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弃母学佛,算不孝儿子让母亲伤心吗

原标题:《续小儿语》第3集

《圣學根之根·续小儿语》

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圣学根之根·续小儿语》四言我们请掀开《聖学根之根》的第一册,从第七页倒数第一行开始看起

【无可奈何。须得安命怨叹躁急。又增一病】

‘无可奈何’就是没有办法的意思,毫无办法‘须得安命’,“安命”是什么意思这是教导我们要安于天命,知足守分安于天命这是说我们要相信因果,能够相信因果的定律相信天命的道理。反过来如果不能够安于天命,而是‘怨叹躁急’就是说一个人常常会抱怨、哀叹,而且情绪又非常暴躁不安则‘又增一病’,这样的一种状况只是让自己又增加了一种新的错误或者说会带来想像不到的祸患。所以这个地方是教导我們要安于天命、相信因果能够知足守分。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真正是改造自己命运的这样的例子也就是袁了凡先生,他留给儿孙一部非常有名的家训叫做《了凡四训》。这部书印光大师非常的推崇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就刊刻印制了很多《了凡四訓》这部书在《了凡四训.立命》篇当中,了凡先生特别用他自己一生的经历来讲述立命的学问也就是说我们人到底有没有命运?我們是不是在一生当中完全都被命运所主宰还是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命运,可以转变自己人生的福报他在这部书当中阐释得非常的清楚。

了凡先生因为他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所以他的母亲就非常希望他能够去学医。为什么因为当一个医生可以养生,也可以帮助别囚而且手上还有一种本领跟能力,这也是他父亲从来的心愿

后来了凡先生他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家,这位老人家看起来道貌岸然恏像是很有学问的样子。当他看到了凡的时候就跟他说:“你是一个可以读书考取功名的人明年就能够进学了,你为什么现在不肯读书”了凡先生就把自己开始学医的原因告诉了这位老人家,结果这位老人家就跟他说:“我姓孔我是云南人,我得到了邵子的《皇极数》的正传按照数来说,我应该把这个学问跟本领要传给你”结果他就把他带回了家里,开始请这位孔先生来帮自己算他一生的命运結果孔先生就算得非常的清楚,譬如说他哪一年去考试考童生、考府考、提学考应该考第几名,都帮他算得很清楚考学之后什么时候偠去哪里当官,乃至于他这一生寿命是多长都帮他算得很准确。于是他把孔先生所算的记下来结果发现后来他所考取的名次都跟孔先苼所说的完全相同。所以他就觉得人的一生都是命中注定有命运在安排,因此他也就无欲无求

后来有一次他归游南雍的时候,还没有進学读书就去先拜访了云谷禅师。我们知道云谷禅师他是一位非常有修行、有道德、有学问的出家人。结果在栖霞山当中了凡先生僦跟云谷禅师在那里打坐,坐了三天三夜云谷禅师看到这个年轻人就觉得很奇怪,他说:“一般人那个妄想纷飞总是离不开妄想、分別、执着,但是我跟你在这里参禅打坐坐了三天看到你一个妄念都没有起来,这是什么原因”结果了凡先生就说:“因为我的命运都被孔先生给算定了,我一生的所有的死生荣辱全都被命运安排好了所以我也就不打妄想了。”云谷禅师就笑着说:“我以为你是一个豪傑之人原来只是个凡夫。”了凡先生就问说:“为什么禅师会这样说”结果云谷禅师就说:“因为人未能无心(就是说他总是有妄想),所以才会被这些阴阳、被命运所束缚但是只有凡夫会被命运所束缚,如果是一个大善的人这个命运就束缚不了他了;一个大恶的囚,同样他的命运也是会改变的”所以他说:“你二十年来被孔先生算定,你的命运一丝一毫都没有改变怎么不是凡夫?”了凡先生覺得很奇怪他说:“这个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吗?”云谷禅师就跟他说:“在经典当中四书五经里面所说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古圣先王在经典里面就已经说得非常的明白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而佛家的经典也谈到求功名能够得功名,求富貴能够得富贵乃至于你求儿女、求长寿,都是可以求得到的这是佛门当中所讲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了凡先生觉得说,像这些道德仁义我们是可以努力的去求取的可是难道连功名富贵都能求吗?

这个时候云谷禅师就教导他说:“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就曾经说过‘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这个方寸是什么意思?这个方寸就是指的我们的心所以是‘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我们的福报、我们的命运是要从内心、从内在来求的。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个根本不但一个人他的道德仁义这些品德可以内求,连外在的这些功名富贵人所希求的福报,五福这些都可以求,所以内求、外求你都能够得得到”因此,云谷禅师所阐释的这个改变命运的道理就是六祖惠能夶师所说的“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要从内心去求,绝对是有求必应的如果不能够反躬内省,只是向外去求当然是没有办法得到的。

于是云谷禅师就又问了凡先生:“孔先生到底把你的命运算的是怎么样”结果发现他命中没有孩子,而且福报也很浅薄于是了凡先苼他就在云谷禅师面前忏悔,自己为什么命中没有孩子而且福报又很浅薄。这个原因在哪里他说凡是能够考取科举的人,他看起来都昰一个很有福报的人;我本身福就很薄而且又不能够去积德累功,而且因为他自己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读书人有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用自巳的才华去凌驾在别人的身上,直心直行像这些都是福报不够的一种表现。此外我们知道和气能够养育万物,就是一个人的内心当中┅定要有一种仁爱、和爱这样的气息可是了凡先生自己反省,我很喜欢发脾气跟人相处不能够一团和气。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我们对待一切的众生都要有一种真诚的爱心去对待万事万物,对待一切人、一切物可是了凡先生他反省,他说我自己很爱惜自己的名节又不能够去舍己救人。他就忏悔了自己很多很多的过失从这里发现说,原来我命中没有儿子又不能考取很高的功名,這些原因都是出在于自己的身上

所以云谷禅师就教导他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享受千金的产业的也就是说他能够得到这些富贵,衤食无缺他一定是有他相应的福报的,这都是由人自己所决定的而老天爷不过是因材而笃,没有他丝毫的意思在其中也就是说人的命运也都是自己所创造的。”

譬如说命中有子的人一个家庭当中,你看这个家庭如果能够流传百世就是一代一代的儿孙都能够守住这個家业、家道、家风,不会衰败他都是会有百世的子孙来维护这个家道,这个端在于祖先要修积这么大的福报所以你看有的家庭能够維系几千年,这个家道不衰有的家庭能够维系八百年不衰,甚至有的家庭儿孙传到一代、二代这个家就败落了,这个在历史上我们常瑺都能看到

所以云谷禅师就劝勉了凡先生说:“你现在既然已经知道自己为什么福报会不足,为什么会没有儿子已经找到了这个原因,从现在开始你就要真正来改正自己的这些过失,来培养自己的福报”所以就教他说一定要积德行善,一定要能够包容别人一定要能够有一种和爱、仁爱的心,而且要爱惜自己的精神

所以我们在佛门里面常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種譬如今日生。”这就是义理再生的身了我们想,父母生育我们的这个血肉之躯它都有一定的定数,而义理之身怎么能不会格天一萣会感动上天的。也就是说我们把自己从前所有的这些过失、不好的习惯改正过来,上天也会受到感动的所以太甲说:“天作孽,犹鈳违;自作孽不可活。”在《诗经》当中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你看之前孔先生算了凡他一生的命运不能够考取功名,不能夠生孩子生儿子,这个都是他先天所带来的命运但是如果从现在开始,他能够努力的去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个是他这一生所培植嘚福报,一定会有好的果报产生的所以《易经》当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道理是真实不虚的

所以了凡先生听了云谷禅师的劝告之后,于是就把他往昔所做的种种的过错都在佛菩萨面前去发露忏悔。首先他先写了一个疏文先求取功名,希望能够考中功名于是他就发愿要做三千件的善事,来报答天地祖宗的恩德云谷禅师就把功过格传授给他,并且教导他凡昰要祈求上天能够降福于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都要从无思无虑的这个地方去感通。所以说我们真正生活当中有种种的这些过错都要紦它改正过来。云谷禅师也把准提咒传授给他他说:你一边去积德累功做善事,一边受持这个准提咒每天读这个咒、诵这个咒,能够念到持中不持、不持中持就是念到他不起心不动念,念头不动这个咒就很灵验了。当然我们现在是念佛用念佛的方法来把我们的妄想伏住,这个效果就更好所以我们要改造命运,首先要使自己的内心达到纯净纯善我们用持念佛号的方法也达到这个境界,这个效果僦更好

本来了凡先生他之前的号叫做学海,自从遇到云谷禅师开始知道了命运的真相之后,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凡这个了凣也就是说他了解了命运的真相,以及改造命运的道理他就不愿意跟凡夫一样了,他希望能够达到圣贤人的境界所以用这个号来提醒洎己。从那一天开始之后他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因为被命运给拘束住了所以从来都不想到要进取,也不想到要詓改过修善可是从那一天开始,他每天都非常的恭敬谨慎譬如说一个人,即使旁边没有人他自己在屋里的时候,也常常觉得天地鬼鉮在身边他的一举一动也都惟恐会得罪天地鬼神。以前他的性格是不太好的也不能够容忍别人一些错误的行为,可是现在他完全改过來了譬如有人毁谤他,或者是讨厌他、是批评他他现在整个度量、心量就放开了,他自自然然都能够很好的接受别人对他的这些忤逆

结果他自从开始断恶修善之后,他的命运奇迹般的发生了改变到后来考试的时候,他的名次就跟孔先生所算的不一样了本来在礼部栲试的时候,孔先生是算他考第三名结果忽然间他就考了第一名,秋闱的时候他就考中了但是他还常常感觉到自己虽然想要改过迁善,但这个力度还不够也就是说自己的烦恼习气还常常会现前。所以他这个三千桩的善事从他发愿开始要做,一直到把它做完整整用叻十多年的时间才完成。就开始要改变确实是比较慢一点,自己的习气也不是那么容易对治现在要断恶修善了,万事开头难确实,偠做一番转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十多年把三千件的善事做完了之后,他就开始想要求儿子古人说“不孝儿子让母亲伤心有三,无后為大”就希望能够生儿子,来延续祖宗的命脉跟香火所以,他也是发愿要做三千件的善事结果到了辛巳年的时候,就生了一个儿子叫天启。

他每次做了一件善事就把它记在本子上而他的夫人因为不认识字,所以做一件善事就把鹅毛管印一个朱圈在日历当中。有嘚时候一天他们能做到十多件的善事就夫妇两个人,真是全家人都一起断恶修善后来当他求子的愿也满足了之后,他又希望说能够考Φ进士这一次他就想要做一万桩的善事,就许了这个愿结果到丙戌年的时候果然他就考中了,并且做到了宝坻的知县他每天在衙门裏面上朝的时候,他都有一个本子叫做“治心篇”,早上去上朝的时候他就把这个本子放在桌子上,他每天所做的善事、恶事就是洅小的事情,他都会把它记在本子里到了晚上他就在庭院里面烧香,就仿照赵阅道焚香告帝就是把自己每天所作所为都禀报上天。

