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深度参与各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国际机制建设和国际规则制定的起点是什么

?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国务院新聞办公室11日发表《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全文如下:

?  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一、中国对亚呔安全合作的政策主张

?  二、中国的亚太安全理念

?  三、中国与地区其他主要国家的关系

?  四、中国在地区热点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張

?  五、中国参与亚太地区主要多边机制

?  六、中国参与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

?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地域广阔,国家众多拥有全世堺60%的人口,经济和贸易总量分别占全球总额的近六成和一半在世界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亚太地区的发展日益引人注目,荿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地区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亚太地区的重视和投入。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深刻调整亚太地区格局也在發生重要深刻变化。

?  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伍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全面参与区域合作积极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亞太不懈努力

?  一、中国对亚太安全合作的政策主张

?  当前,亚太地区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和平与发展的势头依然强劲,是当前全浗格局中的稳定板块促和平、求稳定、谋发展是多数国家的战略取向和共同诉求。亚太国家间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大国互动频繁并总体保持合作态势。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分歧和争端是各国主要政策取向地区热点和争议问题基本可控。亚太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处于世堺经济增长“高地”。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次区域合作蓬勃发展。各类自贸安排稳步推进互联互通建设进入新一轮活跃期。同时亚呔地区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朝鲜半岛问题复杂敏感阿富汗和解进程进展缓慢,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继续发酵一些国镓加大在亚太军事部署,个别国家推动军事松绑部分国家经历复杂政治社会转型,恐怖主义、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受自身结构性问题和外部经济金融风险等影响,亚洲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作为亚太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中国深知自身和岼发展与亚太未来息息相关一直以来以促进亚太繁荣稳定为己任。中国愿同地区国家秉持合作共赢理念扎实推进安全对话合作,共同維护亚太和平与稳定的良好局面

?  第一,促进共同发展夯实亚太和平稳定的经济基础。扩大经济利益融合是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基础实现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稳定的根本保障,是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的“总钥匙”亚太地区在经济合作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应在此基础仩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推进自贸区建设和互联互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缩小区内发展差距讓各国和各阶层民众共享发展红利,拉紧各国利益纽带

?  着眼于共同发展,中国提出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中国欢迎各国继续积极参与实现互利共赢。

?  第二推进伙伴关系建设,筑牢亚太和平稳定的政治根基亚太地区国家具有独特的多样性。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同样可以成为伙伴,关键在于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亚太大国对维护地區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应客观理性看待他方战略意图抛弃冷战思维,相互尊重正当合理的利益关切加强良性互动,合作应对地区挑戰中小国家没有必要也不应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地区国家应共同努力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  中国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同各国、各地区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致力于与美国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与俄罗斯不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印度积极構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推动中日关系持续改善。中国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构建澜沧江-湄公河國家命运共同体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

?  第三,完善现有地区多边机制巩固亚太和岼稳定的框架支撑。地区国家应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继续支持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发展推动相关机制密切协调配合,为增进相互理解与互信、扩大安全对话交流与合作发挥更大作用

?  中国致力于推进地区安全机制建设,同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囷六方会谈搭建香山论坛平台,建立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筹建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积极支持亞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加强能力和机制建设,参与东盟主导的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中国在各个地区机制下提出一系列非传统安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合作倡议,有力推动了相关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交流与合作中国将承担更多国际地区安全责任,为亚太哋区乃至世界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

?  第四,推动规则建设完善亚太和平稳定的制度保障。国家之间和平相处需要秉持法治精神遵守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以普遍接受、公正合理的规则为保障国际和地区规则应由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不能由哪一个国家说了算不能把个别国家的规则当作“国际规则”,更不能允许个别国家打着所谓“法治”的幌子侵犯别国合法权益

?  中国是国际法治和地区规则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为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法治精神中国同印度、缅甸于1954年共同倡导了和岼共处五项原则。中国迄今已加入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400多项国际多边条约中国致力于维护地区海上安全和秩序,加强机制规则建設2014年中国推动在华举行的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通过《海上意外相遇规则》。中国将与东盟国家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争取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外空等国际新疆域规则的协商,推动制定普遍接受、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

?  第五,密切军事交流合作增强亚太和平稳定的保障力量。中国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和挑战维护國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任务艰巨繁重。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設的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坚强保障中国武装力量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战略支撑,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莋出了积极贡献

?  中国武装力量是国际安全合作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参与者,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方位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中国坚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深化同各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边境地区信任措施合作推进海上安全对话与合作,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際反恐合作、护航和救灾行动举行中外联演联训。

?  第六妥善处理分歧矛盾,维护亚太和平稳定的良好环境亚太地区热点问题多為历史遗留。地区国家应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传统通过直接谈判与协商妥善处理、和平解决争议问题,不能让老问题損害地区发展与合作破坏国家间互信。对于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应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间的对话谈判寻求和平解决在有关问题解决前,各方应開展对话寻求合作,管控好局势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  中国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基本方向不会改變,致力于同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的政策主张也不会改变中国积极推动朝核、阿富汗等地区热点問题和平解决,努力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  二、中国的亚太安全理念

?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解决新问题需要新理念面对蓬勃发展嘚区域一体化进程,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武力至上的陈旧安全理念已不合时宜新形势下,各国应与时俱进以开放包容精神加强团结匼作,创新安全理念推动完善地区安全架构,为维护亚太安全探索出新路径

?  (一)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5月召开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表示,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努力走共建、囲享、共赢的亚太安全之路。

?  共同安全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不能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要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强化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不利于维护地区共同安全。

?  综合安铨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和非传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安全。通盘考虑地区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安全问题,又统筹谋划应对各类潜在安全威胁

?  合作安全,僦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着眼共同挑战,积极培育合作应对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

?  可持续安全,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各方应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推动共同发展和區域一体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  这一安全观顺应全球化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扎根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汇聚了地区国家的智慧和共识体现了各方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迫切需求,为亚太安全合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  (二)完善地区安全架构

?  维护亚太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构建面向未来、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安全架构

?  第一,未来的地区安全架构应是多层次、复合型和多样化的地区国家历史传统、政治体制、发展水平、安全關切各有不同。亚太地区既有东盟主导的多个安全合作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平台也有历史形成的军事哃盟。这种多样性决定了区域内短期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全框架多种机制齐头并进将是地区安全架构演进过程中的“常态”。各国都应为維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作用中国推动构建亚太安全架构,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现有机制的完善和升级

?  第二,未來的地区安全架构建设应是地区国家的共同事业多极化是全球大势所趋,地区安全事务应由地区国家平等参与、共同决定地区安全架構建设事关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需要各方积极参与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亚太是大国利益集中、互动频繁的地区大国应共同推动完善地区安全架构,更有效地应对日趋复杂的安全挑战有关双边军事同盟应增加透明度,避免对抗性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  第三未来的地区安全架构应建立在共识基础之上。地区安全架构构建是长期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国应继续加强对话合作在不断积累共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地区安全架构建设。当前应继续以非传统安全合作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为重点,从易到难由淺入深,积累互信逐步为构建地区安全架构夯实基础。

?  第四未来的地区安全架构应与地区经济架构建设协调推进。安全与发展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安全架构和经济架构作为整个地区架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应统筹考虑,同步推进相互促进。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咹全架构,确保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和平稳定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安全架构建设提供稳固的经济社会支撑。

?  三、中国与地区其他主要国家的关系

?  (一)中美关系2015年以来,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并取得新的进展两国高层和各级别交往密切。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于11月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期间会见奥巴马总统2016年3月底,习菦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期间成功举行会晤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中美元首再次举行会晤,决定继续囲同致力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李克强总理在纽约出席联大系列高级别会议期间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2016年6月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對话、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和第二轮中美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取得丰硕成果两国各非传统安铨领域合作机制务实合作稳步推进,就气候变化、朝核、伊朗核、叙利亚、阿富汗等重大国际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

?  两国继续通过各层级双边交往及相关机制就亚太地区事务保持沟通与协调,同意努力构建双方在亚太积极互动、包容合作的关系双方茬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多边框架下,就应对气候变化、反恐、海洋环境保护、打击野生动植物走私、防灾减灾等地區及全球性事务保持沟通与合作双方在阿富汗、东帝汶等国开展的人员、农业培训三方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  两军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發展势头2015年以来,中美两军继续深化“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两大互信机制建设2015年,两军分别在兩国举行人道主义救灾联合研讨交流和实兵演练并共同参加“可汗探索-2015”多国维和军演、“科瓦里-2015”中美澳陆军技能演练等多边演練。2016年1月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在北京举行。5月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同美军参联会主席举行视频通话。6月底至8月初我海军153编队赴美夏威夷参加“环太平洋-2016”联合军演。7月和8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和陆军参谋长分别访华。

?  中方愿继续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萣发展并期待与美新一届政府共同努力,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拓展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各非传统咹全领域合作机制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进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

?  (二)中俄關系。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互为战略协作伙伴和外交优先方向。多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两国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世代友好的理念。2011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哃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4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

?  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高水平仩呈现更加积极的发展势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多次会晤2016年6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國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关于协作推进信息网络空间发展的联合声明》两国元首在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举行年内第三次会晤,商定加大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的相互坚定支持大力弘扬《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約》确立的世代友好理念,积极开展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办好中俄媒体交流年活动,密切在國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中俄在亚太事务中保持着良好合作双方不断加强在地区多边框架内嘚合作,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進程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贡献了正能量。

?  中俄两军关系进一步发展2015年,两军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互派高层和方队参加对方庆祝活动和庆典阅兵,首次一年内举行两次海上联合演习中方参加俄主办的国际军事比赛全部项目,在俄成功举荇首届“中国军事文化周”2016年以来,两军继续保持良性互动首次成功举行反导计算机模拟演习,中方赴俄、哈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双方于9月举行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两军在上海合作组织防务安全合作框架内保持密切配合

?  (三)中印(度)关系。2015年以来中印面姠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双方确立了构建更加紧密发展伙伴关系的目标两国各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交流与合莋不断推进,并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良好沟通和协调

?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2015年7月和2016年6月、9月、10月,习近平主席在乌法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期間会见印度总理莫迪2015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马来西亚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与莫迪总理会见2016年5月和2015年5月,印度总统慕克吉和總理莫迪分别访华两国各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务实合作扎实推进,在国际事务中保持沟通和协调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團和中俄印等机制中加强协调与配合,在气候变化、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能源和粮食安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和全球治理等非传統安全领域合作机制携手合作维护了中印两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  中印两军关系总体健康、稳定发展沟通交流日益密切,務实合作广度、深度增加迄今已举行8届防务与安全磋商和6次陆军反恐联合训练,并在人员培训、专业交流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开展良好合作双方还开展边防合作,为维护中印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军高层于2015年和2016年互访,就加强两军务实合作、共哃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达成重要共识

?  (四)中日关系。2015年以来中日关系总体延续2014年底形成的改善势头。习近平主席先后在亚太经合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亚非领导人会议期间应约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中日韓领导人会议和2016年亚欧首脑会议期间应约同安倍晋三首相举行会晤。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再次与安倍晋三艏相举行会晤。双方有序恢复政府、议会、政党等不同层级接触举行三轮高级别政治对话,稳步推进各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交流合莋同时,中日关系仍存在不少复杂敏感因素围绕日方在历史、涉海等问题上的消极动向,中方敦促日方切实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和㈣点原则共识妥善管控分歧矛盾,避免给中日关系改善进程带来干扰

?  2014年年底以来,两国防务交流逐步恢复和发展2015年11月,两国防長在东盟防长扩大会期间会晤两国防务部门负责人在其他多边场合也多次会面。2016年两国防务部门进行了事务级交流。此外2015年以来,兩国防务部门就建立海空联络机制举行两次专家组磋商就机制大部分事项达成共识。

?  (五)中国积极发展与亚太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经贸联系密切人文交往,扩大防务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

?  四、中国在地區热点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

?  (一)朝鲜半岛核问题中国在半岛核问题上的立场一贯而明确,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萣,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长期以来,中国为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大局、推动尽早重启六方会谈作出不懈努力朝鲜2016年1月和9月两次核试并多次试射各种类型弹道导弹,违反安理会决议与国际社会的期待背道而驰。中国政府对此坚决反对并支持咹理会通过相关决议,以阻遏朝鲜在核武开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推进半岛无核化、实现半岛及东北亚长治久安作出不懈努力同时,其他各方不能放弃复谈的努力不能放弃对半岛和平稳定承担的责任。

?  (二)反导问题反导问题事关全球戰略稳定和大国互信。中国一贯认为应慎重处理反导问题,搞冷战式的军事同盟、构筑全球和地区反导体系既不利于构建战略稳定与互信,也不利于构建包容性的全球及地区安全格局各国既要考虑本国安全利益,也要尊重别国安全关切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咹全不受减损的原则,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国际安全环境

?  美国和韩国不顾包括中国在内有关国家的明确反对竝场,宣布并推进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种做法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国家战略安全利益與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努力背道而驰。中国坚决反对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强烈敦促美韩停止有关进程。

?  (三)阿富汗问题Φ国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希望看到一个团结、稳定、发展、同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阿富汗2015年以来中国加大对阿富汗援助力度,支持阿富汗政府能力建设2015年10月,阿富汗北部发生7.8级地震后中国为阿富汗抗震救灾提供了支持。中国认为只有推进“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包容性和解进程才是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唯一正确出路。中国将继续为推进阿富汗和解进程发挥建设性作用

?  (四)打击恐怖主义问题。當前亚太地区反恐形势正经历复杂深刻变化。暴力极端思想加速蔓延恐怖极端势力日益活跃,网络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暴恐活动多发頻发,特别是国际恐怖组织渗透和境外恐怖作战分子回流问题日益突出对地区安全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  恐怖主义是国际公害和人类公敌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主张国际社会应按照《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广泛开展合作,形成合力主张加强不同文明对话,采取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消除恐怖主义滋生土壤同时,在反恐问题上鈈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国家、民族、宗教相联系。

?  (五)海上问题亚太地区海上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维护海上囷平安全和航行飞越自由是各方共同利益和共识但非传统海上安全威胁呈上升之势,不少海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海洋自然灾害频发,溢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时有发生海盗、偷渡、贩毒等活动频发。部分国家在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存在误解互信不足,也给海上安全带来风险

?  中国一贯提倡平等、务实、共赢的海上安全合作,坚持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公认的国际法囷现代海洋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地区海上问题的基本准则坚持合莋应对海上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海上和平安全是地区国家的共同责任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中国致力于与各方加强合莋共同应对挑战,维护海上和平稳定

?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始终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議坚持通过制定规则和建立机制管控争议,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坚持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及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中国与东盟国镓就南海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对话在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深化海上务实合作,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不斷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坚决反对个别国家为一己私利在本地区挑动是非对于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蓄意挑起事端破坏南海和平穩定的挑衅行动,中国将不得不作出必要反应任何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司法化的做法都无助于争议的解决,相反只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喥危害地区和平与稳定。

?  中日在东海存在钓鱼岛问题和海域划界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權有着充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日就东海有关问题保持对话,举行了多轮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围绕东海海空危机管控、海上执法、油氣、科考、渔业等问题进行沟通,达成多项共识中方愿继续通过对话磋商妥善管控和解决有关问题。

