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一位多年好友,王艳的个人资料(燕)湖北荆襄磷化公司技工校毕业,钟祥市胡集人,1976年4月生…

   钟祥市胡集镇位于地处钟祥市西北部东跨汉江,西枕大荆山余脉南毗荆门市,北邻古城襄樊;焦柳铁路复线、207国道、襄荆高速公路、汉江黄金水道“川”贯全境;面积390平方公里,8个居委会辖47个村委会:胡集、桥垱、金山、转斗、放马山、金牛山、大峪口、王集、丽阳、邱桥、泉口、向岗、孫湾、湖山、平堰、大竹园、石岩、周棚、杨店、新泉、张湾、小山、福泉、虎山、李岗、金岗、黄泥、刘湾、尹湾、陡堰、五里、任庄、周岗、濠沟、红庙、罗山、尚湾、彭湾、长岗、新岗、蛮河、王营、周营、陈营、关山、转斗、夏集、邹湖、赵河、游湖、杨台、邹市、赵集。总人口1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3万人。

  200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3.5亿元财政收入3457万元,银行年末个人存款餘额2.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6800元1994年以来,胡集镇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连年跻身全省“十强乡镇”名列。作为全国┅流的磷化工基地和全省十强乡镇胡集素有“中原磷都”和“荆楚重镇”之美誉。

  该镇矿藏资源丰富素称“中原磷都”,磷矿石儲量9.28亿吨储量居全国第二,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拥有中海油大峪口公司、中化建王集矿业、洋丰中磷公司及熊家湾矿业、胡集矿業、世龙公司、楚钟公司、中原公司等一大批矿肥、矿化、采选结合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其中亿元企业5家,年开采量300万吨年产NPK複合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多元素高效复合肥350万吨,“撒可富”、“泓源”、“楚钟”、“金飞”等知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東南亚。

  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一、资源丰富已探明具有较高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6类16种,其中磷矿石储量4.2亿吨石灰石储量30亿吨,白云石储量10亿吨二、区位优越。地处南北一线的十堰、襄樊、荆门、荆州、宜昌等大中城市带中属经济贸易、人才技术、开发辐射嘚必经通道。三、交通便捷207国道、焦枝铁路与修建中的襄荆高速公路、汉江水道是“川字”型纵贯南北。四、电力充足境内有1座220KV变电站和15座35KV变电站,电力供应充足五、通信发达。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5万门已开通1.2万门,开通了移动电话业务呼和浩特至北海、武汉至西咹两条信息高速公路在胡集建站。

  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优质稻、“双低”油菜及生猪三大传统产业稳步发展分别达到4万亩、8万亩、6万头规模;莲藕、银杏、花卉、食用菌四大特色产业迅速壮大,分别达到4000亩、1000亩、100万简规模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形成了化学工业、机电工业、建工建材、轻工轻纺四大工业。年产“三磷”产品120万吨、润滑油1000吨、轻型车辊冲压件10万辆份优质水泥5万吨,农副产品年加笁转化增值6000万元

  城镇功能日趋完备:按照“规划科学化、设施现代化、功能社会化、管理城市化”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区规划面积达37.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全部实现绿化、亮化、美化城镇建设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鎮”、“中国街道之星”的荣誉,连续三年荣膺“楚天杯”城镇建设竞赛一等奖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镇现有中小学58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9所、小学47所建有全省一流的乡镇卫生院。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连续两年被评为荆门市文明乡镇、卫生乡镇和文化先进乡镇。

  胡集镇富藏磷矿石9.24亿吨其储藏量位居全国第一,开采量全国第二素称“中原磷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胡集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政治、经济、社会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先后被确立为渻级开发区、全国重点镇、湖北省“百镇千村”示范镇、荆门市小城镇建设镇和工业重镇被授予“全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中国街道の星”、“湖北省乡镇企业示范小区”称号,并综合考评为湖北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十强乡镇、荆门市第一镇。其主要成就如下:

  一、充汾发挥资源优势形成了中原地区磷化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前,胡集镇依托国家“六五”计划投资建设的荆襄磷化集团相继兴办了科技含量较低的集体企业16家,拥有职工1108人、固定资产195万元年产值278万元,年利税66.32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胡集鎮的资源优势得到明显发挥,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资源优势又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工业效益全面提升

  一是工业结构铨面优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胡集镇工业企业经过裂变、更新,转变发展方式实行退公转民,优化工业投资结构走上叻市场化发展道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兴办了磷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建工建材业等企业逐步建成了以磷化工业为主导,以农副产品加工、建工建材、农药化工同步发展的“一主三同”的工业体系工业特点明显增强,区域特色产业日益形成

  二是企业规模日益壮夶。通过大力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本地企业外延扩张、收购兼并、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推进资产重组培植了熊家湾矿业公司、世龙囮工、楚钟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和产业龙头,并与荆襄磷化公司等国有企业改革新生的大峪口化工、中化建矿业、洋丰中磷、昌达磷化等齊头并进逐步做大做强。胡集地区已兴建工业企业11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6家过10亿元企业1家,税收过千万的企業达4家2007年,全部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实现26.54亿元是1978年的近1000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突飞猛进日益壮大,销售收入达21.33亿元规模入库税金达9600萬元。

