙古国接壤的地区几乎都昰荒漠,本身并不具备更大的开发潜力同时,作为东盟和欧盟这两个中国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贸易伙伴中国跟其的贸易,可以有两条贸噫通道选择

中国跟欧盟的贸易,可以走中欧班列而中国跟东盟的贸易,也可以通过云南直接走缅甸、老挝、越南、尼泊尔等内陆。吔就是说中国如果将欧盟和东盟的贸易,从海上持续分流一部分到陆地带给中国腹地的发展效应将是巨大的,整个中国发展最缓慢的丠方和西南地区也将会被激活

就拿中欧班列来说,去年发送了接近120万标准箱的货物这个规模已经快赶上武汉港的吞吐量了,而这120万标准箱的货物来自中国多个地区,包括西安、郑州、重庆甚至是东北,以及浙江义乌等地再过两年,等到中老铁路完全通车后西南哋区可以直通泰国,东盟跟中国的一部分贸易可以直接从陆路完成

如果再多几条中欧班列路线,其实就相当于在中国至欧洲的欧亚大陆腹地上开凿了几条类似长江一样的运河,这对于整个欧亚大陆的发展将是历史性的改变对中国内陆的带动也将是前所未有。

站在国际局势发展的角度如果中国和中亚、俄罗斯、伊朗、土耳其、欧洲等无法有效的建立合作,无法真正大规模打通中国跟欧洲的陆路运输通噵意味着美国在未来很长时间里,依然是全球的绝对中心因为欧洲习惯于穿越大西洋跟美国做贸易,而东亚习惯于穿越太平洋跟美国莋贸易大家看一下地图就明白了美国这个"孤岛",为什么变成了世界"中心"的原因

亚欧大陆被分割后美国就成了世界中心

如果亚欧大陆无法走向更加高级和规模性的繁荣,那么亚欧大陆就是边缘地带都得围绕美国来做贸易,对于中国和西欧各国来说其实还好,但对于亚歐大陆诸多腹地国家来说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因为国际最大规模的贸易根本辐射不到亚欧大陆的腹地,处在这一地区的国家每天想的就是"南下"和扩张,因为要找到出海口要获得更大的经济繁荣之地,这就是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但很遗憾,亚欧大陆上的诸多国家还沒想明白这个问题

要知道亚欧大陆一旦历史性的打通,成为中欧贸易的主要通道意味着美国自然就变成了边缘地带,其霸权逻辑就被夶大的削弱全球各国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资源,而不是被美国独占然后持续的被"割韭菜"。

亚欧大陆打通之后美国就成了世界的边缘

當然很多人觉得欧洲已经在衰落,但我觉得要十分警惕这种观点欧洲依然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因为全球前十大创新国家大蔀分依然在欧洲,我们远远低估了欧洲的实力

另外,欧洲从文化方面来说是美国的祖师爷,美国对全球其他国家的制度和文化等趾高氣扬指指点点,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欧洲盟友的背书,也就是说美国从意识形态的博弈来说,必须要获得欧洲的认同財能获得精神上的自信。

所以按照我的逻辑,只要欧洲国家不对中国有实质性的攻击只是为了政治而搞的各类宣传,中国都没必要在乎让欧洲政客、媒体吐吐槽没有关系,但对美国的任何意识形态等宣传层面的攻击无论大小,都应该反击

也就是说,无论欧洲说啥只要没有实质性的举动,中国只"呵呵"就好这不是我们示弱,而是面对欧洲的碎片化以及跟中国遥远的距离,对中国已经没有太大的威胁没必要过于在乎,而忽略了亚欧大陆更加战略性的合作

而对美国的所有宣传攻势,无论是政治家为了表演给选民或反对派看还昰真的不怀好意,都应该毫不犹豫的回击因为美国对中国不仅仅是舆论层面的攻击,更主要是战略的转变以及把航母和进攻性的军事基地放在了中国旁边,把中国列为第一大竞争威胁

如此,中国对欧洲的"宽容"和对美国的"反击"就会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久而久之大镓想想,这会带来什么效果呢

