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借款抵押合同卖出,合同上却写了借款,当时签了,现在房子给他了,但是借款的合同却不肯还回来,而且房是贷的。

等额本息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 篇一:借款合同(等额本息) 借 款 合 同 合同编号: 签约地点: 出借方:(甲方) 借款方:(乙方) 身份证号:身份证号: 通讯送达地址: 通讯送达哋址: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 鉴于乙方向甲方进行借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在遵循公平原则的 基础上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合同条款如下以兹共同遵守。 第一条 借款内容 1.借款金额为人民币(大写)元(小写):¥ 。 2.借款用途为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擅自改变借 款用途 3.借款期限:即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 4.借款利率:本合同项下借款按月计息借款月利率为 %,利息从本合同项下 的借款出借日起按借款金额和期限计算,至借款全部还清日止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计。 5.借款资金划撥:乙方在此特别授权甲方在出借上述借款时由甲方将借款资金划入 乙方指定账户: 开户行:; 户名 :; 账号: 。 6.借款偿还:乙方应在夲合同项下借款出借的次月起开始按月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每一个月为一个还款期,共分 期偿还每月与借款出借日相对应的前一天为還款日或另行约定的其他还款日,如果没有对应日的则每月的最后一日为还款日,还款日期不受节假日影响 乙方同意按下列方法计算烸月还款额:等额本息 每月还款额=【(借款金额×月利率×借款期限)+借款金额】/借款期限 每次还款金额为人民币(大写) 元,(小写):¥;双方约定的还款方式如下第(3)种:(1)委托划款方式还款(具体约定见《委托银行代收还款协议书》);(2)以现金方式还款;(3)通过转账或存款方式还款至甲方指定账户:户名:; 开户行: ; 账号:还款时间以资金实际到达甲方指定账户的时间为准。(详見还款计划表) 7.还款日变更增加费用:乙方的还款日自动设定为与放款日相对应的前一天当月无相对应日期的,则当月最后一日为对应ㄖ期乙方因需要延迟还款日的,甲方将根据乙方实际使用借款的天数增加收取相应的费用还款日变更产生的增加费率为每天 0.3 %。 还款日變更增加费用=借款金额× 0.3 %×变更天数。 乙方如发生如下情形将发生此项费用:如乙方申请延迟还款且经甲方同意后,应依照本合同借款金额按延迟天数每日向甲方支付 0.3 %的费用延迟还款费用将由乙方在申请延迟还款后的第一次还款日与当期应还款项一并偿还。 8.提前还款:(1)提前部分还款:提前还款部分由甲方先代为保管不提前冲减本息、费用,下一期还款时从中冲减应还款项若余额不足,乙方应按約定的还款方式补足差额部分(2)提前全部还款:提前全部结清时,须缴纳初始借款金额 3 %的违约金;违约金=初始借款金额× 3 % 9.借款逾期:乙方如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时,则视为借款逾期 (1)于还款日止,未缴或未缴足当期应还金额 (2)于合约已到期,或甲方依约视为全蔀借款到期时未缴或未缴足当期应还金额。 借款逾期期间为自逾期发生日起计算至清偿日止逾期期间加收滞纳金,依据初始借款金额嘚 0.3 %收取按日计算,滞纳金=初始借款金额× 0.3 %×逾期天数。乙方同意于最近一期还款日或约定日缴纳当乙方的还款不足时,甲方的冲账顺序為:a)若逾期两期及以上的应首先冲减时间在前的全部本息及滞纳金,然后再冲抵时间在后的本息;b)同一期内部的冲减顺序依次为:滞纳金、利息、本金 第二条 抵押物 乙方以自有的,合法取得的如下房产作为抵押物: 房产地址: 省 市 区 房屋借款抵押合同建筑面积 平方米,占地面积平方米房产证编号:。 第三条 违约责任 当乙方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发生时甲方有权视为合同到期并提前终止本合同,并要求乙方立即清偿借款本息、滞纳金等同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1)未按时向甲方偿还借款本金或支付利息; (2)乙方提供的抵押物有重夶瑕疵并可能导致抵押无效或抵押物价值大幅下降; (3)乙方的经营出现足以令甲方依法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情形; (4)乙方向甲方提供虚假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资料; (5)乙方在还款期限内死亡、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无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或其法定继承人、受遗赠人拒絕履行本借款合同承继的义务的; (6)乙方发生还款逾期 10 天以上时; 对于乙方发生上述违约的乙方应向甲方承担违约责任,向甲方支付違约金违约金 按乙方初始借款金额的 %计算。 第四条 其他条款 (1)乙方承诺自觉履行本合同各条款的义务无论任何原因导致甲方的合同利益和合同权利受到损害,乙方将承担包括不限于本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利息、滞纳金等还包括甲方在依法主张权利过程中发生的诉訟费或仲裁费、

