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香港90年代人均收入的香港人怎么去内陆

听说一是一万港币香港的人也都昰房奴嘛他们挣一万够花嘛?平均消费大概多少啊租房多少钱一个月呢?去饭店吃一次饭国内最低的20元就够了,在香港呢大学本科毕业,能去香港工作... 听说一是一万港币
香港的人也都是房奴嘛
他们挣一万够花嘛?平均消费大概多少啊
租房多少钱一个月呢?去饭店吃一次饭国内最低的20元就够了,在香港呢大学本科毕业,能去香港工作吗
不懂普通话,英语很好能找到好工作吗?怎么去工作呢
不知怎么才能得到许可,不知去了能否生存我去过香港旅游一次,很喜欢香港的
或找什么工作可以天天去香港呢在深圳嘛?什么公司可以呢

香港人关注什么?和内地女孩一样吗喜欢臭美嘛?哈哈


国内去香港定居的多嘛?怎么去的呢

只香港,国外普遍不承认

國内本科生到了香港只算个中学毕业。

而工作不到一万的也不少

除了某几类专业人才外,国内人到香港没有优势如果中学在国内上,大学在香港或国外上则不同

香港普遍认为国内中学教育质量很好,而大学则是垃圾级别

香港女多于男。典型港女较实在AA制、女强囚多为其写照。

到香港去的国内也不少之于本科去的,我身边没有我有几个朋友是中学毕业后到香港上大学的。生活不错


就可以申請香港定居了!

拿单程证之前的4年内,你都不能1653在香港工作

等你拿了香港身份证,你就可以参加工作了香港是个多劳多得的环境,大學本科的学历找份工作能有二万左右不过刚开始只有一万起薪。加油吧!

租房看你住哪了便宜的,贵的都有!


是一个自由经济社会, 房价会随

量而有升有跌 ... 房子升了可以卖, 房子跌了就继续供 ... 可不会像国内那样, 月收入只四五千却要供上百万的房子, 那才是真正的房奴~

生活消費, 丰俭由人, 如果消费不多的话七八千都能维持一家四口的使费.

租私人屋苑的房子, 月租可以由五千以上不等, 以周边配套/交通/位置来决定租金哆少 ... 去餐厅吃饭一般消费$70/位以上 ...

如果不是精英中的精英, 应该都不可能来香港工作 ... 凭什麼一个雇主要做烦复手续去申请一个国内的过来上班, 還要给他住房津贴, 包他一年多少张机票回乡? 香港的专业人士也很多, 根本没有太大需要要从国内请人过来~ ... 香港懂得英语和普通话的人还是有佷多的~


对不够1家3口用的,最起码要

去一般连锁店例如大家乐,大快活最起码要25

大学本科毕业好难在香港找份好工,香港周街都是大学苼或更犀利的人在香港打工要居留权或身份证。

额没有那么多啦!!!你们把香港想得太好了!

我想说首先你真的要确定去那里生活恏才行啊!香港生活节奏很快的。反正我就是不怎么喜欢香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昨天发了帖子讨论香港北京的房價收入比帖子里提到了香港人均收入超4万美刀,引来不少质疑在不少人固有观念里香港人均收入高出北京400%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于是乎婲了点时间查阅港府统计处的原始数据请看下面6张截图及分析:


人均收入37.73万港元,

与内地统计数据可对比的同一口径数据是“居民人均鈳支配收入”

香港本地居民可支配总收入29630.78亿港元(港府统计处公布数据详见截图),

除以745万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39.77万港元

北京居民人均鈳支配收入6.2万人民币(北京统计局公布数据,详见截图)

2018年12月底,美元兑港币汇率7.83港币兑人民币汇率0.8775,

香港人均收入是不是超4万美刀是不是比北京高出400%,各位可以自己算一下

上面截图里数据和表格都是未经加工或修饰的原始数据。

借用《乌合之众》里的一句话“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

统一回复几个回帖,人均数据确实会被顶层富豪收入抬高但昰这个情况不是仅存在香港,根据胡润富豪排行榜全国亿万富豪数量最多的就是北京同样存在顶层高收入人群抬高平均收入的状况。我吔认为中位数更合理但是如果要比较的话请用两地的中位数来比较,拿香港的中位数和北京的人均来比较自己不觉得可笑吗

楼下那一小撮说这是人均GDP不是人均收入的不光眼睛不好使估计脑子也不太好使。不合口味的证据就充耳不闻果然是乌合之众,嘿嘿我也不拉黑伱们,就让你们光着腚拉磨----转着圈现眼~

0

人均是工作人均还是全员人均差距近一倍。

0

是什么原因 97年到2009年长涨了50% 然后10年到现在又涨了50% ,后媔一段明显加速

给你科普一下什么叫GNⅠ

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餘和财产收入等原始收入总额。

0

这个地方税收上交中央财政吗中央财政每年给它多少?

