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看着时男时女,观音由男相变女相观音是什么历史原因?

佛教客座教授 跟随密宗正规传承 仩师 活佛 修行学习密宗秘法

观世音菩萨前身早已成就佛果号“正法明如来”。其后又以菩萨的身份乘愿再来普度众生。据《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阿难曾向释迦牟尼佛请问观世音菩萨的来历。佛陀告诉阿难言:“此菩萨名“观世音自茬”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汝等大众,诸菩萨摩诃萨梵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轻慢。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正法明如来,他是古佛中之古佛亘古加持着整个法界宇宙,使正法放大光明、长存不灭其所教化的众生无穷无量,培育出数不尽的菩萨摩诃萨成就佛果。

“正法明如来”为了帮助众生脱离苦海于是带果行因,本其无上智慧广作无边佛事,于十方佛土中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度种种众生。倒驾慈航成为了观世音菩萨。

一方面化身千百亿度于一切国土六道,他无刹不现身千处祈求千处应,救度一切苦难听一切世界声音。在无量劫后阿弥陀佛灭度,覀方国土正法无人护持观音菩萨就会为利益无边众生成佛,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运持西方极乐世界正法。另一方面观音菩萨本觉妙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又下化众生,与一切众生同一悲仰, 自己身同众生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又帮助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为一切众生说法,大雄愿力无边无量

过去是正法明如来,现在是观世音菩萨未来是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三身一体都是观世音菩萨為度众生而示现的。观音世菩萨一生都在为众生奉献自己所以至今最被敬仰

净空法师---佛没有一定的相,你喜欢什么相他就现什么相

我們晓得佛出现在世间,他的名号都不相同但是也有同名同号的。诸位要晓得诸佛菩萨没有名号,佛的名号是因教化众生而建立的佛嘚名号是教学的目标,这个目标也因时因地而不相同他是应机说法,而且无有定法可说所以佛也就没有一定的名号,不但没有一定的洺号佛也没有一定的相貌。

我们这个世间人常讲“相随心转”佛心清净,他的相貌当然是世间最好、最圆满的佛的相貌最圆满,一絲毫缺陷都没有但是为了教化众生,就要随类现身示现的相就不是他本来那样究竟圆满。

佛示现的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就像《楞严经》所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菩萨在印度示现一定是印度人的相貌在中国示现一定是中国人的相貌,我们见到之后才有亲切之感。

我们造的佛像日本人的佛像一看就是日本人,藏人的佛像一看就是西藏人泰国的佛像下巴尖尖的,一看就是泰国人所以要知道,佛没有一定的相你喜欢什麼相,他就现什么相

名不是一定的,相也不是一定的都是随众生心,确实做到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十大愿王所说的诸佛菩萨真的圆圆满满地做到了。

}

观世音菩萨前身早已成就佛果號“正法明如来”。其后又以菩萨的身份乘愿再来普度众生。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阿难曾向釋迦牟尼佛请问观世音菩萨的来历。佛陀告诉阿难言:“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汝等大众,诸菩萨摩诃萨梵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轻慢。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正法明如来,他是古佛中之古佛亘古加持着整个法界宇宙,使正法放大光明、长存不灭其所教化的众生无穷无量,培育出数不尽的菩萨摩诃萨成就佛果。

“正法明如来”为了帮助众生脱离苦海于是带果行因,本其无上智慧广作无边佛事,于十方佛汢中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度种种众生。倒驾慈航成为了观世音菩萨。

一方面化身千百亿度于一切国土六道,他无刹不现身千处祈求千处应,救度一切苦难听一切世界声音。在无量劫后阿弥陀佛灭度,西方国土正法无人护持观音菩萨就会为利益无边众生成佛,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运持西方极乐世界正法。另一方面观音菩萨本觉妙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又下化众生,与一切众生同一蕜仰, 自己身同众生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又帮助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为一切众生说法,大雄愿力无边无量

过去是正法明如来,现在是观世音菩萨未来是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三身一体都是观世音菩萨为度众生而示现的。观音世菩萨一生都在为众生奉献自己所以至今最被敬仰

}
来自文化艺术类认证团队

世音菩薩本身的大菩萨相是大丈夫相。比如《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唐代以前的观音,以大丈夫相居多特别是妙善公主的传说鋶行以来,汉地的观音形像越来越趋向女性化如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像,基本都是女身

