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视或者斜视怎么办的病人怎么找承泣穴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栲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comitant strabismus)是指运动无障碍角度不随注视眼别不同和注视方向鈈同而改变的斜视怎么办,又称为共转性斜视怎么办另外临床上对或有轻度,日久肌肉间产生了代偿性变化两眼尚能进行运动的斜视怎么办,以及斜视怎么办术后的残留斜视怎么办手术过矫所致斜视怎么办也归为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范围,称之为继发共同性斜视怎么辦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按偏斜的性质可分为性斜视怎么办(经常固定用一眼注视目标而另一眼偏斜。偏斜眼显著减退)和交替性斜视怎么辦(两眼可轮换注视或偏斜如以左眼注视则右眼偏斜,右眼注视则左眼偏      斜两眼视力常接近)。按偏斜的方向可分为(esotropia)眼球偏向内、外斜视怎么办(exotropia)眼球偏向外、上斜视怎么办(hypersropia)眼球偏向上、下斜视怎么办(hypotropia)眼球偏向下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多在发病,此时正是嘚关键期斜视怎么办的,不仅有碍于外观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的视觉发育。如果是单眼恒斜视怎么办则导致斜视怎么办眼视发育障礙,形成不同程度的如果双眼交替斜视怎么办,两眼虽然可能有正常的单眼视力但如不及时处理,则终生不能形成双眼这些视功能障碍不仅给带来生活、工作上的不便,而且在心灵上也可造成严重因此,应当早日发现及时治疗。有人认为斜视怎么办无大的妨碍長大后再治,或者认为随着年龄逐渐长大斜视怎么办能的看法和观点是错误的。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发病率国外统计为1%~1.5%国内统计斜視怎么办占儿童的1.3%,其中共同性斜视怎么办占80%以上总之,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是一种多发性眼病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病因目前还未能彻底了解,形成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某一斜视怎么办病人而言,也可能是几种因素共同的结果

正位眼的每一条和他们嘚、以及等必须发育正常。眼外肌发育异常、眼外肌附着位置异常、肌肉鞘膜异常、眼球筋膜与眼眶发育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引起眼外肌仂量不均衡,继而导致眼位的异常由于这种异常是很轻微的,肌肉间日久产生调整和代偿性变化逐渐表现为共同性斜视怎么办。国内囿人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病人的眼外肌附着位置时发现内斜视怎么办病人的内直肌比外斜视怎么办病人的内直肌的附着位置更靠近角膜缘。而外直肌的附着位置更远离角膜缘内斜度数越大,内直肌的附着位置距角膜缘越近外斜视怎么办病人的内直肌的附着位置距角膜缘遠,且外斜角度越大内直肌附着位置距角膜缘越远。说明内、外直肌附着位置与内、外斜视怎么办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Scobee对水平肌发育異常的研究发现6岁以前发生的斜视怎么办中90%可有解剖异常。

视近物时增加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这种为看清近距离目标而改变雙眼屈光力的功能称调节。在调节产生的同时双眼内转,以保证物体成像于双眼中心凹这种现象称为辐辏。调节与辐辏存在协同关系调节越大,辐辏越大但在的病人,调节与辐辏间失去了正常的相互的协调关系而且屈光不正越严重,二者愈不平衡的病人(特别昰中度),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以及初期眼的人因为加强调节,相应就产生过量的辐辏过量的辐辏就可能导致内斜视怎么办。的囚由于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调节,就会产生辐辏不足从而可能导致外斜视怎么办。Parks发现后天性内斜57%有调节与辐辏的比例失调,外斜59%有調节与辐辏的比例失调

10.3 融合功能异常

融合功能是将两眼上的物像为1个物像的,包括性融合与运动性融合两个部分知觉性融合是将两眼視网膜对应点上的物像合二为一,运动性融合则是将两眼非对应点上的同一物体的两个物像重新调整到对应点上从而使两眼的两个物像融合为1个物像有了可能。当两眼视网膜上的物像向颞侧时则引起辐辏运动;物像向鼻侧分离时,则引起分开运动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粅像分离才能引起融合,超出这个范围融合就不能产生,也就是说融合是有限度的。通常辐辏性融合范围为25°~35°,分开范围4°左右。融合功能是高级视中枢的功能,人类在刚出生时,并不具备这种功能,只有在出生之后,在正常的视觉中,经过无数次反复的应用,才逐渐产生、发展和巩固。融合约在生后6个月出现,5岁左右日趋完善和精确融合功能是维持眼位正常的重要因素。如果融合功能发育完善融合范围较大,即便是眼位有轻度偏斜也可被融合功能而不表现出斜视怎么办,反之如果融合功能发育不健全,轻度的眼位偏斜也會显现出来婴幼儿时期,融合功能非常脆弱任何不利的视觉环境,如屈光不正、、较长时间的遮盖单眼、、、惊吓及性融合功能缺陷等都有可能导致融合功能的紊乱或丧失而引起斜视怎么办。先天性斜视怎么办常被认为是融合功能缺陷所致

10.4 神经支配因素

人类在深睡戓时,其眼位接近解剖眼位是外斜状态,而在清醒时只要注视物体,其眼位就要受到的控制如看近时需要集合与调节,看远时需要汾开等只有神经功能正常才能使双眼在任何注视方向双眼视轴平行一致,形成双眼单视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某些原因,如角膜混浊、、、黄斑发育异常、屈光参差过大等造成视网膜成像不清,视力低下双眼无法建立融合反射以保持眼位平行,从而导致斜视怎么办出苼时或生后早期视力低下者,由于此时调节、辐辏和融合等功能尚未发育多造成外斜;幼儿时期者,由于此时调节、辐辏、融合功能发育处于旺盛阶段易发生内斜;成人失明者,由于调节辐辏功能减退多导致外斜。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有一定的家族性文献上统计数字鈈尽相同。有的报导多达50%的患者有家族性的倾向也有报导仅10%上下者,这些事实使人们考虑斜视怎么办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天津眼科统計有家族史者占6.3%。由于同一家族在眼的解剖生理上具有的特征所以解剖异常导致的斜视怎么办可能以的方式传给子代。Weardenbury报道双如其中一囚患斜视怎么办时另一人发生斜视怎么办的比率为81.2%,双卵双胞胎为8.9%在临床上也常见到单卵双胞胎患者在斜视怎么办性质及屈光异常的特征上有许多类似之处。

是在先天性的基础上通过眼的的正常发育,在日常不断地使用中逐步建立起的一系列,这些反射要经过5年左祐的时间才能巩固如果在视觉发育过程中,幼儿受到惊吓、、脑外伤、等因素的就可能影响这些高级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导致斜视怎么辦。

11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临床表现

眼位偏斜(deviation of eye position)即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双眼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就偏离目标。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眼位偏斜方向以水平偏斜多见单纯的垂直偏斜者少见,有的可合并垂直偏斜如有的内斜病人当眼球内转时絀现上斜,此种垂直偏斜并非完全是由于眼外肌麻痹所致而往往是由于下斜肌较上斜肌肥厚并力量过强,当眼球内转时下斜肌力量强於上斜肌而导致眼球上转所致。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眼位偏斜可以是单眼性的即眼位偏斜经常固定在一眼上。也可以是双眼交替性的即有时右眼偏斜,左眼注视;有时左眼偏斜右眼注视。但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

通常把健眼注视目标时斜眼的偏斜角称为第一斜視怎么办角;而斜眼注视目标时,健眼的偏斜角称为第二斜视怎么办角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第一斜视怎么办角等于第二斜视怎么办角,這一点与非共同性斜视怎么办不同

由于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时眼外肌与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无明显,因而眼球运动一般无明显障碍眼球姠各方位注视时,眼位偏斜度大致相同而且用任何一眼作注视眼时,另一眼的偏斜度都大致相同但在患者及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患者,鈳表现出某一眼外肌轻度的力量增强或减弱如内斜病人可表现出轻度外转不足与内转增强的现象。A-V型斜视怎么办向上注视与向下注视时沝平偏斜度出现较明显差异其主要是由于水平或垂直肌肉力量过强或不足所致。

复视(diplopia)是两眼将外界同一物体视为两个物体的现象甴于眼位偏斜以后,双眼视网膜间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即原来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相对应的关系,变成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外的视网膜成分相对应外界同一物像落在双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则被视中枢感知为两个物像健眼为黄斑注视,产生的物像清晰位于正前方,被称为实像;斜眼用黄斑外的一点注视产生的物像模糊,被称为虚像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斜视怎么办方向以水平多见,故复视也以沝平复视最多内斜时,外界物像落在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鼻侧的视网膜上健眼黄斑的视觉方向仍于正前方,而斜眼黄斑鼻侧的视网膜荿分的视觉方向则投向颞侧故内斜产生同侧复视。外斜时外界物像落在健眼黄斑及斜眼黄斑颞侧视网膜上,黄斑颞侧视网膜成分向鼻側投射故外斜产生交叉复视。

混淆(confusion)是外界不同物体的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结果由于眼位偏斜以后,双眼黄斑这一对主要对應点的视觉方向各自分离,不再投向一处或同一方向然而视中枢尚未来得及和处理这种变化,健眼黄斑仍接受或感知正前方的物像洏斜眼黄斑则接受或感知另一方位的物像,两个不同目标的影像重合在一起则产生视觉混淆。

复视和混淆发生在斜视怎么办初期但由於共同性斜视怎么办发病较早,常在幼儿时期发病此时,视觉正处在发育阶段双眼视觉尚未牢固建立,复视和混淆这些视觉紊乱很快僦被整个视觉的一系列调整和代偿所消除而且幼儿尚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这些视觉紊乱的自觉,故常常没有复视的诉说只有在双眼视觉巳经牢固建立的年龄较大的儿童,的时候才会复视。但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复视与非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不同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复視距离不随注视方向的改变及注视眼别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无论向任何方向注视,或者用任一眼注视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复像距離都是大致相等的,复像的关系都是一致的其复像距离仅与注视目标的距离有关。

eye)是眼位偏斜以后产生复视与混淆,为避免这些视覺紊乱的干扰视中枢就主动抑制产生斜视怎么办眼物像的。抑制的方式有3种即固定性抑制、机动性抑制和非中心注视。固定性抑制是抑制固定发生在斜视怎么办眼抑制不仅在斜视怎么办眼偏斜时存在,而且在斜眼处于注视眼位时也存在长时间一眼固定性抑制的结果昰必然导致该眼黄斑功能下降,即产生所谓的抑制性弱视斜视怎么办发病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抑制就越深,弱视也就越严重这种抑淛多发生在恒定性单眼斜视怎么办的病人。

机动性抑制是指抑制仅发生在眼位偏斜的时候当斜视怎么办眼转为注视眼时,抑制则消失兩眼交替偏斜、交替注视。由于两眼能交替使用故多不发生抑制性弱视,每个眼可保持正常的中心视力但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故多无双眼视觉或无正常的双眼视觉此种抑制形式常出现在交替斜视怎么办的病人。

非中心注视又称为旁中心注视(eccentric fixation)非中心注视形成的机制是由于单眼抑制加深,黄斑中心凹的功能极度低下甚至低于黄斑周围,而将注视中心移至黄斑周围区此时表现出双眼同时視物时,斜眼不能用黄斑中心凹注视当遮盖健眼,强迫斜视怎么办眼注视时斜眼亦不能以黄斑中心凹注视,而是用黄斑中心凹以外的蔀位注视即非中心注视,此种抑制的结果常形成重度弱视

fixation)即眼位偏斜后,斜视怎么办眼的视觉功能被抑制患者总是以一眼视物,雙眼不能同时注视物体没有相互配合和协调的机会,如发病较早就必然影响双眼视的发育。有的病人可完全没有双眼视觉如果用时,仅能看到一侧镜筒的画片不能同时看到两侧镜筒的画片,即便能同时看到两个画片但不能把两个画片重叠在一起。有的病人可有同時视功能或融合功能甚至可有一定的,但这些双眼视不可能是正常的双眼视如果用同视机检查时,其重合点的位置不在正常范围内斜者往往在过度集合的范围内重合;外斜者则往往在过度分开的范围内重合。融合范围往往缩小立体视锐度常偏大(≥400秒角)。有作者報道在238例弱视患者中无双眼视者95例,其中斜视怎么办性弱视无双眼视者占78例经过治疗,58.9%的弱视病人建立了立体视而未获得立体视的49唎,全部为斜视怎么办性弱视患者又有作者报道在19例双眼视力正常的斜视怎么办患者中,立体视弱(立体视锐度≥400秒角)者1人立体盲鍺13人,占68.4%可见斜视怎么办对双眼视的建立和发育极大,而且斜视怎么办发病年龄越小持续时间越长,对立体视的建立影响就越大特別是2岁前发病者,预后更差因而应尽早矫正斜视怎么办,创造双眼同时使用的机会促进双眼视的建立和巩固。

有明显内斜的幼儿尤其是先天性内斜视怎么办患儿,向正前方注视时两眼可交替注视,而向侧方注视时则用右眼注视左侧的目标,用左眼注视右侧视野的目标这种现象称之为交叉注视(cross fixation)。由于向侧方注视时眼球不需要外转,日久外转功能被抑制外观上好似外直肌麻痹一样,其实并非真正的外直肌麻痹如果遮盖一眼数小时,外转功能则恢复正常或者将患儿头部突然快速向对侧转动,即可看到眼球正常的外转运动(doll headphenomenon)

11.6 双眼注视野改变

视野就是当眼球向正前方注视不动时所见的空间范围。双眼视野相互重叠的部分称为双眼视野这是双眼视功能形荿的基础。双眼视野不相重叠的部分在颞侧称为颞侧新月,颞侧新月仅能被同注视到(图1)

眼位偏斜以后,双眼视野则发生改变内斜时,斜眼视野向鼻侧移位使双眼相互重叠视野范围扩大颞侧视野范围缩小,总的视野范围缩小外斜时,斜眼注视范围向颞侧移位斜眼颞侧视野范围增加,使双眼总的视野范围扩大但双眼相互重叠的视野范围缩小。

内斜视怎么办时可出现交叉注视;外斜视怎么办時,可出现同侧注视外斜视怎么办行矫正手术时,多行外直肌减弱术术后眼位矫正,颞侧视野范围可缩小

12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并发症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斜视怎么办性弱视(strabismic amblyopia)。斜视怎么办性弱视是指眼球无器质变由于眼位偏斜而产生的不能矫正的視功能低下。

眼位偏斜后视觉主动抑制斜眼视觉功能,抑制的结果造成黄斑部视功能发育停滞形成弱视。有的虽不产生抑制但是形荿视网膜异常对应(anomalous retinal correspondence,ARC)即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外的视网膜成分建立新的对应关系,黄斑以外的视网膜成分的视功能是低下的视网膜異常对应的结果也形成弱视。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发生的斜视怎么办由于视网膜及视中枢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即产生了抑制和异常视网膜对应更容易导致弱视的形成,即使这些斜视怎么办患儿有屈光不正也不能通过配镜来提高视力。弱视的严重程度与斜视怎么办的发疒年龄、持续时间、治疗早晚等因素密切先天性斜视怎么办、单眼斜视怎么办、持续时间长又未正确治疗的斜视怎么办,易形成重度弱視临床到的单眼重度弱视的患者,多是由于斜视怎么办或屈光参差所致有些家长认为斜视怎么办不影响孩子的全身发育,仅仅是影响外观甚至有些医生也认为斜视怎么办应在成人后再进行手术矫正。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其忽略了斜视怎么办能导致弱视这一后果,使患者错过了弱视治疗的大好时机成人后弱视的治疗即使有效,也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单眼重度弱视,遮盖健眼后患者就不能正常工莋和,治疗很难坚持下去因此应不断强调斜视怎么办性弱视的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防止弱视发生

13.1 眼部一般检查

眼部一般检查包括远、仂和矫正视力的检查以及眼外、屈光间质和眼底的检查。以便了解有无弱视、有无明显的屈光异常有无其他眼病造成斜视怎么办,有无假性斜视怎么办等

应检查远、近视力以及矫正视力。儿童的视力检查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儿童的年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环境条件等等。特别是婴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视力的检查是相当困难的,目前又无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检查因而应当耐心细致地反复进行檢查。态度和蔼可亲方法灵活多样,尽量争取患儿合作为避免婴幼儿哭闹,检查不一定在诊断室内可将患儿安置在候诊室内。让他隨意玩玩具看画书,观察其注视物体时的表现有无异常或用玩具及可变的灯光做注视目标进行检查,以引起患儿的争取患儿的配合。

检查方法:通常3岁以上的幼儿可用“E”字形视力表或其他字母视力表检查检查时应先进行培训,争取患儿合作将几次检查结果综合。不能根据1次结果定论3岁以下的婴幼儿视力检查多采用以下方法。

观察固视和追随目标的能力是婴儿视功能的主要方法。若使用适当視标可证实大多数有无固视能力,最的视标是人脸特别是婴儿母亲的脸。检查时将婴儿抱起检查者缓缓移动自己的脸,观察婴儿是否随之运动婴儿追随目标的运动是粗糙的,检查时不要转动婴儿因为这样可以引起-眼反射,不表明有视觉功能3个月的婴儿可在眼前視野内置一红色球形视标,视标不一观察视标在视野范围内做水平、垂直运动时,婴儿对视标的跟随情况估计婴儿视力。

用此试验判斷大月龄婴幼儿有无弱视或双眼不同视检查患儿坐在母亲腿上,用灯光照射角膜反复交替遮盖双眼,观察头部晃动哭泣、颜面变化凊况。如遮盖一眼时出现上述情况,则说明遮盖眼视力好未遮盖眼视力低下,看不清视标

13.1.1.3 ③斜视怎么办眼注视能力检查

用灯光照射角膜,如双眼能注视且反光点在角膜中央,则表示双眼多为中心注视且视功能良好。如果不能稳定地注视灯光或目标甚至出现,说奣视功能低下

检查时,将一个画有黑白相间竖条纹的试鼓(条纹鼓striped drum)放在婴儿眼前转动,起初婴儿的眼球跟随运动以后即产生急骤嘚矫正性逆向运动,这种重复的交替的顺向及逆眼球运动形成视动性眼震。逐渐将试鼓的条纹变窄能产生视动性眼震的最窄的条纹即該婴儿的视力。以此法测得的新生儿视力为20/4005个月的婴儿视力为20/100,目前有些国家已把视动性眼震检查方法作为儿童视力的常规方法

由于嬰儿固视一个图形比固视一个均匀一致的灰色视标刺激更有趣,因此令婴儿注视两个视标一个画有黑白条纹,一个是均匀的灰色视标嬰儿就选择地注视黑白条纹,当两个视标同时出现在婴儿眼前时检查者观察婴儿愿意观看的视标,更换条纹宽窄直至婴儿不愿继续观察时为止,条纹的宽度即代表婴儿的PL视力也可以换算成一定的Snellen视力值。

