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是军事家、在选择出逃路线时是否知道有导弹阵地、当时的雷达和导弹射程林彪是否知道

[摘要]关于林彪坠机事件有“搏鬥说”,有“被击落说”有的认为苏联方面取走了飞机上的黑匣子甚至林彪的头颅,等等这些说法流播甚广。本文独家披露了蒙古官方的调查报告对以上问题做了考证。

林彪等所乘256号三叉戟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毁的现场(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叶群、林立果等乘坐256号专机北逃,据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记载在飞机快接近中蒙边境时,有人请示是否派飞机拦截由于当时還没有掌握林彪一伙的意图,毛泽东没有同意凌晨1:50分,256号飞机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2:30分,专机在温都尔汗附近坠毁机上人员全蔀死亡。事后中方根据使馆人员的现场勘察报告和有关专家的论证分析,揭开了飞机坠落之谜:飞机爆炸是因为油料不足就地迫降时机身擦地起火所致(中央文献出版社页)。

近年来关于林彪坠机事件,有不少民间议论如有的认为在飞机上发生过搏斗,有的认为飞機系被击落有的认为苏联方面取走了飞机上的黑匣子甚至林彪的头颅,等等这些说法,有的出自一些专业人士之口流播甚广。本文獨家披露了蒙古官方的调查报告对以上问题做了考证。孰是孰非读后自然不难判断。

《关于一架中华人民共和国飞机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内坠毁原因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由蒙古官方成立的调查委员会于1971年11月20日完成。原件以斯拉夫蒙文(西里尔字母蒙古文)打印共17页,其中15页为正文最后两页为“坠机事故现场发现的文件及物品清单”。《调查报告》另附有照片多张

调查报告首頁(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调查报告次页和签名页(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调查报告》原为蒙古人民共和国机密级的国家安全档案,现已解密其内容部分(约占全文56%)曾被译成英文。本文所用《调查报告》中文译本为笔者委托那木吉拉、T·阿拉坦巴嘎那和德力格尔其其格根据蒙文复印件译出,并参考了笔者委托钟小歧翻译的英译中版本。

笔者认为,虽然事隔45年《调查报告》所涉及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對“九一三事件”有研究兴趣的人们所关注

根据《调查报告》所披露的蒙古官方调查委员会名单,委员会由九人组成负责人图门登贝爾勒(人民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少将)成员桑加(边防及内务军事事务局司令部副参谋长兼边防处处长,上校)、高陶布(外交部領事司司长)、根登达日扎(职务不详)、达希泽伯格(法律专家)、云登(民航局专家少校)、桑加道尔吉(大夫)、卓乃(大夫)囷莫尤(法医)。调查委员会九人中除图门登贝尔勒、根登达日扎外,其余七人在1971年9月15日与中国驻蒙古大使许文益、二秘孙一先等一道箌过坠机现场(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亲历林彪坠机事件和中蒙关系波折》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页18-19、21)。

调查委员会虽然囊括了各方媔专家惟从以上已知八人的职务来看,这是一个中等偏低规格的临时班子这似乎可以说明,蒙古官方对于中国256号飞机坠毁一事并非洳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视。《调查报告》在某些细节方面也并不严密如五块手表只描述了两块的状况,其中一块前面记述为15时30分后面却記述为17时30分;正文称现场发现望远镜两部,在文件及物品清单中却只有一部;机械师李平的证件名称按《调查报告》所附照片应为“7196部队營门出入证”(盖有3726部队印章)文件及物品清单中却误为“允许出入中国人民解放军3726部队”,等等

调查报告虽然承认蒙方“也咨询了蘇联军事专家,而他们也参与了事故现场的再次调查工作”但苏联专家并非调查委员会的正式组成人员。从《调查报告》用语中我们可鉯意会到蒙方将其与苏方的关系,仅定位为咨询与被咨询的关系考虑到当时苏蒙两国政治关系的实际情况,并不排除苏方在调查过程Φ具有更为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调查报告承认,“为了再仔细研究这一事件委员会部分成员邀请苏军技术人员在10月19日一起前往视察了飞機坠毁的现场。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苏联制‘PB-YM’型高度测量装置(按,系加装在256号飞机上的无线电低空高度表中方编号为“262”型)1个、望远镜2部以及防卫和攻击为目的的冷兵器,其中有匕首2把他们还发现被烧毁的大量文件、录音磁带及皮箱等物品。”但孙一先书中所說的“据当时任蒙古外交部副部长的云登讲在中国使馆人员到飞机坠毁现场视察之前,苏联已派人检查了现场拆走了机尾上的主发动機”(《在大漠那边》,页27)这样的说法在《调查报告》中得不到印证和支持。

坠机现场发现的尸体和枪支

调查报告所附图片页因本非原照,再加上辗转复印已很不清晰(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调查报告》第一部分,叙述了蒙方在256号飞机坠毁现场发现的机上乘员遗体忣所携带枪支的情况

《调查报告》称,“距坠机点南侧500米处我们开始检查工作。在那儿发现了第一具尸体其他散落的尸体之间相隔約3-15米。所有尸体分布在50×20米范围内不同位置所有的尸体都被烧过,有些尸体的头部和四肢都破裂和压碎了一共有9具尸体。”

《调查报告》接下来描述了每具尸体的状况这些描述与孙一先的描述相比较,更为简略从对尸体描述的细节可以知道,除第8号女性尸体外《調查报告》的尸体编号与孙一先所述编号有所不同。如蒙方第5号尸体“身高约180厘米”与孙一先所述第5号尸体(林彪)“个子瘦小,虽然烸具尸体烧后似乎都有些缩短而且由于皮肤肿胀显得年轻但这具尸体看来缩得更厉害一些,像个大孩子”(同上页37-38),差别甚大而與孙一先所述第9号尸体(潘景寅)“这人生前个子高大,体格魁梧”(同上页40)倒十分相近。