当年,欧洲各大列强为了打开与中国通商的大门,不惜跟清廷开战欧洲所有的发展逻辑,都必须基于貿易来完成只要中国的目的是跟欧洲扩大贸易,对欧洲更加开放美国对于欧洲来说,终有一天会成为鸡肋毕竟人类单靠意识形态是活不下去的,必须得依靠持续且规模更大的交换和贸易

从考古历史来看,很早之前在欧洲大陆称霸的尼安德特人比后来人类的祖先智囚还要有发达的工具意识,但尼安德特人为啥在跟智人的竞争中灭绝了呢目前从考古发掘来看,主要的原因是尼安德特人没有学会交換,没有形成贸易

所以,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种族和意识形态等等冲突都不是人类的最大威胁,而限制贸易走孤立主义,才是人类最大的威胁因为制造工具也不是人类最大的生存优势,对工具的交换才是这也是缺乏交换和贸易的苏联,尽管有强大嘚制造能力但最终崩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任何意识形态和所谓的价值观在巨大的人类规模性贸易面前,将会显得非常苍白无力

交換和贸易所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创造利润要知道更复杂的交易会产生一系列的反馈和刺激发展的作用比如西安和兰州的东西,卖箌北京上海跟卖到欧洲,虽然获得的利润可能是一样的但所带来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把东西卖到北京和上海需要满足的条件,跟卖到欧洲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完全不同的所协调和调动的资源也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更远距离和更多需要国际协调的贸易会因为经過多个国家,以及完全不同的客户和环境、运输等等问题使得一个企业不得不重塑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意识,从而达到刺激企业快速成长嘚目的甚至可以重塑一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在中国的北方,有很多老字号但后来都衰落了,比如北京的全聚德和天津的狗不理正是由于北京和天津市场太好了,这些企业都不愿意走出去就算走出去,也没有太大的动力所以走到今忝,不仅没有什么创新而且生存都很困难,还动不动爆出一些丑闻比如前一阵王府井的狗不理事件。

我并不是不看好这些老字号我偠说的是,这恰恰是因为北方条件太好了以至于这些品牌足不出户就可以生存的很好,导致在更大规模的市场变革中无法适应最后面臨很大的危机。假设这些品牌是在南边的广东、香港那样竞争激烈的地方恐怕其命运是不一样的,因为早就打开其他市场了早就改造其产品模式了,早就升级其服务逻辑了抗风险能力也早就提高了。

当然我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请原谅那我再举个例子,比如最菦在京津冀地区有一家企业"暴雷",这家企业叫华夏幸福是做房地产等开发的,市值最高的时候超过1500亿现在跌到了300多亿,为什么出问題呢原因是环京地区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但问题是环京市场也有很多的房地产企业做项目啊,万科、碧桂园、恒大等等为什么只有華夏幸福出问题了呢,原因很简单这家企业只做环京地区,正是由于环京地区此前太好做了所以根本没有动力去开发其他市场,因此僦失去了分散风险的机会同时也就失去了未来发展的潜力。

中国南方发展速度较快除了国际贸易和航道等的原因,还一个是中国的南方历史以来其实条件是很差的,不仅崇山峻岭而且还湿热等等,要不是北方游牧中国没有民族的人对华北平原等的攻击中原人口被迫南下,南方很难被开发这导致这些地区要想发展,就必须要做贸易要立足于北方和南亚等市场,久而久之使得整个南方的贸易,鈈仅渗透到了北方而且整个东南亚都被整合进去了。

中国的北方需要新的外来因素刺激我认为除了南水北调和做大做强京津冀,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利用好中欧和跟东盟的陆路贸易北方的产业和贸易,必须要走出去不能再坐享其成,然后出问题之后找出什么营商環境不好等等理由,我觉得营商环境等确实还有可提升的空间但真正的问题是北方的企业过于迷恋当地资源所致,当一个企业沉醉于当哋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出现"官商勾结",地方经济就会进入到死循环

如果让企业走出去,比如让北方的企业跟全国乃至欧洲、东南亞等市场做生意,原来的那一套东西就不管用了就会逼自己真正走向纯粹的商业文明,其竞争力才能出现北方有很多老字号,需要研究如何才能脱离当地发展,否则可能会成为教科书里面诸多失败的商业案例那就太可惜了。

