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肆虐会造成什么影响请从经济、文化、政治三个方面归纳。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李建国 范城恺

瘟疫历史是一部灾难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危机四伏的曲折历史。3千年前就存在天花流行而当前超级新冠疫情正向全球蔓延。即使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疫情席卷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堪称百年一遇从几千年的历史视野看,为什么大瘟疫反复上演甚至┅度差点演化成人类的灭顶之灾?人类历次战“疫”有哪些经验教训我们该如何战胜这一次疫情危机?

1 黑死病:横扫欧洲的瘟疫之王

1.1 起源:早期为地方病因战争和商贸往来而大流行

1.2 爆发:肆虐400年,欧洲人口死亡30%-50%引发宗教信仰危机及社会劳动力短缺

1.3 战疫历程:从蒙昧和忝谴走向理性和科学,催生隔离、检疫等公共卫生制度

2 天花:灭绝印第安人的元凶

2.1 起源:源于西亚3000年前木乃伊存在天花印记

2.2 爆发:导致3億人死亡,灭绝印第安人的元凶曾被用作生物武器

2.3 战疫历程:人痘术普及缓慢,牛痘疫苗及有效的国际合作最终消灭了天花

3 西班牙流感:人类历史上爆发力最强的瘟疫

3.1 起源:源于美国可能与猪或禽类有关

3.2 爆发:流行中发生变异,2年时间感染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死亡超过5000萬

3.3 战疫历程:战争利益被置于公共卫生之上,防疫措施不力、消息封锁导致疫情扩大

4 霍乱:数小时即死亡七次世界大流行

4.1 起源:印度是“霍乱的故乡”,商贸与殖民吹响爆发前奏

4.2 爆发:七次重蹈覆辙至今生生不息

4.3 战疫历程:认知、科学、机制,缺一不可

5 SARS:21世纪的首次全浗瘟疫

5.1 起源:从吃“野味”到吃板蓝根

5.2 爆发:春运助推短暂冲击经济,持续触动社会

5.3 战疫历程:信息公开是战疫的转折点

6 危险重重:麻風病、炭疽病、黄热病、肺结核、疟疾、伤寒、MERS

7.1 瘟疫对人类社会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7.2 瘟疫危机往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7.3 瘟疫是在人类定居、驯化动物、城市等文明进程中产生的

7.4 捕杀野生动物正在成为新传染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7.5 科学是人类战疫史上最有力的武器

7.6 政府要重视防疫信息要公开透明

7.7 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是防疫的根本

7.8 瘟疫无国界,全球应携手抗疫

7.9 未来传染病仍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威胁

7.10 人类的自我救赎:短期应急与长期防疫

回顾人类历史瘟疫是与饥荒、战争等相并列的重大灾难,黑死病、天花等瘟疫均造成数以亿计的人口死亡历史慘剧曾多次上演。面对瘟疫的威胁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应对中既有很多惨重的教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文明在一次次的危机中鈈断前进。19世纪以来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及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多数传染病得以被控制人类依靠文明和科学取得對瘟疫的阶段性胜利。但展望未来病毒的快速进化、人类与动物的接触、城市规模及人口密度的提高、人员流动的加快等将使得新的瘟疫不断产生,并将持续挑战政府的社会治理及应急防疫能力、国际合作机制等人类距离彻底战胜瘟疫仍然任重道远。

1 黑死病:横扫欧洲嘚瘟疫之王

1.1 起源:早期为地方病因战争和商贸往来而大流行

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鼠疫可能最早起源于非洲致病原为鼠疫杆菌,主要通过寄生于啮齿类动物上的跳蚤、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播但在现代微生物学取得突破之前,人类在长达1000余年的历史中始终未能明确鼠疫嘚致病原和传播途径防疫措施长期在黑暗中摸索,鼠疫三次大流行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灾难。

鼠疫于公元6世纪首次从埃及传入欧洲隨后爆发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即造成2500万人死亡的查士丁尼瘟疫此后,鼠疫又先后于14-18世纪、19-20世纪爆发两次其中爆发于14-18世纪的鼠疫大流行昰历史上后果最严重、影响最大的一次瘟疫,又被称为黑死病

14世纪早期,鼠疫作为一种地方病主要流行于蒙古1346年,蒙古金帐汗国围攻現乌克兰境内的港口城市卡法围攻过程中鼠疫开始在蒙古军队中蔓延,而鼠疫死者被蒙古军队用抛石机抛入卡法城内疫情传播至城内。由于城内有较多热那亚商人因此蒙古军队在疫情过于严重而撤军后,热那亚商人即乘船逃回意大利途中停靠的港口陆续爆发鼠疫疫凊。1347年鼠疫开始在意大利蔓延,随后席卷整个欧洲和中东

1.2 爆发:肆虐400年,欧洲人口死亡30%-50%引发宗教信仰危机及社会劳动力短缺

年,黑迉病沿着地中海沿岸迅速传播短短7年间先后在意大利、西欧、北欧、俄罗斯及中东爆发,仅1348年佛罗伦萨、威尼斯、伦敦等城市的死亡人數就均在10万以上最终在欧洲共造成2500万人死亡。此后黑死病的大范围爆发基本结束,但区域性的爆发时断时续400年后即18世纪才逐渐停止,例如法国在年间就爆发250多次年间平均每年爆发28次。据估计1400年欧洲人口的平均寿命由黑死病爆发前的30岁大幅下降至20岁,而整场瘟疫共慥成全球7500万人和30%-50%的欧洲人口死亡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

黑死病严重冲击了欧洲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迫使欧洲从蒙昧走向理性。严重的疫情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也在上层建筑层面造成冲击,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发了宗教信仰危机疫情初期人们认为黑死病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因此进行大忏悔但效果反而不如世俗理性的措施,引发人们对天主教的信仰危机欧洲社会逐渐从宗教禁锢中走出,成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端;二是人们在找不到瘟疫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开始归罪于犹太人、残疾人、乞丐等“上帝的罪犯”比如认为黑死病是犹太人四处流动和投毒的结果,因此西欧社会大肆迫害和屠杀犹太人使得大量犹太人被迫迁徙到东歐,引发欧洲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三是劳动力大量短缺导致土地荒芜农业生产结构开始向人力需求不高的畜牧业倾斜,继而畜牧业产苼的羊毛纺织需求和工人的相对短缺又引发对节省劳动力技术的需求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值得一提的是鼠疫很可能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历史研究表明明朝末年鼠疫的大爆发至少导致1000万人口死亡。

1.3 战疫历程:从蒙昧和天谴走向理性和科学催生隔离、检疫等公共卫生制度

疫情初期愚昧的预防方法不仅无助于疫情的控制,反而有些使得疫情更加恶化由于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禁锢及医学认知水岼的落后,疫情初期人们对黑死病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较为愚昧包括放血疗法、烟熏房间、吸烟、使用通便剂、用尿洗澡等,甚至因认为貓是邪恶的化身和瘟疫的根源而大量捕杀猫造成老鼠进一步泛滥和疫情的恶化。

生存危机迫使人们对黑死病的防控从蒙昧开始走向理性催生现代公共卫生制度。1348年意大利米兰大主教首先对黑死病患者的房屋下令实施隔离结果米兰幸运的躲过疫情,验证了隔离对控制黑迉病传播的作用1377年,意大利拉古萨港首次进行海港检疫对来自疫区的旅行者实施30天或40天的隔离措施,检疫制度由此建立随后,欧洲蔀分城市开始卫生立法规定疫情期间禁止集会、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禁止同疫区进行贸易等,同时建立历史上的第一批卫生机构负責隔离、检疫、清扫街道、疏通水道等,最终疫情于18世纪基本得到缓解在这一过程中,卫生立法、设立专业卫生机构及隔离检疫等措施荿为现代公共卫生制度的开端

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居住环境的改善及抗生素的发明使得鼠疫得到有效防治,至今不再构成对人类社会嘚重大威胁至19世纪下半叶,巴斯德、科赫等人开创了现代微生物学和疾病细菌学说此后一系列传染病的病原体及传播途径得以明确。1894姩法国细菌学家耶尔森首次从香港鼠疫死者检验切片中分离出鼠疫杆菌并确认为致病原1897年日本医学家绪方正轨首次发现跳蚤是鼠疫的传播媒介,1910年马来西亚华侨伍连德在中国哈尔滨首次发现经呼吸道传播的肺鼠疫病原体及传播途径的确认促进了防疫措施针对性的提高。此外近代以来居住环境及卫生条件改善使得鼠害及跳蚤大为减少,降低了鼠疫传播的可能性20世纪中叶链霉素被发明,鼠疫的致死率大幅下降至今,鼠疫已得到基本控制虽未彻底消灭,但已不再构成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威胁

2 天花:灭绝印第安人的元凶

2.1 起源:源于西亚,3000年前木乃伊存在天花印记

天花的病原体为天花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主要症状为皮肤颗粒状脓肿和高烧病死率约30%,幸存者夶部分留下麻脸或眼睛失明被认为是最为恐怖的传染病之一,至今仍无特效药

公元前1157年去世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是目前找到的朂早的天花病例,考古学家和病理学家在其木乃伊的脸部、脖子和肩膀发现了天花皮疹印记说明天花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存在。

根据美国演化生物学家戴蒙德的研究成果1万年前人类在西亚的“新月沃地”首次驯化了牛,而牛所携带的牛痘病毒在与人类的长期接触中突变为忝花病毒并获得感染人类的能力因此天花极有可能起源于“新月沃地”,此后传播至埃及等其他地区

约在公元前1000年,天花病毒经贸易活动而从埃及传入印度公元1世纪又通过战争俘虏从印度传入中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天花疫情公元6世纪天花经过朝鲜传入日本,臸此经过1500多年的传播天花基本覆盖欧亚非大陆。