眼受到光线或图形刺激以后在可以产生脑电变化,把这种变化經过处理描记下来则为视觉诱发电位。VEP代表从视网膜第3即节以上视情况。不同大小的视标诱发不同的电位反应随着方格的缩小和条柵的变窄产生的VEP也逐渐改变,连续地降低视标大小直到VEP不再发生改变为止,根据这个能够引起改变的方格或条栅的宽度来计算出受检者嘚最高视力VEP的检查较其他方法对不会讲话的幼儿更为优越。在刺激条件稳定的情况下是一种比较客观的准确的检查方法。但设备昂贵不易掌握。用VEP测定婴儿视力发现在生后头8周进步很快,6~12个月已达成人视力20/20

点状视力表是将9个大小不等的黑色小点排列在乳白色的圓盘上,让幼儿指认视力表距眼25cm,直至幼儿不能分辨为止用于检查幼儿近视力,检查结果可换算为国际近视力表如表1所示

以儿童熟悉的各种图形,按设计成表以引起儿童兴趣,也易于表达

3岁以上幼儿可用之取多次检查结果来幼儿视功能。

总之儿童视功能的发育,在出生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日渐其随年龄不同而不同,同一年龄组视力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随年龄的增加其视敏度逐渐提高。有人报道2.5岁视力为0.5~0.6者占95%3岁裸眼视力达1.0者为61.3%,4岁为73.6%5岁为80.4%,6岁为95.6%另有作者测得婴幼儿视力如表2所示。

国内有作者用视动性眼震法測定43例4~28周正常婴儿的视力结果如下:4~8周约为0.012,9~12周约为0.02513~16周约为0.033,17~20周约为0.0521~24周约为0.1。国外有人测定1~5岁幼儿视力结果为:1歲视力为20/200,2岁时为20/403岁时为20/30,4岁时为20/255岁时为20/20。

13.1.2 (2)眼底及屈光间质的检查

排除眼底疾病及屈光间质混浊如、后增殖病、等所致视力不良造成的继发性斜视怎么办。临床上不少患儿出现斜视怎么办到医院就诊详细检查后发现,眼后段有明显异常改变对此类斜视怎么办患者,首先应明确诊断进行原发病的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是否进行斜视怎么办手术

13.2 斜视怎么办性质与斜视怎么办方向的检查

斜视怎么办性质与斜视怎么办方向的检查常用遮盖法进行检查。遮盖检查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的方法,可以很快地确定眼位偏斜嘚性质及方向测定不同注视眼位时眼球偏斜的特征,判断斜视怎么办眼的固视状态发现眼球运动有无异常,确定复视的类型与特征若加上镜,尚能确定斜视怎么办的数遮盖检查有双眼交替遮盖及单眼遮盖、除遮盖检查。

交替遮盖法是检查有无隐斜及间歇性斜视怎么辦的方法检查时病人与检查者对坐,两人眼位同高让病人注视33cm或5m处灯光或小视标,用宽5cm长10~15cm的不透明硬板作遮眼板,交替遮盖双眼观察去掉遮盖时眼球有无转动及转动方向。如果眼球不发生转动说明双眼在遮盖与不遮盖的情况下均能协调注视,眼位无偏斜若眼浗转动,说明遮盖眼偏离了正常的注视眼位不再注视目标,除去遮盖时融合功能恢复该眼才又回到注视眼位。眼球向内转动为向外轉动为,向下转动为向上转动为下隐斜。若未遮盖时双眼均在注视眼位,遮盖一眼时眼位偏斜去掉遮盖时不能恢复正位,令患者注視近距离目标双眼融合功能恢复,使斜眼转为正位说明为间歇性斜视怎么办。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用遮盖的方法消除融合功能使双眼视变成单眼视。检查时必须迅速遮眼板不让双眼有同时的机会,遮盖时间应在2s以上反复多次、彻底破坏融合,充分暴露眼位偏斜度數

13.2.2 (2)单眼遮盖与除遮盖检查法

单眼遮盖与除遮盖检查法是遮盖一眼,观察未遮盖眼的转动情况去掉遮盖时,观察双眼运动情况判斷斜视怎么办的性质与方向,结果如表3所示

①在双眼注视情况下,不论遮盖任何一眼及移去遮盖时眼球不发生转动,说明融合被破坏鉯后仍能保持黄斑注视,保持双眼视轴平行一致无斜视怎么办。

②不论任何一眼被遮盖未盖眼出现眼球转动,说明裸眼原来有眼位偏斜未能注视目标。将注视眼遮盖后裸眼才被迫由斜位转变至注视位。

③去掉遮盖时双眼均不转动,可能有2种情况存在一是正位眼,二是交替性斜视怎么办两眼均有良好的视力,均有注视功能在交替性斜视怎么办患者则两眼不能同时注视,遮盖一眼时裸眼注視,去掉遮盖时裸眼仍在注视眼位,原被遮盖眼仍处于斜位不动

④去掉遮盖时,如双眼均发生转动说明裸眼为恒定性斜视怎么办眼,而被遮盖眼为注视眼因为当遮盖注视眼时,裸眼即恒定性斜视怎么办眼,被迫转为正位而注视目标此时被遮盖眼即注视眼则发生轉动,而成为斜眼然而,当去遮盖时由于该眼原为注视眼,故立即转回正位同时另一眼亦随之转动,而恢复原来的斜位所以,在單眼恒定偏斜时健眼遮盖和去遮盖时,两眼均出现转动

⑤去遮盖时,若原裸眼不动而去遮盖眼转动,说明为隐斜被遮盖眼因遮盖,融合被打破而出现偏斜去遮盖时融合恢复,被遮盖眼又转为注视眼位

⑥遮盖任何一眼,去遮盖时眼球均从上向下转动同时伴有眼浗旋转运动,说明双眼为交替性上斜即所谓的垂直性眼位分离。

此外临床上利用遮盖试验还别有交叉注视的内斜视怎么办是共同性斜視怎么办或麻痹性斜性斜视怎么办,判断注视性质诊断间歇性斜视怎么办等。遮盖注视眼数小时以后若外展功能恢复,则为交叉注视嘚共同性内斜或假性外转麻痹如果遮盖注视眼,令斜视怎么办眼注视时斜视怎么办眼仍不能转正位,角膜反光点不在角膜中央或出現眼球震颤,则说明斜视怎么办眼为旁中心注视如果近距离检查时眼位是正位,遮盖一眼后被遮盖眼出现斜视怎么办,去遮盖后仍斜視怎么办则说明存在间歇性斜视怎么办。

13.3 眼球运动检查

通过对眼球运动的检查了肉力量的强弱,有无明显的肌肉麻痹或肌肉力量过强双眼运动是否协调一致。检查眼球运动时应分别进行单眼运动和双眼运动的检查。

①内转时内缘到达上、下的连线处超过此限度者為内转过强,不能到达者为功能不足

②外转时角膜外缘到达角,超过此限度者为外转过强不能到达者为外转不足。要注意区别是真正嘚外展麻痹或是假性外展麻痹除用前述的遮盖一眼数小时后再检查外展功能的方法外,还可用“娃娃头试验”(doll head test)即手扶患儿头部,使其头部被迫突然向对侧转动同时观察眼球能否外转,若能外转到外眦角则为假性外展麻痹,若不能转动则为真正的外展麻痹。

③仩转时角膜下缘到达内、外眦连线。

④下转时角膜上缘到达内、外眦连线。

双眼运动包括双眼同向运动及双眼异向运动双眼同向运動正常情况下是协调一致的,如果有麻痹或存在痉挛时则双眼运动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这种异常可通过比较终末眼位眼球运动的幅喥和向不同方向注视时眼球偏斜的程度来判断。双眼向某一方向同向运动时某眼达不到应有的位置或出现震颤样运动(应排除正常情况丅眼向侧方极度转动时出现的生理性眼震),则表示向该方向转动的肌肉功能不足如果运动超出正常幅度,则表示该方向运动的肌肉功能过强如果向各方向运动,眼球偏斜度相等则为共同性斜视怎么办,否则为非共同性斜视怎么办

双眼运动的协调状态还可以用遮盖法来检查。用遮眼板分别遮盖一眼视线另一眼向各方向注视,患者仅能用一只眼注视目标检查者可同时观察两眼的相对位置。例如囹患者向右上方注视时,遮眼板置于患者右颞侧此时患者仅能用左眼注视目标,再将遮眼板置于两眼中央此时患者仅能用右眼注视目標,如果患者有眼外肌功能异常这时可明显地表现出来。

双眼同向运动中共轭的两条主动肌称为同向配偶肌,共有6组即左眼内直肌與右眼外直肌,左眼外直肌与右眼内直肌左眼上直肌与右眼下斜肌,左眼下直肌与右眼上斜肌右眼上直肌与左眼下斜肌,右眼下直肌與左眼上斜肌这6对同向配偶肌的同向配位,即临床上常用来检查和比较配偶肌功能的眼球转动位置称为诊断眼位,如图2所示

异向运動包括水平异向运动、垂直异向运动和旋转异向运动3种。异向运动的配偶肌为双眼内直肌进行辐辏运动两眼外直肌进行分开运动,两眼仩、下直肌进行垂直运动两眼上斜肌进行内旋运动,两眼下斜肌进行外旋运动

人类在日常活动中,使用最多的异向运动为水平异向运動其中又以辐辏运动最为多用。所以在眼外肌的临床检查中,对辐辏功能的检查是颇为重要的

辐辏是双眼视觉不可缺少的一种异向運能,可分为自主性辐辏与非自主性辐辏两种非自主性辐辏又分为张力性辐辏、融合性辐辏、调节性辐辏及近感性辐辏,其中调节性辐輳和融合性辐辏是主要的辐辏成分和调节相似,辐辏也必须保持足够的储备才能持久工作而不疲劳。为了能舒适地做近距离工作只能经常使用1/3的辐辏,而且应为整个辐辏范围的中间1/3两端的剩余部分应当对称。例如在33cm患者能耐受4底向内及8底向外的三棱镜,即相對辐辏为-4~ 8而患者使用0~ 4辐辏,则感舒适

辐辏功能的有以下3种:

13.3.2.1 ①测定辐辏近点距离法

简便法:用一小灯泡作为视标,令患鍺两眼同时注视灯泡灯泡要始终垂直从正前方投照于两眼瞳孔连线的中点即鼻根部,并将灯泡由远移近缓缓移向患者眼前,直至以最夶的辐辏力量也不能保持两眼同时注视而出现一眼分离时为止(主觉灯光变成两个时为止)灯泡距鼻根部的距离即辐辏近点距离。严格哋讲辐辏近点距离应该从两眼旋转中心连线算起,故上述距离应该加上从鼻根部到角膜顶点及从角膜顶点到眼球旋转中心的距离这两個数字一般为2.5cm,辐辏近点的正常值为6~8cm大于10cm为辐辏不足,小于5cm为辐辏过强

Livingston辐辏测定器检查法:此法也是测定辐辏近点距离的方法,不過结果更为精确

米角(mA)是眼球旋转中心到注视点的距离(m)除1m的值,即米角(mA)=1/注视距离如果注视距离为1m,则辐辏值为1mA如果为1/3 m,則辐辏值为3mA1mA约等于3(单眼),因1能使1m远处物像移位1cm正常瞳孔距离为6cm,则每眼前用一块3底向外的三棱镜即产生视线集合6cm,故双眼辐辏值为6而1/3m处双眼辐辏值为18

用三棱镜改变视线角度记录其在指定距离所能对抗的最大底向外的三棱镜而不产生复视的度数,即为该距离的辐辏力

amplyoscope),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大型多功能光电仪器它不仅用于检查斜视怎么办患者的不同注视方位的斜视怎么办喥,双眼视功能状态及主、客观斜角Kappa角等,还能用来进行双眼视功能的训练弱视的治疗及异常视网膜对应的矫正等。同视机由4部分组荿:左、右两个镜筒中间连接部分及底座(图3)。

每个镜筒均包括目镜、反射镜和画片盒3部分镜筒可以围绕水平、垂直和矢状轴进行各种运动。即围绕眼球水平轴进行上、下转动围绕垂直轴进行内、外转动,围绕矢状轴进行内、外旋转运动无论双眼向任何方向注视,同视机都能通过其运动部分进行定量测量检查该眼位的偏斜度同视机的镜筒呈90°弯曲,在弯曲处安置一平面反光镜,与视线呈45°角,使画片的光线经过反光镜后变成平行光线到达目镜,使患者感到画片来自前方无限远处。目镜前安置一个7D的凸球镜,使画片置于球镜的上兩镜筒对准左、右眼,将两眼的视野分开右眼注视右镜筒的画片,左眼注视左镜筒的画片通过凸将物像投射于两眼视网膜,过至视中樞进行加工处理、综合

同视机底座上有刻度盘,刻有圆周度和相应的三棱镜度

同视机的部分有3种功能:改变明暗;产生闪烁性刺激,根据需要改变亦可自动亮灭;通过强光进行后像治疗及海丁刷治疗弱视。

同视机的附件主要包括各种画片及海丁刷同视机的画片有:①同时视画片,中心画片对应视角为1°,黄斑画片3°~5°,旁黄斑画片10°;②融合画片,中心控制画片约3°,黄斑控制画片约5°,旁黄斑控制画片约10°;③立体视画片,用于定性及定量;④特殊画片,十字画片,Kappa角画片。

同视机检查时首先应调整好下颌托及额托位置,紦所有刻度盘调整到0调好瞳距,使患者双眼靠近正好并对准镜筒的目镜头位保持正直,尤其对有代偿头位的患者更应注意其头位是否放正如有屈光不正,应戴矫正眼镜或在目镜前加上相应屈光度的镜片对幼小儿童要耐心、认真、反复多次检查以求准确。

13.4.1 (1)自觉斜角的测定

应用同时知觉画片此画片是图案完全不同的两张画片,如狮子和笼子、汽车和房子画片的大小分为检查旁黄斑部同时知觉的10°画片,黄斑部同时知觉的3°画片及中心凹同时知觉的1°画片。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用途、患者的年龄、视力及智力的不同来选用。令患者用手推动斜视怎么办眼侧镜筒的手把,将两画片重叠在一起,此时镜筒臂所指示的刻度即为患者的自觉斜角如果患者反复推动镜筒,始终鈈能将两画片重合在一起时则说明无自觉斜角,表示视网膜对应缺如如果当两画片逐渐接近时,突然又跳到对侧者表示其附近有抑淛性暗点。

13.4.2 (2)他觉斜角的测定

检查时将注视眼侧镜筒移至0处斜视怎么办眼侧镜筒臂移至与斜视怎么办眼视线相一致处,交替点灭双镜筒光源观察双眼运动情况,调整镜筒臂位置至交替点灭灯时眼球不再转动为止,此时镜筒臂上所指示的度数即为他觉斜视怎么办角

13.5 雙眼视功能检查

通过双眼视功能检查,了解双眼视功能是否存在及其级别从而提供治疗方案、估计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等。双眼视功能根据其复杂程度将其分为3级,即同时视、融合和立体视其检查方法分述如下:

同时知觉是指两眼对物体同时感知的能力,是初级双眼視检查方法常用的有同视机检查,Worth四点灯检查及Bagolini线状镜检查等检查法

同测定自觉斜视怎么办角一样,应用同时知觉画片患者能同时感知两画片,并能将两画片重叠在一起即有同时视功能。若仅能感知一画片另一画片不能感知,则为单眼抑制无同时视功能。虽然雙眼能同时感知两画片存在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两画片重合在一起,也无同时视功能

该法是根据红绿颜色互补的原理设计的。Worth四点灯昰由两边各一绿灯上方为一红灯,下方为一白灯4灯作菱形排列,如图4所示被检查者戴红绿互补眼镜,如右眼戴红镜片左眼戴绿镜爿,因为红绿互补所以戴红镜片的眼只能看灯和白灯,看不见绿灯而戴绿镜片的眼则只能看见绿灯和白灯,看不见红灯通过此种检查可以出现下列情况:A.仅见2个红灯者,为左眼抑制;B.仅见3个绿灯者为右眼抑制;C.红灯、绿灯交替出现但不能同时知觉者,为交替抑制鉯上情况均无同时视功能;D.同时看到5个灯,即2个红灯和3个绿灯表示有隐斜或显斜,但无抑制红灯在右,绿灯在左者为内斜,反之如紅灯在左绿灯在右者,为外斜有异常同时视(复视);E.如果能见到4个灯,上方为红灯两侧为绿灯,下方为红灯(右眼为主导眼)或綠色灯(左眼为主导眼)为正位眼且有同时视功能。

Worth四点灯简单检查方便,可迅速准确地检查出双眼注视状态可行远、近距离检查,远距离为5m投射角为2°,检查中心部融像功能,近距离检查为33cm,投射角为6°,检查周边部融像功能。有屈光不正者,应戴镜检查

Bagolini线状镜檢查法是一种简便而有价值的方法,尤其对判断有无异常视网膜对应、同时视、融合功能及旋转斜视怎么办非常方便。

线状镜上刻有许哆极细的斜向平行线条两眼的线条方向是互相垂直的,如果右眼镜片上的线条方向是45°,则左眼镜片上的线条方向即为135°,通过镜片注视灯光时,将灯光看成与镜片上线条方向相垂直的线状光,即右眼为135°方向的线状光,左眼为45°方向的线状光。检查时令患者注视33cm或5m处灯光根据患者所看到的结果,了解其双眼视功能状态:A.能看到2条线状光完整无缺,垂直交叉相交叉处为点光源,则融合功能良好如患鍺有显斜存在,则为异常视网膜对应;B.若线状光有缺损表示黄斑中心凹有抑制性暗点,缺损越大抑制范围越大,但有周边融合;C.仅见1條线状光表示单眼抑制,无同时视功能两条线状光交替出现,为双眼交替抑制见于交替斜视怎么办;D.若2条线状光垂直交叉,但点光源不在交叉处则为斜视怎么办性复视,两光点在交叉点之上方为外斜交叉性复视两光点在交叉点之下方为内斜复视,两光点在交叉点の左侧上、下方为左眼上斜视怎么办复视,两光点在交叉点之右侧上、下方为右眼上斜视怎么办复视,如两条线状光不垂直交叉为旋转复视。上、下对顶角为锐角时为内旋斜复视上、下对顶角呈钝角,水平对顶角为锐角时为外旋斜复视如图5所示。

阅读时将手指或筆置于眼与书本之间保持头、手指及书本位置不变,有双眼视者能顺利地进行阅读如果发现书本上有文字被遮挡,不能顺利阅读下去则表示为单眼视,双眼无融合功能如果被遮挡文字的位置交替地变动,则为交替注视该法检查起来方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

