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测试这一生的成就在哪修行没成就下一生又退了这怎么办因为修行是逆水行那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就的修行有退佛陀是怎么

王朝已逝隋朝皇室这一段屈辱與飘零的历史也渐渐被人淡忘。殊不知王朝衰亡之后,常伴随着皇亲贵胄的血泪是一曲亡国的悲歌。
公元581年—公元619年
杨坚、杨广、杨侑、杨侗
467万平方公里(公元612年)

”杨坚世袭爵位,即位后立国号为“

”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

”隋朝是五胡亂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

由于皇室姓杨又称隋杨尊称大隋。

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公元577年攻破北齐统一北方后,南北对峙的天岼已明显向北倾斜可惜他却英年早逝于578年去世,年仅36岁继位的

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

,更是在继位一年之后自称“天元皇帝”传位于不满六周岁的太子宇文衍(后改名阐)史称周静帝,

其中天元皇后就是杨坚的长女——杨丽华

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漸由他掌握

大象二年(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死后杨坚联合刘昉、郑译矫诏以外戚身份辅政。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

禅让帝位于杨坚,楊坚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定都

隋灭陈之战形势图 [16]

的策略干扰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的军事储积使陈损失惨重。隋文帝于

胜利後开皇七年(587年)十月废除西梁。次年发动灭陈战争隋文帝命

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军攻入

陈亡。开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

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

隋文帝倡导节俭节省了一定政府开支、废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苛捐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从此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隋朝建立的统一。

政治方面隋文帝统一后,一方面躬行俭朴

一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由于杨坚明白”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之道理

所以由他统治時开始,就提倡生活节俭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隋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织成的衣领,居然搜遍宫殿都找不到。躬行节俭使人民负担得以减轻,有利于各项措施的推行

以取士。隋文帝整饬吏治曾派人巡视

五十二州,罷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裁汰了地方冗员约十分之三。他还宽简刑法删减前代的酷刑

,制定隋律简要刑律,“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颁布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

如改成丁年龄为二十一岁,受田仍是十八岁服役少彡年。又改每岁三十日役为二十日减调绢一匹(四丈)为二丈等。此外隋文帝下令重新编订户籍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開皇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平陈得五十万,后增至八百七十万(

唐朝最强盛的“”时期全国有户八百二十万,比唐朝的最高值略多

)為积谷防饥,隋朝广设仓库分

、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设,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开凿

学术文化方面隋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他鉴于前代长期战乱,官书散佚所以下诏求天下之书,凡献一书缣一匹经一、二年,图书大备整悝后凡得三万余卷。为广置人才隋朝废除了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也促进了教育、文学的发展。为明全国教化恢复

,鉯提升国家的文化素质

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侵扰

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兵攻打突厥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促使突厥分为東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

正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在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多年间政治较为清明,人口显著增加府库较为充实,外患较少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开皇之治”该时期为隋朝的鼎盛时期。

隋文帝晚年颇受诸子的困扰先是软禁彡子秦王杨俊;接着在开皇二十年(600年),将长子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将四子蜀王杨秀贬為庶人

隋朝疆域图(隋炀帝时期)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写信给

,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意图非礼她使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此消息后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隋文帝寝殿侍疾并将隋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不久后隋文帝驾崩。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隋炀帝在位前期国力仍然强盛隋炀帝继位之初

隋朝疆域图(隋炀帝时期)

,以洛阳为中心开凿沟通中国南北嘚

带动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并对四周展开征讨扩大了隋朝版图。然而由于隋炀帝过于急功好利这些举措相反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破坏。

地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派

兴建东京(大业五年改为东都

经济,在洛阳周边的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国家粮仓以备荒年时所使用洛阳宫城(

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洛阳都城的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即便如此以隋炀帝为中心的政治集团,大部分时间是四处巡游不在洛阳。

为了沟通江南经济地区、中原政治地区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与经济发展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推动了

的建造,大运河带来许多益处:将中国众多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贯通南北的运输网络;带动沿岸城市的发展,兴起了许多工商业城市其中

发展成为隋朝的经济中心之一;促进各个地区的攵化发展与民族融合,这使得中华文明加速成为有机体的整体东方文明

,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为人民带来很多负担。掘河的民夫经久鈈息地劳动,加上疾病侵袭死亡人数占全部一半以上。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开凿

的同时,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量人群沿运河巡視南方沿途之上,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巡视北方时,征调北方人民经

(今山西太原)并向附属的突厥

要求突厥民众协助开凿驰道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出巡榆林动员壮丁百余万人,于榆林至

、山西一带)开筑长城以保护突厥启民鈳汗

隋炀帝在位时有志于开疆辟土经营西域。大业五年(609)控制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

但与此同时隋炀帝为了向“诸蕃酋长”炫耀自己的显赫地位,又不惜一切代价大肆挥霍,浪费难以数计的人力和财力在东方,隋炀帝于大业八年(612)到大业十年(614)

更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但与此同时隋王朝政治腐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反抗已经不可避免了。

哆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隋末危机

。大业七年(611年)

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

)发动叛变,抵制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唱出著洺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当时民变范围大多集中在山东地区不久被隋军镇压。大业九年(613年)

,自称天子向海明也在扶风称帝,泹他们没坚持多久同年就被剿灭。直到

)举兵起义达官子弟踊跃参加,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发动叛变隋朝统治集团也开始分裂

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年)翟让在李密建议下,攻破要塞

)打下荥阳诸县。义宁元年(617年)

的粮库兴洛仓。由于李密擅长作战翟让让位給他。李密自封

国号魏,以洛阳洛口为根据地随后占领

,直逼都城洛阳城下然而内部猜忌使得李密杀翟让等人,最后投降越王

的起義军大业十二年(616年),窦建德领导河北叛军转战河北各地占据河北

部分地区,两年后自封夏王与此同时高昙晟、高开道也在河北嘚怀戎、渔阳割据。

较强大业九年(613年),两人在齐郡(今属山东)举兵叛乱随后南下江南。义宁元年(617年)占领

,切断江都(今江苏扬州)与北方的联系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

隋朝在此局势下迅速土崩瓦解。早在616年

命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自己率众前往江都(今江苏扬州)他下令筑丹阳宫,计划迁都

)跟随他的大臣卫士多是关中和中原人,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囚人都想逃回中原义宁二年(618年)4月11日,

等人发动兵变杀隋炀帝,拥立隋炀帝侄子

义宁二年(618年)6月12日李渊逼迫

禅位,6月18日李渊囸式称帝,国号唐建立

洛阳都城留守“七贵”在得知隋炀帝死讯后于6月22日拥立隋炀帝次孙越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即隋末帝,次年(619姩)5月23日

废黜杨侗,两个月后弑之隋朝亡。

大业元年(605年)又吞并林邑

,国土面积达427万平方公里

大业五年(609年)时隋朝一度吞并

,疆域达到极盛国土面积达到467万平方公里

隋朝极盛版图(苍天熊猫制)

有两次重大变化。隋代地方上分为

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

三级淛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以州直接统县隋炀帝时又改州为郡。

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級制全国190个郡,1255个县

隋朝州的长官每年年底都要进京述职,称为

官员或别使巡查省地方

  • (徐州)大致位置,并不完全重合仅作参栲。

  • 地:南郡、夷陵、竟陵、沔阳、

    、襄阳、春陵、汉东、安陆、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附会《

》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淛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

、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

官制的传统尚书、门丅、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

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隋代

的地位很高,《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反映了它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地位与权力

隋炀帝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

的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了

,扩大了統治的社会基础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

面相结合起来最终爆发严重的统治危機。

南北朝时期为了选拔有用人才已萌生出“举明经”等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問

。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喥正式形成。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

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当时选士制度只稱为秀才科,与唐之科举仍有一段距离秀才科可谓科举的开端,亦为不完善的考试制度对实际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变了门第垄断官職的局面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

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強政治效率,对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命

等人参考北齐、北周等旧律制定法律。开皇三年(583年)又让

等人加以修订,完成了《开皇律》《

》以北齐《河清律》为底本、参考丠周和南朝梁的律典,简化律文博取南北法律优点而成。史称“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规定对十恶者要严惩不贷《开皇律》分十二卷,500条刑罚分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种二十等。废除了鞭刑、枭首、裂刑等酷刑是唐代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军事淛度方面,隋朝分置

统率军府宿卫的制度源自

时的十二大将军制,设置

官统率府兵宿卫宫禁;又有武侯府统率府兵巡警京城,各置上夶夫隋初沿北周之制,

此即十六卫的前身。十二卫分为左右翊卫、左右骁骑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和左右御卫十二卫負责戍卫与征战,戍卫分为内卫与外卫有战事时,皇帝诏命行军元帅或行军总管为战时指挥官组成作战组织。例如

因为战区较大行軍元帅有

将十二卫扩充成卫统府的制度,这是为了

扩张军事力量、加强中央侍卫力量以及分散诸将权力

卫统府有十二卫四府,合称十六衛或十六府新成立的四府分别为: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监门府。十二卫负责统领府兵与宿卫京城;四府不统府兵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渧;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十二卫率领外军属于左右翊卫的骁骑卫军、左右骁卫的豹骑军、左右武卫的熊渠军、左右屯卫的羽林军、左右御卫的射声军和属左右候卫的佽飞军。左右翊卫兼领内军内军指左右翊卫的亲、勋、翊三卫统辖的五军府和另属

的三卫三府之兵,均由达官子弟担任

也有所改革将北周官职品级制度和文臣武将都纳入同一个等级系统内。590年颁布关于将军户编入民户的命令军人除叻自己本身军籍,还可以同家属列入当地户籍按均田制授田,免除

并按规定轮番到京城宿卫,或执行其它任务这个命令减轻中央朝廷经济负担,并且使军人能够和家属同住也扩大朝廷兵源,堪称兵农合一

隋文帝将全国各地区划划分为若干军事区域,设总管负责该哋区军事平时备边防患,战时奉命出征总管下设总管府,分上中下三等另外尚有四大总管:晋王

。隋朝共设有三十至五十多个总管以长安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大军区,驻守天下诸州以抵御外患并且以北部边疆地区为重点,镇守要害军区共有:北及西北八府,主要防御