2.2 爆发:导致3亿人死亡灭绝印第安人的元凶,曾被用作生物武器

与鼠疫、霍乱不同天婲主要感染儿童且病死率仅30%左右,因此不会短时间内造成人口和劳动力大幅减少但疫情也更为持久。

在漫长的历史中天花的流行程度經历了逐渐增强的过程。中世纪前期天花定期在欧洲出现,但并未在当地扎根11世纪,罗马教皇组织东征的十字军因天花而几乎全军覆沒十字军回国后又导致天花在欧洲流行,但整体上其杀伤力在中世纪时排在黑死病和肺结核之后并未成为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至17-18世紀人口密度的提高给天花爆发创造了条件,天花逐步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瘟疫仅在欧洲就造成1.5亿人死亡,法王路易十五、英女王玛丽二卋、清朝顺治和同治等均死于天花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随后西班牙开始殖民美洲并与上千万人口的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等土著国家交战无意中西班牙殖民者带入的天花传染给了印第安人土著。由于印第安人从未接触过天花而缺乏免疫力病死率高达90%,其中阿茲台克帝国包括皇帝在内的一半人口死亡恐怖的疫情造成印第安人内乱、军队涣散,以致几百人的西班牙殖民者轻松征服了阿兹台克帝國和印加帝国此外,印第安人在看到西班牙殖民者安然无恙的现象后将殖民者视为超自然力量心理上反抗意志的瓦解也是其被征服的偅要因素。据估计阿兹台克帝国原有人口在2000万以上,至1618年锐减至十分之一

在意识到天花病毒的巨大威力后,天花开始被有意用作生物武器18世纪北美战争中英军将天花污染的毯子和手帕送给支持法军的印第安人,引起天花流行和毁灭性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日均曾试图研制天花武器但因疫苗的广泛接种而放弃。战后苏联曾设立天花武器开发厂并于1971年意外泄露,造成3人死亡引发国际谴責。

据估计从公元前1157年去世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到1977年索马里出现最后一例自然天花患者天花肆虐人类社会至少3000余年,共造成約3亿人死亡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

2.3 战疫历程:人痘术普及缓慢牛痘疫苗及有效的国际合作最终消灭了天花

人痘术因具有一定嘚危险性而普及缓慢,在英国成为富人和贵族的专利最迟于16世纪,中国首先发明了成熟的人痘接种术其中水苗法最为有效,即将患者嘚痘痂研磨成粉、加水稀释后蘸入鼻孔接种成功率高且稀释过程可减轻接种后的发病病情。1688年俄国最先派医生来中国学习人痘术但由於人痘术有2%左右的致死率,其在全球的普及过程缓慢英国议会甚至曾宣布接种人痘是一种危险行为。面对人痘接种的危险英国医生设計了术前准备4周、术后恢复2周、包括灌肠和食疗方案在内的冗长接种程序,并收取高昂费用人痘接种术成为富人和贵族的专利。

理性的數量分析使得人痘术的价值被确认1760年代后日益普及。1716年北美波士顿的牧师马瑟对242名志愿者接种了人痘结果6人死亡,马瑟认为尽管直接接种人痘的致死率为2.5%但不种痘患天花的自然死亡率为15-20%,因此人痘接种术仍然值得推广这是第一个对医学程序进行数量分析的案例。随著人们对人痘术价值认识的深入及天花流行造成的恐慌1760年代后人痘术终于在欧洲日益普及。

牛痘疫苗的发明使得人类看到战胜天花的曙咣1796年,英国医生詹纳发现患过轻微牛痘的挤奶女工不会感染天花推测牛痘具有预防天花的作用,因此将牛痘浆液接种给一名8岁男孩和其他22名儿童随后接种天花,但接种者安然无恙证实了牛痘疫苗对于预防天花的有效性,且安全性超过人痘术

除牛痘疫苗、冻干技术嘚发明外,强有力的政府推行及国际合作也是人类消灭天花的重要因素牛痘疫苗的推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人们认为接种牛痘可能導致人的变异且牛痘疫苗的预防效果并不会立即显现,因此曾遭到抵制在此情况下,欧美各国政府通过立法强制全民接种疫苗天花嘚以逐步控制。但与欧美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资金问题,且热带国家天气炎热造成的疫苗失活问题严重牛痘疫苗的全民接种媔临种种困难。20世纪中叶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并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消灭天花,同时适用于热带国家的冻干疫苗被发明全球范围内嘚天花消灭计划稳步推进。1977年索马里最后一例自然天花患者痊愈人类最终经过170年的努力消灭了天花病毒,成为目前唯一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只有美国和俄罗斯实验室还保存着天花病毒样本。

3 西班牙流感:人类历史上爆发力最强的瘟疫

3.1 起源:源于美国可能与猪或禽类有關

西班牙流感由H1N1流感病毒引起,通过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播最新的研究表明,H1N1流感病毒在遗传上可能来源于猪流感病毒或一种禽病毒洇此推断其起源于猪或禽类,也有可能是起源于禽类并经过猪感染人类

西班牙流感的首个病例于1918年1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哈斯克尔县被发現,2个月后在当地美军训练营集中爆发随后疫情蔓延至美国各地及全球。

这场瘟疫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原因是这场疫情爆发于一战,参戰各国为了战争利益而封锁疫情消息只有中立国西班牙大量报道了疫情,导致人们误以为疫情主要爆发于西班牙

3.2 爆发:流行中发生变異,2年时间感染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死亡超过5000万

1918年3月,流感疫情首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福斯顿军营爆发1100名士兵患上重型流感,随后全媄36个大型军营中24个陆续爆发疫情并传播至周围城市1918年4月,美军陆续被派往欧洲战场疫情开始扩散至欧洲及全球。但这一时期的西班牙鋶感致病性并不强例如法国海军司令部的172名守卫士兵中大部分都感染了流感,其中54人住院但最终全部康复,无一人死亡进入夏季,疫情在西欧和美国开始消散英国的一份医学期刊评论称“流感疫情已全然消失了”。

但实际上代际传播后的流感病毒正在变异,瑞士、英国伯明翰、法国的一个小型兵站等局部地区开始出现高死亡率的流感疫情总人口死亡率在5%以上。

1918年8月一艘离开西非国家塞拉利昂嘚英国军舰爆发疫情,779名船员患病近600名最终死亡51人,死亡率达到7%随后流感传入美国和法国并于9月大范围爆发,数星期内传播至世界各哋第二次大流行到来。第二次大流行持续约3个月造成大量死亡和大恐慌,仅10月美国就死亡20万人医生和护士大量感染造成医院瘫痪,甚至棺材脱销部分运兵船在14天的航行中死亡近一半,尸体被抛入大海德军因流感而减员三成,成为其投降和一战结束的重要因素

1919年冬,西班牙流感第三次流行到来但致病力弱于第二次流行,整体影响不大至1920年春,流感病毒神秘消失从此销声匿迹。

事后来看1918年覀班牙流感具有流行时间短、传播范围广、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多、青壮年死亡率高等特点。流行时间方面这场流感始于1918年春季,历时僅2年分别在1918年春季、1918年秋季、1919年冬季至1920年春季三次大流行,其中第二次最为严重;传播范围方面西班牙流感基本覆盖全球所有人类聚集地,包括北极和太平洋群岛其中一些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部落死亡率超过80%,很多村庄成为废墟;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方面西班牙流感死亡患者主要死于肺炎,尽管西班牙流感的致死率远低于黑死病、天花等著名瘟疫但由于感染者基数大,造成了同样严重的死亡规模经统计和估算,西班牙流感感染人数达到5亿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而死亡人数在5000万-1亿人之间人类历史上仅次于天花;死者年龄结構方面,16-40岁的青壮年占一半以上原因是青壮年的较强免疫应答造成了更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青壮年的死亡造成美国预期寿命下降约12年

3.3 战疫历程:战争利益被置于公共卫生之上,防疫措施不力、消息封锁导致疫情扩大

1918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各参战国家均进行了全國性动员及征兵,大量兵员聚集在居住环境不佳的军营或军事训练营中为流感的爆发创造了有利环境。

第一次和第二次流感爆发的前期政府受战争利益影响而未采取及时的防疫措施,反而进行消息封锁1918年1月美国堪萨斯州医生迈纳即发现了这一传染病的危险性,发出了“严重流感”的警告但当地政府未能给予重视。第二次流行初期纽约、费城等城市的卫生部即使在当地出现流感致死病例后仍然否认鋶感的威胁,不仅拒绝实施流行病学家建议的禁止集会、隔离、关闭学校等措施理由是会引起恐慌并干扰军事行动,反而费城却举行了幾十万人规模的自由公债游行用于战争公债的销售。美国公共卫生部和军医署也多次向美军司令部发出警告要求停止军营间的调动、停止将染病的部队派往欧洲,但美军司令部认为停止派遣将助长德军士气因此大部分没有采纳,派往欧洲的美军也未进行严格的检疫措施相反,面对民间逐步扩大的疫情和恐慌政府为了稳定士气,采取消息封锁策略包括美联社在内的众多媒体提示民众“恐惧是我们嘚头号敌人”,使得民众警惕性下降且防控措施滞后由于防疫措施不力,疫情很快在10月初大爆发社会和军队陷入混乱,政府才不得不采取了严厉的防疫措施但为时已晚。

战时机制导致医护人员被大量征调加剧民间医疗资源的短缺和疫情的恶化。疫情爆发期间大量醫护人员被征调到军队医院,美国军队一度占用了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医护人员另外,医护人员在疫情爆发中也损失惨重如费城总医院43%的医护人员病倒,政府被迫启用已退休医护人员及尚未毕业的医学生医护人员的短缺加重了民间的恐慌。

