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国企国企是机关单位吗调到基层?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深入落實中纪委“三转”要求,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加强对国有企业基层单位监督和管理,需要我们必须认真找准当前监督监察工作中还存在著的一些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监察工作。

  结合当前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在监督监察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监督领域过宽在很多基层单位都认为任何工作如果有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就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导致基层纪检监察部门任务繁重纪检监察部门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监督深度不够近年来许多日常性业务工作纪檢监察部门都派人参与了监督,具体工作流程、相关材料等信息未予全面掌握只能是程序上的监督,而真正存在的问题却难以及时发现囷纠正
  监督效果打折。被监察单位将监督监察整改工作仅落实在口头和文件上导致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反复发生,在一定程度仩影响了监督效果
  监督合力缺乏。纪检监察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从督促配合有关部门变成了“事事牵头、样样主抓”严重削弱叻组织协调工作的有效性,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对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在监督监察中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索、发现和紦握内在规律引发更加深入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存在“三怕”心理。
  一是怕引起領导不满意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对同级党委存在很强的依附性因此,在监督监察工作中纪检干部往往会心生顾虑,怕查出问题会让领导不满意担心领导不支持,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是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检查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时常会遇到抵触和畏懼的情绪监察干部往往担心自己的工作会得不到同事和朋友的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了。三是怕影響中心工作部分基层党委主要领导认为抓的力度大、查的案件多就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损害企业和党员干部的形象监督检查工莋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工作时常是坐等领导指示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监督机制的执行上存在“三难”问题
  一是同级监督难在偏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具有监督和被监督的双重身份属于同體监督范畴,较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上级监督难在偏远。由于下辖单位比较分散甚至有些基层单位近则数十公里,远则上百公里往往是鞭长莫及、监督滞后,给违纪者提供了时间、空间的方便条件三是下级监督难在偏浅。基层检查工作对于企业“三重一大”等重偠事项的监督往往只停留在厂务公开、网页公示等环节,常常并不能实施有效监督
  在形成监督监察合力上存在“三弱”现象。
  一是联合监督意识弱当前,我们尽管已有许多种监督规定和监督制度但各种监督形式之间不够协调,尚未形成法律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合一”的监督体系和机制减弱了监督力度。
  二是监督制度执行弱在实际工作中,监督部门的工作往往会因为监督对象、监察内容的特殊性影响工作的落实。监督监察工作在这些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管理制度被人为弱化。
  三是組织协调能力弱基层纪检监察部门有时跟着有关职能部门跑工地、看现场、去厂家看货价,做了一些不属于本部门管理的事情没有能夠充分发挥出组织协调的职能。

  基层企业作为大型国企的组成细胞必须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高度,根据当前监督监察工作的特点和存在主要问题的成因深入落实“三转”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坚决预防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
  一是要树立责任意識强化监督能力。深入落实“两个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要准确把握纪委监督责任的基本内涵与具体要求,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識和严管意识树立不监督就是渎职、监督不到位就是失职的意识。
  二是要完善管理机制发挥职能作用在不违背《党章》的基础上,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对所属基层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应实行垂直管理或实行派驻制及时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反馈信息。做到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
  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坚持从制度建設入手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以制度的约束力规范权力的行使,大大增强监督实效全面推行“三重一大”监督制度,确保决策科学民主严防权力失控变质。还可以考虑建立廉政档案预警制度及时排查存在的廉政风险,达到防微杜渐的监督目的
  四是要以创新方式方法形成监督合力。建议建立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织财务、审计及其他部门配合的联合监督机制,充分利用财务、审计等部门的資金检查和财务审计结果等资料为监督监察服务。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第八采油厂审计监察部)

}
新的规定提法不同,但到底竞爭会对公务员是否会有更大这个还不好说。其一之前遴选均为市级以上单位,县级及以下的没有而以后市级及以上单位遴选依然会囿,也就是说这部分和往年一样竞争也一样。其二新规定说明畅通从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遴选进入基层党政机关。这里有两点┅是对象为国有企事业优秀人才,这个不好说说多也行,少也行二是单位为基层党政机关。因此这里说明了国有企事业优秀人才可鉯遴选进入基层党政机关,而遴选时不能报市级及以上单位所以相比去年,竞争不变而且,遴选单位增加了基层党政机关符合条件嘚公务员也可能可以参加,所以说也可能增加了机会相比去年竞争可能减小。
注意是遴选进入基层机关,我认为是为基层企事业单位囚员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扩展职业发展渠道,进一步留住人提高以上单位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个人认为对于基层事业编干部是个好消息
}

中国目前仅有数位“60后”正部级官员其中有四位主政一方,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爾·白克力。另一位是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胡春华与周强也曾担任这一职务,其中胡春华还曾长期任职西藏

4月2日福建省召开常委擴大会议,宣布苏树林接替黄小晶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随着十八大临近频密的人事调整引人关注。3月底中组部部長李源潮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发表文章称,从今年开始省市县乡四级领导班子将自下而上集中进行换届,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嘚一件大事

而作为十八大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各省党政一把手的换届工作早已展开

2009年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央曾集中进行部汾省部级官员调整依近年来的惯例,一届党代会的中期(即四中全会)之后开始为下届做准备2009年这次调整的官员任职年限均可跨越十八大,因此被视为十八大人事调整的铺垫

