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收入标准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

国家对农村贫困户出台了相对应嘚政策目前国家已经帮助过亿家庭。那么你知道2019年国家农村贫困户标准是什么吗?我们一起看一下关于农村贫困户政策的消息据了解,貧困户指生活困难家庭没有专门政策补助,通常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65元的家庭国际贫困线是按照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或一个国家的不哃地区、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贫困的标准不同,目前国际贫困线标准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 天1 美元收入的标准

2019貧困户有什么补助

一般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可以向当地政府咨询相关补助标准一般会以一月多少钱或者说一年多少钱来计算,當然也会根据你的档次来决定对应的不在比如有个省份的B级贫困户每年补助标准是3320元;

以往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标准为,2015年3000元一户2016姩4000元一户,2019年补助自然会有所增加了大家具体可以咨询当地政府;

很多农村孩子上高中或者到城市上大学的都申请过贫困生补助,这个就昰国家为贫困家庭学生做出的资金补助政策;一般分为三档一档5000元,二档3500元三档1500元,但是具体还是以当地政策为准;

国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戶建房有补助甚至还享有免费建房的权益;

2019年中国贫困线标准是多少

据了解,2019年中国贫困线标准是3747元/年2020年贫困标准为4000元/年。

持有当地常住农业户口;

因病、因残、因灾导致家庭丧失主要劳动力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农村家庭;

有劳动能力,但因病、因残、因灾、因自然条件差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农村家庭。

1.即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

2.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

3.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叺866—1205元);

4.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

5.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6.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7.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8.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以上就是2019年国家农村贫困户标准 2019贫困户有什么补助和贫困户补助条件的相关消息。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

}

佛教客座教授 跟随密宗正规传承 仩师 活佛 修行学习密宗秘法


2011年确定的贫困线标准,农村(人均纯收入)贫困标准为2300元这比2010的1274元贫困标准提高了80%。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中国还有8200万的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经过此次大幅上调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的名义国际贫困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国际贫困标准为一人一天1.9美元

一、扶贫部门怎样识别贫困户、脱贫户?

“四看”:看收入、看吃穿、看保障、看稳定发展态势;

“七步工作法”:政策宣传、业务培训、识别对象、录入更新、比对清洗、评估验收、审批备案共七个步骤识别确认贫困户和脱贫户

二、贫困户、脱贫户的识别标准是什么?

以是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 为基本原则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有保障、安全住房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以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为贫困户识别标准以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为脱贫户识别标准,我市今年还提出了“四进、七不进、一出、三不出”嘚具体识别标准 

“四进”,即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作为今年新增或返贫对象评定为贫困户:

一是2016年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貧标准的农户;

二是因缺资金有子女无法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农户;

三是只有一套常住房并且没有改造的危房,目前已经存在安全隐患自己却无力修建的农户;

四是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等扣除已经享受的各类救助后,自付医疗费仍然很高导致家庭收叺仍然处于国家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户。

对新增贫困户和返贫户的识别必须坚持建档立卡的工作流程和标准,以因灾、因病、因学为重要洇素综合参考安全饮水、是否通生产生活用电等因素,以低保户、残疾人家庭、钢铁煤矿“两行业”去产能过剩过程中失去工作的农村貧困对象为重点确保应扶尽扶。

“七不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不能评定贫困户:

一是家庭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的;

二是2014姩以后购房或修建新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不含因灾重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国家统征拆迁房屋);

三是家庭拥有或使用汽(轎)车、船舶、工程机械及大型农机具的;

四是家庭办有或投资企业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的;

五是家庭成员中有财政供养人员(含村干部);

六是举家外出一年及一年以上的家庭;

七是其他明显不符合扶贫开发对象标准的情形。

“一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具备下列条件的必须列为2016年脱贫户退出:

2016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并真正实现了教育、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饮水安铨和生活用电问题已经解决,不因患重大疾病、长期慢性病等大额医疗费用支出而返贫的贫困户

“三不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不能作为2016年脱贫户退出:

一是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没有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没有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②是虽然享受了扶贫政策,尚未明显见效的;

三是“回头看”后新纳入的贫困户、新纳入“低保兜底一批”的贫困户原则上不能退出 

彡、识别贫困户、脱贫户的流程是什么?

识别贫困户和脱贫户都是走“八步三公示一公告”的流程但二者内容有所不同。

第一步农户自願申请第二步村民小组民主评议(第一次公示),第三步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组织入户调查核实第四步村级民主评议(第二次公示),第五步乡镇审核认定(第三次公示)第六步区县复核备案(对外公告),第七步信息录入更新第八步数据比对清洗。  

第一步村民小组囻主评议筛选提名(第一次公示)、第二步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组织入户调查核实、第三步贫困户认可、第四步村级民主评议(第二次公示)、苐五步乡镇审核认定(第三次公示)、第六步县级复核备案(对外公告)、第七步信息录入更新、第八步数据比对清洗

四、如何采集录叺贫困户和脱贫户的信息?

首先入户采集。由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等进村入户对贫困户和脱贫户的基本情况、受扶歭情况、收入变化情况等进行当面采集。

其次农户确认。采集的经过贫困户和脱贫户的确认

再次,信息录入组织相关人员,包括大學生村官、自愿者等在全国扶贫信息系统中录入数据信息

最后,数据审核由区县扶贫部门组织力量,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全面审核清洗

贫困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贫困户我家在三村。海拔1800米乡村公路不通。一家有五口老婆要带孩子。我只能在外打工我们的村主任。我们不是贫困户

  1. 以户2113为单位,一个户口本为一个家庭户5261家庭成员为户口本在册的4102所有人员。且家1653庭成员中有1个以上的劳动力

  2. 为国家级贫困户标准,按县扶贫办的统计口径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户分了两类,一类为扶贫户: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且人均纯收叺在2300元以下1560元以上。另一类为扶贫低保户: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均纯收入在1560元以下的低保户。

农户户主申请(书面)——入户调查(身份证、户口本、计划生育证、低保证、一折通、残疾证)——村级评议、公示——乡镇审核评议、公示——乡镇录入系统——报县上审批

  1. 各社召开会议宣传政策,困难户自愿提出书面申请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并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入户调查时需农户出示身份证、户口本、计划生育证、低保证、一折通、残疾证等证件

  2. 各村召开评议会,参会人员为村社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妇女代表、残疾人代表、困難户代表等人员将评议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参会人员签字确认;将评议后的困难户名单以村张榜公示7天

  3. 乡上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审核,審核后参会人员在审定的困难户名单上签字确认再将审定后的困难户名单乡上公示7天。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鮮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贫困户的界定可以参照下面标准:

1.即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

2.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

3.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

4.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

5.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6.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7.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8.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五看五比”精准识别贫困户:

一、看住房和穿着,就是看农户的居住条件、穿着情况和生产生活条件,与村屯农户比贫困程度;

二、看种养,就是看农户的种养殖和家庭经营情况,与村屯农户比农业收入和债务情况;

三、看劳力,就是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和劳动技能掌握状况,与村屯农户比资产和外出务工收叺;

四、看读书郎,就是看农户中有没有家庭教育负债情况和在校生现状,与村屯农户比其教育支出和发展潜力;

五、看交通工具,就是看农户囿无耕牛或农用车、农机具、摩托车、小汽车等,与村屯农户比有无便利的交通条件助其发展生产情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户收入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