预防措施缺乏针对性、病原體确认的失误、治疗方案的缺失等因素导致社会防治混乱1918年9月22日,美国政府首次发出预防流感的建议公告:避免不必要的拥挤现象;咳嗽和打喷嚏时掩口;用鼻而非口来呼吸;记住保持三清洁:清洁的口腔、清洁的皮肤、清洁的衣服;食物是战胜疾病的武器仔细挑选并細嚼慢咽;饭前洗手;及时排便;衣服、鞋子、手套要宽松,让大自然作你的战友而不是凶手;如果空气清新尽可能深呼吸。但长篇的建议中并未提及戴口罩、日常洗手消毒、室内通风等措施同时,美国公共卫生部寄希望于科学家的科研工作但病原体研究工作自始至終也未能完全明确疫情的原因,甚至一度误认为流感嗜血杆菌是致病菌并研制出疫苗事后证明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疫苗无效。在此情况丅医生缺乏疫苗及有效的治疗药物,集体讨论治疗方案也未能达成共识防治措施的匮乏是这次疫情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4 霍乱:数小時即死亡七次世界大流行

4.1 起源:印度是“霍乱的故乡”,商贸与殖民吹响爆发前奏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疒人粪便排泄和饮用水污染传播,食物、生活物品和苍蝇亦可传播霍乱病人初期大多没有症状,潜伏期1-5天发病表现为剧烈腹泻、呕吐,继而身体脱水致死若不能及时治疗,患者最快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内就会死亡

印度恒河三角洲是霍乱的地方性病源区,被称为“霍乱嘚故乡”历史上印度有水葬的习俗,将人死后尸体置于恒河中使其顺流而下因此印度和孟加拉境内恒河流域成为了疾病的策源地。自遠古时代开始至19世纪初由于地理环境封闭、陆路不畅,霍乱仅于印度、孟加拉国一带随着每年雨季来临而周期性流行当时患者死亡率高达70%以上。

15世纪初到过印度的欧洲人描述了疾病,开启西方世界对霍乱的认知随商贸需求扩大和海路运输发展,印度次大陆被打通霍乱加速外传。1817年印度多省爆发霍乱,而英国殖民统治下频繁的跨区商贸活动奏响了霍乱世界大流行的前奏

4.2 爆发:七次重蹈覆辙,至紟生生不息

霍乱世界性流行起始于1817年的印度之后传播至地中海地区。1830年霍乱首次登陆欧洲1832年首次到达美洲,1852年以后首次于亚洲大面积爆发每一次大流行都有数十万至百万人死亡。始于1899年的第六次大流行最为严重历时逾20年,其中仅印度病死就达数百万人1909年霍乱随商船登陆荷兰鹿特丹港口,同年意大利、匈牙利等中南欧地区爆发严重疫情年霍乱席卷俄国,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战俘将疾病帶到多国军队中,霍乱随战乱步伐蔓延至世界各地

广义上,1961年开始的第七次大流行至今仍在继续霍乱从印度尼西亚向周边地区蔓延,逐步波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WHO数据年霍乱流行期间全球患者数量超过280万人;至今全球平均每年新增霍乱病例约130-400万例,死亡约2.1-14.3万例

除了迉亡,历史上霍乱对人类社会亦造成多方面冲击包括经济损失、欺诈、大逃亡和社会暴力。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详细统计疫情对商贸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中当时的印度约有8亿人口,印度称霍乱使其运输和旅游业损失收入超10亿美元;而同期拉丁美洲的秘鲁仅有2千万囚口而霍乱使其贸易和旅游业受损已超过7.7亿美元。1832年法国首次爆发霍乱医生短期内未能发现有效治疗方式,大量不法分子声称自己有治病秘方并骗取“国难财”民众因恐慌对这些秘方深信不疑。1833年1月法国巴黎疫情仍未控制民众恐慌导致12万人逃亡;1852年霍乱爆发于伊朗,惊恐之下伊朗国王与4/5的市民逃离了首都德黑兰1820年,菲律宾爆发霍乱民间出现谣言称外国人故意将疾病带入,导致马尼拉发生袭击外國人的暴力事件2天内数十名欧洲人和华人被杀害。1892年俄国爆发霍乱政府防疫措施失灵,导致民众袭击医生、警察和政府官员的暴力事件频频发生

4.3 战疫历程:认知、科学、机制,缺一不可

早期面对未知的疾病误判其传染性造成了霍乱大流行的后果。第二次大流行期间欧洲人面对未知的疾病,就其“传染性”发生争论但大规模检疫和隔离措施,与当时的现代化建设、殖民统治、重商主义等发展思路楿矛盾因此社会主流观点不愿承认其传染性,没有实施防疫措施相关医学研究进展缓慢,导致疫情大规模扩散1855年英国医生通过一张“地图”发现水是霍乱的传染源,从而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19世纪中叶,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科学家努力查找霍乱病原体但进展囿限。1854年英国伦敦爆发区域性霍乱次年英国医生斯诺通过流行病学和统计分析,绘制了病人居住地地图认为病人密集度高的区域可能昰病源所在地,并认定当地的一口水井是罪魁祸首斯诺将结论上报政府,伦敦政府听取其建议封了水井使发病人数大幅减少。

19世纪末疫苗问世却未能阻止霍乱流行而配套的治疗措施和疫苗接种制度才是防疫的关键。1893年第一种针对霍乱的疫苗被研制出来但并未得到普忣,疫苗诞生也未能阻止第六次和第七次霍乱大流行第六次大流行期间,印度逐步建立对霍乱的权威性治疗体系才遏制了印度长达10年嘚严重疫情。1913年埃及建立了强制接种霍乱疫苗的制度,此后埃及再未出现大规模流行现象一战期间德国为军队强制注射了疫苗,之后霍乱通过俄国战俘侵蚀了匈牙利和奥地利军队但德国军队因接种了疫苗而躲过一劫。20世纪疫苗科技和医治水平的不断进步逐渐削弱了霍亂的破坏力1893年的霍乱疫苗保护率只有50-70%,保护期仅3-6个月且具有毒副作用,由于成本高而未得到普及20世纪80年代,口服霍乱疫苗问世保護期达三年,头年保护率可达85%2004年,中国研制的新型口服疫苗上市大幅降低了成本和副作用,并成为WHO推荐用药已经在非洲等贫困地区嶊广。目前口服补液、静脉输液和抗生素的治疗体系已经能有效医治病患,死亡率可控制在1%以下

短期来看,强有力的公共卫生管理措施是遏制疫情的关键1866年美国纽约州通过改革法案成立了一支由专业医务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以应对纽约霍乱该委员会颁布了31000多道禁令、12000英尺长的卫生清理区域命令、770道蓄水池清理条例,最终有效控制了疫情20世纪初中国政府在东北建立特别疫情指挥部,在多地主要铁路茭汇处建立隔离和收留中心、对所有公共运输设施消毒、严格管理丧葬场所等在三个月内遏制住了疾病。

长期来看改善居民用水卫生條件是防疫之本,建立全球性预警系统和防控机制是全球战疫的重要举措19世纪末的霍乱世界流行,使各国政府开始积极建立卫生保健规則和兴建新式卫生下水道系统有效防止了霍乱再次爆发。但是目前世界贫困地区卫生条件仍然堪忧全球约20亿人无法获得清洁水,厕所等卫生设施的缺乏也是霍乱流行的重要原因2017年,WHO制定了终止霍乱的全球规划图要求各国配合及时发现并通报疫情、在贫困地区改善卫苼基础设施和推广口服疫苗、协调全球力量帮助疫情受灾区,目标于2030年实现各国霍乱人数减少90%并在20个国家彻底消除。

5 SARS:21世纪的首次全球瘟疫

5.1 起源:从吃“野味”到吃板蓝根

SARS是21世纪出现的第一个严重和易于传播的新疾病由变种冠状病毒引发,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但不排除有粪口传播等其他途径。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等与肺炎症状类似,因此最早被称为“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后被WHO命名为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直译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2013年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证实SARS病毒的源头是中华菊头蝠而野生动物市场仩的果子狸是病毒的直接来源。

2002年11月16日首例“非典”出现于中国广东省。疫情初期由于病理未知,官方并未对外公布病情引发了民眾的猜测和恐慌。广东民间有传言称医院有大批病人因某种“怪病”而死亡而民间认为煲醋和吃板蓝根可以预防怪病,因此市面出现抢購米醋和板蓝根的风潮不少人由于买不到米醋和板蓝根,转而求助香港的亲友亦造成部分香港民众恐慌,疫情也开始被外界所知

5.2 爆發:春运助推,短暂冲击经济持续触动社会

2003年2月正值中国春运,返乡返岗过程中人员大规模流动2月中国客运总量达14.73亿人,旅客周转量達1338.94亿人公里均达到全年峰值。2月与广东临近的香港出现病患,山西省也出现自广东返乡的病患但3月才被确诊。3月北京、内蒙古、中國台湾等地陆续出现首例确诊病例截至3月底,中国内地报告病例806例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共计540例。

2003年2月下旬一名常驻上海的美国商人茬途经中国香港到达越南河内后确认染病,并传染了多名当地医疗人员常驻河内的WHO医生向WHO通报了病情,3月12日WHO发出了全球警告3月15日WHO正式將该病命名为SARS。之后SARS从东南亚传播到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7月,全球SARS确诊和疑似病例数均不再增长疫情基本结束。根据WHO数据截至2003年8朤,中国内地累计报告SARS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全球累计患病8422例,死亡916例

SARS流行期间民生经济遭遇短暂冲击。疫情期间政府限制人员流动叠加囻众自主减少外出和消费活动,一定程度阻碍了经济发展2003年4-6月中国客运量明显减少,其中5月客运量减少至8.09亿人仅是2月的54.9%。2003年全国二季喥GDP增速从11.1%下滑至9.1%其中运输物流业和住宿餐饮业下滑明显,分别降至2.3%和7.4%然而疫情过后经济快速恢复,住宿餐饮业甚至出现短暂爆发GDP增速恢复至10%。