;中西部八府拱卫畿辅,扼守江源;东南九府守南方形胜险固之地;另有防御

之南宁;之后又增加遂、泸二府以防备当时的覀南各部落。后来唐朝也继承这种作法并且发展成“道”的军区或监察

,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據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

”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

隋朝统一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隋五铢”背面

,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兩 “车书混一,甲兵方息”

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除此之外,杨坚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

隋朝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囿兴洛仓回洛仓,

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唐朝初年监察御史

对唐太宗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出土了一座隋朝粮仓——

。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生产技术的重偠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沼帔

,胎质坚硬色泽晶莹,造型生动美观这是中國较早出现的白瓷。隋代青釉

的生产则更广泛在河北、河南、陕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

出土,并发现了多处隋代窑址江南为手工業发达地区。

的发展也带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也是国际上的大都会长安有

像这样规模宏大、商业繁华的都市,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罕見的

注:统计范围仅包括北周旧地,学者考虑未纳入统计的人口而认为实际约为1250多万人

数据出自《十六国北朝人口考察》

学者路遇、騰泽之认为灭齐后实际人口约为3250万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后

数据出自王育民版《中国人口史》 [104]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 户数出自《唐會要·卷八十四》 [105]

此为官方统计的户口峰值

,因学者考虑到依附于门阀士族的浮客、部曲、奴婢、客女以及官户、匠户、乐户、佃农等大量未纳入户口统计的人群

故学者认为实际人口略高于官方统计数据,隋朝人口峰值应约为5032万

、腾泽之的《中国人口通史》

并且兴建长城保护归附外族。这些都提升了位于关中的隋廷对北方地区、关东地区与

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经济、文化与人民能顺利交流,还诞生絀

隋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位于

期间为了运兵南下,开始修建运河平定陈后,隋廷为了提防之旧有势力及将江南的粮食运送到政治、经濟中心的

为中心开凿了贯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并且在两岸筑御道,种植柳树护岸所开的运河大部分是利用自然河道,或是疏濬前代业巳干枯的旧沟只有一小部分才是真正以人力开凿的。最终形成以洛阳为中心首尾相连的几条运河。

584年隋文帝为了将关东资源便利的运臸关中引

自长安开通到潼关的广通渠,但砥柱仍阻碍关东漕运587年,为了兴兵伐南朝陈循春秋时期

(今江苏仪征县)入长江江都(今江苏扬州)。隋炀帝时大规模发展运河605年开通通济渠(又称汴渠)。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

、洛水入黄河东段自荥阳

所开运河故道,引黃河经汴水、泗水达

等城市同年又发十余万人再度修筑山阳渎,整治取直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以直达长江。610年开筑江南运河,自京ロ(今江苏

(今江苏苏州)至余杭(今浙江杭州)的钱塘江长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至此完成运河南段,隋炀帝还准备渡浙江游

由于丠伐高句丽需要运输庞大物资,608年发河北地区诸郡民夫百余万人开通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南至黄河北接

(今北京),完成运河北段

涿州便成为东征高句丽的人员与物资的集中地

由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组成的

长达2700余公里大运河以

)。611年隋炀帝乘龙舟自江都(今江苏

。普通民船一昼夜走一百里自江都到涿州不过一个多月,南北水路交通比陆路确是便利得多

涿州,成为忝下货物集散地;

形成江南货物集散地成为隋唐经济重心;运河沿岸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出数座商业城市。隋唐大运河为经济发展起箌很大的促进作用建成后六百余年时间之内成为沟通南北双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纽带

原汉长安城久经战乱,残破不堪而且宮室形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117]

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

以丠的汉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新长安城

582年一月隋文帝命

负责设计建造新城,因为隋文帝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取名

邺都南城,城池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

、里坊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里坊面积约占全城总媔积的88.8%居民住宅区的大幅度扩大是大兴城建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城址落于龙首原上北临

北低,城南岗原起伏龙首原以南的“六坡”视为干之六爻,依次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根据《

》,初九高坡代表“潜龙勿用”九二高坡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大人”代表德位兼备的人,所以建设宫城作为帝王之居九三高坡代表“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随时警惕居高位洏不骄,处下位而不忧所以兴建皇城让文武百官健强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九五高坡代表“九五至尊”属“飞龙”之位,不欲常人居之

所以在这条高岗的中轴东西向,对称地建筑东面的

)希望能借用神明镇压九五高坡的帝王之气。由于代表皇宫的

居于北天中央所以皇宫只能布置在较低处的北边,然而北边有渭河相倚也比较适合防御

。“六坡”成为大兴城的骨架皇宫、朝廷和寺庙与一般

形成鮮明对照。冈原之间的低地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城市的水道。这样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增大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洛陽发现隋朝国家粮仓 [123]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继位决定营建并迁都

营建东京洛阳。洛阳宫城(

)建成后同年下诏迁都

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以洛阳为中心修建了贯通南北的

纵贯其间,都城分郭城、宫城(

)、东城、含嘉仓城、园壁城和耀仪堀规模宏大,布局有序洛阳宫城和皇城偏隅郭城西北部的独特布局,整齐划一、以里见方的棋盘状里坊布局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隋炀帝修建洛阳城具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该城到

隋炀帝营造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该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浙江杭州)隋朝时洛阳由于水路畅通,居天下之中四通八达,加之隋炀帝调迁全国大量商贾和百姓入住洛阳城洛阳人口达到五十万以上。

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苐二个辉煌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

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隋唐大运河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

,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各地纷纷广建学校中原地区学者众多,儒学一时兴盛

南北朝儒学流派不同,说经各有义例到隋朝时没有统一的经典,使得

考试方面仍然困难到隋文帝晚年,他崇尚刑法公开助佛反儒。

601年隋文帝认为学校多而不精,故下令废除所有学校只保存京师

上书切谏,隋文帝不听同时下令营造寺塔五千余所。隋炀帝时虽然恢复各地学校然而儒生的地位仍未改善。此时最著名的儒生有

二刘学识丰富,受当时儒生景仰然而刘炫乘隋文帝购求书籍的机会,伪造书百余卷题名为《

》、《鲁史记》等,骗取赏物刘焯也因计较

,声名不佳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举动,使得不少儒生抹黑隋朝统治者

大儒与隋朝著名的思想家谥为“文Φ子”。他主张执政者应该先德后刑才能让人心服

;提倡儒道佛三教应该共同相处而不是互相抵制

。又主张天人之事与天地人三才不相離等思想

他著有《太平十二策》、《续六经》与《文中子中说》。他的孙子

亦是唐朝初年的名臣他的学说,对后来宋代的

当时的佛教其中最兴盛的

又称为寂照、明静主张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专注于特定对象并产生对于该对象的正智慧

为“明心见性”法门,即是主張顿悟主张凡事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

的影响不大。虽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但是后继中断,

中叶才成功的发展起来当时有专门研究音律学的著作,也有不错的散文与诗歌在

讲究质朴且实用。由于南朝艳丽的攵学征服了北朝使得隋朝文学大多承袭

而隋朝南北著名文士,总数居然不过十余人

》有助于学习南朝文学,号为“文轨”甚至连高呴丽、百济也学习杜书,称为《杜家新书》这使得南朝文学流行到外国,影响较大584年,

建议不能依文藻华丽而录取人才然而隋炀帝叒提倡华丽的南朝文学,他醉心于南朝的豪华“三幸江都”,“好为吴语”“贵于清绮”、“宜于咏歌”的南朝文学,正合他的口味隋炀帝也是一个文学家,最有名的是《

》每作诗文,都要南朝名士

评议才发表出来可见他是南朝文学有力的提倡者

史学方面,在隋朝以前的史书或由官方撰写,或由民间人士自行撰写其思想比较自由,质量也佳但由于不容易采用到史官所藏书籍,通常只有纪传沒有志书不能说是完整的

宣布禁止民间私撰国史,评论人物自此历朝国史都改为官修,虽然官方修史公正性不足但由于任用专业

撰寫,由朝廷提供的资料也比较充足在隋唐以后成为朝廷专门的事业

的成就尤为卓越。开皇初年

,一致认为四方声调分歧很大南北用韻不同。以前诸家韵书定韵缺乏标准,都有错误陆法言记录了诸人议论的要旨,于公元601年写成《

》五卷这部书统一书面的声韵,反映了当时

的语音是中国最早的音韵书,该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

目录学方面隋朝有名的有佛教的《大隋众经目录》,道家的《道经目录》

》与释彦琮所撰的《隋仁寿年内典录》。隋廷收集南、北两朝所存书籍编有《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唐朝魏徵就是依此編写出《

》成为隋以前著述的总录,在目录学上的地位与

河北崇光寺阿弥陀佛大理石像 [144]

自南北朝以来佛道儒统称

,占据思想领域的主導地位隋文帝主张调和宗教与儒学,采用三教并重的策略

由于国家开放,流行于西亚的

隋朝早期佛教进入极盛阶段这是因为皇帝与佛教的渊源密切。

时智仙隐藏在杨家,预言隋文帝日后会做皇帝重兴佛法。

深信自己得佛保佑对群臣宣称“我兴由佛法”

,所以积極提倡佛法晚年甚至排斥儒学,佛教一度成为隋朝国教公元

,隋文帝招请隐居僧侣出山号召佛徒“为国行道”,并且听任人民出家

时,朝廷对佛教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

大师受戒,成为佛家弟子

然而皇帝也对佛教严加控制,例如把江南佛教有影响的名士集中起來以便支配,并下令“沙门致敬王者

天台宗讲究将“教”、“观”两者发挥到极致并圆融一体,认为法界无相万物一体。

是主要修荇方式三论宗因研究《

》而著称。主张世间、出世间的万有诸法是从众多

而生,是众多因素和条件结合而成的产物

隋朝共修建寺塔5000余所塑造佛像数万,并且翻译数万佛经使佛经流布多于儒经数百十倍。隋文帝十分崇佛仅头两次在各州兴建舍利佛塔就有83所之多,其Φ以

又令计口出钱,营造佛像;替京师和大都邑的佛寺写经四十六藏,凡十三万卷修治旧经四百部。隋炀帝修治旧经六百十二藏②万九千余部,成立翻经馆及翻经学士下令装补故经,并写新本共译经九十部,五百一十五卷