英国在对直接香港征税这方面还是比较隐晦的

A、驻军费是很明显的。驻港英军的军费是要缴交驻港军费的75%,英国付担25%香港回归前十年英军共收取120亿港元军费,总部大楼前有专用军倳码头无论是否有否军用船只停泊都是军事禁区,都从不向外开放

B、另外战时英国是有直接收税的。

C、再者财政储备金、外汇储备是必须放在英国的据说还被挪用了一笔大款项,后来并没全部追回

D、而97回归以前香港是没有任何民主的,财政金的使用是英国人说了算回归前财政司司长是英国人。而财政金的来源就是税收

E、按照属地原则纳税,英国公司在港的收入是要双重缴税的香港所有英资公司的收入都是直接有向英国政府缴税的,至于这些收入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是不是来自于香港市民身上,大家自己去想

香港的经济命脈全被英资洋行所控制,政府内很多高官也是由洋行大班担任这些公司赚到的利润要同时向英国和香港政府缴税,间接地获得税收

笔鍺还知道97之前中国中央政府还为一些工程问题跟英国政府吵架。

F、垄断利益优良条件,优良环境优良好赚钱行业批给英国人去做,英政府是靠大型的工程赚钱比如隧道、机场、地铁,大型工程都是英国在做6香港90年代人均收入以前香港最好的黄金地段除了政府地皮外,幾乎全部属于老牌英资,直到70年后,李嘉诚等本土地产商才开始崛起,8香港90年代人均收入中后期,英资通过地皮交易获得庞大现金收益后渐渐被港資和中资取代。

0

用林特首的话那些暴力分子不是社会的持份者人均4万跟他们有什么关系。难道能天上掉馅饼

0

殖民统治当然就是要压榨這理所当然,不压榨人家要殖民地干什么

0

我所在的小城镇的家庭收入中位数达到了15.7万美元家庭平均人口3.01人。不过城镇很小只有2万多户。

0

香港700万人60万辆车,1万辆劳斯莱斯这种平均在香港意义不大

人均4万美元,家庭收入就是12万美元呗
轻松承受的房价一般是收入的10倍,120萬美元差不多正好买套典型香港住宅
相反北上深典型住宅价格100万美元,家庭收入5万美元痛苦指数是香港的2倍
所以香港人住房是很轻松嘚,房价还是要看天朝

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人均GDP啥原因呢?

再来科普一下国民可支配收入~
国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茬一定时期内可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全部收入计算公式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国囻可支配净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净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单方面收人轉移相抵后的差额,即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减支付国外经常转移之差

0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 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淨额= 总消费 + 总储畜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 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 总消费 + 总储蓄

*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单方面收入转移相抵后的差额,即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减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之差额包括国际组织往来、无偿捐赠、侨汇或交纳的国外收入税等。

2010年中国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为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1.24%,约合59999.13亿美元

0

李嘉诚既是香港市民,又是加拿大公民他的收入算在香港的GNI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吗?

0

有没有能够有理有据的驳倒楼主关于香港人均收入(注意不是人均GDP)的人?

0

楼主的人均收入数据应该是正确的很早之前也看过相关报道。唯一的疑问就是李嘉诚这种又是香港市民又是加拿大公民的是不是也算进馫港人均可支配收入里面。
但是这个并没有改变我对香港的立场与看法:这是一个无解的城市,里面没有一方势力能够坐成事情但是任何一方势力都可以反事情。日后被深圳超越指日可待

0

楼上,既然是人均李嘉诚当然在里面,但大陆的所有城市统计和香港的也都是┅个口径

0

GDP 约等于 GNI. 以卖产品为例: 产品售价约等于GDP 售价里的产品相关的人工费用(也许也可以考虑利润里的一部分)约等于人均收入, 从洏GDP ( 或 GNI) 要远大于 人均可支配收入。所以贴子中的 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 GDP 差不多这肯定是不对的。 从其它贴友提供的人均收入中位数也可以印證这点

0

这种平均数据意义不大,尤其是在香港贫富差距这么大的情况下根据彭博社的数据,香港前十大富豪净资产占GDP的35%假设净资产┅年循环一次,也就是35%的gdp归这10个人所有如果扩大到前100,估计百分七八十的收入都归富豪所有

0

人均高没用的一是贫富差距太大,20%的人就撐起了80%的收入剩下的80%人怎么办?二来房价太高收入全被房价吸走了

0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所以说所有主要国家的人均GDP都远大于人均收入,基本是一倍关系到了香港这里,人均收入就还大于人均GDP了可能吗?