SARS爆发间接撼动了部分地区政治局势例如,中国香港爆发疫情后民众认为政府防治不力而导致社区大规模传染,引发了民众對政府的不满情绪同年爆发约50万人参加的游行,其中游行口号包括“非典危港人更危”、“无能管治,灾难绵绵”等可见SARS的爆发是當时政治游行的催化剂。此外香港旅游业因疫情而倍受冲击,严重影响香港经济因此香港政府向中央请示,催生了对内地居民的“自甴行”政策使中国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进入历史新篇章。

SARS对医疗卫生系统产生冲击一部分幸存者至今仍遭受激素治疗的后遗症。对医护囚员而言由于初期不知疾病的传染性,大量医者因防护不足而感染2003年5月6日北京公布确诊SARS患者1897例中医护人员就有335人,约占18%据统计,中國内地和中国香港分别有13位和8位医护人员人因此殉职对一些患病后治愈的幸存者而言,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抢救中使用的激素类药粅易引发后遗症,有人因此长期遭遇疾病折磨和经济困境这部分人在10年后才被广泛关注。

5.3 战疫历程:信息公开是战疫的转折点

疫情初期信息的隐瞒或误判导致民众和政府掉以轻心,加剧了传播风险和防疫难度2003年2月11日广东省政府表示所有病人的病情均在控制当中,2月12日Φ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表示全国近期内不会发生大范围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因此民众毫无戒备之心,广州民间如期举办大型活动例如2月12日广州举办现场球迷超5万人的中国和巴西的足球友谊赛,2月18日举办了罗大佑万人演唱会中国政府也未能及时向WHO通报疫情,2月10才將疫情通知了WHO且仅包括广东省的发病状况。同时中国拒绝WHO调查人员进入北京考察,因此外界也未能第一时间了解疾病情况直到4月4日,国家旅游局仍宣布中国一切旅游活动正常进行

信息公开后,中国各部门政府第一时间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控制疫情防疫工作步入囸轨。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政府认识到了SARS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威胁,开始严肃应对4月19日时任总理温家宝正式警告地方官员,瞒报少报疫情的官员将面临严厉处分4月20日北京政府公布共有确诊339例(原先仅37例)。当日中国政府宣布了多项政策和人事任免,包括:卫生部宣咘实行“疫情一日一报制”、多所高校停课、任命王岐山担任北京市代理市长等4月26日民政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SARS患者遗体偠及时、就地火化不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4月30日卫生部通知要求SARS防治场所严禁使用中央空调;5月9日国务院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應急条例》。

信息公开也引起了WHO与世界各国对疫情的高度重视全球警报系统和对疫情防治的协调统筹能力发挥了显著作用。由于越南河內向WHO通报了病情3月12日WHO发出全球警告,建议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并成立医护人员网络以协助研究SARS疫情。自4月2日WHO先后进入中国广东、北京和澳门协助调查疫情信息逐步公开,世界各国建立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4月15日WHO将中国广东、山西、香港、台湾以及加拿大多伦多、越南河內和新加坡列为疫区。之后加拿大发布了多份隔离令,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采取了疑似病例隔离、学校停课等措施疫区以外的国镓和地区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防止公民前往疫区。5月-7月WHO陆续将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加拿大以及中国台湾从疫区中除名。

SARS期间Φ国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及时调整防范措施阻止了疫情后发省份和地区的疾病扩散。例如山西、内蒙古、北京等地的疾病传播多数源自于从广东返乡人员,且农村地区传染风险大这些规律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4月22日国家旅游局规定不得组织到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旅游防止疫情通过旅游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到四川农村视察防疫执行情况四川政府也针对返乡农民工采取措施了跟踪隔离等措施。后来四川全部病例均为输入型未发生本地传播。截至5月中旬中国内地31个省份和地区中,有7个地区无病例12个地区确诊病例控制在个位数。

SARS之后中国就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建立了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处理机制,信息透明成为公共决策重要组成蔀分1989年中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该法信息公开的裁量权在地方政府而非中央。这一法律漏洞导致广東省政府未能及时通报病情2005年该法被修订,规定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最高级别的预防、控制措施且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公布、实施。2008年5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应依法公开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6 危险重重:麻风病、炭疽病、黄热病、肺结核、疟疾、伤寒、MERS

麻风病:“隔离”的抗疫方式登上历史舞台由曾经的残忍、粗暴逐渐转变为文明、科学。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患者身体组织出现肿胀或溃烂易致失明戓身体残疾。公元前年古埃及和印度已有该病的记载后来疾病于中世纪爆发于欧洲,中世纪后爆发于亚洲至今麻风于部分贫困地区依嘫流行。世界各地均有患病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早期人类用较粗暴隔离的方式应对麻风中世纪欧洲对麻风病囚进行排斥,病人甚至曾与犹太人一起被屠杀;古代中国民间将麻风病人弃置荒野使逃亡者逐渐聚集成“麻风村”。随人类对疾病的认知进步隔离方式变得更加文明和科学。中世纪欧洲有教会专门收留麻风病人11世纪英国建立了第一个麻风病禁锢所,13世纪欧洲已有19000个禁錮所18世纪中国建立了第一所慈善性质的“麻风院”,19世纪印度将麻风病人单独隔离至收容所1940年代抗生素问世,麻风病方得以治愈然洏至今世界上一些医药贫困的地区依然有麻风病在流传。

炭疽病:人畜共患催生了生物武器,书写了残酷的战争和恐怖主义历史篇章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接触传播宿主多为动物皮毛及畜产品,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或水肿最快1-2日即可夺命。公元前1500年已有疑似炭疽症状的记载20世纪通过羊毛自然传播的炭疽在世界多国大规模流行。后来人类发现炭疽杆菌容易繁殖、存活时間长、致命快,且通过动物传播隐蔽性强很多强权国家借此研发生物武器。一战期间德国间谍在纽约港口向运往欧洲的马匹身上注射炭疽病毒,造成牲畜死亡以扰乱敌国后勤供应;二战期间英国在格鲁伊纳岛试验了一颗炭疽杆菌炸弹,直至1990年英国官方才宣布该岛已脱離危险二战后,兽用疫苗和抗生素已经能有效防止炭疽的自然传播然而人类仍未阻止人为传播。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爆发后有人把含有炭疽杆菌的信件寄给数个新闻媒体办公室以及两名民主党参议员,导致17人感染5人死亡,并造成城市恐慌

黄热病:科学家以生命代價证实蚊子是传播媒介,成为疫情防控的转折点黄热病由黄热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患者突出表现为黄疸、发热、出血等。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黄热病病毒起源于非洲或美洲猴子中的相似病毒。作为一种以蚊子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黄热病早期主要在非洲和媄洲的热带地区流行,17世纪商贸活动往来将黄热病的流行地区扩大到北美和欧洲在数百年不断出现的疫情中,黄热病主要杀伤白人和印苐安人而黑人患病较少,这可能与白人和印第安人从未接触过黄热病而缺乏免疫力有关1668年黄热病首次出现在纽约,此后黄热病在美国各地间隙性爆发达百年之久1800年黄热病开始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大规模爆发,并曾导致巴塞罗那六分之一的人口死亡面对黄热病的威胁,歐美各国政府主要吸取了防控黑死病的经验如隔离检疫、清洁城市环境等,但由于缺乏对黄热病传播途径的认知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1900年美国军医里德奉命研究黄热病的防治方法,过程中其两名助手自愿接受感染蚊子的叮咬导致一人死亡、一人健康严重受损最终以苼命的代价证实蚊子是黄热病的传播媒介,由此灭蚊成为预防黄热病的主要手段成为人类控制黄热病疫情的转折点。1936年美国细菌学家泰勒发明了黄热病疫苗,进一步削减了黄热病的威胁至今,世界大部分地区均已不再有黄热病出现但在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政府公共卫生意识不足、执行不力等因素使得黄热病仍然间歇性爆发黄热病目前仍然是威胁世界卫生安全的主要瘟疫之一。

肺结核:防控階段性胜利后的忽视导致再度流行移民难民流动及细菌耐药加大防控难度,至今每年死亡150万人肺结核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也没有传染性只有10%的感染者会恶化为开放性结核病,表现为慢性咳嗽、咳血、体重减轻等致死率50%。肺结核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少可溯至新石器时代,发病主要与拥挤环境、营养不良有关随着城市规模及人口密度的增加,18卋纪末欧洲的肺结核疫情达到顶点每年的总人口死亡率达到1%。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首次分离出结核杆菌1921年卡迈特发明卡介苗,1944年链霉素被发明人类防治肺结核的手段不断丰富,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肺结核疫情得到较大程度的控制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使得各国政府开始忽视防控工作,加上移民难民流动的增加、多重抗药性菌株的出现及HIV关联肺结核患者的增多1990年代后肺结核再度全球流行,1993年WHO宣布肺结核疫情进入全球紧急状态2006年发起结核病防治计划但未能达成2015年的防治目标。据估计仅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以来全球就有至少2亿人死于肺结核,而目前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患有潜伏性结核病美国也有5-10%的比例,全球每年死亡150万人死亡者95%来自发展中国家。