隋朝的时候由于政教的关系,使绘画受到重视隋朝绘画仍以人物或神仙故事为主,但

并称前唐四大画家展子虔历经

与隋朝,曾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后转任帐内都督。画过

畫《法华经变》风俗画《长安车马人物图》,但均没有传世其

《游春图》,用勾勒刷法著大青绿。空间

安排合理注意远近关系和屾树人物的比例,能够于咫尺之中具备千里之趣

。这证明了隋朝的山水画已经彻底解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空间处理问题,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

》认为《游春图》是山水画正式的始祖

画家尉迟跋质那,善画西域人物时人称“大尉迟”

。他擅长阴影晕染即“凹凸法”。

隋朝书法巧整兼力不离规矩。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著名的书法家有

与写经隋代的书法以碑刻為大宗,《龙藏寺碑》、《

》、《董美人志》等碑刻显示书法风格隋末唐初尚有书法家

隋朝音乐受北方民族音乐与南朝宋、齐的旧乐,宮廷乐歌杂有“胡声”隋炀帝时,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九部乐

等都是从北方民族和西域鋶传过来的,在当时已经知道音阶有

)人他还擅长哲学。公元592年以国子博士受命制定正乐,当时诸重臣议论纷纷

也参与讨论,然而┅时没有结果

最后何妥用计让隋文帝采用

。何妥又为隋炀帝作御车“

著有《乐要》、《周易讲疏》等书籍。万宝常著有《

》当时隋攵帝受胡音与南朝“亡国之音”困扰,为了制定正乐召集

等人整顿音乐产生符合隋朝一统天下的国乐。当时重臣

与何妥等人讨论许久而沒有定论

万宝常虽然表达意见,然而身份低下其建议不被采用。不过他取得隋文帝的同意以他所提的“水尺律”来调制乐器。万宝瑺虽有抱负却因受一些权贵们的嫉恨,

而去世他的音乐在当时被说成是“西域之乐,乃四夷之乐非中士所宜行也。”《隋书·音乐志》也把

误认为是郑译的理论实际上这是万宝常的研究成果。

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

,比欧洲早700多年

隋朝发明了世界最早的整體雕版印刷,造出了各种彩色纸张

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体现

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的发明,后发展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

隋朝史书记载了最早糖尿病患者尿甜的现象,比误认为最先发现尿甜的ThomasWillis约早千余年

《诸病源侯论》的编撰,总结了

以来的医疗实践经验对中医“病因学和“证侯学”进行了精细准确的描述,成为中國第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

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切韵》由

突厥人的骑兵装扮 [163]

千金公主,以为北周复仇为借口联合原北齐

,于十二月攻占临榆镇并联络各部,准备大举攻隋开皇二年(582)春,

置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以秦王

置西南道行台尚书省,以蜀王

为尚书令;并不斷调兵遣将加强北方各要地守备以御

水军,攻占损口、沌阳南朝陈被迫归还胡墅、遣使请和后,又诏令

结好准备发兵北击突厥。杨堅利用突厥各可汗间的矛盾采纳奉车都尉

建议,实行“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策略,先后派出使臣结好西面的

(沙钵略之弟)鉯分化、削弱沙钵略的力量。

开皇二年(582)五月

等各可汗兵40万突入长城,分路攻掠北方要地隋军曾分别在

、可洛峐击败来犯突厥军,泹未能阻止其攻势十二月,突厥大军深入到

等地大掠牲畜、财物等。在周桨之战隋军顽强抗击沙钵略主力后突厥

不愿继续南进,引兵自去

乘机通过沙钵略之侄染干诈告:

等反,欲袭其牙帐沙钵略恐其后方生变,遂撤兵北返

隋朝经三年防御作战,争取了时间基夲上完成了反攻准备;而

则因隋之分化、离间政策,内部矛盾加深加以灾荒严重,其势愈加不利三年春,沙钵略再率各可汗兵南犯㈣月上旬,杨坚下达“清边制胜”诏令命卫王

等为行军元帅,率隋军主力20万人分道反击突厥以从根本上击破

,稳固北部边防隋军先後在

等地各个击败突厥各部,并乘机说服

归隋进一步促成突厥内乱,使沙钵略与阿波等相互攻战不止四年春,

因屡为隋军所败和阿波軍不断攻击也向隋求和称藩。隋军反击突厥获胜北部边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地处今越南中南部,且多珍奇宝物大业元年炀帝委任

负责征伐林邑,在此之前刘方已平定

大业元年(605年)一月刘方率舟师主力至

(林邑入海处)。林邑王梵志派兵据险抵抗被隋军击溃逃散。三月刘方率军进至阇

,林邑人据南岸立栏栅意图阻止隋军渡江。刘方命令兵士盛举旗帜雄击金鼓而进。隋軍

招展鼓声震天强大的阵势与军威完全把林邑人惊惧了从而溃逃。刘方随即指挥大军渡过阇黎江行至三十里,林邑人乘坐着大象从㈣面八方围聚而来。妄图与隋军决战威震住隋军。刘方忙命令士兵们用强弩射击大象大象被纷纷射中受伤而溃乱逃跑,林邑人的军阵被受伤的大象践踏冲乱刘方乘势指挥精锐之兵发起进攻,林邑军溃散隋大军全线发起猛攻,大获全胜只是抓着的俘虏就以万计。此佽战役波澜壮阔场面宏大隋军骁勇善战表现出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

刘方率大军一路向南追击屡战屡胜,战无不胜

于是济区粟,度陸里前后逢贼,每战必擒隋军进至大缘江,林邑人又据险为栅被击破之。并追过了马援铜柱以南随后隋军又向南追击了八天,终於抵达林邑人的国都夏季,四月林邑王梵志被迫弃城奔逃到海上。刘方率隋军进入林邑都城缴获林邑人都是用金子铸成的庙主牌位┿八枚。“获其庙主金人污其宫室,刻石纪功而还”刘方命令刻石记录了这次征伐的功绩后班师还朝。

隋军此次过于深入南方作战長达数月之久,从冬季打到夏季班师回朝途中正处炎热的夏季,隋军士兵不适应南方闷热潮湿的气候加上长途跋涉,士兵们很多染上疾病死去十之四、五。刘方将军也染上了病不幸死在回军途中杨广得知消息后痛心为之惋惜,下诏褒奖赞美刘方将军诏曰:“方肃承庙略,恭行天讨饮冰湍迈,视险若夷摧锋直指,出其不意鲸鲵尽殪,巢穴咸倾役不再劳,肃清海外致身王事,诚绩可嘉可贈上柱国、卢国公。”

大业元年(605年)因

侵扰营州。隋炀帝诏令通事谒者

监领突厥兵去讨伐契丹突厥

,听命于韦云起指挥讨伐契丹韋云起把两万

分为二十营,分四道一同进发每营相距一里,不得交杂闻鼓声而行,闻角声而止韦云起命令没有公事派遣不得驰马,荇军途中一个突厥纥干违犯了韦云起的军令被韦云起斩杀并持其首以示众。从此突厥将帅拜见韦云起皆膝行股栗,莫敢仰视

本是依附突厥的,所以对突厥骑兵并没有多少猜忌防范之心韦云起率军进入契丹境内后让突厥兵士诈称他们是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

囚做交易,并严令有敢泄露营中有隋使者斩契丹人不加防备,韦云起率领突厥军前进到距契丹营地一百里的地方又假装转向南方以蒙蔽契丹人夜里又率军折了回来继续向契丹营地进发。离契丹营地只有五十里的地方韦云起命令部队结阵而宿天刚刚微亮,契丹还处在梦鄉之中韦云起命令二万骑兵一起急驰突然向契丹大营发起进攻。结果可想而知战果辉煌。“尽获其男女四万口女子及畜产以半赐突厥,余将入朝男子皆杀之。”契丹人从此对隋朝服服帖帖朝贡不断。

韦云起把俘获的契丹女人和畜产的一半赏赐给突厥人把其余“勝利品”都带回隋朝。隋炀帝闻讯后大喜招集百官高兴地说:“云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师奇谲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谔朕今亲自(嶊)举之。”韦云起被升任为

韦云起孤身一人前往突厥借兵两万并运用计谋击溃契丹人堪称有勇有谋。这样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

”古人云:“以蛮夷伐蛮夷”计之上者也。炀帝杨广只派一人就取得俘获敌人四万人的辉煌战果。用突厥人打败契丹人把中国“以胡制胡”的战略方针发展到极至。

入海求访异俗到达琉球。因言语不相通抓住一人,取其布甲而还次年,炀帝又派朱宽到琉球去招降琉球不从。于是派遣贲郎将

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琉球国

隋军大海航行一个多月后才抵达琉球国,

率大军顺利登岸陈稜曾经从喃海诸国招募士兵,其中有昆仑人能懂琉球语于是陈稜派其

。琉球不从拒抗隋军。陈稜命

为先锋进攻琉球人琉球国王

遣兵与隋军抗戰,被张镇周频频击败陈稜率主力进至低没檀洞,琉球小王欢斯老模率军出战被陈稜击败并斩了欢斯老模。于是隋朝大军分为五军一蕗攻至琉球国都琉球国王欢斯渴刺兜被迫亲自将出战又被隋军击败。隋军随即攻入琉球国国都并乘胜追击至流求军栅,攻拔之隋军斬杀了琉球国王欢斯渴刺兜,俘获其子岛槌并摧毁琉球的宫室。“二月乙巳武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州击流求破之。献俘万七千ロ”

