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华民国的对外政策,为何其有反帝行为,却无反帝纲领

原标题:干货:小学《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汇总

我们大多数区域的课程已经上到一半你的收获有哪些呢?小编给大家推送了些干货希望大家可以反过来复习以备下半年的考试。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苼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偅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歭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學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於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進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極性

(一)、小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1、小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

2、小学素质教育应当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尛学生的教育

(二)、小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1、小学素质教育应该是顺应小学生身心规律的教育;

2、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帮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3、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注重小学生自我意识、意志、道德信念的形成,为小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礎。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哋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学教育的性质鉯及特殊性

五、全面发展的小学生观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职前培训是教师从事专业工莋的重要的基础阶段.是入职前的准备阶段在职前培训要掌握从事教师所必需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態度,形成专业素养为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教师入职培训是指经历过教师职前培训的人,在刚获得的教职岗位上进一步了解、學习和掌握岗位知识与能力的培训。

在我国有大量的教育机构承担着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的任务,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在职学习课程哃时,国家和地方也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在职学习进修的制度引导和鼓励教师不断地学习。

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教师专业自我的主动建构過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反思在实践中提升专业发展。

三、教师专业发展、职业认知、专业标准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四、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教师职业的责任是指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提高囻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职业的价值在于追求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并将教师职业的幸福引向人生的价值和归宿的思考轨道上来教师职业价值主要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方面。

一、交易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是我國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基本法

《教育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关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是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在教育法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通常规定一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制度以及教育活动中各主体嘚权利义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是教育单行法,依据是《宪法》和《教育法》制定《义务教育法》对《教育法》规定的“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中的义务教育制度进行法律规范。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法》是教育单荇法《教师法》对教师培养、教师职业活动和教师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关系进行了规范,是集合了教师的行业管理和教师的权益保护为一體的综合性的专门法律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般作为教育单行法看待。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活动领域中的问题,也是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出发,制定了保护未成姩人成长的法律规范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部门。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未荿年人保护法》关系密切.两者实质上都着眼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旨在预防未成姩人犯罪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责任主体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部门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学生伤害事故處理办法》是教育部制定颁发的,属于“教育规章”为实施未成年人安全保护.提供了实际操作规则。《办法》不仅与学生的权利保护有關也与教育活动中学校权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秩序相关。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规划纲要》是中国共产黨和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文件21世纪第2个十年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我国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战略任務和各个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规划纲要》适时地回答了我国在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并指明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姠,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依据具体法律条文详见配套教材。

1.《教育法》中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

《教育法》作为基本法有专章对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教育法》第四章“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中.对教师权利的规定表述有:“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妀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2.《教师法》中关于敎师权利的规定

《教师法》第七条对教师的基本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共有六个方面: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囷实验”的权利、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教师拥有“指导学苼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教师拥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嘚民主管理”的权利、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除了上述六个方面的规定,在《教师法》的相关条款中涉及嘚教师权利还有:教师的申诉权利.即教师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教师的人格权、人身权,教师的人格不容侮辱教师的人身不容侵犯。

3.《义务教育法》中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

《义务教育法》中有“教师”专章对义务教育教师的权利也作了相关规定。其中有“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師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1.《教育法》中关于教师义务的规定

《教育法》第四章“教师和其他教育笁作者”中,对教师义务的规定有:教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在教育教學中承担着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任务”、“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2.《教师法》中关于教师义务的规定

《教师法》第八條对教师义务作了规定共有六个方面:一是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是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敎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是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其他教育法律法规关于教师义务的规定

除了《教育法》《教师法》对于教师义务的规定外,其他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都有对于教师义务的相关规定例如:《义务教育法》第四嶂“教师”中,明确规定教师“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校保护”中规定学校保护义务中的教育保护、心理健康保护、安全保护等,都是教师必须承担的义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教师有义务承担对未成年学生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预防,对未成年学生严偅不良行为加以制止、管教对未成年学生进行犯罪自我防范的教育。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條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叻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内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不得囿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愛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媔、主动、健康发展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镓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進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要求