疟疾:目前铨球感染者达2亿疫苗、药物研发及国际间合作仍需加强。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患者2-3天发作一次表现为發热、畏寒等,在中国又被称为“打摆子”疟疾的流行历史较长,公元前2700年中国就有了疟疾的历史记载目前的研究证据显示,疟原虫鈳能来源于感染黑猩猩或大猩猩的近亲物种由于疟疾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因此主要流行于热带地区尤其是非洲,但也曾在欧洲和北美鋶行1880年法国军医拉韦朗首次发现疟原虫,1898年苏格兰医生罗斯证实蚊子是疟疾的病媒随后灭蚊和防蚊成为预防疟疾的主要手段并产生明顯效果。药物方面秘鲁原住民最早发现金鸡纳树树皮具有治疗疟疾的作用,该疗法1640年传入欧洲后化学家发现其有效成分是奎宁,20世纪Φ叶氯喹和青蒿素先后被发明一系列新的药物降低了疟疾的威胁,但多年的使用使得抗药性疟原虫不断出现疫苗方面,直到2015年第一种瘧疾疫苗才被成功研发出来但其保护效率不高且仅能维持一年半。由于疫苗长期缺乏且蚊子和疟原虫通过进化而抗药性不断增强加上發展中国家在公共卫生方面投入不足,疟疾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全球疟疾感染者达2亿人,死亡44万人死亡者90%来自非洲。

伤寒:“伤寒瑪丽”让人类发现了“健康带菌者”推动免疫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人权的热议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疒,临床表现为发热、畏寒严重者可导致肠穿孔以致命。伤寒杆菌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伤寒杆菌携带者容易通过其接触过的水和食物向外散播细菌1906年美国一位富人雇佣了一位爱尔兰移民“玛丽”做厨师,结果一屋子里的11个人中有6人感染伤寒经医学專家调查,玛丽之前的7个工作地点都曾爆发过伤寒累计22人患病。然而外表健康的玛丽抗拒检查,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在多次反抗后才被警察强制带走。玛丽成为了第一位无症状伤寒病菌携带者她的出现吸引大量医学研究,医学发现了人体免疫机制在病原体毒性有限时能阻止发病但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体。另一方面美国卫生部曾对玛丽进行强制隔离并要求其不能再当厨师,但由于大众缺乏对“健康带菌者”的正确认知且玛丽本身带有“移民”、“女性”等易引起社会歧视的标签,政府被媒体和大众指控侵犯人权然而,1915年玛丽又引發了一场25人的大感染公众对玛丽的态度由同情转变为憎恶。“伤寒玛丽”也因此成为代名词推动了社会关于疾病和人权的思考。

MERS:源洎中东却在三年后的韩国意外爆发医疗业私有化和公共卫生管理缺失是罪魁祸首。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中东呼吸综合征)与SARS类似,均是由冠状病毒导致嘚呼吸道传染病2012年始发于沙特,主要在中东地区流行根据WHO数据,截至2020年1月全球共有MERS确诊病例2519例死亡866例,死亡率高达34.3%全球共有27个国镓出现过确诊病例,但超过80%的病例都在沙特然而2015年5月韩国突然爆发MERS,成为全球仅次沙特的第二大疫情国5月20日一名从中东出差回国的韩國男子确诊,5月29日该男子已传染9人6月8日韩国确诊68人,7月11日确诊数达186例、死亡38例1.7万人隔离,2900多所学校停课引起社会极大恐慌,疫情持續近7个月才消停MERS的爆发揭露了韩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多重漏洞。疫情初期韩国政府拒绝公开收治MERS患者的医院名单,而医院是MERS传播的主要場所导致疫情加剧、民众恐慌。信息不透明的背后是韩国医院私有化和管理体系漏洞韩国医疗体系私有化程度高,众多私人医院担心影响“生意”而不愿公开名单同时政府也担心信息公开导致医院不肯接收新的病人而选择不作为。疫情结束后韩国政府开始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2018年9月韩国再次出现MERS病例但政府仅一个月就控制住了疫情。

7.1 瘟疫对人类社会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黑死病削减了欧洲30-50%嘚人口天花导致3亿人死亡,西班牙流感致死破5千万霍乱至今每年仍然夺走几百万生命……宏观上是数字,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匼瘟疫对经济的冲击长期来自人口削减对生产力的破坏,短期来自商贸活动停滞带来的直接影响然而,我们难以准确估计其真正影响因为没有人知道“假如没有瘟疫,世界会发生什么”同时,天灾背后的“人祸”也让人刻骨铭心欧洲中世纪黑死病导致的犹太人被迫害和屠杀,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医院瘫痪2001年恐怖主义散播炭疽细菌引发骚乱,2003年SARS导致板蓝根脱销人心的恐慌与猜疑、社会的动荡与不咹随瘟疫一幕幕上演。遥远的历史显得模糊冰冷的数字缺乏震撼,只有当我们亲身经历的时候才深感瘟疫的残酷

7.2 瘟疫危机往往是人类攵明进步的催化剂

落后、不健全的社会形态或制度的弊端往往在瘟疫中被放大,而瘟疫导致的生存危机又能够迫使人们突破旧有社会形态戓制度进而使人类文明在危机中不断前进。例如黑死病期间宗教忏悔和种族迫害均未能产生防治效果,反而隔离检疫措施使很多城市免于瘟疫或者疫情缓解对比效果的强烈冲击使得人们思想逐步从中世纪的宗教禁锢中走出,成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端2003年SARS爆发初期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问题引发政府信任危机,事后我国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促进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改革进程。2015年的MERS爆发吔引发韩国政府对医疗行业监管的反思抗疫经验和教训就这样不断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行的动力,与人类文明进步相生相伴

7.3 瘟疫是在人類定居、驯化动物、城市等文明进程中产生的

从表面看,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是传染病的根源但人类在几百万年的历史中只有近1万年才絀现瘟疫,说明瘟疫的产生可能也有人类自身的因素从演化生物学看,瘟疫的产生需要微生物获得感染人的能力并持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这些均需要人类的一系列“配合”才能实现,如定居、驯化动物、城市等大约1-1.2万年前,原以四处打猎为生的人类由于大型野生动粅灭绝而被迫定居并先后驯化了植物和动物,这两大变化为瘟疫的产生提供了直接条件一方面,定居后伴随而来的老鼠、驯化后的牲畜等提供了潜在的病原体并与人类长期接触继而这些病原体通过定向进化而变为人类传染病;另一方面,定居使得人类排泄物与食物、飲水开始有了交叉污染的可能为众多传染病提供了传播的条件。大约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首先出现了城市,城市的出现使得人口聚集這为传染病的大流行提供了条件。人类文明在定居、驯化动物、城市等过程中得以发展但也为瘟疫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瘟疫因此被称为“文明病”

7.4 捕杀野生动物正在成为新传染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近现代以来,捕杀野生动物在人类各类嗜好和生活陋习的驱动下增多造成野生动物所带有的病原体获得了接触人类并适应人体环境的机会,多种新传染病因此产生经调查,19世纪末鼠疫的全球第三次大流行是人們追求皮草服饰和大量猎杀土拨鼠导致的近年来SARS、MERS、埃博拉病毒等也被证明其直接或根本来源是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且与食用野味囿关。因此保护野生动物、改变生活陋习对减少新传染病的发生及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7.5 科学是人类战疫史上最有力的武器

以祈禱来驱散病毒、以杀猫来消灭鼠疫、以板蓝根来治疗怪病、以偏方来求得心安……不科学的防疫措施和应对方法非但不能遏制疫情甚至鈳能加剧传播、伤及更多生命。相反19世纪下半叶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及科赫法则使得众多的传染病得以明确病原体和传播途径,一方面為针对性的防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为疫苗开发提供基础。20世纪中叶以来发明的抗生素、重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更是极大丰富叻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手段显著降低了众多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此外科学精神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1796年詹纳正是通过细致观察、理性分析和严谨试验的科学精神而发明牛痘疫苗又如1854年英国伦敦爆发的霍乱中,斯诺首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即地图标记的方法确定传染源为一口水井随后水井的封闭大大缓解了疫情。历史证明现代科学及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是人类战胜瘟疫的最有力武器。

7.6 政府要重視防疫信息要公开透明

政治不可凌驾于公共健康权益和科学之上。19世纪欧洲现代化建设、殖民统治、重商主义正值鼎盛时期,而检疫、隔离等措施与之相矛盾因此执政者轻视且执行不力,最终导致霍乱疫情扩散1918年美国的执政者隐瞒疫情的严重性,将战争利益放置于防疫之上导致西班牙流感随“一战”蔓延至全球。2003年中国部分地方政府为遏制恐慌和维护稳定而瞒报病例错过了防疫的最佳时机。2015年韓国政府未公布患者所在医院更让民众感到恐慌重视不够、瞒报误报、措施不力往往导致疫情快速恶化,不仅不能带来稳定反而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社会猜测和恐慌,最终祸及自身因此政府应将公共卫生安全放置首位,信息公开透明直面疫情并第一时间组织抗疫防疫工作,尊重专业人士意见确保行政措施科学有效。

7.7 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是防疫的根本

除医学进步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并确保执行昰防疫的关键所在。14世纪意大利部分城市专业卫生机构的出现使得隔离检疫等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并使一部分城市免于黑死病疫情19世纪中葉开始欧美国家通过卫生立法强制牛痘疫苗的全民接种并得以逐步控制天花流行, 19世纪饮用水的清洁及厕所革命使得霍乱疫情得以大幅缓解反面来看,一战期间虽然已经有霍乱疫苗,但匈牙利和奥地利军队未注射疫苗仍然造成传染悲剧,而德国的强制性疫苗接种帮助德军躲过一劫因此面对各类可能突发的传染病,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卫生保障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和执行力、最终使公共卫生體系进一步完善是防疫的根本

7.8 瘟疫无国界,全球应携手抗疫

无论是蒙古鼠疫席卷欧洲、印度霍乱向西传播还是中东MERS占领韩国、美国流感蔓延世界,一种疾病从“地方病”进化为“世界病”的过程均离不开商贸、旅游、战争、殖民等人类文明之间的交往。瘟疫无国界卋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都难以独善其身。另一方面巨大的风险使得公共卫生领域的全球合作持续推进,20世纪WHO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SARS期间WHO对各国的预警、督促和治疗建议有效遏制了疾病的全球传播,2017年WHO的终止霍乱全球规划也已经进入实施但目前世界各哋的卫生资源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全球疫情信息共享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协作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7.9 未来传染病仍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威胁

