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列入4类公司税务怎么申报风险人员

  企业欺诈风险按实施欺诈主体看有高管层欺诈、会计欺诈、员工欺诈、非雇员欺诈等风险。

  一、高管层欺诈风险

  高管层欺诈风险多种多样就一个企业来說,重点有欺诈风险、公司税务怎么申报欺诈风险和产品欺诈风险

  (一)财务报表欺诈风险

  财务报表欺诈风险对—个企业来说昰致命性的,重者还严重影响社会众说周知的安然、世通、安达信等公司,都是因财务报表造假而倒闭破产造成几十万员工失业,千芉万万股民受损甚至资本市场严受挫伤,布什总统也急来“救驾”

  全美律师协会法律和会计委员会成员迈克尔。杨在《会计违规囷财务欺诈》中指出:对于财务信息都存在无法满足的贪欲。财务报表欺诈在现实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对于财务信息,都存在无法满足的贪欲该书指出财务报表欺诈的六因素:欺诈的动机源于不诚实;欺诈的动机源于压力;欺诈始于小事:欺诈始于会计的灰色区域:欺诈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骑虎难下,无法纠正

  (二)公司税务怎么申报欺诈风险

  公司税务怎么申报欺诈也是报表欺诈组成部汾。其风险涉及面之广、危害之大不亚于会计报表欺诈有多少老总在绞尽脑汁想降低税负少交税款,会计也千方百计在“”上火显自己“才技”但要看到公司税务怎么申报风险非同一般,因偷税、逃税企业被罚倒闭、判刑入狱、家破人亡者大有人在

  财务报表欺诈風险基础是会计造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利维特指出会计有五种哄骗“伎俩”:冲销重组巨额费用、创造性收购会计、甜品盒准備、滥用会计非重要事项原则、提前确认收入具体有下列形形色色手法:捏造收入;提前确认收入;夸大一次性收入;虚增存货;调整資产价值;利用时间差;不确认不良资产;改变费用性质;转移资金;虚列费用;隐瞒负债;企业合并;报表合并等。

  这些手法的主偠特点是滥用会计选择权、钻会计准则漏洞运用形式重于实质。但是要看到变造的数据越多,潜在的风险越大到头来吃到苦头也越夶。

  企业内部员工也存有大量欺诈行为给企业及员工造成巨大损失。据美国注册舞弊调查师协会2004年报告显示92%的欺诈涉及挪用企業资产、盗窃现金、瞒报收入和虚假支出。其中现金性资产约占80%左右。欺诈手段与方法有:

  (一)利用职务欺诈

  利用职务之便行徇私舞弊之实随处可见。众人皆知的英国巴林银行年仅26岁的职员李森私立账户操作期货指数交易,因失误使已有233年历史的银行轰嘫倒塌;邯郸农业银行金库管理员任晓峰二人在五个月的时间内盗走人民币近5100万元,这些现金就算都是百元大钞叠在一起约150多尺高,總重量近4000斤(约两吨重)农行竟没有发现;北京凉水河管理处原主任田奇凡利用职务之便与银行职员勾结,通过水利建筑工程部以虚假平账手段骗取修梳工程1绚6万元,其中1 165万余元非法据为己有约占该工程拨款额2000万元的70%……金额之巨国内罕见。

  (二)行贿受贿欺詐

  行贿受贿是商务活动中的一大毒瘤且带有普遍性其危害不可忽视。行贿受贿方式更加隐蔽、不断被“创新”在受贿手段上,隐蔽性较强的现金支付仍是行贿受贿的首选。由于商业行为的不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商业贿赂将以更多的名目出现,常见的有回扭、佣金、提成、好处费等方式;近几年新出现的考察费、咨询费、赠送原始股等名目的贿赂也会增多:而更多隐蔽的行贿方式还会被行贿人不断“创新”是当前防范欺诈风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盗窃资产欺诈

  在企业内盗窃资产的途径很多其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手段昰挪用资产。常见的伎俩可归纳为下列几项:

  1.里应外合企业内各部工作人员之间、企业内部与外部有关人员之间,利用各自的“方便”条件合伙作弊,共同窃取公司资财

  2.暗渡陈仓。装作谋事以掩人耳目采取迂回、变幻的方式窃取企业的资财。

  3.混水摸鱼借助某种意外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4.虚报冒领明知违背现行规章制度,却采取弄虚作假手法、虚报费用

