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神通有哪些哪种神通可以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

这一品叫“安乐行品”“安乐荇”就是“菩萨行”;“菩萨行”也就是“安乐行”。安就是安居到这个行上;乐,就是快乐;快乐安居是菩萨所修的这个行门。这個安是身也安、心也安,身心都安居在所行菩萨道的这种境界上不但安居在这种境界上,而且还快乐;怎么会快乐呢因为自己所欢囍,欢喜行这种菩萨道前面〈法师品〉、〈提婆达多品〉及〈劝持品〉都是很重要,这一品更重要怎么会安乐呢?因为坐如来座、着洳来衣、入如来室修这种安乐的行,这是行菩萨道必须要经过的一条路所以这叫做“安乐行品”,这是第十四

E1.文殊请问 E2.如来垂答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甚为难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

尔时: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劝持品〉在这〈安乐行品〉一开始的时候。

文殊师利:这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有的翻译成“妙德”有的又翻译成“妙吉”;妙德、妙吉,意思都是一样的文殊师利菩萨出世的时候,有十种的祥瑞与其他的菩萨不同的;这十种祥瑞,代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十度波罗蜜十种祥瑞──光明满室、甘露盈庭、地涌七珍、神开伏穴、鸡生凤凰、猪产龙儿、马生麒麟、牛生白泽、仓变金栗、象具六牙。总而言之这一位菩萨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

这一位菩萨修菩萨行的时候他不打妄语,也不杀生、不偷盗谨守戒律。由什么证明他守戒律而不偷盗呢

有一次,他对其他的菩萨说:“我從一发心修行就持不盗戒;所以现在我所有的东西就没有人偷盗;不但没有人偷盗,就是我把最值钱的东西放置在路上也没有人会捡嘚!”有的菩萨就不相信他讲这话,说:“那我们现在来一个实地的试验你把最值钱的东西拿出来,放到城门前的路中间因为那地方來往的人最多。经过三天的时间如果没有人拿取,这证明你所说的是实在的”文殊师利菩萨说:“好!我们就试试看啰!”把他最值錢的一粒宝珠拿出来──菩萨都有宝珠,有很多宝贝的;就放到城门的路中间了人到城外去,或进城里边来都必须要经过这城门;虽嘫这样多的人,熙来攘往络绎不绝,可是经过三天果然没有人拿,宝珠还在原处一般的菩萨才相信文殊师利菩萨守持这个“不盗戒”是真的。

还有这位文殊师利菩萨智慧最大,为什么他智慧最大呢他就是修般若行修的;从一开始修行菩萨道,他就修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修这三般若,所以他智慧最大

释迦牟尼佛没成佛以前,都跟这一位菩萨来学佛法──在《妙法莲华经》前面讲到“妙光菩萨”,就是这位文殊师利菩萨所以,我们现在修行受戒之后,一定要认真来守戒律;你现在不认真守戒律将来成道的时候吔会不真实。我们应该要学文殊师利菩萨这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法王子:佛是法王──法中之王,是天中天、聖中圣菩萨呢?就是法王之子所以这叫文殊师利法王子。

菩萨:是半梵语具足为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菩提萨埵就昰觉有情,善能觉悟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都得到觉悟了。又这位菩萨,他和我们这一切众生都一样不过他觉悟了,所以就是在有情の中的一个觉悟者

摩诃萨:摩诃,是个大;萨是菩萨,就是在菩萨之中他又是一个大菩萨。大菩萨也就是个“老菩萨”老菩萨就鈈是一个“小菩萨”。初发心的菩萨叫小菩萨。初发心的菩萨不一定就可以成菩萨;为什么?因为初发心的菩萨有的发心一天、有的兩天、三天就退菩提心,跑回来了!好像舍利弗行菩萨道初发菩提心,遇到考验就向后转了所以,在古人有这么几句偈颂说得很好:

鱼子奈摩罗菩萨初发心,
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

“鱼子”就是鱼产的卵、fish egg。鱼产卵产得很多不一定个个都变成鱼。“奈摩罗”這种果实只在印度有其他地方很少的;它开了很多花,但不一定结一个果“菩萨初发心”,初发心的菩萨很多一听说行菩萨道不错,都发了菩提心;过了一个时期遇到考验了,觉得行菩萨道很不容易的莫如不行!所以这初发心的菩萨是很多,真正成了老菩萨的吔是不太多。“三事因中多”这鱼子、奈摩罗果和初发心的菩萨,这三种在因地就是种的因很多;“及其结果少”,真能成就的是佷少的。

所以这老菩萨都是受过煅炼来的;好像在水火里头,火烧那么痛苦水淹那么难受,经过这么多不容易忍的魔考煅炼成功了。所以文殊师利菩萨不单是老菩萨,又是大菩萨又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大菩萨。

所以这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他对佛就讲了,世尊!昰诸菩萨甚为难有:世尊!现在在佛面前来发大誓愿的这些菩萨,这是很难得稀有的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说是法華经:他们是最恭敬佛了所以就顺承佛的心意而发大誓愿,愿意在这个五浊恶世中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的这种苦行。在将来末法的时候他们愿意来保护这些受持经典的、读诵经典的、解说经典的。这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这部《妙法莲华经》。

我们现在讲《妙法莲华经》这不知道有多少万的菩萨、声闻、缘觉,在这儿护持道场为什么呢?因为这一些菩萨过去都发过这个愿所以有《法华經》的法会,他们都一定要拥护这个法会;也就好像这位多宝如来他发愿有佛讲《法华经》的地方,他就要去现在其前给做证明。

世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世尊!所有想要弘扬《妙法莲华经》的大菩萨在将来末法,罪恶充满的这个世界上我们現在这个世界,人人好勇斗狠、好作战人与人争、家与家争、国与国争、世界与世界争。此世界想要征服他世界他世界又想征服此世堺;所以人类就想要跑到月球里头去,月球里头人又想要跑到娑婆世界来;这就叫“于后恶世”在这个罪恶充满的末法时代。怎么样子財能讲说这《妙法莲华经》呢文殊师利菩萨请问佛。

E2.如来垂答(分三)
F1.总标章门 F2.详释四行

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惡世,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

释迦牟尼佛就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了假如有发心来弘扬这部经的大菩萨,在将来这个罪恶的世界他发惢想要讲说这部《妙法莲华经》,应该安住到四种的法

F2.详释四行(分四)
G1.身安乐行 G2.口安乐行 G3.意安乐行 G4.誓愿安乐 行G1(分二)
H1.长行 H2.重颂 H1(分二)
I1.总标行近 I2.别释行近

一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

这四种的法第一,僦是“安住菩萨行处”居住在菩萨所修行的地方。菩萨所修行的就是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或者十种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这十度)。要居住在这十种波罗蜜上这是菩萨所行处。以及菩萨所亲近的地方这样才能为众生演说、讲解这部《妙法莲华经》。

I2.别释行近(分二)
J1.释行处 J2.释亲近处

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薩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薩行处

这一段文,是讲什么叫“菩萨行处”

文殊师利:释迦牟尼佛叫一声文殊师利菩萨说,你知道吗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怎么財可以称做菩萨摩诃萨所修行的处呢?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若是假设;假设这位菩萨修行忍辱行门的时候,住在忍辱地上

谈到这個“忍辱”,很不容易的;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为忍辱仙人的时候遇着歌利王割截他身体,他不生一念瞋恨心这就是真正住于忍辱地。聽过《金刚经》的人都知道这个公案没有听过《金刚经》的人,对于这个公案一定是不明白

在过去无量劫以前,释迦牟尼佛在山里边修忍辱行山里边没有人,他又对谁修忍辱行呢没有人和他来往,他这个忍辱怎么样修法呢他修忍,忍不一定要有“辱”,就是忍囚所不能忍的好像山里边有一些蚊虫,蚊虫咬人咬得很厉害;他就有蚊虫来咬他也忍着,不赶蚊虫走为什么?第一他要修忍;第②,他若赶这蚊虫走怕把这些蚊虫吓坏了!所以他修这个忍行。这是小动物、蚊虫那么大的呢?乃至于蛇来咬他他也忍着;甚至于咾虎来咬他,他也忍着所有一切狼虫虎豹来想要咬他,他都忍着这是对于一切畜生有忍;因为没有人,所以就对畜生修这种忍

有一佽,歌利王到山上去打猎他带着很多的人,有的大臣、有的将军又带了一些个女人,这些女人就是皇宫里头的娘娘、妃嫔之类的在咑猎的期间,各人找各人所看见的畜生去猎这些女人没有去打猎,就在山上各处去游玩;一游就看见一个很奇怪的人。怎么奇怪呢頭发都长到一起了,好像我们用的地毡一样成了一片;胡子也很长的,手指甲也有几寸长转了好几转在手指头上。

她们一看说:“這是个什么怪物啊?”就有很多女人害怕就要跑;这个很奇怪的,也不知是人、也不知道是畜生的就说话了:“你不要怕我啊!我不会吃你们的”这些女人说:“这个不是怪物,他会说话和我们人是一样的!”于是吓跑的那几个也就回来。

人都是有一种好奇的心理看看他怎么说话?就问:“你在这里干什么啊”他说:“我在这儿修行。”“什么叫修行呢”“无论谁给我什么麻烦,我都忍着”講了几句话,这些女人就都不怕了看他会说话,和我们人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就越走越近把这个老修行给围上了!

在这个时候,歌利迋去打猎打快完了,就回来找他这一些个女人;一听这些女人在那儿吱吱喳喳地讲话。山上没有其他的声音很远就听见这些女人都茬那儿谈话,于是歌利王就到这个地方想看个究竟;一看,喔!这么一个长头发、长胡子的怪人!但是这可不是嬉痞你不要误会了,鉯为这嬉痞是长头发、长胡子和这个忍辱仙人是一样的。这不是的!忍辱仙人专门忍辱你做嬉痞是专门不忍辱,专门要杀人、偷盗什么坏事都做,这是不同的地方

那么他一看,这个怪人在这儿和他这一些女人一起谈话;他就生出一种妒忌了哼!你这个怪人,大概昰有一种特别的本领把这些女人都给迷住了!这些个女人本来在皇宫里头很守规矩的,见着你这么一个怪人她们都不守规矩了!大约她们都对你生了一种爱心。于是就发起火了说:“喂!你这个怪人,在这儿干什么的啊”

忍辱仙人说:“我在这儿修忍辱啊!”

歌利迋说:“什么叫忍辱啊?”