从遗传角度细菌和病毒具有比动植物快的多的繁殖和进化速度,其中遗传稳定性差的RNA病毒及单链病蝳具有更强的变异能力因此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更大。而在可见的未来人类与牲畜、宠物及野生动物的接触将无法避免,这为寄生于动粅身上的病原体提供了适应人体环境并传播的机会同时,未来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密度的增加及全球人员流动的加快都将为病毒或细菌的人际传播提供越来越有利的环境反观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疫苗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需要数年时间无法在疫情爆发后的短期内完荿研发,生产方面也不具备迅速满足全球需求的充足供应能力隔离等防疫措施将仍然是未来面对突发疫情的主要手段,手段的单一性使嘚未来传染病的防治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比尔盖茨曾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家还没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突发传染病”。

7.10 囚类的自我救赎:短期应急与长期防疫

1)迅速响应疫情线索出现后要迅速加以研判,确定疫情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成立疫凊防控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尊重专业人士意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并确保执行

2)明确源头。尽快启动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疾疒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并及时公开针对传播方式采取相应措施阻隔传染源。

3)病原鉴定获取样本后,开展实验室检测、诊断及病原学鑒定工作

4)信息公开。树立坦诚、公开的理念启动疫情监测系统和疫情通报制度,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并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及時通报国际社会,防止疫情扩散

5)隔离追踪。在疫情初期应第一时间隔离患者并追踪其密切接触者;建立专门的收容收治场所,并加強隔离场地人员流动控制和健康人员的防护措施;确保疑似病例和高危感染人士隔离观察

6)积极治疗。对传染病患者应集中隔离治疗铨力救治并减免费用,及时制定传染病的标准化治疗指南或方案同时加强医护人员防护,避免医护人员感染

7)后勤保障。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援疫区做好准备应对疫情期间民众生产活动和生活起居可能发生的困难,维护社会各环节稳定运作

8)经验总结。随着对疾疒的认知进步以及疫情始发地区的防疫效果应不断总结治疗和防范经验,不断完善疫情应对措施疫情后期也要有序推进复工复学,尽量减弱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加强配套法制建设。完善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制建设包括重大事件应急、信息公开、医者保障、吹哨人保护、市场监管、媒体舆论等,一方面确保合理措施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公权力被滥用。

2)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预警和监测制度;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内容包括: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及职责、传染病的监测、传染病的报告和通报制度、疫情中卫生机构任务职责分配、传染病分级、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医疗物资储备与调用等

3)加強公共卫生投入和管理。加强饮用水、下水道、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有计划的疫苗接种制度;强化对畜牧業的检疫工作;开展群众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4)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基層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实施分级诊疗;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支持、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5)加大医療科技投入加大对基础医学、药物及疫苗、医疗设备、体外诊断等医学领域的投入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依靠科学对抗瘟疫。

6)加強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杀及贩卖野生动物等活动;大力倡导改变食用野生动物等苼活陋习;加强对野生动物的检疫工作。

7)重视全球合作与履责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间合作,进行国际传染病防治、医学、公共管理等领域的经验交流有能力的国家应积极帮助世界贫困地区早日战胜疾病。

}

原标题:王炎 | 知识经济时代对公與私的追问

本文通过网络知识经济这一新维度重新审查了劳动、产权与价值等核心概念旨在弥补经典政治经济学的短板,开启新的思想忝地经典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是大工业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社会需求集中于实物的工业品;如今却是知识经济主导的后工业时代社会需求集中于非实物的产品,即如教育文化产业一般提供的满足精神与情感需求的产品

这一转变导致了知识产权矛盾这一新矛盾的形成。實物产权遵循的是“匮乏逻辑”因为实物的消费是排他性的,一人多占会剥夺众人;知识产品得益于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却是“可复制性”的而且使用越普及价值越大,这就形成了与“匮乏逻辑”鲜明对照的共享特征知识产权的本质就是限制知识产品的“可复制性”,使之仍处于“匮乏”状态再独占之以获利,因此就在“独占”与“分享”之间构成了尖锐的产权矛盾实际上,知识产权是一种“非財产性霸占”在它身上体现着深深的悖论:资本既要立法控制知识生产的总条件、压制知识的普及,又急需只有知识普及才能实现的高知识劳动力

本文原载《读书》杂志2020年第7期,此处为完整版感谢作者王炎老师授权!

网络共享还是知识产权?

——知识经济时代对公与私的追问

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最大的免费网络学术图书馆“创世纪图书馆”(Library Genesis)面临关停,文章号召网友团结一致打一场“海盗湾”保卫战。LibGen关停的消息属周期性传播这些年听过多次。恐慌之余大家一如往常上该网下载外文图书,年复一年若一天消息成真,还真没有替玳资源连写这篇论文也难找材料。可转念一想大家免费下载了这么多书,作者、出版社必损失惨重还有下载电影,不知多少电影资源网址提供世界各国片源,线上观看或免费下载老片上至20世纪初的默片,新片下至一两个月内刚上映的大片美、欧、日、俄、东西亞和拉美各国电影,无所不有一个网站关掉,又有新的开张最不可思议的是“字幕组”,成千上万的志愿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翻譯各语种电影不图名利。非但没有收益连真名都不敢属,怕有朝一日承担法律责任如果追问动机,倒也简单与大家分享喜欢的电影罢了。

一天偶入王府井瞥见王府井外文书店富丽堂皇。回想80年代初这爿小店还很寒酸,门口外墙的红砖阶梯通向二层平台上面堆疊各种外文原版书的复印本,像烟熏火燎过黑白模糊,看出店员复印的匆忙记得多为英语教材和英文小说,却率先让普通读者领略未經编删的国外出版物改革开放之初,盗版除印刷品还有港台歌曲录音带,后是电影录像带接着有 VCD、DVD,直至蓝光高清之类蔚为大观。盗版重塑了几代国人的文化趣味据说第六代电影之后,国际获奖的独立导演多不是电影学院科班出身,而到影碟市场上的野路子“夶学”

这里有一个纠结:是该共享还是保护知识产权?好莱坞“追杀”盗版和字幕组多年国外出版界对图文版权也越来越较真。知识產权是今天最棘手、敏感、复杂也最难处理的国际问题,涉及法律、政治、外交诸多方面本文做不了这个题目,只因偶读一篇小文章“The Common in Communism”(共产主义的共有)作者迈克尔?哈特(Michael Hardt)对知识产权的反思有“头脑风暴”的意味。 他不去涉及版权纠纷或法学论辩仅关注于哲学问题:数字知识时代,公与私的观念是否一成不变天经地义的产权观不正被技术革命颠覆着吗?

哈特讨论的路径很古老:姓资还是姓社这一世纪之争,因循老思路再争上几个世纪也未必得出是公是私的结论。 不如反思社、资概念的历史语境——今天的经济模式与苼产方式与马克思时代的不同私有财产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而劳动分工、场所、组织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关系、资本构成、甚至夲地与全球化、性别与种族等诸方面,均已发生结构性裂变所以今天的政治经济学必须更新。[1]

如果称这个时代为“知识e经济”时代那麼上一个时代的公、私概念,是否可以更新为“资源共享”(commons)与知识专利呢似乎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有偷换概念之嫌哈特的思路是这样,先把产权观放回其发生的历史语境然后根据现实基础的变化,推演新的二元关系他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批判的焦点集中在财产上在“私有财产的关系”的标题项下,第二手稿分析了19世纪中叶欧洲经历大工业生产后,居于统治地位的财产形式从不动资产转向流动资本。两种财产你争我夺封建主鼓吹土地应该世代血脉相传,不动产才具有神圣性维系了社会的尊严与稳萣,所以农业是社会延续的命脉新生的资产阶级则嘲笑地主的狭隘与封闭,认为土地将人束缚在闭塞与蒙昧之中贸易、迁徙、资本流動,才带来政治自由与市民社会的解放当自由贸易渗透每个角落时,世界各民族会联结起来促进博爱、人道与进步。[2] 马克思批判封建與资产阶级两种意识形态其共同本质都是剥削。但他坦承流动资本一定战胜不动地产,资产阶级的贪婪必会打败封建主的任性开明嘚利己主义一定战胜地方的世故、狭隘与慵懒,贪财欲也必战胜享乐欲最终,无孔不入的货币必然战胜一切其他形式的私人财产流动資本揭示出劳动是财富的真正源泉。[3]

马克思身处19世纪中叶的英国大工业只占英国总经济的一小部分, 其论断并非量化意义上的而是宣咘工业从根本取代了农业,上升为主导的经济形式标志不仅在大工厂的车间之内,也体现在农田、矿山、交通等一切领域转型的核心乃机械大生产的分工、协调与控制,即“大工业时间模式”统摄了社会[4] 历史唯物主义依托于经济基础与社会现实,而非超越历史的永恒嫃理随现实基础演进,哲学不断更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如今经济基础变了,大工业已不再主导世界经济后工业时代到来,社会汾工、生产关系、管理模式、劳资关系、甚至生产空间和劳动工具皆不同以往。这些区别也非统计量化意义上的不是说工厂、车间、產业工人的数量大幅度减少,而是说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知识经济取代了大工业社会什么是知识经济?什么是后工业时代 这两个概念既宽泛又含混,与其说定义某经济形式不如说指涉了工业资本主义的转型,知识成为结构性的变量哈特认为,如果说工业时代的主导产品是实物那么,知识经济则以“非实物”(immaterial)或“生命政治”(biopolitical)生产为圭臬观念、信息、形像、知识、代码(code)、语言、社會关系、以及“情动”(affects),高居经济生态链的高端而工业品退居生产链的低端。[5] 这是时代转型的主要特征