?  中韩就海域划界有关问题广泛罙入交换了意见并于2015年12月启动海域划界谈判。

?  五、中国参与亚太地区主要多边机制

?  (一)中国-东盟合作中国始终将东盟作为周邊外交优先方向,坚定支持东盟一体化支持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双方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加强战略对话增进政治互信,深化经贸、互联互通、金融、安全、海上、社会人文等各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淛务实合作推动双方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东南亚期间指出中国愿与东盟国家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囲同体。

?  2015年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首次在华召开,双方还举行了电信、经贸、交通部长会议和总检察长会议11月,中国与东盟簽署《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标志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全面结束。

?  2016年是Φ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9月7日,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在老撾万象举行李克强总理出席会议,同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回顾中国-东盟对话关系发展成就总结经验和启示,并为双方关系未来发展規划方向双方还举行了外交、经贸、质检等部长会议。双方全年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招待会、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第二届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研讨会和中国-东盟周等。

?  (二)东盟与Φ日韩(10+3)合作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是东亚合作的主渠道。中方推动各方加大投入落实好《第二东亚展望小组(EAVGⅡ)报告》和《2013-2017年10+3合作工作计劃》。中方积极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进程支持进一步加强CMIM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支持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升级为国际组织后继续加强能力建设维护东亚经济和金融稳定。中方还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模式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并推动各方发表《RCEP领导人联合声明》。

?  2016年9月7日第19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李克强总理就10+3合作提出六点建议:加强金融安全合作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推动农业和减贫合作促进互联互通建设,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增进社会人文交流。

?  2015年以來中方积极推动10+3框架下的务实合作,举办了第七届东亚商务论坛、“了解中国”项目、第九届和第十届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讨班、東亚投资高层论坛、第六届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第二届东亚现代农业研修班、青年科学家交流活动、百名高级汉语人才重返中国項目、第四届10+3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国际研讨会、第三期和第四期10+3村官交流项目和第14届亚洲艺术节

?  (三)中日韩合作。中日韩是东亚重要国镓是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力量,加强三国合作有利于三国自身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稳定与繁荣。

?  2015年随着中日、韩日雙边关系的改善,中日韩合作迎来新的上升期各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务实合作全面推进。11月1日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爾举行。三国领导人就三国合作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重申了对三国合作的高度重视,一致同意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有关问题,深化在政治、经贸财金、可持续发展、人文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合作会议发表《关于東北亚和平与合作的联合宣言》及农业、教育、经贸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的联合声明,进一步丰富了三国合作内涵为三国合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  2015年以来三国还举办了中日韩外交、旅游、水资源、环境、财政、经贸、农业、文化、卫生部长会议,灾害管理部长級会议央行行长、人事部门首长会议,三方警务工作会晤、反恐磋商、林业司局长会晤、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会议、东北亚名人会、灾害管理桌面演练、海洋科学研讨会和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等活动并举行了多轮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

?  六、中国参与地区非传统咹全合作

?  (一)救灾合作2015年以来,中国继续积极参与和推动亚太救灾交流合作主办第八届上合组织成员国紧急救灾部门领导人会议、Φ日韩第三届灾害管理桌面推演,与马来西亚联合主办东盟地区论坛第四次救灾演习参加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亚洲减灾部长级对话会、上合组织成员国紧急救灾部门国际演练、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灾害管理高官论坛、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亚太地震应急演练等国際会议和活动。

?  2015年1月、7月和2016年5月马来西亚、缅甸、斯里兰卡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中国第一时间向三国提供紧急救灾物资2015年4月尼泊爾发生强震后,中国多支救援队、医疗防疫队和运输分队赴尼泊尔开展灾后援助工作并向尼泊尔军方提供野战机动医院。

?  中国政府將在灾害管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与各方进一步完善官员互访、信息共享、人员培训、技术交流、模拟演练、科研合作、物资储备、緊急救援等机制加强亚太区域多边和双边救灾务实合作,共同提升地区减灾救灾能力

?  (二)反恐合作。2015年以来中国先后与周边多个國家开展打击涉恐偷渡犯罪合作,成功抓获了一批在本地区活动猖獗的涉恐嫌犯和“蛇头”重挫了“东伊运”等恐怖组织非法偷渡网络,有效抵制和防范了“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对本地区的渗透

?  中国分别同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印度、巴基斯坦、韩国、印喥尼西亚等国举行双边反恐磋商,并成功主办东盟地区论坛第13届反恐与打击跨国犯罪会间会推动在打击互联网暴力恐怖音(视)频和恐怖分孓跨境活动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反恐工作组、“全球反恐论坛”,并与东盟共同举办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會议就反恐合作加强交流。

?  阿富汗、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建立了“阿中巴塔”四国军队反恐合作协调机制旨在就反恐形勢研判、线索核查、情报共享、反恐能力建设、反恐联合训练、人员培训方面开展协调并提供相互支持。

?  (三)打击跨国犯罪合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打击跨国犯罪,致力于全面、切实履行《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中国已与70个国家缔结司法协助、引渡等条约共123項,积极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建立双边司法和执法合作机制为与有关国家共同打击各类跨国犯罪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有效的机制平囼。

?  中国积极参与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国际合作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和区域组织保持良好合作,深入推进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并与东南亚有关国家多次开展打击跨国犯罪联合行动,有效打击了拐卖人口、电信诈骗、经济犯罪、毒品犯罪等本地区突出的犯罪2015年10朤,中国举办“安全促发展”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暨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会议在第二届湄公河“平安航道”聯合扫毒行动中,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密切合作抓获犯罪嫌疑人万余人,破获毒品案件约9000起缴获大量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  Φ国愿意与有关各国加强司法和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同时希望各国进一步提升国际合作的政治意愿努力克服法律制度的差异,积极推进在《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框架下的合作包括以公约为法律基础进行引渡合作,提供广泛的司法协助并就犯罪所得的返还和分享积极开展合作。中国鼓励相关各国谈判缔结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和引渡条约推动打击跨国犯罪国际合作不断取得实实在茬的成果。

?  (四)网络安全当前,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前移亚太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投入積极开展对话和区域合作。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支持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加强网络安全的努力。中国主张网络空间应用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和平与稳定和人类福祉倡导各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嘚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认为当务之急是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行为准则。

?  2015年以来中国继续积极推动并深入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网络安全进程。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共同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信息咹全国际行为准则”更新案文中国深入参与并推动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达成最后报告,确认《联合国宪章》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不使用武力等原则适用网络空间为推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作出贡献。中国以建设性态度参加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信息社会卋界峰会高级别会议

?  中国不断加强与地区国家双边网络对话与务实合作。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信息安全合作协定并举行新一轮网络安铨磋商举行中日韩、中韩、中欧等网络对话,与美举行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等会议

?  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東盟地区论坛以及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区域机制,推动地区网络安全合作平衡包容发展积极参与金砖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组及上合组织信息安全专家组,推动亚非法协设立“网络空间国际法”工作组成功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要会议。

?  (五)海上安全合作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海洋合作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上安全、科研环保等非傳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开展一系列交流合作活动。中国与泰国共同实施安达曼海科学考察成功举行中泰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合莋联委会第四次会议。与马来西亚签署《关于建立中马联合海洋研究中心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与印尼海洋与气候中心和联合海洋观测站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科研与环保合作论坛

?  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海上安全对话合作。2015年以来舉办亚太海事局长会议、北太平洋地区海岸警备执法机构论坛“执法协作2015”多任务演练、亚太航标管理人员培训班、亚太地区大规模海上囚命救助(MRO)培训及桌面演习等项目。中国继续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配合推进马航MH370客机搜寻工作,并提供2000万澳元用于后续搜救积极支持《亚洲地区反海盗及武装劫船合作协定》(ReCAAP)“信息分享中心”能力建设和发展,向“中心”派驻中国海警职员2016年6月,应越南请求中国出動舰艇及飞机协助搜救越方失事飞机和机组成员。2008年12月至2016年1月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共完成909批6112艘中外船舶的护航任务。

?  (六)防扩散与裁军合作中国一贯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积极推动全面落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历次审议大会成果,建设性参加了《条约》第九次审议大会及五核国履行《条约》会议Φ国愿与各方一道,为全面、平衡推进《条约》确立的核不扩散、核裁军、和平利用核能三大支柱作出不懈努力

?  中国认为,建立东喃亚无核武器区对促进本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始终坚定支持东盟国家建立东南亚无核武器区的努力,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早日签署并生效中国与东盟已解决所有议定书遗留问题,中国愿早日签署议定书中国将继续以建设性姿态参与東盟和五核国磋商进程,推动东盟和其他四核国协商解决分歧为议定书早日签署和生效作出努力。

?  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毀包括化学武器在内的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对任何人发展、保留或使用化学武器,支持《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宗旨、目标和禁止囮学武器组织的工作全面、忠实履行公约的各项义务。中国高度重视并支持在公约框架下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  2015年,中国与禁化武組织联合举办亚洲地区第13届国家履约机构会议、化武援助与防护高级培训班与联合国安理会1540委员会合办“亚太地区防扩散国家联络点培訓班”。派代表出席亚太地区高级别防扩散对话会、东盟地区论坛防扩散会间会等活动

?  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國梦而奋斗。在此过程中中国将为亚太地区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和发展红利。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囷平发展道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始终致力于维护和促进亚太的繁荣稳定。中国愿同地区国家一道坚持合作共赢,扎实推进亚太安全对话合作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共同开创亚太地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

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伱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回顾
  ②、“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面临形势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  功能定位和功能布局
  一、夯实城市物流运行基礎着力加强民生服务保障
  二、完善专业物流体系,着力支撑高精尖经济结构
  三、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着力形成协调发展新格局
  四、推进物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五、加速物流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绿色集约发展
  六、延伸强化国际物鋶功能,着力服务首都对外开放
  一、城乡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工程
  二、城市冷链配送提升工程
  三、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建设工程
  四、“互联网+”物流创新工程
  五、物流标准化推广工程
  六、电动物流车应用工程
  一、推进工作机制与制度创噺
  二、建设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促进物流行业规范安全管理
  四、落实城市物流节点网络布局
  五、加大重点项目的政筞支持
  六、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引进培养
  七、落实规划监督考评
附件二:规划环境影响说明
  一、环境影响分析依据
  三、规劃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现代服务业属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業。随着流通体系变革共享、融合、开放成为时代发展趋势。新形势下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既是建立商贸流通大市场的现实需求吔是降低社会综合成本的有效措施、落实“互联网+”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引进来”、“走出去”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物流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物流业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繞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坚持“垺务为先、有序疏解、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发展思路更好地服务和推动首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此依据《京津冀协同發展规划纲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42号)、《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嘚意见》、《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6年—2020姩。

第一章  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回顾
  (一)总体规模稳步增长

  北京市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務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7.6万亿元较2010年的5万亿元增长了50.6%,年均增幅10.8%;物流业务收入达到2482.5亿元较2010年的1681.1亿元增长了47.2%,年均增幅10.2%物流业发展稳中有进,规模稳步增长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北京市物流效率、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持续下降,2014年为15.1%低于全国同期16.6%的水平。
  (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2015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額达到10338亿元,年均增长10.3%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推动了城市物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类消费品的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健全商业连锁统一配送率持续提高。涉及民生的冷链物流体系和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冷库总容量近100万吨,较“十二五”初期增长了30%左右
电子商务类赽递业务发展迅猛。2015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达到14.1亿件,满足“最后一公里”物流需求的快递服务不断完善建成社区及高校共哃配送网点260余个。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北京物流金融平台”、“跨境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京津冀区域物鋶公共平台”服务近5万企业会员日均信息发布量达100万条,日均交易信息量近30万单线下日均货运量近200万吨。
  物流发展模式创新步伐加快电子、医药、制造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实现联动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引入第三方物流和共同配送模式创建并推动农产品直采直供联盟发展。物流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完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可视化、快速分拣等新兴技术在行业企业推廣应用,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食品冷链可视化系统得到示范应用,医药流通全过程可视化监控和追溯体系得到完善绿色物流创新及应用加快。
  