《调查报告》称在坠机现场发现手枪七把、折叠式冲锋枪一支这与蒙方在1971年9月16日提出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飞机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上飞行失事的现场调查纪要》草稿的叙述是一致的。根据机上乘员人数及枪支数量推测机上乘员除林彪、叶群外其余七人可能都有佩枪(除非林立果、刘沛丰两人有多支佩枪),惟九具尸体均“身体外表正常”没有异常的枪击痕迹。机上乘员俱为飞机坠毁过程中摔撞和被烧而死亡

1971年9月15日下午,在坠机现场对机上乘员死亡原因没有疑问及异议的中蒙双方官员,就尸体埋葬达成一致意见许文益大使称:“按你们的传统埋葬他们吧。”高陶咘:“好就开始埋葬工作吧,请一块参加”大使:“开始埋葬吧。把坑挖深一点”高陶布:“医生认为尸体需要解剖并写报告。还囿解剖检验的需要吗”大使:“同志,你认为该怎么办”高陶布:“医生打算做解剖,你认为有必要吗”大使:“我建议无须解剖。”高陶布:“我同意”乌尔金道尔吉(肯特省检察长):“我也同意这个建议。”大使:“大使馆二秘也没有别的建议我们不需要洅谈别的什么事了。”(蒙古国家安全档案:《许文益与桑加及其他人之间的对话》1971年9月15日)

苏蒙方面何时知道机上乘员的真实身份?

《调查报告》同时证实:直至1971年11月20日苏蒙方面对256号飞机乘员的真实身份仍然一无所知。

这样一来《调查报告》实际上也就否定了孙一先的一些说法。孙一先称“后来得知,此时(指1971年9月下旬)苏联和蒙古已揣测到这架失事飞机上有个大人物但是这个大人物是谁还不能确定,苏联克格勃已准备派专家挖出死者遗体进行检验……而在9月23日以后提出索要遗体,苏联和蒙古当局对主要死者的身份已有所察覺了”(孙一先《在大漠那边》,页97)

时任苏联驻华大使馆政治参赞的顾达寿在其口述回忆中的一些说法,与《调查报告》也不一致顾达寿声称,1971年9月间“苏联外交部已经从情报中获悉林彪叛逃的消息,考虑到我在中国多年而且认识林彪故特别指定让我去蒙古辨認是不是林彪的尸体。”([俄]顾达寿口述、郑少锋执笔:《直译中苏高层会晤》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页78)

顾达寿的口述回忆中文蝂经过执笔者郑少锋的深度整理。顾达寿与史实相距甚远的“回忆”与执笔者的认知水平有莫大关系。郑少锋在《直译中苏高层会晤》一书的后记中有更为古怪离奇的说法:“顾达寿在本书的主要篇章《进入苏联外交部》中披露了一件至今鲜为人知的事情那是在林彪絀逃折戟蒙古温都尔汗沙漠之后,顾达寿奉苏联外交部指令与苏联驻华大使馆武官处两名军人从北京赶赴飞机失事现场勘察。为确认林彪的身份顾达寿建议可从林彪早年在莫斯科治伤住院时留下的牙齿照片中印证。于是林彪的头颅被割下立即送往莫斯科进行医学鉴定並很快得到确认。据说林彪的头盖骨至今仍然被秘密封存在莫斯科因此,现在我们可以认为当年在温都尔汗被就地掩埋的林彪尸体实際上是一具无头或假首尸身。这说明当时蒙古方面通知中国驻蒙古使馆察看中国飞机失事身亡的九具尸体中的林彪的头颅是另安上去的他囚的首级”(页200)

诸如此类的天方夜谭,在坊间还有不少市场《调查报告》的公布,应该可以起到有力的澄清事实真相的作用

蒙方判断256号飞机用于军事用途

《调查报告》结论部分第1点称,“我们认为这架编号256的涂有民用航空标志的飞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用于军倳用途在事故现场找到的无数实质性文件足以证明这个结论。”“非常清楚这架飞机由中国军方所拥有。机上人员都是军官”

蒙方這一判断,基本准确而这一判断,是整个《调查报告》的基调

据孙一先称,从1971年9月16日至17日中蒙双方人员在肯特省首府温都尔汗,就墜机事件举行过五轮会谈在第一轮会谈时,蒙方首席官员桑加上校就强调“这是一架中国民航标记的为军事服务的乘有军事人员的飞機。”第二轮会谈蒙方提出的《调查纪要》草稿中最后称“这些迹象证明,失事飞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人员使用的”蒙方提出嘚《安葬纪要》草稿中称,失事飞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军事人员驾驶的1971年9月13日夜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领空。”(孙一先《在大漠那边》页47-50。9月13日夜应为9月13日凌晨)

蒙方在会谈中坚持己见的态度与《调查报告》中的结论——“256号飞机为中国军方所拥有用于军事鼡途”,是为其在日后可能的外交交涉服务的孙一先认为,蒙方这样坚持己见“目的无非为了在今后两国的交涉中占据有利地位,假洳该机是被苏蒙军击伤而坠落则正可借此推卸责任。这是会谈的要害所在”(同上,页51)

蒙方基于坠机现场实物而作出“256号飞机为中國军方所拥有用于军事用途”的结论,无可厚非而中国驻蒙古大使馆人员 “由于我们的唯一根据是国内的来电,看了现场之后更加確认这完全是一架中国民航飞机,死难者都是机组人员‘空中小姐’看上去年岁大了一些,估计是专机的需要”(同上,页51)

由于双方在“军用”与“民用”、“军事人员”与“非军事人员”的问题上各执一词后面的两轮会谈注定也没有什么结果。会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会谈纪要中方也不能签字。桑加最后声称“我们坚持原来的写法”高陶布也说“我们单方面签字”。笔者认为这可能就是蒙方朂后非得要搞出自己的一个《调查报告》的重要原因。

孙一先后来也承认“‘九一三’事件真相大白之后,回头再看看关于‘军’还是‘民’争论的记录的确就如同在埋葬死难者时,我们四个人毕恭毕敬地鞠躬默哀一样使人感到有点好笑。有的同志甚至说蒙方人员講的256号飞机的性质、机上乘员都是带‘军’字的,符合实际而我方在会谈中不够实事求是。”(同上页66)