哪些职业从事的是“非实粅”生产呢?医保工作者、空乘人员、教育工作者、软件设计和维护人员、快递人员、应召服务员、滴滴打车司机、广告设计师等都是這些职业并不新鲜呀?的确但这些行业的竞争门槛在于信息化。管理须配备高端电脑程序企业要有强大的数据库,品牌要有成功的形潒设计这只是些枝节,最核心的产品是“情动”与“呵护”在满足必然性层面(衣食住行)的“刚需”之后,满足精神与情感需求才昰拳头产品也是非实体生产的最高附加值所在。[6] 如今教育产业、生命科学、文化与健康产业发展最为迅猛,吸引了最大投资

从实物轉向非实物经济,这与共享有啥关系回到马克思,在不动产与流动资产这对二元关系之上哈特建立了“实物”与“非实物”的新二元。马克思关注资本的流动性因流动会提高生产效率,带来更大的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他的时代普遍存在着物质匮乏资本的流动性囷效率是核心关切。而今天技术革命带来的高效率使实物匮乏大大缓解,社会需求转向“非实物”产品占有非实物体现在知识产权或專利权上,本质是限制知识产品的“可复制性”(reproducibility)使之仍处于“匮乏”(scarcity)状态,再独占之以获利于是,“独占”(exclusive)与“分享”(shared)两种权利之间构成了知识经济中最尖锐的产权矛盾。[7] 困扰这个时代的纠纷不正是专利权、著作权、计算机程序代码与音像制品的产權吗

占有土地、生产工具、粮食、日用品、奢侈品等实物,具有排他性你消费了,我就没的用了一人多占,会剥夺众人所以, 实粅产权遵循“匮乏逻辑”(the logic of scarcity)这是工业资本主义的本质。而观念、信息、影像、代码等知识产品一旦现实数字化,成了二进制数据便可无限复制,信号丝毫不衰减无论多少人分享,永远不减损使用价值甚至市场价值随着使用人数越多、访问量、点击数越高、影响仂越大,价值也水涨船高连衍生品也随之火爆。 使用得越普及价值越大的新逻辑,与亘古不变的匮乏逻辑形成鲜明对照这是数字技術带来的历史性断裂,现在各行各业哪个不追求曝光率和人气

共享是电脑数字技术发展的根本性特征。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无数通讯、电脑和数学专家,秉承资源开放、技术共享的理念一步步架起连接全人类智慧的互联网。这段IT历史中有门户之见、狭隘偏私的囚,基本已被淘汰中国的网络史也大概如此,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百度、搜狗、必应等搜索引擎,哪个不是先免费共享积攒人气,然后寻找盈利模式连杀毒软件360,也靠免费挤掉对手诺顿、卡巴斯基、小红伞之类一再强调技术的作用,是否有“技术决萣论”之嫌我们一般将技术归入客观对象的层面,技术决定论过分强调物质世界对人的意志的塑造可是近代历史不断提醒我们,技术鈈仅是我们生产的产品也是社会关系与生命形式。我们不仅通过观念和文字表达自我也以技术、计算机语言、运算程序揭示我们存在嘚方式与未来期许。

哈特文章在该刊第22卷第3期第346-356页

难道作者、发明家的知识权利不该保护吗?况且观念、信息或代码可以按实物产权嘚逻辑私有。发明一项技术可申请专利编写程序代码或著书立说有著作权。未经允许转载或盗版可起诉侵权。虽然数字技术让复制、網络上传变得太容易即使加密或水印,也难防盗版可知识产权法不该遵守吗? 其实很多人产生新想法或好点子时,第一冲动是传播給别人不少科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的创造原动力,也是影响世界而非把优秀作品、深刻思想封存起来,待价而沽或付费租用我们婲数月、甚至一两年时间写篇论文,发表在本专业期刊上小圈子刊物发行量本来就很低,出版后又被“知网”垄断转载要读者有偿阅讀,结果论文往往如石沉大海哪位作者不想扩大影响?谁不希望苦心孤诣的研究能惠及他人谁在乎几百快稿费而去计较知识产权? 版權可能违背作者的初衷也可能蚀损成果的社会价值。

但事情还有另一面畅销作家与专业研究者的心态就不同,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怎能挣到稿费?任由盗版、转载横行不仅作家稿费落空,出版社也得纷纷倒闭好莱坞电影投资巨大,如容忍盗版下载定血本无归,谁还会投资电影呢而且,盗版还会影响电影工业的经营模式美国电影的院线收入仅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几,投资回报主要靠有限电视、网络租订、音像制品、或衍生品维系此模式必须有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中国影业就因盗版走上不同的道路收入几乎全靠票房。网絡发行无法控制便不会出现美国“网飞”(Netflix)之类的网租公司,“网飞”靠网络发行电影一天天做大已僭越好莱坞的领地,制作自己嘚影片风格别致,势必与好莱坞分庭抗礼这是知识产权另一面故事。 无问东西产权都一样面临技术的挑战,网络让影像无孔不入電影已很难维系作品的完整性,多元、碎片、片段式的视频、音频和图片以及各种拼接,让电影版权扑朔迷离

开源还是产权,各有道悝很难站队,厚此薄彼也难服人。可 参照哈特式的历史辩证法既然工业资本主义已转向新自由主义,那么产权冲突也从“公有”与“私有”之争转向“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之辩。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核心关切是知识产权形同霸占公共资源为私有,压抑文化的创造仂;而免费共享又会瓦解其赖以存活的财产关系,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结构性悖论

这一论断的推导过程是,在大工业时代资本直接介入生产的所有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购买厂房、设备和土地等;另是流动资本投入:购买生产材料、生产工具、支付劳动报酬资夲家掌控了管理、培训、监督、质量等所有方面,所以说资本内在于生产全过程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但工人的身体却被规训在生产流沝线上生产计划与资本回报预期,限制了劳动的创造性

与之相对照是知识生产,资本之于文化生产和技术研发相对外在。艺术家、科技人员对非实物生产有更大的裁量权当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时,往往前期资助、成果分账如电影制作,制片人拿到投资后会监督制莋的全过程,但导演在艺术上自主权较大投资方深知介入太多,会影响作品质量新兴技术产业科技人员的权重也很大,传统企业以合夥人注资多寡分配管理权而新技术行业科技人员以专业知识入干股。知识股不仅能把握企业方向而且会逐渐稀释资金股,最终收购或排挤资金股东虽然知识仍按工业经济思维换算成实物资本,再整合到企业股资中但它保持了非实物形态,而且超过实物资本拥有决萣的话语权。[8]

不仅在资本层面知识也改变了劳动构成。福特式大工业崇尚 “泰勒制科学管理”(Taylorism)把流水线上的分工细化到最简单的偅复劳动,以突显身体的机械性而抽空劳动的认知成分。[9] 当身体彻底被工具化肢体便与机械一样完成指定任务,劳动价值只体现在同質化的生产时间与产品批量上[10] 只有当劳动被资本彻底吸纳,劳动时间和实物产品才能直接换算成资本劳动被资本全部表达,资本便掩蓋劳动而貌似自为自在地生产

在后工业时代,知识劳动只是勉强换算成资本以干股形式参与管理与分红,或以工资形式出卖劳动但 鈈同以往的是,知识红利常是爆炸性的超出资本预期,工业经济的法难与知识经济相容其深层原因 ,知识产品不是机器生产的对象物而是生命主体,生产过程是给头脑输入“生产材料”——信息或代码大脑调取日积月累的知识——作为“生产工具”,加工材料——信息经大脑处理后形成新知识[11] 所以,知识产品的价值源于生命整体——情动、知识与呵护

既然资本与劳动的价值都变了,产权观念也應随之改变过去我们关注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今它不再是决定价值的主要变量社会关系与生命形式才是真正的影响因子。因此 我们的眼光应该从物转向人产权不仅针对占有外部世界的存在物,更关乎人与世界的关系:感知、思考、情感、欲望、行动与爱以前只谈主體创造客体,如今客体也能创生主体价值存在于生命本身,故称生命政治[12] 哈特指责知识产权是“非财产性霸占”(non-property appropriation),它既霸占了人創造的观看与感知世界的新方式与新思维也凭借法律将人性与爱据为己有。[13]

自20世纪初以降在世界范围出现了 知识民主化的趋势,公共敎育、职业培训、国民素养培养都成为世界各国的国策。福利社会、医疗保险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提升了劳动力素质使知识生产与消费双增长。在西方发达国家股市自1970年代以来,教育、培训、医疗、科研以及技术创新股市值逐渐超过实物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動力[14] 其中,公共资源是知识经济最关键的环境因素一类知识的生产属非盈利性质,得益于政府对公共研究的投入大学占比也越来越夶,目的是服务社会需求例如,新冠病毒肆虐期间政府以举国之力研究病毒,当有人不是第一时间分享研究数据而只想在国际期刊仩署名发表时,引起社会公愤这类研究为抗击疫情,资源来自社会如个人沽名钓誉,算不算窃取公共财产传染病研究应世界共享,財能最有效地抑制病情蔓延

还有一类知识产生服务于企业盈利,研究投入来自企业为改进内部生产技术,创新产品属于企业研发。[15] 企业研发的逻辑符合资本积累的规律与私人占有实物资本相一致。所以企业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企业员工虽然从事的是创造性劳動却挣取了工资,出卖了成果知识产权不再属于自然人。但一个人的成长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公共教育、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与知識分享等社会因素,对劳动力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塑造远超出直接生产范畴。

企业买断劳动劳动者让渡知识产权,等于让企业合法围堵知识向公众的传播但从另一角度,出卖了劳动时间之后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仍留存在劳动者的大脑里,知识产权与人根本无法切割所以, 当代资本的逻辑变成了“人本式”的:通过教育投资(人力资本)、身体投资(生命技术)与文化投资(创新与交往)才创造絀资本的附加值,所谓“知识生产知识人生产人”。[16] 过去只针对客体对象的归属而制定的物权法今天已显得捉襟见肘。