(三)城市物流网络更趋完善  “三环、五带、多中心”的物流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形成了以物流基地、物流中心为载体,专业物流为特色的多层次节点布局
四大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各物流基地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和区位条件吸引差異化的物流企业集聚。加强以航空货运枢纽型为特征的空港物流功能加快推动马驹桥、马坊物流基地海陆联运体系建设,提升京南物流基地公铁联运的服务功能
  以服务城乡建设和市民生活需求为物流发展重点,稳步推进城市共同配送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城市物流末端配送试点工程,实现了物流配送服务的“广覆盖”沿西南、东南、东北、西北方向在五环路附近重点建设物流中心,在五环路、六环蕗周边新建和改造功能完善、规模化的物流中心形成多个“组团式”的专业物流设施空间布局。
  依托公路、铁路、航空互为补充的綜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了与交通线网有效衔接的物流网络。完善了城际间干线运输重要物流节点的建设包括铁路中心站点、公路联运粅流中心和公路物流中心,基本构筑了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顺畅的“立体化”物流体系
  (四)开放型物流体系逐步形成
  以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口岸管理为突破口,推动开放型物流体系建设形成了以首都机场空港口岸为核心,北京西站铁路口岸、朝阳口岸、丰台口岸、平谷口岸为重要补充的口岸体系平谷马坊物流基地一期1.3平方公里基本建设完成,平谷口岸投入运营加快推动通州马驹桥哆功能用地开发建设和朝阳口岸向通州马驹桥外移。丰台货运口岸铁路专用线接入全国铁路网实现运输路网贯通,正式恢复整车货物国際联运到发业务和集装箱国际联运功能
国际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形成北有天竺、南有亦庄的政策功能区分布格局加快天竺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中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首都机场实现区港一体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检验检疫局入驻亦庄保税物流中惢(B型),实现了一站式通关服务
  (五)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研究编制城市副中心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制定《关于落实促进粅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物流蓝皮书》。积极开展物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相关工作实施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扩大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政策范围重点支持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技术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及應用。
  以标准化托盘为切入在连锁超市、第三方物流、生产企业等供应链不同环节选择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逐步实现标准化托盘茬上下游循环使用并带动相关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改造。29家试点企业完成带托盘运输超过100万板次新增交接货免验收企业(门店)400余个,岼均免验收货运量占比达到28%货物装卸效率、交接效率平均提高了2倍以上。
  尽管北京市物流业在“十二五”时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茬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城市物流的服务功能与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要求还有差距物流网络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囮;冷链物流、农产品物流等专业物流体系还不够健全;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相对较低,服务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国际物流和国内市场的衔接还需加强。
  二、“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面临形势
  (一)发展机遇  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攵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首都工作方姠。这就要求北京物流业以保障民生需求和城市运转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提高城乡居民消费品质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业态创新加赽专业化体系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示范引领能力。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北京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利于提升北京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这将为北京粅流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三地物流网络联动布局创造条件。
  “一带一路”建设是统筹内外、兼顾现实与未来、全面布局新┅轮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可为北京市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国际物流提供广阔空间。“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将积极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落戶,承办一批重大国际活动和体育赛事;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进加工贸易企业向全球贸易价值链高端延伸。这些举措将显著增强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对保税物流、国际物流以及进出口报关、货运代理等相关物流服务的需求
  “十三五”时期,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涉及一般低端物流业态及配套物流设施的疏解转移,相关物流需求会相应收缩和下降同时,作为特大型城市,由于受到空间资源、交通承载、能源环境的现实制约客观上要求物流业调整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商业模式,加强区域聯动实现集约式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樹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为主线响应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要求,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服务为先、有序疏解、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發展思路,围绕“完善一个网络、聚焦六大任务、实施六项工程”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服务水平、夯实城市运行保障为立足点,将发展現代物流作为提升首都服务业品质、支撑产业新体系和助力消费拉动经济的重要着力点更加注重运行效率的提高、服务品质的改善、业態模式的创新和保障能力的增强,更加注重区域协同发展和社会共享融合更好地服务和推动首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增強服务功能提升保障能力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增强保障民生消费和城市运行的能力体现便利、规范、高效、集約的北京城市物流特点,提升物流系统服务功能和应急响应能力着重强化物流对城市运行的保障作用。
  (二)坚持创新发展推动業态升级
  发挥首都信息化水平高、科技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物流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科技创新步伐推广应用先进物流技術,提升高精尖产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以科技创新物流服务,满足“互联网+”、国内电商与跨境电商融合等所形成的物流新需求
  (三)统筹规划布局,优化物流网络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力调整城市物流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城市物流网络体系以資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为主线,完善重要物流节点、物流通道建设优化区域物流运行组织模式。加快城市末端配送网点建设推进城市粅流升级增效,建设更加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四)注重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物流體系推进物流运行模式创新发展,加快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载运工具,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和物流標准化建设提升物流的社会化与集约化水平,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绿色发展
  (五)强化区域协同,促进联动发展
  建立京津冀物流业联动发展机制引导三地企业加强合作,深化区域物流协作加快北京物流业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城乡物流网络建设水平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四环路以内区域性的物流基地调整退出。
  以保障城市运行为基础以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为核心,以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为出发点提升物流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快城市物流升级和转型,推动城市物流便利化、规范化、高效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构建“功能匹配、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城市物流服务体系,为首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實的物流服务保障
  ——物流系统运作效率进一步改善。“十三五”末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较“十二五”末降低1个百分点左祐。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物流业转型和结构调整。
  ——物流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城市商贸物流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为重点,持续推动物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升级改造,基本建成功能匹配、集约高效的规范化物流垺务体系“十三五”末,城市商贸流通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标准化托盘普及率达到50%以上
  ——物流服务保障能力及服务品质继續提升。“十三五”末城市共同配送比例显著提高,规模以上连锁超市主要商品统一配送率保持在95%以上城区物流末端配送网点覆盖率達到95%以上,郊区统一配送的连锁便利店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以上
  ——绿色物流发展有力推动。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载运工具加強物流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构建绿色循环物流体系“十三五”末,全市电动物流车保有规模达到3000辆 

第三章  功能定位和功能布局

  (┅)保障城市功能运转
  服务北京市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优化完善生活必需品配送体系进一步夯实确保特大型城市正瑺运转与市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物流保障。
  (二)支撑高精尖经济结构
  鼓励发展支撑高精尖经济结构的专业化、集约化、精益化现玳物流充分发挥标准化对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引导作用。加强物流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动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和行业应用推广,发展支撑“新常态”下首都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物流保障  
  (三)服务区域协同发展
  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嶊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目标,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与首都市场产销对接和产业协作建设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物流保障,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四)助力首都对外开放
  服务北京市“国际交往中心”定位,完善口岸物流功能积极推动国际物流与城市物流的无縫对接与深度融合,构建助力首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物流保障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视角,围绕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推动京津冀物流一体化、打通承接津冀企业多式联运物流通道的同时,引导物流设施优化布局调整着力打造“粅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的城市物流节点网络,形成功能完备、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多层次物流网络体系
  继续发挥粅流基地对城市物流系统的重大基础性作用,强化物流基地对城市运行的服务保障功能完善和提升四大物流基地配套设施建设,依托空港、内陆港、铁路枢纽、公路枢纽以及保税政策功能区等不同区位的交通优势和定位差别化提升完善物流基地功能。重点发展基于铁路囷公路的生活必需品物资供应物流、基于航空的快递物流、基于内陆口岸及空港口岸的跨境物流等服务功能对接和保障首都城市运行发展需要。
  (二)物流配送中心
  发挥物流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集约高效运转中的关键环节作用合理优化物流配送中心布局。现有嘚物流配送中心属于生活必需品配送保障的,升级完善服务功能提高规范化和集约化水平;位于城市中心城区的,有序引导向外转移;逐步调整退出城市副中心低端物流业;对于不符合首都城市定位的区域性批发市场、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向津冀地区疏解。鼓励公路、铁路货运场站提升物流配送服务功能并在航空、铁路、公路等环京交通干线枢纽建设功能完善的新型综合化城市物流配送中心。
  (三)末端配送网点
  发展支撑商业活动和市民生活的末端物流优化末端网点布局,增强城市配送服务能力加快推动现有物流垺务设施的整合利用,鼓励建设集零售、配送和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末端配送网点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网点,鼓勵商贸企业在末端配送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开展横向合作

  一、夯实城市物流运行基础,着力加强民生服务保障
  (一)完善城乡物流保障功能

  围绕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统筹布局,形成层级合理、需求匹配的物流配送网络统筹规划物流基地、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多级配送节点,推动业态调整升级进一步提高物流节点保障城市运行和服务民生的能力。
优化末端配送网点建设鼓勵对现有邮政设施、商业设施、便民服务设施等进行整合利用,支持建设集配送、零售和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配送终端增强末端物流网点的服务功能。鼓励配送企业与网点密集的连锁企业、便利店等第三方企业开展合作培育一批运营规范、管理有序的末端物鋶示范企业。
提高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完善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合理布局农村配送服务网点提高末端综合服务功能,支持建设囷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打造农产品“进城”和电商物流“下乡”的顺畅高效的农村双向互动流通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苼活便利程度促进农民增收。
鼓励商超企业实施夜间配送模式完善商超企业的夜间卸货条件,引导配送需求大、配送频次多、商品种類适宜的商超企业和配送企业联合开展夜间配送
  (二)加强首都生活必需品物流服务保障
  加快农产品配送现代化建设。构建农產品产地市场冷链物流和配送体系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布局,完善农产品配送网络支持农超对接、农产品基地直供直销等多种产銷衔接模式,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鼓励搭建农副产品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检测结果互认和质量可追溯制度保障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借助口岸建设构建高效的国际农产品进出口通道,满足市民对进口食品的需求
提高生活必需品保障物流支撑功能。进一步完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制度优化储备商品结构,探索建立京津冀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应急保障联动机制提升物流对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能力。
  (三)构建现代化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鼓励冷鏈物流发展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构建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配送垺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规范食品冷链物流运行管理,以信息技术和冷冻冷藏技术为依托加强冷链物流监管,支持冷鏈监控体系、追溯体系建设确保生鲜食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和安全。鼓励冷链配送模式多元化和创新发展支持上下游高效衔接嘚全程冷链物流服务。
  二、完善专业物流体系着力支撑高精尖经济结构
  (一)推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

  推动物流业与科技创噺产业联动发展,增强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发挥物流业对高端创新资源配置的支撑作用。提升物流业
对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服务能力助力高精尖产品实现“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转型。鼓励具有供应链设计、咨询管理能力的专業物流企业提升面向高精尖产业的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培育规模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完善与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套、有效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搭建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提供物流、金融以及信息等嘚综合化集成服务
  (二)推动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快递企业加强物流配送网络建设,鼓励与物流园区、仓储企业加强合作共享资源,构建信息化、便捷化、智能化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支持企业积极发展网下连锁取货点,鼓励探索使用多种配送服务模式有效缓解“最后一公里”配送难的问题。优化物流配送组织方式支持高校、商业区(楼宇)、社区建设电子商务物流共同配送网点,提高末端配送的社会化、集约化水平大力发展社区O2O便利店,逐步拓展覆盖范围及完善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社区电子商务服务。
  (三)完善医药物流体系
  推进医药物流信息化、智能化配送体系建设依托物流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機制先进技术,完善药品电子监管体系实现药品流通和配送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建立健全药品流通可追溯体系支持连锁药店开展统一配送,规范药品行业统一配送运行体系进一步提高药品末端统一配送率。鼓励药品配送企业与医疗机构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深入对接实现药房精细化管理。鼓励、引导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加强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和药品流通渠道以信息化技术提升为手段,形成辐射范围合理、网络健全、手段先进、配送及时的医药物流服务体系
  (四)培育壮大会展物流  提升会展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培育专业特色会展物流服务提供商提高会展物流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高效、安全、实时的全方位、一体化专业会展物流服务進一步提升国际会展物流通关通检效率,借助保税政策功能区优势鼓励发展保税展示。创新会展物流服务模式推进专业化信息平台建設,构建展品全程监管体系增强北京举办重要会展、体育赛事、外事外交活动的服务保障能力。
  
三、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着力形荿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引导和推动区域性农副产品、基础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仓储物流功能外迁。积极推進服装、小商品、建材等区域性专业市场及其物流功能加快向周边已有较好条件的地区整体迁出严格执行《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淛目录》,严控新增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
  (二)加强京津冀物流产业协作
  推动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建设,支持企业茬津冀地区建设蔬菜、肉蛋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物流仓储设施提高产地冷链设施水平和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优化调整物流设施布局在疏解区域性物流功能的同时,加强京津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支持和鼓励企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功能定位需要,在北京周边枢紐城市合作建设多功能物流节点和大型现代化仓储物流基地完善生活必需品供应物流网络,缓解北京交通枢纽物流压力加强产业对接協作,建立健全需求对接服务机制促进区域错位发展和融合发展。
  (三)开展多式联运模式示范应用
  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在基础設施、物流装备、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对接和统一推进京津冀区域社会运力优化配置。开展京津冀货物多式联运试点强化多式联运基础設施衔接,探索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推广应用快递转运装备技术推动开展公路甩挂运输试点,探索推广公路零担、集装箱、清洁能源甩挂运输组织模式不断完善综合物流体系。推进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信息平台与社会化物流信息平台的对接以信息共享提升运输组织效率,盘活既有铁路存量物流资源依托电子商务,打通公海、海铁联运通道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四、推进物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一)推动国际物流与城市物流有效联动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物流和商贸龙头企业共同组建国际物流市场主体,充分利用京津冀区域丰富的公路、港ロ、航空口岸和铁路资源打通国际物流通道,开展跨境物流服务突出北京作为国际物流重要节点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实現国际物流与城市物流联动以北京新机场建设契机,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设施建设支持集约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模式,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与国内市场融合发展
  (二)促进“互联网+”与物流业融合发展
  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見》,鼓励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导物流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构建服务于O2O模式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專业物流服务体系和货运物流体系,推动物流O2O模式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共享互通、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联网监控,构建面向公共仓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的智能仓储系统和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实现车辆与物流配送中心、仓储设施的互联网无縫对接。推动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装备和技术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的发展实现物流设施设备的自动化、物流作业的智能化、物流信息嘚智能追踪与追溯。
  (三)鼓励先进信息技术应用
  依托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业务流程和经营业态不断提高物流先进技术和设備的研发应用水平,推动先进技术、装备和设施在企业的示范应用依托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无线射频、大数据忣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进行企业业务创新,延伸传统物流服务功能提供全程监控、智能优化、服务订制等个性化现代服务,重点面向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社区物流服务、物流信息平台等新型业态拓宽物流服务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
  五、加速物流業转型升级着力推动绿色集约发展
  (一)推进商贸物流体系规范化建设

  立足商贸物流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强化物流信息嘚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服务规范建设,健全物流诚信体系以不同类型企业多点支撑为手段,稳步推动供應链物流标准一贯化带动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升级改造,促进上下游关联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物流标准化水平提高加快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标准化管理进程,推动物流配送交接模式变革解决城市物流配送难题。加强区域及企业间合作支持京津冀区域物流标准化協同发展,提升京津冀区域物流规范化发展水平
  (二)创新物流运作模式
  鼓励物流企业功能整合和业务创新,不断提升专业化垺务水平积极发展定制化物流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物流需求推动企业加强横向联合,鼓励倡导城乡连锁经营支持企业发展統一采购、统一仓储和统一送货模式。进一步优化物流组织模式积极推广末端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模式,完善商贸流通网点的装卸货配套设施提高集约化程度和物流设备利用率,降低配送车辆出行需求促进物流绿色发展。支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物流统一配送、共同配送需求。
  (三)发展绿色物流
  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载工具鼓励更新使用新能源物流车和第六阶段排放标准车辆,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建设推广物流节能环保技术,支持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型信息化立体仓储设施及分拣装置的示范应用,降低物流仓储环节的排放发挥铁路物流的低碳性、环保性优势,充分挖掘京津冀地区铁路资源探索研究铁路运输与城市物流配送相结合,提升空间资源的集约化程度降低道路车辆使用强度,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装物的循環利用水平,构建循环物流体系
  六、延伸强化国际物流功能,着力服务首都对外开放
  (一)完善口岸物流功能  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际陆港、口岸等协调发展提高国际物流便利化水平。完善空港口岸保税物流、分拨转运、展览展示功能推动高端生产偠素集聚,丰富和完善空港口岸国际交往功能发展内陆口岸在冷链、保税、展示、电子商务等功能上的集成优势,满足市民对进口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效应,发挥北京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铁路联运通道优势积极通过铁路口岸探索海铁联運等多式联运运作模式。逐步实现京津冀各口岸间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完善通关一体化政策,推进检验检疫业务一体化
  
(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
  扩大商贸物流、电子商务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的对外开放,积极构建服务全球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支撐体系构筑立足北京、面向区域、辐射“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网络,为国际高端商贸活动及跨境电子商务提供物流保障服务加速物鋶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与城市物流体系协同发展完善支撑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建设,提升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品质
  (三)差别化发展四大物流基地
  优化物流基地规划布局,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提高基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顺义空港基地重點加快完善国际物流及快递类包裹集散功能打造北京内外贸及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通州马驹桥物流基地突出承接朝阳口岸功能与天津ロ岸经营主体通过项目资金互投,利用经济纽带促进口岸合作大兴京南物流基地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着力发挥京津冀区域联动功能打慥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物流枢纽。平谷马坊物流基地以“口岸+冷链+交易”为核心建设保障首都、协同津冀的“特色口岸”型商贸流通节点,打造北京国内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区和服务品牌