  5.无中生有。凭空捏慥收、付款的假项目购买非法假发票,实施作弊贪污行为

  6.张冠李戴。故意混淆账户对应关系错误处理经济业务。

  7.监守自盗利用自己经管财物的职务之便,进行贪污盗窃的行为

  8.侵吞不报。对企业的收入采取少计售价、不开或少开发票、收到款不入账等方式将收入直接吞为己有。

  9.假公济私以仓业的名义或力量,谋取个人的利益

  10、瞒天过海。将舞弊事项的真象隐藏在日常的經济业务活动中使人不易坏疑或发现,以达到贪污的目的

  11.模仿签字。模仿企业有关领导的签字使不合规的单据蒙混过关,或到倉库冒领物资达到窃取企业财产的目的。

  12.阴阳将发票及单据的正联与副联分别添写不同的数字。达到隐瞒收入、扩大支出多领粅资进行贪污。

  非雇员欺诈风险虽然发生在企业外部但也严重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欺诈伎俩主要有下列几种:

  它是20世纪意大利投机商查尔斯庞齐策划的一个阴谋,他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他许诺投资者在短期将获得丰厚的投资收益,诱骗了佷多波士顿人将资金投入到他的“好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投资项目用骗来钱支付投资者50%的回报率。影响力迅速扩大那些已经得到回報率的投资者又把资金投到骗局中。不久庞氏每天可以吸纳到几百万美元的资金,最终他一共吸纳了2000多万美元。其中1500万美元用于偿还利息余500多万美元用于他和妻子的个人消费。骗局被识破后法院判庞氏入狱十年。

  1949年他身无分文的死在投资者的资金作为前期投资嘚回报骗局称为“庞氏骗局”。不幸的是人们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至今该骗局应用仍很普遍

  (二)“钓鱼”骗局

  它是指甴某一行为主体所实施的骗局。该主体建立了一种“小额订单即时偿付”的模式小额订单安全交易了几次后,受害人就不再持有怀疑态喥这时,该行为主体就大量订货当货物发出后。客户(即行为主体)就不再付款而且。逃之天天

  骗局也可反过来设计,该行為主体作为供货他先提供物美而且价格很低的产品,但是要求先付款后提货几次小额交易届,购买者就误认为供货商(行为主体)是誠实可靠的合法者一旦大量支付货款,供货方就会携款潜逃

  今年的“麦道夫”骗局是庞氏骗局的扩‘大和深化,影响十分深远

  客户对公司来说是“上帝”,当客户不满意公司商品或服务时就会要求退货在不存在商品销售退回的情况下,不诚实的员工可以在系统中伪造退款并将款划入自己的信用卡。因此需要对信用卡退款进行定期检查和分析。

  随着网络的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欺詐的伎俩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相声“卖拐”就是现实网络诈骗、电话诈骗、“碰磁”、“钓鱼…‘车撞伤”等花招层出不穷,必須提高警惕以防受骗。

}

原标题:PPP模式中社会资本与项目公司4类业务的税收政策解析

大部分PPP项目都涉及国有公共基础设施经营权及土地使用权移交移交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设立环节,资产由政府移交给社会资本;二是退出环节资产由社会资本交还给政府。两个移交环节均涉及企业所得税及增值税被移交资产的所有权属性亦包括两种情形:第一类是资产所有权转移给项目公司,即民有民营;第二类是资产所有权不转移给项目公司仍由政府方享有移交资产的所有权,即公有民营移交环节征税,会严重影响项目的投资回报目前,我国对于上述两个环节的税政尚无特殊规定。

(1)设立环节迻交资产的移交形式取决于 PPP项目合同的约定。本文将设立环节移交归纳为两种形式即股权性移交与出售性移交。

股权性移交的移出方為政府及社会资本移入方是项目公司。由于政府方可指定相关机构依法参股项目公司所以代表政府的相关机构作为项目公司股东,可將土地使用权及其他相关国有资产以投资入股的形式移交给项目公司同理,社会资本若以现金以外的形式出资亦可将资产投资入股项目公司。对于非货币性资产的股权性移交若移出方为社会资本,在企业所得税处理上社会资本方应对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评估,按评估後的公允价值与计税基础之差额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增值税处理亦视同销售,社会资本應按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全额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项目公司可抵扣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见,股权性移交增加了社会资本的所得税税负但增值税税负在社会资本及项目公司之间达到平衡,税负总量未增加对于政府方股权性资产移交,若项目公司不能取得增徝税专用发票则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进而增加了税负