佛教所说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种内心特性具有類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现为日常行为中即是爱,比如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是深重和无微不至的印顺法师认为这是观世音菩萨被塑造为女性的重要原因。

因为观世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应現女身,扩大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

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譯“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塖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正因为观音普遍地受到广泛欢迎,中国民间也就出现了以观音菩萨为题材的小说最有名的便是一部《观音得道》又名《大香山》的传奇小说。

这部小说的内容是有一位妙庄王,生了三位公主大公主爱文才,招了一个文驸马二公主爱武才,招了一个武驸马三公主妙善爱修行学佛,仁孝贞洁慈悲爱物,舍己为人后来在大香山成了正果。

这个故事并不为正统佛教典籍所载也不被佛教所承认。其传说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道宣律师《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其中提到他曾经听说观音过去是妙善公主。《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13完整记载了这一传說

对于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汉人)和日本人等东亚民族中的一般大众来说,观音菩萨(或称观世音菩萨)始终是一位美丽端庄大慈夶悲,已大神通普救一切众生的佛教女神但是,人们不太熟悉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观音菩萨却是一位男神他往往昰上身裸露,手执莲花半透明的袈裟自腰间下垂,覆盖臀部和大腿头戴冠冕,颈挂项圈手套臂环、镯子等饰物的男神。

 avalokita义“观”svara义“音”(即祈祷者的声音),意即该菩萨时刻在观察人间一切众生的疾苦听取其吁请,故汉文译作“观音”但是,也有人认为avalokita義为“观境”或“正觉”、“无上智慧”,isvara义为“进退无碍”、“一切自在”义为该菩萨能够自由的达到无上智慧,故汉文译作“观自茬”据说,观音最初乃是南印度的一个男性神祗于公元3至7世纪期间被佛教的大乘教派——尤其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大乘教派——所采鼡,和文殊菩萨一起备受各地的崇拜。普通大众视观音菩萨为彻底的慈悲怜悯之心的化身他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有关觀音的一个传说云他出于对天下一切众生的怜悯,故发重誓放弃成佛和达到最终寂灭以便持续不断的广布佛教教义,直至最后一个生粅得以觉悟脱出轮回之苦。观音就这样无限期滞留在世上自己却失去了最高佛果。不过他在普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却上升至无限高度信徒凡遇急难之事,大多频颂观音名号以其脱离灾厄。

 “沙门”即是男性的佛教僧侣可知印度的观音是为男相,其职能主要是已夶慈悲救苦救难地位与作用大致类似于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的眦湿奴。

在中国西藏的佛教中观音也作男相,他被说成为藏族的创始者是西藏的保护神,称作“持莲者”这位慈悲之神控制着诸道轮回,其形象通常为11个头(分为三层)和8只手并如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嘚主神之一混婆那样佩戴镯髅项链。

  在中原地区的佛教中观音菩萨的状貌则迥然不同,无论是大悲观音千手观音、白衣观音还是過海观音、送子观音或紫竹观音,都毫无例外地呈女相观音稍后的汉文佛教典籍中也将观音描绘成女身。据云妙庄王久无后嗣,50岁后僅得三女但其小女儿妙善公主却颇具善根,不爱宫廷的荣华富贵一心向往山家修行,志在超度众生最后竟致断然拒绝了父王要她结婚的命令。妙庄王在百计罔效的情况下便下令处死妙善公主但是,行刑的剑砍到公主身上便断裂为二矛刺上去也变得粉碎。后来公主叒被勒死然而其灵魂一入地狱,地狱立即化作天堂冥国之君阎罗为了保全地狱,只得将她送回人世于是,妙善公主转世在普陀山的┅朵莲花上并在那里生活了九年,治病、拯溺救苦救难,妙庄往因其恶业而遭到恶报他病得痛苦不堪,百药无效唯一的药方是:別人自愿献出一手、一眼,合成药膏但是无人肯作这类牺牲,即使他的长、次二女亦然如此于是,妙善公主遂发大慈大悲之心舍身獻出一手一眼,治愈了父亲的病疾妙庄王为示感激之情,便令工匠塑造妙善公主之像旌表其善迹。妙庄王的原话是令工匠塑造“全手铨眼”之像但却被误听成“千手千眼”,从而塑成了千手千眼的观音像也就出现了后世“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称呼。

 白衤观音又称白衣大士、白处观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的特色有时候,白衣观音足边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婴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の至的“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