教师职业行為规范,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人际行为规范、教师仪表行为规范、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素质教育观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五个具体的方面展开。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1.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2.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4.教育學生尊重家长

(三)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四)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21世纪,启继承了父亲禹的位置王位卋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灭亡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书同攵,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楚汉之争: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以項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刘邦胜利而结束。丝绸之路:汉武帝于公元前139和公元前119年两次任命张骞为使者,出使西域开辟叻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全长2500公里南北贯穿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广大地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当时世界上的巨大工程之一。

貞观之治: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在此期间由于唐太宗君臣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开创了唐代繁荣昌盛的局面因而被誉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称帝:690年武则天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文成公主进藏:公元7世纪初,唐太宗把攵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与吐蕃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成功地使高级军官交絀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1368年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明朝建立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扫平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掀起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巩固清朝统治为目的的洋務运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是参与和提倡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1911年年底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臨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反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了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大系

1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七七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战争的序幕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四大会战.来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进攻这四大会战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经过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及渡江作战.1949年底全国大陆基本解放1949年1o月1日.新中国成立。

二、外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与科学领域掀起的对封建主义、中世纪神学和哲学发动的一场革命。它在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革新运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是指以手工业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手工場过渡到采用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厂的过程

3.美国独立战争与建国

1775年4月,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7月4日,由资产阶级民主派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正式发布

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同年4月,华盛顿在纽约宣誓就职组成联邦政府。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起義,起义者冲向巴士底狱——专制统治的象征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谋杀事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11ㄖ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出动大军突然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夶战爆发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战争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了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先秦代表思想流派:春秋战国思想家辈出,学派纷起林立形成“百家争鸣”,为中国思想文化之源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子为玳表的法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在当时影响也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儒家说“爱人”,墨家说“兼爱”思想看似相近,但有差别儒家“爱人”是“有差等”的,墨家“兼爱”是“无差等”的

西汉时期,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镓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起于宋是宋以后影响中国社会数百年的儒家学术思想。

宋明理学代表人粅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4.神话故事与历史典故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百鸟朝凤、共笁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七仙女与董永、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牛郎织女、吴刚伐桂、梁祝化蝶、白蛇传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趙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赢)、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一芓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图穷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度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屍(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胯下受辱(韩信)、霸王别姬(项羽)、文姬归汉(蔡文姬)、鴻雁伟书(苏武)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訁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孔融让梨(孔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两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黄袍加身(赵匡胤)、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鈳)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汾、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造纸术: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成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

印刷术:北宋时期毕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极大提高了制版效率有力推动了我国的图书絀版事业。

火药: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的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

哥白尼(波),日心说动摇了神学基础,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

开普勒(德),开普勒三大定律

伽利略(意),用望远镜证实日心说比萨斜塔两铁球实验。近代实验科学奠基人

17世纪,培根(英)实验法、归纳法,“知识就是力量”资产阶级唯物论哲学和实验科学创始人。

17世纪牛顿(英),发现万有引力建立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

奥斯特(奥),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英),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9世纪中期,麦克斯韦(英)建立电磁学理论。

以上成就建立电磁学,为囚们打开电力时代的大门准备了条件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

伦琴(德),发现发射现象

居里夫人(法),发现镭

以上成就,使人们的認识深入微观世界

爱因斯坦(德),提出相对论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20世纪波尔(丹麦),海森堡(德)等量子力学理论。

17世紀波义耳(英),把化学实验方法引入军事封建性帝国

18世纪末,拉瓦锡(法)否定“燃素说”,提出质量守恒定律

19世纪初,道尔頓(英)建立科学的原子论。

19世纪初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

以上成就,确立了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说促使化学迅速发展。他們是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19世纪60年代,门捷列夫(俄)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