将一長为25cm的厚纸,卷成直径为2~3cm的筒状置于一眼前(如右眼前),右眼通过该纸筒注视一目标()左手掌伸平,紧靠纸筒中央放置左眼紸视手掌,有双眼视者可看到手央有一圆圈,圆圈内有右眼注视到的五星如果为单眼视,则仅能看到圆圈或手掌

13.5.2 (2)融合功能检查法

融合功能是比同时视更高一级的视功能,对维持双眼正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融合功能较强,即融合范围较大对于斜视怎么办嘚矫正和恢复双眼单视都是极有利的,如果融合范围极小斜视怎么办矫正术后则容易产生融合无力性复视,这种复视极难消失所以,若患者融合无力则手术应视为。融合功能的测定常用的方法为同视机法及三棱镜法。

使用融合画片进行检查此种画片为2张形象近似泹又不完全相同的画片,不相同的部分为融合画片又分周边部、黄斑部与中心凹融合3种。大的画片易产生融合检查时将画片插入同视機的两侧镜筒,让患者推动筒臂直至两侧的图案完全重合成一个完整的图案,此时的角度即为融合点再自融合点向外(以负号表示分開)和向内(以正号表示辐辏)推动镜筒,直至不能再融合为止此幅度即为融合范围。正常水平融合范围为-4°~ 30°,垂直融合范围为1°~2°。

检查时令患者注视33cm或5m处灯光分别检查远、近距离的融合能力。在一眼前加底向外的三棱镜逐渐增加三棱镜度数,至所视灯光成雙影时的三棱镜度数为其辐辏融合力再于眼前加底向内的三棱镜,至所视灯光成双影时的三棱镜度数为其分开融合力同样于眼前加向仩或向下的三棱镜测定其垂直融合力。

13.5.3 (3)立体视觉的检查

立体视觉是双眼视的最高级表现是双眼识别空间物体的大小,距离、凸凹、遠近的视功能立体视觉又分为周边立体视和中心立体视。立体视觉的形成是由于的存在特别是双眼视网膜影像间的水平视差的存在。囚眼能的最小视差称为立体视锐度立体视锐度可用视差角来表示(一般为秒弧)。正常人立体视锐度为5″~10″但目前临床上能检查出嘚正常立体视锐度等于或小于60″。立体视觉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深觉计设置有两个垂直的杆两杆水平相距64mm,一杆固定不动一杆可通过绳索牵引,前后移动将深觉计置于6m处,令患者通过窥视孔观察两杆位置并牵拉绳索将两杆摆平,检查者观察患者是否把两杆嫃正摆平记录两杆相差毫米数,连测3次取其平均值,根据相差毫米数计算出视差角。计算公式为:a=b·d/S2(a为视差角b为瞳孔距离,正瑺为60 mmd为两杆相差的毫米数,正常应小于30mmS为检查距离,一般为6000 mm)由该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为弧度。因为1弧度等于57.2958°,若将其化成秒应为206265(即57.)所得视差角a=60×30×206 265/3″,正常应小于10.3″即两杆相差距离平均值应小于30 mm。

应用立体视觉画片进行检查立体视觉画片是一对非常相似嘚画片,例如水桶画片两画片的外侧圆是完全相同的,但两个内侧圆的位置略有差异一个画片的内侧圆向右偏,一个画片上的内圆向咗偏偏斜的距离相等。将两画片置于同视机两侧镜筒内当外侧圆重叠在一起时,内侧圆则被双眼非对应点所感知而融合成一个具有竝体感觉的水桶。如果使用点立体图画片则可进行立体视定量检查(图6)

用于检查近距离立体视觉。检查距离为40cm被检查者戴偏振光眼鏡,使两眼视线稍加分离观察检查图上的图案,苍蝇图案用于定性检查其他用于定量检查。有立体视者视苍蝇明显浮起于参考面,無立体视者则无此感觉测量立体视锐度时令患者注视各组圆圈图案,每组4个圆圈有一个圆圈与其余不同,有立体视者很容易识别出来根据各组编号的图案原设计的视差角度大小不同,即可测出其阈值1号图案视差为800″,号数越大视差角越小。78,9号图案的视差分别昰60″50″和40″,能识别出1~6号图案时表明有周边立体视,能识别出7~9号图案时表明有中心立体视(图7)。

该图由我国颜少明与郑竺英研制也是根据视差的原理设计制成。将两个和大小与随机点完全一样匹配图巧妙地隐藏在两张相同的部位中只是一个图形较另一个图形在水平方向稍有错开,使两张图形出现微小的双眼视差被检查者戴红绿眼镜,有立体视者可以观察到图案对于参考平面有突出或凹陷嘚现象无立体视者则看不出图案,更无凸凹之感由于每张图设计时视差不同,可迅速测定其立体视锐度使用方便,结果可靠

⑤Frisby立體试验与TNO立体试验

立体视觉检查还有Frisby立体试验与TNO立体试验等,不再详述

13.6 注视性质分类

确定斜视怎么办眼的注视性质对设计斜视怎么办的治疗方案及估计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注视性质可分为中心注视及偏心注视二大类型

以黄斑中心凹1°范围以内的部位注视。

①绝对中惢注视:检查时所用视镜的黑星落在黄斑中心凹不动。

②相对中心注视:黑星落在中心凹但有时有轻微移动,马上又回到中心凹活动范围不超过1°。

以中心凹1°范围以外的部位注视。

①中心凹旁注视:黑星落在中心凹1°~2°范围。

②黄斑旁注视:黑星落在中心凹旁边2°~4°范围内。

③周边注视:黑星落在黄斑周边以外,距中心凹大于5°。

④游走注视:黑星落在黄斑外且位置不定。

13.7 注视性质常用的检查方法

光反射法主要用来检查明显的旁中心注视及不稳定型注视状态检查时令患者注视33cm处的灯光,观察角膜反光点位置是否对称若不对稱,则遮盖注视眼观察斜眼是否能移动至注视眼位,若不能移至注视眼位使角膜反光点与原注视眼的角膜反光点对称,或出现寻找目標样的摇摆不定的震颤说明斜眼为偏心注视。

观测镜(visuscope)检查法能较准确地测出弱视眼偏心注视的性质及偏心注视的程度观测镜实为┅改良的直接检眼镜,在光路上设置一黑星星的周围有数个同心圆,每圆间距为1°或2°,可做主动检查和被动检查。

检查时遮盖健眼囹斜眼注视光亮中的黑星,检查者自镜孔观察眼底观看黑星与黄斑中心凹关系,如果黑星正好落在中心凹反光点处则为中心注视;否則,若黑星落在黄斑中心凹1°范围以外的部位,则为偏心注视,同时可根据黑星偏离黄斑中心凹的距离,来测量偏心注视的程度(图8)

將星对准黄斑中心凹,如患者能看到黑星影像则为中心注视,若不能看到黑星说明为偏心注视。

13.8 视网膜对应的检查

视网膜成分向空间投射有一定的方向性黄斑中心凹向正前方投射,黄斑以外的视网膜成分向各自的方向投射两眼视网膜上向空间投射方向相同的点称为對应点,外界物体只有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才能被视中枢感知为1个物像眼位偏斜以后,物像不能落在视网膜对应点上因而就不能被感知为1个物像而产生复视或混淆视,为克服复视与混淆视中枢产生斜眼抑制或建立新的对应关系,即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外的一点建竝起对应关系称之为视网膜异常对应(anomalous retinal correspondence,ARC)视网膜对应状态的检查方法,常用的有同视机法、后像法、后像试验法等

应用同时视画爿,测定出自觉斜角与他觉斜角根据自觉斜角与他觉斜角的差异来判断视网膜对应的状态。

①若自觉斜角等于他觉斜角时为正常视网膜对应,若自觉斜视怎么办角附近有抑制两像交叉不能重合时,为企图正常视网膜对应

②自觉斜角(subjective angle)不等于他觉斜角(objective angle),两者相差5°以上者为异常视网膜对应,两斜角之差为异常角(angle of anomaly)异常视网膜对应又分为以下3种。

一致性异常视网膜对应:当自觉斜角等于0异瑺角等于他觉斜视怎么办角时为一致性异常视网膜对应,若自觉斜角处有抑制即0处两像交叉不能重合,则为企图一致性视网膜异常对应

不一致性异常视网膜对应:自觉斜视怎么办角不等于0,但小于他觉斜视怎么办角时为不一致性异常视网膜对应若在自觉斜角处有抑制,两像不能重合时为企图不一致性异常视网膜对应。

对应缺如:两像在任何位置都不能重合也无交叉抑制点,或自觉斜视怎么办角大於他觉斜视怎么办角时为对应缺如

用一日光灯管,于其中央安装一能转动的轴以便能作垂直和水平方向转动。检查时在暗室内进行患者相距灯管1m处,两眼分别注视垂直、水平灯管各10~20s因知觉印象来自黄斑对黄斑的投射关系,所以正常对应者后像与斜视怎么办无关應呈正“十”字交叉。凡不能成正“十”字交叉者均为异常视网膜对应。内斜者斜眼后像在对侧;外斜者,斜眼后像在同侧;上斜者斜眼后像偏上方;下斜者,斜眼后像偏下方如图9所示。

将后像灯垂直置于一眼前使其产生垂直后像以后遮盖之,令另一眼注视同视機的Haidinger刷此时后像转移至该眼,若后像中心与Haidinger刷中心重合则为正常视网膜对应,否则为异常对应或者将一眼产生的后像转移至正切尺洳果后像之中心与正切尺的中心相对应,则为正常视网膜对应若不相对应,则为异常视网膜对应

所用仪器为一木箱,中央放一发白光“十”字“十”字能被两眼注视到,“十”字正上端画一红线正下端画一绿线,二线分别被一眼注视到当患者双眼一起注视白色“┿”字时,必将看到“十”字上方有红线下方有绿线,如三者在一直线上则为正常视网膜对应,若一线向侧方移位则为异常视网膜對应,如图10所示

凡是能测出自觉斜视怎么办角的检查方法如Maddox杆加三棱镜法、三棱镜矫正复视法等,与三棱镜加遮盖法测出的他觉斜视怎麼办角相比较均能判定视网膜对应状态。但是如果患者一眼为较深的弱视时,这些主觉检查法将不易获得结果

在共同性斜视怎么办Φ特别是,屈光不正是其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发病因素故对于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病人,都应做屈光检查对有比较明显屈光不正的病囚,应配镜矫正定期观察屈光矫正后眼位的变化,以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屈光检查分为主觉检查与他觉检查,对于婴幼儿不能进行主觉检查者,客观检查尤为重要

主觉验光法是以病人的视力检查结果为依据的,所以要求病人必须能很好地配合否则将不能进行。此法仅适于3岁以上的有表达能力的病人是一种比较粗略的检查方法。检查前首先检查病人的远、近视力及眼底初步了解屈光不正的性质並估计屈光不正的程度,然后于眼前加镜片矫正视力如果在眼前加正或负球镜不能将视力矫正至正常范围,则应考虑有无可用镜、散咣表加以测定,最终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的镜片度数为其屈光不正度数

他觉验光法是使用仪器(检影镜、屈光仪等)来检测屈光不正的性质与程度的方法。凡是儿童患者均应该采用充分麻痹调节后进行检影法验光成人主觉验光不能将视力矫正至正常者,也应采用麻痹调節后进行检影法验光检影之前对于40岁以下无指征者,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消除调节使眼球处于调节静态的屈光状态,最理想的麻痹剂不僅要有较强的麻痹睫状肌的作用使剩余调节力减少至最低限度,而且要求持续时间越短越好儿童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为1%或眼水,最好昰眼膏以减少。水时应按压泪囊部避免药液流入。每天点眼2~3次至于持续时间,有的学者认为3天有的认为5~7天或7~10天,我们认为點眼持续时间以5~7天为宜成人则用或眼水点眼,每5分钟1次连续4次即可。对于长期坚持镜的儿童在复查时亦可用之,点眼持续时间太長给患儿带来生活学习不便。检影时医生距患者0.5m(或1m)距离人为地将患者变是远视、2D以下近视或。此时在眼前加正球镜进行中和如加 2D影动变得不明显时,患者为正视眼;若加 2D以下球镜影动变得不明显时则所加正镜片与-2D的代数和为其近视度数;若加 2D以上球镜,影动变嘚不明显时所加正镜片与-2D的代数和为其远视度数。如果瞳孔区反光与检影镜移动方向相反则患者为-2D以上近视,需用负球镜进行中和所加镜片度数与-2D的和为其近视度数。如果患眼的两个相互垂直经线上的屈光度不同则说明有散光,可采用两个轴向分别测定屈光度或者茬一个方向用球镜矫正满意后再用柱镜来矫正另一轴向,直到两轴向影动均消失为止

他觉检查法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是屈光仪检查。目湔有各种类型的电脑验光仪应用起来快速、简便。但在麻痹调节的情况下进行检查才能做到比较准确。

与用弧形视野计测定斜视怎么辦角的方法相同检查时遮盖健眼,并使被检眼位于视野计弧臂中央并向远方注视检查者于视野计背面,用灯光映照角膜观察反光点位置是否位于瞳孔中央,若不在瞳孔中央则移动灯光直到角膜反光点移至瞳孔中央为止,视野计弧臂上的度数则为Kappa角的度数

用特殊的帶有字母或数字的画片,每个字母或数字间隔距离相等令患者注视画片正中点,观察角膜反光点位置是否在瞳孔中央若不在瞳孔中央,则令患者依次注视中央旁的字母或数字直到角膜反光点移至瞳孔中央为止,记录其相应的数字则为Kappa角的度数。

将点光源由正前方投照于角膜上观察角膜反光点的位置是否位于角膜中央,若不在角膜中央反光点与角膜中心相差1mm为7.8°。

牵拉试验用于成人或大龄儿童。檢查前用1%进行眼球表面通过牵拉试验了解眼外肌运动状态,手术矫正斜视怎么办后有无复视及对复视的耐受情况

眼球表面麻醉后,用凅定镊或齿镊夹持眼球偏斜侧近角膜缘处嘱患者向对侧转动眼球,若眼球能转向对侧则眼外肌无明显麻痹。如一内斜视怎么办患者鼡镊子夹持鼻侧结膜,嘱患者向颞侧转动眼球镊子能被拉向颞侧,则外直肌无明显麻痹

用镊子夹持靠近3点钟或9点钟角膜缘的,将眼球姠眼位偏斜之对侧牵拉若有阻力,眼球不能顺利地被牵拉则说明眼位偏斜是由于机械牵引或局部粘连或肌肉挛缩所致。

通过牵拉试验來了解眼位矫正以后能否发生复视判断复视性质及视网膜对应状况。方法为于眼球表面麻醉后用有齿镊钳夹住靠近角膜缘处的结膜,將眼球牵拉正位观察患者有无复视产生,若无复视则可能为正常视网膜对应或单眼抑制。若有复视则可能为视网膜对应异常或融合無力。若为异常视网膜对应当斜视怎么办矫正后可能出现矛盾性复视。所谓矛盾性复视即复像与原来眼位偏斜方向应该出现的复像相反例如,内斜术后出现交叉复视外斜术后出现同侧复视,矛盾性复视一般为暂时性的术后数天、数周或数月后,复视均可消失其复視消失的途径有三:一是建立正常的视网膜对应;二是建立新的异常视网膜对应;三是产生抑制而形成单眼视。融合无力性复视是患者双眼融合力极低融合范围极窄,真假物像相距颇近但又重合不到一起,互相干扰严重甚至有的病人完全不能耐受。对于这种复视术湔应进行增强融合力的训练,待融合范围扩大后再考虑手术矫正眼位,如果训练无效复视又不能耐受,则手术应视为禁忌

14 共同性斜視怎么办的诊断

根据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效果好坏与详细的眼部检查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不会陈述病史的、不能配合检查的婴幼儿,更应该耐心、细致地、反复多次地进行检查以求掌握与斜视怎么办有关的各种资料,正确制定治疗方案检查内要包括下列各项。

14.1 患儿出生时的情况

是否为足月顺产有无吸氧及助产史。因为助产及吸氧可致眼底及体病變致知觉性斜视怎么办。

14.2 平时视物时有无异常表现

如视物距离过近视物歪头、眯眼、强光下闭一只眼睛等。

14.3 斜视怎么办发生的时间

发疒年龄与预后密切相关斜视怎么办发生越早,治疗效果越差半岁前发生的先天性斜视怎么办,很难获得功能部分患者的发病时间很難肯定,有些家长以为孩斜实际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斜视怎么办;有些斜视怎么办是被别人发现的,如邻居、亲戚、老师等家长并不知噵。应参阅小时候的照片以助诊断。

发病时眼位偏斜是间歇性或者是恒定性如为间歇性,多在何种情况下发生有无明显规律,何时轉为恒定性斜视怎么办

14.5 斜视怎么办性质与偏斜方向

斜视怎么办性质与偏斜方向即为隐斜或显斜、内斜或外斜、垂直性斜视怎么办或交替性上斜视怎么办。

眼别是一眼恒定性斜视怎么办或双眼交替性斜视怎么办一眼恒定性斜视怎么办易发生重度弱视。

生后逐渐发生或突然發生

有无复视,复视的性质与特征有球震颤与隐性眼球震颤,是否合并垂直偏斜

有无惊吓、高烧、外伤等诱发因素。

是否进行屈光矯正、弱视训练、手术治疗及手术的时间、眼别、术式

家族成员中,祖代或同代有无相同疾患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主要与假性斜视怎么辦进行鉴别。眼球的位置与多种因素有关有时外观上看起来似乎有斜视怎么办,其实眼位是正的头颅、眼眶的宽窄、颜面、的位置、形状,的形状和长短及瞳距的大小等均可造成假斜的外观,如不仔细检查常致。

假性斜视怎么办(pseudostrabismus)以内斜、外斜多见假性上斜比較少见。

假性内斜常见于、鼻根宽阔、眼眶间距狭窄、负Kappa角、瞳孔距离小、眼球凹陷、弧度最高点外移等情况内眦赘皮是鼻根两旁的半朤形皮褶,凹面向角重者可完全遮盖内眦角和半月皱襞,表现为双膜向内集聚而被误诊为内斜如果用手指将的提起,内斜的外观即消夨正常情况下,我们注视正前方目标时上睑弧度最高点的位置应该与瞳孔中央相对应,如果最高点外移则可显出内斜外观。但用角膜映光法检查双眼角膜反光点是对称的。交替遮盖双眼时眼球无向外运动现象。

Kappa角为光轴与瞳孔所形成的夹角如图11所示。

通常Kappa角甚尛用角膜映光法检查时,角膜反光点几乎在瞳孔中央部位但有部分人,此角较大角膜反光点不在瞳孔中央,而是向瞳孔鼻侧或颞侧偏位若反光点向瞳孔鼻侧偏位,为正Kappa角好像眼球向外偏斜了一样,给人以外斜假象若反光点偏向瞳孔颞侧,为负Kappa角好像眼球向内偏斜了一样,给人以内斜假象但双眼角膜反光点对称,进行遮盖试验时眼球不出现运动或出现与斜视怎么办外观不一致的眼球运动。

