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入了全险是不是全赔,赔八百元,认定我付全责,怎么向保险公司审请理赔车保险理赔范围

凤凰网汽车讯 价格信息:近日鳳凰网汽车区域编辑从河南旭龙处获悉,目前该店凯越车型有现车在售颜色可选。购车可优惠2.3万元对这款车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进一步关注一下。具体价格请详见下表:

凯越 最新价格变动报价表单位:万元
车型指导价现价优惠幅度现车情况
制表:凤凰网汽车本行情采集於2020年1月21日

金融政策:保险方面以售价为8.39万的2018款 15N 手动精英型为例,新车第一年保险费用在5000元左右贷款方面,按央行基准利率首付30%三年期計算首付3.9万元左右(包含车款、上牌、保险、购置税和担保金等),月供0.19万元左右。具体费用根据车型以到店核算为准

保养费用:凯越车型享受三年或10万公里整车质保。常规保养周期为每5000公里更换一次机油、机滤费用在300元左右。更换机油、三滤的费用在600元左右此保养费只莋为参考依据,因为不同的保养材料会造成保养费用的差异具体费用根据车型不同以到店核算为准。

凯越车型保养/保险综合信息表
质保周期三年或10万公里保养周期5000公里
更换机油机滤费用300元左右更换机油三滤费用600元左右
首年全险是不是全赔费用5000元左右首付费用3.9万元左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具体费用以到店核算为准

经销商地址:郑州市东明路与商城路交叉口东北角
(提及凤凰网汽车获得的消息您将会享受到更恏的服务)

(本行情信息采集自当地经销商,以当日为准并不代表厂家行为/文中图片为车实拍图,价格信息与图片拍摄地点无关)

}

进入2014年第二季度各大宣称价值轉型的寿险保险公司将正式迎来“价值”比拼战。受银保新政等因素影响保险公司几乎都赶在一季度结束前力推短期险,提升保费规模力保“开门红”。而健康险等高价值型产品将有望在二季度密集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银保新规对保险销售渠道的“约束”寿險公司将更多整合个险、银保、电销等全渠道布局健康险等高价值型产品,以期能为偿付能力及利润增长作贡献

经过一季度的规模比拼,寿险公司依托银行渠道打造的“开门红”已毫无悬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寿险公司银保新单保费为3150亿元较去年一季度增长112%,相当於去年全年保费的67%

“一季度各险企主要还是在规模上用力,因为要冲刺‘开门红’当‘开门红’为保费规模奠定基础后,从目前二季喥各险企的动作来看各家大型险企已陆续开始将重点放在价值内涵比较高的产品上,尤其是健康险等保障型产品”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随着大众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不少健康险添加重大疾病的产品组合变得更受欢迎了。

记者了解到近两月市场上對保障型产品销售力度已悄然进入了“白热化”,产品呈现全渠道热销4月份以来,市场上关注度比较高的产品主要有:国寿电销定价利率为3.5%的鸿康系列产品平安的平安福组合产品,太保通过个险和网销持续推进东方红系列产品和金佑人生新华则增加个险激励销售健康鍢星增额终身保险。

具体来看在元旦之后就已上市的国寿鸿康系列产品,在3月底才真正拉开销售架势据了解,国寿鸿康组合包括“国壽鸿康两全+附加鸿康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附加鸿康长期意外伤害保险”保障期限为30年。

“特别之处在于该产品是一款10年缴费的产品洏销售渠道为电销,这也使得国寿3.5%定价首款产品显得异常低调”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认为,目前国寿在电销渠道主要是销售鸿康A和鸿康臸尊系列产品产品各有侧重,但均提供35种重大疾病和10种轻症保障而且身故给付金额有所提高,产品颇具吸引力

平安寿险在4月力推的產品仍是去年发布的首款预定利率为4%的平安福组合产品,不过此前平安福主要是“平安福终身寿险+附加平安福提前给付+长期意外伤害”,此次将增加短期的“附加豁免保费+意外伤害+住院医疗”等险种“从销售策略上,平安福的销售显然比国寿鸿康要高调很多平安福提絀产品在5月将升级新增8种轻症保障,而这将带来费率提升3%左右但是在4月份购买的客户可以免费享受升级。”刘俊表示

与此同时,在去姩依靠银保渠道实现业绩快速增长的新华保险4月份将持续大力销售保障型产品“健康福星增额终身”。据了解该产品为一款保额递增偅疾险种,特色在于重疾保额和身故保额都逐年增加该款产品也有望成为新华前两月销售规模位于前五的产品。

从产品形态来看主要為主险、附险搭售,主险为终身险或者两全险是不是全赔附加险为重疾、意外伤害等;因为此类附加险通常需要长期缴费,而这种搭售吔是为了实现短期险种长期化

同时,销售渠道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各大保险公司通过电销、网销、银保和个险渠道均推出了相关新產品。

以往个险渠道是价值创造的主渠道而从以上公司的布局不难看出,寿险公司开始在个险、银保、电销等各个渠道推出相关产品銀保主攻规模,个险主攻价值的传统观念正在改变

长江证券分析师表示,全渠道销售表明险企保费驱动模式已开始从原有的单一渠道驅动转变为渠道和产品共同驱动,而养老和健康险有望成为本阶段驱动保费的重要动力;而且产品在缴费、保障、提供服务的能力和丰富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据悉,历史上保险产品驱动保费的阶段发生在2000-2003年分红险的热销分红险保费收入占比从2000年的17%提升箌2003年的55.8%,以及2007-2010年银保渠道叠加万能投连险热销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促销保险产品近期不少保险公司也使出了小商贩“店铺到期,挥淚甩卖”的销售手段即“打停售”。记者从多家公司了解到不少险企都将自己过往力推的明星产品打上停售牌,并将接棒产品费率上漲、保费提高等作为宣传卖点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有寿险产品在营销方式的探索上还是十分被动除了一些在网销新渠道的“噱头”营销外,保险营销一直比较缺乏有创意的营销手段而‘打停售’则是在具体操作中相对有效果的一种方式。不过“建议保险公司还是慎用,因为这样会容易引发消费者的盲目购买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即保险纠纷的增多及退保率的高企,这些都会对保险公司的健康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二季度健康保险聚堆问世 全渠道营销掀火热》 相关文章推荐一:二季度健康险扎堆面世 全渠道销售掀白热化

进叺2014年第二季度,各大宣称价值转型的寿险保险公司将正式迎来“价值”比拼战受银保新政等因素影响,保险公司几乎都赶在一季度结束湔力推短期险提升保费规模,力保“开门红”而健康险等高价值型产品将有望在二季度密集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银保新规对保险销售渠道的“约束”,寿险公司将更多整合个险、银保、电销等全渠道布局健康险等高价值型产品以期能为偿付能力及利润增长作貢献。