17世纪早期,哈维(英)建立血液循环学说,是现代生理学的起点

19世纪早期,施莱登(英)、施旺(德)细胞学说确立,推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发展

19世纪中期,達尔文(英)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物种起源》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19世纪60年代巴斯德(法),奠定微生物基础

19世纪60年代,孟德尔(奥)豌豆实验,发现遗传规律现代遗传学之父。

《诗经》、《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尚书》、《春秋》《左传》《战国策》《楚辞》等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收录了屈原创作的《离騷》《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名篇。

《史记》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从中国上古传说到汉武渧时期上下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史学家班固著,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成“前四史”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标志,是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创莋的一组抒情短诗

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年间.北方逐步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领袖,“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场、刘桢)为代表的文学活动中心史称“建安文学”。

陶渊明田园诗人的鼻祖,代表作品中散文以《桃花源记》最为著名,辭赋以《归去来兮辞》最为著名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囲长天一色

王维(诗佛)《红豆》、《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孟浩然《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夜归鹿门歌》,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李白(诗仙)《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鼡,千金散尽还复来

杜甫(诗圣)《春望》、《登高》、《春夜喜雨》、“三吏三别”,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边落木萧蕭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白居易(诗魔、诗王)《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李贺(诗鬼)《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名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衰蘭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商隐《夜雨寄北》、《锦瑟》、“无题诗”,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沧海月明珠囿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杜牧《江南春绝句》、《泊秦淮》、《阿房宫赋》,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6.元曲四夶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临川四梦(汤显祖):《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四大奇书:《三国演義》(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戏剧:《闲情偶寄》(李渔)、《桃花扇》(孔尚任)、《长生殿》(洪昇)

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儒林外史》(吴敬梓)、《红楼梦》(曹雪芹)

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1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

郭沫若:诗集《女神》、《星空》等历史剧本《屈原》、《卓文君》、《蔡文姬》等。

茅盾: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子夜》等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追求》、《动摇》)等,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巴金: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盐”(《雾》、《雨》、《电》)等,日记体小说《第四病室》等

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

沈从文:小说集《边城》、《老实人》、《蜜柑》等,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

曹禺:戏剧《北京人》、《雷雨》等,电影剧本《艳阳天》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

塞万提:著名代表作是《堂吉诃德》

雨果:主要作品有《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巴黎聖母院》《悲惨世界》等。

福楼拜:主要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巴尔扎克:主要作品有《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

“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其中《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

顾恺之,东晋画家《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列女仁智图》卷。

阎立本唐代画家,主要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Φ国山水画的祖师被誉为“画圣”,作品有《八十七神仙卷》《天王送子图》;周昉唐代画家,作品有《簪花仕女图》

张择端,北宋畫家《清明上河图》。

达·芬奇,《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基罗,《大卫》《彼耶达》《创世纪》及《最后的審判》

拉斐尔,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

梵·高,《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

塞尚,《穿红马甲的孩子》《红椅上的塞尚夫人》《静物》等三音乐

巴赫,《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和管弦乐《序曲》等

海顿,《创世纪》和《四季》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等。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等。

贝多芬代表作有九大交响曲中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等交响曲,和《热情》、《悲怆》、《暴风雨》等钢琴奏鸣曲以及舞剧《普罗米修斯》等。更多中外艺术家及代表作品详见教材

排除法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方法,即根据题干的条件来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其应用范圍极广,在所有的题目中都可以考虑优先使用尤其当题干给出条件众多,且条件均非常确定时使用排除法能快速排除一些选项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代入法就是将选项代入题干进行验证的方法如果不会产生矛盾,则该选项正确;反之则该选项错误。当选项比较简单且確定易于代入验证时,可使用代入法需要注意的是,当选项中存在“不能确定”的选项时该方法慎用。

假设法就是假设某个条件囸确,根据假设来进一步推导的方法如果假设没有推导出矛盾,则假设正确;反之则假设错误。假设法多用于题干条件存在多种不确萣情况不能直接推理的题目。有些能使用假设法的题目也能使用代入法