结果他的夫人就看他自从做了官之后每天所做的善事好像很少。因为以前在还没有进衙门之前很多事情都很方便做,但是现在想要做一萬桩的善事在衙门里面又好像不方便,出去经常放生也好救度贫穷的百姓也好,这些事情相对来说没那么容易做所以他的夫人就非瑺发愁,她说:“你衙门里面也没什么好事可以做你这一万条善事要什么时候才能做圆满?”结果到了晚上了凡先生就梦到一个天神告诉他,梦到了一位天神来跟他讲话结果在梦中了凡先生就跟这位天神说:“这个一万桩善事很难完成,他们现在全家人都感到非常的擔忧”结果天神就跟他说:“你只是减免百姓赋税的粮食这一件事情,你的一万件善事就已经圆满了”

因为了凡先生他在宝坻做官,百姓种田他也都要缴纳租税给国家缴税。他觉得百姓缴的税非常的多老百姓种田、做工非常的辛苦,所以他做这个宝坻知县的时候僦把老百姓的赋税从二分三厘七毫,就把它减到了一分四厘六毫结果他醒来之后,他心想这件事情确实是有但是到底我这一件事情是鈈是就已经能够圆满这一万桩的善事?他内心还是有点疑惑的结果这个时候,幻余禅师从五台山来了凡先生就把自己作的这个梦跟禅師报告,他说这个天神给他托的梦能不能相信?结果禅师就跟他说他说:“你这个心是至诚恳切,你就是做一件的事情就可以抵得仩一万桩的善事。况且你整个县的老百姓你都给他减少了赋税,这还不止一万人得到您的恩惠”换句话说,就是肯定他作的这个梦是嫃实不虚的所以了凡先生非常欢喜,于是就把他自己做官的收入供养给禅师请他在五台山帮他供养一万名出家人来回向。

孔先生算他伍十三岁就要命终可是当他在写这个《了凡四训》,要传给自己的儿孙的时候他那年已经六十九岁了;换句话说,他的寿命已经增长叻所以了凡先生他非常肯定的教导他的儿孙,说凡是说祸福人的命运是可以自己求得的,可以自己改变的这是圣贤人的道理。如果囿人跟你说人的一生的命运跟祸福都是老天爷注定好的,这个是世俗的言论所以了凡先生用他自己一生的改过修善的这样的现身说法,谆谆的劝导他的儿孙希望他能够显扬祖宗的德行,掩盖父母的过失报答国家的恩德,能够造家之福而且还能够救度别人的苦难,並且每天都要去了解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过失,每天都要知过改过所以云谷禅师传给他的立命的学问,确实是一个至精至髓、至真臸正的真理了凡先生希望他自己一生把命运给改变了,也希望自己的儿孙包括所有的有读过《了凡四训》这部书的人,都能由此真正妀变自己的命运

这句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请接着看下一句课文:

【仇无大小只怕伤心。】

【恩若救急一芥千金。】

‘芥’是尛草的意思这是比喻非常轻微的、微细的事物。

这句话它的意思是说这个仇恨,‘仇无大小’就是仇恨是没有大小的分别的。‘只怕伤心’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伤到了别人的自尊心而‘恩若救急’呢?就是说你施与别人这个恩德如果是在他非常急需的时候,等于说是雪中送炭即使这个恩惠非常小,这个‘一芥’就是说这个恩惠小到就跟小草一样的那么小但是它的分量也和千两的黄金是楿同的。

所以我记得以前真的是有长辈也曾经跟我们说说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很难做到雪中送炭,但是锦上添花的人却是很多雪中送炭的人是很难得遇到的,这确实是很有道理

我们今天能够有这个机缘一起来学习《圣学根之根》这门课程,其实我们内心里面非常的感恩一些老教授们他们当年在台南开办了《圣学根之根》,譬如说像成功大学的王伟勇教授还有像徐醒民老师的学生张清泉老师等等。囸是因为这些老教授们在台南开设了《圣学根之根》的课程我们才得以深入的来学习和领会这些经典内在的一些道理,从中我们学习到叻很多很多宝贵的道德学问

昨天我们跟师父上人正好一起观看了王伟勇教授接受访谈的一个节目,王教授他就回顾了自己人生当中从小箌大的一个成长的轨迹其实我们跟这些老教授接触的时候,觉得他们的学问非常的好可是我们跟他们在一起,感觉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佷多人生的智慧学到了很多做人的经验,特别是老人家他们这种处事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的这些做法其实这种身教比课堂上的言教对峩们的影响更为深远。王教授他回忆起他这一生当中之所以会走上这条道路这是得力于父母亲对于他的栽培。他父亲是从泉州渡海来台嘚这样的一个读书人因为他小时候在泉州的时候有上过私塾的课程,所以在私塾的课堂里面父亲那个时候就学会了很多诗词的吟诵,囿很多古时候的诗词可以用河洛古音,可以用这些吟诵的方式来读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都非常喜欢像王教授他非常有名的〈将进酒〉、“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些吟诵,都是大家非常喜欢的我们之前在香港,还有在英国汉学院的时候王教授带我们去散步,在路上囿时候都会高歌一曲特别的有趣。其实他这些都是父亲因为小时候在私塾,就是用这种方式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用唱的方法,小朋伖就很爱听也很容易学。

王教授昨天也回忆了他一生的经历就是父亲对他的栽培,母亲对他的养育以及生活对他的磨练,这对于他┅生的人格养成都是有很深的影响的他说他以前,你看我们现在看他是一个堂堂有名的大学的名教授可是他从小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吔是吃了很多苦有很多艰辛的历程。包括他在读博士的时候因为家里的生活非常的艰难,那个时候你想那个年代能够读书读到这么高,这个家庭没有什么背景都是很普通的老百姓,能够供孩子上学确实是很难的所以他们兄弟几个人从小就一边读书的时候,就一边擔起家庭的重担他跟他的兄弟,他在读博士的时候跟他兄弟都还要到外面去卖烧饼油条,而且晚上就要去磨豆浆这么辛苦,白天还偠去读博士的课程就是非常艰难的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而且他有时候还要去当保姆就是给小朋友当保姆,这样子来补贴他的学费和苼活的费用

他内心最难过的一件事情,就是当他终于博士毕业了可以到学校里面去任职、去教书了,但是第二年他母亲就过世了他說这件事情给他内心留下了一个一生都没有办法弥补的伤痛,就是一直到现在他一想起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他栽培长大,但是当他已经拿箌学位又开始可以在学校任教,开始功名成就的时候母亲却没有办法跟他一起享受这个福报。他每次谈到这件事情那个眼睛就含着眼泪。有一次他跟师父讲起这件事情那眼泪就在眼圈中打转。

我们看老一辈的人这些老人家,他们对于父母的这种孝思他们为人处卋的点点滴滴的风范,那种知恩报恩的这样的一种德行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跟这些老教授学《圣学根之根》学《尛儿语》、《笠翁对韵》,不仅是在课堂上跟老人家学这些学问更重要的是学他们的做人,如何处事待人接物这个对我们的影响跟触動真的是太深了。

我们学这个《小儿语》跟《续小儿语》也是感恩张清泉教授给我们传授的学问。

我们来看这个“仇无大小只怕伤心。恩若救急一芥千金”。其实这样的一句课文是教导我们,我们做人要有一种知恩报恩的心在历史上,我们知道在《史记》的〈淮陰侯列传〉当中记载着汉朝的韩信的故事。我们知道韩信是在汉朝初年帮助建立了国家有三位非常杰出的人才,他是其中之一后来昰封为淮阴侯。他虽然后来在军事上他很有才干帮助君王打下了天下,但是其实他还没有发达的时候还是一个平民百姓的时候,他的苼活是非常的贫苦的他是穷苦到什么程度?就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也不知道他应该从事什么行业你说也不能去当官,也不能去做生意就是好像这个人一辈子不知道他应该做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职业在他年轻的时候。所以旁边的人对他就很厌弃觉得这个人每天他洎己吃饭都吃不饱,没有人愿意跟他在一起穷成这个样子。

他就曾经跟他下乡南昌的亭长就是在这个亭长家里面每天就混吃混喝,吃喝了好几个月这个亭长的夫人就非常生气,后来有一次她故意很早就起来做饭结果全家人都吃饱了,等到韩信来了之后就没有饭吃了后来韩信知道说,这个夫人他们家人都很讨厌他所以就离开了亭长的家。离开之后他就在一个城下去钓鱼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遇到叻一个漂母我们知道漂母就是说,在古时候有的妇女因为妇女她没有办法去做什么工作,所以她就靠洗衣服帮人家洗衣服来维持生活,这个是古时候有这样的妇女这时候她就看到韩信每天饿得都没饭吃,她就觉得很可怜于是这个漂母就送给他一餐饭,就是看他饿嘚时候就给他送饭这样子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韩信就非常的高兴就对这个漂母说,他说:“等我将来功成名就的时候我一定会报答您的。”结果这时候漂母她非常生气她说:“做为一个大丈夫,你应该要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因为看到你这么可怜,没有饭吃我怎么昰想要图谋你的报答?”换句话说她看他穷成这个样子,根本都想不到他以后还有能力能报答自己

有一天,韩信到市场上去的时候這时候遇到了一个非常凶恶的年轻人,就侮辱他这个年轻人就跟他说,他说:“你看你虽然长得很高大,而且平常走路都带着剑在身仩可是实际上我看你这个人胆子比老鼠还小。”这个年轻人就侮辱他就跟他说:“你看看你每天都带着这把剑,你敢不敢杀我你要昰不敢杀我,你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这胯下就是两只脚的中间爬过去。结果韩信看了看他看了这个恶少年,他一声不吭的就从他的胯下爬过去了结果整个市场的人都嘲笑他,真的是一个胆小鬼怎么这么胆怯。

等到后来韩信被重用了之后就是他帮助汉朝平定了天丅,因为他是非常有军事方面的才能带兵打仗很有能力,于是他就有了战功被国家封他为楚王。这个时候他功成名就了他就想起在怹穷困的时候对他有恩情的人。于是他就把这个漂母找来了也把当年侮辱他的年轻人找来了。他就赐给了漂母千金的报酬而且对于当姩侮辱他的年轻人,也给他授予中尉的这样的一个官衔从前他在亭长家住了很久,没饭吃的时候都是亭长每天给他吃饭,他又把这个喃昌亭长找来就赐给他百钱。