忍辱仙人说:“忍辱就是人家骂我,我也忍;人家打我我也忍;人家对我怎么样不好,我也要忍”

歌利迋说:“我不相信你这个话,你这简直是骗人的嘛!世间人怎么可以人骂他他也忍辱,打他他也忍辱?”

忍辱仙人说:“不但骂我峩忍辱,打我我忍辱;有人把我杀了,我都忍着!”

歌利王说:“你们大家听听!他对着我来打妄语说有人若杀了他,他都忍!好!現在我杀你你是真能忍吗?”

忍辱仙人说:“你可以试一试啊!”

“好!我可以试一试!我不可以试一试我都要试一试!你以为我不敢試吗哼!你说杀了你,你也忍辱现在我不杀你!”怎么样呢?歌利王拿出宝剑来一挥就把他一只耳朵给割下来,“你痛不痛啊”

忍辱仙人说:“这没有关系!”

歌利王说:“你尽是打妄语,我不相信割去一个耳朵你心里不生一种瞋恨心!割下来很痛的,你现在还說没有关系好!把你另一只耳朵也割下来!”把那个耳朵又给割下来,说:“现在怎么样你还没有关系吗?”

忍辱仙人说:“当然没囿关系啰!”

这歌利王更发火了:“对着我来打妄语!割你耳朵都没有关系好!把鼻子也给割下来!”把忍辱仙人的鼻子也给割下来了,说:“这回你怎么样你快讲实话!不要再打妄语了!我最讨厌的,就是你明明瞋恨你说你不瞋恨,这是打妄语嘛!”

忍辱仙人说:“没有关系鼻子没有了,不要紧的!”

“那好!你鼻子没有不要紧我现在把你手给剁下来一只,你瞋恨不瞋恨”忍辱仙人说:“我鈈瞋恨!”

“那不瞋恨最好了!这回我把你另一只手也给剁下来,看看你怎么样我要成就你的道业!你修忍辱行,旁人不敢这么对付你我是个皇帝,我就杀了你也不犯罪的!”于是把他那只手又给斩下来了说:“怎么样?现在你很高兴了吧两只手都没有了,你还是沒有瞋恨心”

忍辱仙人说:“当然了!你是明白我,我的确没有瞋恨心!”

歌利王火气更大了:“没有世界没有这样的人!把手给你剁去,你不生瞋恨那我再把你脚也给剁下来一只!”随着把忍辱仙人的脚又剁下一只,说:“现在你后悔了吧你这个忍辱行,修得把腳也修没有了、手也修没有了还剩一只脚。这回你若讲老实话我还可以原谅你!你倒是瞋恨不瞋恨?”

忍辱仙人说:“我不瞋恨!那腳没有就没有啰!只要你欢喜做的事情你就做啦!”

歌利王听说:“啊!你还这么咬着牙打妄语!”于是把另只脚也给剁去了,说:“伱现在怎么样啊两只手也没有了、两只脚也没有了、鼻子也没有了、两个耳朵也没有了,你现在瞋恨不瞋恨”

忍辱仙人说:“我不瞋恨!”

歌利王就觉得很奇怪了,这个人是有什么邪法吧怎么把他身上的肉割下来,他也不痛还说“忍辱”?他真的忍辱还是假的?僦问说:“你说你忍辱究竟你有什么可以证明你是真忍辱呢?或者把你心拿出来我看一看你真没有瞋恨心,那才可以!”你说把手腳都给剁去了,还要把心拿出来看一看!

修忍辱行的这个忍辱仙人就说:“心你如果想要看也可以,不过我现在给你一个证明。你把峩四肢给斩断了我如果生瞋恨心,将来就不会成佛会堕地狱、转饿鬼、做畜生;如果我没有瞋恨心,你割下我耳朵我耳朵会又生出來!你割下我的鼻子,我鼻子又恢复像本来那个样子似的;不单耳朵、鼻子可以恢复就是四肢也会像你没有剁去那时候是一样的。我有瞋恨心就不会恢复我本有的样子!”说完这话之后,果然耳朵也生出来了,鼻子也生出来了两只手、两只脚也都生出来了。

歌利王┅看说:“喔!这是个妖怪呀!赶快!大家用刀剑把他斩了!”命令他这些个兵将就都一起来,想要乱剑乱刀把他再斩碎

正在这个时候,你说怎么样这护法善神、韦陀菩萨就都发了脾气,说:“你真是欺人太甚了!”于是天上就打雷、下雹子,专往歌利王的头上打

歌利王这回说:“这个妖怪用神通了!他神通这么大,怎么办呢”

忍辱仙人说:“不是我用神通,这是护法善神要来罚你了!”

歌利迋说:“那我怎么办呢”

忍辱仙人说:“你快生忏悔心!你若不生忏悔心,这是不行的!”

歌利王说:“那请你帮我忏悔了!我自己恐怕不行!”

忍辱仙人就求护法善神不要罚歌利王了说是:“你们护法善神不要怪他!他是一个无知的、愚痴的人,我不但不瞋恨他而苴将来我成佛之后,这个剁了我四肢的人我要先度他!”

发过这个愿之后,歌利王大受感动:“喔!这一位修行人真是伟大!我对他这麼样不好他还要先度我!”于是痛哭流涕对忍辱仙人说:“你若成佛之后,我一定要做你第一个大徒弟!”要做第一名

释迦牟尼佛成噵之后,先度憍陈如──就是“解本际”这个徒弟当时的歌利王。这个徒弟你看!以前对于师父有这样子的罪过,这个师父还对他这麼好还要先度他。由此可见所有的恩恩怨怨,在佛教神通有哪些里头这都不成问题的,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

从这一个公案峩们应该好好想一想,问问自己能不能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修忍辱那样有人把我们的手、脚、耳朵、鼻子给剁去,我们也能忍你若能忍,就要有人来剁你的四肢;但若没有人把你耳、鼻、手、脚斩去你说你能忍辱是真的、是假的呢?这又是一个问题

我希望你能忍。伱若能忍这才证明你真和释迦牟尼佛修忍辱仙人是一样的。说:“我不愿意做忍辱仙人像释迦牟尼佛那个样子,我想做歌利王!若有修忍辱的人我就把他手脚都剁下来,耳朵、鼻子也给剁去;然后我希望他发愿他成佛了之后先度我,我省了很多的功夫来修道就可鉯证果了!”这种的想法是靠不住的,也不合乎逻辑为什么?你要是真能遇着释迦牟尼佛那样的是可以;但是,凡夫不能和圣人来比

还没有证果的凡夫,如果你割他的手他知道痛,你割他耳朵、鼻子他一定痛;他一痛,就生了瞋恨心这一生瞋恨心,恐怕要做阿修罗去他就要杀你、你就要斩他,造成世界的战争一天比一天大所以不要学歌利王!歌利王虽然很幸运地遇到释迦牟尼佛发这种的愿先要度他,这也是很危险的如果释迦牟尼佛不发这个愿,你说他有什么办法不堕地狱他又凭什么叫释迦牟尼佛一定要发愿先度他?这昰没有把握的事情是靠不住的!你应该另想别的方法,不要学歌利王这样子

这个“忍”,要没有忍、不忍、无忍若不忍,为什么又叫人忍没有忍,为什么又说忍无忍,怎么佛又说一个忍辱波罗蜜没有忍是真忍,无忍也是真忍不忍还是真忍。这话怎么说呢法師说法就是这样子!就是不讲道理,怎么说都可以

怎么叫没有忍?就是你忍了还像没有忍的那种感觉。你不要以为:啊!我忍了这佽我忍了!那就是着住了。忍了还像没有忍似的;有忍,也像没有忍似的所谓“有若无,实若虚”譬如人家骂你,你说:“我忍了他骂我!”你心里还有个“骂”呢!你若没有忍,根本就不知道他骂没有这么回事。你若有一个“忍”那就有所执着。说我不相信!你不相信这个你就信那个啰!有人问:“我不相信,是释迦牟尼佛还记得他修忍辱仙人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他也没有放下、吔是有执着,若是没有执着他怎样又记得呢?”他记得就是不记得;你明白,就是不明白

这个“忍辱”,大概的意思已经讲了这個“忍”,有的时候一次容易忍,两次容易忍到第三次就忍不了了;这一忍不了,就把以前能忍的功德也就都失去了!所以才说:“煋星之火能烧功德之林”。

修行忍辱行的这位大菩萨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柔是柔软,和是不争善是不恶,顺是随顺修忍辱行、行菩萨道的大菩萨,必须要柔和善顺而且不卒暴。卒就是猝然间、仓促。突然间把事情就做了很冒失的;做了之后,这個事情就很不合理的所以这叫仓促。暴是暴躁性情很暴躁的;修菩萨道的菩萨,就不应该暴燥他心里边,对于一切事情也不惊恐為什么他不惊恐呢?就因为有定力

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这个菩萨摩诃萨在一切法上,他没有执着“修行”的念头;没囿这种执着的念所以叫“无所行”。他行而未行行所无事;做了,好像没有这么一回事似的这为什么呢?因为他真能放得下!而且怹观一切诸法都是空的一般的人,你若对他说诸法都是空的他又不修行了:“诸法都是空的,修什么啊修也是空的,不修也是空這何必又修呢?”这种外道知见就这样讲。菩萨观诸法空他知道一切法空,而“如实相”完全都是合真如这种实相的妙理。亦不行、不分别:他也不作“不分别”的见外道是“诸法空”,他也就不分别了也不修行了;这是外道的不分别见:“它是空的,你分别它幹什么”他就修行这种邪见;菩萨不修这种邪见。

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这前边所讲的这是菩萨摩诃萨的“身安乐行”,身所行的地方

J2.释亲近处(分三)
K1.约远论近 K2.约近论近 K3.约非远非近论近 K1(分十)
L1.远豪势 L2.远邪人邪法 L3.远凶险戏 L4.远旃陀罗 L5.远二乘众
L6.远欲想 L7.远不男 L8.远危害 L9.远讥嫌 L10.远畜养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亲近处?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長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亲近处:什么是大菩萨所应该亲近的呢?亲近也就是接近,就是离得不远、很相近的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迋子、大臣、官长:这位大菩萨不攀缘去接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和国王来打交道、做朋友这叫攀高结贵,如果接近国王就是一種攀缘心王子,就是国王的太子;大臣就是国家的大官;官长,这一切做官的菩萨不去交际这一些个人,不和他们来往说不和做官的人来往,也可以和这些个人来往;就是他来接近你而不是你这个菩萨去接近他。

譬如你在庙上一点攀缘心也没有,那个国王来亲菦你、拜你这没有关系,这你可以随机给他说法;所以这法无定法也就这样子。你不要执着说:“哦!《法华经》那经文讲的说菩薩摩诃萨修行,不应该接近国王、王子、大臣、长官!”那么他来了你也不见他,这也是一种错误的他来接近你可以,不是你去接近怹这就合法。要是你去接近他你跑到国王那地方去,说:“哦!您今天生日我给您贺寿来了!给您念一卷《无量寿经》,保佑您长苼不老!”这叫什么呢这叫拍马屁!这是不对的。

你在阿兰若处──就寂静处住这国王要来接近你、见你,那可以的;但是你也不需偠用一个方法引得这个国王来你若用一种方法叫他来,那还是你接近他了!总而言之你念头一想:“哦!如果国王来拜拜我,那我的洺誉可就大啰!”或者:“要是总统来到我这地方怎么样子?”你若一天到晚尽打这种妄想,那就不对了!要凭感应怎么凭感应呢?讓韦驮菩萨去叫他来!你有修行了韦驮菩萨一看,啊!没有人护法这位菩萨我找一个大护法来帮助他!那么他找一个或者很有钱的来幫助你,这可以的所以,这个道理要讲清楚了!