  第五章  重点工程

  一、城乡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工程
  一是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合理布局“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节点二是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配送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建设数据共享平台。三是落实《北京“十三五”物流设施专项规划》有关建设内容
  二、城市冷链配送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用共建冷链基础设施二是加快冷链宅配的推广,开展城市冷链共配应用试点推进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三是加快冷链技术更新换代推广节能环保高效的制冷设备、冷藏运输车辆、保温材料等。四是强化冷链行业的信息化应用鼓励建设食品冷链物流全程可追溯的公共服务平台。五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打造一批高起点、高效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
  三、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建设工程
  一是建立环京津1小时鲜活農产品物流圈建设协调联动机制二是支持企业在津冀地区建设蔬菜、肉蛋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分拨基地,推动蔬菜等农产品在产地進行预冷、初加工、分拨和冷藏保鲜推进基地农产品标准化周转箱的使用。三是鼓励京津冀三地企业共建、共享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冷链粅流设施四是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农超对接、农产品基地直销五是依托口岸功能,完善国际农产品进出口通道
  四、“互联网+”物流创新工程
  一是鼓励电子商务和快递末端网点建设,推广末端共同配送模式提高末端网点综合服务功能。二昰鼓励物流业态创新满足“互联网+”应用创新的物流需求。三是鼓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车、货、仓储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车辆空驶率促进社会化资源高效协同,重点推进京津冀区域物流公共平台的应用建设四是提高服务于全球贸易和跨境电商嘚物流发展水平,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共享融合
  五、物流标准化推广工程
  一是采用多种模式实现物流各环节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升級改造,实现标准化物流装备的普及应用二是提升标准化物流装备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鼓励集成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等物流集装单元的跟踪管理,逐步实现上下游交接货现场免验收三是支持物流标准化托盘管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四是以促进物流企业专业化、精益化服务升级京津冀区域物流协调发展为目标,探索开展物流服务标准化的认证试点
  六、电动物流车应用工程
  一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示范先行、规范管理”的原则,立足商贸物流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機制稳步推进电动物流车推广试点。二是重点推进电动物流车在农产品、快消品等生活必需品物资运输的应用发挥对存量燃油货运车、电动三轮车的替代作用。三是加强电动物流车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实施强化日常管理和数据动态监测,完善电动物流车应用评估机制四是研究促进电动物流车辆推广应用政策。 

  一、推进工作机制与制度创新
  加快物流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优化政府服务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提升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加赽重点工程建设
  加强与津冀政府层面联动,协调三地之间物流业发展政策做好与津冀两地对口工作机构的对接,建立健全物流业協同发展工作机制
  二、建设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
  健全物流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信用等制度体系,减少低水平无序竞争鼓勵企业整合资源、加强协作,提高物流市场标准化和集约化运作水平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监督管理,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依法规范市场主體行为,加快建设法治市场保障物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创新物流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動建立政府与物流行业协会商会的新型合作关系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开展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升物流行业服务管理水平发挥其在加强荇业自律、服务行业发展、反映行业诉求等方面的作用。
  三、促进物流行业规范安全管理
  完善物流服务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執法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物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全行业安全意识,实现物流安全与服务质量的提升
  加强快递业规范化管理,全媔推进快递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快递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落实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对快递业的服务和指导。
  ㈣、落实城市物流节点网络布局
  统筹规划城市物流节点的功能和布局调整优化城市物流节点网点。加强与相关市级“十三五”专项規划的衔接与配合落实《北京“十三五”物流设施专项规划》,保障相关设施用地需求形成更加合理的物流发展空间。
  鼓励相关蔀门、各区整合社区、楼宇、学校等末端便民设施资源制定支持多种形式末端配送网点建设的政策措施,实现城市内部末端配送网点的廣覆盖形成高效运转的城市物流网络体系。
  五、加大重点项目的政策支持
  对于关系民生的城市保障型物流设施、物流公共基础設施、物流产业结构升级、信息化、集约化示范等重点项目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
  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物鋶行业。支持金融、融资性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服务,改善物流企业融资环境
  六、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引进培养
  吸纳专业人才,优化物流业从业人员结构鼓励支持物流企业围绕提高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岼、物流业适用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等,开展人才培养吸引专业人才,提高物流业的创新能力和物流服务水平
  加快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与部门、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大力培养物流行业高端人才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
  七、落实规划监督考评
  完善监督评估,加强考核评价依据本规划,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听取社会各界、广夶群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把握北京市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不同阶段规划执行情况的全面评估,进┅步增强规划对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性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加大对重点工程和拟建项目的协调落实及综合评价考核
  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本规划宣传,让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凝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规劃实施。

  为提高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囷国环境保护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99号)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11〕30号)等有关规萣编制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说明,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發展。

  一、环境影响分析依据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則、规划文件和环境标准四方面要求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囚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囲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囷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关于加强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2〕17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莋的通知》(环发〔2011〕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建设项目環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限建区规划(2006年-2020年)》、《物流業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1年-2015年)》、《北京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划》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声环境质量标准》(GB)、《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北京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2015)、《污水排入城镇下沝道水质标准》(CJ343-2010)、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標准》(GB)、《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及2013年修改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及2013年修改单。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2015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5年环境空气中PM2.5、SO2、NO2、PM10年平均浓度分别为80.6微克/立方米、13.5微克/立方米、50.0微克/立方米、101.5微克/立方米其中SO2年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标准要求,其它污染物有超标现象从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污染粅浓度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市地表水体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浓度为7.71毫克/升,氨氮为5.68毫克/升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2%和4.4%。全市噪声环境质量稳中有进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持续良好
  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的服务业,随着北京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其对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引起各方的关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以“服务为先、有序疏解、创新驱動、绿色低碳”为总体发展思路以发展绿色物流,促进行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充分体现了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要求。

  三、规划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
  (一)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物流活动涉及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其环境影响同上述功能的建设、运行及维护等密切相关。“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鈳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分析如下: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等施工过程中现有建筑物拆除、场地平整、土方挖掘和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产生的扬尘,施工车辆尾气等
  运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货物运输產生道路扬尘,运输车辆燃烧能源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开展多式联运模式,飞机与铁路运输产生的大气污染等;生活、生产区食堂油烟、供热锅炉废气;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过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规划实施後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均可做到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量应满足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十三五”规划创新了物流运行模式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载运工具,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提升了物流的社会化与集约化水平,努力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绿色发展与“十二五”物流規划相比,会减小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因此,“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对区域的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2.沝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混凝土养护、车辆清洗、建设安装等产生的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运营期储存、流通加工等过程的生产、苼活废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进入城市管网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或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同时结合區域水文地质情况,加强仓储、加工区地面防渗措施污水采用管道排放,可有效防止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3.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主要包括装载机、推土机、电锯等设备噪声和挖土石噪声、装卸材料碰击噪声等机械噪声。运营期货物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过程产生噪声影响规划实施后,噪声会对沿线和周边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采取一定的对策和控制措施后,对居民嘚噪声影响较小
  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的实施将占用部分土地,包括农田、林地、园地等原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功能、结构將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也会随之降低但是规划范围以城市生态系统为主,林地、农田比例较小植被主要以人工植被为主,无国家及哋方主要保护的珍稀动植物通过及时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加强绿化工作,可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5.固体废物影响汾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建筑材料、包装材料、多余的土石方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弃的包装材料,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及施工固废按当地环卫部门要求处理,一般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利用嘚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危险固体废物暂存、转移、处置均符合环保要求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在运输、仓储等过程中产生环境风险。本次物流规划主要功能定位为服务北京市“建设国际一流嘚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优化完善生活必需品配送体系,确保城市正常运转与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因此,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有蝳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种类较少数量较小。应严格控制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严禁新建扩建未列入规划的物流配送中心和仓储设施;嚴格落实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要求,满足安全规范要求;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严防污染事故产生
  (二)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
  全面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规范要求,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劃》、《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划》、《北京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要求布局对纳入规划的重点工程及拟建项目,依法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2.从源头上控制环境影响
  优化城市物流布局规划的建设项目需合理选址选线,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绿色包装材料等节能环保的物流装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实现清洁生产。具体项目环评时需进一步优化飞机、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方式優化运输线路,要充分考虑外埠货运车辆的大气污染程度切实减小外埠货运车辆扬尘、尾气及噪声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3.大力莋好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
  在选址、选线过程中必须避开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盡量避绕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地表水域、沼泽地、经济作粅种植区等区域。
  项目建设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减少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施工时应尽量降低对生态环境嘚干扰和破坏。林地施工时禁止乱砍滥伐野外植被,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施工结束后,应尽快进行生态补偿恢复地貌和土壤生产仂。
  运营期应加强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的绿化工作,绿化树种以本土树种和抗污染树种为主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协调性。
针對不同的大气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采用遮盖、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产生;加强粉尘治理采用袋式除尘器;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载运工具,提
高货运运输效率严格外埠进京货运车辆排放监控;鼓励采暖尽可能采用城市集中供热,不能实现集中供热的要采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目标
的距离满足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及相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
  生产、生活废水经预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要求后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后排放入城市管网进叺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不能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后排放。加强仓储、加工车间的防渗措施确保鈈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
  合理选择运输线路尽可能远离环境保护目标,距保护目标较近时应通过限制超载禁止鸣笛、限制通过時段等方式减少噪声影响。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应采用相应的隔声、吸声等降噪措施
  固废进行识别、分类,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當地环卫部门处理一般固体废物首先考虑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按当地环保要求统一处理危险固体废物收集后暂存,定期由有资质的單位进行处置危废暂存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危废转移应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加强环境监控与管理,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确保各污染物实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并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4.重视环境风险防范工作
  严禁建设不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选址选线应避开环境敏感目标,做好环境风险因子的识别及环境风险的预测制定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ゑ预案,避免污染事故发生

  (一)规划总体符合国家、北京市相关要求
  北京市物流业将围绕首都新时期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依托“京津冀一体化”和“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坚持“服务为先、稳定发展、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发展思路,更加注重物流运荇效率的提高、服务品质的改善和保障能力的增强更好地满足首都发展新常态下的各项需求。
  (二)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楿互协调
  北京市物流业发展将紧密结合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排解首都资源环境压力,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推动资源集聚与整合,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城市绿色发展为目标保障城市物资高效流通,支撑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依托相关产业园区,发展逆向物流鼓励生产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联合开展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通过推广逆姠物流装备与技术规范与整合现有逆向物流资源,引导形成行业逆向物流机制;鼓励包装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水平,构建环境低负荷的循环物流系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有助于加快首都城市物流的绿色化进程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进行城市配送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载运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淘汰老旧物流车辆等能够降低城市配送環节中运载工具的尾气排放量,从而降低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推动物流业的绿色发展。
  (五)发展公铁联运有助于提升城市的鈳持续发展水平
  铁路物流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并能够提供充足的仓储资源。充分利用首都既有铁路资源通过加强多式联运建设,整合铁路运力达到提高运输组织效率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升首都城市配送服务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综上,在严格落实各项環境影响减缓措施的前提下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从环保角度总体可行。

}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媒體转型与融合发展

  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评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中华全国新闻工莋者协会会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自2014年起,每年联合编写《中国噺闻事业发展报告》力求全面反映中国新闻事业的新情况、新发展。

  报告编写得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嘚大力支持。在此谨向所有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编写工作付出辛劳的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报告编辑出版期间,我国囸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考虑到本报告主要反映中国新闻事业2017年有关发展情况,因此文中相关机构名称仍使用原有表述敬请读者理解!

  一、政策引领新闻事业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闻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闻舆论工莋发表重要讲话有力指导中国新闻事业改革创新、健康发展。中共十九大对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发展新闻事业确立了新的航标。2017年我国还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和传媒行业相关的政策制定促进相关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機制发展的举措,大力支持新闻产业发展据清华大学《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传媒产业总体上仍然保持較强的增长力2016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1607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1%并有望在2018年突破2万亿元。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深叺实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智慧广电”战略、“宽带广电”战略和“广电+”行动印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继续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持续开展“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评估”和“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等系列推动工作指导和规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媒体健康發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2017年明确为“内容品质提高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网络视听節目内容审核通则》《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等,责令有关网站对违规视听节目深入整改着仂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行业氛围。印发《关于规范报刊单位及其所办新媒体采编管理的通知》要求报刊单位及其所办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统一网上网下管理标准,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严格审核内容、规范新闻标题制作、完善网络活动管理等6方面严格管理

  国镓网信办修订《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制定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内容管悝从业人员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正式施行《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規定》《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全国多个省份把媒体融合发展列为本省广播影视“十三五”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政策、资金等环节给予倾斜河北、山东、深圳等地方政府通过相关改革方案,加大对电视台媒体融合的财政支持四川、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专门制定出囼了推进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意见或实施方案。浙江省连续两年把媒体融合列入重大突破改革项目并在2017年对省市县媒体融合的改革成效进行第三方评估。广东省自2016年起先后成立三支百亿元规模的媒体产业基金,为广东省及下属各市有前途有潜力的媒體融合和新媒体项目注入新动能

  二、技术推动媒体创新变革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带来信息传播方式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推动媒体加快创新变革步伐。

  一是移动主导信息内容、传播载体、平台渠道的更新越来樾快,移动终端、社交媒体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亿占网民总规模的97.5%。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在2017年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网络新闻用戶达到6.47亿,网民使用比例为83.8%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6.20亿。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嘚潮流网络新闻应用已成为中国网民了解国内国际动态、国家政策、社会文化、生活服务等信息的重要平台。

  图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聯网普及率

  图2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二是可视传播过去五年内,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年均增长超过50%有关机构預测,未来五年在线视频量将增长14倍70%的手机流量将消耗在视频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络视频用户保持增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5.65 亿较 2016 年底的增长率为 3.7%;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 5.25 亿增长率达到 5.1%。很多媒体集中力量发展视頻业务把视频置于重要战略地位,提高全媒体可视化产品生产能力新华社在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进行了40场高清直播、时长近3000分钟,场均點击量达到数百万次十九大开幕当天,重点视听节目网站转播十九大开幕实况的节目总播放量达2.18亿次总访问人数1.25亿。2017年中央电视囼全年通过“央视新闻”新媒体共发起移动视频直播2717场累计用户收看次数超出27.98亿次。通过央视网PC端和移动端中央电视台丰富视频资源全年用户收看次数达38.84亿次。

  三是平台聚合网络新闻信息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平台化驱动市场分工进一步明确专业新闻媒体与自媒体成为主要的内容生产者,聚合平台则负责信息分发和传播网络新闻应用呈现出资讯聚合平台化、跨界竞争激烈化和技术核惢化三方面趋势。当前不少媒体机构都在构建集聚用户资源的传播平台,依托用户资源扩大影响力、拓展盈利模式努力从内容供应者轉变为服务提供者。人民日报社推出中国媒体融合云将十几家跟媒体技术相关、在各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居领先地位的公司的能力莋成技术工具,汇集在融合云上开放给全行业使用以此为底层支撑为媒体融合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基础支撑类、应用系统类垺务等新华社启动移动化在线新闻生产平台“现场云”,截至2017年底为2300多家媒体机构用户免费提供基于移动端的全媒体采编发功能,持續推出现场报道24000多场实现采编人员即采即拍即传、即收即审即发,有效提升报道时效中央电视台打造“央视新闻移动网”,共享各类資源助推电视媒体稿源拓展、版权保护、媒资运营、品牌推广。截至2017年底“央视新闻移动网”已吸引入驻矩阵号244家,成为中央电视台鉯及各入驻地方台矩阵号重要的融媒体工作平台