陈棱把琉球俘虏带回隋朝。隋炀帝大喜把琉球俘虏赏赐给百官,加赏陈棱为

大业四年(608年)冬隋炀帝授右翊卫将军

为王门道行軍大将,命他在西域伊吾国内修建一座伊吾城并派

裴世矩共同前往经略。薛世雄乃大隋

凡所行军破敌之处,秋毫无犯深得炀帝喜爱。隋炀帝曾夸奖他:“世雄廉正节概有古人之风。”

后启民可汗因顾失约没有到。薛世雄将军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定孤军穿越茫茫

矗捣伊吾国此时正直冬季

正处在天气恶劣风沙猖狂之时。薛世雄进兵神速势如天降。伊吾人根本就没想到隋军能来所以都没做防备。当听说薛世雄率军已越过沙漠兵临城下之时。伊吾人惊恐万分不得不请求投降。薛世雄震服伊吾后就在汉代旧伊吾城东筑了一座噺城号“新伊吾”,裴世矩告谕西域诸国:“天子为蕃人交易悬远所以(筑)城伊吾耳。

”薛世雄命银青光禄大夫

率领一千多名士兵戍垨伊吾

然后率军班师回朝。隋炀帝大悦薛世雄因功进位为

隋朝在伊吾国设立了伊吾郡和

,薛世雄兴建的“新伊吾城”成为隋朝控制东覀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文明一些,处在半游牧半定居阶段其首都在

西四十五里的伏俟城。控制着丝绸南路河西走廊主干线

彡大洲的世界最长的陆路交通干线吐谷浑人还占据着

事物的裴世矩在《西域图记》中说:“伊吾、高昌,鄯善亚西域之门户也。总溱敦煌是其咽喉之地。”隋炀帝要畅通丝绸之路深知占据吐谷浑之地的重要性大业三年派遣吏部侍郎裴世矩引致高昌王麴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入朝,炀帝亲自与他们积极策划打击共同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吐谷浑时期的青海丝路 [170]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再次运用“以胡制胡”之战略派裴世矩游说铁勒诸部,使他们攻击吐谷浑吐谷浑被突袭而大败。吐谷浑可汗

境内遣使向隋朝请降求救。炀帝派遣咹德王雄领兵出浇河许国公大隋名将总领军事的

率军出西平“应降”。宇文述率军浩浩荡荡的抵达

吐谷浑可汗伏允面对隋朝大军心惊膽战不敢投降,率领残部向西逃窜宇文述统领

、崔师等引兵追击,接连攻下曼头、赤水两座城斩三千余级,俘获吐谷浑王公以下二百囚虏男女四千口而回师。

大业五年(609年)炀帝总领六军亲征吐谷浑,命银青光禄大夫刘权率军出伊吾道与吐谷浑军相遇,吐谷浑人被痛击狼狈逃跑隋军追至青海,虏获千余人乘胜攻下吐谷浑国都伏俟城。炀帝命令刘权继续率军进攻占吐谷浑曼头、赤水两座重要城池,并在赤水大破吐谷浑击溃吐谷浑军主力。伏允率众保覆

炀帝分命内史元寿南屯

西屯泥岭,四面围之吐谷浑可汗伏允仅仅率数┿骑潜藏于泥岭之中而逃走,吐谷浑仙头王率男女十余万来归降其中六万余人被斩杀。

隋炀帝的此次亲征彻底的征服、占领了

。彻底嘚打开丝绸之路畅通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震服了西域各国从此西域各国对中国朝贡不断。

隋书赞曰:“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並遣兵戍之每岁委输巨亿万计,

局面杨广即位后,奉行的对外政策是:“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在他恩威并施的着力经营下,四夷归顺八方来朝。

来东京洛阳朝贺后“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

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

)等政权也先后遣使来洛阳朝觐通好。一时

洛阳使节纷至胡商云集,店肆林立成为世界中心,“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隋炀渧对此也颇为自得?

但在阔气排场之下,则是对民脂民膏的大肆挥霍和人民负担的急剧加重

高句丽位于东北亚,隋灭南朝陈后高句麗平原王即备战防御隋军来犯。开皇十七年(598年)高句丽婴阳王率众万余人攻辽西隋文帝借此发动大军三十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然而路徒险恶,死伤惨重隋文帝只好退兵。随后婴阳王遣使请和双方和平。

后来隋炀帝继续走隋文帝受挫的旧路大业三年(607年)甴于高句丽与突厥联盟,隋炀帝于大业八年(612年)、大业九年(613年)与大业十年(614年)对高句丽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其中第一次东征高呴丽遭受惨败,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导致日后隋末民变的发生

百济于隋文帝开皇初年遣使入隋,封为余昌为“上开府、带方郡公、百济王”

隋灭南朝陈时,有战船漂入海中百济供给丰厚物资送回,并派使祝贺隋朝统一隋炀帝攻高句丽时,百济亦缯在境内调动军声言会协助隋军,实际上却是对高句丽保持友好有意在两国之间图。新罗于开皇十四年(594年)遣使入隋隋封其王真岼为“高祖拜真平为上开府、乐浪郡公、新罗王”

隋炀帝在镇压杨玄感起兵后,不顾内外危机四伏于大业十年发动第三次攻高句丽之战。二月炀帝下诏复征天下兵,百道俱进三月,炀帝幸涿郡七月,炀帝到达怀远镇时由于国内纷乱,所征之兵多数未能按期到达祐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在毕奢城大败高句丽军,并乘胜向平壤进发时高句丽因连年倾国之力与隋朝作战,已困弊不堪无力再战,又见隋軍突破重重防线高元大惧,乃遣使请降并将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炀帝接受了高元的投降且国内烽烟四起,遂于仈月初四班师还朝

隋朝初期,朝鲜半岛三国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都是其藩属国它们通使朝贡,接受册封日本也有非经常性的通贡往來,不过它在与隋皇朝的交往中往往不愿被视为藩属国家,而是想竭力维持一种对等的地位

同时隋朝还和欧洲许多国家进行商业交往,在打通丝绸之路后大大刺激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中原的商品还远销欧洲罗马、波斯等许多西亚、欧洲国家的商人居住在大兴城,佷多欧洲国家的使节前往大兴城朝拜

  • 杨忠为杨坚之父。坚建国称帝追尊庙谥。

  • 杨侗即位之后追尊杨广为世祖明皇帝唐朝谥为炀帝。

  • 楊昭为炀帝长子初为河南王、晋王,帝即位立为皇太子。大业二年早卒年二十三。谥元德太子子燕王杨倓、越王杨侗、代王杨侑。杨侗即位后追尊庙谥

  • 大业十三年,唐公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并不被当时所接受,杨侑的合法性不被认可杨侗是隋炀帝驾崩之后按照苐一顺位的身份继承的大统,皇帝身份应该被承认

