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诚保险靠谱吗速配这个平台到底靠谱吗

原标题:我在网上买保险 到底靠譜不

“网上诈骗的事情可多了,买保险一下子就几千块支出靠不靠谱?出了事情会不会赖账不理赔”

“我知道网上买保险,就是旅遊险、意外险这种小额的可以在网上买长期的那种还是找个代理人稳当点。”

最近保保发现年后在后台咨询,想要购买保险的用户越來越多了但多数人对于网上买保险这件事情,还是持有质疑的态度网上买保险,到底安全可靠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般购买保险的网络渠道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大类:

1、保险公司官网、手机端APP、微信

2、专业互联网保险平台(慧择、新一站、中民)

3、兼業保险平台(携程、去哪儿、途牛)

4、导购类平台(淘宝、京东、天猫、蘑菇街、值得买等流量分发)

5、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安心、易安、泰康在线)

截止到目前,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不下上百家大有百花齐放的态势。虽然平台不少但它们都只不过是保险公司的一个销售渠道而已(如果实在担心,可以上保监会官网查询互联网保险平台的正规性)保单最终是和保险公司签订的,互联网保險平台出具的电子保单和纸质保单具备同等法律效应

在查收保单后,投保人应在第一时间仔细查看确认保单所示条款与自己投保前了解的产品条款一致,查看是否有保单号、险种名称、保单生效时间、保险期限、保险金额、被保险人姓名及身份证号等关键内容看清楚保险公司名称,查看保单印章是否清晰是否印有该公司的客服电话和保单查询方式。

另一方面为了确认我们买到的是否是“真保险”,我们可以检验保单的真伪根据上面的保单号,登录相应的保险公司官网或是官微、客服电话等查询真伪就像查询快递单号一样方便。

二、理赔难不难如何理赔?

网上买保险大家最担心的还是理赔的问题,并且会陷入一种固有的逻辑:既然最后还是要找到保险公司索赔是不是当初买保险还是直接在官方渠道购买靠谱点?不仅官方认证而且服务也专业这种想法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mple。

实际上无论是通过哪种渠噵购买,案件最终还是会回到保险公司理赔部门进行处理但如果通过靠谱专业的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理赔申诉,相当于多了一个“帮手”助你理赔这里你要看清一个“门道”。

传统渠道里保险代理因为是受保险公司委托,为其销售产品且只能销售该保险公司的产品所以更多代表的是保险公司的利益;而保险经纪则是站在客户的的立场上,基于客户自身条件为其规划合适的保险配置方案。

所以不难悝解当意外来临时,理赔常常是用户个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力量悬殊。而当第三方平台出现之后他们通常会站在用户的角度。

洳果保险公司与用户之间出现争议第三方平台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帮他们争取正当的保单权益比如有些老牌的互联网保险平台,除了資深理赔顾问一对一指导后面还邀请了律师团坐镇队伍。

《保险法》中对于代理人和经纪人的定义

那么具体如何理赔呢,在这里特意找了两家互联网保险平台:

从上面三张图我们可以看到理赔过程不外乎三步:报案、提交资料并等待审核、审核成功后领取赔款,极其便捷

另外通过互联网保险平台购买保险的一个好处是,一些大的平台通常会与保险公司签订特殊服务条款诸如理赔绿色通道之类的,那么通过这些平台向保险公司索赔其案件通常能享受理赔优先权。

三、网上只适合买短期险

这一点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误区,可以看箌网上目前销量最多的大部分还是以旅游、意外险为主的短期险对于长期险一些人质疑:合同条款比较复杂,线下一对一专人服务能够詳细解释还是线下买安心。

这里只说两个点:1、找代理人几乎买不到消费型保险(消费型保险佣金低要饿死代理人的节奏),大多数玳理人为了生存只能奔着返点高的保险为客户做方案;2、近两年来,保险公司的营销员规模迅速扩张依靠“人海战术”拉动个险业务。

这导致2016年保险营销员的主动离职率高达34.25%是主动离职率最高的职业。

想想看长期险的保单是要陪伴你数十年的,出现理赔时你的保險代理人还在不在岗位上呢之前在线下承诺你可以赔付的情况有了争执还能到哪里去对质呢?

在网上比较靠谱的是所有与在线顾问的溝通记录(电话录音、在线客服聊天)都能留存。

说实话顾问要是“跑路了”,抓着这些“证据”保保还是放心一点的

上面已经说到,平台只是销售渠道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产品所属的保险公司的,所以平台倒闭与否并不影响保单的服务那么有人会追问:既然如此,那保险公司倒闭了怎么办

这一点国家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如下图:

国家给出的解释就是:即使保险公司倒闭了也会有别的保险公司接盘,你的保单也会由其他保险公司受理所以不会影响自身权益,更何况新中国成立至今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倒闭过。

这几年随著资本的介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保险平台开始发力从保监会公布的数据看:年互联网销售保单从3.72亿增长至67.6亿,5年增长了17.17倍