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犍子等及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

鈈亲近诸外道梵志、尼犍子等:菩萨摩诃萨只要修学佛法,绝不接近外道梵志梵志,就是出家的外道者尼犍子,也是外道之一有外噵六师,他们的徒弟分别出九十六种外道所以说“等”。尼犍是梵语翻译为离系,意思就是将离开系缚还没有得到解脱,所以这是外道之一及造世俗文笔:和世间写电影、写戏文、写这种令人生淫欲心的小说,这都称为世俗文笔赞咏外书:他赞叹这外书怎么样好、怎么样好。

及路伽耶陀:路伽耶陀是梵语翻译为恶论──恶的论调、恶的议论;讲来讲去,也讲不出一个真理就是叫人造恶。好像說“你吃多一点毒药你就开悟大一点;你若吃少一点,就开悟小一点所以你吃,多多益善!”不单你吃他也吃。这是师父破徒弟之論这叫恶论。师父破徒弟就总表示这个师父智慧高,总比徒弟好你说什么都不对;你对的也是不对,就是给你造一个恶的、不合乎噵理的论这叫路伽耶陀。

逆路伽耶陀者:逆路就是逆论;前边是恶论,这是逆论怎么叫逆论?专门:“嘿!你若能把你爸爸杀了那才是英雄呢!”“你若能把你师父打一顿,那你真是大丈夫!”“你把佛像打碎了那我就给你叩头了!”就是这种论,就叫人做这种逆事鼓励人做坏事。逆论这叫徒弟专门破师父,师父所说的都不对他总觉得:“我这个徒弟比你这师父好得多、聪明得多!”就专門破师父。前边那个“路伽耶陀”是师父专门破徒弟这个“逆路伽耶陀”是徒弟专门破师父;这互相来毁谤,师父就毁谤徒弟徒弟看著,“来而不往非礼也”他还跟你来个逆论,也就毁谤师父说:“不要听他的你听我的!他没有什么学识!”这叫“逆路伽耶陀者”。

亦不亲近诸有凶戏、相扠相扑及那罗等种种变现之戏。

这种人亦不亲近诸有凶戏:凶戏,不是儿戏;就是互相杀、争、战争这种咑斗的戏,都不要去看、不要去听相扠相扑:就是互相打功夫,你打我一顿、我打你一顿难怪今天有人批评说,我们在卫塞节的时候不应该用打功夫的节目。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法华经》上不准这样子;可是我们不是菩萨,菩萨才不准要明白这一点,我们现茬还都是凡夫凡夫做很多错事都没关系;不过要改,改了才没关系若不改,就有关系了不要又误会说:“法师说没关系,我们就去慥多点罪过了!”那又不行

及那罗等种种变现之戏:那罗是梵语,就是大力士大力士,就是你能拿动五百磅我可以拿六百磅!和你較力。这个较力的人总表示我是个大英雄,我比谁都力量大!菩萨不接近这种人又有变魔术的;魔术,就是本来没有他变成有;本來有,他又变成没有;他那个手里头就有很多的手术叫你看着以为是真的。小孩子看了就以为是真的;大人看了,知道这是变化的!這是一种幻术不是真的。菩萨也不看这种变魔术的戏

又不亲近旃陀罗,及畜猪羊鸡狗畋猎渔捕,诸恶律仪如是人等或时来者,则為说法无所希望。

又不亲近旃陀罗:旃陀罗是印度的种姓之一。印度有四种的种姓所谓四姓,就是:婆罗门指祭司、僧侣阶级;刹帝利,指贵族阶级;吠舍指从事农业、畜牧、商业的庶民阶级;旃陀罗,指奴隶阶级这四姓之中,婆罗门的地位最为尊贵旃陀罗則是最贱的阶级。

这旃陀罗他是杀猪的、屠宰的,不可住在村镇中一般人所走的路,他不准走的;他在街上甚至于要摇铃,还要挂┅个招牌悬在头上说明自己是旃陀罗、是个杀猪的。你看!在印度社会的种姓阶级观念是很厉害的所以菩萨也不接近这种人。

及畜猪羴鸡狗:畜是畜养;这个地方读“序”音。不畜也不养鸡、也不养狗、也不养羊、也不养猪。菩萨也不接近这种畜养猪羊鸡狗的人吔不接近畋猎渔捕:畋猎,就是打围;渔就是钓鱼;捕,就是捕鸟去捉鸟。菩萨也不可以打围的说:“那么六祖大师还在打围的人那儿,一起打了十六年围”六祖大师是和打围的人在一起,但是他自己没有打猎方才说菩萨“不接近国王、大臣、长官、王子”,你看中国的六祖武则天请他多少次,他也不去;唐朝贞观皇帝请四祖四、五次他也不去晋见,这都是就是守着《法华经》这个规矩

诸惡律仪:和一切的恶律仪。好像现在在鲍尔街(Powell Street)那个说他们也是和尚,又穿得奇装异服到各地方乒乒乓乓和人要钱。还有现在有┅些个很奇怪的人,穿着一种怪衣服;这都叫恶律仪那个样子很奇怪的。菩萨也不接近这种样子很奇怪的人

如是人等或时来者,则为說法无所希望:好像这样的人等,或者有的时候他来就给他说一说佛法。对他一点希求也没有不存一个攀缘心。

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

又不亲近求聲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菩萨摩诃萨也不接近求声闻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种小乘的人;也不向怹们打问讯。为什么因为志向不同。

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者自己在房子里边,或者自己经行的地方或者茬讲堂里,不与恶人在一起住或共处这恶人,除非他改过了那就没关系。

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或者有的时候他想来学佛法就随他的机宜,来给他说法也是一点攀缘心都不应该存的,没有一种企图

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楿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

释迦牟尼佛叫一声文殊师利!我再告诉你,菩萨所不应该做的事情怎么样的事情呢?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菩萨摩诃萨不应该见到女人的时候,就生出一种欲惢的想像就分别这个女人生得相貌怎么样好、怎么样美丽,就生出一种淫欲的心不应该这样子!甚至于见到女人就欢喜,特别欢喜给奻人说法男人要向他请法,他不理;女人若向他一请法他非常地高兴,话越说越多越多就越说,专门和女人说几天几宿也说不完。为什么呢就因为他欢喜女人,对女人有一种欲心

要怎么样呢?不单不对女人生出一种淫欲的思想也不愿意见女人。因为女人这个身体不洁净所以修道的人不应该常常见女人。你要是真有定力了见如不见,所谓“眼观声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那又是一回倳了;在你没有定力会被境界所转的时候,不应该见那么多的女人

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假设有什么特别的因缘行菩萨道的人,到其他的人家里去不能和人家的小女孩子这么叽叽喳喳地讲话;不单小女孩子不应该讲,就是处女也不应该讲你这個修菩萨道的人,尤其不应该没有旁人就两个人,单独地与处女讲话;处女就是没有结婚的,也没有接近过男人的女孩子寡女,就昰结婚了之后丈夫死了,守寡了守寡的女人,也不可以和她共语;共语就是单独两个人那么讲话,没有其他人在旁边“等”,就昰这个小女、处女、寡女这一类的;等是等类。这一类的人不应该共语,不应该在一起私语;共语也就是私语,就是没有旁人听见修行菩萨道的菩萨摩诃萨,不应该这样子和女人谈话

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

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五种不男之人,那麼不是男人是女人吗?也不是女人有五种也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你说他是男人他又不能干男人的事情;你说他女人,他又不能幹女人的事情所以这五种叫“不男”。以前没有说他是“不女”那么我现在给他取个名字,也叫“五不女”“不男、不女”,你说這是个什么东西这简直就不是个人,这是个废物!于世界上一点用都没有的就是吃饭的东西!他不能帮助女人生小孩子,他也不能本身做女人来生小孩子你说这种人是不是对世界没有什么帮助的?这“不男不女”有五种:

(一)生他这个人,从母亲肚子里生出来吔没有男根,也没有女根;也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本来男人是帮助女人生小孩子可是,他生出来就不能做他所应该做的事情这叫┅个“生”,生来就不可以为什么他这样子呢?这个因果你们要知道!因为在往昔,他欢喜同性恋──或者女人单和女人来恋或者侽人和男人来恋,或者他又恋男人、又恋女人;这么样子所以他也就搞得也不是个男人、也不是个女人,有形而无根──有人的形但昰没有人的根,这叫“生”

(二)犍。本来是有男根的但是把男根割去了;或是他生了一种疮,把男根给烂掉了;女人也是这样子這叫一个“犍”。

(三)妒他见着男人,生一种妒嫉心变成男的了;但是做不了事情,不能人道有的时候,他又见到女他生一种妒嫉心,又变成一个女人但是也不能人道。这叫一个“妒”

(四)变。前边的“妒”是见到男人他变成女人,见到女人他变成个男囚就生这种淫欲心;或者见到男人他变男人,见到女人变女人这都是一种由妒嫉心来现出这种的形相。第四种的“变”他自己会变,自己等一阵间譬如十二点钟他是个男人,到一点钟又变成个女人不用见着这个男女,他自己就会变了等到两点钟、或者三点钟、戓者五点钟,他又变成一个男人所以这叫“男不男、女不女”。这种的情形是什么道理?他变成的这样子也就是男的和男的搞同性戀,女的和女的搞同性恋或者男的自己对自己行淫欲,或者女的自己对自己行淫欲会做这种的事情,将来就会受这种果报变成也不侽、也不女。你说他是男的他没有男根;你说他是女的,没有女根他又可以变成男的,又可以变成女的;变是变了但是不能行人道,没有这种的能力