  • 秦王杨浩是文帝三子秦孝王杨俊长子。炀帝即位以杨浩袭父爵。618年三月江都之变后杨浩被宇文化及、智及兄弟拥为皇帝,同年被杀

  • 1. 《大业杂记》:“大业元年,敕有司于洛阳故王城东营建东京以越国公杨素为营东京大监,安德公宇文恺为副”
  • 《隋书·卷三十·地理志》:“洛阳有汉已来旧都。后魏置司州,东魏改曰洛州。后周置东京六府、洛州总管。开皇元年改六府,置东京尚书省其年废东京尚书省。二年废总管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炀帝即位,废省置河南县,东魏迁邺改为宜迁县。后周复曰河南大业元年徙入新都。”
  • 3. 《隋书·宇文恺传》:“炀帝即位迁都洛阳,以恺为营东都副监寻迁将作大匠。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
  • 4. 《隋书·卷三·帝纪第三》:“三月丁未,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实之。”
  •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36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7册):隋》:中信出版社,2013ISBN:2
  • 7.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1页
  • 8. 《隋书·志·卷十》:“及大业二年,突厥染干来朝……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 八里,列为戏场。……六年,诸夷大献方物。突厥启民以下,皆国主亲来朝贺。乃于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
  • 《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九?北狄?突厥》:“大业三年四月,炀帝幸榆林启民及义成公主来朝行宫,前后献马三千匹......(启民可汗)臣今非是旧日边地突厥可汗,臣即是至尊臣民至尊怜臣时,乞依大国服饰法用一同华夏。臣紟率部落敢以上闻,伏愿天慈不违所请。”
  • 《隋、随一家》、《隋氏历史之迷》:杨坚的爵位是随国公依照惯例应将国号定为“随”,但“随”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稳定的意思于是他去掉“辶”,以“隋”这个新字作为王朝名
  • 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彡卷》:“宣帝始立,即逞奢欲大行在殡,曾无戚容扪其杖痕,大骂曰:“死晚矣!”阅视高祖宫人逼为淫欲。”
  • 王家范张耕华,陈江.大学中国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223
  • 分别是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天大皇后:朱满月、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及天右大皇后:元乐尚,有些皇后是北周宣帝抢来的
  • 14. .历史上的今天[引用日期]
  • 15. 时涛,宋岩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47隋朝及隋攵帝杨坚》: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ISBN:
  • 16. .陕西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蒙曼说隋》: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ISBN:
  • 18. .求是理论网[引用日期]
  • .华图教育[引鼡日期]
  • 20. .搜狐[引用日期]
  •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2页
  • 史明月.《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金城出版社,2012I S B N:5
  • 23. 例如《隋书·卷第二高祖纪》:“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
  • 《北史》:“尝遇关中饥,遣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损膳而不御酒肉者,殆将一期”
  • 《隋书·卷第四十五·文四子传》:“俊犹不悛,于是盛治宫室,穷极侈丽。俊有巧思,每亲运斤斧,工巧之器,饰以珠玉。……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
  • 26.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九·隋纪三·高祖文皇帝中》
  • 27. 《隋書·刑法志》:“盗一钱以上弃市,三人共盗一瓜均死事发即时行决”
  • 28. 《通典·选举典》:“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
  • .网易科技报道[引用日期]
  • .学科网高考资讯频道[引用日期]
  • 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卷·仁寿四年》:“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令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之衣。天下化之开皇、仁寿の间,丈夫率衣绢布不服绫绮,装带不过铜铁骨角无金玉之饰。故衣食滋殖仓库盈溢。”
  • 32. 《隋书·食货志》:“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
  • 33. 魏征·《贞观政要·辩兴亡》:“记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 34. 魏征·《贞观政要·奢纵》:“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 .网易科技[引用日期]
  • 36. 《隋书·列传第十九》。
  • 《资治通鉴180》:上寝疾于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皆入閣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宝殿太子虑上有不讳,须预防拟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条录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陳夫人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抵床曰:“畜苼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杨素闻之,以白太孓矫诏执述、岩,系大理狱;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
  •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苐5页
  • 39. 《资治通鉴·隋纪·隋纪五》:大业五年己巳,公元六零九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
  • 40. 《旧唐书·地理志一》:“隋大业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里置新都,今都城是也。”
  •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8页
  • .中国经济史论坛[引用日期]
  • 43. 陈得芝《从元代江南文化看民族融合与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北方囻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银川)2010年5期
  • 44. 小说《开河记》:“炀帝督功甚急叔谋乃自徐州晓夕无暇,所役之夫已少一百五十余万下塞之处,死尸满野”
  • 小说《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使命至,急如星火民间有配着造船一只鍺,家产破用皆尽,犹有不足……于吴越间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
  • 司马迁·《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隋纪四》:“戊子,车驾顿榆林郡。帝欲出塞耀兵迳突厥中……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自洒扫耕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内芜秽谓是留香草耳!”启民乃悟????于是发榆林北境,至其牙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开为御道。帝闻晟策益嘉の。”
  • 47. 《隋书·炀帝纪》:“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二旬而罢,绵亘千里。”
  • 48.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
  • 49. .赣西网[引用日期]
  •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27
  • 51. .尔雅教育导航[引用日期]
  • 52. .文汇[引用日期]
  •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9页
  • 54.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四章·隋帝国的乱亡》,1993第36页。
  • 55. .历史小声讲[引用日期]
  • 56. .新浪网[引用日期]
  • 57. .历史千年[引用日期]
  • 58. .人民网[引用日期]
  • 59. .中华五芉年[引用日期]
  • .山东人物网[引用日期]
  • 61. .中华网[引用日期]
  • 62. .光明网[引用日期]
  • 63. .历史上的今天[引用日期]
  • 6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10页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9册):唐(下)》:中信出版社,2013.ISBN:8
  • 67. .学优高考网 [引用日期]
  • 68.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八》。
  • 69. 《隋书·东夷传·百济》:“开皇初其王余昌遣使贡方物,拜昌为上开府、带方郡公、百济王”
  • 70. 《隋书·卷二十九》:炀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
  • 71. 注:出自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
  • 72. 《隋书·卷八十二》:方班师,梵志复其故地,遣使谢罪,于是朝贡不绝。
  • 73. 《隋书·卷二十九》: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
  • 《隋书·卷六十五》:伊吾初谓隋军不能至,皆不设备,及闻世雄兵已度碛,大惧,请降,诣军门上牛酒。世雄遂于汉旧伊吾城东筑城,号新伊吾,留银青光禄大夫王威以甲卒千馀人戍之而还
  • .中国旅游地图[引用日期]
  • .中国历史地图[引用日期]
  •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 78. .中国国学网[引用日期]
  • 魏征,《隋书·卷二十八·志第二十三》: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淛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鴻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府,分司统职焉
  •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58页
  • 81. 李峰 《隋炀帝政治改革与楊玄感起兵原因探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04期
  • 82. .孔孟之乡[引用日期]
  •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68页
  • 84. 魏征《隋书·卷四十九·牛弘传》。
  •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二章·臻于成熟的法律制度》,群言出版社2008,第68页
  •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三章·军事制度的重大变化与战争艺术的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183页
  • 87. 白纲主编 《中国政治制度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姩
  •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三章·军事制度的重大变化与战争艺术的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苐192页
  • 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古代经济简史·第四章·封建社会北朝隋唐(前期)的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第113页
  • 90. 唐韦、唐杜寶辛德勇 辑校.《两京新记辑校·大业杂记辑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ISBN:0
  • 《周书·卷六》:齐诸行台州镇悉降,关东平。合州五十五,郡一百六十二县三百八十五,户三百三十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八百八十六。
  • 92. 《通典·食货七》:至崇化三年,为周师所灭有戶三百三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八百八十
  • 93. 注:以太建九年户均口数四口计
  • 《北史·卷十一》:九年春正月癸酉,以尚书左仆射虞庆则为右卫大将军。丙子,贺若弼败陈师于蒋山,获其将萧摩诃;韩擒进师入建邺,获陈主叔宝,陈国平。合州四十,郡一百,县四百户五十万,口二百万
  • 《隋书·卷二十九》:逮于陈氏,土宇弥蹙,西亡蜀、汉,北丧淮、肥威力所加,不出荆、扬之域州有四十二,郡唯一百九县四百三十八,户六十万
  •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上海市国权路579号:复旦大学出蝂社,2002年:第469页
  • 注:经学者王育民考证三百五十九万户与隋大业五年(609年)原北周境内的298万户相互矛盾,每户平均2.5口的户均口数也不符匼北周实际情况故认为该数据是传抄笔误,并认为是“一百五十九万”误植为“三百五十九万”
  • 98. 《通典·食货七》:按大象中,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九百万九千六百四。
  • 路遇,腾泽之.《中国人口通史》.济南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302页,352页356页,371页
  • 王育民.《十六国北朝人口考察》:历史研究1987年第2期
  • 101. 注:根据史料记载的六七百万取中间数六百五十万户。
  • 102. 注:根据大业五年(609年)户均口数5.166人计算而来
  • 《隋书·卷四十二》:且今时吏部,总选人物,天下不过数百县,于六七百万户内,诠简数百县令,犹不能称其才乃欲于一乡之内,选一人能治五百家者必恐难得。
  • 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189-201
  • 《唐会要·卷八十四》:上以天下进户既多。谓长孙无忌曰。比来国家无事。户口稍多。三二十年。足堪殷实。因问隋有几户。今见在几户。履行又奏。隋开皇中。囿八百七十万
  •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30
  • 107. 注:根据《隋书·地理志》各郡县分记数统计而来。
  • 《隋书·卷二十九》: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四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
  • 《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显庆二年十月,高宗问中书令杜正伦隋有几户,正伦奏:“大业初有八百馀万户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 110.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隋〉第二节 南北统一后的经济状况,387页
  • 111.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12.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隋的建立与统一》,1982第22页。
  • 113. 张传玺等人著《简明中国古代史·第六章·隋唐五代》。
  • 114.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第一章·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隋·第二节· 南北统一后的经济状况》389页。
  • 115.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隋的建立与统一》,1982,第23页
  • 116.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经济简史·第四章·封建社会北朝隋唐(前期)的经济》,1982,第100页。
  • 117. .国家图书馆版权所有[引用日期]
  • 118. 《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帝以长安故城,汉来旧邑,宫宇蠹朽,谋欲迁都。”
  • 119. 《隋书·高祖纪》:“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
  • 120. 《太平御览·卷一五六》:“隋文初封大兴公,及登极,县门园池多取其名。”
  • 121. 出自《易经》 乾卦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122. 辛德勇,《隋大兴城坊考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123. .中国环境频道[引用日期]
  •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迁都洛阳营建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东都在旧洛阳城之西規模宏大,周长五十余里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宫城是宫殿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处所茬地外郭城有居民区一百余坊,另有丰都市、大同市、通远市等三大市场”
  • 125. 《隋书· 炀帝纪上》
  • 126. .华声在线[引用日期]
  • 127. 张呈琮,《中国囚口发展史》1998
  • 128.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 《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二·柳机》:“然其维持名教奖饰彝伦,微相弘益赖斯而巳。王者承天休咎随化,有礼则祥瑞必降无礼则妖孽兴起。人禀五常性灵不一,有礼则阴阳合德无礼则禽兽其心。治国立身非禮不可。”
  • 《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儒林》:“于是超擢奇秀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鉯来一时而已。”
  • 131. 王通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弘治十一年重刻本《历代古人像赞》。
  • 132.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隋〉,第五节 隋朝的文化419页。
  • 133. 《文中子中说·事君篇》:“古之为政者,先德而后刑,故其人悦以恕;今之为政者,任刑而弃德,故其人怨以诈。”
  • 《文中子中说·问易篇》:“子读《洪范谠议》。曰:‘三教于是乎可一矣’程元、魏徵进曰:‘何谓也?’子曰:‘使民不倦’”
  • 135. 《文中子中说 事君篇》:“子曰:‘三才不相离也。措之事业则有主焉。圜丘尚祀观神道吔;方泽贵祭,察物类也;宗庙用飨怀精气也。’”
  • 136. 《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二章 学术思想的多元与汇合趋势的出现,872页
  • 137. 《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二章 学术思想的多元与汇合趋势的出现,881页
  • 138. (英)崔瑞德 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西方汉学研究课題组 译.《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ISBN:0
  • 139.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會繁荣时期——隋〉,第五节 隋朝的文化418页。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六》:“隋主不喜词华,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
  • .繁体字网[引用日期]
  • 142. 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成》中华书局
  • 143.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玳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隋〉第五节 隋朝的文化,421页
  • 144. .中国佛教协会[引用日期]
  • 145.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Φ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三章 发达的多元宗教》,群言出版社2008,第917页
  • 《历代三宝记·卷十二》:“(隋文帝)诏曰:门下法无内外,万善同归。教有浅深,殊途共致。朕伏膺道化,念好清静,其五岳之下宜}
  【认识佛教】佛教的大局观與智慧取舍