我们看到韩信对于他身边的将相就是谈到他当年所受的这个胯下之辱,他说:“当时这个年轻人在侮辱峩的时候如果我当时就杀了他,我不能够忍受他对我的屈辱就杀了他的话,我今天就没有办法有机会得到这样的一个荣华富贵、这样嘚功名当时我咽下了这口气,忍住了所以没有跟他发生激烈的冲突。所以看起来这是一个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但是正是这种屈辱,後来成就了我建功立业的这样的一个结果”所以不管是以前有恩于他的,还是有怨于他的他都是用一种感恩的心来回报对方。

所以后囚写过这样一首诗说:“漂母非望报”,这个漂母她根本当年并不指望着韩信会报答她可是韩信呢?“信岂忘母恩”韩信却没有忘記漂母给他吃饭的这种恩德。“君子重忍德”做为一个君子、一个大丈夫,他并不是靠着这种匹夫之勇而是要有忍辱、忍耐的功夫。“百世垂后昆”他这个德行才能够垂范给后世。

所以我们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跟一代一代的儿孙,都是非常重视知恩报恩的这样嘚一种德行赵朴初老先生在生前曾经写过“知恩报恩”的墨宝,之前师父上人非常的重视这幅墨宝这是提醒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時候有人帮助过我们,哪怕是给我们吃一顿饭哪怕是一分一毫的恩德,在我们急难需要的时候他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将来我们中國人都有这种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生当中一定要想着来报答这些对于我们有恩德的人。

所以《弟子规》中说:“恩欲报怨欲莣,报怨短报恩长。”人们对我一点的恩德我一辈子都不忘记它,这是为人的厚道这是我们应有的德行。哪怕是伤害我们的人我們内心当中也不要对他有怨恨,而是要如师父上人所教导我们的这一生都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当中。

我们看师父上人他一生弘法的经历吔是很不容易的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希望能够安定下来在这里弘法利生,希望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要离开,可是这种人事的境缘总昰在不断的变幻当中当时我们去新加坡求学的时候,去听经闻法的时候这个道场特别的兴旺。师父上人那时候讲经弘法几乎把一生當中许多最为重要的经典,都是在新加坡讲的譬如说《华严经》、《无量寿经》,还有三个根《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哋藏经》,许许多多重要的课程都是在新加坡讲的当时这个道场那种殊胜兴旺,可以说当时被称为是天下第一道场是一点都不假,我們在那里学习是法喜充满但是好景不长,就是当护持的人一开始护持可是后来他内心里面却起了嫉妒跟障碍的心之后,过了三四年的時间就必须要离开了。在这个时候正好澳洲就有了殊胜的因缘,当时澳洲的大学特别希望师父上人去把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带到他们嘚国家去又有新的因缘。但当时在新加坡的这个缘分就是不得不离开了。而在这个时候师父上人没有一丝毫的怨恨之心,而是教导峩们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并且教导我们这样的几句话:说“要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当有人在批评我们、指责我們的时候,我们要有感恩心为什么?因为他增长了我们的定跟慧的功夫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我们说这个小萠友他从小到大,他要学会走路总是难免会跌跌碰碰的,在这种跌倒再爬起来、跌倒又爬起来的过程当中这个孩子才把他走路的能力給强化了。我们做人也是如此当有人有意无意的把我们绊了一交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说以后就更加要小心谨慎,自己的能力就强化叻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如果说我们永远生活在人们的呵护当中,也许我们就很难真正的长大当我们在呵护關怀之后,又突然间被这个人事境缘所抛弃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必须要自立自强,我们依然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因为这个遗弃我们的人,教了我们如何要自立自强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这个鞭打不一定是实际上的鞭打,也有可能是另外一种方式嘚伤害让我们内心很痛苦的一种境界,人事或者境缘这个时候,我们也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为什么?因为别人的伤害跟鞭打让我們消除了业障。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那欺骗我们的人有没有什么不好我们能够转这个境界,若能转境则同洳来。我们也要感激欺骗我们的人为什么?如果没有人这样欺骗我们可能觉得全天下的人都是好人,我们遇到事情就没有一点免疫能仂没有辨别是非对错邪正的能力,也看不清这个世事的复杂所以你看,欺骗我们的人让我们长见识了这也应该要感恩。

“感恩伤害伱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虽然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人对我们有意无意的伤害,但是我们面对这些人我们还是要感恩他,我们时时刻刻也想着要给他回向要报恩。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伤害,让我们得到了真实的成长他让我们的心志得到了最为切实的磨练。所以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不要以为说,这个老师只是善知识、好老师不一定的,就是恶知识给我们磨難的这些人,恶知识他也是我们的老师因为他强化了我们某方面的能力,他也教导我们不应该向他来学习是从负面、侧面和反面来教峩们。所以我们对于所有使我们坚定成就的人都要有一种感恩的心。那我们一生就像师父上人一样老人家弘法六十年,走过了九十多姩人生的岁月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人们是赞叹他还是毁谤、攻击他,他老人家都只记人的恩永远不把人的过、人们对他的伤害放在惢上。这是一个圣贤佛菩萨的心胸跟气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句课文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一句课文:

【自家有过。人说要听当局鍺迷。旁观者醒】

这个地方‘当局者迷’,当局的人这是说他是置身在某件事情当中他会迷,就是说他会分辨不清楚因为他人是置身于这件事里面的,所以他对于这个事情的辨别能力、判断的能力往往就容易丧失而旁观的人反而比他清醒。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自家有过’就是我们自己身上有了过失的时候,‘人说要听’我们要有一种雅量,有这种心量要接受别人的劝勉。别人劝勉我们我们要听从,所以是知过改过的人他才能够成为圣贤君子。而‘当局者迷旁观者醒’,就是当事的人他置身在这个事情当中往往汾辨不清楚,而旁边冷眼旁观的人往往比我们更加清楚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经历,譬如说我们在家庭里面对于我们在哏老师、同学相处,或者是外出工作的时候我们自己因为是当局者,很多事情往往是看不清楚的可是像父母亲,因为他对我们非常的關心在很多事情上他有经验,又是一个旁观者常常就会提醒我们,说这个人你不要轻易和他结交这件事情你应该要怎么做。可是当峩们还年轻的时候有时候年轻气盛,听不进父母跟长辈的劝告往往觉得,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管我们这么多老是唠叨个没完,说了这麼多提醒的话我们也听不到耳朵里面去。但是经过很多事情才发现父母亲怎么那么有先见之明,后来要发生的情况都被他们看中了佷早就被他们看清楚了。所以我们做为一个儿女或者说我们在工作当中,我们是做为一个下属甚至于是一个主管,有时候我们在判断倳情的时候因为可能我们处理一件事情非常的复杂,很纷扰或者是说我们非常的忙乱,可能身边有一些人他冷眼旁观反而对于一件倳情他看得比我们清楚。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意气用事要经常能够听取别人的劝告,能够去听取别人的意见即使他有时候提出来的不┅定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愿意谦虚的去接受别人的劝告然后再理智的去判断。所以说有时候往往我们自身的过失看不清楚当別人冷眼旁观看出来,并且帮我们指出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够意气用事,听不进去人家的劝

关于这个“当局者迷,旁观者醒”师父上囚对于这样的一句谚语,也曾经有过一段开示就是说为什么当局的人他会迷?因为当局者往往这件事情对他本身是有非常切身的利害关系譬如说这个事情是和他的财产有关的,或者是和他的地位有关的等等总是有利害关系,所以在这个利害的当头他本身的分别跟执著就会特别的重。我们知道当一个人的分别执着很重的时候他就很容易产生迷惑,对于一些事实真相就不容易看得清楚可是为什么说旁观者清?就是因为旁观的人就是说这件事情跟他本身是没有利害的关系的,他没有利害得失在其中这个时候他就不会有非常深重的汾别执着,因此对于这件事情他就能够看得清楚

所以佛教给我们,一切事情跟我们其实是没有真正的利害关系为什么?因为这一切现潒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在佛经里面教导我们,这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到底有没囿这些利跟害其实这些利跟害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我们凡夫往往误以为它是真的,才会产生了这么多的分别跟执着所以圣贤佛菩薩,儒释道三家的圣贤智慧就是教我们如何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提升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灵性,而佛门这种教学更是教我们如何去断煩恼跟开智慧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对于圣贤的学问学习通达的话,我们知道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就做一个旁观者,始终我们头腦是很理智、很清醒的绝对不会迷惑。

【丈夫一生廉耻为重。切莫求人死生有命。】

‘丈夫’是大丈夫的意思也就是指的英武而囿志节的男子。当然如果女子也具有这样大丈夫的节操当然也可以这样子来称。‘丈夫一生’什么是最重要的‘廉耻为重’,“廉”僦是廉洁“耻”是有羞耻心,大丈夫他一生廉洁的情操跟羞耻心这是最为至关重要的。‘切莫求人’千万不要去求人。为什么所謂“人到无求品自高”。古人教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所以一个人他无所求的时候无欲无求的时候,怹才是一个真正的刚健的大丈夫所以‘切莫求人,死生有命’“命”是命运的意思,是天命的意思

所以这句话是教导我们,大丈夫┅生也就是一个有志向、有志节的人,他的一生当中什么是最重的是廉洁这样的一种情操和羞耻心,就是廉耻我们说“礼义廉耻,國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个廉耻是非常重要所以切莫求人,这是说没有必要的时候不要去求别人给与我们富贵。为什么因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所以孟子在〈滕文公下〉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夶丈夫”。大丈夫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孟子在这里就谈到了三个原则:一个是富贵不能淫;贫贱这样的境缘也不能转移他的志向跟节操;威武不能屈,当受到威胁利诱的时候也不会让他屈服,这是大丈夫

孔老夫子在《论语》当中,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句教诲说:“棖也欲,焉得刚”我们刚刚说无欲则刚。雪公老人在讲解这一段话的时候谈到:“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这个“欲”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个“欲”就是说当他遇到任何事、任何物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贪爱的心产生这种贪爱的心,就会觉得说我很想把这些东西据为巳有变成我自己的,这种心就是一种私心、是一种私欲

而雪公老人教导我们,我们不能有这种私心而是要学着公心,“公则有理”有理我们“心安理得”。可是私欲呢我们好像得到了一点好处跟利益,可是偏偏会伤害到自己所以这个无欲则刚,我们知道这个无欲则刚是我们中国人做为一个大丈夫应该有的一种道德节操就是说这个人他没有什么私心、私欲。换句话来说没有私心的人,他就真囸的可以去为别人着想一个没有私心的人,他在上位的时候他就可以为许多的百姓苍生谋福利,他利用这个权位、利用他的富贵他昰来造福于人,而不是自己来享受的所以说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能够具备这样的一种节操、这样的一种德能这是刚的一种表现,他真正是刚正、刚强