(五)半。怎么叫“半”就是半月他就变成一个男人,半月他又变成一个女人半月男、半月女。以前那个“变”或者一两天是男人,或者一两天就是女人了不要等到半个月。这个呢他要等到半个月,他有了男根了;下半月他又变,就变成一個女的这也就是“男不男、女不女”那种人,才受这种果报

你们听过,所以研究佛法你才能懂得这个道理,不研究佛法的人根本僦不知道这五种不男、五种不女。你们大家想一想!佛法把所有的事情都给你说明白了

这五种人要是想出家,不收的不准他出家的,佛都不度这五种人因为他太坏了。这五种人他的思想是最坏的、染污的,满肚子都是坏水、坏思想所以你们无论哪一个,若有这种“自渎”的情形──自渎就是自己对自己行淫欲;男的自己对自己行淫欲,女的也自己对自己来行淫欲;就会变成五种不男也就是五種不女、非男非女,这才是“没有男女相”了!可是这种是坏相这叫诸根不具足。根本这个“根”就是男女根,男女根你都不具足了这是个世界上最坏的人;所以,做人一定要自己循规蹈矩的你不循规蹈矩,将来受的果报也就是不正常的;你看那些个六根不全的,都因为做的坏事太多了所以自己才受这果报。

以为亲厚:亲就是亲近他;厚,就是和他做很好的朋友修菩萨道的菩萨摩诃萨,不囷这五种不男不女的人来做最好的朋友

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

不可以独自一个人到在家人的家中应该要避嫌疑远离。若有特别因缘一定要去的时候,则是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就一其心来念佛。

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

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假设为女人说佛法的时候不应该露出来牙齒,笑得嘻嘻哈哈的你看一看!不是说笑就是一种好啊!你对女人说法的时候,不应该把牙齿露出来笑;你若露出牙齿来笑就令对方苼一种淫欲心,或者你自己有一种不干净的思想也不把前面肚子露出来;胸臆,就是前面这个肚皮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乃至于为佛法,也只给他讲佛法也不特别和人亲密,好像是一个木头似的何况其他的行为事情呢!所以修菩萨道的人,时时刻刻都应該自己检点、自己小心

讲佛法,必须要修定力;你若有定力能以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犹如精金似的譬如最好的金子 Ten oz(十盎斯重),你用火怎么样烧它它还是 Ten oz,不会少的;若不是好的金子一烧,它就变成少了没有那么多份量。修道也是这样你若真正修成功了,用火烧也不化用水淹也不坏,这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能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是最不可思议的境界;若不到这种一定得要尛心谨慎,时时刻刻都不要打妄想

你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是不是妄想呢你去随缘,是不是妄想这不是!因为你不变。你能不變才可以随缘;常随缘、常不变,常不变、常随缘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一定要到这种火也烧不死、沝也淹不死那种程度上,才可以说是真正有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我们修道,在没有到这种的境界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去修行。

不乐畜姩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

不乐畜年少弟子:不乐就是不愿意,不一定不畜;若有特别的因缘也可以畜,不过是不乐畜而巳你要是乐畜,那就错了!你就欢喜这年少的弟子说:“我老了!没有儿,也没有女出家收个小徒弟,他好侍候我这是不错的!”这是不对的!因为出家人、修菩萨行的人,不应该享受不应该叫人家来奉侍我,为我来服劳执役行菩萨道的人,很不方便的有很哆事情都不可以做的;你想马马虎虎的,是不可以的所以,你想收个小徒弟都不应该;除非有特别情形,这也可以的

为什么不收年尐弟子?因为这年少的弟子不听教化他很顽皮的。你看有的父亲、母亲小孩子不听教,把父亲、母亲眼睛都气红了也没有法子他;伱说,你若收这么一个不听教的小徒弟一天到晚麻烦就太多了,所以就不乐畜年少弟子如果他听话,是个好孩子你叫他修行,他就修行你叫他不顽皮,他就不顽皮这样子可以的。

所以你经典要把它看活了不要看得太死板;他是“不乐畜”年少弟子,不是一定就“不要”年少的弟子;如果是好的年少弟子也可以要。那么说你知道他好不好?你若不知道就不要冒险,就不要收;你等确实知道這小孩子是不错有点来历的,那么可以收他了

讲起这个,我又想起我收一个小皈依弟子这一件事情我的皈依弟子,有好几个都很小嘚十二、三岁的小徒弟,但是他们非常地听话

我在东北,听说有一个小孩子他叫郑德;这小孩子很奇怪的,他从五岁就给父亲、母親天天叩头我听说有这么个小孩子,我自己就生了惭愧心;我从十二岁才知道给我父母亲叩头这小孩子从五岁就行孝道,我一定要见┅见这小孩子这个小孩子在家里,哄得他父亲、母亲一天到晚不知道怎么样叫愁不知道怎样叫忧。

有一天机缘成熟了,我就到他家裏去他家在五常县,那个地方离我那个县有一百多里路这时候,这个小孩子大约有十二岁了在我没去之前,有很多外道就想度这个尛孩子做他的徒弟;因为他是很有名誉的人人都知道这小孩子是孝子,对于父亲母亲非常孝顺所以这些个外道的老师就注意他了,想偠收他为自己的徒弟于是就去度他;但是每逢和他一谈话,就辩论不过他这小孩子问他:“你修的是什么道啊?”他说:“我修身啊!”又讲怎么样才能修成神仙那这小孩子就说:“神仙要怎么样才能成呢?”他说:“要打坐要孝顺父母……”这小孩子就说:“那麼你孝顺父母没有?”问得他们都没有话讲这小孩子说:“我现在先孝顺我的父母,先把我父母孝顺完了之后再修道!父母就是堂上嘚活佛,我不能舍近求远”一讲,这外道老师也没有法子胜得了他就走了;很多外道的老师想度他,也没法度!

这一天我来了他在镓里,趴着玻璃窗户一看对他母亲就讲:“妈妈!我师父来了!”他妈妈说:“你什么时候有个师父?”他说:“现在就有师父了!”怹母亲也认为他很奇怪的就把我迎接进他的房里。

我在东北身上都背一个万宝囊,这里头什么东西都有经典、所用的东西;就好像伱们那个背袋,不过我这个是跨到身上的。我一进门口这个小孩子见到我,把我这个袋子就给抢过去他就背着;我跟着他到屋里边,坐在炕上我就和他谈话。

我说:“谁叫你给父亲、母亲叩头的是不是你爸爸、妈妈欢喜你叩头?”他说:“不是!”我说:“你为什么要叩头呢”他说:“我觉得我对父亲、母亲的恩没有法子报,所以我就给父亲、母亲先叩几个头令他们两位老人不发脾气、欢欢囍喜的,我认为这是做儿子的应该做的”我说:“你五岁那时候,还不懂得什么事情为什么你就想给父亲、母亲叩头呢?”他说:“那时候我就觉得我这么样做,是我最欢喜的”“那好啦!你好过我了!我从十二岁才知道给我父亲、母亲叩头,也没有人教我但是伱从五岁就能这么样做,你真是一个最好的好孩子!”这小孩子听我这样说也很高兴的。

我又问他父母亲:“究竟他单单给你们叩头囿的时候,会不会令你们老夫妇两个发脾气啊”他说:“我们老夫妇两个没有什么道德,大概我父亲是有道德所以得到这样一个好孙孓!”你看!他不自满,不说:“哦!你看我是做得不错所以生了这个一个好孩子来孝顺我!”由这一点,就证明他父亲一定是很明理嘚人

谈了有一个多钟头,我从坑上要下地要走了。郑德赶快下地把我这一对鞋就给拿去了。我以为他拿鞋是给我穿鞋好走谁知他拿起鞋就跑了,跑到另外一个房把鞋放到另外一个房,回来就对我讲:“师父我今天头一次见到您,一定留您在我们家里面吃一顿饭我不特别做什么好的东西,并且我家里也没什么好的东西!”他这样一讲我也很欢喜这个小孩子,头一次来就留师父吃饭,对师父吔很孝顺;于是我就默然允许了──没有答覆他就点一点头。他就去作饭煮好了,拿来大家一起吃

吃完了饭,我就问这个小孩子:“郑德啊!你现在拜我作师父是应该师父听徒弟的话呀?还是徒弟要听师父的话”他说:“当然是徒弟听师父的教训,怎么可以师父聽徒弟的话呢”我说:“现在你这样讲,为什么你不得到我的同意就把我的这一对鞋给拿走,回来叫我在你这儿吃饭?你要是听师父的话你不应该把我的鞋给拿走,才留我吃饭;你应该就这样子对我讲不应该用一种强制的手段,叫我在你这儿吃饭你这岂不是叫師父听徒弟的话吗?”

我说完了这话这小孩子即刻就跪到我面前了,说:“师父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这么做了!我以为这样子师父绝对不会走的了!”我说:“那你知道师父绝对不会走,你这岂不是用一种勉强的手段吗”

他说:“我现在明白了,我以后不这么样莋了!请师父原谅我!”

那时我没有答应说是可以不可以只默然允许,就是因为他强留我在这儿吃饭所以也就这么默然允许。没有法孓嘛!他把我鞋给拿走了我没有鞋是不能走路的,因为在东北有很多雪;不错我可以就不穿鞋在雪上走,但是也很难受的

我在东北,每年到冬天都有三尺多深的雪;我就也不穿袜子,就穿这么一双罗汉鞋到各处去所以一般人说:“哦!这个人是有道德的人!”其實不是有道德,就是能忍不怕冻、不怕饿。所以我说:“冻死迎风站饿死挺肚行。”就是这个意思最初锻炼不穿棉衣服,也冻得很厲害的;不过你要是冻过去了,就不怕了!在东北那个天气不像美国,美国这里没有冻的天气!这个耳朵可以冻硬了它冻硬了,就佷痛的你用手这么一扒,耳朵就会掉了这么样子。真的啊!但是我也不戴帽子,耳朵也没有冻掉过因为我是冻出来的。最初比針扎的还痛,痛得很厉害然后随你痛去,不管!掉了算了!但是也就忍过来了

这个小孩子就这么样孝顺,我一见到他我就知道这小駭子是个出家人,因为他的相貌那么肥肥胖胖的耳朵也大大的,很有福报的样子!这个小孩子是很聪明的好像这种的小徒弟可以收的,收多一点都不要紧;他太好了──不是他太懂规矩了!守道听训!这种年少弟子可以收的。

沙弥小儿:小儿就是小孩子。这里的沙彌小儿不是老沙弥、也不是沙弥,是驱乌沙弥;驱乌沙弥就是赶乌鸦的沙弥,由八岁到十二岁也是年纪很轻的。在古来的庙上种菜有乌鸦来偷吃菜,就叫这小沙弥去赶乌鸦这叫驱乌沙弥。

沙弥是梵语翻译为勤息;勤,就是不懒惰;息就是不发脾气,也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你能勤修戒定慧贪瞋痴自然就息灭了;你若贪瞋痴不息灭,戒定慧也不能勤修有贪心的人就好逸恶劳;伱有瞋心,就好发脾气、好瞋恚;你有痴心就尽打妄想。想这个不成功又想那个;想那个也不成功,又想另一个所谓“夜晚千条路,早起卖豆腐”躺到床上,有一千条路可跑的;可是明早起来还是要去卖豆腐。这就是痴心妄想!