经过一季度的规模比拼寿险公司依托银行渠道打造的“开门红”已毫无悬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寿险公司银保新单保费为3150亿え,较去年一季度增长112%相当于去年全年保费的67%。

“一季度各险企主要还是在规模上用力因为要冲刺‘开门红’,当‘开门红’为保费規模奠定基础后从目前二季度各险企的动作来看,各家大型险企已陆续开始将重点放在价值内涵比较高的产品上尤其是健康险等保障型产品。”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随着大众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不少健康险添加重大疾病的产品组合变得更受欢迎了

记者了解到,近两月市场上对保障型产品销售力度已悄然进入了“白热化”产品呈现全渠道热销。4月份以来市场上关注度比较高的產品主要有:国寿电销定价利率为3.5%的鸿康系列产品,平安的平安福组合产品太保通过个险和网销持续推进东方红系列产品和金佑人生,噺华则增加个险激励销售健康福星增额终身保险

具体来看,在元旦之后就已上市的国寿鸿康系列产品在3月底才真正拉开销售架势。据叻解国寿鸿康组合包括“国寿鸿康两全+附加鸿康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附加鸿康长期意外伤害保险”,保障期限为30年

“特别之处在于該产品是一款10年缴费的产品,而销售渠道为电销这也使得国寿3.5%定价首款产品显得异常低调。”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认为目前国寿在电銷渠道主要是销售鸿康A和鸿康至尊系列产品,产品各有侧重但均提供35种重大疾病和10种轻症保障,而且身故给付金额有所提高产品颇具吸引力。

平安寿险在4月力推的产品仍是去年发布的首款预定利率为4%的平安福组合产品不过,此前平安福主要是“平安福终身寿险+附加平咹福提前给付+长期意外伤害”此次将增加短期的“附加豁免保费+意外伤害+住院医疗”等险种。“从销售策略上平安福的销售显然比国壽鸿康要高调很多,平安福提出产品在5月将升级新增8种轻症保障而这将带来费率提升3%左右,但是在4月份购买的客户可以免费享受升级”刘俊表示。

与此同时在去年依靠银保渠道实现业绩快速增长的新华保险,4月份将持续大力销售保障型产品“健康福星增额终身”据叻解,该产品为一款保额递增重疾险种特色在于重疾保额和身故保额都逐年增加。该款产品也有望成为新华前两月销售规模位于前五的產品

从产品形态来看,主要为主险、附险搭售主险为终身险或者两全险是不是全赔,附加险为重疾、意外伤害等;因为此类附加险通瑺需要长期缴费而这种搭售也是为了实现短期险种长期化。

同时销售渠道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各大保险公司通过电销、网销、银保和个险渠道均推出了相关新产品

以往个险渠道是价值创造的主渠道,而从以上公司的布局不难看出寿险公司开始在个险、银保、电銷等各个渠道推出相关产品,银保主攻规模个险主攻价值的传统观念正在改变。

长江证券分析师表示全渠道销售表明,险企保费驱动模式已开始从原有的单一渠道驱动转变为渠道和产品共同驱动而养老和健康险有望成为本阶段驱动保费的重要动力;而且产品在缴费、保障、提供服务的能力和丰富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据悉历史上保险产品驱动保费的阶段发生在2000-2003年分红险的热销,分紅险保费收入占比从2000年的17%提升到2003年的55.8%以及2007-2010年银保渠道叠加万能投连险热销。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促销保险产品,近期不少保险公司也使出了小商贩“店铺到期挥泪甩卖”的销售手段,即“打停售”记者从多家公司了解到,不少险企都将自己过往力推的明星产品打上停售牌并将接棒产品费率上涨、保费提高等作为宣传卖点。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有寿险产品在营销方式的探索上还是十分被動,除了一些在网销新渠道的“噱头”营销外保险营销一直比较缺乏有创意的营销手段,而‘打停售’则是在具体操作中相对有效果的┅种方式不过,“建议保险公司还是慎用因为这样会容易引发消费者的盲目购买,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即保险纠纷的增多及退保率的高企这些都会对保险公司的健康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二季度健康保险聚堆问世 全渠道营销掀火热》 相关文章推荐二:多方围剿渠道失垨 团险或成险企新软肋

经过过去一整年的策略调整2015年险企一季度的市场表现已为全年的竞争态势定了调。

从四大上市险企最新公布的一季度保费收入情况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分别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534亿元、810.04亿元、520亿元、379.18亿元,其中国寿增速最快較去年同期增长16.04%,平安人寿增速14.84%较去年同期26.71%的增速有所下降,新华保险增速为7.51%太保寿险则同比下滑1.14%,不仅是四大寿险公司中唯一增速丅滑的公司其本身也连续四季度出现下滑。

受去年一季度开门红表现抢眼影响今年一季度总体而言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但不少汾析师认为上市公司普遍较好地实现并延续了价值型保费的转型,业务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得的一份今年1~2月7家主偠寿险公司同业交流数据显示,个险渠道表现良好基本实现增长,而银保渠道则普遍增速下降这已成为一段时间内寿险公司表现常态。此外多家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的团险渠道正在“失守”,也引起市场关注

据记者了解,目前团险渠道销售的主要产品为一年期的短期意外险及健康险其中以意外险为主力,相对其他渠道而言客户范围更广,成本较低利润较高。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过去不尐险企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个险、银保等渠道,团险的地位较为弱化现在随着一系列健康险等政策的**,团险无疑将成为今后险企力拼的又┅个增长点

依照1~2月同业交流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人寿、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太平寿险七家公司团险渠道實现保费收入(旧准则统计口径)150.9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人保寿险以47.3亿元的团险总保费排名第一但增速为-6.6%;国寿40.1亿元排名第二,同比增長4.5%;泰康人寿37.4亿元排名第三同比大增211.4%。其余分别为太保寿险15.1亿元增速-12.9%;新华人寿9.6亿元,增速73.3%;平安寿险1.2亿元增速-58.4%;太平寿险0.2亿元,增速-26.3%

而从团险短险的表现看,国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四家均遭遇增速下滑仅新华人寿和人保寿险分别获得12.7%和18.7%的正增长。

据悉来自同业的竞争以及来自财险公司的竞争,都对寿险公司现有市场地位构成威胁

“事实上,团险所面对的客户非常广泛学校、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等都是团险可以开发的对象过去不少险企在个险、银保等渠道投入较多,随之市场潜力被不断挖掘越来樾多的公司都在关注团险市场,比如有的个险渠道比较强的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动员营销员开发团险客户,所以市场排名靠前的几家市场份额占比减少是大势所趋”一家寿险公司团险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另一家寿险公司副总裁则对记者强调除了来自寿险行业的竞爭外,寿险公司现在还要面临来自财险公司的竞争压力“团险的产品主要以意外险和健康险为主,其中意外险又占大头从现在的产品銷售看,财险公司也可以销售短期意外险寿险公司在同类商品中并没有明显竞争优势。与此同时财险公司还可以销售责任险,尤其是雇主责任险目前较为畅销但寿险公司则没有相应的销售资格,因此也造成市场份额的丢失”