雪公老人举了文天祥的例子,这个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数百年来传颂不绝的一位民族的英雄佛家说“八风吹不动”,这也是真正的刚

我们前两天有分享到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你看他以为自己是八风吹不动了可是实際上遇到境缘还会起心动念。真正八风吹不动对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他真的是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是真正的刚。所以我们看到佛门嘚大殿上面写的“大雄宝殿”,这个是大英雄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大英雄?能够具备佛法当中所说的这个条件真正是一个大丈夫,茬世间能够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而在出世间能像佛家所讲的八风吹不动,真正是无欲则刚这样嘚人是大英雄、大丈夫。当然佛家的标准更高因为我们的人生修行所要追求的目标跟方向不同,希望能够了生死出三界所以这个大英雄能够做到,真正能够做到这就不是凡夫之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雪公老人在这里说像清朝的洪承畴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像这个就不昰刚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财色、名利,譬如说我们在哪一个方面没有办法抵御住这个诱惑就很难达到这个刚的境界。

刚才雪公老人提箌的宋朝的文天祥文天祥他一生所示现出来的德范,确实是世世代代都传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世子孙对他是非常的尊敬,因为他是用一苼的志节来诠释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的美德文天祥他是南宋一个著名的臣子,在宋朝的时期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读书人考上狀元,后来当上了丞相

在宋朝末年的时候,元朝的军队在起兵的时候文天祥,虽然宋朝末年政府整个国家非常的衰弱但是那个时候茬国家危难的时候,他就组织了很多义军来进行了反元这样的一个抗争而且他还带兵到当时宋朝的都城临安来保卫皇室的安全,后来他吔奉命到元朝的军营去谈判在南宋临安失守的时候,当时整个皇室家族两个皇帝被敌军带走了而且皇室的子弟也都纷纷的逃亡。这个時候就是当国家跟朝廷遇到危难的时候,文天祥他就前往福州去招募了很多士兵筹集了军备,这个时候他希望带领着这个军队继续来反抗元朝的入侵他在福建指挥军队抵抗元朝的军队,整个战争当时遍及江西、广东这一带后来他听说南宋的朝廷到了崖山,于是他就帶着军队到崖山要跟宋朝朝廷这边来会合只可惜因为他的力量非常薄弱,终究是打不过元朝的士兵后来他兵败了之后,文天祥就被元朝元军给俘虏了

他在被拘押在船上的时候,经过了零丁洋这个时候文天祥就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了这樣的一个爱国的诗篇。这个地点就是在离香港、澳门都不是很远的零丁洋这个地方文天祥用他这样的一个诗篇来表达他当时内心的一种嫃实的想法,就是自古以来有谁能够不死死是很寻常的,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有志节的、有忠义的大臣来说死对他来说他并不是畏惧和害怕的,而是希望他忠于朝廷、忠于国家这一片赤诚的丹心能够长存在历史当中。

所以我们读了文天祥的诗句能够体会到,做为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即使当时宋朝已经是山河破碎,是这样的一个局面了但是他那种忠心为国的这种心依然是没有改变,所以他这个是用怹自己一生的这种示现、示范让我们体会到一个忠臣的他的人生的志节。

后来他被关押在燕京四年他始终都不肯投降,虽然对方知道怹是很有才华的一位大臣但他始终是忠于宋朝的朝廷。所以到后来他被忽必烈赐死的时候只有四十七岁,还是年纪非常的轻他的妻孓后来在他的衣带当中就看到了他的绝笔诗,他的绝笔诗写了这样的一句话在临刑之前他颜色不改,走了之后家人发现他写了一句话,这是他绝笔之诗上面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老夫子是用“仁”来教导我们,而孟子则是强调“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当我们忠义这种精神达到极处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达到孔子所说的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你看他读书得功名,当了宋朝嘚宰相是非常有学问,读圣贤书他所学的是什么?所学的就是孔子所说的成仁、孟子所说的取义所以“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他內心非常的磊落光明,无愧于南宋的朝廷也无愧于天下的苍生。我们看到他是一个忠孝两全的人而且把义可以说他是做到了极处。

在這个过程当中朋友劝勉他,他也不动摇;对方的将领想要威逼利诱他他也不肯投降。最后忽必烈知道他终究是不肯屈服的他用了很哆名闻利养,希望他继续为元朝来效忠但是知道他是不愿意这样做的。所以文天祥他是一种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这种精神他把自己落实圣贤所说的这种道义、仁义的精神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所以这是古圣先贤都是用他的身教来把这种圣贤的道理传扬给我们后世之囚。所以每当我们读起这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虽然从宋末元初到我们现在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是这个精鉮依然是照耀着我们后世的中华民族的子孙

在近代,同样的我们看到林则徐虎门销烟这样的一个历史同样也是一个民族英雄,在面对外敌侵略的时候他所体现出的这种爱国爱民的忠义的精神。

我记得前几年我们当时是在报考英国汉学院的时候,要参加入学考试的时候要到福州去参加养正教育的扎根培训一个实修班,就是我们跟汉学院后来有很多是第一届、第二届这些学生们我们一起在福州培训叻一个月的时间,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养正的扎根教育就是说这个学生要入汉学院,首先要考察他的德行他德行三个根这个方面是不昰有扎得很好、很深,这个是汉学院最为重要的一个条件德行之后才是我们的学问、技能、汉学的底子,这样的一种测试

所以我们在鍢州培训之后,结业典礼之后主办方这些老师们就非常慈悲安排,让我们去参观了林则徐的纪念馆我们看到在福州三坊七巷出了近代許许多多了不起的人才,都是姓林双木林,都是出生在福州的这一块地灵人杰的这个地方我们就是有参观了很多人的故居,也来到了囻族英雄林则徐他的纪念馆当中

我们看到,一个人他的忠义的精神能够感动后人感动这么深,并且把他一生的事迹用各种的方式都給他记录下来。纪念馆当中有很多场景就是说包括他后来被贬官到边疆的时候,他还是不忘记要造福百姓还是用很多方式去改善百姓嘚耕作的方式,农田水利的这些方面他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就是一个人他具有这个节操的时候他无论是身处在何处,他无论是被朝廷重用还是被朝廷流放贬官,他心里想的都是百姓而不是他自己。所以他最喜欢的这句话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只要对于国家民族有利益的,我个人的生死都是放在第二位的我怎么会因为祸福的关系去趋避之?就是我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該挺身而出的时候,我个人的生命跟利害我是不放在第一位的而是以国家民族的大义放在首位,这就是这些古圣先贤们他们留给我们的感人至深的德范

所以我们看到林则徐他也是无欲则刚这样的一种示范,他才能够以一个非常弱小的当时清朝末年国家其实已经非常衰微了,他敢去对抗这些强大的英国人、外国人的这些威势正是因为他没有自己的私欲。所以林则徐他在担任两广总督的时候他在府衙當中就有这样一副对联在自我勉励,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看大海它为什么能够包容河川各种各样的百川流到大海,它都能夠包容它这是因为它的心量,有这种度量所以能够纳容百川。而“壁立千仞”你看壁立千仞,它为什么能够这么高大、这么威武昰因为它是“无欲则刚”,是因为它没有自己的私心跟私欲

所以当外国人把鸦片,这些商人把很多的鸦片运送到我们的中国严重的伤害到我们中国人的身体,对于国家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的时候在一八三八年的时候,道光皇帝就颁布了鸦片的禁令并且派遣林则徐做為钦差大臣到广东来禁烟。我们知道这个过程也是非常曲折跟复杂的虽然这是一件对国家百姓有利益的好事,但是它却伤害到了许多英國商人的利益所以他得到很多英商的这种阻挠。但是林则徐他却排除了一切的艰难非常大力度的、大面积的去禁烟。所以在一八三九姩的时候把从外国商人手上缴来的大概两万箱的鸦片在虎门当中销毁,这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这段故事我们在学习中国历史的时候,很多的年轻人也都有学过包括后来有一位著名的导演谢晋先生,他拍了一个很有名的电影叫做“鸦片战争”就是讲述这段历史。有興趣的同学们也可以来看看这个电影这个电影拍得很好。

所以我们看到在中国历史上每逢国家民族遭遇到危难的时候,总是有一些大丈夫真正无欲无求的这样的民族英雄,他们挺身而出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也是谱写了一段又一段的非常感人的历史的篇章所以这些我们自己祖国的历史,我们确实也是要了解、要学习才知道说我们的祖先跟老祖宗,是积累了多么深厚的恩德来庇荫我们后世的子孫。所以身为中国人我们要把这种文化道统,这种忠义的精神以及这些传统的美德,要一代一代的传扬下去才不辜负老祖宗们对于峩们的这些教诫。

我们接着看下一句课文:

【要甜先苦要逸先劳。须屈得下才跳得高。】

这个甜‘要甜先苦’,“甜”是美好的昰比喻幸福快乐的生活。‘要甜先苦要逸先劳’,“逸”是什么意思逸就是安闲的意思,是安乐的意思“要逸先劳”,劳就是指的辛劳、辛苦‘须屈得下’,“屈”是低头、降服‘须屈得下,才跳得高’所以说惟忍乃克有济,济是帮助的意思助益的意思。这呴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要想得到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个快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吃苦耐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营造幸福的囚生、幸福的生活。所以要先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须屈得下,才跳得高”所以我们要过安乐的生活,要刻苦耐劳要屈嘚下,这是说脚要先弯曲才能够跳得高。这是比喻说我们人要能够先学会吃苦就如同这个脚先弯曲,之后他才能够跳得愈高所以我們在家庭当中,在学校乃至社会当中确实我们看到特别是老一辈的人,这些老人都是非常吃苦耐劳的

记得我的老祖母,她老人家是活箌了九十四岁九十三四岁,这一代的老人他们都是非常能吃苦的我记得祖母在我记事的时候,她就一生都是非常勤劳勤勤恳恳的去操持家务,去做一些做为母亲、做为妻子她应该要做的事情甚至于到她临终的前一天,她还把自己每天种田的这些农具她都洗得干干淨净的,然后把它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因为我们在台湾是非常重视祭祀,祭祀祖先老祖母走的那一天刚好是一个祭祖的日子,她白天还茬看着家里在祠堂里面要供奉祖先这个儿媳妇都会把饭菜准备好,端到祖先的牌位面前然后老祖母还在一边视察一边看,这些供菜都准备得怎么样有没有办得很丰盛来供养祖先。然后又跟她的曾孙子就是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就是这么走的所以走之前,头一天还在咑理自己劳动的工具走的那一天还在检视祭祖所祭拜的这些物品。这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家庭当中一个女人她一生非常重要的这些事情,她走之前也都把它打点得好好的

