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了解人家却在别人死后一文带不去发文哀悼的人叫什么

标题:转贴:推荐一本改变我命運的书《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对于任何一个人这都是一本至关重要的书
  对于修习佛法的人更是一本打破迷雾开启前路的宝典。
  为了你自己请相信我,抛开一切成见耐心、细心的看进去。
  喜悦的人生之路就会从此开始……(智慧慈航按)
  《做个喜悅的人-念处今论》下载地址:

做个喜悦的人——念处新论


  一、佛法的目的是什么
  二、四念处可使烦恼止息吗
  三、为何四念处鈳使烦恼止息
  四、身、受、心、法——四个察觉的对象
  五、人人皆可一试的方法
  六、放下包袱的过程——苦、集、灭、道
  七、以“苦谛”为核心的原始佛教
  八、无忧无悔地活在当下
  九、做个喜悦的人——四念处修行的初步目标
  十、中道的人生觀——缘起法则之体现
  十一、不要轻易地作价值评判——法念处修行的诀要
  十二、今日修行之二边——神秘主义与玄学
  十三、形式、修行与唯心论
  十四、修行与形式主义
  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养育,由小到大一点一滴,是说都说不尽的尤其是峩的母亲陆秀庭女士,在先父森将军因公去世之后独立教养我们兄妹三人。其中经过多少辛苦操劳才使我们能成家立业。故我尤其要茬此谢谢我的母亲
  其次要感谢在菩提道上曾亲自教导过我的老师,包括显明法师仁俊法师,沈家桢博士南怀瑾老师,扬文宝居壵李恒钺教授,及其他所有曾直接间接教授过我善法的诸善人士我如有任何能利益众生之处,皆为他们的教诲
  本书的写作过程,经历过不少与佛法有兴趣者的讨论使我能由许多不同的角度思索四念处的修行,故我要在次感谢他们尤其是纽约市"维摩诘书屋 "的主囚翁仁明居士,诚实地给了我许多意见而他独自努力经营的佛教书屋,无疑地对我及许多人提供了很多的助益另外也要感谢美国佛教會及佛教青年会所有曾和我共同研究佛法的朋友,因为他们才使我对法的体认更为深广
  当初我之所以回开始提笔写本书,是因为在紐约的世界佛教青年会会长吴本达居士的再三敦促要不是他,这本书至少会晚五年才问世吴会长乐闻善法,默默的做了不少支持善法嘚工作对本书的支持,只是其中之一故我在此特别地对吴本达、吴惠铃夫妇致谢。
  最后要谢谢当初接引我的二位善知识------俞正先生與朱彦润女士要不是他们二位的爱心与耐心,今天的我恐怕仍不知"今夕何夕"我想今天我能出版一本书,是因为在人生的旅途上我总能遇到慈悲智慧的人。
  信仰佛教修学佛法;对于当今的每一位佛教徒而言,它所面临的问题真是千头万绪。除了学佛者本身的人苼经历及生命抉择种种层次的难题外更困难更迷惑的是,当今佛教宗派繁多法门多样。佛教历史悠久时空演变广泛而辽阔,佛法的延续因缘无常,条件组合承传相续和合而无我,可能由量变而渐渐演化到质变
  对一位不是专业环境专业研究的普通佛教徒,面對如此庞大博杂的"历史佛教"要他透过学术研究、文献考证,从南北传、大小乘、显密之间、禅净关系等等有关教义、教史、教制作广泛悝解而后有系统有次第的抉择佛法的了义不了义,是究竟或方便这样的研究理解佛学佛法,对广大多数的佛友而言显然是缓不及急嘚。
  另有一些佛教徒认为佛法的可贵处,在于生命体验的修持学术文字,说食不饱舍闻思的胜"解",单刀直入专务专"修",于是ゑ证速成的法门又风靡教界,一时之间既身成佛,次第证果又随处可闻。如此邪正难分佛魔难明,其专修速成而走火入魔误己誤人,害家害国因修行而误入歧途,执迷难舍显然也是病急乱投医。
  对于佛法的修学我向来主张,尊重学术界研究的业绩在此基石上,再次的修持与体验所谓解行并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笔者今年春应纽约佛教会之邀,赴美宏法得以认识嘉陵居士,楿处数日相知俞深,知道嘉陵居士在多年对佛教做广泛的研究后,近日更以"原始佛教"为深入讨论尤其以《阿含经》的"四念处"修行"方法,嘉陵仁者于此再三至意焉!其研究理解及修持体验真可说是解行双资,教证两得;而其悲心愿力不忍正法衰,不忍友情苦又是性情中人,古道热肠充分流露于其文字三昧中!笔者接获其书稿,一字一行通篇细读,为之喜欢为止惊叹,为之共鸣真是领略到法喜道乐。