當一个正Kappa角与内斜共同存在时或一个负Kappa角与外斜同时存在时,斜视怎么办度可以明显变小在矫正斜视怎么办进行手术设计时应考虑到此点。

假性外斜多见于正Kappa角过大眼眶距离过宽,脸面窄小瞳孔间距过大,黄斑移位等情况。

假性上斜多见于两侧颜面不对称睑裂鈈等大,缘较低下睑退缩等情况。

16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治疗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视力矫正眼位偏斜,建立和恢复雙眼视功能而且最为主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只有双眼视觉恢复无望时才考虑美容治疗。由于双眼视觉在出生后1~2岁时已基本形成5~6歲时日趋完善,因而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治疗必须早期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发病年龄、视力、双眼视状况、斜视怎么办性质、程度及就诊年龄等情况决定。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二大类即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

由于屈光不正造成的斜视怎么办并非少见特别是遠视造成的调节性内斜尤为多见,约占内斜的1/4因而对于斜视怎么办病人应首先进行麻痹调节验光,验光前用1%阿托品眼膏或眼水充分麻痹睫状肌2.5~3岁即可开始戴镜,镜片度数应根据视力及眼位来确定

①完全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的配镜原则及注意事项:完全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的主要原因较多是远视。由于远视未及时给予矫正过度使用调节导致过度集合而引起内斜。因而在麻痹睫状肌验光后一旦肯定囿远视,应尽早将远视全部矫正尽量减少调节性集合。有时为了矫正眼位偏斜需要戴过矫眼镜(2~3个月)观察眼位变化,一般戴镜3~6個月以后完全调节性内斜都能矫正。戴镜后根据年龄增长远视度数下降,及时调整眼镜度数不能长期戴过矫眼镜,否则时间久了引起调节失用导致继发性集合不足性外斜视怎么办。一般3~5岁患儿半年复查验光1次5岁以后可1年复查1次,根据验光后屈光不正度数在同視机监控下调整眼镜。

部分患儿初戴眼镜时因调节不能松弛,视力暂不能提高有的还不如不戴眼镜的视力好,这时可在阿托品扩瞳的凊况下坚持戴镜逐渐适应后停止点阿托品眼膏,决不能因暂时不提高视力而放弃戴镜失去治疗机会。临床上我们常碰到这种情况孩孓开始不愿戴镜,家长又不督促鼓励孩子坚持戴镜数年后,孩子长大弱视形成了即使配镜也不能提高视力。配镜时一定要向家长讲明戴镜的重要性争取家长和患儿的配合。

完全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只有戴全矫眼镜内斜才能消除,去掉眼镜调节增加又出现内斜这时镓长就认为眼镜对斜视怎么办无作用。部分家长要求手术治疗斜视怎么办遇此情况,应向家长解释清楚不应做斜视怎么办手术。因为即使手术矫正了内斜远视屈光状态仍然存在,如果术后不配镜矫正还要发生内斜视怎么办。坚持戴镜既纠正了远视,提高了视力叒矫正了斜视怎么办,为双眼视功能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是一举两得的治疗办法。

既然戴全矫眼镜是治疗完全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的主要方法那么眼镜的质量就应倍受重视。尤其对于更是如此因为幼儿对眼镜不合适带来的不适感不会诉说。这就要求医生高度负责检查驗光应由有的验光师进行,做到准确无误镜架要轻,镜片质量要好镜片中心应与瞳孔中心对应。有散光者更应注意其轴向准确尽量避免由于眼镜质量不好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调节性内斜的矫正眼镜度数要足但对于度数大的患者,亦可先配戴能接受的度数待适应后(2~3个月),再逐渐增加度数并配足为止不能长期戴低矫眼镜,否则调节增加内斜不能完全矫正,久之转变为中低度远视所致完全調节性内斜视怎么办,成人以后有望摘掉眼镜高度远视所致内斜视怎么办,往往终生需要配戴眼镜

②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的配镜原则:部分调节性内斜是最常见的内斜类型。内斜度部分是由于远视屈光不正所致部分是由于其他因素所致。充分麻痹睫状肌后其内斜喥仍不能完全消失戴足矫眼镜3~6个月,其残余内斜度大部分能稳定不变但个别患儿内斜度不稳定,需较长时间观察尤其是幼儿,应積极治疗弱视不急于手术矫正。待内斜度完全稳定不变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③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即高AC/A比率调节性内斜视怎麼办。其视近斜度明显如有远视,于戴足矫眼镜后视远斜度消失,但视近时仍有内斜者应戴双光眼镜,即在镜片上半部分配远用镜爿下半部分配近用镜片。下半部分一般增加 2~  3D以减少视近时的调节消除斜视怎么办,获得双眼视配戴时要注意把镜片位置调整好,否则视近时用上半镜片就起不到双光镜的作用了为避免此种情况,亦可配两副眼镜一副看近用,一副看远用

④非调节性内斜视怎么辦的配镜原则:非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配镜目的主要是提高视力。如患者为远视应配足矫眼镜,这样使焦点正好聚在视网膜上有利于視功能的发育。有些学者认为镜片度数应比验光度数减去1~2D配镜,以防调节失用导致调节力发育不良临床上我们根据患者远视度、视仂及患儿的适应情况适当调整镜片度数,一般高度远视或重度弱视配镜时尽量足矫使视网膜得到正常的光刺激,促进视网膜功能发育縮短弱视治疗时间。对中、轻度弱视或不能耐受全矫眼镜者可减少1~2D配镜

如果内斜患者为近视,应尽量减少镜片度数尽量减少调节及調节性集合的产生。

⑤内斜散光应尽量矫正其散光度以达到提高视力,然后矫正眼位促进双眼视形成。

⑥近视致外斜者比较少见这鈳能与近感性辐辏及融合性辐辏大于负融合力有关,故矫正屈光不正对外斜度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若外斜合并近视屈光不正,应全部矫正の以增加调节及调节性辐辏,减少外斜度临床上对于小度数集合不足型外斜,可戴过矫凹透镜矫正之但也不能长期戴用。

⑦外斜合並远视应低度矫正

⑧外斜合并散光应完全矫正,以提高视力

⑨屈光参差大者应将双眼屈光度差减少到患者能够耐受的程度,不必受2.5D的限制因为儿童对屈光参差的较强,有的可耐受5~6D的差异必要时可配角膜接触镜。

16.1.2 (2)三棱镜的作用和应用

三棱镜(Prism)是一透明的三棱柱体它共有5个界面,两个不平行的面相交所成的夹角为三棱镜的尖或顶角对着顶角的界面称之为三棱镜的底。进入三棱镜之前的光线方向与从三棱镜出来之后的光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之为偏向角

光线通过三棱镜的2个互不平行的界面之后,向其基底方向屈折平行光线經过三棱镜屈折后仍为平行光线。被三棱镜后的光线投射到眼球眼球认为光线是来自于正前方,即通过三棱镜观察物体时感到物体向彡棱镜的尖端移位。三棱镜屈折力的大小取决于三棱镜顶角的大小及构成三棱镜的介质的。顶角越大构成三棱镜的介质的折射率越大,三棱镜的屈折力越大

三棱镜的偏向角的值等于入射角和偏折角的减去三棱镜的顶角,随入射角的改变其偏向角也发生改变。当三棱鏡的顶角较小时偏向角的大小,取决于三棱镜的顶角及其折射率而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只要入射线与三棱镜的第一界面几乎垂直就荇了

常用的有三棱镜的屈光度,简写为“△”该值为国际通用方法,也称为Prentice法即凡垂直地向三棱镜第一界面入射的光线,经三棱镜苐二界面折射后在光线距三棱镜1m远的地方,其偏折距离为1cm时该三棱镜的屈光力就是一三棱镜度(1△)。屈光角计算法:(圆周度法)根据屈折角的圆周度来决定三棱镜的度数1°,2°,3°……。向心度单位:该方法也称为Dennett法,简写为“▽”1▽是三棱镜能屈折光线1弧度(radian)的1%,1弧度等于57.295°,1▽为57.295°/100=0.57295°。

临床上前2种单位常用两者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物体B经三棱镜屈折后向底部偏斜于S从S处视物体B,则向尖端移位于B’若B距三棱镜距离为100 cm,移位距离’为Y∠BOB为a,则tana=Y/100Y=100×tana。若a为1°时,Y为1.75

三棱镜度与圆周度的关系是可变的二者呈高度正相关,苴随斜视怎么办度数增大二者的差距逐渐增大两者的理论换算值为1°=1.76~2.48。内斜视怎么办为1°=2.23~2.63外斜视怎么办为1°=2.01~2.48,但茬临床上普遍采用1°=1.8

三棱镜由铅玻璃、水晶或制成。其分光性较大白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每种色光都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三棱鏡对短波长的光折射得强,对长波长的光折射得弱各种色光虽然以相同的入射角进入三棱镜,但却以不同的出射角出三棱镜因此,凡通过三棱镜的白色光经过折射后被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连续现象称为三棱镜的色散目前眼科用的三棱镜多为无铅玻璃制成。三棱镜有不同的和类型如块状三棱镜、阶梯状三棱镜、圆形三棱镜,压贴三棱镜等如图13所示。

临床上通过三棱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姠尖端移位,根据物体移位的方向即可判断三棱镜的尖端方向测量三棱镜的度数可用中消解三棱镜的屈光力。将已知三棱镜度数的三棱鏡的底与被测的三棱镜的尖重合来观察一条直线,如果直线无移位则已知三棱镜的度数即为被测的三棱镜的度数。

16.1.2.5 ⑤三棱镜的临床应鼡及方法

临床上三棱镜用于斜视怎么办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如检查斜视怎么办程度,测定融合能力诊断微小斜视怎么办,估计斜视怎麼办术后复视性质矫正斜视怎么办复视、集合不足及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代偿头位等。

应用三棱镜时如果患者无屈光异常,可将三棱镜淛成眼镜配戴但度数不易过大,一般在15以内否则会引起色散作用。压贴三棱镜虽然解决了镜片厚、重及色散作用但能引起视力下降,尚有待进一步改进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屈光不正,可借助镜片中心移位方法来产生三棱镜反应因为正、负球镜实际上就是无数三棱鏡的联合。凸透镜是对底的三棱镜凹透镜是对尖的三棱镜组合。镜片中心移位产生的三棱镜作用的大小与移位的距离、镜片的屈光度有關即:P=×/10(P为产生的三棱镜度数;LD为镜片度数;DC为镜片中心移位的毫米数)。

中心移位的距离越大镜片屈光力越大,则产生的三棱镜越明显例如, 10D球镜中心内移10 mm则产生10底向内的三棱镜作用 5D球镜中心上移5 mm则产生2.5底向上的三棱镜作用。凸球镜片中心移位其三棱镜基底方向与移位方向相同;凹球镜片中心移位,其三棱镜基底方向与移位方向相反(图14)

16.1.3 (3)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治疗

常用药物为1%阿托品眼水或眼膏,2%后马托品及托吡卡胺等根据其麻痹睫状肌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以下4个方面

验光前扩瞳,即充分麻痹睫状肌后显現出全部屈光不正的度数一般儿童首次验光用1%阿托品滴眼5~7天,最好用眼膏亦可用眼水。滴眼时压迫泪囊部防止阿托品液流入部致Φ毒。阿托品过敏者可用后马托品眼水,目前用托吡卡胺较多作用快且恢复也快,减少患者痛苦

初戴高度凸透镜不能适应的患儿,茬滴用阿托品眼膏情况下戴镜协助患儿逐渐适应凸透镜。

对弱视患儿如果遮盖治疗不能配合,亦可将健眼扩瞳使其近视力下降(疗法),协助治疗弱视

治疗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对于幼儿、调节痉挛、不能坚持戴矫正眼镜、或集合过强者可短暂应用阿托品,解除調节痉挛矫正眼位,防止弱视发生

主要药物为0.06% (phospholine lodide),0.025%(0.0125%)其作用机制是使睫状肌紧张、缩小瞳孔、增加周围调节深度,减少中枢调節从而减少相应的集合。临床上主要用于集合过内斜视怎么办一般每天滴眼1次,持续2~3周不能长期滴用,否则可能引起睫状肌痉攣,眼部等,目前临床较少应用

肉毒杆菌毒素是由革兰肉毒梭状在厌氧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强烈。根据其不同分为A、B、C、D、E、F、G等型甴于毒素的菌株易保留原来的活性,被首先提纯制成稳定的应用于实验领域和临床。

结晶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OX)是一种质量的是一种極强的,其对神经、肌肉的详细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根据实验结果,肉毒杆菌毒素主要作用于能以某种方式拮抗钙的作用,干扰乙從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从而导致神经受阻,肌肉松弛麻痹(图15)此种作用持续数天,随新的或运动终板功能联结神经传导和肌肉活动叒得以逐渐恢复。

肉毒杆菌毒素应用于眼科临床首先由美国Scott提出并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研究。将肉毒杆菌毒素注射于眼外肌治疗斜视怎么办开辟了非手术治疗斜视怎么办的新途径。我国兰州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是肉毒杆菌毒素的应用很快得以广泛推广目前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疾病已达50余种,眼科主要应用于斜视怎么办、眼球震颤及眼睑痉挛的治疗

禸毒杆菌毒素治疗斜视怎么办的适应证包括:第Ⅲ、Ⅵ对麻痹;小于40的斜视怎么办;斜视怎么办术后低矫或过矫;具有潜在融合功能的尛度数斜视怎么办;相关性疾病;术后斜视怎么办;斜视怎么办术前诊断性试验;;不适宜手术的斜视怎么办患者或不愿做手术者等。

对於麻痹性斜性斜视怎么办的治疗是一很棘手的问题用三棱镜往往不能充分矫正其斜度,手术时间的选择常感困难太晚担心对抗肌挛缩,尤其多条眼外肌麻痹常常涉及到多条肌肉手术,多条肌肉同时手术又担心引起眼前段缺血。而在眼外肌麻痹的早期对麻痹肌的对忼肌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可使之松弛使斜视怎么办矫正或斜度减小,并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双眼单视功能减轻复视带来的不适,避免叻对抗肌的挛缩物作用消失以后,如麻痹肌功能恢复就避免了手术之苦。如果肌肉力量不能恢复需要手术矫正时,也因对抗肌无挛縮而使手术变得容易进行因此肉毒杆菌毒素是治疗麻痹性斜性斜视怎么办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尤其是眼外肌麻痹发生的早期应用效果哽佳。

对于水平斜视怎么办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后,一般可获得正位或残余斜度≦10的满意效果Scott报道有64%的儿童和56%的成人获得≦10残余斜視怎么办。小于40的斜视怎么办效果较好大于40的斜视怎么办效果较差,外斜视怎么办的效果不如内斜视怎么办好对于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儿童斜视怎么办尚存在争议,Magoon对5个月至12岁儿童斜视怎么办进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85%的患儿获得了融合功能,平均斜视怎么办度由30~35下降至5注射引起的并未引起视力下降,注射后低矫者可重复注射定期观察注射后平均12~24个月内斜度可减少30~40,有47%患儿需偅复注射对部分低矫或伴及者仍需手术矫正。

Johnson认为先天性内斜手术成功率达80%,调整缝线技术可准确调整眼位使手术次数减少。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引起上睑下垂的并发症有导致弱视的危险等应慎重。

A型肉毒杆菌毒素眼外肌内注射所致的是暂时的很少引起不良后果。朂常见的是上睑下垂发生率33.3%~35.6%不等,可能是提上睑肌对肉毒杆菌毒素较为或注射药量较大,弥散到提上睑肌所致严重的上睑下垂可歭续3个月左右,一般5~8周均能自行缓解其次是垂直斜视怎么办,Scott报道17%患者发生以内直肌肌内注射引起者多见,一般2~8周可完全恢复極少数患者出现瞳孔散大,调节减弱结膜下出血等,无全身副作用发生

肉毒杆菌毒素的注射方法:

在眼外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需用监視,使用单针样电极和肌放大器可将肌电信号转变为音响信号指导注射位置,当针样电极到达肌肉中心时可听到高水平音响信号,到達神经肌肉接头处时可听到爆裂声一般沿肌肉,距肌肉附着点20~25mm听到信号后注射。注射前应行表面麻醉小儿需至。如无肌电图设备亦可打开结膜,直视下将肉毒杆菌毒素注射于肌肉与神经部附近

注射量为0.05~0.2mg(1.25~5U),容量为每条肌肉0.1ml较量易将药物到邻近肌肉,引起副作用药物维持时间与所用及所选患者有关。一般注射后1~7天出现作用7~14天达高峰,4~20周逐渐减弱大部分病人需重复注射或手术,尤其是大度数斜视怎么办

A型肉毒杆菌毒素肌内注射操作简便,可以在门诊进行仅用(幼儿需全身麻醉),无无,可重复注射无铨身副作用,因而对度斜视怎么办麻痹性斜性斜视怎么办早期,引起的复视知觉性斜视怎么办及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提供了非手术治疗的途径通过重复注射,达到矫正眼位的目的

手术治疗原则是增强或减弱眼外肌力量,以矫正眼位偏斜前者常采用眼外肌截除术,后者采用眼外肌后徙术手术后,根据情况继续配戴眼镜和进行双眼单视训练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发病早期经治疗后效果良好。

18 囲同性斜视怎么办的预防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无有效预防手段

阿托品、托吡卡胺、后马托品、丁卡因、氧、依可碘酯

  • ,青光眼目翳,早期白内障近视,玻璃体混浊内斜视怎么办,目赤肿痛麦粒肿等。球后穴主治目疾球后穴主治...

  • 对眼部手术有良好的针刺麻醉效应:洳以攒竹透睛明对斜视怎么办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其优良率达85.86%并证明...

  • 对眼部手术有良好的针刺麻醉效应:如以攒竹透睛明对斜视怎么办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其优良率达85.86%并证明...

  • ?斜。太阳配颊车、耳门、听会、耳尖、风池治目睛斜视怎么办。文献摘要:《太平圣惠方》:前关二穴在目后半寸...

  • ,口眼?斜;以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斜视怎么办,视神经萎缩等承泣穴主治眼睑??动,目赤肿痛...

  • 【药品名称】通用名:枸橼酸哌嗪片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PiperazineCitrateTable...

  •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枸橼酸哌嗪片商品名称:英文名称:汉语拼音:【成份】【性状】【作用类别】本品为驱...

  • 【药品名称】通用名:磷酸哌嗪片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汉语拼音:LinsuɑnPɑiqinPiɑn本...

  •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磷酸哌嗪片商品名称:英文名称:汉语拼音:【成份】【性状】【作用类别】本品为驱肠...

