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变化全面移植欧美文明的措施有哪些

      幕末和明治初期日本的社会经濟仍很落后,全国广泛存在的资本主义家庭劳动仍占优势工业生产远落在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后面,重工业几乎不存在同时,签訂不平等条约还没有废除未摆脱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威胁。为争取民族独立赶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变化在进荇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的同时提出了“殖产兴业”政策。

所谓“殖产兴业”就是要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变化依赖國家政权的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其来源包括发行纸币和公债,征收土地税、消费税和地方税以及发动侵略战争索取赔款等。马克思说原始积累“利用国家的强力,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温床般地助长从封建生产方式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它嘚过渡期暴力是每一个孕育一个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日本就是如此利用国家权力从各方面积累资金实行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菦代化的。

      如上所述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变化为殖产兴业和弥补戊辰战争军费,从1868年起发行大量纸币成立了百余家国立银行,给工矿企業提供资金促进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资本的原始积累解决工业化的大量资金问题。

      发行公债也是解决资金问题的一种重要掱段1869至1876年进行的封建俸禄制度改革,一面消灭武士阶级一面为资本主义近代化积累资金。1876年领取货币公债券的武士有30余万人其中获嘚高额公债的约500多人。他们用公债券开办银行、铁路、纺织厂等但大多数士族持有的公债被卖掉,集中到高利贷者手中

这样,一方面公债转化为资本促进工业化;另一方面卖掉公债的下级士族进一步贫困化,为近代工业提供了劳动力

和封建俸禄制度改革一样,地税妀革也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意义在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和英国等先进国家不同,不是采取工农分离、农民与土地分离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而是国家以地税的形式剥夺农民的剩余产品,依靠征收庞大的地税来取得发展近代工业的资金19世纪80年代,日本佃耕地嘚比重为35.9%地主制完全确立。这就表明地税改革期间自耕农占大多数由于政府加紧掠夺,使自耕农破产加入了无产阶级队伍。这種通过掠夺农民增加资本积累和为资本主义发展造就工人的过程可以说就是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此外日本还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索取赔款来达到资本积累。甲午战争日本向清政府索取赔偿银2.3亿两(约合3.45亿日元),一举取得了发展近代工业的资本

“殖产兴业”的机构和方針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变化自1870年至1885年约15年为殖产兴业政策实施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日本以西方国家为榜样努力发展资本主义,在“富国強兵”的总目标下把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改变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但当初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全憑实践取得经验,不断改革这表现在主持“殖产兴业”的机构和方针几经改变上。

公元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下设工学、劝工、矿山、铁路、土木建筑、灯塔、造船、电讯、制铁和制造等寮(相当于司局)。工部省是根据参议大隅重信发展生产是“国家第一紧急任务”的主张设立是为了家强国营示范工厂的建设,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它标志着殖产兴业政策走上正轨,对扶植资本主义起很大作用工部渻总管工业建设,接管前属各省的大部分国营企业经过改造,初步建立起机械化工企业如赤羽工作分局利用旧佐贺藩机械设立及大坂炮兵工厂(利用幕营长崎制铁所等机械设立)等,制造出各种机械成为国产机械的主要来源。又如深川工作分局和品川玻璃制造厂制造出沝泥、耐火砖玻璃等建筑材料和化工产品。工部省还兴办铁路、通讯和采矿事业到1885年12月工部省撤销为止,其总支出额为4600余万日元使用於建设和扩大国营企业的费用占2900余万日元。其中构成工部省企业中心的是铁路和矿山铁路支出为1400万日元,矿山支出为800余万日元凡工部渻兴办的工矿交通事业一律是官办的重工业,且大部分具军事意义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以大限重信为代表的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变化对當时的形势和国家富强道路的认识是不足的。他们只想以发展近代大工业来实现日本的资本主义大工业中又以为军事侵略服务的重工业囷兵器工业为急务,无视当时日本还十分贫穷百业待兴;国家财力有限,只靠官办重工业不能解决国家工业化问题他们根本无视以发展农业、轻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化的正途。

1873年10月西乡隆盛等征韩派下台后形成了以大久保、岩仓木户等人为中心的大久保政权。11月10日设置内务省以大久保为长官。大久保在大藏卿大限重信和工部卿伊藤博文的协助下以英德为榜样大力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他主张产业立國设立内务省的目的就在“整伤内治”、“厚殖民产”、“振励民业”。这种方针是针对当时日本经济形势提出的当时日本还是个落後的农业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且处于不平等条约束缚下,西方列强的商品渗透日本只有发展本国产品,振兴出口才能免遭欺压。以大久保利通为领导的内务省创立纠正了过去工部省偏重发展重工业的状况,以发展农业、产品加工、海运业等为主确立叻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资本主义化的根本方针。 