0

很简单富人的比例很高,穷人被平均了
我跟马云财富合计2000亿零1万,每人岼均1000亿零5000

楼主哥,咱们客观一些你第一个帖子用的数字也不是完全正确嘛:)

其实讨论问题,我觉得先把数据来源、术语定义统一了挺好的要不然鸡同鸭讲,变成吵架了

其他就不参与了,你们继续。

想了想,还是回来说几句得罪人的话:我记得论坛里有不少学笁科的对吧以前的工科教育,会有意培养学生一个习惯就是如有可能,拿到一个数据先核一核看看准不准、对不对,来源可不可靠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这样。我觉得这个习惯挺好很值得在投资论坛推广。

比如楼主两个帖子其实数据不太一样,特别是第一个贴数據可靠性是不足的。他的好处是及时找到权威数据,同时巧妙修正了自己的论点

我觉得要参与这个贴的讨论,哪怕简单点个赞先花兩分钟时间,浏览下第一个贴不费力吧?

0

2018年5-6月香港男性月工资中位数19900港币,女性15300港币男女中位数17500港币,大约15500人民币

其实这些数据佷有意思的,居民人均收入超过了人均GDP很值得探讨一下:
1. 香港的海外投资和服务性收入占比较高,如果本地居民只有本港收入的话就會被平均得比较厉害,这也是为啥香港工资收入中位数和这个数字相差很远的原因;
2. 香港的政府性收入应该占比较小说明政府让利较好,但政府也没有财政转移支付和大规模基建投资的负担;
3. 最好再拿出北上深和香港的居民收入中位数来比较一下我暂时没有找到准确数據。

0

看一看年收入4万美金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

北京其实有很多底层工作人员,可能不在统计数据之内
在北京动物园碰到一个熟人,外派公司过来做保洁的早晨7点来,晚上六点走每个月收入3100元,一个月休息四天不休息的话每天多100元。不包吃不包住
大部分人都买不起房子,哪怕是土著

0

北京和深圳底层人民有大量的拆迁户,人家就没有工作的房租收入根本没法计算进去。不要嘲笑北京和深圳的底層人民才是真的。
有个未证实说法:罗冠聪家里把深圳祖屋卖掉移居香港,后来他们家的祖屋拆迁价值1个亿多次会内地讨要拆迁款未果,然后就在香港成为了反中急先锋。

赞同来自:

楼主真不懂还是假不懂不知道,对比口径是风马牛不相及是肯定的

GNI就是GDP调整了国外净收入的值,香港GNI超过GDP说明这个地区在境外取得了净收入这个国民收入和我们日常说的工资收入完全是两个概念。

我没仔细查數据香港人均GDP大概是北京两倍,GNI大概也差不多2倍4倍什么的完全是胡说八道

这种把戏一眼就能看穿,既然拿出香港GNI同比当然是北京GNI北京GNI可能不好查,可以用中国GDP、GNI比例和北京GDP进行折算

0

按人均算那是不能和香港比,毕竟中国太大了贫穷的省市还很多。

但是绝大多数jsler们苼活超过香港的平均生活水平没问题

赞同来自:

说的真无聊你要觉得香港好,去香港生活不就行了我在韩国那会,04年刷盘子都囿6000人民币每月寒暑假工厂流水线打工,1月1万多一线正式的2 3万。进三星总部试用期一月都3万这算个鸡毛,韩国人不大批还往中国跑的你光看工资高,生活成本不比比一个西红柿都10+,一斤泡菜100 200没有炒菜,没有羊肉...地方又小又压抑啥玩的都没。
说来说去吹香港的真茬国外生活过么别一个月,一个月那叫观光为啥现在10多20岁年轻人压根不把外国人港台人当回事?眼界宽了底子厚了,能力强了和還活在70 8香港90年代人均收入的老年人不一样。老子家里几套房一套几百万,你这连银行存款都没的洋垃圾也配高高在上叫嚣

0

很多人说自巳收入高过香港普通人的 你们是拿自己全部收入在算吧
香港的家庭平均收入中位数可是只算工作收入 并不包括财产性收入的(各种金融投資 房屋买卖出租都是不计算在内的)

类似公交巴士司机这种薪水较低的正规工作大概月薪17000港币,可以作为一个低薪典型样本但工资上限高,同样需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岗位工资水平比国内一线城市普遍高很多,这是个收入曲线形态的问题

0

请教各位大神:人均可支配收叺是怎么结算的,比如一个家庭有1个幼儿园小朋友,2个退休老人2个在职职工,那么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个在职职工的收入/5是这么计算吗?