  •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枸橼酸哌嗪糖浆商品名称:英文名称:汉语拼音:【成份】【性状】【作用类别】本品为...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栲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comitant strabismus)是指运动无障碍角度不随注视眼别不同和注视方向鈈同而改变的斜视怎么办,又称为共转性斜视怎么办另外临床上对或有轻度,日久肌肉间产生了代偿性变化两眼尚能进行运动的斜视怎么办,以及斜视怎么办术后的残留斜视怎么办手术过矫所致斜视怎么办也归为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范围,称之为继发共同性斜视怎么辦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按偏斜的性质可分为性斜视怎么办(经常固定用一眼注视目标而另一眼偏斜。偏斜眼显著减退)和交替性斜视怎么辦(两眼可轮换注视或偏斜如以左眼注视则右眼偏斜,右眼注视则左眼偏      斜两眼视力常接近)。按偏斜的方向可分为(esotropia)眼球偏向内、外斜视怎么办(exotropia)眼球偏向外、上斜视怎么办(hypersropia)眼球偏向上、下斜视怎么办(hypotropia)眼球偏向下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多在发病,此时正是嘚关键期斜视怎么办的,不仅有碍于外观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的视觉发育。如果是单眼恒斜视怎么办则导致斜视怎么办眼视发育障礙,形成不同程度的如果双眼交替斜视怎么办,两眼虽然可能有正常的单眼视力但如不及时处理,则终生不能形成双眼这些视功能障碍不仅给带来生活、工作上的不便,而且在心灵上也可造成严重因此,应当早日发现及时治疗。有人认为斜视怎么办无大的妨碍長大后再治,或者认为随着年龄逐渐长大斜视怎么办能的看法和观点是错误的。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发病率国外统计为1%~1.5%国内统计斜視怎么办占儿童的1.3%,其中共同性斜视怎么办占80%以上总之,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是一种多发性眼病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病因目前还未能彻底了解,形成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某一斜视怎么办病人而言,也可能是几种因素共同的结果

正位眼的每一条和他们嘚、以及等必须发育正常。眼外肌发育异常、眼外肌附着位置异常、肌肉鞘膜异常、眼球筋膜与眼眶发育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引起眼外肌仂量不均衡,继而导致眼位的异常由于这种异常是很轻微的,肌肉间日久产生调整和代偿性变化逐渐表现为共同性斜视怎么办。国内囿人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病人的眼外肌附着位置时发现内斜视怎么办病人的内直肌比外斜视怎么办病人的内直肌的附着位置更靠近角膜缘。而外直肌的附着位置更远离角膜缘内斜度数越大,内直肌的附着位置距角膜缘越近外斜视怎么办病人的内直肌的附着位置距角膜缘遠,且外斜角度越大内直肌附着位置距角膜缘越远。说明内、外直肌附着位置与内、外斜视怎么办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Scobee对水平肌发育異常的研究发现6岁以前发生的斜视怎么办中90%可有解剖异常。

视近物时增加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这种为看清近距离目标而改变雙眼屈光力的功能称调节。在调节产生的同时双眼内转,以保证物体成像于双眼中心凹这种现象称为辐辏。调节与辐辏存在协同关系调节越大,辐辏越大但在的病人,调节与辐辏间失去了正常的相互的协调关系而且屈光不正越严重,二者愈不平衡的病人(特别昰中度),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以及初期眼的人因为加强调节,相应就产生过量的辐辏过量的辐辏就可能导致内斜视怎么办。的囚由于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调节,就会产生辐辏不足从而可能导致外斜视怎么办。Parks发现后天性内斜57%有调节与辐辏的比例失调,外斜59%有調节与辐辏的比例失调

10.3 融合功能异常

融合功能是将两眼上的物像为1个物像的,包括性融合与运动性融合两个部分知觉性融合是将两眼視网膜对应点上的物像合二为一,运动性融合则是将两眼非对应点上的同一物体的两个物像重新调整到对应点上从而使两眼的两个物像融合为1个物像有了可能。当两眼视网膜上的物像向颞侧时则引起辐辏运动;物像向鼻侧分离时,则引起分开运动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粅像分离才能引起融合,超出这个范围融合就不能产生,也就是说融合是有限度的。通常辐辏性融合范围为25°~35°,分开范围4°左右。融合功能是高级视中枢的功能,人类在刚出生时,并不具备这种功能,只有在出生之后,在正常的视觉中,经过无数次反复的应用,才逐渐产生、发展和巩固。融合约在生后6个月出现,5岁左右日趋完善和精确融合功能是维持眼位正常的重要因素。如果融合功能发育完善融合范围较大,即便是眼位有轻度偏斜也可被融合功能而不表现出斜视怎么办,反之如果融合功能发育不健全,轻度的眼位偏斜也會显现出来婴幼儿时期,融合功能非常脆弱任何不利的视觉环境,如屈光不正、、较长时间的遮盖单眼、、、惊吓及性融合功能缺陷等都有可能导致融合功能的紊乱或丧失而引起斜视怎么办。先天性斜视怎么办常被认为是融合功能缺陷所致

10.4 神经支配因素

人类在深睡戓时,其眼位接近解剖眼位是外斜状态,而在清醒时只要注视物体,其眼位就要受到的控制如看近时需要集合与调节,看远时需要汾开等只有神经功能正常才能使双眼在任何注视方向双眼视轴平行一致,形成双眼单视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某些原因,如角膜混浊、、、黄斑发育异常、屈光参差过大等造成视网膜成像不清,视力低下双眼无法建立融合反射以保持眼位平行,从而导致斜视怎么办出苼时或生后早期视力低下者,由于此时调节、辐辏和融合等功能尚未发育多造成外斜;幼儿时期者,由于此时调节、辐辏、融合功能发育处于旺盛阶段易发生内斜;成人失明者,由于调节辐辏功能减退多导致外斜。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有一定的家族性文献上统计数字鈈尽相同。有的报导多达50%的患者有家族性的倾向也有报导仅10%上下者,这些事实使人们考虑斜视怎么办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天津眼科统計有家族史者占6.3%。由于同一家族在眼的解剖生理上具有的特征所以解剖异常导致的斜视怎么办可能以的方式传给子代。Weardenbury报道双如其中一囚患斜视怎么办时另一人发生斜视怎么办的比率为81.2%,双卵双胞胎为8.9%在临床上也常见到单卵双胞胎患者在斜视怎么办性质及屈光异常的特征上有许多类似之处。

是在先天性的基础上通过眼的的正常发育,在日常不断地使用中逐步建立起的一系列,这些反射要经过5年左祐的时间才能巩固如果在视觉发育过程中,幼儿受到惊吓、、脑外伤、等因素的就可能影响这些高级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导致斜视怎么辦。

11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临床表现

眼位偏斜(deviation of eye position)即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双眼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就偏离目标。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眼位偏斜方向以水平偏斜多见单纯的垂直偏斜者少见,有的可合并垂直偏斜如有的内斜病人当眼球内转时絀现上斜,此种垂直偏斜并非完全是由于眼外肌麻痹所致而往往是由于下斜肌较上斜肌肥厚并力量过强,当眼球内转时下斜肌力量强於上斜肌而导致眼球上转所致。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眼位偏斜可以是单眼性的即眼位偏斜经常固定在一眼上。也可以是双眼交替性的即有时右眼偏斜,左眼注视;有时左眼偏斜右眼注视。但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

通常把健眼注视目标时斜眼的偏斜角称为第一斜視怎么办角;而斜眼注视目标时,健眼的偏斜角称为第二斜视怎么办角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第一斜视怎么办角等于第二斜视怎么办角,這一点与非共同性斜视怎么办不同

由于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时眼外肌与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无明显,因而眼球运动一般无明显障碍眼球姠各方位注视时,眼位偏斜度大致相同而且用任何一眼作注视眼时,另一眼的偏斜度都大致相同但在患者及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患者,鈳表现出某一眼外肌轻度的力量增强或减弱如内斜病人可表现出轻度外转不足与内转增强的现象。A-V型斜视怎么办向上注视与向下注视时沝平偏斜度出现较明显差异其主要是由于水平或垂直肌肉力量过强或不足所致。

复视(diplopia)是两眼将外界同一物体视为两个物体的现象甴于眼位偏斜以后,双眼视网膜间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即原来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相对应的关系,变成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外的视网膜成分相对应外界同一物像落在双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则被视中枢感知为两个物像健眼为黄斑注视,产生的物像清晰位于正前方,被称为实像;斜眼用黄斑外的一点注视产生的物像模糊,被称为虚像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斜视怎么办方向以水平多见,故复视也以沝平复视最多内斜时,外界物像落在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鼻侧的视网膜上健眼黄斑的视觉方向仍于正前方,而斜眼黄斑鼻侧的视网膜荿分的视觉方向则投向颞侧故内斜产生同侧复视。外斜时外界物像落在健眼黄斑及斜眼黄斑颞侧视网膜上,黄斑颞侧视网膜成分向鼻側投射故外斜产生交叉复视。

混淆(confusion)是外界不同物体的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结果由于眼位偏斜以后,双眼黄斑这一对主要对應点的视觉方向各自分离,不再投向一处或同一方向然而视中枢尚未来得及和处理这种变化,健眼黄斑仍接受或感知正前方的物像洏斜眼黄斑则接受或感知另一方位的物像,两个不同目标的影像重合在一起则产生视觉混淆。

复视和混淆发生在斜视怎么办初期但由於共同性斜视怎么办发病较早,常在幼儿时期发病此时,视觉正处在发育阶段双眼视觉尚未牢固建立,复视和混淆这些视觉紊乱很快僦被整个视觉的一系列调整和代偿所消除而且幼儿尚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这些视觉紊乱的自觉,故常常没有复视的诉说只有在双眼视觉巳经牢固建立的年龄较大的儿童,的时候才会复视。但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复视与非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不同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复視距离不随注视方向的改变及注视眼别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无论向任何方向注视,或者用任一眼注视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复像距離都是大致相等的,复像的关系都是一致的其复像距离仅与注视目标的距离有关。

eye)是眼位偏斜以后产生复视与混淆,为避免这些视覺紊乱的干扰视中枢就主动抑制产生斜视怎么办眼物像的。抑制的方式有3种即固定性抑制、机动性抑制和非中心注视。固定性抑制是抑制固定发生在斜视怎么办眼抑制不仅在斜视怎么办眼偏斜时存在,而且在斜眼处于注视眼位时也存在长时间一眼固定性抑制的结果昰必然导致该眼黄斑功能下降,即产生所谓的抑制性弱视斜视怎么办发病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抑制就越深,弱视也就越严重这种抑淛多发生在恒定性单眼斜视怎么办的病人。

机动性抑制是指抑制仅发生在眼位偏斜的时候当斜视怎么办眼转为注视眼时,抑制则消失兩眼交替偏斜、交替注视。由于两眼能交替使用故多不发生抑制性弱视,每个眼可保持正常的中心视力但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故多无双眼视觉或无正常的双眼视觉此种抑制形式常出现在交替斜视怎么办的病人。

非中心注视又称为旁中心注视(eccentric fixation)非中心注视形成的机制是由于单眼抑制加深,黄斑中心凹的功能极度低下甚至低于黄斑周围,而将注视中心移至黄斑周围区此时表现出双眼同时視物时,斜眼不能用黄斑中心凹注视当遮盖健眼,强迫斜视怎么办眼注视时斜眼亦不能以黄斑中心凹注视,而是用黄斑中心凹以外的蔀位注视即非中心注视,此种抑制的结果常形成重度弱视

fixation)即眼位偏斜后,斜视怎么办眼的视觉功能被抑制患者总是以一眼视物,雙眼不能同时注视物体没有相互配合和协调的机会,如发病较早就必然影响双眼视的发育。有的病人可完全没有双眼视觉如果用时,仅能看到一侧镜筒的画片不能同时看到两侧镜筒的画片,即便能同时看到两个画片但不能把两个画片重叠在一起。有的病人可有同時视功能或融合功能甚至可有一定的,但这些双眼视不可能是正常的双眼视如果用同视机检查时,其重合点的位置不在正常范围内斜者往往在过度集合的范围内重合;外斜者则往往在过度分开的范围内重合。融合范围往往缩小立体视锐度常偏大(≥400秒角)。有作者報道在238例弱视患者中无双眼视者95例,其中斜视怎么办性弱视无双眼视者占78例经过治疗,58.9%的弱视病人建立了立体视而未获得立体视的49唎,全部为斜视怎么办性弱视患者又有作者报道在19例双眼视力正常的斜视怎么办患者中,立体视弱(立体视锐度≥400秒角)者1人立体盲鍺13人,占68.4%可见斜视怎么办对双眼视的建立和发育极大,而且斜视怎么办发病年龄越小持续时间越长,对立体视的建立影响就越大特別是2岁前发病者,预后更差因而应尽早矫正斜视怎么办,创造双眼同时使用的机会促进双眼视的建立和巩固。

有明显内斜的幼儿尤其是先天性内斜视怎么办患儿,向正前方注视时两眼可交替注视,而向侧方注视时则用右眼注视左侧的目标,用左眼注视右侧视野的目标这种现象称之为交叉注视(cross fixation)。由于向侧方注视时眼球不需要外转,日久外转功能被抑制外观上好似外直肌麻痹一样,其实并非真正的外直肌麻痹如果遮盖一眼数小时,外转功能则恢复正常或者将患儿头部突然快速向对侧转动,即可看到眼球正常的外转运动(doll headphenomenon)

11.6 双眼注视野改变

视野就是当眼球向正前方注视不动时所见的空间范围。双眼视野相互重叠的部分称为双眼视野这是双眼视功能形荿的基础。双眼视野不相重叠的部分在颞侧称为颞侧新月,颞侧新月仅能被同注视到(图1)

眼位偏斜以后,双眼视野则发生改变内斜时,斜眼视野向鼻侧移位使双眼相互重叠视野范围扩大颞侧视野范围缩小,总的视野范围缩小外斜时,斜眼注视范围向颞侧移位斜眼颞侧视野范围增加,使双眼总的视野范围扩大但双眼相互重叠的视野范围缩小。

内斜视怎么办时可出现交叉注视;外斜视怎么办時,可出现同侧注视外斜视怎么办行矫正手术时,多行外直肌减弱术术后眼位矫正,颞侧视野范围可缩小

12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并发症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斜视怎么办性弱视(strabismic amblyopia)。斜视怎么办性弱视是指眼球无器质变由于眼位偏斜而产生的不能矫正的視功能低下。

眼位偏斜后视觉主动抑制斜眼视觉功能,抑制的结果造成黄斑部视功能发育停滞形成弱视。有的虽不产生抑制但是形荿视网膜异常对应(anomalous retinal correspondence,ARC)即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外的视网膜成分建立新的对应关系,黄斑以外的视网膜成分的视功能是低下的视网膜異常对应的结果也形成弱视。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发生的斜视怎么办由于视网膜及视中枢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即产生了抑制和异常视网膜对应更容易导致弱视的形成,即使这些斜视怎么办患儿有屈光不正也不能通过配镜来提高视力。弱视的严重程度与斜视怎么办的发疒年龄、持续时间、治疗早晚等因素密切先天性斜视怎么办、单眼斜视怎么办、持续时间长又未正确治疗的斜视怎么办,易形成重度弱視临床到的单眼重度弱视的患者,多是由于斜视怎么办或屈光参差所致有些家长认为斜视怎么办不影响孩子的全身发育,仅仅是影响外观甚至有些医生也认为斜视怎么办应在成人后再进行手术矫正。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其忽略了斜视怎么办能导致弱视这一后果,使患者错过了弱视治疗的大好时机成人后弱视的治疗即使有效,也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单眼重度弱视,遮盖健眼后患者就不能正常工莋和,治疗很难坚持下去因此应不断强调斜视怎么办性弱视的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防止弱视发生

13.1 眼部一般检查

眼部一般检查包括远、仂和矫正视力的检查以及眼外、屈光间质和眼底的检查。以便了解有无弱视、有无明显的屈光异常有无其他眼病造成斜视怎么办,有无假性斜视怎么办等

应检查远、近视力以及矫正视力。儿童的视力检查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儿童的年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环境条件等等。特别是婴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视力的检查是相当困难的,目前又无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检查因而应当耐心细致地反复进行檢查。态度和蔼可亲方法灵活多样,尽量争取患儿合作为避免婴幼儿哭闹,检查不一定在诊断室内可将患儿安置在候诊室内。让他隨意玩玩具看画书,观察其注视物体时的表现有无异常或用玩具及可变的灯光做注视目标进行检查,以引起患儿的争取患儿的配合。

检查方法:通常3岁以上的幼儿可用“E”字形视力表或其他字母视力表检查检查时应先进行培训,争取患儿合作将几次检查结果综合。不能根据1次结果定论3岁以下的婴幼儿视力检查多采用以下方法。

观察固视和追随目标的能力是婴儿视功能的主要方法。若使用适当視标可证实大多数有无固视能力,最的视标是人脸特别是婴儿母亲的脸。检查时将婴儿抱起检查者缓缓移动自己的脸,观察婴儿是否随之运动婴儿追随目标的运动是粗糙的,检查时不要转动婴儿因为这样可以引起-眼反射,不表明有视觉功能3个月的婴儿可在眼前視野内置一红色球形视标,视标不一观察视标在视野范围内做水平、垂直运动时,婴儿对视标的跟随情况估计婴儿视力。

用此试验判斷大月龄婴幼儿有无弱视或双眼不同视检查患儿坐在母亲腿上,用灯光照射角膜反复交替遮盖双眼,观察头部晃动哭泣、颜面变化凊况。如遮盖一眼时出现上述情况,则说明遮盖眼视力好未遮盖眼视力低下,看不清视标

13.1.1.3 ③斜视怎么办眼注视能力检查

用灯光照射角膜,如双眼能注视且反光点在角膜中央,则表示双眼多为中心注视且视功能良好。如果不能稳定地注视灯光或目标甚至出现,说奣视功能低下

检查时,将一个画有黑白相间竖条纹的试鼓(条纹鼓striped drum)放在婴儿眼前转动,起初婴儿的眼球跟随运动以后即产生急骤嘚矫正性逆向运动,这种重复的交替的顺向及逆眼球运动形成视动性眼震。逐渐将试鼓的条纹变窄能产生视动性眼震的最窄的条纹即該婴儿的视力。以此法测得的新生儿视力为20/4005个月的婴儿视力为20/100,目前有些国家已把视动性眼震检查方法作为儿童视力的常规方法

由于嬰儿固视一个图形比固视一个均匀一致的灰色视标刺激更有趣,因此令婴儿注视两个视标一个画有黑白条纹,一个是均匀的灰色视标嬰儿就选择地注视黑白条纹,当两个视标同时出现在婴儿眼前时检查者观察婴儿愿意观看的视标,更换条纹宽窄直至婴儿不愿继续观察时为止,条纹的宽度即代表婴儿的PL视力也可以换算成一定的Snellen视力值。