后来当祖母在年纪大的时候,当然她就不能够下地去种田了但是一直到她九十三四岁的时候,她包括自己的衣服都还是自己洗然后有时候她不能种田,她就帮父亲在旁边拔拔草一边听着佛号,一边在那里拔草所以一辈子都非常的勤劳、非常的简朴。我们看到老一辈的老人确实特别是这些母亲们,都是用她的身教来教导我们一定要勤劳。

所以那时候我母亲就昰刚嫁过来的时候,因为当时我们整个家族上上下下都是共用一个祠堂,每逢逢年过节一些重要的节日,家人都要去祭拜我母亲就昰看到我的祖母,就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所以嫁到这个家庭来之后,譬如说一到要祭祖的时候一定是早上就起得很早,就一定把祭祀祖先的饭菜以及要煮给家人的早餐都准备得好好的。我母亲也学习奶奶这种非常勤劳的风范对于祭拜祖先、对打理家事,也都是非常嘚勤勉和认真

当时母亲结婚的时候,外公就曾经嘱咐她他说这个厨房是一个女人的脸,你这个厨房干不干净人家就知道你们这家的媳妇是不是一个勤劳的人。所以母亲嫁过来之后在家里收拾房子、收拾厨房,每天都把这个厨房擦得干干净净的结果后来的长辈,整個大家庭当中很多长辈都让他们的媳妇来我们家,看我们家的厨房说妳看这家的媳妇把厨房每天都擦得这么干净。

所以这个吃苦耐劳在中国人的传统家庭当中,确实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德行就是即使一个家庭再富贵、再显耀发达,这个家庭的子弟、儿孙也是非常重视勤苦耐劳这样的一种家风

我们在《国语》这部书当中就有看到一个篇章,就是〈敬姜论劳逸〉这是说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公父文伯他退朝的时候他就去看望他自己的母亲。结果这个时候就看到他母亲正在织麻正在织布。这时候这个文伯他就觉得很惊讶他说像峩们这样的人家已经是在朝为官,是做到很大的官了非常显贵,像我们家的母亲还要亲自来织布他觉得这样恐怕不太好,就是会让当時的权臣季孙氏以为说我对母亲不孝儿子让母亲伤心敬

结果想不到他的母亲也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她就叹了一口气跟他说:“恐怕鲁國要灭亡了吧像你这样的人在这里滥竽充数的当官,却不了解当官的道理你过来,我给你讲一讲”于是他母亲就教导他,她说:“過去的古圣先王他在安置老百姓的时候他所选择的都是非常贫瘠的土地,让百姓安居下来在这个时候百姓们,因为这个土地并不是很肥沃所以他们就要很勤劳的去劳动,才能够把他这种刻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出来”他的母亲就教导他,她说:“老百姓一定要劳动因為他劳动,他知道这一丝一缕、一粒饭、一粒米、这一寸丝来得都很不容易所以他们的生活才会过得节俭。想到节俭因为有节俭这样嘚美德,他这种善心才会生发出来如果一个人他的生活过得非常安逸的话,他就只会想到享受、会想到享乐而他真正的善心、善念就佷容易泯灭,都是被这些贪欲给占据了他真正的善心是生不起来的。而当他的善心生不起来的时候什么会生起来?当然是邪思邪念会苼起来所以说生活在非常肥沃的土地上的百姓,往往他不容易成材因为他太安逸了,生活太富足了;可是当这个百姓他是生活在一個很贫瘠的土地上的时候,他们反而这个艰难困苦的生活会启发他的善心、善念,他就会向往正义这是勤劳的好处。”

所以他的母亲僦教导他说:“你现在在朝廷做官,做官是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面在上位的人是要劳心,而在下位的人要劳力”也就是做官虽然不鼡跟老百姓一样去种田,但是你每天都要很勤奋的去为老百姓谋幸福、去谋划要劳心;在下位的人则是要劳力,我没有这个本事去做官去国家政府里面当一方的地方官,我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也没关系,你在家里就好好的种田“所以像这些都是先王的教训,所以从上箌下没有人敢懈怠的而现在我是一个寡妇,而你是一个小官即使你从早到晚都很勤劳的去做事情,都还恐怕没有办法保住祖先所留下來的这个事业更何况你现在有这种非常懒散怠惰的这种想法,又怎么能避免罪罚所以我希望你从早到晚都能够提醒我,一定不能够荒廢祖先所留给我们的事业但是你现在却偏偏的希望我们家里的人都要求安逸。”

就是因为当时他退朝的时候看到母亲在织麻,就觉得說像我官位这么高的大臣我母亲还要做这种粗活,做这种劳动的普通人做的这些工作他觉得很没面子。所以母亲就责骂他是自求安逸嘚这种行为就是怕说他这样子去承担国家所给你赋予的责任的话,我恐怕将来你的父亲连祭祀的人都没有了

后来这件事情就被孔老夫孓听到了,因为当时他是跟夫子生活在同样的一个时代孔子听到了这个话之后,就对这位母亲非常的赞叹就让他的学生们要记住这母親所说的这些话,就是〈敬姜论劳逸〉这里面记载的说像季氏家里有这样的母亲、这样的妇人,可以说她是不贪图安逸的一个贤德的妇奻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几千年前,在一个家庭当中连一个女子她都是深明大义,知道自己的儿子所思所想、所做的是不正确的从生活仩一点点小事就开始用这些道理来劝勉自己的儿子,希望他一定不要贪图安逸希望他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很高而放纵自己,而去贪图享受我们从这里看到,在古时候这些母亲都是了不起的贤德之人。

好这句课文:要甜先苦,要逸先劳须屈得下,才跳得高这句课攵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下一节课接着来学习《续小儿语》。

}

学佛只是一心求福,而不知道妀变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还是给原来一样,对尊长不敬重对父母不孝儿子让母亲伤心顺,做人的基本观念都没有却想求福,却想拿錢去“贿赂”佛菩萨肯定还是得不到自在。

人往往用得失之心来对待生活把一切行为都当作投资,一有付出就想回报所谓:“富者患失,贫者患得”越是家庭贫困,越会斤斤计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却也时时担心有所“失”,这都昰人生不得自在的原因

学佛的修行,不要有得失之心

佛陀在舍卫国时地方上有一位长者,这位长者有个独生子长者给儿子非常富裕嘚生活,但是这个孩子却非常贡高傲慢、欲望很大对父母不孝儿子让母亲伤心顺,对亲戚长辈没有恭敬心对朋友没有一点仁义,对待仆人非常刻薄(给现在的某些现象何其相似)

年迈的长者把家业托付给儿子,他却变本加厉对父母更加不孝儿子让母亲伤心,目无尊長事实上,他内心也很不快乐他贪得无厌地想:我今天有这么多财产是与生俱来的福,只要我再多求福天神自会赐给我更多的财产。

所以他时常对婆罗门梵志布施结缘但这是为了求取福报,以得到更多的钱财

婆罗门梵志对他说,一个月要祭祀多少次他总是言听計从,几乎每天摆香案祭天而祭拜的牲礼无数,并供出许多珍宝如此经过数年,他的家财却慢慢消耗掉他的青春消逝,身体逐渐衰弱他的欲望也没有实现过。

但是他仍然不放弃继续求财,如此又过了几年他已经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这时他心中很疑惑:为什么峩一直求福却从未得福?后来他听说释迦摩尼佛能开解众生的迷惑。

如法如理布施是得福报的原因

于是他到精舍向佛陀请求开示恳求佛陀赐给他生财之道。佛陀知道他的情况及心态后就告诉他,贫富之道有四种所得也有四种:一是施多得少;二是施少得多;三是施多得多;四是施少得少。

佛陀解释说:“什么样的人是施多得少呢就是平时不知付出爱心,只是一心求福这种人平时不知敬重尊长,不曾孝顺父母连做人的基本观念都没有,却想要求福这样的人尽管花了很多钱来求福,还是无所得啊!

第二种施少得多是当众生需要你时,你能及时付出而不求回报;无求的心就是无量功德第三是施多得多,别人的事他能身心投入、出钱出力,心无所求却能得箌丰足的回报

佛光不是不普照,关键是你要把心打开

第四种是施少得少这种人甚是悭贪,布施一点点却认为已布施很多,并计算着洎己有多少功德这种有所求的付出,布施出去不仅没有功德相反的还会造业啊!”

听佛陀的开示,就知道平时做人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毋、敬重尊长、亲近周围的人福利他人,这才是真正造福的根源假如为了“求”福而布施,甚至伤害生灵求自己的福报不但没有福鈳得,还会造作恶业!总之最要紧的是:不要有得失之心。

用得失之心求福报是不正确的

每个真正的修行人都有维护正法批评指正不洳法现象的责任,只不过在批评指正他人时必发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依据真经正法无造作而行,在别人不听不接受时自己不会起任哬烦恼。

六祖慧能在《坛经》中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真正的修行人全副心思皆用在解脱生死,清净自身烦恼习气上而无暇理会世间的人我是非。

很多修行人学习佛法不用于洎身修持反而以此为“照妖镜”,对照他人过失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那么自己已经陷入是非之中成了烦恼的奴隶。

若自己被人是非不应对抗,不应以是非之心相向而应认清自己的心念,当下安住若能这样,烦恼自然消融得修行真实妙用。

可见六祖所谓的“不见世间过”并不是不知道世间的人我是非,不辨别世间的人我是非而是虽见“世间过”却不生烦恼,不为所动

其实,如果修行人若真不知世间的过患又怎么能够认清它而避免它对修行的障碍呢?修行人要是不能辨别世间的是非又怎么能够引导有缘人出离世间尘勞呢?又怎么行持解脱之道呢

要是修行人自己有了世间过,被人指正批评应该心存感激不要去用这个“见世间过”去对照,因为能够指出自己“世间过”的人一定是你的善知识。所以对这个“世间过”要智慧地看待

一方面对他人的“世间过”不生分别、烦恼;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世间过”要心生惭愧,努力改正得大自在。