记者了解到,在销售过程中雇主责任险洇为直接涉及到雇主的利益,其接受度往往比以员工直接受益的意外险更容易被目标市场主体所接受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应给意外险准确的销售界定寿险和财险应有明确的划分。

此外一位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的团险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团险业务主要是商業保险自2012年开展大病保险这一政策性保险业务后,不少保险公司为获得客户都在竞争相关资格有的险企通过健康险部门运作,有的则甴团险部门负责这也间接构成团险业务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2014年以来重个险、调银保成为多家寿险公司结构调整的主方向,就记者目前掌握的数据看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依旧成下降态势。

上述七家寿险公司1~2月银保渠道实现总保费1437.2亿元同比增速为-8.1%,其中国寿、新华人寿、太平寿险实现正增长分别为3.8%、10%、11.8%,与之相应的银保新单保费也分别实现8.1%、23.2%、14.1%的正增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泰康人寿、人保寿险的增速则分别下降22.1%、65.6%、53.3%、10.1%,银保新单分别下降25.2%、88.9%、62.1%、10%

而在个险渠道,除人保寿险的个险总保费、个险新单、个险首年期交保费均呈现负增長外其他六家公司三项指标都为正增长。

四家上市险企的一季报即将披露在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魏涛看来,随着2014年权益投资部分浮盈嘚兑现以及2015年保持谨慎积极的权益投资态度和股票市场的良好走势,参考2014年低基数因素预计四家险企2015年一季度的投资收益同比会有大幅改善,随之净利润也会有大幅改善(改善程度会因公司间持有权益类投资和非标资产的仓位情况而有所差别)

在此基础上,主要受投資收益改善影响上市公司2014年内含价值都有约20%至30%的增长,估值中枢提升随着2015年一季度保费价值转型的延续,公司内含价值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估值中枢将不断稳固和抬升。

《二季度健康保险聚堆问世 全渠道营销掀火热》 相关文章推荐三:一季度上市险企个险新单保费负增长 人海战术遇阻

在严监管之下保险行业发力转型,个险营销重回第一大渠道之位去年各大公司都在大肆招兵买马扩充个人营销员规模。不过今年一季度,个人营销员渠道发展表现乏力截至目前,A股4家上市险企披露2018年一季度业绩显示一季度上市险企个险新单保费哃比负增长,超出了预期业内人士认为,个险新单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营销员增长拐点的到来以及监管之下的人均产能下滑。

数据顯示2018年一季度披露数据的上市险企个险新单同比负增长低于预期,平安、太保、新华个险新单分别同比负增长17%、28%、47%而中国人寿受益于汾红寿险大增,一季度个险新单同比负增长7%相对好于预期。

具体来看根据今年一季度报告,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首年保费同比下降16.6%;对此中国平安表示:这是因为今年一季度,公司响应监管“保险姓保”号召调整产品策略,同时受利率上行、储蓄型产品吸引力下降等影响与此同时,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加强长期保障型产品推动力度,提升业务价值一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率30.2%,哃比提升3个百分点

因此,一季度平安人寿的个险新单保费同比下滑28.2%至200.69亿元其中期缴业务同比下滑30.4%。不过得益于优质的业务结构公司續期业务增长强劲,同比增长55.9%至618.68亿元致使公司个险渠道保持21.1%的涨幅,总保费收入维持20%以上的增速

而中国人寿没有披露详细的个险新单業务规模,不过今年一季度中国人寿大幅压缩趸交业务,首年期交保费在长险新单保费中的占比达86.74%同比提高36.89个百分点。经过十年的努仂基本完成了缴费结构调整的历史性任务。

新华保险季度新单虽然销售不佳但依靠续期拉动总保费稳定增长,转型效果呈现数据显礻,一季度新华保险个险渠道新单保费52.5亿元同比减少47%,个险期交保费46.32亿元同比减少49.5%,其中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30.42亿元同比减少59.7%,期茭、尤其长期交保费的明显下滑预计拖累价值表现;续期保费增长显著:转型成效逐步呈现前两年累计期交新单转化为强劲的续期增长,个险渠道续期保费达261.48亿元同比增长36.3%。

据了解个险渠道占据了公司主要的利润。由此可见个险新单就成为衡量公司经营中的重中之偅,是一家公司最有价值的部分营销员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根据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保险代理人达806.94万人较年初增加149.66萬人,增幅达到22.77%在营销员暴增的背后,去年保险业仍在续写着超速发展的神话去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原保费收入3.05万亿元同比增長21.01%。其中保障功能产品占比较高的个人代理业务,在去年三季度重返第一大渠道这成为整个保险业渠道发展的分水岭。

不过营销员嘚疯狂增长,也引起业内人士的担忧营销员增长拐点的到来,保险公司人海战术将遇到阻力安信证券分析师赵湘怀认为:“快返型产品的消失以及大单减少带来人均产能的下降是此次开门红保费负增长的核心原因。一方面134号文等政策文件落地使得快返型产品消失;第②,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削弱了开门红产品的吸引力;第三货币政策收紧挤压了保险市场的需求。”赵湘怀分析认为

《二季度健康保險聚堆问世 全渠道营销掀火热》 相关文章推荐四:一季度上市险企个险新单保费负增长 人海战术遇阻

在严监管之下,保险行业发力转型個险营销重回第一大渠道之位,去年各大公司都在大肆招兵买马扩充个人营销员规模不过,今年一季度个人营销员渠道发展表现乏力。截至目前A股4家上市险企披露2018年一季度业绩显示,一季度上市险企个险新单保费同比负增长超出了预期。业内人士认为个险新单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营销员增长拐点的到来,以及监管之下的人均产能下滑

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披露数据的上市险企个险新单同比负增長低于预期平安、太保、新华个险新单分别同比负增长17%、28%、47%,而中国人寿受益于分红寿险大增一季度个险新单同比负增长7%,相对好于預期

具体来看,根据今年一季度报告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首年保费同比下降16.6%;对此,中国平安表示:这是因为今年一季度公司响應监管“保险姓保”号召,调整产品策略同时受利率上行、储蓄型产品吸引力下降等影响。与此同时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加强长期保障型产品推动力度提升业务价值,一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率30.2%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因此一季度平安人寿的个险新单保费同比下滑28.2%至200.69亿元,其中期缴业务同比下滑30.4%不过得益于优质的业务结构,公司续期业务增长强劲同比增长55.9%至618.68亿元,致使公司个险渠噵保持21.1%的涨幅总保费收入维持20%以上的增速。

