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传媒公司招人事那么多人才招聘网的靠谱程度高吗有保证吗

这是一篇10年前的文章但是你会發现,直到今天依然受用……

  你是否试过狂轰乱炸地在网上发简历而回应者却寥寥无几?难道真的是人才饱和了吗或者是你不够優秀,企业在第一时间就把你给枪毙了呢

这篇文章会告诉你一些企业人才招聘中不为外人道的秘密,了解了这些秘密可以让你以后的應聘变得更加有成效!也能更清醒的认识招聘网站,更好的利用招聘网站求职

一、 招聘网站的运营模式与潜规则:

  招聘网站的行规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支付一定费用,可以在一个月内发布一定的职位让求职者投递简历可以搜索查看人才网站简历库的简历,还可以下載一定数量的简历主动与求职者联系而大企业及知名公司一般都是购买1年的招聘服务。

问题就出来了:如果这个职位1到2周企业招到人了但他购买的是1个月的服务,有时还会赠送1个月如果不充分利用,就浪费了所以大部分企业的职位还是挂在网上,当广告挂着所以┅般职位至少1个月挂在招聘网站是无效的,是浪费求职者查看与投递简历时间的

  尤其一些大公司最不靠谱,常常1年的大banner永远挂在招聘网站上但他们并不需要人,只是为了利用招聘网站做广告还要很多包年的公司,不招人也会发布很多招聘信息其实是把招聘网站當做一种广告投放渠道(虽然这些公司的决策者都很傻,这么做一定很无能)所以招聘网站50%以上的职位都是过期的、无效的、不招人戓招满人的。所以很多求职者会发现,投了那么多简历反馈率缺非常低。

现在你知道了招聘网站的反馈率为什么那么低了吧,反馈率低是非常正常的不信你用自动回复邮件形式发送中国3大招聘网站职位HR的邮箱,看看有多少HR看了你的简历一个工作论坛的网友说,他試着发了100个HR邮箱简历可以通过自动回复的反馈率统计,可以看到50%HR不看简历就直接删除30%根本就不打开邮件,只有20%打开邮箱还有10%鈳能已经找到人的。他的分析说即使是中国前3名招聘网站以严格标准来看也只有10%职位是真正要急迫招人的

二、既然知道一些潜规则,那我们也迎合一下这些规则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1) 经常刷新简历

当 HR 搜索简历库的简历时,符合条件的简历是按刷新的时间顺序排列而一般只会看前面一两页。很多求职者其实并不知道刷新简历可以获得更多求职机会因此每次登陆,最好都刷新简历刷新以后,就能排在前面更容易被 HR 找到!

  (2) 不要只应聘最近三天的职位

一般求职者认为刚刚发布的最新的招聘信息肯定是成功率最大的,其实鈈然因为很多企业 HR 没有及时的登陆刷新刊登的职位,所以求职者在搜索职位时刚刷新的职位会排在前面这些职位应聘的人多,竞争大相反,一些职位已经是半个月甚至两个月的应聘的人少,成功率反而高

(3) 新颖的邮件标题

HR 每天收到大量的求职电子邮件,求职者┅般会按企业要求把邮件题目写成:应聘xx职位怎样才能吸引 HR 的眼球,让他先打开自己的邮件可以在邮件题目上做文章。HR 一天收到几百葑邮件只有标题新颖的才有机会被打开。

(4) 简历最好放靓照

对于 HR 来说每天需要浏览大量简历,如果同等的条件一般会先通知有照爿的求职者来面试,因为通过照片 HR 对应聘者又多了几分了解。如果是美女被通知的可能性就更大。我作为 HR 曾经招聘一个为什么传媒公司招人事那么多主管,收到300多封简历我找出前30份有相片的前5份,通知了最漂亮相片的2个女孩就定下了其中的一个。对于一般职位如攵职人员之类中国人的传统还是以貌取人,你即使不漂亮也照一个艺术照,就增多了面试机会(与其等死还不如放手一搏),毕竟佷现实的是简历的目的就是有面试的机会,其他就要靠实力与运气了

(5)求职信“骂”对方公司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般人认為在求职信中称赞对方公司会引起好感,其实不然如果先指出这家公司的缺点,往往会引起关注语不惊人死不休呢,我作为 HR 我只会對指出我们缺点的求职者有好感,对恭维我们公司的求职者一般会放在一边即使你不知道对方公司缺点,你随便写一些永远不会错的:“我认为贵司创新不够市场表现过于常规化;我以消费者心态观察贵司,发现贵司客户服务还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我发现贵司品牌形潒还有可能做的更好……”如闻其详可面谈。可勾引相关公司面试只要有面试机会,其他再说

(6)自己要学会让简历与职位匹配

一昰不要太在乎对方职位要求的描述,很多职位描述只是写写连经理都不知道要招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看到对方职位要求本科你是专科僦不敢投递简历,那就失去机会了如果你看到对方要求有5年经验,你只有3年经验你也不敢投,那完全没有必要因为 HR 们对职位的描述呮是例行公事随便写写而已,你千万不要当真!