  嘉陵居士的《念处今论》开宗明义,指出佛法的目的------世间忧悲苦恼的止息又透过历史文献的厘清,回归原始佛典《阿含经》的核心思想---------缘起论把握四圣谛,融通八正道又直接依四念处而切入,推陈出新回应当代人生活环境及生命苦恼处,亲身贴切深入浅出,举例易懂对于佛法因不断演变而形成的神秘主义及玄学化,以及修行偏取唯心论或流于形式的种种流弊剖析深刻言之有粅,切中时弊其书中所言,虽片言只语确足以发人深省,吟咏再三


  我明确的相信,此书的发行对于目前世界佛教徒,因修学佛法而引起的障碍与困惑将提供一条清楚的实践之道及修学次第。读者诸君宜细心品尝破疑起信,亲身体证冷暖自知,当信我的所訁不虚是真语者,是实语者是如是语者也。
  1992年12月初于台湾嘉义 海印精舍
  作者苟嘉陵是一位电脑专家在纽约一家极大的股票茭易公司担任电脑部门的一组主管。
  十几年前我在纽约大觉寺第一次遇见他及他的夫人那时他们还没有孩子。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位思想敏捷中英文根基都好,为人诚实不说空话的年轻人。可是那时我觉得他心中似乎有相当多的烦恼及困扰他还没有汽车,一趟大覺寺来回差不多要三个小时,所以没有机会常见到他也没有机会细谈,只是心中常有一种说不出的关怀
  几年之后,有一次仍旧茬大学寺我忽然觉得他容光焕发,举止轻松态度自在,谈吐有力打听之下,方才知道他这几年来对"四念处"下的实际功夫而深深体驗到了这个佛陀所提倡的法门的殊胜有益。
  1986年他被会员分选为美国佛教会的董事也许是最年轻的一员,之后我们遇见的机会增加,他也开始为大众讲解心得极热心地参加了他居住区的世界佛教青年会,积极地负起实际领导责任
  三个月前,他要我替他看一看怹所写的一本书稿我得老实讲,当时我看了他的题目《念处今论》我并不感到多大兴趣,因为我觉得佛陀亲证的真理是不应该因时玳的演变而有今古之分;而且今之谓念,50年后岂不是又被称为古所以《今论》也许会强调作者的主观见解。容易失去中道而有偏差
  可是我细心地读完他的全稿,方才觉得这本书极有它出版问世的价值我的理由是:
  一、本书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题目很多,鈳以说纯粹是作者自己的经验体会有他自己的立场,极少人云亦云的地方而且并不是因为要想出版一本书而写这本书,而是有想纠正他觉得这个时代的佛教,太忽略了当年佛陀所教导的四念处这个法门而他凭着自己亲身体验到这个法门的好处,发心要唤醒有志于弘揚佛法的大德们重视这个法门也鼓励修行人要以这个法门作修行的骨干。
  二、作者强调佛陀所教的目的是"烦恼的止息"并不意味着呮是个人烦恼的止息,而是所有有情"烦恼的止息"换句话说:佛陀的教诲中本就包含了所谓大乘、最上乘的教义,因此根本不应该有所谓夶乘小乘等等之分作者对佛灭度后二千年来若干文字上的记载、立义、分派等颇有不予苟同的立场,有几处也许有较偏激的批评我觉嘚读者必须要了解作者想强力纠正忽略四念处法门的苦心,正如作者自己说他了解当年提倡大乘教义的大德们想纠正当时的流弊的苦心┅样。
  三、读者应注意作者此文原是针对佛法修行人而写,正如当年佛陀教导的对象是比丘们--专门修行的人读者切勿误会作者的意思,是说佛法除了四念处之外别无其他修法。事实上读者如能细读全文,特别是最后几章作者极善巧地指出,所有现代最为大众接受的禅净密及南传佛教其教法中都包含了部分的或整体的身、受、心、法四念处的教法。事实上如果对一位没有受过现代化教育的老姩人与其要他勉强学四念处,还不如让他烧支香念句佛,为未来世可以有根基学四念处而种个因
  四、作者在文中一再强调缘起法则,因果因缘及中道并且指出这些都是四念处的核心。这是作者的独到的心得希望读者特别注意。
  我相信任何人若能细读这本書发掘与他最相应的论点,都会得到好处因为这本书的包涵面极广。如果是决心专事修行的则可能得到的益处更大。
  这是一本囿企图心的佛法论述希望能有效地达到以下的三个目的:
  一、提出一个适合现代人的修行方法,而不带有任何宗派或宗教色彩使現代一般人均能由此自我锻炼,而有效地得到佛法的利益
  二、彻底地反省并检讨目前种种有偏差的修行知见与心态,使人们能直接見到真正佛教修行的核心而知道如何在法门众多的佛教文化中走出自己的修行路。
  三、以一个符合佛法精神并能适应时代的修行理念为基础使佛教能逐渐走出宗派分歧与团体林立之局面,而终究能发挥整体的力量为众生谋福祉。
  佛法实在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珍寶能有效地解决许多现代人的问题。如何深入地知法、见法而使这一个伟大的文化能在充满紧张与压力的现代人生活中展现生命力,使现代人感受到法喜使人类更知道"何去何从",实在该是今天每一个佛教徒的责任
  众生烦恼无涯故,法亦无涯;法与烦恼皆无自性本来空寂。
  愿度一切众生故我学无尽;众生不空我亦不空,世世常随
  愿以此自撰之对句和法界一切有请共勉!
  1993年1月4日 苟嘉陵于纽约市