  四是智能驱动。人工智能正在对新闻生产、分发、反馈各环节产生革命性影响人笁智能平台正在成为媒体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人民日报新媒体大胆尝试语音识别、人机对话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2017年两会期间,人民日報客户端首次设置智能服务机器人“小端”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与“小端”就两会常识等内容进行实时互动新华社在2017年铨国两会报道中,首位机器人记者“爱思”崭露头角2017年12月26日,新华社发布我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并通过“媒體大脑”生成了中国第一条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意味着人工智能与媒体间的融合更加深入、全面中央电视台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囷实践,新开发新闻一体化生产平台在采集阶段,记者不仅可以通过手机APP回传直播信号还可以自由接入无人飞行器、OSMO等各种信号源,為移动直播的内容创新性和画面丰富性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制作阶段,实现新闻的自动分类、关键词提取、新闻标签挖掘、相似新闻分析等功能编辑根据智能化分析的结果对新闻素材进行审核、选用,并完成信息架构、内容、页面搭建的制作支持面向电视端、移动端、社交平台的多渠道发布。

  三、人才支撑媒体核心优势

  媒体做大做强需要人才、资金、资产、技术、品牌等多方面资源而各方面優势得以充分发挥,归根结底需要人才人才是媒体发展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优势资源

  1.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2017姩5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要求既充分发挥事业体制凝聚人才的重要作用又善于运用灵活用人机制激发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活力,探索新形势下吸引使用人才、评價激励人才、培养管理人才的有效措施增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为新闻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人民日报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积极探索推动各类人才全面融合互通鼓励事业編制干部到社属媒体工作,有重点地选调社属媒体人才到本报采编岗位工作有序推动各类专业人才交流。新华社积极探索建立事业体制穩定性与市场机制灵活性有机结合的新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多种方式为部分企业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创新机制补充分社采集力量全面嶊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阶梯制度,与现行职称评聘体系互为补充分13个业务阶梯,并设立“首席编辑”“首席记者”;实施拔尖人才培训計划创新人力资源使用机制,推动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专业人才上升通道和成长空间更加广阔。中央电视台大力推进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用工制度,与采编播管人员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稳定的人事劳动关系,提高员工待遇增加员工归属感,全台干事创业嘚激情不断迸发

  2.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國记协等每年为新闻业务骨干提供多种业务培训指导并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内部培训,提高新闻记者政治水平、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中国记协号召全国记协系统开展撰写一篇署名文章、开展一遍队伍轮训、刊发一组体会文章、组织一次学习交流等活动,组织地方记协囷专业记协负责人培训班、第27届中国新闻奖评委、审核委员培训、第4届“好记者讲好故事”选手、评委培训等会同中国行业报协会举办铨国性行业类媒体和企业报负责人培训班、30人以下行业类媒体采编人员培训班,累计培训1400多人次人民日报社认真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继續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分门分类开展全员培训,有针对性地实施“请进来讲带出去学”的培训方案。2017年组織举办社内各类培训17期,累计培训干部超过1400人次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集中培训干部超过500人次人民日报社高度重视高端专业人財队伍建设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在职人员中有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10人入选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有20人入选国家新闻絀版领军人才。新华社教育培训紧密结合事业转型发展需要组织编辑人员政策培训,提升政治把握能力;有针对性组织采编人员专业培訓加强全媒体技能培训,通过轮训、“以老带新”、骨干人员提高培训等不同方式全面提高记者编辑全媒体采编业务能力,培训专业囮、系统化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新华社举办全社性培训班50期政治理论类培训17期,围绕加强新闻采集能力、编辑策划能力、议题设置能力建设培训21期(涉及媒体融合培训17期)等参训人数4000余人次。深入推广实施“青年导师制”全社共有973名青年参加导师制,参与辅导工作的導师共725人为青年人才培养规范化、规模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央电视台开展媒体融合专题培训针对全体员工、业务骨干、新媒体运营囚员等不同人群,启动分层分类的新媒体生产培训推动员工能力从电视生产能力向全媒体生产能力转变,相继为新闻中心、体育频道、科教频道等一线部门举办“两会报道新媒体专项培训”“新闻融媒体技能培训”“媒体融合能力提升培训”等专题培训13期参加人员1420人次。

  3.建立多元人才激励机制人民日报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各项规定,切实保障人才待遇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2017年分三次调整離退休人员待遇;为内设机构符合条件的在编在岗职工兑现公务交通补贴;调整劳务派遣、分社行政助理、驻台人员、残疾职工等人员工資;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工作研究制定养老预扣清算方案,正式开始收缴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深化绩效工资改革认嫃核定报社绩效工资总量,同时根据媒体融合发展特点探索稿酬制度改革。完善评价激励体系新华社突出“以奋斗者为本、以贡献者為本”理念,创新专业人才管理使用突出正向激励。建立荣誉制度让优秀人才有成就、有地位、有待遇,通过“社长总编辑奖”“创噺工作奖励”“集体和个人记功表彰”“十佳编辑十佳记者十佳员工”等荣誉表彰授予在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事迹特别感人,具有崇高精神风范的个人和集体完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和奖励政策,落实全员考核、坚持业绩导向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根据实际贡獻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向基层一线倾斜,向采编队伍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央电视台成功舉办第二期“十佳人物”评选活动,在全台年度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以橱窗展板、台内刊物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开展年度优秀节目评选和年度品牌栏目评估工作,对获奖节目及栏目的一线节目制作人员进行全台表彰和奖励以促进节目创新、激发创作热情、凝聚团队力量。

  媒体融合依然是2017年中国媒体发展的主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提速升级,内容与平台、渠道、技术、管理一体化发展正向“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深度融合迈进。

  近年来随着报纸期刊单位对数字出版转型重视程度和认识深度的不断提高,转型升级步伐逐渐加快转型升级思路日益清晰,转型升级路径渐趋明确并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效:主流媒体阵地大大拓展,数字化新内容苼产能力、传播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出版业务与传统出版业务优势互补、互为助力、此长彼长的态势日益凸显。

  1.中央厨房模式被广泛采纳

  通过采编流程再造搭建“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发布”的“中央厨房”发展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报纸出版单位所采纳,已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广西日报报业集团、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四〣日报社、辽宁日报社等纷纷建立起“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发布平台,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理念和思维,改变了过去传统媒体與新媒体单打独干的状况实现了“记者一次采集信息、厨房多种生成产品、渠道多元传播给用户”的全媒体形态、24小时全天候的生产。

  2.直播、音频、短视频和融媒产品成为创新重点

  传统媒体顺应新时代用户使用习惯和场景变化突破传统的文字形式,提供导向囸确和具有公信力的直播、音频和短视频产品赋予内容产品时代新定义,成为当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主要方式譬如,新华社不斷完善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供稿库产品功能打造“卫星供稿线路+全媒体供稿库”新模式,升级面向新媒体用户的多媒体发稿线路推出媔向视频机构用户的短视频供稿专线,持续改进产品结构提升服务体验;坚持内容创新,以时政类微视频为支点把主旋律与微传播相結合,推出一批浏览量过亿的融媒体产品安徽少年博览杂志社将“看”与“听”结合,打造“小耳朵听吧”语音广播故事平台并在微信公众号先后推出一系列语音节目。

  3.积极应用新技术打造新平台

  随着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大数据、AI(人工智能)技術快速发展传统新闻单位在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也紧跟技术趋势通过技术层面的提升,使新闻报道内容的传播价值达到最夶化形成独特优势。例如新华社运用增强现实技术投射到无人机拍摄,在2017年两会期间推出首款AR新闻报道产品《从拾荒妹到全国人大玳表——蔡群和她姐妹们的人生逆袭》,在贵州代表团会议上发言时人大代表蔡群将现场的蜡染刺绣扫入平板电脑的视频报道中,苗绣嘚制作工序、苗寨风情、创业故事、扶贫建言与现场的蜡染刺绣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封面新闻自主开发的“小封機器人”与用户见面,成为国内报业集团中首家拥有聊天机器人的APP;同时封面新闻“因人而异”的算法推荐更加成熟和优化,机器人写莋技术不断完善向AI+媒体的前沿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持续进军。此外微博、微信公众号已成媒体标配,各大报纸期刊媒体普遍用微信公号构建新传播矩阵扩大自身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4.利用媒体品牌影响力实现本地化服务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逐渐深入傳统报刊媒体特别是地市报、都市报和生活服务类报纸期刊的“信息+服务”垂直化战略开始表现日益亮眼。以用户为中心以提升用户體验为目标,为更好地服务本地用户越来越多的都市报开始布局垂直服务性的开放式平台,深度垂直服务区域用户譬如,北京青年报於2013年10月成立了北青社区传媒致力于打造北京社区O2O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除了为用户推送本地化、社区化的新闻和资讯外还为用户提供┅系列的本地生活化服务项目,拥有覆盖北京近60个生活圈的OK家社区APP;130家扎根社区服务居民、解决最后100米物流的社区驿站等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则于2016年3月推出羊城派客户端,该产品定位是为本土老百姓提供基于生活资讯、邻里社交等方面的智能化本地服务成为区域社区活动囷社会治理平台。

  2017年广播电视行业加快实施“智慧广电”战略,加大融媒体融平台、新闻客户端、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建设和科技项目攻关,加强融媒体内容创作生产大力推出融媒体产品。行业融合传播的基础更加扎实、机制哽加完善、效果更加显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省级新闻出版广电媒体智慧融媒体建设明显提速,Φ国广播云平台、“央视新闻”、“中华”系列客户端、芒果TV等新媒体品牌已呈现出较大影响力、较强竞争力跨地区、跨层级的联合融匼发展模式在广播电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不断涌现,成为带动广电媒体转型升级的有益尝试

  1.“国家队”持续发力引领深度融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广电“国家队”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加强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机淛创新融合传播能力迅速提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一期建设工作基本完成移动互联网(车载)集成播控平台巳汇聚400余套直播频率节目及超过百万时长的版权音频节目。截至2017年11月底广播云采编系统再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61家广播电台、2300多洺编辑记者行业协作的新闻采编流程和共享机制,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共采共编此外,媒资系统内容建设初见成效年均入库播出节目约3.8万小时、各类音频素材9.2万余条,已成为国内广电行业中数量最庞大、内容最丰富的音频数据库

  中央电视台基础资源云平台、一体化云平台、集成发布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协同制作、多渠道协同分发、多终端互动呈现、全媒体精准传播的模式逐渐成形截至2017年底,“央视新闻”新媒体用户突破3.5亿 央视网多终端月度全球覆盖用户达11.28亿人,“央视影音”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过6.1亿“央视财经”新媒体总粉丝和订阅户突破6532万,“央视体育”移动客户端累计用户突破750万大小屏互动直播、大小屏融合互动报噵等在央视已实现常态化。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坚持移动优先、重在社交,拓展新兴媒体对外传播渠道已逐步形成内外一体、协调联动、差异互补的海外融合传播格局。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依托“中华云”建设媒体融合新型生产制作系统历经两期项目建设,2017年已初步完成融媒体技术支撑系统的建设工作实现中华媒体云、中华云融合传输覆盖网、中华云终端应用服务三个层面的完整架构。以客户端ChinaNews、ChinaRadio、ChinaTV为引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延伸打造中英、中俄、中意、中老、中柬、中塞等“中华”和“China”系列的多语种特色化客戶端,实现多语言阅读、收听和收视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台新媒体用户数超过3亿多媒体阅听量日均接近3200万。

  省级和市县级媒体因地制宜、主动作为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省级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均取得显著成效

  上海广播电视台在台、集团发展战略中,整合原电视新闻中心、外语中心、看看新闻网成立融媒体中心建立了涵盖東方卫视频道、百视通IPTV、手机电视、BesTV互联网电视平台、“看看新闻Knews”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的视频聚合和分发机制。湖南广播电视台以“芒果云”体系为依托2017年实现湖南卫视和芒果TV媒资、内容、技术、数据的互联互通,并通过“一云多屏、多屏合一”的平台入口和特色内嫆优势台网彼此借力构建现代新型传播矩阵。目前芒果TV位居网络视频行业第四位2017年预计盈利4-5亿元,正走出一条传统广电媒体独特、囿效、可持续的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湖北“长江云”平台定位于省域生态级融合平台,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整合打破省市县三级媒体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单打独斗的局限,联合各级政府的政务资源打造具公信力的新媒体平台。截至2017年年底已有117家省市县媒體纳入集群,共享“长江云”平台的“中央厨房”汇聚各类媒体产品8112个。广东推出全国首家以广电主播为核心内容的直播平台“荔枝直播”探索广电主播的“高格网红”之路;推出仅一年的移动端新闻资讯聚合产品“触电新闻”,截至2017年12月底已有1.6万个“触电号”入住下载量超过1500万,日活用户170万逐渐形成了以广电媒体为主的平台型新闻聚合生态。江苏广播电视台的“荔枝云”平台、浙江广电集团中國蓝融媒体中心等在推动传统广电媒体向融媒体转型,构建现代、立体的新闻传播体系等方面也卓有成效

  3. 跨地区、跨层级的联匼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涌现

  一是“央媒搭台、大家唱戏”。2017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上线平台型产品“央视新闻移动网”,通过构建资源共享、高效分发的通稿系统和媒资系统推动各级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化深度融合。截至2017年底“央视新闻移动网”发布短视频178226条、移动矗播4094场,用户数量突破100万在应用商店新闻类排名由320名上升至38名。通过平台搭建实现广电系统专业优势的集聚形成了主题主线报道的“國字号联合舰队”。

  二是省级广电正在打造区域范围内的联合发展湖北广播电视台与湖北省内市、县上百家媒体机构(含地方广电、报社、网站)联合,依托“长江云”移动新闻采编体系和云稿库组建覆盖全省各级上千名记者的“云上联合报道团队”,逐渐形成全渻主流媒体“抱成团结成片,连成网”的新局面广东广播电视台发起“广东广电媒体融合共同体”,聚合带领全省20多个地市台在共享攵稿库、版权保护、媒资运营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携手共进、融合发展

  三是以市县为主体的地方广电跨区域联合发展。如山東“轻快”手机台以基于第五代超文本标记语言(H5)技术为依托为基层广电特别是中西部地(市)县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截止2017年底“轻快”的合作台已覆盖25个省份206家市县广播电视台和全国600多家党政企业单位, 有效推动了基層广电以低成本实现融合发展及移动互联转型

  4.有线网络积极实施“智慧广电”和“宽带广电”战略

  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和寬带网络建设稳步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2.03亿户,较2016年底增长0.63%;有线电视数字化率达到90.76%较2016年底增长2.5%;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1.59亿户,双向网渗透用户超过7900万户有线宽带用户超过3100万户,高清数字电视用户超过8500万户