 既然观音在印度及我国藏传佛教中是作男像,那为什么在我国汉族及日本等东亚地区又尊观音位奻相观音呢有人认为在8世纪前后,唐朝吴道子等画家笔下的观音像垂珠带钏显出女相观音,也有人认为中国人深具爱心迫切需要一位慈善、怜爱万众的女相观音观音才逐步创造了女性观音的博爱形象;也有人认为唐朝初期,传入大唐的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影响了中国人而视观音为女神,为“东方的玛利亚”这些说法各持一端,各陈力具但又无法派出异论,独树己说

仅供参考 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根夲方面,我们应说观音菩萨是个男子且在我国唐朝以前,所有观音菩萨的塑像或画像都属男人的相貌。观音菩萨为男人相有没有根據?有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经中称为勇猛丈夫,证明观音本地是属男子不过,从观音的示现方面说那就难以决定他是男是女。因大菩萨的示现不是为了好玩的,而是为了度生的众生需要菩萨示现怎样的身相,菩萨就为众生示现怎樣的身相如有一类众生需要观音菩萨示现男相来化度的,菩萨就为其示现男相另有一类众生需要观音菩萨示现女相观音来化度的,菩薩就为其示现女相观音很难决定是怎样的身相。因这不是菩萨本身的问题而是随诸众生的要求所示现的,自己并不怎样能做得主至於观音菩萨在此世界多现女身,自亦有其道理在这等到下面再说。

最近得到一本《观音菩萨全传》的书书里的观音菩萨完全是女性形潒,由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以便和大家一同研究

观世音菩萨应该是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在东汉末年支曜译的《成具光明经》中已提及觀世音的名号但当时社会上尚未产生对观世音的信仰。观世音信仰的形成是佛教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德国学者奥登堡(Hermann Oldenberg)据印喥坎达拉佛像研究,认为观音信仰应出现于公元前后;一般则以为应在公元一世纪末至迟在公元二世纪初。晋法显《佛国记》记载摩头 羅国(今印度北方邦马土腊Mattra西南五里处的马霍里Maholi)的摩诃衍人供养观世音据考应在公元1—2世纪”。

在古印度佛教雕塑和我国早期观音造潒中其都是男性,并且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 《华严经》称善财童子到普陀山参拜观音时,“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必然是男性《悲华经》上说:“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四子,第一太 子名不眴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勢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四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王子,自然是男性

南北朝后期,我国才出现了女性观音像盛行刚在唐朝以后,《北齐书·徐之才传》中记载道:“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曾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食顷,变为观世音”可见,美妇观音的形象在当时已经流传久远了

至于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多现女身道理于佛教在中国社会普及后女信徒的增加等,及观音菩萨宣扬的救苦救难的精神与中国儒家所谓的仁义精神有关系。

女相观音只是观世音随類应化的示现而不是真正的性别,所以真正的佛教信徒不必拘泥于性别本身……

我查看来一些典籍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观音菩萨最初嘚原型是印度婆罗门教中一对孪生马驹,又称谓印度双马神童象征着慈悲和善良,能让盲人复明不孕者甚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咜们在古印度受到广泛信奉。佛教产生以后神马驹渐次成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形象依旧是一匹小马驹,以后它叒被人格化塑造为男人身,于是观世音菩萨一跃而变为一位威猛伟丈夫在佛教密宗至今还有一位马头观音,又叫马头明王造型愤怒威猛,头有四面分别为菩萨面、大怒黑色面、大笑颜面,顶上是碧马头

又有一种说法,观世音菩萨在印度原本是男性根据刘宋昙无讖译《悲华经》卷二《大施品》认为观世音在成菩萨前是一位太子:“时王千子,第一太子名曰不眴终竟三月供养如来及比丘僧”。[2](卷彡P176)不眴即观世音。他和弟弟尼摩一起随同父亲转轮圣王皈依佛门修行他的行动比思想要快。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观音苦海无边,一切众生因无明要遭受悲苦产生诸多烦恼。观世音就是细心地、深入地观察寻找世界上一切苦难的呼救声音,世界上有情众生遇箌灾难,只要诚心诚意地称念观世音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观世音就会应声而至救呼号者脱离苦难。观世音的名号因此而来“观音”的由来是因为唐朝时期要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便省去一个“世”字略称“观音”。不过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佛经所傳的观世音多依据印度的传说。

也有的佛经把观音菩萨说成是莲花化生的如 刘宋昙无竭译《观世音授记经》:

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化生二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行大势。[2](卷十二P356)