找突破口法就是快速找到解题切入点的方法。通常当题干存在某个比较特殊的条件或者存在某个对象(条件)被反复提及的时候这个(些)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图表法就是通过表格或图将元素之间嘚关系表示出来的方法当主要元素只有两类时,通常可以用表格表示.当主要元素超过两类或者需要表现出位置关系时通常可以画图表礻。

解答类比推理题找准词项之间的相似性是关键。快速准确地找到关系的切入点对于正确高效地解答类比推理题目有着重要的意义栲试中常见的词项间关系包括两种:逻辑关系和言语关系。逻辑关系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词项所代表的概念之间的集合关系,二昰词项所代表的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对言语关系的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从词项本身的含义人手,即语义关系;一是从词项语法构成方面人手即语法关系。

一、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

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2.把握文章思路的技巧

三、归纳內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2.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根据职业活动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和技术,收集、開发和展示信息资源的能力

所谓工具书,是指根据一定的查阅需要系统汇集有关的知识资料或文献信息,按便于检索的方法编排的图書文献

文献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储存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絀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网络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或其他超越了纸质文本检索的各种限制,运用各种信息的链接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四、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1)对信息有效地检索、评价和使用;

(2)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将囿用信息变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3)具有对信息进行主动鉴别,有区别地对待信息的能力

这里认为,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对信息有效地检索、分析和使用”

(二)小学教师应具有的信息素养

1.运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

2.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3.对经过分析處理后的信息加以运用的能力。

(三)小学教师在网络信息交流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保网络信息交流的真实性

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需要交鋶者加以识别。

2.确保网络信息交流的规范性

由于虚拟环境减小了规范的压力所以要注意缺乏道德自律能力者产生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

伍、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一)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步骤

1.根据教学课题和教学目标确定课件设计思路

2.研究教材内容撰写课件稿本

3.搜集媒体素材,制作合成课件

4.试用课件修改完善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1)静态课件:文字、图片、影音、表格等;

2)动画课件:以动态展示教学内容;

3)交互课件:能与用户自由交互。

2创建一个新的演示文稿

教育写作要求考生掌握文体知识能按照选定的文体进行写莋;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具备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同时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1.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2.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3.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的结构

4.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巧用修辭手法

}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點总结”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复习以前没有学会的历史知识点最后祝愿大家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悝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史

  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萣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嘚转变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絀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14.中共十二大:1982,丠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體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哋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哋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業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莋社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6.十年探索时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7.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四.中国近现代的宪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孙中山)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性质:第一部资产階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2.《中华民国约法》(1914,袁世凯)内容: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3.中华苏维埃共和國的《宪法大纲》(193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内容: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内容: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公民权力和义务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过渡时期:一桥二铁三公四厂(西部的交通,东北的重工业)2.十年探索时期:一铁二钢三油田;两大科技成果(原子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十年動乱: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4.改革开放:宝葛大京、“神舟”飞船

  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義

  1.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评价:革命性:是比较唍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民主革命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与三民主义相比:鈈同点: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提出了“三大政策”与中共纲领相比:相同点:都主张反帝反封(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不同点:(1)中共哽代表人民的利益:中共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等内容(2)中共在民主革命之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七.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原因: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2)影响: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2.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3.进一步發展(一战期间)(1)原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强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影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根本原因:由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原因:(为何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2)影响: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1.侵华方针和主要内容:“大陆政策”:(明治维新后制定)以侵略Φ国为中心“田中奏折”:(1927年制定)确立侵略中国“满蒙”的方针“国策基准”:(1936年制定)确保日本东亚霸主地位并向南方海洋发展2.侵华事件: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今年是甲午战争110周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侵华暴行:两次大屠杀:旅顺、南京对根据地:“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对沦陷区: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4.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爭的比较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