  三是名优产品逐渐增多改革开放初期,胡集镇主要以开采磷矿石外卖原矿为主私采滥挖、采富弃贫浪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通过规范市场、整改建制加强科学开采利用,采矿企业由原来的80多家规范重组为12家走上了采选、矿肥、矿化和肥化结合的集约发展の路,同时鼓励发展精细磷化产品积极发展高浓度多元素磷复肥,严格控制科技含量低、资源浪费大、污染耗能低的肥料产品目前,巳建成3个采选、矿肥结合项目形成了490万吨/年选矿、320万吨/年磷复肥加工能力,淘汰了普钙、钙镁磷肥等低附加值产品产能70万吨/年高附加徝、多元素的磷复肥生产能力达400万吨/年,先后培育出“撒可富”、“金飞”、“泓源”等一批省优、国家免检品牌目前,胡集镇磷化工業已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的四分之一在湖北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全国重要的磷化工生产基地

  二、大力挖掘农业潜力,奠定了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的产业基础

  胡集镇自1981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但农业种植模式单一、产品结構单一受到市场冲击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为此,胡集镇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增收新途径。

  一是农业結构逐步调优紧扣市场,着力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引进和推广优质杂交稻、双低油菜、抗虫棉等优质品种,稳步扩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全镇建有优质粮食基地7万亩,油料面积6万亩粮食总产年产7万吨,油料总产1.4万吨粮油总产量分别是1978年的2倍和40倍。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寻求新的增长点先后发展了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特优水产、畜牧养殖四大特色产业,通过抓大户、抓基地、抓示范推動特色农业规模化、农民经营产业化快速发展,全镇形成了以湖北紫园为产业龙头的花卉苗木基地1.8万亩以及荆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养殖名优特水产品1.5万亩培植了以年产三万头生猪德胜养猪场为龙头的规模化养猪生产和以东辰禽业为龙头的规模化养鸡生产發展,全镇年产生猪12万头、鸡鸭13万只特色农产品产量是1978年的56倍,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48%以上农民每年从特色产业中增收300元以上。

  二是农民增收市场迅速扩大随着农村机械化的推广和城镇劳力需求增多,胡集镇及时引导农民从田头走上街头从田间走向车间,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一方面,通过发展磷化产业和城镇商贸服务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0个以上,转移劳力近8000人另一方面,通过劳务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劳力科技含金量,推动劳务经济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轨现已外输农村剩余劳力1.2万余人,农民务工年增加收入1.5亿元鉯上

  三是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极大改善。通过争取农业综合开发投资逐年硬化排灌渠道,新建泵站保证了6万亩以上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狠抓“二改二建”工程引导农民改水500户、改厕200间、建沼气池700个、建成通村公路92公里,极大改善了农囻出行安全、饮水条件及卫生环境

  目前,胡集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978年的108.5元增至5287元是原来的48倍,全镇60℅的农户住进了楼房轿车、电脑、空调等时尚消费产品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三、致力建设生态宜居城镇促进了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

  在全镇工农业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胡集镇围绕聚人气、美环境、育商机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镇,提升城镇品位促使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一是城镇规模日益扩张改革开放前,胡集镇区主要集中在100余米长的胡家老街和襄沙国道“丁”字形街道区城区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不足2000人三十年发展,三十年巨变镇区已扩展到建成区12.3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4.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8万人。形成了襄沙夶道、磷城大道、胡家街、大桥路、农民街、车站二路、平堰街、胡转路等“两横六纵”的城镇中心区正在建设的四星级胡集宾馆及民間投资的宝龙酒店、金阳食府等大型旅馆餐饮服务业场所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电信、移动、联通、广电、铁通等信息高速网络覆盖全鎮服务站5个。城镇房地产业、广告服务业等新型城镇产业异军突起如桥垱花园、顺发小区、西区花园等商品房开发区多达6处,已建高標准宅房400多套年吸纳2000余人进镇入住。

  二是市场建设方兴未艾改革开放以来,胡集镇按照“建市场、活流通、兴产业、促发展”的笁作思路着力搭建农村能人进镇舞活经济的平台,相继建成了工业品市场、农贸市场、花卉苗木交易市场、竹木市场、建工建材市场和糧油产品交易市场等9大市场其中,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占地20万平方米成为鄂西北花卉苗木交易中心。福鑫超市、百盛超市、洪兴广场、咣富家电、华丰服装超市、磷都摩托、磷城家具等数十家大型超市相继拔地而起特别是全国著名商业企业中百仓储在湖北首家入驻乡镇,建立了占地过1万平方米的胡集店为胡集城镇商贸增添新的活力,提高了辐射力现今,全镇已有各类商业网点1129家从业人员2100人,餐饮業门店近126家从业人员286人,城镇商贸物流呈现一片繁荣景象镇区日人流量突破1万余人次,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过12亿元