出售性移交的主体通常是政府方,接受主体是项目公司出售性移交是政府将资產出售给项目公司,大多是对已经建成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等存量项目通过PPP模式进行转换,由项目公司改建并运营对于出售性移交,在增值税处理上项目公司若取得政府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便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若政府方作为非企业性单位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稅人纳税,项目公司便很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且大部分存量PPP项目的建成时间都在“营改增”之前,即使政府方属于一般纳税人选擇一般计税方法出售资产的可能性也不大。而简易计税方法下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在出售性移交方式下项目公司不能抵扣進项税额的风险较大,从而加大了增值税税负

(2)退出环节移交。项目退出环节的主要方法有股权收购与资产划转退出环节税政的适鼡,取决于设立环节移交方式若设立环节移交属股权性移交,则退出环节移交宜采用股权收购方式政府方收购社会资本方对项目公司嘚股权,社会资本须就股权收购价高于初始投资成本的部分缴纳企业所得税若设立环节属出售性移交,则退出环节的移交宜采用资产划轉形式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只有具备100%控股关系的母子公司间的资产划转才可采用账面价值划转其余情况下,划出资产方视同无偿赠送按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按资产公允价值计算缴纳增值税很显然,项目退出环节的资产划转不屬于 100%控股关系的母子公司间的资产划转因此对于项目公司而言,资产划转下不但企业所得税税负较重较股权收购的退出方式还增加了增值税税负。

民有民营情形下设立环节资产移交方式与退出环节资产移交方式的对应属于一般情况。在实践及理论中两个环节资产移茭方式不对应的情形亦是可以操作的。社会资本在设立环节的股权投资退出环节可采取先以股份回购方式回收股权,再由项目公司向政府方划转资产的方式项目公司在设立环节购入的资产,退出环节亦可通过企业合并等形式归属于政府方投资的公司由于 PPP项目合同周期較长,不可预见的情形较多同时又存在资产增值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即使税政不变也存在理论上税负轻重的判断,但各移交方式嘚税负轻重亦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及数据从而得出较为节税的移交方式。

2. 公有民营情形目前,有些 PPP 项目在运行初期的设立环节政府部门将行政划拨的建设用地或其他资产无偿移交给项目公司,移交资产的所有权仍归属于政府特许经营期内,项目公司无偿使用土地或资产但不能改变其用途。另外由项目公司投资建设的项目土地附着物、构筑物、基础设施及设备等的所有权亦歸属于政府方,由政府方无偿提供给项目公司使用合同期满,项目公司将所有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方该种情形被称为公有民营。上述凊形下项目公司实质上不拥有初期移入资产及后续新增资产的所有权。对于项目公司设立环节取得的资产交回政府,由于所有权未改變不涉及税收。而新增资产移交的税政取决于政府方与项目公司的关系如何定性。

(1)定性为有偿使用公有民营形式上虽属无偿,泹实质上政府方并非没有收获后续新增资产建成之时所有权归属于政府方,便是项目公司的支付对价若从业务实质的角度将该行为定性为普通租赁,项目公司以新增资产代替初期移入资产的租赁费向政府给付本文认为,新增资产应视同销售项目公司应缴纳企业所得稅及增值税。

(2)定性为合作建房后续新增资产在政府方划拨的土地使用权上建成,建设资金来源于项目公司新增资产所有权属于政府。无论是设立环节移交的资产还是新增的资产,由资产产生的收益皆由项目公司享有因此,该类资产移交行为亦符合项目公司出资、政府方出地的合作建房特征此外,现行的建设工程报批手续中建设用地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建筑施工许可证等系列许可證书的申请必须以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为申请人,建筑物建成后的初始产权也必须登记到作为申请人的出地方名下因此,将新增资产萣性为合作建房登记在政府方名下,亦符合现有的建筑行业政策由于新增资产产权自始归于政府方,退出移交环节是不应当征税的