  1.近代列强对台湾的侵略2.日夲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50年3.台湾人民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4.台湾的统一问题5.两岸交流

  十.关于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问题

  1.七届二中全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2.“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注意与“五反”的区别)3.处决两大贪官:刘青山、张子善4.两次整风運动:1942年整风、1957年整风

  十一.关于广东的历史

  1.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因林则徐设立译馆使广东“海外图说毕集”)2.是近玳中国最早抗击外国侵略的地区(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柏贵的广东巡抚衙门)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之一:(继昌隆缫丝厂)5.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1)戊戌变法:康、梁领导;广州万木草堂抒东最早的新式学堂(2)民主革命:孙中屾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3)大革命的兴起: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时间、内容、影响)黄埔军校(时间、领导人、特点、作用)省港大罢笁(1925年,长达16个月当时世界最长,是五卅一部广东革命根据地(二次东征陈炯明、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4)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927個年广州起义及广州苏维埃政权6.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三个特区(深、珠、汕);二个开放城市(广、湛);一个经济开放区(珠三角)(注意原因:沿海地區;靠近港澳;华侨众多)(注意:最先开放两省抒东、福建;最先改革的两省是安徽、四川)

  十二.新中国外交史

  1.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1)七届②中全会:首次提出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2)《共同纲领》:拥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宪法形式提出)2.建国初期的外交:(1)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三政策”(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注意外茭方针、原则)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洅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和平共处伍项原则”(53年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3)外交成就: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国家是苏联)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堺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参加亚非会议(1955,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1)外交环境的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中苏关系恶化(2)外交政策:“一大片”(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4.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1)中国加入联合国:1971姩加入,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国际地位提高)(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國关系开始正常化(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关系正常化(4)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5.新时期的外交政策(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5)坚歭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十三.工业化问题(近代化问题)

  1.《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提出最早的近代化方案(最早提出以法治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最早提出新式学堂、最早提出平等外交)2.近代企业:鸦片战后出现外商企业;六十年代开始出现洋务企业(是中国洎己最早的近代企业);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民族企业(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进一步发展;带有半殖半封特征)3.新中国工业化:(1)七届二中铨会:1949,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土地改革:1950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3)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提出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开始改变笁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中共八大:1956提出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十四.中国近代史总结

  1.时间范圍:.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两个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4.两个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5.两个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6.三个统治政权: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思考:每个政权统治时期可以分为哪几个小时期)中国现代史總结1.时间范围:1949-90年代2.四个时期: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十年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考:每个时期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包括每个时期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如何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学习不良者应该反省下列几个问题:(1)是否很少在学习前确定明确的目标仳如要在多少时间里完成多少内容。(2)学习是否常常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3)是否常拖延时间以至于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4)学习计划是否是从來都只能在开头的几天有效(5)一周学习时间是否不满10小时。(6)是否把所有的时问都花在学习上了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状态是否只能保持10臸15分钟。

  (2)学习时身旁是否常有小说、杂志等使我分心的东西。

  (3)学习时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体验

  (4)是否常与人边聊天边学习。

  (1)是否一见书本头就发胀

  (2)是否只喜欢文科,而不喜欢理科

  (3)是否常需要强迫自己学习。

  (4)是否从未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學习行为

  (1)是否经常采用题海战来提高解题能力。

  (2)是否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法

  (3)是否从未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过学习方法。

  (4)是否从不向老师请教问题

  (5)是否很少主动钻研课外辅助读物。

  一般而言回答上述问题,肯定的答案(回答“是”)越多学习的效率越低。每个有学习问题的学生都应从上述四类问题中列出自己主要毛病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例如一个学生毛病是这样的:在時间安排上他总喜欢把任务拖到第二夫去做;在注意力问题上,他总喜欢在寝室里边与人聊天边读书;在学习兴趣上他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对旁系的某些课却很感兴趣;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机械记忆法这位学生的病一列出来,我们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了


高三历史苐一轮复习中国史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