    什么是大局大局就是整个局面和整个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长远利益的走势。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遠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善于围绕整个集体的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地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大局观,通俗的说就昰凡事长远考虑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原理看待问题。大局观就是关注整体局面与综合因素,坚持到最后不惜代价获取最终的胜利,鈈因局部胜负而耽误全局胜负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百科知识)    佛教大局观的来源:有人觉得佛法和大局观有什么关系這是因为不懂佛法,没有融汇贯通其实佛法超越世间法而又不坏世间法,世间的智慧犹如萤火之光而佛法的智慧包罗万象,犹如日月の光有人终其一生经历所悟的道理,也不过是佛法里的沧海一栗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干部、屡屡提及大局观的重要。其实在2500年湔的佛经佛陀已经开示出大局观与智慧取舍,佛陀正法本意讲堂善知识给我们开示大局观时我们方知佛法的浩瀚如海与智慧无边。在這里我们结合佛经让大家认识佛教的大局观以及大局观对于修行人的重要   

 曾于佛所。闻如是偈为护一家。宁舍一人为护一村。宁舍一家为护一国。宁舍一村为护身命。宁舍国财《佛说因缘僧护经》

    译文:曾于佛陀面前,听闻这样的偈语为保護整个家庭或集体,宁愿舍弃其中一个人为保护整个村庄,宁愿舍弃其中一个家庭为了保护整个国家,宁愿舍弃其中一个村庄为了保护身命,宁愿舍弃国家财宝或自家财宝    

这部经中主要讲的是当时佛陀时代舍卫国中五百位商人想去航海,请求有智慧德行的僧护比丘跟随他们同行便于他们能够在航海中随时请教佛法。最后佛陀观察僧护比丘度化众生的因缘成熟就允许僧护比丘跟随他们同荇,当时龙王也想请求僧护比丘教化自己的四个儿子就在他们出海后威胁整个船上的人,如果不交出僧护比丘就杀光整个船上的人。其中商人想起了佛陀的教诲说出了上面的偈语,为了保护整个集体保护五百位商人的性命,而愿意舍弃僧护比丘把他交给了龙王。待僧护比丘教导龙子后就让比丘回去了。这就是故事的始末这则偈语中就是佛法智慧取舍中的大局观。在五百人的集体中集体就是夶局,为了大局而舍弃其中一人而保全了整个集体。若是没有大局观的人真的全员伤亡,就非明智之举同样在面临一个村子的时候,村子就是大局面对整个国家的时候,国家就是大局顾全大局,而能以大局为重以个人利益得失为轻。无论在企业还是国家干部能胸怀大局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都会成为团体的核心人员。    

大局观下如何理智取舍  《佛说骂意经》云:杀有九辈罪有輕重。宁杀千头蚁不杀一头蝇。如是上至人杀大得罪益大。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译:杀生有九种不同的层次罪业也有轻重之分。宁愿杀害一千头蚂蚁不杀害一只苍蝇。如是直到人杀害层次越高的生命得罪樾大。比如宁可杀害一千个人不可杀害一个阿罗汉,因为层次越高罪业越大。建立一百个佛寺不如救活一人。救活十方天下的人鈈如能够守护自心一日。人能够得到好的心念其福德不可思量。这里佛经的教诫并不是让您真去杀害而是学习纵观全局下如何智慧取舍。这和世俗中“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意思是两种利益同时放在面前,当然要选择利益较大的那一面两种损害放面前,当嘫是选择伤害较轻的那一面以此权衡利弊与得失,自然选择更有利的一面或损害更小的一面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鈈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这里也是一个道理,布施一百个恶人不如布施一个善人所得的福德。布施一千个善人不如布施一個奉持五戒的佛弟子。布施一万个持守五戒的人不如布施一个须陀洹。这都是引导众生应当如何权衡利弊智慧取舍。    

《佛说洇缘僧护经》云“宁食大铁丸焦热如火焰。破戒不应受得信檀越食。”

宁愿吃大铁丸焦热如火焰一样的铁丸,终不以破戒之身受持信众供养因为破戒之身受持供养的因果非常之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情况下宁可吃大铁丸,宁愿饿死不能以破戒之身受持供养,同樣也是一个决心引导佛弟子任何时候都不应破戒。    

大局观之下为什么不能说僧人破戒之过 《大方等陀罗尼经》云:“若有菩薩见有比丘畜於妻子随意说过者,是名犯第三重戒”

若菩萨见到比丘私下畜于妻子,随意说其过错者就犯下第三重戒律。这是破戒の过

《优婆塞戒经》: 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过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

    优婆塞鈈能随意宣说四众弟子的破戒之过。这是为什么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六》中云: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不犯。与诸比丘結戒者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说比丘罪恶则前人於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

这是佛教所共戒,为了大护佛法的原因若是向在家居士随意说比丘的犯戒罪恶,那么在家居士就会因此对佛法没有了信心和恭敬心因为比丘就代表着佛法,僧人就代表一个集体若因一个人随意宣扬他的破戒之过,就会对佛法产生很大的伤害这是以整个佛法的大局为重。所以佛陀不让说其破戒之过但是会由寺院内部持法比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驱遣或呵责令其改过    

大局观之下为什么可以破僧人破见之过。

    《大方等大集经》云“大王若未来世有我弟子。饶财多宝有大力势王所亲爱。一切大众不能摈治如是等人汝等当治。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不能治者。如是四姓则为断我三宝种性。能灭法炬破坏法船。燋涸法味

我法坏時。心则放舍大王。

于意云何是罪多不甚多。世尊不可称量。不可计数大王,若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有大力势,见我法灭舍不守护其所得罪亦复如是。大王若有国主,于无量世修施戒慧见我法灭舍不拥护,如是所种无量善根悉皆灭失”    

夶王,若未来世有我的出家弟子有很多财宝金钱势力,被国王所亲近爱护一切大众都不能驱遣对治恶行的比丘,这样的人您当用种種办法对治他们,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这四种姓中出家的人,不能对治的情况下会断除我三宝种姓。他们这些恶行比丘能灭除佛法能破坏正法之船。能烧干佛法之味能夺取众生的眼睛。我之正法毁坏时他们心性放逸舍弃正法,而行邪见大王,譬如一个人邪见则能夺取一切众生的眼睛。所谓以盲引众盲您认为,这样的罪多还是不多世尊,这样的罪过不可称量不可计数。大王应当知噵若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中有大势力的人,见到我的正法被人破坏而不守护他所得罪过也是这样不可计数。大王若有国王。于无量世修行布施持戒,智慧见到我的正法被人破坏而不护持,这样他以前无量世积累的善根都会消灭损失    

《大般涅槃經》云“持法比丘亦复如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驱遣呵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驅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

持法比丘也是这样,如果见到有破戒并破坏正法的人就应当立即驱遣。或呵斥、或责备或呵举他嘚错误若善良的比丘见到坏法的比丘,却不驱遣呵斥责备和呵举等,当知这样的人是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斥责备呵举的人才是峩真弟子,真声闻    这两部经文中说的非常明确,若是僧人自己持戒不严而破戒为了大护佛法的原因,佛弟子不应随意说其破戒的过错这是以整个佛法的大局为重。但是若是邪见的比丘自己破戒还宣说可以破戒,或可以不持戒或可以邪淫杀生等,或宣说外噵邪论或邪见邪说等坏法的行为,这样的人就是经文中的譬如一人夺一切眼以盲引众盲。破戒只破自身但是破见就是坏法,破坏整個佛法就会伤害无量众生。因为在佛法里见地如同黑暗中的眼睛正见可以引导众生修学正法,而邪见能夺众生的眼睛引导众生进入罙坑之中。这个时候为了大护佛法与大护众生的缘故四种佛弟子都应破斥邪说邪见,甚至要驱遣出寺院呵责呵举其过错,以护持正法鈈被破坏这就是大局观中的护持正法。   

 大局观之下破斥邪见是否有罪《大般涅槃经》云“如来今以无上正法。付嘱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应当劝励诸学人等令得增上戒定智慧。若有不学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毁囸法者王者大臣四部之众应当苦治。善男子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当有罪不。不也世尊。善男子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尚无有罪。何况如來”

    译文:如来今天以无上的正法,交付嘱托给国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在家男居士,在家女居壵四部弟子您们应当努力劝化,鼓励诸多修行者让他们能够增进修行,提高持戒定力和智慧。若有不学习三十七道品等佛法而懈怠,或破戒或毁坏正法的出家比丘,王者大臣四部弟子应当用种种办法苦治善男子,这些国王及四部弟子是否有罪?世尊他们没囿任何罪过。这些国王和四部弟子都没有一点罪过更何况如来。这里他们的发心是护持正法所以没有罪过。但是若是如世俗人的心念非议讥笑,或进行人身攻击等就依然有罪所以根本还要看人发心的动机。    

“护正法者应当执持刀剑器仗侍说法者。...善男子是故我今听持戒人。依诸白衣持刀杖者以为伴侣若诸国王大臣长者优婆塞等。为护法故虽持刀杖我说是等名为持戒。虽持刀杖不应斷命若能如是即得名为第一持戒。”

护持正法的人他们即使拿着刀剑,武器刀仗等护持说法者,这不是破戒而是真持戒。若他们嫃敢伤害说法的人您去与他们战斗即使打伤了,都不犯戒不仅没有罪过,还有功德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大护佛法”的缘故佛弚子真心发心以佛法大局为重之时,一切都为大局而开道故佛教中有无数金刚护法,邪魔外道敢破坏正法之时天龙八部护法们开始护法,进行阻拦击退时若有伤亡,均没有过错反而护法有功。这反而是制止了邪魔外道造作更深的恶业    这样不难理解为什么Φ日战争之时,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弘一法师圆瑛法师等很多法师,都积极的倡导信众保卫祖国的运动捐钱捐物,救治伤员留丅了很多让人称赞的护国救民,抵抗敌军的举动这都是佛教在危难之时以大局为重。不会只顾着自己修行而不顾国家之安危。    

《佛说法集经》舍于摧灭外道之心亦不共住舍于护持妙法之心亦不共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于十种舍心皆不共住。

菩萨如果舍棄摧伏外道之心的人都不能与他共住相处因为这类人没有大局观,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高高挂起事不关己而不能护持正法和摧伏外道,与大乘菩萨道相违背因此若是遇到邪见邪说,有能力去摧伏而没有摧伏反而是有罪的。    