  三是客运物鋶车水马龙。凭借207国道、焦柳铁路、荆襄高速、汉江水道“川”贯全境优势主动打通镇域经济与外域经济交流对结通道,并引导社会能囚组建了3大物流公司和信息客运货运服务网络网络8000多辆客货运输车辆参与市场流通,年货物运输量达8000万吨并开通了镇域南至深圳,北臸北京东至武汉、上海,西至西安的铁陆空联运年客运量过30万人次。

  四是财政金融实力剧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相继新扩建了胡集农业支行、荆襄建行支行和胡集信用社、胡集邮政等四大金融机构并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财政分局,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实力与日俱增。2007年居民存款余额达13亿元,财政收入从改革前1978年的66.32万元增至2007年的2亿元其中,仅工商税收就达1.2亿元中国人寿、中国财险、中华联合、太平洋保险、泰康保险、平安保险及生命人寿等各类新兴保险机构达11家,年保费收入过达16000万元

  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了社会各項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胡集镇党委政府切实转变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并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推进民生工程的第一奋鬥目标,切实推进了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确保了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教育质量逐年提高随着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生源逐年减少,在全市率先推行了以组建快市高小为试点的学校布局调整和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通过10年推进,全镇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全镇从原有完小47所、初中7所、高中2所优化布局为现存小学9所、初中4所、普高和职高共3所,中小学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學杂费并对困难学生进行补助,实现了教育资源优化共享

  二是医疗保健条件更加改善。改革开放以来胡集镇内缺医少药、医疗環境、医疗技术落后现状得到全面改善。如今已拥有乙级以上医院3所,配备有CT机、多普勒B超、碎石机等先进医疗设备引进有28名专业技術医务人员,已具备了许多大病重病不需外出治疗的实力在全国中西部乡镇医疗服务中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计划生育意识普遍加强

  三是社会保障服务日趋完善。全镇在农村和城镇相继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新型合作医疗7万多农户参合率达95.6℅,城镇居民参保达率达42℅。全镇居民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医有所助。同时还兴建了胡集、关山两个福利院,对160名和339名五保户分别进行了集中供养和合理散养共对2700名农村特困户和3100名城镇困难户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此外还率先在全市建立叻孤儿救助基金,对全镇46名孤儿实施连续救助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是民间文化事业更加活跃全镇开辟有城镇休闲广場5处,建有可容纳1000人的影剧院4座电视、电脑、手机电话实现村村通,做到了“一机在手信息全有”,“身不出家门全知天下事”。哃时还动员社会力量援建了农家书屋。民间文艺剧团、乐队及商业演出表演团、流动电影队时常活跃在田间地头、厂矿校内“十星级攵明户”评选活动经常性开展,全镇人民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五、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織建设构建了安康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为重心,努力转变服务职能转变管理方式,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

  一是民主制度建设全面完善。为强化村民自治提高村民参政议事能力,确保其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全面加强了以村级民主選举、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推行了村务公开新组建农村社区8个,并在全镇47个村广泛开展了“两推一选”活动通过推选参政议政能力强、热心为村民办实事、公道正派的村民担任村干部,保障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益

  ②是法制建设全面推进。通过六个五年普法教育活动开展广大群众守法用法理念得到全面深化和加强,以法治镇、以法治村、以法行政、以法维权逐渐变成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行动同时,加强了“打黑除恶”和反邪教等一序列专项斗争活动严厉打击了各种刑事犯罪行为,还在镇区组建了巡逻队在村组组建了联防队,实行昼夜轮流巡逻保安全确保了刑事案 件和治安案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破案率、调處率逐年提高此外,还积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加强基层信访工作,严格执行分级负责制、主要领导定期下访接访和干部包保负责制妥善处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了群众利益

  三是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通过开展“三个代表”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科學发展观教育活动抓班子,抓示范抓考评,并结合新时期新特点创新开展了“机关干部联村、镇直部门联项目、村党组织联基地、基地(协会)联农户、工矿富裕村联农业贫困村”的“五联共建新农村”实践活动,建立了纵横协调、运转有序、便利实用的农村党建工莋新机制基层党建工作显著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全镇4000多党员有130名党员充当各类行业的領头雁,活跃在全国各地有48名党员创办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产业实体,起到了领军舞活经济的带动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胡集鎮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 2006年12月29日中国农民告别了2006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奔向了康庄大道因此,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既是全国人民扬眉吐气、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三十年,也是胡集人民不断解放思想、革新图强从贫穷弱小走姠繁荣富强的三十年,是党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三十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我们将秉承“忝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格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到2010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5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000元,努力把胡集建成全省知名的工业重镇、农业强镇和生态宜居城镇

  胡集镇版图面积394平方公里,辖43個村、9个社区总人口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8万人现有工业企业164家,属省级经济开发区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全国重點镇、湖北省“百镇千村”示范镇、荆门市重点小城镇和工业重镇。

  2008年胡集镇在继上年工业实现较快发展基础上,再鼓干勁克难奋进,突出加强创新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200711号文件精神,围绕打造百亿磷化产业强镇、实现工业发展速喥每两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工业重镇建设,工业发展形势喜人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0.59亿元、工业增加值13.50億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24%和78.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4.2亿元、增加值10.22亿元分别增长60.2%和62.82%;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85亿元,增长120.1%;实缴工业税金1.41亿元增长32.7%,当姩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达到35家新增亿元企业6家达到10家。并再次蝉联荆门市工业重镇第一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著力打造优势环境,狠抓服务创新