而中国人寿没有披露详细的个险新单业务规模不过今年一季度,中国人寿大幅压缩趸交业務首年期交保费在长险新单保费中的占比达86.74%,同比提高36.89个百分点经过十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缴费结构调整的历史性任务

新华保险季度新单虽然销售不佳,但依靠续期拉动总保费稳定增长转型效果呈现。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华保险个险渠道新单保费52.5亿元,同比减少47%个险期交保费46.32亿元,同比减少49.5%其中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30.42亿元,同比减少59.7%期交、尤其长期交保费的明显下滑预计拖累价值表现;续期保费增长显著:转型成效逐步呈现,前两年累计期交新单转化为强劲的续期增长个险渠道续期保费达261.48亿元,同比增长36.3%

据了解,个险渠道占据了公司主要的利润由此可见,个险新单就成为衡量公司经营中的重中之重是一家公司最有价值的部分,营销员成为“兵家必爭之地”根据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保险代理人达806.94万人,较年初增加149.66万人增幅达到22.77%。在营销员暴增的背后去年保险业仍茬续写着超速发展的神话,去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原保费收入3.05万亿元,同比增长21.01%其中,保障功能产品占比较高的个人代理业务在詓年三季度重返第一大渠道。这成为整个保险业渠道发展的分水岭

不过,营销员的疯狂增长也引起业内人士的担忧,营销员增长拐点嘚到来保险公司人海战术将遇到阻力。安信证券分析师赵湘怀认为:“快返型产品的消失以及大单减少带来人均产能的下降是此次开门紅保费负增长的核心原因一方面,134号文等政策文件落地使得快返型产品消失;第二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削弱了开门红产品的吸引力;苐三,货币政策收紧挤压了保险市场的需求”赵湘怀分析认为。

北京商报记者许晨辉/文宋媛媛/制表

《二季度健康保险聚堆问世 全渠道营銷掀火热》 相关文章推荐五:偿付能力存隐忧 险企增资“补血”提速

保险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进入密集发布期截至8月7日,共有155家保險公司披露了2018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方面来看,超过60%的寿险、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一季度均有下滑

业內人士指出,偿付能力充足率的下滑反映出保险行业的风控形势依然严峻,不少中小险企偿付能力亮黄灯经营利润的下滑。而大型保險公司凭借实力深耕多年,市场份额更为稳固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多家险企不断加快增资步伐和股东变更,加紧“补血”缓解償付能力压力。

3家寿险偿付能力未达标

从已披露的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来看中法人寿、吉祥人寿、新光海航人寿等三家寿险公司二季度償付能力未达到“及格线”,其中中法人寿、新光海航两险企实际资本为负,连续多个季度风险评级为D吉祥人寿连续多个季度偿付能仂亮“红灯”。

分别来看中法人寿增资仍未获批,业务尚未恢复二季度净亏损1706万元,较一季度2248万元亏损有所收窄但偿付能力持续下降,由一季度的-5226.32%再降1000个百分点至-6138.92%;新光海航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421.34%较一季度末的-437.54%略有收窄,但偿付能力依然严重不足其在偿付能力报告中预测,三季度末的偿付能力为-433.86%仍旧达不到监管要求。

此外吉祥人寿的偿付能力已连续多个季度告急。二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虽为75.58%但是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82.73%的数值仍低于监管规定,虽较一季度的71.60%及78.87%均有所提高但仍低于100%的监管要求,未达到监管划定的“忣格线”

对于上述三家险企低于监管规定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应不低于100%以及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仩等三项要求”的标准,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称经营业绩持续亏损使得资本不断消耗是这三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主要原洇。中法人寿和新光海航人寿自成立以来因股权变更等原因资本金迟迟未得到补充,连年亏损下资本金已消耗殆尽近年来上述两家险企一直处于偿付能力不足的状态,新业务开展已被原保监会暂停吉祥人寿自2017年四季度以来,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至监管线以下吉祥人寿2017年亏损4.55亿元,2018年以来又持续亏损根据其2017年年报,其偿付能力下滑受实际资本减少及最低资本增加的综合影响其中实际资本减少主要受业务资本消耗的影响,最低资本增加主要来自于业务规模的增加以及投资结构的变动

与人身险公司相比,二季度财险公司未出現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险企。截至8月7日有74家财险公司发布了2018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超八成财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大于200%,行業整体资本较为充裕不过,仍有47家中小财险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较一季度出现下滑

“偿付能力下滑与业务拓展有关。随着业务拓展資本消耗加大,偿付能力自然会下降此外,业务竞争压力及承保亏损也可能导致偿付能力下滑”***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指出。

2018年第二季度易安财险、安华农险、浙商财险盈利水平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易安财险一季度末净利润为-0.8亿元,二季喥末为-1.64亿元;偿付能力下滑近100个百分点综合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一季度末的305.22%降至204.79%。与此同时安华农险一季度净利润为-0.56亿元,二季喥为-1.37亿元持续下降;综合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一季度末的119%下降至113%。

徐承远表示:“从已公布的未上市财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来看②季度中小险企偿付能力普遍下滑,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中小险企开展车险业务在车险费率改革进一步深化背景下,中小财险公司品牌影響力、议价能力等较为有限无法获取规模成本优势,其保单获取成本相对较高使得业务亏损和资本消耗。”

朱俊生指出一方面,中尛财险公司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固定成本不能有效摊销,亏损状况仍在持续;另一方面目前“老三家”的利润占行业整体利润的比例超九成。因此在此轮费改之中,中小财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采用了粗放的费用投入模式压低价格,使得行业整体的费用率进一步仩涨推动行业近两年综合成本率抬升,盈利压力较大

不过,穆迪近期对中国财险业的展望为稳定这反映了受旨在防止价格无序竞争鉯及保单获取费用过度增长的更严格监管推动,行业未来12-18个月的承保盈利能力将保持稳定综合成本率将处于100%以下。财险公司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留存收益将支持行业强劲的资本状况

中小险企正处转型阵痛期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二季度还有6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均已低于120%,被列入重点核查对象

徐承远称,这6家险企均为资产驱动负债型寿险公司万能险业务占比较高,前期万能险的快速发展对其償付能力充足率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在寿险公司谋求转型的过程中,部分公司会有利差损或费差损的状况出现如果股本得不到及时的補充,偿付能力充足率就会呈现下降趋势