  人类的存在,往往是有着许多苦痛的这并不是一个宗教传播者为了传教而作的灰色悲观论调,而是一个事实
  講到人生中的苦,当然就会提到佛所说的生、老、病、死
  许多人一听到佛教讲的生、老、病、死,就以为佛教是悲观消极的专注意人生中的负面。实际上人生里这些痛苦的存在只是一个事实。佛教人以平常心去面对这些人生中的事实并透过修行去超越因这些事實而造成的痛苦。而人类如果不能超越并克服这些痛苦就往往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
  另外就是人类的好斗与好战为了擴张自我而不顾一切的残暴面。曾有历史学者说综观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没有一天没有站争。尤有甚者是有些头脑不清的"思想家"鼓吹斗爭的哲学以为争战是人类"进步"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本世纪的两次世界打战皆肇因于一个或两个民族觉得自己是优秀的强者,而想要征垺其他的民族于是几十万人就侵入他国的领土,杀烧掳掠无所不为。甚至有一个民族彻底认为另一个民族是邪恶的而想大规模有计劃地把该民族完全铲除掉。
  我希望大家不要以为这些事都已"过去"了以为目前的人类并不存在这些问题。我们人类有一个特点就是"恏了伤疤忘了痛"。事实上这些事距今都不及百年许多当年受过苦的人至今犹在。我们人类如果不能好好地反省过去并改善自己很有可能过去的苦痛仍会不断地再来,只是大家都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而已
  撇开历史上的陈迹不谈,如果仅就人类目前的现况而言情况實在也好不到那里去。现代文明带给人类的东西除了隐形眼镜、试管婴儿等"方便" 外,同时也带给了现代人更多的近视眼与不孕症讲求競争与效率的资本主义社会,除了使人类的"生产力"提高外同时也使人类时时觉得自己只是市场上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且随时皆有被另┅件更好的商品取而代之的危险于是发生了许多的并发症,焦虑、紧张只是其中的一面最糟的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文明及道德价值意識逐渐破产。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人生就是一场输赢的游戏其中没有对与错,善与恶你只要赢了,你就是对的因为道德或信仰而输了嘚人,只是一群傻子不合适生活在这20世纪的文明里。
  事实上人的不安及空虚感在急剧地升高。美国人想尽一切方法区阻止贩毒卻没有办法阻止人们吸毒。世界各地的自杀率及伤害案皆显著地在升高许多人籍着虐待他人来得到"满足",其中不少受害者竟是儿童人們试着用一切方法来宣泄胸中的苦闷,用一切刺激来派遣不安却只能暂时缓和一下苦闷的程度,而无法有效地使自己体会到生命中本来囿的喜悦安和就象市场上的头痛药一样,每一种都可使人暂时不头痛了却没有任何一种可以使人今后永不头痛。聪明的人类在尝试使洎己比较愉快时往往变的无力而笨拙,不知如何才是快乐之道
  这就是这本书的目的-----------希望人们能通过先哲的智慧及由其中而生的修荇方法,使我们加深对我们自己的了解与锻炼找出人性中之病根而加以根治。提高人性解决人类的问题。
  提升人性的方法有许多当今世界上的各大宗教皆以在发挥其影响力而做了许多贡献。我并不觉得佛教是人类"唯一"的希望但我觉得佛教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人类问题的解决必须要透过人类自身的智慧而本书所要讨论的主题,就是人类的先哲之一—佛陀所提出的提升人类智慧的方法
  念处,就是释迦牟尼佛所教的修行方法—四念处
  在2500多年前的印度,有一个小国的太子名叫悉达多。因为目睹人类及生物界Φ种种互相迫害的行为及生命本身具有的生、老、病、死等苦痛,决定出家学道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解除众生的苦恼。经过6年的学習、探索及自我实验他终于悟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并因此而知道人类到底当如何认知及自我训练方能彻底的由一切牢笼中解放出来,在当时及后来由许多人实验后证明为非常有效、真实不虚,故佛教徒尊称他为"觉者"(觉悟出人生真谛的人)也就是梵语的"佛陀"(BUDDHA ,簡称佛)佛弟子把他的言教开示,作整理及集结就有了"佛经"。在佛经中记载了许多佛所说过的话及佛所经过的事在佛说过的话语中,包含了许多他所体悟到的道理其中最主要的基础就是"缘起法则"。而他所提出的修行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八正道。四念处是八正道中的修行方法之一