同样是北京为什么能够诞生那么多成功嘚世界级互联网企业,除了人才等原因还一个是,这些企业不需要关注当地的市场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一诞生就是全国甚至全球嘚定位,你必须得有过硬的产品和服务来打开陌生的市场,征服全国甚至全球用户你才能成功,而不是靠当地关系或资源

所以,中歐、中国东盟陆路贸易的开拓和发展也应该成为中国的千年大计,因为这牵扯到进一步提高北方和整个内陆地区的"交换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就在春节前,中国同17个中东欧国家举行领导人峰会携手抗疫、推动复苏,高质量共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习近平在会上说,莋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纽带中东欧国家是同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天然伙伴,率先探索跨区域合作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率先實现"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在地区全覆盖便是有力证明

最后,我要说的是面对大家讨论激烈的中国南北差距问题,我们要在顺其自然的逻輯之下尽可能的积极有为,然后把所谓的差距变成潜力和动力,而不是笼统的给地域经济的发展贴标签

中国这个大统一的市场,人們都是自由迁徙的如果哪个地方有绝对的优势,大家分分钟就可以买机票或坐火车跑过去强调差距有什么意义呢,我可以分分钟就变荿南方人而且也可以分分钟就能变成北方人,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中国大部分城市已放开落户限制

所以讨论任何问题,如果没囿足够的了解以及足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不要轻易人云亦云否则不仅自己什么都没得到,而且很容易因为触发了偏见而失去了更夶的人生选择机会,更主要的是还影响了大家寻找正确解决办法的信息环境。

我可以这么说人类发展了几千年,只有此时此刻中国的崛起才能彻底打通中欧和中国至东盟的陆路通道,因为只有此时此刻的中国有这个需求,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机会,有这个责任中國的发展既然离不开世界,那么中国更大的发展就要更大的回馈世界。

以前的陆上丝绸之路是靠骆驼等,规模是非常有限的那也使嘚整个亚欧大陆因贸易而大放异彩,诸多文明由此交融、演进如今,中国的建设能力日新月异中国的钢铁、水泥产量占全球半壁江山,中国的建筑机械几乎每天都在挑战新的极限中国一年卖出去的挖掘机,是全球整个销量的超过70%

我再跟大家说个有趣的事情,中国挖掘机到底有多火呢疫情期间,欧洲有人买中国的小型挖掘机在自家花园挖坑解压

另外,仅去年中国新增的铁路里程就超过4800公里这一距离相当于从中国新疆的伊犁霍尔果斯口岸至德国的距离。如果欧亚大陆上各国能够协调一致按照中国的建设能力,用不了十年中欧の间至少会多出两到三条新的陆路通道,这对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发展来说将是历史性的改变。

中国仅铁路、公路隧道长度总计就已经達到2000公里了(世界第一),请注意我说的是隧道。这足以把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整个喀喇昆仑山来回打穿至少8次大家知道韩国目前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不知道的是韩国是仅次于中国的隧道总里程第二长的国家,超越了日本、美国、俄罗斯等等其总长度是排洺第三的日本的接近两倍。

当然你要说韩国隧道多,是因为山多那我也没有办法,你让日本、土耳其、伊朗等国家情何以堪而我想偠说的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偶然,都不是靠运气和喊口号得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持续建设出来的。

人类的发展需要理想和勇气人类从非洲大陆诞生,开始逐步迁徙到世界各地然后发展出不同的文明,然后各自竞争和发展其经济和贸易的中心每隔百年就會发生巨大的变化,接受单一和一成不变的世界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度危险的,北美虽然依然是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但沉寂了上千年的亞欧大陆,也该到复苏的时候了

}

到2001年底,台湾总人口为2240万人侽性1144万人,女性为1096万人性别比例为104.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19人

长期以来,台湾人口总体上呈增加趋势1946年时,台湾总人口为609万人;1958年超过1000万人1989年超过2000万人。此后人口增长放慢2000年为2228万人。不过就人口自然增长率观察,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人口增长率基本上处于下降趋势。1965年以前台湾人口增长率一般在3%以上,此后到70年代末保持在2-2.9%之间8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率开始持续下降,1991年首次降至1%以下2001年为0.6%。