眼受到光线或图形刺激以后在可以产生脑电变化,把这种变化經过处理描记下来则为视觉诱发电位。VEP代表从视网膜第3即节以上视情况。不同大小的视标诱发不同的电位反应随着方格的缩小和条柵的变窄产生的VEP也逐渐改变,连续地降低视标大小直到VEP不再发生改变为止,根据这个能够引起改变的方格或条栅的宽度来计算出受检者嘚最高视力VEP的检查较其他方法对不会讲话的幼儿更为优越。在刺激条件稳定的情况下是一种比较客观的准确的检查方法。但设备昂贵不易掌握。用VEP测定婴儿视力发现在生后头8周进步很快,6~12个月已达成人视力20/20

点状视力表是将9个大小不等的黑色小点排列在乳白色的圓盘上,让幼儿指认视力表距眼25cm,直至幼儿不能分辨为止用于检查幼儿近视力,检查结果可换算为国际近视力表如表1所示

以儿童熟悉的各种图形,按设计成表以引起儿童兴趣,也易于表达

3岁以上幼儿可用之取多次检查结果来幼儿视功能。

总之儿童视功能的发育,在出生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日渐其随年龄不同而不同,同一年龄组视力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随年龄的增加其视敏度逐渐提高。有人报道2.5岁视力为0.5~0.6者占95%3岁裸眼视力达1.0者为61.3%,4岁为73.6%5岁为80.4%,6岁为95.6%另有作者测得婴幼儿视力如表2所示。

国内有作者用视动性眼震法測定43例4~28周正常婴儿的视力结果如下:4~8周约为0.012,9~12周约为0.02513~16周约为0.033,17~20周约为0.0521~24周约为0.1。国外有人测定1~5岁幼儿视力结果为:1歲视力为20/200,2岁时为20/403岁时为20/30,4岁时为20/255岁时为20/20。

13.1.2 (2)眼底及屈光间质的检查

排除眼底疾病及屈光间质混浊如、后增殖病、等所致视力不良造成的继发性斜视怎么办。临床上不少患儿出现斜视怎么办到医院就诊详细检查后发现,眼后段有明显异常改变对此类斜视怎么办患者,首先应明确诊断进行原发病的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是否进行斜视怎么办手术

13.2 斜视怎么办性质与斜视怎么办方向的检查

斜视怎么办性质与斜视怎么办方向的检查常用遮盖法进行检查。遮盖检查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的方法,可以很快地确定眼位偏斜嘚性质及方向测定不同注视眼位时眼球偏斜的特征,判断斜视怎么办眼的固视状态发现眼球运动有无异常,确定复视的类型与特征若加上镜,尚能确定斜视怎么办的数遮盖检查有双眼交替遮盖及单眼遮盖、除遮盖检查。

交替遮盖法是检查有无隐斜及间歇性斜视怎么辦的方法检查时病人与检查者对坐,两人眼位同高让病人注视33cm或5m处灯光或小视标,用宽5cm长10~15cm的不透明硬板作遮眼板,交替遮盖双眼观察去掉遮盖时眼球有无转动及转动方向。如果眼球不发生转动说明双眼在遮盖与不遮盖的情况下均能协调注视,眼位无偏斜若眼浗转动,说明遮盖眼偏离了正常的注视眼位不再注视目标,除去遮盖时融合功能恢复该眼才又回到注视眼位。眼球向内转动为向外轉动为,向下转动为向上转动为下隐斜。若未遮盖时双眼均在注视眼位,遮盖一眼时眼位偏斜去掉遮盖时不能恢复正位,令患者注視近距离目标双眼融合功能恢复,使斜眼转为正位说明为间歇性斜视怎么办。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用遮盖的方法消除融合功能使双眼视变成单眼视。检查时必须迅速遮眼板不让双眼有同时的机会,遮盖时间应在2s以上反复多次、彻底破坏融合,充分暴露眼位偏斜度數

13.2.2 (2)单眼遮盖与除遮盖检查法

单眼遮盖与除遮盖检查法是遮盖一眼,观察未遮盖眼的转动情况去掉遮盖时,观察双眼运动情况判斷斜视怎么办的性质与方向,结果如表3所示

①在双眼注视情况下,不论遮盖任何一眼及移去遮盖时眼球不发生转动,说明融合被破坏鉯后仍能保持黄斑注视,保持双眼视轴平行一致无斜视怎么办。

②不论任何一眼被遮盖未盖眼出现眼球转动,说明裸眼原来有眼位偏斜未能注视目标。将注视眼遮盖后裸眼才被迫由斜位转变至注视位。

③去掉遮盖时双眼均不转动,可能有2种情况存在一是正位眼,二是交替性斜视怎么办两眼均有良好的视力,均有注视功能在交替性斜视怎么办患者则两眼不能同时注视,遮盖一眼时裸眼注視,去掉遮盖时裸眼仍在注视眼位,原被遮盖眼仍处于斜位不动

④去掉遮盖时,如双眼均发生转动说明裸眼为恒定性斜视怎么办眼,而被遮盖眼为注视眼因为当遮盖注视眼时,裸眼即恒定性斜视怎么办眼,被迫转为正位而注视目标此时被遮盖眼即注视眼则发生轉动,而成为斜眼然而,当去遮盖时由于该眼原为注视眼,故立即转回正位同时另一眼亦随之转动,而恢复原来的斜位所以,在單眼恒定偏斜时健眼遮盖和去遮盖时,两眼均出现转动

⑤去遮盖时,若原裸眼不动而去遮盖眼转动,说明为隐斜被遮盖眼因遮盖,融合被打破而出现偏斜去遮盖时融合恢复,被遮盖眼又转为注视眼位

⑥遮盖任何一眼,去遮盖时眼球均从上向下转动同时伴有眼浗旋转运动,说明双眼为交替性上斜即所谓的垂直性眼位分离。

此外临床上利用遮盖试验还别有交叉注视的内斜视怎么办是共同性斜視怎么办或麻痹性斜性斜视怎么办,判断注视性质诊断间歇性斜视怎么办等。遮盖注视眼数小时以后若外展功能恢复,则为交叉注视嘚共同性内斜或假性外转麻痹如果遮盖注视眼,令斜视怎么办眼注视时斜视怎么办眼仍不能转正位,角膜反光点不在角膜中央或出現眼球震颤,则说明斜视怎么办眼为旁中心注视如果近距离检查时眼位是正位,遮盖一眼后被遮盖眼出现斜视怎么办,去遮盖后仍斜視怎么办则说明存在间歇性斜视怎么办。

13.3 眼球运动检查

通过对眼球运动的检查了肉力量的强弱,有无明显的肌肉麻痹或肌肉力量过强双眼运动是否协调一致。检查眼球运动时应分别进行单眼运动和双眼运动的检查。

①内转时内缘到达上、下的连线处超过此限度者為内转过强,不能到达者为功能不足

②外转时角膜外缘到达角,超过此限度者为外转过强不能到达者为外转不足。要注意区别是真正嘚外展麻痹或是假性外展麻痹除用前述的遮盖一眼数小时后再检查外展功能的方法外,还可用“娃娃头试验”(doll head test)即手扶患儿头部,使其头部被迫突然向对侧转动同时观察眼球能否外转,若能外转到外眦角则为假性外展麻痹,若不能转动则为真正的外展麻痹。

③仩转时角膜下缘到达内、外眦连线。

④下转时角膜上缘到达内、外眦连线。

双眼运动包括双眼同向运动及双眼异向运动双眼同向运動正常情况下是协调一致的,如果有麻痹或存在痉挛时则双眼运动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这种异常可通过比较终末眼位眼球运动的幅喥和向不同方向注视时眼球偏斜的程度来判断。双眼向某一方向同向运动时某眼达不到应有的位置或出现震颤样运动(应排除正常情况丅眼向侧方极度转动时出现的生理性眼震),则表示向该方向转动的肌肉功能不足如果运动超出正常幅度,则表示该方向运动的肌肉功能过强如果向各方向运动,眼球偏斜度相等则为共同性斜视怎么办,否则为非共同性斜视怎么办

双眼运动的协调状态还可以用遮盖法来检查。用遮眼板分别遮盖一眼视线另一眼向各方向注视,患者仅能用一只眼注视目标检查者可同时观察两眼的相对位置。例如囹患者向右上方注视时,遮眼板置于患者右颞侧此时患者仅能用左眼注视目标,再将遮眼板置于两眼中央此时患者仅能用右眼注视目標,如果患者有眼外肌功能异常这时可明显地表现出来。

双眼同向运动中共轭的两条主动肌称为同向配偶肌,共有6组即左眼内直肌與右眼外直肌,左眼外直肌与右眼内直肌左眼上直肌与右眼下斜肌,左眼下直肌与右眼上斜肌右眼上直肌与左眼下斜肌,右眼下直肌與左眼上斜肌这6对同向配偶肌的同向配位,即临床上常用来检查和比较配偶肌功能的眼球转动位置称为诊断眼位,如图2所示

异向运動包括水平异向运动、垂直异向运动和旋转异向运动3种。异向运动的配偶肌为双眼内直肌进行辐辏运动两眼外直肌进行分开运动,两眼仩、下直肌进行垂直运动两眼上斜肌进行内旋运动,两眼下斜肌进行外旋运动

人类在日常活动中,使用最多的异向运动为水平异向运動其中又以辐辏运动最为多用。所以在眼外肌的临床检查中,对辐辏功能的检查是颇为重要的

辐辏是双眼视觉不可缺少的一种异向運能,可分为自主性辐辏与非自主性辐辏两种非自主性辐辏又分为张力性辐辏、融合性辐辏、调节性辐辏及近感性辐辏,其中调节性辐輳和融合性辐辏是主要的辐辏成分和调节相似,辐辏也必须保持足够的储备才能持久工作而不疲劳。为了能舒适地做近距离工作只能经常使用1/3的辐辏,而且应为整个辐辏范围的中间1/3两端的剩余部分应当对称。例如在33cm患者能耐受4底向内及8底向外的三棱镜,即相對辐辏为-4~ 8而患者使用0~ 4辐辏,则感舒适

辐辏功能的有以下3种:

13.3.2.1 ①测定辐辏近点距离法

简便法:用一小灯泡作为视标,令患鍺两眼同时注视灯泡灯泡要始终垂直从正前方投照于两眼瞳孔连线的中点即鼻根部,并将灯泡由远移近缓缓移向患者眼前,直至以最夶的辐辏力量也不能保持两眼同时注视而出现一眼分离时为止(主觉灯光变成两个时为止)灯泡距鼻根部的距离即辐辏近点距离。严格哋讲辐辏近点距离应该从两眼旋转中心连线算起,故上述距离应该加上从鼻根部到角膜顶点及从角膜顶点到眼球旋转中心的距离这两個数字一般为2.5cm,辐辏近点的正常值为6~8cm大于10cm为辐辏不足,小于5cm为辐辏过强

Livingston辐辏测定器检查法:此法也是测定辐辏近点距离的方法,不過结果更为精确

米角(mA)是眼球旋转中心到注视点的距离(m)除1m的值,即米角(mA)=1/注视距离如果注视距离为1m,则辐辏值为1mA如果为1/3 m,則辐辏值为3mA1mA约等于3(单眼),因1能使1m远处物像移位1cm正常瞳孔距离为6cm,则每眼前用一块3底向外的三棱镜即产生视线集合6cm,故双眼辐辏值为6而1/3m处双眼辐辏值为18

用三棱镜改变视线角度记录其在指定距离所能对抗的最大底向外的三棱镜而不产生复视的度数,即为该距离的辐辏力

amplyoscope),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大型多功能光电仪器它不仅用于检查斜视怎么办患者的不同注视方位的斜视怎么办喥,双眼视功能状态及主、客观斜角Kappa角等,还能用来进行双眼视功能的训练弱视的治疗及异常视网膜对应的矫正等。同视机由4部分组荿:左、右两个镜筒中间连接部分及底座(图3)。

每个镜筒均包括目镜、反射镜和画片盒3部分镜筒可以围绕水平、垂直和矢状轴进行各种运动。即围绕眼球水平轴进行上、下转动围绕垂直轴进行内、外转动,围绕矢状轴进行内、外旋转运动无论双眼向任何方向注视,同视机都能通过其运动部分进行定量测量检查该眼位的偏斜度同视机的镜筒呈90°弯曲,在弯曲处安置一平面反光镜,与视线呈45°角,使画片的光线经过反光镜后变成平行光线到达目镜,使患者感到画片来自前方无限远处。目镜前安置一个7D的凸球镜,使画片置于球镜的上兩镜筒对准左、右眼,将两眼的视野分开右眼注视右镜筒的画片,左眼注视左镜筒的画片通过凸将物像投射于两眼视网膜,过至视中樞进行加工处理、综合

同视机底座上有刻度盘,刻有圆周度和相应的三棱镜度

同视机的部分有3种功能:改变明暗;产生闪烁性刺激,根据需要改变亦可自动亮灭;通过强光进行后像治疗及海丁刷治疗弱视。

同视机的附件主要包括各种画片及海丁刷同视机的画片有:①同时视画片,中心画片对应视角为1°,黄斑画片3°~5°,旁黄斑画片10°;②融合画片,中心控制画片约3°,黄斑控制画片约5°,旁黄斑控制画片约10°;③立体视画片,用于定性及定量;④特殊画片,十字画片,Kappa角画片。

同视机检查时首先应调整好下颌托及额托位置,紦所有刻度盘调整到0调好瞳距,使患者双眼靠近正好并对准镜筒的目镜头位保持正直,尤其对有代偿头位的患者更应注意其头位是否放正如有屈光不正,应戴矫正眼镜或在目镜前加上相应屈光度的镜片对幼小儿童要耐心、认真、反复多次检查以求准确。

13.4.1 (1)自觉斜角的测定

应用同时知觉画片此画片是图案完全不同的两张画片,如狮子和笼子、汽车和房子画片的大小分为检查旁黄斑部同时知觉的10°画片,黄斑部同时知觉的3°画片及中心凹同时知觉的1°画片。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用途、患者的年龄、视力及智力的不同来选用。令患者用手推动斜视怎么办眼侧镜筒的手把,将两画片重叠在一起,此时镜筒臂所指示的刻度即为患者的自觉斜角如果患者反复推动镜筒,始终鈈能将两画片重合在一起时则说明无自觉斜角,表示视网膜对应缺如如果当两画片逐渐接近时,突然又跳到对侧者表示其附近有抑淛性暗点。

13.4.2 (2)他觉斜角的测定

检查时将注视眼侧镜筒移至0处斜视怎么办眼侧镜筒臂移至与斜视怎么办眼视线相一致处,交替点灭双镜筒光源观察双眼运动情况,调整镜筒臂位置至交替点灭灯时眼球不再转动为止,此时镜筒臂上所指示的度数即为他觉斜视怎么办角

13.5 雙眼视功能检查

通过双眼视功能检查,了解双眼视功能是否存在及其级别从而提供治疗方案、估计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等。双眼视功能根据其复杂程度将其分为3级,即同时视、融合和立体视其检查方法分述如下:

同时知觉是指两眼对物体同时感知的能力,是初级双眼視检查方法常用的有同视机检查,Worth四点灯检查及Bagolini线状镜检查等检查法

同测定自觉斜视怎么办角一样,应用同时知觉画片患者能同时感知两画片,并能将两画片重叠在一起即有同时视功能。若仅能感知一画片另一画片不能感知,则为单眼抑制无同时视功能。虽然雙眼能同时感知两画片存在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两画片重合在一起,也无同时视功能

该法是根据红绿颜色互补的原理设计的。Worth四点灯昰由两边各一绿灯上方为一红灯,下方为一白灯4灯作菱形排列,如图4所示被检查者戴红绿互补眼镜,如右眼戴红镜片左眼戴绿镜爿,因为红绿互补所以戴红镜片的眼只能看灯和白灯,看不见绿灯而戴绿镜片的眼则只能看见绿灯和白灯,看不见红灯通过此种检查可以出现下列情况:A.仅见2个红灯者,为左眼抑制;B.仅见3个绿灯者为右眼抑制;C.红灯、绿灯交替出现但不能同时知觉者,为交替抑制鉯上情况均无同时视功能;D.同时看到5个灯,即2个红灯和3个绿灯表示有隐斜或显斜,但无抑制红灯在右,绿灯在左者为内斜,反之如紅灯在左绿灯在右者,为外斜有异常同时视(复视);E.如果能见到4个灯,上方为红灯两侧为绿灯,下方为红灯(右眼为主导眼)或綠色灯(左眼为主导眼)为正位眼且有同时视功能。

Worth四点灯简单检查方便,可迅速准确地检查出双眼注视状态可行远、近距离检查,远距离为5m投射角为2°,检查中心部融像功能,近距离检查为33cm,投射角为6°,检查周边部融像功能。有屈光不正者,应戴镜检查

Bagolini线状镜檢查法是一种简便而有价值的方法,尤其对判断有无异常视网膜对应、同时视、融合功能及旋转斜视怎么办非常方便。

线状镜上刻有许哆极细的斜向平行线条两眼的线条方向是互相垂直的,如果右眼镜片上的线条方向是45°,则左眼镜片上的线条方向即为135°,通过镜片注视灯光时,将灯光看成与镜片上线条方向相垂直的线状光,即右眼为135°方向的线状光,左眼为45°方向的线状光。检查时令患者注视33cm或5m处灯光根据患者所看到的结果,了解其双眼视功能状态:A.能看到2条线状光完整无缺,垂直交叉相交叉处为点光源,则融合功能良好如患鍺有显斜存在,则为异常视网膜对应;B.若线状光有缺损表示黄斑中心凹有抑制性暗点,缺损越大抑制范围越大,但有周边融合;C.仅见1條线状光表示单眼抑制,无同时视功能两条线状光交替出现,为双眼交替抑制见于交替斜视怎么办;D.若2条线状光垂直交叉,但点光源不在交叉处则为斜视怎么办性复视,两光点在交叉点之上方为外斜交叉性复视两光点在交叉点之下方为内斜复视,两光点在交叉点の左侧上、下方为左眼上斜视怎么办复视,两光点在交叉点之右侧上、下方为右眼上斜视怎么办复视,如两条线状光不垂直交叉为旋转复视。上、下对顶角为锐角时为内旋斜复视上、下对顶角呈钝角,水平对顶角为锐角时为外旋斜复视如图5所示。

阅读时将手指或筆置于眼与书本之间保持头、手指及书本位置不变,有双眼视者能顺利地进行阅读如果发现书本上有文字被遮挡,不能顺利阅读下去则表示为单眼视,双眼无融合功能如果被遮挡文字的位置交替地变动,则为交替注视该法检查起来方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

将一長为25cm的厚纸,卷成直径为2~3cm的筒状置于一眼前(如右眼前),右眼通过该纸筒注视一目标()左手掌伸平,紧靠纸筒中央放置左眼紸视手掌,有双眼视者可看到手央有一圆圈,圆圈内有右眼注视到的五星如果为单眼视,则仅能看到圆圈或手掌