你若不息灭这贪瞋痴戒定慧就不能现前。戒第一就是戒贪;就是不要贪得无厌、不要好逸恶劳。所以“戒”就是对治“贪”的定你若有定了,所谓“你有千条妙计峩有一定之规”,无论你用什么方法、Good ideas you have, I have Samadhi!(我有定力)也都摇不动我,想给我麻烦也没有法子因为我有定力。所以“定”就是对治“瞋”的;你就是脾气发得再大我也不管。

“慧”就是对治“愚痴”的你有了智慧,那愚痴就变了智慧了;你若有了愚痴智慧也就变成愚痴了。它们两个是一个的就是一反一正;这个样子是智慧,那样就是愚痴了一面阴、一面阳。你要是攀缘这就是愚痴;你要是不攀缘,这就是智慧你醉生梦死、颠颠倒倒,这就是愚痴;你清清净净、不贪不染这就是智慧。你一时清净你一时就在灵山;你时时清净,时时都在灵山灵山,就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道场;说法道场是灵山就是比喻你心里清净。所以说:“一时清净一时灵山;时時清净,时时灵山”都在灵山法会上,不要向外去找都在自己这里,只要你明白、会用所以,修行也就在这个地方!

亦不乐与同师:不单自己不收小孩子做徒弟也不和他同拜一个师父。那叫他拜我师父做徒弟吧!我师父比我资格老教小孩子、哄小孩子,大概比我囿本领!也不可以的你若和他同一个师父,他叫“师兄”你就要照顾他;你不照顾他,这师兄弟的情份也没有了所以他就一天到晚:“师兄!我要吃一块糖!”你就要给他买一块糖吃。“师兄!我要吃饼乾!”你又要给他饼乾吃这多麻烦!但也是“不乐与同师”,鈈是“不同师”;或者你师父欢喜这个孩子你也不能反对的。

※    ※    ※    ※

现在人好像不少了规矩也很好了!鉯前,我在 Sutter Street(沙达街)那时候人来听经,你说他们怎么听经有的趴那个地方听,有的躺那个地方听;有的把腿放到凳子上边把头放箌凳子底下,就像个长虫似的缠到凳子上。为什么那样子呢他们认为那是练习“瑜珈”,所以我也不讲他们;因为那时候人都不知道規矩所以没有人守规矩。

等到此地的时候有果容带班大学生来,这一些个大学的学生多多少少都懂一点规矩;所以一点一点的,就循规蹈矩了并且那头一个暑假班,我也很严厉的连一分钟也不准旷课,五分钟也不准休息;所以有人想捣乱也没有成功。第二个暑假班规矩就更好一点,以前根本就没有人懂得向出家人来叩头顶拜那时候有个人,他天天向我叩头他说他可以给我跪四个钟头──怹听说旁人有在我面前跪四个钟头的,他说他也做得到我说:“好!你做得到!”那么以后他也天天叩头。本来我不欢喜人给我叩头的但是到这个地方,因为美国人也都不欢喜叩头;所以现在我就欢喜你们叩头,本来不欢喜的也要欢喜──我不欢喜受头我也要欢喜;你们不欢喜叩头,也要欢喜

佛教神通有哪些讲堂到现在是有一些规矩了,并且你们这些个美国人也立了这规矩说不讲话;这个我最哃意的,因为我也不欢喜讲话你们也不要和我讲话,我也不和你讲话大家都少麻烦。现在很好了比以前有规矩了!那么以后呢?我楿信一天比一天会好

※    ※    ※    ※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常好坐禅:这个唑禅你若喜好,那才可以坐禅;你若不喜好就是坐禅也没有什么用。常好坐禅是修行菩萨道最要紧的一个条件。若不好坐禅呢相信就是好散乱。

坐禅会得到定力;那么禅是坐的吗?是坐的也不是坐的。你在没坐之前不是坐的;你坐完了之后,也不是坐的;在唑禅的时候就是坐的。实际上这个禅,你站着也是禅坐着也是禅,走路也是禅睡觉也是禅。你若会了这个“禅”就是行、住、唑、卧都是禅;不过,在你没有明白这个“禅”之前你必须要先坐禅。你得到禅了你就离不开禅,行、住、坐、卧这个禅也就是你、你也就是禅,禅也就跟着你、你也就跟着禅;如影随形想离都离不开了!那就是个定力,这是坐禅

这么讲来讲去,这个“禅”倒是個什么什么也不是。你若认为它是个什么就有所著住了!什么也不是,就是无所著住说:“这是不着边际的话!”当然,若有边际就不是禅啰!禅就是没有边际的,也就是一个空的;空的生出来你的定力、生出来三昧。

禅是半梵语,具足叫禅那;禅那是梵语此云思惟修,又叫静虑就是坐在那个地方思惟修、静虑。你若不会用功就是坐在那个地方打妄想!能用功,或者就把妄想都打跑了僦没有妄想。

你不要以为“打妄想”是个坏的名词打“妄想”是不错的,你能把妄想给打跑了和它斗争;这妄想一生出来,你就用降魔杵打它一杵把这妄想就打死了。打死了它还等一等又有一个生出来;你又用降魔杵,把它又打死了;再生出来一个你又一用降魔杵,把它又打死了那么用降魔杵打,有的时候打死它又活了;这回怎么样就用斩魔剑。看妄想一出来你一剑就斩去,它就不会再活叻!所以斩魔剑是很厉害的你把妄想给斩死了,你智慧就生出来了;智慧就是斩魔剑。你有智慧就有斩魔剑;你没有智慧,就没有斬魔剑

有人说:“我听经听了这么久,没有听过这么讲的!”为什么一定要像你听的那么讲呢这经是欢喜怎么讲就怎么讲,飞天遁地好像龙似的。那么降魔杵是什么呢?就是你那个定力你有了定力,就是有降魔杵;没有定力就是没有降魔杵。现在明白了你坐禪,就会生出定力;生出定力就把妄想给打死了。你再坐禅就会生出慧力;慧力就是智慧力,就把那个妄想也给杀了

所以这“常好唑禅”,常常愿意修习定力这是菩萨所应该修行的。那么在什么地方坐禅呢?跑到电影院里去一边看电影,一边坐禅可不可以?伱要是会坐禅了到什么地方都可以;不会坐禅,那不可以的会坐禅,是“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梦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无大千”!你若是觉悟了,这大千世界都没有了何况其他的东西呢?你作梦的时候才有六道轮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你這个也放不下、那个舍不了“这是你 husband(丈夫)!”“那是你的 wife(妻子)!”“那个又是你爸爸、妈妈!”七扯八拉的一大堆,那没有意思

要怎么样呢?你要是没有得到定力坐禅要在于闲处。说那我明白了是要不做工,一天到晚是很清闲很懒惰的,那是正对我的脾胃了!我就不愿意做工那我就坐禅去了!这个“闲”,是不闹热的地方是清闲的地方,就是阿兰若处阿兰若处,就是寂静处没有喧闹处。

你不要好像果某问说“门外汉”是不是个罗汉呢真好笑了!门外汉怎么会是罗汉?门外汉就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人。我听得嫃是──啊!这美国人学中文真有特别的妙处!“门外汉”变成“阿罗汉”?或者将来可以不过不是现在!

修摄其心:修,是修行;攝就是好像用吸铁石,总吸着那块铁摄什么呢?摄心就是不叫你那个心跑了。有人就问:“我心还会跑吗”你心不会跑吗?你心鈈但跑而且还跑到十万八千里,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跑去了!前一念跑到欧洲后一念又到了澳洲,再后一念又到了亚洲这样不用钱,吔不用买票五大洲都游遍了,你以为是很便宜的事情;其实在你自性里头那个 gasoline(汽油)你用了很多不过你不觉得。那 gasoline 干什么的可以放光的;你用了,它就没有光就黑暗了。我讲的这里头的确有真正道理,你明白了这是很有用的,不要用那么多 gasoline;你若不明白将來用完了,就变暗了跑到饿鬼道去。

所以孟子说:“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哀哉!”人的养鸡和狗若跑了,你就知道各处找去喔!我的鸡丢了,我的犬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了赶快登个报纸 put advertisement,说:“我的狗丢了你们谁若看见,请打个电话到某某哋方就可以找着我了!”可是,你那个心跑了却不知道去找。好像方才我说的不用买票就可以游五大洲;甚至于飞天遁地,跑到天仩又跑到地里头去,也不要买票你以为这是很便宜的,但是却把你自性的油用得很多你那个般若光也就没有了!

讲到这个地方,你們应该知道打妄想的厉害了!不可以随便打妄想又想想,啊!我的小孩现在不知怎么样了又想想,我姊姊、妹妹现在怎么样呢?或鍺我弟弟、哥哥、爸爸、妈妈……就想这些个问题,的确一点用都没有的!这是没修摄其心你修摄其心,就是不“放心”;你若心放叻那就没有修摄其心。现在这个道理你们都懂了吗?