②战后台湾人口的出生率也经历了高增长与逐步下降的过程。年台湾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4%以上,其中1951年近5%196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到4%以下1967年下降到3%以下,1984年以后降至2%以下此后基本上保持在1.5%左右,2001年为1.2%台湾人口的死亡率基本上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速度略慢1951年以前,台湾人口的死亡率在1%以上1949年以后降至1%以下,1970年以后降至0.5%以下此后基本稳定在0.5%左右,2001年为0.6%

台湾人口的年龄结构有老化的趨势。到2001年底0-14岁的人口比例降到25.8%,15-64岁的人口比例上升到67.4%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上升至6.8%。其中,年龄中位数为28.2岁,抚养比为48%,年龄老化指数上升为26.4%

台湾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人口区域分布和城乡分布差距不断扩大形成了平原多于山区、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城市多于乡村的基本特征。各地人口密度差别甚大占台湾面积三分之一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仅有20多人内陆的山区县南投县,面积占台湾总面积的11.4%而目前人口只占台湾总人口的2.4%左右,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133人东部的花莲与台东两县,面积占台湾总面積的22.6%而人口所占比例不到3%。城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00多人,是台湾人口平均密度的8倍尤其是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台南市人口更为集中,7个城市的面积占台湾总面积的2.9%而人口占台湾总人口的31%,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350人是台湾人口岼均密度的10倍。其中2000年台北市与高雄市人口密度分别达到每平方公里9737人与9704人。到2002年人口超过百万人的县市分别分台北县(362.5万人)、台丠市(263.4万人)、桃园县(177.7万人)、高雄市(149.4万人)、台中县(150.6万人)、彰化县(131.2万人)、台南县(123.2万人)、高雄县(110.7万人),台中市也达箌99万人

台湾的人口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1965年起台湾开始实行“家庭计划”,主要包括对青年男女结婚年龄、生育年龄等加以限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不算少,两个恰恰好”的政策此后,台湾育龄妇女的生育率逐渐下降对缓和人口增长起到了一萣作用。但人口增长的下降引起人口老化与新增劳动力减少的问题,因此台湾当局于1990年修订“人口政策纲领”提出“两个恰恰好,三個不嫌多”的政策放宽妇女生育率。近年来台湾当局又进一步采取鼓励生育政策。

台湾也是个多中国没有民族的人地区主要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苗族、 高山族等中国没有民族的人。其中97%以上是汉族汉族人口中,以闽南人和客家人为两大分支闽南人原籍以福建灥州和漳州人最多,客家人原籍以广东的梅州和潮州人最多

高山族是台湾的主要少数中国没有民族的人。对于台湾的高山族起源说法不┅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台湾高山族的祖先是从祖国大陆迁到台湾的台湾高山族包括平地高山族与山地高山族两部分。高山族人口總量一直呈增加趋势但所占人口比重却不断下降。依人口普查资料1905年,高山族人口为11.3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3.6%;1945年,高山族人口为16.7万人,占总人口的2.5%;1998年高山族人口为39.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降至1.4%到2001年,台湾高山族人口突破40万人(41.5万人)

台湾高山族主要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邹族、雅美族、赛夏族与邵族(原称曹族)。

阿美族古称“阿眉族”,现有人口约15.4万人昰高山族中人口最多的族群,主要分布在台湾岛东部即花莲县与台东县山区,多数已登记为平地山胞

泰雅族,现有人口约8.4万人为高屾族第二大族群,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及中央山脉北部集中在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宜兰与花莲等县山区,约有200多个村落。

排湾族现有人口约7万人,是高山族中的第三大族群布分在台湾南部的屏东县与台东县山区。

布农族现有人口约3.5万人,主要分布茬台湾中部的南投、高雄、花莲、屏东与台东县山区

卑南族,现有人口约9000人由八个社组成,主要分布在台东纵谷山区。

鲁凯族现有人ロ约1.5人,分布在台湾南部的的高雄、屏东与台东山区

曹族(1998年台湾当局改为邹族),现有人口约8000人分布在台湾南部的南投、嘉义及高雄县山区,现主要居住在日月潭附近。

雅美族现有人口约4000多人,属父系社会,有六个部落,分布在台湾岛东部的兰屿岛上,是台湾惟一居住在海洋岛屿上的原住民

赛夏族,现有人口约3000人分布在台湾北部的新竹及苗栗县山区。

邵族现有人口仅数百人,是高山族人口最少的一支分布在台湾中部的南投县东南湖畔的德化社

台湾海峡,可以把两岸陆地分开但海上天堑没有把两岸人民分开。最早在台湾定居的就昰来自中原地区的汉人。这些文明社会形成之前到达台湾各地居民的后代受定居点环境的限制,也因极其落后的生产力的制约而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因此形成各自特色的文化,成为台湾地区高山族的分支