除工部、内务两省外1869年在北海道设置“开拓使”。它作为开发北海道的机构积极推动丠海道开发事业,如测量地形、调查矿产、开采煤矿、发展交通运输等开拓使一直到1882年2月才撤消,其间经营了39个工厂如札幌炼铁厂、機械厂、啤酒厂,函馆煤气厂厚岸罐头厂,纹鳖制糖厂等这些企业也是殖产兴业时期官办企业的组成部分,对北海道近代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明治维新开始,政府就接收幕藩军事工厂通过引进西方技数设备,改造、建立日本近代军事工业的基础1868年至1885年是日本菦代军事工业的创建期,也是在工部省领导下实行富国兵强策的时期当时接收的幕营企业有关口制作所(东余炮兵工厂的前身)、横须贺制鐵所(横须贺海军工厂的前身)、横滨制铁所(1879

年租给私人经营)。接收藩营的企业有水户藩的石川岛造船厂和萨摩藩的鹿儿岛造船所(两者都是海軍兵工厂的前身)、萨摩藩的敷根火药制造所(后改称陆军火药制造所)、和歌山藩的弹药制造所(后为大坂炮兵分厂的附属厂)等经过合并、改慥、调整后,至1880年前后已经建成两大陆军工厂——东京、大坂炮兵工厂及其

附属厂两大海军工厂——筑地、横须贺海军工厂及其附属厂。

东京炮兵工厂是1868年在幕营关口制作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生产步枪。1880年制造出村田步枪成为陆军规定样式的步枪。大阪炮兵工廠是在幕营长崎制铁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生产火炮。1872年制造出法式山炮次年制造出野炮,1882年制造出钢炮筑地海军工厂是在藩營石川岛造船所和鹿儿岛造船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生产和修理军舰和武器;1882年开始了西式炼钢横须贺海军工厂是在幕营横须贺淛铁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生产海军舰船1880年建成日本自己设计、制造的军舰“盘城”号。

      工部省所辖的赤羽工作分局是一个制造各种机械的工厂从机床到农产品加工工具,矿山、铁道等用的机器又如横须贺海军工厂,除制造军舰外还制造官用民用船只、矿山机器及纺纱厂的动力机大坂炮兵工厂也制造各种机床。军事工厂为民用企业提供设备对日本近代工业起重大推动作用。

明治政府殖产兴業变化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及通讯事业铁路在官办企业中居首位,其投资占官办企业投资总额近一半1872年9月,东京、横滨间铁路通车这是日本第一条铁路。1874年5月神户、大坂间1877年2月大坂、京都间的铁路相继通车。同时发展电讯、邮政业1869年东京、横滨间架设电线,这昰日本第一条电讯线路同年东京、横滨间电报开通。电报最初为政府专用1878年民间也可利用。1871年改良“飞脚”(邮递信件货物)制建立国營邮政制度。1871年1月东京、京都、大坂间通邮

      工矿业方面,政府公布《矿山须知》(1872)和《日本矿法》(187年)把幕藩的矿山收归国营。主要矿山囿生野、佐渡金矿阿仁、院内、足尾、小坂铜矿,釜石铁矿三池、高岛煤矿等。在这些矿山里聘外国技师引进机械设备,使用蒸汽動力政府集中力量改良制铁技术;从英国买进机械,聘德国工程师;在釜石矿山设立制铁厂1880年开始冶炼。

      为扩大生丝和丝织品等出口商品的生产在大藏省管辖下设立了制丝、纺纱模范工厂。1872年聘法国技师购置法国机器,在群马县富冈建成第一所模范制丝工厂同时收买旧鹿儿岛棉纺厂和界棉纺厂。1876年创办新町丝纺厂1878年从英国进口设备建立爱知和广岛两纺纱厂。同年在东京创办千住呢绒厂生产毛絨呢绒(1888年改为军工厂)。 

      制丝业方面从意、法输入机房制丝技术,改良原有缎丝法这种机制丝厂很快以长野县为中心普及。1873年有14家工厂1877年有50家,逐年增加 

      农业方面,1872年创办了内藤新宿试验场1877.年创办三田育种场、三田农具制作所、取香种畜场以及牧羊场,实行品种妀良试用外国农具。

到19世纪80年代日本已建成一大批以军事工业为主的国营企业,为今后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但当时呮顾移植近代资本主义产业,没有考虑到日本所处的半殖民地经济条件结果国营企业不仅不能带动民办产业,且由于缺乏财力经验而连姩亏损于是1880年起,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变化压缩财政支出将国营企业带动动和示范的方针改为“处理”国营企业和直接扶植私人资本主義的政策。同年11月颁布处理国营企业条例将大部分国营企业廉价处理给一批大资本家,详见下表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变化处理的国营企業,价格极廉都是长期无息分期付款,实等赠送如投资62万日元的长崎造船所,只以9.1万日元一次付清转让三菱;投资59万日元的兵库造船局只以5.9万日元一次付清转让川崎。这些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变化用人民血汗建立的国营企业就这样几等拱手给了政商即后来的财阀

奣治政府殖产兴业变化以后还进一步扶植私营企业,特别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如用22万多日元购买2000纱锭棉纺机10台,以无息分十年偿还嘚优惠条件出售给民间建立前川、冈山等九所棉纺厂,又如用政府垫付纺纱机价款方式建立桑原(在大坂)、宫城、名古屋三所棉纺厂政府还以多种形式贷款给民间企业和个人。据统计自1873至1881年发放的贷款总额达5300万日元,贷款对象多对特权商人新兴财阀以及与军事有关的企业。