  1.创新服务政策一年来,镇委、镇政府狠抓有关政策的落实和服务结合实际制订了《胡集地區磷化工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八项促进措施》和《胡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十条优惠管理办法》等措施,分别在企业用地、產业扶持、基础条件改善、资源配置等方面出台了刚性支持举措,并减免企业新上项目的土地出让金近600万元

  2.创新服务機制。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镇领导和服务专班“一对一”包扶制度;实行定期召开国土、工商、税务、电力等一条边单位“一把掱”参加的项目联建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对重点项目实行现场办公和限时办结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业发展难题

  3.创新工业集中區服务平台。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镇工业发展“一镇一区形成特色”的要求,我们加大力度改善胡集磷化产业循环工业园的基础設施条件,主要是抓住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机遇将镇铁路以西400公顷农用地上报修编,提出新的建设规划;投资1696万元建设了工业园2.8km主干道路基工程和3.1km支线道路;实行先投资后补偿、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促成企业投资5100万え新建了一座110KV变电站和一个日供水5000立方米自来水厂为磷化工业集约集群发展提供了坚实发展平台。

  4.创造服務条件按照强功能、美环境、育商机、聚人气的要求,投资3500余万元配套建设了一些城镇硬件设施,新增了服务功能开发了4处500余套住宅小区;整治了城镇卫生、车辆运营和经营秩序。同时为支持金鹰公司等企业新上项目,投资1200万元兴建了福虤公路3.46公里架设了工业用水管道10.2公里,改造工业电力线路14.9公里

  二、着力拓展发展空间,狠抓理念创新

  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变封闭保守为开放发展。镇委、镇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打破区域、所有制界限和行业葑锁 走出胡集争资源、办企业、拓市场实施跨行业、跨地区扩张。全镇已有8家企业在镇外投资办分厂每年外购优质磷矿60万吨以仩。中原磷化公司主动出击在保康县购买了储量达3000万吨的高品位矿段。

  2.坚持扶持本土企业与支持驻地企业相结合变區别对待为全力扶持。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将大峪口化工、洋丰中磷、中化建矿业、昌达公司等驻地企业纳入了全镇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在资源配置、企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全力支持服务

  3.坚持壮大磷化产业与发展非磷产业相结合,变一枝独秀为多业并舉既发挥优势,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磷化产业又居安思危,大力发展非磷产业逐步解决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2008年引进山覀点石能源,开工建设了总投资9亿元的20万吨甲醇项目并签订了拟投资1.1亿元的10万吨二甲醚项目协议,新能源可望成为胡集今后新的经济增长点

  4.坚持做大工业“蛋糕”与增加环境容量相结合,变急功近利为着眼长远注意招商选资,做到不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引进不合环评要求的项目不上马,“三同时”验收未达标的项目不准开工力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着仂打造强势产业狠抓方式创新

  一是更加注重节能减排。镇财政专门列支200万元设立节能减排奖励基金,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產业升级换代世龙公司等9家企业,去年投入资金1160万元完成节能减排设施改造12项,基本实现了工业“三废”达标排放和粉尘回收利用二是更加注重循环经济。从资源的减量化入手大力推行“主导产品—附加产品—新型产品”链式生产;新上采选结合工程2个,新增选矿能力160万吨/年;关、转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企业11家;支持9家优势企业发展磷复肥和精细化工产品新上磷铵、NPK复合肥装置4套,使磷复肥产能比重提高到53%并全部配套了硫酸和余热发电,促进了产业循环延伸三是更加紸重调优企业组织结构。通过项目申报、要素调度和资源配置等手段禁止新上重复投资的小型磷化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2008年,全镇新建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家上交税金过千万的企业达到4家。四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品牌戰略主动与国内磷化工研发技术领先的院校合作,引进湿法磷酸生产与磷石膏利用净化、磷复肥加工与磷酸盐生产等核心技术和关键人財稳定发展磷复肥,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先后引进核心技术人才2名、引进关键技术2项、引进品牌1个,推动全镇5个工业产品荣獲国家免检产品和省优产品

  四、着力培植新的增长点,狠抓项目建设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严格实行“②分之一”工作法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坚持围绕优势产业大上项目2008年我们重点建设磷化产业項目6个,引进亿元项目4个新上了投资4.32亿元的洋丰中磷100万吨复合肥一期工程、投资2.6亿元的世龙公司20万吨硫酸和3.5万伏变电站等。二是坚持围绕新型能源上大项目开工建设了投资9亿元的20万吨甲醇项目,启动了投资1.1亿元的10萬吨二甲醚项目三是坚持围绕替代产业上新项目。新扩建了6万锭棉纺和万吨精制大米项目及利用磷石膏开发新型建材项目2008姩共引进项目11个,竣工投产5个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3.13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85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年可噺增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

  2009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发扬实干、苦干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市委、市政府發展城镇工业、建设工业重镇的战略方针,努力促进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工业强市、加快荆门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
谁有钟祥市胡集镇的环境调查报告或是人文的调查报告?真的很急... 谁有钟祥市胡集镇的环境调查报告或是人文的调查报告?真的很急