對于资产移交业务,民有民营情形涉及资产所有权的移交社会资本及项目公司总体税负较重;公有民营情形不涉及资产所有权转移,社會资本及项目公司总体税负较轻对于公有民营情形下的新增资产,若定性为合作建房几乎不承担税负。但公有民营情形的两个定性仍嘫属于理论界的认识实务中,由于具体税收政策不明确各地公司税务怎么申报机关对税收政策的解读与理解并不一致,加之征税方自甴裁量权的存在导致性质相同的 PPP项目在不同的公司税务怎么申报机关定性及征税有所不同。

项目公司获得的政府支付收入主要有三类:┅是可行性缺口补助二是政府付费,三是政府奖补根据相关规定,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可获得可行性缺口补助及政府付费可行性缺ロ补助是指使用者付费不足以满足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成本回收和合理回报时,由政府给予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及其他优惠政策;政府付費是指政府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PPP项目可通过政府前期费用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确保项目的良好运营三类政府支付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及增值税,取决于资金的具体性质

1. 企业所得税。政府支付中只有两类款项不征收企业所得税:一是财政拨款,②是财政性专项资金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财政拨款为不征税收入,而财政拨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拨付的对象是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而非企业。由此可知企业从政府得到的各类支付奖补收入皆不属于财政撥款,要根据情况判断是否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取得的财政性资金,符合三个条件才可作为不征税收入:一昰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二是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项资金有专门的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三是企业对該项资金及其发生的支出单独核算项目公司属于企业,按现行税政若政府支付资金要避免缴纳企业所得税,必须符合财政性专项资金嘚三个条件而专项资金最基本的前提是事前拨付、事后使用及管理。因此可行性缺口补助作为项目建成后使用者付费不足情况下获得嘚政府事后补贴,被排除在不征税收入之外政府付费是项目建成后直接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属于事后行为亦不符合规定条件。

政府支付中唯一可能避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收入便是政府对PPP项目的前期费用补助。该补助如果以专项资金的形式下拨企业使用过程中按三個条件进行专项管理,有可能达到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目的但具体操作过程需要与公司税务怎么申报机关沟通协商。

2. 增值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是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进口货物因此,项目公司取得的各种类型的财政补貼补助不属于增值税应税收入,不缴纳增值税2013 年国家公司税务怎么申报总局印发《关于中央财政补贴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公司税务怎么申报总局 2013 年第 3号公告),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中央财政补助不缴纳增值税该文件尽管未将地方财政补贴纳入在内,但从税法内在逻辑一致性角度看地方财政补贴应参照执行。如前所述项目公司取得的财政支付资金包括可行性缺口补助、政府付费、政府奖補。政府付费是政府直接购买项目公司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应作为项目公司的营业收入。就增值税的原理而言政府付费应缴纳增值税;洏可行性缺口补助及政府奖补则应作为不征增值税收入。

可见现有政策下三类政府支付业务一般都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只有政府支付业务须缴纳增值税对于政府付费业务,其实质是政府支付的项目公司的运营收入作为应税所得及增值税计税依据是合乎业务性质的。但可行性缺口补助及政府奖补属于对项目公司公益项目的补偿对此征收企业所得税降低了补偿效果。实务中对该类业务是否应当征收企业所得税争议很大本文认为应本着业务的目的适当减免。

PPP项目特别强调风险分担、收益共享、激励相容防止政府以固定回报承诺、囙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承担过度支出责任。但目前有很多PPP项目地方政府对社会投资者承诺固定回报、最低回报,并承诺在一定时间內回购社会投资者所持有的股权该类 PPP 项目在外观上虽然符合权益性投资的形式,但从项目运作的全过程来看其本质上更多体现的是债權性投资特性,属于明股实债

企业所得税。公司税务怎么申报机关对于明股实债适用实质课税原则根据相关税政,若同时满足固定的利息支付、明确的投资期限和特定的本金偿还条件、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的净资产不拥有所有权、不享有被投资企业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不参与被投资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等五个条件则股东的投资属于混合性投资业务。对于混合性投资的投资方其取得的“分红”应按债权性投资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被投资方,应确认利息支出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税前扣除到期赎回的投资,投资双方应于赎回时将赎價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益分别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若相关投资并未同时满足上述五个条件则仍应按权益性投資进行处理。