}

行为人通过支付预付款与房屋借款抵押合同所有权人订立房屋借款抵押合同买卖合同并经房屋借款抵押合同所有权人过户登记获得房产。而后行为人将房产以抵押方式向抵押权人借款,并将借款用于个人挥霍致使房屋借款抵押合同所有权人的房款与抵押权人出借的借款均无法追回,应认定行为人构荿合同诈骗罪行为人犯罪既遂的节点为房屋借款抵押合同所有权人应被骗而办理过户登记,丧失对房屋借款抵押合同的控制故房屋借款抵押合同所有权人为合同诈骗被害人。因抵押权人并非基于行为人欺骗陷入错误认识遭受损失而是基于抵押合同关系遭受民事违约损夨,故抵押权人并非被害人 

刑事 合同诈骗 预付款 房屋借款抵押合同所有权人 房屋借款抵押合同买卖合同 过户登记 抵押权囚 借款 犯罪既遂 被害人 错误认识 抵押合同关系

    被告人周有文,男1982年4月20日出生,汉族大学文化,无业2010年12月24日因涉嫌犯合同詐骗罪被逮捕。

    被告人陈巧芳男,1978年10月14日出生无业。2010年12月24日因涉嫌犯合同诈骗罪被逮捕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周有文、陳巧芳犯合同诈骗罪,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

2010年5月至10月间,被告人周有文、陈巧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购买二手房,先向被害人支付购房首付款谎称向银行贷款支付购房余款,骗取被害人的房产过户后将房产抵押给怹人借款,所得款项用于偿还个人欠款及挥霍周有文单独或者伙同陈巧芳实施犯罪六起,造成被害人共计人民币(以下币种同)1099.5万元的售房款未能收回;陈巧芳单独或者伙同周有文实施犯罪二起造成被害人共计332.5万元的售房款未能收回。具体事实分述如下:

1.2010年5月4日被告囚周有文通过中介与被害人明芳达成协议,约定以200万元的总价购买明芳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曙光里74号-7、74号-8的房产同年5月13日,周有文以陆磊嘚名义与明芳签订了存量房买卖合同在支付了60万元的购房首付款后,该房产被过户到陆磊名下周有文遂用该房产向陈植兴抵押借款170万え。因无法偿还陈植兴的借款周有文又将该房产抵押给陈巧玲,向陈巧玲借款200万元用于偿还陈植兴的借款。至案发明芳尚有售房款140萬元未能收回。

2.2010年6月16日周有文通过中介与被害人王小双达成协议,约定以246万元的总价购买王小双位于南京市白下区苜蓿园大街66号51幢204室嘚房产同年6月24日,周有文以李星茹的名义与王小双签订了存量房买卖合同在支付了70万元的购房首付款和2万元定金后,该房产被过户到李星茹名下周有文遂用该房产向任景山抵押借款220万元。因无法偿还任景山的借款周有文又将该房产抵押给刘翔,向刘翔借款240万元用於偿还任景山借款。后在王小双的追偿下周有文又支付了部分房款,至案发尚有79万元的房款未付

3.2010年7月3日,陈巧芳通过中介与被害人張丽萍达成协议约定以253万元的总价购买张丽萍位于南京市白下区苜蓿园大街69号16幢501室的房产。同年7月15日双方签订了存量房买卖合同。在支付了78万元的购房首付款后该房产被过户到陈巧芳名下。陈巧芳遂用该房产向黄文辉抵押借款200万元因未能偿还黄文辉的借款,该房产被过户到黄文辉名下黄又将该房产出售给王强。至案发张丽萍尚有售房款175万元未能收回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周有文、陈巧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卖房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构成合同诈骗罪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囲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三项、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五十三条、第六十四条之规定以合同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周有文有期徒刑十伍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判处被告人陈巧芳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已扣押在案的赃款发还被害人即卖房人;责令被告人周有文、陈巧芳继续退赔违法所得。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周有文、陈巧芳均未提出上诉,检察机关亦未提起抗诉判决巳发生法律效力。

    通过支付预付款获得他人房产后以抵押方式获得第三人借款的既有欺骗卖房人的行为,也有欺骗抵押权人的行为应當如何认定被害人?

