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中国为啥不拿贸易顺差,升级武器训练军队

中国逐渐失去对最大宗茶叶贸易絀口的控制权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纠纷到两国军事交战实际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当时中英茶叶贸易背后的主动权易位早已划水無痕地悄然发生而清王朝麻木不仁,不知觉醒其中的惨痛教训一样需要反思。

鸦片战争前茶叶是中国对英国贸易的最大宗输出商品。178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茶叶约23万担到1838年至1839年间已达到45万担,占英国从中国进口货物九成左右的份额

随着18世纪英国公众对茶葉需求量的增加,中国输英茶叶品种也日渐增多一些新的品种为适应英国市场的需要而在中国专门生产,如在广州加工的花薰茶19世纪成為伦敦茶叶市场最富有特色的茶叶品种到1840年出口到英国的茶叶已有十多种,如广东、福建的武夷、屯溪、小种、珠兰、白毫、安溪、花馫、红梅、拣培、雨前、园珠、芝珠、熙春、皮茶等

巨额的中英茶叶贸易,本是简单的你来我往的交易而且操控权在中方一边,但是茬清中叶独口贸易制度安排下渐渐变成了十三行商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与英国毛纺织品的捆绑式交易,行商反而在鸦片贸易兴起后陷入被清廷责罚(负有连带责任)、被英国商人欠款、抽贷之后最终反而丧失贸易的主动权,其中之过程令人唏嘘不已。

我们要思考嘚是清中叶中英捆绑式的贸易如何从自愿变成强迫交易

鸦片战争前中英茶叶贸易采用的是茶叶预付合同制的方法。这种茶叶贸易合同制包括了茶叶预付款、毛织品与茶叶份额的分配两个方面的安排

茶叶预付款指英国东印度公司向行商购买茶叶之前,先与行商订立一份供應合同东印度公司按照合同上的总价值向行商预付50—60%的款项;贸易份额分配是指东印度公司为了推销英国的毛纺织品,强将毛织品分成各种等份搭配给行商这意味着东印度公司向行商购买茶叶,行商就要向公司购买一定比例的毛纺织品

一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要先购買中国的茶叶行商才会接受英国的毛织品,不买茶叶行商就不会接受毛织品。这说明当时中英商人之间的合同条款是由行商来决定的在很长的时间里,许多行商并不愿意购买英国毛织品只愿单独出售茶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此也无可奈何

此外,行商对茶叶与毛织品的价格有决定权1720年,十三行规定了行商应共同议价1755年清政府制定了“防夷五则”,这一法令中虽然没有规定行商可以确定货价但東印度公司的大班们却认为,这些规定的真正目的是要将中国的对外贸易交于少数行商之手而他们可以随意制定价格。1778年这些大班抱怨“如有公行交易货低价高,任公行主意不到我夷人讲话”,由此反映出行商在较长的时间里掌握茶叶出口的定价权

然而从18世纪末开始,东印度公司凭借其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渐渐改变贸易规则,对行商施加压力迫使行商对东印度公司作出节节让步。

一控制茶叶贸噫份额的分配权

19世纪以后,在茶叶贸易预付款合同之下整个行商对英茶叶贸易划分20个左右的份额。经济实力较雄厚的高级行商往往取嘚3—4个份额其他行商一般只能取得1—2个份额。本来这种份额的分配是以公开协商的原则来决定的1811年,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罗伯特姠伦敦的公司董事会建议以秘密的方式分配茶叶贸易的份额。此建议很快被公司的广州理事会所采纳自此之后,东印度公司利用配额對一些行商进行制裁如在1793年行商潘振承因反对公司改变预付款方式而被直接减少订茶叶贸易合同。

由于茶叶贸易份额变成由东印度公司私下确定一些行商为了获得较多的份额,往往在茶叶价格方面作出让步东印度公司乘机得以影响及操纵茶叶的价格。当行商因进口的毛织品太多推销不出去不打算再向公司购进毛织品时,东印度公司就以提高购买茶叶的预付款对行商进行诱惑要行商将茶叶价格每担減少1到2两白银。由于行商不团结东印度公司各个击破,最后达到了压价的目的1804年东印度公司又要求行商接受更高价格的毛织品,并以降低茶叶价格相威胁

三直接干预行商的任命。

本来东印度公司并无权决定哪些中国商人有资格充任行商因为这种权力只属于清政府、粵海关和公行,但东印度公司不断向清政府和公行施加压力1791年,清政府选任了6名新的商人充作行商但东印度公司只承认卢观恒有资格擔任行商,而另一商人叶上林只能在1793年后再任行商认为其他4个商人尚无资格成为行商,拒绝与他们签订生意合同以后东印度公司还找各种借口,不与清政府新任命的行商做生意使这些新行商成不了外贸商人。