  所谓"四念处",其实就是四个修行中观察觉照的对象分别是身体、感受、心的一般状态及心中的思想观念。佛要修行囚在这四个地方(身、受、心、法)均能对现象的起落观照清楚而不染着,就是四念处的修行


  我们往往有高远的理想及复杂的思想,却没有能力让一些简单的事情付诸实现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人类能登陆月球及造原子弹却不能免于贫穷及战争的威胁嘚现象。四念处修行方法最大的特色就是它要修行人时时直视自己的生命,看清自己真的是在做什么使人类真的"见到"自己在做什么,峩觉得这是解决人类问题所迫切需要的以这一点而言,佛所提出的四念处修行方法是尤其弥足珍贵的。
  有理想而不能实现最主偠是因为能力不够。以佛法的观点而言人类有两项基本潜在的能力,是应该被锻炼而发挥出来的一项是认清真相的智慧;另一项就是關怀他人,愿为他人服务的爱心----------也就是慈悲在佛法中,智慧及爱心均是一种"能力"是可被修行人经过自我的反省及训练而具备的东西,昰人人皆可达到的人不需要相信一个宇宙中至高无上的存在,也不需要和另一个身外的存在或境界相结合就可以达到具有智慧及爱心兩种能力的人格。也唯有当人类的智慧及爱心皆成熟到了一个程度后人类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故当佛陀用其智慧在深入观人类嘚苦难时他所采取的态度是非常合理而科学的。他认为除了人类自身能努力去反省并锻炼自己而提升自己的智慧及慈悲外,并没有第②条真正实际可行的路这就是佛在两千多年前给世人的教诲。
  佛法真正的可贵在于其实际。实际的话不一定那么美丽动听但却鈳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我阅读佛说过的话,仍会如此深刻地被佛的智慧及慈悲感动深深地觉得他才是真正的革命家。因为他所面对的是人类的人格及心灵。
  故以我看来佛法是济世之学,佛教则是能发挥人类潜在能力的宗教而八正道及贯穿其全体的四念处修行法门,就是一个非常实际可行且可提升人性的自我锻炼法。
  鉴于此一法门为佛所开示修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佛法流傳久远,又和许多不同的文化相融合于今此一主要法门已逐渐为人忽略及淡忘,故近年来我专门从事此一法门之研究与探讨
  研究與实验的结果,发现此一法门不但是原始佛教中修行的主要方法体系其修行的理论更是佛所开示的"缘起"、"空"、"中道"等教理密不可分。由於对"四念处"的探讨我发现了佛所开示的理(即理论,如缘起、空、如幻等)与事(即修行)的一体性我发现修行如果忽略了四念处,夲来一体的"理 "与"事"就容易分开令修行人走上歧路。偏重理者走上"空"的理论研究但在修行上不知如何应用;结果形成佛法的"玄学化"而偏偅事者容易走上"定"的修行,但不知"定"了以后要如何在生活中又如何;结果往往形成佛学中的"神秘主义",以种种定境为解脱至于"理"上高談"空"及"缘起",而"事"上只重修定却不修四念处就成为理论是一套而实际又是另一套,两个连不上勉强连上了却不得力,总觉得有些障碍
  说四念处是佛教中主要修行方法之一,不但不过分反而仍嫌不足。凡读过《念处经》的人都知道四念处不只是一个方法,而且昰一个包含极广的体系就连不净观及修定的数息观等,皆包含在四念处的体系中他详细的说明了佛法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方法、态度、层次等一切细节。我可以肯定的说佛在世时,佛及佛的诸大弟子(如大迦叶、舍利佛、目楗连等)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修行內容就是四念处。在当时"修行"和"四念处"几乎可以说是同义词
  象这样一个重要的修行体系如果被佛法修行人所忽略,无疑地佛法的原始精神就逐渐凋敝了佛法流传了两千多年,方便善巧地引进了许多其他文化中的东西使更多人能有机会接触真正的佛法,这固然是佛敎慈悲的表现;但在慈悲与方便之间更重要的是不是忠实地保留存佛法原始的精神与内容呢?如果佛教根本已不再保留有原始的精神与內容所谓的"慈悲"与"方便"是否仍能成立呢?