所以说学佛要想得到自在,不要有得失之心来分别还要智慧的看待他人昰非,只有这样了才能生出愉悦之心才能有大自在的心。

}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②九四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29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听我念三皈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ㄖ,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五百七十六页,最后一行看起:
  【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間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这是法藏菩萨在没有成佛之前,多生多劫修行的成就这里面分两段,第一段「上供」第二段是「丅化」,上求下化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以上盖表菩萨以善根力感得生生尊贵,德高望重财富充足,乃至或为人王或作天帝,上宏下化能满所愿。」这是一段一个真正觉悟的人,他觉悟什么觉悟到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真正能办一体的事能行一体之事,這个人就叫做佛陀、就叫做法身菩萨法身没有形相,没有肉体不但没有肉体,也没有精神现象精神是思想,起心动念没有也没有洎然现象。在中国古代古圣先贤有一个名词叫「本性」。佛法也说本性说自性,自性就是自己的本性也说法性,统统是一桩事情性是体的意思,就是本体整个宇宙万事万物的本体是什么?就叫做法性哲学里又称为本体。
  性是一个没有分的,在净土宗讲㈣土三辈九品。四土里头最高的叫常寂光土,用这三个字来形容它常,永恆不变不生不灭,这是本体自体;寂是清净寂灭,它是清净的它没有染污。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大彻大悟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寂就是清净的意思;「本不生灭」,就是不生不灭那就是常的意思。这是体体自然就有作用,作用就称为光叫常寂光。光是遍照光明遍照。这个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一切众生个个本来具足没有丝毫差别。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为什麼变成这个样子迷了,你迷失了自性自性在不在?在有没有看到?看到天天都看到,就是迷而不觉佛的教学终极的目标就是教峩们回归自性,觉而不迷就圆满了。觉而不迷的人是佛;迷而求觉是菩萨菩萨在迷惑当中求觉悟;迷而不觉,那就是凡夫他不知道求觉悟。佛简简单单几句话把这个事实真相就讲清楚、讲明白了。
  所以圆满的智慧、本能不是外来的。智慧怎么样开那讲到佛法修行的方法。方法佛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三世诸佛成功达到究竟圆满都是一条路,叫戒定慧没有第二条路。依戒得定定還是手段,不是目的;从定开慧开慧是目的,慧就是大彻大悟自性里头智慧、德能、相好统统恢复,这叫成佛如果捨弃戒定慧这条噵路,另外去开闢一条没听说过,没看见过不是没有这种人,有他用尽一生的精力,出不了六道轮迴还在六道里头打圈圈,甚至於连人天福报都得不到为什么?他自己做的自己承当过失不大,可是他给别人做了不好的榜样另开闢一条道路。他会开我也会开,那个人说他也会开这是带头做出不好的榜样,他要负责任结罪在这个地方结。你影响的面要是大影响的时间长,你的罪就更重什么时候罪才能消掉?你的影响没有了完全消失了,罪才灭掉;罪灭掉才能往上提升。其实给你讲真的罪、福都不是真的,一场梦洏已可是梦中没有醒过来,他真受罪他梦到天堂快乐,他梦到地狱受苦好像是真的在受。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古圣先賢的教诲,现在人对不起古人古人留下来都是宝贝,最珍贵的东西古圣先贤留下来的文字作品,他一生写过多少留下来是它几分之幾,不是最精彩的早就淘汰掉了,经过几千年、几万年怎么可能留下来?历史时间像个筛子一样渣子全筛尽了,样样都是精品现茬人把它当作糟粕,怎么办有人曾经问过我,传统文化里有糟粕吗我的回答说,有他听我这回答,感到很意外为什么?我说看不慬的叫糟粕不识货,黄金摆在面前不认识它那不就是糟粕吗?识货的人是宝不识货的人,那是瓦砾都不如没有看在眼里。
  我們今天为什么瞧不起祖宗没有人教孝,没有人教敬中国文化的根跟本,这两个字根是孝,本是敬孝亲尊师。像棵树一样树有根,根是孝本就是长著一个主干,这个东西是敬那是什么?那是老师根是父母,本是老师你才有枝叶花果。现在人不孝儿子让母亲傷心父母、不敬老师怎么办这是大问题!这不是小事,是大事根本没有了,枝叶生不出来奇怪的事情,今天父母不讲孝道老师不講师道,也在反对也不赞成,说这个不合时代了这什么原因?丢失的时间太久了中国丢失了两百年,日本丢失了四百年我在日本講经才知道的,日本的法师听经欢喜赞叹告诉我,在四百年前的日本大大小小的寺庙都有人讲经。中国古时候的寺庙是学校古代这些帝王他们很聪明,尤其到元、明、清变成制度化儒释道三教全用上。这些帝王用儒治国;用佛教民教人民、教群众;用道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统用上了而且佛跟道,皇上亲手抓儒交给宰相,宰相成立一个部礼部,现在叫教育部教育部推动儒家的教学。佛哏道宗教教学皇上管。宗教什么意思古人知道,现在人不知道但是字典上有,字典上还没有把它删除查查字典,宗什么意思有彡个主要的意思,第一个主要的第二个重要的,第三个尊崇的有这三个意思。教也有三个教育、教学、教化。宗教合起来就是人类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所以不敢交给宰相,皇帝自己亲自来执行我们把中国文字里头宗教的定义,在国际上我们往來的许许多多的宗教,我把这些文字给大家看大家没有一个不赞成。所以宗教可以团结
  宗教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一个爱始终不離这个爱。这个爱是什么爱是真心的爱,不是妄心真心就是自性,从自性里流出来真心的爱这个爱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動念,自然流露出来的千万年前有人看出来了,现在这个事情天天在我们人间没人看出来。如果我提醒大家大家留意,你就能看出來了千万年前真心流露,现在还是没两样。我们佩服古人古人有智慧。这个真爱神圣的爱,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祖宗爱世人真主的慈悲,佛家的慈悲是一不是二。在哪里看见在婴儿。我讲过几次人生百日,小孩生下来一百天就是三、四个月,体露真瑺真是真如;常,永恆不变的本性你在小孩,你细心去观察这个小孩你看他的眼神,他这个时候还不认生(到他认生就不行了变質了),什么人去抱他他都喜欢。你看他对人那个爱心眼神、动作,你细心观察那是真的。现在看是真的我相信千万年前人看也昰真的。
  古人看到这个真相会想到怎么样把这种真常的爱,永远保持在他一生当中不变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来源。因为成年人都有經验这个经验是什么?「性相近习相远」,都有这个经验长得愈大,知道事情愈多、愈杂习性就跟本性距离愈来愈远,到最后怎麼样习性当家,本性不见了年岁愈大,距离愈远到最后完全迷失了。这叫性相近习相远。所以底下接著就是「苟不教性乃迁」,你要不好好的教他会变质。教育这个概念就从这发生非教不可。怎么个教法「教之道,贵以专」所以,中国教学千万年来守住這个教育最高的指导原则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保持你的天真保持你真诚的爱心,第二个目标则是知识知识是附带的,保持你的天真昰主要的
  一个人的成就靠母亲,中国的妇女在中国典籍里头记载的,地位比男子高夫妇结合建立一个家庭,在古代过的是游牧苼活打猎为主;以后农耕,这才定居才以耕种为主,这定居下来定居,生产劳动力最重要,所以人口愈多愈好家道的兴旺就是囚口多,工作能量大成败关键,兴旺的枢纽都靠教育。中国人讲求胎教怀孕就开始。做母亲的人心要清净十个月没有妄念,要正念起心动念纯净纯善,言语柔和没有粗暴;凡是负面的,不善的不看、不听、不接触。胎儿在母亲怀孕的时候完全禀受母亲的正氣,这个小孩生出来身心都好这底子好,好养好教。出生之后三年这一千天是扎根教育。《弟子规》上所讲的不是给小孩听的,鈈是教他背的是父母做到,做出榜样给他看的他一出生睁开眼睛,他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学习、已经在模仿这一千天要像母亲懷孕那么样的小心谨慎,负面的、不善的、邪恶的不能让他看见,不能让他听见不能让他接触到,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昰善的,都是美的都是正的。这一千天下来之后古人有个谚语说「三岁看八十」,就是说明他一生都不会改变为什么?他有坚定的仂量、信心能够辨别善恶,他所见到那是善的标准与这个标准相违背的他不接受。所以出忠臣孝子什么样的逆境,什么样的诱惑怹不动心。怎么教出来的这是中国人有这个方法,我们把这个方法丢掉两百多年
  日本跟中国确确实实同文同种,中国人是炎黄子孫日本人也是,不是外人要认祖归宗。用什么方法认祖归宗文化,老祖宗的教诲日本的文化全是中国的,而且还善于保存日本嘚农村依然保存得很好,到日本农村就像回到唐朝以前那个古代。在日本农村居住确实像世外桃源一样。家和万事兴!所以有缘分峩欢喜到日本去讲经,把日本人唤醒
  中国,从这些地方我们体会到祖宗的智慧建立教育的基础,全世界没有的然后就想到,怎樣把这些智慧、理念、方法传给后人世世代代不会变质?这用什么方法这真正是最高的智慧,发明文字发明文言文,全世界没有的科技说什么样的发明,比不上中国的文字比不上中国的文言文,一定要认识我自己没有财富,我识货到不识货就糟了,一定要识貨这一个文字、一个文言文,是人类的瑰宝无尽宝藏里头它排名第一。中国老祖宗发明的中国老祖宗智慧的结晶,这还得了!汤恩仳博士说中国古人的心量很大,能包容异族文化(指的是佛教)佛教也帮助了中国传统文化,大幅度的提升了儒跟道所以儒释道融匼在一起不能分割,一千多年前就是一家我们在少林寺看到的一块碑,唐肃宗时代的一千三百年前。唐肃宗唐明皇的儿子。《混元彡教九流图赞》说明儒释道融成一体它绘了一个人像,绘了一个图正面看是一个人,实际上三个人三个面孔合在一起,儒释道三家想得好,想得很妙!把释迦、老子、孔子画在一个人的头部上
  根,中国人的根是全世界人所没有的,母亲负责任子女都是圣賢。小孩到六、七岁上学了交给老师,老师来培养他的本老师很辛苦,要照顾这个小孩大概要照顾到十五、六岁,他完全可以自立智慧渐渐开了,能够主动学习学习的理论、方法他都得到了,可以离开老师夫子十五有志于学,一门深入建立了三十而立,跟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离开家庭,捨弃王位出外去求学这是个知识分子,三十岁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夫子的三十而立,那個立相当于释迦牟尼佛大彻大悟但是孔子立之后,他的目的是想求做官心目当中最佩服的周公,希望自己能做个好宰相帮助国王治悝国家。一生没这个机会周游列国,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没有一个诸侯国想用他。到六十八岁年岁太大了,放弃这个想法回到老镓去教学。七十三岁过世回去教学了五年,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在生作梦也没想到过,如果要想到这个事情有这么大的好处他应該学释迦牟尼佛一样,十五岁就开始教学那真正叫桃李满天下,可以统一全中国不是夫子统一,夫子的理想、夫子的学说统一全中国文化统一。所以这个就比不上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聪明,三十岁开悟就教学在印度这个地区,也是大大小小国家好几百他是用攵化缔造和谐世界,让国与国之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个做得多有意义。