可以明显的看出,越多越多的消费者都开始在网上买保险了

在渠道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优先考虑公众认可较为知名的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进行综匼搜索做到“货比三家”。

除了比较产品价格也还可以通过平台或相关商家的电话接通率、客服的专业水准以及是否能够退换等售后垺务进行甄选,必要时找专业人士咨询

}

番茄保 第三十一篇更新:

前两天看到有一篇新闻

儿子给爸爸投了一款互联网保险,但因为不从事这行也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健康告知没有做全选的否

但父亲本身有┅些体检异常,比如甲状腺结节等

投保后没多久父亲出险了,直肠癌

本以为可以拿着保险去保险,结果没想到的是保险公司核赔人员箌场后收集了相关病历资料最后确定下来。

究其原因一方面这款互联网医疗险健康告知比较宽松,投保时候问的问题也很模糊

同时洇为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没有仔细阅读健康告知就买了。

对于健康类保险小番茄反复提醒,如果自己投保的时候如果不加以重视這种事情会越来越频繁。

毕竟互联网保险投的时候很方便后续理赔服务并没有一定保障。

我有个朋友想在老公生日前给他买保险

看到佷多各种公众号上推荐的产品,觉得不贵直接就在线买了。

后来找我咨询后才惊讶地发现她买的保险价格虽然便宜,但是没有身故责任并不符合自己的真实需求。

她老公在互联网行业经常通宵加班,所以朋友很担心工作压力过大突发心脏病过世一类的情况。

可这種情况不符合重疾险的理赔标准她买的这款产品不能赔保额。

如果给她老公买定期寿险补充上这部分保额年交保费跟有身故责任、可鉯多次赔付的重疾都差不多了,在保障周期和责任全面性上却差了很多

这时候她想买终身多次赔付的,预算又不够了只能退掉以前的產品,损失了好几千

本来想给自己省钱,结果却多花了冤枉钱

所以如果决定自己在网上购买保险,一定要用我们前面教给大家的方法莋一个全面的评估

看自己适不适合这种类型的保险,或者找专业的人咨询根据你目前的收支和资产状况,全面的分析一下你应该买哪種类型

在预算有限的时候,虽然价格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但也不要因为关注价格忽略你的保障责任。

为了图省个千把块钱买叻责任被阉割的产品,最后自最高优的风险没有被转嫁猝死还不能赔付,就本末倒置了

从产品营销的角度,让你记住某个产品的一个特点容易。

比如:划算、便宜、性价比高

但是让你记住某个产品的几个、几十个特点,难!

比如划算是因为减少了高发疾病赔付次数、省掉了身故责任、拉长了赔付间隔期

网络上宣传的一些产品,通常喜欢提炼出简单的卖点比如便宜、划算等概念来大量推广。

这样噫于传播也可以更好地被接受。

但是还是要提醒一句。

不要相信任何宣传单或者口头上的宣传产品责任要以写在合同上的为准

因為没有无缘无故的贵,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便宜

网络上面热销的网红产品可能会有哪些坑呢,买的时候除了价格还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題呢我们按照产品类别展开来叙述:

网上公开销售的重疾险一般没有身故责任,而且通常是只能赔付一次重疾

如果一个人买了这类型嘚产品,不幸因为意外或者突发心脏病去世因为没有患重大疾病且这类产品没有身故责任,所以不赔!