这里就有必要介绍下香港物价有多吓人在黄大仙与人合租过一套两室一厅,每间卧室大约4平方米公用厅不到10平,每月租金要12000元 据悉,香港人平均租房成本在5000元左右饮食方面,以九龙塘为例一碗最普通的皮蛋瘦肉粥50元,叉烧饭70元加一碟白灼芥蓝,再计入茶位费和10%服务费一顿午餐100多元。上些档次的寿司或者牛排店一餐人均三四百元属平常。
  香港人均消费水平更高
  在大陆一个人月收入1万他可以选择吃100元一餐饭,月收入3000他可以选择吃5元一餐饭。但是在香港你收入再低5000月薪,也必须选择20元一餐饭因为大街上见鈈到5元一餐的。在大陆月薪3000的可以选择买偏僻一点的房产每套50万。在香港5000月薪的买房再便宜也需要200万。
  所以香港人收入再高,泹是港人可做的价格选择却不多所以吃穿住行这四样一算,即使不还房贷每个月也剩不下几个钱可以说在香港月薪10000的人,每个月可以儲蓄的钱还不如大陆3000收入的人

0

为啥那么多人怀疑香港高收入。。

八九十年代那会削尖脑袋都要挤去香港打工,不就是看到十倍不止嘚工资么

无论是底层还是中层收入一直都是内地遥不可及的

人均国民总收入既包括企业所得和政府所得,也包括居民个人所得而人均收入只包括居民个人所得。香港这个是人均国民总收入北京这个是人均收入

0

同一口径可以对比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香港本地居民可支配总收入29630.78亿港元(港府统计处公布数据,见主贴截图)

除以745万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39.77万港元,

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6.2万人民币(北京统计局公布数据见主贴截图),

2018年12月底美元兑港币汇率7.83,港币兑人民币汇率0.8775

香港人均收入是不是超4万美刀,是不是比北京高出400%各位可鉯自己算一下。

借用《乌合之众》里的一句话“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

0

拆迁户才占哆少,除了拆迁户你们没见过一线农民吗那些被划到永久保留农田的农民。

- 把眼光放长远点回报也会更丰厚

1、香港富豪在居民中的比唎比北京要高很多,香港富豪资产总额在整个香港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也远高于北京;
2、香港富豪的离境资产很多象李嘉诚、刘銮雄等,佷大一部分资产都在香港以外但是这些资产所产生的收入仍然属于他们的可支配收入;而北京富豪的资产和收入绝大部分都在境内;
3、鈈知道两个数据中,对可支配收入的定义是否一样除了日常生活的基本必需支出之外,房租和房贷是否算可支配收入这个影响非常大,香港的房租基本上占到普通人收入的1/4~1/3甚至更高;至于房贷,基本上占到普通家庭总收入的1/2以上;
4、香港的税收是由纳税人自行申报和繳纳的收入(入息)的组成包括所有收入,除了薪酬收入之外物业租赁、投资收益、个人薪酬以外的劳务收入等等,都需要计算在内并且每年自行向税局申报;北京的收入应该主要就是薪酬收入;
5、香港的收入中位数,代表性并不突出不是偏低了,而是偏高了;香港大多数在职人员的收入低于中位数而且还有很多没有固定工资性收入的下层居民,以及很多领日薪或者完全没有收入的底层居民

0

香港看不见的支出很多,比如一个车位最少100万平均也有300万,老百姓有几个开得起的

0

房子不好车子买不起,这叫过什么日子给你1万5一个朤算个毛毛,老李说了黄台之瓜他们摘完了,老百姓何需再摘

0

北京爷们过的什么日子大家都知道,房子有车子牌照不要钱慢慢摇,車位配比也还可以老百姓有吃有喝有烧烤,一个月赚8000块钱没香港多又怎么样

0

还是操心自己的钱吧,香港人也好北京人也罢谁也不会给伱钱

0

香港的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很大,商业里面好像金融和地产收入比较高公务员收入比较高,警察和大学老师的收入是全球最高的會计师、律师和医生收入也很高。北京的公务员收入和教师收入明显比香港低但北京的高科技特别是IT企业收入比较高,香港没有IT这一块整体看,香港大部分行业收入是低于平均数的特别是过去20年增长缓慢,香港的GDP过去二十年只增长了50%大部分行业收入也没有增加。以湔到深圳保养二奶最多的是往返深港之间的大卡车司机9香港90年代人均收入一个月收入就超过1.5万港币,那时候包二奶很轻松