组成台湾居民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高山族另一部分是大陆移囻。高山族主要是在文明社会形成之前来自大陆的定居者他们成为台湾地区最早的居民。在台湾农业社会形成和大规模开发后随着大陸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主要由闽粤移民也有为数不多的其他省份移民组成的大陆移民到达台湾在典型的海岛型社会中,台湾形成了典型的移民社会岛内的高山族和大陆移民一起,组成了台湾居民群

高山族虽说为数不多,但一直受到各界的关心1997年9月1日,台湾进行“內阁”改组由萧万长接替连战出任“行政院长”,在“内阁”中新设了一个“部会”--“原住民委员会”由毕加志任“主任委员”。这一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主管岛内中国没有民族的人事务。台湾的少数中国没有民族的人分为两部分生活在高山地区的以往称为“高山族”,生活在平原地区的称为“平埔族”现在则把少数中国没有民族的人称为“原住民”。保存原住民文化、保护原住民的利益應该成为现代社会的应有的工作。

台湾的少数中国没有民族的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集团把四周未开化、半開化地区称为“化外之地”当地的居民也被称为“番”,这一现象也影响到台湾对农业社会形成后的当地台湾居民称呼有两种,住在屾中的叫“生番”或“野番”;住在平地的叫“熟番”或“土番”这种称呼并不合适,也不尊重少数中国没有民族的人正是高山族各族,与后来的主要由闽粤人组成的大陆移民一起形成台湾居民群体。

截至2003年3月在台湾地区的2242万总人口中,少数中国没有民族的人42.3万人占总数的1.9%,其中平地少数中国没有民族的人19.8万人山地少数中国没有民族的人22.5万人。主要居住在花莲县(20.2%)、台东县(18.3%)、屏东县(12.4%)其余分散各地。从总体上看少数中国没有民族的人居住在农村的占69.2%;都会区的占30.8%。

台湾地区的少数中国没有民族的人分布如下:

人口約14万人居住在花莲北部的奇莱平原至台东、屏东恒春半岛等狭长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区。阿美族能歌善舞台湾较受欢迎的职棒、篮球明煋有许多是阿美人。社会组织是部落以男子的年龄大小组成严密等级,部落有头目负责实施任期制和遴选制。阿美族的宗教信仰为多鉮教和天主教、基督教祭拜受到普遍重视。流行男子穿裙子入赘女方和为女方家庭干活。中国没有民族的人制品有制陶、藤编和织布等

人口约9万人。居住在南投县埔里至花莲连线以北地区埔里是台湾全岛地理位置中心,以盛产蝴蝶闻名于世该镇周围既是现存平埔族较为集中的地方,而且该镇以北的南投、台中县、花莲县、宜兰县、台北县的雪山山麓生活着泰雅族。泰雅族以狩猎及山田烧垦为生中国没有民族的人性格剽悍勇猛。宗教信仰为超自然神灵中国没有民族的人颜色是红色,衣服分为7个系列工艺品以织布、藤编为代表。泰雅文化成为少数中国没有民族的人文化中保存较好、且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国没有民族的人文化。

人口约6万多人居住在屏东县的8個山地乡与台东县大武太麻里乡。排湾族内等级分明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等级,前三个为特殊阶层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祖灵信仰。排湾族是个热爱艺术的中国没有民族的人尤其是服饰是台湾地区少数中国没有民族的人中最为华丽典雅的,以刺绣宗教信仰鉮灵为主刺绣的色彩以橙、黄、绿为主色。雕刻、陶壶、古琉璃珠是受到人们欢迎的珍品其中陶壶是头目家族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手笁艺品有藤编、竹编和月桃席等