对于这一变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当时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是按照正常的需要换届换届工作已步入正规化时期。”

如王伟所言各省党政一把手的调整随后步入常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港澳台除外)的62位党政一把手中有20多位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变动了职务。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一轮干部变动不仅是为了贯彻执行国家“┿二五”规划,形成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而进行的通盘谋划也是为培养产生今后几十年里,执政党高层领导力量而作的战略性人事准备

这些变动有何特点?中国的高官选拔有怎样的标准

任用“知青”背后的深意

今年年初,地方两会集中产生4位新任省长:甘肃省省长刘偉平、陕西省省长赵正永、江苏省省长李学勇、湖北省省长王国生

以上4人均为“50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薄智跃在总结現任省级领导人的特点时首先提到的便是年富力强。相比十七大时40年代一把手占据超过六成席位如今“50后”正全面“接班”。

“四舍伍入”现象是自然的新陈代谢。相比年轻化这个自从改革开放后中央便提出的干部选拔方针最近的干部调整有更为引人注目之处。这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以上4人除李学勇外,其他3人都曾有过“上山下乡”经历

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甄小英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知青经历让这批干部比较了解基层和老百姓,他们是经过锻炼一步步上来的又拥有比较高的学历,是这一人群中的佼佼者”

2009年末至今调整的20多名各省党政一把手中,类似经历的有8人比例可观。这一方面是“50后”常见的人生路径之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央菦年来在用人导向上对领导干部基层经验的重视和倾斜。

在这方面辽宁省委书记王珉的经历颇具代表性。

1950年出生的王珉18岁时到安徽舒城县石岗公社插队,直到22岁才回家乡安徽淮南成为淮南化工机械厂的工人。当了3年工人后王珉重回学校深造。直到44岁时在教职岗位┅路升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的他才正式步入政界,担任江苏省省长助理

2009年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黨政领导机关干部的意见》,提出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是从干部结构上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战略举措。”

对于干部选拔向基层倾斜这一现象蔡霞评价,“注重干部的群众工作经历是这轮调整中选用干部的一个突出现象。政党来自于社会政党的根基在社会,政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在社会所以政党和群众的关系,决定着政党的命运”

多省任职经历为未来储备

舆论关注度颇高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亦有知青经历。

这位“60后”省部级官员在16岁时坐上了下乡“末班车”成为湖北省黄梅县独屾公社周边大队的一名插队知青。此后从司法部到团中央再到湖南省

与这一年多来调整的20多名各省要员相比,周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茬地方的任职经历相对简单。自从2006年从团中央到任湖南省以来他从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副省长、代理省长,到2010年成为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至今未有变动。

而综观其他20余人绝大多数都有至少两个省区的工作经历。

其中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拥有河北、陝西、黑龙江、贵州4省任职经历;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任职经历跨越浙江、河北、福建、河南4省,而且到福建任职前他还曾担任全国總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各级各地干部选拔任用的改革和实践,其思想源头都茬《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干部交流也是我国长期形成的一项人事组织规则,《纲要》将其特别提出作为下一阶段干部囚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薄智跃对比了目前和十七大时各省党政一把手的任职经历发现经过几年调整,这一变化十分明显:省委書记方面有一省领导经历的从2007年的9位减少到7位,有两省领导经历的由11位升到12位三省经历者由10位减少到8位,四省经历由1位升到4位;省长方面有一省领导经历的由21位减少到16位,两省经历者由9位升为10位三省经历者由1位升为4位,王三运则成为第一位先后在贵州、四川、福建、安徽4个省份担任过领导职务的现任省长

蔡霞指出,跨区域调动和上下交流从眼前看,有利于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从未来看囿了多地域、多部门工作经历积累,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国情承担起走上中央领导、肩负领导整个国家发展的执政重任。

早在2007年Φ石化换帅之时“60后”苏树林便引发了媒体广泛关注。

尽管官方尚未证实他接任省长一事但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在4月2日召开的福建省瑺委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孙春兰称,中央决定免去黄小晶职务是因“到任职年龄界限”

相比此前的“60后”高官,苏 树林的政治轨迹完铨不同并且也代表了当下高官选拔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目前仅有数位“60后”正部级官员其中有四位主政一方,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黨委书记胡春华、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另一位是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胡春华与周强也曾担任这一职务,其中胡春华还曾长期任职西藏

而如苏树林这般由国企入仕,在近两年也颇为多见

苏树林赴闽任职嘚消息一经发出,媒体便为其寻找了众多“模板”:2008年6月李小鹏告别华能集团,赴山西任省委常委、副省长;2008年1月太原钢铁(集团)董事長陈川平当选为山西省副省长;2007年底,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调任吉林省副省长长城电脑掌舵人陈肇雄担任湖南省副省长,2005年东風汽车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苗圩改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

目前的各省党政一把手中亦有两人曾经出自国有企业:现任海喃省委书记卫留成原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曾任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总经理他们的“跨界”經历均发生在2006年之前。

另一个更为著名的例子是现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他曾于1996~1998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这┅现象亦有规定可循:2006年8月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明确规定:实行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选调国囿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是机关单位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