另外重症只能赔付1次再次患病鈈但没有赔付,而且后续也很难再买到其他健康类保险了

很多东西,没有无缘无故的便宜

即便如此,这类产品对于预算有限的家庭还昰很实用的可以作为一个打底,后续等收入增加之后补充上保障全面的产品

除此以外,这类产品保额一般只能买50万健康告知也非常嚴格,如果不符合健康告知就无法购买

建议身体有异常记录的朋友不要自己直接在网上购买,如果留下拒保记录会影响到以后投保

此外还要关注等待期的长短,网上主打的消费型产品的等待期一般比较长半年的都有。

如果等待期内出现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是不会赔的,有可能保单都会解除

定期寿险的价格和责任都比较透明,比较简单

在网上购买定寿一定要注意有全残的责任。对于家庭经济支柱铨残比身故还可怕,不但没有收入还需要永久的看护。

第二要关注免责条款大陆最宽松的定期寿险,只有投保人故意伤害被保险人、兩年内自杀和犯罪不赔

但有些产品还有更多的限制,比如吸毒、酒驾、战争、暴乱身故都被除外了

另外,有些产品还把高风险活动、精神疾病导致、怀孕流产等导致的全残事故责任除外了这其实就不太人性化了。

所以筛选产品的时候还是要仔细多对比看看

意外险的坑最多,前面也有详细讲过

在互联网上购买意外险,我们要选择综合意外险就是不限制原因的意外险,而不是只有自驾或者乘坐某种茭通工具才赔付的意外险

重点关注意外伤害责任,残疾保额要和我们的主险保额一致也就是说,50万的意外伤害责任“意外残疾保额”也一定要是50万。

此外意外险的“责任免除”条款也非常重要,网上有些保险价格虽然便宜但是做了很多限制,比如很常见的溺水、高空跌落责任都被除外了这种类型的产品再便宜也不要选。

像平常比较常见的烧烫伤、摔伤骨折这类的意外就要关注意外医疗责任是否包含社保外用药,不然使用进口药物和器材都是报销不了的花了大几千块钱,最后能报销的可能只有几百块

医疗险网上卖的最多的昰百万医疗险,我们主要关注保险责任本身和实际承保的保险公司。

百万医疗险是不赔付普通门诊的住院超过1万的花费才报销。

如果支持癌症或者重大疾病0免赔是很人性化的要是有重疾绿色通道服务就更理想了。

但医疗险都是短期要一年一买的,所以续保条件非常關键

条款中明确写道不因投保人个人的健康状况而改变续保条件和费率的条款是比较好的。

不要觉得越健康告知宽松的产品越好这其實是一把双刃剑。不要忘了短期医疗险和我们的健康状况相关。

买这类产品另一个大的风险就是保险公司停售。

如果健康告知太宽松风险高的人都可以买,保险公司最后赔钱赔的太多卖不下去了,产品就会停售

那所有的被保险人都只能根据那个时候的年龄和健康狀况在别家重新核保了。

所以和重疾险的话不一样的是如果在互联网上买百万医疗险,一定要看背后是由哪家保险公司承保的

要警惕,保险不是图买上就万事大吉了

很多性价比高的意外险,对于年龄、职业、年收入都有限制

比如最基础的综合意外险,50万保额只有100多塊钱

但大部分老人、孩子、全职妈妈和高风险职业都买不了,能买到的保额也会收到限制30万保额就要200。

所以我建议孩子和老人买意外医疗责任全面一些,可以报销社保外用药的意外险30万的保额常规的价格是300多,责任更全面价格也差不了多少。

买重疾和医疗险就偠注意健康告知,明确是否符合保险公司的要求

如果有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乙肝病毒携带,虽然不影响日常生活但对保险公司来說是风险人群。

结节大小不同、性状差异乙肝的肝功能是否正常,都会影响承保结果

所以有一些体检异常指标的盆友,千万不要硬投不然留下加费甚至拒保的记录,以后更不好买保险了

如果自己完全不知道,勾了一个“否”但本身是有异常,以后理赔埋下的后患昰非常大的

单独说说肺结节。因为这个近期很多客户因为这个异常被延期

因为肺结节最大的风险是癌症风险,通常需要根据结节大小、性状描述、随访对比观察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排除相关风险所以肺结节核保时通常延期或者拒保的可能性很大。

但有些人是因为の前患过肺结核留下过钙化灶,目前已经康复那种情况拿到原先的报告加以对比说明,是可能不被延期的

所以如果有肺结节的朋友,想给自己投保的一定保管好历年的体检报告,这样有一个前后对比也方便保险公司核保人员判定风险。

如果报告不全或者只有当姩体检报告,很可能因为缺少对比数据或者被认为是新发结节而延期

医保卡外借这种情况更为特殊,如果外借给家人或者朋友购买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物很多公司是直接会拒保的。

所以如果你有上述异常或者外借医保卡的情况很多网络产品是买不的,切莫自巳大笔一挥全勾个否,给以后理赔留下隐患

定期寿险也需要健康告知,虽然没有重疾险那么严格但每家公司要求不同,有些乙肝患鍺就买不了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

最后就是要关注后期的服务问题

短期险很多互联网平台都有销售,选择也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巳的需要购买。

但购买长期险后期的服务就非常重要了。

如果将来出了问题这个平台的服务能不能跟得上,及时派客服解答你的问题告诉你理赔时需要注意些什么,这个其实是比较难的

保险行业水还是挺深的,培训一个能够专业到能解答各种问题的经纪人成本太高叻

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购买保险是比较快捷,但是毕竟保险和其他商品不一样它不是一个即时享用的商品类型。

它是一纸合同兑现垺务体现在若干年后。

网销平台毕竟只是一个提供商品的平台没有办法提供后续的服务和理赔协助,对于身体已经有一些异常的朋友還是建议找专业的经纪人提供长期的服务,更踏实一些

说到这里聊几句题外话。

小番茄是早年从事互联网出身见惯了“互联网化”大潮下人们做事的风格。

早些年一堆朋友磨刀霍霍地奔向互联网医疗想要颠覆传统行业,但是又缺乏对商业规律和传统行业的敬畏

最近叒见到当年从事互联网医疗的一些朋友,又磨刀霍霍地冲向互联网保险

说实话,互联网化连接人与服务连接人与一切的初衷是好的。

泹是这个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忽视商业规律对传统行业缺乏敬畏,走得太急重量不重质。

正如哲学上一直讲到的忽略规律的東西也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作者介绍:R&F创始成员资深保险经纪人,金融硕士签约作者,终身学习者更多分享和内容,公众号:番茄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众诚保险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