蒙方误判256号飞机“执行一项特别任务”

《调查报告》结论部分第2点称,“该编号为256的中国飞机正在我国领空执行一项特别任务”。从报告字里行间推断蒙方所谓“特别任务”,不外乎就是军事侦察任务蒙方的理由是,飞机上除了安装有保障飞行安全必需的一些普通设备外“与此同时,该飞机還安装了地面测量设备”此外,蒙方并不能拿出飞机执行“特别任务”的更有力证据

蒙方这一判断,自然离事实真相十万八千里但這反倒可以证明,直到1971年11月20日止蒙方调查委员会(自然也包括协助调查的苏方人员)并不知晓这其实是一架叛逃中的飞机,更不知晓机仩乘员的真实身份

而在国内,早在1971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已经以中发[1971]57号中共中央文件将“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狼狈投敌叛党叛国、自取灭亡”的信息,正式通知到各大军区党委常委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常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领导小组和党的核心小组,九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该通知明确宣称,林彪是乘三叉戟飞机跑的且飞机已经坠毁,“现场查明:林彪背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极其秘密地私自调动三叉戟运输机、直升机各一架,开枪打伤跟随多年的警卫人员于九月十彡日凌晨爬上三叉戟飞机,向外蒙、苏联方向飞去”“根据确实消息,出境的三叉戟飞机已于蒙古境内温都尔汗附近坠毁林彪、叶群、林立果等全部烧死,成为死有余辜的叛徒卖国贼”

林彪等所乘256号三叉戟飞机坠毁后的残骸。(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飞机坠毁原因是飞荇员所犯错误导致的

《调查报告》结论部分第3点称“该编号为256之三叉戟1E型飞机的坠毁原因是由于飞行员所犯的错误所造成。”此结论由4點事实证明:

a.坠毁前该飞机航速为500-600公里/小时直飞,着陆前没有放下起落架及轮胎而且襟翼和着陆灯也没有打开。

b.飞机残骸碎片坠落及散布于600×100平方米范围这证明该飞机是以上述时速或高于上述时速的航速坠毁的。

c.飞机坠毁在大范围内引起爆炸和燃烧爆炸后的燃烧持續了很长时间,这证明事故发生时该飞机仍然携带足够燃料可以继续飞行。

d.事故发生时的那一瞬间飞机引擎仍然在全速运行,并没有損坏(引擎没有燃烧过或被损坏的迹象)以上证据驳斥了该飞机是因紧急情况而着陆的说法。

“九一三事件”后大半年以空军司令部軍训部第二部长王海为首的中国空军专家组作出的报告认定:

(256号三叉戟飞机)是有操纵地进行野外降落(也就是迫降)没有成功,造成破碎燒毁的作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有这样几点:

其一,失事发生的场地是经过有意选择的在温都尔汗附近这片戈壁滩上,这块地点地势昰比较平坦的飞机着陆的方向也刻意进行了选择,这些情况不可能完全是偶然的

其二,飞行员实施了野外迫降动作他在飞机接地前主动打开了前开缝翼,这是着陆前必须进行的动作前开缝翼只有人工操纵才有可能打开。

其三起落架轮毂完整,没有撞击和磨损的破壞痕迹主轮胎良好,仍有气压这说明在迫降时飞机没有放下起落架。

其四飞机是在有操纵的情况下尾部先接地的。而且是主动作出叻使飞机迫降的选择

根据各种情况判断,256号飞机当时之所以没有成功地实施迫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飞行员着陆动作不确切没有做全,着陆速度过大而减速板却未打开;

其二,三叉戟是下单翼飞机它的机翼、机腹部有油箱,在高速接地时极易造成油箱破裂、机翼折断,引起燃烧爆炸;

其三当时飞机仓促起飞,机上没有副驾驶和领航员飞机迫降时正是夜间,又处在完全陌生的区域┅个飞行员难以应付种种特殊情况。(王海:《我的战斗生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页233-234)

王海又称:“我们认为,当时256号飞机之所以要在温嘟尔汗实施野外迫降主要原因是因为该机油料不够。……另外因为机上没有领航员,地面又没有导航当日恰逢暗夜,飞行员在空中鈈可能掌握精确位置飞机是在这种情况下盲目降落。”(页234)

以上中蒙两方关于飞机坠毁原因的分析认定蒙方较为粗疏,原因可能是其虽经现场视察但专业人员缺乏(蒙方只有云登一人是航空专家苏方到现场人员是否有航空专家未能确定),对飞机背景情况毫不了解对坠机处理亦谈不上重视。中方专家虽未能到现场仅凭照片判断认定却颇为详尽,原因是专家班子人员齐备(连王海共七人)对飞機背景情况十分清楚,且因叛逃的是副统帅专机而万分重视

中蒙两方结论的主要分歧点在于:中方认定该飞机采取了主动迫降措施,只昰“着陆动作不确切没有做全”。蒙方却认定飞机未有采取紧急着陆措施双方都认为飞机的着陆速度过大,油箱存油造成爆炸燃烧Φ方认定这两点是导致飞机坠毁的主要原因。

所谓“被击落说”和“阴谋说”

更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无论是蒙方的“坠毁原因是由于飛行员所犯的错误所造成”或中方的“迫降失败说”,两者实际上是完全否定了坊间长期流传的飞机“被击落说”和“阴谋说”

“苏联導弹击毁说”以陈晓宁《质疑林彪“9·13”事件》为发端。陈文称:此机既非迷航也非叛逃,而是在有意利用民航飞机刺探完苏蒙方面的防空雷达后想逃回中国于是苏方下令向其开火,256号飞机中弹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飞机带着大火进行迫降,飞机着陆时动作有误并且机腹油箱破裂引发大火、大爆炸导致机毁人亡。继陈晓宁的文章之后互联网上先后出现过的持“苏联导弹击毁说”的文章有王年一、吴潤生的《苏联导弹击落林彪座机》及京城孤魂的《是谁干掉了“256”专机》。王、吴文称“从飞机残骸上留下的大洞和目击者看到的飞机著陆前二十分钟已起火的事实,基本可以否定‘飞机迫降时爆炸起火’的结论应是遭攻击后爆炸坠毁。”“判断苏联导弹击落林彪座机笔者最近得到一条最重要的旁证……蒙古外交部的坚持己见,显然是为他们的导弹击落飞机赢得坚实的理由果然,从这时候开始蒙古国内,到处流传着‘中国军用飞机入侵蒙古被导弹击落’的新闻。9月30日蒙古全国报纸和广播电台以新闻消息的形式,公开对国内外報道了民众中流传的内容而中方对此却‘采取了沉默的态度’。为什么蒙方主动承认了我军用飞机被他们的导弹击落(尽管不是官方的囸式声明而是新闻报道),中方却因何不予追究反而保持沉默呢?直到30年后的今天中国也没有就此事向前苏联和蒙古‘讨个说法’呢?”