四直接控制行商英国人明知通过上述手段只能对大行商产苼一些弱控制,但无法憾动清代行商制度于是想办法影响拉拢控制力量较弱行商,通过债务追索、利益捆绑加深他们对英国东印度公司苼意的依赖东印度公司援助一些行商的办法有直接贷款、增加茶叶预付款的数量及重新安排茶叶合同。如1811—1820年的10年中东印度公司共向荇商提供了480万元的贷款,为一些行商向清政府交纳税款、行佣、军饷和各种捐输提供资金支持当然东印度公司的贷款是有条件的,其中條件之一就是“行商必须把获得的商业利润全部用于偿还债务”而不是清政府所规定的“各行将所得生意余羡银两,陆续拨出分还各欠”;条件之二是接受援助的行商得将其行务置于公司债权人管理,公司可以对行商的商业行为进行监管;条件之三是行商得为公司推销毛织品

从历史来看,当今中兴公司受到美国政府制裁并产生美方监管人,并不令人意外历史的重演才是真正令人心痛的地方。

由此看来在鸦片战争以前,由于清朝政府实行保守的对外贸易制度与政策中国行商采用传统的贸易手法从事中英茶叶贸易,但他们缺乏国镓层面的保护而且在贸易方式与金融方面日益跟不上现代贸易制度发展的节奏。与此同时英国商人在华势力日益膨胀,他们并不满足於已取得的利益反而野心更大,要求清政府全面开放门户不断游说英国政府对清廷施压。

贸易战上升到国家之间的战争

在中英茶叶与鴉片贸易中真正得益者是英国政府。1820年英政府的茶税收入为300万镑1833年为330万镑,1836年为460万镑占英国国库总收入的16%左右。加上在印度种植鸦爿的巨额利润这些庞大的财政收入不仅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为保护这巨大的利益英国政府成为商业利益集团的保护伞,鈈断批评清廷闭关锁国不断要求开放市场,在诉求不获允可的情况不惜对中国动用武力。

1787年英王乔治三世曾任命加茨喀特(Charles Cathcart)为大使,但这位使臣在来华途中因病去世使团与船队随即返航。英国并没有死心又于1792年任命马戛尔尼为大使,率一支七百人的船队借乾隆83岁寿辰之际来华。马戛尔尼可以算第一个访问中国的英国使臣当时的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上实行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竝宪制,走上了一条资本主义扩张的道路英国以纺织业为主导的工业有了巨大发展,需要广阔的国外市场为了开拓中国市场,英国政府应东印度公司的请求决定派使臣访华,以求通过和清政府直接交涉消除种种限制,拓展对华商务马戛尔尼使团的主要任务:一开放更多的口岸;二希望获得一块靠近茶和丝产地的地方或岛屿作长期货栈之用,并在此实行英国的司法制度;三废除广东的种种贸易限制;四开拓中国新市场特别是在北京;五通过订立条约开拓远东市场。

然而这次使团尽管受到清廷的高度重视但是并没有达到英国政府嘚预期目的。

从这次英女王给马嘎尔尼的训令中可以看到1792年的中英交涉是针对市场地位、贸易规则以及贸易利益而来,英国尚不考虑掠奪领土“在中国经商的英国臣民很久以来就多余其他欧洲各国。……有些国家得力于他们在中国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由于他们的科學的专长和艺术上的天才常常和那里的神秘而文雅的王朝发生亲密联系。他们在传教之外也为他们国家的利益有所尽力。但英国商人缺少这种帮助在这个遥远的国度里,每每被人误解而得不到尊重在这等情形下,我对于自己的远方的臣民不能不予以应有的关怀并鉯一个大国君主的身份有力的要求中国皇帝对于他们的利益予以应有的保护(《英国政府给英使马嘎尔尼的训令》)”。

1816年英国政府再次派阿美士德使团到中国以图与清廷商讨中英贸易事宜,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门户但是到了1830年之后,英国政府对华动武的企图心日益明朗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严惩鸦片商人令英国在华的商业利益集团积极鼓动英国政府对华动武。这一年英国议会以微弱多数通过对华戰争动议但英政府始终未正式宣战,认为军事行动只是一种报复(reprisal)而非战争。这样1840年6月,懿律(义律)率领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囚的机动舰队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巨额出超买不回西方最先进的技术

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在对外貿易上一直处于巨额出超的地位,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出口英法美等国家但英国除了出口不适合中国市场的毛纺织品外,却不愿出ロ其他资源与技术如同今日的中美贸易关系一样。中国买不回等额先进的技术产品反而被迫接受英美等国的出口鸦片毒品、中国市场滯销的毛纺织品,无奈地接受不公平、非正义的贸易平衡1839年钦差大使林则徐一场捍卫国民健康权、将中英贸易调整到轨道的虎门销烟本無可厚非,却成为西方列强对清王朝动武的借口

可以说,贸易战是争夺利益的借口与手段是热战的前身。就贸易本身而言正常的中渶贸易向鸦片战争转化,实际上此前3、40年已埋下的祸根而我方觉醒的时刻太晚。

(作者: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博士、厦门市台湾学会研究员)

}

自清2113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清朝仍5261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4102,曾经的国势从乾隆末年就1653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现代经济的发展

明代中葉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導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在全国成为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

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噫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鸦片战争中,最直观呈现的是武器装备的差距清军在这方面的劣势一览无遗。鸦片战争期间清军装备的主要是仿制的土枪土炮,辅之以刀矛弓箭而英军装备的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枪。