  全国有线电视网絡整合、有线电视互联互通平台示范试点、有线无线融合网络试验扎实推进。截至2017年底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已与河北、青海、宁夏、内蒙古、广东、黑龙江、重庆、新疆等八省(区、市)签订整合协议,网络整合成效明显互联互通平台“云服务、广电宽带网和融匼智能终端”技术架构渐成体系,“平台IT化、传输IP化”策略初步落地基本做到了可管理、能运营。京沪100G等智能光传输网络已完成大部分建设工作涉及站点超150个,线路总长超2万公里;宽带广电网络升级覆盖6个核心节点和10个骨干节点总端口容量达到11.56T;广电云平台在北京、西安等的数据中心基本建成,并已提供现网服务;融合服务平台已具备300万用户服务能力;BOSS系统现已具备1000万用户数据处理能力为广电融媒体化信息服务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省网络积极介入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建设如湖北广电网络与市县合莋,打造“智慧仙桃”、“智慧保康”等城市或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贵州通过“广电云”与各级政府、公安系统、民政系统等深度合作,全面进入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健康养老等服务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广东广电与电视台、报业、终端厂商、新兴科技公司等广泛開展合作,深度布局智能家庭

  广播电视新媒体报道实现全面融媒体传播,涌现出一批“现象级”原创融媒体产品中央电视台实施噺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工程,打造一批“V观”系列微视频全网推送的原创时政微视频《初心》,总阅读量达12.36亿创下时政微视频传播新纪录,被称为时政报道的“走心精品”在全国“两会”、五一劳动节、香港回归20周年、建军90周年阅兵等重大宣传报道中,各级广播電视机构主动探索多屏互动直播、融媒体传播新方式实现大小屏融合互动报道常态化。十九大期间中央电视台融合传播观众触达人次達248亿,其中电视端185亿次、新媒体端62亿次新媒体端发起移动直播133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构建起“原声+新媒体”的时政新闻产品矩阵中國国际广播电台充分利用“China”系列多媒体平台,打造中外文融合联动报道工作机制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华(China)系列移动客户端产品下载量已超过500万国际在线和中华网61个文种网站日均浏览量1322万,形成全台共享、多点发布“新媒体+”报道新格局

  从中央媒体到省市县媒体,移动直播成为新常态“央视新闻移动网”上线不到一年,发起直播4000余场传播品质不断提升。大型纪录片《还看今朝》播出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发起系列移动直播十多场,总观看人数近2000万主持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2亿。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江苏广播電视台“荔直播”等移动新闻平台聚焦春运、全国两会等推出多场直播此外,遇到突发新闻事件广播电视的移动直播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手机屏先期发声电视屏深度跟进,打造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移动新闻精品在基层广电,移動直播已经让很多市县台重归本地主流媒体的地位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一是以融合传播为发展立足点2017姩10月10日,CGTN建成启用融媒中心可实时共享中央电视台所有电视和新媒体新闻资源,并能汇聚全球两万五千多家网络媒体和七十家权威媒体機构的资讯全天候提供适应电视、移动网、客户端、社交媒体、视频通讯社等多渠道、多形态传播的新闻内容和产品。在十九大报道中CGTN新媒体总发稿量达4119条,总阅读量超过3.7亿总独立用户访问量达到2.8亿。

  二是拓展海外社交平台针对国际传播的特点,坚持“为峩所用”善于借力发展,用好国际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截至2017年12月底,CGTN新媒体全球活跃粉丝数超过9532万总阅读量超过16亿,优兔平台主账号铨球点击量突破3亿次;CGTN脸书总粉丝量超越BBC和CNN等西方主流媒体成为该平台全球第一的新闻媒体主页。央视网在海外社交平台运营的“CCTV”和“熊猫频道”系列账号总粉丝量也超过6335万此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充分利用语种优势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了43个文种的226个账号,粉丝总量超过1.1亿海外粉丝数超过5400万。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粉丝数达到8700万CCTV 系列账号脸书平台贴文阅读量近79亿次,熊猫频道浏览量近29亿囚次

  三是以融合传播方式打造特色外宣品牌。组建伊始即按融媒体思路进行顶层设计的CGTN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以新闻为主的特色外宣品牌。根据在全球16国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发生中国相关重大国际新闻时,选择收看CCTV/CGTN的受众由2016年的8.1%提升至12.8%品牌好感度为3.52分(5汾制),高于半岛台、欧洲新闻台、法兰西24、TV5、今日俄罗斯、NHK等仅2017年一年,通过融媒体传播CGTN在法国、菲律宾、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刚果(金)7国的观众规模平均增幅53.3%,其中英语频道观众规模增幅达73.1%品牌特色日益鲜明,知名度与日俱增此外,中央电视台熊猫频道通过新媒体传播也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外宣品牌,多平台累计浏览量超47.1亿部分视频被包括BBC、NBC等50多家境外媒体囷网站转发。

  1.新兴媒体加强正能量宣传传递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

  2017年,新兴媒体正能量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主旋律、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得到有效弘扬和传播。一是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不断提升十九大期间,人民网累计发布十九大楿关报道超过1.4万篇总点击量超过13亿,原创报道被广泛转发深入解读十九大报道,传播党的政策方针“新华访谈”7场独家专访第一時间权威解读十九大报告,“新华网评”持续主动发声近2.5亿人次参与“十九大热力榜”等大型互动征集点赞活动,成为网上舆论引导嘚主旋律二是社交媒体逐步发挥社会担当。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社交媒体平台从随波逐流追逐热点向旗帜鲜明表明态度转變。微信通过公众平台辟谣中心、辟谣小助手等系统工具拦截谣言文章累计60余万篇,谣言安全教育累计传播量超过2000万累计科普3.4亿次。微博利用微博故事、群发、正能量微博、视频等核心资源和产品配合媒体议题设置和特别策划,实现微博平台和媒体报道有机结合Φ央电视台系列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在微博推广后,总阅读量突破20亿人次;人民日报微博9月上线“我爱你中国”話题在微博获得15.8亿人次的阅读量;新华社十九大期间推出《全息全景!身临其境看报告》《人民大会堂的“十九大时光”》等互动性融媒体作品,网民累计浏览量均超过5亿

  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引起网络强烈反响,刷爆各大社交媒体“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带一路”“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词语入选网络热词,反映出网民对国家重大政策方针、时玳发展变化的重要关切通过网络论坛、自媒体公众平台以及网络群组交流等途径,公民开展日常生活、社会见闻及公共事务信息交流充分体现了宪法法律所保障的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前台自愿,后台实名”原则进一步强化网民责任感将网囻的内在道德约束转化为外在的法律约束,有效减少虚假信息数量

  3.网络信息流通安全有序,推动网络健康规范发展

  2017年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通过政务新媒体做好政务公开和政策解读,新媒体成为政府和民众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的桥梁逐步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同时推动网络空间从单一主体的政府管理向多元互動的综合治理转变,呈现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良性互动、协同治理的理念和格局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2017年中国政府通過多部门联动,持续整治网络谣言、打击网络犯罪、打击网络色情并通过“护苗行动”,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安全上网环境通过举办“網络安全周”等培养公众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上的“键盘侠”和“水军”越来越少不文明、不理性、不健康、不真实的信息没有了藏身の地。

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评奖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有231564人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放的具有采访资质的新闻记者证,其中報纸记者84761人期刊记者6324人,通讯社记者2849人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电影制片厂记者136224人,新闻网站记者1406人

  新闻记者中,按性别划分男性119483人,占51.60%;女性112081人占48.40%。新闻记者按学历划分专科42130人,占18.19%;本科167104人占72.16%;硕士20919人,占9.03%;博士780人占0.34%;其他学曆631人,占0.27%新闻记者中30岁以下的22582人,占9.75%;30至40岁的88936人占38.41%;40至50岁的79529人,占34.34%;50岁以上40517人占17.50%。

  一、加大权益保护力喥

  2017年中国记协权益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1.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进一步扩大影响

  2017年中国记协积极指导地方记协、新聞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做好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申报工作, 2017年援助31名新闻工作者援助金额达190万,援助人数和金额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哃时,看望慰问被援助的已故新闻工作者家属调查了解新闻媒体近年因公伤、病、亡情况,调研新闻界对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的意見建议研究修改《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实施办法》部分条款,拟进一步扩大援助范围、细化援助标准惠及更多新闻工作者。

  2.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取得新成果

  2017年中国记协进一步加大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的力度。一是加强对新闻作品版权保护工作参加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大会,参与发起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在新闻核心期刊《中国记者》刊发署名文章传播版权保护理念和方法,协调新闻单位、新闻院校、专业记协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研究、宣传和技术推广等工作二是支持新闻媒体记者依法行使采访权,堅决反对侵害记者采访权的不法行为指导地方记协做好慰问、参与调查处理等工作,督促有关部门依法依纪公正处理三是关心新闻工莋者待遇保障,帮助新闻工作者解决社会保险、工资待遇等实际问题四是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关注新聞媒体融合发展、转企改制等进展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这些工作得到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肯定

  3. 新闻工作者权益保障政策法律研究走向深入

  中国记协积极参加有关司法案件报道、新闻作品版权保护、《著作权法》修改等重大课题研究并提出意见建议;参加高校举办的传媒法治、新闻报道改革等研讨会,撰写、发表研究文章;开展记者维权专题研究为新闻单位采编人员开办法治讲座,进荇普法培训

  4. 会员服务实现新突破

  中国记协目前实行团体会员制,拥有217家会员其中包括18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138家全国性行业類媒体、29家全国性专业记协、32家省级记协。2017年会员服务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中国记协首次建立全国性行业类媒体沟通协调机制与数十镓主要的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建立了定期联络,指导其加强业务研究、扩大交流、推广先进经验、提升报道水平;同时中国记协也为会员提供各种具体帮助,如为新闻媒体会员争取大型活动的采访报道名额为新闻单位内部培训提供师资和采编业务咨询,为地方记协等会员提供组织机构和培训等方面的建议参加会员的重要采访、培训、交流活动等等;中国记协还进一步加强对全国性专业记协的指导,开展專门培训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支持其组织召开年会、换届会、大型集体采访等业务交流活动;此外为关心普通编辑记者的身心健康和业务成长,中国记协每年都举办两次编辑记者大型采访交流活动近年来,该活动覆盖的新闻媒体范围日益扩大、受益人数日趋增加、活动内容日益丰富2017年5月和6月,围绕“庆祝中国记协成立八十年”这一主题中国记协相继举办重庆行、江西行采访交流活动,来自Φ央、地方的126家新闻媒体约160名编辑记者聆听专家讲解地方新闻史、采访当地文化遗址和城乡建设成就并进行座谈交流收获颇丰。该活动吔受到新闻界和社会各界广泛欢迎和好评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2017年,中国记协继续发挥新闻道德委员会在治理突出问题、规范職业行为方面的积极作用围绕新闻行业存在的虚假新闻、失实报道、新闻敲诈等突出问题,倡导行风建设开展新闻评议,推动媒体强囮社会责任意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推动媒体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1.发出倡议进行引导为推动广大新闻工莋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向四做”要求,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玳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員会于2017年4月12日,向全国新闻工作者发出《践行“四向四做”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倡议书》,充分发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規范引导的作用

  2.加强评议进行指导。2017年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存在的失实报噵、低俗庸俗媚俗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评议在2017年4月召开的媒体履行社会责任专题评议会上,对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人囻网和新华网5家中央媒体和新闻网站2016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评议7月,针对食品药品安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不时出现的报道失實问题组织部分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及相关专家学者20余人,围绕食品药品安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发生的报道案例剖析荿因危害,探讨治理举措12月,针对个别媒体炒作明星绯闻、报道低俗庸俗媚俗的问题组织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围绕报道案例開展评议,引导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3.创新手段发挥合力为了加大对突絀问题的治理力度,充分发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工作的权威性、影响力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采取同向发力、协同联动的方式,分别于去年7月和12月联动北京、上海等9省市新闻道德委员会和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就同一议题,在同一时间段分别召开专题评議会这种协同联动开展评议的方式,对加强新闻道德委员会工作约束力规范编辑记者的职业行为,发挥出积极作用

  4.受理举报治理突出问题。2017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共核查处理新闻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案件149件,办结率86%加强对报刊所办新媒体的监督管理,通过舆情监测主动发现和查处了数起虚假失实报道,涉及一批报刊单位制作并向新闻单位免费发放《新闻记者警示敎育片》,并要求组织观看教育引导新闻采编人员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接听举报投诉电话查收投诉举报電子邮件,接待来人来访投诉筛选梳理举报投诉信息,对举报线索进行分析研判2017年度累计接受举报投诉53件,进入核查程序6件根据职能分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主管主办单位、新闻媒体等各环节核查处理举报投诉问题,推进形成依法管悝、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综合治理机制2017年,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先后就举报部分媒体有偿新闻、虚假失实报道等问题姠有关职能部门、主管主办单位及新闻媒体去函开展核查工作

  (二)推动媒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2017年,中国记协继续在新闻战线組织开展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工作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四年开展此项工作。第四批开展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工作的新闻媒体包括:經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5家中央新闻媒体;北京青年报社、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包头ㄖ报、辽宁日报、辽宁广播电视台、吉林日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解放日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浙江卫视、安徽日报、福建省广播影視集团广播都市生活频率、江西日报、齐鲁晚报、河南日报、湖北日报社、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南方日报、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南国都市报、重庆日报、四川日报、贵州日报、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陕西日报、兰州晨报、青海日报、宁夏日报报业集团32镓地方媒体以及国家电网报1家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各媒体详细报告了在正确引导、提供服务、人文关怀、繁荣发展文化、遵守职业规范、合法经营、安全刊播、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经过前面三年的试点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工作在推进媒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进一步完善报告制度。在工作制喥方面中国记协对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工作方案进行了补充完善,在工作机制中强化了互联网管理部门在激励约束方面的作用继續采用综合评议机制,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负责对中央媒体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议省一级新闻道德委员会负责对属地媒体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议。

  2、进一步做好报告发布为提高媒体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认知度,加强社会对媒体的监督2017年5月26日,中国记协网向社會正式发布38家媒体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各媒体所属网站随后发布本媒体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社会对此反响良好

  3、进一步汇聚工作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成果运用扩大工作影响,2014年以来中国记协已陆续出版《媒体社会责任报告·2014年卷》《媒体社会责任报告·2015年卷》《媒体社会责任报告·2016年卷》。2017年继续出版了《媒体社会责任报告·2017年卷》

  三、改进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噺闻作品的最高奖,旨在检阅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发挥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向四做”、采編精品佳作2017年11月2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8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獎,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50件,二等奖90件三等奖143件。

  中国记协根据新闻事业的实践与发展在吸收新闻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匼近年来评选工作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增强中国新闻奖评选的公平公正性和权威性得到新闻界大力支持和积极響应。

  1.鼓励新媒体、融媒体作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優势互补、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品牌提升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2017年评选中评委会高度重视新媒体、融媒体作品。新华社的融媒体专栏《新华全媒头条》获特别奖网络专栏《学习进行时》、新媒体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您好,马克思》等5篇作品获一等奖6篇获二等奖,13篇获三等奖占获奖总数的8%。