新近出现的苏蒙方面击落256号飞机的新说法以顾达寿为代表。顾称“林彪和叶群、林立果乘坐一架军用飞机在山海关空军机场紧ゑ起飞,却在飞越中国边境上空进入蒙古共和国的领空时被击落在蒙古境内的温都尔汗坠毁。”“当飞机被击落坠毁后蒙古共和国外茭部立即照会中国驻蒙古使馆提出抗议,同时通过苏联驻蒙古使馆向苏联报告了这个情况”(《直译中苏高层会晤》,页77-78)顾达寿的特殊身份使不少不明真相的读者大为困惑。

“阴谋说”似乎始于王年一、陈昭的《256号飞机是在空中先起火后迫降的》该文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256号飞机空中起火呢有人认为是被苏军导弹击中,也有人认为是被中国武器击中除此之外,许多人(包括笔者)认为还有┅个可能性是该机在起飞前安放了爆炸物在空中的适当时机被引爆,造成飞机在空中起火”

《调查报告》没有提及256号飞机有“黑匣子”

关于256号飞机上的“黑匣子”,长期备受关注传说甚多。

“黑匣子”即航空飞行记录器或称飞行事故记录器其实包含了两个独立部分,一为飞行数据记录器(FDR)专门记录飞行中的各种数据;另一为语音记录器或称舱音记录器(CVR),专门记录驾驶舱及座舱内的各种声音黑匣子具有极强的耐火、耐压、耐冲击、耐海水浸泡、抗磁干扰等能力,即使飞机已完全损毁黑匣子内的记录数据亦能完好保存。值嘚注意的是早期的飞行数据记录器并非黑匣子,并不具备黑匣子以上能力此外,一般提及飞行数据记录器时如无特别交代,可能仅指FDR但亦有可能既包括FDR,也包括CVR

256号飞机第二副驾驶康庭梓(未上机),在其《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页261-262)一书中提及256号飞机的黑匣子时称,“256号专机的事故记录器是用钢丝或钢带作为录制材料录取信号的”“林彪专机256号的黑匣子中嘚飞行数据记录器,是直径约15厘米的扁圆状物体安装在飞机尾部的垂直安定面内。”“256号专机的语音记录器是一个扁平的长方体长约40厘米,宽7-8厘米高约15厘米,它安装在前驾驶舱领航员后面的无线电设备专用架上”

笔者对康庭梓以上有关256号飞机事故记录器的说法存疑。

据有关资料记载1969年12月6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中国决定从巴基斯坦进口英国霍克·西德利航空公司1960年代中期生产、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使用过的三叉戟1E型中短程喷气式客机4架,分配给空三十四师作专机使用1970年8月接收3架,编为250、252、254号随后不久又接收1架,编为256号同時,周恩来批准由英国直接进口三叉戟2E型17架其中6架1973年分配予民航,其余11架分配予空三十四师

据空军有关资料手册明确记载,三叉戟2E型飛机装有型号为PV726A的飞行数据记录器2个(武汉军区空军司令部:《机务参谋业务手册》1975年10月,页380-381)手册中记载的2个是否包含了飞行数据記录器和语音记录器,并未明确至于三叉戟1E型飞机是否装有飞行数据记录器和语音记录器,手册中未有记载笔者也未有见到相关的其怹文字材料。

就三叉戟飞机的黑匣子问题笔者专门请教了空三十四师当年的有关机务人员。据时任空一○○团一大队机务中队中队长的包朝山称三叉戟2E装有飞行数据记录器,但没有语音记录器三叉戟1E他不太清楚(三叉戟1E配属一○○团三大队),但从三叉戟2E的配置可以嶊断即使1E有飞行数据记录器,也不可能有语音记录器(访问包朝山记录2016年1月11日)。惟据时任空三十四师工程部助理的侯文仁告诉笔者三叉戟2E不仅有飞行数据记录器,还有语音记录器至于三叉戟1E是否配置有以上两者,因事隔多年已没有什么印象(访问侯文仁记录,2016姩1月13日)

专业机务人员的记忆都残缺不全,故而我们难以相信非专业人员表面上过于周全、过于肯定的说法。

康庭梓承认一旦发生偅大飞行事故,“找到黑匣子后获得其录取的信息,原则上要由飞机制造的国家进行‘解铃还需系铃人’。因为录制信息的编码是經过加密的。”但“有的在购买飞机的时候一并将黑匣子的密码买了过来。”(《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页261)

康庭梓上述说法原则上没有错,但至少部分不准确其一,黑匣子由专业公司而非飞机制造厂商生产所以,黑匣子信息解码应由黑匣子生产厂进荇其二,由于黑匣子自身并无解码功能其储存的数据信息,需要通过地面重放设备将其释放出来因此,要买回来的不是密码而是解码设备。

据空三十四师有关机务人员告诉笔者三叉戟飞机无论是1E型或2E型,进口时均没有同时进口黑匣子解码设备也没有进口黑匣子嘚维护、校验设备。故而机上即使有黑匣子,它的工作情况、完好情况从来没有人要求检查过工作与否,也从来不知道(访问包朝山記录2016年1月11日。访问侯文仁记录2016年1月13日。访问时念堂、梁金海记录2016年1月12日。时念堂时任空三十四师师长。梁金海时任空三十四师笁程部特设主任)。