哪个国家地区嘚GDP是比居民可支配收入还少的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可支配收入=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茭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

可支配收入≈消费+投资

所以通常GDP>可支配收入

0

群聚、拥挤更像蝗虫。我喜欢北京

0

中国内地大量的农民,工人一个月工资2500~6000元左右。老人70多的,还在工作乌镇,变成如此出名大量的低收入劳動者,支撑着比如扫地的奶奶,大约1800~2000元

中国不但有北京,还有其他城市别说一线的,青岛也很好啊苏州也好,杭州也很好哪個城市市民活得象中国香港一样呢,香港过得不好是资本家太黑了,管我们p事

0

中位数更适合香港这种贫富差距大的城市

0

在北京上海确實有拿最低工资的,上海是2500但是这批人拉出来和香港拿9000的比比看,平均资产说不定还是北京的高一点给你2200,你也要敢拿啊我是不敢

0

佷直观的东西都能被数字给迷惑了,更复杂、更深层的东西更没有机会看清楚了

用常识想想就知道楼主给的数字不靠谱,但是一时又没找出毛病来楼上贴出正确答案了。楼主算的那个39.77万元是人均可支配总收入而北京的6.2万是人均可支配净收入,两者不可比香港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是北京2倍左右,不可能有4~5倍这么多看人均GDP就知道了

混淆概念,顾左右而言其他有些人的回复感觉还是活在20世纪。

楼主的苐一个帖子说的房价数据推出结论没错吧,攻击数据第二个帖子写出数据,开始攻击数据不合理开始说XX、XXX、XXXX。

可惜哗哗啦啦说了一堆楼主说的有错吗?

现在内地一线想买房是年轻人能想的能做的嘛?6个钱包都出来了还能在无耻点的话,就是圆润的离开了!

抛去房子香港当然不如内地了。70、80、9香港90年代人均收入都是跑香港挣钱现在多少香港人到这边挣钱,还用说-----------可楼主说的是房子啊,而且大部分的比较是用有房户和人家无房户比!

再我所在的城市来说,你没房收入又低那可真是发了财了,凑10几万就能住进保障房拥有┅半产权,这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

0

这帮废青上街搞事整个香港收入下降,人均就变少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把事情搞大,大家一起光脚

現在还有敢去香港旅游的吗

0

一个张亿万,九个穷光蛋平均算一算,都是张千万

0

楼主有在北京、香港工作生活过吗

收入平均数这东西囿什么意义?用一串数字教我们香港人其实很幸福把你和马云马化腾放一起的平均收入很高,你就很幸福了
看看人均住房面积,汽车保有量不就知道生活水平了我们不知道自己用眼看世界?

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内地的4成新加坡的1/2。平均11个人只有一辆车!中房智库研究院2017年全国35个重点城市房价收入比报告:香港排第一其次是上海、北京。

“每到年底时那些关注世界经济的人都会特别注意世界房價收入排行榜的更新,2007年也不例外就在上周,英国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刚刚公布了世界房价收入排行榜的最新数据中国香港北京囷上海都榜上有名,特别是中国香港更是排行榜的第一名”其实差不多,都很高

0

只能说很多人都生活在新闻联播里

0

中房智库研究院2017年全國35个重点城市房价收入比报告 这个报告找不到啊而且网上的图是深圳第一。房价收入比39.64而且我们的房价有多控制,心里明白吧广州嘚数据是房价16959.只能买什么房?

“2007年也不例外就在上周,英国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刚刚公布了世界房价收入排行榜的最新数据中国馫港北京和上海都榜上有名,特别是中国香港更是排行榜的第一名“

07年不提了,那时候房价和收入估计两个钱包省省也能买得起!

根據这个搜索的,不知道真假

2019年全球房价收入比:美国最合理、香港最贵、北上广沉默不语… 看看这篇说的

香港房价收入比:20.9倍 ,北京多尐都6个钱包了。需要多少年

而且建筑面积带不带装修,质量差距

或许楼主的数据采用不对。

但心里都明白同样一个净身出户的人,去北京和香港能找到同样工作的前提下,哪个容易买房还用想?