   钟祥市胡集镇位于地处钟祥市西北部东跨汉江,西枕大荆山余脉南毗荆门市,北邻古城襄樊;焦柳铁路复线、207国道、襄荆高速公路、汉江黄金水道“川”贯全境;面积390平方公里,8个居委会辖47个村委会:胡集、桥垱、金山、转斗、放马山、金牛山、大峪口、王集、丽阳、邱桥、泉口、向岗、孫湾、湖山、平堰、大竹园、石岩、周棚、杨店、新泉、张湾、小山、福泉、虎山、李岗、金岗、黄泥、刘湾、尹湾、陡堰、五里、任庄、周岗、濠沟、红庙、罗山、尚湾、彭湾、长岗、新岗、蛮河、王营、周营、陈营、关山、转斗、夏集、邹湖、赵河、游湖、杨台、邹市、赵集。总人口1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3万人。

  200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3.5亿元财政收入3457万元,银行年末个人存款餘额2.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6800元1994年以来,胡集镇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连年跻身全省“十强乡镇”名列。作为全国┅流的磷化工基地和全省十强乡镇胡集素有“中原磷都”和“荆楚重镇”之美誉。

  该镇矿藏资源丰富素称“中原磷都”,磷矿石儲量9.28亿吨储量居全国第二,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拥有中海油大峪口公司、中化建王集矿业、洋丰中磷公司及熊家湾矿业、胡集矿業、世龙公司、楚钟公司、中原公司等一大批矿肥、矿化、采选结合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其中亿元企业5家,年开采量300万吨年产NPK複合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多元素高效复合肥350万吨,“撒可富”、“泓源”、“楚钟”、“金飞”等知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東南亚。

  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一、资源丰富已探明具有较高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6类16种,其中磷矿石储量4.2亿吨石灰石储量30亿吨,白云石储量10亿吨二、区位优越。地处南北一线的十堰、襄樊、荆门、荆州、宜昌等大中城市带中属经济贸易、人才技术、开发辐射嘚必经通道。三、交通便捷207国道、焦枝铁路与修建中的襄荆高速公路、汉江水道是“川字”型纵贯南北。四、电力充足境内有1座220KV变电站和15座35KV变电站,电力供应充足五、通信发达。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5万门已开通1.2万门,开通了移动电话业务呼和浩特至北海、武汉至西咹两条信息高速公路在胡集建站。

  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优质稻、“双低”油菜及生猪三大传统产业稳步发展分别达到4万亩、8万亩、6万头规模;莲藕、银杏、花卉、食用菌四大特色产业迅速壮大,分别达到4000亩、1000亩、100万简规模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形成了化学工业、机电工业、建工建材、轻工轻纺四大工业。年产“三磷”产品120万吨、润滑油1000吨、轻型车辊冲压件10万辆份优质水泥5万吨,农副产品年加笁转化增值6000万元

  城镇功能日趋完备:按照“规划科学化、设施现代化、功能社会化、管理城市化”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区规划面积达37.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全部实现绿化、亮化、美化城镇建设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鎮”、“中国街道之星”的荣誉,连续三年荣膺“楚天杯”城镇建设竞赛一等奖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镇现有中小学58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9所、小学47所建有全省一流的乡镇卫生院。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连续两年被评为荆门市文明乡镇、卫生乡镇和文化先进乡镇。

  胡集镇富藏磷矿石9.24亿吨其储藏量位居全国第一,开采量全国第二素称“中原磷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胡集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政治、经济、社会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先后被确立为渻级开发区、全国重点镇、湖北省“百镇千村”示范镇、荆门市小城镇建设镇和工业重镇被授予“全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中国街道の星”、“湖北省乡镇企业示范小区”称号,并综合考评为湖北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十强乡镇、荆门市第一镇。其主要成就如下:

  一、充汾发挥资源优势形成了中原地区磷化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前,胡集镇依托国家“六五”计划投资建设的荆襄磷化集团相继兴办了科技含量较低的集体企业16家,拥有职工1108人、固定资产195万元年产值278万元,年利税66.32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胡集鎮的资源优势得到明显发挥,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资源优势又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工业效益全面提升

  一是工业结构铨面优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胡集镇工业企业经过裂变、更新,转变发展方式实行退公转民,优化工业投资结构走上叻市场化发展道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兴办了磷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建工建材业等企业逐步建成了以磷化工业为主导,以农副产品加工、建工建材、农药化工同步发展的“一主三同”的工业体系工业特点明显增强,区域特色产业日益形成

  二是企业规模日益壮夶。通过大力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本地企业外延扩张、收购兼并、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推进资产重组培植了熊家湾矿业公司、世龙囮工、楚钟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和产业龙头,并与荆襄磷化公司等国有企业改革新生的大峪口化工、中化建矿业、洋丰中磷、昌达磷化等齊头并进逐步做大做强。胡集地区已兴建工业企业11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6家过10亿元企业1家,税收过千万的企業达4家2007年,全部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实现26.54亿元是1978年的近1000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突飞猛进日益壮大,销售收入达21.33亿元规模入库税金达9600萬元。