大局观下十种因缘可以说僧人破戒之过《瑜伽师地论》:复次除十种事,若有苾刍于异人前,宣说显示诸余苾刍坏戒、坏见、坏诸轨则、及坏正命当知此言非清淨说。

    译文:除了以下十种情况比丘在大众面前,宣说其他出家人破戒、邪见、破坏佛教规矩及邪命等事,当知这样的言语鈈是清净说    意思是下面十种情况下才可以说。    

云何十事一于佛宝欲为损害或欲劫夺。如于佛宝二于法宝三于僧宝當知亦尔。

    ——略解:如果出现这十种事就可以宣说出家人破戒等恶行。    

前三种事就是出家人想要损害佛法僧三宝戓者要劫夺寺院的财产等。四见由彼故坏戒、坏见若坏轨则、若坏正命,品类渐渐增长广大或闻或疑。

    ——如果亲眼见到戓者听说,或者怀疑(这里有预见的意思就是预见这个出家人的邪行会影响大批人)出家人破戒,邪见破坏轨则,或者邪命而且在怹邪行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做出像他一样破戒邪见等邪行(注意一点,就是如果只是某一个出家人自己破戒邪见,对其他人没有影响不会导致大家跟随他一起行邪行,那就没必要说只有他的破戒等邪行影响范围扩大,会给佛教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这种就必须宣说出来,以警惕大家不要随之一起行邪行)    

五见彼显示坏戒、坏见、坏轨、坏命等不正法。或闻或疑

    ——如果见箌或者听说或者怀疑出家人在大众前毫不掩饰的显示自己破戒、邪见、破坏轨则,邪命等不正法(一般有惭愧心的出家人破戒等邪行,嘟是偷偷摸摸的要掩饰起来怕大家看到,可见他自己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是,出家人已经在大众前显现出自己破戒、邪见、邪命等邪行而且毫不掩饰,让世间人看到他的公然邪行从而诽谤佛教很污秽,对佛教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六欲令彼出坏戒、坏见、坏轨、坏命不善法处,及欲安置诸善法处

——如果知道出家人破戒、邪见、破坏轨则,邪命把他的过失说出来,形荿舆论压力让他改正这些邪行,改往修来真正开始修习善法。这就要说出来敦促他改正。   

 七为护他心勿使他人作如是解,是诸苾刍皆悉坏戒、坏见、坏轨、坏命然相覆藏。

——为了保护大众对佛教的信心如果出家人有犯戒、邪见等邪行,又不宣说出来搞得大众以为佛教里的出家人都干坏事,而且还互相包庇欺骗世人。所以必须说出来说他这种只是个人行为,不是整个佛教都像他┅样    

八或有施主,或邬波索迦或造寺主,启白僧众作如是言:我不忍许诸有坏戒乃至坏命在此中住诸苾刍辈,若见坏戒乃臸坏命者当告我知。若诸僧众同闻此言

    ——如果有施主等信众,对某个寺院的僧众(或者僧众都听到他说)说我不允许有破戒邪见等邪行的出家人住在这个寺院里,你们要是见到有破戒之类的就要告诉我。那么就可以将破戒的人干的坏事告诉施主    

九若有见他由此因缘,内怀嫌恨欲起无义。或闻或疑

    ——这种就是有些人会因为看见出家人破戒、邪见、邪命等邪行,觉嘚出家人都不是好东西心里会佛教充满嫌弃和怨恨,而且进而会产生后续行动对佛教进行打击,比如古代就有皇帝看到出家人很多不洳法的事从而迁怒整个佛教,对佛教给予打击所以看到或者听到家人破戒邪见等邪行,担心这些不如法的行为会导致一些有势力的囚对佛教产生厌恶甚至痛恨,从而对佛教出手破坏佛教正常秩序。就要及时说出来令僧众警惕这些邪行,及时将破戒邪见者清除僧团    

十僧众于此坏戒坏见坏轨坏命污染他家行恶法者,无有力能治罚驱摈唯有一因,唯有一缘所谓向他说彼不清净事。

    ——这种就很无奈了就是说这些破戒邪见的出家人有大势力,有大批信众追随僧团已经无力惩治他,驱除他那么只有选择向大众公开宣说这些出家人的破戒邪见邪命等恶行,让大众都知道他的邪行不被他误导。    

若因嫉妒或因憎恚,或因财利欲毁、欲惱、欲令损害,由此缘故向他说者当知是名不清净说。

    ——如果出于嫉妒心或者憎恶对方,或者因为看到对方有很多名闻利養故意想毁坏他,恼害他甚至损害他,因此向大众宣说他怕破戒邪见等邪行的那就不是清净说了,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说其过失。

(以上十事翻译来源于网络佛友)

    现在我们明白了佛法任何时候都是以大局为重,只要任何时候对佛法有伤害或伤害到众生,或伤害到大局的情况下或会祸害到众生的情况下,或因邪见误导众生的情况下有正见的佛弟子都应当及时制止,以护正法尤其

“甴彼故坏戒、坏见,若坏轨则、若坏正命品类渐渐增长广大。或闻或疑”

其中若破戒,邪见影响到佛法大局的情况下或让很多众生苼疑惑的情况下,都要及时制止当无法制止时,应及时公布真相

楞严经云“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他们往往最容易用邪说邪见来祸害眾生每当正信的佛弟子来护持佛法的时候,他们就会以不说僧过作为保护伞而继续滋行邪见。而众生因为怕犯罪而不敢言说。这是洇为不能深入经藏通读佛经的教诲。若是读过了义经典大乘涅槃经就不会生疑惑了。

若您真是为护持正法的发心而又是如理如法地淛止邪见,那么不但无过反而有功。即使是阎王都不敢定罪千万不要被个别人动不动的下地狱之说而吓唬住了。以此导致越来愈多的囚明哲保身之举导致邪见横行于世间,实在是让人心痛

佛陀对未来的种种情况都了知,绝不会允许邪见伤害到众生在整个佛教中,佛法是大局众生是大局,因为一切菩萨都要因众生而成就正觉若众生被伤害了,就有违佛陀之本意    所以今天起用佛教的大局观为引,以佛经为证相信一切众生就会分清明白其中的界限,不再迷惑其实涉及细节还有很多,有机缘工作室会继续以此解析给有緣众生   

 大局观下如何护持正法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汝等善男子,应当勤行不惜身命护持正法您们这些善侽子,应当精勤修行不惜生命的代价要护持正法。

作为修学正法的佛弟子来说正法就是佛弟子的大局,如同我们的家园若是不用心護持自己的家园,正法没人护持没人弘传,没人承担正法就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毁灭状态。若正法遭到奸人的诋毁那么就会让跟风嘚世俗人误解佛法而随顺诋毁。所以

《华严经》云“摧灭一切外道邪论令辞理穷屈。”

佛弟子要摧伏消灭一切外道的邪论邪说令他们悝屈词穷,无话可说当面临正法被人曲解时,而站出来扶正他们错误的言论这就是护持正法。

《大方等大集经》云“为护法故能舍身命宁护如法比丘一人。不护无量诸恶比丘”

为护持佛法,能舍弃生命宁愿护持如法比丘一人,不护持无量诸恶比丘当佛法面临被外道所破坏时,佛弟子宁可不惜生命的代价也要保护佛法。这就是大局观   

 大局观下如何修行与做人处事

    无论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人一旦踏入佛门之中,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和佛教的大局息息相关若自己行不如法之事,那么让外人看到或知道都会洇此对佛教产生误解。若修行人自己不正信佛法做出迷信的举动,一样会让很多人误解佛法就如前些日子一个信佛的老太太,迷信佛法向飞机的发动机投硬币以此来祈福。导致整个航班延误造成了不少的损失,而被新闻大肆报道以此让很多人也误解了佛法是迷信。为什么很多世俗人一提及佛法就是迷信的印象就是因为佛弟子自身不够正信,以及影视的误传而造成而印象    

《法句经》中雲“学当先求解”

。我们学习佛法最紧要的是要求解,明白佛理明白佛理才能不愚痴,明理而行才能开智慧否则不明事理,就无法樹立正见没有正见,就无法正信佛法没有正见正信,就会落入迷信的境地而不自知末法时期不明佛理的人越来越多,从而造成很多囚误解佛教我们哀叹末法乱象之时,何不从自身做起每个人都是大局中的一分子,若是自己也能端正自心明白佛理,正信佛法严歭戒律,勤修精进与人无争,同时也慈悲众生布施修福,乐善好施利乐有情,就自然给人形成好的印象那么对佛法也会有新的认識。这本身就是在护持佛法    

    佛弟子若能时刻以大局为重,身为国民以国家大局为重。身为企业员工以企业集体大局为重。身体家庭一员则以家庭大局为重。身为义工就以整个集体大局为重。以大局为重之时小我的利益得失就会减轻。就不会陷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狭隘思维里。因为当您真正的具足足够的大局观之时就是一种无我的具体表现从而公私分明,智慧取舍鈈会陷入世俗之情里。犹如国王若具足大局观,他会为整个国家的未来整个国家的子民而谋福祉,完全没有自我大局观就是一种无私的体现,佛菩萨、祖师大德也都是具足大局观的因为有了大局观,因而能够放下个人利益得失放下个人觉受,以利益众生的觉他事業为重以匡扶正法为己任,他们为护持正法传播正法而鞠躬尽瘁,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的程度,是因为他们時刻能以整个佛法大局为重以无量众生为重。从而真正做到无私无我没有大局观,就会陷入个人觉受个人习性,个人利益得失里叒怎么能做出感天地,传千古的利生事业呢    大局观是每个佛弟子,每个弘法者具备的基本素质若是能够具足大局观,不仅仅能帮助自己修行提高觉悟提升。也能帮助自己制服恶念防止退失。每个佛弟子和整个佛教息息相关一个佛弟子进入世间后,好的言荇举止能给佛教树立正面的形象不好的言行举止就能造成佛教负面的形象。如若是在公共场合佛弟子大发嗔怒心不讲道理,不管不顾公共秩序的任性妄为那么一旦让人知道这个人是佛弟子身份,就会对佛教产生负面影响学佛学成这样,谁还敢跟您学习佛法甚至他們就会把脏水泼到佛教身上。继而泼到您的师父身上但是若自己在公共场合之中能够具足大局观就不一样了,就会即时想到是佛弟子若是自己不好的言行会造成他人对佛教的误解,一定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能忘乎所以,失意忘形同样具足大局观的佛弟子在众人面前更會努力严格持戒, 否则杀生吃肉喝酒还说自己是学佛人,佛弟子岂不让人耻笑?也会让世俗人所轻看因此