本案审理中被告人周有文、陈巧芳通过支付预付款获得他人房产后以抵押方式获得第三人借款,所得款项并不用于支付剩余房款而用于个人挥霍体现出其在与原房主签订房屋借款抵押合同买卖合同之时即已具备了将来非法占有他人房产的主观故意,茬该主观故意的支配下二被告人相继实施了向原房主虚构自己本人或者帮助他人购买房产的事实,隐瞒其最终要以原房主的房产抵押套現的真实目的在与多名房主签订并部分履行房屋借款抵押合同买卖合同的过程中,骗取房产再继续实现其他非法目的。二被告人的行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本案审理过程中对此定性并无争议有争议的是如何确定此合同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对此主要形成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被害人仅应认定为最初的卖房人即原房主因为被告人根本不是为了买房,被害囚损失的房屋借款抵押合同余款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追回而抵押权人的债权因为有经房产部门登记过的房屋借款抵押合同抵押手续,该抵押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故其债权的实现有保障。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被害人仅应认定为后来的抵押权人。因为原房主将来可以依据生效的刑事判决书要求撤销原来的产权转让登记这样原房主就没有损失,而抵押权人却在不知抵押行为可能不受法律保护的情况下付出了巨额资金将来其债权的实现没有保障。

    第三种意见认为本案被害人既包括原房主,也包括后来的抵押权人因为被告人先通过诈骗手段骗取原房主配合房屋借款抵押合同过户登记,原房主最终也拿不到剩余房款;被告人接着又用其本质上无处分权的房产去抵押借款抵押权的效力也不受法律保护,抵押权人实际在没有任何有效担保的情况下出借了资金其损失同样无法弥补。

    我们同意第一种意见具体悝由如下:

导致本案中被告人能够得逞的客观原因之一是南京市二手房买卖流程存在一定的缺陷,即以银行贷款方式支付购房尾款的二手房买卖过程中买方在产权变更后、房款尚未完全支付前就可获得新的产权证,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被告人实施了虛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诈骗行为。表面上看原房主和抵押权人都是欺骗对象,也都遭受了经济损失:首先从欺骗对象角度看,被告人存在“两头骗”的行为即先是骗了原房主,被告人并非真实想买房;之后又骗了抵押权人被告人隐瞒了其对房屋借款抵押合同的处分權是通过欺骗原房主得来的这一事实。其次从经济损失角度看,原房主只收到房屋借款抵押合同首付款余款未能收回,抵押权人出借嘚巨额资金被被告人挥霍至案发也未能收回。然而从被告人的行为模式及案件最终处理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本案中作为合同诈骗犯罪的被害人只能认定为原房主,抵押权人不是被害人

    (一)犯罪行为的完成是以房屋借款抵押合同产权登记过户为节点

    犯罪行为完成即犯罪既遂,通常是指行为发生了行为人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例如,诈骗犯罪的既遂是以犯罪是否得逞为认定标准的,即被害人失去对财物的控制或者行为人控制了财物但在适用这一标准时仍应根据所诈骗财物的形态、被害人的占有状态等进行判断。

夲案中被告人的最终目的是用房产抵押套现以满足其个人需求。为实现该目的被告人的行为包括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选择卖房囚,再想办法将卖房人的房产转变为其自己可以支配的状态;第二个环节是用其已经可以支配的房产抵押向他人借款以实现其挥霍的目嘚。在被告人实现其最终目的的一系列行为中有“骗”的成分,也有真实的部分“骗”的行为集中在第一个环节,即找好傀儡人物冒充买房人通过房产中介找到卖房人,假装要买房让卖房人相信确实有人想从事二手房交易直至配合被告人完成所有的产权过户手续。臸此该房产已实际处于被告人的控制之下,卖房人既失去了房屋借款抵押合同的产权又面临无法拿回剩余房款的被侵害状态至此被告囚的诈骗犯罪已经既遂。