  我无意批判任何佛教中的宗派或法门因为一切的法都是"缘起"的,任何宗派的形成一定有其历史上的原因与其"时代意义"文化皆因能兼容并蓄而成其大,佛法当然也不例外但我以为兼容并蓄的同时,必须要能保留这一文化的精髓方能名其为"方便"否则就不是方便而是"变质"了。佛法的"玄学化" 与"神秘主义"色彩的介入逐渐地使一个本来非常平实且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应用的东西变了质,结果使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对佛法有了不正确的印象"玄学化"的结果是使许多人觉得佛理是一种高不可测,又不着边際的东西"空"、"不二"的理论虽然"也有道理",但总令大多数的人觉得无法用于生活且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而"神秘主义"的加入则形成了佛法世俗话的另一面,其影响是使"知识分子"觉得是一种迷信或"多神崇拜";而置身于神秘主义中的修行人因缺乏佛法中的基本正见(正确嘚见解),大都不知如何用功结果修行虽然努力,但皆徒劳无功


  "玄学化"与"神秘主义",是今日佛法中的"二边"(即两个极端)生于紟世的佛法修行人,想要完全不落此二边真是难之又难。因为人是"环境"的动物而"玄学化"与"神秘主义",已在佛灭度两千年后的今天成形苴成熟了人在传统之中,必然会受到传统的影响
  难虽然难,却不代表完全不可能佛法中没有"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一百年累积的枯柴一把火就能烧掉了。两千年形成的谬见明眼人一语就能道破。难只难在修行人有没有一个"直心"能不能虚心,耐心地学习及自我實验
  一般来说传统的中国佛教徒所了解的四念处,均是以"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为主的。而事实上这种观法是㈣念处经过流变以后被重新包装与定位后的产物,根本不能代表原来的四念处这种流变使得本来一个非常活泼且在理论上十分深刻的修行方法,变的呆板而有教条主义色彩自然也就使此法门变的肤浅而极具遁世倾向。故重新扭转这一个看法使读者能直接了解佛教中嘚四念处,是本书的目的之一本书将以南传佛教巴利藏的《念处经》为主要依据,作为介绍及讨论的基础
  虽然以南传的经典作为主要依据,但本书所欲介绍的四念处修行方法仍会有一些地方和今日南传佛教所教授的有所不同。一方面是因为我本身是中国佛教徒故大乘佛教的精神自然会影响到我对原始佛教的认识。但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当我越深入四念处的修行就越觉得今天大家透过《阿含经》及巴利藏所了解到的"原始佛教",实在是颇有浓厚的"厌离"及出世的色彩的而四念处本身却并非必然如此。我觉得大家如因为历史上文化環境造成的原因而忽略了四念处实在非常可惜。而且因为"方便"而忽略了"究竟"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不正常的现象,是值得为有志于研究佛教现代化的修行者深刻思索的故我写此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个以当今人类的现况为着眼点而适合现代人修行的四念处。它的悝论和精神仍是依据《念处经》但在整体的修行心态上而言,的确是很和今天的南传佛教有一些不同的
  总而言之,我以为对四念處的忽略及讨论之不够精到、完整是佛法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佛法对全人类来说却是有着许多无可替代的珍贵价值的。佛法提出幾个简单而直接但又非常深刻的智慧理念直指人类之病,又提出了解决的实际方法故我以为一个更光明的人类未来,实在是颇需要这┅个古老的人类智慧之学的复兴我不敢以佛法的复兴者自居,但佛法的复兴却是我及许多佛法修行者深切的期望我谨希望能以自己的囿限的所知,引起大家对四念处的重视及研究的兴趣故写此一专论,以《念处今论》名之希望能对佛所开示之"念处"修行方法,作一系列现代化的由潜入深之介绍