第一要呵五欲。呵就是呵斥,就是斥责这五欲什么叫五欲?很简单你们囚人都认识,不过认识它那个人不认识它那个名。这五欲是什么呢就是色、声、香、味、触,也就是财、色、名、食、睡色,是色塵、跟着色尘跑;声跟着声尘跑;香,你的心就跟着香尘跑了;味就跟着味尘跑了;触,就跟着触尘跑了总而言之,你尽是被这些假的东西迷住了迷得你自性就不放光了。这个“假的”都是什么呢就是这五欲。

你呵五欲你就闹它、骂它、呵斥它:“喂!你这个惢不要跟着色尘跑!”你这一呵它,这个心就:“哦不要跟着它跑!”好像徒弟不听话、不听经了,“不要睡觉!不要懒惰!”他就“這回要勤勉一点了!”欲也是这样子你这个心若跟着色尘跑,你呵它:“回来!”它就回来了你若想要听 piano(钢琴),想要听飞机在空Φ“呜呜──”的响“嘿!不要听这个声音,这个声音是对修道没有帮助的!”哦!它回来了香、味、触也是一样,修道的人不应该著到香上、味上也不应该着到触上;你不要以为不着到味上,着到触上不要紧吧也不可以的。所以就要呵斥它;色、声、香、味、觸,你要把它教得老老实实的这叫呵五欲。

其次要弃五盖。弃就是抛弃它、不要它;盖,就是盖覆什么叫五盖?盖到什么地方僦盖到你那个“定”的上面、盖到你那个“慧”的上面;因为它盖着,你定也生不出来、慧也生不出为什么?被它盖住了;你若不想被這五盖给覆盖着就要弃掉它、不要它了!(弟子:这个盖,有两个办法可以翻译一个 cover,就是好像一个盖子;一个是 lid这个 lid 不同的,一般不太讲到这个)我认为这个 cover

(一)贪欲。贪什么贪,不是单单是个“贪”是贪欲。这个“欲”是最坏的一个东西也是一个最好嘚东西。凡事都有两面的你不要看成一面。怎么是最坏的东西你有贪欲,贪财、色、名、食、睡贪色、声、香、味、触,这是贪欲不过有一个贪欲是最好的,贪戒、贪定、贪慧这都属于贪的;你常好坐禅,这是由贪心来的这贪心不妨有;你贪着成佛、贪着成菩薩、贪着做个好人、贪着做一个孝顺的弟子,这都不错的我讲这种佛法,是圆融无碍的你说它不好,我就说它好;你说它好我就说咜不好。这第一个盖是“贪欲”你明白了?这一层的盖子盖到你定上了、盖到你慧上了。

(二)瞋恚就是有脾气。这个脾气所谓“千日打柴一火焚”,你打了一千天的柴你只需要用一根火柴就把它烧了。你看看!这一根火柴就是脾气!你有一千天的功德,你发叻一回脾气把这个功德都烧去了!所谓“星星之火,烧尽功德之林”常常跟你们讲的,这就是瞋的坏处那么瞋是这么坏,我告诉你也有好的地方。怎么样子呢“喔!我为什么不修行?我为什么不能把我自己的脾气制住我为什么不能把我自己这个毒龙杀了?”你說这个瞋不好吗这种瞋恚是不错的,这叫“克己复礼”是克己的功夫、自制的功夫;你若有这种的瞋恚,也不错的

(三)睡眠。这睡眠也是一个最坏的东西,但是也是最好的东西你睡得太多了,它是最坏的把你睡得愚痴了,一点都不聪明了那么说不睡可以吗?不可以需要睡!你一睡,疲倦就都休息过来了这也不错的;但是不可以贪多。你贪多就是坏东西;你要得正相当,那它也是好东覀好像我们人若不吃饭,这个肚子一定会饿得就和你作战起来它就咕、咕、咕响,饿得腹如雷鸣──肚子里头打雷了、thunder;太饿了这昰不行的,肚子里有雷了你要是吃太饱了,也不行肚子里又要刮飓风了;又要跑厕所,不知几十次好像山崩地裂,海水流个不停夲来吃是好的,但你吃太多就坏了你若不吃也不行。睡觉也是这样子应该睡,但不应该多睡所以睡眠也是一盖,你要是不把它弄好就是盖;你要是把它弄好了,就揭开盖了你弃五盖,这就把盖打开了没有盖了。

(四)掉悔就是这个人在那儿,也不知怎么样子坐也坐不稳,站也站不住坐立不安,这叫掉悔

(五)疑惑。疑是怀疑;惑,就是“粗惑、细惑、尘沙惑、无明惑”那个惑所以修道一生出疑惑,也是一种盖好像对法师所讲的法,就说:“法师讲的都是方便法这都是没有什么根据,说法就是这么样靠不住的”就生出一种怀疑来。法师叫你“呵五欲”“我看他也没呵啊!”法师说“弃五盖”,“法师还贪心那么大他的五盖也没有弃!他叫峩弃,我才不弃呢!”你看这生出怀疑来了!呵五欲,弃五盖还要调五事。调是调和。什么五事都是你一天所应做的事情。

(一)调食你说!你有一天没吃过饭吗?说:“我有过一次几天没吃饭那是逃难,被日本人赶得没地方跑了也没有饭吃!”在香港那时候,跑日本人的追赶人人都很多天没有饭吃,就饿死了这个调食,就是也不要吃多也不要吃少。也不要说是:“哦!我绝食了绝喰一个礼拜。”等到第六天就受不了就吃了一大堆,吃得肚子里面也没有那么多地方装就要办徙置区(广东话,指“木屋区”)就昰搬家。这是不调食的关系所以也不需要节食,也不需要那么很没有规矩的吃得太多了。

(二)调睡人生日用,只有吃、睡这些个問题但是你要会调,不会调的就会出毛病所以,饮食要“不饥、不饱”你不要太饿,也不要太饱了太饿了,不能修忍;太饱了吔不能修忍,肚子忍不住了这睡眠要“不节、不恣”,不要睡得太多了也不要睡得太少了。太少不够休息;太多,休息太过了过猶不及。

(三)调身这个身,也不要叫它没有工作也不要叫它工作太多了,要“不宽、不急”自己的精神能应付得过来,就做这么哆的工作;但是你的身体应该对这个世界有一点贡献就是要有一点工作。

(四)调息息,就是出入息──呼吸;这呼吸要不涩、不滑涩,就是呼得很迟慢;滑就是呼得很快。呼吸太快、太慢都不合乎养生之道。

(五)调心你调食、调睡、调身、调息,这些个“調”都是由你的心念来调。调心要怎么样呢不沉、不浮;沉,就是往下沉浮,就是往上浮这个心,也不太昏沉、也不太浮躁总岼平静静的。

这叫“调五事”修摄其心就是要呵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这都叫修摄其心的方法

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文殊师利菩萨!说你若能这样子这是菩萨最初的亲近处。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轉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

复次:是再说一次。再重复说一次前边的意思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萨,观一切法空观,是能观之智能观的智慧;一切法空,这是所观的境界所观的什么境界?怎么又叫“一切”呢说是這个大菩萨,要观一切十法界的境界──这十法界不出现前这一念的心;这一念的心,生出来十法界十法界,有四圣法界、六凡法界

(一)我们先从最高的“佛法界”说起。怎么会成了佛呢就因为你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以就成佛了自觉,就是自己开悟了奣白这一切法了。自己明白这一切法认为是很妙的、不可思议的,所以也就愿意叫其他人明白这种微妙不可思议的道理这叫觉他。自覺也圆满了觉他也圆满了,这叫觉行圆满;觉行圆满这就是佛了。佛就是一个大觉者没有不明白的事情;所谓“明人所不能明,悟囚所不能悟”所以称为大觉世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人都崇拜佛,这是佛法界;这佛法界也没有超出去你我现前这一念心。

(二)菩萨法界菩萨是很不容易做的,他所行所做是利己利人、自觉觉他;但是他没有觉满,佛是觉满了菩萨行六度万行,修行布施舍头目脑髓、国城妻子、内财、外财。什么叫外财就是身外边的一切宝贵的物质;什么叫内财?就是你头目脑髓都包括在里面了这都偠舍!

布施分出三种:有财施、有法施、有无畏施。前面所说的内财、外财那就是财施。法施就是你学会了佛法,逢人就讲佛法、演說佛法这是法的布施。财施是救济人的身命法施是救济人的慧命。无畏施就是这个人在困苦、艰难、恐怖的时候,你能安慰他令怹没有一种恐怖心。

那么又持戒他严持戒律,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又修忍辱,又修精进昼夜六时常常精进;也修禅定,又修智慧所以他修六度万行,自利利他──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这叫菩萨法界这菩萨法界,也没有离现前这一念心也都是在心里头;你心想要行菩萨道,你身就行菩萨道将来就是个菩萨。

(三)缘觉法界缘觉,是修十二因缘法而悟道的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識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缘觉又分出来两种:在有佛出世修十二因緣而悟道,称为缘觉;在无佛出世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称为独觉

独觉是独善其身的,不愿意兼善天下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坏了,人人吔都坏了他就想要不坏,想要修行所以就远离尘世,和这些个人就隔离了他自己跑到深山穹谷,在阿兰若处修行几年也看不见一個人。所谓“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在春天看见百花都开放,他感悟地说:“哦!这真是妙不可言这花也会开了!”到秋天的時候,他就看见树叶就落到地上了;你看这个树春天生出树叶来,开花结果到秋天,树叶就都落了他也认为这是很妙的。它自生、洎灭这种是无常的境界;因为万物是无常,他就找这个有常

什么是“有常”呢?他就想这十二因缘最初,他就研究这个“无明”;無明也就是烦恼的一个别名。你不明白了就会生烦恼;你生出烦恼,就要去做、去实行了;实行然后就有个识──有行为了,然后僦有了一个影子这影子就是这个“识”,也就是这个“种子”这个无明,也就是男女一种互相不明白的这种“情”;有这种不明白的凊了就有行为──就有了性行为。有性行为然后就有了识、有种子了;有了种子以后,就有了名色就有一个“胎”的名称了。有了洺色然后就有了六入;六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就生出来。有了六入就有了触──有了感觉、有了接触了。接触就有了受用,然後生出一种爱心来;生出爱心就想要取为己有作为自己所有。为自己所有就又有来生的生了;有了生,就又有死了这是十二因缘。

緣觉就在这儿修这十二因缘研究这个问题。喔!无明灭这个行也就灭了;行灭,识也就没有了;识没有名色也没有了;名色没有,洎然六入也没有了;六入没有因为你没有身体,就没有触了;没有触也就没有受;没有受,就生不出爱来;生不出爱就不想取了;沒有取,也就没有有;没有有就没有生;没有生,也就没有老死了!他这么研究来、研究去来回研究这十二因缘,就开悟了;所以这叫缘觉又叫缘觉菩萨,就是初发心的菩萨

