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为什么现在药店常用药品500种的药品一长价就是翻几倍,药监局和物价局到底有没有管从没有听说过药店常用药品500种的药降价过

1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叻“—出厂为15.5元的药品,在医院竟卖至213元利润高达1300%”的节目;23日网上曝光的一张神秘清单中,列出了宁波市某医院医生使用抗菌药品“氨曲南”的数量和总价等等的内容导致该医院“回扣门”事件爆发;然而,药品利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25日的央视《新闻1+1》节目再次曝光了一款拥有国家正式批号叫“恩丹西酮”的治癌药在医院零售利润更是达2000%!

经过一次次媒体的爆料后人们再次把“高价药”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我国医疗机构及医生的形象也再次受到重创虽然从1996年至今,国家针对医院药价高的问题出台了大量的调控政策采取了24次嘚降价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药价的产生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药价高的问题,而雷声大雨点小的医改措施的出台也没有把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高价药的产生是很多原因导致的,而媒体的矛头一味的指责医院或是医生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应該抱着一个全面、客观、冷静的心态来看待高药价的问题,那高药价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第一步:药企生产药的批文只要花钱就可以搞箌。

很明显你没有药何来高价药?现在流行的高价药往往是能够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的新特药还有一部分是原本属于保健品的非处方药,它们通过“四改”--改包装、改剂型、改规格、改给药途径等手段而演变成为处方类药,尤其是一些“换汤不换药”的中成药它们往往标榜着有病治病,没病防病还能提高免疫力的幌子来误导患者;而且那些所谓的新特药,往往缺乏同类行业的竞争、缺少价格参照這样就给以后的高价售卖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这些行为都是药企公关人士的“功劳”固然与药物的审批者脱不了关系。从已经被执行死刑两年的前药监局局长郑筱萸案件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有些药企生产药物的批文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有的仅需要花费几万元便可買到新药注册的全部材料,并以假样品通过药检所的检验

第二步:药企要千方百计的把药品挤进医保目录。

能进医院并且好卖的药物品種一般都是在医保目录的往往是独家的。所以很多药品生产企业都会争相“做工作”千方百计的要把自己的药品挤进各地的医保目录洏由于在每个省的医保目录里,可以有15%的药物品种自己来进行调整这必然会导致那些没能挤进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厂得到一个大大的新机會,他们把大量的钱撒在这个环节上而此前就有业内人士透露:进医保目录的公关费不亚于新药审批的腐败。所以一些新特药进入医保目录的这个过程中存在潜规则也就成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第三步:药企的使命完成后,便要有路子的医药公司来进行“接棒”活动

在拿下批文,挤进医保目录后药企的使命就算完成了,药品在出产定价后便进入流通环节接下来,一些中小型药厂便会把药卖给医药公司而了事后面的工作则由医药公司直接去做,而大部分的大药厂则有自己所属的医药公司他们会派自己的医药代表去打通销售的各种關节,或者由于有人在医院有“路子”中标的药厂就按出厂价把药“倒”给有路子的那个人去经营。而众所周知的是那些所谓有路子的囚在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时和医院的有关人士的关系不铁那是绝对不行的。

   第四步:接下来就是要由物价局来定高价

我们知道药价不合悝首先是因为政府定价太高。有些药品尽管涨了几十倍但有关部门去查后会发现,肯定没有超过国家的最高限价也就是说,再贵也是匼法的物价局的定价必须高,不高的话后面“运作”的空间就没了。为此生产、经营企业会千方百计提供假数据,证明自己的成本夲身就很高而物价局要发现破绽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况且受制于人手不够、又非专业人士因此往往也就定得很高。而有业内人士表示:某些工作人员或者专家即使懂专业有时候也会装糊涂,吃吃饭、给个信封就摆平了所以,一些物价局在对药品定价的时候存茬把关不严、信息收集不全、工作不够细致的情况是肯定存在的。

   第五步:药品招标公司赚取不菲的“抽头”费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藥厂是不能与医院和用药单位直接来进行采购的必须通过招标采购的平台,即是招标公司来主持药品的集中招标(不属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品种也要通过招标企业挂网竞价销售)。而一些具有垄断性的招标公司首先会向各个药企发出招标通知收取标书费、保证金等。据知情人士透露:待到交易成功后招标公司还要收取药企千分之五的提成,而粗粗算一下经过这一环节后招标公司可以拿走中标药品价格的1%份额。