  弄清楚学佛法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学佛法的第一步也是用佛法帮助他人的第一步。


  修行者如果没囿弄清楚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则他的修行很可能永远不会成功。这就好像一个人在一个大城市中行走行走的人虽有脚有力气,可以到城市中许多地方去但他如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虽有脚可行也是徒然修行者虽学过不少法门,如静坐、念咒、读经等但如不知道修行嘚目的是什么,正如有脚却不知往何处去的人一样虽然学过,也是徒然所以,把修学的目的弄清楚是学佛法的第一要务。
  近代囿一些知识分子也许因颇受西方近代哲学的影响,往往抱着一种“反目的论”的想法以为“目的”是世俗的,甚至是功利的于是采取一种 “漫无目的”的人生态度,对一切事都不计划对未来也不关心,而以人生旅途的“流浪者”自许近代曾流行于西方的“嬉皮文囮”就颇有这种“反目的”的色彩,许多人还颇以佛教中的禅行者或中国道家哲学的信仰者自居其实佛教的哲学哪里是如此?道家的哲學又岂只如此肤浅佛法事实上是非常实用的人生哲学,是完全不含“反目的论”的思想的只是人们总是会用一些古文化来作自己行为嘚注脚,为自己的“目的”找理由结果佛教及其宗派之一的禅宗就被许多人阐释成另外一种面貌了。其所造成的错误结果往往今佛教徒感到啼笑皆非。
  佛法的目的是烦恼的止息也就是人世间忧悲苦恼的止息。这是一个既符合原始佛教的精神同时也是适用于现代囚的最简单而直接的答案。换句话说佛法的目的是非常“入世的”,因为它积极地关怀人世间的苦痛同时也是自利与利他的,因为佛法关怀的对象是“苦痛”却毋论那个苦痛出于自己或他人。尽管在佛法实行的程序上自利与利他有先后的次序(即必先自利后方有能仂利他),但佛法整体的目的是一样的即烦恼的止息。
  有人认为佛法的目的是“成佛”成佛后再“度众生”。这个想法是在一般囚心中颇流行的思想但这个答案不够直接、明白,尤其是对一般连什么是“佛”都不太了解的“非佛教徒”而言成佛是一个含义不明嘚目的;而且在态度上而言,“成佛”多少让人有一些“贪”的联想许多知识分子的直接反应就是 “我为什么要成佛?”或“做人真有那么不好吗”佛从来没有在经里告诉他的弟子:“你们要学我,要变得像我一样成一个佛。”相反地佛潇洒地在世上说法说了45年,連一个字都不执著更何况是“佛”?连“佛”的观念都不执著更何况是“成佛”的观念,或是要修行人“成佛”了故“烦恼的止息”要较“成佛”更适合作为佛法的目的。
  至于“度众生”表面上看似乎较成佛合适,其实不然如果成佛会给人一个贪的感觉,“喥众生”至少是利他的不应有这个缺点。但“度众生” 是一个很笼统的佛教语句有人会问:“什么是度?”许多佛教徒会回答:“度箌彼岸”当别人再问“什么是彼岸”时,佛教徒的回答就众说纷纭了有人说是西方极乐净土,有人说是“涅盘”又有人说是“不生鈈灭”的“法身”。其结果是回答并没有满足问题却引起更多的问题。当然如果发问者愿意打破砂锅问到底一直研究下去也许他会找箌答案。但毕竟有如此耐心及好奇心的人究竟是少数佛教徒与其两难大多数的人耐心及好奇心不够,还不如两难自己没有对一个问题给予一个“方便”且直接而有力的回答来得实际

  另一个佛教中较通俗的回答是“了生死”。不用我多说相信大家一定会感觉这是一個比“成佛”及“度众生”更容易引起争议及更带有“神秘主义” 色彩的回答。用这个来回答佛法的目的犯了层次上的错误。“了生死”的确是佛法中解脱道的终极结果但在那个层次以前用“了生死”作为目的,在态度上有基本的错误因为一般人并不明白什么是“了苼死”。用一个不被明白的东西作为目的是危险的而且会造成损害。通常的误解是以为“了生死”就是“不再存在了”结果造成世人對佛教的“灰色印象”,以为佛教是一种“彻底的自我毁灭”这个损害是极大的。

  事实上佛教中的“了生死”是彻底看见了并无实囿的生死可了生死现象和世间其它现象一样,是缘起的是没有“真实性”的,只是整体流转的一部分人因为对自我的执著,故为生迉现象所迷惑以为“真的死了”、“真的生了”,在“生死”中哭哭啼啼苦痛不已。佛看出了这一个现象的“缘起性”及“不真实性”故在生死中得自在,不再为生死现象所迷惑故谓之“了生死”。但这一个见解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更不适宜作为对一个问題的一般性的回答如有人用“了生死”作佛法目的一般性的回答,就好像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回答一个幼稚园小朋友一个天真的问题一樣是无意义且不切实际的。


  我再三地强调“态度”的重要性是希望大家不要以为态度上一点点的偏差或缺点没有那么重要。事实仩非常重要“态度”有问题就意味着“见解”的问题、“修行”的问题乃至整个“文化”的问题,而整个文化的内涵及精神就表现在存茬于此文化中人的态度上人的见解可以学来、听来,但态度就牵涉到一个人整个的生命无论是知性或感性层面的东西,都会表现在一個人各种的态度上我们几乎可以说态度就代表了一个人,它是一个活生生且无所遁形的东西;一个小小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很深的思想及人生观故我一开始就提出现代学佛法者两个基本的障碍,一个是佛理上的“玄学化”一个是态度上的“神秘主义”,就是希望夶家能在一切处随时思考我们在基本态度上的缺失
  当有人问我们什么是佛法的目的时,我们在回答的同时不妨自我检讨一下,我們所给的答案有没有“玄学化”及“神秘主义”的倾向如果我们的回答很平实,令人更了解了一些事实至少我们可放心没有犯下态度仩的错或制造了更多的问题。但如别人听了我们的回答或和我们讨论之后变得更迷惑或问题更多了,则很有可能我们在回答问题时在思想上有玄学化的倾向,或态度上有神秘主义的色彩这是很值得现代学佛人深思的。
  尤其在修行的时候修行人的每一个心念事实仩皆和他修行的目的有直接关系。人们在许多事上的努力往往皆只是当初一个念头的深化和扩大。怀抱着神秘的目的而修行的人其修荇所得到的结果,自然就都是一些神秘的现象故我以为在最起始处把佛法及修行的目的弄清楚,实在是极端重要的;而且是一点点的偏差都不能有一旦有了,就一定会在某一个层次的修行上表现出来而构成问题
  事实上欲解决这一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四念处”简而言之,四念处是一套佛所发明的方法体系能使修行人对自己及自己存在的环境更为了解。一个四念处修得好的人会对自巳生活中的各种态度了解知道得很清楚。那一个念头那一句话背后到底有没有“玄学化”的思想或“神秘主义”的心态作推动力,会在“心念处”及“法念处”的觉照中了解得清清楚楚
}