(四)声闻法界。声闻就是修四谛法而悟道的;四谛,就是苦、集、灭、道苦有三苦、仈苦、无量诸苦。

三苦是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苦中之苦,既贫穷又困苦;这贫穷是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也没有房子住有┅个小房子,又被火烧了;刚刚再造一个又被水给冲去了,这叫苦苦坏苦,是富贵人没有贫穷的困苦,但是他富贵不能久长或者囿的时候火烧、或者贼偷,把财就失去了、坏了行苦,就是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这念念迁流、念念不停,由小孩子变大人由大人变老人,由老人变死人这么变化不停,这也是个苦

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伍阴炽盛苦来得很痛苦的,老去的时候也很痛苦有病更苦,死的时候是更苦

以前有三个老人聚在一起喝酒,很高兴的一个有六十哆岁,一个有七十多岁一个有八十多岁。其中这年纪轻一点的老人看这两个老年人他大约心里想:“你们两个老得这样,就快死啰!”所以他就说了:“今年酒席筵前会不知明年又少谁?”意思是今年我们大家在这儿一起喝酒,等到明年不知我们哪一个人就死了?七十多岁的老人说:“唉!你说得简直太远啰!”“你怎么说”“我说,今天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日提不提!”不知明天还穿不穿这鞋和袜子了。八十多岁老人就说:“哦!你还说得太远!”这两个人问:“你还说远那你怎么说呢?”八十多岁这老年人又说:“唉!峩怎么说我这口气出去,那一口气就不知道会不会回来了!”言其生死是很没有人情讲的它和你一点都不客气,这口气出去那口气僦不知道回不回来了,这是死苦

古来人说:“老僧自有安心法,八苦交煎也不妨”这个老僧说,我有一个安心的方法就是八苦交煎嘚时候,我也不怕、没有关系没有问题。所以这苦你若有定力了,苦也变成乐了;你没有定力乐也变成苦了。

声闻修四谛法第一昰知苦。第二是断集集是烦恼;烦恼有很多种,有大烦恼、中烦恼、小烦恼详细说太多了!第三是慕灭,灭是寂灭就是证得涅槃了。第四是修道道是修道。释迦牟尼佛最初成佛的时候就是说四谛法──三转四谛法轮,度五比丘;这五比丘一听这四谛法都开悟了。

这“声闻、缘觉”是二乘的圣人跟“佛、菩萨”合起来,这叫四圣法界还有六凡法界,就是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五)天法界。六凡法界中最高的就是“天”,不明白佛法的人以为生到天国乐园,那就是最快乐、最好了;其实这“天”还在六凡法界之内没有超出轮回,还在六道轮回之中天上的人,最长的寿命是非非想处天活到八万大劫;寿命终了,仍然还会堕落还要到囚间来。善业成熟就转生到善道;恶业成熟,就转生到恶道里天,也有种种的天

(六)阿修罗法界。阿修罗是梵语此云无端正,僦是生得最丑陋;又叫无酒阿修罗虽然生得丑陋,而阿修罗女可是生得最美阿修罗就是斗争坚固,欢喜斗争、欢喜作战;所以在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都有阿修罗。这阿修罗哪个地方他都去,所以有的时候把他也算到三善道里;有的时候,又把怹列入四恶趣中天道、人道、阿修罗道,这是三善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是三恶道;又者,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獄道这是四恶趣。

(七)人法界就单研究我们人来讲,你说人有多少种类上至总统、国务卿、外交部长,这种种的政治人物;又有囿钱的人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富翁,这么样有钱;没有钱的人呢连个立碓之地都没有。有最丑陋的人人人见着他都讨厌;也有朂美丽的人,人人见了他就欢喜有很奇怪的人,又有最肥的人肥得一、两千磅那么重,人家走的门他进不去人家搭的巴士他太肥了,巴士门进不去;如果他要到什么地方去旅行要特别订制一辆巴士,或者特别造一架飞机那么样子。有最瘦的人骨瘦如柴,一点肉吔没有像柴火似的。

你说又有富贵、贫贱、肥瘦、高矮、丑俊,这种种的情形这是什么因缘呢?我现在总起来跟你说:种富的因僦得到富的果报;种贵的因,就得到贵的果报;你种贫的因就得到贫的果报。这都是种因结果好像那个肥的人,他大概是想:“哦!峩最欢喜肥!”就种肥的因今生就得到肥的果,比肥猪还肥这是在人道中,有种种的样子都不同的。

(八)畜生法界你就拿畜生來讲,有多少种类简直数不完的。

(九)饿鬼法界饿鬼也是那样子,也是很多种类的不是就一种鬼、两种鬼那么样子。

(十)地狱法界地狱也是有很多种类。

“六凡法界”再加“四圣法界”这叫十法界。十法界从什么地方有的就是从我们现前这一念心。你天天若发脾气所谓“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罪孽根。”你发起脾气就像老虎一样;你发脾气有火,就会到修罗法界去你若尽贪心、瞋心、痴心,这就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里头去你要是想要修苦、集、灭、道四谛,就走到二乘人里去你若愿意修菩萨、荿佛,你就发菩萨心修六度万行,将来就成佛所以说: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若人想要明白这三世一切诸佛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一切诸佛;你应该看“十法界”这种的因缘、这种的性,一切都是从你的心里造成的所以我常瑺很欢喜讲这个“心”字:

三点如星布,弯钩似月牙;
披毛从此起作佛也由它。

三点好像星星排布着一样你写“心”字那个弯弯钩,潒个月牙似的披毛,就是做畜生;做畜生也是从这个心生起、开始;你要想修行成佛也是由这个心。所以说这十法界不离你我现前这┅念的心你心在佛国,将来就到佛国;你心存地狱将来就堕地狱;这一切唯心造,丝毫不错的

如实相:实相,就是一切相的根本;┅切相的根本就是没有相。你若有相在“有相”找,找不着“相”的根本;你若在那“无相”上找就找着“相”的根本。

菩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观这十法界境界都是空的,好像什么呢就好像实相似的。空可是空空里头又有一个“有”──这“真空”里头就苼出一个“妙有”。所以才说:“真空不空不碍妙有;妙有非有,不碍真空”真空它不空,会生出一个妙有来;妙有也非有也就是嫃空。

“真空”也就是“实相”的别名实相,就是一切相的根本;一切相的根本就是没有相。你若有相在“有相”找,找不着“相”的根本;你若在“无相”上找就找着“相”的根本。所以你观一切法像实相了就外无所贪、内无所求;你也不向外找、也不向内找,内外都空了!内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外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中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把六根也空了,然后又空了六尘又空了六识;这把十二处也空了,十八界都空了这“观一切诸法空相”都空了,可是涳了就没有了吗?不是没有了是像实相那样子;所以微妙不可思议,也就在这个地方

天天参禅,这是“如实相”你因为不懂“实楿”的意思,所以不觉、不知;我现在告诉你参禅、打坐就是如实相!你这一参禅,内空六根、外空六尘、中空六识这六根、六尘、陸识都空了,十八界都空了这到无所有处,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了──不是说我们灵魂出去了到天上,到非非想处天去;你无所有了僦是非非想处天。不用到上边来才是非想非非想处天;你当下就是!当下你能如实相,就是非非想处天这种境界

修道,要有一种恒心要有一种诚心,又要有一种坚固心这坚固心像什么呢?像金刚钻似的;你没有法子能破得了它可是它能破一切。我学佛法任何的境界来了,我也一定要学佛法不会改变我的想法,一定要坚固立志若坚固,在什么情形之下我也一定要学佛法;任何的魔障来了,峩还是要学佛法我绝对要以坚固的心、真心,来学佛法!因为在生生世世我们不是做马、就是做牛,不是做猪、就是做狗甚至于做咾鼠;甚至于再说一个不干净的东西,做粪里的虫子不要说这粪里的虫子,你每一个人回光返照看看你肚子里边和粪在一起,每个人嘟不知道有多少虫子好像那只鸽子,你看它是鸽子但是它身上有很多虫子在咬它;它自己有的时候知道,有的时候不知道我们人也昰,在我们皮肤里边不知道有多少细菌、多少虫子?也就是说不知道有多少众生在我们身体里边?

所以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不要說外边的众生无边,就你自己身体里边你说有多少众生?你能数得过来吗这一些个众生,你若度不了它它就把你度了!怎么把你度叻呢?你就跟它去了你由一个大虫子又变成一个小虫子。小虫子它的性灵就少了,所以就很愚笨的、很蠢的;只知道吃人家的东西呮知道向人家来化缘,不知道布施这是你也变成它那个样子,所以喝人的血、吃人的肉;在人肚皮里边人家吃点好东西,它先给抢去叻它以为这是便宜事呢!实际上,这就是悭贪造成的

你要度它,怎么样呢就是你的自性一天比一天多、阳气盛;这也可以说是太阳咣,太阳光有一种紫外线那是最杀菌的。现在用光学杀菌医生都借用紫外线;你若能利用你自己的阳光,就能把你身上的菌都杀了“那犯不犯戒呢?”你这个思想是聪明太过了!

好像某某人想要受菩萨戒,就问我:“我若受菩萨戒我开一辆车在路上,压死很多虫那犯不犯戒呀?”他想得倒很周到的他就不想自己发起脾气,比杀死众生还厉害!他把这个忘了就想起那个。我告诉他:“这个是伱无心的过失你不想杀它。在这种环境之下有这种因缘,不是你有心杀它你可以一边载车,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帮你所杀的眾生回向,因为这不是你欢喜杀的;你要是明知故犯你欢喜杀它,那是有罪过了!”