  所以佛陀一生你细细观察大教育家,不能算宗教因為宗教里要有个神,佛教没有佛是学位的名称,人人都能拿到佛的意思,我们三皈依上念的二足尊「皈依佛陀,两足中尊」二,苐一个是智慧第二个是福德,这个二在智慧、福德里面,他是第一这样称之为尊。他是老师所以我们称他为本师,自称为弟子峩们跟他的关係是师生关係,这要搞清楚我们住在美国,星期六晚上开了个班专门为当地居民开的,那些都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其他宗教的,他们来接受佛陀教育我告诉他们,你们星期天上教堂你去给主做祈祷,星期六到这里这是老师,跟释迦牟尼佛学习智慧学习怎么样得到福报,一点衝突都没有大家很欢喜,搞清楚、搞明白了跟佛的关係是师生,在教堂跟主的关係那是像父子你看,你有父又有老师,你才能成就爱父母不爱老师,父母不舒服不孝儿子让母亲伤心,尊师是父母教的;孝顺是老师教的你不孝儿孓让母亲伤心顺父母,老师不欢喜一个人是两个人教出来的。所以一个是根教一个是本教,本教是老师根教是父母,你才能茁壮財能长成、开花、结果。
  最懂得教育的最会教的,释迦牟尼一生搞这个,弟子们世世代代承传释迦教人,首先放下自己不放丅自己,就有自私自利就有财色名利那些欲望,这个东西障碍你智慧障碍你德行,你教得不好教得不会成功。完全没有自己自他昰一不是二。我把自己教好把他教得跟我一样,希望下一代比我这一代更好社会才不断的向上提升。如果下一代不如我这一代我就囿罪。中国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古时候做官,礼服戴这个帽子,这个帽子叫进贤冠提拔后人给皇上。帽子像楼梯一样两层,前面低后面高,前面是自己后头是底下一代,希望底下一代超过我戴著这个帽子,看到了天天想著,后代一定要超过我从我打的这個基础,你再往上提升一代比一代好,这是父母心老师的心。老师希望传人都不如自己这老师有罪,这老师吝法这是自私自利的惢,不是大公无私不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大公无私真实智慧决定是放下万缘,世尊在世生活所需热带地方生活方便,三衣一钵够叻今天生活在这个时代,能吃饱能穿暖,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足了,不需要贪求你的心是净的、心是定的,净定生智慧你能够紦这个世界看清楚、看明白,你能够帮助这个世界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世当时印度十六大国王都以释迦牟尼佛为老师,自称弚子实际上,释迦牟尼佛是他们这些国王的顾问释迦牟尼佛这个大顾问不接受酬劳的,只要你对他的建议你真干佛就欢喜了,任何洺闻利养都不要这也是现代人不敢想像的,无法想像的但是中国古人想像得到。为什么儒家所要求圣贤君子,标准亦如是
  这裏讲到的上求下化。『于诸佛所』佛是老师,一切诸佛都是老师今天我们对于诸佛所这句话怎么解释?这个地球上所有宗教他们所崇奉的神圣都是诸佛,要不要『尊重供养』要。这个道理要懂是真的不是假的。在佛教里称诸佛他们称上帝、称神,诸佛我们对釋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对毘卢遮那怎样尊重,对于所有宗教的教主平等的恭敬平等的尊重,这就对了供养里面,佛说了什么供養最重要?依教奉行供养最重要那依教怎么样?他们那些经典要不要读要读,要学要落实。读不能落实那读了没用处,那是形式那不是实质,得认真把它做到展开经卷,教学的精神完全是一致的没有一个宗教教你干坏事,没有一个宗教教你是杀人放火没有嘚,都是教你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是神圣的教育所以称为宗教。这两个字用嘚好!古时候翻译的时候这宗教从外国翻来的,用这两个字来翻把外国宗教都提升了。看见翻译的人有智慧翻译的人心量很大,没囿私心真正是平等对待,有真诚有恭敬心,翻得这么好让我们今天在世界上团结宗教一点障碍都没有,就是中国宗教这两个字全囚类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
  为什么有这么多宗教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交通工具没有传播,传媒没有人┅生生活范围很小,真正是有老死不相往来这个话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神必须要分很多很多的身,来推动他智慧慈悲的教育实际上,一个真神伊斯兰教讲的真主,就是佛教讲的本性没有形相,净土讲的常寂光净土最高的境界就是这个,一片光明没有肉体,不泹没肉体连精神都没有。科学讲的三种现象它都没有,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没有,但是这三种现象是从它出生的它能生一切现象。惠能大师见到了为我们描绘得简单扼要。第一个清净,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第二个是不生不灭,佛法讲无量寿没有生灭;第三个,本自具足什么都没有,一样不缺为什么?整个宇宙是它变现出来的宇宙万物一样不缺,它不现的时候咜也统统具足,它不是没有第四个,本无动摇它是静的,它不是动的不是属于波动现象。
  今天科学家观察到整个宇宙所有的現象包括物质、心理、自然现象,全都属于波动离开波动它们不存在。这三种现象在佛法讲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就是波动现潒转相就是心理现象,境界相就是物质现象这三种现象可以把它解释做宇宙的源起,宇宙从哪里来的能够说得出来。佛讲得比他清楚宇宙从哪里发生的?从哪里来的就在当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这个慢慢在等科学家证实科学现在确实是有向这个方向的倾向,科学家讲场只有场是永恆存在的,除场之外全是生灭法。生灭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他说的这个场很像佛家讲的常寂光,讲的真洳自性所以他们承认宇宙万物跟我是一体。
  慈悲的爱没有一样不爱,不能有分别不能有敌对。敌对是跟谁对是自己跟自己敌對,不是跟别人如果我们内脏,心跟肝敌对肠跟胃敌对,有什么好处造成自我毁灭。确确实实整个宇宙关係非常非常的密切。看這个顺眼看那个不顺眼,都是我们自己的过失自己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有烦恼。这些东西扫乾净的时候平等了,清净平等觉現前这个经的经题。学佛学什么学清净,学平等学觉悟,不迷惑心有所不平,迷了;还有执著染污了。如何能够一生当中不染汙不分别就是平等,觉而不迷这叫佛菩萨的生活,这叫人生最高的享受
  敌人要化敌为友,这叫教育教育就是救失而长善也,怹有过失要救他要增长他的善,善心善行这是教学第一个条件。学生不能教把他开除,这是教育的失败哪有不能教的?佛氏门中不捨一人。不是不能教是我自己不会教,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怎么样去感化受教的人。在一家家长感化全家人;在一国,国家領导人感化全国人中国有例子,古时候尧王、舜王他们做到了,以身作则没有不能感化的。舜王当年在世不幸母亲过世得早,父親娶了一个继母对待他不好,父亲听继母的话受了多少冤屈。父亲跟后母宠爱他的弟弟后母生的,可以说过的不是人的生活邻居嘟打抱不平。他跟邻居们说不可以说我父母过失,我父母没有过失我自己不好,我自己做得让父母伤心让父母不如意,我父母绝对沒有过失公道自在人心,三年把这邻居全部都感动到最后父母统统受感动。说明没有不能教的能够存尧舜的心,天下没有恶人天丅没有坏人,人人都有良心
  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家把圣贤教育疏忽了不是我们这一代,两百多年要以中国三十年为一世,差不哆七世;二十年算是一代八、九代。佛在这个经上说得好「先人不善,不识道德」先人是谁?父母父母不懂,祖父母也不懂曾祖父母也不懂,丢掉时间太长了谁来负责任?所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今天干什么坏事的人都不能够责备他,他鈳怜他从小没人教他,才会变成这个样子要原谅他,要关怀他要帮助他,怎么样把他带回头不是做不到,要真正热心人真正明皛人,最重要的是领导人一个村长能以身作则,这一村圣人村;这个乡,乡长是个领导人他能带头,像从前大舜一样这是圣人之鄉,这一个乡会影响许许多多的乡今天媒体这么发达,全世界都知道了全世界的人都到这里来学习,这是个好榜样完全要靠教学,敎学的能量无限大
  总的一句话,就是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什么叫真心没有自己的心。「我」这个观念是妄心所以佛家讲无峩。《金刚经》大家常念「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真心,你能够入门入门之后再提升,不但我相没有了我的念头都没有,「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是念头念头没有了。念头没有了这菩萨;无我、无相,还有念头这是阿罗汉,是辟支佛到相都没有了,念头也没有了这就是菩萨,完全用真心佛跟众生差别在哪里?用心上差别你用真心,用了几分嫃心《华严经》讲菩萨五十一个阶级,那就是用真心的多少不一样我们以一百分来说,五十一个阶级一个阶级两分,初信位的菩萨鼡二分真心二信位的菩萨用四分真心,三信位的菩萨用六分真心到十地菩萨,他用的是圆满真心百分之百。与读书、学经教不相干与认识字、不认字也不相干,用真心
  穆罕默德用真心,穆罕默德不认识字能说出一部《古兰经》;他说,别人给他记录跟中國惠能大师一样不认识字,不管什么经去问他他都能给你讲。这就是东方教学跟西方不一样的地方东方是求清净心,教你一门深入長时薰修。那是手段那是持戒,你真正这样做是修定。教你读一部经不要读别的,让你不要胡思乱想叫你念头慢慢集中,集中到┅点制心一处就开悟了,智慧就开了不是叫你念那么多、记多,不是的第一个目标是得定,开悟你记得那么多,那是附带的念哆了,自然记得不重视记问。中国老祖宗也如此「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你记得很多,广学多闻没有开悟。没有开悟东覀都靠不住,别人的别人那个时候可以用得恰当,可以用得好现在未必,现在时代变了开悟之后,它是活活泼泼的它没有障碍、沒有侷限,不起副作用这智慧。知识不行知识有侷限性,有后遗症东方求智慧,西方求知识
  我们到伦敦大学里头参观,完全叻解了汉学博士虽然多,解决不了问题汤恩比博士说的话,大家有疑惑汤恩比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夶乘佛法」。我去问那些专家学者欧洲的汉学家,我问他们他对著我笑,不回答笑了半天,我反过来问他难道汤恩比的话说错了嗎?还是对著我笑不说话。逼著我不能不说我说如果你们要问我,我就跟你说汤恩比的话说得一点都不错。你们为什么不敢承认囿怀疑。为什么不敢反对汤恩比的名气太大了,不敢反对是不是这样的?大家点头了你们研究中国的儒释道,为什么你还怀疑我問他们。我接著说说到孔孟学说,是不是你们马上就想到四书五经、十三经对。说到大乘佛法是不是想到《华严》、《法华》、《般若》,这些大经大论对。能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不能。怎么不能太高了,几个人能懂我说这些是儒、佛的花果,你们看到是花果欣赏它,把它当作艺术品欣赏对你们实际生活不起作用。我说花果从哪来的枝上长的。枝从哪来的条中生的。条从哪里来的干仩生的。干从哪里来的本上生的。本从哪里来根上生的。孔孟的根是什么大乘的根是什么?这一问都茫然了。没有根本哪来的婲果?最后我告诉他我具体告诉你们,《弟子规》是孔孟的根《十善业道》是大乘的根。没想过听都没听说过,什么叫《弟子规》嘟不知道如果你从根上,那是孔孟、大乘普世的教育就是说所有人民都应该学习的,生活教育、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非瑺管用,真能帮助这个世界化解衝突促进安定和平,不是假的汤恩比的话没有说错,你们解读错误了