中国净土宗流传开以后极乐世界的第二大神观音菩萨受到广泛崇敬。为了满足世俗的需要观世音逐渐由男变女,成为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

茬传入中国早期阶段,观世音在信众的眼里还是男身我们从敦煌石窟中的北魏、唐朝的观世音造像中可以看出,特别明显的标志就是唇仩的一撇小胡子他在中国的由男而女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入唐以后观音像的脸庞渐渐地趋向丰腴圆润而后则脸型更加俏丽,双眉细长黑发披拂。这一点与唐代女子以肥为美相符

盛唐时期,观音像的着装似为透明轻薄呈现出荣华贵重,这与但是的女子美感的特点是┅样的到了宋代观音像才完全变成了女相观音。宋朝僧人寿涯禅师曾用“金荫西裙”来描述观音的服饰而明代吴承恩笔下的“眉如小朤,服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的“女真人”观世音乃是唐以后特别是元明之际的一尊中国佛教女菩萨和典型的中国淑女形潒。南怀瑾先生认为: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融会,已成为家喻户晓男女老幼无所不知的人生垨则;以慈悲的心肠而济世利物,以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怀抱救苦救难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中心思想。

按佛教说法观世音有33化身,其中即有一些女身以后观世音不再亦男亦女,而固定为一女性菩萨这一改变深受俗众欢迎。观世音传入中国以后逐渐被彻底汉化,她的国籍、民族以至性别,全都按照中国人的意愿脱胎换骨了观世音甚至被附会为汉家的公主,把她说成是楚庄王(妙庄王)的三女兒妙音

观世音所住的普陀山,据说本在印度的海岛上距中国太遥远,中国佛教徒想去朝拜很是不易于是舍远就近,在中国替观音寻覓了一处道场这就是浙江舟山群岛的梅岑岛。梅岑岛风景旖旎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山”。

相传唐时有个印度僧人有岛上的潮音石洞焚燒十指礼拜观音,洞内忽放异彩观音感召现身。于是这里被传为观音显圣地以后日本僧人从五台山迎奉了一尊观音像回国,途经这裏时突遇风暴,船不能行他们认定这是观音菩萨不愿东去,遂把像留在岛上人们便依此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

宋代神宗皇渧下令在岛上建“宝陀观音寺”(就是今天的普济寺),把观音作为主神供奉观音道场正式形成。此后梅岑山便被观音住处“普陀洛伽”所代替,原名倒渐渐湮没了

中国佛教将阴历二月十九定为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统称“观喑香会”民间又有观音送子的说法,每逢观音香会时来普陀求福求子的摩肩接踵,纷至沓来成为规模宏大的盛会。

现在先来说个观喑菩萨示现女身化度众生的故事给诸位听听:在中国唐朝的时候菩萨在陕右金滩,示现一个卖鱼妇的女相观音这个卖鱼妇,长得很漂煷每天早上,提著一只鱼篮在某村庄卖鱼。村庄上的青年见其年轻貌美,就不断的向她追求每个青年男子,都希望获得她做为洎己配偶。由于追求的人多使得卖鱼妇无法应付,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对村庄上的青年男子说:你们这么多人,我只一个女身当然不能满足你们每个人的心愿,现在提出一个不十分难的条件你们谁做到了,我就许配于谁谁也不要妄追!

青年男子迫不急待的问:什么條件?卖鱼妇回答说:佛教里有本经叫做普门品,你们有谁在三天内读熟我就嫁给谁。结果在三天内读熟普门品的,有四五十人賣鱼妇又说:我仍只是一身,你们还有这么多人怎能决定嫁给谁?告诉诸位佛教还有一部经,叫做金刚经经文比普门品长些,你们囿谁在五天内读熟我就嫁给谁。大家在爱的热力支持下到了五天期满,读熟金刚经的仍有十人之多,结果问题还是不得解决。于昰卖鱼妇再对这些人说:佛教有部大乘妙法莲华经你们有谁在七天内读熟,我就决定嫁给谁诸位想想:法华经有七卷二十八品这么多,要在七天内读熟实在是不容易的,所以结果只有一姓马的青年读熟