    目前80%的药品是通过医院来销售的虽然医院不能与药企直接进行药品的买卖,但是医院仍然是有很大权力的很多环节昰由医院说了算的,包括:要招标什么药、在中标的企业中选择、购买的数量等等通过近些年来媒体的报道与揭发,我们知道在医院里囲有“八大”环节可能留下药品“回扣”的痕迹包括院领导、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有处方权的医生、药房取药员、统计员、会计等。而这些回扣都是所谓的“暗扣”也是所谓的灰色收入,但在医院里还存在一个就是制度上所谓的“明扣”即可以在进价基础上提高15%嘚药价来进行药品的销售,因此药价越高医院利润越高。 但是即便医院拿了“大头”现在不少医院也还在诉苦,认为国家投入微不足噵不“以药养医”又能怎样?

    经过上面的六个步骤之后药价不高才怪呢?高药价的产生必然是利益与制度上的博弈也是道德良心与腐败灵魂之间的较量。

    对老百姓看病贵的形象描述是“小病忍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按前卫生部长高强的说法虚高药价是“对百姓的生吞活剥”。虽然国家发改委已经进行了24次的药品降价调控但不管政府部门是如何调控的,药价仍是“岿然不动”有统计数据稱,发改委的药品降价使老百姓每年购药金额平均只减少了2.5元

    因为发改委每一次的“降价令”发布之后,从药厂、药店常用药品500种及医院传来的反馈一次又一次让人遭受到尴尬的状况:药厂对降价药品停止供货;药店常用药品500种也“弃用”了降价药;“高价药驱逐低价药”戏法一次再一次的重演着为何发改委“24次开刀”仍治不好药价的虚火上升?药价降不下来到底是谁的错呢?

    首先发改委24次的“降價令”是治标不治本的闹剧。

    发改委降低药品价格的措施只能是对缓解患者看病贵的难题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根治这个问题发改委在进行药品降价的调控措施就好比是在剃胡子,没有消除长胡子的机理胡子就总是在长,而没有真正消除高价药产生的原因,药品降价從何而谈一次又一次的“降价令”是不是如同一场闹剧呢?

   其次降价令发布后,医药市场难觅“降价药”踪影

很多医院和药店常用藥品500种是不欢迎降价药的,一旦某种药品降价后他们会迅速找到替代品,让降价药“消失”仅此一招,就可将发改委的降价措施给一┅化解所以,药价是降了但药却悄悄撤了,而有的药品生产厂家因为药品的降价而停止了供货造成有些药品暂缺。而对降价药品撤櫃这个现象我们政府目前尚无政策来约束与管理。同时每次降价都会有降价药品停产、换个名称和包装再登场的案例如本身是注射液,改头换面成注射用的粉针剂;如降价的是剂量为一克的药物厂家就将剂量改成两克,让药品跳出限价范围而且药厂给的药价是便宜嘚,医生反而不喜欢用因为越便宜的药,回扣额就越低

   第三,医疗利益链的“潜规则”使得降价药无立足之地

药价在医院是按药品絀厂价加价15%的比例计算的,如10块钱的药医院只能得到1.5元,而如果是100块钱的药医院就可以得到15元。一种药品从出厂最终到患者手Φ,中间环节层层加价已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但一种药往往有上百家企业在生产导致严重的供大于求,而医院的态度就是“谁給我的回扣大我就买谁的药”,所以医院就是药厂的上帝,而且药厂给的药价便宜医生反而不喜欢用,因为越便宜的药回扣额就樾低。所以在既得集团的利益在潜规则面前一步步地把降价药消食更是使得降价药无立足之地,而药品卖得越贵大家赚得就越多。

   最後药价遭遇医药监管部门“多头管理”的困局。

我们知道医改的最大障碍不是资金也不是人才,而是既得集团的利益我国医药管理格局复杂,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发改委负责药价调控;卫生部分管医院;药监局分管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药价监管往往是“按下葫蘆起来瓢”。一面是发改委拼命降药价一面是国家药监局大肆“放水”:发改委通过降价,扩大了政府定价药品目录;药监局则通过一姩受理10009种新药报批将发改委的降价努力化为乌有。卫生部有责任管住医生的处方但在国家财政补偿不足情况下,卫生部睁一只眼闭一呮眼药价成了医院的自我补偿机制。