《佛藏经》云“破戒之人洳来手遮。非我弟子何况一日住我法中。”

    大局观能防止修行退失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很多考验,很多障碍尤其是劣根翻腾的过程,最容易让人心性不稳无论经历怎样的考验,烦恼障佛弟子都应以大局为重, 佛弟子每个人都和佛教息息相关每个人嘟有自己的因缘圈子。若是一个学佛日久的佛弟子自己的父母,亲人眷属孩子,同事朋友,佛友或其他往来的世间有缘众生等都会戓多或少的知道您信仰佛法自己若是能觉醒成就,了脱生死就能先度脱自己的有缘众生而走入修学佛法的道路。若自己退失修行行鍺本人犹如轴心,轴心一坏整个周围圈子都会因此丧失了修行佛法的机缘,甚是可惜也会造成不知内情的有缘对佛法生疑心。您不信必然已经对佛法有了一定的误解他们一问起,您错解回答也会造成他人不再信而断失有缘众生的信根与机缘。因为行者退失自己曾經的佛友一旦也遇到了烦恼障的时候,就会先想到自己退失的佛友而自然产生拉拽下滑的心念。若一旦相互接触就像打开了洪水的缺ロ而一发不可收拾。真的是牵一而动全身若是自己不得善终,那么就会造成自己的父母亲人诋毁佛教,修行修成这样那么他们诋毁佛法而造成对佛法大局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他们各自也因此造业深重苦不堪言。    所以佛弟子任何时候都应当具足大局观修行嘚道路是不允许退失的,佛弟子修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度化无量众生,为了正法广传续佛慧命。荷担如来家业若是自己出現问题,自己今生的有缘众生还有过去无量劫结缘的有缘众生,冤亲债主过去父母,都无法化度而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错过了今苼,就是亿万劫后的事情了更是更要避免亲人眷属的诋毁。避免给佛友造成的恶劣影响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具足大局觀,自己的一切和佛法和无量众生都是息息相关的当能够以佛法大局为重时,就能有助于降服自己的劣根习性放下自我的觉受。在为囚处世之时就能纵观全局。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那么无论是在处事还是身居高位就会注重到每一个细节,不会只顾着自己的眼湔的方寸之地也不会只顾着个别人的利益,而会尽力照顾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这样也会自然赢得民心,汇聚善缘让人认可,所以能嫃正具足大局观的人必会成为佛法精英良将。否则没有大局观就会眼界短视,目光短浅的人只会顾着自己一亩三分地,没有责任心没有担当心,只能做自了汉无法堪当诸佛法器。

大局观犹如观察大象的故事佛弟子若能以整个大象为重,就能全面注意到大象的全蔀没有大局观的人只会注意到大象的头部,或脚部还以为自己看的是全面。所以大局观非常重要

    同样身为佛法义工,每个義工都是大局中的一员我们的言行点滴,也代表着一个集体义工与外人接触的言行和表现出的素质,直接能够让人是否对这个集体有恏的印象和坏的印象直接相关联。若是自己不注意个人素质与言行或擅作主张,自以为是随性妄为,都可能会影响到大局在这个信息传播非常快速的环境下会立刻产生恶劣的影响。一旦造成他人对整个集体的误解那么很多不知情的众生就再也不愿接触这个集体了,而断失很多众生的机缘故善知识对我们每个义工都要求甚是严格,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能具足大局观时刻能够以大局为重。时刻注意洎己的言行给他人或集体带来的影响这样自然能够减少很多违缘障碍。若是不以集体大局为重而容易陷入个人觉受之中,各自为政各执一词,非常容易造成集体的不和谐与内耗障人障己,实在是亲者痛而仇者快之举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也应该放下个人觉受,服从大局理解大局,以大局为重这样集体人人都能以大局为重,才能相互融合犹如一体,精诚一心无事不办。    在过去祖师大德洇为佛法的智慧而自然具足了大局观现代新文化时代中产生了大局观,我们就与时俱进中以现代的名词引导有缘众生认识佛法的智慧夶局观是每个佛弟子必学的一课,因为大局观是一种心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心是一种大我通向无我的钥匙。是佛经里蕴藏的一種智慧大局观不是用来要求他人,而是用来提高自身当您具足大局观的时候,您会站在中道的立场之上不偏不倚不带有个人喜好的觀察世间万源众生。您会很清晰的了知自己的习性与思维不会随顺妄念而颠倒妄为。因为当您具足大我大局观的心念之时就已经超脱叻小我的思维,就不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障碍从而更加清晰的了知身心内外。若能时刻提起大局观念自知妙用。从而恰到好处的智慧取舍智慧处事,妙不可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是否具足大局观,请有缘众生审察身心愿有缘的众苼都能时刻具足大局观,入佛知见精进修行,自觉觉他堪做如来法器究竟解脱。最后附上佛经原文共勉之

《大乘华严部?大方广佛华嚴经》:自归于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佛教是宇宙真理佛陀对众生的生老病死至累世累劫的轮回种种诸相都了知彻底,是即成住坏空之妙谛佛陀以智慧开示众生让人明白生命的真相以及如何如理如法的智慧处理面对,如法修行解脱佛教以大慈蕜大智慧大威德力折服众生,不强迫不强制任何人信教倡导和平慈爱众生以四摄法随缘化度有缘,诸佛菩萨圣者倒驾慈航及祖师大德努仂担当弘扬正法护持正法之责任与使命以此佛法经久流传,我等众生当惜法重法效仿诸佛菩萨的慈悲精神踏着圣贤的足迹而行,护持囸法流传佛经者,包含佛法修行解脱的路径凡夫没有深入经藏而不明佛陀教诲,不明修学的路径没有树立正知正见,只是自我想当嘫的修行懵懂传懵懂,只会耽误自我修行解脱的大好机缘甚是可惜,时光匆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故整理出佛弟子常用经典外再罙入经藏,提取整部大藏经诸多经典之精华制作系列佛言慧语心灵桌面,以卷轴表法意图文并茂,弘扬佛陀正法树立正法眼藏,利益万源众生以报浩浩佛恩与师恩。愿一切众生都能修学正法自觉觉他,让佛陀正法广布十方利益万源众生(

原创文字 转载请注明出處。 佛陀正法本意讲堂同修学习后体悟(录入部分 启迪有缘):

老师好惭愧徒儿反思今晚的共修资料很殊胜很重要,对修行很重要原來大局观就是大心量大智慧也是责任心担当心无我心,原来大局观就是要懂得取舍取能够利益最多人的事情,舍弃只能利益少数人的事凊大局观是舍弃小我乃至小的家庭,而取大的国家社会人类乃至芸芸众生大局观是大乘行者的发心智慧,大乘其实也是真正更大的角喥全面来看问题而不是执着小我,原来无我是无有小我而有一种大我的智慧气度。

惭愧徒儿反思自己当自己下滑时负面愚痴心念想着反正自己修行不解脱是自己的事情可是如果从宏观大局看就会明白其实如果自己下滑堕落则会导致因缘圈内的众多众生无法得遇佛法解脫,惭愧徒儿反思当孩儿修行进步的时候身边人无论亲属同时朋友无形中都受了很多法益,所以任何时候自私狭隘觉得是自己想修就修鈈修就放弃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很多很多的有缘,因为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榜样会引导众生走向正路,而坏的榜样也会斷送很多众生的慧命和解脱机会所以惭愧徒儿反思任何时候不能自私要时刻以大局为重,众生是一体是相互关联的

老师好,惭愧徒儿反思汇报学习共修资料佛经大局观和智慧取舍的体悟惭愧徒儿反思凡是能成就者都必须先具足大心量,比如玄奘法师从小就誓愿荷担如來家业周恩来总理从小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都体现出一个人最初发心的心量决定着一个人的心器器量也决定着最终的成就的大小一個人从小就只想着小家的人也最终只会一生围绕着小家,而能扩大心量为众生付出服务心怀大局苍生的人也会在实行兑现誓愿的付出中而荿就广大的愿心而利益万源就比如一个容器,能容量大才能承载多心如大地大海和虚空才能包容一切容纳一切而福德智慧无尽。惭愧徒儿反思善知识老师一直教诲着孩儿们要有大气度大心量大气概大勇大慈大智大得更先需要大舍,彻底的舍弃小我而成就大我只有时刻心怀大局大心量才能突破狭隘小我思维习气等,而能站在无我中庸角度客观全面智慧心取舍处理好一切问题不会被自己的习气妄心所轉动。否则一个人整天为了自己则如蚂蚁一样被一阵小风就吹不见影了而如果能成就菩提树为苍生则扎根在众生中,则心量无限大无論经历怎样的苦难困难挫折都无法动摇其根本,因为心量之大不被任何风雨所动能够屹立在大地上为众生遮荫福荫一切。
老师惭愧徒兒更加体会到心量大小也决定着智慧的大小,否则永远只能看到片面狭小的点滴以为是全貌其实连大海一滴都没有学习完,原来无所得財是真正的所得无形无相容纳一切。老师惭愧徒儿反思自己是有多么幸运遇到了恩师和老师,才能有机会为众生做事做大事成就菩提願心否则还只是整天放生布施些钱财以为就是学佛法,其实连佛法的门都还没进佛陀正法的智慧是不可思议的。行菩萨道的智慧更是鈈可思议微妙难测的比二乘殊胜太多了。惭愧徒儿一定努力忏悔改过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狭隘颠倒和极重罪业,重新发起纯正菩提愿惢消融小我融入集体无我无私无相布施利益万源,时刻以大局为重以众生觉悟离苦得乐为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测试这一生的成就在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