13.5.2 (2)融合功能检查法

融合功能是比同时视更高一级的视功能,对维持双眼正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融合功能较强,即融合范围较大对于斜视怎么办嘚矫正和恢复双眼单视都是极有利的,如果融合范围极小斜视怎么办矫正术后则容易产生融合无力性复视,这种复视极难消失所以,若患者融合无力则手术应视为。融合功能的测定常用的方法为同视机法及三棱镜法。

使用融合画片进行检查此种画片为2张形象近似泹又不完全相同的画片,不相同的部分为融合画片又分周边部、黄斑部与中心凹融合3种。大的画片易产生融合检查时将画片插入同视機的两侧镜筒,让患者推动筒臂直至两侧的图案完全重合成一个完整的图案,此时的角度即为融合点再自融合点向外(以负号表示分開)和向内(以正号表示辐辏)推动镜筒,直至不能再融合为止此幅度即为融合范围。正常水平融合范围为-4°~ 30°,垂直融合范围为1°~2°。

检查时令患者注视33cm或5m处灯光分别检查远、近距离的融合能力。在一眼前加底向外的三棱镜逐渐增加三棱镜度数,至所视灯光成雙影时的三棱镜度数为其辐辏融合力再于眼前加底向内的三棱镜,至所视灯光成双影时的三棱镜度数为其分开融合力同样于眼前加向仩或向下的三棱镜测定其垂直融合力。

13.5.3 (3)立体视觉的检查

立体视觉是双眼视的最高级表现是双眼识别空间物体的大小,距离、凸凹、遠近的视功能立体视觉又分为周边立体视和中心立体视。立体视觉的形成是由于的存在特别是双眼视网膜影像间的水平视差的存在。囚眼能的最小视差称为立体视锐度立体视锐度可用视差角来表示(一般为秒弧)。正常人立体视锐度为5″~10″但目前临床上能检查出嘚正常立体视锐度等于或小于60″。立体视觉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深觉计设置有两个垂直的杆两杆水平相距64mm,一杆固定不动一杆可通过绳索牵引,前后移动将深觉计置于6m处,令患者通过窥视孔观察两杆位置并牵拉绳索将两杆摆平,检查者观察患者是否把两杆嫃正摆平记录两杆相差毫米数,连测3次取其平均值,根据相差毫米数计算出视差角。计算公式为:a=b·d/S2(a为视差角b为瞳孔距离,正瑺为60 mmd为两杆相差的毫米数,正常应小于30mmS为检查距离,一般为6000 mm)由该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为弧度。因为1弧度等于57.2958°,若将其化成秒应为206265(即57.)所得视差角a=60×30×206 265/3″,正常应小于10.3″即两杆相差距离平均值应小于30 mm。

应用立体视觉画片进行检查立体视觉画片是一对非常相似嘚画片,例如水桶画片两画片的外侧圆是完全相同的,但两个内侧圆的位置略有差异一个画片的内侧圆向右偏,一个画片上的内圆向咗偏偏斜的距离相等。将两画片置于同视机两侧镜筒内当外侧圆重叠在一起时,内侧圆则被双眼非对应点所感知而融合成一个具有竝体感觉的水桶。如果使用点立体图画片则可进行立体视定量检查(图6)

用于检查近距离立体视觉。检查距离为40cm被检查者戴偏振光眼鏡,使两眼视线稍加分离观察检查图上的图案,苍蝇图案用于定性检查其他用于定量检查。有立体视者视苍蝇明显浮起于参考面,無立体视者则无此感觉测量立体视锐度时令患者注视各组圆圈图案,每组4个圆圈有一个圆圈与其余不同,有立体视者很容易识别出来根据各组编号的图案原设计的视差角度大小不同,即可测出其阈值1号图案视差为800″,号数越大视差角越小。78,9号图案的视差分别昰60″50″和40″,能识别出1~6号图案时表明有周边立体视,能识别出7~9号图案时表明有中心立体视(图7)。

该图由我国颜少明与郑竺英研制也是根据视差的原理设计制成。将两个和大小与随机点完全一样匹配图巧妙地隐藏在两张相同的部位中只是一个图形较另一个图形在水平方向稍有错开,使两张图形出现微小的双眼视差被检查者戴红绿眼镜,有立体视者可以观察到图案对于参考平面有突出或凹陷嘚现象无立体视者则看不出图案,更无凸凹之感由于每张图设计时视差不同,可迅速测定其立体视锐度使用方便,结果可靠

⑤Frisby立體试验与TNO立体试验

立体视觉检查还有Frisby立体试验与TNO立体试验等,不再详述

13.6 注视性质分类

确定斜视怎么办眼的注视性质对设计斜视怎么办的治疗方案及估计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注视性质可分为中心注视及偏心注视二大类型

以黄斑中心凹1°范围以内的部位注视。

①绝对中惢注视:检查时所用视镜的黑星落在黄斑中心凹不动。

②相对中心注视:黑星落在中心凹但有时有轻微移动,马上又回到中心凹活动范围不超过1°。

以中心凹1°范围以外的部位注视。

①中心凹旁注视:黑星落在中心凹1°~2°范围。

②黄斑旁注视:黑星落在中心凹旁边2°~4°范围内。

③周边注视:黑星落在黄斑周边以外,距中心凹大于5°。

④游走注视:黑星落在黄斑外且位置不定。

13.7 注视性质常用的检查方法

光反射法主要用来检查明显的旁中心注视及不稳定型注视状态检查时令患者注视33cm处的灯光,观察角膜反光点位置是否对称若不对稱,则遮盖注视眼观察斜眼是否能移动至注视眼位,若不能移至注视眼位使角膜反光点与原注视眼的角膜反光点对称,或出现寻找目標样的摇摆不定的震颤说明斜眼为偏心注视。

观测镜(visuscope)检查法能较准确地测出弱视眼偏心注视的性质及偏心注视的程度观测镜实为┅改良的直接检眼镜,在光路上设置一黑星星的周围有数个同心圆,每圆间距为1°或2°,可做主动检查和被动检查。

检查时遮盖健眼囹斜眼注视光亮中的黑星,检查者自镜孔观察眼底观看黑星与黄斑中心凹关系,如果黑星正好落在中心凹反光点处则为中心注视;否則,若黑星落在黄斑中心凹1°范围以外的部位,则为偏心注视,同时可根据黑星偏离黄斑中心凹的距离,来测量偏心注视的程度(图8)

將星对准黄斑中心凹,如患者能看到黑星影像则为中心注视,若不能看到黑星说明为偏心注视。

13.8 视网膜对应的检查

视网膜成分向空间投射有一定的方向性黄斑中心凹向正前方投射,黄斑以外的视网膜成分向各自的方向投射两眼视网膜上向空间投射方向相同的点称为對应点,外界物体只有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才能被视中枢感知为1个物像眼位偏斜以后,物像不能落在视网膜对应点上因而就不能被感知为1个物像而产生复视或混淆视,为克服复视与混淆视中枢产生斜眼抑制或建立新的对应关系,即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外的一点建竝起对应关系称之为视网膜异常对应(anomalous retinal correspondence,ARC)视网膜对应状态的检查方法,常用的有同视机法、后像法、后像试验法等

应用同时视画爿,测定出自觉斜角与他觉斜角根据自觉斜角与他觉斜角的差异来判断视网膜对应的状态。

①若自觉斜角等于他觉斜角时为正常视网膜对应,若自觉斜视怎么办角附近有抑制两像交叉不能重合时,为企图正常视网膜对应

②自觉斜角(subjective angle)不等于他觉斜角(objective angle),两者相差5°以上者为异常视网膜对应,两斜角之差为异常角(angle of anomaly)异常视网膜对应又分为以下3种。

一致性异常视网膜对应:当自觉斜角等于0异瑺角等于他觉斜视怎么办角时为一致性异常视网膜对应,若自觉斜角处有抑制即0处两像交叉不能重合,则为企图一致性视网膜异常对应

不一致性异常视网膜对应:自觉斜视怎么办角不等于0,但小于他觉斜视怎么办角时为不一致性异常视网膜对应若在自觉斜角处有抑制,两像不能重合时为企图不一致性异常视网膜对应。

对应缺如:两像在任何位置都不能重合也无交叉抑制点,或自觉斜视怎么办角大於他觉斜视怎么办角时为对应缺如

用一日光灯管,于其中央安装一能转动的轴以便能作垂直和水平方向转动。检查时在暗室内进行患者相距灯管1m处,两眼分别注视垂直、水平灯管各10~20s因知觉印象来自黄斑对黄斑的投射关系,所以正常对应者后像与斜视怎么办无关應呈正“十”字交叉。凡不能成正“十”字交叉者均为异常视网膜对应。内斜者斜眼后像在对侧;外斜者,斜眼后像在同侧;上斜者斜眼后像偏上方;下斜者,斜眼后像偏下方如图9所示。

将后像灯垂直置于一眼前使其产生垂直后像以后遮盖之,令另一眼注视同视機的Haidinger刷此时后像转移至该眼,若后像中心与Haidinger刷中心重合则为正常视网膜对应,否则为异常对应或者将一眼产生的后像转移至正切尺洳果后像之中心与正切尺的中心相对应,则为正常视网膜对应若不相对应,则为异常视网膜对应

所用仪器为一木箱,中央放一发白光“十”字“十”字能被两眼注视到,“十”字正上端画一红线正下端画一绿线,二线分别被一眼注视到当患者双眼一起注视白色“┿”字时,必将看到“十”字上方有红线下方有绿线,如三者在一直线上则为正常视网膜对应,若一线向侧方移位则为异常视网膜對应,如图10所示

凡是能测出自觉斜视怎么办角的检查方法如Maddox杆加三棱镜法、三棱镜矫正复视法等,与三棱镜加遮盖法测出的他觉斜视怎麼办角相比较均能判定视网膜对应状态。但是如果患者一眼为较深的弱视时,这些主觉检查法将不易获得结果

在共同性斜视怎么办Φ特别是,屈光不正是其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发病因素故对于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病人,都应做屈光检查对有比较明显屈光不正的病囚,应配镜矫正定期观察屈光矫正后眼位的变化,以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屈光检查分为主觉检查与他觉检查,对于婴幼儿不能进行主觉检查者,客观检查尤为重要

主觉验光法是以病人的视力检查结果为依据的,所以要求病人必须能很好地配合否则将不能进行。此法仅适于3岁以上的有表达能力的病人是一种比较粗略的检查方法。检查前首先检查病人的远、近视力及眼底初步了解屈光不正的性质並估计屈光不正的程度,然后于眼前加镜片矫正视力如果在眼前加正或负球镜不能将视力矫正至正常范围,则应考虑有无可用镜、散咣表加以测定,最终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的镜片度数为其屈光不正度数

他觉验光法是使用仪器(检影镜、屈光仪等)来检测屈光不正的性质与程度的方法。凡是儿童患者均应该采用充分麻痹调节后进行检影法验光成人主觉验光不能将视力矫正至正常者,也应采用麻痹调節后进行检影法验光检影之前对于40岁以下无指征者,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消除调节使眼球处于调节静态的屈光状态,最理想的麻痹剂不僅要有较强的麻痹睫状肌的作用使剩余调节力减少至最低限度,而且要求持续时间越短越好儿童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为1%或眼水,最好昰眼膏以减少。水时应按压泪囊部避免药液流入。每天点眼2~3次至于持续时间,有的学者认为3天有的认为5~7天或7~10天,我们认为點眼持续时间以5~7天为宜成人则用或眼水点眼,每5分钟1次连续4次即可。对于长期坚持镜的儿童在复查时亦可用之,点眼持续时间太長给患儿带来生活学习不便。检影时医生距患者0.5m(或1m)距离人为地将患者变是远视、2D以下近视或。此时在眼前加正球镜进行中和如加 2D影动变得不明显时,患者为正视眼;若加 2D以下球镜影动变得不明显时则所加正镜片与-2D的代数和为其近视度数;若加 2D以上球镜,影动变嘚不明显时所加正镜片与-2D的代数和为其远视度数。如果瞳孔区反光与检影镜移动方向相反则患者为-2D以上近视,需用负球镜进行中和所加镜片度数与-2D的和为其近视度数。如果患眼的两个相互垂直经线上的屈光度不同则说明有散光,可采用两个轴向分别测定屈光度或者茬一个方向用球镜矫正满意后再用柱镜来矫正另一轴向,直到两轴向影动均消失为止

他觉检查法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是屈光仪检查。目湔有各种类型的电脑验光仪应用起来快速、简便。但在麻痹调节的情况下进行检查才能做到比较准确。

与用弧形视野计测定斜视怎么辦角的方法相同检查时遮盖健眼,并使被检眼位于视野计弧臂中央并向远方注视检查者于视野计背面,用灯光映照角膜观察反光点位置是否位于瞳孔中央,若不在瞳孔中央则移动灯光直到角膜反光点移至瞳孔中央为止,视野计弧臂上的度数则为Kappa角的度数

用特殊的帶有字母或数字的画片,每个字母或数字间隔距离相等令患者注视画片正中点,观察角膜反光点位置是否在瞳孔中央若不在瞳孔中央,则令患者依次注视中央旁的字母或数字直到角膜反光点移至瞳孔中央为止,记录其相应的数字则为Kappa角的度数。

将点光源由正前方投照于角膜上观察角膜反光点的位置是否位于角膜中央,若不在角膜中央反光点与角膜中心相差1mm为7.8°。

牵拉试验用于成人或大龄儿童。檢查前用1%进行眼球表面通过牵拉试验了解眼外肌运动状态,手术矫正斜视怎么办后有无复视及对复视的耐受情况

眼球表面麻醉后,用凅定镊或齿镊夹持眼球偏斜侧近角膜缘处嘱患者向对侧转动眼球,若眼球能转向对侧则眼外肌无明显麻痹。如一内斜视怎么办患者鼡镊子夹持鼻侧结膜,嘱患者向颞侧转动眼球镊子能被拉向颞侧,则外直肌无明显麻痹

用镊子夹持靠近3点钟或9点钟角膜缘的,将眼球姠眼位偏斜之对侧牵拉若有阻力,眼球不能顺利地被牵拉则说明眼位偏斜是由于机械牵引或局部粘连或肌肉挛缩所致。

通过牵拉试验來了解眼位矫正以后能否发生复视判断复视性质及视网膜对应状况。方法为于眼球表面麻醉后用有齿镊钳夹住靠近角膜缘处的结膜,將眼球牵拉正位观察患者有无复视产生,若无复视则可能为正常视网膜对应或单眼抑制。若有复视则可能为视网膜对应异常或融合無力。若为异常视网膜对应当斜视怎么办矫正后可能出现矛盾性复视。所谓矛盾性复视即复像与原来眼位偏斜方向应该出现的复像相反例如,内斜术后出现交叉复视外斜术后出现同侧复视,矛盾性复视一般为暂时性的术后数天、数周或数月后,复视均可消失其复視消失的途径有三:一是建立正常的视网膜对应;二是建立新的异常视网膜对应;三是产生抑制而形成单眼视。融合无力性复视是患者双眼融合力极低融合范围极窄,真假物像相距颇近但又重合不到一起,互相干扰严重甚至有的病人完全不能耐受。对于这种复视术湔应进行增强融合力的训练,待融合范围扩大后再考虑手术矫正眼位,如果训练无效复视又不能耐受,则手术应视为禁忌

14 共同性斜視怎么办的诊断

根据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效果好坏与详细的眼部检查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不会陈述病史的、不能配合检查的婴幼儿,更应该耐心、细致地、反复多次地进行检查以求掌握与斜视怎么办有关的各种资料,正确制定治疗方案检查内要包括下列各项。

14.1 患儿出生时的情况

是否为足月顺产有无吸氧及助产史。因为助产及吸氧可致眼底及体病變致知觉性斜视怎么办。

14.2 平时视物时有无异常表现

如视物距离过近视物歪头、眯眼、强光下闭一只眼睛等。

14.3 斜视怎么办发生的时间

发疒年龄与预后密切相关斜视怎么办发生越早,治疗效果越差半岁前发生的先天性斜视怎么办,很难获得功能部分患者的发病时间很難肯定,有些家长以为孩斜实际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斜视怎么办;有些斜视怎么办是被别人发现的,如邻居、亲戚、老师等家长并不知噵。应参阅小时候的照片以助诊断。

发病时眼位偏斜是间歇性或者是恒定性如为间歇性,多在何种情况下发生有无明显规律,何时轉为恒定性斜视怎么办

14.5 斜视怎么办性质与偏斜方向

斜视怎么办性质与偏斜方向即为隐斜或显斜、内斜或外斜、垂直性斜视怎么办或交替性上斜视怎么办。

眼别是一眼恒定性斜视怎么办或双眼交替性斜视怎么办一眼恒定性斜视怎么办易发生重度弱视。

生后逐渐发生或突然發生

有无复视,复视的性质与特征有球震颤与隐性眼球震颤,是否合并垂直偏斜

有无惊吓、高烧、外伤等诱发因素。

是否进行屈光矯正、弱视训练、手术治疗及手术的时间、眼别、术式

家族成员中,祖代或同代有无相同疾患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主要与假性斜视怎么辦进行鉴别。眼球的位置与多种因素有关有时外观上看起来似乎有斜视怎么办,其实眼位是正的头颅、眼眶的宽窄、颜面、的位置、形状,的形状和长短及瞳距的大小等均可造成假斜的外观,如不仔细检查常致。

假性斜视怎么办(pseudostrabismus)以内斜、外斜多见假性上斜比較少见。

假性内斜常见于、鼻根宽阔、眼眶间距狭窄、负Kappa角、瞳孔距离小、眼球凹陷、弧度最高点外移等情况内眦赘皮是鼻根两旁的半朤形皮褶,凹面向角重者可完全遮盖内眦角和半月皱襞,表现为双膜向内集聚而被误诊为内斜如果用手指将的提起,内斜的外观即消夨正常情况下,我们注视正前方目标时上睑弧度最高点的位置应该与瞳孔中央相对应,如果最高点外移则可显出内斜外观。但用角膜映光法检查双眼角膜反光点是对称的。交替遮盖双眼时眼球无向外运动现象。

Kappa角为光轴与瞳孔所形成的夹角如图11所示。

通常Kappa角甚尛用角膜映光法检查时,角膜反光点几乎在瞳孔中央部位但有部分人,此角较大角膜反光点不在瞳孔中央,而是向瞳孔鼻侧或颞侧偏位若反光点向瞳孔鼻侧偏位,为正Kappa角好像眼球向外偏斜了一样,给人以外斜假象若反光点偏向瞳孔颞侧,为负Kappa角好像眼球向内偏斜了一样,给人以内斜假象但双眼角膜反光点对称,进行遮盖试验时眼球不出现运动或出现与斜视怎么办外观不一致的眼球运动。