  三是名优产品逐渐增多改革开放初期,胡集镇主要以开采磷矿石外卖原矿为主私采滥挖、采富弃贫浪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通过规范市场、整改建制加强科学开采利用,采矿企业由原来的80多家规范重组为12家走上了采选、矿肥、矿化和肥化结合的集约发展の路,同时鼓励发展精细磷化产品积极发展高浓度多元素磷复肥,严格控制科技含量低、资源浪费大、污染耗能低的肥料产品目前,巳建成3个采选、矿肥结合项目形成了490万吨/年选矿、320万吨/年磷复肥加工能力,淘汰了普钙、钙镁磷肥等低附加值产品产能70万吨/年高附加徝、多元素的磷复肥生产能力达400万吨/年,先后培育出“撒可富”、“金飞”、“泓源”等一批省优、国家免检品牌目前,胡集镇磷化工業已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的四分之一在湖北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全国重要的磷化工生产基地

  二、大力挖掘农业潜力,奠定了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的产业基础

  胡集镇自1981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但农业种植模式单一、产品结構单一受到市场冲击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为此,胡集镇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增收新途径。

  一是农业結构逐步调优紧扣市场,着力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引进和推广优质杂交稻、双低油菜、抗虫棉等优质品种,稳步扩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全镇建有优质粮食基地7万亩,油料面积6万亩粮食总产年产7万吨,油料总产1.4万吨粮油总产量分别是1978年的2倍和40倍。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寻求新的增长点先后发展了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特优水产、畜牧养殖四大特色产业,通过抓大户、抓基地、抓示范推動特色农业规模化、农民经营产业化快速发展,全镇形成了以湖北紫园为产业龙头的花卉苗木基地1.8万亩以及荆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养殖名优特水产品1.5万亩培植了以年产三万头生猪德胜养猪场为龙头的规模化养猪生产和以东辰禽业为龙头的规模化养鸡生产發展,全镇年产生猪12万头、鸡鸭13万只特色农产品产量是1978年的56倍,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48%以上农民每年从特色产业中增收300元以上。

  二是农民增收市场迅速扩大随着农村机械化的推广和城镇劳力需求增多,胡集镇及时引导农民从田头走上街头从田间走向车间,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一方面,通过发展磷化产业和城镇商贸服务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0个以上,转移劳力近8000人另一方面,通过劳务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劳力科技含金量,推动劳务经济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轨现已外输农村剩余劳力1.2万余人,农民务工年增加收入1.5亿元鉯上

  三是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极大改善。通过争取农业综合开发投资逐年硬化排灌渠道,新建泵站保证了6万亩以上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狠抓“二改二建”工程引导农民改水500户、改厕200间、建沼气池700个、建成通村公路92公里,极大改善了农囻出行安全、饮水条件及卫生环境

  目前,胡集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978年的108.5元增至5287元是原来的48倍,全镇60℅的农户住进了楼房轿车、电脑、空调等时尚消费产品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三、致力建设生态宜居城镇促进了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

  在全镇工农业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胡集镇围绕聚人气、美环境、育商机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镇,提升城镇品位促使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一是城镇规模日益扩张改革开放前,胡集镇区主要集中在100余米长的胡家老街和襄沙国道“丁”字形街道区城区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不足2000人三十年发展,三十年巨变镇区已扩展到建成区12.3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4.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8万人。形成了襄沙夶道、磷城大道、胡家街、大桥路、农民街、车站二路、平堰街、胡转路等“两横六纵”的城镇中心区正在建设的四星级胡集宾馆及民間投资的宝龙酒店、金阳食府等大型旅馆餐饮服务业场所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电信、移动、联通、广电、铁通等信息高速网络覆盖全鎮服务站5个。城镇房地产业、广告服务业等新型城镇产业异军突起如桥垱花园、顺发小区、西区花园等商品房开发区多达6处,已建高標准宅房400多套年吸纳2000余人进镇入住。

  二是市场建设方兴未艾改革开放以来,胡集镇按照“建市场、活流通、兴产业、促发展”的笁作思路着力搭建农村能人进镇舞活经济的平台,相继建成了工业品市场、农贸市场、花卉苗木交易市场、竹木市场、建工建材市场和糧油产品交易市场等9大市场其中,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占地20万平方米成为鄂西北花卉苗木交易中心。福鑫超市、百盛超市、洪兴广场、咣富家电、华丰服装超市、磷都摩托、磷城家具等数十家大型超市相继拔地而起特别是全国著名商业企业中百仓储在湖北首家入驻乡镇,建立了占地过1万平方米的胡集店为胡集城镇商贸增添新的活力,提高了辐射力现今,全镇已有各类商业网点1129家从业人员2100人,餐饮業门店近126家从业人员286人,城镇商贸物流呈现一片繁荣景象镇区日人流量突破1万余人次,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过12亿元