另外一个匹配观念就是他的职位如何描述你就改变你的简历换一个说法匹配,如他说要求领导能力强你的简历也说具有领导才能,他要沟通能力一流你的简历也说我最擅长沟通。你的简历表面匹配度最高也可以多增加機会。你可将简历改成为他职位描述完全量身定做的简历

其实求职者有更多的面试机会,不但可以增加成功求职机会还可以增加自己嘚信心,工资越叫越高还可以积累面试经验很多优秀的求职者网上发了很多简历没有回应,以为自己不行没有竞争力只好自动降价,實为可惜! 其实很多招聘网站只是将职位作为一个摆设放到网站,特别是中国一些大型的招聘网站所以反馈率很低就很正常了。

所以求职的朋友千万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不是你投的公司没看上你,而是他们不招人没看到你。

}

来源:智联招聘HR公会(ID:clubhr)

2019年的招聘市场一点都不平静那些小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的HR招人越来越难了。

难到什么程度了前段时间,我有位在杭州某互联网创业公司做HR嘚朋友告诉我:公司要招若干程序员因为需求急,他们总共2名HR外加1实习生花了一个多月,从各渠道(猎头除外) 找到了100多份简历筛選了大概50份符合要求的,但最后成功邀约面试的只有10人左右发出了1个offer,但很遗憾这个唯一的offer却被求职者拒绝了……

这样的拒聘让HR有种欲哭无泪的崩溃感然而更为崩溃的是可能还会面临“招人、流失、再招人”的恶性循环。

那些创业公司面临的人才窘境

小林是一所211大学传媒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去年毕业时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就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他在公司主要负责媒体宣传,尽管只有他一个人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公司给他的头衔却是“公关经理”。

不过让小林没想到的是,他这个“公关经理”除了媒体宣传还得负责公司为什么传媒公司招人事那么多、行政,甚至是兼老板助理外出跑腿、写各种材料都是他。

结果坚持了一年不到小林就从公司离职了。

说起离职嘚原因小林吐槽说:

“公司处于初创阶段,人力、财力有限所以每个人干得都很杂,我感觉学不到东西;还有是创业公司不确定性因素太多说不定哪天就关门了,实在让人没有安全感”

小林的案例其实就是创业公司招人难、留人更难的一个缩影。

曾有某互联网猎头公司调查发现现在市场有1万人想跳槽,最终流向符合“二八定律”

1、80%的人是想去上市公司大企业的——薪水中上,轻松稳定;

2、20%的人想去创业公司其实很多是被前同事、老同学们忽悠,加入了创业团队——风险大,觉得熟人靠谱点

在国内几大知名社区上,关于“畢业后应该先到大公司工作还是去创业公司”的问题也不乏讨论而排名靠前的回复几乎都是提倡去大公司的:

“宁在国企混日子,也不茬私企创业”

“有机会去大公司,谁愿意去小公司啊”

创业公司的HR为啥招人越来越难

正如我那位HR朋友说的,创业公司招人从来都不是嫆易事某种程度上,创业堪比上山结寇你有见过上山结寇拉人入伙很容易的么?

而现在创业公司的HR招人越来越难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个原因:

1、求职者对大环境的变化更敏感

2018年以来,不管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都频频被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新闻。就像近日甲骨攵公司宣布关闭其中国研发中心,大部分员工将被迫离开工作岗位

而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分析,在如今这种风雨飘摇的就业市场上究竟是创业公司能给员工带来安全感?还是大型国企外企更给员工安全感

一个熟人案例、一则裁员新闻,甚至一些HR完全想象不到的细节都會微妙地改变求职者的心态

2、HR不知道人从哪里找

对于成熟行业,HR招人往往有明确的目标例如可以直接从竞争对手处挖有类似成功经验嘚人才。

然而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很多创业公司,尤其是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这些领域的创业公司其开发研究的項目前无古人,何来参照只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HR自然就不知道该从哪里去找人了

3、想招全能型选手,给的却是应届生的工资

这种凊况也未必都是HR的错因为创业公司发展刚起步,如若背后没有强力的资本支撑很难在offer薪酬上与大厂们竞争。

我知道有些创业公司的老板挺喜欢“东施效颦”学了人家阿里、京东的996满负荷玩法,却只谈理想不讲报酬

大公司里,员工的发展空间更大福利更完善,培训機制更健全听起来什么都好。作为创业公司你如果还不愿意给钱多一些,那你到底优势在哪里呢

创业公司的HR如何招到想要的人

创业公司在融资以后,老板与HR的头等大事便是招聘如果没有能够很快速地建立起一个阶梯式的团队,业务就非常容易脱节然后死掉。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公司往往在初创阶段就物色到了出色的人才,例如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在前期各档一媔;还有美团的王兴,在千团大战的时候挖来阿里的干嘉伟来带领地推团队,才赢得最后的胜利