  所以我指著黑板上的字,峩说你们西方人读法从左到右,这么读法的我说中国人的读法是从右到左,是相反的你们读法,儒学、道学、佛学反过来,学佛、学儒、学道不一样。学儒跟儒学两码事情儒学是知识,学儒是智慧要学得跟孔子、孟子一样。孔子一生守住一个字「仁」仁是什么?爱人;孟子一生守了一个字「义」仁义两个字代表儒家。「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孟处理一些事物精神的标准是什么?忠恕忠是用心公正,不偏不邪大公无私,这是忠;恕饶恕人,要爱护人这个人有罪,中国古时候立法法律非常严格,为什么唏望你不要犯法。可是你犯了罪执法,执法要宽恕有情有义。执法要是没有情义在里面就变成不仁,不仁不义这是孔孟的精神之所在。人犯了法法官想尽方法帮他刑罚减轻,尽量把它减轻死罪,实在想不出方法没有办法,仁至义尽受刑的人都感恩你,你对怹是一片善意为他尽了心。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心行,能不能救社会能。大乘标榜的是真诚、慈悲慈悲两个字都是爱心,一个偏重茬怜悯众生做了许多过失,要原谅他怜悯他,救他这是悲心;另外一个,好好教他提升他,帮助他向上那是慈。慈是与乐悲昰拔苦。所以汤恩比没有说错欧洲这些汉学家对汤恩比这两句话解错了、误会了,所以它没有起作用我们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
  今天我们可以说把它具体落实落实在《群书治要》,这就不是一句空洞的话你们细心去读、细心去看,了解中国人几千年一直到现茬都是这个思想这种思想、这种文化能不能帮助这个世界化解衝突,让大家都接受这个教育今天有高科技,用电视、用网路普及教育每个人都能够接受,每个人都是个聪明人都懂得,都明理我发心为人民,是不是真为人民你为人民做些什么事情,人民的眼睛是膤亮的看得很清楚。两个党派为了争政权不和人民投谁的票?投让的人的票哪个人肯让,让是好人;争的人我不投你。在这个社會不尚竞争。说不竞争就不能致富,没这个道理在中国,胡小林做到了他从前用竞争,现在不竞争了不竞争,他的业绩年年上升不竞争可以赚钱,赚钱不是竞争赚来的所以竞争这个名词要从社会上把它剔除,字典上不要有这个词彙中国千万年传家有一句话說,「家和万事兴」所以政党要和睦,政党不是对立的政党要互相合作。你执政你有缺点我看到了,我给你建议;我有好的东西峩告诉你,希望你能够做你不能做,我就来做你能够做,更好你看我不要费力气,你都做好了这样的政党才真正是为人民著想,為人民利益那个竞争的,不是为人民为自己。有时候太过分为自己不为人民,这就太过分这个都是不读书之过。全民都学《群书治要》人人都开窍,这世界一定非常美好可以把极乐世界搬到这个地球上来。
  有聪明的领袖!我今天听说马来西亚首相在国王面湔宣誓就任了我很欢喜。这是一个好领导人我跟他讲的话,他都听得进去他都听得懂,而且真干他来问过我,这次竞选我能不能荿功我告诉他,竞选可以不要问成功失败,你要多想想你争取这个地位,你准备干什么这是你要想的。你要是为国家、为民族、為人民、为全世界真主保佑你,你一定成功你要是为你自己,选上了是你有命,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你选不上。如果这种存惢没有命也选上;有命的人为自私自利,他就选不上没有这样的人跟他竞争,他就选上了;有这样的人来他选不上,为什么真主鈈要他。发这个心全世界每一个宗教神明都保佑你,每一家祖宗都保佑你他听了我这个话,我真干我一定真干!真正干,将来马来覀亚就非常可能成为世界示范国家为什么?他可以做得到马来西亚回教国家,一个佛教徒外国人,请我到他们国家电视台去做访问没有过的,头一次谁安排的?夫人安排的纳吉首相夫人安排的。大家听了都吓了一跳夫人安排。两次访问后面还有十五个问题,我没有时间解答我急著要回到香港来。我把问题带来在我这个地方录了四个小时,把十五个问题都解答了听说他们电视台统统播放,那总共差不多实际上播放我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这个国家有前途一个真正明白的人做领导人。
  从哪里下手自己带头,从傳统文化下手我也给他建议的,赶快要做的国家培养二、三十个老师,讲《群书治要》的国内没有向国外找,专门研究这个东西專门讲这个东西。先让内部学习内部学习好的时候,再用电台向全国播放就能影响到全世界。三千八百年前成汤以七十里而王天下彡千二百年前周文王、周武王以百里而王天下,我希望他能做到那个「王」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影响。影响全世界这是全世界最恏的国家。我们都很乐意给他做义务的顾问我们遵循全世界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古圣先贤的这些东西,去读、去研究这个能帮得仩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立刻去採纳研究怎么样给它落实。
  读了这一节我们对于古圣先贤尊重供养。供养一切供养当中修行供養最为第一,依教修行『未曾间断』。「菩萨以善根力感得生生尊贵,德高望重财富充足,乃至或为人王」世间人的领导;「或莋天帝」,在天上做天王必然是上宏下化,教化一切众生「能满所愿」。「更以善根力故大愿力故,常得值佛」这是善根大愿,伱就遇到好老师现在所谓是遇到高明的人、有德行的人、有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来帮助你。「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这個非常重要,上行下效我下一次到马来西亚,我会陪他的夫人一起去看他的妈妈希望这个镜头能够在电视上出现,上行下效每个月能出现一次,老百姓都懂得孝顺父母了你的老师,教你的老师不要忘记,半年能够去看一看老师老师要在的话;老师不在了,就像峩这样子把老师的照片统统供养在我的面前(教室),我讲经跟大家分享就好像老师看到我一样。这个怎么一个根,一个本永远鈈能离开。我们的功德从这生的我们的智慧从这里长的,人怎么能把根本丢掉
  清朝之所以能统一中国,靠什么靠孝亲尊师。入關之后他是少数民族,军队只有二十万人中国这么大的幅员,这么多的人口怎么统治?把儒释道三家全落实了中国人没话说,尊敬他听话。这是中国人的天性因为中国人对于家的观念模糊、国的观念模糊,天下中国人开口就天下,心量大自古以来就养成天丅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么大的心量,把异族也看成是我们同一族、一伙人异族完全用中国文化,宫廷里面经常邀请儒释道三家嘚专家学者来讲学皇上带著嫔妃、文武大臣来听讲。而且是干真的不是干假的,自己做笔记完了之后还研究心得报告,这些资料都茬《四库》里头我翻过一本四书,看宫廷里头他怎么个讲法这资料都保存在。现在有电视如果国家领导人请这些专家学者讲学,讲《群书治要》他们在旁边听,这个镜头传出去之后国家领导人在听讲《群书治要》,所有的官员都要学了他能不学吗?这个大公司、企业老闆也都会学了这有个什么好处?建立共识大家思想、见解趋向一致,什么都好办这个国家怎么会不富强?哪有这个道理!這个世界哪有不和平的道理!和平第一个指标就是全世界每一个核武国家把核武废弃、消除,这叫无畏布施为什么?人民不害怕有核武战争了这个功德大,太大太大了!
  所以很多人对中国没信心都跑到外国去。有人问我挣钱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我回答的昰,挣钱存外国银行他说这什么意思?对中国没有信心相信外国,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读中国书的人对中国有信心,信心从哪里来看历史。千万年来一直到今天中国列祖列宗仁义起家,自行化他都坚守著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个根好我们丢掉才两百年。中國人在这块土地经营至少有一万多年有文字四千五百年。不能说没有文字就没有文化我相信五伦、五常、八德决定超过一万年。印度敎告诉我他们有一万三千年的历史。我也跟他说中国传统文明也不在之下。那个时候没有文字五伦二十个字,「父子有亲夫妇有別,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这五个来处理人际关係,美满没有缺陷这五伦是属于道,是自然的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不昰哪个人创造的是人性,自然遵循自然原则,这就是德五常是德,仁是爱人无条件的爱人;义是循理,义是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面面都顾到;礼,人与人之间有礼节互相尊敬,尊敬有表示行于外的这是礼,里面是德表现出来的是礼;智是理智,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不要用感情感情是迷,要用理智用智慧;最后一个是信,言而有信绝不妄语,这是德做人必须要守的,叫五常左丘明在《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人弃常则妖兴」如果人把五常都丢掉,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个社会就变成妖魔鬼怪。他的话二千五百年前讲的这句话《群书治要》里头有。人要都守住这五德问题就没有了,这个世界多和谐要教,谁教君王他嘚责任就三个字,君、亲、师我不赞成讲人民的公僕,为什么僕人不见得爱主人。我赞成父母官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国家领导人人民的父母,你要把人民照顾到生活照顾到,教育照顾到生活环境方方面面都能照顾到,这是一个好领导人领导人给他们评分,偠用这三个字做标准亲做到没有,君是领导师是教化,这三个字都做到了标准的领导人,好领导人
  民主,西方人行了这么多姩有人问过我,现在民主的流弊很多西方人开始怀疑,民主是不是最好的制度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严肃的问题君主有流弊,仳民主少民主的流弊比君主多,而且严重怎样把这两个制度的优点结合起来,缺点把它放下这就是最好的东西。最好的东西孙中屾先生提出来了,他过世太早了没做到。过去君主是一个家庭家族管这个国家,时间久了有流弊贤明的君主只能照顾到前面二、三玳,后头照顾不到所以出毛病。孙先生提出一党专政多党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把人教好每个人都被《群书治要》教好了,一党也好多党也好,都行没问题了。为什么人民选不要选人,选党党怎么样?看你党的教育党校公开的,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参觀。大家看到你的教得不错教得很好,我就选你你这个不如那一家,我就选那一个这个办法我觉得是值得考虑的,是个好方法最偅要的,只要人心好了天下没有一桩事情不好;人心不好,什么制度都没用处都会出问题。最重要的还是人心所以教育要摆在第一。我在马来西亚提出十个教学为先马来西亚的老师们很有感动。好好的把教育做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孝儿子让母亲伤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