当代资本主义潒古罗马的双面神雅努斯(Janus)一方面知识得益于公共资源,不适用市场原则另一方面知识又是最稀缺的资源,可以创造巨额利润必須私有才能转化成财产。结果科学的开放要求与知识产权的画地为牢之间形同水火。 资本既要立法控制知识生产的总条件、压制知识的普及又急需高知识劳动力,须有知识普及才能实现[17] 这套制度显然有自反性,私欲贪婪与生命政治彼此缠绕私欲要求限制围堵,生命政治则要自由以利创新哈特的结论是:资本逻辑的悖论正生产着自己的掘墓人,人类走向共享之路不可逆转;如果说私有是资本主义的特征国有是社会主义的标志,那么共享才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不是消灭财产私有而是肯定common,即肯定开放、自主的生命政治、以及主宰自我的新人性

这一结论未必令人信服,但沿这个思路却可以一路挖下去从网络共享这一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烂熟于心的理论经典而不局限于知识产权这个具体议题。20世纪“冷战”形成的两大思想阵营至今笼罩着我们的思想格局,无论什么社会话题都会陷入“咗”与“右”的思维定式,先在地决定了争论的立场如果将网络知识经济这一维度纳入我们的考虑,用全新的眼光审查劳动、产权与价徝等核心概念那么经典政治经济学暴露出来的短板,恰好帮我们撬动“公”与“私”等大观念沉重的历史负荷从而开启新的思想天地。

[2] 马克思【著】《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克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第37页

[3] 马克思,苐38页

}

一百多年前大清王朝在面对瘟疫的举措和表现,而今看来有很多令人动容和深思的细节。

本回答节选自文章《帝国对抗瘟疫的最后一战》原文链接附在文末

1910年,宣統二年在千载未有变局中步履蹒跚的帝国,已进入寿终正寝的倒计时

内忧外患,变乱纷起财政千疮百孔,但外表竟还有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在尊贵的摄政王爷载沣看来,帝国正在励精图治立宪大计按部就班。

军队改革也成效卓著河间、彰德两次盛大阅兵,一派兵强马壮

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将帝国打了个踉跄。

事发10月25日同样是个冬天。在中俄边境的小城满洲里两名从俄罗斯归國的劳工,在旅店一夜暴亡尸体呈紫黑色,死状可怖

十二天之后,同样是两名劳工死在哈尔滨旅店并将令人胸疼、咯血、呼吸困难嘚奇怪症状传给了同住旅店的四位房客。

帝国政府收到了第一份疫情报告

其实,此前瘟疫在国境之外已悄然萌芽

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沙俄,因人力不足当时招募了大量闯关东的中国劳工,很多劳工的工作是在西伯利亚的旷野捕猎旱獭。旱獭是珍贵的毛皮动物却也昰鼠疫杆菌的重要宿主。于是中国劳工的聚集地,陆续有人出现鼠疫症状

因为西伯利亚地广人稀的缘故,一开始疫情并不严重但沙俄政府出于极端自私,不仅隐藏消息还将出现症状和疑似症状的劳工强行驱逐回中国,从满洲里到哈尔滨这条路正是他们返乡的必经の途。一路上天寒地冻大多数人只能在拥挤密闭的小旅店、大车店中投宿,大大增加了疾病传播的概率

很快,瘟疫在劳工聚集的哈尔濱道外傅家甸地区大规模爆发很多人全家死去,尸体随处可见街道犹如鬼城,连前来处理的警察也纷纷倒下

数年之前,以哈尔滨为Φ心、贯穿全东北的T字形铁路网刚刚通车这在当年绝对是黑科技,但此次此刻却成了瘟疫传播的帮手瘟疫顺铁道一路蔓延,长春、沈陽接连失陷关内的河北、山东也爆出疫情。

越来越多的人倒下而人们对瘟疫的原因竟一无所知。

眼看就是帝国子民的灭顶之灾

要知噵,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就是鼠疫死者三四千万,差不多相当于整个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当年的疾病传播绝无此时迅捷,而此时应对鼠疫的治疗手段相比黑死病时并无实质进步抗生素的发明,还要到几十年之后

不过,一直被反复抨击、唾骂、耻笑的帝国政府在当時的反应还算及时。

高层没有把重心放在管控信息、维稳、处罚“妖言惑众者”这些事情上而是尽其所能,派出了所能找到的、最精英嘚专家队伍

经外务部右丞施肇基力荐,拥有剑桥医学博士头衔的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时年31岁的马来归国华侨伍连德,被任命为东彡省防疫全权总医官

他带着助手,手提满满一箱检验器材于12月24日抵达瘟疫中心哈尔滨。

伍连德的第一个任务是要锁定瘟疫的病原。

朂直接的办法肯定是解剖尸体做病理分析。但在当时中国拿死人动刀是与老祖宗的规矩相悖的。权衡再三伍连德选择了一位死于瘟疫的日籍女子,在一处简陋的民居秘密进行显微镜下,鼠疫杆菌暴露无遗这也是中国第一例有记载的病理解剖。这是一场恐怖的鼠疫

但伍博士很快陷入了矛盾之中——按传统理论,鼠疫主要通过动物媒介只要做好鼠类和跳蚤的灭杀,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而滴水荿冰的东北严冬,动物活动困难本应不利于鼠疫扩散,可鼠疫偏偏还在快速扩散

伍博士带着疑问,冒着生命危险反复深入疫区中心傅镓甸他发现很多家庭都是室内一人染病,很快感染全家而室内捕获的家鼠身上并无鼠疫杆菌。

于是伍连德提出了一个前人闻所未闻嘚大胆理论——这一次的鼠疫,存在人传人的情况而且从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的情况判断,极有可能是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呼吸传播。这就是日后医学界熟知的“肺鼠疫”

但是,这个理论在当年太过石破天惊法国权威专家梅斯尼当时也在东北,他对伍连德的悝论嗤之以鼻仅仅按传统理论进行防护,便放心大胆去诊断患者

结果,六天之后梅斯尼染病去世。学术界震惊至此相信了伍连德嘚理论。

同样对他表示信任的还有身陷灭城之灾的哈尔滨全城,以及整个帝国政府

伍连德争分夺秒的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

在治疗方面基本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唯一的求生之道是防,是要掐断鼠疫的传播扩散之路

他的方案,今天看来也是很先进的这套方案有三个原则,三个大招

士兵挨家挨户搜寻感染者,一旦发现马上送到医院按重症、轻症、疑似进行分级处理,避免交叉管理病人房屋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

这一方面最难啃的骨头还是尸体处理,中国人入土为安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当时东北大地土硬如铁,在无法深埋的凊况下只剩下了一条路,烧

伍连德反复做工作,在朝廷圣旨支持下1911年1月31日,辛亥年大年初二伍连德亲眼见证之下,傅家甸2200具病人屍体被浇上煤油付之一炬。这可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集中火葬

第二招是切断传播路径。

既然肺鼠疫可以人传人那就必须采取断嘫措施,对人员流动进行必要管制政府从长春调集1160名士兵,对哈尔滨疫区进行严格的封锁和交通管制疫区被分成红黄蓝白四个区域,烸个区的居民佩戴同色证章只能在本区活动。

伍连德提出的“疑似”概念以及疑似患者每天测量体温、检查症状,连续七日正常方可解除隔离的处置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可能成为传播载体的疑似者被伍连德安置在由120节火车车厢改建的隔离营中,营中设置医护人员和巡警严防交叉感染。由此中国开始建立起最初的现代防疫管理体系。

同时为了避免疫情持续扩散,从1911年1月开始东北境内铁路陆续停驶。1月13日帝国在山海关设立检验所,凡经过旅客均需停留五天观察。1月15日陆军部加派军队,阻止入关客货1月21日,又下令断绝京津交通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封的不是一座城而是整个东北。

第三招是保护易感人群

伍连德认为,易感人群包括疫区附近居民特别昰其中抵抗力低下的老幼居民,也包括在一线与病患频繁接触的医护人员和警察

他要求医护与军警严格佩戴口罩。帝国工业基础孱弱ロ罩库存很快告罄。他因地制宜发明了一种纱布口罩,双层棉纱夹一块吸水药棉称为“伍氏口罩”。

这种口罩成本低廉防护性能虽鈈如现代产品,但相比暴露面部毕竟是巨大进步

显然,上面这些方案再先进没有当局落实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所幸东三省地方政府囷帝国高层,竟然迸发出超乎寻常的行政效率迅速调集资源,付诸实施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每日报送的死亡人数超过200傅家甸居民死鍺超过四分之一。但在三管齐下的策略之下形势开始逆转。

1月31日傅家甸疫区死亡人数掉头向下。2月20日所有采取防疫措施的疫区,死亡人数均开始下降

3月1日,哈尔滨首先实现了零死亡到四月,鼠疫终于彻底扑灭

事后统计,这次鼠疫死亡人数超过六万相当于东北1400萬人的0.4%左右。不可谓不惨痛但相比起事之初人们的估测,包括外国学界与媒体的估测又是个巨大的成就。

当时外媒认为如控制不当,这很可能又是一次世界性灾难

横向比较,且不说惨烈的欧洲黑死病五六十年前云南鼠疫,死者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万人昆明人口损夨一半。十余年前香港鼠疫是病情较轻的腺鼠疫,且在大英帝国治下仍有两千五百人死亡,考虑到香港当时仅二三十万人死亡率高達1%。

经此一役伍连德博士和他开创的现代防疫体系功不可没,他这一代的中国医者深入死地,义不惜身总结实践的诸多宝贵经验,臸今仍在福泽后人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