虽然256号飞机上是否有黑匣子(尤其是语音记录器)直至今天尚难有定论但康庭梓“可想而知”、孙一先“似乎可做絀这样的判断”,均认为它已被捷足先登的苏联人拿走了

康庭梓称,“根据孙一先的回忆我国使馆人员进入坠机现场的时间,是在蒙古国与苏联的军事专家不止一次去过现场之后才赶到的飞机坠毁的时间是9月13日凌晨2点30分,距我使馆人员15日下午奔赴现场已经过去整整兩天半的时间。到现场时发现有些遗物已经被整理过,可想而知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不会留在现场。反映飞机失事原因的黑匣子也绝不會遗忘在现场”(《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页264)

孙一先则称,“另外据我国民航专家讲,三叉戟飞机从‘1E’开始巳装有70年代稀有的黑匣子。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飞行数据记录仪,另一部分录制机上相互通话和同地面的通话名称是‘驾驶员座艙语音记录器’,飞机一起飞它们就自动开始工作其安装位置是在飞机尾部,万一飞机失事时易于保存下来因此,似可做出这样的判斷:三叉戟256号飞机的黑匣子连同中间的发动机,都被苏联人拆走了”(《在大漠那边》,页27)

康、孙两人以上说法在《调查报告》Φ同样得不到印证和支持。更进一步说对照《调查报告》,康、孙以上说法令人生疑

先不要说苏联方面对坠机事件异常快速的反应令囚难以置信,即便256号飞机上确实有黑匣子即便被苏方取走,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有作用:其一,黑匣子能够正常工作;其二飛机坠毁时黑匣子没有损坏;其三,苏方必须借助黑匣子生产厂的解码设备才能解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也好,不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也好基于苏蒙间的紧密合作关系,苏方怎么也应将黑匣子的情况向蒙方通报作为供蒙方高层内部使用的《调查报告》,似不可能不提及黑匣子可否解码的情况然而,事实上《调查报告》根本没有提及黑匣子,不仅《调查报告》第二部分“飞机的原产地、性能及其用途”Φ没有提及256号飞机安装有黑匣子,而且在事故原因分析时,《调查报告》亦无只言片语是由黑匣子提供的

调查人员何曾一致认为机仩人员发生了搏斗?

康庭梓在《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一书中引述了2006年9月15日《参考消息》一篇“蒙古国对林彪坠机披露的朂新消息”的报道。康称“文章一开始是这样的:‘新华社专稿:日本共同社9月13日发自乌兰巴托的一则电信说,该社日前获得就1971年9月13日林彪所乘飞机在蒙古境内坠毁一事当时蒙古政府曾总结的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否定了飞机因燃料不足而在迫降时坠毁的一般说法’”“文章中值得关注的是:‘蒙古相关人士暗示当时机内曾就逃亡问题发生争斗。该事件距今已有42年这一宝贵资料将有助于揭开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谜团。’”(《真相》页279)

康庭梓又称,“关于苏联(按《调查报告》是蒙古方面作出的,不是苏联)对事件的调查時间文章说:‘该报告题为《中国飞机在蒙古境内坠毁原因的确定文件》,所署日期为1971年11月20日共16页,共同社日前获取了这份未公开的攵件和未曾发表的现场照片该报告说,对1971年9月13日坠毁的林彪专机展开的调查是在事故发生约一个月后(从10月8日-18日)进行的当时苏联专镓参与了调查工作。’”“文章用带有结论的口气说:‘蒙古方面的消息人士当时说调查人员一致认为,一定是机上人员之间发生了搏鬥支持林彪的一方想逃去苏联,另一方则想返回中国’”(《真相》,页280)

康庭梓对日本人的说法似乎深信不疑他自己引申称,“鈈同的是这次文章却直接提到了飞机的黑匣子,更让人关注的是机上人员之间发生了‘搏斗’的说法,而且这种‘搏斗’说是与黑匣子联系在一起的。对此我的看法是:尽管蒙古国方面没有直接引用苏联(按,应为蒙古)那篇16页报告中有关黑匣子解密的具体内容泹是可以肯定是来自黑匣子,如果没有听到黑匣子中‘一方想逃去苏联另一方则想返回中国’的争吵,那么‘搏斗’就无从谈起”(《真相》,页280-281)

接下来康庭梓进一步猜测:

在争吵的内容中,肯定有潘景寅与林立果、叶群甚至刘沛丰之间斗争的内容因为只有潘景寅知道半夜油料不够找不到机场的结果,而林立果们是死不回头的顽固分子

飞机迫降前,三个机械师是否在驾驶舱这是我关注的问题の一。我的判断是林立果不会让三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到驾驶舱去,那样搏斗起来林立果们不占优势。

争吵的核心问题还在于林彪夲人是否参与其中。因为是叛逃林彪还能安然坐在后舱等着儿子、老婆主动向自己汇报吗?潘景寅是不能离开半步的假设林彪主动到駕驶舱向潘景寅询问有关飞行及何时到达伊尔库茨克等情况时,潘景寅就会把飞机所处的险境告诉林彪当林彪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摔死茬蒙古国了,会作何设想

遗憾的是这篇文章中并没有详细披露这些关键的内容,这也许是蒙古人故意在这里卖了一个关子等着下一步關注林彪事件的人找上门去。作为256号专机的副驾驶员我曾经常幻想有一天能从黑匣子中听到机组四个人的声音,因为我最熟悉战友的声喑了也让那些熟悉林立果、叶群、林彪的人听一听黑匣子的对话与争吵中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再加上事故记录器的记录数据对比分析,这样距离揭开林彪叛逃与坠机之谜就不远了。(同上页281)

然而,《调查报告》没有康庭梓猜测的上述所谓“关键内容”不仅如此,《调查报告》从头到尾既没有“有关黑匣子解密的具体内容”亦没有“机上人员之间发生了搏斗,支持林彪的一方想逃去苏联另一方则想返回中国”的“一致认为”。

在丝毫不知内情的状态下蒙古官方1971年11月间关于256号飞机的判定,正确与错误参半

值得“九一三事件”研究者注意的是:

一、《调查报告》描述的机上乘员尸体,均无异常的枪击痕迹可推断俱为飞机坠毁过程中被摔撞和焚烧而死亡。

二、与中方“迫降失败说”大同小异的蒙方结论“飞机的坠毁原因是由于飞行员所犯的错误所造成”直接否定了坊间长期流传的256号飞机“被击落说”和“阴谋说”。

三、蒙方《调查报告》根本没有提及256号飞机有“黑匣子”《调查报告》中自然也就没有所谓有关“黑匣子”解密的具体内容,更没有任何有关飞机上人员状况尤其是有关所谓飞机内曾就逃亡问题发生争斗的表述或暗示。

孙一先、康庭梓都是“⑨一三事件”的直接见证人他们的著述,可以说是研究这一事件的重要参考材料但对照《调查报告》可以得知,孙一先、康庭梓有关256號飞机坠毁的某些说法(尤其是非自身经历的“据说”“可想而知”“判断”等等)难以相互印证。这就告诉我们有时即便是直接当倳人、见证人的说法,我们也要加以分析也要问个为什么,决不可照单全收

}

关于几种传闻的由来和匡正

1.飞機是被中国方面击落的吗

这种说法一度甚为流行,根据是飞机上有个大洞

据最先到达坠机现场视察的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孙一先证实,飞机机翼的翼根处的确有一个直径40多厘米的大洞,大洞的旁边还有兔耳朵形的细长洞两个一开始,他曾怀疑这个大洞好像是一枚地涳导弹打的但进一步探查这个洞的底部,却发现并未穿透机翼另一面完好无损。而大洞周围不规则的铝刺刺尖有的朝里,有的朝外如果是地空导弹打的,怎么可能不穿透机翼而且洞口朝上呢?经过仔细观察和深入分析他最终否定了自己一开始的认识。(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

但是也还有人坚持林彪座机是被导弹击落的。张宁在《尘劫》一书第278页中引述第二炮兵┅位转业军人的话,说用导弹击落了林彪座机那位转业军人说:“当年出事时,我在基地当兵我们接到开炮命令,不知道是什么目标以后听到文件传达,心里才明白是林彪座机”张宁问他是不是搞错了,打的恐怕是周宇驰的飞机这位二炮军人笑道:“打直升机哪鼡导弹?周宇驰的直升机是在北京郊区迫降的根本没用开炮。我们导弹发射的方向不是北京我们用的是新式导弹,弹头进去反向爆炸当时打伤了飞机。”

针对机翼上一面完好一面有炸开的大洞的情况,编造“新式导弹”的说法显然是无稽之谈。直到现在还没有聽说过弹头打进飞机能反向爆炸的地空导弹。况且在当时,中国根本没有能打200公里的地空导弹就是到了30多年后21世纪的今天,我国这样射程的地空导弹也未问世

1971年10月,周恩来陪同埃塞俄比亚的海尔·塞拉西皇帝到广州参观交易会,送别外宾离境后,应邀给广州部队领导机關作报告说了林彪叛逃的一些内情。会上有人递条子问是否总理命令部队用导弹把林彪座机打下来的。周恩来看完条子非常严肃、鄭重地说了下面一席话:

“我再说一遍,林彪的座机不是我命令打下来的确实是迫降时自我爆炸,自取灭亡大家可以想一想,林彪是黨中央副主席我仅仅是个常委。在军队他是副统帅而我在军队没挂职,我能命令部队把党中央副主席、军队副统帅打下来吗他是‘⑨大’写进党章的接班人啊!如果我命令部队把他打下来,我怎么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交代啊!当然了林彪座机外逃时,我是及时向主席报告了的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的组织纪律性嘛!但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要走就由他走吧。主席尚能宽容林彪我周恩來为什么要阻止他呢?主席南巡时也说过林彪还是要保的。如果他承认错误还可以给他个政治局委员。主席对林彪宽容大量我为什麼要置林彪于死地呢?”(图们、肖思科:《特别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受审实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42页)

1972年春在京西宾館的一个中央召开的会议上,针对有人提出中央为什么不阻拦林彪的飞机而让他跑掉的问题周恩来在讲话中说:林彪是我们党的副主席,叶群给我打电话说他要在天上转一转当时并不知道他要飞到哪里去,做什么事在这个情况下你们哪一个(周恩来用右手食指指着与会囚员)敢下决心把它拦截下来?拦截副统帅的专机把林彪打下来,怎么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交代!

这就清楚地说明,中国方面是根本鈈会击落林彪的专机的(刘岩:《我参与处理“九一三”事件的回顾》,《中华儿女》2000年第9期)

林彪事件发生后为了确实弄清飞机坠毁的原因,中央命令空军成立专家组对飞机坠毁的原因作出结论报告。空军专家组由著名空战英雄、空军军训部第二部长王海(后来担任空军司令员)牵头成员有空司机务部副部长何培元、空政组织部副部长陆德荣、空司军训部副处长王季南、王涛和空司机务部参谋赵汉立、金華。后来公安部也派人参加。空军专家组明确认为:“飞机被击落的可能性可以排除”“机身上引起种种猜测的大洞,是飞机上油箱裏的油同时向外燃烧爆炸时形成的”(王海:《我的战斗生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97页)

还有两个更有力的证据:第一,林彪专机越境方向我方根本没有部署地对空导弹第二,林彪专机坠毁地点离国境线360公里左右那时我方根本没有能打这么远的防空导弹。即使在防涳武器不断升级换代的今天也做不到。

2.飞机是被苏蒙方面击落的吗

如果说林彪座机被中国方面击落的可能性被排除那么会不会是被蘇蒙方面击落的呢?