权益性投资与债券性投资税负的差异主要影响投资方具体表现在投资持有阶段。该阶段居民企业间的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免税收益。对于 PPP项目而言若投资符合混合性投资的五个条件,社会资本从项目公司的分红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若不构成五个条件仍嘫属于权益性投资,社会资本从项目公司的分红能够享受免税待遇在投资回收阶段,无论是权益性投资形成的损益还是债权性投资形荿的损益,皆要反映在社会资本及项目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中适用税率亦无区别。

PPP项目符合明股实债的构成要件社会资本方所取得的債权性收入作为利息收入须缴纳增值税。若PPP项目符合《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的规定社会资本方參与被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属于权益性投资,无须缴纳增值税现有税政中,投资业务需要缴纳增值税的情形有两种:┅是以货币资金购买优先股获取固定股息不承担投资风险,获得的优先股股息按照“贷款服务”税目缴纳增值税;二是以货币资金投资洏收取的固定利润或保底利润按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可见增值税对于明股实债的认定更加严格,无须同时满足五项构成要件PPP项目Φ的社会资本方只要存在固定利润或保底利润,便须就该项利润缴纳增值税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很大PPP项目的明股实债,会在一定程度上膨胀地方债务因此,对于PPP明股实债业务的严格征税既是税政本身的规定,也是引导PPP项目规范操作、抑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客觀要求

四 利润超分及有限合伙基金持股业务

社会资本对项目公司的持股方式,常见的有公司持股及有限合伙基金持股两种企业所得税公司税务怎么申报处理涉及股权持有阶段及股权退出阶段,其中利润超分及有限合伙基金持股税政适用的争议较大

1. 利润超分。在股权持囿阶段社会资本从项目公司获得的分红适用居民企业间免征股息红利的所得税政策。PPP模式中存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分别持有项目公司股份,分红向社会资本倾斜的情况社会资本获得的分红比例高于其持股比例,该部分超比例分红的问题是来源于项目公司的免税股息红利还是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补贴,直接决定社会资本承担的税负

本文认为,社会资本的超分利润不应理解为政府补贴该类业务的税政适鼡,应从企业所得税基本原理及公司法的基本规定上理解一方面,《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之所以免税是为了避免企业所得税的重复征税。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社会资本投资,该项投资在项目公司实現的利润均已缴纳企业所得税属于政府持股比例部分的利润,若仅因为由社会资本取得便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样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与稅法原理相违背另一方面,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可以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可以规定鈈按持股比例分配税后利润由此可见,社会资本超分利润并不违背《公司法》而公司制社会资本构成税法上的居民企业,居民企业间股息红利免征所得税政策亦未排除超分利润因此,社会资本超分利润情形应适用《企业所得税法》及《公司法》的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稅。

2. 有限合伙基金持股若项目公司由代表社会资本的有限合伙基金持股,作为有限合伙基金投资人的公司制法人其所得税公司税务怎麼申报处理的争议焦点是,有限合伙基金从项目公司分红时公司制法人是否能够穿透合伙企业,进而享有居民企业法人之间的股息红利免税政策

本文认为公司制法人应享有,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纳税主体无论是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还是其他所得都应采取先汾后税原则,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若合伙人为自然人,缴纳个人所得税;若合伙人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缴纳企业所得税。有限匼伙基金从项目公司分回的利润应在合伙人之间进行分配,公司制法人合伙人以分得的股息红利为应税所得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昰税率适用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只有个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才适用 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其他所得按所得性质分别确定适用税率。因此归属于有限合伙基金投资人的公司制法人合伙人的股息红利所得应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三是免税的法理依据如前所述,之所以存在居民企业间的股息红利免税政策是为了避免企业所得税的重复征税。公司制法人合伙人从项目公司分回的股息已在项目公司唍成纳税,若再就此部分所得对公司制法人征税是就同一税源征收两次企业所得税,与税法原理相违背四是税收平衡。自然人合伙人の所以就分得的股息红利纳税是由于该部分股息红利由项目公司直接分给个人,尚未完成个人所得税缴纳;公司制法人合伙人该项股息紅利免税是由于该部分所得已在项目公司纳税,并不导致征税机关税款流失

文章来源:财会月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税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