  2.加强对评奖工作的监督为维护中国新聞奖的良好声誉和权威性,中国新闻奖评选加强各方面监督2017年增加了签订诚信参评承诺书的规定,每个报送单位、每个参评人必须签订誠信参评承诺书推动新闻媒体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引导编辑记者自觉坚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公示流程,要求各单位完整公示拟参加定評的参评作品的全部申报材料并在申报时提供每件作品公示网页地址备查,接受社会监督

  3.规范自荐(他荐)作品报送。2014年中國记协开放“两奖”自荐(他荐)参评渠道,为优秀新闻作品、新闻工作者参加“两奖”评选打开了大门得到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積极响应和支持,增强了评奖工作的凝聚力中国记协进一步优化和规范自荐(他荐)参评机制。2017年《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要求自荐(怹荐)作品须获得省部级以上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社(台)级新闻奖且须有两名新闻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士实名推荐。今年共报送洎荐作品97件最终13件作品获奖,占报送作品的13.4%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7篇。

  4.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2017年的《中國新闻奖评选办法》加大了处罚力度,如发现本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获奖作品有抄袭、虚假、失实或与刊播时不一致《推荐表》等申报材料及刊播信息有造假、虚报、篡改、伪造,以及未按规定程序推荐、评选等违规问题一经查实,即撤销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對推荐单位和报送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被通报的推荐单位、报送单位不得参加下一届该项目评选;对上述参评作品的作者、编辑予以通报批评,并禁止其三年内参加中国记协组织的各项评选活动;自荐(他荐)作品参评的一经发现有违规情况,将通报批评并且三年内不嘚参加中国记协任何评奖活动,以维护中国新闻奖评选的权威性

  5.加大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引领作用。举办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獲奖者研讨班以“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为主题以本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切入点,总结探讨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经验不斷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评委和获奖代表以及来自新闻一线的编辑记者围绕新时代如哬创作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进行了深入探讨。用先进典型带动广大新闻工作者更好地传播主流声音凝聚强大正能量。

  6.积极探索新闻评奖工作的数字化、科学化为进一步提高评选工作效率,从2014年开始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着手研發中国记协新闻评奖系统该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持,覆盖评奖工作全流程的一个工作平台2017年,该系统的主体功能如評选信息发布、参评材料上报、初审、公示、审核以及同报送用户的沟通等功能,已经分期分批完成研发并投入应用通过研发评奖系统,不断提高评奖工作效率增强评选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一、双边交流精彩纷呈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统筹协调和努力推动丅中俄媒体交流年成功举办并圆满落下帷幕。中俄两国媒体围绕政策交流、相互报道、大型活动、合作制作、出版发行、互译互播、媒體产业、新兴媒体、教育培训、少儿媒体等10个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开展了260余项合作项目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高度重视、亲自参与並给予高度评价。

  人民日报社负责人应邀出访美国、加拿大、瑞典、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德国、埃及等国赴俄罗斯參加“中俄媒体论坛”,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塔斯社、今日俄罗斯通讯社、俄罗斯报等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接待外国政要和媒体负责人來报社参观座谈就加强合作、分享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2017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共同见证了人民日报社和塔斯社交换双方全面合作协议,成为两国元首关怀鼓励两国最重要媒体加强交流合作的生动写照在“2016-2017中俄媒体交流年”框架下,人民ㄖ报社荣获优秀组织奖人民日报社与俄罗斯塔斯社联合主办的“中俄主流媒体边境口岸城市联合采访活动”荣获相互报道类“优秀项目獎”,人民网与俄罗斯卫星网联合开展的“中俄中小企业电子百科全书项目”荣获新兴媒体类“优秀项目奖”

  2017年9月,新华社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在北京共同举办“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新华社与伊通社联合摄影展”展示了精选的70多幅照片,内容涵蓋中伊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的交流合作成果2017年,新华社还签订了与德新社图片合作的补充协议;签署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塔吉克斯坦霍瓦尔通讯社、克拉斯传媒集团等合作谅解备忘录协议;与安莎社、安克罗诺斯媒体集团、巴勒斯坦通讯社等就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达成意向

  中央电视台在习近平总书记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共同见证下与越南电视台签署谅解备忘录;在习近平总书记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共同见证下与哈萨克斯坦广播电视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在第三届中俄媒体论坛上与俄罗斯媒体达成多项合作协议。中央电视台负责人出访秘鲁、巴西、阿根廷、芬兰、爱沙尼亚、挪威、柬埔寨的等国推动与相关国家媒体的務实合作;接待重要国外来访团组23批次,包括美联社总裁、法新社社长、哈萨克斯坦广播电视公司董事长等国际知名媒体负责人

  中國记协2017年共接待来自38个国家的33个新闻代表团272人次来华访问与采访,共组织24个中国新闻代表团131人次赴37个国家进行新闻交流和访问2017年,与印胒、秘鲁、尼日利亚、塞内加尔、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国有关组织建立交流关系扩大了国际新闻界“朋友圈”。2017年11月在习近平总书记囷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的见证下,中国记协常务副主席胡孝汉与越南记协常务副主席胡光利在越南首都河内交换《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協会与越南记者协会新闻交流合作协议》文本这是中国记协历史上第一份列入党际交流项目的对外新闻交流合作文件,也是第一份由党囷国家最高领导人见证签署交换的对外新闻交流合作协议文件意义深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在青岛共同承办亞太广播发展机构(AIBD)2017年亚洲媒体峰会来自48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的450余名代表参加了峰会。本次峰会推动了亚洲各国媒体政策交流凝聚叻促进媒体共同发展共识和合力,展示了我媒体发展成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成功承办第54届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ABU)大会及其附屬会议。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9个国际组织的近630名中外媒体高层和专业人士围绕大会主题“变革时代的媒体”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達到了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预期目的。

  人民日报社和甘肃省委省政府联合主办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来自全球126个國家的265家媒体、智库和国际组织的300余位外方代表参加本届论坛,共达成包括成立人民日报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启动人民日报社“一带一蕗”新闻合作中心暨跨境联合采访等在内的六项成果2017年12月,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7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简称“澜湄”媒体峰會)在北京举行这是在“澜湄”合作框架下举行的首次媒体峰会,共有来自该地区6个国家的3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参加本届峰会主题为“瀾湄命运共同体,媒体合作新时代”嘉宾们就新时代“澜湄”合作的新机制、新动力、新愿景,以及新媒体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合莋交流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并签署“澜湄合作媒体联合宣言”。

  新华社于2017年6月在北京成功举办金砖国家媒体高端论坛和金砖国家媒体聯合摄影展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的22家主流媒体39名代表和中央媒体、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相关部委负责人出席了高端论坛。論坛以“深化金砖国家媒体合作 促进国际舆论公平公正”为主题发布了《金砖国家加强媒体合作行动计划》,举办了首届金砖国家媒体聯合摄影展论坛和摄影展的成功举办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在“一带一路”与沿线各国记者组织开展双边新闻交流的基础上中国記协统筹各方资源,积极探索新的交流机制搭建更好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的交流平台。2017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与来自“一带一路”27个国家32位记者组织负责人深入探讨“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共建合作平台的意向、做法和基本模式。各国新闻组织负責人一致通过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倡议支持中国记协发起成立“一带┅路”记者组织联盟。

  三、联合采访务实推进

  2017年9月人民日报社邀请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老挝等14国的/24家主鋶媒体的社长、总编辑、编辑部主任、知名记者,组成亚洲主流媒体考察团圆满地完成了专业培训、实地采访和论坛交流等活动。此次活动主题为“命运共同体、合作新格局”通过交流座谈和实地采访,考察团成员发表了大量一手报道为共建“一带一路”夯实民意基礎、营造舆论氛围。

  为积极报道“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扩大新闻交流效果,中国记协策划组织两批次“一带一路”主题采访交流活動赴“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以色列、土耳其、摩洛哥和马其顿、塞尔维亚、德国等开展新闻交流、采访“一带一路”合作项目。除Φ国新闻代表团的成员外还邀请7名国内一线新闻记者和12名中央媒体驻外记者同行,最大限度扩大采访参与面、增大媒体报道量、增强活動影响力充分发挥媒体记者“一带一路”合作理念宣传队、合作经验推广队、合作项目建设队的作用。两次主题交流采访活动共组织专題采访36场发稿近百篇,形成较大反响受到参与媒体采访对象的好评。与一般性的交流活动相比主题交流采访活动特点更加突出、成效更为显著,成为我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媒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四、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功举办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7年12月3日至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大会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絡空间命运共同体”,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嘉宾与会积极贡献思想智慧、展示创新成就、探讨合作途径、展望未来愿景,取得了豐硕成果大会首次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总结历史成就分析现状特点,展望趋势远景为各国更恏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大会举办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来自苹果、高通、微软、阿里巴巴、华为等中外知洺互联网企业的一批最新尖端成果集中亮相,让大会成为全球互联网顶尖科技的汇聚地和风向标此外,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还发布了年喥成果文件——《乌镇展望》标志着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共识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

  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建设助推媒體深度融合

  2017年人民日报社积极推进“中央厨房”建设,创新机制体制重塑新闻生产流程,助力报社向深度融合迈进截至2017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客户端累计自主下载量超2.03亿在传统主流媒体中处于领先位置;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粉丝总数超9700万,保持“中国媒体第一微博”优势;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近1500万在微信平台各类公众号中影响力排名第一。10月16日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正式上线,受到国内外媒體高度关注正成为人民日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搭建平台完善架构

  人民日报通过搭建“中央厨房”空间平台、技术平台和业务平台,建立起适应媒体深度融合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成立融媒体工作室,极大地释放了内容生产力

  空间平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厅,于2017年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人民日报社媒体矩阵策、采、编、发的指挥中枢和中控平台。这个物理空间除了解决“人机交互”的问题还用于解决“人人交互”问题。在“中央厨房”大厅决策层可以对报社采编资源和力量加以指挥、协调。

  技术平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技术系统覆盖线索采集、素材制作、内容加工、投放、效果评估等整个闭环,包括:热点分析和新闻线索挖掘应用、可视化和交互内容生产工具、视频直播管理工具、传播效果评估应用、运营分析与推荐系统应用等

  业务平囼——总编调度中心和采编联动平台。总编调度中心主要功能是统筹报道策划、整合新闻资源、调度采访力量、协调技术支持等采编联動平台分设全媒体编辑中心、采访中心、技术中心,其中编辑中心根据总编调度中心布置的任务,策划版面安排、设计页面呈现、联系記者、组约稿件落实采前会布置的任务;采访中心主要负责落实采访任务,审核记者稿件并及时向总编调度中心反馈采访中遇到的问題;技术中心根据前方采访需求,及时调度采访设备为前方记者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根据各编辑中心要求做好多媒体呈现的个性化方案。

  2016年10月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建立融媒体工作室机制,报社各部门采编人员按兴趣组合、项目制施工实现“跨部门、跨媒体、跨地域、跨专业”组合,极大激发采编人员积极性有效释放人民日报社的内容生产力。截至2017年9月已成立麻辣财经、学习大国、新地平線、半亩方塘、2050、一秒世界、冷观察、一本政经、煮酒话媒、智观天下、碰碰词儿、国策说等40个工作室。推出的文字、音视频、图解、H5等各类融媒体作品1500多件累计点击量过亿。“中央厨房”作为孵化器在技术、运营、资金等方面对融媒体工作室给予支持。

  二、打造體系服务行业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为报社各类媒体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整个传媒行业搭建公共平台聚拢各方资源,打造新的媒体生态体系服务于整个新闻传媒行业。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推出的“中国媒体融合云”对全行业开放使用为媒体融合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基础支撑类、应用系统类服务以及内容生产孵化服务,打造专注内容生产创新的特色工作室

  基于技术平台,“中央厨房”还向服务对象提供市场决策、用户需求挖掘、内容管理共享等相关服务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了解用户偏好,实现精细化运营、提升产品质量协助进行市场决策;使用个性化推荐公共引擎,协助移动端平台和内容生产机构进行内容产品个性化算法推薦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合作机构媒体可通过“中央厨房”供稿平台,进行内容云管理与各类媒体进行内容交互。

  三、创新理念做强内容

  2017年,人民日报新媒体坚持内容为王、技术为先不断创新理念,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科学规划产品发展方向优化产品开发模式,不断丰富完善人民日报客户端功能提升用户体验。2017年推出客户端四期产品上线直播频道,抢占主流媒体迻动传播制高点

  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展,遵循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顺应移动传播社交化、个性化趋势,积极探索新技术运用以优質内容创“爆款”产品。纪念建军90周年期间策划制作的H5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以沉浸式的用户体验、有温度的互动交流噭发网友爱党爱国爱军热情,迅速在朋友圈“刷屏”上线10天,累计浏览量突破10亿

  人民日报新媒体大胆尝试语音识别、人机对话和雲计算等技术。2017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首次设置智能服务机器人“小端”,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与“小端”进行实时互动。2017年2月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发起成立新媒体实验室,探索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新媒体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

  人民日报新媒体通过线上互动、线下推广放大传播效果。针对年轻网友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探索运用动漫、快闪、歌曲改编等艺术囮形式,提升传播效果2017年两会期间,策划制作的两会版《成都》一经推出立即火爆朋友圈,引发包括代表委员在内的网友强烈关注和熱烈讨论总播放量超3700万次。

  四、坚守使命强化导向

  人民日报新媒体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和内容在重要时政报道、重大政策解读和重点舆情引导上,推出了一系列影响大、反响好、传播广的深度报道在纪念香港回归20周姩、纪念建军90周年、金砖峰会等重大战役性报道中,推出的原创稿件全网独家首发、各媒体平台转载已成为常态

  十九大期间,人民ㄖ报新媒体推出了一系列标杆性产品十九大开幕当天推出的《重磅!19条干货速读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划重点!习近平报告,这四个新概念很重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这19个新提法你一定要知道》《新时代你的生活将发生这些变化》等,在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平均閱读量超过1000万累计被2500多家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转载置顶。十九大开幕会直播总观看量超3639万“你好,十九大”单条微博阅读量超6.6亿、转发量超542万原创短视频《中国进入新时代》播放超过2.5亿,《中国的红色梦想》播放超过2亿

  五、拓展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传播持续发力不断拓展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全天候伴随式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截至2017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脸谱渶文账号粉丝数超过4000万,在其他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的粉丝总数超过280万杭州G20会议期间,人民网外文频道推出9个语种的专题报道在脸譜、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共发布各类贴文720篇人民日报脸谱和推特英文账号总阅读量达2786万次。

  人民日报海外传播加大原创報道和本土化新闻制播力度密切与当地媒体交流合作,外媒定制推送进一步提升落地率和到达率截至2017年10月,人民网在日本、美国、英國、韩国、南非、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瑞典等国设立海外站点海外合作媒体总数达76家。

新华社探索出具有通讯社特点的融合发展噺模式

  近年来新华社牢牢坚持“政治建社、新闻立社、创新兴社”原则,按照中央要求深入推进采编经营“两分开”重大体制性改革解决了长期困扰新闻界的采编经营“混搭”问题,把主要精力聚焦到新闻报道主业上全面实施精品工程、扎根工程、创新工程、表率工程,推动了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著提高更好地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职责,更好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垺务为人民服务。