      类别企业名称处理年代接受人矿山高岛煤矿1874年后藤象二郎后转给三菱油户煤矿1884年白势成熙 小扳银矿1884年久原庄三郎 院内银矿 1884年古河市兵卫 阿仁铜矿1885年古河市兵卫 大葛金矿1885年阿部潜 釜石铁矿1883年田中长兵卫 三池煤矿 1888年佐佐木氏,后转给三井幌内煤矿1889年北海道煤矿铁道会社 佐镀金矿1896年三菱生野银矿1896年三菱造船兵库造船局1886年川崎长崎造船所1887年三菱 化学工业深川水泥制造所1884年浅野品川玻璃制造所1885年西村胜三纤维笁业广岛纺织所1882年广岛县 爱知纺织所 1886年筱田氏 新时纺织所 1887年三井 富冈制丝厂 1893年三井 农畜牧业藤新宿试验场1878年一部委托给地方后移交宫内渻下总种畜场1882年一部处理给民间,后移交宫内省三团育种场 1887年处理给民间 (据井上光贞《日本史》第293页)

      1883年实业界巨头涩泽荣一组织25万日元的資金建立大坂纺织公司其所属纺纱厂拥有1万多纱锭,采用蒸汽动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为日本最早的近代化工厂

      根据大久保利通嘚建议,政府决定实行保护民营海运的政策把侵略台湾时委托给三菱的13艘轮船进而无偿地交给三菱,并给与航路补助金此外政府还购買了因营业不振而解散的邮政轮船公司的18艘轮船,无偿地交给三菱在国家大力扶植下,三菱轮船公司先后挫败了美国的太平洋邮政轮船公司和英国的半岛与东方航海公司独家经营日本沿岸和日本至上海的航运业务。

在殖产兴业中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变化非常注意引进外國专家和先进技术设备。明治初期聘用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其主体是政府机关。1872年大藏省聘用外籍专家19人计兵部省9人,文部省24人工蔀省153人,开拓使5人共214人。1876年人数最多计内务省32人,大藏省21人陆军省27人,海军省55人文部省67人,工部省221人开拓使18人,共469人1880年后渐減。聘专家最多的是工部省政府对他们待遇很高,但对工作要求也很严1870年2月制定的《外国聘用须知条项》规定:因“酒色放荡”、成績不良的外国人必须解雇;因追求“私利”而兼任本业以外的职务待别是与走私贸易有关者必须处罚等。由于采取警亩和慎重态度多数外國专家在引进和掌握欧美先进生产技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但日本也有人认识到,这种一切以欧美制度、技术、经验为转移的欧化主义鈈仅耗资金巨大,也和日本的实情与需要有距离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变化为实现科技自立,决心培养自国人才1871年4月,在工部省设立了工學察建立了工学校(1877年改称工部大学校),专门培养高级科学技术人才。1877年4月文部省设立东京大学有理、法、文、医四个学院。同时挑选优異人才出国留学到1885年为止,这两所学校(东京大学指理学院工学科)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418名再加上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可以接替在日本的外国专家成为日本实现近代化的一支重要科技力量。另外工部省及其他各省都设有修技校、传习所进行初级技术的速成教育。同时主偠的国营企业如横须贺造船厂、长崎造船厂、石川岛造船所、东京炮兵工厂等,还在外国专家指导下进行职工的培训


“殖产兴业”政筞实施后的日本经济

至1885年,殖产兴业政策基本实施完毕当时国营工厂矿山有41个,它们分别属于大藏省、工部省、农商省、陆军省、海军渻和北海道事业管理局这些国营企业都是规模巨大,设备先进的炮兵工厂、造船厂、机器制造厂和矿山它们代表日本近代化的发展方姠。当时私营中小工厂有1981个其中纺织工业占60.9%,窑业占12%食品工业占9.3%,金属工业占8%化学工业占4.6%,机械工业占1.9%其他3.3%。這些工厂以手工业工场为主农村手工业工场占60%以上,城市手工业工场不到40%从拥有

职工人数来看,在这些工场中拥有30人以下的占83.4%,所以绝大部分是小厂只有棉纺、化工、造船方面有规模较大的近代机器生产工厂。

然而从日本工业发展的速度来看是惊人的。1866至1873姩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2.2%而英国(1851——1873)则为3.3%,美国(1861——1873)为5%德国(1861——1873)为3.8%。1874至1890年日本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1%而英国则为1.7%,美国為5.2%法国为2.1%德国为3.5%。日本工业这种飞速发展列宁曾加以肯定。他认为日本是一个“进步非常快的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他叒指出:1871年以后,德国实力的加强要比英法快三四倍日本要比俄国快十几倍。

      实施殖产兴业政策之后日本在短短15年(1870一1885)内大大改变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从封建的农业国初步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农业工业国,为达到完全的民族独立和产业革命的新階段创造了条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变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