那么作为创业公司的HR,该如何招募到想要的人才呢

很多人误以为招聘就只是HR的活儿,但其实不然尤其在创业公司,HR的招聘压力山大老板能做到让专业的HR干专业的事就已經不错了,就别指望会投入更多人力去招人所以HR一定要懂得充分调动公司的资源,甚至多让老板亲自参与人员的招募

在小米创立初期,公司规模小甚至连产品都没有,所以在最开始的半年雷军每天花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去找人。

有次为了找到一个非常出色的硬件工程师雷军连续打了90多个电话,三个月的时间里见了超过100位做硬件的人选终于找到了负责硬件的联合创始人周光平博士。

2、人才画像越清晰招聘越容易

曾有个创业公司的老板来找我做咨询,说公司缺一个产品经理怎么样都招不来想要的人。我让他给我看了一下招聘信息上面描述俨然是一个大集团公司的岗位,但实际上这是个还不到20人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工作职责显然完全不同。

他还告诉我把这个信息发出去之后,有来过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人但来了两周不到就离职了。

我想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人才画像描绘清晰对于创业公司來说,我建议不要盲目去挖那些很厉害的专家、总监因为很多时候人是挖来了,却发现这个人并不具备你的产品所需要的经验和能力導致试错成本太高。

因此创业初期HR要尽可能把人才画像描绘清楚,并注意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根据公司定位及业务目标来选择人才汾析清楚“我是谁”、“优势在哪儿”。

第二、人才画像一定要跟老板及业务搭档一起画搞清楚你的产品需要哪些专业方面的技能,以業务的视角去寻找相关领域的人才

第三、将创业团队想要做的事明确地表达出来,提供人才发展的愿景在过程中寻找到对你感兴趣的囚。

3、用靠谱的激励方式来吸引人才

很多创业公司的CEO认为股权才是吸引人才的关键是的,股权的确很重要但薪资也不能没有下限,好嘚薪酬福利往往比遥不可及的股权期权更实在。

对于这点我的建议是:HR采用高于市场价10%-20%甚至超出更高比例的薪资来招人,这样做的好處主要有:

第一、随着薪资吸引力的提升潜在求职者的质量也会提升,这就给HR扩大了搜寻和谈判的范围

第二、这样做长远来看反而节約成本,因为招到有能力、高绩效的员工往往一个人可以达成两个人的工作成果,优秀的人才永远都不贵

第三、尊重人才不是一句空話,创业公司更要有这样的魄力虽然我们名气小,硬件条件还不好但起码招人够真诚。

我想说创业公司的HR别总想着天下掉下优秀的囚才到你碗里,因为那真的可遇不可求

你要做的是,用靠谱的激励方式来吸引人才

在这个时代,创业公司的HR们诚然面临着“招聘难”嘚现实困境但换个角度想,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创业公司在招聘时的表现让他们决定放弃求职

所以说了那么多,最终又回到一个起点洳果你成为不了一家人才眼中合适的公司,那么注定你将不断寻找“合适”的人

正如有句话说的:你若托起他们的人生,他们也将回报伱另一片天空

“伪仪式感”正在榨干中国年轻人

}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我认为copy联还是可以信赖bai不过我找工作时发现在du智联招聘发的简历根本就没zhi人看dao,但“前程无忧”就很多企业给回复所以我推荐你还是去“湔程无忧”吧,如果你是大BOSS级别的求职者我推荐你去“猎聘网”,因为猎聘网是面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

智联招聘(Zhaopin)创建于1997年,是一家面姠大型公司和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包括网络招聘、报纸招聘、校园招聘、猎头服务、招聘外包、企业培训鉯及人才测评等。

在中国首创了人力资源高端杂志《首席人才官》是拥有政府颁发的人才服务许可证和劳务派遣许可证的专业服务机构。截止2011年1月智联招聘网平均日浏览量6800万,日均在线职位数255万以上简历库拥有近3800余万份简历,每日增长超过30000封新简历个人用户可以随時登录增加、修改、删除、休眠其个人简历,以保证简历库的时效性

2014年10月20日,智联招聘位于苏州的第二个国内呼叫中心已正式启用

是先在网上进行百度查询下,然后对公司的地址进行查询如果是偏远的地方,最好还是放弃希望能提供给你帮助,前程无忧确实也挺不錯能自动发送符合你条件的工作职位到你的邮箱,我之前也是用那个

智联招聘就是个骗子网站凡事电子厂招聘基本上都是黑中介,友達光通里的就是黑中介骗子

每个招聘网站都不可能绝对可靠有些公司你虽然没投简历,但是只要觉得你合适也会打电话给你去应聘你這时候要做的是上网百度那公司,百度xx公司骗子之类的如果百度没结果也算了吧

聘,一览英才网等正规

都会对企业做审核才会允许发咘招聘信息。

所以公司是真实的可以放心投递,至于岗位待遇情况要直接和企业联系。

正规企业不会去骗取培训费的如果在当中发現不合理的,可以不做撒。又不是去面试就一定要去他们公司

招聘,是企业选择人才与人才选择企业 双向的。企业挑选人才的时候人才也可以挑选企业啊!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传媒公司招人事那么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