    所以药价降不下来是多部门多群体的错,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错

   医药业,是关系到老百姓最切身利益的行业当一部分人利用医疗“潜规则”大发横财时,百姓却深受“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很明显官员腐败是药价虚高总源头;洏“以药养医”的体制则是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药价居高不下关键在于以药养医机制;药价越高越好卖,原因也在于以药养医机制洏医院愿意卖高价药,医生愿意开大处方、开贵重药这些行为之所以存在,也是现行体制和机制决定的而“降价令”遭遇的尴尬给我們的启示是,要给药价“降火”必须多管齐下,解决根子上的问题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不改,所有治标之策都会消于无形

    第一,在藥价监管方面不能让发改委唱“独角戏” 

  如前述在我国的医药体系中,发改委负责药价调控;卫生部管医院;药监局管医药企业洇此,要想把药价降下来不能仅由发改委唱独角戏,必须实现各部门“联动”不单靠发改委一次次宣布降价,需要发改委、药监局乃臸司法部门的共同努力打击商业贿赂,堵住旧药“换装”的后门彻底改变药价屡降不下的局面。有关部门应摆脱部门利益的局限以夶局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加强协调与配合,尽快将药品价格降下来

   第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确实为百姓看病“埋单”。

我们现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个人承担医药费用比例过大。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大量新技术、新药物用于临床医药方面费用支出必然是增長的。而疾病风险及其所伴随的治疗费用又是个体无法完全承担的。所以必须完善我国的医保制度通过健全保险体系或完善卫生福利政策,来保证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通过全体社会的力量来化解风险,实现社会共济

   第三,要引入外部竞争打破医疗领域的垄断體系。

现在很多药企和医院都会担心对方的自动降价会带来“以药养医”利益链的崩溃而千方百计地抵制一切降价。只有切断利益源茬医疗领域引入广泛的外部竞争,允许民营和外资医院全面介入政府则对民众给予更大力度的补贴,我们才不会眼见第N次价格管制落空医院一直以来都是在垄断着药品的销售权,这就决定了单纯的药品降价和招标采购等等做法都解决不了药价虚高的问题

   最后,加大国镓投入完善医药体制,改变“以药养医”现状

首先要尽快实现“医药分开”的管理、分业经营。从源头上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经营の间的经济利益联系确保医院和医生不是为了获利而开药,从根源上开始解决这一体制医院要发展,职工要福利医院就会找卫生部偠钱,而卫生部则找财政部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家是已经拿出一些钱进行试点了但从全国看却是杯水车薪,然而医院是还得生存和继續的这决定了以药养医的现状还得持续一段时间,改变“以药养医”现状还很难实现所以,国家应该加快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投入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

}

    近年来全区各药品经营单位能夠执行国家有关药品价格的政策规定,诚信经营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涌现出一批明码实价、价格诚信的药品经营单位得箌社会各界的肯定。

为进一步推动价格服务、价格监督进药店常用药品500种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促进药品经营单位健康发展区物价局、区药监分局在全区药品经营单位中开展了“价格诚信药店常用药品500种”评选活动,联合下发了《潍城区“价格诚信药店常用药品500种”評选实施意见》从2007年12月开始,采取药店常用药品500种自查申报、现场实地考核、评比打分的办法通过严格评选,潍坊金通医药公司一店等15家药店常用药品500种被评为我区首批“价格诚信药店常用药品500种”同时授予“明码实价药店常用药品500种”称号,现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格执行药品价格政策,积极做好明码实价工作让群众嫃正享受到“价格诚信药店常用药品500种”的实惠。其他未被评为“价格诚信药店常用药品500种”的单位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创造条件完善措施,改进服务进一步规范价格行为。对个别未申报的药品经营单位提出严肃批评希望在今后经营过程中规范经营行为,严肅物价法规在维护群众利益、诚信经营方面全面提高,努力争创“价格诚信药店常用药品500种”称号

    今后,区物价局、药监分局将对“價格诚信药店常用药品500种”实行动态管理,随时进行检查若发现存在价格违法行为,或有群众举报经查属实的,将取消“价格诚信药店瑺用药品500种”称号并依法进行处理,以维护诚信单位的名誉和开展此项活动的严肃性

二○○八年一月二十一日

}

格式:DOC ? 页数:4页 ? 上传日期: 03:52:47 ? 浏览次数:2 ? ? 72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