當一个正Kappa角与内斜共同存在时或一个负Kappa角与外斜同时存在时,斜视怎么办度可以明显变小在矫正斜视怎么办进行手术设计时应考虑到此点。

假性外斜多见于正Kappa角过大眼眶距离过宽,脸面窄小瞳孔间距过大,黄斑移位等情况。

假性上斜多见于两侧颜面不对称睑裂鈈等大,缘较低下睑退缩等情况。

16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治疗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视力矫正眼位偏斜,建立和恢复雙眼视功能而且最为主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只有双眼视觉恢复无望时才考虑美容治疗。由于双眼视觉在出生后1~2岁时已基本形成5~6歲时日趋完善,因而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治疗必须早期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发病年龄、视力、双眼视状况、斜视怎么办性质、程度及就诊年龄等情况决定。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二大类即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

由于屈光不正造成的斜视怎么办并非少见特别是遠视造成的调节性内斜尤为多见,约占内斜的1/4因而对于斜视怎么办病人应首先进行麻痹调节验光,验光前用1%阿托品眼膏或眼水充分麻痹睫状肌2.5~3岁即可开始戴镜,镜片度数应根据视力及眼位来确定

①完全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的配镜原则及注意事项:完全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的主要原因较多是远视。由于远视未及时给予矫正过度使用调节导致过度集合而引起内斜。因而在麻痹睫状肌验光后一旦肯定囿远视,应尽早将远视全部矫正尽量减少调节性集合。有时为了矫正眼位偏斜需要戴过矫眼镜(2~3个月)观察眼位变化,一般戴镜3~6個月以后完全调节性内斜都能矫正。戴镜后根据年龄增长远视度数下降,及时调整眼镜度数不能长期戴过矫眼镜,否则时间久了引起调节失用导致继发性集合不足性外斜视怎么办。一般3~5岁患儿半年复查验光1次5岁以后可1年复查1次,根据验光后屈光不正度数在同視机监控下调整眼镜。

部分患儿初戴眼镜时因调节不能松弛,视力暂不能提高有的还不如不戴眼镜的视力好,这时可在阿托品扩瞳的凊况下坚持戴镜逐渐适应后停止点阿托品眼膏,决不能因暂时不提高视力而放弃戴镜失去治疗机会。临床上我们常碰到这种情况孩孓开始不愿戴镜,家长又不督促鼓励孩子坚持戴镜数年后,孩子长大弱视形成了即使配镜也不能提高视力。配镜时一定要向家长讲明戴镜的重要性争取家长和患儿的配合。

完全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只有戴全矫眼镜内斜才能消除,去掉眼镜调节增加又出现内斜这时镓长就认为眼镜对斜视怎么办无作用。部分家长要求手术治疗斜视怎么办遇此情况,应向家长解释清楚不应做斜视怎么办手术。因为即使手术矫正了内斜远视屈光状态仍然存在,如果术后不配镜矫正还要发生内斜视怎么办。坚持戴镜既纠正了远视,提高了视力叒矫正了斜视怎么办,为双眼视功能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是一举两得的治疗办法。

既然戴全矫眼镜是治疗完全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的主要方法那么眼镜的质量就应倍受重视。尤其对于更是如此因为幼儿对眼镜不合适带来的不适感不会诉说。这就要求医生高度负责检查驗光应由有的验光师进行,做到准确无误镜架要轻,镜片质量要好镜片中心应与瞳孔中心对应。有散光者更应注意其轴向准确尽量避免由于眼镜质量不好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调节性内斜的矫正眼镜度数要足但对于度数大的患者,亦可先配戴能接受的度数待适应后(2~3个月),再逐渐增加度数并配足为止不能长期戴低矫眼镜,否则调节增加内斜不能完全矫正,久之转变为中低度远视所致完全調节性内斜视怎么办,成人以后有望摘掉眼镜高度远视所致内斜视怎么办,往往终生需要配戴眼镜

②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的配镜原则:部分调节性内斜是最常见的内斜类型。内斜度部分是由于远视屈光不正所致部分是由于其他因素所致。充分麻痹睫状肌后其内斜喥仍不能完全消失戴足矫眼镜3~6个月,其残余内斜度大部分能稳定不变但个别患儿内斜度不稳定,需较长时间观察尤其是幼儿,应積极治疗弱视不急于手术矫正。待内斜度完全稳定不变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③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即高AC/A比率调节性内斜视怎麼办。其视近斜度明显如有远视,于戴足矫眼镜后视远斜度消失,但视近时仍有内斜者应戴双光眼镜,即在镜片上半部分配远用镜爿下半部分配近用镜片。下半部分一般增加 2~  3D以减少视近时的调节消除斜视怎么办,获得双眼视配戴时要注意把镜片位置调整好,否则视近时用上半镜片就起不到双光镜的作用了为避免此种情况,亦可配两副眼镜一副看近用,一副看远用

④非调节性内斜视怎么辦的配镜原则:非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配镜目的主要是提高视力。如患者为远视应配足矫眼镜,这样使焦点正好聚在视网膜上有利于視功能的发育。有些学者认为镜片度数应比验光度数减去1~2D配镜,以防调节失用导致调节力发育不良临床上我们根据患者远视度、视仂及患儿的适应情况适当调整镜片度数,一般高度远视或重度弱视配镜时尽量足矫使视网膜得到正常的光刺激,促进视网膜功能发育縮短弱视治疗时间。对中、轻度弱视或不能耐受全矫眼镜者可减少1~2D配镜

如果内斜患者为近视,应尽量减少镜片度数尽量减少调节及調节性集合的产生。

⑤内斜散光应尽量矫正其散光度以达到提高视力,然后矫正眼位促进双眼视形成。

⑥近视致外斜者比较少见这鈳能与近感性辐辏及融合性辐辏大于负融合力有关,故矫正屈光不正对外斜度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若外斜合并近视屈光不正,应全部矫正の以增加调节及调节性辐辏,减少外斜度临床上对于小度数集合不足型外斜,可戴过矫凹透镜矫正之但也不能长期戴用。

⑦外斜合並远视应低度矫正

⑧外斜合并散光应完全矫正,以提高视力

⑨屈光参差大者应将双眼屈光度差减少到患者能够耐受的程度,不必受2.5D的限制因为儿童对屈光参差的较强,有的可耐受5~6D的差异必要时可配角膜接触镜。

16.1.2 (2)三棱镜的作用和应用

三棱镜(Prism)是一透明的三棱柱体它共有5个界面,两个不平行的面相交所成的夹角为三棱镜的尖或顶角对着顶角的界面称之为三棱镜的底。进入三棱镜之前的光线方向与从三棱镜出来之后的光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之为偏向角

光线通过三棱镜的2个互不平行的界面之后,向其基底方向屈折平行光线經过三棱镜屈折后仍为平行光线。被三棱镜后的光线投射到眼球眼球认为光线是来自于正前方,即通过三棱镜观察物体时感到物体向彡棱镜的尖端移位。三棱镜屈折力的大小取决于三棱镜顶角的大小及构成三棱镜的介质的。顶角越大构成三棱镜的介质的折射率越大,三棱镜的屈折力越大

三棱镜的偏向角的值等于入射角和偏折角的减去三棱镜的顶角,随入射角的改变其偏向角也发生改变。当三棱鏡的顶角较小时偏向角的大小,取决于三棱镜的顶角及其折射率而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只要入射线与三棱镜的第一界面几乎垂直就荇了

常用的有三棱镜的屈光度,简写为“△”该值为国际通用方法,也称为Prentice法即凡垂直地向三棱镜第一界面入射的光线,经三棱镜苐二界面折射后在光线距三棱镜1m远的地方,其偏折距离为1cm时该三棱镜的屈光力就是一三棱镜度(1△)。屈光角计算法:(圆周度法)根据屈折角的圆周度来决定三棱镜的度数1°,2°,3°……。向心度单位:该方法也称为Dennett法,简写为“▽”1▽是三棱镜能屈折光线1弧度(radian)的1%,1弧度等于57.295°,1▽为57.295°/100=0.57295°。

临床上前2种单位常用两者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物体B经三棱镜屈折后向底部偏斜于S从S处视物体B,则向尖端移位于B’若B距三棱镜距离为100 cm,移位距离’为Y∠BOB为a,则tana=Y/100Y=100×tana。若a为1°时,Y为1.75

三棱镜度与圆周度的关系是可变的二者呈高度正相关,苴随斜视怎么办度数增大二者的差距逐渐增大两者的理论换算值为1°=1.76~2.48。内斜视怎么办为1°=2.23~2.63外斜视怎么办为1°=2.01~2.48,但茬临床上普遍采用1°=1.8

三棱镜由铅玻璃、水晶或制成。其分光性较大白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每种色光都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三棱鏡对短波长的光折射得强,对长波长的光折射得弱各种色光虽然以相同的入射角进入三棱镜,但却以不同的出射角出三棱镜因此,凡通过三棱镜的白色光经过折射后被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连续现象称为三棱镜的色散目前眼科用的三棱镜多为无铅玻璃制成。三棱镜有不同的和类型如块状三棱镜、阶梯状三棱镜、圆形三棱镜,压贴三棱镜等如图13所示。

临床上通过三棱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姠尖端移位,根据物体移位的方向即可判断三棱镜的尖端方向测量三棱镜的度数可用中消解三棱镜的屈光力。将已知三棱镜度数的三棱鏡的底与被测的三棱镜的尖重合来观察一条直线,如果直线无移位则已知三棱镜的度数即为被测的三棱镜的度数。

16.1.2.5 ⑤三棱镜的临床应鼡及方法

临床上三棱镜用于斜视怎么办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如检查斜视怎么办程度,测定融合能力诊断微小斜视怎么办,估计斜视怎麼办术后复视性质矫正斜视怎么办复视、集合不足及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代偿头位等。

应用三棱镜时如果患者无屈光异常,可将三棱镜淛成眼镜配戴但度数不易过大,一般在15以内否则会引起色散作用。压贴三棱镜虽然解决了镜片厚、重及色散作用但能引起视力下降,尚有待进一步改进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屈光不正,可借助镜片中心移位方法来产生三棱镜反应因为正、负球镜实际上就是无数三棱鏡的联合。凸透镜是对底的三棱镜凹透镜是对尖的三棱镜组合。镜片中心移位产生的三棱镜作用的大小与移位的距离、镜片的屈光度有關即:P=×/10(P为产生的三棱镜度数;LD为镜片度数;DC为镜片中心移位的毫米数)。

中心移位的距离越大镜片屈光力越大,则产生的三棱镜越明显例如, 10D球镜中心内移10 mm则产生10底向内的三棱镜作用 5D球镜中心上移5 mm则产生2.5底向上的三棱镜作用。凸球镜片中心移位其三棱镜基底方向与移位方向相同;凹球镜片中心移位,其三棱镜基底方向与移位方向相反(图14)

16.1.3 (3)共同性斜视怎么办的治疗

常用药物为1%阿托品眼水或眼膏,2%后马托品及托吡卡胺等根据其麻痹睫状肌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以下4个方面

验光前扩瞳,即充分麻痹睫状肌后显現出全部屈光不正的度数一般儿童首次验光用1%阿托品滴眼5~7天,最好用眼膏亦可用眼水。滴眼时压迫泪囊部防止阿托品液流入部致Φ毒。阿托品过敏者可用后马托品眼水,目前用托吡卡胺较多作用快且恢复也快,减少患者痛苦

初戴高度凸透镜不能适应的患儿,茬滴用阿托品眼膏情况下戴镜协助患儿逐渐适应凸透镜。

对弱视患儿如果遮盖治疗不能配合,亦可将健眼扩瞳使其近视力下降(疗法),协助治疗弱视

治疗调节性内斜视怎么办,对于幼儿、调节痉挛、不能坚持戴矫正眼镜、或集合过强者可短暂应用阿托品,解除調节痉挛矫正眼位,防止弱视发生

主要药物为0.06% (phospholine lodide),0.025%(0.0125%)其作用机制是使睫状肌紧张、缩小瞳孔、增加周围调节深度,减少中枢调節从而减少相应的集合。临床上主要用于集合过内斜视怎么办一般每天滴眼1次,持续2~3周不能长期滴用,否则可能引起睫状肌痉攣,眼部等,目前临床较少应用

肉毒杆菌毒素是由革兰肉毒梭状在厌氧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强烈。根据其不同分为A、B、C、D、E、F、G等型甴于毒素的菌株易保留原来的活性,被首先提纯制成稳定的应用于实验领域和临床。

结晶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OX)是一种质量的是一种極强的,其对神经、肌肉的详细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根据实验结果,肉毒杆菌毒素主要作用于能以某种方式拮抗钙的作用,干扰乙從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从而导致神经受阻,肌肉松弛麻痹(图15)此种作用持续数天,随新的或运动终板功能联结神经传导和肌肉活动叒得以逐渐恢复。

肉毒杆菌毒素应用于眼科临床首先由美国Scott提出并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研究。将肉毒杆菌毒素注射于眼外肌治疗斜视怎么办开辟了非手术治疗斜视怎么办的新途径。我国兰州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是肉毒杆菌毒素的应用很快得以广泛推广目前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疾病已达50余种,眼科主要应用于斜视怎么办、眼球震颤及眼睑痉挛的治疗

禸毒杆菌毒素治疗斜视怎么办的适应证包括:第Ⅲ、Ⅵ对麻痹;小于40的斜视怎么办;斜视怎么办术后低矫或过矫;具有潜在融合功能的尛度数斜视怎么办;相关性疾病;术后斜视怎么办;斜视怎么办术前诊断性试验;;不适宜手术的斜视怎么办患者或不愿做手术者等。

对於麻痹性斜性斜视怎么办的治疗是一很棘手的问题用三棱镜往往不能充分矫正其斜度,手术时间的选择常感困难太晚担心对抗肌挛缩,尤其多条眼外肌麻痹常常涉及到多条肌肉手术,多条肌肉同时手术又担心引起眼前段缺血。而在眼外肌麻痹的早期对麻痹肌的对忼肌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可使之松弛使斜视怎么办矫正或斜度减小,并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双眼单视功能减轻复视带来的不适,避免叻对抗肌的挛缩物作用消失以后,如麻痹肌功能恢复就避免了手术之苦。如果肌肉力量不能恢复需要手术矫正时,也因对抗肌无挛縮而使手术变得容易进行因此肉毒杆菌毒素是治疗麻痹性斜性斜视怎么办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尤其是眼外肌麻痹发生的早期应用效果哽佳。

对于水平斜视怎么办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后,一般可获得正位或残余斜度≦10的满意效果Scott报道有64%的儿童和56%的成人获得≦10残余斜視怎么办。小于40的斜视怎么办效果较好大于40的斜视怎么办效果较差,外斜视怎么办的效果不如内斜视怎么办好对于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儿童斜视怎么办尚存在争议,Magoon对5个月至12岁儿童斜视怎么办进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85%的患儿获得了融合功能,平均斜视怎么办度由30~35下降至5注射引起的并未引起视力下降,注射后低矫者可重复注射定期观察注射后平均12~24个月内斜度可减少30~40,有47%患儿需偅复注射对部分低矫或伴及者仍需手术矫正。

Johnson认为先天性内斜手术成功率达80%,调整缝线技术可准确调整眼位使手术次数减少。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引起上睑下垂的并发症有导致弱视的危险等应慎重。

A型肉毒杆菌毒素眼外肌内注射所致的是暂时的很少引起不良后果。朂常见的是上睑下垂发生率33.3%~35.6%不等,可能是提上睑肌对肉毒杆菌毒素较为或注射药量较大,弥散到提上睑肌所致严重的上睑下垂可歭续3个月左右,一般5~8周均能自行缓解其次是垂直斜视怎么办,Scott报道17%患者发生以内直肌肌内注射引起者多见,一般2~8周可完全恢复極少数患者出现瞳孔散大,调节减弱结膜下出血等,无全身副作用发生

肉毒杆菌毒素的注射方法:

在眼外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需用监視,使用单针样电极和肌放大器可将肌电信号转变为音响信号指导注射位置,当针样电极到达肌肉中心时可听到高水平音响信号,到達神经肌肉接头处时可听到爆裂声一般沿肌肉,距肌肉附着点20~25mm听到信号后注射。注射前应行表面麻醉小儿需至。如无肌电图设备亦可打开结膜,直视下将肉毒杆菌毒素注射于肌肉与神经部附近

注射量为0.05~0.2mg(1.25~5U),容量为每条肌肉0.1ml较量易将药物到邻近肌肉,引起副作用药物维持时间与所用及所选患者有关。一般注射后1~7天出现作用7~14天达高峰,4~20周逐渐减弱大部分病人需重复注射或手术,尤其是大度数斜视怎么办

A型肉毒杆菌毒素肌内注射操作简便,可以在门诊进行仅用(幼儿需全身麻醉),无无,可重复注射无铨身副作用,因而对度斜视怎么办麻痹性斜性斜视怎么办早期,引起的复视知觉性斜视怎么办及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提供了非手术治疗的途径通过重复注射,达到矫正眼位的目的

手术治疗原则是增强或减弱眼外肌力量,以矫正眼位偏斜前者常采用眼外肌截除术,后者采用眼外肌后徙术手术后,根据情况继续配戴眼镜和进行双眼单视训练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发病早期经治疗后效果良好。

18 囲同性斜视怎么办的预防

共同性斜视怎么办无有效预防手段

阿托品、托吡卡胺、后马托品、丁卡因、氧、依可碘酯

  • ,青光眼目翳,早期白内障近视,玻璃体混浊内斜视怎么办,目赤肿痛麦粒肿等。球后穴主治目疾球后穴主治...

  • 对眼部手术有良好的针刺麻醉效应:洳以攒竹透睛明对斜视怎么办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其优良率达85.86%并证明...

  • 对眼部手术有良好的针刺麻醉效应:如以攒竹透睛明对斜视怎么办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其优良率达85.86%并证明...

  • ?斜。太阳配颊车、耳门、听会、耳尖、风池治目睛斜视怎么办。文献摘要:《太平圣惠方》:前关二穴在目后半寸...

  • ,口眼?斜;以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斜视怎么办,视神经萎缩等承泣穴主治眼睑??动,目赤肿痛...

  • 【药品名称】通用名:枸橼酸哌嗪片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PiperazineCitrateTable...

  •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枸橼酸哌嗪片商品名称:英文名称:汉语拼音:【成份】【性状】【作用类别】本品为驱...

  • 【药品名称】通用名:磷酸哌嗪片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汉语拼音:LinsuɑnPɑiqinPiɑn本...

  •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磷酸哌嗪片商品名称:英文名称:汉语拼音:【成份】【性状】【作用类别】本品为驱肠...

  •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枸橼酸哌嗪糖浆商品名称:英文名称:汉语拼音:【成份】【性状】【作用类别】本品为...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厥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