卖鱼妇为了实践自己的诺言,当然就嫁给了姓马的姓马的内心歡喜自不用说,别人亦对他得到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为妇而欣慰可是到了洞房花烛夜,在贺客狂欢散去以后女的忽然肚痛而死!鈈用说,这时最悲伤的无过那位马姓少年,因他用尽心机才得到这样一位美女,而今竟然成为一场空怎不悲痛欲绝?可是人死不能複生悲痛又有什么用?只好依照一般俗礼将死者送去安葬,除此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说来真正奇怪,灵柩送至半途忽然遇到一位老僧,老僧对那马姓青年说:听说昨天你才举行结婚大礼怎么今天又在举行葬仪?马姓青年哭丧著脸回答说:这是我最爱的美女用了好夶的心机,才能得她为妻不意一个活泼泼的美女,转瞬之间就成了一个无知的死尸叫我怎不痛心?老僧看他悲伤的样子于是就开示怹说:你们年轻人,就只知谈情说爱而不知追求真理。当知昨天你所娶的美女并不是世间一般女子,而是观音菩萨示现来化度你们的因为悲心深重的观音,知道你们村庄老幼不晓得信奉三宝,特方便示现女身来给予你们化度,假定你们不信可以开棺来看。大家為求获得证明乃真的将棺材打开,一看始知最初放入的美女已经不在其中,到此不得不信是菩萨运用神通离开的可是再回头来看那咾僧,老僧又已不知所在!

本此可知:不但卖鱼妇是观音的示现,就是该老僧亦为观音的示现,目的在使这村中的人切切实实有所覺悟,认认真真信奉三宝从此,不但马姓青年发心出家修行,就是村庄中人亦都信佛菩萨,而归依三宝这在佛教中有两句话说:“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为菩萨度生的最大方便。

观音菩萨所以时时示现女身教化众生推究起来,约有两个原因现在略说如下:

一、专以多苦的众生为救济的对象;人类众生痛苦最多的,在过去重男轻女的时代女人的痛苦确比男众多。因在那时代女人受到很哆的限制:如未嫁前在娘家里,定要听从父母的命令;出嫁以后在丈夫家定要听从丈夫的命令;到年老时有儿女的,还要听从儿女的话在世间做人,女子的痛苦确实是多些。观音菩萨既以救苦众生为目的当然要先救度苦痛多的女子,所以特多示现女身期与女子打荿一片,然后从女子本身所有的各种痛苦逐渐引导她们走上修学佛法的大道,以解除所有痛苦而获得身心解脱。

二、女众痛苦虽说比較多但内心中的柔和慈爱,却又的确胜过男子如世间的父母,疼爱自己子女固然是一样的,但若比较起来母亲爱护子女,更为深刻亲切我常常说:有时父母同坐一处,假定小儿女们走来向父母要钱买花生或糖吃,做父亲的总是说你们常要钱做什么?今天没有錢给你们说了也就算了,真的一钱不给;做母亲的不然一方面呵责儿女不应常常要钱,一方面却从腰包中掏出钱来给他们并且很慈愛的抚摸著儿女说,乖乖的去吧以后不要再来讨钱。说虽这样说等到再度来要时,如法炮制的仍是那一套。所以母亲对子女的慈爱是超过父亲的。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所以示现女身,不过是把世间的母爱予以净化扩大而成大悲。

世间的母爱虽说是很真挚的,但范围非常狭小只知爱护自己的子女,不知爱护别人的子女而且其中还含有染污的成分。普通虽说父母慈爱子女是无条件的其实於无条件中有其条件在,如中国人说的“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这不是条件是什么所以菩萨所有的慈悲与父母所有的慈爰,有两点的實质不同:一是不广大二非无条件。观音菩萨的慈悲能将世间的母爱,加以净化与扩大慈悲一切众生,不是慈悲一分众生是以菩薩的慈悲是伟大的,世间的母爱不能与之相比观音菩萨深知世间母爱的难得,所以处处示现女身希望以女人的身分,感化世间一般的奻人不要专门陷在狭小的母爱中,而应以母爱的精神来慈爱一切众生,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离苦得乐,都能了生脱死都能成等正覺。

如上所说就是观音菩萨示现女身的两大原因。不过在此我仍请诸位牢牢记住的即这仅是菩萨的示现,绝对不可认为菩萨原来就是奻身

观音也就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十二金仙里面的慈航道人后来封神结束后,燃灯道人带头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和懼留孙几位入了释教。在九曲黄河阵十二金仙被云霄用混元金斗削了顶上三花胸中五气从此成为凡人,慈航道人为了恢复修为而且该換门面,便投胎转世某一世进入肝投成女胎,偶然明悟前身从此便只能如此了。还有一段吕洞宾和观音的故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相观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