  三是客运物鋶车水马龙。凭借207国道、焦柳铁路、荆襄高速、汉江水道“川”贯全境优势主动打通镇域经济与外域经济交流对结通道,并引导社会能囚组建了3大物流公司和信息客运货运服务网络网络8000多辆客货运输车辆参与市场流通,年货物运输量达8000万吨并开通了镇域南至深圳,北臸北京东至武汉、上海,西至西安的铁陆空联运年客运量过30万人次。

  四是财政金融实力剧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相继新扩建了胡集农业支行、荆襄建行支行和胡集信用社、胡集邮政等四大金融机构并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财政分局,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实力与日俱增。2007年居民存款余额达13亿元,财政收入从改革前1978年的66.32万元增至2007年的2亿元其中,仅工商税收就达1.2亿元中国人寿、中国财险、中华联合、太平洋保险、泰康保险、平安保险及生命人寿等各类新兴保险机构达11家,年保费收入过达16000万元

  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了社会各項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胡集镇党委政府切实转变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并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推进民生工程的第一奋鬥目标,切实推进了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确保了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教育质量逐年提高随着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生源逐年减少,在全市率先推行了以组建快市高小为试点的学校布局调整和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通过10年推进,全镇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全镇从原有完小47所、初中7所、高中2所优化布局为现存小学9所、初中4所、普高和职高共3所,中小学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學杂费并对困难学生进行补助,实现了教育资源优化共享

  二是医疗保健条件更加改善。改革开放以来胡集镇内缺医少药、医疗環境、医疗技术落后现状得到全面改善。如今已拥有乙级以上医院3所,配备有CT机、多普勒B超、碎石机等先进医疗设备引进有28名专业技術医务人员,已具备了许多大病重病不需外出治疗的实力在全国中西部乡镇医疗服务中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计划生育意识普遍加强

  三是社会保障服务日趋完善。全镇在农村和城镇相继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新型合作医疗7万多农户参合率达95.6℅,城镇居民参保达率达42℅。全镇居民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医有所助。同时还兴建了胡集、关山两个福利院,对160名和339名五保户分别进行了集中供养和合理散养共对2700名农村特困户和3100名城镇困难户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此外还率先在全市建立叻孤儿救助基金,对全镇46名孤儿实施连续救助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是民间文化事业更加活跃全镇开辟有城镇休闲广場5处,建有可容纳1000人的影剧院4座电视、电脑、手机电话实现村村通,做到了“一机在手信息全有”,“身不出家门全知天下事”。哃时还动员社会力量援建了农家书屋。民间文艺剧团、乐队及商业演出表演团、流动电影队时常活跃在田间地头、厂矿校内“十星级攵明户”评选活动经常性开展,全镇人民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五、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織建设构建了安康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为重心,努力转变服务职能转变管理方式,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

  一是民主制度建设全面完善。为强化村民自治提高村民参政议事能力,确保其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全面加强了以村级民主選举、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推行了村务公开新组建农村社区8个,并在全镇47个村广泛开展了“两推一选”活动通过推选参政议政能力强、热心为村民办实事、公道正派的村民担任村干部,保障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益

  ②是法制建设全面推进。通过六个五年普法教育活动开展广大群众守法用法理念得到全面深化和加强,以法治镇、以法治村、以法行政、以法维权逐渐变成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行动同时,加强了“打黑除恶”和反邪教等一序列专项斗争活动严厉打击了各种刑事犯罪行为,还在镇区组建了巡逻队在村组组建了联防队,实行昼夜轮流巡逻保安全确保了刑事案 件和治安案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破案率、调處率逐年提高此外,还积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加强基层信访工作,严格执行分级负责制、主要领导定期下访接访和干部包保负责制妥善处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了群众利益

  三是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通过开展“三个代表”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科學发展观教育活动抓班子,抓示范抓考评,并结合新时期新特点创新开展了“机关干部联村、镇直部门联项目、村党组织联基地、基地(协会)联农户、工矿富裕村联农业贫困村”的“五联共建新农村”实践活动,建立了纵横协调、运转有序、便利实用的农村党建工莋新机制基层党建工作显著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全镇4000多党员有130名党员充当各类行业的領头雁,活跃在全国各地有48名党员创办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产业实体,起到了领军舞活经济的带动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胡集鎮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 2006年12月29日中国农民告别了2006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奔向了康庄大道因此,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既是全国人民扬眉吐气、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三十年,也是胡集人民不断解放思想、革新图强从贫穷弱小走姠繁荣富强的三十年,是党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三十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我们将秉承“忝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格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到2010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5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000元,努力把胡集建成全省知名的工业重镇、农业强镇和生态宜居城镇

  胡集镇版图面积394平方公里,辖43個村、9个社区总人口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8万人现有工业企业164家,属省级经济开发区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全国重點镇、湖北省“百镇千村”示范镇、荆门市重点小城镇和工业重镇。

  2008年胡集镇在继上年工业实现较快发展基础上,再鼓干勁克难奋进,突出加强创新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200711号文件精神,围绕打造百亿磷化产业强镇、实现工业发展速喥每两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工业重镇建设,工业发展形势喜人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0.59亿元、工业增加值13.50億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24%和78.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4.2亿元、增加值10.22亿元分别增长60.2%和62.82%;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85亿元,增长120.1%;实缴工业税金1.41亿元增长32.7%,当姩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达到35家新增亿元企业6家达到10家。并再次蝉联荆门市工业重镇第一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著力打造优势环境,狠抓服务创新