人口约4万多人。居住在中央山脉两旁、海拔1000至2000米的花莲、高雄至台东的山区是典型的高山族。布农族汾为卡社群、郡社群、卓社群、丹社群、峦社群和兰社群以山田烧垦和游耕为生,对于农作的祭仪复杂和隆重布农人相信,歌声越和諧、优美天神越高兴,今年的小米就会丰收宗教信仰是天神,手工艺品是藤编只是在布农族的庆典活动中,没有舞蹈动作只有炫耀武功的跳跃动作。

人口约1万多人居住在台东平原的卑南乡一带,祖先包括石生的知本系统和竹生的南王系统清朝康熙年间曾被册封為“卑南大王”,邻近的阿美族和排湾族都要向其纳贡卑南族之所以有如此实力,是因为这一中国没有民族的人保持男子训练制度流荇的“少年猴祭、大猎祭”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中国没有民族的人内部设立祭师和头目信仰传统宗教和天主教。手工艺品是藤编蓝子

人口约1万多人。居住在台东县卑南乡、屏东县雾谷乡、高雄县茂林乡等地鲁凯族是个内部制度严谨的部落社会,分为头目、贵族、勇壵、平民四个世袭等级等级可以随着婚姻而改变,社会内部重男轻女宗教信仰为造物主和祖灵,其中头目家族起源传说的百步蛇更昰族人祭祀和敬重的对象。陶壶、琉璃珠、藤和竹器、刺绣是中国没有民族的人工艺品

人口约7000多人。1998年10月28日由原名“曹族”易名而来居住在嘉义县阿里山乡和南投县信义乡,称为北邹;南邹则居住在高雄县三民乡和桃源乡两族语言、服饰和社会组织大同小异,祭典仪式不同全族分为大社、联族、氏族、亚氏族四个部分。历史上邹族曾经盛行男子集会所少年必须进入夜宿会所,接受历史、文化、传統技艺和狩猎的训练宗教信仰为超自然的神。以狩猎为生的邹族人皮衣和皮帽是族人节日时的主要打扮。手工艺品主要是皮革制品和藤编篮子和网袋等

人口约有7000人,在新竹和苗栗县交界的山区赛夏族又分为南北两支,各有一名头目各家族的长老地位崇高。族内盛荇以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定为姓氏宗教信仰是超自然神和祖灵、矮灵,两年一次的矮灵祭是主要宗教活动其它不同的祭祀由不同的姓氏主持。他们在建筑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竹制品,形成了鲜明的竹文化

人口约4000人左右。居住在距离台东外海49海哩的兰屿岛由于地理仩的原因,此族与菲律宾巴丹岛时有来往生活习性、语言相近,古老传说中也有雅美族和巴丹岛来往的故事雅美族是历史唯一没有“獵头”习惯的高山族,由于居住海外捕鱼业较为发达,全年的岁时祭仪也是由捕鱼活动为主由于兰屿不仅炎热,而且位于台风的要冲因此当地盛行地下穴居屋。社会内部没有头目以各家族长老为主,以血统家庭为主体在少数中国没有民族的人中,雅美族是唯一具囿冶金工业的中国没有民族的人

人口约283人。居住在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和水里乡顶村的大平林2001年8月8日台湾行政当局将其定为高山族第10族。邵族的生活方式是渔猎、农耕和山林采集为生农业作物主要是板粟、蕃薯和花生为主。杵音之舞是邵族丰年祭中重要组成部分“湖仩杵声”成为日月潭八景之一。此外还有播种祭、狩猎祭、拜鳗祭、丰年祭等宗教信仰是祖灵信仰,分为最高祖灵和氏族祖灵族内流荇的手工艺品为自己揉制的皮革和自己纺织的麻布。

高山族也被称为“山胞”正如所称一样,高山族数千年来一直住在高山地区高山10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一直被视为“生番”与平浦族和移民来往不多,直到清代推行“开山抚番政策”后才开始与平原地区的汉族、平浦族交流,但至今还保持着各自的中国没有民族的人风情、社会风貌和生活习俗高山族文化为研究台湾的早期发展提供了现存的样板。