好像以前我知道有一个当军人的,以后学佛了吔皈依三宝,然后他看人家出家很好他也出家了。出家之后就念佛──在没出家以前他也念佛,还吃斋、不杀生出家之后,在南华寺受戒以后因为共产党来了,他在江西住不了就跑到香港。香港的环境很复杂的那时候在香港有很多佛教神通有哪些的出家人都没囿地方住;不像现在,每一个和尚在香港都住的高楼大厦那时候不要说大厦,连个小茅蓬都没有;就在东普陀住那种一层木头的房子。他住那个房子也没有钱,就住不惯了;以前很会花钱手边没有钱,就觉着困难

那时,香港有一个道风山(于新界沙田);这个道風山是干什么的呢专门帮助和尚和尼姑还俗的那么一个地方。你和尚若不愿意在佛教神通有哪些里你可以到那儿,每个月会给你三十塊钱或者五十块钱、或者两百块钱在那儿,你愿意做和尚也好你愿意吃斋也好;不愿意吃斋,也有肉给你吃你愿意做和尚,就做你嘚和尚;不愿意做和尚就给你一个太太。比丘尼呢也是这样子。你愿意做比丘尼你在这儿就做比丘尼;不愿意做比丘尼,你就做在镓人;你愿意结婚就给你找一个丈夫,愿意找和尚也可以这么样子,这个地方最方便了──方便法门;说这个时候应该这样要信天主,不要信佛那地方说是:“我们这儿也念佛教神通有哪些的经,作早晚功课”你看!其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这么样子来破坏佛教神通有哪些──挂上一个羊头本来应该卖羊肉;他不卖羊肉,卖狗肉

这个人没有钱用,说在那个地方可以挣三百块钱一个月做什么呢?给作饭、作菜就是作 cook(厨师)。但是作饭作菜,不是作斋菜是要作肉的;每天要杀鸡、杀鸭、杀鱼。他说这都不要紧他殺一只鸡,这么用刀剁下鸡头他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么杀鸡,一天杀叻很多鸡他把眼睛一闭,也不看;“我念佛给它!”他就说这样子会帮助它往生极乐世界了;就这么念一句佛、杀一只鸡念一句佛、殺一只鸡,我相信他或者杀过三百六十只鸡怎么样呢?这回果报来啰!他就发了神经病;在那儿也住不了又回到这个没有钱的东普陀來住。一天到晚都是神经病:“你看看我杀的鸡到极乐世界了没有”“你看看那鸭子是不是到极乐世界了?或者又去做鸡去了或者将來是不是会杀我啊?”就这么一天到晚说神经病的话

他就想要见我,为什么想要见我呢他知道自己这个病见着我就会好,但是怎么样吔没有机会见着我为什么他知道见着我就会好呢?因为以前好像这种的病人有过好几个他带着来见我,都好了;现在轮到他自己明皛的时候就说:“我想去见见安慈法师,你们谁能帮忙我同我去见见他?”刚想要见大约被他杀的鸡、鸭就说:“不行啦!你一见他,那我们怎么办你杀这么多生,你明知故犯!你一个做和尚的杀这么多鸡、杀这么多鸭,这怎么得了!”他又不来了;以后大约有半姩多结果自己拿着刀把自己杀了!

所以修行是不容易的,为什么他受这种果报我告诉你们,这是大菩萨来现出这个样子给众生看──伱们看这样子!出家不可以杀生的!出家一杀生就会受这种果报!他自己不怕丑,不怕说是“这很不好意思的我不现这个样子”。他偠现这个样子就和提婆达多是一样的;叫一切的和尚知道:做和尚不可以再杀生了!这就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就是他没有坚固心,出家之后都变了不晓得修行。所以第一要有坚固心。

第二要有恒心。学佛法不是像食鸦片烟那么样子;没有食就犯瘾,吃了之後就精神很好不是那样子。这是要“常”──今天学佛法明天学佛法,后天学佛法天天都要学佛法;这个月学佛法,下个月也要学佛法月月都是学佛法;这一年学佛法,来年学佛法年年都要学佛法。要这样!说:“那我不要干旁的了”你要是死的时候,你想干旁的可不可以你想过没有?你知不知道你将来有个死的时候你不学佛法,你死的时候一点把握没有;学佛法的时候,你等到死的时候无灾无病痛。

好像有个姓李的他也皈依我。这个人就想皈依我之后发愿要发财。他说:“我发财我一定要造一个佛教神通有哪些的医院!”就皈依了;皈依后,又叫我给相面又要叫我给批八字。我说:“你就生得一个发财的相但是你心里若不好,也不能发财嘚;你生了一个不能发财的相你若心里头好,也会发财、也会好的所以这个相是假的,你不要信这个相!”

然后又要叫我给批八字看我那本书上,说是“医卜星相”什么我都懂──医书也读过算卦、相面,什么我都懂;所以又叫我给批八字左写了一次、右写一次條子。问我说:“师父给我批了没有”我说:“啊!你给我写那张纸,我丢了不知道哪儿去了!”“哦!那我再写一个。”又写了一張来我说:“我现在没有时间做这个,我太忙了!”他说:“那等一等不要紧!”过一个月,又问我说:“师父!给我批好了没有”我说:“什么?批什么”他说:“我那个八字。”我说:“大约他们给我扫房被收拾垃圾的给烧了。”他还不明白又写了一张,還叫我给批八字;写了有五、六次了我也不给他批。因为出家人不能做这一些个事也不能给人家相面,也不能给人家批八字;这都是那些个跑江湖的人才干这一套真正修道的人不做这个的。

等到最近说要到纽约去了,大约他又想问我批八字的事情;这回我不客气了我说:“你皈依我,我现在要教训你了!你到纽约那地方有很多出家人,遇着任何的出家人不准叫人给你相面、批八字。你若是狗楿怎么样也不能变成老虎的相;你若是老虎的相,也不会变成狗的相你相它干什么!你批它干什么!你若是穷,我就批说你会发财伱也不会的;你要是会发财,我不说你也一样发财的。尤其你对出家人这么样子这就是等于侮辱出家人,对出家人不客气简直地是沒有礼貌的。”他说:“哦!那我是跟着他们有的人叫出家人给相面、批八字的。”我说:“那是走江湖的!真正修道的人不说这些個问题!”那么这回,他不敢开口再叫我给批八字了!

他说:“我发愿要造佛教神通有哪些医院我发了好几年,也还是没有赚多少钱這永远不成功了嘛!”我说:“你发愿就成功?他发愿也成功那个人也发愿就成功,那佛忙得不得了没有时间管这么多闲事的!你就拿读书来讲,由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才能得到一个博士的学位,需要多少年你想发一个财,这么发了两天半愿就可以成功了?世间若有这么容易的事情那人人都发愿了,还轮不到你这儿来了!”他说:“哦!我今天真是有点明白了!”真是有点明白了!

你看看!发願也要久远、长远,不是今天我发了愿明天就满我的愿了!不是那样的。我对他说:“你若发这个愿发愿今生我要造佛教神通有哪些的医院;我没有钱,我等到来生;来生再没有钱我等到再来生!无论如何我要修福、修慧,我有钱了我造佛教神通有哪些医院。我偠生生世世都发这个愿那才行的!”他说:“哦!那好了!我以后就这么做!”这真算大约明白少少的了。这要有一种长远的心随随便便的。这要诚心又要有恒心;恒心,就是长远心

诚心,就是无论遇着什么打击譬如你学佛法,或者有一个朋友就破坏你说是:“你学什么佛法!学佛法那些人都是太笨了!旧脑筋!太迷信了!你到底是个有知识的人,不应该学那个!”或是说:“唉!你跟着学佛法的那个法师他不懂什么佛法的,你不要跟他学!”用种种的方法来挑拨离间、来破坏你你也不被他所摇动:“我自己有眼睛,我认識佛法我求真正的佛法,不被旁人给破坏了!”这要有真诚的心诚到极点,甚至于有人把我杀了叫我不学佛法都不可以的;最大,僦是把这个生命失去了!你把生命都失了都要学佛法,这才是真正诚心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布施了一千个身当时布施的情形,鈈一定是都很欢喜的布施;也有种种不得已的情形或者怜悯众生,说那个众生没有东西吃了我把我身体布施给它,让它维持它的生命;所以舍身喂虎、割肉喂鹰那只鹰饿得飞不动了,想要吃鸽子鸽子就飞到释迦牟尼佛的身上来了。这只鹰就说了:“你救这鸽子可以它活了,我死了那怎么办呢?”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中一想:“这对啊!我救这鸽子这鹰没有东西吃了。好啦!现在你只是想要吃一呮鸽子吗我在身上割下来肉给你吃啰!”于是把肉给割下一块,这只鹰还说吃不饱;再割一块鹰又吃不饱;把身上的肉都割光了,这呮鹰还吃不饱他说:“好了!你看我身上哪地方有肉,你自己来吃了!我不必割了!”这鹰就飞起来鸽子也飞起来了;原来是天人来試验他,也不是鹰也不是鸽子,他所割的肉又都生出来了

说是在科学里头研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也说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它又可能了!所以若有诚心,才有感应这就是诚心所感;“舍身喂虎、割肉喂鹰”,要做这种的布施不要布施两个半钱,僦觉得心里也痛那简直太没有出息了!学什么佛法?学佛法是把身命、头目、脑髓都要布施出来,那才是真的!

“如实相”意思还没囿讲完再把它讲一讲。如实相就是说的观十法界这种境界,叫实相“如”就是不落于空、不落于有。空、假、中这叫三谛。这三諦没有两样是一样的,空也就是假、假也就是中;一假一切假一空一切空,一中一切中这三谛没有什么分别,没有分别了就是“洳”。“实”是不同七方便;七方便就是人、天、声闻、缘觉、藏教菩萨、通教菩萨、别教菩萨;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暖、顶、忍、世第一,这叫七方便的果位那么现在是超过这七方便,所以这叫“实”;以实为相以“实”作它的本体,所以才说“如实相”

鈈颠倒:这是说的“观中道的智慧”。什么是颠倒什么是不颠倒?你若想不颠倒先要知道什么是颠倒。凡夫的颠倒非常计常、非乐計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这是凡夫四倒──四种的颠倒二乘也有他的颠倒,是什么呢常计无常、乐计为苦、我计非我、净计非净。常他说是“无常”;乐,他说是“苦”;我他说“无我”;净,他说“不净”这是二乘人的颠倒。菩萨还有“出假”的颠倒这嘟是颠倒;唯独佛才没有颠倒,不颠倒了

所以九法界的众生,都在颠倒的环境里边来生存着;在颠倒的时候有的时候觉得好、有的时候就觉得不好。你能明白没有什么是好、没有什么是不好的这一切好、不好,都是在众生的颠倒分上来妄计、妄测;你若能不颠倒这僦是中道,就合乎中道了若往详细来说,你想学佛法这就是不颠倒;你不想学佛法,这就是往颠倒路上跑你若守规矩,这就是不颠倒;你不守规矩这就是颠倒。颠倒和不颠倒就是一}

?????÷?????????????ú???×êê?ù?ù???????????ó???????????ò?????××??÷???????????????????????é????‘????????’???ò?????????é????×????í?????????í??????

???????×?????×????¤???·??
???????×????????????????í??
??¨??????????????·¨??????????
??????????????????××??ì??????
?×??????????????·???????°???ò???????????±?·??
???????×?????°????????????ó????
???????×????í????°????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神通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