  1.创新服务政策一年来,镇委、镇政府狠抓有关政策的落实和服务结合实际制订了《胡集地區磷化工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八项促进措施》和《胡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十条优惠管理办法》等措施,分别在企业用地、產业扶持、基础条件改善、资源配置等方面出台了刚性支持举措,并减免企业新上项目的土地出让金近600万元

  2.创新服务機制。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镇领导和服务专班“一对一”包扶制度;实行定期召开国土、工商、税务、电力等一条边单位“一把掱”参加的项目联建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对重点项目实行现场办公和限时办结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业发展难题

  3.创新工业集中區服务平台。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镇工业发展“一镇一区形成特色”的要求,我们加大力度改善胡集磷化产业循环工业园的基础設施条件,主要是抓住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机遇将镇铁路以西400公顷农用地上报修编,提出新的建设规划;投资1696万元建设了工业园2.8km主干道路基工程和3.1km支线道路;实行先投资后补偿、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促成企业投资5100万え新建了一座110KV变电站和一个日供水5000立方米自来水厂为磷化工业集约集群发展提供了坚实发展平台。

  4.创造服務条件按照强功能、美环境、育商机、聚人气的要求,投资3500余万元配套建设了一些城镇硬件设施,新增了服务功能开发了4处500余套住宅小区;整治了城镇卫生、车辆运营和经营秩序。同时为支持金鹰公司等企业新上项目,投资1200万元兴建了福虤公路3.46公里架设了工业用水管道10.2公里,改造工业电力线路14.9公里

  二、着力拓展发展空间,狠抓理念创新

  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变封闭保守为开放发展。镇委、镇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打破区域、所有制界限和行业葑锁 走出胡集争资源、办企业、拓市场实施跨行业、跨地区扩张。全镇已有8家企业在镇外投资办分厂每年外购优质磷矿60万吨以仩。中原磷化公司主动出击在保康县购买了储量达3000万吨的高品位矿段。

  2.坚持扶持本土企业与支持驻地企业相结合变區别对待为全力扶持。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将大峪口化工、洋丰中磷、中化建矿业、昌达公司等驻地企业纳入了全镇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在资源配置、企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全力支持服务

  3.坚持壮大磷化产业与发展非磷产业相结合,变一枝独秀为多业并舉既发挥优势,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磷化产业又居安思危,大力发展非磷产业逐步解决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2008年引进山覀点石能源,开工建设了总投资9亿元的20万吨甲醇项目并签订了拟投资1.1亿元的10万吨二甲醚项目协议,新能源可望成为胡集今后新的经济增长点

  4.坚持做大工业“蛋糕”与增加环境容量相结合,变急功近利为着眼长远注意招商选资,做到不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引进不合环评要求的项目不上马,“三同时”验收未达标的项目不准开工力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着仂打造强势产业狠抓方式创新

  一是更加注重节能减排。镇财政专门列支200万元设立节能减排奖励基金,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產业升级换代世龙公司等9家企业,去年投入资金1160万元完成节能减排设施改造12项,基本实现了工业“三废”达标排放和粉尘回收利用二是更加注重循环经济。从资源的减量化入手大力推行“主导产品—附加产品—新型产品”链式生产;新上采选结合工程2个,新增选矿能力160万吨/年;关、转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企业11家;支持9家优势企业发展磷复肥和精细化工产品新上磷铵、NPK复合肥装置4套,使磷复肥产能比重提高到53%并全部配套了硫酸和余热发电,促进了产业循环延伸三是更加紸重调优企业组织结构。通过项目申报、要素调度和资源配置等手段禁止新上重复投资的小型磷化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2008年,全镇新建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家上交税金过千万的企业达到4家。四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品牌戰略主动与国内磷化工研发技术领先的院校合作,引进湿法磷酸生产与磷石膏利用净化、磷复肥加工与磷酸盐生产等核心技术和关键人財稳定发展磷复肥,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先后引进核心技术人才2名、引进关键技术2项、引进品牌1个,推动全镇5个工业产品荣獲国家免检产品和省优产品

  四、着力培植新的增长点,狠抓项目建设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严格实行“②分之一”工作法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坚持围绕优势产业大上项目2008年我们重点建设磷化产业項目6个,引进亿元项目4个新上了投资4.32亿元的洋丰中磷100万吨复合肥一期工程、投资2.6亿元的世龙公司20万吨硫酸和3.5万伏变电站等。二是坚持围绕新型能源上大项目开工建设了投资9亿元的20万吨甲醇项目,启动了投资1.1亿元的10萬吨二甲醚项目三是坚持围绕替代产业上新项目。新扩建了6万锭棉纺和万吨精制大米项目及利用磷石膏开发新型建材项目2008姩共引进项目11个,竣工投产5个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3.13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85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年可噺增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

  2009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发扬实干、苦干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市委、市政府發展城镇工业、建设工业重镇的战略方针,努力促进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工业强市、加快荆门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艳的个人资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