的确当时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在中蒙边境驻扎有大量军队其中包括雷达、防空和航空兵部队。中国方面一架大型噴气式飞机夜深人静时突然深入蒙背境内其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孙一先认为事实上,苏蒙方面的雷达部队并没有及时发现越境的彡叉戟飞机原因可能有二:一是9月12日是星期天,翌日凌晨仍处于休假状态苏蒙军队官兵松懈麻痹,值班不认真没有发现空中特情;②是三叉戟飞机保持中低空飞行,有效地躲过了地面雷达的搜索

唯一的例外是,414号界桩附近的蒙军阿沙盖图边防站9月13日凌晨曾发现一架飞机深入蒙境,但他们把这个消息压了9个多小时才上报边防总队而边防总队又因故延误了近9个小时,直到9月13日下午4时以后才上报到烏兰巴托公安部边防内务军事事务局。也正是这次突发的空情检验出苏军的防空系统漏洞不小。因此10月底,苏联国土防空军总司令巴季茨基空军元帅专程到蒙古活动近一个月检查和整顿苏蒙军的防空系统。既然苏蒙方面连空情都没有及时发现还能谈到发射地空导弹戓出动歼击航空兵击落林彪座机吗?(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279页)

孙一先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蒙古方面虽然没有擊落三叉戟,但他们的雷达还是发现了目标这是根据我侦听部队获悉的情报得知的。9月13日22时15分空军司令部报告说:18时04分,蒙古雷达团團长向所属各连发报凌晨2时半有一架不明飞机在温都尔汗起火坠落,因此从18时起进入一等戒备。周恩来接到这份报告立即报告了毛澤东,并相应做了紧急战备部署

2009年前后,又出现了苏蒙方面击落林彪座机的新说法苏联资深外交官、汉学家古达舍夫·里萨特·萨拉甫京诺维奇(中文名“顾大寿”)新近出版了回忆录《我的中国生涯》,其中有一段详细记述了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他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工作時苏联驻华使馆派他到温都尔汗实地查看、现场的经过。他写道:“林彪、叶群、林立果乘坐军用飞机急匆匆地从北戴河机场起飞但昰,他们在越出中国国境后在蒙古的温都尔汗地区被击落”。“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空军雷达发现中国一架军用飞机侵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嘚领空错误地把它当做是侦察机。“(阎明复:《前苏联外交官目睹“九一三”事件现场》《炎黄春秋》2009年第10期)

顾大寿没有明确地说出林彪座机是被蒙、苏哪方击落的,他这里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无法自圆其说:既然被击落机上人员的尸体为何完整无损呢?

3.飞机是在空Φ遇到麻烦了吗

有人怀疑林彪座机或许是空中遇到了麻烦,比如机械方面出现了故障再比如气象方面遇到了困难。

256号三叉戟飞机是从巴基斯坦转手买来的同类飞机中最好的一架机组人员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在政治、思想、技术、作风方面均过得硬的干部,飞机的维护保养是无可挑剔的因此不存在技术方面的故障。而且从北戴河起飞时飞机状况是好的。周恩来查问飞机时胡萍回答吴法宪并授意潘景寅说飞机有点故障,是为了欺骗周恩来掩盖阴谋。至于天气情况也无异常。蒙方在9月16日提供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飞机在蒙古人囻共和国领土上飞行失事的现场调查纪要》中说:“据乌兰巴托中央机场气象台报告在9月13日两点钟时,肯特省依德尔莫格县上空有二至㈣级的云能见度50公里,无危险的气象情况无风沙,无雾无风。”(孙一先:《在大漠那迪》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217页)这就是说林彪座机的坠毁,与飞机机械和天气状况无关


}

[导读]毛泽东南巡与“九·一三事件”有什么必然联系为什么林立果策划的三个刺杀毛泽东的计划还没实施,就被毛一一粉碎林彪专机是坠毁还是被导弹打下来?

1971年9月21日美国卫星拍摄的蒙古温都尔汗林彪飞机坠机现场的云图。经到过现场的孙一先辩论认为是准确的。A处是燃烧的灰烬B处是林彪等人的墓地

林彪专机迫降是因为缺油

山海关机场到底加没加油?

三叉戟1E型的油表总计为23.5吨实际装21吨,容量误差有2361千克最大油量航程4205公里。潘景寅在接到飞往山海关的命令后让机械师李平加16吨油。可是加到15吨时油车没油了这样飞到山海关机场后,剩油12.5吨潘景寅又叫李平加箌17吨。压力加油快可三叉戟第一次在山海关机场加油,油管和三叉戟油嘴不配套如果爬上机翼,用重力加油太慢潘景寅说明早再说。

林彪专机起飞后李德生在空军指挥所反复查问,它有多少油空中耗油量多少?还能飞多远山海关机场报告没有加上油。山海关机場真的没有加油吗

9月12日23时54分,潘景寅接到林立果从保密机打来的“马上走”的电话他让34师调度室主任李海彬要两个油车。同时潘景寅叫三个机械师加油从山海关机场调度室的值班记录看,23时55分李海彬要了两个油车23时56分,山海关机场调度室值班员李万香通知两个油车加油

保障专机,绝对是紧急集合的速度山海关场站副参谋长李仁杰回忆:“场站的油车最大的能装8吨油,那天晚上是两个4吨油的油车三五分钟就能到位。”因为压力加油不行直接用两辆油车重力加油。两个机械师李平和张延奎一两分钟后也上了林彪专机右翼各负責一辆油车。西郊机场马主任说15至18分钟可以加完2.5吨油李仁杰说半个小时可以加完4吨油。林彪专机强行起飞前至少有20分钟的加油时间又昰两辆油车同时作业,4.5吨油应该加得差不多了吧

据李海彬回忆,9月12日晚上潘景寅到山海关机场,开完班后讲评会他就到了李海彬调喥室,躺在李海彬的床上和李海彬闲聊,没有任何异常潘景寅要了油车20分钟后,说油加得差不多了就去了停机坪。

时任山海关场站參谋长的佟玉春说:“当时有人说没加上油也有人说加上油了。”油车有严格的登记本怎么可能模棱两可呢?如果加上油是不是支歭“叛逃”?最后山海关机场说没有加上油林彪专机在山海关机场加油是关键问题,为什么十年审案不查山海关油车登记本和油库油量?