者的家人、朋友、前同事、保姆、经纪人、宣传、助理他谋杀了电影,我自然是该给善后的这么一想突然又觉得该叫个给电影收尸哈哈哈。好吧声明下我不是来破案的,我是来凑热闹的   一直以来对小强老师的才华我都望尘莫及更不敢胡乱评价,从小落下的毛病看得懂的还敢指手画脚两下,看不懂的东西才真觉牛逼我从来都直言不讳,看不懂并且也不爱看绕,有啥不直说拐弯抹角地骂人不是我欣赏的风格。我这人直惢底也较单纯,有啥说啥当然这也成了日后他在生活中攻击我的一点,一伤害别人就拿出来这条: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我就这直脾气。这不是可以被原谅的理由因为脾气不能改,下次照样伤害所以此文也算是深度剖析下自己,有没有在生活中伤害过这个有前途有才華有脸蛋也有身材的作家老公   我本来不想写书评的,因为很容易就家丑外扬了文章看不懂我也讲不出啥有文化有内涵的东西,所鉯只好拉拉家常了何况他的风格就是嘲笑一切看似有文化有内涵经典装逼的东西,我何必自寻死路呢但是拉家常比装逼更容易得罪人,小强老师的做派低调到我在微博上发他照片都要和我急   从相识开始说起吧,早在《看电影》工作时小强老师的名字就如雷贯耳聽闻是编辑部众多女编辑的梦中情人,当后来有人提出要给我介绍对象时我就是冲着他的盛名和虚荣心去的。但初次见面我还是有点不滿意他大病初愈身体有点弱,弱到穿了一件粉色小外套深蓝色运动裤,朴素是朴素但是走路怎么有点扭呢?我一度担心他是个gay当嘫熟识之后才见识到文弱书生如他也是练健身有肌肉的,可惜结婚后那套华丽丽的健身设备被我当成了晾衣架小强老师当初光秃秃干净嘚如同没人住的家也被我的衣服堆满,变成了小猪窝但我相信这样的家才是温暖的有人气儿的家。(啊!又要被骂了这什么**理论,什麼时候有人气儿变成了不整洁的借口)   慢慢地我被他折服了,不仅是单身男人自律的生活还有他非同常人的思维脑子快,经常说些我要想很久的笑话和观点当然早期我们的谈话都是在他滔滔不绝的开始和我昏昏欲睡后结束,现在看片子也是一样经常在他看得高興时我已酣然入睡,所以在他眼里自己是娶了个没文化的老婆经常有人说“真羡慕你们,爱好相同有很多共同话题可以聊”这话时我嘟想说:其实,并不是这样   说不到一起不影响爱一个人,我喜欢贾樟柯、顾长卫、《四月物语》和各类**娱乐节目、电视剧他一边罵一边还是陪我看完了76集的《甄嬛传》。《我们天上见》在我还没崩溃痛哭前他却先流泪了他的泪点很怪,我总说他的文章里看不到感性的一面从不透露私生活,从来不写今天我心情怎么样怎么样但是他看到一个艺术频道的展览竟然哭了,真真吓了我一跳   对于業务上的东西我知道你们比我了解得深,主编、老程、拈花老师、老胡谁都比我更了解他五爷、陈婴、猱谁都比我更懂他的文风,所以峩有什么资格说他呢作为一个**粉,我只知道他长得帅人好,老实可靠生活简朴,对自己要求高对别人却很宽容(这个别人应该就昰只指我吧),还有……再说下去就有点王婆卖瓜了何况说得那么好,别人嫉妒了抢去自己享用肿么办我还是低调点吧,下面说说他嘚缺点真的这人缺点很多的,你们一定受不了

}

  原创首发完整稿件寻出版。


  有意者请站短楼主或加唐珂 QQ: 验证信息:恭喜发财!


  非诚勿扰非常感谢!祝大家每天健健康康,快快乐乐!(*^__^*)



  你有没有一個忘不掉却没能在一起的人


  你有没有一个一直在身边却没有去珍惜的人。


  你有没有想过突然有一天生命就要终结却还有太多的倳情没有做


  人生或许只是一场炫目迷离的仲夏夜之梦。梦很美但终究会醒来。




  希腊史传里有个关于饿鼠的故事饿鼠轻松地爬进了小麦筐,但当它吃圆了肚子后再也爬不出来了:“你吃饱了就休想爬出筐子。你只能和进入时一样挨饥受饿”这就像沉迷于“鏡花水月”爱情中的人一样,他们由于情感的饥饿而进入梦和现实的缝隙中当他们在梦中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饱餐了梦的他们再也无法返回到现实中来因为要不他们要放弃吞噬的美梦,要不就要永远留在梦里无论选择哪种情形,对他们而言都仍然是寂寞的虚幻永遠是寂寞的,天下寂寞的恋人啊!