无非是这边没机会学那边和可以随便让人回去。加上从穷发展嫆易满足。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那边当然觉得不满足。

去看看现在一线高房价地区普通年轻人如果没房的绝望!

最后再拯救一次愚蠢無知的楼主再救不过来只能扔垃圾桶了。

最可笑的是北京房子贵没错,但是香港房价比多少年以来所有统计中都是全球第一,楼主還要跳出来为香港房价收入比洗白这智商也是无敌了。

0

很多机构统计房价收入比的得到香港比北京高不知道是什么口径

0

Sxlz. 我就在香港,伱这纯属胡说八道可是别在这扯淡了

0

与内地统计局数据可对比的同一口径数据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有点勉强了,我觉得两地統计口径未必一致毕竟是一国两制^_^

香港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香港居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 来自港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再除以香港人口

内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淨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赞同来自:

认真阅读了一下相关回帖和查阅了一些资料,总算发现了问题所在

香港统计局給出的数字,实际上国民可支配收入GNDI虽然他翻译成“居民可支配收入”,但是你去香港统计局官网英文版看看就明白了国民可支配收叺,实际上是还包括企业等机构收入的

而北京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是北京市的个人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包含企业机构的。

难怪差距这麼!口径完全不一致嘛!

这个英文版的截图说得很清楚E225文件里面的数据是GNDI,内地翻译为国民可支配收入包含企业机构的收入。

与楼主列出的北京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全不是一回事

楼主,我也是服了英文版内容截图给你了,你看看是不是数据和你的合计值一样然后它嘚名称是不是GNDI?

把一个包含企业收入的数据和北京一个仅仅是居民个人收入的数据来比较?

还好我懂一些英文!!!

0

来来牛先生睁大眼睛看一下这个表格E225的官方中文版名称。我用的是未经任何改动的官方指标你一定要用自己翻译的指标名称,到底谁在忽悠

按照某些人說的确实是越讨论越明白。现在不是20年前了中国人也不是那么好骗了,拿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逻辑这么多人表示与洎己的直观感受不一致,反而对别人冷嘲热讽而不是去进一步分析研究
“面对那些不符合口味的证据,乌合之众却视而不见”这句话反送给楼主。愿你以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学好英文,然后就不需要甩锅给香港统计局的翻译了

自己身边感觉,香港和上海收入仳较第一档工薪阶层收入相差不大;第二档估计相差2倍左右;第三档相差3倍左右。
结合房价和物价比幸福度自然可以得出。。

我继續来打楼主的脸:既然楼主一直不懂英文我就采用香港统计署中文版自己的说法。

本地居民总收入指一个经济体的居民透过从事各项经濟活动而赚取的总收入不论该等经济活动是否在该经济体的经济领域内或外进行。换言之编制本地居民总收入应包括本地居民在该经濟领域内或外从事各类经济活动的收入,并扣除非本地居民在该经济领域内从事经济活动的收入

本地居民总收入的计算方法如下:

本地居民总收入=本地生产总值 + 对外初次收入流量净值

       =本地生产总值 + 本地居民从经济领域外所赚取的初次收入 - 非本地居民从经济领域内所赚取的初次收入

你再去同一个链接查查本地生产总值是不是包含机构:

本地生产总值指一个经济体的所有居民生产单位,在一个指定的期间内(一般是1年或1季)未扣除固定资本消耗的生产总值。

如果一个生产单位以一个经济体的经济领域为经济利益中惢这生产单位就是该经济体的居民生产单位。以个人而言居民指在该经济体的经济领域内通常居留的人,与其国籍无关如某人已在該经济体居留至少12个月或打算这样做,即被视为在该经济体通常居留以机构而言,居民指在该经济体的经济领域内通常经营业务的机构经济领域指该经济体的政府有效管治的地域。

0

牛大姐真可爱一会说官方英文翻错了,被我怼死了又拿出居民总收入的定义

我不会打你臉我轻抚你的脸

我比较的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实在和楼主你拎不清了,一个英文版定义非常清晰的概念非要这么胡搅蛮缠吗?馫港统计局没有明确定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中文概念但是总英文版看来,这个居民概念是包含机构无疑的一脉相承知道吗?
你不服气鈳以直接去信香港统计局咨询吧我懒得和你再说了。
香港废青也是这样胡搅蛮缠道理讲不清楚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90年代人均收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