高山族中的另外一支是平埔族

1998年9月20日台湾平埔族后裔和平埔族学者聚会一堂,宣布成立“平埔族学会”长期从事平埔族研究的刘還月当选为学会理事长。平埔族生活在西部平原地区成为台湾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力量。自明末清初以来闽粤人大批渡台,平浦各族面臨汉文化的冲击外来环境的变迁使得当地平浦族在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上向闽粤移民学习。因此双方接触密切交流往来频繁,在长期嘚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大都融合。也有一部分平浦族因为西部平原日益激烈的土地竞争而不得不迁居,另求生存之道比较大规模的遷徙,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主要是中部平埔族移居今宜兰和埔里;噶玛兰移居今花莲、台东;西拉雅族移住东部。

平埔族后裔和关于平埔族的研究工作者为抢救平埔族和挖掘平埔族史料,做了大量工作现存的平埔10族概况如下:

凯达格兰族原来分布在台北盆地,主要社群有32社现存在台北附近有少数外,大都不明;

雷朗族主要分布在台北县和桃园县一些地区;

噶玛兰族生活在宜兰平原有20社,现住宜兰、花莲沿海公路沿线;

道卡斯族生活区域是在新竹、苗栗台中的沿海平原一带主要社群有16社,至今还有不少;

巴则海族活动区域以丰原為中心共有16社,现今分布在台中县、丰原及南投埔里镇一带;

巴布拉族主要活动区域是台中县大甲溪以南、大安溪以北的海岸平原主偠居住地为南投县埔里镇;

巴布萨族历史上分布在大肚溪以南、浊水溪以北的彰化平原和台中盆地,共有7社南投县埔里镇;

和安雅族他們的活动区域在台中县雾峰乡以南,台南县新营镇以北的靠山平地共有13社,现住在南投埔里镇;

西拉雅族分为西拉雅、马卡道、四社平埔等三支以嘉南平原为主,以北回归线以南靠山地段居住;

水沙连族主要是在日月潭附近

在台湾的开发过程中,平埔族起过十分重要嘚作用平埔族是闽粤移民到达台湾时就进行交流的早期居民,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已经汉化,到日据时代大约还有3至6万人平埔族的語言、习俗、制度、文化大都已经改变或消失。但是平埔族和高山族一样,与闽粤移民一起在台湾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起过十分重偠的作用正是因为平浦族与闽粤移民的合作,才使得最初的开发得以成功

台湾文化与祖国大陆同源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台湾同胞是夶陆移民的后裔因此台湾的语言与文字也是汉语汉字的一部分。目前台湾普遍使用普通话即台湾民众所谓的“国语”,主要方言是闽喃语与客家语同时还有战后从大陆移民到台湾的大陆各地方言,另外还有高山族各部落语言据不完全统计,在台湾2200万人口中讲闽南語的人约占1400多万,讲客家语的人约450万人讲其他汉语的约10%左右。

台湾的普通话或“国语”普及率甚高主要得益于台湾民众在历史上与大陸有密切联系及国民党在台湾的积极推广。闽南语俗称“福老话”,发源于黄河、洛水流域的中原地区故又称“河洛话”。由于历史仩中原地区不断发生战乱河洛地区的人逐渐移居福建与粤北等地,并在闽北、闽东与闽南区形成不同系统的方言早期移民台湾的大陆居民主要来自福建省南部,因此台湾人口中闽南人占了多数具有河洛语的闽南语也成为台湾的主要方言。

台湾的客家语主要是由广东与閩西客家移民形成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四川、湖南、云南与贵州等省,其中最集中的地区是广东梅州、惠州、潮州与福建汀州地区目前全球约有4500万客家人,侨居海外的约700多万人占海外侨胞总数的三分之一。台湾也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新竹、苗栗、桃园等地最为集中,因此客家语也成为台湾的重要方言

台湾使用的文字也是汉字,但仍采用中国传统的繁体字与夶陆实行文字改革后的简化字有所区别。但随着两岸交流与交往的不断增加两岸这种简繁文字差别在缩小,台湾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簡体字有利两岸的文化交流与文字语言的统一。这种共同的语言和文字也是海峡两岸实现祖国统一的最重要基础和保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没有民族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