  “如果相识是一种缘分那分手是不是也是注定的呢?!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都好像发生的很自然很簡单可是却也不尽然。。”


  “有多久没见你 以为你在那里

  原来就住在我心底 陪伴着我的呼吸

  有多远的距离 以为闻不到你氣息

  谁知道你背影这么长 回头就看到你

  耳机里又传来了这熟悉的旁白和歌曲此刻仲夏正背对着电脑靠在椅子里,手里盲目的摆弄着一支铅笔若有所思的望着玻璃幕墙外的天空。今天的天空阳光被乌云遮蔽气压很低空气沉闷,令人感觉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这艏电影《心动》的主题曲,被一家网络电台制作成其怀旧频道的一个片花经常在节目中反复播放。

  怀旧频道是仲夏唯一听的网络电囼怀旧是一种戒不掉的瘾,未老先衰是一种年轻人集体自发得的病此病无药可医,要么自愈要么不治和时下许多年轻人一样,26岁的仲夏觉得自己虽然外表还很年轻但内心却已经非常苍老。她喜欢听老歌因为那些从前的旋律总能把人带回到过去的时光里,只有在过詓的时光里才能找到自己那断不了的思念。像电影中主人公思念的时候就看天空一样现在望着天空的仲夏正思念着那个至今她唯一爱著的男人——姚烨。


  姚烨是仲夏大学时代的恋人他们都是美术系的,是仲夏高两届的师兄不过姚烨是学油画的,而仲夏是学设计嘚姚烨长的很好看,四肢欣长擅长篮球个性张扬热爱摇滚!每每出现在学校各类演出舞台和运动场上时,必然会引起场下阵阵欢呼茬学校属于比较有名的人物之一,有许多女人喜欢他经常遭到各界女青年的围追堵截。撇开那些莺莺燕燕红花翠柳,姚烨只喜欢和仲夏待在一起因为他喜欢她的安静,独立、够自信够骄傲。她不会一天到晚缠着他每时每刻要知道他的行踪,也从不指责他的乖张行徑激进偏激,所以跟她在一起有极大的信任感和自由度轻松自在。而且仲夏就像一潭清澈明净的湖水可以荡涤他身上浮躁的气息,呮要待在她身边他就会觉得平静、安心


  仲夏是个外表清冷从不喜形于色的人,但她内心却偷偷爱着拜伦、梵高只有她自己才了解洎己有多么的迷恋着姚烨,只是天生内敛、羞怯的性格令她疏于言语且总是隐藏起自己炽热的情感。但是当姚烨打球的时候她会怦然惢动地偷偷看着他,当他骑着单车载着她穿梭于各处时她会满心幸福的从后面紧紧环住他的腰把头靠在他背上,当他在台上唱歌突然紦手指向台下的自己时,她会因心情悸动而呼吸急促。


  仲夏承认自己有着和所有女人一样的对男人的全部虚荣。她爱姚烨证明叻她的才情和判断力。姚烨爱她更证明了她的才情和吸引力。在她心中姚烨就是她对男人理想在现实中的完美化身所以仲夏倾注了她铨部的热情去为他燃烧,只要是能令姚烨开心的她都愿意做到他喜欢篮球,她就陪着他打篮球他喜欢写歌,她就帮他抄歌谱他喜欢無拘无束,她就让他自由自在即使他因行事张扬而常常与别人发生拳脚,她也认为那是他天性中热烈的激情使然而从不加以责备。。


  仲夏以为他们可以一直这样快乐的在一起直到姚烨大四毕业去了英国。她曾天真的以为远距离的恋爱也是一种甜蜜的考验而且2姩也不是很久,自己一毕业就过去找他但是在仲夏四年级的时候,由于家里发生变故她不得不放弃过去找他的计划。随着姚烨的电话樾来越少而她又很难联络上他,渐渐的两人便失去了联系直到现在。


  仲夏每时每刻都没有忘记过姚烨从他出国的那一天起,也帶走了她的心多年来姚烨像一块心病一样影响着仲夏的生活,甚至是她对男人的判断力无论碰到什么样的男人,优秀的不优秀的她嘟会下意识的抗拒、与姚烨对比,总觉得谁也不如姚烨优秀她像一个病人一样守着自己对姚烨的感情从18岁到26岁,她觉得自己丧失了爱别囚的能力她的爱情在姚烨身上都用尽了,她甚至觉得自己或许不会再爱上别人。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后一文带不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