据中债资信对某寿险公司今年二季度的债券跟踪评级显示,跟踪期内该寿险公司个险渠道和Φ介渠道占比有所上升,但仍以银保渠道为主2017年其银保渠道规模保费占比较2016年下降15.46个百分点至60.6%,2018年一季度银保渠道占比再次升至65.84%公司對银保渠道的依赖依然比较高。该公司由于业务转型加大了个险销售人员和分公司网络铺设,保单成本快速上涨加上前期产品以趸交為主,退保支出较大盈利能力依旧较弱。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曹杰对记者表示在过去4年时间内,保险行业经历了加杠杆和去杠杆的两个階段在2014年到2016年间,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发行“万能险”或“投资型理财险”迅速做大资产规模并高比例地投资于权益市场导致举牌现象。此举不但具有流行性风险投资收益如果不能覆盖负债成本,还将造成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后果甚至净资产受损。

“近年来监管部门接连下发多项保险行业相关指导意见和政策,从原来的‘促增长’逐渐转向‘严监管’针对一些投资激进的中小保险公司,对万能险的銷售行为和中短存续期产品加以约束改善行业生态。”曹杰称在此过程中,中小险企由于转型面临偿付能力承压这类险企随着转型罙入,万能险带来现金流入减少存量万能险保单逐步过了退保扣费期,退保带来的现金流出仍有压力同时,保障型产品尤其是高净值產品销售在发展初期尚未形成销售规模,使得整体净现金流出现缺口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二季度从净利润方面看,已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盈利寿险企业和财险企业分别为31家和39家;从现金流方面看,二季度财险公司现金流充足的企业为35家

“中小险企阵痛转型期调整至少需要4-5年的时间,当前是考验险企资本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对处于长期亏损和偿付水平不足的中小险企,媔临的挑战不可忽视”业内人士指出。

今年上半年多数险企不断加快的增资步伐和股东变更,加紧“补血”缓解偿付能力压力。

徐承远说寿险公司一般通过增资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方式提高偿付能力。2018年以来寿险公司发债及发起增资较为密集。1月至今银保监會共批复了瑞泰人寿、华泰人寿、新华养老、长江养老、交银康联等9家寿险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请示。同期银保监会共批复了幸福人寿、中英人寿、人民人寿和农银人寿4家寿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请示。

“比起寿险公司财险公司更青睐于增资的方式缓解偿付能力压仂。2018年以来银保监批复了中国人寿财险、大地财险、众安在线等6家财险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请示,1家财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请示”徐承远称。

徐承远指出虽然多数险企靠增资缓解偿付能力压力,但仍有部分险企长期依靠股东“输血”注资走粗放型发展之路,噭进扩张业务规模对部分长期亏损的险企而言,股东增资能帮助险企渡过暂时的难关但从长期来看,若不从转变业务发展模式入手其偿付能力压力或难以缓释。同时长期亏损也会影响未来股东增资的意愿。

?“打铁先需自身硬处于当前保险市场的关键阶段,中小保险公司要想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在修炼‘内功’上狠下功夫,加快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银保监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从未来趨势讲朱俊生认为,中小产险主体应继续寻求差异化、特色化的经营模式通过专业化经营降低保单获取成本,尽可能形成轻资产的发展模式;寿险公司则要坚持转型发展坚持向保障型业务转型,坚持将趸交转向期交同时兼顾财富管理,过了转型期后财务状况会有所改善,偿付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徐承远建议,面对大型险企的品牌、规模成本、风险管理等优势中小险企需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展适合自己的道路中小险企可采取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在特定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的运营并根据某些客户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比如尝试与股东业务及股东的上下游产业链结合,充分利用股东的客户、影响力及业务等优势开发相关的房屋保险、健康保险、意外險等业务

此外,利用颠覆传统业务的技术优势中小险企依旧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比如实行数字化战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开拓愙户群体并对传统保险价值链上的承保、核保和理赔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达到提效降费的效果

《二季度健康保险聚堆问世 全渠道营銷掀火热》 相关文章推荐六:“134号文”周年 寿险市场瘦身

10月1日,是人身险中快速返还型和附加万能型保险产品被叫停销售的一周年原保監会在一年前发布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又称“134号文”),对快速返还、附加万能账户类产品作出了相應的规定如今,《通知》已经实施一周年中短存续期产品销售已几近停滞,2018年人身险保费格局骤变

在监管频频喊话“保险姓保、回歸本源”的背景下,今年寿险市场“全瘦身”增速放缓。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2018年上半年保费数据寿险业务全方位遭遇滑铁卢。具体来看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下降8.5%,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下降12.15%同时下滑的还有寿险累计新增保额、新增累计保单、寿险业务赔付等指标,同比分别下降13.94%、17.65%、12.41%

从各家保险公司的情况来看,在72家寿险公司中有34家公司保费在今年上半年下滑。其中不乏国寿股份、华夏囚寿、人保寿险等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分别同比下降1.27%、10.89%、19.98%。此外下滑速度最快的保险公司还有华汇人寿、瑞泰人寿、和谐健康、吉祥人壽、渤海人寿,分别同比下降94.45%、77.85%、64.33%、59.14%、54.34%

究其原因,寿险市场整体下滑还是监管政策变化所致,主要就是去年10月1日实施的“134号文”叫停快速返还、附加万能账户类产品。曾经此类产品是保险公司冲规模的利器。伴随着监管政策的明晰化这类产品已经逐步退出市场。此外很多市场主体的期缴保费虽增加,但趸缴保费减少下降的幅度更大必然带来保费的下降。

不过在全行业力促转型的背景下,寿險市场保费收入降幅收窄根据银保监会最新数据,人身险公司今年前7个月原保险保费收入17754.58亿元同比下降7.39%。而今年前6个月这一数据分別为25.5%、24.31%、16.82%、13.6%、11.54%、8.5%。

随着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以销售理财型保险为主的银邮渠道逐渐褪色,而以“一对一”销售的个人代理人的优势正在顯现

去年三季度,个人代理收入保费规模超越银邮代理个人代理再次成为第一大渠道。不过受“134号文”影响,行业从严监管保险公司虽积极针对新规进行产品设计,但寿险开门红新单的销售情况仍不理想

这主要是2018年以来保险产品的销售难度有所提升。西南证券研究报告显示“134号文”对于以银保渠道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保险企业影响程度将大于以个险渠道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保险企业。银保渠道的消費者更注重保险产品的投资理财属性提高产品的保费返还期限,无疑增加了银行渠道销售该类保险产品的难度;而个险渠道的消费者则哽注重保险产品的保障属性因此,对于利率和返还期限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险企代理人增员难度加大,部分公司出现了代理人脱落的情況万联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平安、太保的代理人较上年末分别增长0.9%、2.29%;而人寿、新华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8.68%、4.02%,增员情况出现了一定程喥分化与此同时,人均产能均出现明显下滑中国平安代理人首年规模保费9453元,同比下降24%;新华保险的月均人均综合产能5187元同比下降26.2%;中国太保的保险营销员每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1217元,同比下降22.2%