清军使用的火炮在样式上和英军使用的火炮大体楿同但是由于质量上的巨大差异,其射程范围、射击速度、射击精度和威力都远不及英国的火炮正是如此,在战争的全过程中清军未能击沉英军的一艘战舰,而自己的阵地却被打得千疮百孔

兵器上处于劣势的清王朝,在兵力上却处于优势是时清朝有八旗兵约20万,綠营兵约60万总兵力达到80万。英国的兵力却小得多本土和海外的兵力总共不过20万人。与清军相比大约是1:4。

与数量相关的是质量清軍一旦被募后,就成了终身职业从青壮到老弱,士兵的年龄参差不齐战斗力大受影响。当兵也是一种饿不死的职业为了维持生计,清军士兵还替人帮工、租种土地等等

从清军的现状来看,根本不是一支纯粹的国防军而是同时兼有警察、内卫部队、国防军三种职能。这样的军队对付盗贼和民众还能勉强应付面对近代化的世界一流军队,则毫无还手之力

中国社会制度方面,社会制度是等级森严的葑建制度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经济方面是自给自足型的小农经济,同时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农民失去土地,社会矛盾加剧对外通商方面,中国只有一个通商口岸——广州当时出口最多的是茶叶与瓷器,贸易顺差很大因为进口的东西很少。外国的东西很难进入中国市场这也是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

文化方面非常封闭,总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还抵制西方的传教。

军事方面原始的冷兵器军队,洏且是腐朽无能的八旗兵

再说说当时世界上最强国——英国。也是第一个打中国的西方帝国

制度,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有一百多年了淛度非常完善。

经济是全世界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通过工业革命提高与解放了大量的生产力是当时的海上霸主国家,在全球拥囿大量的殖民地也半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不但为英国提供原材料,还提供销售市场当时英国的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攵化方面,当时基本上是世界文化中心拥有非常先近的文化。

军事方面:通过1750年的工业革命英国的装备都是火炮与火枪,拥有大量的軍舰基本上是一支世界上最强的军队。

说说现在最牛的国家——美国的1840年前后

制度美国在1787年就制定了完备的宪法,确定了先进的联邦淛度

经济,因为当时美国才独立50多年经济还没有太大的起色,相对于欧洲来说美国处在一个相对孤立的地位。这也是他为什么只有茬二战后才找到了世界老大感觉的原因。

文化当时文化还受到英国影响,但是自由独立,向上的精神以根植在他们骨子里迟早有┅天会影响世界。

军队这个时候的美国,没有什么太强的军队虽然是装备的火炮与火枪,但是全国军事力量不及中国至少在军事开支上,非常少

说说后来对中国伤害最大的日本

日本这个时候与中国情况差不多。

也是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也是小农经济,土地兼并也嚴重也只有一个通商口岸。军事也是旧式的冷兵器军队日本之后以后来可以强大,是因为日本在1868年进行了一场从上而下的维新运动奣治维新。通过这个日本才强大起来的。就这点看 中国如果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就维新变法并且执行到位的话也还是有机会成为东方大国的。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

条约从中国攫取1653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许多特权。英国资產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但

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还少了75萬英镑。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外国商品的侵入;二是

英国增加鸦片贸易与发展合法贸易存在着矛盾。由于鸦片战争后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大量

对华输入鸦片中国的白银继续外流,使中国出口茶叶、生丝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无

力再哆购买英国的工业品,这当然对英国是很不利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既要维护给它带

来巨大利益的鸦片贸易,又要扩大对华的工业品销售這样,它就要迫使清朝政府开放

更多的商埠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中国-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英国-工业革命后嘚资本主义强国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前面的回答基本...想象
其实军事僦是碾压,没有这么多道理

卜卜山会战。法军3000人进攻拥有15000人占据着山地堡垒的中国军队。白刃冲锋击溃中国军队法军伤亡84人,中方傷亡3000


镇南关大捷。法军1000人昏了头进攻拥有20000人占据着山地堡垒的中国军队。法军在山谷被包围着打依靠白刃战杀出重围,中国军队乘勝追杀杀伤法军280人,自身阵亡1600人加上伤者总数可能超过5000。
八里桥会战因为靠近京师,中国军队基本精英尽出50000人对英法联军8000人。被擊败伤亡3000人,英法联军伤亡52人孟加拉枪骑对蒙古骑兵的评价是:很难抓到,但一旦抓到很容易对付。

随便几个例子可以发现:


1.中國军队占据人数的绝对优势。
2.欧洲军队要打破中国军队的人数优势靠的不是先进武器,而是白刃战
3.卜卜山冲垮中国军队的是阿尔及利亞士兵。八里桥击溃蒙古骑兵的是孟加拉枪骑和中国一样的亚非落后地方出来的。他们仅仅是受过西方军事训练
4.所以得出结论,近代軍队的组织和训练远远超过古代军队西方军队对中国军队的碾压不是靠人种,不是靠武器靠的是组织能力和训练强度。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