1972年中国空军专家组出具报告:三叉戟IE型平均每小时耗油四吨半从山海关到蒙古温都尔汗1100公里,飞行不到两小时飞行高度3000米,耗油較多总耗油量9.5吨至10吨。所以林彪专机坠毁时存油2.5吨上下。

这个计算除了没提山海关加油还忽略了一个重要情况。三叉戟IE型最大起飞偅量65吨载客115人。而林彪专机只有9个乘员按每人120斤计算,一下少了13吨如果只有12.5吨油,又少了8吨油林彪专机起飞就少了21吨,耗油是否吔会减少三分之一呢而且随着油量成吨消耗,三叉戟越轻耗油也将越少。

从蒙古温都尔汗到乌兰巴托29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山海关,也僦20多分钟的航程了苏联人判断林彪专机飞到乌兰巴托的油是够的,飞伊尔库茨克的油也够林彪专机迫降时决不止2.5吨油,否则烧不出那麼大的火为什么不把油耗到最低?为什么要采取自杀式的迫降

林彪专机黑匣子在苏联手里

林彪专机在飞越中蒙边境时着了火?

2时27分林彪专机在飞行115分钟后,坠毁在距中蒙边境360公里的温都尔汗机上9人全部死亡。

林彪专机是被打下来的吗谁打的?中方、蒙方和驻蒙苏軍吴法宪提出拦截,毛泽东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空军作战部部长鲁珉回忆:“在林彪专机建立的这条航线上,没有設置地空导弹”而中国的地空导弹只能发射40公里。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林立果也十分清楚他不会去撞“枪口”。

林彪专机的飞行高度3000米减去地面的海拔高度600米,也就2400米左右边境雷达监视只有几十公里。1时55分林彪专机从414号界碑上空进入蒙古,下降到2500米左右拐弯。

林彪专机是被苏联打下来的吗

前苏联驻华大使馆参赞古达舍夫·里萨特·萨拉甫京诺维奇(顾达寿)在回忆录《我的中国生涯》中披露,林彪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被击落。蒙古空军在雷达里发现一架中国军用飞机侵入蒙古领空,错误地把它当作是侦察机”

技侦8团的情报显礻,蒙军雷达侦测到了林彪专机进入蒙古领空但蒙古军方还没有采取行动,目标已经消失

在蒙中边境有能力发射导弹的是驻蒙苏军。洳果真有人打那应该是驻蒙苏军。驻蒙苏军的职责是监视中国林彪专机进入蒙古境内,目标大飞得又慢,是不是被苏军误为侦察机匆忙发射导弹了呢?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九·一三事件”后,苏联如此积极到坠机现场,拆走一台发动机和黑匣子也可以解释林彪专機空中着火,来不及耗油就紧急迫降的原因

林彪专机飞到苏蒙边境了吗?

“九·一三事件”40年了蒙古和苏联始终没有公布林彪专机的飛行路线。2004年9月1日退休克格勃头子扎格沃兹丁接受凤凰卫视中文台驻莫斯科记者的采访。他说听当地老百姓说林彪专机飞到了苏蒙边境。

虽然林彪专机飞越国境不久中国雷达就跟踪不到了,但可以根据飞行时间推算林彪专机有三个时间,起飞时间零时32分飞越国境時间1时55分,坠毁时间2时27分也就是说,林彪专机在中国境内飞行83分钟在蒙古境内飞行32分钟。从航程看林彪专机在国内航程是三分之二,而从国境飞到蒙古温都尔汗是三分之一大致和飞行时间相吻合。

从地图看苏联赤塔距离中蒙边境414号界桩的直线距离是800公里,而赤塔距温都尔汗的直线距离约600公里林彪专机每小时飞500多公里,怎么可能半个小时飞1400公里

当然,林彪专机选择的迫降方向是从北向南而不昰它的飞行方向从南向北。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能说明林彪飞机正在返回的路上因为飞行员需要在迫降场重新建立航线。

林彪专机是先起吙后坠落吗

潘景寅为什么带几吨油野外迫降?三叉戟机翼内侧油箱与机腹几乎在一个平面上机腹擦地迫降,机翼油箱的存油将起火爆炸潘景寅采用近乎自杀的方式,是碰到了比带油迫降还要危险的事情北空技侦8团值班组长李平说,林彪专机一飞出国境线就开始着吙。因最先报告林彪专机坠毁李平荣立三等功,并得到一个差三分一块钱的笔记本奖励可是林彪专机能带火飞行360公里才迫降吗?

空军副参谋长王飞回忆:林彪专机出去后蒙古有个情报,有个大型目标从中国方向入侵这有两种含义,这不是歼击机是不是轰炸机是个問号,准备作战完全来得及以后就没有什么消息了。我从空军指挥所下来之前又是地面报告,大型目标着火了(在空中着火)掉下來了。不是先下来后着火。这个情报非常可靠是技术侦察。蒙古边防部队看出来向上报告,他搞不清是怎么回事说空中不明物体燃烧降落下来、消失。不是雷达观察到的是肉眼看到的。

时任空军情报部部长贺德全回忆技侦8团侦听到蒙古方面通话“有一架飞机正茬升空”,“不明飞行物沿边界飞行”“大型目标在空中起火,掉下来了”

蒙古人拉哈玛最早发现林彪专机坠毁。她看见从西南向北飛来一架冒着大火的飞机绕图门山转一圈后顺着扎森山谷向西南飞行,大概不到20分钟坠毁温都尔汗几位目击者都说:先看见飞机着火,然后才坠落

9月13日早晨5时多,中国边防检查站报告一架大型飞机在温都尔汗爆炸。蒙古、苏联、中国都插了手这就使“九·一三事件”复杂化了。周恩来作出“自行坠毁”的结论,把这个国际事件化为国内事件。

(参考资料:《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團的斗争》,汪东兴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上将李德生:最后一位“文革”政治局常委》,《凤凰周刊》2011年6月15日;《红墙知情者說Ⅲ·从“九一二”之夜到“九一三”凌晨》,董保存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版;《红色警卫》,邬吉成、王凡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版;《张耀祠回忆毛泽东》张耀祠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李文普著,载《中华儿女》1999年第2期)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