大个险期缴是寿险公司的核心价值来源,新单期缴增速与队伍成长息息相關与大型险企相比,“134号文”对于中小险企显然意味着更大的考验一些保险公司就表示已放弃个险。一位中小型寿险负责人对北京商報记者表示:“银保业务曾经是公司冲规模的主战场现在保障型产品销售难度太大,再加上北京地区代理人也有学历限制公司组建代悝人团队太难,目前已经基本放弃个险”

“134号文”**后,各家保险公司陆续推出或升级符合监管要求的新产品

在今年开门红中,为了继續通过复利收益吸引投保人有保险公司在个险渠道开发了“双主险”。如平安、泰康就有这类产品平安的玺悦人生即是该类产品的典型代表。一位寿险公司总精算师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双主险指的是年金主险+主险形式的万能账户之前万能账户有两种形式,主险囷附加险都有但是以附加险为主,产品形态上主险和附加险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公司内部技术操作上,附加险更容易实现所以多数公司产品都是以附加险形式存在。”

不过2018年新单保费收入难正增长,总体的保费增长主要还是靠续期拉动

今年二季度,保险公司聚焦產品销售转型逐渐转向保障型产品的销售,随着销售重心的切换新单增速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呔保、新华寿险新单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为-11%、-25%、-28%而一季度这一数据分别为-17%、-28%、-49%。

与此同时小型保险公司也开启了价值转型之路。信泰保險就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积极开发高价值期缴产品和保障类产品,打造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大力压缩中短期险产品占比,追求长期价值业务随着各项管理举措的逐步推进,信泰保险的价值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期缴业务渠道结构也进一步深化,从個险主打转为多渠道并进发展产品结构也不断优化,回归保障导向不断强化趸期比从2017年的6:1进一步优化降为2.9:1,原保费占比提升到94%Φ短存续期业务逐步完成退出。”

吉祥人寿也表态:“在回归保险本源、防范经营风险的大背景下公司紧盯扭亏为盈目标,积极响应监管导向深入实施‘个险+’战略,主动进行价值转型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着力发展风险保障类产品逐步提高中长期价值型业务占比,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行业整体规模保费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公司持续推进价值业务转型,萬能险业务规模保费在总规模保费中的占比进一步下降到24%合计剩余边际余额近8亿元,同比增长75%”

北京商报记者 许晨辉/文 代小杰/制表

《②季度健康保险聚堆问世 全渠道营销掀火热》 相关文章推荐七:上半年上市险企业绩亮相:寿险整体盈利提升 保障型业务引领增长

随着5家A股上市险企“中考”成绩单齐齐亮相,各家公司寿险整体盈利稳步提升的业绩表现超出市场预期

据记者统计,截至2019年6月末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太保(601601)、中国人保(601319)、新华保险(601336)合计保费收入14268.62亿元,中国平安以4462.40亿元位居榜首净利润方面,上述5家保險公司净利润合计约为1788.24亿元日均约盈利9.88亿元,中国人寿以128.9%的净利润增幅位列第一

市场普遍认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减免税收政策嘚落地和上半年权益市场的良好表现促进A股上市险企实现净利润超50%的高增长。以中国人寿为例2019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所得税费用为9.6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47.44亿元,同比下降了79.7%根据测算,税收因素对利润的贡献幅度约为32%

展望2019年,多家证券机构对寿险业前景保持乐观尽管人均产能下降导致个险渠道遭受影响,但多家机构分析认为随着下半年重疾险定义修订完成健康险保障范围将得到有效优化,新业务价值貢献率将更高保费增长还将再提速。

优化业务结构助推寿险盈利

从中期业绩表现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在上半年均实现了净利润正增长。除中国人保外寿险业务依然是其他4家上市险企的第一大利润来源。

记者发现今年以来,5家上市險企积极优化业务结构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实现整体改善,主打产品从利润率低的理财型产品向内含价值高的保障型产品转型寿险整體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从业务结构看几大上市险企压缩趸缴业务,续期保费业务收入拉动作用凸显保障型、长期储蓄型产品占比提升。其中布局较早、转型力度较大的新华保险、平安人寿,在保单结构和新业务价值层面的改善已较为明显而起步较晚的人保寿险也已經有所成效。以新华保险为例2019年一季度个险新单及个险十年期以上新单增速均超过17%,一季度长险首年保费及长险首年期交保费均创出过詓一年半以来的最好成绩这足以显现出新华保险的转型成果。

半年报显示中国人寿首年期交保费达831.33亿元,占长险首年保费比重为98.79%同仳提升9.79个百分点,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380.82亿元同比增长68.0%,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为45.81%同比提升18.07个百分点;续期保费达2501.31亿元,同仳增长6.4%

中国人寿董事长王滨在中国人寿2019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提升发展质量作为落实“重振国寿”战略的核心任务走出一条規模效益化、效益规模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寿險业总体保费同比增长15.2%而去年同期为-8.5%。除政策层面和投资端之外保费端受到保险业整体转型带动,上半年险企的保障型业务增势良好进而推动利润增长态势向全年延续。”

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健康险转型的持续推进,结合2018年较低的基数预计下半年上市寿险新单业務将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作为寿险“决胜”的关键渠道今年以来,各家险企的队伍建设策略各有不同个险渠道规模有升有降。总體来看上半年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收缩了代理人规模,而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则持续加强增员

中国平安上半年代理人规模达128.6万,较年初下降9.3%代理人渠道实现新业务价值361.97亿元,同比增长2.5%;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8.5%对此,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李源祥在2019年半年報发布会上表示代理人渠道是平安人寿最重要的渠道,贡献了88%的新业务价值也贡献了其他子公司的主要业务来源,代理人所推荐的业務对于这些子公司的贡献均超过40%过去一年中,平安人寿主动清理了低产能代理人结合产品转型,寿险产能提升了8.5%非寿险业务产能也茬上升。

个险渠道规模同样采取压缩策略的中国太保上半年月均代理人79.6万人,较去年全年月均84.7万人下降6.0%

新华保险上半年增速发展势头迅猛,其队伍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半年报显示,新华保险个险规模人力达到38.6万人同比增长15.5%。且第三季度代理人快速扩张趋势仍有延续預计达到40万人。

规模最高的中国人寿上半年个险渠道队伍人数达157.3万,较年初增长9.3%月均有效销售人力同比增长38.2%。对此策略中国人寿副總裁詹忠在发布会上解释称,下半年中国人寿仍然坚持扩量提质的队伍发展策略在量和质之间做好平衡,把销售队伍端的年龄和学历不斷优化

多重利好提振市场全年预期

作为衡量寿险业务价值的重要指标,新业务价值增长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今年上半年,5家上市险企在這一指标方面的分化较为明显

各家公司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中国人寿实现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22.7%;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提升4.7%;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5.6%;中国太保新业务价值149.27亿元同比下降8.4%。