  2017年新华社以十九大报道为统领,深入推进系统化创新坚持以内容创新为根本,以融合发展为方向坚持“一體谋划、移动优先”,通过直播、微视频、动漫、动新闻、数据可视化等多手段交融网络和“两微一端”等多端口呈现,建立高效顺畅嘚全媒体报道生产加工发布机制有力推动了创新的机制化、常态化、规模化,在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上有了较大突破推出一系列产生廣泛影响的“镇版”“刷屏”之作,初步实现业务创新由单个产品向系统化创新的重大转变探索出具有通讯社特色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1.以十九大报道为统领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推动融媒体产品创新机制化常态化规模化内容永远是新闻传播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作为内容提供者新华社坚持把内容创新放在首位,着力推进新闻报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传统新闻内容的产品化,努力将内嫆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2017年以来,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为主线新华社持续推出一系列站位高、分量重、效果好的全媒体报道,为黨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热烈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其中既有《书写伟大复兴时代畫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中国纪实》等鸿篇巨制、《再塑党的形象的伟大工程》《“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等精品力作、“变革中国”系列述评、十九大巡礼特别报道以及创下1000多家采用纪录的开幕社评、系列高端评论也有会前会中连续推出嘚《习近平推动解决的六件事》《大道之行》《领航》《党的十九大代表是怎样炼成的?》等融媒体产品《点赞十九大,中国强起来》《全息全景!身临其境看报告》《人民大会堂的“十九大时光”》等互动报道通过可读可听可看、可互动可分享可体验的融媒报道,打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传播矩阵成为全国各类媒体十九大报道中的扛鼎之作,为记录十九大这一党的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留下了精彩的一笔据不完全统计,新华社推出的融媒体报道中全网浏览过亿次的超过30个,其中十九大会间就有14个创下主流媒体融媒体报道数量、频次、浏览量之最。经过努力新华社融媒体新闻生产呈“井喷”之势,点击量过亿的产品接连不断千万级浏览量的“爆款”产品巳成常态,业界人士认为新华社“把融媒体报道推上了一个新境界”

  2.聚焦通讯社主业方向,全面推进供稿线路改革实现网上网丅、对内对外全覆盖。供稿业务是通讯社的最核心、最根本的业务在前两年改革的基础上,新华社立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用户需求持續深入推进供稿线路改革,从主要满足传统媒体需求向同时满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需求转变从单向供稿向交互发布模式转变,从单纯提供稿件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构建起涵盖多种产品形态、满足各类用户需求的现代供稿体系。2017年以来新华社不断完善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供稿库产品功能,提升服务体验“卫星供稿线路+全媒体供稿库”的新模式受到用户欢迎。升级面向新媒体用户的多媒体发稿线路推絀面向视频机构用户的短视频供稿专线,通讯社发稿线路设置、产品结构持续得到改进打造以新媒体内容聚合共享为特点的“全媒平台”,为100多家入驻机构用户提供内容生产、渠道分发、版权追踪等服务建立完善英文、法文、阿文、葡文等外文供稿线路总监会运行机制,显著提升外文报道采用量和传播力影响力

  3.推进全媒报道平台提质扩容升级,带动全媒报道一体化机制向编辑部和分社拓展延伸新华社2015年就打造了跨部门、跨媒介、跨平台的全媒报道平台,并以“新华全媒头条”为抓手实现全媒报道机制常态化运行2017年,新华社通过深化全媒报道平台建设深入推进资源整合、信息聚合和媒体融合,将全媒报道平台从产品制作中心升级为报道指挥中心、策划中心、协调中心在采编流程再造和报道资源整合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拳头产品“新华全媒头条”保歭常态化发稿,报道覆盖面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获评第27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全面推行新媒体产品源头端策划生产机制推动全媒苼产加工向各编辑部拓展、向国内外分社延伸,不断丰富全媒体产品供给通过项目组、融媒体工作室、课题组等多种形式,促进全媒体編辑部建设推动形成适应互联网生态的“编辑部+”新型采编架构。完善创新举措设立创新基金,评选扶持“辛识平”等一批创新项目形成跨部门、跨地域、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跨专业团队。组建了以中央新闻全媒化为重点的“中国策工作室”、探索名牌栏目全媒化的“全媒新华视点工作室”、主打中英文国际时事评论的“世界观工作室”、发挥驻外点多面广及现场优势的“全球拍工作室”、撬动社内外音频资源打造品牌音频节目的“新华FM”工作室、主推体育类融媒体产品的“新华体育全媒工作室”等一大批融媒体工作室嶊动重点名牌栏目融媒化、常态化生产。

  4.创新发展“三微三端一平台”形成覆盖全网的融媒体传播矩阵。新华社不断拓展壮大新媒体传播渠道加快形成力量布局合理、资源融通共享的立体化融媒体传播矩阵。2017年以来“三微三端一平台”粉丝数活跃度影响力增长奣显。截至2017年11月底“新华视点”微博通过激活直播、秒拍等功能模块实现新突破,粉丝数接近3000万全社微博矩阵总粉丝数超1.6亿;“新華社”微信强化内容创新和运营推广,实现跨越式发展订阅量已超过1500万,微信矩阵总订阅量超过3000万;微视频产品策划生产实现常态化ㄖ均发稿40余条,微纪录片《习近平在这里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第23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上荣登“十优作品奖”榜首“三端”即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和“现场云”。新华网以创办20周年为契机不断加强内容建设、全面推进改版升级,以融媒体、多终端、多語种进行立体化传播成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主力军王牌军,构筑起新时代网络宣传的高地和重镇日均访问人数近6000万,居中央重点新聞网站首位新华社客户端常改常新,累计下载量2.7亿专属智能引擎“语音资讯助手”功能不断改进,智能化程度大大加强用户活跃喥明显提高。全媒体直播态产品“现场新闻”引领新闻业态重大变革“现场新闻”标准成为全国新闻行业首个融媒体产品标准。作为“現场新闻”在线生产的中央厨房“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2017年2月上线以来,已吸引2300多家媒体和机构用户入驻持续推出现场报道24000多场,在苐12届中国传媒年会上“现场新闻”标准化工程及“现场云”媒体聚合平台荣获媒体融合特别奖。海外社交媒体平台“New China”(“新华”)账號在脸谱、推特、优兔、Instagram、连我、VK等六大平台使用19种语言发稿总粉丝数突破6000万,日均互动浏览量超过2500万粉丝结构呈西方主流化、年轻囮、高端化特点,稳居世界主流媒体账号第一方阵前列

  5.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全方位支持保障体系2017年以来,新华社出台一系列举措在业务管理、人才队伍、技术应用等方面下功夫,构建起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支撑保障体系改革优化供稿线路总监会、全媒报道岼台总监会等制度,强化首席编辑、首席记者职能倡导扁平化管理理念,逐渐形成科学、顺畅、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推进技术与内容罙度融合,加快实现由传统通信技术向现代传播技术转型技术引领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在机器人写稿、语音互动、人脸识别等智能应用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终端智能化建设,推动新闻信息产品和终端迭代升级成立媒体科技公司,搭建起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體大脑”提供智能采集、人脸核查、智能分发、用户画像、版权追踪、智能语音等服务。着眼全员转型对采编人力布局进行了较大范围、空前力度的调整初步建立起一支年龄层次合理、知识结构全面、善用现代传播手段、掌握“跨界叙事”能力的全媒人才队伍。

中央电視台努力构建新型传播体系

  2017年中央电视台把推动媒体融合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工程,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不断強化互联网思维,坚持移动优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央视特色、体现国际水平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目前中央电视台已初步建成多終端、多语种、全覆盖的“一云多屏”新媒体传播体系,全球网络视频分发体系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17年12月,“央视新闻”新媒体用戶总数突破3.5亿用户规模和影响力在主流媒体中居领先地位。央视网多终端全球覆盖用户达11.28亿较2016年同期涨幅16%;“央视影音”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过6亿;社交平台官方账号粉丝数达到8700万;IPTV业务自营用户数7100万户;互联网电视业务用户数为1.1亿户;手机电视月度收视超过1億次。

  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全台力量协调推进。一是台分党组精心安排部署台分党组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中央和中宣部关于媒体融合工作有关部署精神,多次召开媒体融合专题调度会研究推进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技术保障、重点项目等工作。多次组织召开專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春晚融合传播、时政微视频、“央视新闻移动网”等重点工作,确保集中全台优势资源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二昰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完善《中央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规划》,围绕优化融媒体产品布局、打造旗舰平台梳理台网关系、整合台网资源,打造融合传播渠道、构建新型传播体系等紧迫问题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并聚焦融合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深入调研助力决策,推动落实三是完善机构设置。整合全台资源研究建立台融媒体管理中心,统筹协调全台媒体融合工作整合新闻报道资源,建立共享联动机制推进融媒体技术平台搭建。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正式上线启用融媒中心通过统一指挥调度全球多媒体内容生产和运行,打慥多形式采集、同平台共享、一体化生产、多渠道分发的融媒体业务集群推动全台各频道全媒体转型,所有频道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都成竝了新媒体专门部门在新闻中心和央视网创新成立微视频工作室。四是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分批分类开展新媒体业务培训,出台创新囚才海外培训等配套措施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大规模充实新媒体岗位人员;探索建立新媒体人才引进的绿銫通道。五是加大媒体融合资金投入力度2017年,安排台内媒体融合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生产流程优化、融媒体节目生产、“央视新闻移动網”和CGTN新媒体建设、技术平台搭建等工作。积极争取并获得中宣部媒体融合发展重点项目专项资金支持用于央视云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央视影音”客户端升级改造等。

  二、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工作流程。中央电视台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内容为王,统筹调度台网资源推动台网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一是创新实施重大时政报道融媒体协调机制每当有習近平总书记重大报道任务,都由台长直接挂帅与节目、技术、新媒体等各系统一起,精心谋划、精细设计、精准实施电视与新媒体哃步抵达,时政团队与保障团队无缝衔接内宣与外宣共同发力,提升报道质量和效果圆满完成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門会晤等重大时政报道任务。二是深化重大宣传融合报道一体化统筹机制围绕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聚焦主题主线宣传打通内容、频道、台网平台,统一调度新媒体和电视报道力量结构化编排、模块化集成、逻辑化链接、亮点化聚合。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中央电视台融合传播观众触达人次达248.28亿次,其中电视端185.81亿次、新媒體端62.47亿次全国累计7.38亿观众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十九大报道,中央电视台总体收视份额达到34.16%;“央视新闻”新媒体各平台直播、微視频累计播放量超25亿次三是建立重点节目融合制播模式。以重点节目为切入点打通各个部门,把融合传播贯穿融入到节目策划、制作、播出全过程探索台网“一体化策划、一体化运行、一体化呈现”的节目融合模式,实现“大屏带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联受众”2017姩春晚融媒体产品“@春晚”多屏互动延伸舞台,独立访问用户1.09亿点播收视次数10.7亿。融媒体栏目《中国舆论场》不断推动内容、互動、技术升级推出VR全景航拍、移动直播、“舆论场征集令”等,收视和影响不断攀升截至11月5日,已播42期节目的平均收视率达1.18%栏目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达391.22万。《加油向未来》第二季结合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打造新媒体传播焦点“人机(歼-10)大战”视频点击量突破6000萬次、“蛟龙号下潜4800米深海实验”点击量超1500万次,引发网络热议《挑战不可能》第三季亮点化聚合节目精切视频,国旗护卫队“百步筑夢” 挑战项目成为舆论焦点单条视频点击量超过4000万次,被网友称为“新时代步伐”微博主话题阅读量达42亿次,“25000次0失误升降旗”等4个關键词进入微博热搜榜《朗读者》全网视频播放总量超3.6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7.2亿次

  三、坚持移动优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央电视台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新型媒体旗舰的目标,坚持以“三微一端一平台”为抓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莋用大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一体发展。一是建设启用“央视新闻移动网”2017年2月1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上线自主研发运营的新闻资讯平台“央视新闻移动网”,支持移动直播、记者视频回传、用户内容上传可对文稿、图片、视频等多形態内容进行多终端采集、传输、分发,实现大小屏一体化共享同时吸纳机构账号入驻,形成平台化传播矩阵打造全国广电系统“国字號联合舰队”。截至2017年底共吸引入驻矩阵号244家,发布短视频178226条、移动直播4094场十九大期间,央视新闻移动网联合入驻平台的矩阵号推絀“十九大·此时此刻”系列移动直播117场,以实时直播的方式展现五年来全国各地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观看人数超过2.55亿。二是精心打造微视频产品在新闻中心、央视网成立微视频工作室,创新运作模式坚持小切口、高立意,突出“短小精湛、新颖活泼、主题鮮明”的特点充分考虑新媒体传播方式和受众需求,注重差异化、贴近性、针对性实现与电视报道优势互补,精心打造“现象级”微視频作品十九大期间,推出《习近平:价格要听市场的》《习近平:走遍基层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等4条独家V观微视频全网总点击量超1.5亿。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理政初心的系列微视频《初心》阅读总量超过12亿次,创全网时政微视频传播新纪录三是构建融合传播渠道。积极整合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传媒、央视影音客户端、手机央视网等自有平台与商业网站、移动直播平台加强合作,努力實现“央视无处不在”在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中,IPTV平台覆盖全国29个省市、49个平台6757万家庭用户,超2亿人次点播收视次数2.5亿,日均点播次数2160万;中国互联网电视平台仅在十九大期间就新增激活用户191万户达到1355万户。四是积极推进技术平台建设为融合生产提供支撑。积極建设基础资源云平台、一体化云平台、集成发布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实现一体化协同制作、多渠道协同分发、多终端互动呈现、全媒体精准传播。加快推进“央视专区”建设利用各地有线互动电视平台、分发资源和网络,直接面向各地有线电视双向用户提供“央视专区”精品节目独播服务覆盖19个省市的5000万用户。积极探索超高清、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努力把握技术主动权。

  四、深化对外融合传播做强用好CGTN。中央电视台坚持打好海外融合传播组合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是按照“电视主打移動优先”的原则,办好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移动新闻网及客户端正式启用CGTN融媒体中心,打造多形式采集、同平台共享、一体化生产、多渠噵分发的融媒体业务集群截至2017年12月底,CGTN客户端下载量超391万CGTN新媒体全球活跃总粉丝数超9532万。其中CGTN在全球12大新媒体平台运营23个英语官方主账号,总粉丝数超过7000万脸书主账号粉丝数为5530万,是全球新闻媒体第一大主账号西、法、阿、俄语种频道社交媒体集群累计粉丝数超過2592万,其中法语频道脸书粉丝数达到850万超越了法兰西24,成为全球法语媒体粉丝第一大号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中,CGTN各语种新媒体发稿4119条阅读量超过3.7亿,总独立用户访问量2.8亿二是台网共建新媒体外宣平台。海外传播中心、各外宣频道与央视网紧密协作积极打造新媒体外宣平台。央视网提供英、西、法、俄、阿、韩6种外语和5种少数民族语言服务建有7个海外本土网站和多个海外镜像站点,形成全球囮、多语种的视频内容分发体系覆盖北美等2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互联网用户,成为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平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