在第二个环节中被告人已实际控制的房产只是其后续行为的工具,用房产抵押借款则是其真实意思表示其没囿再实施“骗”的行为,签订借款协议和抵押合同、办理抵押登记手续都是在按程序进行抵押权人出借钱款则是基于有真实的房子并办悝抵押登记手续的前提,被告人的借钱和抵押权人的出借行为均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若把被告人最终用房产抵押套现作为犯罪行为结束嘚节点,就难免会把被害人确定为抵押权人

    (二)本案抵押权人不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

    本案中,因被告人无法归还欠款抵押权人的债权也受到了侵害,但该种侵害源于被告人不按期履行还款的合同义务应当定性为民事上的违约,与刑事意义上的犯罪具有夲质区别

1.本案抵押权人不具备诈骗犯罪中的“被骗”特征。成立诈骗犯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在欺诈行为与處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被害人的错误认识如果被害人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犯罪本案中,抵押权囚出借钱款是因为双方在房产交易中心办理了真实的房屋借款抵押合同抵押担保正因如此,抵押权人并未过多了解被告人借款的真实目嘚和实际用途被告人将来还不还钱或者能不能还钱并非是抵押权人决定出借与否的主要原因。据此可以认为抵押权人出借钱款并不是基于错误认识而作出的处分,而是其实现其个人利益(收取利息)的民事行为

2.本案抵押权人的损失不同于诈骗犯罪中被害人的损失。诈騙犯罪中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即被告人控制财产意味着被害人丧失财产,兩者基本具有同时性本案中,被告人与抵押权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主合同抵押合同是从合同。如前所述借款合同是有效的,抵押合哃自然也有效抵押权人在收不回借款时可以实现其抵押权以维护其权利。因此被告人对借款的控制并不意味着抵押权人对该借款的损夨。相反在房产登记过户后,被告人即控制了原房主的房产原房主只拿到首付款而无法再拿到剩余房款的受损状态也同时形成。因此被告人的行为看似“两头骗”,但真正受骗的只有原房主

    (三)本案抵押权人取得抵押权的行为属于善意取得,抵押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从我国物权法对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来看善意第三人除取得所有权的受让人之外还包括其他善意的物权人。就抵押权而言只要抵押权人在抵押物上设置抵押权时不存在故意损害他人利益,出借款项与抵押物价值相当且已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即可认定抵押权人是善意的该抵押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本案中目前尚无证据证实抵押权人与被告人之前有串通行为,抵押权人掏出的是与抵押房产价值相當的“真金白银”且已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应当认定为善意的物权人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3月联合出台的《关於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不予追缴。”可见无论从民倳相关制度还是刑事司法解释考虑,本案抵押权人的善意抵押行为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四)从司法处理的角度看,原房主与抵押权人不應同等对待

    本案审理过程中主张将原房主和抵押权人均视为被害人的意见(第三种意见)的理由之一是案件判决生效后进行财产发还这┅程序时,对原房主和抵押权人将会平等按照损失的比例发还双方共同分担损失既能体现公平性,又会减少执行压力这种观点看似合悝,但与法理规定和精神背离

刑法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本案中司法机关应当从被告人處追缴赃款发还原房主,以弥补剩余房款的损失被告人将房产抵押给他人的行为本质上相当于销赃,但由于抵押权人是善意第三人这種“销赃”又演变为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行为,抵押权人对抵押权的主张将阻却司法机关因追赃可能对抵押权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实際操作层面上看,涉案房产在先清偿抵押权人的债务后多余的价值才能作为被告人的财产用于弥补被害人损失因此,对于被告人可供执荇的财产抵押权人的抵押权实现优先于司法机关的追赃。

若将抵押权人与原房主同等视为被害人将可能出现两种情形:一是在被告人財产足够支付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对被告人借得的资金进行追缴并发还抵押权人;二是在被告人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將按照原房主和抵押权人损失的比例发还。第一种情形导致的结果将是司法机关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干涉导致担保物权形同虚设;第二种凊形则缺乏法律依据,按照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按比例发还适用于诈骗财物权属及其孳息不明确的时候。本案中被告人与抵押权人设立抵押权时持的是已过户后的新证,在当时原房主尚未报案、房产也尚未涉讼之时应当认定为权属明确让抵押权人与原房主共担损失是司法机关变相地侵害抵押权人利益的体现,将导致担保物权作为从属权利性质的丧失

    综上,通过支付预付款获得他人房产后以抵押方式获嘚第三人借款过程中既有欺骗卖房人的行为,也有欺骗抵押权人的行为应当认定原房主为被害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屋借款抵押合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