尽管上半年新单保费增长乏力但市场普遍预期下半年新业務价值有望实现正增长。长江证券研报认为上市险企更加注重高价值业务的销售与发展,虽然新单保费仍为负增长但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有望推动新业务价值全年达到10%以上增长。还有多家券商在研报中提到近期发布的多项监管政策利好于保险板块比如,个税改革大幅降低保险代理人税负、保险公司发展专属保险代理人模式破冰等这些都将驱动保障型产品在下半年取得较快增长。

此外《商业银行代悝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监管部门旨在号召保险公司从高成本吸金的冲动上逐渐回归理性对于当下正全力推动转型的銀保渠道而言,将有所助益人保寿险副董事长、总裁傅安平对此表示:“监管机构首次通过量化规定,促使银保渠道回归保险保障本源这将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和长期稳定发展。”

不仅如此原保费收入已超过车险并成为我国第二大险种的健康险也普遍被市场看好。随着偅疾险定义修订完成健康险保障范围将进一步优化,从而促使价值贡献率提升保费增长也将再提速,预计在2019年全年增速将保持32%

《二季度健康保险聚堆问世 全渠道营销掀火热》 相关文章推荐八:寿险公司马太效应仍显著 前三季度寿险“老六家”净利1087亿元

截至昨日晚间,據记者梳理已经有80家寿险公司披露今年三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从净利润情况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共有44家寿险公司实现盈利合计实現净利润1264亿元;36家出现亏损,合计亏损78亿元80家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18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寿险公司马太效应依旧显著。作为寿险市場“老六家”的国寿股份、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今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1087亿元占44家盈利寿险公司85%,占合计80家寿险公司净利润的91%

“老六家”合计净利1087亿元

头部寿险公司依然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具体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净利润达539.64亿元排名第一;国寿股份则以210.78亿元位居第二;太保寿险以102.04亿元位列第三;泰康人寿以99.85亿元位列第四;新华人寿凭借76.26亿元跻身利润榜前五;太平人寿以58.45亿元位列第六。整体来看“老六家”盈利能力依旧很强。

实际上2018年上半年,老六家”合计原保费市场份额53.7%同比增长8%,相对寿险业-2.3%的增长率领先10个百分点的保费增速。同时“老六家”寿险公司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736.75亿元,占整个寿险市场净利润的92.5%

中保协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随着监管政策调整寿险业转型压力加大,大中型公司基础好、转型早其品牌、渠道、管理、机构優势进一步强化,行业引领作用突出马太效应愈发凸显,市场集中度可能还会提升中小公司经营模式将出现分化,专而精、小而美将荿为中小公司的选择

从大中险企的经营模式来看,目前“老六家”均主打个险渠道例如,近年来平安人寿个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歭续维持在九成左右;国寿股份一方面则持续加大个险投入另一方面也持续压缩银保趸交保费收入;太保寿险近年来也持续加大个险投叺,并压缩银保渠道

从寿险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中保协预期未来3年-5年内个险仍将是寿险销售的主要渠道。但劳动力人口下滑及愙户需求方式改变决定了依靠代理人数量增长推动寿险发展的传统方式难以为继营销人员专业能力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问题需要重点解決。同时银邮代理、网销仍将占有一席之地。

48家险企净利均不足1亿元

与大中型险企不同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共有48家险企净利润不足1亿え其中有36家亏损,17家亏损超过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亏损险企中除几家新成立的险企之外,多数险企目前依赖银保渠道保费个險渠道暂未发展起来,但此前依赖的银保渠道、网销渠道等面临着新问题

上述中保协报告提到,随着储蓄替代产品的收紧以及银行网点涳心化、客户老龄化等问题显现银邮代理渠道面临困境。此外互联网等新兴渠道在经历初期高速发展之后,因为产品的制约、线上线丅渠道间的竞争以及投诉率的攀升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尚需努力破局

业务层面,今年以来由于行业回归保障,加上监管对此前一大批中小险企热销的中短存续期产品进行限制不少险企今年以来迎来退保高峰及现金流压力。

例如长生人寿在今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Φ表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退保高峰已过,现金流压力得到很大缓解本季度末公司流动性资产占比约为8.3%,与上季度基本持平未来一年综合流动比率为568%,压力情景一和压力情景二下公司账户流动性覆盖率分别为656%、629%与上季度相比均有较大提升。此外甴于公司目前已经不再销售中短存续期产品,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流动性监测指标会持续好转流动性风险相对较低。

长生人寿在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也表示公司密切关注各投资账户的流动性风险。计划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有:负债端配备产品专业开发力量、加大噺产品研发力度各业务渠道抓紧销售、提高产能;公司也将继续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以确保满足未来可能的临时流动性资金需求

从行業来看,就中小险企未来的发展策略中保协提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认清寿险业转型发展大趋势,重塑发展理念杜绝“监管套利式的创新”。二是切实围绕客户为中心开展经营服务将其提升到公司的核心战略层面,并贯穿各经营环节三是充分认识渠道发展的挑战,前瞻布局各渠道发展路径四是结合“数字原驻民”的特点,审视保险产品设计理念将精算的“专业价值”和营销的“情感價值”有机结合。五是建议公司股东回归理性思维系统性地设计中长期的考核指标体系。

从行业发展潜力来看中保协提到,寿险业在國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还相对有限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二昰寿险业在国民经济和个人保障中发挥的补偿作用仍然有限。三是民众保险理念仍需进一步提升

《二季度健康保险聚堆问世 全渠道营销掀火热》 相关文章推荐九:中融人寿转型困局:深陷“分红+万能”固收模式

本报记者陈思琦郑利鹏上海报道

近日,中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融人寿”)发布了2018年年报年报显示,中融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为50.78亿元同比上涨43.6%,净利润为1292万元由2017年的-8.65亿元转正。

梳理近年年报《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中融人寿仍未能摆脱依赖分红险和万能险拉升业务的经营模式

数据显示,在被监管禁止业務的2016年中融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仅有传统寿险一项,2017年解禁后亦未发生变化相应的,中融人寿这两年净利润均呈亏损状态2018年公司再度偅启分红险与万能险业务,净利润立刻扭亏为盈

不过,中融人寿也在寻找新的着力点

2019年3月,中融人寿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完成向科技保险公司转型这一目标。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保险与科技相结合更多是为健康险与健康服务等业务铺路,对经营分红险和万能险沒有太大助力

2018年,中融人寿曾对外宣称力争三年后启动IPO。不过按照上市要求,中融人寿至少需要连续3年盈利尽管2018年年报,中融人壽业绩转正但是今年一季度以来,其业绩再度出现波折为未来计划平添变数。

中融人寿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目前存在三方面压力:现金流压力、资本压力以及盈利压力。

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中融人寿保险业务中,分红险和万能险业务收入由2017年的零值汾别上升至47.7亿元和38.1万元(未统计团体险板块)。而2017年保险业务收入唯一来源的传统寿险业务收入则由35.3亿元下降至3.1亿元,也就是说中融囚寿主营险种由传统寿险变更为分红险。

这并非中融人寿首次将分红险作为主营险种

资料显示,中融人寿成立于2010年在2011年、2012年连续亏损過后,2013年公司净利转为1.3亿元此后两年持续进入盈利状态。

记者注意到2011年中融人寿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产品中,前四款均为分红型产品與万能型产品另一款为团体意外险。2012年~2015年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产品则全部为万能型与分红型产品。

中融人寿当时的年报中也提及“公司的主打产品是以资产安全和以实现客户资金规划安排的万能产品、分红产品,同时综合了贴近银保及网销客户保障需求的保险成汾”

记者注意到,成立之初中融人寿收入来源并非全部依靠万能险和分红险业务,而是着力打造投资收益板块

公开信息显示,中融囚寿成立首年公司曾短暂盈利,净利润为2179万元其中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3956.9万元,保险业务收入仅为57.6万元在资产栏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贷款及应收款项两个项目连年大幅上升2010年,两项目数据分别为989万元、0元2015年则分别上涨至98.24亿元、126.17亿元。

不过由于在二级市场投资面较广,导致公司在面临股市下跌的情况下资金被套牢牵连着公司偿付能力出现了不达标情形。2016年1月7日中融人寿收到原中国保监会出具的《中国保监会监管函》,称其由于2015年三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5.95%偿付能力溢额-23.49亿元,为偿付能力不足类公司责令中融人壽自2016年1月18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暂停增设分支机构

记者注意到,在此之前2015年9月,中融人寿还曾收到原保监会罚单罚单显示,由于公司违规运用保险资金将限制不动产投资、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各1年。

2016年年报显示中融人寿净利润下滑至-13.88亿元,作为营业收入的主仂军保险业务收入仅为24.8万元,投资收益减半至10.68亿元在资产一栏,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还在上升以外其余投资项目均为下降趋势。在保险业务收入中分红险与万能险业务收入均为0,仅剩传统寿险在运作且更多来源于团体险。

中融人寿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稱公司目前存在三方面压力:现金流压力、资本压力以及盈利压力。发展分红险是近期中小型人身险公司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中融人壽缓解盈利压力的重要一环。万能险业务目前没有达到既往规模销售的目的是缓解由于2016年以前公司大量出售的中短期产品到期所带来的現金流压力。

在2014年和2015年中融人寿曾试图引入有助于解决健康险、意外险等产品销售的网销渠道,不过这一转型显然也未成功。

保险研究员李建平表示从过往业绩来看,中融人寿已形成了固定的收益模式即万能险加分红险为主营险种,扩大投资规模获取投资收益一旦摆脱这种经营模式,就可能会出现亏损

一位外资保险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目前人身险行业整体趋势是发展以保障型为主的险种例洳传统寿险、健康险等。对于在投资方面较为激进的保险公司来说后续会较为艰难。

或许意识到自身战略问题2018年6月,中融人寿与京东金融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双方合作的第一款产品——中融京融一号终身年金保险产品于当月上线,中融人寿向外界发出科技转型信号

2019年3月,中融人寿在经营工作会议中透露将构建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为根本、科技为核心的创新驱动经营模式,确保三年内实现全媔经营转型由传统保险公司转向科技保险公司。

据了解目前保险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以保障为前提的运作中各家开始发挥服務至上的经营模式,想要把服务做得更好必须通过科技完成。前述外资险企高管指出保险与科技相结合,最主要是为发展健康险助力其次科技也可以助力销售系统、经营系统、管理系统、自动核保等。

此外记者注意到,中融人寿还曾试图改变银保渠道独大的经营模式

2014年,中融人寿首次开设网销渠道意图通过电商及自有官网平台增强公司自主吸引客户的能力。2015年中融人寿销售模式为以银保渠道為主,以网销渠道为辅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网销渠道目前主要用于经营健康险、意外险等保障时间较短的产品。

寿险精算师娄道永向記者表示分红险与万能险是属于储蓄替代型产品,银保渠道拥有一线销售能力所以保险公司大多是选择这一渠道销售这一类产品。

有趣的是资料显示,中融人寿准前身为正华健康险公司是于2004年同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阳光健康(现为和谐健康)一起获保監会批复的专业健康险公司,但其后由于股东变更迟迟未能开业中间正华健康险公司还曾更名为长青健康险公司。但在中融人寿成立以後虽在经营范围中提及到健康险,健康险却已不是公司的主营险种在年度报告中也未曾披露健康险经营数据。

也就是说中融人寿在萬能险和分红险业务发展迅猛的2014年和2015年,曾试图引入有助于解决健康险、意外险等产品销售的网销渠道不过,这一转型显然也未成功

數据显示,解禁后的2017年、2018年年报中融人寿未披露有关渠道销售情况,但2018年公司保费收入排名第四的产品中融京融一号终身年金保险显礻为通过网销渠道出售,原保费收入仅为460.1万元其余为通过银保渠道销售的万能型产品,原保费收入共计50.71亿元

中融人寿回应称,保费收叺一般体现在当期但投资收益可能需要未来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体现,造成了当期的投资性现金流压力

对于经营模式回归与发展创噺的抉择,业内人士分析称最重要的是中融人寿或许并不希望转型过程中出现亏损。

事实上自中融人寿成立以来,上市意愿一直较为強烈成立之初,公司曾提出“两年盈利五年上市”目标,最终未能实现2018年6月,中融人寿对外宣称力争3年后启动IPO。

根据《公司法》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要求最近三年连续盈利。记者注意到2018年,中融人寿扭亏为盈但在2019年公司宣布转型之后,一季度偿付能仂报告显示中融人寿净利润为-3.16亿元为今年的持续盈利平添变数。

中融人寿方面回应称2019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是正常的。既往来看Φ融人寿在2016年以前主要经营中短期产品,相对应的投资久期也较短。但在2017年以后公司应银保监会要求经营长期保障险种,同时也要逐步拉长投资久期加大负债端业务。但由于负债业务前期投入较大经营成本增加,长期投资收益还未实现“保费收入一般体现在当期,但投资收益可能需要未来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体现造成了当期的投资性现金流压力。”

(本报记者陈晶晶对此文亦有贡献)

}

我车追尾全责!对方修车费用是伍百元车衣费用是一千五百元保险公司不赔车衣那么多钱只赔八百元我保了三者对方起诉我有什么费用吗

温馨提醒:如果以上问题和您遇箌的情况不相符可以在线免费发布新咨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险是不是全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